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彝族的民俗民风【20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地方,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彝族的民俗民风,欢迎参考。

浏览

489

作文

1000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最有趣的就是春节。

按照我家乡的习俗,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被我家乡人称为小年,这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把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杀羊杀猪用来祭灶。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办年货了:买对联、买糖果……有些人家还要炸油果子。

到了除夕就更热闹了,家家都在包饺子,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门上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团员。到了晚上,鞭炮声彻夜不绝,人们还要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

从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们走亲访友的好日子。人们都要相互拜年,祝福亲朋好友来年快乐平安。家里来了客人,大人们都要拿出好吃的东西来接待客人,小孩子们也很开心,因为他们可以收到压岁钱。

到了元宵节的时候,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鱼灯、有福娃灯、有火箭灯……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来涌来,围到广场上看烟花,各种各样的烟花将夜空装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过了正月十六,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藏族的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分布。

藏族的人们的服饰特征主要为肥腰、长袖、大襟等。他们戴的帽子种类很多,有毡帽、皮帽、金丝花帽等。藏族发饰繁多,尤以妇女为最。中青年妇女喜用红绿丝线与头发混编。藏族佩饰主要有耳环、胸饰、腰饰和手饰。多以金、银、铜和珠宝、石器制成。耳饰,均为互环和耳坠。胸饰包括项链、护身盒“卡乌”。腰饰主件是一条丝绸或牛皮腰带,上面悬挂各种主人喜欢的饰品,男子有腰刀、打火镰、鼻烟壶等,妇女有银器、铜牌等。

在藏族的节日中,雪顿节是藏族著名的三个节日之一。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晒佛节”。

更为特别的还是藏族人的舞蹈,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长民族历史孕育下的若干节日中,几乎找不到不以歌舞作为敬奉神灵和欢娱民众、借以把节日欢乐气氛推向最高潮的先例。后来增加了简单的上肢动作、原地旋转和队形变换,成为一种男女交替、载歌载舞的劳动歌舞形式。这种劳动歌舞今天已被搬上舞台,成为历史上劳动艺术的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内蒙古民风民俗

全文共 2631 字

+ 加入清单

迎宾: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各种迎宾礼节。预约的会客,不论是社会团体还是私人会面,主人总是远远的迎候着客人。有人会在路边等候,有的骑马飞驰而来,有的骑着摩托、乘着越野吉普车赶来,在隆重的场合还会分几个梯队迎接客人。

如果您到大草原旅游,您一定会到草原上蒙古族的住舍——蒙古包作客,因为这是蒙古族从古到今的传统。当来到这里,您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赞美主人的住处,“这真是一块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或者您会用临时学会的蒙语“赛努!赛努(好啊!好!)表示自己的情怀,一句蒙古语说出来,这里的主人会由衷地高兴。

当草原上的主人把您迎进蒙古包后,宾主相序而坐在蒙古包的左侧。一般来了十分尊贵的宾客,主人会主动让您坐在正北(男坐进包后的西侧,女坐进包后的东侧)位置上。这时候,主妇会把香甜的奶食品、手扒肉摆在客人面前,然后端上一碗滚烫飘香的奶茶,请客人们品尝。接着在问候和笑声中开始敬酒,主人手捧哈达,托着银碗、齐眉举盘,把美酒敬献在您的面前。如果客人一饮而尽,主人会非常高兴,顿时主客情融,气氛很快会热烈起来;如果您不善饮酒,接过银碗品一品也可以。但最好是把碗中酒喝了,这表达了对主人的尊重与亲密。

待客:

这里的主人首先给客人斟上新熬的奶茶,摆上奶食、糕点、炒米等茶食为客人压饥解渴,有的还做点面条,让客人们少吃一点垫个频祝?然后敬酒。由主人先用小酒??酒盅)向客人们每人敬一杯,这就是敬酒的开始。接着用大杯(比银碗小一点专用敬酒的银制器皿)从客人中的年长者开始,依次一一进行;敬酒达一定杯数就要奏乐唱歌为客人们喝酒助兴;酒后用饭,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为整羊宴,其次为羊背子宴。

神奇的蒙古包:

如果说草原是绿色的大海,蒙古包则是大海中的点点白帆。蒙古包作为草原上特有的建筑,既美观又实用,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拆运。

蒙古包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迁组装,就地取材,自产自用等特点,非常适于游牧生活,蒙古包充分反映了游牧民族的聪明才智。在大海般的绿色草原上,星罗棋布的蒙古包白帆点点,会使人感悟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蒙古包其形呈天幕式,圆形尖顶,外用一层或二层羊毛毡围裹,里面用“哈那”和“乌尼杆”支撑。“哈那”是数十根同样粗细、抛光后的木棍,用牛皮绳连接,构成可以伸缩的网状支架。“乌尼杆”是用木棍支撑的伞状包顶支架。蒙古包顶端还有“陶脑”——天窗,既可通气又可采光。整个蒙古包用数根毛绳牢牢固定,抵御风的侵害。

华丽的民族服装:

蒙古族的服饰包括衣、带、靴及头饰等,款式讲究,装潢精美。蒙古袍是蒙古族人民的主要服装。蒙古袍衣体宽大,袖子较长,下端不开叉,衣领较高,服带中围,非常适应广阔草原游牧生活中的防寒及一衣多用的需要。腰带是蒙古袍必不可少的,腰带一般由绸、缎等料制成,长达数米,颜色视袍子的颜色而定。男子扎腰带时,袍子向上提,下摆束得较短,即显得精干潇洒,骑乘或劳动时也方便。女子之相反,扎腰时一定要把袍子拉展,以显示身材的苗条健美。穿蒙古袍系腰带除装服饰上的需要外,实用价值也很大,系上腰带骑马时可以保持腰和肋骨的稳定和垂直,冬天还可保暖。

查干萨日”的祝福:

蒙古族把正月称为“查干萨日”(汉语意为“白月”);草原上的春节活动主要有祭火、祝寿、拜年等,并且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查干萨日)达到高潮。

祭火

蒙古族很早以来以祭火的习俗迎接春节,因为燃旺的火焰象征着一年里一切幸运吉祥。祭火在过去比较盛行,每家祭火的日期和方式也不同。“哈日楚户”(贫民)一般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火,而“台吉”(贵族)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火,有的牧户把系有五色彩绸的五小捆芦苇插在门外树上,将劈成细条的柞树放在燃旺的火撑子上方的四条腿上,户主穿好礼服跪在正门处的垫子上,把用油网包好的羊胸骨奉献给圣火。妇女们则将美酒、黄油洒进圣火,并按顺序站立,叩头。富裕的牧户则搞大型祭火,祭祀时用整羊,并将左邻右舍请来喝茶吃酒。有的将圣火点燃后三天不熄,三天中不许迁场,不许在圣火上烤脚。目前,传统的祭火在新一代牧民中已很少举行了,但是在草原旅游点和庆祝的喜庆日子,人们还是点一堆篝火助兴。

祝寿

春节期间牧民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祝寿的对象为正当“本年”的长者。祝寿开始时,先为85、73高龄者祝寿,时间一般在腊月25或26日,腊月27至除夕的几天里,则为61、49的本年者祝寿。给长者祝寿时,晚辈除要行礼祝贺外,还要赠送寿礼以示尊敬。祝寿礼的轻重多寡,一般视祝寿对象的年龄大小而定。

除夕

草原上春节的高潮,附近的牧民们都要相互喝茶,然后人们扶老携幼聚集在年长者的家里,进行除夕“乃日”(宴会)或家人聚集在一起看电视节目。接着牧人们要到邀请自己的每家去作客,有时因户多,宴会往往通宵达旦。

除夕时,牧民家家都要摆放“花盘”即将点心、奶食、糖果等整齐地摆放在一个大盘子里,摆放的形式大部分呈圆柱体,也有方形的,每层一种,很有规则。这一习俗,不仅在牧民家中一直保留,而且在城市的蒙古族家中,也沿袭着这传统。

拜年

草原上春节最隆重的活动,拜年在正月初一晨曦微露时候开始,牧民们先祭敖包,然后开始家庭内部拜年,先是晚辈向长者问安跪拜,然后由长者祝福晚辈幸福长寿。拜年时,晚辈要衣帽端正,手捧哈达进行。

家庭拜年后,牧民们相互互拜。互拜时,先到年长者的家里,随着互拜的进行,人们自动结伴而行。每到一家,要以同行者的年龄大小依次而入。拜年时,牧民们一般要献上一两首颂辞或颂歌。对出色的歌手,户主会捧起放有哈达的奶食盘颂祝辞。草原上的春节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牧民们辛勤劳动一年后欢歌笑语的时刻。

草原宗教:

内蒙古自治区也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民族地区,现有喇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汉佛教和道教7种宗教。汉佛教在我区有悠久的历史,其它宗教从十七世纪后先后传入。

锡盟的喇嘛教是属西藏佛教格鲁派,传播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锡盟有喇嘛教寺庙192座,喇嘛12750人,大多分布在牧区的苏木。1960年庙宇减少为102座,喇嘛3542人,1966年庙宇减少到92座,喇嘛2290人。在十年内乱期间,党的宗教自由政策遭到破坏,喇嘛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绝大多数寺庙被破坏,经书被焚毁;寺庙停止了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重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锡盟喇嘛教的喇嘛和信教群众逐渐恢复他们的正常宗教活动,有的寺庙国家还拨给维修经费加以修缮,一些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喇嘛领取了生活补贴,自养事业有所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把这个节日叫做“春节”。

吃喝玩乐,时代不同,四个字的意义也就不同了。

吃,记得我上一次就盼着过年,过年就有好吃的,可以使劲吃而不会找来长辈的责骂,现在的要求是如何吃得健康。

喝,有档次,所以很多家庭选择在酒店吃年夜饭。当然大部分还是在家吃个团团圆圆的年夜饭。

玩,过年了,和亲朋好友聚一起玩玩小麻将,斗斗小地主是很多人的选择,大年三十的晚上刚过12点的“开门炮”是必须放的,还有正月十五的鞭炮也是必须放的,意味着年过完了。

乐,我过年就是一家人吃过年夜饭就守着电视机看“春晚”,当然,大年三十就是我和孩子们的天地乐园。比如:长辈们一般会跟小辈压岁钱,或者,前几天买来的鞭炮,就一起放掉。

这些活动均以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春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

我的家乡位于准葛尔盆地边缘的小县城,因为这里是江格尔的故乡,而成吉思汗又在这里停留过较长的时间,所以有很多的蒙古族人居住在这里。为此,我们这个县取名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关于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膳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

在蒙古族有一种风俗叫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和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脖子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来蒙古族还有许多风俗,比如:敬神、骨肉进餐……带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出来。唱歌与对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怎么样?听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开始喜欢蒙古族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影响力最大的,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又叫“浴佛节”。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一般持续三至七天,第一天用傣语叫做“麦日”于农历除夕相似;第二日叫做“恼日”(空日);第三天叫做“叭网玛”竟为守岁。人们把“叭网玛”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水去佛像前浴佛,然后就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古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四处飞溅,在这一天谁身上的水最多,谁今年就更幸福,更美满!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去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一天傣族男女老少到佛寺浴佛是,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一朵朵水花在天空胜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呀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赞歌,水的祝福,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幸福的世界。欢声笑语在耳边回荡,一支支舞蹈在眼前浮现。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想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

整个节日期间有赛龙舟、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水花象征——吉祥;水花象征——健康;水花象征——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秋博饼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叮当,叮当”,从我们的学校里发出了阵阵的骰子声。你猜我们在干什么,哈哈,没错,我们正在进行中秋的博饼活动呢?

在上午的早会中,王老师就告诉我们下午的第三节课会举行博饼活动。听到这个消息后,同学们都议论纷纷,都在猜测自己在今天下午能够博到什么东西。

到了下午,在午休时,同学们把博饼的东西都带到学校来,都在讨论自己带的物品。下午还有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我压抑住自己激动地心,认认真真地把课上完。

钟声敲响了,第三节课到了,只听老师说了一声“开始博饼”,同学们开始把东西都倒了出来,激烈的博饼活动开始啦!

原本寂静的校园,现在可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桌面上那些东西都十分吸引人,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花样多式的粘贴纸还有那精美的笔记本。可是那是四近的奖品,而且数量不多,如果没有及时博到的话,那就没戏了。

终于,轮到了我,我把骰子一把抓到了我的手心里,暗暗说着“千万要博中四近啊”。可是,老天偏偏与我作对,我只博到了个二举,虽然也有奖品,但是并没有如我所愿。

接下来,我们组的许多同学都博到了我想要的那些东西,见那些东西越来越少,我的心里真是越来越紧张了。

但是,我没有灰心,接下来的几轮,要么我只博到了个一秀,要么就啥都没博到,我不禁心灰意冷。我平时的运气可没这么差啊!今天这怎么回事啊!······

忽然,程老师走了过来,那时正好是陈思语刚博完的时候,程老师高兴地叫起来:“思语博到状元啦!”我们定睛一看,原来这是五子大壮元啊!我们高兴地为她鼓掌欢呼。她高兴地拿走了奖品。

转眼间,好多同学把我最想要的那些东西都给博走了。现在的粘贴纸和本子已经所剩无几了。又轮到了我,我还是照样的祈祷。终于,我的力气没有白费,在骰子停住的时候,一个四近的图标呈现在了我的眼前。耶!我博到粘贴纸了!我在心里暗自欢呼。

到了最后一轮,只剩下一本本子了,可能是老天看我这么辛苦的祈祷,所以又让我博到了个四近。当我再次博到时,我乐不可支,急忙把本子收进了袋子里。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这次的中秋博饼活动在我们的紧张和欢乐中离去了,同学们各自拎着自己博到的东西提回了家,校园里还在荡漾这我们欢乐的笑声!中秋博饼,乐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秋节传统民俗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我一大早和妈妈拎着月饼﹑水果﹑牛奶等去外婆家。外婆家住在航头,那里依山傍水,环境很优美。我一到外婆家,就看见她在厨房里忙前忙后,给我烧了很多美味的佳肴,我们大家吃的津津有味。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观赏月亮,今天的月亮格外的圆,就像一个圆圆的方向盘,我突然想起古人的一句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们一边观赏月亮,一边吃月饼。月饼圆圆的,甜甜的。我们有说有笑,我们的心里也想月饼样甜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秋节传统民俗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中秋节。吃过晚饭后,我和家人一起到顶楼去赏月。

夜幕降临,一轮圆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羽毛般的轻云。我和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聊着家常,感觉美妙极了。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写的<<月下独酌>>,随口大声吟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话音刚落,掌声四起。

爷爷告诉我,中秋节是在唐代定的节日。中秋之夜,一起聊天叙旧,不亦乐乎。

十五的圆月,像一只月饼,镶嵌在墨蓝墨蓝的天空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民风民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正月二十九,是拗九节,也称孝顺节。每当这个时候,儿女都要献上拗九粥,表示自己的恩情。

“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据传,古时候有一叫目连的,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不管是正月廿十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我这时便想起父母对我的爱,有些感动,一转眼,12年了,而我如今又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我想,应该好好遵守学生的本分,应该做到儿女的职责,应该让这个家庭变得更加和谐、美好起来,至少来说,这也应该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只想多孝顺他们,多关心他们,让他们开心。

我知道,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注定是要为父母奋斗,他们让我在这个世界上存活,我这么做也并不算什么了!

今天快结束了,我真想在下一个日出之前,给他们送上一碗拗九粥,至少告诉父母,我还是有一颗感恩、孝顺之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民族工艺——鼻烟壶

鼻烟壶是我国的一种民族工艺。鼻烟壶除了实用,在清代曾作为国际国内交往的重要礼品。

中国鼻烟壶的制作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中国鼻烟壶制作精美,其中最出名的是内画鼻烟壶。内画鼻烟壶是一门巧夺天工的民族工艺。因是在鼻烟壶内书写绘画,为了让人能看到正确的画面,内画大师们必需掌握好内画技术、在鼻烟壶内这个小小的天地里,反着绘画,制作难度非常大。但是,画面上的景物栩栩如生。所一具很高的收藏和保存价值.

我爷爷家也收藏着一个内画鼻烟壶,它长14厘米,宽12厘米。它的两面都是画“清明上河图”的一部分,一面画着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就要碰上那对轿子。就在这紧急时刻,那个骑马人一下子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对轿子。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左边的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头过来赶小毛驴。另一面是画“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好像打完架后在吵架。旁人连忙给他们讲道理。但是,一个人不讲理,一下子就走了,眼睛盯着另一个人。

我国民族工艺品鼻烟壶的制作是多么精美、大方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们的民俗

全文共 1765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快到了,龙舟鼓咚咚地响了,大人小孩的心怦怦地跳了。

我们的龙舟,是指我娘家浙江乐清柳市一带的龙舟:雕刻得非常精致的龙头龙尾,彩绘得五彩斑斓的龙身龙鳞;36个座位36把短桨,头尾各配长艄一把,还有司锣、司鼓、司旗各1人,共41人。

长艄是特别长的桨,并不划,只是架在船后当舵用,保证龙舟稳稳地前进。持长艄的人,兼做“蹿龙头”的工作。蹿龙头是高难度动作,得有极好的弹跳水平和平衡能力。他每一蹿都得蹿得高高的,这时龙舟已前进几米,他得计算好这个距离再稳稳地落下。蹿起,落下,再蹿起,再落下,那是给龙舟发力,让龙舟如虎添翼,飞快地向前射去。司旗之人也绝非寻常。那旗很大,旗杆很长,还吃着风,照理说扛着它站立在船头都困难,可司旗却还能把旗帜打出花样,打得猎猎作响。他左边一划,右边一兜,那面旗比一支桨还管用,拨着龙舟向前蹿去。

龙舟出行,有作独龙表演的,有双龙争强三龙斗胜的,也有四龙五龙战得难舍难分的。最排场时,十条龙舟齐头并进,龙头高高昂起,龙尾潇洒飞扬。健儿们奋力地举桨落桨,动作整齐划一,掀起了惊涛骇浪,水起雾缭得连人影也看不清了。两岸则人山人海,摇旗呐喊的,欢呼雀跃的,那种盛况可以和世界上最为激烈的竞技运动相媲美。记得一年端午节回娘家,车子经过一座公路桥时忽然走不动了,前面是一溜长蛇般的车队。原来,桥下的龙舟鏖战正酣,司机们停了车争先恐后地扑向桥栏欢呼着,庆幸自己遇上了这样壮观的场面。

我们的龙舟,的确比别处的要彪悍矫健得多。我在南京秦淮河看到的龙舟,像一口碗,才12把桨,好像一个还未断奶的孩子;三亚的龙舟是14把桨,虽然披红挂绿,却像是一个小儿出来玩玩而已;韶关的龙舟有20把桨,龙身倒也不短,但总嫌瘦弱纤巧,不堪委以重任;香港的龙舟人数不少,但龙头龙尾被简化了,看上去不太像龙。在其他地方也看到过24把、28把桨的,有的造型简单,色彩灰暗,而且没有司旗司锣,显得有些冷清,更没有蹿龙头的弄潮儿——请原谅我对自己家乡的偏爱!

每年过了春节,我们的龙舟就会从“龙舟屋”里给请出来,进行一番仔细的检修。等到农历四月,龙舟训练就开始了。下水的那天,锣鼓喧天,炮仗动地,人们点香燃烛,祭拜天地以及河神和龙王。有结婚、添丁或考上大学等喜事的人家,还要扯上两丈红绸,给龙头龙尾披红挂彩,把龙舟打扮得喜气洋洋的,祈求快乐和吉祥。

划起龙舟来,司鼓是总指挥。来不及出门观战的人,在家里只要听着鼓点就知道龙舟们在干什么:咚,咚,咚咚,鼓声平淡,龙舟只是在赶路;密密的一串长音,是龙舟转桨了——龙舟从不调头,只是转桨,健儿们齐刷刷地抬身、转身、落座,龙尾朝前,逆向前进;鼓声越来越激,如马蹄,如急雨,我们就知道是斗得如火如荼了;鼓声如狂飙,如雷霆,那就是我们的龙舟大获全胜了。我们的龙舟划到哪里,那里的村民就放起炮仗来迎接,还用几个大盘子把酒、菜、粽子、香烟等送到河埠头来,慰劳健儿们。

我们村里有个豆腐佬阿三,每天总是戴着一顶破草帽,挑着他的豆腐担子,走村串巷地叫卖。在龙舟比赛的日子,他不走大路专走河岸小路,我们村的龙舟划向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听到有人喊买豆腐,阿三就放下担子,一边划拉豆腐,一边吹嘘我们的龙舟如何如何雄壮。可我们的龙舟也并非百战百胜,赢了,豆腐佬就把草帽推到背后,扬起一张意满志得的脸;输了,他连豆腐也没心思卖了,把那顶破草帽扣得低低的,灰溜溜地回村来。所以,我们的龙舟这天在外胜败如何,只要看豆腐阿三的破草帽就知道了。

划龙舟的时节,是村子里最和谐最团结的日子,哪怕恨得几年不说话的,哪怕刚刚打得头破血流的,只要上了龙舟便拼尽全力,同仇敌忾。男人在外头赛龙舟,女人自觉地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大太阳烤着,热吧?一天到晚拼命划桨,累吧?争强斗狠,上火吧?还有那坐久了皮开肉绽的臀部,发炎吧?女人就在家里早早地熬好绿豆汤,加了冰糖,放凉了,等丈夫、兄弟或者是儿子们回家,狠灌一气。

那一天,焕嫂正在临河的窗下搅着一大锅波浪滚滚的绿豆汤,我们村的龙舟和邻村的龙舟拼上了,相持着不相上下,她的丈夫和两位弟弟都在船上。焕嫂那个着急啊,她一边挥舞着勺子,一边呐喊:加油!加油!再再加油!龙舟是划过去了,可一大锅绿豆汤也全被她泼到地上了……

如今,我们的龙舟划向了全国,划出了国门,并在各种大赛中屡屡获奖。这就是我们的龙舟,可爱的龙舟,骄人的龙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民风民俗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凤凰山下,清江河畔,山歌悠远,舞裙飞扬。土家族传统节日女儿会正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上演,新一代土家族儿女们在通过女儿会找寻缘分的同时,也在找寻渐行渐远的民俗文化。

有300多年历史的土家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独特的民俗文化,也是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过程中形成的以择偶为目的的节日盛会,被誉为“土家情人节”。

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标志公布

过去,每年农历7月12日,土家族青年男女都会穿戴一新,前往乡场赶会,姑娘们借赶集售物寻觅意中人,小伙们则假装买货,看中哪位姑娘便上前搭讪。双方在“讨价还价”中增进了解,若姑娘有意相许,便降低价钱,两个人找一偏僻处对唱山歌,自定终身。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婚姻更加自由,结识朋友的途径日益多元,女儿会上以经贸方式相亲的形式早已消失,但为青年男女搭建“鹊桥”的作用依然在延续。

24岁的土家族青年王波是恩施一名公务员。他和女友向娜是去年女儿会上认识,准备今年10月结婚。“作为土家族的一员,我们还是很怀念女儿会过去的一些传统习俗。如今,女儿会依旧为许多忙碌的都市男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友平台。通过一些活动,大家不仅增进了了解,也感受到土家族的民俗文化。”

青年小伙刘锐报名参加了此次女儿会相亲活动。他坦言,虽然自己是土家族,但由于常年在外打工从未参加过女儿会。这次参加女儿会,一是希望能找到一个可以同甘共苦的恋人,同时也想多了解一些自己本民族的文化。

他说:“虽然现在女儿会原有的一些习俗已经淡化了,但我们仍需要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土家女儿会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宝贵财富,希望它能焕发新的光彩,吸引更多人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新年、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在中秋节,我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新年。

新年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新年一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新年联欢会边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有的大人还守年岁的呢。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中国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我最喜欢过新年了,不仅可以尽情吃,尽情玩,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父亲母亲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就是我家乡过年的风俗。你们家乡过年的风俗是怎样的呢?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泉州民风民俗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泉州,大年初二早上,天下着蒙蒙雨,风吹着凉凉的但是并不阻挡我们一家回去泉州农村亲戚家串门的热情!

在回老家路上,我们一路发现变化太大了,一栋栋的小洋楼从外观看一点不比城市的小别墅差,一路上张灯结彩,随处可听到放鞭炮的声音,到处都是穿着新衣的人们,他们的脸上都露出欢乐的笑容,不管认识、不认识的,碰上面都会说上“恭喜、恭喜,春节快乐!”

现在的农村变化真快啊!我们的一路都忙着观看着,讨论着。突然,一声巨响,我们的身子剧烈地震荡,吓得心都要跳出来了,一身冷汗马上冒出来。好险啊!我们的车前轮陷进了一个坑里,我们束手无策,呆立在那里望着车兴叹,这里离修车厂很远,单靠我们是没办法把车轮抬起来的。正在这时有两个年轻的小伙子骑着摩托车经过,看到我们无奈的样子,就停下来说要帮我们从前面把车轮抬起来。他们两个和我爸爸合力试了一下,车还是无动于衷,像一块大石头似的趴在路中间,一动也不动。过了一会,又来了两个年轻小伙子经过……就这样来了六七个小伙子,他们都主动停下来要一起帮我们抬车轮,虽然我们都不认识他们,大家在我的口号“一、二、三”……大喊下齐心协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车从坑里移出来了。我们正要感谢他们时,发现他们已经启动摩托车走了,我看到他们的新衣服都被我们的车碰脏了,但是他们连我们的一句道谢都不要。我们感激地望着他们的身影,想着现在农村乐于助人的人越来越多了!

我们到一个亲戚家,发现他家有两个我从没见过的小孩,胆怯的看着我们,回头又在那里看电视,我正疑惑着:小朋友怎么这么没礼貌?就听她介绍,这是春节前她去买年货的时候,发现他们在路边哭,一问才知道和他们的父母走散了,就帮着联系上他们的父母。后来才知道因为他们的父母家里有急事要赶车,结果车要开了还找不到这两个孩子,我亲戚了解了情况,知道他们就在村里的工厂上班,让他们先回去办急事,暂时可以帮他们带小孩,他们办完事后再马上跟我亲戚联系,所以就放心的先回去了。小孩的父母万分感激,这样两个小孩就在这里过年了,并且我亲戚还买了新衣服给他们穿呢。

回来的路上,我还到处寻找好人好事:农村的公路没有斑马线,但是只要有小朋友或老人要过马路就会有年轻人主动带着过马路;腿脚不方便的老大爷生活不能自理,总有热心的人主动帮忙……像这样的好事太多太多了,到处都可以看到。

家乡的变化真大呀!如果做好事都从“我”做起,我们的社会一定很美很和谐!

[泉州民风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民俗风情作文800字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哎,要不然让她两个弟弟压轿吧。”今天我表姐出嫁,姑姑想让我和表哥做表姐的“左右护法”。既有红包拿,又能坐豪车,我们自然一口答应。

经过四十多分钟的车程,我们驶进了一个村庄,突然司机大叔将车停下,我透过前挡风玻璃向外望去,呀!好大的“鞭炮阵”,一条条亮红色的长鞭婉若游龙盘旋于天际,一桶桶烟花像火箭发射器似的,矗立于道路的两侧,“放”只听一声令下,巨龙开始了震天动地的咆哮,一支支“小火箭”犹如一个个等待放学的小学生一般,冲出束缚,接二连三直冲云霄。现在虽然是早上看不到烟花绽放出的灿烂笑容,但从一声声清脆、嘹亮、高亢的“咚咚”声中,我感受到了它们体内储备的无穷能量,在一瞬间释放,一个个迫不及待地飞翔、绽放,它们的笑容多么美丽璀璨,多么无与伦比!

“鞭炮阵”正热闹着,尽头的“锣鼓阵”也开始了表演。只见鼓手们个个戴着色彩鲜艳的红头巾,在风中飘摇着,手持一对短小结实的木鼓槌,高仰着头,手中的鼓槌上下翻飞,大鼓也系上了光鲜亮丽、喜庆红火的腰带,舒服地趴在一个结实的手推车上,跟着欢快的旋律,伴随着击鼓大爷的节拍,鼓面上下浮动着,好似跳起了“肚皮舞”。鼓的深沉加之锣的响亮,还有场边雷鸣般的掌声作伴,真是好不热闹!

“锣鼓阵”的表演还没结束,“啦啦队”就急不可耐的上场了!他们都身穿亮红色的大衣,身披喜庆的“大红袍”,手里拿着锣或者镗,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迈着轻盈的步伐,“嘡嘡”“咣咣”地边敲着手中的乐器,边对旁边闻声赶来凑热闹的人们说:“乡亲们,今天我们家有喜事,都来吃个喜糖、喜馍!”说着她便开始绕着花车转了起来。这时有人递过来一个盛有喜糖、喜馍的大红瓷盘,瞬间她身边就被围得水泄不通,她一会像天女散花般向空中撒着喜糖,一会儿又抓起一个拳头大小的白膜随手一抛“喜馍啦!”她大声喊着,笑逐颜开,乡亲们更是喜不自胜。

“迎新娘下轿了!”嘹亮的一声喊道。我深知“买卖上门了”。新郎打开车门笑脸盈盈地对我说“该下车了!”“嘿嘿,不行。我使尽全力拽着车门。新郎摇了摇头,高声喊道:“红包伺候!”身旁便有两名大帅哥送来红包:“红包在此,请压轿查看!”我“扑哧”笑出声来,在确认了红包金额后,我将一个红包分给了表哥,然后欢天喜地,蹦蹦跳跳地下了车。“左右护法”就这样被两个红包快快乐乐地“收买”了。

今天的迎亲真热闹啊!我不仅满心欢喜,还体会到了特别的关中民俗风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彝族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又称“东方的狂欢节”,是彝族的节日,过火把节的还有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

时间是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将会进行“三天三夜的狂欢活动”。

第一天:祭火。

一般由寨子里地位最高,最受尊敬的人在山上进行祈求,祭祀,杀鸡宰牛羊,然后用最原始的方法获取火种,进行保存,等到第二天。

第二天:传火。

白天会赶集,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选美比赛,歌舞表演等。晚上,由当地地位高的人一起用取来的火种点燃事先准备好的主火把,然后每家人在主火把处取火,进行游街仪式,随后就是火把狂欢,一起撒火把,跳左脚舞。

第三天:送火

期盼来年会带来好运,丰收。下午回召集所有男人,不管老少,聚集在一起吃饭,代表火把节的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有许多的民风民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民风民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民风民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民风民俗把古老又悠久的民风民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春节民风民俗优秀作文300字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令人期盼的春节马上到了,大家是不是很激动呢?因为春节好玩的有很多。小编整理了春节风俗作文300字,供大家学习借鉴。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民风民俗文化作文300字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农历的三月初三,我的家乡湖南便有一个习俗,就是用地菜煮鸡蛋吃。

其实“地菜”这种野生小草,其真正的学名叫“荠菜”。这荠菜在田边、地头、沟坑、丛林哪儿都长,它虽是野菜,但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而且钙铁的含量也比较高,具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之功效。

那么,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资料告诉我:“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来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晕症,痛苦难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地菜,叮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痛即痊愈。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菜煮鸡蛋便成了习俗。

每到三月三,家中的长辈便会用地菜煮鸡蛋给家里吃,它那清甜的滋味时常让我回味,这虽然只是家乡的一种习俗,但俨然已经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风民俗文化作文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在我记忆深处一直有颗星星在闪烁,它永远也不会失去光彩。

那是在太原过元宵是的情景:

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大街上张灯结彩,处处灯火辉煌,大街小巷里车水马龙,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整个街上热闹非凡。各个店铺里堵得水泄不通,望着这热闹劲,我不禁想起了唐寅的《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我忘乎所以地吟诵了起来,却毫不发觉姐姐以悄无声息地站在了我的后面,“呦!表妹好雅致,这样看有什么意思,咱俩不如去逛逛?”“好呀好呀!”我连忙拍手叫好。

来到街上我们也融入了这个热闹的气氛里,姐姐拉着我走东蹿西,一路逛下来,我们发现了不少灯笼,每一个都独具特色,让我垂涎三尺,有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有清一色的,有用玻璃做的……在广场中央,有一支做工精美,巨大的走马灯,这只走马灯逗不少路人驻足观看。远处的夜空中鞭炮齐鸣,当烟花绽放在夜空中时,吐露出“元宵节快乐”的五个醒目的大字,这个原本就热闹的元宵又增添了几分韵味,那一盏盏美丽的莲花灯,帮人们传递幸福安康。

元宵的一切都是那么吸人眼球,但我却享受做花灯的过程。

做花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挑选好竹子是关键,竹子的好坏直接决定花灯的成败,不过我只会说说而已,这光荣的任务就交给实战经验丰富的姐姐了,竹子挑好,框架也准备好了,我可不能闲着这刺绣就交给我了,你可别小看我,我可是卧虎藏龙哦,说得轻巧,实践起来可难着呢,不是刺错了就是刺反了,反正就是漏洞百出,经过一番周折我可算是完成任务了。“嗯,不错不错可以买个好价钱了。呵呵”

在这一天,纵使有多少不愉快,也一扫而光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