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战争名人的小故事(汇集20篇)

导语: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成语故事,供欣赏,希望您能喜欢。

浏览

2212

作文

1000

成功名人小故事

全文共 2251 字

+ 加入清单

社会上有为数众多的名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功。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中,发生过许多故事,其中一些故事让我们深刻,下面为大家分享了成功名人的小故事,欢迎借鉴!

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篇1:曼德拉:

从小就追求正义和理想。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他同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进行了几十年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说,曼德拉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个小村庄,9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从小曼德拉就经常目睹当地大酋长在解决部落争端过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约束,他逐渐萌发了寻求正义和平等的理想。年纪更大一些后,他多次领导同学抗议学校的白人法规,甚至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争”中,曼德拉逐渐立下志愿:要为南非的每一个黑人寻求真正的公正。

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篇2:卡莉·菲奥里纳:

从母亲那里受益匪浅。惠普前任女掌门卡莉。菲奥里纳曾是男性主导的硅谷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精明强干、坚忍不拔的卡莉曾两度荣登财富“最有权威的女企业家”榜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卡莉从小就受母亲影响,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坚强、博学和热爱生活,并受益一生。

卡莉出生于美国得州一个带有欧洲血统的家庭。父亲是联邦法院的法官,母亲则是一位艺术家。在童年的卡莉心中,母亲一直是她最崇敬的人。母亲热爱生活,教卡莉做人的道理,使卡莉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卡莉童年时代随父母游历了不少国家,不仅开拓了眼界,更培养了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这对她成为一个有勇气、有魄力、自信并热爱生活的人也不无影响。

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篇3:莫扎特:

一个天资聪慧的神童。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一看,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义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

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篇4:约翰逊:

约翰逊博士,他的父亲经营一个大旧书摊。有一次,距离不远处有个节目,大家都去赶集,这天正下着雨,他的父亲想要约翰博士分一部份书籍,运到赶集的地方去贩卖。他的父亲接连呼唤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约翰逊博士这时正专心阅读一本又厚又大的书,竟假装听不见,也不理睬,父亲叹了一口气,只得自己亲自去了。这时候,约翰逊博士年十八岁。五十年后,有一天中午十一时,当地人看见这个体态臃肿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夹在腋下,拐杖放在一边,低头跪在太阳下,热泪直流。这时约翰逊博士业已成名,大家都来看他,他对大家说: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时刻,我不听父亲的话,现在我跪在这里忏悔!

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篇5:卓别林:

卓别林能编,能导,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开影片摄制会议,一只苍蝇在他四周绕着圈子飞。起初他用手打几下,没有打到,就要了一个苍蝇拍。会议进行中,他就握着苍蝇拍,摆出打苍蝇的姿态,眼睛狠狠地望着那苍蝇。可是打了三次,都没有打到。后来苍蝇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苍蝇拍,正要作死命一击时,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让苍蝇飞走。旁边在座的人看了,就说:为什么你不把它打死?这位谐星耸了耸肩,说:这只不是方才那只!

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篇6:贝克汉姆:

从“赌局”中领悟父亲的良苦用心。有谁统计过,贝克汉姆在球场上到底吸引过多少人的目光?每当这位世界顶级球星的身影出现在球场,无数的尖叫声立刻响遍全场,相机快门也闪个不停。小贝从3岁就开始踢球,尽管那时还是“玩”球多于“练”球,但父亲一直苦心培训他,顽皮的他渐渐奠定了对足球事业的热爱。

上小学时,小贝跟父亲之间甚至还约定了一个常规“赌局”:如果小贝能站在禁区边不助跑射门,每次把球踢中门柱,就能从父亲那儿赚到50个便士。总是赢到零花钱的小贝很开心,直到长大成人后他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篇7:牛顿:

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又有一次,他饿了,煮鸡蛋吃,却一边想问题,一边把鸡蛋放进锅子中,等问题解决了,想吃鸡蛋时,揭开锅盖,捞起的竟是自己的怀表。

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篇8:希拉里:

有领导能力的小姑娘。伶牙俐齿?勇敢智慧?咄咄逼人?人们对希拉里似乎总是褒贬不一,但有一点你无法否认,她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女政治家。希拉里丝毫不比老公克林顿逊色,她不仅从小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还表现出了极强的领导和社交能力。

希拉里出生于芝加哥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4岁时的一件事锻炼了小希拉里坚强的意志和决断力。当时,社区中有个霸道的小女孩总是欺负希拉里,希拉里很害怕,泪流满面地向母亲诉苦。母亲告诉希拉里,若遭到欺负,就一定要毫不畏惧地还击。小希拉里的确这样做了。此后,希拉里天赋的领导才能日渐显露,她身旁很快聚集了一大帮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名人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的故事

全文共 3389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篇有关于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的故事的文章,由成功励志网收集整理

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籍,1940年入美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此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因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人之一,他创立的相对论的观念和方法,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具有“改变世界”的重大意义。那么,这样一位科学巨子的童年时代,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1882年,爱因斯坦来到这个世界已经3年了,却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天真活泼,爱说爱笑。他总喜欢静静地坐在客厅里,歪着脑袋认真地倾听从母亲的指间流淌出来的优美动人的音乐。母亲看着他那聚精会神的憨样,开心地笑了,说道:“瞧你一本正经的模样,简直就像一个教授!嗨,我的小宝贝,你为什么不说话呀?”爱因斯坦动了动嘴唇,没有回答母亲的问话,但他那对亮晶晶的眼睛却扑闪扑闪地不断眨动着,显示出快乐的光芒,他的内心已经体会到音乐的优美流畅,但他却说不出口。

爱因斯坦的父亲喜欢郊游,经常兴高采烈地带着全家人到野外去游玩。小爱因斯坦十分喜欢这种活动,那美丽动人的湖光山色,那耸入云霄的参天大树,那颂歌般的松涛,那金色的阳光,都使他沉醉,然而,他却不爱说话,不能用语言把这一切表达出来。而比他小的妹妹却象一只百灵鸟,一路上欢快地唱着、叫着。

邻居家的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玩游戏,小家伙们在一起尽情地唱呀、跳呀、叫呀,可这里面却没有爱因斯坦的身影。他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客厅的角落里玩搭积木,一玩就是老半天,然后默默地坐着,忘情地欣赏自己的杰作。就这样,小爱因斯坦已经四五岁了还不大会说话,这时,父母有点儿着急了:“难道他是低能儿,是个傻子?”父母亲赶紧为他请来了医生,却没有检查出什么毛病。

小爱因斯坦在常人眼里,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不大会说,一方面则因为他总是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人觉得有些低能、傻气,大人们甚至怀疑他的智商是否有障碍。人们无法理解,这个幼小孩子所提出的貌似可笑无知的问题,原来出自对未知世界的强烈求知欲。爱因斯坦那被人误认为平庸低能的小脑瓜里,充满了对这个陌生世界的苦思冥想、百思不解,几乎没有安宁的时候。

在爱因斯坦四五岁的时候,一天,爸爸送给他一件小玩具――罗盘。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小爱因斯坦为此心花怒放,立刻爱不释手地摆弄起来。

罗盘中间有一根指北针,尖端一头涂着红色,颤巍巍地抖动着,总是顽固而坚定不移地指向北方。爱因斯坦小心翼翼地转动盘子,想偷偷改变指针的方向,但无论他怎样转来转去那根针就是不听指挥,红色的那端依然牢牢地指向北方。小爱因斯坦急了,猛的一转身子,从朝北转向朝南,心想:“这个指北针总该跟着我走了吧?”但是定睛一瞧,他不由大吃一惊:红色的一端依旧指着北方!

“太奇怪了……”爱因斯坦不知所措地喃喃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想去向父亲询问,可灵机一动,他马上自己做出了解答:“对,这根针的旁边一定有什么东西在推着它,所以它能永远保持一个方向。”

于是他翻来覆去地研究罗盘,想在指针周围找出那神秘的东西。但令他大失所望的是,他什么也没找到。这个童年之谜就此深深刻印在他的记忆中,挥之不去。也许,爱因斯坦日后对电磁场的深入研究,其灵感就是源于童年时代那谜一样的小玩具罗盘呢。

爱因斯坦的童年本来就沉默寡言,不爱说话,如今有了罗盘这个有趣的伙伴,他整天精神恍惚,越发沉默不语,父母还以为这次他是真的病了呢。

这件有关罗盘的童年往事,给爱因斯坦留下深深的印象,甚至在许多年后,他还常津津有味地回忆。

到了上学的年龄,与同龄孩子相比,小爱因斯坦依然显得十分木讷,动作迟缓呆笨。在班上,他的学习成绩很差,每次被老师叫起来背诵课文,便呆头呆脑一句也念不出来。同学们私下里都嘲笑他,认为他是一个“差劲的落伍生”。爱因斯坦就这样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他虽然很愚笨,然而却很善良、虔诚,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老实头”。

6岁时,爱因斯坦迷上音乐,开始学习小提琴,小提琴奏出的优美音乐将他带入了一个美妙的境界,音乐曾一度使他着迷。然而,练习小提琴时机械、重复的弓法和指法又令心生厌倦。就这样,小爱因斯坦以平淡无奇开始了小学生活,又以平淡无奇而结束。此时的小爱因斯坦与同龄人相比,不仅没有超长之处,反而多几分笨拙。

10岁那年,小爱因斯坦告别了小学,成了一名中学生。此时的德国军国主义思想如洪水猛兽般到处泛滥,到处横冲直撞。在学校里也不例外。那些老师像军人一样将希腊文、拉丁文一个劲儿地往学生头脑里塞,而学生的职责就是背、背,整天都是背。对这种学习方式,小爱因斯坦烦透了,有意无意间将自己的兴趣转移到了自学数学上,数学成了他中学时代的最大的业余爱好。

爱因斯坦的叔叔是一个工程师,对数学也很喜欢,有一次在纸上画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写了ab2+bc2=ad2,并满脸神秘地爱因斯坦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毕达哥拉斯定理,两千多年以前的人就会证明了,你也来试一试。”12岁的爱因斯坦此时还不懂得什么叫几何,但他被这个定理迷住了,决心试一试,他一连几个星期苦苦思索,寻找着证明的方法,到第三个星期的最后一天时,竟然被他证明出来了。他第一次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他的创造才能萌动了。

随着年龄的增大,爱因斯坦的眼界逐渐开阔,能使他产生兴趣的事物也变得越来越复杂。12岁时,爱因斯坦得到一本硬皮精装的几何教科书。他怀着兴奋神秘而又略带恐惧敬畏的心情把书翻开,从头一页欧几里德的第一条定理读起,越看越入迷,竟然一口气把全读完,深深为几何定理的精密、明确和严整所折服。对一些定理,他反复地进行琢磨和思考,有时还尝试着撇开已有的论证方法,另辟蹊径,自己来重新证明,爱因斯坦总会高兴得欣喜若狂,他第一次深切体会到发现真理的巨大快乐。

爱因斯坦幼年时代的好奇心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他的自信心也逐步增强。不久,他又自学了高等数学,中学里的老师已不是他的对手。当他的同学们还在全等三角形中跋涉时,小爱因斯坦已经遨游在微积分的天地里了。

爱因斯坦在数学王国里成绩卓着,而其他学科引不起小爱因斯坦的兴趣,成绩就很差,不少老师对他这种学习态度都很看不惯,并多次责备过他。一次,小爱因斯坦的父亲问学校里的教导主任,自己的儿子将来可以从事什么职业,这位老师竟直言说道:“做什么都没有关系,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成。”这位老师对小爱因斯坦的成见非常深,认为他是一块朽木,已再无雕刻的价值,竟勒令他退学。就这样,爱因斯坦15岁那年就失学了,连毕业证都没有拿到。

爱因斯坦自幼养成了爱读书、爱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有一段时期,他对《大众物理科学丛书》这本通俗科学读物着了迷,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把这本书带在身边,时时翻阅。正是这本书,不但使爱因斯坦破除了宗教权威的迷信,而且引导他立下了探索自然奥秘的宏图大志。

在少年爱因斯坦的身边,还总是带着一个小笔记本,那是为随时记下灵感的火花而用的。16岁那年,又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占据了他的头脑:假如某种光的接收器,比如:人的眼睛或者是摄影机,跟随在光的后面,用光速飞奔,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形呢?他把问题捕捉住,记在本子上。但正确的答案又去哪里寻找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又为自己设置了一个新的难题、新的挑战。

正是这个令爱因斯坦日思夜想的高难问题,孕育了未来相对论的神奇萌芽。也许,这可以看作是小爱因斯坦向科学堡垒发起的第一次勇敢进攻。

小爱因斯坦日后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成就,与他的家庭是分不开的。他生长在无忧无虑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对他是十分宽容的。他的父母在他的成长道路上所扮演的就是保护他的气质与性格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当爱因斯坦的“天才”还没有发挥出来,还显得很笨拙的时候,他的母亲很着急,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一无所成,而他的父亲则说道:“不用把此放在心上,孩子只是不能适应学校的规则,及学校机械的教学罢了。等他长大了,了解了周围的一切后,就可以顺利适应了。”父母没有将他视“弱智儿”,没有因为功课不好、被学校开除而责打他,而是给他一个很宽松的环境,循循善诱地帮助他成长与发展。

1895年的秋天,16岁的爱因斯坦离开了亲人,独自登上开往苏黎世的列车,开始了人生新的里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站在梦想之上名人故事

全文共 1178 字

+ 加入清单

15年前,他与朋友在学校餐厅的一张餐巾纸上写写画画,这便是“新浪网”的雏形。13年后,这位“新浪网”三号人物急流勇退,专心拍摄纪录片。他认为,“投资纪录片是精神扶贫,是社会善举”。他的目标是10年拍摄100部纪录片,“为下一代人留下这个时代的真实记忆”——

蒋显斌很早就对纪录片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年,蒋显斌在电视上看到了一部名为《寻找台湾生命力》的纪录片,它聚焦于社会变革中的台湾民众,也让蒋显斌“有了一种新的角度去思考脚下的土地”。

一开始,他考虑着只拍一部纪录片,“交个差,圆个梦”。但很快,这个生命中的小插曲却让他整个人都深深沉迷其中。

蒋显斌还记得,他所拍摄的一个拼命借钱供儿子读大学的父亲。片中的父亲希望儿子大学毕业后出人头地,但因为扩招,儿子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甚至还没自己挣的钱多。面对镜头,这位父亲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失望:“年轻的时候我以为人生很长,现在我知道,其实人生很短。”

蒋显斌被打动了。他希望“用纪录片这个媒介来捕捉华人的面貌”。

为此,他注册了CNEX基金会,每年选出10部华语纪录片提案,给予8万~10万元的资助。在拍摄过程中,CNEX担任制片方,并邀请国内外知名导演与学者担任影片顾问与监制。拍摄完成后,CNEX负责影片的国际影展的参赛与市场发行。

这位“有眼光的商人”开始动用自己能够想到的所有资源。他的朋友,麦肯锡高级合伙人陈玲珍、电视编导张钊维,成了CNEX的另外两位合伙人,他们又分头行动,说服自己所认识的企业家为这个基金会作些投资。

基金会成立第一年,CNEX拉来了40万美元的赞助,其中有10万美元是蒋显斌自己的投资。

很多人都认为这并不是一个能够赚钱的行业。蒋显斌却对纪录片的前景相当乐观。除了每年维持基金会的运转,他还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模式,使纪录片能够真正持之以恒地运转下去。现在,他觉得自己似乎已经找到了一个方向。

从2009年6月起,CNEX资助张经纬导演拍摄的纪录片《音乐人生》在香港百老汇院线播放,引起了热烈反响,直到现在都没有下线。

现在,这部小成本的纪录片已经有超过100万港元的盈利。“这在纪录片领域简直是个奇迹!”蒋显斌说。

“我不会觉得失落,我们刚做网络的时候,营业额也没有那么高。”蒋显斌说,“现在我相信,纪录片就像一个巨大的冰山,在水下还有我们所不知道的巨大宝藏。”

两个月前,这位曾经的“IT精英”站上了金马奖的舞台。在2009年度的评选中,作为华人地区最著名的电影奖项之一,金马奖把最佳纪录片的奖项颁发给了蒋显斌所监制的纪录片《音乐人生》。

“得奖、上院线,这样一步一步是没错的。”蒋显斌说,“我希望纪录片能够有一个很繁荣的景象,当然,现在的情况距离繁荣还有一段距离。”

平日里,蒋显斌的多数时间在CNEX的办公室里度过。整个办公室,他最喜欢二层自己搭建的阳台。站在那里,“偶尔会冒出站立在梦想之上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名人故事的读书笔记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过不少课外书。其中,令我深受启发的一本书是《名人故事》,这本书里的一个个故事,让我百看不厌、受益匪浅。其中有两个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乐坛“拼命三郎”》讲了我们最喜欢的音乐家聂耳的故事。聂耳自幼喜欢音乐,考上了上海明月歌舞剧社,成了一名小提琴练习生。聂耳知道自己基础差、起点低,于是他在大家去逛商店,或看杂耍的时候,抓住这宝贵的时间,勤加苦练,每天至少要练上七八个小时。因此,被人们称为“拼命三郎”。正是凭着这股勤奋和拼命劲儿,聂耳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好作品。

《墨池的故事》讲了的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酷爱书法的王羲之每天勤学苦练。有一次,他在书房练字,书童给他送来馒头和蒜泥,而他心思全在练字上,母亲来书房看他,却见他拿着馒头蘸着墨汁往嘴里送。他每次练完字后,总要到门口的池塘边清洗毛笔和砚台。起初,池塘里的的水还很清澈,可由于他不停地练习书法,不停的清洗笔和砚台,天长日久,清澈见底的池塘竟变成了黑黑的墨池……

读完《名人故事》这本书,使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成功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没有天上掉馅饼这等好事,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只有经过一番磨砺,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勤学苦练,不断的探索,才能向成功的道路一步步迈进。

我现在是一名小学生,和他们相比起来,真是自叹不如。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把课堂学习的生字写三遍,我觉得非常简单,一会儿就写完了。妈妈下班回来看到我在玩,便问我作业是否完成。我信心满满地回答:“做好了”。但同时又不安起来。因为我自知这次的字写得“龙飞凤舞”,匆匆忙忙完成后便和我的新伙伴——芭比娃娃玩嗨起来。妈妈看完后一脸严肃地批评了我,说我对待学习太不认真。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王羲之,聂耳,他们获得成功,都是因为能坚持努力啊!无论什么时候学习都要认真,来不得半点马虎。你的字也只有认真写认真练,才能写得好,知识也才能记得牢。”听了妈妈的话,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是啊!我们成长在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越的时代,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学习呢?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名人们勤奋好学,努力拼搏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古今名人的爱国故事4:屈原爱国故事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 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 「博闻强志, 明於治乱, 娴於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 应对诸候, 王甚任之」。 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 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 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 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 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 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 落拓江湖, 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 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 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 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姓的心中。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名人的故事500字鲁迅——叫小偷无法下手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我哪里有什么天才,我不过把别人聊天、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工作罢了。”——这是伟大的革命文学家鲁迅常说的一句话。

鲁迅从小勤学,他曾在私塾的课桌上刻过一个在早”字,以勉励自己珍借光阴。

长大工作以后,鲁迅仍时时不忘节约时间。就拿吃饭为例,他是喜欢吃鱼的,可为了少在剔吐鱼骨上花时间,就少吃鱼。鲁迅有句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留学日本,在“老虎尾巴”居住的那些年月,他象战士匍匐在战壕里一样,常常通宵伏案工作。游手好闲的人来找他,他会不容气地问:“唉,你又来了,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鲁迅读书非常专心,许广平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晚上,一个小偷馏进了鲁迅的家。做贼心虚,他想等鲁迅入睡之后再行窃,哪知鲁迅写啊、写啊,手中的笔一直不停地挥动。过了好久,鲁迅累了,伸伸腰,点支烟,抽上几口后,又开始埋头写。就这样,灯光总是亮着,小偷一直下不得手。眼看时间过去很久了,鲁迅还是不熄灯入睡,小偷熬不过鲁迅,只好乘鲁迅专心写作之机,悄悄地将厨房里的一件小东西拿走了事。

长期的劳累,鲁迅身体变得清瘦了,好友们劝他多体息,注意身体。鲁迅笑着说:“面向桌子提笔写文章,是我工作的时候,靠在椅子里看书,就是我休息的时候,若是连这一切都停止了,那在我是做不到的。”为了维护身体,鲁迅也吃鱼肝油,戒酒,这些都是为了赢得更多的战斗时间。

有人做过统计,在鲁迅工作战斗的三十年中,他总共为我们留下一千多万字的着作,平均每年三十三万,写作从不间断。除此之外,鲁迅还做了大量教育工作、研究工作、社会工作。鲁迅逝世后,人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存有大量的小纸条,纸条颜色不一,上面都是他从各种书籍上选抄下来的对写作有用的文字资料。从这些纸条上,我们好象看到了鲁迅“废寝辍食,锐意穷搜”的身影。

鲁迅正如自己所说,他的一生是“小跑步”度过的。他以他勤奋刻苦的劳动,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今天,我们纪念他,学习他,不要忘记他这样一段意义深远的话: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指挥家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爱迪生一生留下了2000多项发明成果,而每一项成果的发明过程都是极其艰难而复杂的,以电灯发明为例,他前后一共做了2000多次实验。

一个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那么,爱迪生又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和精力中,创造出那么多的发明成果,经历着那么艰难而又复杂的实验过程呢?

为了揭开这个谜底,我查阅了有关介绍爱迪生的书籍。最近,在阅读《爱迪生传》一书时,才解开了这个谜团。书中说,从爱迪生的发明来讲,“爱迪生”的称谓,不仅仅是指爱迪生本人,而是他所率领的一个研究团队。也就是说,爱迪生的发明,不只是爱迪生一个人的发明,而是爱迪生率领的团队所共有的发明;爱迪生所经历的极其艰难而又复杂的实验过程,也不是爱迪生独立完成的,而是这个团队所共同完成的。

据《爱迪生传》中介绍,爱迪生的个性“像电灯一样,照亮整个房间”,他很善于激发团队中每一位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善于根据每一位队员的特长,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所以,团队中的所有队员都乐意跟他一起工作,都乐意为他效力。

施特劳斯高超的指挥才能,凭借的也不是他一个人,而是他所指挥的一个团队。1872年,“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来到美国。美国人想创造一个世界之最,请施特劳斯指挥一场由2万人参加演出的音乐会。一个指挥家一次指挥几百人的乐队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何况是2万人?

然而,施特劳斯却成功地指挥了这个由2万人组成的乐队,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那么,施特劳斯是怎样指挥一个如此庞大的乐队呢?施特·劳斯说,其实他只是指挥了100人。原来,施特劳斯担任的是总指挥,下面有100位助理指挥,他所指挥的,就是这100位助理指挥。2万人的乐队,再由这100位助理指挥去指挥,每位助理指挥分摊下来,也仅仅指挥了200人。

真的没有意外,每个成功的人都是指挥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名人故事之老舍

全文共 976 字

+ 加入清单

老舍3岁那年,没了父亲,母亲靠给人洗衣服养活他。到9岁,他还不识字,后半生就将是一个提篮沿街卖樱桃的小贩吧。好心的刘大叔资助他。供老舍上学。中国多了一位作家。

刘大叔是有钱人,也是大善人。他办贫儿学校、粥厂,把钱都施舍出去。刘大叔后来出家为僧,人称宗月大师。他坐化后,烧出许多舍利子。

宗月有个女儿,小时候。老舍常去刘家玩,爱上了她。海棠花开的时候,两个小儿女说过一句两句没有意思而甜美的话。富小姐和胡同贫儿,身份相差太远,谈不上婚嫁,但知道她没有定亲,这让他安心。

后来,老舍出了国,刘小姐随父出家为尼。过了好些年,老舍回国了,刘小姐成了暗娼。其间,发生过什么事,无从推测。可能那尼姑庵本来就不干净,刘小姐错入了虎口:或许她是一向吃好的穿好的惯了,为满足肉体,还得利用肉体,身体是现成的本钱……总之,一个黄花大闺女,想伴着青灯古佛过一辈子,哪有那么容易。全世界都是嘿嘿冷笑的恶势力。

他千辛万苦地找到她。她剪了发,脸上有很多粉和油,洗净了,大概像一个病中的产妇。她始终不正眼看他,虽然脸上并没有羞愧的样子她应当有吗?

他还爱她,但这爱成了苦酒,折磨他。他们原本门不当户不对,现在仍如此,只是高低掉了个儿。朋友看出他的悲痛来,没直说,假装闹着玩地暗刺他,意思是,她不配他。

她不配?她本来不是大小姐吗?她沦为赤贫,不也因为她父亲的慷慨施舍吗?而老舍,其实也是受益人之一呀。不过,给是自愿的。得到的人,不欠他们家什么。反之,如果邀恩图报,那她就是无赖小人,受惠者会更加心安理得。

老舍没娶刘小姐是他想娶而刘小姐不肯,还是他根本没打算娶?他再爱她。大概也不能把一个暗娼用大花轿接回家。我们很难知道事情的真相了,他的记忆被打散了,放在他的小说里、散文里。一幅最美的画,碎纸机里走一遭,也就变成纸屑,什么也拼不出来。老舍34岁,才在朋友劝告下结了婚。

他一直记得她。她是为弟弟们给虎妞下跪的小福子,祥子爱过她,这爱情不因为一个是车夫一个是暗娼,而稍减其美或者震撼。她也是月牙儿,清清醒醒、明明白白地走另一条路,因为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是女人得卖肉。她是他的记忆,一点点地融入到他的文学作品中。

老舍老在提海棠花,她家里的那株海棠花正开成一个粉白的雪球,第一次见着她,便是在海棠树下。开满了花,像蓝天下的一大团雪,围着金黄的蜜蜂。他想在死后,葬在海棠树下,或者……他什么也做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读名人故事书《爱迪生》有感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一本散发着墨香的语文书放在我的面前,我好奇地拿起来翻阅着。呵,一篇篇文章多么生动、优美!特别是爱迪生这篇课文更深深地吸引了我。

爱迪生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有饥饿、流浪的痛苦,有数不清的令人沮丧的失败,可他一心热爱科学,凭借信心和执着踏踏实实地前进。每次试验,爱迪生几乎废寝忘食。肚子饿了,忘食。肚子饿了,就胡乱吃点东西,眼皮重得撑不起来了,就在桌子上打个盹儿,是呀,山是一步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我从中悟出了这个深深的道理,而我,虽然有过美好的理想,远大的志向,但惰性大于了我的斗志,学习上遇到难题,我从不刻苦钻研,有时拿同学们的作业抄袭,以敷衍了事。我对所学的知识不能牢固掌握,考试成绩总不理想。我曾有过苦恼,掉过眼泪,但是始终找不出真正落差的原因。此时此刻,我才深深的体会到,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更深深地懂得汗水是把愿望变为事实的条件,不付出血汗,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也不会产生天才。

我要向爱迪生学习。记得爱迪生说过,天才是99%的血汗,加上1%的灵感,我将把它铭记在心,它将激励着我下定决心、克服困难,用勤奋创造成功,这,就是我的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00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飞机上接受意大利《机会》杂志记者采访。记者问他:“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比尔·盖茨出人意料地回答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

看到这则报道,我怦然心动!

“十一”长假,我毅然放弃自己小家的家务活,回到父亲身边陪伴他6天。父亲快70岁了,患心肌缺血、高血压,曾住院两次。自从母亲过世,他独自生活了7年,其中孤苦寂寞的滋味可想而知。可是他很乐观,用写作来排除苦闷,几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出版了300多万字的文学和翻译作品。母亲在世时也是作家,留下多本遗作。

父亲住的两室一厅,家电齐全,可是室内卫生太差劲了,满床满桌的报纸、杂志、手稿,卫生间的大便纸满地都是,钟点工都不肯来。见父亲如此惨不忍睹的生活环境,我潸然泪下。于是,我和弟弟突击了6天,彻底做了清洁卫生。家中变得像母亲在世时那样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父亲欣慰地笑了,说:“这样活着才有劲!只是把你们姐弟俩累坏了!”“您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我情不自禁地说,“我们会把对母亲的爱全都加在您身上!”

在我和弟弟临走前,父亲从书柜里取出一沓剪报,不小心掉落一张,我捡起来一看,原来是父母亲合写的随笔,题目叫《当我们老的时候》:

我们都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们,请你们做儿女的理解,对我们要有一点耐心!不要嫌我们终日唠唠叨叨,前言不搭后语,其实都为你们好!

当我们吃饭时嘴漏,把饭菜与汤渍流在衣服上时,千万不要责怪我们!请想一想:当初我们是如何把着手给你们喂饭的。

当我们大小便失禁弄脏了衣裤时,不要埋怨我们迟钝,请想一想:你们小时候我们是如何为你们擦屎把尿的。

当我们说话时忽然忘了主题,请给我们一点回想的时间,让我们想一想再说。其实谈论什么并不重要,只要你们在旁边听我们说下去,我们就很满足了。

孝敬其实并非一定是物质和金钱不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时时牵挂着我们就行了。饭后给我们老两口端杯热茶,阳光灿烂的日子陪我们出门散散步,等你们结婚生了孩子,常回家看看我们,只要这些我们就开心了。

当你们看着我们渐渐变老,直到弯腰驼背、老眼昏花的时候,请不要悲伤,这是自然规律使然。要理解我们,支持我们!当初我们引导你们走上人生之路,如今请陪伴我们走完最后的路。

我和弟弟读完父母语重心长的作品忍不住流下热泪……不禁想起比尔·盖茨的箴言: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趁父亲还健在赶紧孝敬吧!否则,我们做子女的将终身后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莫扎特的家庭舞会名人故事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莫扎特幼时聪慧,十一岁时就成为音乐家,轰动了整个欧洲,被誉为"十八世纪的奇迹"。然而在当时的社会里,象他这样有名望的人却常常不得温饱。然而令他欣慰的是,他有一个贤慧美貌的妻子。美满的家庭,使他忘记贫困和烦恼。

莫扎特的妻子康士坦丝,是维也纳音乐家韦伯的二女儿,她自第一次见到莫扎特起就深深地陷在了情网里,莫扎特深知自己家境贫寒,怕婚后养刁;起妻儿,给家庭带来不幸,便想从爱神身旁溜走。然而爱情的巨大力量却使他们结合了。婚后,他们感情很好,一生患难与共。在一个寒风凛冽的除夕夜,莫扎特穷得揭不开锅,朋友们知道后,就带些点心来看他。他们在老远的地方,就看见莫扎特夫妇把大门、窗口打开,在家里欢歌狂舞。朋友们都感到奇怪,以为莫扎特夫妇交了什么好运。进门一问,才知道由于天寒地冷,买不上煤,他们俩忙于写作,又冷又饿,无奈才用跳舞使身体发热,共同抵御严寒。

这样的家庭舞会,朋友们不无伤感地称为"苦中作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名人的点子的故事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朋友告诉了我一件生活中的趣事:如何让他的两个儿子将蛋糕平分为两半?“我告诉他们,两个人都享有特权。一个人负责切蛋糕,另一个人可以先挑自己喜欢的那半块。这样,切蛋糕的孩子肯定总是将蛋糕在中间线上笔直地切开,而挑蛋糕的人也占不到便宜!”

我不由叹服:“这个点子真是太完美了!”然后我问他是怎么想到的。

“是一个有关国际谈判的电视节目启发了我。”他笑着说。

其实,变得更具创造力也就这么回事儿。

但是,一个好的点子就像一只兔子,它“嗖”的一声跑出来,有时没等你反应过来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所以,要抓住它,你必须做好准备。那些富有创造力的名人时刻准备着行动,这可能就是他们和我们唯一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当年,霸王领兵到了江苏六合县东南一带,见天快晚了,就下令安营扎寨。

那时,韩信还在霸王手下当将官。夜里,霸王和众将军饮酒作乐,吃得高兴了,便对韩信讲:“别人说你有能耐,我要和你打个赌,怎样?”韩信打了一躬说:“不知大王以何赌输赢啊?”霸王说:“我们两人,一个在东边山洼里筑一座城,用来挡山外的敌兵;一个在孙赵和金塘营之间掘四十九口井,让军民都有水吃,两样都要在今晚完成,晓星一出为准,你敢吗?”

韩信心想:“造城是地面上的事,一点不马虎不得;挖井是地下的事,深浅可以讨巧。”心里想挖井。

霸王又问:“你是造城还是打井?”韩信说:“我们做两个阉子,抓阉作数。”

霸王拣一个,上面是造城。韩信说:“大王抓的是造城,那个当然是打井了,大王就造城吧。”其实,两个阉都写着“造城”,霸王大老粗,不知道中计哎。这样嘛,就各领一千兵动工了。

韩信带兵到了金塘营,他把兵先分成一班班地去挖井,自己坐在祠堂里饮酒。霸王怕输,亲自到场地催工。忙得十兵们个个气喘八哈,大汗直淌。

韩信见大快二更了,叫探子去看霸王弄得怎祥了,回报是筑了一半。韩信又问井挖得怎祥了,探子报说:才有十几口井。韩信不慌不忙,叫来两个牙将。咬了耳朵,二人就分头去了。韩信下令:“快替我备马,随我到大王面前请功。”

见了霸王,韩信问:“大王。你的城筑得如何?”霸王说:“有一半高了。”

韩信说:“你看晓星已出了,大王输了。”霸王抬头一看,晓星果已挂在半空中了。就问韩信:“你的井难道都打好了?”韩信说:“清大上去查点吧!”霸王不信,跟他一同查看了。

一路上,韩信指指点点说:“沿路三七二十一口,外围村边四七二十八个,不错吧?”霸王点着头,心里很感奇怪。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韩信到霸王处请功以前,已经派一个牙将传令,叫士兵在沿途必经之处,挖的真井;在外围不显眼的地方,只挖一半,就放下井栏;霸王不会查到的地方,只放了一个井栏,一锨也没挖。霸王粗心,只顺着韩信指的路走,看到井栏,便以为真的了。那晓星也是假的。是韩信指派另一个牙将,把一盏点亮了的灯笼用风筝放到天去,乍一看,真像是晓星出在半空一样,霸王又当真了。本来霸王在晓星出之前能筑好城的,见晓星出了,就停了工,所以到现在这上城还有一角没有城墙,后人就称它是霸王城。

城内村庄就叫小城里。孙赵到金塘营的一带井多,但多数只有一半深,是韩信打的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读书读久了你总会信仰些什么名人故事

全文共 2374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们翻开一本书,要在翻开的这本书里头寻找到什么呢?这个话题似乎要从我们刚刚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说起。当人生的这本书刚刚翻开,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在这本书里,我们又要寻找到什么呢?也许两者的答案有很多是相似的。首先翻开一本书,我们希望知道自己是谁,我的家乡在哪里,而世界又在哪里。

如果我不打开书,我会以为世界就像我生活的这座城市一样,有草原,有森林,有很多和善的人们。但是当我打开书才知道,《上下五千年》里有那么多的历史;当我打开书的时候,我知道在《一千零一夜》里还有另外一个跟我们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当我打开书的时候才知道有好人、有坏人;当我打开书的时候才知道,北京、江苏、四川或者其他的地方怎么怎么样。了解的事情越来越多了,这个世界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了,结果一个又一个少年该如同我一样,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如果没有书,你不会知道世界是个什么概念,即便后来当你的年岁足够大了,当你来到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国度里,你竟然发现一切似乎没那么陌生,因为早在白纸黑字上,早在字里行间,早在曾经翻开的一本又一本书当中,你曾经如此亲密地靠近过它,世界变得不再那么遥远,也不再那么陌生了。

说起来真的有意思,总有很多人问我,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我的答案永远是一样的,当然是《新华字典》了。如果要是没有《新华字典》,没有我从最简单的一个又一个汉字开始认识起,一直到后来,我怎么会有勇气、有能力翻开一本又一本或厚或薄的书呢?如果我不能翻开那些书,我的很多困惑、我的很多未知怎么能在我的面前陆续打开呢?成长是什么?成长不仅是年岁慢慢增长,更重要的是内心所累积的一个又一个问号慢慢地得到答案。

当你的答案越来越多,当你的问号开始慢慢地被抻直的时候,你就是在成长。最小的时候可能在读《十万个为什么》,获取一个又一个答案,如果没有那些书,答案不出现在你的面前,你就永远像是一个仰望星空的孩子。虽然在这一生当中葆有好奇,葆有问号,永远是一个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你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不能得到解答的话,成长怎么可能变成现实呢?从你最初好奇的一加一等于二,到后来一加一等于二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数学题,而是人生,是大的哲学,是你如何去捍卫常识;当别人因为自己的利益,能喊出一加一等于三,甚至等于四的时候,你还有勇气去坚持说一加一等于二。你想想我们走了多远的路程了。从最初只是一个最简单的小学的数学题到后来与常识、与正义、与真理有关,如果没有那一本又一本翻开的书,你怎么可能有这种成长呢?总有人问我读书有什么好处。我说用几个“解”来回答你吧,它可以解惑,它可以解气,有的时候你有很多这种郁闷和生气,打开书看到有与你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或者古人甚至都提前把那种呐喊替你发泄出来,你就觉得挺解气的。

另外,还解决你的很多挣扎和困惑。翻开一本又一本书的时候,你看到答案,拥有了一种解决的方案,道路变得更加清晰了。当然千万别忘了,看书还有另外的功能,那就是有的时候还解闷。哪怕现在人们开玩笑连解手的时候,都需要有那些看起来不那么累的书能陪伴你度过人生当中永远不会没有的这种时光。一天总是琐碎的,但是累加在一起却可能会获取很多知识,因此,我觉得一个能提供这么多“解”的书,会帮助一个又一个人更好地走这样一个成长的道路。

在我们寻找的无数答案当中,最后一种答案可能非常的重要。它帮助我们寻找到平静和幸福,我们可能都记着这样的一句话,“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那是一个屈辱的时代。但是现代在物质大潮快速奔涌而来的时候,这句话可以稍微地变一变了,变成什么呢。

“中国之大,找到一颗平静的心简直太难了。”但是不平静又怎么可能幸福呢?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周围是乱的,自己的心里也是乱的,当你打开书想在书里找到平静的时候,最初几页是很难的。但是当最初的几页慢慢读进去了,你就觉得好书真像是一堵又一堵的墙,开始慢慢地升腾起来,把外面的车水马龙还有那些喧嚣的声音都阻拦在了外面。这个时候,你觉得那颗躁动的心慢慢地安静下来,这个世界你似乎又可以在白纸黑字里闻得到花香,听得到鸟的声音,大自然仿佛又回到了你的身边。更重要的是没有平静怎么可能幸福呢。

那么,幸福与读书、与平静有什么关系吗?很有关系,幸福是由三个关键词构成的,那就是物质、情感和精神。只有物质基础、情感依靠、精神支柱这三种因素的分数都不错,加起来你的幸福指数才高。而读书与这三者紧密相关,“读书无用论”的论调早已经慢慢消散了,那个时代也结束了。

早有调查显示,人们读书和知识获取的水平和你的工资收入是成正比的,我想只有你的读书足够多了,你才会更有创意,才会更自信,你才会更有底气,才能获取更多的物质回报。但是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书读得多了,你在情感方面会是一个充沛的、获益很多的人,你的依靠会更充实,更重要的是在读书中会寻找到我们的信仰和精神支柱。中国人的信仰千百年来并不是仅仅靠宗教来支撑的,它就在唐诗宋词当中,在爷爷姥姥讲给你的故事里,在《三国演义》里,在《红楼梦》里,在《西游记》里,在无数的经典书籍当中,至今依然被文人用那种美丽的方块字写在字里行间。

读书读久了你总会信一些什么,信一些什么就有了敬,有了畏,因为信仰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敬畏”二字。有了敬,有了畏,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我要去做,知道什么是不好的我不能逾越它,就如同社会这条奔腾的大河两边有了安全的河床,敬和畏这两个河床在,不管这条河流如何奔涌,总是安全的。我们现在正处在慢慢建两边河床的过程中。

因此,如果更多的中国人能够多读书,能够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能在这里慢慢找到幸福感并且找到自己的话,中国就会变得更好。也许读书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读书可以改变很多,可以让我们一个又一个人变得更好。

当我们一个又一个人变得更好的时候,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鲁迅,非常珍惜时间。他有一句至理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鲁迅确实惜时如命,他把别人喝咖啡、谈空天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与学习上。鲁迅还以各种形式来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刻苦学习与工作。在北京时,他的卧室兼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集录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两句诗,上联是"望崦嵫而勿迫"(看见太阳落山了还不心里焦急),下联为"恐鹈鹕之先鸣"(怕的是一年又去,报春的杜鹃又早早啼叫)。书房墙上还挂着一张鲁迅最崇敬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道:"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鲁迅用这朝夕相处的对联与照片督促自己抓紧时间。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惜时如命的精神,鲁迅在他56岁的生命旅途中,广泛涉及到自然、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一生著译一千多万字,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名人故事:呼吸之间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1984年春,里根访问中国。他的夫人南希在西安一个小姑娘的售货点买了几件小礼品,价值人民币5元。里根给了小姑娘一张10元的人民币,可是小姑娘一时没有零钱找,窘迫地四处张望。里根就说:“留下这钱吧。”但他们刚往前走一会儿,小姑娘就追了上来,把该找的5元给了里根。美国总统在自传里写道:“到这时,我倒成了窘迫的人。我意识到,为了试图给小姑娘解围,我看来是在给她小费,我的反应不够快,失礼了。”看了这位美国国家元首的议论,笔者不禁掩卷沉思,对那位经营小本生意的姑娘产生一种深深的敬意。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承认在一位中国姑娘面前“失礼”了,是姑娘的自尊打动了他。只有自尊才能受人尊敬。

有人请教一位哲学大师:“人活着靠什么?”大师说:“呼吸。”“那么,”那人再问,“呼吸又为什么?”

大师答:“呼者,为出一口气;吸者,为争一口气。”

人的尊严、境界都在这一呼一吸之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有关于目标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人生的真正欢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有关于目标的名人故事,欢迎借鉴!

1、达·芬奇画蛋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 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2、孙康映雪夜读

晋人孙康,家贫而酷爱读书。夜晚,虽有时间却买不起灯油,只好默默地回忆,消化白天学过知识。有年冬天,他半夜醒来,感到屋内并非漆黑无光,还能隐约约看到一些东西,原来是皑皑白雪反映所致,这给了他启发:何不借雪光来看书呢?于是雪夜,特别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孙康苦读的好时光。由于勤奋好学,他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学者,并当上了御史大夫。

3、头悬梁锥刺骨

战国时,与魏人同师。他夜间读书,苦心钻研,困倦欲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到脚步上。

汉代孙敬好学,读书时,用绳子把头发系在屋梁上,以防止打瞌睡,来督促自己努力攻读。

4、被认为是傻子的科学家

本世纪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童年时并不显得聪明,3岁时才学会说话,父母因而认为他是一个傻子。上学后,有位老师对他父亲说:“你的孩子将是一事无成”,甚至勒令他退学。16岁时,他报考,又因成绩差而名落孙山。但他并不恢心。通过勤奋学习,成了杰出的物理学奠基人。曾有青年问他是怎样成功的,他写下了这样一个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学习、工作,Y代表好的学习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名人故事读书笔记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妈妈教我看了一本书叫《名人故事》,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华人首富李嘉诚的这篇文章。

文章中讲述了李嘉诚出生于一和穷人家族,当时,为了躲避战争他们只好来到香港。李嘉诚苦苦找了一个星期的工作才有人收他当茶馆的伙计。他踏踏实实的工作,经过了几年的努力成为了一家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有自己用积蓄7000美元开了一家自己的公司。不久便有人来和李嘉诚合作,而且要求李嘉诚必须要找一位有钱的人为他担保,李嘉诚求遍了所有他认识的人,就是没有人肯为他担保。李嘉诚没有欺骗对方,诚实的告诉了这位外商,自己认识的人不多,并没有有钱人愿意为他担保。这位外商被他的诚实所打动,便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和李嘉诚合作。从那以后多有人都知道李嘉诚是个可信的人,都和他做生意,他在30岁时已经成为了亿万富翁!

我认为,李嘉诚能够成为华人首富并不是因为他出身尊贵而是靠他自己的诚实感动了所有人,让人们觉得他可信,都来和他做生意。在想想我们,每天都被一些谎言所迷茫,生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里,没有真实的自我。我真心希望人们能够找到真实的自我,向李嘉诚一样,让人们相信你,这样,你才能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名人故事果断调整人生航向的文章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迪尔玛·罗塞夫生活经历丰富,她早期的探索之路充满了坎坷。1970年,迪尔玛被捕,遭遇了22天的酷刑,包括鞭刑、电击,在狱中度过将近3年时光后,于1972年年底获释。她的坚强使她赢得了巴西“圣女贞德”的称号。

1973年迪尔玛再次参加大学考试,考入南里约格朗德州联邦大学经济系,1977年毕业,进入州政府下属的经济和统计基金会工作。1978年,迪尔玛在州立坎皮纳斯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这一时期,迪尔玛的人生观有了重大转变,她不再参加任何学生运动,而是专心思考真正救国治国的方式。她最终选择了投身民主政治,支持左派用合法手段获得执政权力。此后,随着军政府的下台和民主体制的恢复,迪尔玛和她的丈夫投入到政治活动中,参与创建巴西民主工党。1986年民主工党在市政选举中获胜,有经济学背景的迪尔玛受邀担任财政局局长,这是她的第一个公职。她的政治才华逐渐显露,果断、干练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等优点很快被发现并被赏识,迪尔玛终于踏上了人生的坦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有一颗感恩的心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

“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经将你永久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很多的出路吗?”在一次学术报告后,一名记者对数学大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师的脸上充满微笑,用他还能活动的3根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后,显示屏上出现了上面四段文字。

3根手指和一个能思维的大脑是霍金身上惟一能动的部件。这个人生的斗士,这个智慧的英雄,除了他超人的意志之外还靠什么?靠的是爱,还靠的是高科技。没有爱他的人的照顾,卢伽雷病是不会让他活到今天的,也许他在生病之初就与世长辞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不能动弹,但可以说话,才得以口述完成他的巨著。我国史学大师陈寅恪的巨著《柳如是别传》和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也都是著者在双目失明或双目视物不清的情况下全凭口述而“写”出来的。

可霍金只有仅仅3根能微弱活动的手指和一双不会说话的眼睛,没有计算机,他怎么去表达他的思想;还能将他的智慧发挥出来吗?没有发达的医学,他仅仅能活动的3根手指如何总能动弹?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他微弱的3根手指又如何能产生伟大的学问?成功的喜悦,胜利的光环,常常会令人忘乎所以,但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

所以,这个如今完全可以骄傲地面对人生的人,他在回答完那位记者的提问后,又艰难地打出了第五句话:“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郑和智斗乡绅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314 字

+ 加入清单

郑和,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原姓马,小字三保,回族。出生于公元1371年,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人。他于明初入宫为宦官,侍奉燕王,因帮助燕王朱棣夺取皇位有功赐姓为郑,任命为内宫监太监,时称三保太监。

他小的时候,有一个智斗乡绅故事流传很广。

郑和出身于一个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马哈只是位当地很有名望的绅士,博览群书,知识广博,曾到过阿拉伯伊斯兰教圣地天方(今麦加)朝觐,熟悉海外异地的情况,并富有一种敢于探险和不畏艰难的精神和胆略,这对郑和的成长和后来出使西洋,有着重大的影响。

郑和出身在这样一个家庭,从小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经书、诗词,他无所不读;到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博览诸子百家著作,在当地成了一个很有名气的小才子了,很受邻里称赞。

当地有个乡绅,家中四个儿子,平时除了仗势欺人之外,没有什么其他本事;至于读书,学诗词,更是背了上句忘下旬;一首八句七言诗,学了半年,老大记住了两句,老二记住了三句,老三老四竞连一句也没记住,气得这位乡绅整天唉声叹气,骂他们不争气。然而,他们见郑和被称为小才子,却心中妒嫉,常常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云南有个滇池,方圆三百里,紧靠郑和的家乡。郑和经常和邻里的小朋友去池中游泳,当地百姓都称赞他的水性好。那乡绅听到后,心中更加来气,便对手下人说:“这人要是真有了名声,就是乞丐也说他讨饭有方!”

手下人一听,便出主意说:“靠咱这一边的湖面,归您管理,下个令,不让他游,还到哪里逞能去?”

乡绅一听,觉得是个绝妙的好主意,于是,就贴出告示说:“沿我乡一带滇池,受本乡统一管理,未经本乡绅批准,任何人不准私自下湖游泳。”

郑和见了这告示,对小伙伴们说,且不去管它,照游不误。但其他孩子的父母怕得罪乡绅,也就不让他们去了。所以,郑和只好一个人每天去游泳。为防乡绅使坏,每次游泳时,都要随身携带一根芦苇,以防不测。

乡绅知道后,果然狠毒,暗中派人跟随郑和,乘其不注意,一下将他推入湖中,接着过来一个大浪,竟将郑和打得没影了。

乡绅听到报告后,很是得意洋洋。

其实,郑和因为早有防备,所以并没被淹死。当他被推入水后,就将携带的芦苇衔在口中,伸出水面,悄悄地潜游到岸边回家了。

第二天,郑和照样去滇池游泳。乡绅听到报告,大吃一惊,急忙来到池边问郑和说:“听说你掉到池中被水怪拖走了,你是如何回来的呢?”

郑和边游边笑着说:“是的,是水怪把我拖走了。当水怪知道我是被坏人推入池中时,便拖着我去龙宫中见龙王。那龙王听了我的叙述后大怒,痛骂害我之人毒如蛇蝎,并让我转告那些想害我的人,如果再生歹心,定要把他全家拉到池中喂虾!”

那乡绅听了,吓得脸色都变了,从此以后,再也不敢陷害郑和了。

这件事情传开后,人们都说郑和福大命大,是被龙王送上岸的,不是凡童。

不久,燕王朱棣来到昆明,听到后大奇,便把郑和叫来询问。郑和不敢对王爷隐瞒,照实说了,燕王称赞他聪明有智,并把他带回宫中,让他做了一名贴身小太监,对他十分信任。

后来,燕王即位后,派他率船队下西洋,名义上是沟通西洋和明朝的联系,实际上是燕王怀疑他的侄儿明惠帝在他焚宫时并未被烧死,而是逃往海外去了,让郑和去寻找踪迹,以便斩草除根,巩固他那个篡来的皇帝宝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