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励志故事:老人与黑人小孩子【精品20篇】

浏览

2106

作文

603

幽默励志寓言故事

全文共 1029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叫陶邱的人住在平原郡,他娶了渤海郡墨台氏的女儿做妻子。这位女子不但容貌十分美丽,而且很有才华,为人温 柔贤慧,亲戚邻居没有不羡慕的。陶邱也感到心满意足,一家人过得十分幸福。

一年后,他们养了个儿子,家中更是充满了乐趣。一天,妻子对丈夫说:

“自从嫁到你家,这一年多我从没回过一次娘家,我很是想念母亲和娘家的人,我们是不是择个日子,回一趟娘家,顺便也把孩子带给他们瞧瞧?”

丈夫想了想,说:“也是,应该去见见岳母。”

于是一家三口人选了个日子,雇了车马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渤海郡。到了墨台氏妻子家里,娘家人见了女儿、女婿和小外孙,都非常高兴,杀鸡宰羊招待。岳母丁氏已是70多岁的老妇人,自然行动迟缓,步履蹒跚,满脸皱纹交 错,说话也不灵巧了。岳母上前见过女婿便回房休息去了。

几天后,陶邱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家。一回到家就把妻子休了。

妻子感到十分诧异,便问丈夫:

“不知我有什么过错,夫君要休我回家。”

丈夫陶邱说:

“前几天到你家去,见了你母亲真叫我伤心,她年龄老了,满脸老气横秋,德行礼节都不讲了,已不能与过去相比。我担心你老了以后也会变成这副模样,倒不如现在就把你休了。再也没有别的原因了。”

妻子听了,哭笑不得。后来,亲戚和邻居知道了这件事,都骂陶邱愚蠢至极。

这位丈夫实在是庸人自扰,为担心遥远的将来而放弃现实中的美好,这不是太愚蠢了吗?幽默励志寓言故事【9】

湍急的江水中,隐隐约约见到闪光发亮的夜明珠。有两个胆大的人,都想取得这颗珠子。虽然他们都有出色的潜水功夫,但他们潜入水中之后,却再也没有露出水面。

这两个人冒险入水的目的是大不一样的。一个这样打算:“我把夜明珠捞上来,送到博物馆,供大伙观赏,多美!”另一个这样筹谋:“得了夜明珠,卖个大价钱,别墅,小车都有了,嘿嘿,真是妙不可言。”

如今,他们全都被无情的江 水所吞没,让流水冲入了水底龙宫。老龙王对这两位不请自来的人说道:“你们的由来我一清二楚,你们为夜明珠付出了生命,我必须作出郑重的安排。俊俏的年轻人,我不能将夜明珠给你。”

“为什么?”一心想将珠子献给博物馆的人颇为吃惊。

“因为,我要把你送入天堂。而天堂里,夜明珠之类的奇珍异宝,多得数也数不清,你到那儿尽情欣赏去吧。”

“相貌丑陋的年轻人,”龙王停了停又唤道,“这颗夜明珠,就交 给你了。”

“大王英明,大王英明!”另一个人叩头如捣蒜,高声叫道。

“地狱里为了一颗这样的珠子,总争得头破血流,九死一生,”老龙王平静地说,“我就让你带上这颗珠子直奔地狱之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名人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1505 字

+ 加入清单

1948年的美国总统换届选举在“杜鲁门总统注定连任失败,共和党必胜”的氛围下拉开了帷幕。

众多新闻媒体、政治家、政治评论家之所以会如此认为,是因为共和党在本次选举中优势非常明显:从1933年开始,民主党已经连续执政长达13年,美国民众普遍认为该换由共和党执政了;在任总统杜鲁门个人魅力缺乏,性格过于倔强,难以赢得民主党同僚以及选民的认可,而民主党也无法推出其他有强大竞争力的总统候选人;共和党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竞选经费充裕,志在必得,而民主党内部四分五裂,并且竞选经费严重不足;1946年,共和党在国会中期选举中击败民主党,赢得了参众两院的众多席位,所以来自民主党的杜鲁门总统很难赢得国会的支持。

面对“败局已定”的局面,很多人劝杜鲁门不要再参与下届总统竞选了,而倔强的杜鲁门却认为不战斗就认输是懦夫所为。要竞选总统,就要先过“被民主党选为总统候选人”这关,杜鲁门利用党内的分裂,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使自己的亲信控制了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又分化拉拢了党内对手之一华莱士的较多民主党人。经过艰难的斡旋,杜鲁门勉强获得了总统候选人提名,但几乎所有其他民主党人认为杜鲁门根本无法赢得大选。

共和党内角逐总统呼声最高的是纽约州州长杜威,他出身名门,有名校学历,温文尔雅,被新闻媒体普遍认为是“杜鲁门的继任者”。有的报纸甚至报道:“大选其实已经提前结束了,杜威州长无疑是明年的美国总统!”

杜鲁门也知道自己连任总统希望渺茫,因为缺乏竞选经费,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竞选活动,他的广播演说经常因为没钱而“缩水”。而杜威有大财团的支持,竞选经费充足,所以能够在广播里频繁地发表演说,在许多报纸上刊登竞选广告。

在竞选启动后不久,一家权威的民意测验机构发布报告称,杜威的支持率超杜鲁门近20%,杜威胜出几乎无悬念。

到了9月初,距离大选仅剩2个月,杜鲁门的支持率仍远远低于杜威。《纽约客》杂志刊登了杜威乘坐游艇出游的照片,标题竟然是《美国当选总统正在出游》,完全不把杜鲁门放在眼里。

这个时候,杜鲁门做了个决定——进行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的“大选远征”,许多人认为杜鲁门又是在做无用功,可是,杜鲁门不为所动。杜鲁门靠在白宫举行筹款晚宴,才勉强凑够了“远征”所需的最低标准经费。而后,杜鲁门开始了美国历史上地域最广、时间最长、最接近选民、最激动人心的“大选远征”。

不管城市大小,只要有火车站点的地方,杜鲁门都会停下来发表演说。杜鲁门发表的多是即兴演说,演说前很少准备,他的演说平易近人,其中提出的一些政策措施充分顾及到了农民和低收入选民,关键的一点是他是在知道自己“注定失败”的情况下发表的,所以极富感染力。杜鲁门的支持率快速攀升。

可是,两个月后,那家权威民意测验机构检测后发现,杜威的支持率还是超过杜鲁门5%。所以,这家机构认为杜威肯定能当选总统。

大选日当晚,《芝加哥论坛报》已抢先印刷了印有“杜威击败杜鲁门”重磅消息的号外,等着第二天向全国发行。共和党人已经把希尔顿饭店布置一新,准备庆祝杜威当选。而民主党人认为杜鲁门败局已定,连庆祝地也未预订。

第二日一大早,广播里却播出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杜鲁门以49。5%的支持率超出杜威45。1%的支持率,击败杜威,成功当选下届美国总统。

最终的投票结果为何与那家权威民意测验机构最后一次测算的结果相差如此悬殊?原来,这个民意测验有个致命的弱点——未将农民和低收入选民统计在内,而通过“远征”,杜鲁门在这些选民中的支持率已经获得压倒性优势。

对于杜鲁门的当选,第二天发表在《巴尔的摩太阳报》中的一篇社论写道:“杜鲁门之所以能连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国度依然爱戴那些不畏艰难、不屈不挠、敢于战斗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孔子的励志小故事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27岁建立私人学校,三千多弟子中72名是中状元的人氏。一身坎坷不定,周游了列国,在各地的不同时期都进行了教学,留下了孔子文化的踪迹。

传说;一开始在江南,因为那是年轻气势正旺的时期,所以叫出来的弟子的学问最高。之所以南方人相对聪明,文学水平至今乃仍高。

在北方的时候,就稍晚一点,北方文化就列次于南方。在后来就到了日本,那时已是接近晚年,所以日本文化就是一半是中国字,一半是日本的特色文化。

甚至一个不成熟的中国字。老年时期,周游到了外国,那是已经头昏眼花时期,所以只能用自己的创新文化教学了,完全用的是;圈圈,道道,所以现在的外国文化就是成了现在的英文,等文字形象。

在后来老年时期,眼花看不清东西,回到了新疆、蒙古=西藏,以无法写作,想了一个办法,抓了一条蜈蚣沾上墨水在竹签上一爬,就是一个字,之所以这三个地区的字样就象一条蜈蚣的摸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2668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在写作时,适当的加入一些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还是很不错的,那么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水到渠成

北宋时期,有一个叫苏轼的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当时着名的古文学家,世称“三苏”。苏轼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公元1057年考进士时,欧阳修见他的文章连称:“快哉!快哉!”这一年,二十一岁的苏轼高中进士。

“自古雄才多磨难”,苏轼也不例外。当年王安石主持变法,苏轼站在对立面,几次向神宗皇帝进言,极力陈述新法的各种弊端。苏轼的言论自然引起王安石的不满,王安石通过亲信网罗罪状,上书弹劾苏轼。苏轼感到在都城举步维艰,就请求到外地做官。公元1079年4月,苏轼到达湖州,到任不久,一场灾祸便从天而降。同年七月,御史台(旧称乌台)派人将苏轼逮捕,押送汴京(今河南开封),罪名是作诗诽谤朝廷。苏轼在狱中被关押了一百多天,受审十余次,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团练副使。这就是宋朝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贬官到黄州的一段时期,不但在精神上感到十分寂寞,在生活上也是穷困潦倒,捉襟见肘。当时,朝廷给他的薪金已经用完了,苏家人口又不少,他只得想方设法节约开支。他规定每日的开支不得超过一百五十枚钱,每月初一,他会拿出四千五百枚钱,分为三十份,装在小袋里,挂在屋梁上。每天早晨,他用一根平时取画、挂画的长叉从梁上挑下一袋,然后就把长叉收藏好。当天用不完的钱,则用大竹筒另外收藏,做招待客人之用。当大袋子里攒了不少钱时,就再做别的安排。就这样,苏轼和家人度过了人生中最为惨淡的四年。

苏轼在给好友秦观写信时,曾说:“平时过日子,一点一点地节省,等积多时再做安排,自然会水到渠成,没必要做预先的计划。”在如此落魄之际,苏轼仍然能够做到泰然自若,实在非常人所及。这正是: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答秦太虚书》

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宋朝时期,张乖崖在崇阳(今属湖北)当县令,为官清正廉洁。当时,经常发生一些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情。张乖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乖崖觉得奇怪,就把小吏喊到跟前问话,结果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

张乖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让人用杖刑猛打他。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乖崖大怒,在判决书上写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说,假如每天偷一个铜钱,一千天就是一千个铜钱。同样,如果用绳子锯木头,时间长了,木头会被锯断。水滴时常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乖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鹤林玉露》

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从善如流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其中郑国是个小国,夹在楚、晋两个大国之间。郑悼公时,郑国同北方以晋国为首的其他各国签订了盟约。结盟的第二年,南方的楚国就来攻伐郑国。晋国便派栾书为将军,率领大军,前去援助郑国,两军在绕角(今河南鲁山县东南)相遇。楚军不敢同晋军对敌,便撤退而回。但晋军并不撤走,还准备趁机侵入楚国的蔡地(今河南上蔡县一带)。楚国获知这个消息,就立刻调动近申、息二地的精锐部队,准备迎击。

这时,晋将赵同、赵括仗着兵力优势,欲挥军南下,占领蔡地,因此催请栾书赶紧下令进攻。就在栾书准备下令的时候,中军佐知庄子、上军佐范文子和中军将韩献子三人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一致认为:“我们当初出兵是为了援救郑国,反对侵略,是正义之师。现在进犯的楚军既然已经撤退,我们如果借此攻打蔡地,这样我们就要承担不义的罪名。而且,楚国现在派来的两支精锐部队,我们这一仗也不一定能打胜。而且不管打胜还是打败都对我们晋国不利,若打赢了这一仗,别人会说以晋国的大军,去打楚国两个小地方的部队,不是白白浪费兵力吗?如果失败了,晋国便会名誉扫地,还有何面目去见晋王和晋国的百姓?所以和楚国的这一仗不能打。”栾书仔细考虑了他们三人的意见,觉得他们讲得很有道理,便取消了攻蔡的念头,撤军回晋。

过了两年,晋国又派栾书领兵去攻打蔡国,这一次晋军大获全胜,还抓获了楚国的大夫申骊。栾书本打算继续进攻楚国本土,知庄子、范文子等人劝告他先进攻沈国再说,栾书分析了具体情况后认为有道理,于是,再次改变了作战计划。随后,晋军进攻沈国,把沈国的国君揖初都抓来了,因为这次晋军准备充分,楚国对晋军也无可奈何。人们认为,晋军这次能取得这么大的胜利,就是因为栾书上次听从了知庄子、范文子和韩献子等人的良言。知庄子、范文子和韩献子等人的良言。

其实呢,在晋军第一次准备南侵攻蔡的时候,绝大多数将士都表示同意,而栾书却听从了少数人的意见。有个将士就问栾书:“圣人都听从多数人的意见,所以能成大事。现在我们六军将佐十二人,除将军以外的十一人中,只有三人不主张攻蔡。您为什么不听从多数而采纳了少数人的意见呢?”

栾书说:“他们三人的意见都很正确,正确的意见,就是真正代表多数人的意见。我听从他们的正确意见,难道不对吗?”

——《左传·成公八年》

描写励志的四字成语故事:开诚布公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衷心的贤臣,得到皇帝刘备的重用。

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让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刘备甚至诚恳地留下遗言:如果刘禅不好好听你的话,做出危害国家的事,你就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诸葛亮非常感动,表示要好好地效忠少主刘禅。

刘备死后,诸葛亮竭尽全力帮助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自封为王,但他严厉地拒绝了。他对身边的人说:“我已经受先帝委托,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又没什么成效,你们却要我加官晋爵,这是不忠不义的事情啊!”

诸葛亮为人处世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ù)是他非常器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因为大意轻敌,失守街亭这个地方。诸葛亮因为马谡已经立下军令状,所以忍痛杀了马谡。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主动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坦率地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所以,后人在写史书时,就用“开诚心,布公道”来形容这位贤臣。

成语“开诚布公”由“开诚心,布公道”缩略而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对人态度诚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励志哲理故事三只钟的故事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但我又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就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提示】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幼时的梦想越走越远,风霜的磨砺和肩上的重担时时让我们不知所措,于是我们不知道下一步的方向。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当你初次接触富饶事业时,也许你会感到害怕和担心,质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然而事实证明,再伟大的事业也是一点一滴努力奋斗的结果,走出第一步之后,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学、勤奋、上进、善良的心,事业的成功就孕育在每一点滴的努力当中。真正惊讶的,是当你一个月、一年后将自己的劳动所得拿到手中时的感动,努力没有白费,付出必有收获。不必再怨天尤人或是妄想未来,需要的仅仅是你现在的点滴付出。每秒“滴答”摆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则励志成语故事

全文共 2025 字

+ 加入清单

1、【磨杵成针】

[出处] 宋代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记载,李白幼年时,在路上碰见一个老大娘,正在磨一根铁杵,说要把它磨成一根针。李白很感动,改变了中途辍学的念头,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励志成语解释】: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2、【囊萤映雪】

[出处] 囊萤:唐代房玄龄等《晋书·车胤传》记载,晋代车胤年少时家贫,苦学不倦,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数十,用来照明,夜以继日地读书。映雪:《孙氏世录》记载,晋代孙康,聪明而好学,家贫无油,冬天常映雪读书。

【励志成语解释】: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3、【破釜沉舟】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励志成语解释】:打破饭锅,凿沉渡船。比喻决一死战。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4、【锲而不舍】

[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励志成语解释】:不断地镂刻下去。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5、【有志不在年高】

[出处] 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励志成语解释】:不一定是年纪大的人才有抱负。谓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

6、【有志者事竟成】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励志成语解释】: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7、【愚公移山】

[出处] 《列子·汤问》记载:古代有一个北山愚公,年已九十。他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入,决心铲平大山。有个叫智叟的老头笑他愚蠢,他反驳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率领全家每天挖山不止,终于感动了上帝,命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

【励志成语解释】:比喻以顽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人定胜天的斗争精神去征服自然、改造世界。

8、【凿壁借光】

[出处]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励志成语解释】:凿穿墙壁以借邻家的光亮。形容勤学苦读。

9、【勤能补拙】

[出处] 宋代黄庭坚《跛奚移文》:“持勤补拙,与巧者俦。”

【励志成语解释】:只要勤奋就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

10、【人定胜天】

[出处] 《逸周书·卷三·文传》:“兵强胜人,人强胜天。”

【励志成语解释】:人的智慧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

11、【水滴石穿】

[出处]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吏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励志成语解释】:连续不断的水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有恒心,事情总会成功。

12、【韦编三绝】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励志成语解释】: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泛指勤奋读书,刻苦治学。

13、【闻鸡起舞】

[出处] 唐代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励志成语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练武。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努力。

14、【卧薪尝胆】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春秋时代,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忍辱负重立志报仇,他夜里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的滋味,以策励自己不忘报仇雪耻。

【励志成语解释】: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15、【悬梁刺股】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励志成语解释】:因怕困倦影响学习,而把头发束起来吊在屋梁上,用锥子刺大腿。形容勤学苦读。

16、【笃志好学】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侯霸传》:“霸矜严有威容,家累千金,不事产业。笃志好学,师事九江太守房元。”

【励志成语解释】:忠实于学习,很专心。

17、【废寝忘食】

[出处] 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励志成语解释】:顾不上睡觉,忘记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地干某一件事情,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了。

18、【金石为开】

[出处]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六:“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而况人乎?”

【励志成语解释】: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被打开了。比喻只要一个人心诚志坚,努力去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

19、【力争上游】

[出处] 清代赵翼《闲居读书作》之五:“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励志成语解释】:努力争取达到最先进。

20、【夜以继日】

[出处] 《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

【励志成语解释】: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从事某个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机遇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据说雄伟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被大火焚毁后,只有一本书幸存、但这本书并非贵重之物,于是,一个识不了几个字的穷人花了几个铜子儿就把它买了下来。

这本书读起来并不有趣,但是书页之间却藏着很有意思的内容,比如在一条窄窄的牛皮上面就写着"试金石"的秘密。

试金石是一块能够把任何普通金属变成纯金的一种小鹅卵石。

书上写着试金石就夹杂在不计其数的鹅卵石中。但是这其中的秘密就在于:真正的试金石摸起来的温暖的,而普通的石头摸起来是冰冷的。

于是这个人卖掉了他少得可怜的几件财物,买了一些简单的生活必需品,在海边住了下来,开始寻找试金石。

他知道如果他将冰冷的普通石头捡起来,再随手丢掉,他可能会上百次地捡起同一块石头。于是如果发现石头是冰冷的,他就把它扔到海里,他一整天都在做这个事情,但是没有发现一块试金石。然而他继续重复着:捡起一块儿石头,发现它是冰冷的,就把它扔进大海,再捡起一块儿,再扔进大海。

就这样日复一日,几个星期过去了,几个月又过去了。一天中午时分,他捡到了一块温暖的鹅卵石,他想也没想就把它扔进了海里。他已经养成了把每一块石头都扔进海里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如此根深蒂固,甚至当他拿到了梦寐以求的试金石时,也习惯性地将其扔掉了。

机遇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不够警惕,即使机遇就在我们手里,也很容易像那块被扔掉的试金石一样与我们失之交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励志哲理小故事:不要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觉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讲了一则故事。有个小镇上来了一个马戏团。他们在当地临时招工做杂物,并提出做三个小时工作可以给一张外场的票,做六个小时就可以进到内场,要是干一整天,就可以得到一张最前排最中间位置的票。

有一对穷人家的小兄弟愿意干一整天,换一张最前排的票。于是,他们开始了辛苦的工作。从太阳升起到落下,他们一刻不停地干活,中间只分吃了一个馒头。到下午的时候,兄弟俩都十分疲惫,但是看马戏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还是最前排最中间的位置。

到了晚上,兄弟俩终于在艰辛的劳动后迎来了演出。他们筋疲力尽地坐在第一排,满身尘土,还有手上豆子一样大的水泡。主持人出场的时候,大家都热烈地鼓掌,而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却在这掌声里,沉沉地睡去。

故事挺让人心酸。可是,仔细想想,这不就是很多人的人生写照吗?

这个世界很精彩,就像马戏团的演出一样。而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有一天能坐在最前排的最中间的位置看这场演出。我们其实也一直接受着这样的鞭策——演出很精彩,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坐在第一排最好的位置看演出。然后我们就拼命干活,干到身体崩溃,终于得到那张美好的票了。

可是,到了这一刻,你已经老了,耳聋眼花,疾病缠身,虽然拿到了那张梦寐以求的入场券,却再没有精力和心思去欣赏这场演出了。

回头看看,你是愿意付出适当的努力,然后高高兴兴地在内场看演出,还是愿意在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沉沉睡去呢?要知道,人生的目的,不是坐在一个多么好的位置,而是尽情地欣赏一场精彩的演出。如果有一天你感觉累了,感觉不堪重负了,那么就停下来好好衡量一下,给人生一个更准确的定位吧。记住,来这个世界,我们是为了看一场精彩的演出,而不是坐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励志故事的作文

全文共 1470 字

+ 加入清单

《弥勒佛与韦陀》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跳蚤的故事

有一个试验,在一个跳蚤上方放一个玻璃板,猛拍桌子,跳蚤受惊吓,跳起,因跳蚤能跳的很高,它撞到玻璃板。几次后次,跳蚤自我调整的跳得高度以至于不碰着玻璃板。接着,再降低玻璃板高度,继续试验。最后,当把玻璃板拿开的时候,无论你如何猛拍桌子,这个跳蚤只会爬了。可怜啊,不是这个跳蚤不再能跳了,而是它给自己设了限,它再也突破不了自己给自己的设限。望我们能从中吸取教训……

《大象的故事》

马戏团里,有种怪现象。年幼的小象都是用粗壮的铁链拴着,而成年的大象则用一个普通的铁链拴着。这根普通的铁链实际上根本束缚不了强壮的大象。可是,为什么大象能乖乖的受束缚呢?那是因为,从小开始,它就被牢牢地束缚了,无形中它无法突破不了自己的这个设限。最可悲的是,一次大火。除了大象,马戏团里别的动物和人都逃脱了,只有大象,活活被大火焚烧。这样,这个本能挣脱那小小铁链逃命的大象,怀着自己一生的信念(我不可能逃脱这个铁链)而死去。望我们能从中吸取教训……

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自我突破自我设限。不能靠别人来帮你突破。好比即将除壳的小鸡,自己突破蛋壳,它能成活,靠别人敲破蛋壳,结果可想而知……

一个人连小河都不敢过的,更不要说要说乘风破浪,横渡大洋了……

所以,我们要做行动者,不能再做观望着,要突破自我设限,用于做一名参与者,千万别做观望者,要知道“冠军、胜利者是属于行动者,属于参与者。

《蜘蛛》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面潮湿,他爬到一定高度,就会掉下来,但是他一次次的向上爬,一次次的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着爬过去呢?我以后可不能向他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坚强起来。

《动物园的骆驼》

在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地长?”骆驼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条件。”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

骆驼妈妈说:“那可以让我们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软软的沙子里,便于长途跋涉啊。”

小骆驼高兴坏了:“哗,原来我们这么有用啊!可是妈妈,为什么我们还在动物园里,不去沙漠远足呢?”

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惜现在没人用。一个好的心态+一本成功的教材+一个无限的舞台=成功。每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

[关于励志故事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名人读书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1503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苦读成才

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侯宝林抄书经典的名人读书故事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凿壁偷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

悬梁刺股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囊萤夜读

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宋濂苦学

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短小励志的名人经典故事:华盛顿化敌为友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27岁那年,身为上校的乔治·华盛顿(1732-1799,美国第一任总统,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率领美国军民赢得美国独立,被称为“美国国父”)率领部队在弗吉尼亚州的亚历山大市驻防,是当地最高军事首脑。

当时,弗吉尼亚州的议员选举进入白热化阶段,华盛顿也狂热地加入到选举战中,为他所支持的候选人助威呐喊。而另一位血气方刚的青年——威廉·佩恩,是华盛顿的坚决反对者,他四处发表演讲,批评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为此,两人结了怨。

一天,在一次集会上,他俩不期而遇,一番唇枪舌战后,双方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情急之中,华盛顿说了一些过火的话冒犯了佩恩。佩恩火冒三丈,恼怒地冲过去一拳将华盛顿击倒在地。当时,华盛顿的部下马上把佩恩团团围住,准备好好修理他一番,为他们的上司雪耻。就在部下准备痛下杀手时,华盛顿忍痛站起来,令人意外地下令他们跟他返回营地,一场流x冲突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第二天,华盛顿写了一张挑战书,派一名部下送给佩恩,约他到一家酒馆,为昨天的冲突做一个了结。

佩恩看了挑战书后大吃一惊,认为华盛顿是一位职业军人,约他做一个了结的方法肯定是进行生死对决。佩恩虽然害怕,但绝不想让人说他是胆小鬼,便做了最坏的打算,硬着头皮去酒馆赴约对决。

佩恩忐忑地赶到酒馆,一见华盛顿却傻了眼。华盛顿没带一兵一卒,也没佩带决斗用的长剑短刀,而是西装革履,一副绅士打扮。见佩恩进来,他端起桌上的酒杯微笑地站起来,伸手握住佩恩的手,很真诚地说:“佩恩先生,人不是上帝,不可能不犯错。昨天的事是我不对,不该说那些伤害您的话。不过,您已经采取了挽回自己面子的行动,也可以说我已经为我的错误受到了惩罚。如果您认为可以的话,我们把昨天的不愉快统统忘掉,在此碰杯握手,做个朋友好吗?我相信您是不会反对的。”

佩恩十分感动,紧紧地握住华盛顿的手,感激地说:“华盛顿先生,您是个高尚的人。如果您将来成了伟大的人,那么,佩恩将会是您永久的追随者和崇拜者。”

就这样,两个完全有可能成为仇敌的人冰释前嫌,成了好朋友。后来,华盛顿果然成了美国人民世代崇敬的伟人,佩恩更没食言,他至死都是华盛顿的忠实追随者和狂热崇拜者。

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一句六月寒。华盛顿的这种“复仇”方式,不仅体现出他过人的智慧,更展示出他海一样宽阔的胸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名人读书的经典励志故事:吕蒙读书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感悟】不论什么时候,学习都是不可缺少的。古人说:“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学习之后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经历困苦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经历了困苦还不知道学习的人,就是最下等的人。”当前,青少年正在经历困苦,在这种环境下,如果还不抓紧时间学习,可能就真的会成为最下等的人了。所以,青少年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为今后的就业谋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励志寓言故事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心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这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料,我还要回来!!!"

启示:这就是"听的艺术"。一是听话不要听一半。二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要学会聆听,用心听,虚心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现代名人励志故事2.战胜残疾的巴雷尼——坚持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外国名人励志故事一:思考影响创造力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思考是创造一个世界的首要工作。

加缪斐塞司博士有一天午饭后坐在门前晒太阳,看见一只猫在阳光下安详地打着盹,很是悠闲。时间一分一分地流走,每隔一段时间,猫都会随着阳光的转移而不停地变换睡觉的场地。这一切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司空见惯,可是却唤起了斐塞司博士的好奇。猫为什么喜欢呆在阳光下呢?猫喜欢呆在阳光下,那么这说明光和热对它一定是有益的。那对人呢?对人是不是也同样有益?这个想法在斐塞司的脑子里闪了一下。这个一闪而过的想法,成为闻名世界的“日光疗法”的触发点。之后不久,日光疗法便在世界上诞生了。斐塞司博士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如果我们家的院里也有这么一只睡懒觉的猫,我们也看到它一次次地趋近阳光,我们是不是能像斐塞司博士那样去想问题呢?

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因病卧床休息。在闲得无聊的时间里,他茫然地看着墙上悬挂的一张世界地图。一天,他突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地形好像是互补的,南美大陆东部亚马逊河流域地区突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刚果、几内亚陷入的部分正好对应,可以把它们完全拼合在一起。这个发现让魏格纳兴奋不已,这两个大陆是不是原先就是连在一起的?如果是的话,那又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分开了?魏格纳立即着手搜集大量的地质学、古生物学资料,终于推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大陆板块漂移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哲理故事:老人与青年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有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时常轻视饱经风霜的老人

一天,父子俩同游公园。青年顺手摘了一朵鲜花,说道:"爸爸,我们青年人就像这朵鲜花一样,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你们老年人,怎么能和青年人相比呢?"

父亲听罢,在经过小卖部的时候,顺便买了一包核桃,取出一颗,托在掌心里,说道:"孩子,你比喻得不错。如果你是鲜花,我就是这干皱的果实。不过,事实告诉人们:鲜花,喜欢让生命显露在炫目的花瓣上;而果实,却爱把生命凝结在深藏的种子里!"

年轻人还不服气:"要是没有鲜花,哪儿来的果实呢?"

父亲哈哈大笑:"是啊,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却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够成为果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幽默励志寓言故事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张三和李四两个人闲来无事,呆在屋子里聊天。张三对李四说:“有个和我一起共事的人,名字叫作王五。王五的脾气可暴躁了,动不动就会发火,一发起火来可不得了了,又拍桌子又摔东西,搞不好还会打人呢!我们平时都很害怕他,不敢和他争执。”李四说:“真的吗,果真有这样火爆性子的人?”

两人正说着,王五正巧从屋外经过,窗子开着,张三的话全都清清楚楚地传到他耳朵里。

王五顿时大发雷霆,面红耳赤,脖子上的青筋一根根地凸出来。他大步跑到屋门口,气势汹汹地使劲一踹,把门踢开,冲进屋里,见了张三,一把抓住他的领口,不由分说地照准面门就是重重一拳。张三被打得踉跄着退了好几步,一屁股坐在地上,血从他的鼻子里慢慢流了下来。

王五还觉得不解恨,也不管张三一迭声地叫饶,过去骑在他身上,抬起拳头打个不停。

李四见状,赶忙过去劝解。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他终于把王五拉开,问他说:“你为什么要打张三呢?”

王五气呼呼地回答说:“我哪有性子暴躁的毛病,又什么时候乱发过脾气呢?他这样诬蔑我,我当然要好好教训教训他!”

李四说道:“你现在这样做不正是性子暴躁、喜欢发火的表现吗?张三并没有说错啊,你又为什么要对自己的缺点讳莫如深呢?”

李四说得对,有了缺点不应该忌讳别人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励志故事50字:出门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 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50字励志故事及感悟】:在我们人生的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超励志故事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英雄,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不能没有英雄。

生死之界,一念之间--国为重,己为轻。海军歼-15舰载机飞行员张超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8月24日,距离张超牺牲100多天,人们在人民大会堂和他的战友、家人等代表一起分享这位英雄的故事

这是一位平凡英雄。爱笑,顾家,会爱,感恩,有情义,爱追梦......品味他的平凡,我们愈加感受到英雄就在你我身边。

这是一位真心英雄。真心爱国,真心爱家,真心爱战友......感受他那颗赤子之心,我们愈加感受到这位英雄的伟大与坚强。

这是一群无名英雄。作为中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超和他的战友们每天气势如虹的飞行,父母未曾看过,妻儿未曾看过,亲朋也未曾看过。他们震撼海天的"演出",只有唯一的"观众"--祖国。

8月中旬,祖国见证了他们传来的捷报。张超同批战友带着他未竟的梦想,驾驶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取得了航母上舰资格认证。

英雄壮志,永照海天。今天,我们分享这位英雄的故事,实则是在聆听来自海天之间的祖国"心跳"和强军"脉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励志小故事:困难面前不低头,面对挫折坚持不懈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克尔曾经是一家报社的职员。他刚到报社当广告业务员时,对自己很有信心,他给经理提出不要薪水,只按广告费抽取佣金。经理答应了他的请求。

于是,他列出一份名单,准备去拜访一些很特别的客户。公司里的业务员都认为那些客户是不可能与他们合作的。

在去拜访这些客户前,克尔把自己关在屋里,站在镜子前,把名单上的客户念了10遍,然后对自己说:"在本月之前,你们将向我购买广告版面。"

他怀着坚定的信心去拜访客户,第一天,他和20个"不可能的"客户中的3个谈成了交易;在第一个星期的另外几天,他又成交了两笔交易;到第一个月的月底,20个客户只有一个还不买他的广告。

在第二个月里,克尔没有去拜访新客户,每天早晨,那拒绝买他的广告的客户的商店一开门,他就进去请这个商人作广告,而每天早晨,这位商人却回答说:"不!"每一次,当这位商人说"不"时,克尔就假装没听到,然后继续前去拜访。到那个月的最后一天,对麦克已经连着说了30天"不"的商人说:"你已经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来请求我买你的广告,我现在想知道的是,你为何要坚持这样做。"

克尔说:"我并没浪费时间,我等于在上学,而你就是我的老师,我一直在训练自己在逆境中的坚持精神。"那位商人点点头,接着克尔的话说:"我也要向你承认,我也等于在上学,而你就是我的老师。你已经教会了我坚持到底这一课,对我来说,这比金钱更有价值,为了向你表示我的感激,我要买你的一个广告版面,当作我付给你的学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徐特立爱国励志故事

全文共 4631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是公民必有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要的部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徐特立爱国励志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徐特立出生在1877年。青年时期,他就酷爱读书,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18岁时,为了谋生,他在做医生还是当塾师之间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一生都教书”的道路。然而,他白天教学生读书,晚上自己还要去拜先生学本领,因为“自己明理了”,才能“把所明之理教给学生”。

徐特立读书时很讲究方法,积累了一套自学经验。20岁的时候,他准备读八股文,参加那时候的科举考试。有一次,他步行80里路,跑到长沙城里,拜访有名的陈云峰先生,想请陈举人看看自己的八股习作写得怎样。老举人看过他的八股文,下了一个评语:尚有“一隙之明”。接着问他:为什么不读书,而要读八股?陈举人耐心地告诉徐特立: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八股文形式死板,是束缚人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半年之后,徐特立又去拜访陈云峰,陈举人这次送给他一把扇子,并在扇面上题写了一段话:“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乡村无师又无书,但书即师耳。张之洞《书目答问》即买书之门径,《輶轩语》即读书门径,得此二书,终生受用不尽。”徐特立非常高兴,马上跑到书铺买了《书目答问》和《輶轩语》带回家,当做自学指南。以后,他再也不做八股文了,而把“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牢记在心。后来回忆往事时,徐特立很有感触地说:“我一生知道读书的方法,就得益于那位举人先生。”

读古书很费时间和精力,徐特立从不贪多,他遵循着两条原则:一是“定量”,一是“有恒”。比如《说文解字》中部首有540字,他每天只读两个,计划一年读完。他认为光贪多,不能理解和记忆,读了等于不读。他在教中学生的时候,也是这本书,要求学生每天课余记一字,两年学完,有些学生偏要星期六同时学6个字,结果,到默写的时候,多半人都写不出来。他说这就是“不按一定分量、不能保持经常学习的害处”。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徐特立的一句名言。在湖南一师教书的时候,他发现一般学生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阅读时贪多求快,不求甚解。他就把自己长期刻苦自学得到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他认为,不怕书看得少,只怕囫囵吞枣不消化。他教育学生,读书要注意消化,要学会思考并评定所读的书的价值。他教给学生,读的时候,要标记书中的要点,要在书眉上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意见,还要摘抄自己认为精彩的地方。这样读书,读一句算一句,读一本算一本。那时,他的学生中实行这种方法最坚决、最有成绩的是毛泽东。他几年中就写了几网篮的读书札记,文学和思想修养水平提高很快。

徐特立读《联共党史》的时候,开始书店只出了上册,他就买了一本阅读。后来听说有了苏联版本的上下册,他就借了下册抄读,因为是节抄,就要做详细分析后再抄,结果,他对于《联共党史》下册的了解比上册深刻。于是,他再回来把上册节抄一次。由此,他又得出了一个结论:买书不如借书,读书不如抄书,全抄不如摘抄。

1919年,43岁的徐特立已经是一位在湖南省颇有声望的教育家了。但是,当他得知蔡元培、李石曾等教育家发起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时,又积极地加入了这个行列。许多人表示惊讶,但是徐特立是慎重考虑后才决定的。勤工俭学的宗旨是“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增进劳动者之知识”,徐特立很赞赏这个宗旨,他说:“我今年43岁,不觉就到44、45,一混60岁就来了。到了60岁,还同43岁时一样无学问,这17年,岂不枉过了日子?这17年做的事情,岂不全无进步了?到了60岁时后悔,那更迟了,何不就从今日学起呢?”于是,他放下教师的架子,以一名普通的老年学生的姿态,和青年们一起奔赴法国,去学新知识、新本领了。

诲人不倦 忠诚事业

徐特立60岁的时候,在一篇3000字的自传里,提到自己“一生都是教书。从蒙馆、初小、高小、师范、一直到高等师范,我都担任过教员。在高等师范当教员时也没有脱离小学校职务,因为我爱教小学生。”徐特立从宁乡速成师范毕业以后,怀着“创造事业”的理想,就和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梨江高等小学堂。半年以后,徐特立应邀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辛亥革命以后,为了发展小学教育,徐特立白手起家,办起了长沙师范。当时,为解决家乡农民子弟求学问题,还自费办了一所五美小学。后来,他又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参加革命以后,他在中央苏区担任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培训扫盲骨干,开展扫盲运动;又艰苦创业,办起了中央列宁师范。在艰苦的长征途中,徐特立也没有忘记自己教育家的职责,抓住每一个机会,教战士们学文化,他的热情、耐心使战士们深受感动。

徐特立办教育,有自己的主张,敢于向历史的偏见挑战。过去,学校的大门不向贫苦大众开放,徐特立创办长沙师范时,就大胆地招收了一个铁匠和一个退伍兵,破了先例。这件事在教育界引起了一些人的闲言碎语,有人嘲笑他是补锅的,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徐二镥锅”。徐特立反而很高兴、很自豪。在教学实践中,他平日最喜欢贫苦学生,他办过夜校以给他们更多的受教育机会,知道他们并不缺乏聪明才智,从他们中间是可以造就人才的。

徐特立主张教育民主,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在长沙师范当校长的时候,当时14岁的田汉和几个喜欢文学的同学,经常在自修室的窗户上贴一些打油诗,逗得人们捧腹大笑。其中两首是学习藏头诗的作法,把校长徐特立、老教师首之龙和黄竹村的姓名也嵌了进去。一首说:“特立狂涛骇浪中,宝刀血溅首之龙。”另一首写道:“黄竹村中鸡犬喧。”两位老教师看后气得浑身颤抖,要求校长严斥学生。徐特立安慰了两位老教师后,就立即找来学生。田汉说:“我们对黄先生和首先生毫无恶意,是一时兴起,开开玩笑,逗大家快乐。”徐校长确信他讲的是真话,又觉得诗句中透露着学生的才智,便和气地告诉他们:喜欢写作是一件好事,只是不要把时间、心思花在游戏笔墨中,最好写些有意义的文篇,锻炼自己的才干。校长的谈话鼓励了学生们办《窗户报》的积极性。一时像雨后的春笋,几乎每个自修室的玻璃窗上都贴出了窗户报。田汉办的《祖鞭报》尤为突出,他用痛快淋漓的笔调,抒发了爱国爱民的思想。徐特立便经常把《窗户报》上的优秀诗文,转载到自己编的《教育周报》上,老教师们的态度改变了,学生们更是高兴。

徐特立不喜欢用强硬的方法管理学生。在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的时候,他明确提出:“教育学生不应该用强制手段,更不应该用粗暴的态度。中国古代温柔敦厚的‘诗教’,今天学校教育中还用得着。”为了实行“诗教”,他在学生自修室通往教室的走廊上,悬挂了一块大黑板,专门用来写诗。有一次,他得知有一个姓汤的学生和一个姓余的学生,拼命读书,影响了身体健康,觉得很不好,就写诗建议他们停学休息,同时也算对大家敲一下警钟。诗是这样的:

“我劝汤生并劝余,劝君休业莫踌躇。

为何瘦得皮包骨,不爱身躯只爱书。”

徐特立很注意节俭治校。有些教师上课,粉笔头总是随手扔掉。而徐特立见了,总要捡起来,留着自己上课、写黑板诗时用。有些学生说他“小气”。他就写下了这样一首黑板诗:

“半节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读了这首诗,说他“小气”的学生明白自己错了。发现有同学浪费饭菜,徐特立就找她们谈话,并且写诗教育大家;看到有两个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很突出,徐特立就写诗鼓励她们,说明女生智力并不比男生差……同学们每天都要去读读黑板诗,不论是表扬、批评,还是规劝,都是一次思想品德教育。徐特立给黑板诗起了一个总题目,叫做《校中百咏》。

徐特立也有严厉的时候,却又与众不同。一次,一个叫粟福基的学生闹事,经过校务会议讨论,决定给予开除处分。徐特立开始是赞成的,可是事后心里总不踏实。他越想越觉得不能把粟福基推出校门不管,他想到这个同学学习不错,也有组织才干,不该轻率开除。他马上派人把粟福基从家里找来,跟他做了一番严肃、诚恳的谈话,然后介绍他到长郡中学继续上学。粟福基十分感动,后来成了长郡中学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没有字的教科书徐特立“一生都是教书”,他自身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情操和优秀品质被人们喻为“没有字的教科书”,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徐特立断指血xx的故事是一本最感人的爱国主义教科书。1906年,他在周南女校教书,有机会阅读了《民报》、《猛回头》、《新湖南潮》等革命刊物,思想上发生了变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并指引学生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1909年的夏天,他应约在修业学校作时事报告。他痛斥了帝国主义在中国无所不至的侵略,列举了一桩桩传教士毒害中国人民的惨案,他越讲越愤怒,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忽然,他跳下讲台,跑到厨房取出一把菜刀,当众砍下自己左手的一节手指。他用鲜血写下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八个大字,表示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和雪耻的决心。因为流血不止,他晕倒了。事后,省内外许多报纸都以显着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徐特立的爱国壮举教育了各界人士,激发了许许多多教师和学生的爱国热情。

作为一位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一生都保持着朴素节俭的优良品质,这是一本难得的修身教科书。早在湖南一师的时候,徐特立的生活节俭,就是全校闻名的。他的住处简简单单,没有大皮箱,没有大柜,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有的只是破旧的书籍。当时,长沙教育界有一个风气,中学教师被认为是有体面的人,出门都要坐轿子,显示绅士派头。可是徐特立却从来不坐轿子。他在长沙师范当校长,又在一师兼课,两个学校相距约10里地,他每次都是往返步行。遇上雨雪天,他就穿着“钉鞋”,打着雨伞,夹着讲义,从不缺课或迟到。一些教师看了很感动,慢慢地也都学着不坐轿子了。

1937年,徐特立领导着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工作。党中央刚进驻瓦窑堡的时候,当地只有一所学校。一天,徐特立去听课,他穿着破皮袄,腰系一根绳子,学校的教师还以为他是红军的马夫,没在意。第二天,徐特立又和董必武、冯雪峰一起去听课。冯雪峰向教师们介绍了徐特立,教师们大吃一惊,原来那穿着极为朴素的“马夫”,竟是边区教育部部长。有两首小诗描述他在延安时的俭朴生活:“延安诸老惟公特,生活简单如老卒;粗布征衣常补绽,自煮瓜果充粮食。”少骑公马多徒步,不要随从来照护。携带两个冰馍馍,一天开会好几处。”

建国以后,徐特立住在北京,物质条件好了,他依旧保持节俭的作风。他常对亲属说,生活上的简朴,不仅可以省下钱来用于公共事业,更重要的是不脱离群众,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高贵品质。他的衣被鞋帽都是从延安时一直穿用到解放后,只要能补的,他就坚持不换新的。后来,他同意添置一套料子服和一双皮鞋,平时也不穿,只是因为要经常出席一些重要宴会和参加外事活动的需要。他在饮食上也十分简单,一直爱吃五谷杂粮和蔬菜。开始,他和中央宣传部的部分工作人员住在一起,房子很旧,也较挤,孙辈回家就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1952年,组织上要给他盖几间房子。他几次表示不同意,说等将来生产搞好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再考虑。后来经过多次说服,并将修建费减去了1/2,他才勉强同意。他住在香山时,很少一个人坐小车。他跟警卫员算过一笔帐:汽车、汽油是用实物或黄金从国外进口的,从香山到城里,来回几趟就把一个中农的全年收入跑掉了。后来进城居住了,他还常常以步代车,保持了优良传统。

1968年11月28日,91岁的徐特立老先生因病去世。他是一位伟大的师表,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永远为人们缅怀,被人们称颂。

[徐特立爱国励志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