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件有道德的事作文精品20篇

东西需要道德来体现。比如:有很多的坏人做那些不知羞耻的丑事。也有一些人在政治方面做的很全面,那些好人们不是为了我们的世界在不断的做着好事吗?这些人是值得敬佩的,在现在的世界里已经有很多的了。接下来要给大家提供的是一件有道德的事作文,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浏览

1505

作文

1000

道德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呢?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并不难。首先,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孝敬父母,在公交车上主动为年迈的老人让座,在马路上弯腰捡起一片废纸屑等等。

有一次,我看见邻居的张奶奶在小区健身区紧锁着眉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转来转去,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张奶奶,您在找什么东西?”我轻声地问。“我的钥匙不见了。”张奶奶着急地回答。我连忙安慰张奶奶说:“别着急,一定会找到的。”说完,我瞪大眼睛,用手轻轻地拨开草坪上的小草,仔仔细细地搜索着。

突然,我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叫了起来:“张奶奶,你看!那是什么?”只见一把钥匙静静地躺在草丛中,张奶奶看见了,连忙捡了起来,高兴地对我说:“你真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道德也是一种爱心,在别人需要帮助时给予最真诚的帮助。

记得那是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老师走进教室,难过地对我们说:“有一位同学得了一场大病,治病需要一大笔钱。虽然大家并不认识他,但是希望同学们能伸出双手,献出爱心,帮助这位同学渡过难关。”听了老师的话,我想:作为一名有道德的少先队员,奉献爱心是义不容辞的。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把平时攒的200元零花钱捐了出去,为病痛中的同学送去了温暖。因此,期末时我被评为“爱心小天使”。

让我们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献出爱心,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道德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学会说话后,我经常看到妈妈的道德行为。在学校,我经常听到老师的道德话语。从成熟开始,我经常学习生活的道德方法。道德永远在我心中。

要遵守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必须从小事做起,在生活中一点一点地做好工作。我记得读过这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向一个小女孩借了一美元,并答应明天晚上还回来。因为信任,小女孩犹豫了一会儿,然后同意了。然而,离还款只有一个晚上了。小女孩一直等到天黑,没有看见小男孩。她开始后悔他没有来。正当她关灯上床睡觉时,她听到敲门声。小男孩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张皱巴巴的美元。小女孩开心地笑了。后来,我得知我借钱给我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还钱,我每天晚上都去离学校一公里远的地方收集废金属并卖掉。我在树下睡着了,因为我太困了。当我起床时,我发现已经很晚了,就开始跑步。我现在必须来。这个小男孩最终做得很好,这是他遵守道德的结果。

事实上,仍然有许多像小男孩一样的人和事。道德永远在我心中,教育我,激励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坚守心中的道德律_1200字作文

全文共 1001 字

+ 加入清单

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

某杂志刊登了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报告,其中的一些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过马路闯红灯”,“竞争可以不择手段”,“诚实意味着吃亏”等明显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表示“难以评价”。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这正是我们当中一部分同龄人对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的认识模糊甚至错误所致,正说明他们没能坚守住心中的道德律。

不得不承认,有些青少年,在花花绿绿、充满诱惑的现实生活中,丧失了心灵的纯洁、放弃了道德的底线,最终迷失自我、走向罪恶。原因虽然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他们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没有守住心中的道德律。比如网上那对最近迅速窜红的“90后贱女孩”孪生姊妹——包包与阿紫,不就是以恶俗博出位、靠犯贱换成名的典范么?

要知道,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并非取决于其容貌、衣着、金钱、地位等外在的东西,而取决于他的头脑、观念、精神、品格、爱心、气度等综合素质和内在修养,取决于他的躯壳里到底装了一副怎样的灵魂,取决于他是否坚守住了心中的道德律!

197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兰修女说:“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将你所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哪怕你会被踢掉牙齿。”德兰修女用自己的一生,将爱心撒向世界,用善良普渡众生,用微笑去抚平人们心中的伤痛。她的善行,她的义举,使她被誉为穷人的圣母,善良的天使,并成为世界人民心中的女神、天主的化身。这都是因为她始终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德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次汶川大地震中那么多年轻而伟大的老师和同学,灾难猝临,生死瞬间,不约而同,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舍己救人!他们心中那崇高伟大的道德力量,感天动地、惊鬼泣神,高山仰止,日月同辉!

“不论是黄昏,还是晨曦初露,茉莉花,总是洁白的”。正如希腊诗人乔治·赛福斯的这首小诗所说,我们青少年要想有所成就,就一定要坚守住自己的洁白,坚守住自己的芳香,坚守住自己心中的道德律!

[坚守心中的道德律_12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共享=道德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发展,现代越来越多的商品都附上了二维码标签,不再需要现金的时代,“共享”已经成为新的理念。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共享”莫过于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等,它们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离我最近的大概就是共享单车了,“绿色出行”理念的深入人心,如今骑单车被认作是绿色的“先行士”。然而,也有与共享单车的绿色和方便格格不入的地方。

在我家小区门口的大门上醒目的贴了一块牌子,上面的字样是“禁止共享单车进入小区”,牌子是近几个月才挂上的。那时,我想大概这是因为层出不穷的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吧。

出了小区门口,便能在路旁看到三三两两停放着的共享单车,“ofo”、“摩拜”等众多类型的共享单车的牌子,共享单车没有指定的停靠地点。有人说:这就是共享单车的优点之一啊!你想去哪都可以去,就像在用自己家的自行车一样,多方便啊!

的确,有许多使用共享单车的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方便自己的同时也更要学会方便他人。

因为前些日子曝光出的共享单车上的车牌二维码被刮花,共享单车成为私家车?这类事件,我在上下学的途中也留意观察了一下,发现在我的身边还真有这种事。

起初,只是发觉有几辆单车总是在固定时间停在固定位置,后来再一仔细观察这些车子才发觉它们的车牌都被刮花了和我在电视新闻中见到的被曝光车辆的车牌属于同一种状态。

经过这么些天的留意观察,不管是“耳听”还是“眼见”,共享商品在带给人们便捷,让人们能够跟上社会的快节奏,但是这一切又或是建立在道德观念之上的。

研发共享商品的商家肯定是足够信任社会消费者,他们希图以共享时代这一新的发展理念魔物自己的好品牌,高品质和高利润。

在我们消费使用者这一方面,“共享”是考验全民道德素质的一关,而共享时代新理念的开启或许就是国民道德观念上升的阶梯。

心存”共享“或许又是心存”道德“的又一种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道德作文300字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爸爸教了我一道歌——我在马路上,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面……我让为这就是道德了,其实不然,道德,它并不像说起来那么简单。

要想拥有道德,必须有勇气,有毅力,心中要容得下他人,不必悲天悯人,也不用气吞山河,只要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

有道德者,不骄,也不傲,在他心中,世界并非自己独有,也不是自己没有,一个人好好守好自己的那一份。

春天,小草布满了荒野,雨水滋润着桃叶柳枝,一个渔夫钓得了足够今天使用的“猎物”后,捧着一杯暖洋洋的绿茶,在湖边的石头上喝起来。有人说他懒惰,可他不也正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吗?他守着自己那一份,不去强求。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是简单的,也是最难的。在人生的这个大棋盘中,道德这颗棋子如果被我们无情地丢弃了,那么即使胜了一局,也将成为人类史上永恒的败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道德与我同行则

全文共 1602 字

+ 加入清单

(一)

文明是多方面的,有时是一句关怀的问候,是一个微笑,是一个动作。

这是一种尊重,发自内心的对别人的尊重。尊重别人也等于尊重自己。孟子曾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应该做一个文明的学生: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些微小的细节做起。

在校注意细节:在上 放学的路途中,遇到老师,应该向老师们问好;上课迟到时,应该在进班之前喊声报告,得到老师的允许便可进班上课听讲;不让水笼头孤独地流泪;进老师办公室,喊报告,得到准许后进;看见纸屑自觉地捡起来扔进垃圾桶;捡到钱和物时应“拾金不昧”;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扔垃圾;没经过别人同意,勿动别人东西;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惹事;不打架;和同学团结友爱。

在德国,德国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道上,应接不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走向社会:坐公交车是应排队不挤,能主动给老年人——产妇——抱婴儿的人让座;扶老携幼;帮助盲人过马路;不破坏公共财物。

在家注意细节:尊重长辈;爱护弟妹;帮父母做家务;听家长的话;客人来家中应该上前去打招呼。

“孔融让梨”—— 一个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故事。四岁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为他懂得谦让,懂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懂得使别人快乐,懂得别人的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他虽然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但是他的那种精神足以让后人敬佩、效仿。比那些满腹经文,只懂得说,而不会做的大人要强百倍。因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会自夸自大,相反一个无修养、无道德的人,将会到处炫耀自己的功勋。就像宣永光所说的那样“无道德,是狗材。无知识无道德,是弃材。既无知识又无道德反自以为有知识有道德,是杀材。”

身为一个小学生,我们不仅要在一方面做到文明,更要在多方面做到文明。不仅要自己做到文明,也要感染身边的人做到文明。只要人人都遵守文明,讲道德,那么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我们应该团结友爱,共创文明城市,与文明同行。

(二)

社会正在进步,时代正在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正在提高。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我们就必须讲礼仪,有着高素质才能跨进新世纪的门槛,成为一个合格的新时代公民。

说起“文明”这个字眼,有些人感到可耻,他们有人到处乱扔垃圾,非常可耻。

“礼仪”是高度概括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礼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有一天,我和蓝丽凯同学去她家。我们做着公共汽车去的,我们上车就找了两个好位子,但后面上来了两个老奶奶,我们异口同声的说我们让给那两位老奶奶坐吧!然后我们让给那两位老奶奶坐了!老奶奶不住口的说:“这两个小孩真懂事!真懂事!”我们说:“没事的,你们慢慢坐,后来我们先下车了。”

有一天,我和同学在放学的时候。我们要一起去菜市去买2个洋葱,好下午的自然课用。我们来到了菜市后,走了好多家卖洋葱的小摊,我们路过卖猪肉的小摊的时候有两个人在吵架,旁边的人都在凑热闹。约过几分钟有个人送人群里挤上去劝架,三言两语就把两人的误会给融解了。怎样的人我们应该多学学他那种道德品质!

文明礼仪,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身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已经不在是一个孩子了,懂得的事情、道理也不断多了,甚至己超过一些大人。当然,我们就更应该懂法律、爱祖国、尊师长、礼待人。所以,生活处处有礼仪,更要在多方面做到文明礼仪。在学校,在家中,在各种公共场所,都不要忘记礼仪。文明礼仪不是靠一个人遵守的,它靠的是我们大家,一个集体,只要人人都遵守礼仪,讲道理,那么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流传到遥远的后世。

[道德与我同行作文二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3月都是学习雷锋活动月,无论是哪个行业都要掀起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永远会记起雷锋叔叔说的这么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

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更应该学雷锋,更应该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并把它持续不断的学下去,虽然现在和过去不同了,社会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我们还是要牢牢记住:雷锋精神无疑是崇高的,但它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努力去践行,还是能做到的。

雷锋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今天重读《雷锋日记》,重温他那心向着党,向着人民,向着国家的“傻子”精神,仍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是可以做到的。如:当你看见一个小学生跌倒,你可以主动帮他扶起;当你看见校园里有果皮纸屑,你可以主动捡起扔到垃圾桶;当你乘车看到老人没座位时,你可以主动让位给老人;当你过渡船看见有人站在船头时,你可以及时劝阻他站到船舱里来;当你看到有困难的学生辍学时,你能献出你力所能及的捐款爱心;当你在校园里看见有人浪费粮食时,你能劝阻他要爱惜粮食;当你做了一件好事时,你可以做一个无名小英雄……

为此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只要我们平时以雷锋精神来约束自己,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持之以恒。相信我们可以做雷锋精神的继承人,可以大大提高我们思想道德境界,从而提升我们的整体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青少年道德教育观后感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是很容易。而在我心目中有一个人让我无法忘记,他就是小卖部里的老板。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就听我道来。

有一次,我和朋友要去公园玩,打算坐车去。而到了站台,我发现只有整张的50元人民币,没有零钱。我打算去商店买东西找零钱。我付了50元买了1元钱的巧克力。那小卖部的老板忙中出错把5元找了一堆,我急这赶车,拿着钱一揣便走,数都没数一下。

我和朋友上了车,一会儿便到了公园。由于公园没有很多人,而且在公园旁有图书馆。而我便和朋友就去了图书馆看书。当我看书正开心时,透过玻璃窗便看见一个人影。但他却向我招手,走进一看,原来是刚才小卖部的老板。怎么回事?我问;“老板,您找我们有什么事?”他喘着气跟我说;“我找错钱了,少找你们20元,拿去。”说着便掏出钱来。我马上掏出收进口袋的钱,我一看,果真只有20几元钱,就接过钱,说:“谢谢您!”边说边把钱收进我的口袋。哦,原来小卖部老板发现找错了钱,十分着急,就坐车追我们。他知道我们到公园里玩,不过,他找了一下,没找到,便在图书馆看见了我和我的朋友。等到我们收好钱,抬头看,却找不到它的踪影。我和我的朋友在那站了一会儿,我觉得心里好像装进了什么东西,一下子装的满满的。

这位老板为了追我们,关店不做生意,失去了一下午的赚钱机会。他为我们送这点钱,他也花了不少钱,但是他没有贪钱。真让我佩服啊!所以我对他的印象特别深刻。

小卖部的老板宁愿自己亏本,也不愿意让我们吃亏。他这种善良无私的品质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条件。他是多么难得的人啊!

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必须有好的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道德作文300字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道德是一个人基本的品德,比如:在公交车上让座、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讲道德其实不难做到,可现在人们却很难做到讲道德,甚至与它背道而驰。

在街上,为了盲人行走方便,通常会设一些盲道。盲道是专门为盲人朋友设计的专用通道,我们都不能私自占用它。可就有那么一些不道德的人,在盲道上乱停车,还往盲道上丢垃圾,我真想对他们说:“你们真不道德!设想一下,如果自己是一位盲人,眼前一片漆黑,只能依靠拐杖来辨别方向,如果这时踩到一滩宠物粪便或者踩在香蕉皮上,那会是多么的危险和后怕啊!盲人朋友失去了光明,已经很不幸了,难道你们还要给他们以后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不方便吗?”

在大街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垃圾桶边堆满了垃圾,而垃圾桶内却空空如也。这是为什么呢?答案是人们道德的贫乏。人们丢垃圾时,向投篮一样,从远处抛过去,只为了省几步路,而垃圾则全倒在了外面,更有甚者,把垃圾从楼上直接扔下来,结果把垃圾袋也摔破了,臭气熏天,令人无法接受。这还不足以提醒我们道德是多么重要吗?

让我们改掉从前不好的习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大道德的作文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应该为这个家付出一份力,尽一份心,每个人都要遵守公德。

去年的端午节,我到松花江边看赛龙舟,当精彩的比赛结束后,人们高高兴兴地纷纷散去,可是我看到了一幕令人遗憾的场面:江提上白花花的空塑料袋、花花绿绿各种食品袋、还有吃剩下的食品残渣、折断的树枝……看到这些遍地都是得垃圾,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眼睛,这与美丽的松花江边太不协调了!这时,我听到“唰唰唰”的声音,我看到了环卫工人们挥动着工具,清扫着垃圾,我看了看环卫工人,他们的脸上不免有些疲惫。听环卫工人说:“每次活动后,这些垃圾呀,都可以装上几车。”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一个空塑料袋把我身边的垃圾捡了起来,环卫阿姨说:“小朋友,不要捡了,太脏了。”我说:“没关系。”环卫阿姨说:“你真是好孩子。“我心想:环卫叔叔阿姨太辛苦了,每天很早就出门,为了我们环境更清洁不停的工作着。而有一些扔垃圾的人,你们就不能把垃圾带走吗?你们就不能把垃圾放入垃圾箱吗?实际上很简单,就是举手之劳。就会让环卫叔叔阿姨少辛苦一些。可是,为什么还会发生今天这样的事情呢?从”小“说起,可能是没想到,随手就扔了;从“大”说起,这是人的品质,人的公德。

小行为,大道德。的确,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出这个人的品质。坦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所以说“德”很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名有爱心、有道德的人。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论老师职业道德议论文

全文共 374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老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论老师职业道德议论文,欢迎借鉴!

老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没有老师,人类难以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浑浑噩噩的境地。老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他们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人们常把老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由此可见,老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老师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从教三载,我品尝了甜酸苦辣,各种的味儿,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爱生”,只有真正的热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老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老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老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赞可夫说:“当老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英国教育家罗素指出:“凡是老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可见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如果我们深层次地思考一下,老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老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造就新一代。老师的劳动对象是人,而且是人群中最年轻、最有朝气,最喜欢学习,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最具丰富情感、个性独特的群体――少年儿童;老师的任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凭着自身的个性、知识、才能、情感、人格和意志,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管理者。由此可见,老师的劳动就是教育人、塑造人,老师才因此获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老师这种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老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热爱学生。同时,老师劳动的特殊性也规定了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主要的人际关系的特殊性,由于老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在师生关系中,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主导方面,热爱学生成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也就自然的成为调整师生关系的老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果我们再深层次的思考一下,老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全部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由于教的主体是老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老师,只有主客体感情和谐一致的时候,教与学的任务才能很好的完成,才能形成课堂上的教与学的良好的互动佳境。由于老师热爱学生,就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这时,老师就能深入准确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就会把老师的表扬看作鼓励,把批评当作爱护,表扬和批评就会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不好,学生就会把表扬看成是“哄人”,把批评看成“与人过不去”。在这种关系中,批评和表扬都会成为教育的障碍。所以,只有老师热爱学生,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健全在和谐师生关系上的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二、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老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老师要具有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老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

选择了老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有这样一个始料未及的小插曲,让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一时间哑口无言。在教学《猫》这课时,学生非常喜欢,十分感兴趣,学生学起来愉快,我教起来也很轻松,在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也参与到朗读当中,范读课文,正当我读到“枝折花落”这个词语时,一只胖胖的小手高高地举起来,我停下来,问道:“有什么疑问?”那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你刚才的词语读错了,“枝折花落”中的“折”应读“shé”,不是读“zhé”,我一时间哑口无言,停顿了一会后,问那学生:“你有什么根据?查过字典了吗?”那学生点了点头,说道:“我昨晚查过字典的!”我马上请有字典的学生查阅了一下,结果这个“折”字是一个多音字,里面有三个读音,shé的读音是“断了”的意思,与课文中的枝折花落的解释相符,顿时,我脸上红了,对他们说:“同学们,对不起,也许老师的知识还不够全面,你们还可以去查阅其他的字典进一步核实,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有关信息。以后,也要象这个同学那样,遇到疑问要多查字典,多查阅资料。”这样,他的脸上才略显满意的神情。

课堂上这个小小的插曲给了我不小的感触。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碰到意想不到的问题,使老师无所适从。这使我想到“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名言。在如今课改大环境中,要求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这给我们老师的“一桶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的“一桶水”应该是新鲜的活水源。老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做到“取之左右皆逢源”,而且还要阅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专业和科普知识,捕捉新的科学教育信息。保持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做一位与时俱进的新型老师。

老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知道,并认为老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老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老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老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老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三、走进学生的心灵是师德的升华。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讲过:老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

与学生以心换心是作为一位老师能得到学生信任的关键。老师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更不能满口教训口吻,而要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用老师的严厉去要求学生,这样才能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是广阔而迷人的,远离这个心灵世界你会觉得离学生很远,工作茫然;走进这个心灵世界,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找到答案。例如,我刚接手一个新班时,班上有个学生从小就有偷偷摸摸的行为,以至班上经常发生失窃事件,经过几次观察后,我确定了是该生所为,此时,我把该学生带到一个无人的角落里,握住他的小手,亲切地说:“我现在是你的朋友,特意来聆听你的心里话,你的内心一定有很多话语想说出来,那就敞开你的心扉,尽情地向我倾诉说吧。”孩子听到这里时,忍不住内心的痛苦,说道:“不要告诉我爸爸,他打我……很痛……”此时,我把孩子搂在怀里,终于明白了一切,孩子想得到的东西,家长不给予,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把手伸到了同学之中,而家长长期以打骂为教育途径,从来没有去了解孩子的需要,结果造成孩子重蹈覆辙,屡犯不改。经过一番教育后,孩子平静了,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孩子很喜欢找我聊天,把心里的想法告诉我,而我在私下与其家长沟通,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经过这件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学生必须深入了解学生,走访家庭,从大量的“接触点”了解学生的心灵。如学生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愿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老师的爱接触到这些“点子”上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让班级工作从过去的约束型向疏导型转变,不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进行训教,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说教,而是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曾有人这样给教育下定义:教育主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念头带来自信。这不正是师德升华的体现吗?的确,如果老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么各项工作一定会迎刃而解,水到渠成的。

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老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老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道德修养作文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人的道德不是一天就可以练出来,而是日久天长磨练出来的。培根说的好呀: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到道德是一个人最根本的东西,如果一个人连这点东西都没有,他就会变的很丑恶,让所有人所唾弃、漫骂、瞧不起。

没有道德就等于没有生存的希望与能力,在名人中就有这样的例子:鲁迅出生一个破落地主之家,出生时家里还有13亩土地,但到其13岁的时候,因其祖父入狱,家里的所有财产被一抄而空。此时父亲又患上水肿病,鲁迅每天都要到比自己高一倍的柜台上去购买药给父亲治病,回到家又得去为父亲寻找那些子虚乌有的药物: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对的蟋蟀,结子的平地木。

结果全上了庸医的当,其父亲的病不但没有治好,反而愈来愈严重——最后亡故。从其祖父的身上,他看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从其父亲的身上,他看到了封建中医大都是一些骗钱的东西。所以他痛恨封建社会。在痛恨的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家人的疾苦的同情,凡事从具体做起,所以决定去日本学医学。

用医学来救国。这就是道德的力量,使鲁迅有如此大的决心去拯救灾民。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拥有道德的明天来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道德作文600字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名字,家喻户晓,他叫雷锋;有一种精神,深受人们的推崇,它叫“雷锋精神”;有一门功课,老少皆学,它叫做“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

当严冬悄悄离去,春姑娘又回大地。万物复苏,三月也到了。三月里的春风和着轻云绿柳一同弹唱着学雷锋的歌儿,这让人们学习雷锋的热情也逐渐高涨了起来。

生活中,有着许多的活雷锋:清洁工人每天起早贪黑打扫街道,为城市的美化做着贡献;人民警察舍身取义抓坏人,与犯罪分子作殊死搏斗,维护着整个城市的治安;志愿者为人民服务,不求回报;人民教师宛若一位位辛勤的园丁,孜孜不倦地用知识的甘霖来滋润我们的心田,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着巨大的贡献……无数的“活雷锋”恰似无数只辛勤的蜜蜂,为了人民的广大利益而辛苦地采“花蜜”.

每每想起雷锋叔叔,我心中的敬佩之情便会从心底油然而生。从“活雷锋”身上,我们可以看见雷锋叔叔那高大的身影。雷锋叔叔22岁就因公牺牲了,可他的精神却永远不会随着雷锋一同消逝!

我敬仰雷锋,因此我决心要学习雷锋,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弘扬雷锋精神。

过马路时,看见盲人或老奶奶,我回小心地扶着他〔她〕过马路;乘公交车时,我会为老人、孕妇及年龄较小的儿童让座;我会积极捐款给灾区或山区的孩子、百姓;我还会积极地参与校内校外的志愿者活动……

我们--二十一世纪的红领巾、新时代的建设者,将永远继承雷锋的精神,踏着雷锋的足迹,阔步迈向光辉灿烂的明天,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祖国上空永远迎风飘扬,让五颗星星更加璀璨明亮!

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学习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做好人来感化他人,一同为广大人民谋利造福!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立场坚定斗志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的话温暖着我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法律的道德性读书笔记

全文共 674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重读了朗.L.富勒的《法律道德性》,受益颇多,同时也有了些自己的新的想法,在这里表达出来,供大家分享。

朗.L.富勒(Lon.L.Fuller,1902-1978)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法理学家,是战后新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最重要的著作是1964年出版的《法律的道德性》。这本书的成书背景源于富勒与哈特的论战,同时也表达了富勒对二战的一种理性反思。

一、《法律的道德性》的创作背景

二战中德国制定了种族灭绝法,残害了数百万的犹太人,当二战结束后对战犯进行审理时,他们却理直气壮的说自己只是遵守法律而已,因此自己是无罪的,这一度使法庭审判陷入困境,后来法官们以“恶法非法”的自然法学派理论否定了该法律的效率,从而使战犯得到了严正的审判。二战的沉痛教训,使得人们不得不开始反思怎样的法律才是公正的、有效的,一个公正的、善良的、符合人性的法律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于是在1950至1970年代,西方法哲学界爆发了三次引人注目的重大论战, 其核心论题就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其中发生于1957年至1958年间的第一次论战最为著名,不仅因为它发生在两位最负盛名的法学家之间,更因为它催生了法理学史上两本重要的著作———哈特的《法律的概念》和富勒的《法律的道德性》。

富勒在这本书中表明了法律是有道德性的,是与道德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他所说的道德和古典自然法学派的道德不是一回事,他区分了法律的外在道德和内在道德,并提出了内在道德的八个评判标准,指出违背这八个合法性原则的法律是恶的,是没有效率的。这本书是对二战的一种理性反思,是对持“恶法亦法”观点的实证法学派的一种有力回击,是新自然法学派的代表性观点。

二、《法律的道德性》的三大创新观点

我觉得富勒在这本书中提出了新自然法学的三大创新理论:即提出并区分了愿望的道德与义务的道德、法律的外在道德和法律的内在道德以及法律的互动观。下面简要阐述一下我对此的理解。

(一)愿望的道德与义务的道德

富勒在《法律的道德性》中首先说:“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对涉及法律和道德之间关系的现有文献的不满而展开的。”富勒认为在论证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时,之前的理论并没能澄清道德本身的含义。所以,他分别阐述与法律有关的两种道德:愿望的道德(morality of aspiration)和义务的道德(morality of duty)。可以说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是富勒在《法律的道德性》所提出的一对核心概念,在富勒看来,愿望的道德是善的生活的道德、卓越的道德以及充分实现人之力量的道德,是以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作为出发点。而义务的道德则是从最低点出发,它确立了使有序社会成为可能或者使有序社会得以达致其特定目标的那些基本原则。它是旧约和十戒的道德。它的表达方式通常是“你不得……”,有时候也可能是“你应当……”。它不会因为人们没有抓住充分实现其潜能的机会而责备他们。相反,它会因为人们未能遵从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而责备他们。并且富勒还引用了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所采用的一个比喻来描述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之分。义务的道德“可比之语法规则”,愿望的道德则好比是“批评家为卓越而优雅的写作所确立的标准。”语法规则规定了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必备条件,卓越而优雅的写作的原则都是“松散的、含糊的、不确定的,向我们提供了我们应做到尽善尽美的一般思想,而不是供给我们做到尽善尽美的任何明确无误的指示。”因此,义务的道德与法律最为类似,是社会的基本框架,违反它会遭到社会的谴责,是为法律所禁止的。愿望的道德虽然同法律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却是法律制度下所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

另外,为了表明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之间的区别,富勒从社会实践入手进行讨论--具体而言就是从奖赏与惩罚的不同态度入手。在义务的道德中偏重于依靠惩罚来维系,我们为这一道德设定一个最低限度,高于此限度的人不必理会,但对于低于此限度的则要进行惩罚;而愿望的道德则以奖励为主要手段,但评判的主体会存在一定的疑问--因为在道德表现上越接近完美,就越难有人有资格对其进行评价。富勒认为,可以用一把标尺来衡量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之间的张力,这把标尺的最低起点是社会生活的最明显要求,向上逐渐延伸到人类愿望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并且在这把标尺上有一个看不见的指针,如果把这一指针向上扩张义务的领地,强制性义务就会控制一些原本不应由其控制的主观的东西,如:语言、思想、艺术等;如果向下扩展愿望的领地,人们就会根据他们自己的标准来权衡和限定他们的义务。

( 二) 法律的外在道德和法律的内在道德

法律的外在道德主要是指为传统的自然法学者所主张的法律的各种实体目的,如公平、正义等。而法律的内在道德的提出则是富勒对于传统自然法学说的超越性发展。法律的内在道德是指使“法律成为可能”的道德,也即程序的法律性原则。违反了法律的内在道德的法律不仅仅是恶法,而且根本就不是法。

法律的内在道德”就体现为富勒所说的八条“合法性原则”:(1)法律的一般性(The Generality of Law);(2)公布性( Promulgation);(3)慎用溯及既往型法律( RetroactiveLaws) ; (4) 法律的清晰性(The Clarity of Laws);(5)避免法律中的矛盾(Contradictions in the Laws);(6)避免要求不可能之事的法律(Laws Requiring the Impossible);(7) 法律穿越时间的持续性(Constancy of the Law through Time);(8)官方行动与宣告规则之间的一致(Congruence between OfficialAction and Declared Rule)。以富勒之见,这些原则主要指向的是立法方面,而在法涉及的其他领域中,诸如司法、调解、仲裁等,还会有与其各自领域相适应的不同的“合法性原则”的排列次序以及具体的内容,而并不以这里的八项原则为绝对不变的标准。

富勒认为法律的内在道德也包含着一种义务的道德和一种愿望的道德。它同样使我们面对这样一个问题:要知道在哪里划出一条分界线,在其下,人们将因失败而受谴责,却不会因成功而受褒扬;在其上,人们会因成功而受嘉许,而失败却顶多会导致怜悯。那么,应该用标尺的哪一端来要求法律呢?人们期望有一个“合法性的乌托邦”,在那里,所有的规则都绝对清晰、彼此协调、为每一个公民所知、从不溯及既往。期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人们恨不得用义务的道德作为法律评价的标尺,任何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法律都是不能容忍的。可是,理想不等于现实,法律的卓越品质并不是命令的口吻简单要求就能达到的。我们当然可以要求立法者“必须”遵循道德义务使自己制定的法律清楚易懂,可这在富勒看来顶多只是一个“劝告”。因为造法事业具有创造性的特点,也就是立法者仅仅在劝告之下不做某些明显有害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将自己的能量投入到立法的事业中去,发挥各种创造性的才能,尽力使法律臻于完美,而是否投入、发挥、尽力是无法衡量的。所以,尽管人们迫切地期待卓越的法律,“法律的内在道德注定基本上只能是一种愿望的道德,它主要诉诸于一种托管人责任感和精湛技艺所带来的自豪感”。这些法律的内在道德无论在字面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让人想起某种形态的自然法,富勒对此的回答是“断然的,但却有限定的‘是’”。为什么是“有限定”的?法律的内在道德是“使人类行为服从于规则之治的事业”(也就是法律)所遵循的自然法,不是那种扮演“至上的、孕育万物的普遍存在”之类角色的自然法。它不是“更高的”法则,毋宁说是“更低的”法则,富勒将其称为“程序自然法”,因为它“关注的不是法律规则的实体目标,而是一些建构和管理规范人类行为的规则系统的方式,这些方式使得这种规则系统不仅有效,而且保持着作为规则所应具备的品质”。从历史上看,尽管实体自然法(即通过法律规则来实现某些目的)的观点被讲得更多一些 ,但富勒的八个要求并没有为法律设定实体方面的目的。

在耐心地阐述了法律的内在道德之后,富勒将思绪转向法律的外在道德,也就是法律的实体目标。对这个概念的展开是和回应哈特的批评同步进行的:哈特批评法律的内在道德会“兼容于非常严重的不公”。对此,富勒并不认同,虽然“法律的内在道德并不关心法律的实体目标,并且很愿意同等有效地服务于各种不同的实体目标”,但是,这不意味着任何实体目标都能在无损于法律卓越品质的情况下获得接受。很难设想一个法律明显追求不公,却总能保持对内在道德的真正尊重。法律的内在道德的若干要求,比如公开、明确,本身就是一部良法的前提条件,没有理由相信一部秘密运行、语义模糊的法律会是公正的。而且内在道德符合一个基本的假设,人本身是“一个负责的理性行动主体”,任何溯及既往或要求人做不可能之事的法律都是对人的判断力和决定力的藐视,因而不会是一部良法。法律的内在道德是达到公正的良法的必要条件,尽管不是充分条件。

富勒认为“合法性原则”是判断法治实现的完善程度的标准或原则,其最低的要求是“法律成为法律”———法律具有效力———的门槛,而其最高的实现则依然未必就已经达到了良法的标准———于此,法律的外在道德(the externalmorality of law) 将会对法律的内容作实质上的判断。

(三)法律互动观

在富勒那著名的法律内在道德的八大原则的理论背后是一直未被我们关注的“法律互动观”。正是在这种互动性的法律观的基础上,富勒指出了分析实证法学把法律仅仅视为“社会权威或社会力量的表现事实”,把法律看成是一种单向性的权威投射的错误,而主张法律与道德的不可分离,主张法律是一种“合作性事业”。在富勒看来,导致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这种困窘在于它“缺乏一个社会维度”。分析实证法学只关心谁可以创造法律,而不关心法律是什么或做什么用,它把法律看成是一种单向度的权威投射,发端于一个权威源泉而强加到公民身上,因此也就没有任何可以置之于立法者身上的角色道德,立法者可以制定“邪恶的法律”。他只看到“如果一套规则系统通过暴力被强加给任何人,就必须存在足够数量的资源接受它的人士”,而没有看到“公民的自愿合作必须有政府方面的相应合作努力来配合”。富勒提出一种法律的互动理论,也即:形成一个法律秩序并不能单靠立法者的命令,还要守法者某种程度上的合作,也就是说,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互动也是一个过程。在富勒看来,法律是政府和公民为了追求共同的目的的互动关系的结果,是一种有目的的持续努力的产物。这个共同目的并不是某一方的单纯的目的,也不是某一特定法令的目的,而是从当事人的互动中所生发的目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法律体系的目的。富勒认为,这个共同目的就是使人类服从于规则之治,也就是实现一种良好秩序。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当我们认识到秩序需要我们努力才能达到时,很明显,法律体系的存在即便是坏的或者是邪恶的永远都只是一个程度问题。”所以,在富勒看来,法律是个处于不断完善状态的“半存在”,法律是一个需要我们持久为之抗争、为之努力的事业,它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参与。法律的互动观还可以体现在富勒提出的“实质性自然法”中。富勒其实是反对古典自然法学家的对法律的内容加以道德限制的观点,他主张的是对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程序进行必要的道德制约。但是我们能否找到这样一种原则呢?富勒认为,这应从人类的交流中寻找。人在与其他物种竞争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因为人能够获取和交流知识,能够有目的地和他人促成通力合作。因此,“交流不只是一种生存的手段,它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所以,如果真要指出一种可以被称为实质性的自然法的原则来的话,那它就是“开放、维持并保护交流渠道的完整性,借此人们可以彼此表达人们的所见、所感、所想。”在富勒看来,正是因为分析实证法学没有看见立法者与公民之间的互动,所以把法律看成是一种发自于政府而强加于公民身上的单性权威投射,所以他们认为法律可以基于法律而建立,所以他们坚持法律与道德的分离。富勒主张,法律不能与道德分离。他把法律看成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另一种力量,即公民对法律的参与。富勒不仅认为立法者和公民之间有互动,他同时也以互动的观点来看待法律外在道德和内在道德。

三、《法律的道德性》的不足之处

当然了,虽然富勒提出了三大创新性的理论,修正了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应然法”的空泛,使得法律的道德性也可以得到衡量,而不是空泛的论述公平、正义。但是,我认为富勒所区别出的谓之于内在道德的这种程序性道德在多大程度上是道德这是有质疑的,这种与其说是道德,不如说是生效性要件,这是富勒对实证法学派的妥协,同时这也恰恰是古典自然法学派的软肋。古典自然法学派追求善良的法、公正的法,但何为善良、何为公正,这又是很难给出标准,不同时代人的权利观、道德观不同,即使是同一时代,人们的价值观以及关于人权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再多的论述也逃不出空泛以及难实际操作的窘境。正是因为这个软肋,古典自然法学派被诟病,而实证法学派只考虑法律实际怎么样,不考虑法律应该怎么样;只看其是否为有权机构依程序制定,不去评判法律是否公正的这种观点,因为言之有体、便于实际操作和衡量而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推崇。虽然二战用血的历史证明了过分的追求程序正义而置实体正义于不顾的后果是可怕的,从而给了实证法学派沉重的一击,而使自然法学派对正义、公平、善良的法的追求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自然法学派的软肋这个千古难题仍然困惑着人们——良法很重要但却不知道它到底为何!古典法学家们穷尽一生不停的在讨论何为良法,但结果却仍是一头雾水。富勒当然认识到古典自然法学派的软肋,因此为了不被实证法学派诟病,富勒实际上是将实证法学派的程序性要求内化为法律的道德性要求——法律的内在道德,从而使自己的道德标准具体化、可操作化。我认为将这些程序性的要求理解为道德性要求,虽是创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但是这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道德性,他实际上是将法律的生效性要件就理解为法律的内在道德,这一点我是不赞同的。

富勒在说明内在道德的同时,也强调外在道德的重要性,这里的外在道德也即古典自然法学派所追求的“良法”应具备的道德,但是同古典自然法学派一样,富勒也对何为外在道德、外在道德的评判标准如何提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因此关于外在道德的论述不是很深入,或许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他自己也是底气不足的,因为这是一个终极难题。对外在道德的论述不足,使得他对实证法学派的批评有隔靴挠痒之嫌,力度和火候还很不够。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的提出同样也反应了这样的问题。

总之,富勒的观点综合了一些实证法学派的观点而创新了自然法学派,但是这种创新却也有捉襟见肘之处,说理存在很多不足,仍然不能给我们以明确的指引。但是,这也不能怪富勒,这是个千古难题,不能对富勒提过苛刻的要求。或许,关于什么样的法才是有效力的法的讨论要一直跟随我们到世界的末日,在这期间,我们应是一直坚持对应然法的追求,而不断走实然法之路。应然法和实然法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应然法虽是乌托邦式的理想,但它作为航向灯、作为理想,一直在指引着我们,指引着法律的完善,因此全然不考虑法律的道德性是不可以的,它会产生危害人类、危害环境、危害地球的恶法。当然,只讨论法律应该怎么样而不顾现实需要、不解决现实问题,这也是不可以的,应然的东西是空泛的而法律是现实的,因此我们需要程序正义来保障法律的效力,保障秩序的有效运行,因此离开现实谈理想也是不可行的。我们人类注定要在不断追求应然法的状态下,走实然法之路,我认为富勒提出的“法律互动观”通过法律与人们(人们即代表着人性)的互动来达到平衡而不至于走极端,其实也是在表达这种观点,只是富勒为了不被实证法学而诟病,所以提出了这个可操作的标准——法律与人们的互动,但是如何互动富勒却没有提出来,所以这仍然是走不出困境的。不过虽然对应然的讨论仍没有结果,但是我们的法律的确是在进步,因此,只要我们坚持应然和实然的综合讨论,那么我们制定的的法律是不会偏离太远的,是成不了“恶法”的,只有在择一而取之的时候才会出现“恶法”。坚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都错不了,错就错在我们常常忘了其中的一个。

《法律的道德性》这本书写的非常精辟,由于我自己能力实在有限,所以虽然看了很多遍,却发现自己还是有许多理解透彻的地方,所以可能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存在很多偏颇之处,在这里也就是班门弄斧写出一点自己的感悟,望大家多多指正,以期共同探讨法律的应然实然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网络安全与道德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同学们一定都会使用电脑,会上互联网吧!可是现在的网络里难免会有一些错误,迷信,黄色的内容,我们如何来避免它们呢?网络上的一些专业术语都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在上网的时候应该做到什么呢?这些普遍小学生都会提出的问题,只要学习了网络安全道德读本大家就一定能够找到答案。

读了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我能感觉出网络的确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比如:在电脑上可以查资料,可以购物,在网络上大家可以了解国家大事,看到最新消息,最让小朋友高兴的是可以玩网络游戏……从这本书中的网络小百科版块中,我了解了一些有关电脑的小知识,这样就能使不太懂电脑的我,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平时不太懂得的问题,我还了解了应该在什么时候上网,上什么样的网等等。

但是,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别看电脑有很多好处,但它的坏处也不少: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对我们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伤害。有的时候电脑里进了病毒,给你来了一个措手不及,现在让来告诉你应该如何预防病毒对电脑本身的伤害,你最好事先安装一个“安全防火墙”,“安全防火墙”是电脑中抵御病毒侵入的一种防护措施,它可以保证电脑的正常运行。大家都觉得上网聊天是一件好事,虽然我也这么认为,我却发现有人在发帖子的时候带脏字,这是该怎么办?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告诉我们应该立刻去阻止他们,或去告诉版主,把他们的帖子进行删除。互联网是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学习、交往的广阔平台,但它的虚拟性、匿名性也给一些不怀好意的坏人以可乘之机。他们看准我们未成年人生活经验少,判断是非能力弱,而且有强力的好奇心等心理特点,所以就乘机而入,使用各种手段蒙骗、伤害我们未成年人。因此,我们一定要头脑清醒,正确认识互联网的两面性哦。

因此,我觉得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要会合理利用网络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更要注意做个文明的小网民,不上不记健康的网,不读不健康的信息,更不能迷于网络游戏!我相信你读完这本书,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道德尚善精选作文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爱在左,同情在右,让我们用爱将人生的荆棘路打扮得花香弥漫。

——题记

上善若水。

水,乃天下之至柔,却能驰骋万里、滴水穿石;善,乃天下只至美,却易遭人利用、被人怀疑。

近年来,在媒体的炒作下,许多引发道德危机的事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让行善者担惊受怕,以至出现了更多的“扶不起”“不敢扶”的社会悲剧。不久前,另一位父亲为救罹患白血病的女儿只身赴济南为孩子做骨髓配型,只因手机没电,却被媒体称为“携款失联”。这又一次将行善者与受善者的信任问题摆上了台面。殊不知,行善也好,施善也罢。善行的本身,为的是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送上救命的煤火,送去生存的希望。真正的大善,应该如流水以般,润物细无声。

鲁迅先生曾写到: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诚然,当时的中国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而无知群众却只围观、看热闹。如此这般,才有了这激愤之语。但如今,有些人却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受善者。这看似在施善,可实际上无疑是在受善者的伤口上撒盐,名为施善,实为施暴。我觉得,善,应该像蒲公英一样实在,不矫饰,不虚伪。一个真正尚善的人,必定是一个在黑暗里也能健步如飞的人。因为他信善、传善,他能跟随善的指引一路施善,而不图回报。或许有的人会担心自己的善心被他人利用,但萤火虫在黑夜里发光本身就不是为了保持光,善到了,就好了。

当然,行善还得考虑受善者的尊严。美国就有一家低调的慈善机构,以匿名的方式资助被选定的人,这家机构为了让受善者保住尊严,便要求受助者参加义工劳动,去帮助他人,让善延绵不绝。反观国内某些慈善家,高调地资助、不知廉耻地要求受助者合影的行为,我深感中国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粗暴的善还不如不施善,让受善者带着自尊死去,远比带着耻辱苟活更好。

让我们以若水的柔情将善意撒向人间,用春天的阳光普照人生的荆棘路。

[道德尚善精选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社会道德日记600字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道德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获得别人信任的一个标准。但是,我们将所有道德展现出来时,我们是一点也不知情的。因为道德在表现出来时,不是给自己看,而是给别人看的。也许,我们小孩子还不是很明白道德该怎样去培养,怎样去展现,但或许从一些书中可以让你慢慢去体会和领悟道德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看完这本书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里面有一篇《我好可爱》的文章,讲了一位叫黄美廉的女子,她出生在台湾。出生时就患有先天性的严重残疾,她的成长非常痛苦,但她没有为自己的身世感到自卑,而是靠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办了很多的画展,最后取得了博土学位。有一天,在她的一次“写讲会”上,一位学生很冒失地问:“博士,请问你出生是这样的,你不感到自卑?”黄美廉对着那位学生看了一下,在黑板上写道:“我怎么看自己?”然后,接着又在黑板上写道:“一,我好可爱;二,我的腿很长很美;三,爸爸妈妈很爱我;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五,我有一只很可爱的猫……。”写到这里,她又看了一下学生,又接着在黑板上写道:“我只看到我所拥有的,我看不到我所没有的。”写完,转过身来,坦然地面对大家,下面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喜欢这篇文章的理由是我觉得,黄美廉她非常地坚强、乐观,而且她从来不理会别人对她的看法,总是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秀的那一部分,不会在意自己的残缺,勇敢地面对现实,顽强地生活。

黄美廉的做法,让我想到了一位举世闻名的作家——海伦凯勒。她听不见,看不到,她又聋又盲,但她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残疾人,她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健全人,和健全人一样地学习,比健全人还努力。最后,我们健全人能做到的,她都做到了;我们健全人做不到的,她也做到了,她还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用什么扶起沦丧的道德作文900字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的辉煌!

可如今,道德却成了人们的奢侈品。路遇跌倒老人袖手旁观,公交车上不让座,有人落水不去救……社会“净化”到这种程度,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同样,一些因冷漠造成的惨痛后果也引发了我们的深思。社会何时变得如此冷漠?我们该用什么扶起沦丧的道德?

社会上正义是主流,道德冷漠是支流。为了不让支流占据主流的地位,我们只有让主流越来越强大,才能使社会正常的继续发展下去。而社会的沉沦正是因为公民缺乏公德意识,所以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和舆论的力量扶起沦丧的道德。

八旬老人勇救落水妇人后要求被报纸报道,在我看来,这并非追名逐利,老人只是想用自己的行动来唤醒人们内心深处沉睡的道德,他要用自己的事迹来鼓励更多的人走上社会的主流,他要用自己的热心去冲击社会上的冷漠。

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烤羊肉串的爱心巴郎——阿里木;“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用车轱辘为孩子蹬出希望的白芳礼……

其实,人的本性还是那么的淳朴,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孔子不也说:“人之初,性本善。”只是,社会上发生了许多违背道德良心的事,在给许多人敲响警钟的同时,将人们乐于助人的热情同样浇灭了,所以人们不敢再去做乐于助人的事了。人心总有迷失的时候,只要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就可以走出来。

社会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和风气,要靠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行为是受思想控制的,首先我们要明白道德的重要性,要有公德心,要有意识的做一个有公德的人。看见老人就主动上去扶一把,谁需要帮忙就帮一把,哪里有灾害发生就捐献一下爱心……帮助人做好事不会让我们损失什么,或许你小小的帮助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同样,社会舆论的力量对正义的行为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体不该时刻去注意那些八卦新闻,殊不知,社会的退步和人心的退化与媒体有很大的联系。为了社会的和谐和进步,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用我们炙热的心、无私的爱和对生命的尊重扶起沦丧的道德,唤醒人们沉睡的爱,去创造属于我们的美丽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道德作文600字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枝头花儿绽开笑颜,天空鸟儿留下倩影,阳光柔和地洒满大地,一阵微风拂面,是沁人心脾的花香。但,草坪上很煞风景地躺着一只空瓶。一场道德的比赛开始了。

一对青年男女走了过来,那个漂亮时髦的女孩让男孩为她拍照,在镜头中那个空瓶很抢镜,男孩向女孩示意了一下,那个女孩皱起细眉不满地瞟了一眼拿个空瓶,走过去一脚踹开了。那个空瓶在草地上翻滚着,最终在一个小男孩脚边停下。

小男孩眨了眨清水般闪亮的眼眸,弯下腰伸手去捡,可是他停止了,一直纤细白皙的手拉住了他,小男孩抬起头看,原来是***妈:“妈妈,老师教过我们,见到垃圾就要随手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那位母亲嫌弃地看了一眼那个空瓶,说:“这么脏的瓶子,上面有那么多细菌,不许捡。”小男孩犹豫地看了一下那个空瓶,却遭到他“美丽”的母亲尖声的斥责:“不许捡!你难道没有听见我刚刚说的话吗!快走!那个小男孩瞬间吓得变了脸色,嚎啕大哭起来。

这时,一个酷酷的溜冰鞋少年风一样地过来捡起那个空瓶扔进垃圾桶,一个漂亮的“三分”,进了!”我在内心替他欢呼,可是那个调皮的空瓶又“蹦”了出来,那个少年没把空瓶再次扔进垃圾桶,就又如风一样地离开了。这道德的比赛已接近尾声了,可是空瓶还是没有进垃圾桶。 此时,一位老爷爷步履蹒跚地走了过去,因为年迈,他每走一步略显艰难,暖风吹乱了他的白发,他沧桑的脸上透出坚定,那一种内心的道德感推动他一步步前进,终于,他缓缓蹲下身,双唇紧闭,浓眉微蹙,伸长了胳膊显出努力的样子。碰到了,他的指尖接触到瓶子了,紧接着,他抬起头,将瓶扔进了垃圾桶。那对青年男女羞红了脸,那位母亲也尴尬地转过了头去,小男孩脸上挂着泪笑了。我转身离开,不远处一个空瓶,我走过去捡起扔进了垃圾桶,回头,与老爷爷会心一笑……

一个空瓶折射出的是人的素养,在这场道德的比赛中,大家都要做胜利者。道德是一个人最基础的必备的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道德作文400字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三的时候,爸爸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了一遍文章,因为我要上学,所以来不及仔细看,中午我一放学回家,爸爸就问我:“浩浩,我们全家签一个《道德合同》好不好?”我说:“合同内容是什么?你给我读一遍好吗?”

爸爸就给我读了一遍合同的内容,我一听,这合同对我们大家都有利益,并且主要是帮我提高学习兴趣和教育我今后怎样做人,我就答应并在合同上签了字,爸爸,妈妈也在合同上签了自己的名字。

签了《道德合同》后,我们全家都严格按合同制度办事,通过十多天的实践证明,果然我吃饭的速度比以前快多了,做作业时字比以前也写得工整多了,课堂作业每次老师都给我打“100”分或者“好”字,这一次数学单元测验,我得了95分,爸妈当场兑现了合同的要求,奖励了我5元钱,我做家务活时,爸妈也按合同规定办事,使我干活越干越有劲。

经过这些事情的发生,使我明白了不少道理,怪不得爸爸妈妈他们用心良苦,让我签合同,我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首先向阮一鸣同学看齐,向她学习找出差距,总结经验改正缺点,发扬成绩。然后在学习上打败她,超过她,再做一名合格的“三好学生”。最后争取做一名“优秀的班干部”。这是我今后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来报答爸爸妈妈对我良苦用心的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道德讲堂观后感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学校组织我们看了道德讲堂的颁奖仪式,其中一位常州老板救落水女子的事迹使我十分感动。今年已经30多岁的他,在带着女儿回家的途中,偶然看见一个女子站在桥边要轻生。周围的人恐慌不已,但也没有一个人上前阻止。正当他准备上前阻止的时候,那女子已经纵身条如冰凉刺骨的水中。只见他把身上的衣服脱下,叫女儿看好衣物后,也纵身跳入了水中。一下,两下,三下,水性很好的他已划到女子的身边,把她脱回了岸上。就在这时,警察来了。他看到没什么事情了,便带着女儿离开了现场。

经过了网友的苦苦寻找,终于把他找到。可他却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一点小事情,举手之劳,没什么伟大的。”听了这个事情,我被触动了。如果当时“水英雄”不下去救那名女子的话,她可能就会失去生命,而他在救了人之后不告而别,事后谦虚的态度也让我十分的钦佩。是啊,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见义勇为的事情发生,但是见死不救的事情也不少。一个风雨交加的下午,一位老人不知道什么原因忽然倒在了路中央。人来来往往,都没有一个人去扶起老人,也许有的人是怕麻烦,到时候老人的家人会误会是他撞倒的老人,所以视而不见。直到路过警察发现,老人才被扶起。

是的,也许,见义勇为不是一件大事情,就好似一个动作,一个真诚的行动,可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也许就是一个念头,使你与正直和善良擦肩而过。距离就是这样产生的。见义勇为谁都能行,不分贫富,不分贵贱。

行动起来吧,哪怕就是你做的一个小小的事情,只要能给予别人希望,给予别人帮助,不要犹豫,也许就是你的一个关心,能赐给别人一片灿烂的阳光!是的,你看见了,那就不要犹豫,不要彷徨,伸出手,因为你真真切切的看见了别人面对的困难以及他需要你的帮助!这时,你看到了你与正义之间没有很远的距离。也许就是,一步之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