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怎么讲(精选20篇)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请和小编一起来阅读吧!

浏览

5495

作文

1000

中国成语故事4:回天之力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张玄素任景州录事参军时,唐太宗召见他,询问他为政之道。张玄素说:“隋炀帝喜欢专断大小事务,不信任大臣,以一个人智慧来决断天下的事,最终走向了灭亡!陛下要是能够谨慎选择大臣,观察和考核他们的政绩而加以赏罚,何必忧虑国家治理不好呢!另外,我观察到隋末战乱不止,其实真正想夺取天下的不过就那十几个人,为非作歹的很少,大多数都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等待着归附有道的明主。很少有人了解百姓为什么作乱,只是人君不会安抚而已!”太宗就擢升他为侍御史。

贞观四年,唐太宗要重修洛阳宫乾阳殿。张玄素说:“我曾经见过隋朝修宫殿,在豫章(今南昌)伐木材,两千人拉一根大木,铁做的车毂走不了几里就坏了,需要几百人抬着备用的车毂跟着,一天走不上三十里地。从前阿房宫修成了,秦朝就灭亡了;章华宫修成了,楚国也衰败了;乾阳殿完工了,隋朝也解体了。现在我们国力不及隋朝,百姓刚刚遭受战乱──我恐怕陛下的过错比隋炀帝还大。”太宗说:“你说我还不如隋炀帝了吗?”就停修了。

魏征知道了,说:“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

“回天之力”比喻能挽回严重局势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盘马弯弓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paacute;n mǎ wān gōng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从小失去父母的韩愈在嫂子扶养下,刻苦好学,25岁考中进士,当时不能安排做大官,只能在武军节度使张建手下做推官,他随张建去打野鸡,即兴作《雉带箭》诗:“原头火猎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将军欲以巧伏人,盘弯弓惜不发。”

【出处】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唐·韩愈《雉带箭》诗

【解释】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故做姿态

【近义词】故作姿态

【反义词】立竿见影、不得不发

【示例】不知道袁世凯这种盘马弯弓,适可而止,就是对民军一打一拉。  李六如《六十年代的变迁》第六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一路福星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yī lù fú xīng

【典故】福星往矣,安得百子骏布在天下乎! 宋·秦观《鲜于子骏行状》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灯火。 宋·戴翼《贺陈待制启》

【释义】路:本为宋代的行政区域名,后指道路;福星:岁星。原指一个行政区域为民谋福的好长官。后用作祝人旅途平安的客套话。

【用法】作谓语;用于祝颂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一路顺风、福星高照

【押韵词】牛角书生、霞蔚云蒸、腹中甲兵、比户可封、从恶如崩、应时而生、底死谩生、匣剑帷灯、老马嘶风、一杯羹。

【年代】近代

【英文】may a lucky star follow you on your journey!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宋鲜于子骏被任命为京东路转运使,临行前,司马光说:“福星去了,如能有一百个子骏在各地就好了。”于是人们就说他是“一路福星”,称赞他的诗句有:“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

【成语示例】宋鲜于侁,人谓之一路福星。 《四友斋从说》 清·翟灏《通俗编·祝诵一路福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为渊驱鱼成语故事_900字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某一日,孟子的几个学生针对夏、商两朝灭亡的原因展开了激烈地辩论。天命派认为桀和纣的灭亡是天意,人的力量没法与天意抗衡。有人立即反驳说:明明是人意嘛,哪里是什么天意!孔子‘说:‘天何能言?以人代言之。’即使是天意,也是通过人力来实现的。把一切因果都说成天意,人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双方争执不下,一道去请教孟子。孟子仔细听了双方争执的理由,分析道:桀和纣之所以灭国亡身,不是什么天意,原因在于他们失去了民心,一个失掉百姓支持的国君当然要失败了。一个君主要想取得天下,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首先取得百姓们的支持,百姓不支持的事情肯定办不成。怎样才能取得百姓支持呢?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深得民心。民心是很容易争取的。这时有人提出质疑:纣王造鹿台,百姓并不支持,但百姓被迫无奈,还是把鹿台造起来了。孟子说:鹿台是造起来了,但纣王却为这件事惹怒了百姓,纣王最后还是自杀了。这样看来,鹿台建成对纣王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呀。有的学生不愿问题节外生枝,对孟子说:先生,您还是说说桀纣亡天下的原因吧。孟子说:好吧,我们回到原来的话题。还是先说说怎样取得民心:首先是为百姓着想,做百姓喜欢的事情,解决百姓的疾苦,让他们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凡是百姓讨厌的事情就万万不可去做,更不能强迫他们去做。孟子说得有些兴奋,站起来继续说:我打个比方,国君施行仁政,爱护百姓,百姓就像百川归海一样涌向国君的周围。你们都知道,水獭是专门靠吃鱼为生的,水獭一经出现,鱼类必然潜往深水;鹰隼专吃小鸟,小马看到鹰隼了一定会飞向树林深处。所以说,是水獭代替深水将鱼儿赶来,鹰隼为丛林聚积鸟类,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雀者,鸕也。由此可见,是桀纣把百姓驱赶到商汤王和周武王那儿去的。总之,梁纣的灭亡是因为人心向背,绝非什么天意。天意大难把握了,我们还是多尽人力吧。弟子们听了,都表示满意。

任何君主残酷剥削百姓,使百姓活不下去,百姓必然奋起反抗,最终导致改朝换代。中国的26部史书记录26个朝代的兴亡史,考其缘由,就是亡国之君见利忘义,干下了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蠢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波澜老成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bō lán lǎo chéng

[成语解释]    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典故出处]    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诗:“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成语故事

元朝汤编著的《画鉴·宋画》里记载着一个故事。宋朝有个名叫徐友的画家,有一次在常州太和寺佛殿后面的墙壁上,画了一幅描绘河水的壁画,题名《清济贯河》,其中有一笔从头到尾长达40丈,受到观众的特别注意。

汤对此发表评论说:“其实徐友的妙处并不在此。因为他功力深厚,笔法

老练,线条连绵不断,像波涛起伏(原文是‘笔法既老,波澜起伏’),跟水势相结合,互相影响,就觉得越看越奇了。”

后来,人们把“波澜独老成”这个成语,来形容诗文气势雄壮,功力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姑妄言之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gū wàng yán zhī

成语故事】宋代文学家苏轼早年在杭州做官,因写诗讽刺朝政,得罪了皇帝,被贬到黄州。晚年又再次被贬到海南儋州。苏轼到儋州后,因偏远荒凉,常读书写作,邀请朋友“姑妄言之”讲笑话,晚年写笑话集《艾子》。

【出处】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听之奚。 《庄子·齐物论》

【解释】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用法】作谓语、定语;与“姑妄听之”连用

【近义词】随便说说

【相反词】姑妄听之

【英语】tell some body something

【成语举例】这不过姑妄言之罢了,哪一个能办这件事? 《九命奇冤》第二十九回

【成语造句】

◎ 这方面的原因笔者姑妄言之,可能有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生的成语故事精选大全

全文共 180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的成语故事精选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

唐朝有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注释]成:现成。

[提示]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也作“成竹在胸”。

6、熟能生巧

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提示]指做事情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

7、水滴石穿

从前,有个廉洁的县官,他审问一个拿了公家一枚铜钱的仓库管理人。那人说:“不就是一枚铜钱吗?”他提笔写下一行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就是说,一天偷一枚铜钱,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绳锯木头,木头也会断;水珠天天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

[提示]比喻虽然力量小,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难办到的事来。也作“滴水穿石”。

8、百发百中

在楚国的一个练武场上,许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个射箭能手养由基,连续几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说:“射中靶心,还算不了什么。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那还差不多。”养由基站稳脚步,张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注释]发:射箭。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击技术非常高明。

9、无价之宝

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他把玉献给魏王。魏王叫老玉工鉴定,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魏王问:“这块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价,也只能看一下而已。”魏王大喜,重赏了献玉的人。

[提示]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物品。

10、画龙点睛

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人们以为他说大话。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立时雷电破壁,两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提示]比喻作文或讲话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内容更精辟有力。

结语:以上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的成语故事精选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成语故事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北朝时,高洋废掉了魏孝静帝元善见,建立了北齐朝廷,当上了文宣帝。高洋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肆意杀戮元帝的近亲,这使得大臣元景安感到十分惶恐。为了保全性命,他串联了几个人向高洋请求将自己的姓氏改成高,以讨他的喜欢。元景安有位堂弟,名叫元景皓,他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气愤,说道:“怎么能抛弃本姓,随人家的姓呢?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呀!”

第二天,元景安把堂弟的这番话告诉了高洋,高洋立即将元景皓斩首,并且把他的家属遣送到彭城。元景安因此受到高洋的赏识,官越做越大,一直做到领军大将军。

故事启发】这个故事是关于家庭的。北朝时高洋将元善见废掉建立了北齐政府当上了皇帝,在他当皇帝期间大肆杀害前皇帝近亲,大臣元景安对此感到十分害怕,于是他提出要将自己的姓氏改成高来保命,他的堂弟很气愤表示不该为了保命而牺牲自己的姓氏,他随即将此话告诉高洋,用堂弟的性命换来了他一生的荣华富贵。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故事中高洋害怕前皇帝宗族人叛乱选择杀掉他们,元景安为保命选择牺牲自己的亲人,他最后的确得到了荣华富贵,但是不知他在享受自己的荣华富贵时可会想到自己的弟弟?可能他认为就是自己弟弟的错误,不关自己的事情,但是他从未想过自己也有错误,他会被世人所嫌恶。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本姓都可以抛弃那就没有什么是他做不出来的,我们应该学习元景皓,生命固然可贵,但是名节更可贵,万万不能因为追求财富保命而抛弃自己的本心。他虽然死了但是世人都会称赞他,他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元景安不仁不义为一己私欲而残害亲人必定会遭到世人的厌恶,因此我们要保持本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临渴掘井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临渴掘井出处:感到渴了才挖井,事到临头才想办法,晚了!来不及了!

这个成语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临渴掘井感到渴了才挖井,事到临头才想办法,晚了!来不及了!

这个成语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春秋时,鲁昭公被逐出国,逃亡到了齐国。齐录公对他说:“你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怎么就把国君的位置丢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_公说:“早些时候,人们都对我很好,有很多人经常鼓励我,而我没有亲近他们,也有很多人经常劝诫我,而我也没有听信他们。因此,逐渐地内无心腹、外无援助,真正爱护我的人一个也没有,奉承我、欺骗我的人反倒很多。这样,我就好比秋天的蓬似的,表面枝叶似乎还很好看,其实根茎都已经枯萎,秋风-起,于是连根拔掉了。”

齐景公听了,认为颇有道理,便把这番话转告齐大夫晏婴,并且说;“要是现在有可能让昭公回鲁国去,大概他可以成为一个贤明的国君了吧?”晏子说:“不会。蹚水过河而溺水的人,多半因为事先不探明河水的情况,迷路的人也多半因为事先没有问清路径,等到他溺水以后才去探水,迷路以后才来问路,不是已经晚了吗?这好比临到战乱已经爆发了的时候,才急着去铸造兵器;遇到吃东西在喉咙里干噔得想喝水的时候,才急着去挖井一样,虽然非常急切,可是怎么来得及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幽默风趣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对牛弹琴的启示: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智谋的成语小故事_成语故事作文1500字

全文共 140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智谋是一种能够指导行为的有效思维方式;是人们为了取得利益的方法论,主要包括:尽可能取得最大利益;尽可能减少操作风险。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金蝉脱壳

公孙阅托媒人到钟离家说情,钟离秋的姐姐钟离春为使妹妹忘记疯子孙膑,收下聘礼,未曾想钟离秋痴心不改,并与姐姐大闹一场。

钟离春是个剑术高超的烈女,她为了断绝妹妹的恋情,欲杀孙膑。孙膑面对死亡,仰天长叹,叹自己空有世上无双的《孙子兵法》,却无用武之机,辜负了祖先和老师的厚望。钟离春方知孙膑是装疯。

钟离春只身来到孙膑的家乡齐国国都,遇到了齐国将军田忌,将孙膑的遭遇告诉了田忌,请田忌设法解救孙膑。田忌不信孙膑其才,田忌的门客禽滑说他到魏国一试孙膑,然后见机行事。

禽滑来到魏国,在钟离春的安排下与孙膑见面。一番交谈,禽滑与孙膑相见恨晚。禽滑用孙膑之计,让自己的仆从装扮成蓬头垢面的孙膑醉卧猪栏,孙膑乘机躲入禽滑的马车逃离魏国。

二、李代桃僵

数天后,有人在河边发现了孙膑的衣服,误以为孙膑已死,钟离秋闻此痛不欲生。公孙阅娶钟离秋为妻,钟离春见妹妹有了归宿,悄悄离开魏国,来到齐国。,

孙膑为了不得罪魏国,暂时隐居在田忌家中。钟离春来到田忌家,照顾孙膑。

田忌爱马,常和齐威王赛马,每赛必负。孙膑告诉田忌,可采用"李代桃僵"之计,即牺牲三等马,用一等马对齐王的二等马,用二等马对齐王的三等马,必胜无疑。田忌听从孙膑的意见。下重赌和齐王赛马,果然获胜。齐威王纳闷,询问田忌,田忌将孙膑的计策告诉齐王,齐王立即召见孙膑。

三、围魏救赵

庞涓为报中山之仇,带重兵进攻赵国,赵国连战连败,国都危在旦夕。

赵国向齐国求救,田忌主张救赵,相国邹忌等人惧怕魏国,坚决反对。齐威王力排众议,派兵救赵,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

田忌采取孙膑的计策,不去赵国,直逼魏国。田忌的堂弟田国是一个有战功的将军,他以为孙膑怕死,怂恿数名将军不听孙膑之令,定要前往赵国和魏军一决高低。孙膑好言相劝,田国等人不从。孙膑按军法斩杀田国手下一个有功之将,田国等人在军法的威慑下,带军向魏国开进。

魏国告急,庞涓只好从赵国撤军。回军途中,庞涓和齐军相遇,孙膑用计大败庞涓。庞涓这才知道孙膑没死,率残部逃回魏都,田国等人此时对孙膑口服心服。

四、擒贼擒王

庞涓为报复齐国,纠集楚国、韩国、燕国讨伐齐国,扬言若齐国不交出孙膑,便毁灭齐国。邹忌等人也推波助澜主张交出孙膑以解齐国之难。齐威王为齐国安危,答应了庞涓的条件。

钟离春劝孙膑离开忘恩负义的齐国,另择明主。田忌、田国也劝孙膑逃走。孙膑胸有成竹,说他可兵不血刃,使庞涓撤兵。

盟坛上,四国元帅商谈退兵和好之事,庞涓坚持必须得到孙膑,才可退兵。装扮成齐国将军的钟离春押着假孙膑来到坛下,庞涓上前辨认孙膑,冷不防被钟离春用剑逼住,周围的魏国士兵怕钟离春杀庞涓,不敢上前。庞涓无奈,只好答应退兵。

五、以逸待劳

楚、韩、燕三国部队退去。庞涓也只好撤军。回军的路上庞涓越想越气,又带大军杀回。

魏国大军的突然返回,使齐国有此措手不及。齐威王命田忌和孙膑带兵抗敌。虽然楚、韩、燕三国的部队已经返回,齐军和魏军相比还是敌强我弱,孙膑令全军守而不出。

庞涓为激孙膑出营作战,命魏国士兵在营外高声漫骂。孙膑仍按兵不动。田国气愤不过,要求出兵,没想到孙膑竟然同意。田国率精干之兵不断袭击敌人,使魏军更加疲惫。

庞涓战不能战,拖又拖不起,只好撤军,孙膑乘机出兵,大败魏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年级成语故事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过很多成语故事,有《拔苗助长》,有《画蛇添足》,还有《铁杵磨成针》,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亡羊补牢》。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羊圈破了,羊丢了几只。邻居好心劝他修好羊圈,以免再次丢羊,可他却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他再去看时,又少了两只羊。这时他才后悔没听邻居的劝告,赶忙修好了羊圈。从此这个人再也没有丢过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及时纠正错误,听取劝告,就不算晚。

看完了这则成语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二年级的事情。那时我的口算成绩非常差,可我漠不关心,总认为只要认真就可以了。但我的口算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下降的更猛了。爸爸劝我:“赶紧练习口算吧!别再让口算成绩下滑了。”但我仍然置之不理,最后口算亮了红灯,我才抓紧练习口算,终于又取得了好成绩。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要及时纠正错误,还要听取别人的劝告,希望大家也可以知错就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子为父隐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zǐ wéi fù yǐn

【出处】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论语·子路》闻子为父隐,父为子隐,未闻父子之相坐也。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

【解释】儿子为父亲隐瞒劣迹。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父子间的人情

【结构】紧缩式

【#25276;韵词】外厉内荏、回文织锦、高官极品、擦脂抹粉、大行不顾细谨、越罗蜀锦、连镳并轸、岁丰年稔、疾裘妒枕、持论公允、......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叶邑停留时,叶公府中的一只羊跑进孔子的住地,被弟子曾点烧了吃。曾点的儿子曾参把这事报告给孔子,孔子知道曾参处于忠孝两难的地步,于是答应同叶公说,孔子感慨: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成语举例】以前,中国人讲究‘子为父隐,父为子隐’,于是隐来隐去,就把真理正义全隐得没有影儿了。  老舍《老舍自传》第六章第三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个中国成语故事的典故英文版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买椟还珠

A man from the state of Chu wanted to sell a precious pearl in the state of

Zheng. He made a casket(小箱,棺材) for the pearl out of the wood from a magnolia(木兰)

tree, which he fumigated(熏制) with spices. He studded the casket with pearls and

jade, ornamented it with red gems and decorated it with kingfisher(翠鸟) feathers.

A man of the state of Zheng bought the casket and gave him back the pearl.

Too luxuriant(丰富的,奢华的) decoration usually supersedes(取代) what really

counts. This man from Chu certainly knew how to sell a casket but he was no good

at selling his pearl. And the man of Zheng didnt know which is really

valuabl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坐井观天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口废弃的井里,居住着一只青蛙。这只小青蛙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可满意啦,一有机会就要吹嘘一番。

有一天,它吃饱喝足后,蹲在井栏上闲得无聊,忽然瞧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起话来:“喂,海鳖兄,快过来,快过来啊!”于是,海鳖来到枯井旁边。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住处。那简直是一座天堂!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住所吧?”海鳖探头往井里一瞧,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汪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刺鼻的怪味儿。

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对海鳖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惬意呀!我要高兴,就在井边跳跃游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你看旁边的那些小昆虫、螃蟹和蝌蚪,它们谁能比我过得快乐呢!我独自一人占据这口废井,自由无比!海鳖兄,为什么不进到井中观赏游玩一下呢?”

海鳖听了青蛙的一番高谈阔论,感到盛情难却,便走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伸进去,右腿的膝盖就被井栏卡住了。海鳖只好慢慢地退了回去,反问青蛙:“你见过大海吗?”青蛙摇摆头。海鳖接着说:“海的广阔,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古时候,十个年头里就有九年闹水灾,海水并不因此增多;八个年头里就有七年闹旱灾,海水也不因此而减少。大海不受旱涝影响,住在广阔无垠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享受快乐呢!”

青蛙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

据此,后人演绎出了两个意思相近的成语:“井底之蛙”和“坐井观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盛气凌人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盛气凌人是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下面整理了关于盛气凌人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

成语释义

骄横傲慢,气势逼人。盛气:嚣张的气焰。凌:欺侮、侵犯。

故事出处

《战国策·赵策四》:“左师触龙愿见,太后盛气而胥之……”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派出军队攻打赵国,这时赵太后执掌赵国的军政大权。赵太后见势不妙,就向齐国请求救援,但齐国提出,要想让他们出兵,除非让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去当人质。赵太后心疼长安君,不愿意答应齐国的要求。大臣们觉得,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赵国就有覆亡的危险,于是纷纷劝谏。赵太后执意不肯。

老臣触龙知道这种情况,也来见赵太后。赵太后何等聪明,知道触龙肯定是来劝自己的,因此心中非常厌恶,露出恼怒的神色,骄傲蛮横,气势逼人。没想到,触龙并没有提长安君的事,只是和她说起了家常话。太后找不到发泄点,又想到触龙毕竟是个老臣,语气便慢慢和缓起来。

触龙见到气氛不那么紧张了,便向太后提出要求,要把自己的小儿子安排在王宫卫队。而且表示,因为自己对小儿子非常疼爱,所以请太后照顾一下。赵太后一听,以为触龙此来只是为了拉关系,就对他不再设防了。太后还笑嘻嘻地问,你是不是也喜欢最小的儿子,并说自己向来都是如此。

触龙却严肃地说道,太后一定是喜欢女儿比喜欢小儿子更多一点儿,并仔细给她分析:“你喜欢你的女儿,所以把她嫁到燕国做皇后,还整日向上天虔诚祈祷,希望她生个儿子成为燕国的太子。这样看来,你是在为女儿的长远利益考虑。可是你又是怎么对待长安君的呢?尽管你给了他大量的钱财,却不给他为国立功的机会,以后他在众人心中必定一点儿威望、一点儿地位也没有!这样看来,你处处考虑燕后的前途,却处处不考虑长安君的前途,所以说你更喜欢女儿一些。”

赵太后听了这番理直词正的话,觉得应该让长安君吃点苦,接受一些锻炼了。于是,她接受众人的意见,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齐国果不食言,真的发来了大队人马相助赵国。众百姓都知道齐军来援是长安君做人质换来的,心中对长安君非常感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_作文500字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画龙点睛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现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了,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成语拼音: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ó j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指看人。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小人:泛指道德不好的人;度:揣测;君子:道德高尚的人。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的胸襟。

成语来源: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

成语造句:辛显令《喜盈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看到这种人就够了!”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514年,晋国魏舒继任执政大臣,他派魏戊去当梗阳县令。魏戊把一桩不好了断的官司上报给魏舒。官司的一法方送一个漂亮的女乐人给魏舒。大臣阎没和女宽借吃饭之机,劝谏魏舒,说他们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以字开头的成语

以子之矛 以小人之 以五十步 以天下为 以身试法 以强凌弱 以貌取人 以卵击石 以德报怨 以逸待劳

包含有以字的成语

失之毫厘 挟天子以 星星之火 以天下为 以五十步 以小人之 以子之矛 自以为得 不以一眚 贪天之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成语故事

全文共 1355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1:囫囵吞枣

古时候,有一个医生,很喜欢给别人介绍水果的吃法。有一次,他在介绍生梨和枣子的功用时,说道:“吃生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对人的脾脏有害处。吃枣子则恰好相反,对脾脏有好处,对人的牙齿却有害处。”旁边有一个呆子听了之后,马上自作聪明地说:“我倒是有一个好办法,既可以收到生梨和枣子的功效,又可以避免它们的害处。”

那位医生很感兴趣,便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呆子得意地说:“我吃生梨的时候,只用牙齿咀嚼,而不咽到肚子里去,这不是可以让生梨有益于牙齿,而避免了它对脾脏的伤害吗?”旁边有人听了这话就问:“那么枣子怎么吃才好呢?”呆子不以为然地说:“这还不简单吗?等我吃枣子的时候,我就不用牙齿咬,一口吞到肚子里就是了。这样就可以让枣子对脾脏起到好的作用,又不至于伤害牙齿。”

医生听了反问道:“你吃生梨不咽,肠胃没有吸收,怎么能有益于牙齿呢?你吃枣子一个一个地囫囵吞下去而不咀嚼,肠胃能消化吗?又怎么能对人的脾脏有好处呢?”这个呆子无话可说了。

故事2:两败俱伤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陈轸(zhěn)的人。他非常聪明,遇事总是能想出很多好办法。有一次,他受到楚王的派遣,出使到秦国去。当时,韩、魏两国互相攻打,打了一年多,仍然没有分出胜负。秦惠王打算出兵干涉,可一时也拿不定主意。秦惠王知道陈轸很有见识,便向他请教。

于是,陈轸讲了卞(biàn)庄子刺虎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正要咬一头牛,卞庄子见了,马上拔出剑来,想冲过去与老虎搏斗。

旁边的人劝他说:“这两只老虎正在争吃一头牛,争着争着就会互相撕咬,结果一定是小的被咬死,大的也会受伤。到那时,你再去刺杀那只受了伤的,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解决了。”

卞庄子觉得这个人讲得很有道理,就远远地看着那两只老虎。不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互相打斗起来,小老虎被咬死了,大老虎也受了很重的伤。这时,卞庄子冲上去,刺死了受伤的大老虎,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消灭了。

陈轸讲完了这个故事,然后对秦惠王说:“现在韩、魏两国长期战争,最后必然是弱国灭亡,强国受到很大的打击。到时候如果您乘机把遭到削弱的强国打垮,不就一下子灭掉了两国吗?”秦惠王听从了陈轸的意见,果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故事3:力不从心

东汉时期,北部的匈奴不断骚扰汉朝边境,并凭借军事力量统治西域的弱小国家。公元73年,汉明帝刘庄为了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抵御匈奴的侵犯,就派著名的外交家、军事家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在西域前后生活了三十年。他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为祖国北部边境的安宁,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朝廷将他封为定远侯。

班超年近七十岁的时候,感到身体渐渐衰弱,又非常思念家乡,便上书汉和帝刘肇(zhào),请求把自己调回玉门关以内,以免老死西域。

班超的妹妹班昭也递给汉和帝一份奏折,说:“班超现在衰老多病,满头白发,两只手也不听使唤了,耳朵聋了,眼睛花了,走路必须要拄拐杖才行。

一旦出现突发事件,班超的力量已经不能使他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了。(原文是:‘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这不仅损害了国家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功绩,而且忠臣也无法尽力效忠,这多么让人痛心啊!”

汉和帝看到这份奏折后深受感动,于是就把班超从西域召了回来,让他安度晚年。班超回到洛阳后,由于旧病复发,不久就病逝了,终年七十一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暗中摸索成语故事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àn zhōng mō suǒ

【出处】许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何(何逊)、刘(刘孝绰)、沈(沈约)、谢(谢眺),暗中摸索者亦可识之。’  唐·刘餗《隋唐嘉话》

【解释】摸索:寻求,探索。在黑暗中寻找。后比喻没有人指导,独自钻研。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只靠自己力量去摸索探求

【结构】偏正式

【反义词】豁然开朗、老马识途

【同韵词】干柴烈火、乌灯黑火、兰因絮果、言信行果、敲冰求火、满腔怒火、飞蛾投火、解衣包火、风风火火、顺风吹火

【年代】古代

【灯谜】半夜摸鱼虾

【日语】暗中摸索(あんちゅうさく)

【教学同步】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中一册·课文·9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文人许敬宗为人傲慢,新交的朋友经人介绍后往往立刻忘记人家的姓名。有人说他记性太坏,他辩解说:“像你这种人,我当然记不住,倘若遇到何逊、刘孝标、沈约、谢朓他们,即使是暗中摸索,我也不难辨认。”

【示例】先生有志于木刻,是极好的事,但访木刻家是无益的,因为就是已有成绩的木刻家,也还在暗中摸索。  《鲁迅书信集·致沈振黄》

【成语例句】

◎ 他漠然地看着车厢走道上张皇失措匆匆而过的面孔,无动于衷地拒绝卖烂杂志的小贩的进攻,他没有想到自己会与一个叫李艳的成都女人在车上相识并演出一段黑暗中摸索的故事。

◎ 杜大心在黑暗中摸索着走上楼梯,进了他的后楼,走过亭子间时,听见那屋里还有声息。

◎ 它使社会主义者早先象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一样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的经济领域,得到了明亮的阳光的照耀。

◎ 在材料工程的第一阶段的漫长年代里,材料技术是在没有自然科学的指导下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

◎ 大家都在暗中摸索,想由尝试和错误中获取经验和教训。

◎ 赵发站起来,暗中摸索,把那人拉到一边坐下。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自相矛盾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下面为大家分享自相矛盾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自相矛盾

成语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

成语解释: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

成语出处:《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成语用法:自相矛盾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

成语辨形:矛,不能写作“予”或“茅”。

自相矛盾的故事

楚国与邻国发生了战争,楚王大购兵器、机械,以分发给新添兵勇,因此,楚国城中兵器行生意日益兴隆,许多人都靠卖兵器而发了财。楚城中有一人,平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却总想发财,这日见此情景,便造了些长矛和盾牌,也到街面上卖起了兵器。可是过了几日,他的摊位却一直无人问津。

原来啊,人们一见卖主是平日的游手好闲者,都担心矛和盾不好,这人一听说人们不买自己的兵器是为这,生气急了,第二日去卖,便想了个办法。次日,这人拿了一个铜锣,带上货物,走到人群密集处,便“咚隆咚隆”敲起了铜锣,同时大声吆喝着:“大家快来看啊!大家快来看啊!天下最利的矛!天下最坚的盾!快来看啊!”等众人都围过来,这人便取出一面盾牌,摊在众人面前,夸称说:“我卖的这盾牌,是天下最坚固的盾牌,不信大家来看看啊!这盾牌的坚固,大家从未见过,不管什么利器都不能将其刺穿,即使用天下最锐利的矛刺它,它盾面上亦不能被划伤,不留痕迹!”说着将盾牌在众人眼前晃来晃去,并让众人拍打细看。接着,此人又取出一根长矛,在众人面前舞来戏去,那矛早被他抹上了油,在阳光下明晃晃的,甚是漂亮。

他舞毕,又夸赞起他的矛来,他大声嚷到:“此矛诸位前所未见,乃是天下第一利矛,不论何物,与其矛皆为草木,轻挥其矛,物件皆为之而穿,就是天下最为坚固的盾牌,也能被其轻易刺穿!大家快来买呀!这里有天下第一矛、盾!楚国用之打仗定能大获全胜!”听完这人夸耀,众皆哗然,其人问道:“你们何不速买,为何大笑?”一位老者笑道:“既如你所说,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又会怎样呢?”其人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不能应答,众人更是哄堂大笑。一人提议说:“今日之事,甚是可笑,今后这等自相冲突的事,就称之为自相矛盾吧!”众人皆然其说。大家再看那人,早已悄悄溜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