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乞巧节的由来作文通用20篇

少先队建队日即将来临,那么乞巧节的由来作文?下面是开学吧小编整理的范文,快来看看吧,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7721

作文

1000

讲述母亲节由来的作文450字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201x年的5月12日,是母亲节。有心的一定会记得。

日起源于古希腊。在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希布莉(Cybele,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亚的母亲,故称众神之母)致敬。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它同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2006年11月13日,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就曾以《创设中国母亲节》为题,提出设立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并提出孟母可作为中国母亲节的形象代表。2006年12月,中国民协节徽文化委员会、邹城市委市政府、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4家“母亲节”核心发起单位正式成立“中华母亲节促进会”,确定将农历的四月初二,也就是孟母生孟子这一天定为中华母亲节,并决定在首届中华母亲节到来之际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现在世界流行的母亲节是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美国最先设立的。

[讲述母亲节由来的作文45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由来和意义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臭氧层是指距离地球25-30公里处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大气平流层。那么这个节日是怎样来的呢。下面是相关的范文,快来看看吧。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由来意义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地球表面的臭氧层出现了严重的空洞,1974年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罗兰(F.Sherwood Rowland)和穆连(Mario Molina)发现。

1987年9月16日,全球4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纽约签署《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签署),标志着各国对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即将开始。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旨在纪念1987年9月16日签署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由来和意义二

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蓝天,保护地球生命。为了唤起公众环境保护意识,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zone Layer),要求所有缔约国按照《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个日子。

已经过去的11届国际臭氧层保护日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针对保护臭氧层确立了一些臭氧层保护日的主题。

2005年的主题为“善待臭氧,安享阳光”;2004年的主题为“拯救蓝天,保护臭氧层:善待我们共同拥有的地球”;2000年的“拯救我们的天空:保护你自己;保护臭氧层”;以及1998年的宣传主题为:“为了地球上的生命,请购买有益于臭氧层的产品”等。这些主题反映出对于保护臭氧层的作用,保护臭氧层的紧迫性和对于全社会共同保护臭氧层的倡议。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由来和意义三

臭氧层是指距离地球25-30公里处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大气平流层。它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所以,臭氧层被誉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护伞。

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蓝天,保护地球生命。为了唤起公众环境保护意识,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zone Layer),要求所有缔约国按照《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个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自然的启示防毒面具的由来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自然里有很多秘密等着人们去探索、去发现。最近,人们发现防毒面具和猪鼻子非常相似。难道防毒面具跟猪鼻子有关系吗?

我带着这个问题查找了许多资料,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二战的时候,一个国家为了战胜另一个国家,就派士兵们把数瓶装满氯气的钢瓶放在战场上。然后打开瓶盖,淡黄色的氯气立刻从瓶子里鱼贯而出。氯气顺着风以每秒3米的速度向另一个国家的军营满眼过去。结果导致这个国家的5万名士兵和大部分野兽死亡,并有5000名士兵受伤。

可是,人们发现只有野猪没有被这种化学气体毒害。人们就仔细观察野猪的生活规律,就发现原来野猪每天都要做一件事,那就是——用嘴拱地。

科学家经过仔细地研究才知道,因为猪一闻到毒气就拼命地拱地。泥土被它拱了以后,非常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的作用。根据这一个发现,科学家们终于研制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这种防毒面具没有直接采用泥土当过滤物,而是用了吸附性更强的活性炭。直到现在,因为猪鼻形的防毒面具可以装较多的活性炭,所以就没有更换。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原来防毒面具也是人类模仿猪鼻子的一个杰作呀。

大自然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人们从大自然身上学会了许多东西,为人类造福。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作文700字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这天,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其中我最喜欢的当然是靖西龙潭河的赛龙舟啦!

赛龙舟在中午10点开始。还没有到10点,龙潭河两旁已经挤满了密密麻麻的人,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早早就来到江边等候着。热闹拥挤的江边,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主席台上放着大、中、小三头烤得金黄酥脆的“烤全猪”和金光闪闪的奖牌。远处的江面上,由紫、金、青、黄、蓝等九条彩龙,它们神气十足,一字排开地卧在江面上,正中间的是金龙,那是上届赛龙舟的冠军龙。这时岸上传来的一阵嘹亮的歌声,顺声望去。只见一群英姿飒爽的女子龙舟队员登上一条漂亮无比的彩龙。奇怪的是,那条彩龙与其他的彩龙不在一条起跑线上,而是离起跑线好几十米。我问爸爸才知道,这是靖西赛龙舟中的一大亮点。男、女队同赛,不同距离,先到队为胜。

比赛就快要开始了,各个运动员都磨拳擦掌,心情激动。“嘭”发令枪响了,九条彩龙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猛冲出去。河岸上的人们顿时沸腾起来,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汇成一片。江面上飞速滑行的龙舟,你追我赶,谁也不甘落后。龙舟队员整齐的口号声与锣鼓声震天动地,每个队员都竭尽全力,木浆在他们的手中有节奏地来回划着,溅起许多小浪花。岸边的人们扯起嗓子拼命地呐喊:“加油!加油!加油……”人们的心情都随着船只而改变着。大约过了半个钟头,运动员还是同心协力地向前奋进,女队的彩龙仍然遥遥领先。快接近终点了,突然,金龙上的男队员一下憋足劲,满脸胀红,脖子上的青筋爆起,拼命追赶。终于,两龙双双游过终点线。顿时,岸上的欢呼声震耳欲聋。

比赛结束了,望着已经筋疲力尽的队员们,我想:对他们来说,比赛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力争向上的拼搏精神。只要大家齐心合力,向一个目标奋斗,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贴春联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热闹起来。贴春联,放鞭炮,给亲朋好友送去祝福……全国一片喜庆祥和的和睦景象。现在爸爸要贴春联了,我自告奋勇来帮忙。

爸爸先搬来梯子,把旧春联揭掉。而我则拿出扫把把地上的旧春联纸屑扫干净,并用小刀把墙壁刮干净。我们俩同心协力下,楼上楼下的墙壁很快就光滑如新了。

然后,我从家里拿出浆糊,有拿出新春联,把浆糊均匀地抹在春联背面,然后递给爸爸。这时爸爸登上梯子,小心翼翼地移动横联的位置。然后一边贴,一边问我横联位置贴得正不正。在我左看右看后,果断地回答:“正了!”爸爸才将横联用力压紧在门楣上抹平。“迎祥接福”四个大字端端正正摆在我面前。接着,我又迅速帮另外的上、下联抹上浆糊。

这下爸爸不用我帮忙校正了,我们俩分别负责上下联的粘贴。看着焕然一新的门框,我十分得意,摇头晃脑念起了新春联:“上联:春光辉耀家昌盛;下联:吉星高照人欣荣。横联:迎祥接福。”“既然你这么能干,干脆楼上的春联由你来贴吧。”爸爸说完就悠闲地走开了。剩下我一个人目瞪口呆站在那。

不过说归说,做归做。最终我还得单独做完。然后我拿出春联抹上浆糊,登上梯子的时候不免人有些摇晃。我胆战心惊地伸出手贴横联,可是我不知道贴得正不正?迟疑中我灵机一动,按去年旧春联遗留的痕迹,对准后牢牢贴紧。很快我也将上下联贴好了。然后我拍拍手,得意地爬下梯子,忽然一个重心不稳,险些摔下去,还好我扶住墙才稳住,以后可不能鲁莽行事了。

贴新春联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代表在新的一年里辞旧迎新,日子越过越美好。我看着两副亮红的新春联,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明年,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勤劳耕耘,争取更好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文学常识:中国各省名字的由来

全文共 221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各省名字由来的知识你了解多少?下文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北京名字由来:1369年朱元璋下令将元大都改称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从此安宁平静之意。到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时,才改名北京。1949年,新中国成立,又将北平改为北京。

天津名字由来:1399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1402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

上海名字由来:名称的由来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取自《弘治上海志》中“其地居海上之洋”这句话;另一种说法认为由于当时有上海浦和下海浦等水道而得此名。

山东名字由来:以在太行山之东得名。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

山西名字由来:以在太行山之西得名。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

河南名字由来:以在黄河之南得名。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

河北名字由来:以在黄河之北得名。明设北平省;后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改河北省

湖南名字由来:以在洞庭湖之南得名。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

湖北名字由来:以在洞庭湖之北得名。明属湖广省;后置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

江西名字由来:以在江南的西部得名。明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

安徽名字由来: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明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建国后为安徽省

江苏名字由来: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明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

浙江名字由来: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明设浙江省;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

福建名字由来: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

广东名字由来: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

广西名字由来: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

云南名字由来:以在云岭之南得名。明置云南省;后改云南布政使司;清改云南省

贵州名字由来:以贵山得名。明置贵州土司;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

四川名字由来: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

重庆名字由来: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赵接踵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内禅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格命名为重庆府,重庆得名。

黑龙江名字由来:以黑龙江得名。清分吉林将军置黑龙江将军,清末改黑龙江省

吉林名字由来:以吉林乌拉前二字得名。清设吉林将军,清末改吉林省

辽宁名字由来: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1929年民国改辽宁省;伪满复改奉天省,1945年光复后仍改辽宁省

内蒙古名字由来:以漠南蒙古得名。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建国前设内蒙古自治区。

陕西名字由来:以陕原之西得名。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

甘肃名字由来:以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得名。明为陕西行都司;清分陕西省恢复甘肃省

宁夏名字由来:以西夏安宁得名。明属陕西省;清改宁夏府,属甘肃省;民国初设甘边宁夏护军使,后置宁夏省;建国后撤销并入甘肃省,后设宁夏回族自治区。

青海名字由来:以青海湖得名。明属朵甘都司等;清初为卫藏地;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

新疆名字由来:以其为新辟疆土称新疆。清设伊犁将军,又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新疆;清末设新疆省;建国后改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名字由来:以台湾府得名。清设台湾府及台厦道,并正式称台湾岛,后改台厦道为台湾道;清末设台湾省,后为日占,民国收复,恢复台湾省

西藏名字由来:以清正式定名得名。清初称卫藏,卫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为西藏,民国为西藏地方;建国后改西藏自治区。

海南名字由来:以海南岛得名。清正式称琼崖为海南岛;建国后设海南行政区,1988年升海南省。

香港名字由来:有两种解释:一是相传今日香港薄扶林一带,有一条名为“泷水”的山溪,由瀑布注成。传说此溪涧涌出甘甜而带有香味的水,附近航海者常到此溪汲取食水饮用,并将溪涧名为“香江”,更将溪涧出海处改名为“香港”,最后演化为整个岛屿的名称。二是明朝时候东莞生产香料非常出名,因此又称“莞香”。传说香港于明朝时亦盛产莞香,因此时人称石排湾一带为“香港”,而港湾附近的村落则叫作“香港村”。

澳门名字由来:名字最早记载於明朝史书,叫做“蚝镜”(濠镜),此後还有“濠江”、“海镜”、“镜湖”等多个别名。约四、五百年前,澳门蚝产丰富,南北两海湾,水静湾圆,有如明镜。後来澳门又称作澳,即“泊囗,外国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又因为当时澳门地属香山县,也称为“香山澳”。至於澳门现在的名字“澳门”,其由来则有多种传说:

一、“门”是中国内河通往海洋的海峡总称,澳门内港的妈阁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海峡像门,故称“澳门”;

二、澳门南面对开的乙水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间,成十字门状,所以亦有“十字门”之称,故称“澳门”;

三、澳门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两山相封成门,故称“澳门”。

[文学常识:中国各省名字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李代桃僵的由来

全文共 7352 字

+ 加入清单

李代桃僵,中国成语,三十六计之一。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出自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此计用在军事上,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很像象棋中的“舍车保帅”战。

1汉典解释

亦作“ 李代桃僵 ”。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鸡鸣李代桃僵》:

“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谓以桃李能共患难,喻弟兄应能同甘苦。 清 黄遵宪 《感事》诗:“芝焚蕙叹嗟僚友,李代桃僵泣弟兄。”后转为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旧题 明 陈继儒 《真傀儡》:“古来史书上呵,知多少李代桃僵。” 清 钱谦益 《嘉兴高氏家传》:“寝殿圮,君代 用 ( 黄用 )抵罪,李代桃僵。”

词语出处

出自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释义

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示例

李代桃僵,羊易牛死。(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芝焚蕙叹嗟僚友,李代桃僵泣弟兄。(清朝·黄遵宪《感事》诗)

2作品出处

三十六计

《李代桃僵》选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解析

李代桃僵两军对峙,敌优我劣或势均力敌的情况是很多的。如果指挥者主观指导正确,常可变劣势为优势。孙膑赛马的故事为大家的熟知,他在田忌的马总体上不如对方的情况下,使他仍以二比一获胜。但是,运用此法也不可生搬硬套。战国时齐魏桂陵之战,魏军左军最强,中军次之,右军最弱。齐将田忌准备按孙膑赛马之计如法炮制,孙膑却认为不可。他说,这次作战不是争个二胜一负,而应大量消灭敌人。于是用下军对敌人最强的左军,以中军对势均力敌的中军,以力量最强的部队迅速消灭敌人最弱的右军。齐军虽有局部失利,但敌方左军、中军已被钳制住,右军很快败退。田忌迅即指挥已方上军乘胜与中军合力,力克敌方中军,得手后,三军合击,一起攻破敌方最强的左军。这样,齐军在全局上形成了优势,终于取胜。李代桃僵,就是趋利避害,指挥的高明之处,是要会“算帐”。古人云:“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衡趋其轻。”以少量的损失换取很大的胜利,是划得来的。

桃树要受罪遭难了,由李树来代替,桃活李死,谓之“李代桃僵”,这是一个比喻,用来概括各种替代受过、受难的现象或做法。

在战场上较量时,兵家们往往牺牲局部保全整体,或牺牲小股兵力,保存实力,以获得最后的胜利,这是一种“李代桃僵”法。大难当前,主动站出来代人受苦受难也是一种代僵法。在历史上,这类事迹很多,当然,与高风亮节并存的,还有统治者割发代首的荒诞权术,更有作奸犯科的恶棍抓替罪羊的卑劣行径。在历史上,文学中,以及现实里随处可见。

在现代经商赚钱的经营活动中,经营者不要为小利所诱惑,也不要为小害所影响,而要从全局的优劣形势中分析对比,争取主要优势且不必要寸步不让,高明的经营者都会“以退为进,”以达到自己赚钱的目的。

原文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①。

注释

①损阴以益阳:阴:此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物。阳,此指事物带整体意义的、全局性的事物。这是说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立断,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这是运用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道理而制定的军事谋略。

3连环画版

这则成语出自《乐府诗集.相和歌辞.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解释

李树代桃树而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也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这是一个很好的育人题材。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后人把乐府诗分为十二类,《相和乐歌辞》便为其中一类,原本是民间歌谣。而这辞里有一名篇《鸡鸣》,讲述了汉朝望族盛衰无常的生活现状。

当时社会太平,一片繁荣昌盛,却一种怪现象,出身卑微的人一旦得了势,就马上成为显赫一时的皇亲国戚。但是他们作威作福,最后不得不沦为刀下亡魂。

传说有兄弟五人,均为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偶然他们得到了皇帝的常识,当上了侍中郎。从此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成了钟鸣鼎食之家。

所住宅第,黄金雕花的阁门,屋顶琉璃黄瓦,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真仿佛仙子所居。厅堂之上,各种精致的酒樽应有尽有。他们可以彻夜狂欢,酒酣耳热之时,还有美丽的女乐工奏乐助兴。在后花园的池塘之内,三十六对鸳鸯调情戏水,好不尽兴。

后来,五兄弟有人犯了罪,一朝成了阶下囚,不得不受刑。这时其他兄弟各扫自家门前雪,毫不惦念手足之情,互相倾扎,丑态百出。

为此,百姓间流传着一首歌谣:“兄弟五人,皆为侍中郎,五日一时来,观者满路旁。黄金络马头,??何惶惶。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人们借此叹息:井边之桃树与李树相依为伴,虫蛀桃树,往往李树代桃树受蛀而枯萎僵死。李树尚能够以身代为提醒,他们兄弟之情谊连李树不如![2]

按语

我敌之情,各有长短。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诀,即在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非常理之可测也。

4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奸臣屠岸贾鼓动晋景公灭掉对晋国有大功的赵氏家族。屠岸贾率三千人把赵府团团围住,把赵家全家老小,杀得一个不留。幸好赵朔之妻庄姬公主在事发之前已被秘密送进晋国王宫中。屠岸贾闻讯后,意欲赶尽杀绝,要晋景公杀掉公主。晋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上,不肯杀庄姬公主。此时庄姬公主已身怀有孕,屠岸贾见晋景公不杀她,就设下斩草除根之计,准备杀掉婴儿。公主生下一男婴,屠岸贾亲自带人入宫搜查,但晋国忠臣韩厥让自己的一个心腹假扮医生,入宫给公主看病,用药箱偷偷把婴儿带出宫外躲过了搜查。屠岸贾估计婴儿已被偷送出官,立即悬赏缉拿。赵家忠实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商量救孤之计:如能将一婴儿与赵氏孤儿对换,我带这一婴儿逃到首阳山,你便去告密,让屠贼搜到那个假赵氏遗孤,方才会停止搜捕,赵氏嫡脉才能保全。程婴的妻子此时正生一男婴,他决定用亲子替代赵氏孤儿。他以大义说服妻子忍着悲痛把儿子让公孙杵臼带走。程婴依计,向屠岸贾告密。屠岸贾迅速带兵追到首阳山,在公孙杵臼居住的茅屋,搜出—个用锦被包裹的男婴。于是屠贼摔死了婴儿。他认为已经斩草除很,放松了警戒。程婴已经听说自己的儿子被屠贼摔死,强忍悲痛,带着孤儿逃往外地,过了十五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在韩厥的帮助下,兵戈讨贼,杀了奸臣屠岸贾,报了大仇。

程婴见赵氏大仇已报,陈冤已雪,于是他不肯独享富贵,拔剑自刎,死后与公孙杵臼合葬一墓,后人称“二义冢”。他们的美名千古流传。

计例

齐威王喜好赌赛马,每次与大将军田忌比赛马,田忌都输给了威王,因此也输掉了许多赌金。田忌的客卿孙膑得知情况后,给田忌出了一计策:让田忌的下等马先与威王的上等马比赛,先输一局;再让田忌的中、上等马与威王的下、中等马分别比赛,田忌就会赢得后两局,因此,他就能赢取整场比赛。

齐威王又与田忌赌马赛,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策,果然,田忌最后赢得了这场赌马赛和丰厚赌金。威王得知是由于孙膑的妙计而使田忌获得了胜利,很赞赏他的才华,后来封孙膑为军师,扶佐田忌作战。

孙膑的赌马计谋,先是主动放弃第一局,再充分抓住威王后两局的劣势,发挥田忌所保存的后二局优势,而取得了最后胜利,孙膑以第一局较小的代价、而赢得全局胜利,充分诠释了“李代桃僵”的内涵。

探源

战国后期,赵国北部经常受到匈奴蟾褴国及东胡、林胡等部骚扰,边境不宁。赵王派大将李牧镇守北部门户雁门。李牧上任后,日日杀牛宰羊,犒赏将士,只许坚壁自守,不许与敌交锋。匈奴摸不消底细,也不敢贸然进犯。李牧加紧训练部队,养精蓄锐,几年后,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公元前250年,李牧准备出击匈奴。他派少数士兵保护边寨百姓出去放牧。匈奴人见状,派出小股骑兵前去劫掠,李牧的士兵与敌骑交手,假装败退,丢下一些人和牲畜。匈奴人占得便宜,得胜而归。匈奴单于心想,李牧从来不敢出城征战,果然是一个不堪一击的胆小之徒。于是亲率大军直逼雁门。李牧已料到骄兵之计已经奏效,于是严阵以待,兵分三路,给匈奴单于准备了一个大口袋。匈奴军轻敌冒进,被李牧分割几处,逐个围歼。单于兵败,落荒而逃,蟾褴国灭亡。李牧用小小的损失,换得了全局的胜利。

5古代案例

曹洪舍身救曹操

《三国演义》第六回,追赶董卓的曹操中了徐荣的

埋伏,大败而逃。曹操被徐荣射了一箭,又被两个小兵刺下马来。正好曹洪赶到,杀了两个小兵,操视之,乃曹洪也。操曰:“吾死于此矣,贤弟可速去!”洪曰:“公急上马!洪愿步行。”操曰:“贼兵赶上,汝将奈何?”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操上马,洪脱去衣甲,拖刀跟马而走。

这是曹洪的李代桃僵之计,值此大败逃命的当口,两个人一匹马,必须牺牲一个人才能保住另一个人的命。曹洪非常清楚,与曹操相比,自己的分量要小得多,如果一定只能一个人活下来,曹操活着的价值显然要比自己高得多。因此,曹洪说出了:“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这样的名言,并毫不犹豫的让出了自己的战马,自己冒死保卫曹操逃命。

祖茂救孙坚

这样的舍身救主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祖茂救孙坚故事。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间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假使没有孙坚李代桃僵、舍命救主,孙坚一命呜呼,整个三国故事恐怕就要重写了。

岳钟琪平叛乱

岳钟琪是将门之子。他父亲岳升龙曾任四川提督。他自幼习读兵书,武艺过人。

岳钟琪随康熙皇帝14子允绪征讨西藏叛乱。岳钟琪率领四千人马先到察木多。岳钟琪通过密探得知,此地各部落都已经叛乱,准噶尔叛军已派重兵驻扎三巴桥。

三巴桥是进藏的第一个要隘。叛军一旦要毁了桥,清军入关就比登天还难。

在大将军允绪所率领的清军大队人马,尚在千里之外时,岳钟琪只有几千人马在此。死拼硬打是不行的。于是他提出了“李代桃僵”的装敌计。

岳钟琪亲自在军营中挑选了30名精兵,练习藏语,身穿藏服,扮成藏兵。一切准备停当,他亲自率兵,快马加鞭地向准噶尔使者的驻地治隆疾驰而去。由于装扮得逼真,这支奇兵顺利通过了叛军的哨卡,潜入了使者的住处,一举将准噶尔叛军使者擒获。

岳钟琪历数准噶尔首领的叛国罪行,下令将使者斩首,并派人把叛将使者的人头送到叛将那里。警告他们,如果投降,既往不咎;如果顽抗,也是同等下场。那叛将头目,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以为神兵自天而降,纷纷表示愿意归顺。

岳钟琪成功地运用了“李代桃僵”的奇谋,不仅保住了进军西藏的咽喉要道三巴桥,而且兵不血刃地使叛军降伏了,可谓出奇制胜。

完子舍身保国

春秋末期,齐国大夫田成子独揽了大权,当时齐国面临内外交困的形势,内部的百姓怨气很大,外部诸侯不服。田成子因上台“名分不正”,所以,对此一直苦无良策。

祸不单行,越国借口说他篡权诸侯,出兵攻打齐国。田成子一看慌了手脚,急忙召集幕僚商量对策。有的说:“越国来犯,实属欺人太甚,我国虽兵力不如越国强大,但可以动员全国军民,共同迎敌。”有的说:“时下国内人心浮动,许多臣民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到大王的恩惠。如果倾城出动,恐怕难得民心,难以服众。”有的建议:“大王何不效仿他国,割让几个城池给越国,或可免动干戈。”争来争去,田成子都觉得不是破敌良策。他心里捉摸:倾城出动迎敌,不仅耗费国力太大,而且仅靠一批善战勇士带领老百姓去打仗,不一定能获胜,现在自己地位又不太稳定,闹不好还会出现反戈一击的局面。割让城池也非上策,自己刚刚掌权,就舍城丢池,将来难以建立威望,后患无穷。

正当他苦思冥想时,他的哥哥完子向他献计说:“我请求大王准许我率领一批贤良之臣出城迎敌,迎敌一定要真打,打一定要战败,不仅战败而且一定要全部战死。如此,可退越兵,保全国家。”此言一出,满座皆惊,田成子不解地问:“出城交战似可准许,只是交战一定要败,败还一定要死,这我就不明白了,请问何故如此呢?”完子从容回答:“王弟现在占据齐国,老百姓不了解你的治国本领,没有看到你的政绩,有的私下里议论纷纷,说你是窃国之盗,不一定愿意为你打仗。现在越国来犯,而贤良之中又有不少骁勇善战之臣,认为我们蒙受了耻辱,急于出兵迎战。在我看来,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齐国已经很令人忧虑了。”“王兄所言极是,可为什么非得你去主动战死才能保全国家呢?难道没有别的办法吗?”田成子面对仁爱而又勇敢的哥哥仍苦思不得其解。完子说:“越国出兵无非是要在诸侯面前抖抖威风,捞个正义的名声,况且,以他现在的实力完全吞并我们还不可能。我带领一批贤良之士,出兵迎敌,战而败,败而死,这叫以身殉道,越国一看杀死了大王的兄长,‘教训’我国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而随我战死的那些人也为国尽了孝心,没有战死的也不敢再回到齐国来,这样一来,国内的人心也就稳定了,所以,据我看来,这是唯一的救国之策了。”

田成子边听边流泪,只好听从兄长的建议,哭着为他送别。果然,完子以身殉道,救了齐国。

在这个故事里,完子正是在权衡各方面利弊后,果断做出以己之死,而保国安的决心,李代桃僵,使齐国得以安定。

6现代案

正话反说

从1991年1月1日起,前苏联的报刊都大幅度提价,报刊面临失去大批读者的现实问题,但《消息报》1991年的征订启事却别出心裁,读之令人叫绝。在这则启事中,编辑巧妙地利用“正话反说”,本是要让读者订阅《消息报》,却说“涨价”、“有权拒绝订阅”等反话,并列举了大量“或者”似乎是在诚恳地告诉读者不要订阅。但读者看了启事后,却激起了订阅的欲望。

旅店的妙计

日本的古都奈良,偎于青山环抱之中,这里既有金碧辉煌的古迹名胜;又有小白长红、迎春摇曳的樱花,加之现代化的娱乐设施与世界上的一流旅店,周到殷勤的服务,使每年春夏两季的各国游客接踵而至。4月以后,燕子又争相飞来,纷纷在宾馆饭店筑巢栖息,繁衍后代,它给奈良平添了一种温馨怡人的自然景观。好客的店主人和服务员小姐,很乐意为小燕子提供营巢的方便。

可是,招人喜爱的小燕子却有个随便排泄的毛病,刚出壳的雏燕更是把粪便溅在明净的玻璃窗上、雅洁的走廊里。旅店的服务员小姐尽管不停地擦洗,但燕子们的我行我素总使旅店留下污渍。这使游客非常扫兴,服务员小

李代桃僵

姐也开始抱怨了,宾馆饭店的经理们锁紧了眉头。他们知道,要想彻底清除小燕子的粪便污渍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增添员工,二是赶走小燕子。但试过之后都行不通,小燕子的粪便污渍有碍观瞻,这成了奈良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已经影响到了整个景区的繁盛。

有一天,奈良饭店的经理在接待台湾的一个旅行团时,偶尔听到了一个中国的成语“李代桃僵”。请教之后才知道大意是代人受过,他马上想起了无法对付的小燕子的粪便污渍,不由心中一亮,为什么不能让小燕子代本店受过呢?于是,他绞尽脑汁,以小燕子的名义拟了一则奇特的启示: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是刚从南方赶到这儿来陪伴你们过春天的小燕子,没有征得主人的同意,在这儿筑了窝,还要生儿育女。我们的小宝贝年幼无知很不懂事,我们的习惯也很不好,常常弄脏你们的玻璃和走廊,使你们不愉快,我们很过意不去,请女士们、先生们多多原谅。

还有一件事恳求女士们和先生们,请你们千万不要埋怨服务员小姐,她们是很辛苦的,只是擦不胜擦,这完全是我们的过错,请你们稍等一会儿。她们就来。

你们的朋友--小燕子

小燕子这天真烂漫的道歉,把寻找欢乐的游客们逗得前仰后合,他们肚子里的那股怨气也在笑声中悄然散去。每当他们再看到窗上、走廊里的点滴粪便污渍,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小燕子那亲昵风趣的话语,又会忍俊不住地笑起来。

其实,大凡旅游者都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一旦获得愉悦的感受,便会很快淡忘旅行中的些小不快,奈良饭店经理的妙方,正是抓住了旅游者的心理特征,巧妙地化解了他们的不满情绪,使他们带着美好的回忆,告别了迷人的古都奈良。

中国象棋运用

在象棋实战中,使用“李代桃僵”的计谋,首先要正确认识局部和全局的得失关系,有时需要粞牲局部利益,以减少更大的损失或换取全局的胜利。有时则需要放弃局部可得之微利,而去争取更大全局胜利。

1956年,上海徐大庆对朱剑秋,双方弈完21回合,红方双车马、双炮、三兵、单任相·对黑方双车,马·炮·四卒,单缺象,现在黑方平炮叫将,伏杀·轮到红方走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国庆节历史由来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但名称有所不同。许多国家叫“国庆节”或“国庆日”,还有一些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国日”、“革命日”、“解放日”、“国家复兴节”、“宪法日”等,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则以国王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日,如遇国王更替,国庆的具体日期也随之更换。

每逢国庆日,各国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以加强本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各国之间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贺。逢五逢十的国庆日,有的还要扩大庆祝规模。为庆祝国庆日,各国政府通常要举行一次国庆招待会,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长出面主持,邀请驻在当地的各国使节和其他重要外宾参加。但也有的国家不举行招待会,如美国、英国均不举行招待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二十四节气雨水的由来详解

全文共 173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2月19日,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雨水”。专家表示,此时节春回大地,天气变暖,万物开始萌动,春暖花开的感觉越来越明显。下面是yjby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雨水节气的由来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雨水节气养生

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

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等。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湿。内以养护脾气,外以清利湿邪,从而达到养脾的目的。

春寒料峭,湿气一般夹“寒”而来,因此雨水前后必须注意保暖,切勿受凉。同时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平时可多吃些诸如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等食物,以达到健脾的目的。

水时节,还要预防“倒春寒”。这是因为初春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这尤其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特别是温度骤然下降的时候,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所以这里还要再次提醒大家,春季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

雨水节气习俗

“雨水节,回娘家”是流行于川西一带汉族节日习俗。到了雨水节气,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以尽快怀孕穗子。该习俗现在仍在农村流行。

“拉保保”是四川一些地区的民间习俗。旧社会,人们迷信命运,为儿女求神问卦,看自己的儿女好不好带,尤独子者更怕夭折,一定要拜个干爹,按小儿的生辰年月日时同、金、木、水、火、土,找算命先生算算命上相合相克的关系,如果命上缺木,拜干爹取名字时就要带木字,才能保险儿子长命百岁。此举一年复一年,久而盛开一方之俗,传承至今更名拉“保保”。

在正月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还有不择时日地址所谓"拜拉路干爹"、"上门拜干爹"者。是日,罗汉寺山门前,古柏森森的道路上人流如潮,巫卜星相、低钱香蜡、小食摊点、流动商贩,云集道旁善男信女,大家闺秀、公子哥儿、山民村姑,三五成群,拉拉扯扯,挤来拥去,欢声笑语,热闹非常。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背着、抱着、牵着娃娃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如果顾娃娃长大有常识就拉一个知书识礼有字墨的文人为干爹;如果娃娃身体瘦弱就拉一个身材高大强壮的人作干爹。一旦有人被拉着当"干爹",有的扯脱就跑,有的扯也扯不脱身,大都爽快的应允,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信任,相信自己的命运也会好起来。而今,雨水节这天由竹溪公园举办“拉保保”,已成为游园中一项特具风趣的活动。

雨水节气养生禁忌

1.勿过早减外衣“燥寒冻肉,湿寒入骨。”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从感觉上欲减外衣。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入骨,易伤骨关节致病。

2.年老体弱者勿用冷水

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易侵入关节,又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于头,头易疼痛。

3.吃食物以平性为宜“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壅阻,因此不易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郁热令人“贪凉”,过于食凉,又会“同气相求”使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

4.洗头及时吹干

洗头之后应及时用热风机吹干。否则,水湿留于发际中变凉,“同气相求”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如毛发未干又被冷风吹过,易出现“偏头风”之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国庆由来

全文共 1022 字

+ 加入清单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将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近代国家的这种庆典就是对外显示力量,因为它们大多是在争取独立,政治革命,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中诞生的,需要通过这种力量的显示,以增强国民信心。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主要内容。

每年国庆,各国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以加强本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各国之间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贺。逢五逢十的国庆,有的还要扩大庆祝。为庆祝国庆,各国政府通常要举行一次国庆招待会,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长出面主持,邀请驻在当地的各国使者和其他重要外宾参加。但也有的国家不举行招待会,如美国、英国均不举行招待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作文200字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你知道端午节的有来吗?

大家是不是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那我就告诉大家吧!

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屈原。这种说法流传的最广。楚王在宠信奸臣,排斥忠良,屈原屡劝不改,反被流放。在放逐途中,屈原听到秦国连败楚国,国家命运危在旦夕,于是在五月五日投河,就有了现在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就是这样的。

我过端午节那天,南方会举行赛龙舟吃粽子比赛。。。。。。北方则会去踏青。

请大家记住这个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先辈的精神,让我们一起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节的由来的英语作文700字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Tomorrow is dragon boat festival, I and father mother go together Woerma goes buying a zhongzi.

Arrive Woerma, I run to look for a zhongzi with respect to rapid ground. Wow! Here huge crowd of people, really lively. Well? How is that place person special much? Taking away doubt I looked in the past after all. Oh! Buy a zhongzi so, the zhongzi breed here is really too much: Of beef stuffing, of red jujube stuffing, of chop stuffing, of earthnut stuffing... my what look saliva should flow. Took a bag rapidly, say to mom: "Mom, I like to eat fresh chopped meat, I should be bought more a few. " mom nods express to agree, then I bought the zhongzi of a lot of fresh chopped meat.

Buy a zhongzi, we bought a lot of things again, have a meal in hall of Xiang Shang coffee next, had eaten a meal, we came home cheerfully, really happy today!

Look! This is the zhongzi that I buy, but deliciou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全国爱眼日的由来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1992年9月25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教授王延华与流行病学教授耿贯一首次向中国全国倡议,在国内设立爱眼日,并在天津召开了全国爱眼日第一次研讨会。这一倡议受到眼科学界和眼科专家们的响应,决定每年5月5日为“全国爱眼日”。

1993年5月5日,天津首次举办爱眼日宣传活动。受此影响,从1994年开始,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在5月5日举办义诊咨询活动,同时宣传爱眼日的意义。

1996年,国家卫生部、国家教育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爱眼日活动列为国家节日之一,并重新确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

1992年9月25日,“全国爱眼日”第一次研讨会召开;1993年3月20日,第二次“全国爱眼日”研讨会在天津举行;1993年5月5日,天津首次举办爱眼日宣传活动;受此影响,从1994年始,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在5月5日举办义诊咨询,同时宣传爱眼日的意义;1996年,国家卫生部、教委、团中央、中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爱眼日活动列为国家节日之一,并重新确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冬至的由来与传说作文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圣诞老公公的由来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圣诞节是令人雀跃期待的日子,尤其是小孩子。相信大家对圣诞老公公的事都耳熟能详吧?从前有一个老人,名叫尼古拉斯,他一生最爱帮助贫穷的人家。其中有一次他帮助三个贫穷的少后送他们三袋金子以逃过被卖的不幸。当尼古拉斯偷偷把其中一袋金子送给其中一名女子时,他把金子从其中一个窗户扔进去,恰好掉进景在壁上的一长袜中。于是,将礼物放在圣诞袜子的送礼方法家挨户地去要糖果哟!

据说平安夜的晚上,圣诞节老公公会驾着驯鹿雪橇满载着礼物准备送点这一年来表现很好的小朋友,他会悄悄地从烟囱爬进屋内,礼物塞在挂在床头的袜子里。所以孩子总会把一条条色彩缤纷的袜子挂在床头,并在袜子旁边放杯热牛奶给劳苦功高的圣诞老人解渴,并送份大礼给自己。隔天每一个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打开礼,想知道自己得到什么奖励。

到了1822年,一位荷兰传教士把这位伟大慈善家的故事传到美国之后,美国商人更以特殊的行销手法,每年利用这个节日大张旗鼓地宣传广告,大赚一笔,在亚洲的日本及其它各国也群起效尤。因此装扮圣诞老人来庆祝圣诞节的风俗习惯也就渐渐地流行到世界各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葫芦丝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云南傣族的部落里有个小伙子,他从小就失去了双亲,只能靠砍柴吃百家饭长大。

有一天,小伙子又上山砍柴了。这一天的天气很好,蓝湛湛的天空,白云一丝一缕的,就像孩子们手中的一串串棉花糖,雪白雪白的,可漂亮了。

小伙子被山里美丽的景色陶醉了,便哼起了他砍柴时经常唱的山歌来。一路上山,一路唱歌,一路砍柴。谁知,唱着唱着,他突然听到对面的山头上也传来一阵歌声,那是在和他对歌呢。小伙子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对面的山坡上采茶呢。渐渐地,小伙子和姑娘相爱了。过了一会儿,小伙子看了看天,心想:天还没有到中午,我可以睡上一觉。于是,他选了一块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的地方美美地睡了一觉。

当他醒来时,忽然听到一阵“叮叮咚咚”的声音,一看,原来是几只金黄金黄的葫芦成熟了,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小伙子连忙拿起砍刀,砍下了一只葫芦。他用砍刀削掉葫芦的根部,掏光了里面的瓤,再在上面钻了几个孔,就吹了起来。他这一吹才发现,葫芦发出的声音太好听了。

临近中午,小伙子和姑娘一起回到了村寨。

晚上,小伙子吃了点饭,早早就睡觉了。半夜里,小伙子突然听到外面传来“哗哗”的声音,他一想,不对劲!就跑出去看了看。一看,原来外面发洪水了。他拿起自己的葫芦,一边吹一边喊:“大家快到山上去呀,山里发洪水啦!”村民们一听到小伙子的警报,一个个都逃了出来。这时,小伙子发现心爱的姑娘没有在人群中,便三步两步跑到姑娘家中,见她还在熟睡,便背起姑娘安全地逃到了山顶上。

第二天,人们发现被洪水冲过的地方已经变成了一条走道,小伙子和姑娘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成了一对相爱的夫妻。

从此,葫芦丝的传说在傣族人家世代流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名字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名字叫做夏路璐,我认为,我的名字是世界上最最最最最……可爱的名字了。我爱我的名字,但你想听听我的名字的来历吗?听我给你讲讲吧!其实,我的家人在给我起名字时有不少趣事呢!

家人在给我起名字时,每个人连小名都想好了呢!

奶奶说:“叫夏虹,虹虹多好听啊!”“NO,NO,NO!”爷爷反驳到,“够土的,还是叫夏田娩吧!田娩多好听!”爸爸妈妈马上呕了,对爷爷说:“爸啊,‘田娩’怎么‘甜面’似的,别到时候孩子上了学,同学们给她起外号叫‘甜面酱’啊!”“那你说叫什么?”爷爷奶奶齐声问。

爸爸妈妈翻着字典,一时激动,把字典拿反了都不知道。翻来覆去,爸爸妈妈说要我叫“夏路璐”,说叫我路璐更像个女孩子。什么“虹虹”呀“田娩”的,早被老爸老妈扔到外星球去了!

我爱我的名字,这里面汇聚了爸爸妈妈以及一家人的智慧,一家人的辛苦,我爱我的名字,更爱为我取名字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

[我名字的由来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计名由来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抛砖引玉”一语,其说法不一。

抛砖引玉一种说法是相传唐代诗人赵嘏甚有诗名,求诗者盈门。诗人常建慕其名,想求其诗,却不得其门而入,赵嘏游苏州时,常建料他必游灵岩寺,便先于寺壁题诗两句。赵嘏来到寺中见壁上此诗尚未写完,就补了两句,成为一首绝句。后人因赵嘏补得两句优于常建得前两句,边说常建是“抛砖引玉”。然而,常建是唐玄宗开元15年(公元727年)中的进士,而赵嘏是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中的进士,两者相距115年。可见赵嘏补诗一说是不可能的。然而由这个有悖历史事实的讹传,引出一个有关“抛砖引玉”一词的说法,却已是一个历史事实。

另一种说法出自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高僧道原所编《景德传灯录》·从谂禅师:“师云: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子。”者句话也源自一个佛门故事。传说活了120岁的唐代禅师从谂,一天晚上,同弟子们一同参禅悟道。刚入座,从谂便宣布:今晚要你们回答问题,谁对禅学有深刻理解,可以跨前一步。众僧皆疑虑凝心,静坐参禅,唯有一个小和尚大胆跨步向前,躬身一揖。从谂见了,缓缓说道:刚才我是抛砖引玉,不想却引来一块土砖坯子。

此语后来还见于元代贯云石(公元1286-1324年)所作《斗鹌鹑·佳偶》曲:“见他眉来眼去,俺早心满意足:他道是抛砖引玉,俺却道因祸致福。”

[关于抛砖引玉的历史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读书日的由来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

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建议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灵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另据图书馆杂志,世界读书日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成为“圣乔治节”。节日期间,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居民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典故:姽婳将军的由来

全文共 113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姽婳将军:明朝末年人。林四娘原本是秦淮歌妓,后又成了衡王朱常庶的宠妃,虽然平生只参加过一次战争,却因此而被人们称为“姽婳将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历史典故,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贾政讲述了“姽婳将军”林四娘的故事。当年一位恒王出镇青州,他“好武兼好色”,令一班美女习战斗攻拔之事,其中林四娘“姿色既冠,武艺更精”,恒王让林四娘统辖诸位美女,称为“姽婳将军”。

当然了,这位恒王是一个真正的“须眉浊物”兼草包,竟被“流贼”杀死。文武官员纷纷要献城,“不期忠义明闺阁”,林四娘带领众美女夜袭贼营,力战不支,殉王报国……有人考证,曹雪芹并非杜撰,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林四娘是明末崇祯年间的秦淮歌妓,后成为衡王朱常庶的宠妃,平生只参加过一次战斗,在战斗中香消玉殒,被人们称为“姽婳将军”。

到了清代,蒲松龄还把林四娘写进了《聊斋志异》。

此事的考证是否可靠不得而知,但是历史上层出不穷的“姽婳将军”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她们不爱红装爱武装,不系明珠系宝刀,艳李浓桃临战场,让婀娜和娇媚在刀光剑影里亮丽着。她们上马杀敌,就是将军;下马后娴静美好,是为“姽婳”,称之为“姽婳将军”,用《红楼梦》中的说法,是“妙极神奇,更觉妩媚风流”。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姽婳将军”是妇好,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甲骨文中有关她的记载有二百多条,她曾率领一万多人的军队去攻打前来侵略的鬼方,并大胜而归,因功勋卓着而深得国民的爱戴。

后来,她的墓中出土了带有“妇好”铭文的“钺”,是妇好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重八点五公斤。另一件虎纹铜钺重九公斤。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她武艺超群,力大过人。

在历史中,虽然这些巾帼英雄不让须眉,屡立功勋,但正式被皇帝册封,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只有一位,她就是明末的女帅秦良玉,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封侯的女将军。

秦良玉是一位苗族姑娘,她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战功卓着。她统帅的“白杆兵”更是威名远扬,这也是她自己独有的一支部队。

崇祯二年十二月,清兵绕道喜峰口,直抵北京城下。崇祯皇帝匆忙下诏征调天下兵马勤王。秦良玉闻讯,火速“出家财济饷”,率“白杆兵”兼程北上。当时各地赶来的十余万官军互相观望,畏缩不前。唯独秦良玉率先奋勇出击,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解除了清兵对北京的威胁。

为此,崇祯皇帝召见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将军秦良玉,封其为一品夫人,充总兵官,加封少保。崇祯感慨万千,写下四首诗赐给了秦良玉,夸赞她的功绩。其中“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这一句是非常值得体味的。在国家危在旦夕的时候,崇祯皇帝对男人们也许是不抱什么希望的,他们是靠不住的。明末的男人们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元宵节灯谜的由来传说

全文共 502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大家都知道元宵节要吃元宵,赏花灯,才灯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元宵节灯谜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

在古代,元宵节是和新年同样重要的节日,人们要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明朝时,京城灯节前后一共十天,正月十六比十五更热闹:妇女夜晚结伴出游,称为“走百病”。福建和台湾等地的年轻未婚女性有在元宵夜偷摘葱、菜的传统习俗,偷到葱、菜预示婚姻幸福美满。湖南有些地方在灯火游行后,会将龙灯烧掉,称为“送灾”。

那么元宵节灯谜是怎么来的呢?

灯谜在我国由来已久。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诫、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南宋时,首都临安(今杭州)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当时不少的文学家都成为制谜高手。

“灯谜”的正式命名是在明代。明代文学家王鏊在《姑苏志》中记载:“上元灯市,藏谜者曰‘弹壁灯’。”所谓“弹壁灯”,是指灯笼一面靠壁,三面粘贴谜条。由于在灯上粘谜,所以叫“灯谜”。因为是元宵佳节的点缀,所以也叫“春灯谜”。

明清两代,灯谜活动的举行频繁,规模也不断扩大。不仅在元宵节,中秋、七夕(七月初七)也经常举行灯谜活动。在明末,扬州谜家马苍山首创了“广陵十八格”(广陵是扬州的古称),卷帘、徐妃、 粉底、虾须等绝大多数谜格都沿用至今。灯谜格式自“广陵十八格”之后,不断增加,如《清嘉录》记谜格二十四种,《拙庐谈虎集》记谜格六十种,《谜格释略》记谜格二百余种,《增广隐格释例》记谜格多达四百零七种。谜格的创立,标志着灯谜发展到成熟阶段。小说《红楼梦》、《镜花缘》等,都有猜灯谜的情节。灯谜经过这些文学作品的渲染和传播,更加普及于民众。

元宵猜灯谜,颇具生活情趣,这一古老习俗,相沿至今经久不衰。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他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于是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十分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要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加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灯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头尖身细白如银,

称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

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着:“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

第二年元宵节,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

《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制猜灯谜的情景。灯谜活动,一直传至今天。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古代,元宵夜还有元宵照井的习俗,古谚语说:“照井水,面姣美。”俗传元宵夜去观井水会显得更美丽,所以古代少女常乘元宵夜明月当空、皎洁玲珑之际,去俯视井水,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可爱,显现出花容月貌来。

元宵节除了保留着许多有趣的游戏习俗外,还流传着许多逸闻趣事。“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成语,其趣事就是出于元宵节。相传,宋朝有一个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为了避官讳,他骄横跋扈,不许百姓言登,因登和灯同音,也就不许百姓说灯,点灯只能叫点火。这个州官在元宵节时,贴出告示写道:“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于他平日胡作非为,人们便针对他的告示,讥讽他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猜谜和制谜是一种启迪智慧、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和丰富文化生活的文艺活动。灯谜的特点也是熔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炉,所以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不单在中国境内盛行,远至美国的唐人街或近在东南亚各地每逢新年、元宵节或中秋节多有举办灯谜会,颇受人们喜爱。

灯谜的由来,源远流长,据专家考证,至今最少已逾1500年。所以猜灯谜是元宵节不可少的节目之一。

●历史发展●

古代,每届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猜灯谜是我国传统的娱乐形式,它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汉字的规律,着眼于字义、词义变化,常用一个词句、一首诗来制成谜语,既能达到娱乐的目的,又使人增长知识,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春秋战国时代,宫廷和墨客中出现了隐语、文义谜语等文字游戏,这可以说是最早的灯谜。那时一些游说之士出于利害考虑,在劝说君王时往往不把本意说出,而借用别的语言来暗示,使之得到启发。这种隐藏的话语,当时叫庚词(庚是隐藏之意),也叫隐语。秦汉以后,这种风气更加盛行。

《文心雕龙·谐隐》指出“自魏代以来……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唐宋时代,文义谜语日渐发展,制谜和猜谜的人多起来。至南宋时,每逢元宵佳节,文人墨客把谜语写在纱灯之上,供人们猜测助兴。

灯谜至此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灯谜了。至明清时代,春节前后各城镇皆张灯悬谜,盛况空前。

●具体结构●

灯谜的结构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即谜面、谜目和谜底。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谜面是告诉猜谜者的条件,也是猜谜者思考的依据,它好比几何学中的假设。而谜目是限定所猜的是哪类事物,是答案所属的范围,它就好比几何学中的求证。谜底就是答案了,它就像几何学中证明的结果。举个例子说吧,书山有路勤为径(猜学科的名称),答案是应用力学。其中书山有路勤为径就是谜面,学科名就是谜目,应用力学就是谜底。再比如,花褪残红青杏小(猜一个科技术语),答案是最新成果。其中花褪残红青杏小是谜面,科技术语是限定的谜目,而最新成果则是此谜的谜底了。

●猜谜规则●

写诗有写诗的规则,它讲究押韵。写对联有写对联法门,它讲究平仄和对仗。猜灯谜也有几条约定俗成的规则:第一,单纯的词汇解释或知识问答,不能算是灯谜,就算是谜语,也只能被看成低级的作品,例如:人人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若以山水甲天下猜中国地名桂林,这纯属一种文字解释,毫无谜味。如果以“山水”合成汕字,“甲天下”会意为头字,而猜汕头,底、面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文句,却能互相搭配,岂不趣味盎然。

第二,谜面上的字,绝对不能在谜底出现,除非有标明露春格,否则,底、面不能相犯,例如:以普天同庆猜店招大家乐,很多人会猜全庆,但因谜底中有一个庆字,这个答案就肯定不能成立了。

第三,有些灯谜,巧妙地借用了偏旁表义的造字规律,例如:加火才好煮熟饭,谜底是尧。

第四,有些是一半描写字形,一半是影射字义,例如: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谜底是臭。

●灯谜集锦●

◎墙上挂灯谜 (打一动物名) 壁虎

◎爷爷当先锋 (打南北朝人名) 祖冲之

◎又一个星期 (打古代文献名) 周易

◎盼天明 (打一欧洲国家首都) 巴黎

◎绝妙好言 (打一动物) 狼狗

◎一年四季是春天 (打一城市名) 长春

◎人言此山天外来 (打一书名) 岳飞传

◎相依相伴对残月 (打一字) 羽

◎上上下下,不上不下 (猜一字) 卡

◎书签 (猜一字) 颊

◎中山立志振华夏 (古书目) 文心雕龙

◎出水芙蓉 (猜花名) 荷花

◎哑姑 (打一成语) 妙不可言

◎一点不假 (打一旅游胜地名) 滇池

◎十分精巧 (打一广东地名) 湛江

◎七六 (打一国家名称) 希腊

◎狼牙山壮士跳崖 (打一成语) 五体投地

◎吕奉先雄心十足 (猜人名) 布什

◎板门店和谈 (猜一成语) 美不胜收

◎夜半新月挂枝头 (猜一字) 季

◎芳龄几何 (猜一古人名) 盘庚

◎寄书长不达 (打一成语) 难以置信

◎魏武挥鞭 (猜一名词) 操行

◎日落星出月当头 (猜一名词) 生肖

◎残阳如血 (猜一花卉名) 晚来红

◎相见时难别亦难(猜一成语) 祸不单行

◎清除 (猜一成语) 满不在乎

◎化妆讲座(猜一成语) 谈何容易

◎生财有道(打一出版名词) 发行

◎家家迎元宵 (打一学校用语) 第二节

◎齐唱 (打一成语) 异口同声

◎二十四小时 (打一成语) 一朝一夕

◎但愿花长开 (打一礼貌用语) 不要多谢

◎文明 (猜一人名) 朱时茂

◎清明前夜 (打一传统节日) 元宵

◎迁怒 (打一国名) 挪威

◎天涯何处无芳草(打一成语)不毛之地

◎水管结冰用火攻 (打一成语) 融会贯通

◎望断南飞雁 (打一日常用语) 久仰

◎无可奈何花落去 (打一日常用语 )感谢

●谜题种类●

灯谜的猜射法和制作法,基本上是同一种法则,只不过作者是有了谜底,然后根据一种谜体或谜格去求出谜面;而猜者则是参考多种谜法,循规律去思索,寻找谜底。

1.正扣法

正扣法也称正面会意法或正猜,此法是根据谜面所表达的正面含义,不抄曲径,直接去领会、推理,从而联想出谜底。

2.反扣法

猜谜倘正扣法行不通,便要变通扣法,不可在单一种扣法中钻牛角尖,否则你将永远找不到谜底。反扣法也称反面会意法,此法与正扣法恰恰相反,是根据谜面的暗示,从反面去推理,寻求谜底。

3.侧扣法

此法不是从正面会意,也非由反面猜射,而是由侧面衬托或由中间突出。

4.别解法

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特点,改变本意,另作解释,使谜语妙趣横生,这种手法一向被推为正宗灯谜。

5.增字法

是给谜底或谜面增加某些字或字的偏旁、部首,组成另一个字或词。

6.损字法

是把谜面的字去掉某些笔画而得出谜底。

7.增损法

是同一谜语中,它结合了前面所述的增字和损字两个法门。

8.组合法

是将谜面的字或有关笔画直接组合起来。

9.分离法

与上法相反,把谜面的字拆开,分成若干部分,即成谜底。

10.离合法

此法是综合上述组合及分离两个法门,即将谜面的文字进行拆离然后组合之。

11.参差法

是将谜面的字调整结构、重新搭配,组合成另外的字。

12.移位法

通过移动某个字的部位而达到底面相扣。

13.抵消法

是根据谜语的含义自行消掉某些字,使余下的字能促成底面相扣合。

14.包含法

就是把谜面的文字找出共同包含的笔画或部首作为谜底。

15.漏字法

是选用有规律的词组、成语或常用语,故意地漏去一两个字,谜底即以漏掉的字配合适当的否定词组成。

16.运典法

是运用人们熟知的典故,猜时首先要明白典故的内容或来源,然后进行会意,才能找到谜底。

17.问答法

是谜面提出问题,谜底则进行解答,但必须是曲解,才算是灯谜。

18.叠字法

谜面由叠字组成,结合计算法扣切谜底。

19.排除法

就是排除易猜到的谜底,而明确指出应猜别的谜底。

20.象形法

利用中文是象形文字,取其笔画、结构的形状,部分或全部想象成生活中物体的形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