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家风家规的征文(20篇)

安全,是一把把展开的雨伞,时时刻刻都在保护着我们。没有了安全,也等于没有了生命。下面是小编带给大家的关于家风家规的征文,欢迎阅读!

浏览

4156

作文

460

我家的家风家规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说到家风,我脑海里不禁涌现出爸爸妈妈用行动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还记得我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晚上回到家要开始写作业的时候,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的爸爸,一看到我到家了,马上就把电视给关起来了,便拿起报纸看了起来。我有些不明白,便问爸爸:“爸爸,你为什么要把电视给关起来啊?”爸爸笑着对我说:“因为你要写作业啊。”这短短的一句话还是掩盖不住我的好奇心,爸爸看着那好奇的我,突然“噗嗤”一笑,然后对我说:“因为做一件事要专心致志,可不能三心二意。如果我在你写作业的时候看电视,就会影响到你的做事效率还会让你分心,不能让你好好地把一件事认真地去完成。宝贝女儿,现在知道了吗?”我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就去房间里认真地写作业了。从那时候起,爸爸都在我写作业的时候看书,看报纸。就因为爸爸的这种习惯也让我学会了爱读书,爱看报,书把我带到了知识的海洋,让我知道了书能使我陶冶情操,能带我环游世界。

做人要守时,虽然妈妈没有用言语来告诉我这个道理,可是她却用实际行动来告诉我这个道理。每次和别人约定了出行时间,妈妈总会提前几分钟到,她对我说,这样才不会让别人等我们。妈妈说:“宁叫我等天下人,休叫天下人等我。”于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学着妈妈,养成了守时的良好习惯。

“国有国法,家有家风。”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吧!可是,一当有人问起来“家风是什么?”,很多人都会傻眼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必要条件,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从未离开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家风一直都在。家风不是一阵风,是精神宝库,是家族的面貌,是家族的风气......

家风是一盏灯,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家风是一艘船,把我们带到安全的彼岸;家风是......一个良好的家风才会使社会安定,国家繁荣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党员干部立家规正家风心得体会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四足”重千钧 勤廉传佳话

粉荷凌波,桂蕊飘香。新都区的桂湖是明代著名学者和文学家杨升庵的故居,杨升庵祠为桂湖的主体建筑。

“一门七进士,宰相状元家”的杨氏,历来清白传家。也正是在这种优良家风的沐浴下,逐渐孕育出了世代相传的杨氏家学文化。如今,在杨氏家族现存的光绪乙未本《杨氏族谱》和民国辛未本《新都杨氏家谱》两本家谱中,除记录着杨氏先祖的为官清廉事迹外,廉洁家训内容也得到了详细的记载与传诵。

杨升庵是明代四川地区唯一的状元。“家人重执业,家产重量出。”“家礼重敦伦,家法重教育。”新都杨氏制定一条不成文的爱乡族规,凡是入朝或在外为官,均不能忘记新都乡亲父老,每次回乡,必捐资为故乡做一件益民的善事,以报答家乡的培育之恩。

新都至今留存的许多名胜古迹,都是杨氏爱民的历史见证。凡到西蜀名园升庵桂湖游访过的人,皆知园内有明代800米古城墙,此城墙与杨升庵高中状元还有一段历史渊源。明正德年间,当升庵金榜题名,成为明代四川第一位状元时,四川官员们纷纷送银相贺,地方当道诸公欲用此银为杨氏建制石牌坊以永垂后世,而升庵祖父杨春却再三婉辞说:“与其只宠一个新科举子,何不移银修建城墙,可保一方平安。”后来,地方上发生战乱,老百姓为了躲避兵荒马乱,扶老携幼拥进新都县城避难。所以,新都城墙的雉堞上都盖有二层红色石条,叫“城墙戴帽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名胜古迹遗迹。

新都城南护城河上,有一座明代初建的清源桥,这是升庵祖父杨春捐资修建的;桂湖公园饮马河上,有座古堰名学门堰,是由升庵之父杨廷和捐资修建的;在举世闻名的古刹宝光寺山门殿内侧,立着杨廷和、杨升庵父子的塑像,这是纪念他俩捐修寺院的功德。这些历史遗迹,叫人发思古敬贤之幽情,产生感情共鸣,清廉美誉留人世,应与乾坤共久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风是什么征文: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全文共 1504 字

+ 加入清单

我来自一个平凡的家庭。姐弟三个,三个孩子是甜蜜,也是负担。依稀记得小时候很少见到父亲,每次回来,父亲都是拎着包,满面倦容,匆匆归来,又匆匆离去。但是父亲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别人只需要买一个苹果,我要买三个苹果。”年少时不懂得,现在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不易。

他们都是在吃苦的年代里长大的老一辈人,特别节俭。我知道,父亲很少买衣服,连喜欢的啤酒,他也只是偶尔喝喝解馋,家里的灯永远只开一盏。而母亲每次吃饭,都要求我们把碗里的米饭吃得一点不剩,印象深刻的是,小时候,母亲会拿着擀面杖站在一旁,那根擀面杖威严而可怕,我们三个总是吃得精光。那时,家里面的大镜子边上永远插着一张小日历纸片,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酱油、醋、米面等多少钱,那是母亲的记账单。在那个小城镇,让三个孩子都读书并且走出去,我们的父母比别人付出的要多得多。父母亲的光荣传统一直持续到现在,我们三个孩子成年后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好了,但父母勤俭持家的习惯却并未因经济条件优越了而改变。后来我才渐渐明白,父母这样的言传身教,让勤俭节约的品质潜移默化慢慢渗透到了我们的内心。现在我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每次上完早自习,楼道的灯依旧闪烁,母亲的“别浪费”仿佛又在我耳边响起,我都会去一一关上。上完晚自习,教室的电扇在努力的工作,等学生走完,我都会去轻轻关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父母亲的爱也正如同春雨一样默默的滋润着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在阳光雨露的呵护下慢慢萌芽。它不曾言语,却给我们打上了深深的爱的烙印。而这种烙印,足以让我们长成参天大树,不仅滋养自己,也能给别人一片清凉。只要给它一颗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终有一天,它会还你一片森林。

父亲常年不在家,母亲一个人抚养我们长大,那时她还只是一位代课老师,但这丝毫不减她对工作的热情。母亲是个要强的人,从未因生活而影响工作,在照顾三个孩子洗漱睡下后,她在昏黄的灯光下备课、改作业,即便生活烦琐而艰辛,母亲带的毕业班小考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这种坚韧和吃苦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我们姐弟三人。十二岁时,我和姐姐就能站在小凳子上烧火做饭。在我的人生经历里,也曾遭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每每此时,母亲吃苦的精神,母亲坚韧的姿态,就会浮现眼前,让我勉励自己,咬咬牙,挺过去;而年少时母亲在灯光下的背影,也不断激励我努力工作。只是到了这时候,母亲的坚韧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记得还有一次,母亲和我们姐弟三个去看望父亲,回来时已经饥肠辘辘,路旁只有一个卖馒头的小店,我们几个狼吞虎咽,也许是急于赶路,大家吃完了径直走了。谁也没有想起,还没有付钱。走到半道,母亲突然想起,非要马上去付钱,那时的天气,已经让我们汗流浃背了,但是母亲坚决要我们一同前往,刚开始,我们并不愿意去,母亲说: “别人是小本生意,这么热的天还在守店,你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诚实的人,不能让别人吃亏。”

除了耳濡目染这样的勤俭、坚韧、吃苦和正直、善良、诚实的精神品质外,最让我佩服母亲的,是她对爷爷的照顾。爷爷从80岁开始就一直躺在床上,妈妈每天端茶送饭,洗洗换换,一天没落下,一直照顾到爷爷94岁,个中辛苦,从未见母亲埋怨过。在母亲的悉心照顾下,爷爷的精神面貌一直不错,到94岁时,耳不聋,眼不花,能清楚地叫出每个人的名字。14年的照顾,见证的是母亲拳拳的孝心。

母亲从未给过我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但母亲用她的生活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她给我们留下的是勤俭、是节约、是吃苦、是坚韧、是孝道。这份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在我们面前,母亲永远是不能磨灭的丰碑,她给我们的是精神的财富,是精神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风家规征文:背后的故事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戴安民——我的爷爷,是一位印尼华人, 20多岁时就独自去香港闯荡,辗转香港、台湾、越南等地,每次都是白手起家,清清白白靠他的真诚和诚信打动并结交了很多挚友。有了他们的帮助,爷爷从打工一步步发展事业,回忆那段峥嵘岁月,他这样总结自己的人生际遇——好运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要始终做到两条:‘诚信,友善’,好运一定会始终陪伴着你。

爷爷一生都在做善事,在印尼捐助过敬老院,资助过素不相识的学子们。他连续十年给万隆淳力良安福利基金捐款,每年1万多元……

回到家乡, 80多岁的爷爷出资捐助过夕阳红康乐中心,连续六年在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设立侨爱安民助学金,已资助60多位贫困优秀学子。“每次来看戴爷爷他都特别高兴,还不忘嘱咐我们,如果上大学有困难,爷爷来帮我们!真的很感谢戴爷爷给我们的帮助,我们不会辜负爷爷的期望”。

近几年《武进日报》刊登了很多微心愿,爸爸、姑姑和爷爷看到后一起为邹区、遥观、前黄等镇300多户贫困人员准备了温暖的冬被和药品,我们一起送到他们的手中。

有一次,他听说常州红梅新村有位老人重病,家境十分贫困,他让我带着他找上了门。听说老人的病与自己类似,他不仅送上1000元钱,还留下了德国医生专程给他配的药。

这几年,他已经送出了几十条被子,而且总是叮嘱我们:“要买就要买好的!”但是,他自己的被子用了多年,一直舍不得换。

爷爷勉励我们所有儿孙晚辈:“清白接前,诗书传后。”教导我们要清白处事,廉洁做人,把为善最乐作为我们每个人一生的信条。这已经成为我们戴家的优良传统,每次陪着爷爷出去散步的时候,他总是会跟我说—— “只要活着一天,就要行善一天。如果死了还能造福他人,这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啊!”

品效荷花,不染淤泥 ; 廉洁人生,行善积德。爷爷最淳朴的话语,将世代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周恩来的家风家规观后感

全文共 1334 字

+ 加入清单

“总理是国家的,不是我们家的。”新中国开国总理周恩来侄女周秉宜4日作客南开大学“公能讲坛”,回忆周总理的生活点滴,讲述“西花厅的家风家规”。“伯父和伯母不仅严于律己,对亲属们也严格要求,这使周家树立起了良好的家风。”

周秉宜是周恩来胞弟周恩寿的三女儿,1949到1968年期间,在中南海与周恩来、邓颖超一起生活,从小受到他们的言传身教。一直从事周恩来思想研究工作,有着较高的学术造诣。现为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会常务理事、南开大学周恩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伯父不让我父亲担任什么官职。所以,父亲一直就是内务部的一名普通干部。”周秉宜说,北京解放以后,周恩来就把三弟一家接到北京,原因有二:其一,周恩来的母亲临终前嘱咐他一定尽长兄职责,照顾好两个弟弟;其二,担心弟弟在天津受到特殊照顾,破坏党的纪律。“一些领导有意提拔我父亲,也都被伯父拒绝了。”

在周秉宜的记忆里,周恩来工作起来一直没日没夜,晚上经常工作到凌晨五、六点,每天只睡不到6个小时。“一到晚上工作,伯母就特别不放心,就怕他坐进办公室里好几个小时不出来。”周秉宜说,周恩来工作起来是不允许打扰的,别人劝他休息,他总是“拖延”。

后来,邓颖超想了个办法,她有意让小孩子进去把周总理拉出来,“强迫”他休息。“如果是儿童,他是不太拒绝的。因此,我那时候比较多的任务是拉他出来去散步。”周秉宜说。

西花厅是总理办公的场所,孩子们在西花厅生活也有“三大纪律”:保持绝对安静;周恩来和秘书们的办公室不能进,不能享有领导干部子女特殊待遇;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

作为总理的侄女,周秉宜从来就享受不到所谓的领导干部子女“特殊待遇”。她回忆,某年夏天,总理在西花厅接待苏联外宾。国务院招待科的工作人员就准备了一桶冰淇淋,用以招待外宾。工作人员看见两个小孩儿在,就给周秉宜他们一人盛了一小碗。“很快我伯母就知道了,她把那位工作人员严厉地批评了一通。以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我们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冰淇淋了。”周秉宜说。

周恩来总理还规定,家里的小孩子上了小学就不能再在西花厅吃饭了,必须去吃大食堂。周秉宜记得,上小学的那年九月,总理的卫士长发给她一个搪瓷缸、一把勺子,给了她两毛钱,让她和哥哥一起到国务院第三大食堂打饭吃。从那以后,除了老家来了亲戚外,无论刮风下雨都是如此。

虽然是周总理家的孩子,周秉宜却不被允许随便到其他领导家串门、玩耍,就连西花厅的工作人员家也不行。“伯母不允许我们去打扰别人,给人家带来麻烦。”周秉宜说,小学毕业那年,邓小平的女儿邓楠热情邀请周秉宜去家里玩。在“请示”了伯母后,按照伯母要求,到中南海大门外,通过警卫通报,请邓楠出门接到家里。

“其实,是可以从里面穿过去的,而且警卫都认识我们这些孩子。可是伯母就是不允许搞特殊,严格按照出入规定来办。”周秉宜谈及往事一件件,处处透出“家风正”、“家规严”。

周秉宜还一直记得总理曾在一次家庭会议上的表态:“你们不是我的子女。如果是,我会要求得更严格。”

“伯父伯母为什么那么严格地要求我们?他们就是想让我们明白,总理是国家的总理,不是周家的总理,是为大家服务的。”周秉宜表示,因为总理的言传身教,自己无论什么时候都提醒自己是个普通人,不能搞特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风家规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貌,家规是一个家庭的规矩。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要是没有了规矩,没有了风貌,那就会乱成一团。

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入座,这是家规。每天要早睡早起,这也是家规。家规无处不在,在家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条缝隙。有了家规,才有一个良好家风。我们家的家风就分为“孝”和“俭”两大块。

“孝”就是孝顺,孝顺有很多种,有大也有小。孝顺父母,就是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说简单点儿,就是爱。不要以为爱只是简简单单的几横几竖,它真正的价值,连金山银山都比不了。有座小山村住着一对老人,过年时,他们自己推磨磨辣椒粉准备给他们的六个孩子。他们准备好这一切后一直等着盼着。可是六个儿女一个也没有回来。老人给予六个儿女的爱,却换来了苦苦的等待。常回家看看,尽尽孝道。

“俭”说的通俗点就是节约。生活中我们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出门随手关灯,洗脸刷牙也不能一直开着水龙头。

“孝”和“俭”只是家风的一部分,家风家规是人们不可缺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风家规家训征文1000字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9月,我成为了石家庄外国语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学校的老师带着我们学习知识,课外活动,另外,还学习了“双创”。老师提到了一个新词“家风”。回到家里,我问爸爸妈妈,什么是家风?爸爸告诉我:家风是一个家的全貌,家风是在自己家好家风的基础上去认识别人家中的优良美德。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如同日常用品一样普遍,又像粮食一样重要,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东西。家风有很多种,比如不怕吃苦、孝敬父母、好好学习、珍爱时间、好好的利用生命,这些都是家风的一种体现。而我家的家风,在爸爸妈妈身上都有真切的体现。

有一次,我吃完了饭,碗里还有很多饭黏在碗边。我刚要跑出去玩,却听到了一个严厉的声音,“快回来!把碗里的饭吃完。”我转过头来,看到正板着脸的爸爸在冷冷地盯着我,这种目光不禁令我颤抖,我吞吞吐吐地说:“怎……怎么了?”“过来!把碗里的饭吃完!”爸爸依然板着脸。我走了过去,把碗里的饭吃得一干二净。爸爸见我已经吃完了,心情慢慢平静下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知不知道以前有多少人吃不上饭,爸爸小时候虽然吃得上饭,可是有很多次都吃不饱。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浪费粮食,饥饿将夺走更多无辜的生命。记住,以后一定要珍惜每一样食物,珍惜这些用汗水换来的回报。”

这件事过后,我每次都把东西吃完,紧记爸爸的话,做一个珍惜粮食、不挑食的人。

而对于妈妈来说,家风就是诚实守信。有一次考试,我忘记带尺子了,考完试后,我忘记了还。回到家,妈妈发现我的铅笔盒里多了一把尺子,立刻皱起了眉头,马上把我叫过来质问,我却若无其事地说:“我借了别人一把尺子,忘了还,我明天就还回去,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谁知,妈妈听了却很是生气,教育了我一番。我感到很不解,妈妈说:“你借东西不还,别人还会借给你吗?做人要守信,不能言而无信,不然,别人就不会再信任你了。”第二天,我把尺子还了回去,并诚恳地道了歉,同学也原谅了我。顿时我意识到了诚实守信的重要。

自从知道了家风,在我的家中,从爸爸妈妈到我自己,在做每件事情时,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爸爸说,家风体现在每一件小事之中,只要你认真体会每一件事,每件事都能给你一个家风的新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两学一做话家风征文

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火”了,被称为“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家族3000人同住15世而礼法井然,169人出仕为官而无一贪腐,历经870年战火洗礼、朝代更替,孝义齐家的理念始终未变。究其原因,我想,《郑义门》片中郑浩的一句话或许可以概括:“不管你走得多远,不管你官做得再大,《郑氏家训》都能管到你”。正是因为家规的不断传承和完善,郑氏家族才形成了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对党员干部来讲,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8800多万成员的“大家庭”,人数之众,范围之广,正是因为有了党章和党规的约束,才能从上海、武汉、瑞金、延安、西柏坡到北京,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因此,我认为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迫切而必要。

从历史角度看,我们党正是靠着纪律和规矩一路走来。党成立伊始,就强调要立规矩、讲纪律。1922年在上海召开二大的时候,尽管全国只有不到200名党员,但在大会上,不仅通过了党章,还专列了“纪律”一章。1927年大革命失败,在党陷入生死存亡境地之时,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亲自主持了一场入党仪式,24个字的入党誓词中,便有“服从纪律”这四个字,正是靠着这样的纪律和规矩,我们党走出绝境,重新形成了红红火火的局面。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成为今天依然执政并将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靠的就是纪律与规矩并不断创新,使其成为全党的意志和行动。

从时代角度看,党情国情世情不断变化环境日趋复杂。世界上一些大党曾经显赫一时,如苏联共产党,在拥有554万多名党员的时候,领导人民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而在拥有近2000万名党员的时候,却丧失了执政地位,亡党亡国,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固步自封。中国共产党却历久弥新、蓬勃发展、不断壮大。究其原因,正是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党章党规在保驾护航。当前,我们党面临着“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肩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尤其要发挥党章护党、护航作用,去弊兴利,确保党和国家永葆生机活力。

从个人角度看,认真参与“两学一做”是党员义务和责任。作为个体的党员,如果只是把党员身份当成一种资本,而非一种责任,信念滑坡、组织涣散、人心不稳,思想上一盘散沙,行动上各行其是,那再好的发展成果也难以巩固,再美的发展蓝图也必将落空,甚至会影响到党的集中统一和长期执政。因此,现阶段迫切需要通过“两学一做”来增强党的观念,引导每个党员学习党章党规对党的性质宗旨、组织制度、作风纪律等方面的规定,增强对党的归属感,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定地相信党、拥护党、依靠党,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共产党员正家风征文

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是什么?家风俗 称门风,是指家庭一贯的作风 ,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颜氏家训》中说:“笃学修行,不坠门风。”

如果用传统“五常”来诠释“家风”,那就是对亲属朋友有宽厚兼爱之“仁”,对妻子同事存朋友往来之“义”,在家庭内部树规则约束之“礼”,行为处事有明晰是非之“智”,待人接物含轻利重诺之“信”。如此,持之以恒,润物无声,自然慢慢能营造出正面、积极、和谐的家风。

中国逐渐进入小家庭时代的今天,重拾良好家风很有必要,正逢其时。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它是折射作风的一面镜子,是透视党风的一个窗口。因而,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绝不是私事、小事,而是关乎党风政风作风的大事、要事。领导干部要重视家风、管好家风、扶正家风,家风正,则作风优、党风清、政风淳。

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作出了示范。毛泽东同志把子女送到农村、部队,让他们到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去经受锻炼。周恩来同志生前订有10条家规,公私分明,不做特殊公民。刘少奇同志的一些亲属想凭借与他的关系办点私事,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我是国家主席不假,但我是共产党员,不能随便行使自己的职权。”老一辈革命家不仅严于律己、一心为民,而且有严厉治家的优良传统,充分展现出其克己奉公、修己治家的政治品格和道德品质,一直为后人所传诵称道。

近年来,一些地方相继出现“近亲繁殖”、“萝卜招聘”、“因人画像”、“绕道进人”等涉及领导干部违规提拔任用子女亲属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如此家风范式,缺失的是底线的约束、文化的涵养、文明的浸润,亦为人们所不齿。

想起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关于家风的一段话,“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总书记的话犹在耳畔,对我们是一种教育,一种鞭策,更是一种深情期盼。

家风连着党风,家事连着国事。领导干部务必时时牢记使命,让共产主义理想、精神、道德在家风中闪闪发光,让爱国、爱民、爱党之情高于爱家、爱妻、爱子之情。各级干部执政施政当以治家为本,在“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上下工夫,真正以良好的家风养成廉洁的作风、促成优良的党风、孕育向善的政风。

正家风,也当成为党员干部的“看家本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风家训征文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寻找最美家风,弘扬优良传统

——尊老爱幼,诚实守信

在过年的一段时间,电视上播出了“寻找最美家风”。很多人接受了采访,有的人说勤俭持家,有的人说做人不忘本,还有的人说尊老爱幼等等。我们家的家风很简单:尊老爱幼,诚实守信。

爸爸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我做人要尊敬长辈,爱护小辈。当然他们也以身作则。记得在我10岁那年暑假的时候,外婆生病了,妈妈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回到老家,在外婆的身边片刻不离,悉心照顾着外婆,直到外婆病好后才回到家。

受到了妈妈的影响,我也对长辈很尊敬。在外面,我会扶年迈的老奶奶过马路;在公交车上,我会为头发花白的爷爷让座;在家里,我会帮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奶奶总是叮嘱我做人要诚实守信。记得有一次,奶奶带着我去买衣服,由于当时顾客很多,老板找钱的时候有点匆忙,导致多找了我们10元。奶奶当时也没注意,回到家后,奶奶一算账发现多了10元,奶奶立刻起身拉着我又回到了那家店,把钱还给了老板。老板很感谢奶奶。

妈妈教会了尊老爱幼,奶奶教会了我诚实守信。这些简单却又质朴的家风,影响着我生活的每一天,让我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风家教征文:我的家风家教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家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尊老爱幼、勤俭持家、明事知礼……好的家风家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推动了中华民族不断向前,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一个处在好的家风家教的人,会在其好风气的影响下得到好的发展。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很清楚的表达了身边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很重要。“孟母三迁”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在成长过程中有好的家庭背景,对一个人的发展有十分巨大的影响,这是每个人都不能否认的。而且我们起初的发展就在家里,家风家教也就自然对我们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一个好的家风家教可以促进一个人健康的成长,有助于一个人走向成功。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我家的家风家教是比较棒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封建教条的限制,有的是那种有助于我们发展的助力,有的是有助于我们人生的指明灯,有的是束缚我们犯错的警告,总之感是提供了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

家风家教是人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好的家风家教是一个成功人士的必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风家训优秀征文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的家庭都会有家风家训。那如同春风春雨一般,一直在养育着我们成长。我们家庭的家风家训便是“文明”和“礼貌”。而这个家风家训却由一个感人的故事而来。

那是在过年的时候,一个风雪交加的白天。我和我的妈妈一起去一个朋友家。在路上,我发现我身上还有一些垃圾未扔掉,于是我把垃圾全部掏出来,准备扔到地上,就在那时,妈妈瞪着眼对我说:“我们要讲文明,不能随地扔垃圾,垃圾必须扔到垃圾桶里。”我一听这话,就连忙收起来了垃圾,又放在了身上,走了一会儿,我便看到了一个垃圾箱,便把垃圾扔到了垃圾桶里。妈妈又温柔的对我说:“这样做的才对。”到了朋友家,我只说了一声叔叔好,就跑去和朋友玩了。过了不久,我们便该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妈妈严肃的对我说:“到了别人家,要懂礼貌,要先说叔叔好和阿姨好,然后再说一些礼貌问后语,这样才能在干别的事。”听了这话,我有些疑问,于是我就问妈妈:“妈妈,我们为什们到哪都要讲文明懂礼貌呀?又没人看管咱们。”妈妈听了这话,微微一笑说:“这是人们最基本有的,就算一个人没有文才,但是比须要有文明和礼貌两种素质,就算没有人看管咱们,也要有自觉性,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听了这话,我的心中不禁涌上了一股暖流。

从此,讲文明懂礼貌就成了我们家的家风家训,从这场故事中,我不仅知道了我们家的家风家训,还懂得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人生下来就必须要有文明和礼貌两种素质,如果一个人没有这两种素质,那在一个人生当中将会是一个没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风家规的演讲稿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家都有属于自己家的家风家规、家训。说起我家的家风、家规、家训,从我懂事起,妈妈就告诉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勤学,意思就是要好学,奋发学习;其次是上进,要不断地上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我能行;然后是诚实,不诚实的人,哪会让别人信任你呢;最后是善良,没有一颗善良的心,怎么能为别人着想?怎么会在别人有困难时去帮助他呢?

我要上小学了。我们一家人坐下来开了个家庭会议。爸爸说:“今天会议的内容就是讨论家风、家规、家训。目的就是想让你上学后能用它来约束自己管好自己。”我们讨论了很久,才确定下来,那就是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勤俭节约、自强自立、勤学、上进、诚实、善良。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妈妈总爱叮嘱我:“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打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妈妈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他人发生冲突。在妈妈的教诲下,我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现在,我已养成了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勤俭节约、自强自立等的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上学以后,我无时无刻不牢记着家风、家规、家训,用它来约束自己。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想如果每个家庭都拥有良好的家训和家规,代代传承成为家风,那么家风正则国运兴,千万正能量汇聚在一起,伟大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风家规作文之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我每次去好朋友家去玩,都会忘记妈妈或爸爸规定回家的时间,玩的很尽兴的时候就会很迟才回去.让大人们很着急.于是妈妈就很认真的对我说:“咱们曾经定过一个规矩,就是同样的错误不犯三次,对吗”

我点了点头,并跟妈妈保证下一次一定遵守约定,按时回家. 因为我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是一兴奋,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一再犯同样的问题,妈妈怎么叮嘱都没有作用.于是“事不过三”的家规就被订立了,我心甘情愿的接受了约定:要是同样的错

误犯了三次或第三次,可以任由妈妈或爸爸适当惩罚.

好景不长,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上周六的时候,我的作业完成了,就去秦小艺家找她玩,妈妈告诉我最迟六点半要回家,不要影响到别人家吃饭的时间,我同意了.我们玩的很开心,她的妈妈再三邀请我在她家吃饭,我欣然接受了.过了一会儿,妈妈打来电话要我回家了,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为已经超过了七点半.一回家,就被妈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我知道自己的错误是没有准时回家,并且在别人家吃饭不光打扰了别人,也给别人带来了负担.我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记住回家的时间. 第二天晚上,我又去宁琛家玩,妈妈和我约定的时间是七点半回家,要尊重别人家的休息时间.我和宁琛在电脑上玩CS枪战,心里也一直惦记着和妈妈的约定时间.还有五分钟到七点半了,我赶快和宁琛说再见,冲下楼回家了.妈妈一开门,就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夸奖我守时.这一次,妈妈不但给了我一个吻,还奖励了我下个周末一小时的玩电脑的时间.我开心极了!盖脸的把我训了一顿:“你这样没有责任心的玩到现在

才回来,如果出了意外妈妈根本联系不到你,也不知道到哪里才能找到你,你知道你让大人们多担心跟你约好的时间没回来写作业,你又知道你浪费了多少时间事不过三的规矩你接受吗那就先进来,在门口处静静的站三分钟,好好想清楚今天是否有不恰当的地方,然后总结下给我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党员家风征文:树立良好家风

全文共 1482 字

+ 加入清单

一的道德标准。所以说,一个良好家风可以帮助在家庭中的成员更好地学习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

俗话说得好: “ 无规矩不成方圆。 ” 家风家训传承千年,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艺术文化。可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传统的艺术文化反倒被年代的不同而被人遗忘,而取而代之的却是金钱,利益,甚至违逆不孝。,时代是在发展,人们的品行却在不断退化。

“ 学以增智,学以立身 ” ,把勤于学习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常态任务。圣贤由学而成,才能由学而得。一个政党会因学习而强大,民族会因学习而富强,同样,家庭会因学习而不断进步和发展。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操守,是一开始从家庭的熏陶、而后在学习和工作的实践中长期培育而成。古往今来许多有识之士,无不重视以文化人、以学治家,把个人的修身立业与培养良好学习家风联系在一起。从小就养成善学、爱学、勤学的习惯,才能不断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气质风范,也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古人说: “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党员干部不仅要做勤于学习的表率,还要激发家庭成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通过学习立身立德、增智强能,这样也能使良好的学习家风薪火相传。

“ 为官发财,应当两道 ” ,把甘于清贫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价值追求。是为子女留下万贯家产,还是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具有良好家风的重要标志。唐代诗人罗隐就有“ 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女谋 ” 的名句留传后世。李克强总理对政府官员也有着掷地有声的话语: “ 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 ” 当官即不许发财,这是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职业要求决定的,也是家庭教育必须遵循的。事实说明,家财越多越有可能滋生懒惰心理,扼杀创造精神,这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极为不利的。真正高明的父母,是把优良思想和品德操守留给子女,这样才能为家人赢得长久的荣誉和尊敬,为家庭带来长久的欢乐和安详。

“ 俭以养德,德由俭来 ” ,把乐于节俭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行为准则。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就有 “ 勤于持家,俭以养德 ” 之说。节俭,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唯有从小就接受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才能真切懂得 “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防止产生优越感,自觉克服骄娇气。节俭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护身法宝。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就是从追求奢侈生活开始,逐渐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要自觉远离奢侈欲的诱惑,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思想,不仅自己要以俭为荣,还要让子女过过穷日子、苦日子,使他们真正把节俭作为一种意识,嵌入灵魂深处,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成为生存智慧的理性选择。

“ 堂前教子,枕边教妻 ” ,把严于管教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重要环节。家庭给人以归属感,成为人们内心情感最柔软的一部分。正因为此,家庭容易成为人性弱点的避风港,原则易在亲情面前变通,底线易在亲情面前突破。对家属子女管理不严,常常导致家庭不幸。党员干部要自觉把好作风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经常向家人宣传政策法规,帮助他们划清是非、美丑、荣辱的界限,对枕边风善而从,恶而弃;对子女的不正当要求,要坚决予以拒绝。同时, “ 身教重于言教 ” ,要求子女家庭和睦,自己首先要感情专一;要求家人洁身自好,自己首先要远离低级趣味。只有这样,才能把家庭打造成一个追求进步的家庭,一个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家庭,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希望家家户户都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家风,让家风帮助我们学会做人的道理,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的家风家训征文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自古中华民族每个家庭到有着不同的家规、家训家风。我们家的家风是——读书。

读书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也传承着我们家几代人对知识的喜爱。我对书可以说是痴迷、废寝忘食的喜爱。记得小时候,我出去丢垃圾时,手里也拿着一本书,结果把书

和垃圾一起拿了回来。还有一次,我看书看的津津有味,要不是爸爸喊,吃饭啦!我就忘吃中饭了。

听爸爸讲,我的太爷爷从小就喜欢读书。那时读的是私塾,条件不太好,学的是“庄农杂学”,但不能阻挡太爷爷读书的兴趣;爷爷也喜欢读各种方面的书,。念书时读的是

“毛选”一至N卷;爸爸也喜欢读书。而我呢?延续了他们的血液,也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每当一家人坐在一起闲谈的时候多数到从古今中外、航天、远洋、人文地理、科技、

教育、国家大事、唐诗宋词等书海方面谈起,使我从小就漫游在书的海洋里,知识的宝库中,无限快乐。

读书的家风,使我受到熏陶,得到启发,进步,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风家训优秀征文1000字:说家风

全文共 2499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家风,我觉得这个题目很大,特别对我们这些老年人来说,感慨很多,浮想联翩,恰遇近日观看电视剧《海棠依旧》,见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家风,堪称典范。他的侄女周秉德到内蒙古:“上山下乡”,低调做人,许久无人知晓,养女孙维世,是孙炳文烈士的女儿,他们视为己出,言传身教,在“文化大革命”中坚持真理,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红岩烈士江竹筠临刑前唯一牵挂儿子长大后不好好做人,留下了可贵的遗言,这两例足以说明我们共产党人的家风。在近现代,被传为佳话的曾国藩传世家书无不反应一个时代的家风

我的家族曾是大巴山的一个望族。康熙乾隆年间由“湖广填四川”,从江西迁徙到那里,祖上靠做小生意生活,在教育子女苦读诗书上曾下了一番功夫,始终弘扬“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若无读书子,功名何处求”的理念,激励后代获取“知识改变命运”的兴趣。在家族的字辈排行上,以“家传德以昌,世守道知常”开头(我为守字辈),由此可见吴氏家风的渊源,正因为有了这个正确的理念(家风),先祖的俩个儿子先后入仕,当时的寡祖母坚持二人弃政从商打牢根基,兄弟俩不负母望以知识为主导,生意逐渐兴旺,子孙也获得了功名,有的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先后选任三省监察御史,住居谏台,到清末,吴氏后代获取6品以上官员达20余人,其中1品8人,一时间吴氏家族为当地人文添光增彩。清诰授文端倭仁大学士称为“人文秀发,科名鼎盛,情操伟烈,者于中外,实大者根深固”。四川总督丁宝桢曾赞曰:“门高望榭”。

到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各个时期都有吴氏先人投身其间。新中国成立以来,有近百人在政府、政法、文教、工程设计、集团等领域工作,他们中有全国劳模、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委省政府表彰的优秀政法干警,有省委组织部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有省部级表彰的优秀教师,还有数名政协委员。

我祖父就读于燕京大学,与共产党员先驱李大钊、张太雷系同学。虽然在我刚出生不久就去世了,但据祖母说,他提倡“勤俭持家”“再穷也要送子女上学”和“讨坏一门亲,要害几代人”的家训,几个子女先后在师范中学毕业,虽然一些人没有入仕,但知识对他们后来的生存的确起了重要的作用。

我的祖母和母亲都是穷苦出生,祖母成人时家无立锥之地,母亲的父兄均系巴山“揹老二”,所以她们对人憨厚的品德真的对我影响很大,还有就是吃苦耐劳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让我耳濡目染,受他们的影响,十余岁我在很远的地方上学时,中午基本不吃午饭,忍饥挨饿一天,每当做一件事时,我下决心把它做好,使自己过得去,不让人家看不起,同时要尊敬人,在生产队每年收割季节我都被派去当“监收员”由于我很尊敬当时还生活贫困的“社员”,他们都很喜欢我,每遇到那家吃派饭,人家尽量煮好吃的给我吃。现在,当年的许多“社员”已故去了,我们任然怀念他们。这个尊敬人的性格,是一次听妈妈讲,外婆有一次遇一“揹老二”(指巴山地区因交通不便由人用揹夹、揹运物资的人称“揹老二”)病了,一直在外婆家吃住养病,住了许久病才痊愈,没要人家一分钱,这个事给我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还听说祖母为一家较穷(中午不吃饭)的人常喊他来家吃饭。有家姓孙的家里揭不开锅,祖母就多下一碗米,要他们用顶罐把饭和米汤揹回去,我母亲对邻里不管比我们穷的当官的邻居,有好吃的就爱给他们留点送去。我们院子里有个何瘸子家里人多,又不会节俭,每年靠政府救济过日子,当他知道我家有客或煮好吃的时候,总借故来串门,妈妈总要让他参加吃,这些事对我人格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我渐渐长大时,就懂得了报恩,例如在那艰苦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记得食堂用小篾兜蒸红薯,人均一斤,我尽管正在长身体,也非常饥饿难耐,我把好的红薯、中节的留给衰老的祖母,我只吃点边角。

我参加工作时,只带了床棉絮,第一个月发工资37.5元,本该买包单、毯子,但我宁愿滚藏民的豌豆草草,却把余下的25元钱寄回我贫困的家。

在工作岗位上,开始是当林业工人,无论天寒地冻,我坚持早起为工人在烤火棚生火,吃饭时为大家读报纸,上班时走在前头为人打露水,下班走在后面,即使在“文化大革命”的时期,我也坚持比别人劳动时间长、工作质量好。后来参加林业厅7人小组支援西藏,我表现较好,那里领导愿意留我,我也同意,结果领队不同意,使我大哭一场,再后来参加落实政策,到林业公安再到公安机关,我始终坚持不张扬、艰苦朴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理念,多次被评为优秀和先进,省公安厅曾为我记三等功一次,省委省政府表彰我为优秀政法干警。由于我以工作为重,母亲去世,我是独子也未奔丧,对子女也根本无时间教育,但我发现他们出错时,坚决不饶恕。有一次,我妈把鸡蛋埋在米缸里,发现差一个,当时只有我上小学的儿子在,我狠踢了他一脚说:“你小小年纪就偷鸡蛋,将来大了偷什么?”结果鸡蛋在米缸里是少数了。还有一次,岷山电器商店被盗,我出现场回去,发现儿子在隔壁说话,我推开门,恰发现桌上有电器,我以为是他偷了,我抓住儿子说,老子亲自抓你去派出所,结果同学忙说是他们从家里带出来的,加之是旧的,我才松了一口气。

我的三个儿女,我要求他们无论做人做事要有原则,要有是非观,你没有大本事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人品,现在我的儿女由于我不愿意求领导找关系,现一个打工,一个做小生意,没有让我在他们的的人品上操心,还有一个儿子靠硬考被州公安局录用为警察,虽然在好几个单位工作过,但经常被评为先进、优秀,前两年派去援藏,五六百人的局,只有他本来是从藏区出去的,现又报了名,而他的孩子当时正在上初中,妻子在阿坝,但他毅然做出了援藏的决定。在藏区帮藏民种地,自己掏钱帮扶一些藏民,为当地打造警务室,方便群众联系,深入到最边远的地方抓治安管理,连年被当地县委表彰,回局一年,又被省委组织部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今年换届,他又高票当选为一镇负责人之一。

我真的体会到我的家族也好,我的一家也罢,树立良好的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家族一个家庭兴旺发达的根基,没有家风的民族是可悲的。

说到这里我很赞赏老干部局的这个命题,应该在全社会推广,并加强宣传报道,把家风的美德一代代传下去,大力推动党风政风的好转,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有关我的家风家训征文2000字

全文共 1548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是个端庄而又和谐的词语,它博大,却又那么平凡。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我的家风家训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时间正在悄悄的流逝,而我们也正如小草一样地飞长。成长的旅途中,我们都曾经历过风风雨雨,但在我们的身后,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我们。

这,便是家风。 ——题记

家风,是个端庄而又和谐的词语,它博大,却又那么平凡。在我们的不经意间,它已经浸透了我们的心灵。

在几年前的时候,家里穷得很,父亲没个正经工作,生活倒是拮据。那时候,家里还有个特带劲儿的口号:“省!省!省!”现在想起那段啃着干馒头生活的日子,心里还是甜滋滋的。

现在呢,生活条件倒是好了,但往日那股勤俭节约的风气却时刻没丢掉。在家里,那整天提个鸡毛掸子的奶奶当上了我家的“省”领导,早晚都叫和着勤俭节约,无论是我,还是父亲,只要一“浪费”,就总会吃上她几掸子的。

现在想起一件有趣的事儿。

那是一个夏天的晚上,热得很。夜虫都中了署,躲在草丛里,呜呜地啼哭。在月光下,一个人影匆匆闪过:两边腋下各夹个西瓜,偷偷摸摸,蹑手蹑脚地往水龙头跑去。——呦!是老爹回来了!

“哗——哗——”水龙头开了,两个西瓜正在舒服的洗着凉水澡。蹲在水龙头旁的老爹,偷笑着,又瞥见了门后的我,匆匆的向我打了个手势,示意让我上他的“贼船”。

我也招手应和着,边偷笑,边跑出来会合。正当我们高兴的时候,屋里的灯突然亮了,随后是一阵“啪——啪——”的拖鞋声。我们都大吃了一惊。

大惊过后,老爹大喊着:“不好!你奶奶!”我也倒吸一口凉气,拽起西瓜就往外跑。

“呔!哪里逃!哇呀呀……”

奶奶大叫一声,学着京剧的强调,那声音可是异常的洪亮。我们转头一看,一位英姿飒爽的老太太,手里提个鸡毛掸子,脚踏两只拖鞋,在月光的映衬下,别提多威武了。

事情到了这步田地,我们父子俩只有缴械的份儿了。我无话可说,爸也只是随口絮叨着:“妈,您老咋还没睡下呢!”奶奶没应话,吐出一个“哼”字,宣告着我们打感情牌的计划彻底破产。

不由分说,奶奶抡起掸子,一顿乱打,边打,边操这一口浓重的乡音絮叨着:“你这家伙,又害水!又害水!三十好几的人啦,还不听话,啊?”

“哎呦,不敢了,再也不敢了!”我们叫喊着。一顿祷告过后,奶奶那边自然是手软了些,毕竟是她儿子和孙子呀!刚才一顿打也肯定不是真打,不过是比挠痒痒重些罢了!不过,作为惩罚,这瓜是没收了,留着让我们明儿吃。我们父子俩暗暗叫苦。

自那以后,我们就很少浪费水了。有也只是一半次,不过在一顿“棍棒教育”之后,还是乖乖地服从命令。

哎!不过奶奶走的早!与奶奶度过的日子,终究成了记忆。奶奶钻进了那方矮矮的坟墓,叶落归了根;她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留下的只有那沉甸甸的遗爱,还有那一直改变着我的家风。

现在的我,已经是初三冲刺中的一员了。繁重的体育课后,每个人的脸上都挥洒着皎洁的汗滴;那原本空空如也的垃圾桶里,不一会儿就会攒上满满的一桶卫生纸。

当我将废纸扔进垃圾桶的时候,我便想起了从前:一个手持鸡毛掸子,脚踏两只拖鞋的老太太,正指着一个小男孩絮絮的说着……想到这儿,我的眼里总是泛着泪。奶奶那平凡的生活,朴素的衣着,还有那散发着香气的家风,深深地,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头。

又想起正月的时候,一家人围到电视机前,看着央视里的《家风是什么》,真是其乐融融。看着电视里一个个精彩的回答,动人的故事,我也问奶奶:“奶奶,咱家的家风是什么哪?”

奶奶回过头来,慈祥的一笑,接着又絮絮的说着:“乖孙子哟!咱家家风多着呢!勤俭节约很重要,家庭和谐排第一,还有就是与人为善……呦呦,你也教教你老爹,都三十好几的人了,还没我孙子懂事,整天惹我生气!”听着奶奶娓娓道来,我们一家人都笑了。

是啊!正如奶奶所说的,我家的家风正是如此。家庭和乐,勤俭节约,与人为善,便是我的家风,时刻浸染着我的家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风是什么征文800字:我心目中的家风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哇,哇,哇……”咦,这是哪里来的哭声?我走出房间一看,原来是爸爸在打弟弟。只见爸爸眼里含着泪花,既心疼又无奈。

一旁的妈妈背过脸去,似乎不忍看这残忍的画面。奶奶用那生满老茧的手,轻轻地擦拭着眼睛。爷爷坐在奶奶旁边,一声不吭。过了一会儿,调皮的弟弟见周围这么安静,偷偷的从捂住脸的手指缝里瞧爸爸,渐渐停止了哭泣。我悄悄地问爸爸:“发生什么事了?”于是爸爸把事情的经过和我说了一遍。原来是弟弟不尊重爷爷。“孩子从小不管教,长大家风不正,所以从小就要树立良好的家风,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爸爸的一席话,把我们引入了沉思。

家风是什么?在我的眼里,家风像春雨一样,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更爱我的家,更爱我的父母。家风体现在生活当中,生活中

的一点一滴都有家风的踪影。为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妈妈倒一杯热水;吃饭时等爷爷奶奶坐下再动筷子;照顾年幼的弟弟;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些虽然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却都能体现出这个家庭的品质与风尚。家风,其实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让家庭所有成员都遵守的准则。它即隐藏在父母平时点点滴滴的教育之中,又浓缩在我们平时的谈吐举止之中。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他们时时刻刻关怀着我们,为我们做着榜样。记得小时候,奶奶的胳膊受伤了,生活不能自理。妈妈每天

早晨都为奶奶端来热水,给奶奶洗脸,给奶奶擦身;每天晚上,妈妈都会为奶奶端来洗脚水,认真地搓洗着那生满老茧的脚……每当看到这一幕,我的脑海里都会出现一个字,那就是“孝”。妈妈的这一举动,让我明白了爱的真啼,更让我知道了“孝”这个字的真正含义。

好的家风,孕育着好的人才;好的人才,带给社会正能量,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为了社会的发展,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让我们一起培养良好的家风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家风家训征文1500字

全文共 2285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勇敢,事情必成;勤劳,幸福必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家风家训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小草在之所以能茁壮成长,是因为那勤劳的土地源源不断的给小草送去养分,奉献的雨露毫不吝啬的给小草送去水分,慈爱的太阳不求回报的给小草送去阳光。春风轻抚着它,雷电考验着它,石头捶打着他……几个月后,小草变成了茁壮的大草,即使有路人的踩踏,他依旧保持青绿,依旧保持活力。因为在他成长时获得了环境的滋润,因此打下了最坚实的根基。而我们不就像那小草,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远古时就有“礼仪之邦”之称,所以对于家风家训更是重视。而要说起我的家风家训那可要谈谈我小时候的几件事。

俗话说:“勇敢,事情必成;勤劳,幸福必到。”当然在我们家可是把勤劳放在第一位。在家里数奶奶和妈妈最勤劳了,我们家住在农村,她们深知只有靠一双手才能供我和姐姐上学,勤就这样不知不觉得成为了我们家的家风。

记得在那年夏天,正是收麦子的高峰期,却不巧赶上我爷爷生日,一家人忙得不可开交。爸爸在家里炒菜,只有妈妈和奶奶带着我去割麦子。那时还没有普及现在的割麦子车,只是用镰刀收割。

从清晨到中午,一刻也不曾停歇,妈妈和奶奶都汗流浃背,妈妈那白色的衬衫的像水洗过一样,奶奶那纤瘦的身子更显得凄凉。她们没有吃饭,喝两口水对她们来说就是休息了。下午我们才陆陆续续的回到了家,妈妈和奶奶并没有停歇,而是一起洗着衣服擦着桌子,都顾不得头上的汗珠。我匆匆忙忙的吃完饭就早早的睡下了。在深夜里,从门缝里透过来了一束光,我朦朦胧胧地循着光走过去,看见妈妈正辛勤的收拾着中午的酒席。左一擦,又一理,持续不断。我看见妈妈脸颊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妈妈的背微微驼着,曾经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儿怎么有些驼呢?我的睡意全无,客厅里的灯依旧亮着……

我在奶奶、妈妈的耳濡目染下,也学会了勤劳,虽然奶奶去世了,而她的勤劳之风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我现在是卫生小组的组长,每天到我值日的时候我都恪尽职守,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勤劳不仅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别人,这句话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浮现。

“舍自己,为别人”在现实中“舍己为人”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他不只是一时的冲动,他不只是思维的兴奋,也不只是一时的意气用事,不是一时的失去理智,他需要一种崇高的精神,需要一种眼里有他人,愿意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的伟大情怀。这不仅是现在社会上的舆论焦点,也是我家里行为上的赞扬焦点。

爸爸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家里也不是怎么富裕,但以自己的一双巧手获得了村里人人的赞扬。爸爸什么都会做,像修电,修车,修水管,修自行车,修微波炉……总之在我印象中他做事最细腻。

当人们什么东西坏了时,都会来找他,他毫不犹豫的接受。有一天,我到仓库里去找东西,发现里面全是钻机、自动充电机和一些我不认识的工具,我连忙跑过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爸爸为了给村里人修坏了的东西才自己拿钱买了这些的零件和工具。我愣住了,难道这就是真正的舍己为人吗?就这样,我深深地把爸爸的精神印在了心里。春天时,村里人都帮我们播种。夏天时,他们都帮我们剥玉米。秋天时,他们都给我们家送苹果。但爸爸都回绝了。爸爸说:“我们真正收获的不是别人的东西,而是别人的心……”是呀!舍己为人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不但开在生活里,也开在人们的心里……

爸爸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的感染了我,我一直都记得,有付出就有收获。在学校里,虽然我整理笔记本付出了莫大的努力,但我依然毫不吝啬的借给别人借鉴。你给予别人一份帮助,别人也会给予你一份帮助;你给予别人一份爱,别人也会给你一份爱,难道这不是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立足的精华吗?我不崇拜明星,我不崇拜富有的人,我只崇拜舍己为人的爸爸和雷锋。爸爸就是那一朵永不凋谢的花,开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永远……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们祖祖辈辈都以“孝”为家风的核心。我国古代人就十分孝顺,比如《三字经》中的黄香,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可母亲已经不能生还了,于是他决定把对母亲的思念以及爱全部都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天的天气十分冷,晚上睡觉时,黄香就先躺在父亲的被中,等被窝热后才回到自己冷冰冰的被窝里。这就是著名的“香九龄,能温席。”这个故事让我初步认识到了孝,而让我深刻理解的孝是从爸爸身上学到的……

自我出生那年起,爷爷的心脏就不好,奶奶一个人无法照顾爷爷,又因为爸爸的兄弟长期出门在外,所以照顾爷爷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他的责任。白天爸爸上班妈妈去照顾,晚上爸爸就要陪爷爷睡觉。因为爷爷半夜老是咳嗽喝水,也因这个爸爸老是睡不着觉,但他没有埋怨还是尽心尽力的照顾。每到过节爸爸放假时,他总是要带着爷爷去看看附近的景色,和爷爷去田野里呼吸新鲜空气,虽然有点麻烦,但爸爸希望多看到一点爷爷的笑容。中午爷爷总是要睡上一个午觉,爸爸总是叮嘱我要给爷爷不时地往上盖盖被子,以免着凉。虽然简单的一个叮嘱、一个动作,但透漏出爸爸对爷爷不善言语而又细腻的爱。

“一个小小的问候对父母来说是一份大大的爱”这句话在我心底里扎下了根,从小的熏陶也让我学会了孝。我不善言语,也不会对父母说什么甜言蜜语,只是吃完饭后洗洗碗筷,睡完觉后叠叠被子,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的我只有父母,以后的父母只有我们,现在用成绩报答他们,以后用爱报答他们,让他们过上简单而又幸福的生活。

传承家风,传递家风。愿勤劳、舍己为人和孝顺之风永远飘荡在我家上空,永远飘荡在这个社会的上空,永远飘荡在中华民族的上空!伴着温暖,飘进千家万户中,也飘进每个人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风家训家规征文:我们这个家有点“乱”

全文共 1029 字

+ 加入清单

午后,雁雁淋着一袋葡萄来我家,“大奶奶,大奶奶,我给你送葡萄来了”。母亲一边应着,一边高兴的说,雁雁真强,还想着给大奶奶送葡萄啊!“雁雁!去姥姥家好几天,想大奶奶没有?”雁雁说:“想了,可想可想你们了。”母亲问:“都想谁啊?”雁雁答道:“想大奶奶,想大伯,想四爷爷,想荣姑姑……”雁雁掰着指头在那说着,看着他那可爱的样子,母亲,使劲的搂了搂雁雁,亲了一下。

雁雁是三叔家的孙子,今年六岁。雁雁说的大奶奶是我母亲,雁雁说的大伯是我弟弟,四爷爷是我四叔,荣姑姑是四叔家的闺女。咋一听,一个小屁孩,离开家几天就知道想这么多人,这关系是不是有点乱?似乎确实有点乱?

那就再说点更乱的。三叔去年生病住院了,第一天一男一女去侍候他,同病房的人问男的:“这是你父亲?”“不是,他是我三叔。”又问女的:“这是你父亲?”“不是,他是我三伯。”同病房的人问,“他没有儿子?”回答:“有。”第二天,俩女的去侍候三叔,同病房的人问:“你俩是他闺女?”回答:“不是,是侄女。”同病房的一脸的迷惑。第三天俩男的去侍候三叔,同病房的人还问:“谁是他儿子?”这次其中一个才回答“我是。”同病房的人一脸的羡慕,说你家的人真多啊!

这个事后来在医院病房都传开了。大家都在说,看看人家那一大家子,一个老辈病了,孩子们争相侍候,一个叔叔大伯,跟亲爹一样的侍候。

其实,我家的关系说乱也乱,说不乱也不乱。只是我们一家人不分彼此我们懂得爱必须分享而已。

我有一个家,一个很大的家,父亲一共姊妹六个,父亲是家中的老大哥,所以,我有四个叔叔,一个姑姑,她们兄妹六人,从来没有分过家。所以,小时候,孩子们是老太太的心尖尖,是爷爷奶奶的小肉肉,是叔叔们的小宝贝,是姑姑的跟屁虫,一家人老老少少十几口子人,把我们这几个孩子捧在手心里。目前我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可是回到家,叔叔婶子依旧把我们当孩子,不管到了谁家,我们是想吃就吃,想喝就喝,跟在自己家一样,一点也不客气。当然,谁家有了活,我们也一样照干,那是不能推辞的。所以,我们常说,我们是散养的孩子,不是一家的,是大家的孩子。正是这样,我们也牢牢的记住了祖辈父辈对我们的好。

所以,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一家有事,全家出动,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齐动手共同面对每一次困难。同时,有了快乐有了幸福我们也一起分享。

所以,我们这个家,就有了“乱”的序曲,就有了“乱”的传说。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六岁的小雁雁已经懂得了爱的分享。我们会把这种爱无形的传递,传递,一代又一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