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件有道德的事作文(最新20篇)

东西需要道德来体现。比如:有很多的坏人做那些不知羞耻的丑事。也有一些人在政治方面做的很全面,那些好人们不是为了我们的世界在不断的做着好事吗?这些人是值得敬佩的,在现在的世界里已经有很多的了。接下来要给大家提供的是一件有道德的事作文,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浏览

1588

作文

1000

学习践行道德初中日记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智慧。

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弟子规》告诉我们: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是道德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从让梨的孔融到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叔叔,还有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张海迪阿姨…他们就是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道德楷模。

作为一名21世纪的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们更应该做一名有道德的人!那么,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好学上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怕困难,勤奋学习,让自己成为有文化、有理想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充满爱心。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放入垃圾桶;扶起路旁被风吹倒的自行车……

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人的事情帮着做,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个体质健康、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遵章守纪。文明行路,遵守交通规则;公共场所不喧哗,讲究社会公德……,做一名讲公德、守纪律的好公民。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同学们,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让道德的种子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道德的背离大学精神作文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关于大学精神的研究,从都没有停止过,大学精神的提出还有追溯到中国的某一思想解放运动,大概是1916年在北京大学那场打开中国人心智的启蒙运动,北京大学的校长蔡元培先生给了北京大学一种新的理念“民主和科学”北大从此成了酝酿中国革命的温床,一个高校校长的教育理念关系到这个高校的办学兴衰成败,作为高校的校长首先你必备的素质是你必须是一位在社会科学或是自然科学有专长的学者或是研究家,精通教育规律和心中有成熟的关于高校长远期发展计划,以高校为自己晋升跳板的政客永远都当不好一个高校的校长,即使你是可能兼有学者的身份。

其实很多人就没有搞明白大学到底是培养什么,是有一技之长的技工?显然不是。要是培养技工还不如上技术学校,那里会教你如何实际操作。大学是培养一个人的人文精神和一中科学进取的理念,这种理念就是“大学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你会发现你被你所就读的“大学精神”同化了,而且早早的已经融入你的血液中了,一个高校主流文化提倡什么,就会把非主流文化演化为主流文化,

道德背离在中国高校教育无论是客体还是主体都是存在的普遍现象,受教育者(学生)远离父母,上课睡觉甚至根本不去上课,整日整日的坐在电脑前,一手练“反恐精英”,一手练“爱情”:“下课了,我们去逛街。”为什么说是道德的背离,本来学生进入高校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尽可能的收回自己为进入高校而耗费的成本,但是他们在家长面前承诺的是去学校好好学习,可是一句空口无凭的话,没有任何实物作为抵押品,就像A对B说我要和你结婚,B就会问你有房有车吗,这里的房子和车子就是A的承诺成本,如果没有承诺成本做抵押,A想对那个女生说结婚都可以,因为一句话并不会影响到A的福利。学生的道德的背离就是因为吗,没有了承诺成本做抵押所以承诺是毫无意义的,也就导致了道德的背离,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道德的约束体现在行为人本身的约束能力,道德是无法用确切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的。

其实,道德的背离教育者身上也会有。教师的道德的背离主要是指能讲给学生的东西他不愿意讲,这种背离更应该说是道德的背离,本来你上课要讲五道不同类型的习题,可以作为教师你会认为讲五道习题和讲三道习题的结果对教师自身福利不会产生影响,讲五道习题一节课20元和讲3道习题20元对于教师效果是一样的,对教师的福利表面是没有影响,可是讲3道和讲5道心里感受是不同的,讲3道地福利明显高于讲五道,这样计算讲3的心里净收益是剩下两道的工资报酬,而对于这两道的保持你没有支付你的劳动,可是这种道德的背离是隐性的,校方无法知道自己聘请的教师是否竭尽全力在讲课。

如何让道德背离不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需要关心教育事业发展的有识之士共同努力,教育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未来,只要抓好眼前的教育事业,民族才会拥有一个广阔的未来。

[道德的背离大学精神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议论文素材:时代呼唤道德

全文共 101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21世纪的中国,打着文明大国的旗号,用无数的绚丽高科技以及消费热点,诸如奥运会、圣诞节、灾区送真情等来掩饰随时代消逝的道德观。道德沦丧已成为时代不可忽视的暗点。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作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道德: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通过人们的自律或一定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制约作用。这样说来,道德其实就是用来约束人的。

中国古代思想大家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道德是宇宙的终极所在,它创造了万物。“独立不改,固行而不殆”又谓道德是独立存在的,循环往复地运行,永不衰竭。这种“道生万物而无所不至”的绝对观点我们当然该保留质疑立场。然而,《老子》中另一种对道的解释确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道德礼节的始祖。“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定义了道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要用道来治理天下。相对于把老子的这种道看成道纯任自然或者自然无为的为政之道,我更倾向于将其解释为将道和德结合起来的揭示仁、义、礼、智、信与行为准则的关系。孔子围绕礼和仁回应秩序的紊乱和仁爱忠恕之心的缺失;孟子用仁义、仁政回应功利主义的甚嚣尘上;庄子以无用为大用回应把生命当作工具的价值观饯害。在“纯中国时期”的社会背景下,道德作为一个宏大深刻的话题在历史长河中碰撞出了绚丽的火花,开创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并且用这一丝火花燃亮整个华夏文明,使智慧在这里繁衍,德行在这里生根,道法在这里安家。

然而,21世纪的中国,打着文明大国的旗号,用无数的绚丽高科技以及消费热点,诸如奥运会、圣诞节、灾区送真情等来掩饰随时代消逝的道德观。道德沦丧已成为时代不可忽视的暗点。

君不见礼堂上烟火璀璨大倡绿色文明之风,人们脚底下却踩着二厘米厚的爆米花袋;君不见宴会上人们用最规范的餐桌礼仪品尝着用杀害生灵换来的鱼翅;君不见贿赂包庇之门永远为权贵敞开;君不见传统文化的诗情画意被文化快餐席卷得“一丝不挂”;君不见21世纪中国璀璨如东方明珠却无法抹去市井中那一点点暗瘤……

时代呼唤道德。

我们需要一条绿色的准则,来指引我们“低碳生活”;我们需要一条仁义准则来保护亲如弟兄的生灵;我们需要一条光明准则,来践行正义的职责;我们需要一条信义准则,来守护我们五千年的传统。

时代呼唤道德。

中国要用用礼法来约束秩序;用诚信来约束誓言;用仁义来约束残暴。

时代呼唤道德。

中国人要用道德延续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以前总觉得“道德”这个词很深奥。什么算是讲道德,什么算是不讲道德,我有些迷惑。但是通过最近发生的两件小事情,我对此有了新的认识。

有天放学我乘公交车回家,刚上车,就发现有个行动不太方便的老年人迈着僵硬的脚步也上了公交车。这时,在座位上的一个中年人立即起身,给老人让座,大家都投去敬佩的目光。而站在中年人边上的一位穿着时髦的小伙子却抢在老人面前坐了下去,而且坐上去后面不改色心不跳。大家都觉得他太不像话了,齐声谴责。司机也回过头来批评他。在大家的抗议声中,年轻人只好红着脸走开了。我觉得这种行为太不道德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道德的力量是巨大的,尊老爱幼,坚持正义,就能取得人们的喝彩与赞赏,相反,只会受到人们的谴责与鄙视。

还有一件事情。有一天我和我的伙伴在一起玩。突然我们发现一张红色的纸飘了过来,我的伙伴一把抓住,仔细一看,原来是张百元大钞。我们看看四周没有一个人。我们面临着两种选折:一是就当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两个人一起把钱带回家;二是在原地等待,一定会有人来找的。我们没有多想,毫不犹豫地作出了第二种选折。过了一段时间,终于看到一位老奶奶焦急的走过来了,在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后,我们将钱还给了老奶奶。她不停地感谢,说我们真讲道德,我们心理也非常高兴。我亲身体会到,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也不是一件难事。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快乐。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遵守道德,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素质,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道德的话题作文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文明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不文明的人,那么人生的道路也会走向歧途。从小到大,我做过文明的事,但有两件事使我刻骨铭心。

我六岁那年,一个星期天,妈妈带我去戚城公园玩。我们高兴地走进公园的大门,本来是非常高兴的,可是看到一个垃圾桶旁边脏得惨不忍睹。旁边的垃圾堆成一座小山,使人一看就感到不愉快,“幸亏我带了一个小夹子。”妈妈高兴地说。我用妈妈的小夹子把垃圾一个个夹过了垃圾桶,而且分了类,然后用黑色笔在一张纸上写道:文明只差一步。用双面胶粘上,这才心満意足地玩去了。这次拣垃圾让我明白了文明是不可缺少的,文明是每个人都必须做到的,可是有的人还没有做到真正的文明。

我九岁那年,放学回家前总是买一个饼来充饥,可是每次把饼吃完后,我都会想:这么好的环境,如果扔一片纸,环境最终会破坏掉,所以我要把纸扔到垃圾桶里,可是附近没有垃圾桶,怎么办呢?看来我只能带回家了。下了车我飞快的跑着,直到家里,我把那片纸放到了垃圾桶里,投篮——进了。我高兴极了,又一个道德冠军产生了!我以后都要做道德冠军。

文明道德伴我成长,只有文明的人才能到过最终目的地,才能获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道德为人的底线

全文共 997 字

+ 加入清单

道德底线是什么?我想道德底线就是做人最基本的良知。做人,最基本的东西绝不能丢,比如道德,比如良知,一个人如有没有了这些东西,那么他还是一个人吗?我觉得不是。做人,就是要守住道德的底线。

一个人能否受到别人的尊重,能否干成一番事业,这与他本人的品质好坏有直接关系。所以孔子把“修身”放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前,把“修身”作为人生的第一要务来看待。“德不孤,必有邻。”领导者作为部属心中的旗帜,要带出一支好的队伍,干出一番事业来,毫无疑问至少必须守住道德底线,要有羞耻之心,要十分珍惜自己的声誉,注重加强修养锻炼,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

可是,使人忧虑不已的是,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人的道德水准正在下降,道德底线犹如雪山上的冰川,正在急剧萎缩和后退。一些人似乎越来越没有羞耻之心了,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获得某种好处,不惜丧失人格尊严,不择手段,惟利是图,没有工夫感到耻辱,无暇顾及道德底线。某些“公仆”受利益驱动,心理失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经受不住社会上的各种诱-惑,特别是权、钱、色的诱-惑,导致道德底线不保。底线是临界点,是最低要求,是不可逾越的。一旦突破道德底线,离触犯法律也就不远了。倘若社会失去了道德约束,仅仅靠法律来维系,这实属不祥之兆。倘若官员缺乏羞耻之心,胆敢逾越道德底线,那就是堕落的开始,不要说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实现有效领导,恐怕离“进班房”也不远了。

少数官员的道德底线的后退,往往会导致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主持工程不拿回扣就是廉洁,提拔干部不收红包就是清正,居官多年而没有xx就可得奖,下班回家吃饭居然成了媒体称赞的典型事例。又比如,有的班子庄严向社会作出承诺,决心在任期内不xx、不xx、不卖官、不xx&helliP;&helliP;类似种种,都在说明一些官员的道德底线有后退到法律底线的迹象。

道德约束群体,法律制裁特例。当社会道德彻底沦丧以后,法律就会相当脆弱,纵然死刑再保留一万年,又能吓倒几个人?一个守不住道德底线的人,一定是只相信感官上的欲望的人,金钱、xx、名利便会成为其疯狂追逐的目标。于是做什么都不再需要规矩,不再需要负责任,不再需要约束,不再需要畏惧。当一个人什么都不怕了,就是最可怕的事,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请守住道德底线,不要让那些物欲横流的东西超越它;请守住道德底线,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做一个真正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学生道德日记大全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位英雄做的每一件好事都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和优良传统,他们的精神感染着无数中华儿女们为之奋斗。哪怕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有值得我们钦佩的美好品德。

林则徐想必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他了,他是划时代的人物,是揭开中国近代史第一人,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虎门销烟是大家最熟悉的他的事例。在禁烟前他说过一句话:“再不禁烟,我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1839年6月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集中销毁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历时23天,摧毁鸦片19,187箱和2111袋,重2,376,254斤。他的这种排除万难、不屈不挠、不畏权贵、不阿谀奉承,大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以前有林则徐,现在也不缺像林则徐一样的英雄!你瞧,吴斌用他最后的生命的76秒拯救了24名乘客。2012年5月29日中午11时40分左右,当车辆行驶至锡宜高速公路宜兴方向时伴随着一声巨响一块铁片击碎挡风玻璃后,残忍的砸向了吴斌的腹部和手臂。吴斌忍着剧痛完成安全停车措施后,最终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一般在发生危险时一般司机都会本能地保护自己,可是他却将生死置之度外,用生命诠释着责任,他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

美好品德是每个人所必须拥有,家人与家人之间拥有亲情和爱;人与人之间拥有互相帮助,舍己为人的精神;国家与国家之间拥有诚信,那么世界将会更加美好!让我们将美好品德传递给每一个人!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关于道德的短篇作文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太阳刚刚从东边升起,天空就被照得很亮了,白云一朵一朵的,好像一只一只的小绵羊,小鸟在天空上自由自在地飞,花儿、小草在草地里歌唱,大树也随着风在舞蹈。

这时,一辆公交车从远处驶来。“请上车的乘客往后面靠,下一站是:阳光喔。”很快,车厢里就人山人海了,有的人在听音乐,有的人在玩游戏,还有的人在观看车外的风景。

车靠站了,门开了,乘客们立刻冲上了车厢,汽车就像马蜂窝一样,这时,上来了一个妙龄女郎,只见她留着卷发,身穿连衣裙,戴着两个金耳环,背着一个宝石背包。突然,来了个急刹车,女郎踩到了一位青年,“哎呦!”青年忙蹲下身子,伸出手,揉了揉脚,说:“痛死我了!”

女郎忙连连道歉:“对不起!”女郎一边道歉一边伸出手去扶起青年,青年立刻甩开了女郎的手,接着破口大骂:“你没长眼睛呀!说对不起有什么用?你踩得我多疼啊!”青年的眉毛高扬,眼睛瞪得圆圆的,像个乒乓球,鼻子喘着粗气,脸变得铁青,头发根根竖起,指向青天。女郎也气愤到了极点了,说:“你……你就没有良心呀!我还好好心吧你扶起来了!你还这样对我?”

正当他们吵架的时候,来了位老爷爷,他扶着拐杖,走到他俩面前,拉开了他们,亲切的说:“年轻人,不要吵了!你们要互相原谅,文明礼让!”

听了老爷爷的话,他们脸红了,握了握手成了朋友。

[有关于道德的短篇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英语作文道德与成功的关系

全文共 1522 字

+ 加入清单

On a remote top-secret floating facility called Aquatica, a team of scientists are searching for a cure for Alzheimers disease. The team consists of Dr. Susan McCallister , the scientist behind the experiment who decided to begin finding a cure after seeing her father suffers from Alzheimer Jim Whitlock; Dr. Janice Higgins; Carter Blake , a shark wrangler; Tom Scoggins, an engineer; etc.

Despite Blakes warnings, McCallister violates the code of ethics and creates three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ko sharks. Her intent is to increase their brain capacity so the scientists can harvest tissue as a cure for Alzheimers. Unfortunately, the increased brain capacity also makes the sharks smarter, faster and more aggressiveas well as growing to the size of great white sharks, gaining increased memory, and being able to swim backwards. Aquaticas financial backers are skeptical about the tests and following the attack on the teens, send corporate executive Russell Franklin to visit the facility.

In order to prove that the research is worth it, the team schedules a test to remove brain fluid bearing the protein complex from the largest shark. After removing the tissue, they rejoice as it brings test cells back temporarily. However, after the test, the shark breaks free and bites off Whitlocks arm. Blake tries to shoot it, but McCallister saves it by pressing the release button, sending it back to the holding pen. An emergency request is made for paramedics, while the team gets Whitlock to the surface.

[英语作文道德成功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道德大讲堂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927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此次道德讲堂的学习,我感触良多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使收获一个品格;文明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市民,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们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 通过学习,了解社会主义事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深刻理解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实际,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自觉进行职业道德修养,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人。但是道德讲堂内容丰富,调理清晰,给我们从本质思想能动性上带来积极作用;觉得这次对职业道德学习的内容,从浅引入,讲解深刻,结合实际,生动有趣,使我深刻领会学习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增强搞好本职工作的信心,也是一次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使我更加热爱本职工作,树立搞好本职工作的信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路建设发展,对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从事公路行业人员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同时要遵守公路行业的职业道德行为,要不断学习提高公路工程职业技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自觉树立公路行业的良好形象,做到爱岗敬业,干一行,在以后工作中,我也要始终遵守各种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自己的遵纪守法意识,使自己真正成为了一个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收费员,在工作中用微笑面对车户,用热情问候车户,司机有困难时要热情主动帮忙,树立了一个良好的交通窗口形象。我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认真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全心全意为过往车户服务。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应有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道德大讲堂观后感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人的道德底线

全文共 1642 字

+ 加入清单

春夏秋冬不断地往复着,时间也在一日三餐中不紧不慢地走着.幸福的人们从不感觉时光的存在;而遭受不幸的人们却感到时光太难熬;对于作出死亡选择的欧阳志成,更是集痛苦,担心,想家,欣慰于一身......

2005年,本应在讲台上带同学们纵观历史,畅游数字的时候,欧阳志成却不得不撇下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目光,独自呆在四周都是白色的病房里.

白血病,可怕的字眼,人人都望而却步,但它却自己找到欧阳志成,然后折磨他.原本健壮的小青年,现在毫无血色,头发因化疗而掉光了......

然而,一切的一切,也摧毁不了好人的那颗善良,质朴,仁爱的心.

就在欧阳志成感到寂寞的时候,病房里来了一位白血病患者,名叫彭敦辉.他跟欧阳志成长得酷似,连医院里的人们都说他俩是亲兄弟.唯一不同的是,彭敦辉有一个刚生下来不久的小孩子.

这时,医院为他俩都找到了配型的骨髓.但是,困难又来了:钱.做这项手术得十五万元,对于穷教师欧阳志成跟同样贫穷的彭敦辉两人而言,无异于天文数字.

这一天,欧阳志成想来想去,觉得两人中有一个人可以手术,但另一个人必须"牺牲".他悄悄地退了病房,到医院旁边租了一个小屋子,一夜没睡,写了一封让彭敦辉跟欧阳志成至今难忘的信.他把这些放回到彭敦辉的抽屉了,立刻转身坐车回家去了.

当彭敦辉看到那封信时,他哭了.信封里面有一封二百字左右的信跟三万五千员钱.信里说:"敦辉老弟,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走了.这是我仅有的三万五千元,无偿地送给你,帮你做手术.我知道你还有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孩子不能没有父亲啊......."看完信,敦辉立刻拨通了欧阳志成的电话,电话那头的欧阳志成刚刚上车,他只说了几个字:"保重,老弟."欧阳志成坐着车走了.他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好友,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死之路.

欧阳志成坐在车上,想来想去,最后在离家二十华里的地方下了车.因为,他的父母,妻子肯定不会原谅他中途回来的,更何况他还把他救命的钱赠了人.就这样,他在这个小镇上租了一个小屋子,准备在这里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但是,欧阳志成太想家了.最后,他鼓起勇气,拨通了妻子的电话.电话那头,妻子哭着说:"你不想要命了吗?......"......然而,妻子最后还是原谅了他,原谅了这个好心人.

这时,整个城市的媒体都在宣传这件事.一位潘先生了解到情况后,就为欧阳志成捐助十五万元替他治病.好心人详细地了解了情况后,把钱放到欧阳志成的帐上,突然间就消失了.

本以为可以做手术了,但又横生枝节.欧阳志成接到了两次来自同一个人的陌生电话,那陌生人在电话上哭着说自己的了白血病,现在要做手术了,但一下子拿不出十几万元,希望欧阳志成能把那十五万元先借给他,做完手术后,他回很快还给欧阳志成的.欧阳志成动了恻隐之心,准备拿出那十五万元先给那位陌生病人救急,但这十五万元只能用于手术,不能提取现金,没办法,欧阳志成跟妻子商量了一下,把仅有的五千元全部送给了那陌生人了.

过了一个星期,欧阳志成拿着陌生人留给他的地址去看望那陌生人,但地址是假的,再拨电话,电话号码是空的.

就这样,一位生命垂危的好心人,却有人要骗取他的救命钱,世上真的有披着人皮的狼吗?

社会媒体迅速披露了这件事,看那"狼"却昧着良心,背着社会舆论的骂声,消失了......

这时,医院再次传来消息,欧阳志成的姐姐的骨髓带有丙肝病毒,暂时还不能移植.一丝生的希望又在风里摇曳不定了.

不过,这时的欧阳志成却很高兴,因为彭敦辉老弟的手术做得很成功.

还好,他姐姐骨髓里的丙肝病毒不影响移植,所以欧阳志成终于能上手术台了.就像大多数人说的那样,好人有好报.2005年10月,欧阳志成手术成功,恢复得还不错.

欧阳志成做完手术后,第一个想到的是那群由于他不在早已失学的孩子们,但是,他的妻子早已想到了这一点,自己接起了丈夫的班,继续浇灌这群祖国的花朵......

有时候,生活就爱捉弄人.但是,有一根线,叫道德底线,你抓住它,它就会让你幸福快乐;你抛弃它,它就会把你拉进深渊,永远黑暗.

[关于道德底线的作文三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道德为题高一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节假日间,我与表弟一家相约去北欧风情小镇游玩,到那时,月亮早已悄然明于夜空,十月的风微凉,吹得人心间舒畅。“姐,我们找小黄车骑车去吧”“好啊”我想都没想便应了下来。得此良辰美景,骑车夜游,岂不美哉?小弟循着那石子路寻“小黄车”的踪影“啊,找到了!你快来扫!”我循声而去,却见他哭丧着脸。一看二维码,被人家挂花了。干这事的人不少,也不觉诧异。“没事,车多着呢。”我安慰性的语言重新将表弟的热情点燃。可真正有趣的事情来了,此后好不容易又找到三辆车,你猜怎么着?两辆车的二维码都被划花了。还有一辆竟上了私锁,我们俩夜游的兴致也就此画上了句号。“共享,共享,到最后都变成了私享!”表弟年纪虽小,但当他说出这话时,我也不由得深思了。我们口中常挂的道德之美,去哪了?

时代在飞速地改变,“共享”的理念自提出就站在了话题的浪尖上。随处可见的是共享所带来的各种便利,上班族需要它;学生需要它;每个人都享受着“共享理念”带来的便捷。可是,就有这样一些人,一边享受着便利,一边想着占为己有,甚至取消他人使用它的权利。我看到过有人将共享单车停放在自家的单元楼下;我也看到过有人在共享图书上乱涂乱画……但是,更多的人是选择守护它,爱惜它!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总能在我们小区门口看见一些用完共享单车的人,将停放散乱的车一辆辆排好,这时,我才看到所谓的道德之美。我也看到,共享图书中有人用可爱的贴纸将书边乱涂的内容贴掉,正是因为这样的人多,共享理念才能继续发展。

海明威曾说过:“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只有当自己成为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时,它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如果那些将车划花的,上私锁的,亦或是在书上乱涂乱画的人,守住了自己的道德。共享时代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到来。永远不要盼求别人为自己改变什么,而是自己能改变什么。当共享即爱护的思想在每个人的脑中生根发芽时,那,才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共享时代。而这一切的基础,只不过在于“守好自己的道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关道德修养的常用经典名言警句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萨迪

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萨迪

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底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彼得·阿柏拉德

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个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夸美纽斯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约翰·洛克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坏事情一学就会,早年沾染的恶习,从此以后就会在所有的行为和举动中显现出来,不论是说话或行动上的毛病,三岁至老,六十不改。——克雷洛夫

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达尔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乘道德而浮游作文900字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科技技术日益发展,人工智能势在必行。无论是下棋小能手Alphago,亦或是作诗气质淑女——-小冰,他们的存在都让我们放眼未来的“高端”生活。可也有不少人日日担忧着:万一有一天,人类被人工智能取代,我们该何去何从?

我想,这是大可不必担心的。正如苹果公司总裁库克所言:“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诚然,计算机语言从根本上仅由二进制数字组成:表示肯定的1,和表示否定的0、当计算机执行程序时,它会依据程序员设定的条件进行“是”或“否”的判断,然后运行——而这也太冷酷绝对了些。试想:若是你每天都和一个只会回答“是”或“否”的人生活在一起,是不是会抑郁到万念俱灰,枯燥之致?

生活不只“是”“非”判断,还有诗和远方。这也是我们人类所与众不同之处——我们可从随时随地迸发出创意的火花;于艳阳高照之日说几句诙谐幽默的言语;在阴霭密布之际回首往昔,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我们会综合考量,不会仅因琐碎之处全盘否定掉一个人,一件事……。

一个只有“是”和“非”的世界是极端的、可怕的、悲哀的。庄子曾言,我们应“乘道德浮游”、懂得圆通自如,灵巧应对。孔子亦曾提“中庸之道”。人可如此,可计算机却不能自卷自舒,遇曲遇直都保持着正确的价值观。只会“横冲直撞”的它们若不能在适当之时“遇弯拐角”,最终只能让你我“遍体鳞伤”。

“乘道德而浮游”,说来简单。可这种顺应自然的变化之道又有几人能学会呢?就像《庄子》中“材与不材”一文所告诉我们的:在“有材”可保身时当绽放异彩;在“无材”更恰当时应韬光养晦。顺万物变化并秉持一颗赤诚之心,才是人类生命的真谛啊!但当我们用计算机的思考方式去衡量世间万物时,我们才是被“同化”了,被取代了——而且不费一兵一卒。征服者被被征服者征服,所谓的“物物而物于物”,不过如此吧。这又是多么的可怕!

计算机的思维,机械又带些许功利,无论它被冠以“人工智能”亦或是其他的名号,都改变不了其工作原理。人是不停地在极端的两点中游走着,“乘道德而浮游”的。或许,我们只需常怀一颗不忘的初心,坦然自若地以“人”的方式看待人工智能的崛起,又何愁会被其取代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道德桥”600字命题作文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小悦悦的事情在网上成为了热谈,所以我决定去看一看关于她的视频。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小悦悦的哥哥出去玩,把她留在了家中。只见天色越来越晚,她决心出去找哥哥。但是,年纪轻轻的她,还不会过马路。刹那间,一辆货车向她冲了过来,她可能是被吓呆了,怵在那儿一动不动,车轮无情地从她身上压了过去。紧接着,一辆面包车朝她驶了过来,前轮从她身上滑过去以后,车主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便停下来,并开了窗。从左窗户是很容易看到小悦悦的,因为她还有半个身体露在车轮外。这时,车主迅速关闭了车窗,但车子却停了一会儿。“车主可能在犹豫吧?”我想。我原以为车主会将小悦悦送往医院抢救,因为小悦悦的四肢还在不断地抽搐,但车主竟走了,并且车轮再次从小悦悦的身体上压了过去。我关闭了视频,无心再看。此时此刻,我的心在流泪、在滴血。假如面包车车主将小悦悦送往医院,她或许还有救!但车主却……另一个在公园里看到的情景不禁涌上脑海。

星期天,我去诸葛亮公园玩儿,在过马路时,我目睹了这样的情景:在人行道上,有一位老人正在行走,突然直挺挺地倒下去了。这时,一位中年男子从小轿车跳下来,急忙扶起老人。有一些人以为是他撞倒的老人,便不分青红皂白得指责他。这时,一些目击者站了出来,为中年男子辩解。那些指责他的人知道自己错怪了他,纷纷道歉。而他,只是一笑了之。

道德是一座桥,左边是罪恶的深渊,右边是光明的海洋。我们只有越过左边才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道德桥”600字命题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道德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道德,是两个很简单的字,大家都会说,可是真正做到的人呢?就拿最简单的的事例来说吧!有些人为了钱,不惜杀人放火抢劫,为了钱,这些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而有些人恰恰相反,捡到再多钱,他们都不会收入囊中,而是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找到失主。

我妈妈爸爸特别喜欢看“小强热线”,只要一天不看,就特别难受。然而就在今年,“小强热线”报道了一篇新闻:一位姓杨的女士,认识了一位和他年龄相仿的王女士。就在她们认识的第二天,她们要好一起去玩,杨女士就带着她的儿子,她的儿子只有十几个月,还很小,逛到一半的时候,杨女士想上厕所,王女士就主动提出要帮杨女士抱儿子。杨女士一开始犹豫了一下,后来又觉得大家都是老乡,也没怎么在意,就把儿子交给了王女士。万万没有想到,就在杨女士上厕所的当儿,王女士就把杨女士只有十几个月的儿子抱走了。买了一张火车票,把孩子带回老家了。这是杨女士刚刚从厕所出来,看见自己的儿子和王女士都不见了。

一开始她以为王女士带儿子先走了,所以她在四季青找了大半圈,可是就是找不到,杨女士顿时就懵了,站在原地,脑海中一片空白。杨女士来到派出所,经派出所调查,发现原来这个王某曾今也用相同的手法,把另外一个小孩也拐走了。

经过派出所的努力,终于把只有十几个月的宝宝从坏人的手中抢回来了。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小宝宝找回去了,大家坐在桌子前,吃了一顿热乎乎的饺子。虽然只是一顿简单的饭,但是里面充满了亲情。

当时在场的记者,看到这个其乐融融的场面,记者了泪盈眶。

我希望那些人,不要为了一些小钱,而去伤害别人,本分做人,乃是道德之本!靠着自己努力和劳动赚来的钱,才是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道德,指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没有公德心,将会变成一个令人厌恶的人。

这次国庆节,我去了江西的三清山旅游。当我走在悬崖峭壁的栈道上,一个瘦弱的身影映入了我的眼帘。只见他一手用力地拽住栈道的栏杆,两脚站在细细的树枝上,另一只手拿着钳子艰难地捡着游人们随手扔出栈道栏杆的垃圾。他在树枝间穿梭者,嘴里不停嘟囔着:“垃圾可真多,真不讲道德!”我倚着栏杆向下望去,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除了几棵横向的树杈,下面就是万丈悬崖。这名清洁工人为保持整洁的旅游环境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不惜一切劳苦地工作着。他可如此,我们何当不为。学习他,学习他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学习他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此时,在他窄窄的帽檐上增添了我的几分敬意。

我正想着,“如果游人们看到这位清洁工人的冒险和辛苦,应该不会再乱扔垃圾了吧?”一位年轻人和身边的朋友谈笑风生地走来,一边吃着小袋的花生米。花生米吃完,年轻人一扬手,袋子飞了出去。栈道上另一位清洁工人,像离弦的箭一样冲过去,在栏杆上空截住了袋子,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做人可得讲道德!”年轻人突然看到了栏杆下面站在树枝上的那位清洁工人,不禁失声尖叫了一声,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低头离开了。

道德,有时只差一步,只差一点。在道德与不道德之间,有时只是一念之差。人之初,性本善,没有几个人愿意成为不道德的人,但往往由于各种原因控制不住自己。在此,我呼吁一句,不要让你的道德迷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一读道德经读后感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

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

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道德的启示小学作文600字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很想去实现惩恶扬善,去维护道德准则。但是,那会实现吗?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垃圾不回家。当路人看见时,又会有几个会走过去捡起来送回“家”呢?

做一些不现实的,不如在生活中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在常州“华佗杯”里面的一位老人很让我感动:新区春江镇迎龙村一条“伟民路”这条路本来是不太好的,坑坑洼洼、寸步难行。但是丁志坤老人带领着全家和几十万将这一条烂路慢慢的“更新”到了水泥路。这一家为这全村的村民坐着好事,村子内,大家要出去,别人要进来都很困难。说不定哪家有了些东西出售但是因为路不得不放弃。有着这样的1位善良的老人,村子一定会越来越好,这些钱是最包含着真情的!他们家不仅这些,在村子里看见哪一家的生活困难,他们总是二话不说的帮助他们,还使5明贫困的学生重新回到了那温暖而舒适、美丽的校园!

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有一些人真的是不好:

一辆小轿车很“猛”,闯了很多个红灯,警察在后面追,当警察进行拦截时,还猛的撞了几辆摩托车,最后撞到一辆轿车在被迫停车。当时这位男子还说经过时看见警察躺在地上……

丁志坤的经济条件稍微好一点,也不是很富有。但是当一个人做出了高尚的行为,那么他一定是最富有的;虽然有着一辆轿车……但是他是贫穷的!

道德,无非就是一种行为,一种能够造福于别人的行为。无论男女老少每个人都应该都应该与道德相伴。做好事情,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报答;不是为了得到一种荣誉;更不是为了谁谁的表扬……这是虚伪的道德,真正的道德你要对每个人、对社会的关怀。对一些贫苦孩子的爱,或许可以改变他们的一生。或许你有很好的学业,有很好的家庭背景,但是如果你没有道德,你!就是一个伪君子!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让我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坐起,无时无刻都拥有着道德!道德是一盏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道德是方向,正确的指引这我们……

[道德的启示小学作文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适用话题:关注弱势群体、道德、教育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5年前,河南平顶山冬夜的街头上,9岁的齐聪(化名)在爷爷爆米花的小摊旁借着昏黄的路灯光写作业曾让不少人动容。女孩的境遇一时间引来了大量的关注和捐助,截至2013年1月,社会各界已经给齐聪捐助了10余万元。然而5年之后,获捐后的齐聪仍和弟弟跟着爷爷齐长见在街头“乞讨”,齐长见的举动令不少人怀疑他只是在利用孩子博取同情和关注。6月20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齐长见居住的村庄了解到,齐长见家不仅有低保补助,而且获捐的善款也未花完。而齐长见也向北青报记者证实,目前这些钱还没花完,但是他想能省就省。

“爆米花女孩”又现身街头

近日,《“爆米花女孩”曾获捐10万,如今带着弟弟乞讨》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传。

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在河南平顶山街头,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坐在人行道上,边做作业边玩手机游戏或是看视频。在小男孩的身旁有一张关于自己家庭的 “说明文章”,由自称是两个孩子爷爷的齐长见手写而成。齐长见称,自己儿子和儿媳均为智力障碍人士,他迫于生计带着两个孩子上街卖爆米花乞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法律的道德性读书笔记

全文共 674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重读了朗.L.富勒的《法律道德性》,受益颇多,同时也有了些自己的新的想法,在这里表达出来,供大家分享。

朗.L.富勒(Lon.L.Fuller,1902-1978)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法理学家,是战后新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最重要的著作是1964年出版的《法律的道德性》。这本书的成书背景源于富勒与哈特的论战,同时也表达了富勒对二战的一种理性反思。

一、《法律的道德性》的创作背景

二战中德国制定了种族灭绝法,残害了数百万的犹太人,当二战结束后对战犯进行审理时,他们却理直气壮的说自己只是遵守法律而已,因此自己是无罪的,这一度使法庭审判陷入困境,后来法官们以“恶法非法”的自然法学派理论否定了该法律的效率,从而使战犯得到了严正的审判。二战的沉痛教训,使得人们不得不开始反思怎样的法律才是公正的、有效的,一个公正的、善良的、符合人性的法律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于是在1950至1970年代,西方法哲学界爆发了三次引人注目的重大论战, 其核心论题就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其中发生于1957年至1958年间的第一次论战最为著名,不仅因为它发生在两位最负盛名的法学家之间,更因为它催生了法理学史上两本重要的著作———哈特的《法律的概念》和富勒的《法律的道德性》。

富勒在这本书中表明了法律是有道德性的,是与道德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他所说的道德和古典自然法学派的道德不是一回事,他区分了法律的外在道德和内在道德,并提出了内在道德的八个评判标准,指出违背这八个合法性原则的法律是恶的,是没有效率的。这本书是对二战的一种理性反思,是对持“恶法亦法”观点的实证法学派的一种有力回击,是新自然法学派的代表性观点。

二、《法律的道德性》的三大创新观点

我觉得富勒在这本书中提出了新自然法学的三大创新理论:即提出并区分了愿望的道德与义务的道德、法律的外在道德和法律的内在道德以及法律的互动观。下面简要阐述一下我对此的理解。

(一)愿望的道德与义务的道德

富勒在《法律的道德性》中首先说:“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对涉及法律和道德之间关系的现有文献的不满而展开的。”富勒认为在论证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时,之前的理论并没能澄清道德本身的含义。所以,他分别阐述与法律有关的两种道德:愿望的道德(morality of aspiration)和义务的道德(morality of duty)。可以说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是富勒在《法律的道德性》所提出的一对核心概念,在富勒看来,愿望的道德是善的生活的道德、卓越的道德以及充分实现人之力量的道德,是以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作为出发点。而义务的道德则是从最低点出发,它确立了使有序社会成为可能或者使有序社会得以达致其特定目标的那些基本原则。它是旧约和十戒的道德。它的表达方式通常是“你不得……”,有时候也可能是“你应当……”。它不会因为人们没有抓住充分实现其潜能的机会而责备他们。相反,它会因为人们未能遵从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而责备他们。并且富勒还引用了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所采用的一个比喻来描述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之分。义务的道德“可比之语法规则”,愿望的道德则好比是“批评家为卓越而优雅的写作所确立的标准。”语法规则规定了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必备条件,卓越而优雅的写作的原则都是“松散的、含糊的、不确定的,向我们提供了我们应做到尽善尽美的一般思想,而不是供给我们做到尽善尽美的任何明确无误的指示。”因此,义务的道德与法律最为类似,是社会的基本框架,违反它会遭到社会的谴责,是为法律所禁止的。愿望的道德虽然同法律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却是法律制度下所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

另外,为了表明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之间的区别,富勒从社会实践入手进行讨论--具体而言就是从奖赏与惩罚的不同态度入手。在义务的道德中偏重于依靠惩罚来维系,我们为这一道德设定一个最低限度,高于此限度的人不必理会,但对于低于此限度的则要进行惩罚;而愿望的道德则以奖励为主要手段,但评判的主体会存在一定的疑问--因为在道德表现上越接近完美,就越难有人有资格对其进行评价。富勒认为,可以用一把标尺来衡量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之间的张力,这把标尺的最低起点是社会生活的最明显要求,向上逐渐延伸到人类愿望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并且在这把标尺上有一个看不见的指针,如果把这一指针向上扩张义务的领地,强制性义务就会控制一些原本不应由其控制的主观的东西,如:语言、思想、艺术等;如果向下扩展愿望的领地,人们就会根据他们自己的标准来权衡和限定他们的义务。

( 二) 法律的外在道德和法律的内在道德

法律的外在道德主要是指为传统的自然法学者所主张的法律的各种实体目的,如公平、正义等。而法律的内在道德的提出则是富勒对于传统自然法学说的超越性发展。法律的内在道德是指使“法律成为可能”的道德,也即程序的法律性原则。违反了法律的内在道德的法律不仅仅是恶法,而且根本就不是法。

法律的内在道德”就体现为富勒所说的八条“合法性原则”:(1)法律的一般性(The Generality of Law);(2)公布性( Promulgation);(3)慎用溯及既往型法律( RetroactiveLaws) ; (4) 法律的清晰性(The Clarity of Laws);(5)避免法律中的矛盾(Contradictions in the Laws);(6)避免要求不可能之事的法律(Laws Requiring the Impossible);(7) 法律穿越时间的持续性(Constancy of the Law through Time);(8)官方行动与宣告规则之间的一致(Congruence between OfficialAction and Declared Rule)。以富勒之见,这些原则主要指向的是立法方面,而在法涉及的其他领域中,诸如司法、调解、仲裁等,还会有与其各自领域相适应的不同的“合法性原则”的排列次序以及具体的内容,而并不以这里的八项原则为绝对不变的标准。

富勒认为法律的内在道德也包含着一种义务的道德和一种愿望的道德。它同样使我们面对这样一个问题:要知道在哪里划出一条分界线,在其下,人们将因失败而受谴责,却不会因成功而受褒扬;在其上,人们会因成功而受嘉许,而失败却顶多会导致怜悯。那么,应该用标尺的哪一端来要求法律呢?人们期望有一个“合法性的乌托邦”,在那里,所有的规则都绝对清晰、彼此协调、为每一个公民所知、从不溯及既往。期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人们恨不得用义务的道德作为法律评价的标尺,任何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法律都是不能容忍的。可是,理想不等于现实,法律的卓越品质并不是命令的口吻简单要求就能达到的。我们当然可以要求立法者“必须”遵循道德义务使自己制定的法律清楚易懂,可这在富勒看来顶多只是一个“劝告”。因为造法事业具有创造性的特点,也就是立法者仅仅在劝告之下不做某些明显有害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将自己的能量投入到立法的事业中去,发挥各种创造性的才能,尽力使法律臻于完美,而是否投入、发挥、尽力是无法衡量的。所以,尽管人们迫切地期待卓越的法律,“法律的内在道德注定基本上只能是一种愿望的道德,它主要诉诸于一种托管人责任感和精湛技艺所带来的自豪感”。这些法律的内在道德无论在字面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让人想起某种形态的自然法,富勒对此的回答是“断然的,但却有限定的‘是’”。为什么是“有限定”的?法律的内在道德是“使人类行为服从于规则之治的事业”(也就是法律)所遵循的自然法,不是那种扮演“至上的、孕育万物的普遍存在”之类角色的自然法。它不是“更高的”法则,毋宁说是“更低的”法则,富勒将其称为“程序自然法”,因为它“关注的不是法律规则的实体目标,而是一些建构和管理规范人类行为的规则系统的方式,这些方式使得这种规则系统不仅有效,而且保持着作为规则所应具备的品质”。从历史上看,尽管实体自然法(即通过法律规则来实现某些目的)的观点被讲得更多一些 ,但富勒的八个要求并没有为法律设定实体方面的目的。

在耐心地阐述了法律的内在道德之后,富勒将思绪转向法律的外在道德,也就是法律的实体目标。对这个概念的展开是和回应哈特的批评同步进行的:哈特批评法律的内在道德会“兼容于非常严重的不公”。对此,富勒并不认同,虽然“法律的内在道德并不关心法律的实体目标,并且很愿意同等有效地服务于各种不同的实体目标”,但是,这不意味着任何实体目标都能在无损于法律卓越品质的情况下获得接受。很难设想一个法律明显追求不公,却总能保持对内在道德的真正尊重。法律的内在道德的若干要求,比如公开、明确,本身就是一部良法的前提条件,没有理由相信一部秘密运行、语义模糊的法律会是公正的。而且内在道德符合一个基本的假设,人本身是“一个负责的理性行动主体”,任何溯及既往或要求人做不可能之事的法律都是对人的判断力和决定力的藐视,因而不会是一部良法。法律的内在道德是达到公正的良法的必要条件,尽管不是充分条件。

富勒认为“合法性原则”是判断法治实现的完善程度的标准或原则,其最低的要求是“法律成为法律”———法律具有效力———的门槛,而其最高的实现则依然未必就已经达到了良法的标准———于此,法律的外在道德(the externalmorality of law) 将会对法律的内容作实质上的判断。

(三)法律互动观

在富勒那著名的法律内在道德的八大原则的理论背后是一直未被我们关注的“法律互动观”。正是在这种互动性的法律观的基础上,富勒指出了分析实证法学把法律仅仅视为“社会权威或社会力量的表现事实”,把法律看成是一种单向性的权威投射的错误,而主张法律与道德的不可分离,主张法律是一种“合作性事业”。在富勒看来,导致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这种困窘在于它“缺乏一个社会维度”。分析实证法学只关心谁可以创造法律,而不关心法律是什么或做什么用,它把法律看成是一种单向度的权威投射,发端于一个权威源泉而强加到公民身上,因此也就没有任何可以置之于立法者身上的角色道德,立法者可以制定“邪恶的法律”。他只看到“如果一套规则系统通过暴力被强加给任何人,就必须存在足够数量的资源接受它的人士”,而没有看到“公民的自愿合作必须有政府方面的相应合作努力来配合”。富勒提出一种法律的互动理论,也即:形成一个法律秩序并不能单靠立法者的命令,还要守法者某种程度上的合作,也就是说,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互动也是一个过程。在富勒看来,法律是政府和公民为了追求共同的目的的互动关系的结果,是一种有目的的持续努力的产物。这个共同目的并不是某一方的单纯的目的,也不是某一特定法令的目的,而是从当事人的互动中所生发的目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法律体系的目的。富勒认为,这个共同目的就是使人类服从于规则之治,也就是实现一种良好秩序。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当我们认识到秩序需要我们努力才能达到时,很明显,法律体系的存在即便是坏的或者是邪恶的永远都只是一个程度问题。”所以,在富勒看来,法律是个处于不断完善状态的“半存在”,法律是一个需要我们持久为之抗争、为之努力的事业,它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参与。法律的互动观还可以体现在富勒提出的“实质性自然法”中。富勒其实是反对古典自然法学家的对法律的内容加以道德限制的观点,他主张的是对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程序进行必要的道德制约。但是我们能否找到这样一种原则呢?富勒认为,这应从人类的交流中寻找。人在与其他物种竞争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因为人能够获取和交流知识,能够有目的地和他人促成通力合作。因此,“交流不只是一种生存的手段,它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所以,如果真要指出一种可以被称为实质性的自然法的原则来的话,那它就是“开放、维持并保护交流渠道的完整性,借此人们可以彼此表达人们的所见、所感、所想。”在富勒看来,正是因为分析实证法学没有看见立法者与公民之间的互动,所以把法律看成是一种发自于政府而强加于公民身上的单性权威投射,所以他们认为法律可以基于法律而建立,所以他们坚持法律与道德的分离。富勒主张,法律不能与道德分离。他把法律看成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另一种力量,即公民对法律的参与。富勒不仅认为立法者和公民之间有互动,他同时也以互动的观点来看待法律外在道德和内在道德。

三、《法律的道德性》的不足之处

当然了,虽然富勒提出了三大创新性的理论,修正了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应然法”的空泛,使得法律的道德性也可以得到衡量,而不是空泛的论述公平、正义。但是,我认为富勒所区别出的谓之于内在道德的这种程序性道德在多大程度上是道德这是有质疑的,这种与其说是道德,不如说是生效性要件,这是富勒对实证法学派的妥协,同时这也恰恰是古典自然法学派的软肋。古典自然法学派追求善良的法、公正的法,但何为善良、何为公正,这又是很难给出标准,不同时代人的权利观、道德观不同,即使是同一时代,人们的价值观以及关于人权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再多的论述也逃不出空泛以及难实际操作的窘境。正是因为这个软肋,古典自然法学派被诟病,而实证法学派只考虑法律实际怎么样,不考虑法律应该怎么样;只看其是否为有权机构依程序制定,不去评判法律是否公正的这种观点,因为言之有体、便于实际操作和衡量而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推崇。虽然二战用血的历史证明了过分的追求程序正义而置实体正义于不顾的后果是可怕的,从而给了实证法学派沉重的一击,而使自然法学派对正义、公平、善良的法的追求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自然法学派的软肋这个千古难题仍然困惑着人们——良法很重要但却不知道它到底为何!古典法学家们穷尽一生不停的在讨论何为良法,但结果却仍是一头雾水。富勒当然认识到古典自然法学派的软肋,因此为了不被实证法学派诟病,富勒实际上是将实证法学派的程序性要求内化为法律的道德性要求——法律的内在道德,从而使自己的道德标准具体化、可操作化。我认为将这些程序性的要求理解为道德性要求,虽是创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但是这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道德性,他实际上是将法律的生效性要件就理解为法律的内在道德,这一点我是不赞同的。

富勒在说明内在道德的同时,也强调外在道德的重要性,这里的外在道德也即古典自然法学派所追求的“良法”应具备的道德,但是同古典自然法学派一样,富勒也对何为外在道德、外在道德的评判标准如何提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因此关于外在道德的论述不是很深入,或许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他自己也是底气不足的,因为这是一个终极难题。对外在道德的论述不足,使得他对实证法学派的批评有隔靴挠痒之嫌,力度和火候还很不够。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的提出同样也反应了这样的问题。

总之,富勒的观点综合了一些实证法学派的观点而创新了自然法学派,但是这种创新却也有捉襟见肘之处,说理存在很多不足,仍然不能给我们以明确的指引。但是,这也不能怪富勒,这是个千古难题,不能对富勒提过苛刻的要求。或许,关于什么样的法才是有效力的法的讨论要一直跟随我们到世界的末日,在这期间,我们应是一直坚持对应然法的追求,而不断走实然法之路。应然法和实然法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应然法虽是乌托邦式的理想,但它作为航向灯、作为理想,一直在指引着我们,指引着法律的完善,因此全然不考虑法律的道德性是不可以的,它会产生危害人类、危害环境、危害地球的恶法。当然,只讨论法律应该怎么样而不顾现实需要、不解决现实问题,这也是不可以的,应然的东西是空泛的而法律是现实的,因此我们需要程序正义来保障法律的效力,保障秩序的有效运行,因此离开现实谈理想也是不可行的。我们人类注定要在不断追求应然法的状态下,走实然法之路,我认为富勒提出的“法律互动观”通过法律与人们(人们即代表着人性)的互动来达到平衡而不至于走极端,其实也是在表达这种观点,只是富勒为了不被实证法学而诟病,所以提出了这个可操作的标准——法律与人们的互动,但是如何互动富勒却没有提出来,所以这仍然是走不出困境的。不过虽然对应然的讨论仍没有结果,但是我们的法律的确是在进步,因此,只要我们坚持应然和实然的综合讨论,那么我们制定的的法律是不会偏离太远的,是成不了“恶法”的,只有在择一而取之的时候才会出现“恶法”。坚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都错不了,错就错在我们常常忘了其中的一个。

《法律的道德性》这本书写的非常精辟,由于我自己能力实在有限,所以虽然看了很多遍,却发现自己还是有许多理解透彻的地方,所以可能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存在很多偏颇之处,在这里也就是班门弄斧写出一点自己的感悟,望大家多多指正,以期共同探讨法律的应然实然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