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孔子(精选20篇)

导语:从零分作文中,我们可以观察研究当代一些中学生群体心理的特征,令人深思,也让人感到现在社会的可笑与可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零分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4294

作文

433

孔子的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1047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本次阅读的是杨伯峻《论语译注》。

纵观论语,其实孔子本人的言论不多,大多为门生的对话或对门生的评价,整个论语分为二十章,看似一个松散的论集,然而整个论语又通过对孔子思想的论述,紧密的形成了一个整体。

纵观孔子一生,他的政治是失败的,然而他的教育是成功的,他的门下既有“不迁怒,不贰过”的颜渊,又有急公好义的子路,既有可以“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子贡,又有习于文学的子游。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四科十哲”,作为万世师表,通过他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仁德”——孔子教育学生首先强调做人的问题,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这也教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重视其内心的成长,正是外在能力的载体。

“有教无类”——在孔门三千弟子中,有贵族弟子(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孟懿子),有商人弟子(如子贡),然而大多数出生贫贱,特别是在四科十哲中的,如箪食瓢饮的颜回,卞之野人以藜藿为食的子路等。可以说就是因为孔子有教无类这样一个教育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使教育扩及于广大平民,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这也教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不能关注其出身背景,要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个孩子。

“因材施教”——孔子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能力进行教学,如“柴也是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喻”。 诸如“由也果”、“赐也达 ”、“求也艺”(《雍也》),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正是由于孔子实行因材施教,适应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使其各尽其才,培养出一批有专长的社会实用人才。这也教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不能照本宣科,要注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与能力。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相统一,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价值。孔子的学说并不是局限于他那个时代,我们在不同角度、不同领域都可以从中汲取到我们需要的知识,现今世上的各类译注,让我有机会读儒家的各类经典,我会努力寻找打开这个知识宝库的钥匙,努力汲取最多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孔子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被热炒了很久的《孔子》最后在1月22日正式上映。在上映前的宣传活动中,愈发“老来俏”的主演周润发扬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这番话让本次评审团的成员们不禁诚惶诚恐。我却只感觉到欣赏了一场冗长的“百家讲坛”,而且很显然,胡玫导演讲故事的潜力,远远不及于丹老师。据观察,影院里《孔子》的人气还算不错,影迷们对电影如何展现孔圣人的一生更感兴趣,也不乏慕发哥之名来观影的粉丝。我想从散场之后大家的反应来看,《孔子》这部电影给了怀揣这两大期盼的观众一个交代,但是,没人想到,过程却是如此枯燥沉闷。

CCTV-6电影频道有一句着名的广告语:“打开电视看电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开电影看电视”则更为恰当。电影故事从孔子得到鲁公赏识担任大司寇开始,前半段主要讲述了孔子在鲁国意欲用自我的方式治理国家,然而处处受掣肘,只得远离故土,与弟子踏上周游列国的路途。后半段则集中讲述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路上遇到的种种困境,欲寻明主而不得,历经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颜回死于非命等坎坷,最后叶落归根回到鲁国传道授业了此余生。如此复杂的资料想要用一部电影表现出来,原本就是个艰难的任务。而擅长拍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胡玫导演,也显然并没有拿捏好尺寸,于是,观众们便在电影院里花费了两个半小时“欣赏”到了一场“电视剧”。

平心而论,电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剧情,透过保护小童、齐鲁会盟、平息公山狃叛乱等段落,集中表现了孔子的仁爱、智谋和军事上的才华。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从鲁国出走,众弟子赶来追随等一组戏,起承转合之间颇为流畅,算是片中的亮点。但后半段孔子周游列国的历程却成为了一场支离破碎的桥段集锦,影迷们均认为这一部分毫无主线可言,零散且琐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迟迟不见高潮出现,也总是看不见电影将要结束的征兆,期间有几位观众陆续离场,一去不复返。我想有相当一部分的影迷认为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苍白无聊的剧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有关孔子道德的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就像一个导演,安排着各个历史人物按程序的出现、行事,然后逝去。经过岁月的沉淀,历史人物都已经不存在,但是他们的精神却被传承、发扬和广大。—题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以君子乎?”孔子已经离去,但是我能从他身上学会了热情待客,明白了学习要时常复习,知道了不应该应为别人的不理解而生气,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应为什么而乐,不应为什么而生气,保持平和的心态。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从孔子身上,我又学会了学习时常注意学思结合,不断钻研进取以品德高尚的人魏标准,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并且在温习旧知识时获得新知识。从孔子的身上,我学会了一些学习上的方法。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从孔子身上,我还学会了为别人出谋划策要忠诚,和朋友交往时要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需要时常温习,并且无论做人、学习都要诚实,不能受污浊环境的干扰,坚持做一个品德端正的人。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一生见识教书育人,创办私塾,收受弟子无数。他看人不论出身,只论品德,他认为大多数人皆可教育。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宣传西周的分封制度,但苦于没有成效。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被封建君主视为正统学说。儒家传承两千多年以来,教育和影响了许多人中国人讲究礼仪,温文尔雅,这都与儒家学派分不开,与孔子分不开。

我只是芸芸众生中一个微小的孔子的崇拜者,在他伟大精神和道德涵养的笼罩下,我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己,应为有这个伟大的航标,所以我绝对不会害怕迷路。

从孔子那里,我学会了很多。了解、探索、学习孔子,我的道路更平坦。

[有关孔子道德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孔子人物评价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名人评价

伏尔泰:东方找到一位智者。

德国莱布尼茨:热烈地赞美儒学[37] 。

李约瑟:孔子是“无冕皇帝”。

爱默生: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38] 。

司马迁: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中考历史故事素材:孔子的年少时期

全文共 3865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下面是语文迷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孔子少年时期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他是我国春秋时期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是我国私学的最早创办者、儒家学说的开创者;他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他死后被历代统治者(秦除外)所尊崇,他就是一代圣人——孔子。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影响千古的圣人,其少年时期却也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艰辛生活。

在讲孔子少年时期生活之前,我们有必要交待一下孔子的家世:孔子的祖先为商王朝的后裔,周朝时期被分封在了宋国。孔子的先人们便一直在宋国做国君,直到宋厉公时期,其先人‘弗父何’才舍弃君位,禅让给了宋厉公。但就是这样,他的先辈们依然在宋国位及高官,数次被任命为辅政大臣。这种状况直到孔子的第六世祖孔父嘉那儿才发生了变故。乱臣华督发动叛乱,杀死了孔父嘉,孔父嘉的几个亲信携带着他的唯一子嗣——木金父逃难到了鲁国。这也就是孔子家族为何由宋国来到鲁国的原因。

来到鲁国之后,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他们终于才在鲁国扎下了根。到孔子老爸叔梁纥那会儿的时候,混得还相当的不错。曾经在陬邑这个地方担任过大夫一职,虽说陬邑这个地方并不是很大,但毕竟也混了个中层领导来当当。

后来,由于在攻打宋国的战役中立有大功,叔梁纥的名声还曾传遍了各个诸侯国。但是,爵位也罢、名声也罢,都不能弥补叔梁纥内心深处那块阴影——年近六旬的老汉,至今没有一个健康的儿子,一个自己家业的继承人。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叔梁纥为了得到一个儿子,为此也没少想了办法。他先是娶施氏之女为妻,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施氏先后为他生下了九个女儿;眼看施氏没有生儿子的本事,他又娶了一个小妾,这个小妾先是给了他一个惊喜——生了个儿子,但紧接着又给他浇了一盆冷水——儿子腿脚不灵便,天生残疾。

一个立有赫赫军功的大夫,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继承人是个残疾人,尤其是腿脚不好的残疾人。到时候别说是上战场打仗了,自己能够走路就已经不错了。

于是,叔梁纥再次向别人求婚。这次找到了不远处的颜氏家族。颜家只有十六七岁的的小女儿颜征在,是个非常喜欢英雄人物的少女,自愿嫁给了比自己大几十岁叔梁纥。这一年,叔梁纥六十六岁。

或许是上天眷顾了一下叔梁纥,在二人祈祷于尼丘山不久后,颜征在就怀孕了。她腹中孕育的正是那后世鼎鼎大名的孔子(当然,这一点此时她是不知道的)。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在孔子出生三年之后,叔梁纥就生了重病。此时,他最不舍的就是自己的的小儿子——孔子。因为在他心中,肯定有这样一个计划:我要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教给自己的这个儿子,包括自己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格斗技巧。但是,这一切都已经变成了一个梦想,一个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带着无限的遗憾,叔梁纥离开了。留在世间的,是他那九个女儿、两个儿子(其中一人残疾)和三个寡妇。

既然丈夫都已经离开了,那我们也就分开吧。为了更好地照顾孔子,他的母亲颜征在离开了先前的那个大家庭,离开了陬邑,带着孔子一块搬到了鲁国的都城——曲阜。在这里,孔母一边给人家做些简单的家务(缝洗衣服),一边照顾年幼的孔子。

由于颜征在自己在母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她把自己懂得的道理全部教授给了孔子。当然,这里面绝大多数都和礼节有关系。

孔子五六岁之后,由于自己是单亲家庭,所以玩伴并不是太多(其中原因大家都明白)。于是,小时候的孔子一般都是自己一个人玩。当其他孩子都在玩简单的群体游戏的时候,年幼的孔子却在做着那些相对来说有些高级的游戏——演习祭祀(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祭祀,这是一个很隆重也很繁琐的礼仪过程。年幼的孔子竟然玩起了这种高级别的游戏,这在一般人的眼里可是大为震惊的——小小的一个孩童,居然会搞这些东西,真是太不简单啦!

由此看来,孔子的智商要比一般的孩童要高,理解能力要比他们也要强。

之后,懂事的孔子在学习、游玩之际,也常常去帮自己的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当看到母亲回家之时的疲惫身影,孔子总会很是懂事地帮母亲去做按摩、倒点水……

慢慢的,孔子体会到了母亲的不易,他开始瞒着母亲去外面做事,争取替母亲分些负担。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他又能做些什么呢?然而,在孔子眼里,只要能挣钱、只要自己能够干得动的,他从来都不挑活儿。肮脏和辛苦,这不是我这个穷苦家庭出身的孩子所应该顾虑的。

于是,年幼的孔子干起了其他孩子所不想干的脏活和累活。每当其他孩子吃完饭外出玩耍嬉笑的时候,孔子正在别处忙碌着。当然,为了让母亲放心,他总会比母亲早些回家。

所以,孔子在后来给自己的弟子讲自己年少时期事情的时候,每每感叹道:“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就这样,孔子和母亲在曲阜生活了十四年。年幼的孔子从母亲那儿学到了很多知识:最基本的礼节、如何做人、如何节俭等等。当然,自己从多年的“打工”历练之中,也学到了很多:如何为人处世、平等、仁爱等等。

但是,就在孔子正感受着伟大的母爱的时候,病魔悄悄地找到了他的母亲。孔子十七岁那年,母亲颜氏不幸离世,留下了年少的孔子,孤独一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

母亲死后,孔子又面临着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怎么埋葬母亲?

有人说了,到埋葬他父亲的地方把两人合葬不就完了吗?

是啊,孔子也知道,这些礼节方面的事情对孔子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但问题是,孔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父亲埋葬的地方。其实,孔子之前也曾问过自己的母亲这方面的问题,但就连他的母亲也不知道自己的丈夫下葬的具体地点。

或许有些人不会相信,认为这不可能,身为妻子的颜征在怎么会不知道自己丈夫的埋葬地呢。但现实告诉我们,她确实是不知道,因为当地有一种风俗:年轻的妻子,在丈夫死后是不能参加丈夫的出殡仪式的。

于是,这就导致了孔子一直到母亲去世前,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埋葬在哪儿。

年轻的孔子,依照他所知道的礼仪,在家中给母亲置办了一个灵堂。三天之后,他把母亲安放在了自己用所有积蓄买来的一口棺材里。

随即,那个棘手的问题让孔子煞是苦恼:询问当地人,没人知道,因为你是在父亲死后才搬过来的,我们不可能知道;想去询问陬邑人,可是自己当时搬出来的时候才三岁,不可能记得小时侯住哪儿,到处打听又不太现实。

于是,无奈的孔子把母亲的灵柩停放在了一个大路口——五付之衢,他把希望寄托在了所有过路人的身上:希望有知情的好心人来帮助一下自己。

还好,没多长时间,陬人挽父的母亲听说了孔子的感人事迹,便亲自赶来告诉孔子他父亲当初的埋葬之地。原来,当时她的儿子挽父,曾经参加了孔子之父叔梁纥的葬礼,知道他的埋葬之所。

于是,孔子才得以把父母合葬在一起。

这里需要特意说明的是,整个这个过程,都是孔子一个人在操办,帮忙的人其实并不多。

埋葬完母亲,孔子就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守孝。然而,就是在守孝刚刚开始不久,孔子又受到了他为人以来的第一次大的侮辱,但他对此事却相当的无助,没有任何说法。

就在孔子母亲去世不久,鲁国的执政大臣季武子,在自己家中举办了一个特殊人才茶话会。这次宴会,邀请的都是鲁国的“士”。咱们先来看看当时各国的统治阶层:诸侯——卿——大夫——士。也就是说,只要你是“士”,就在这个国家拥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虽说它在统治阶层的最下面,但它也有自己特殊的待遇:不用交税、不用服杂役,还可以按月领工资等等。而且“士”还是统治阶层的后备人员、储备干部,一旦国家需要招募一批新的管理人员,那么他们将是优先考虑的对象。

咱们再来回看一下孔子的家世:先人是宋国国君,就后来不当国君了,那也都是卿大夫,位居统治地位的高层。就是拿孔子的老爸叔梁纥来说吧,那也是陬邑大夫,好歹那也是个大夫。而且按照当时子承父业的继承法则来说,孔子长大后也应该是个大夫,最起码也应该是个“士”。

但是,就连孔子这个“士”的身份,居然也有人提出了怀疑,给与了否认。当孔子听说季武子要招待国内的“士”的时候,很是高兴,自己还从来都没有参加过如此重要的社交活动。一旦自己参与其中,那就意味着人们承认了我孔丘的地位,而且在此还有可能结交很多名流,更甚者到时候还有可能成为储备干部,进而走向仕途。

于是,孔子穿着丧服,披麻戴孝的就来到了季武子家门前。令他没想有到的是,他竟然遇到了一只“拦路虎”——阳虎。阳虎此时是季武子的家臣,说白了也就是个大管家。当他看到披麻戴孝的孔子像个愣头青一般,二话不说就往门里走,当即便伸手拦住了孔子。然后就对孔子的身份进行了询问,最后的出了结论:这是“陬人之子”。

“陬人之子”,这是当时很多人对孔子的称呼。因为孔子之父叔梁纥曾任陬邑大夫,时人都称其为“陬人”。又因为孔子此时还没有一星半点儿的名气,所以人们都像现在称某某家的小孩为“某某人之子”那样,称呼孔子为“陬人之子”。

这一称呼让孔子很是愤慨:自己的身上还贴着父亲的标签,他们还在拿自己当小孩来看待,根本就没把自己当成一回事。

于是,不管孔子怎么说,阳虎就是不放孔子进去。

于是,孔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了自己为人以来的第一次大辱。

然而,无权无势的孔子只能把这股恶火咽在肚子里。回去之后,除了为了生存做些小工之外,他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之上。而此时,孔子已经苦学了将近三年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此后,孔子抓住一切可以的利用的时间用来学习。孔子的所学范围极其广阔,包括: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没错,这也是当时一项不错的谋生手段)、书法、数学、诗歌、尚书、周易、历史等等。

很快,孔子博学以及知礼的名声便传遍了整个曲阜地区。不久之后,孔子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批学生,也是他一生之中唯一的高级贵族学生——孟懿子和他的弟弟南宫敬叔……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早晨,推开窗,一缕阳光射了进来,我不禁想起"朝闻道,夕可死矣"这句名言。啊!孔子,你给予了我生命的动力!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据说弟子有三千多人,著名的有七十二人,故称"七十二贤人"。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出于他之口,他把"仁"和"礼"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对中国的思想有巨大影响,被尊为"圣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两千多年前,孔子便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看法,这在当时是多么具有进步性啊!当时战火连绵,百姓疾苦,受教育就是空谈,有权有势之人才可以上学,但孔子主张教学没有等级、类别,他在全国各地收徒,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并且不主张死板的教学,而应"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育弟子们要活学活用,学与思并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人人皆知的名言,就是孔子所说。他提出温习的重要性,教育人们要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应该是我们对待学习的一种态度。

"君子"一直是孔子的最高追求,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平凡的人。为此,他提出了君子的言行和道德修养要求:其一,君子不器;其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其三,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其四,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其五,君子群而不党。

孔子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经受了多次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始终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把黎民百姓看作天,不忘自己的道德标准。伟大的光辉在他身上处处闪映。他还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这正反应了孔子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修养。

或许,孔子的字典里永远没有退缩一词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给孔子爷爷的一封信

全文共 1195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爷爷:您好!

我是一名21世纪的中学生,我非常的仰慕您。因为您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鼻祖,您的思想被后人编纂成《论语》。现在,这本书中的许多内容被收录到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成为考试的内容,很多同学都能背的滚瓜烂熟。

但是我注意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社会现象和行为却和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背道而驰,一些功利的,世俗的庸俗观念却大行其道。我想就一些社会现象想您请教:首先,在儒家思想当中有一条被成为“道德金律”的伦理观念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句话的意思人人都懂,但不代表人人都这么做。

前段时间,新闻报道一家馒头加工厂的老板因为卖有毒馒头被查处,这个老板自己对记者说他打死都不会吃自己生产的馒头。您听听,自己知道馒头含有害物质不愿意吃,却利欲熏心,把毒馒头卖给别人。变成了“己所不欲专施于人”。不知道您听了做何感想?其次,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

崇尚尊重大自然,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即所谓的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天。既生此人,天又在人矣!这说明人对自然是有责任的。可是您知道吗?现在有的国家,有的地方为了盲目追求经济的发展,大肆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空气,向大自然过度攫取,超出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引发严重的生态灾难。

全球的气候逐渐变暖,温室气体排放大量超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地质灾害频发。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瞬间吞没了沿海的房屋、良田、工厂和居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有13232人死亡、14554人失踪。

地震还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引发全球“核恐慌”。我很好奇,您生活的那个时代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吗?您有好的解决办法吗?最后,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礼”。“克己复礼为仁”是说要战胜私欲贪念,遵循法度规矩。

但是在当今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各种诱惑冲击着克己复礼的道德体系。能克己复礼的人真的不多了。不仅成年人是这样,就连我们的中学生当中,也有同学抵制不了诱惑,克制不住冲动,沉迷网络不能自拔。不好好读书,却热衷吃喝玩乐,沾染许多不良习气。

没钱上网就动起歪脑筋。采取暴力胁迫等手段向低年级的同学“借”钱,甚至造成。久而久之,他们触犯法律误入歧途。如果他们的心中能有一点儒家思想,知道克己复礼,也不会滑向犯罪的深渊。

您听了是不是也很痛心,怎样才能让他们迷途知返,改邪归正呢?孔子爷爷,社会上一些现象和儒家文化格格不入,一些人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观念,对儒家思想不屑一顾,嗤之以鼻。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学习论语,感悟儒家文化,觉得儒家思想传承千年,历久弥新。在世界发展多元化的今天,弘扬“仁”、“礼”、“博爱”等儒家普世价值观念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可以净化社会风气,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爷爷,不知道我的想法对不对,衷心期盼您的回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孔子的励志名言

全文共 2183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以下是有关孔子的励志名言,欢迎阅读!

( 1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 2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3 )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 4 )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5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 6 )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 7 )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 8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9 )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10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11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 12 )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 13 )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14 )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15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16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17 )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 18 )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19 )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 20 )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 21 ) 礼之用,和为贵。

( 22 )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 23 )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 24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 25 )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 26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27 )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 28 )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29 )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 30 )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31 )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 32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33 ) 过,则匆惮改。(女人网名)

( 34 )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35 ) 放于利而行,多怨。

( 36 )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37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38 ) 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39 )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 40 )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 41 ) 巧言令色,鲜矣仁。

( 42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43 ) 巧言乱德。

( 44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45 )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46 )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 47 )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 48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49 )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50 )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 51 )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矫情的句子)

( 52 )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 53 )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 54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55 )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 56 )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57 )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58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59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60 )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61 ) 刚毅木讷近仁。

( 62 )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63 )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64 ) 不学诗,无以言。

( 65 )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 66 )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67 )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关于女人的经典语句)

( 68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69 )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 70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71 )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72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73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关《孔子》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356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他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孔子他》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他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电影中孔子他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他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他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孔子他力主禁止活人献祭的戏,十分精彩。朝堂之上发哥舌战群儒,圆形的会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这样的,整个场景很像古罗马元老院或者现在英国议会,呵呵,对待公山狃这种小人,最经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个话啊”,展现了孔子他的从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他那段仙境般的对话,也可在历史上找到印证,史书中有关于孔子他向老子请教学问的记载,而电影中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让孔子他去回忆他和老子的对话,此情节并无不妥,反而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表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同异。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他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很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他一直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孔子他的弟子颜回之死,颜回是孔子他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颜回为了抢救夫子的书简,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点让我很感动,在颜回的眼中,孔子他的书简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细想想,正因为后来有着无数个颜回,我们现在才可以领悟到孔子他的精神。当我看到孔子他抱着颜回的尸体大哭,弟子们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已经缓不过来了。可是夫子依旧抱着,那个场面真的和悲惨。还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实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但是他始终记着夫子的教诲,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记着夫子说过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后,丧徒如丧子,但是夫子没有让泪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虽然没有如偿所愿,但已得为仁。

我从电影《孔子他》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他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他“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孔子的名言警句大全

全文共 2284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后代,是商朝的宗室。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为安抚商朝的贵族,封于亳,国号宋,即宋国,所以是殷商的贵族后裔。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孔子的名言【一】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孔子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孔子

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孔子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孔子

朝闻道,夕死可矣。 —— 孔子

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 孔子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 孔子

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孔子

未知生,焉知死? —— 孔子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朽木不可雕也。 —— 孔子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 孔子

孔子的名言【二】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孔子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 孔子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 孔子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孔子

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孔子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 孔子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孔子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 孔子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 孔子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孔子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孔子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孔子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 孔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孔子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孔子

孔子的名言【三】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 孔子

夫子莞尔而笑。 —— 孔子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 孔子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孔子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孔子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孔子

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 孔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孔子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 孔子

学而不思则惘。 —— 孔子

不学礼,无以立。 —— 孔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孔子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孔子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孔子

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孔子

孔子的名言【四】

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孔子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孔子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孔子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孔子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

孔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 孔子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孔子

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孔子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 —— 孔子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 孔子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 孔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孔子

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孔子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

孔子的名言【五】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 孔子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孔子

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孔子

孔子曰:因材施教。 —— 孔子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 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孔子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孔子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孔子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孔子

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 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孔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孔子

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孔子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

孔子的名言【六】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 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孔子

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 孔子

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孔子

孔子曰:有教无类。 —— 孔子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 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孔子简介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1-2] ,子姓,[3] 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4]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5]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孔子电影观后感高中生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他,生当“礼崩乐坏”的奴隶制末期;他,周游列国,想用自己的一套学说挽救天下的危亡;他,主张“仁”,“仁者,人也”是他的思想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他的崇高品质。他的智慧与才能相融,总能使自己化险为夷,但他的认识与主张却因触动三桓利益而使自己流浪与他国。

他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态度,上演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他对弟子严厉却不失亲切,总能在他们散落时重建他们的心灵之柱,总能在他们努力时及其万张浪花,凝聚起他们前进的动力。他的弟子们也忠于师,当他被鲁哀公赶出楚国后,他们誓死跟随。他们一同斩破了路途中的荆棘,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国土——鲁国。我回顾着那些感人至深的镜头,脑海中将他们生活的画卷翻到了充满温情的一页。

那一天,他们已精疲力尽,他的弟子送来了最后一碗马肉汤,这时的孔子已在弦声中挺过了几天,但他并没有一个人喝完汤,而是同弟子们一起分享那温情四溢的汤,他的情谊如此之深,到最后一刻,仍不忘为他人着想。

翻开另一页,雪白的冬景覆盖了我的视野。一个宽阔的冰面上,有一辆马车在行驶,突然冰面裂开了一条缝隙,致使他们纷纷摔倒在地,竹简也不幸落入水中。他的弟子颜回不顾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地捞起那些沉在水中的竹简,最终不幸溺水而亡。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呼喊颜回,声声悲痛与希望在冰面上回荡着,最终却都化为灰烬,尤留悲痛于心中。

他们,走过了一个个暴风雨的夜晚,他们,将真情洒遍世间。他们的感人事迹让我无时无刻不铭记于心。孔子的智慧,颜回的无私,个个人物将一种思想,一种精神化为人们心灵的归宿。我们要学会感知,学会选择,学会进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孔子名言名句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 其使民也义。

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5)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7)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8) 放于利而行,多怨。

9)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0)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2)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3)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4)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5)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6)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17)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8)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9)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孔子好看的哲理故事分享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就对弟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就去到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颜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颜回微微一笑:“主人家,回我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慢说一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说罢拿笔写了一“真”字。颜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颜回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颜回五岁就识”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回曰:是认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门生,来人,乱棍打出”

颜回就这样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孔老夫子答曰:“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来到,请”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颜回不懂啊,问曰:“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时候的事是认不得‘真’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写孔子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282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孔子既是中国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又是鲜为人知的政治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孔子电影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孔子观后感(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朝闻道,夕死可矣”……电影《孔子》带我们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恍惚中,我仿佛听到了孔子对弟子们的谆谆教导;听到了颜回谦和恭敬的话语;听到了子路勇敢果断的声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们奉为“至圣”,他如一颗绚丽的流星,在历史漫长的黑夜中用短暂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给后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启示……

铭记战争的教训。

孔子助鲁国抗齐时,几大桶油,扔上火把,向敌军泼洒而去。霎时光,火光把天都映红了,惨叫声一片,有些人竟被火活活烧死!孔子,自然也是悲恸不已,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混乱年代,有什么对错可言?弱肉强食,或许是战争年代最残酷的。

保卫和平的年代。

试看战争年间,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百姓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一场战争动辄就要死几千人,甚至几万人;而和平年间呢?社会安定,百姓们丰衣足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两者相比较,保卫和平,难道不就应吗?

珍爱宝贵的生命。

古代封建社会,仅一个季平子死亡就要几百人甚至几千人陪葬,难道人命真的有贵贱之分吗?不,只是因为封建社会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那时的统治者视人命如野草般,动不动就草菅人命!孔子为了救一个陪葬小奴——漆思弓,在朝堂之上“舌战群儒”,以一己之力驳回咄咄逼人的季平子家管家,这就是孔子“仁义智慧”的君子品格。

在电影中,孔子曾与弟子失散,路人这样描述他:“气度像个大人物,却像丧家之犬般狼狈。”让人有些心疼:一个圣人,怎会落魄至此?有几人又能理解孔子?

从血淋淋的历史中,我们得到的启示太多太多:铭记战争的教训;保卫和平的年代;珍爱宝贵的生命。

孔子观后感(二):

“孔子”——一提起这个名字,就想起了此刻正在热映的电影——《孔子》,它没有美国片那么科幻,也不像日本片那么虚假,它只是一部记载着春秋时期的乱世英雄历史巨作。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情节,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

在我感觉中,《孔子》这部影片,就像让两千多年前早已逝去的孔子和弟子们,重新回到人们的眼前,让我们来慢慢品味他的儒家思想。在影片当中孔子的聪慧,就像一支冰冷的利箭,穿梭在乱世中。让敌人防不胜防。但是人毕竟也有好人,也有坏人,孔子被绝情地赶出鲁国,艰难地周游列国。这时,他的弟子颜回,抛弃了自我的金钱、地位、名誉、背井离乡与孔子一同流浪。没想到的是他的弟子们居然也效仿颜回的作法,跟随孔子四处流落。弟子们这种爱师甚于自身生命的精神让观众赞叹不已。之后,他们整天饥肠辘辘,吃尽苦头,受尽苦难,但是没有一个人放下,没有一个人说“不”。甚至只有一碗几块肉的汤,他们也互相推让,他们的坚强和执着更打动了每一个人。直到一天,真正的不幸降临了,这一天他们需渡过一条冰封的江面,在江心处,突然间,冰面崩裂,正驾驶着马车的颜回和一车的竹筒,全都落入了水中。这时,善于游泳的颜回并没有迅速游回岸上,而是一头栽进冰冷的江水,拼命捞起老师的竹筒,一次又一次地从水里抛出竹筒。岸上的孔子和弟子们撕心裂肺地喊着颜回的名字,告诉他快上岸。但是平时总是遵从孔子和同窗们的颜回,这一次没有听从。人的生命是脆落的,在颜回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紧紧抱住竹筒,用尽最后一

丝气力,抛出水面。最钟爱的弟子永远离他而去。孔子悲痛欲绝,他把打捞上岸的颜回紧紧地抱在怀里,在几个小时里,徒劳地自我的体温来温暖着颜回冰冷的遗体……颜回用自我的生命演绎了儒家的“仁”和“爱”,诠释着“忠”和“孝”。此情此景,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心灵无不为之震撼。颜回的壮举,无时不刻的昭示着们,珍惜知识,崇尚文化。之后,孔子和弟子们,理解鲁公的忏悔,又回到了鲁国。从此孔子与政治隔绝,成了教育家。孔子临终前最后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鲁春秋》”。在不一样人的心里必定会有不一样的见解。

《孔子》这部片使我受益匪浅,懂得一个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身后的苦处。一个中国人若不懂点孔子,即便不说是不合格的中国人,起码是缺乏教育的中国人。”

孔子观后感(三):

孔子,就是我古代着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是万世师表,他的书直到这天都一向“畅销”。

随着孔子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一生就会被拍成了(孔子)这部电影。

2010年2月5日,我和妈妈、爱妈妈还有小雅一齐到电影院看《孔子》。我怀着激动的心,坐到了位子上。电影开始了,一个个的奴隶被孔子救了出来。之后,孔子被撤了官,和徒弟们踏上了流浪的路程。大家在这过程中是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事情。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都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学习了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了自我的素质,成为了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看!大家也一齐去看看吧!

孔子观后感(四):

被热炒了很久的《孔子》最后在1月22日正式上映。在上映前的宣传活动中,愈发“老来俏”的主演周润发扬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这番话让本次评审团的成员们不禁诚惶诚恐。我却只感觉到欣赏了一场冗长的“百家讲坛”,而且很显然,胡玫导演讲故事的潜力,远远不及于丹老师。据观察,影院里《孔子》的人气还算不错,影迷们对电影如何展现孔圣人的一生更感兴趣,也不乏慕发哥之名来观影的粉丝。我想从散场之后大家的反应来看,《孔子》这部电影给了怀揣这两大期盼的观众一个交代,但是,没人想到,过程却是如此枯燥沉闷。

CCTV-6电影频道有一句着名的广告语:“打开电视看电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开电影看电视”则更为恰当。电影故事从孔子得到鲁公赏识担任大司寇开始,前半段主要讲述了孔子在鲁国意欲用自我的方式治理国家,然而处处受掣肘,只得远离故土,与弟子踏上周游列国的路途。后半段则集中讲述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路上遇到的种种困境,欲寻明主而不得,历经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颜回死于非命等坎坷,最后叶落归根回到鲁国传道授业了此余生。如此复杂的资料想要用一部电影表现出来,原本就是个艰难的任务。而擅长拍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胡玫导演,也显然并没有拿捏好尺寸,于是,观众们便在电影院里花费了两个半小时“欣赏”到了一场“电视剧”。

平心而论,电影的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剧情,透过保护小童、齐鲁会盟、平息公山狃叛乱等段落,集中表现了孔子的仁爱、智谋和军事上的才华。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从鲁国出走,众弟子赶来追随等一组戏,起承转合之间颇为流畅,算是片中的亮点。但后半段孔子周游列国的历程却成为了一场支离破碎的桥段集锦,影迷们均认为这一部分毫无主线可言,零散且琐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迟迟不见高潮出现,也总是看不见电影将要结束的征兆,期间有几位观众陆续离场,一去不复返。我想有相当一部分的影迷认为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苍白无聊的剧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观孔子有感500字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出自于《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部分弟子的言行汇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有人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在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中,可以体现出孔子的地位是“天纵之圣”的高度。

记得语文课文里有一篇题目是《孔子拜师》,文中讲述的是关于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研究孔子。有一天,我无意中发现了CCTV-10科教频道播出《孔子》,我看了两遍,感受颇深!拿起笔想写下观后感,想写的话太多不知从何说起。

孔子生于前551年,去世至今2017年已经有2568年了,这位早已为全世界认可的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就连外国的老师及教授都对孔子十分有研究。还有许多外国人给自己取中国名字名姓孔,还是自己是孔子的后代!看后让我大开眼界,不做井底之蛙!我要学习孔前辈的懂得孝道、感恩之心、做人、处事言行之道;同时还有学习修身养性、立大志、低调做人,快乐做人,快乐生活!

大海是知识的海洋,而我是一条小鱼,在大海里自由自在地寻找前行的力量。我要拾起国学,让自己从中找到属于我的闪光点!

妈妈语:第一次挑战观《孔子》有感,不足之处,希望大家留言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孔孟个性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读孔子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这是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对两位先贤的评价。在他看来,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则个性张扬。那么,历史上的孔子和孟子是怎样的人呢?

孔子小时候家里比较贫穷,他做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小孔丘刻苦读书、自学成才,养成了谦虚好学的品德。他向别人请教时总是恭恭敬敬。成为人人尊崇的学者后,门下弟子三千,他也将这种谦逊的习惯保持了下来。孔子不仅学识渊博,胸襟也十分开阔,为人宽容大度。有次在郑国,有人把他形容成“丧家之狗”,孔子也不生气,一笑置之。

可别以为孔子只是一味宽容,没有脾气。在学习上,孔子和现在的老师一样,对学生严格要求,不允许他们有丝毫懈怠。有一次,有位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觉,孔子发现后十分生气,当众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对于宽厚的孔子来说,这已经是很严厉的批评了。所以,孔子敦厚,却不是没有原则。

查一下,看看“朽木不可雕也”是什么意思。同学们可别学宰予,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啊!

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又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呢?

与宽厚谦恭的孔子相比,孟子的个性更为鲜明。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据传,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当时,各地诸侯为争夺土地连年征战,百姓们流离失所。在这样的乱世,孟子以天下为己任,游历各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面对君王时,孟子总是快言快语,从不卑躬屈膝。齐宣王曾经问他亲贵大臣应做的本分,孟子回答说:“如果国君犯了大错,臣子就应该反复劝谏;如果反复劝说了不听,臣子就可以废掉他另立新君。”齐宣王听了,脸色都变了。这样尖锐的话,没有非凡胆识与魄力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说出口的。

孟子曾豪迈地说:“如果要使天下太平,当今世上,除了我还有谁呢?”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早晨,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耳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石老师领读后,我们也开始声情并茂地读起来,体会这位精神的巨人——孔夫子流芳百世的思想。

千百年前,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圣人——孔子,他是春秋时期的一个伟大的惊魂,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弟子有三千,被后人尊称为"圣人"。其弟子将他的言行和思想记载在《论语》中。通过《论语》,我知晓了关于他的很多不朽的名言,经过时间的流逝和洗礼,却仍然保存,流传至今,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孔子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一生信奉仁义礼智信,这是他治学,治国的基本观念。此外,他始终把"学到老,活到老"当作自己的目标,孔子把一生中的百分之八十都倾注在做学问上。他严于律己的同时,也竭尽心力地教诲自己的弟子,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然而,在这么伟大的伟人背后,也有许多说不出的艰辛。他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饱经人生苦难,在他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但他有着一种高尚的品德,那就是乐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有人生的苦难都如同烈火淬钢般催熟他年轻博大的思想,但他在这座"困难"的高山上不断攀登,不知疲倦地周游列国,传道授业,渴望种子能够在未知的土壤里长成参天大树。

孔子的很多名言都很让人受益匪浅。《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篇对话: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大意是,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答道,"国君的行为要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要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要符合父亲的要求,儿子的行为要符合儿子的要求。"齐景公说,"说得好啊!要是真的国君的行为不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不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不符合父亲的要求,儿子的行为不符合儿子的要求,即使有粮饷俸禄,我能来享用它吗?"也就是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

虽然孔子已经仙逝,但他的思想永垂不朽,他改变了我的观念,让我懂得在困难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努力进取,叩开成功的大门,让我们在孔子精神的滋润中成长!

这就是东方圣人——孔夫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锋"。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他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者。被尊为儒教始祖。

面对这样一个受世人敬仰的人,我不得不谈一谈他了。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一思想在现实仍被沿用,可见其影响度。而他的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更是让我感触颇深。

我是一个爱面子的人,所以,经常不主动向别人请教特别简单的题,更不愿意向一些平时不如我的人请教。这就让我在不知不觉中留下很多问题,考试成绩直线下降。而孔子,身为一代宗师,在参加鲁国国君的祭祖典礼时,竟有一大堆不懂之处。孔子便虚心向他人请教。即使有人嘲笑他,他也可以坦然面对。这一点值得我学习。正因如此,我努力改变自己,虽然有的时候还是很难为情,但一想起孔子,我也就释然了。毕竟孔子这样的大思想家都可以放下身段,我为什么不行呢?

孔子一生提出了很多名言,这些名言都值得我们深思。他学习了一生也感悟了一生。即使在几千年前他就已经沉睡,但多年后他的思想仍在流传,也算是对得起当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

我不知我应该用何种语言去形容孔子,或许我并不完全了解他,但它所传授的知识,让今天的我们受益非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孔子的政治名言精选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以致孔子的一封信为题的作文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孔老先生:

这是两千年后的学生给您写的

您就是那黑夜里最璀璨的明星,那九州五岳永不熄灭的火焰,照耀着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前进的道路,引领着我们感悟那简单而又深邃的道理:“仁”不代表“(软)弱”。

记得初涉文科,“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便是我与你的第一次邂逅,简短的九个字,却使我明白了:唯有仁者,才能正确诠释爱与恨。从此,《论语》这本古朴的线装书便将我与您的心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我与您缘分的起点,也是我精神上不可获缺的食粮。我视它为良师益友,伴随我成长,从而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上辨明方向与是非。从《论语》中不难看出,您把“仁”作为最高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思想的变化,人性的本能似乎扭曲了:善良、仁爱,与沧海桑田一般,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仁”的本质被这些人丑化,有人将它与“(软)弱”并提,把“仁者”视为“弱者”,更有胜者视其为“愚者”。正义被蔑视,冷漠似乎是生存之道。“仁”真的是软弱的表现吗?答曰:非也。我认为“仁者”富有责任感,更有迎难而上之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是您对“仁”的升华: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绝不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而必要之时,要不惜牺牲自己,付出一切代价来成就一番事业。这一近乎严苛的要求将“仁”与“弱”的相异之处显露无遗。

“弱”只是胆怯之人的借口,我认为其也可视为“不仁者”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如何做到“仁”呢?颜渊曾经请教过您。您是这样回答:“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可见您想教导我们:实践“仁”之道,完全得靠自己。如今,“仁”这颗洁白无瑕、光彩夺目的珍珠渐渐黯淡无光,社会即将失去真挚的爱,人们将怅然若失地过着每一天。但是,即然认识到错误,就要痛改前非。在此,我代表所有90后向您立誓:我们将重拾“仁”之道,将“仁”的思想发扬光大,并脉脉相承。

孔老先生,感谢您,让我明白了这简单而又深邃的道理,也感谢您让我的生命又拥有了最恒久的动力———传承。

此致

敬礼!

[以致孔子的一封信为题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