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烈士纪念馆参观简报(合集20篇)

浏览

100

作文

153

参观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的观后感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6月17日,机关一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进行参观

据了解房山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在这里开辟了平西抗日根据地。馆内的展览从不同侧面、多个角度介绍了全国抗战形势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过程,重点反映了创建和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全过程。作为全国抗日战争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涌现出了老冒山六壮士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动人事迹。

参观结束后,党员同志们在纪念碑前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表达敬仰之情。

此次活动使党员同志们从心灵深处又一次接受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体会到了抗日战争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和众志成城、前赴后继的革命英雄气概。大家纷纷表示敬佩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英勇抗敌的不屈精神,更加感慨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应该时刻牢记历史、珍惜和平,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为城市管理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党员参观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纪念馆一楼展厅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展现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入侵山东,胶东地区被日军铁蹄践踏,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急形势,以及胶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组建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过程。

展厅内,两组20余幅图片展现出当时日军进犯胶东,中共胶东特委带领军民群起抗日的情形。卢沟桥事变、日军陆上南犯山东、海上进犯胶东……黑白旧照配上文字解说,把参观者带入了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

面对国破家亡的危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成为抗日救亡的中流砥柱。胶东党组织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创建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充分展示了胶东人民不畏强暴的勇气和抗战到底的决心。天福山起义、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序列、雷神庙战斗、胶东特委会议……形象地展示出当年中共带领军民抗日的场面。

图片墙前的陈列柜内,《山东省志》《胶东军事志》等抗战文史资料详细回顾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史;抗日武装起义分布图、西进抗日示意图,以彩图配文的形式形象地展现出当年抗日烽火燃遍胶东大地的军民抗战态势。

纪念馆内,五组石山勇士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直至血染马石山的组图将参观者带入了战火纷飞的场景。陈列柜内,在马石山遗址发现的手枪与子弹,抗战时期使用的手榴弹与手雷,八路军使用的棉帽、绑腿、子弹袋,缴获的日军棉被、背包等物资,夏云超烈士使用的望远镜、手枪,民兵使用的土枪、铁沙袋与地雷,王亚明缴获的日军军刀等赫然在列,默默述说着那段抗战历史。

在这些珍贵的红色历史文物搜集过程中,我市各界齐心合力,多次前往马石山区和外省地市,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其中,王亚明缴获的日军军刀就是我市红色文化探访班底远赴南京探访革命后代时有幸获得的。当时,移居南京的革命战士王亚明的三个儿子得知我市对马石山烈士陵园的修缮改陈规划后,心情非常激动,三个人结伴返回海阳老家,找到了父亲当年从日军手中缴获的军刀,送到我市,用于陈列展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参观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平西,由北平(北京旧称)西而得名,纪念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十渡拒马河畔。馆内展览了大量平西抗日根据地的珍贵图片和文物。展厅共展出实物、诗稿、照片等珍贵史料3000多件,宣传了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和平西军民的英雄气概,再现了当年30万平西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和众志成城、前赴后继的革命气概,向世人展示着一幅幅血与火的历史画卷。这里曾经是华北抗日战争的重要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无数英雄儿女在这块土地上浴血奋战、壮烈牺牲。叶剑英、彭真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留下了战斗足迹。八年抗战,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不畏艰难险阻、顽强不屈,为保卫华北、保卫晋察冀,更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后,为缅怀烈士英灵,政府修建了烈士纪念碑和百座烈士碑林。

走在静悄悄的纪念馆中,犹如穿过一条历史的长廊,将我带到了战火纷飞的岁月。展厅中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排排清晰文字记录了抗日战争及平西战役的情形,他们好像将那段历史定格在了此时,让我们听到了振臂怒吼,听到了欢庆胜利的锣鼓喧天,看到展览的“支援前线”部分,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军民鱼水情,我们的革命先烈就是本着解放劳苦大众而奋斗的,他们也是来自劳苦大众,代表着劳苦大众的那种平凡朴素而又坚忍不拔的精神。通过讲解员详细的解说,我又一次重温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曲折历史和过程,详细了解了平西抗日英雄的事迹,我随着历史的脚步,仿佛与怀抱共产主义信念的先辈们、与英雄的平西人民一道走过了那段保家卫国的岁月,让我无不为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先辈们为理想而奋斗到底的事迹和精神深深感动,无不为日军残酷折磨和杀害中国军民而感到愤恨,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一幕幕感人事迹让我又一次接受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教育。之后我们去了纪念馆后山上的烈士陵园,走进陵园时,我肃然起敬,这些先烈大都二三十岁,我们今天的幸福都是靠这些人年轻的生命换回来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参观雷锋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3月7日我第一次来到抚顺参观雷锋纪念馆,在这里我有机会全面完整地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深切地领悟雷锋精神。

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一行人便抵达雷锋纪念馆。馆内有好多雷锋生前的照片和生活用品。伴着解说员的讲解,那些黑白照片和破旧的生活用品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雷锋时代。就是那样一个身高只有1米54的小个子军人,用他小小的身躯,撑起来一片充满爱与温暖的蓝天。用他有限的生命,对国家做出了无限的贡献。其中一张照片令我印象深刻,那是一张雷锋拿着手榴弹的照片,相信很多人从小就见过,但却未必清楚其中的故事。雷锋因为身高的限制,总也不能达到投掷手榴弹的标准要求,但是他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每天刻苦练习,虚心跟战友们学习,练到最后手臂练筷子都拿不起来,终于付出有了回报,雷锋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投掷手榴弹任务。在这个和平年代,作为当代研究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知识和科学研究,雷锋的这种不畏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正是我们最最需要学习的。

学习雷锋精神不应只在三月,不应只流于表面形式,雷锋精神应该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在这个有些浮躁的社会,我们需要沉淀自己的心灵,透过浮华,直面人类最本真的个性。这个社会应该是充满爱的,人类应该是互相帮助互相依偎的,所以生活中,我们应时刻记得雷锋精神,不以善小而不为,让这个世界充满爱,我们的幸福感也将越来越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7月22日,我们“雏鹰”假日小队来到了句容茅山脚下的新四军纪念馆,进行了参观。看着纪念馆里陈列的老照片,听着讲解员阿姨的讲解,我仿佛也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新四军战士们顽强战斗,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终于取得了胜利。“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正是他们的精神。

战争是残酷的,它牺牲了多少将士的生命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和美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参观受降纪念馆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每每踏入受降纪念馆的大门时,心里就无由理地涌上一种无法言语的悲戚与怒火,即使外面下着倾盆大雨,都无法冲刷掉我们心中的悲愤之情。

芷江受降纪念馆位于芷江县七里桥境内,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标志,是全球六座凯旋门之一。

受降纪念馆的布局清晰,一共分为五个板块,简洁明了。入馆时的第一幕是一张受降会议现场的照片。在展示厅里一幅中国地图映入眼帘,上面标志着许许多多的小国旗,那是日本国旗,注释着日本侵占过的中国领土。紧接着,就是一张张黑白图片,图片上的画像直直撞击我们的心灵:日本刚刚偷袭过,街上满地尸体,一个估计不到三岁的小孩儿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一个日本人用刀把一名中国孕妇的肚子刨开,把肚子里还未成形的孩子抓了出来,与同伴们一起猜着这孩子的性别。旁边有一位老奶奶跪在地上,请求日本人放过她的孙子。没想到却招来日本人的拳打脚踢……这一张张图片摆在我的眼前,回放着一幕幕真实的画面,告诉着我们:日本军人的凶残和当时中国人民的无助和可怜。看完图片后的我们,心情又跌落了一层楼。柜台里陈列出的枪支弹药,劳动工具……无一不再诉说这是中国人民的勤劳。

最后,是以蜡像的形式向我们展示出了日本向中国投降,中国代表接受日本的投降书的光荣时刻。画面定格在这一幕,我连忙让父亲用手机记录,我见证了这一光荣时刻。

受降纪念馆告知于全世界,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参观唐山地震纪念馆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来到了唐山地震纪念馆。虽然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但是人们还是不能忘掉这次可怕的地震。

我们刚走进纪念馆,就看见了脚底下有玻璃铺的路,玻璃下面是新建的唐山整个模型,在往前走,看到的地震前的唐山,没有现在的高楼大厦,基本上都是平房,唐山在北京的北部,是地震最严重的地方。还有一个被砸坏的挂钟,上面清晰显示着当时地震时间:凌晨三点四十二分零五十二秒,1976年发生了7。8级地震。唐山在这一刻成为废墟,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满地都是砖头,柱子倒了,房子塌了,地面也裂了,汽车都变形了。造成24。2万人死亡,其中有7千多户家庭全部遇难,重伤16。4万人,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第一。唐山地震35年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是谁帮助了唐山恢复往日的辉煌,是党和人民的帮助和支持,使得现在的唐山建造的更繁华,高楼大厦,大大的南湖公园,干净明亮的商场……漂亮极了!有好多好多的小朋友在广场上玩耍,路边还有好多的小吃,看起来,就禁不住流口水。

自然的灾难是多么的可怕啊!是多么危险啊!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发明出抗震的机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参观辛安亭纪念馆有感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沧桑的屋檐,雨水循着旧时的足迹,一遍一遍滴尽了曾经的岁月,潮湿了思念。细风斜雨,切落一地秋兰。抚袖轻嗅,一份思绪柔动。凝视长空的双眸,细数着点滴,于花落间,纷纷错乱了年华,我与辛老穿越时空相逢于纪念馆

跨进门槛,一种庄严与古朴的气息迎面扑来。墙上挂的都是辛安亭先生生前的照片,大多都是黑白照。照片上的他目光如炬,神情庄重,眼角有密密的皱纹,戴着一顶帽子,端端正正地坐着,可谓“站如松,坐如钟”。还有一张照片令我记忆犹新,周围都是老百姓,他们眼含热泪,神情激动,簇拥着伟大的人民领袖毛泽东,他亲切和蔼的笑容让朴实厚道的老百姓顿时感觉亲切不少,主席的身旁是亲切慈祥的辛安亭爷爷。纪念馆里还有辛安亭生前穿过的衣服,朴素但很整洁;还有他以前读过的书,书页泛黄,有些破旧,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说的沧桑;映入眼帘的还有辛安亭以前用过的煤油灯、破旧的椅子和尘封了许久的纺车……我仿佛看到辛安亭爷爷日夜忙碌的身影,我仿佛听到笔不停地在纸上发出“沙沙”的声音……

走出辛安亭纪念馆,在秋风的吹拂下,在潇潇的细雨中,在绿柳的掩映下,我看到辛安亭爷爷的塑像屹立在校园大门的正前方。

斯人已逝,遥想先生走过的足迹,我们感受到他的一生与祖国的教育事业紧密相联;来者可追,今天的我们怀着一颗敬仰的心铭记他的功绩,努力走入他高远的精神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参观东纵纪念馆作文400字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参观东纵纪念馆。东纵纪念馆坐落在东莞市大岭山镇,它的里面保存着关于东江抗日战争的记忆。

一进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雕塑像,我在雕塑前拍照留念。然后绕过雕塑,走进展馆一厅,大厅里摆放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有东北抗日联军战士戴过的棉帽,有战士们用过的饭盒,有战士们用过的各式各样的枪刺,有侵华日军用过的防毒面具,有日本侵华期间遗留在中国的追击炮弹……我心想:“以前的武器这么了得呀!”

我们又来到第二展馆。这里陈列着华侨同胞对东江抗日支援的武器。展厅左边显眼处,摆放了一部《前进报》用过的印刷机和打字机,旁边展示柜上还摆了很多不同型号的机枪和冲锋枪。我们参观完室内,接着来到室外。放眼望去,一架架高大威武的高射炮整齐地摆放在展示台上,真是壮观!我兴奋地跑过去,骑在那台最高最大的高射炮上,让妈妈赶紧给我拍照留念。除了高射炮,我又陆续参观了雷达车、教练车、强击车……

这次参观东纵纪念馆,我回顾了历史,增长了知识,懂得了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为我们祖国的强大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参观鲁迅纪念馆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正月初五,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来到了我们浙江有名的文化基地——绍兴,来游览文化先烈鲁迅先生的故居。

走进鲁迅纪念馆,先映入眼帘的是鲁迅先生的半身铜雕像。他表情严肃,双眼炯炯有神,两旁刻着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跨过左边的那扇门,里面分三个房间,里面陈列着鲁迅先生生前用过的物品。

接着我们来到百草园,百草园里有好几棵高大的皂荚树,长得十分茂盛,满墙的爬山虎翠绿翠绿的。一棵棵高高的桑树上,有许多桑果儿。

旁边有很多蛇筐儿,里面有很多蛇。爸爸曾经跟我说过,小时候读书的时候读了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关于美人蛇的课文。

走出百草园,穿过小桥来到了鲁迅先生的故居,第三间就是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房子,大厅正中上方横挂着“三味屋”几个苍劲的大字,这里是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游完之后,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鲁迅纪念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参观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一进门,就看见了墙上的红旗下印着:铭记历史 . 缅怀先烈 . 珍爱和平 . 开创未来这十六个大字。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一张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前,爸爸跟我说:“那是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日军占领南京后,疯狂的屠杀平民长达四十多天,杀害了三十余万人。”我在心里想:我特别憎恨日本人,因为他们杀害了无数中国同胞。这一历史我们不能忘记。

而后又来到了第二展厅,这里是红色文化展览馆。这里主要收藏了毛主席从青年到老年各个时期的珍贵历史图片。在这里,有一段话让我记忆很深,“让我们将红色的记忆留存,回忆那逝去的时光,永远记住那个年代,带给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

然后,我们又参观了第三展厅和第四展厅,它们分别是古代民俗博物馆和历代钱币陈列馆。

通过这次参观,我体会到了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他们在那样的生活条件下都能英勇斗争 . 保家卫国。而今天我们坐在这样明亮的教室里,一定要好 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8月份,我们去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亲身感受了红色文化,座落于南昌市中山路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创建于1956年,原为江西大旅社,是当年南昌八一起义的总指挥部旧址,是全国首批中小学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之一,看着大量的文物资料,照片,绘画,图表和文物。馆内详的图文介绍,把我带入了那个军歌嘹亮战火纷飞的年代。

1927年,正当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蓬勃发张之际,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却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的重要性。所以八一起义纪念馆需要传递的不仅仅是武装反抗国民党这一事件,而更应该侧重于中共为什么武装反抗国民党,这样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大家明白追求理想的付出与坚定信念的可贵,让大家知道:没有战士的倒下,就没有红旗的飘扬,

要知道,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是靠千千万万的战士的鲜血和智慧,才创建这样美好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来到沈阳,机会难得,公公立马让我们参观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来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门口,我们看见了一块像日历一样的巨大石头。上面写着:1931年9月18日,星期五。夜10时许,日本军队自己轰炸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却指出是中国军队所为,便攻打北大营。东北将领在不抵抗命令的情况下(蒋介石下的命令),忍痛撤离。从此,国难降临,人民奋勇抗争。读完这一页,一股悲愤与感动油然而生。(这篇文章除了写出所见,更重要的还要写出贯穿全文的情感,因为“九一八”这沉重的历史)

刚进博物馆,一副醒目的照片便映入我们的眼帘。上面描述的是马占山将军的军队在南满铁路上阻击日本鬼子的场景,还看到马占山将军亲手写下的四个大字“还我河山”。顿时,我也仿佛置身那个年代,热血在心中沸腾!(加上的所感)

看完战争图片的展览,我们又看到了刻在墙上的义勇军进行曲(国歌),旁边还有聂耳先生的亲笔。耳畔似乎回响着这激情澎湃的旋律,眼前仿佛浮现出人民勇敢抗争,不断前进,前进,前进进的画面。

我们还看见了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腊像,知道了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人谷寿夫被判处死刑。中国并没有将所有的日本人都杀掉,而是将这些日本人进行改造,等他们改邪归正之后,再将他们送回日本。这也让全世界明白,我们中国是不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中国是人道的!

看完展览,大家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滴血,而且每一滴血似乎都凝固成一串问号:日本帝国主义何以敢对我泱泱大中华举起屠刀?这里的每一幅图片,都是一连串铁打的事实,为何有人至今不能正视它?竟然还篡改它?落后就要挨打,何以落后?这里的每一尊遗容都在呐喊,这呐喊在告诉我们什么?

“忘记英雄的民族是堕落之族”!,我想,每一个到此目睹当年“九一八”真实画面的中国人,都会有此强烈的感受,也都会将它刻骨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参观鲁迅纪念馆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金秋十月,我们又迎来了祖国妈妈的第54岁生日,在这欢庆的日子, 我和妈妈兴致勃勃地来到上海鲁迅公园内的鲁迅纪念馆游览了一番。

鲁迅纪念馆是一座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一排排青翠碧绿的树木环绕在它的周围。正面墙上,周总理亲笔题词的“鲁迅纪念馆”五个金色大字在朝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我们沿着一长溜的石级快速走进了鲁迅纪念馆的大厅。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墙上那一幅幅描写鲁迅先生生平的木刻画。这些画的制作非常的逼真,仿佛使我看到了鲁迅先生当年工作、生活的情景。大厅里还摆放着两台电脑,这是为参观者作指南用的。我从电脑里了解到: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人物纪念馆,它建立于1951年1月,在1958年迁入虹口公园,也就是现在的鲁迅公园。

在大厅左侧有一尊鲁迅先生的全身塑像,让人有一种与鲁迅先生在一起的亲密感。大厅右侧是一条通往二楼的楼梯。来到二楼,我首先看到的是根据鲁迅先生几部作品所刻出的浮雕,有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有描绘中国农民的《祝福》等。

大厅旁边有五个展示厅,分别展示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纪念品。在第一个展示厅里摆放着一些鲁迅先生珍贵的手稿,上面是鲁迅先生写的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有些地方还用粗笔修改过。这里还展出了鲁迅先生生前使用过的文具和生活用品。在第五展厅里,一块写着“民族魂”三个字的横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妈妈说,这块横幅曾经覆盖在鲁迅先生的遗体上呢!是啊,“民族魂”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灵魂,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家,它曾弃医从文,用他那支笔唤起中国人民觉醒,批判罪恶的封建社会。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参观了鲁迅纪念馆,我感触深刻,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坚信,只要我努力再努力,一定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参观雷锋纪念馆作文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学校组织活动,到雷锋纪念馆参观。非常感谢老师给我这次机会。

十二点五十分大家准时出发。一路上,我不停在想,在几十年前雷锋叔叔到底发生了多少英雄事迹。在蒙蒙细雨中,大家安全的到达雷锋纪念馆。在讲解阿姨的带领下,我知道了许多雷锋叔叔精神事迹。比如说:雷锋叔叔是个实干家,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总是把实现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乐于助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所以人们称他有傻子“精神.雷锋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我的脑海里,深刻的记住了雷锋叔叔说的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们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在这次去雷锋纪念馆,我得到了很大启发。做人不能自私自利,做是不能不能半途而废,学习不能只学不专。做什么都要以雷锋叔叔的“钉子”榜样为本。才能把没件事做好。

[参观雷锋纪念馆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参观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坐公共汽车到房山十渡,参观了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

平西,由北平(现为北京)西而得名。当时主要包括房山、苑平、良乡、涿县、涞水、易县、门头沟、昌平、怀来、涿鹿、蔚县、宣化、阳原、怀安十二县之境,是华北抗日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巍巍平西,广袤千里,京华屏障,万山耸翠,千水奔流。

1985年10月2日在十渡拒马河畔的龙山之上,建立起了“平西抗日烈士纪念碑”。

2005年8月,投资1900万元,总建筑面积4350平方米的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新馆落成。纪念馆里陈列着实物、照片、文字等珍贵的史料,集中反映了抗战时期平西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和众志成城、前赴后继的革命气概,向世人展示着一幅幅血与火的历史画卷。纪念馆展览分7个部分:“党领导的平西抗日根据地创建和发展”,“日寇的残暴罪行”,“艰苦岁月,平西人民坚持斗争”,“转入反攻,争取抗战胜利”,“平西部分烈士英名录”和“缅怀先烈,继承遗志”。[以上为资料]

进入馆内,第一个展品就是鲜红的“抗战烽火”,我们似乎听到了抗战的炮火声声,立刻感到热血沸腾。

一幅平西军民紧密团结抗战的浮雕,为我们打开了抗战的历史长卷。

平西军民用过的纺车和扇车。

狼牙山五壮士已经全国闻名,在平西山峦中,还有不少像他们一样壮烈牺牲的年轻生命,例如:老帽山六勇士。

在“平西部分烈士英名录”展览处,我们看到牺牲的战士是多么年轻,他们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乡,洒尽热血,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我们永远感恩不尽,我们永远怀念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参观唐山纪念馆

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唐山抗震纪念碑位于唐山市中心区文化路和新华道交叉口西南角,是在地震10周年建成的。它不仅是唐山的标志性建筑,更有着深邃的思想内涵――将人们对多年前抗震的纪念和新唐山的震中重生用建筑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今年是唐山抗震40周年,8月8日,团区委组织团区委委员及部分团干部参观了唐山抗震纪念碑。大家全体肃立――向地震罹难的同胞和抗震救灾中捐躯的烈士们表示悼念,向崛起的唐山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团区委书记同志的带领下,大家来到抗震纪念碑前,默默地诵读着碑文:主震方止,余震频仍,幸存者即奋挣扎之力,移伤残之躯,匍匐互救,以沫相濡,谱成一章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先人后己、公而忘私之共产主义壮曲悲歌。地震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急电全国火速救援。十余万解放军星夜驰奔,首抵市区,舍死忘生,排险救人,清虚建房,功高盖世。五万名(来源: 114 )医护人员及干部民工运送物资,解民倒悬,救死扶伤,恩重如山。四面八方捐物赠款,数十万吨物资运达灾区,唐山人民安然度过缺粮断水之绝境。与此同时,中央慰问团亲临视察,省市党政领导现场指挥,诸如外转伤员、清尸防疫、通水供电、发放救济等迅即展开,步步奏捷。震后十天,铁路通车;未及一月,学校相继开学,工厂先后复产,商店次第开业;冬前,百余万间简易住房起于废墟,所有灾民无一冻馁;灾后,疾病减少,瘟疫未萌,堪称救灾史上之奇迹……经七年奋战,市区建成一千二百万平方米居民住宅,六百万平方米厂房及公用设施。震后新城,高楼林立,通衢如织,翠荫夹道,春光融融。广大农村也瓦舍清新,五谷丰登,山海辟利,百业俱兴。今日唐山,如劫后再生之凤凰,奋翅于冀东之沃野。抚今追昔,攸忽十年。此间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宣示着如斯真理: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人民解放军忠贞可靠,自主命运之人民不可折服……

参加纪念活动的同志默默地绕着纪念碑走了一周,认真地端详纪念碑上的抗震浮雕。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将时刻以抗震英雄为楷模,号召全体团干部深入学习唐山抗震精神,发扬老一辈共产党员无私忘我的精神,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参观焦裕禄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焦裕禄烈士纪念园里,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刘存长和县纪委副书记阎晓雷代表全体党员向焦裕禄同志的陵墓敬献花篮,全体党员鞠躬致敬,深切缅怀为破解兰考“三害”而奉献毕生心血的焦裕禄烈士。

在焦裕禄烈士的陵墓前,面对鲜红的党旗,县纪委全体党员干部们庄严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激励自己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先进本色,在今后的工作中继承和发扬“焦裕禄精神”。

瞻仰焦裕禄烈士陵墓之后,大家参观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观看了焦裕禄同志生前工作和生活图片,缅怀焦裕禄同志光辉的一生。

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生动的重现了焦裕禄同志当年访贫问苦、带领群众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场面,真实反映了焦裕禄同志艰苦奋斗、勤政为民的感人事迹,再现了“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的高大形象。

牢记焦裕禄同志制定的“干部十不准”

短短几十分钟的参观,大家的思路跨越了焦裕禄同志平凡而伟大的风雨历程,重温了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都被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深深地吸引和感动。

焦裕禄同志在1963 年春亲手栽种的泡桐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这是一棵长在人民心中的树,是焦裕禄精神的化身。徘徊树下,仰望焦桐,如一座挺拔的精神坐标,看似无语,却带给县纪委全体党员们深深的思考。

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要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深入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的为民情怀、崇高品格和无私奉献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模范践行合格党员的标准,主动作为、积极奉献、创先争优,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大学生参观孔繁森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1133 字

+ 加入清单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这是孔繁森的座右铭。当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老人们讲,我们聊城有位援藏英雄,他是家乡人心中的英雄。怀着对英雄的敬仰,今年暑假随同“永远跟党走”党员进社区服务队来到了孔繁森的故里——堂邑镇五里墩,重走英雄路,令我感受颇深。

踏在这个村子的土地上,寻觅着英雄的足迹,心中的敬畏油然而生。大柳树下,几位乘凉的老人,兴致勃勃的为我们讲起了孔书记以前的故事。虽然时隔多年,但提起孔繁森,老人们依然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滔滔不绝,口中还时时喃喃道:“小孔,好人呐!好人呐!”

谁说“古来英雄难觅”?谁说天下英雄只瞬间?孔书记就是一位令百姓永记心间的英雄,他的事迹成了大家茶钱饭后的人们话题,他的精神早已融入了每个人的记忆,他活在了人们的心中。

“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他心中装的只有百姓,从十八岁参军,到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79年赴西藏任中共岗巴县委副书记,到1981年历任莘县县委副书记,再到1988年再次赴藏,他的一生都在为党、为人民奉献着。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没喊过一声“累”,没叫过一声“苦”,工作再累再多,他都坚持着。1988年,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但他仍然克服了种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西藏人民见了他,都会叫他一声“亲人”。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孔繁森这样说着,也这样做着。1993年,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他总是怎样坚强,这样乐观,这样让人敬重。

孔繁森的事迹令人感动,孔繁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缺乏的就是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踏实勤恳的精神,作为新中国建设的接班人,我们要以孔繁森为榜样,努力学习、勤奋进取、积极实践,以我所学,服务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参观孔繁森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1701 字

+ 加入清单

步入孔繁森纪念馆,在红色背景衬托下矗立着这位优秀共产党员高大的汉白玉塑像,周边鲜花围绕,一条条缎带上撰写着人们的悼念与崇敬。是什么精神,让人们心中充满感动?随着展览内容的一步步深入,一位鲜活的新时期党员干部形象展现在眼前。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他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克己为民的崇高精神。

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1979年,当国家需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孔繁森听从党的召唤,毅然踏上西进征途。1988年,当组织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进藏时,他又毫不犹豫地服从了组织决定。是他没有困难吗?不是。第一次进藏时,母亲年迈,妻子多病,孩子尚小;第二次进藏时,除家庭困难外,他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不好。但当组织上问他有何困难时,他回答:“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难道他不在乎高原工作条件的艰苦吗?也不是。谁都知道那里高寒缺氧,经济落后,自然环境恶劣。第一次进藏前,他就写下了“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豪迈誓言;进藏后,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激励自己。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进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意味着他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阿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更为艰苦的条件使许多人都望而却步。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孔繁森仍然不讲条件地服从了党的决定。孔繁森的工作几经变动,但他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而是顾全大局,严于律己,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不论在哪儿工作都能恪尽职守,殚精竭虑,忘我拼搏,无私奉献。这种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

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孔繁森两次进藏,克服了很大的困难。第一次进藏时,亲属都在农村,母亲年近八十,妻子体弱多病,三个孩子最大的八岁,最小的只有两岁,生活艰难可想而知。可孔繁森想到这是党和人民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不去总得有人去,谁家又没有困难呢?于是,他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告别亲人,在高原一干就是三年。1988年,当组织决定让他第二次赴藏工作时,尽管自己身体也不好,但他还是服从了组织安排。临行前,他默默地来到母亲身边,再次为母亲梳理着稀疏的白发,然后贴近母亲耳边,声音颤抖地说:“娘,儿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要翻好几座山,过好多条河。”年迈的母亲抚摸着儿子的头问:“咱不去不行吗?”孔繁森哽咽着说:“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咱得给公家办事啊!”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孔繁森的情感世界也像普通人一样富有,他爱母亲,疼妻儿,但他深知自古忠孝两难全,一句“咱是党的人”,道出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当祖国更需要他的时候,他摆正了家庭与国家、个人与人民的关系,把家庭之情、父母之爱扩展到了民族之情、祖国之爱。这种舍小家、顾大家,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孔繁森克己奉公、忘我无私的崇高品德。

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孔繁森认为,“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在雪域工作十年,对藏区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尽管自己不富裕,但他常常为有困难的藏胞慷慨解囊;下乡工作的同时,他常自备药箱为患病的藏胞送医送药。然而人们并不知道,在他慷慨救助藏胞的同时,他却无力支付女儿的学费,一次返回家乡时他身上的钱却不够买一张到聊城的车票。1994年11月当他以身殉职时,人们在他身上发现,留给人民群众的是振兴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留给自己和家人的只有8块6毛钱。他一生艰苦朴素,清正廉洁,淡泊名利,服务人民,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耿耿忠心照雪山"的誓言,他用自己的生命将“为人民服务”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镌刻在了世界之巅。走出展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孔繁森的事迹感人至深,他是一面旗帜,一面镜子。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所指出的,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应把孔繁森同志作为思想上、工作上的一面镜子、一把尺子,经常照一照,量一量,扬长补短,不断进步。我们共产党人只有努力奋进,躬行实践,才能真正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参观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时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之际,为缅怀平西抗日英烈遗志,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进党组织的凝聚力,激励中心党员为海洋卫星事业的奋斗热情,卫星中心党委组织中心党员干部、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赴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参观活动,纪念馆里的众多文物、照片资料向人们讲述着那段严酷的战争历程,展示着平西人民用鲜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大量的文物和鲜活的图片让大家感受到了平西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所表现出的斗争勇气、斗争智慧和斗争毅力,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党组织在抗战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纪念馆展览分七个部分:“党领导的平西抗日战争”、“平西抗日根据地创建和发展”、“日寇的残暴罪行”、“艰苦岁月,平西人民坚持斗争”、“转入反攻,争取抗战胜利”、“平西部分烈士英名录”和“缅怀先烈,继承遗志”,分别介绍了从 1937 年到 1945 年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平西人民为创建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和付出的巨大牺牲。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催人奋进、昂扬向上的歌曲就诞生在平西这片土地上。以群众为基础,加强党的领导,党和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就能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在平西这片曾今挥洒过英雄热血的土地上,让每一位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的洗礼,“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工作,用自己最饱满的热忱献身于祖国的事业。

踏上返程的汽车,伴随着落日的余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在车厢内显得如此清澈而响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