0

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通用20篇)

导语:人活在世,只要无愧于心,无愧于世,无愧于家国天下,那,便是七彩的人生!小编整理短暂的生命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5984

作文

716

作品赏析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句,“好风胧月清明夜”,描写出诗人所处的环境是宜人的,月色是朦胧的,美好的月色使诗人迷醉于清明之夜,对环境的交待衬托出了诗人对美景的爱惜,也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第二句,“碧砌红轩刺史家”,在微风拂过的月色朦胧的清明之夜,诗人处在碧玉栏杆和红砖墙下的府邸里。诗人用“碧和红”字显示了自己愉悦的内心,在夜晚所望之处全是一些美好的色彩,以及精雕细琢的建筑,喜笑开颜,好不爽朗。

第三句,“独绕回廊行复歌”,则写了诗人独自踱步在回旋的走廊中歌唱。诗人处在如此清明之夜迷人的月色中,喜上心头,开怀歌唱,在回廊里唱着歌抒发着内心愉悦的情怀。

第四句,“遥听弦管暗看花”,交待出诗人思绪飘向了远方,恰又听到了远方的管弦之声,于是诗人安静下来认真倾听着弦声,自是不休闲。从另一方面,“遥听”和“暗看”却也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

整首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最关注“获得感”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截至3月2日零时,人民网“2016年两会热点调查”,已有超过388万的网友参与。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保障”话题有超过50万网友关注,位居十大热点榜首。

十大热点中,紧随社会保障,位居第二到五位的是:居民收入、医疗改革、打虎拍蝇、教育公平。这些话题,无一例外都事关民众获得感。第六到十位的热词是:住房、环境保护、司法改革、金融风险、“一带一路”。这些同样都与获得感有关。

可以说,“获得感”相关话题,最受网民关注。新华网2016年两会调查结果,同样验证了这一判断。该网调查结果的前10大热点是:养老保险、食品安全、收入分配、空气质量、反腐倡廉、住房保障、医疗保险、依法治国、教育公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终于获得了成功作文600字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到大的我,是天不怕,地不怕,但是唯独它让我害怕——那是被珠三角地区戏称为“小强”的蟑螂。嘘,这个秘密可不能让别人知道!因为在同学心中,我就是“尹大胆”!爸爸总是劝慰我:“我们比小强大几百倍,一脚就可以踩死它!怕啥!”我嘴上应付着“是是是”,可一旦遇到拥有两个脑子的小强,顿时毛骨悚然!可上星期二,大转机来啦。

那天中午,我吃得饱饱的,准备回宿舍。刚走到宿舍门口,就听到里面就传出一声尖叫——“啊!”我连忙走近一看——原来是强哥“大驾光临”!我吓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窜上了床!惊魂未定的我这才敢环顾四周:谢天谢地!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小强身上,没注意到我‘尹大胆’!否则名声不保啊!可正得意之时,只听小君说:“尹大胆回来啦!快快快,有小强!”我马上故作镇定地推脱道:“咱们不是有昆虫杀手小婷吗?”“你忘啦,小婷今天请假没来上学呀!”“尹大胆,你一直天不怕,地不怕的,区区一只小强,肯定更不在话下了!快把它踩死吧!”小君一句话把我拉回了现实。“可是…我…我…”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推脱,唉,没办法,为了我的“一世英名”,拼了!

我拿起鞋板,手心不停地冒汗,我看了下大致方向,就闭着眼睛走过去用力地乱拍一气!貌似小强看出来我是“盲目”作战,东逃西窜后竟然停在了我的面前,向我挥动着触须!这可惹火了我!我马上穿上鞋子,直接用脚踩:“我今天就跟你杠上了,不踩死你,誓不罢休!”宿舍的人都屏住呼吸,看着我和小强“人虫大战”!,整个宿舍只剩下我拖鞋落地的啪啪声。我穷追不舍,毫不畏惧,说时迟,那时快,小强已败在我的“佛山无影脚”下!看它扁扁地贴在我的鞋底,刚才还为我捏一把汗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在这次的“人虫大战”中,我可是又害怕又自豪,但我终于战胜了自己!获得成功!从此我的字典里再没有“怕小强”这三个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优秀作品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班开了美食会,美食会就是把自己做的美食带到学校,也可以拍成照片拿到学校。为了这次的美食会我可花了不少心思,开学的前天晚上就蒸好了大米,今天早上不到6点半就起床了,吃完饭就开始做美食了。我做的是火腿炒饭,看似简单也不容易,我在家做完火腿炒饭,就马上到了学校。

到了学校,我们的美食会就开始了,我们先把带美食的同学请上台,介绍自己带的美食,有的同学做的是羊肉炒饭、有的是烧苹果、还有的是蜂蜜核桃仁······真是琳琅满目,色香味俱全呀!我上了台给大家介绍了火腿炒饭的做法。然后是让别人尝一尝自己的美食,最后评出美食王,我们大家一个个都品尝过了,同学们开始选谁是美食王了,我心里有点紧张,心想会是我吗?这时大家大声喊着我的名字,我感到很骄傲,我成了我们班的美食王,第二个美食王是李姝瑶,我和大家过了个快乐的美食会。

(作者:席一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一、作品原文

全文共 2305 字

+ 加入清单

《一面》

一九三二年,就是一·二八那年的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

一天中午,我赶到虹口公园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六路车早班的最后一趟还没回来——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心里想:到内山书店去吧,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因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已经使我困软得象一团棉花了。

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他们说得很快,听不清说些什么。有时忽然一阵大笑,像孩子一样的天真。那笑声里,仿佛带着一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我把帆布袋,夹剪,票板放在一个角落的地板上,开始翻南面一排社会科学杂书。翻了一会,觉得没有什么适意的,就踱到北面。

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象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象得到了保证似地,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我先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么读法),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先生,这本书多少钱?”对于同情中国的内山老板,我总是带着敬爱和感激叫“先生”的,虽然并没有什么根据。

他殷勤地点头,嘴里“Ha,ha,”着,接过书翻了翻底页: “一块四。” 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放在我左手的桌角上了。像我,穿着一身黄卡叽布的工人制服,嵌着“ ConductorX X”蓝磁牌的制帽歪戴在后脑勺上,平素看惯了西装同胞的嘴脸,现在忽然受着这样的优遇,简直有点窘了起来。

我不好意思地笑一下,鞠了一个“半躬”,摸摸里衫上的袋袋——里面只剩一块多钱,那是我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那几天的饭费。我有些懊悔自己的莽撞了。我红了脸说: “贵了。”

他没有注意到我的窘相,扬着眉毛,一半正经一半好像故意逗人笑似地用他那肥厚的手掌在书上拍一拍,又用粗短的手指“嗤啦嗤啦”捻那张灰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 “哪里贵?你看这纸……”

很厚的洋纸,印得很清楚,相当厚的一大本书。摸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

“你买一本吧,这书是很好的。”

我真踌躇起来了;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买一本放在床头,交班回来,带着那种软绵绵的疲倦躺着看这么几十页,该多好!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也不说买,不买。

内山老板大概这时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本话,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好心肠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综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他是谁?对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原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把它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就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宝贵的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对我说明: “这书(指着《铁流》)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这事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了艰苦,受尽了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就是在我被人随意辱骂、踢打……的时候,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这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

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

一九三六年十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作品感染,启迪心灵——三个“一”活动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书报、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整理、摘抄以父爱母爱为主题的诗文、歌曲和故事,在四个大组中开展三个“一”活动(一首诗歌、一支歌曲、一个故事),分别推荐代表参加“感恩诗文朗诵会”、“爱心永恒歌咏会”、“感谢亲恩故事会”。

主持人男:现在,我们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推荐代表参加感恩诗文朗诵会”、爱心永恒歌咏会”、“感谢亲恩故事会”,比一比哪个小组最精彩。

第一组,“感恩诗文朗诵会”:入情入境地吟咏《游子吟》、《感谢》等感恩诗文。

第二组,“爱心永恒歌咏会”:载歌载舞地演绎《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等感恩歌曲。

第三组,“感谢亲恩故事会”:声情并茂地讲述“黄香温席”、“陈毅探母”等感恩故事。

主持人男:看了三个同学的表演,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亲情的温馨,母爱和父爱的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不过高地评价自己诺贝尔写自传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诺贝尔是19世纪末的瑞典杰出化学家,一生贡献极大,但十分谦虚。一位瑞典出版商要出一部瑞典名人集,来找诺贝尔。诺贝尔有礼貌地回绝了。他说:“我喜欢订阅这本有价值、有趣味的书,但请您不要将我收入。我不知道我是否应当得到这种名望,不过我厌恶过分的词藻。”诺贝尔的哥哥想编一部家族史,请他寄一份自传。诺贝尔写道:“阿道尔弗雷德·诺贝尔——他那可怜的生命,在呱呱坠地时,差点断送在一位仁慈的医生手里。主要的美德:保持指甲的干净,从不累及别人;主要的过错:终生不娶,脾气不佳,消化力差;仅有的一个希望:不要被人活埋;最大的罪恶:不敬财神;生平重要事:无。”哥哥反复劝说,并提出代为整理。诺贝尔执意不从。他说:“我不只是没有时间,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能写什么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什么值得去写?”诺贝尔一生不愿意宣扬自己。他惊人的业绩与他不平凡的谦虚分不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获得了信任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信任,是一种赞许的目光;信任,是一条无人阻挡的美好道路;信任,是每个人最欢心、喜爱的;信任,还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搭起的一座桥梁。所以,信任是人人必备的。我也被信任过,让我来告诉你们把!那天,考卷发下来,哇!96分,鲜红的大字在我面前出现!我高兴地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可张颖愁眉苦脸、神色失落,我猜想:可能是成绩“中头彩”了吧!

不一会儿,翁老师叫她带着考卷、铅笔和橡皮去办公室,我又想:接下来肯定是去改作业的。没多久,张颖低着头出来,而我,却被“吸”进办公室,我心想:我干嘛要去办公室?我又没做错什么事?真奇怪!进了办公室,翁老师郑重地说:“黄禄桐,你这次成绩不错,我觉得你可以去张颖的小老师,如果她有不懂得,你去教一教她,我刚刚也跟她说过了。”“好的。”真是虚惊一场,原来是夸我,我还以为是批评我呢!不过,从老师的目光中,可以看出翁老师他信任我。

以后的每一天里我都会教张颖一些她不懂的题目,直到她会为止,我才教下一题;如果她问我题,我也会不厌其烦的告诉她。不到几日,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在我的指导下,张颖的作业成绩几乎是“优*”,考卷分数渐渐地提高了,从六十几分到七十几分,再从七十几分到八十几分,真是太好了。张颖用喜悦的目光看着我,翁老师用赞许与信任的目光看着我,我的心情十万分的高兴,因为翁老师信任我,相信我一定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小老师。信任他人,信任自己,搭好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的事迹

全文共 226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事迹,欢迎大家阅读!

鲍勃·迪伦(Bob Dylan,1941年5月24日-),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

鲍勃在高中的时候就组建了自己的乐队。 1959年高中毕业后,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在读大学期间,对民谣产生兴趣,开始在学校附近的民谣圈子演出,并首度以鲍勃·迪伦作艺名。1961年签约哥伦比亚唱片公司。1962年推出处女专辑名为《鲍勃·迪伦》。 1963年起,琼·贝兹邀请迪伦与她一起巡回演出。 2016年,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中文名 鲍勃·迪伦

本 名 罗伯特·艾伦·齐默曼

外文名 Bob Dylan

别 名 Robert Allan Zimmerman

国 籍 美国

出生地明尼苏达州

出生日期 1941年5月24日

职 业 歌手、创作人、作家、演员、画家

毕业院校明尼苏达大学

信 仰犹太教

代表作品 《blowing in the wind》

主要成就

1991年格莱美终身成就奖

2000年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

2001年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奖

2008年普利策奖特别荣誉奖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13年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

早年经历

鲍勃·迪伦1941年生于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城,6岁时全家移居到希宾。

少年时期的迪伦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岁时迪伦自学了吉它、钢琴、口琴等乐器。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并组织过一场小型的演出。高中毕业后他来到明尼苏达大学继续学业。大学时期,他开始使用艺名鲍勃·迪伦。

1961年,鲍勃·迪伦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开始专心致力于歌唱工作。

演艺经历

1962年鲍勃·迪伦发表第一张专辑专辑《BobDylan》 。

1965年,鲍勃发行专辑《重访61号公路》 。

1971年鲍勃出版了一本片面的、超现实主义的小说《塔兰图拉》。1973年鲍勃参演山姆.佩金帕的影片《帕特·加勒特和比利小子》。

70年代中期,鲍勃与琼·贝兹在“滚雷”巡回演出。1974年发行专辑《轨道上的血》 。隔年,发行专辑《欲望》。

1977年鲍勃与妻子萨拉正式离婚,同年鲍勃又投入到另一次“滚雷”乐队巡回演出中,并据此推出了一部长达4小时的影片《雷纳多和克拉拉》,影片中还插入了一段由鲍勃表演的半自传性的音乐会 。

1978年,鲍勃发行了唱片《合法街区》。

1979年,鲍勃宣布自己成为“再生基督徒”,后期他的创作中呈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此后鲍勃发行的4张唱片《慢车开来》、《得救》、《爱的爆发》和《异教徒》均带有宗教意味。

1985年发行了《帝国讽刺剧》和《疲惫装载》。

1986年,鲍勃恢复巡回演出。

1989年发行专辑1992年的《Good As I Been to You》和1993年的《World Gone Wrong》中,他重新拾起早期的民谣,翻唱许多并不广为人知的歌曲。

1992年10月16日,在麦迪逊花园广场,举办了一场纪念迪伦踏入歌坛三十年的演唱会,其中包括尼尔·杨(Neil Young)、埃里克·克莱普顿(Eric Clapton)、前披头士吉他手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等人均到场表演。

1994年,迪伦在MTV音乐台录制不插电演唱会。

1997年初,由于突发心脏病,当年的欧洲巡演被迫取消,但他很快就康复出院,甚至还于当年9月27日,在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面前表演。

1997年9月30日,迪伦发行了由Daniel Lanois制作的《Time out of Mind》,距他上一张原创专辑《Oh Mercy》有八年之久。1991年为庆祝鲍勃50岁生日,CBS公司发行三合一专辑《私录卡带系列》此专辑收录了他1961-1991年的出版的歌曲。

2001年9月11日,鲍勃发行《Love and Theft》。

2004年10月,他出版了名为《Chronicles, Vol. 1》的自传,书中主要记述了他的童年生活、在纽约奋斗的经过;中年陷入创作低潮的心情等。推出之后,该书停留于纽约时报书籍非小说类排行榜长达19周。该书中文简体版译名为《像一块滚石》;繁体中文版译名为《摇滚记》。

2005年,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了鲍勃自传记录片《No Direction Home》。

2006年8月底,鲍勃发行了他第四十八张专辑《Modern Times》,随即登上美国排行榜第一名。

2011年4月3日、4月6日、4月8日分别在台北小巨蛋、北京工人体育馆、上海大舞台举办演唱会。从4月12日,连续三晚,在香港献唱。这是现年70岁的鲍勃·迪伦首次在中国登台演出。

2012年发行专辑《Tempest》。

2015年发行最新专辑《Shadows in the Night》。

2015年2月6日,鲍勃迪伦将在格莱美慈善晚宴上正式被授予2015年格莱美音乐关怀年度人物这一奖项。

2016年,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个人生活

家庭

1965年鲍勃与Sara Dylan结婚并育有4个孩子,但这段婚姻仅持续12年,1977年两人离婚。

1986年鲍勃与一位伴唱歌手Carolyn Dennis走入第二段婚姻并育有一女。1992年两人离婚,鲍勃的第二段婚姻仅维持六年。

感情

鲍勃·迪伦的第二张唱片封面上的女孩是他的初恋女友苏西·罗图洛。

鲍勃的第二任女友是琼·贝兹,两人同为民谣歌手。1975年,琼为鲍勃写下《Diamonds and Rust》以此纪念他们无疾而终的感情。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杜牧绝句代表作品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过华清宫绝句》 《清明》 《赤壁》 《泊秦淮》

《山行》 《秋夕》 《江南春》 《题乌江亭》

《寄扬州韩绰判官》 《赠别(其一)》 《遣怀》 《过勤政楼》

《念昔游三首(其一)》 《念昔游三首(其二)》 《念昔游三首(其三)》 《沈下贤》

《长安秋望》 《齐安郡后池》 《题齐安城楼》 《初冬夜饮》

《屏风》 《屏风绝句》 《秋浦途中》 《题桃花夫人庙》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题木兰庙》 《读韩杜集》 《兵部尚书席上作》

《送隐者一绝》 《南陵道中》 《叹花》 《金谷园》

《有感》 《怅别》 《紫薇花》 《七夕》

《登乐游原》 《鹭鸶》 《书怀》 《叹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最好的作品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刘方灏

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那么几个让我们记忆深刻的作品,这些作品可能是你画的最好的画,可能是你做得最好的工艺品,也可能是你为父母做的一顿饭。而我最好的作品,则是一次令我印象深刻的长跑。

那次运动会,多了一个新项目——800米长跑。同学们都非常吃惊,觉得自己平时跑200米都很困难,更别提什么800米了。当时我的内心也很紧张,害怕,恐惧,但是全班没有一个人报名,我想,为了班级的荣誉,我还是挑战一下自己吧。于是,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报了800米。

比赛那天终于到来了,一种压迫感和紧张感从心底油然而生。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赛前准备活动的短短几分钟,我却像度过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终于,轮到我上场了,我的手心不停的冒着汗,额头上也沁出了细密的汗珠。砰的一声,比赛开始了。我一开始并没有跑得太快,准备持久战,看谁耐力更好。

慢慢地,我的体力开始透支,双腿像被绑了铅球一样,沉重无比,我感觉自己随时会坠入无尽的深渊。我觉得已经快不行了,想放弃了,但是我看到了操场旁老师和同学们的身影,听到了他们为我加油呐喊的声音。“不能放弃!”我默默的在心里说着。当我精疲力竭地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跑完了全程。虽然我的排名并不是很理想,但我为我自己能跑完全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那一次长跑让我懂得了许多。不管是什么事情,都要勇敢的去尝试,去努力。后来的日子里,我在800米跑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我始终觉得,那一次排名并不靠前的800米长跑,是我最好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外国作家作品

全文共 1168 字

+ 加入清单

1.英 国:

莎士比亚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

哈代 《德伯家的苔丝》;

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老古玩店》;

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

雪莱 《西风颂》

拜伦 《唐璜》

2.法 国:

莫里哀 《伪君子》、《吝啬鬼》

巴尔扎克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贝姨》、《邦斯舅舅》等(90多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

司汤达 《红与黑》;

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

左拉 《小酒店》;

莫泊桑 《羊脂球》、《项链》、《俊友》;

雨果 《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九三年》;

大仲马 《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

小仲马 《茶花女》;

都德 《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罗曼•罗兰 《约翰•克里斯朵夫》。

3.俄 国 及 前 苏 联:

普希金 《自由颂》《致恰达耶夫》、《叶甫盖尼•奥涅金》;

莱蒙托夫 《当代英雄》;

屠格涅夫 《猎人笔记》、《罗亭》、《贵族之家》、《前夜》;

陀斯妥耶夫斯基 《被欺凌与侮辱的》、《罪与罚》、《白痴》、《白夜》;

赫尔岑 《谁之罪》;

冈察洛夫 《奥勃洛莫夫》;

奥斯特洛夫斯基 《大雷雨》;

契河夫 《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第六病室》、

《樱桃园》(剧本);

果戈理 《死魂灵》、《钦差大臣》(剧本);

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高尔基 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

阿•托尔斯泰 “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两姐妹》、《一九一八》、《阴暗的早晨》);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

绥拉菲莫维奇《铁流》;

富尔曼诺夫 《日日夜夜》;

法捷耶夫 《毁灭》、《青年近卫军》;

马卡连柯 《教育诗》;

马雅可夫斯基和《列宁》(诗)。

4.德 国:

歌德 《浮士德》(诗剧)、《少年维特之烦恼》;

席勒 《阴谋与爱情》;

海涅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诗)、《西里西亚织工之歌》(诗);

格林 《灰姑娘》(童话)。

5.美国:

惠特曼 《草叶集》》(诗集);

欧•亨利 《警察和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麦棋的礼物》;

马克•吐温 《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杰克•伦敦 《马丁•伊登》;

海明威 《老人与海》。

6.其他各国;

挪威 易卜生《玩偶之家》(剧本);

西班牙 塞万提斯 《堂•吉河德》;

匈牙利 裴多菲 《自由与爱情》(诗);

捷克 伏契克 《绞刑架下的报告》(报告文学);

意大利 但丁 《神曲》;

古希腊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人《奥德赛》等》;

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一名《天方夜谭》);

印度 泰戈尔《吉檀迦利》(诗集);

印度 迦梨陀娑 《沙恭达罗》(剧本);

日本 川瑞康成 《千只鹤》、《雪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她的作品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她的文字里不乏她对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也有着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写他们面对生死的无知、无奈和愚昧。在革命战争年代,萧红的有些作品与当时的大背景,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却是愈久弥新。她总是不紧不慢的说着,勾勒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形象,而我更喜欢在她的文字中读出她的样子,嘴唇紧闭,眉头紧蹙。那是一种怎样的委曲求全,又是怎样的挣扎向上,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她的文风是豁达的。《呼兰河传》有着她对家乡的无限向往,她离家多年,是想家的,可是每一次离开,却是越来越远,那个叫家地方,也真的回不去了。她的文笔是细腻的。《回忆鲁迅先生》中很多关于鲁迅生活细节的描写,细致而有灵气,一个我们认为原本冷峻、犀利的先生,在她的笔下,原来是是个可亲可敬可爱的小老头儿。她的文采更是与生俱来的。她只是把自己想写的事完满的串联起来,把自己想说的话巧妙地隐藏在字里行间。我想她所有的痛苦只能用写作来释放,她的作品已然让她永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作者作品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获得成功的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也许失败占百分之九十九,而成功只占百分之一,所以说成功是难能可贵的,成功的滋味也是不同寻常的.我也成功过,也曾尝到过成功的滋味。

小时候有一次我去学游泳,以为游泳很容易,哪里知道学起来并不轻松.爷爷首先跃进了游泳池,我站在上面不敢下水.爷爷鼓励我说:不要怕,你下水来试试,不下水是学不会游泳的.我在爷爷的鼓励下,下到了水里,可水刚刚没过胸口,便感到了水的压力.它把我肚子挤得瘪瘪的,喘气时要用很大的气力,鼻子不知干什么去了,吸气吃力,只有张大嘴巴大口呼吸,似乎要吞食什么东西,很难受.后来,我在水里学走路,我想学游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大口吸气,身体就会轻轻松松地漂起来,再刨几下,用脚划划水,就会“扬帆前航”了.可自己的腿仿佛注了铅一般,抬起来非常吃力。

首先要在水里学会憋气,整个脑袋都在水里,而且一不小心就会吃到一口水,我吗,大概可以憋二十秒,我想,我还要继续努力,向三十秒前进.然后就开始学游泳的基本功了,我的手像船浆一样从中间向四周划开,脚一上一下来回舞动着,还要憋气,刚扑腾了两三下,自我感觉还不错,有点骄傲了,这时我感到了身体在慢慢下沉.于是,我的心一慌,手脚全乱了,接着就又喝了一口水,那滋味儿真不好受后来,爷爷帮助我,把我拉上岸来,对我说:“你的毛病就是换气、划水和蹬腿不协调的结果,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成功.”我不再气馁,坚信“铁杵也能磨成针”,我决心再次下水,一定要把游泳学会.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猛地一下钻入水中,接着就按照爷爷教我的要领一点点地划了起来.果然,爷爷教我的要领很有效,我坚持游了下来.在那一刻,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后来,爷爷奶奶看见我会游泳了,都夸我厉害,我自己也开始沾沾自喜了,这时爷爷要趁热打铁,赶紧教我仰泳,让我再会一种游泳的方法.当然,仰泳我也学会了.在回家的路上我一路都很开心,因为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与马有关的文学作品汇总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文学形象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前206—公元220年)即出现《小雅·车攻》,是描写周宣王与诸侯会猎的诗,其中有句:“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说的是我的车多坚固,我的马齐整又威武,四匹公马强有力,驾车向前迅速。

马的文学形象在《楚辞》中也不罕见。屈原的《离骚》中有“乘骐骥以驰兮,来吾道夫先路”,“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骏马在诗人的笔下是象征,也是比喻,有深刻的寓意与寄托。

在秦末古乐诗有《爱妾换马》一题。爱马比妾还亲,把人与动物等量齐观。

汉武帝刘彻作有 《天马歌》与《西极天马歌》二首,是专门咏马的作品。汉武帝得宝于后土祠旁,秋马渥洼(传说中产神马之处)水中,于是写下 《天马歌》:“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蹄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三国魏曹植的《白马篇》,以白马陪衬,着意写“视死忽如归”的“幽并游侠儿”,气韵生动。

唐李白 《紫骝马》本为乐府歌辞,也是以马喻人描写征儿豪气之作。“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宋元明清,诗人咏马之作很多,难以列举。

在散文中,借马抒怀者也有不少名作,如唐代韩愈的《马说》,清代方苞的《辕马说》等,也有脍炙人口之作。至于民间文学中有关马的传说就更多了。在《三国演义》中,有刘备马跃檀溪的故事。蒙古族有关马头琴的传说,具有深深的感人魅力。满族的民间故事《花莫利》,写一匹名叫莫利的骏马立下赫赫战功的故事,也生动感人。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马的地位是崇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徐震超市这个作品绝对是亏的

全文共 1079 字

+ 加入清单

人物周刊:这次把超市实体搬上街头,大家的接受度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玩的反应?

徐震:有人在里面教育小孩儿,你看你平时看见东西好看就买回去,这就只是包装。还有人在里面挑女朋友生日那天为生产日期的用品,碳酸饮料卖得比较好,因为大家觉得蛮好玩的,里面是空的,但罐子上也找不着眼儿。当然也有人很愤怒,你们骗钱!但你买就是情愿的,我买之前都会跟你说清楚这是空的。包括报纸上的报道,说我们一天光空包装就可以卖一千多块,两个月就可以挣6万块,动动脑子好吧,我光是装修和进货就投进去25万,这个作品绝对是亏的。

人物周刊:买东西的人有多少是业内的人,有多少是你们想要影响的大众、普通人。有统计吗?

徐震:专业人士不会多于5%,因为我们特地没有在业内做宣传,业内对我们这个东西很熟了,都不稀罕了,我们也不通知,大家也不会主动来。主要还是社会,公共空间。

人物周刊:工商和税务怎么解决?

徐震:没顶公司缴税。超市对我们来说就像做了一个作品,只是这个装置拆成了一万份在卖。

人物周刊:如果我们不说艺术,只说赚钱。是徐震作为一个个人赚钱?还是没顶公司作为一个公司赚钱?怎样是一个性价比比较高的一个赚钱方法?

徐震:如果要赚快钱的话,我不用开公司,作为个体艺术家我赚钱很快,在我开公司之前我就已经卖得很好了。但是,你要做这么多事情,你就必须要有团队,有了团队,你就要养活这些人,你就得有商业,有管理,有模式,而且你希望走得很远,那肯定是公司模式,公司制要科学很多,合理很多,而且可行性高很多。

人物周刊:你在2009年之前就作出了这个判断是吗?它不是一个被动的选择?我知道之前你在做的非营利机构比翼关闭了,包括后来做的画廊。

徐震:对。之前从2000年到2008年,做了8年的非营利艺术中心,然后做媒体,做画廊,跟艺术家做策划活动,对行业非常了解,没有什么神秘感了。艺术到一定程度其实是一个供需关系,不是自由的,不是你想干什么干什么,你会发现还是主动地去安排你要做的事情,找到比较好的模式,两只脚走路,这样会走得长久。

人物周刊:有很多大艺术家,其创作体量都不可能光靠个人来完成,需要依赖团队,叫工作室大家就比较容易接受,但你要包办所有这些事情,在食物链上占据比较长的一段,公然地宣称公司的时候就会激怒行业。

徐震:这个行业其实很保守。很多人没有到这个程度,他无法理解你为什么要雇那么多人。我们现在卖得好不好、贵不贵,根本没关系,我们将来是肯定要被市场追认的,我一个系列接着一个系列出来,太快了,市场根本来不及消化和反应,目不暇接,我们3年的工作量是一个正常艺术家8到10年的工作量,好像我们也停不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红色影视作品《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全文共 112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法兰西岁月》主要记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16岁的邓小平在法国历时5年艰辛而辉煌的勤工俭学、寻求救国之道、走上革命道路的真实故事。影片并没有下力气去表现这段历史的过程,而是紧紧抓住主人公成长经历中最令人难忘的艰辛、磨砺、苦难和乐观、坚毅、浪漫的几个“支点”,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

导演的高明之处是他并没有去仰视一个领袖和伟人的过去,而是以一个常人的眼光去平视一个16岁的少年,看他是如何在坎坷中走过他的青春,看他的青春步伐是如何从蹒跚踉跄走向坚定沉稳的。由于导演独到的眼光,他没有过多地选择邓希贤参加革命活动的情节,而是将笔力倾注到主人公命运的跌宕起伏上。通过人物命运的变化和主人公对命运的抗争、以至生命的觉醒,凸显了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

影片开头展现给观众的是上世纪20年代四川广安的一条老街,这里嘈杂、肮脏、破败,完全是旧中国的一个缩影。而长江边拉纤的纤夫那沉重的步履和呻吟,将人世间的苦难表现得淋漓尽致。转而,一声汽笛,将巍峨雄伟的大油轮和美丽的马赛港推到了人们的眼前。这两组浓墨重彩的镜头,对比鲜明,将主人公所处的生存环境强烈地展现出来,也为他后来的人生道路作好铺垫。这种对比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对人物命运和性格的表现起到了有力的衬托作用。导演很注意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人物跌宕的命运。邓希贤在法国只读了几个月的书就失学了。在主人公失学之前有两场气氛热烈的戏,一场是篝火晚会,一场是足球赛,这两场戏充满了欢乐和美好。而失学后的邓希贤挨饿受冻、流落街头,从幸福的顶峰一下子苦难的深渊。两厢对比,令观众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主人公所承受的精神重压和命运的跌宕。正是这种坎坷不平、瞬息多变的命运,表现了主人公不屈不挠的性格特征,也正是这些生动的情节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

为了表现人物的情感,在细节的运用上,导演也独具匠心。邓母送儿子远行时让儿子带走三双布鞋,并含泪说:穿坏了这三双鞋,儿子就回来了。剧中有几次反复表现布鞋的镜头:在赛纳河的桥上露宿时,主人公拿出布鞋抚摸,表现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在法国朋友米歇尔去工地看望邓希贤时,他脚上的布鞋已经破得露出了小脚丫,这个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生活的苦难和艰辛。人类共通的情感,使得每一次布鞋的出现,都轻轻拨动着观众的心扉,也拉近了观众和主人公的心灵。

影片最后,邓小平爷爷踩着红地毯,在法国人民的迎接下来到了法国访问,这是邓小平爷爷等老一辈为中华之崛起奋斗的结果,而现在作为新世纪的中国少年,我们要珍惜今天,不辜负老一辈革命家对我们的期望,学习邓小平爷爷的伟大人格和精神,一实际行动来学习知识,练好本领,为中华民族美好灿烂的明天做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带走梦想留下努力1200字参赛作品

全文共 1855 字

+ 加入清单

飘飘然的雪花飞舞着,像是天鹅姑娘在抖擞着纯白的鹅毛,我站立在雪地里,仰望着天空,瞬间,美丽的雪花将我所有的烦恼都带走了,而一起被带走的,还有那在我孤独时一直伴着我梦想

我顺着小路往前走,希望可以追回我的梦想。我努力的往前走,脚步越来越快了,最后我奔跑起来,累了,不可以停下,我的梦想就在前边,就依着这样的信仰,我努力的奔跑着。

忽然,麻木的脚退阵了,我重重地摔倒在泥巴地里,泪珠在跳跃着,我不可以哭,因为我已经是一个花季少女了,我应该学会坚强,我大喊着,让那大声的呐喊带离我内心的烦闷,让那跳跃的泪珠回到泉眼中去。

我依旧趴在那松软的泥巴上,静静地,我的记忆像是被大浪淘尽了,内心一片的空虚。

松软的泥巴被那飘舞的雪花染湿了,我冰冷冰冷的趴着,不知如何是好。

回首翘望,那个在我孤独是一直伴着我的梦想,一个美好的梦想,一个从童年迈向青春期的小女孩因为内心的恐慌和想要逃离这繁杂的社会环境而幻想出来的一个纯洁的童话世界。

我在一秒秒地幻想中所构造的那些精彩的故事,没有一个在生活中上演过,每天的生活都被琐琐碎碎的事凝结着,繁繁碌碌地过着每一个钟点,很充实,但是会厌恶繁杂的社会现象,想要逃离。

刚刚过去的考试,写满了现实生活的音容。看着复习的时间一点点减少,为了不让考试失利,我能够做的,只有不停地攻克每一个公式,每一页古文,每一个历史事件……熬了好几个夜,疲惫不堪的迈进考场,拿着试卷与每一道题目相撕拼,上下眼皮不停的吵闹着,好几层的眼皮肿得就剩下两层,拖着两个黑眼圈,依在桌子上,也不肯放弃一道选择题。终于考试的结果下来了,成绩很受老师的表扬。

然而童话里是不要这么劳累的获得果实的,是开开心心地面对知识,没有任何的施压,轻轻松松的,很快乐的,不用担心考试失利的后果。

那样的童话是不被现实所承认的。我不得不承认这一点,童话的世界固然是单纯的,是快乐的,是美好的,但那毕竟就只是童话而已,一个冰纯的幻想世界。我生活在现实社会当中的,美丽的童话永远都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必须要接受现实社会,面对生活,学会长大了。

仍然是放不下心中那个藏了久久的梦想,离开的梦想,像是遭受了人生的重大挫折一样。

可是,我仍然爬起来,因为我不想输在这里。

我坐在泥巴上,仰望着天空,每一片雪花都在努力的舞动着自己的生命。妈妈曾经告诉过我:梦想的追求应与社会需要相契合。而挫折则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挫折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妈妈教我要学会勇敢,勇敢的面对挫折,不应被挫折打败,不要被挫折打败,更不能 被挫折打败。

还记得妈妈讲过德摩斯梯尼的故事。德摩斯梯尼是个天生口吃儿,声音又细小,说话还是爱耸肩膀,但是他却一心想成为一名演说家。为了克服他身上的缺点,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了矫正口吃,他在嘴里含上小石子说话;为了使声音洪亮,他到海滩上去朗诵;为了不耸肩膀,他在肩上悬挂了剑和铁叉。尽管如此,初蹬台时还是屡遭失败,受尽了听众的讽刺侮辱。但他并不气馁,更加努力了,终于成为古雅典著名的演说家。

德摩斯梯尼的梦想与他的天资并不吻合,可是演说家是现实社会所承认的,而我那个梦想,是不存在于现实社会的,她只存在于美好的童话故事里,存在于我的童话故事里。

学会放手,才不会总是被过去牵绊,才会开始看看现在,想想未来。我,现在应该站起身来了,去想想我的未来,认真做好现在。

蛹化为美丽的蝴蝶,经历很长的时间,而蛹在这很长的时间里,都在不停的努力着,最后才有化为蝶的机会。

奥运健儿在获得金牌的背后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报纸上讲到刘翔在奥运前的训练期里被完全剥夺了自由,不论是吃饭还是睡觉都被精密得按排着,就连自己的车子也不能驾驶,要被教练开车载着去接受那全国人民给予高切希望的训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我们能想象得出来吗?刘翔身上所背负的压力,又有多么重!可是他却仍然不停息的努力着。

就连蚌孕育珍珠何尝又不是花费了很多的努力呢?我,也应该去努力了。离开的梦想,就幻化成为我对童年美好的回忆吧,把她珍藏于内心的最深处。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生命的意义在于每一分钟都在都在燃烧,燃烧的本质就是不懈的努力。

我要让我的生命剧烈的燃烧起来,我应该努力了。努力是向生活挑战的勇气,努力是人生积极的生存状态, 努力是乘载着我们走向人生驿站的列车。

完美的人生,是用努力一点点谱写出来的。努力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是价格昂贵的东西,而价格昂贵的东西不一定有很高的价值,因为它的是一种无价的宝贝。

这无价的宝贝,则是生命的本质——努力!

美丽的雪花带走了我的梦想,留下了无价的宝贝——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二、作品赏析

全文共 2776 字

+ 加入清单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当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但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他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朱自清《给俞平伯的信》二二年十一月七日)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脚印”(朱自清《毁灭》)以求得“段落的满足”。全诗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诗人心灵不平的低诉,这也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识青年的普遍情绪。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诗人几笔勾勒一个淡淡的画面。作者不在于描绘春景的实感,而在于把读者带入画面,接受种情绪的感染,同时又作形象的暗示:这画面里现出的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由此诗人追寻自己日子的行踪。“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以逝去的日子的深深留恋。可是“我”的日子却“一去不复返”,看不见,摸不着,是被人“偷了”还是“逃走”了呢?自然的新陈代谢的迹象和自己无形的日子相对照,在一连串疑问句中透出诗人怅然若失的情绪。

“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把自己八千多日子比成“一滴水”新奇的比喻,极度的夸张,和喻成大海的时间之流的浩瀚相比,而突出自己日子的“没有声音,没有影子”的特点。实际上,这里有自己日子的踪迹,一滴水是它的具象,滴水在大海里,有它微微的声音。诗人竭力从视觉和听觉上去感受它,搜寻过去的日子。可是八千多日子却悄无声息的“溜去”了。时间之无情,生命之短暂,使诗人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时间是怎样的“匆匆”呢?诗人并没有作抽象的议论,他把自己的感觉,潜在的意识通过形象表现出来,“把触角穿透熟悉的表面,向未经人到的那里”,寻那“新鲜的东西”。(朱自清《诗与感觉》)因此,空灵的时间被形象化了,习已为常的生活画面里透出诗人“独得的秘密” 。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太阳被人格化了,他像一位青春年少的姑娘迈动脚步来了,悄悄地从诗人的身边走过,诗人随着太阳的“挪移”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了”。接着,诗人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时间飞速的流逝。吃饭、洗手、默思,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诗人却敏锐地看到时间的流过。当他企图挽留时,它又伶俐地“跨过”,轻盈地“飞去”,悄声地“溜走”,急速地“闪过”了,时间步伐的节奏越来越快。诗人用活泼的文字,描写出时间的形象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给人一个活生生的感觉,我们听到了时间轻俏、活泼的脚步声,也听到了诗人心灵的颤动。

在时间的匆匆里,诗人徘徊,深思而又执拗地追求着。黑暗的现实和自己的热情相抵触,时间的匆匆和自己的无为相对照,使诗人更清楚地看到:“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如果说第三节还是以作者一天的具体感受来反映时间的流逝,以个别来反映一般的话,在这里,作者就把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各种影象凝聚在一个点上,使时间流逝的情况更加清晰可感:有色彩,是淡蓝色、乳白色的;有动感,是被“吹散去”,被“蒸融了”。诗人看到了,触到了,清醒地用全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追寻自己生命的“游丝般的痕迹”。

诗人随着情绪的飞动,缘情造境,把空灵的时间形象化,又加之一连串抒情的疑问句,自然而然流露出他心灵的自我斗争,自我剖白的痛苦,也可看出他徘徊中的执着追求。在朴素平淡中透出浓烈的抒情气氛。

诗歌具有音乐美的素质。格律诗靠格律和韵来体现它的音乐性,自由诗也用分行和韵来保持它的节奏感。散文诗抛弃了这一切外在的形式,它的音乐美,从诗人的内在的情绪的涨落和语言的节奏的有机统一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亨特认为:“虽是散文,有时也显出节奏之充分存在,因而它岔出了它的名义上的类型,而取得了‘散文诗’的名义,就是在诗的领域里的一种半节奏的作品”。(《美学概论》傅东华译)《匆匆》就是这样的“半节奏的作品”。

《匆匆》表现作者追寻时间踪迹而引起情绪的飞快流动,全篇格调统一在“轻俏”上,节奏疏隐绵运,轻快流利。为谐和情绪的律动,作者运用了一系列排比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相同的句式成流线型,一缕情思牵动活跃而又恬静的画面迅速展开,使我仿佛看到时间的流。而且句子大多是短句,五六字一句而显得轻快流畅。句法结构单纯,没有多层次的变化,如一条流动的河连续不断,如一条调合的琴,泛着连续的音浪。它的音乐性不是在字音的抑扬顿挫上着力,而是在句的流畅轻快上取胜,作者并没有刻意雕琢,而只是“随随便便写来,老老实实写来”,用鲜明生动的口语,把诗情不受拘束地表现出来,语言的节奏和情绪的律动自然吻合,使诗达到匀称和谐。

《匆匆》叠字的运用也使它的语言具有节奏美。阳光是“斜斜”的,它“轻轻悄悄”地挪移,“我”“茫茫然”旋转,时间去得“匆匆”,它“伶伶俐俐”跨过……这些叠字的运用,使诗不仅达到视觉的真实性,而且达到听觉的真实性,即一方面状时间流逝之貌,一方面又写出时间迈步之声。同时,诗人一方面状客观之事,一方面又达主观之情,现实的音响引起诗人情绪的波动,通过语言的音响表现出来,情和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我们还可以看到诗人叠字自然匀称地分布在各句中,以显出它的疏隐绵远的节奏来,这恰合了作者幽微情绪的波动。

复沓的运用,也是散文诗维持其音乐特点通常运用的手段。所谓“言之不已,又重言之”,既显出诗人感慨的遥深来,又增加了诗的旋律感。“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徘徊”“匆匆”等字眼反复出现,一种幽怨之情反复回荡。“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相同的意思句子数字的变化,使感情层层推进,在参差中又显出整齐的美。结句的反复,反复强化作品的主旋律,画出诗人感情起伏的波澜。复沓的运用,反复吟咏,起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

《匆匆》结构也十分单纯,十一个问句是情绪消涨的线索。问而不作答,飘忽而过,既显作品流畅感,也显出诗绪的跳跃性,使形象得以迅速展开。一般诗句为显示情绪的跳跃性,往往别于一般的语言句法结构,不顾语法的限制,省略一些句子成分。散文诗却不然,它基本运用是散文的句式,作者情绪的跳跃一般没有自由诗那样大的跨度。但它也别于散文,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形成间隙,凭作者思绪连接。《匆匆》的问句问而不答,而答意隐含之中,这既可启迪读者想象,引起深思,显出它的含蓄美,又合作者情绪的飞快流动,显出诗情跳荡的节奏美来。

全文表现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焦急、惋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路遥文学奖惹争议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刚刚迈入2014年,文坛就有些躁动。

1月8日,路遥文学奖宣布开评。该奖发起人之一、收藏界杂志社社长高玉涛称,路遥文学奖将每年评出一部获奖作品,目前确定奖金为99900元。

路遥之女路茗茗随即通过律师发函,表示不同意设立该奖项。2013年1月路遥文学奖在北京启动时,路茗茗就表示过同样态度。

知名学者肖鹰指出,路遥文学奖绝非其宣称那样严肃创新,而是极具随意性,并直言该奖设立目的就是“借奖圈钱”。他预言,此奖很可能半途而废。

11月,路遥文学奖评委会秘书长萧夏林表示,“没有一部作品可以达到路遥文学奖初评水准的作品。”12月3日,路遥文学奖却在北京举行了首届获奖作品发布会,湖南作家阎真的长篇《活着之上》成为唯一获奖作品。可有趣的是,阎真说他以前没听说过这个奖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