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孔子的作文作文(汇总20篇)

导语;找出事情的真相,不是轻易相信谣言,辛辛苦苦建立的事业才不会毁于一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则关于孔子与“偷食”的学生的哲理故事,供查阅,希望您能喜欢。

浏览

2360

作文

433

纪录片《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1952 字

+ 加入清单

6天下来,随着一集一集的深入,孔子的一生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用孔子在《论语》中自己的话来概括就是:“吾十有五而立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曾经的疑问:“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而不是同为圣人的老子、孟子、庄子......?”在脑海中有了答案,也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句话;“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孔子精通礼乐,胸怀天下,毕生致力于推行“周公之礼、文王之道”,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磨难,但却以其高尚的品德、高深的学问给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宝贵精神财富。16集电视记录片《孔子》看完了,在感叹孔子伟大的同时,带给我更多的还是感动。

首先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孔子的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位好母亲、多位好老师加上自身的谦虚、聪颖、勤奋和努力成就了孔子的道德和学问。孔子办私学,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德、有才、报效祖国的君子,而且“有教无类”,所以才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后人难以启及成就。孔子小有名气之后,适逢齐景公携大夫一行到访鲁国,孔子一试身手,设计了令人无不震惊的精彩礼仪迎接齐景公一行,展示了周朝礼乐使天下太平昌盛的画面。孔子博学多才,精通礼乐,携助季孙大夫出色地完成了迎宾之礼,展示了了不起的才华,崇敬之心不禁油然而生。

看完《孔子》我们知道因为周公制礼作乐、身体力行而且讲求美好的道德,所以天下才出现了周朝数百年的安定昌盛。孔子胸怀天下,发现唯有周礼才最适合治理当今天下,休止天下动乱,而且指岀导致天下动乱不止的根本原因是“周礼不兴,礼崩乐坏”,出现了“君王、诸侯、大夫、士人、百姓的违礼之争”,而孔子认为只有各自的奋争合乎于“礼”,才能休止天下动乱,实现天下太平昌盛。

孔子预知了真理大道,至鲁定公时得到重用,官至上卿大夫。“齐鲁盟会”更是展示了孔子杰出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才能,“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孔子事先安排左右司马带百辆兵车随同鲁君一起参加盟会,因准备充分,使得孔子在盟会时随机应变,镇定自若,一举粉碎了齐景公欲劫持鲁君的阴谋。

孔子以周礼为准,倡行仁德,宽猛相济,鲁国虽尚未归仁,但周礼已经恢复,君臣各依名分,父子亲孝,兄弟和睦,夫妻随顺,君王亦贤明通理,讲信重义谦让求人已成为国家风尚,虽有兵车征战,却是为匡正天下,就如文王周公一样达到“天下小康”。 《孔子》看到这里,一直以来对孔子的模糊认识也渐渐清晰起来,“落后的、腐朽的、糟粕”这样的词语无疑是圣贤教育断了近200年的无知的产物。记得蔡礼旭在55集《群书治要360》的讲座里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人不学习不知义啊!”也让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习主席提出倡导学习1949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亦是真理大道,永远都不会过时。重温这篇经典名著,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沿着毛主席总结的结论前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指日可待!

记录片《孔子》中最让我伤感、最让我敬佩的是孔子为推行治国大道携弟子一行,不畏艰险,周游列国,在外漂泊14年,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困难和遭遇,比如陈蔡之地,绝粮绝路,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当时已是忍饥挨饿多日,却又招致狂风骤雨,使孔子及其弟子几陷绝境,但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孔子在全天下推行“仁德与礼治”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风雨过后却令人振奋地与弟子们一起弹唱《诗经》,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关关雎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孔子及其弟子坚守大道,无论何时都没有放弃和降低自己的志向。此时弟子颜回道出了孔子的心声:“天下不容夫子之道的高深,高深的夫子之道不为世人所接受,不是夫子之过,而是天下执政者的过错啊”!

记录片《孔子》看到最后我们知道了孔子一生中追求的最高理想亦是仁德之道的最高目标,被称之为大同。孔子说:“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人不只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只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有各自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同世界!” 这就是圣人的思想境界,现在回想起来,用“万世师表、至圣先师”来形容孔子真是最恰当不过了。此时弟子冉求的话也在我的耳边响起:“如果把夫子喻成大河,我们至多是河中的水滴,如果喻成高山,我们至多是山中的石砾,是上天使他成为难以启及的圣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考作文万能素之人物篇-孔子

全文共 2526 字

+ 加入清单

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2:挫折

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当时形势非常紧急。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

《论语•述而》表现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时,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做法。

3:理解

现在我们一谈到孔子与《论语》,便有不少人脱口而出:“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半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第二十五章,后半句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很多人特别是女人都非常反感这句话并由此反感孔子。也有人替孔子打圆场,说这里的“女人”不是指女人。

我认为,退一步讲,即使孔子在这里是指的女人,那也只能解释为在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对女人的歧视,是一种通病,是时代的印痕或时代的局限。在西方,耶稣骂夏娃,亚里士多德骂女人,尼采骂女人,非常严厉,其程度大大超过了中国的男性思想家。就是休谟、黑格尔,对女性的歧视也很厉害。当然,无论东西方人士,对女性的歧视、蔑视、轻视,都是错误的。儒学、儒家中有对女性不尊重的表现,是需要批评的,但我们要放在时代的背景上加以理解与检讨。我们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外来文化,同时也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自己的固有文化。百多年来对于儒学的批判,有许多是非理性的,感情用事的,浅层次或直线性的,以致于今天中国大陆的多数中青年仍然沿用上世纪70年代批林批孔的方式和80年代“河殇”的方式来对待儒学。我们需要以同情理解的心态和理性批判的方法来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

4:选择

古人柳下惠曾被迫宿于城下,晚上刮风下雪,气温骤降,同宿城门下的一女子冻得快不行了,柳下惠将其抱在怀中,靠体温为之取暖,一直到次日天亮,没有非礼之举,留下了坐怀不乱的美誉。

无独有偶。鲁人有独处室者,邻居是一个寡妇,也独处一室。半夜,暴风雨至,寡妇室坏,想进鲁人室躲避,鲁人闭户不纳。寡妇在窗下哀求道:“你怎么不懂得仁爱,不让我进去?”鲁人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一室。你现在年轻,我也年轻,所以不敢让你进来。”妇人说:“你怎么不学学柳下惠?”鲁人说:“柳下惠能做到,我是万万做不到的,我现在是用我的做不到,学柳下惠的能做到。”孔子说:“善哉!要学习柳下惠者,没有像鲁人这样会学的,希望向善的方面发展,却不因袭别人的行为,算得上智了。”

在孔子看来,柳下惠的选择是对的,鲁人的选择也是对的。

5、幽默

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形象。在孔子眼里,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

6:源泉

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处境。他所宣扬的仁爱和礼教,有时候被抛在一边,可有时候,又搞得登峰造极。不是吗?直到今天,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学的人,可研究什么?我想:不过是为我所用罢了。可是,无论如何,孔子是伟大的。是的,绝对是伟大的。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是人伦。有人说:地球上的万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所有的报应,是因为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不顾一切地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所以,人类呼唤人性,呼唤平等。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唤人性。是的,封建的历代王朝,都在以儒学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上,显现一个天子的抉择的。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伦理道德观念仍不过时。道德沦丧,必然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时候,就会向孔子讨教。

7:诚信

诚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否则就会自取灭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无法立足。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食最多不过死亡,自古以来人就难免一死,而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来。

8:寻觅

从那一簇蓝瓦黄墙的村庄里传来,余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也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了现在。

我的祖先,那个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过书坑过儒的。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了。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子,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接待我的济宁市的朋友说:哈,你终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武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惟有一颗头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孔子的名言警句

全文共 2899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下文有关孔子的名言警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 不学礼,无以立。(何谓礼?合乎一般的待人接物行为处世的规则的言行罢,继以立,则非狂躁或恭卑之行为也。)

2) 礼之用,和为贵。

3) 巧言乱德。

4)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 刚毅木讷近仁。

7)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8)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10)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2)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3)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4)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15) 听其言而观其行。

16)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7)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8)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9)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0)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1)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2)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3)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24)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25) 过,则勿惮改。

26)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7)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8) 有教无类。

29)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不可没有志向,人生的目标尤为重要,就象是人的灵魂,活着的价值在于为了某种理想而奋斗。)

30)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2)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3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5)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以孔子之才,尚一日而三省,况于我辈乎?忠人之事,信以交友,学而时习,子何恃而立?)

36)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7)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用孔子的话解释即为君子成人之美。促狭一点讲公欲取之,必先与之。是之谓乎?)

38)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39)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0) 不学诗,无以言。

41)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2)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3)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4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5)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46)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7)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48)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49)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50) 孔子哲理之人生态度

51)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为人谦恭,处事忠信,仁义之所。)(公司口号)

52)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53)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54)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55)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6)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5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8)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59) 贤哉,回也!

60)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善自省者德厚,德厚者待人以仁,则远离非议之所矣!)

61)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62) 放于利而行,多怨。

63)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64)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65)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这句疑有误)

66)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7)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8)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69) 放于利而行,多怨。

70)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71)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72)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73)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74)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75)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6) )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仁且知,夫恶有不足矣哉!

77)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78)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7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0)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忠信仁义者可行于天下。)

81)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82) 不迁怒,不二过。(此三句意为人有过失是不可怕的,谁会没有过失呢?但有过不改或者讳疾忌医的态度是最不可取的,这样的人会在以后犯同样的错误,这才是令人悲哀的事。老子所谓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之谓也)

83)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84)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一举两得造句)

85)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8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7) 孔子论学习

88) 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89)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90)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9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2)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狂暴粗野,言不及义,虽乡邻亦鄙之;忠信仁义,谦恭有礼,虽蛮夷之地,亦敬之。)

93)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9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爱国的名言警句)

95) 其使民也义。

96)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97)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98)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99) 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100)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01)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

全文共 1263 字

+ 加入清单

宋代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题记

《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老师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八个字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学会宽容。

宽容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唐太宗李世民宽容、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宽容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结果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宽容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宽容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

古人尚能如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更需要调整自己心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宽容。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小伙子在公共汽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个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这件事启示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得理也让人,宽容的感化作用常比剑拔弩张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难想象。

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有很多时候,他会为一丝一毫的事情而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事情已经过去了,而他还是老在那想,这么可恶的事情我怎么可能原谅它呢?然后就是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不断的从中受到伤害,难以自拔!有时甚至要发誓“报仇”!哎,仔细想想,何必呢?让自己整天活在过去的种种痛苦和仇恨中,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悲哀!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宽容呢?

首先,宽容需要沟通。当自己与他人发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其次,宽容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要想。积极地换位思考,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宽容别人。

再次,宽容需要忘却。克制性的宽容,不是真正的宽容,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宽容,才是真正的大境界。

什么叫“半部《论语》治天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有时候一两个字,就够我们用一辈子了。“其恕乎!”──就一个“恕”字,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人生坐标;就一个“恕”字,就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

让我们学会去宽容别人吧!该放下时且放下,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看完《孔子》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导演胡玫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是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回事,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传承,孔子连同他身后的弟子,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他们给人的感觉确实如海涛般汹涌澎湃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这部电影将孔子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圣人”。孔子亦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缺点,也有七情六欲。不经意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他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简单的人物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却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耐人寻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万世的思想,是奠定中华文化两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髓。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礼仪之说娓娓道来。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一直紧紧地抱住他的尸体,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爱颜回甚至比爱他的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的大道。

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地这一手也深深拨动了我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春秋》。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电影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让我有悲伤又有感动。君子固穷、君子死义、君子传道以及君子不愠,这便是一部《论语》,这便是一个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给孔子写的一封信格式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孔夫子:

您好!

在悠悠五千年的岁月中,有多少平庸的人没留下任何痕迹,成为匆匆的过客,而您却是那悠远而深邃的历史星空中的一颗巨星,永远闪烁着光芒。

您历尽沧桑,周游列国,最后终于写出了《论语》于是,就有了修身齐家的治国平天下的经典思想,您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法宝和创新智慧,好似一把金钥匙帮我开起了探索知识宝藏的大门,您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喻叉,见贤思齐”的做人准则和道德品质,好似一盆冷水,洗清了我一直迷茫的头脑,您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谦虚好学,告诉我们如何谦虚好学,不能过多的骄傲。

孔夫子您可敬的精神,领袖指引着人们打造生活蔚蓝的晴空,您是可亲的历史巨大引领着人们从悠悠远古的坚定的走向未来,一步步取得胜利,赢的辉煌,您是五千年以来最伟大的人啊!

当初的您创办私学,教出了许多得才兼备的人,他们也都名垂千古了,也纷纷都继承了您的才学。您留下的所有的书籍好知识,给后人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您是非凡的,也是平凡的,您是平凡与非凡的碰撞,弥漫出的便是您智者的可爱,或许我不会成您一样博学多识的圣人,但起码我可以尽可能的去掉思想中的污垢,行为上的瑕疵,让自己的让那个多一些厚重与光泽。虽然我成不了圣人,但我也绝不会成为一个庸人!我会好好的学习知识,多多领悟古人留下的经典书籍,我会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克服一切困难,成为一真正有的人!成为社会的顶尖人物、决不当社会的残渣。

敬仰您的人葛小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孔子改错诗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门生外出讲学。师生们来到海州,天空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当地的一个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

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翁平常歇脚的地方。孔子觉得洞里有点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觉诗兴大发,吟成一联: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老渔翁听了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呀!难道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坑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

孔子觉得老渔翁的活有几分道理,便问道:“既然不妥,怎样才合适呢?”

老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生在水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 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翁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乱改!”

孔子喝道:“子路!休得无礼!”

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比方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会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哑口无言。

老渔翁瞧着子路的窘态,也不答活,飞身奔下山去,跳上渔船,撒开渔网,打起鱼来。

孔子看着老渔翁熟练的打鱼动作,想着他谈海水、改诗句、议“圣人”、责子路的情形,猛然间发觉自己犯了个大错误,于是把门生招拢在一起,严肃地说:为师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句话错啦!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说罢,顺口吟出小诗一首:

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

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给孔子写的一封信格式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孔子先生:

您好!我是距您生活时代几千年后的一个普通的中学生,这是一次由学校举行的一个活动,那就是写给孔子先生您!

我们的时代是21世纪,是经过几千年的进化演变而来的一个和谐社会。这场活动是以历史人物时间为主题而展开的。

我们写这封信就是想与您探讨一些问题。我想问一下孔子先生您几个问题,您认为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考试时,应该怎样做?你们的成绩是怎么定出来的?也许这些问题多了一些,我先跟您说一些吧!

我们这里的大人都认为学习是要靠兴趣来培养,目的是考上好的大学,应真诚认真的对待考试。我很好奇您那里是怎么考试的!您那里充满着神奇,充满着秘密;像是有一层纱隔着,让我们找不到想知道的东西。

我们对于您有着尊敬,感动,尊敬是因为您有着许多我们不拥有的知识,有着良好的品德;感动是因为你教出了许多国家的栋梁。您写的作品成为我们欣赏的佳作,教课的材料。我们从您的作品中了解到了许多的道理,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

您是否对您的教育传播的途径感到不满呢?认为途径不够方便,不能够与人时刻一起探讨学习问题。我们这儿可以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地的人们探讨学习问题。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知道许多大事了。这是非常便利的。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

虽说,网络对于我们的影响是极大的,但是它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好,对于我们会有许多的益处;但总是有人使用不当,会造成许多的影响。例如:学习成绩下降,夜不归宿等……虽然经过老师家人的教育,但仍然不改。请问您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非常期待着与您的通信,我相信这次通信将是非常愉快的。

期待着您的回信!

此致

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学校的孔子雕像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呈“口”字型的教学楼中间,有一个面积不算太大的小方院。走近小方院,便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

那是一尊庄严的孔子雕像,像巨人一样矗立在小方院的正中间位置,十分雄伟、壮观,他面容慈祥,泰安自若,衣着简朴,左右手放在一起,是古代周礼中的行礼方式,雕像下方是孔子的生平简历,讲述了这位伟人灿烂又辉煌的一生。雕像的后方,是从孔子的著作《论语》里摘抄的名言警句。整个孔子雕像尽显儒家风范。

一年四季,他都在陪着我们学习、成长。

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春天到了,我们也开始迎接新一年的学习,孔子雕像也沐浴在这舒服的春风中,一边在微笑着向我们打招呼,一边在感受着春的气息。

烈阳炎炎,夏天来了,火红的太阳晒得我们喘不过气,仿佛空气都要凝固了一般。可不是吗,就连孔子雕像也热得全身上下都十分滚烫,他的身体是铜铸的,要比我们更加热,但孔子依然顶着烈日,站在那里。

落叶飘下来,不知不觉,秋天也随之到来了,天气渐渐凉了起来,我们都穿着厚厚的毛衣,在教室里上课,但孔子却穿着他那单薄的衣服,意志坚定,我们看看他的样子,真恨不得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他穿上。

冬季降临,天越来越冷,下起了鹅毛大雪。我们一来到学校,便看见,和我们朝夕相处的的孔子雕像,我们都惊呆了,孔子雕像的头上、肩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雪,我们赶紧上去,把孔子雕像肩上的雪给扫干净,肩上没有了雪的孔子雕像,笑容可掬,仿佛正在向我们表示感谢呢!

孔子雕像一年四季立在那里,从未离开,他那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品质是我们学习与生活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孔子名言名句

全文共 1950 字

+ 加入清单

1、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过,则匆惮改。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吾日三省吾身。

13、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5、不学礼,无以立。

1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17、巧言令色,鲜矣仁!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7、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3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33、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3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7、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3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42、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4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4、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4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46、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9、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50、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5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5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55、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7、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58、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59、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6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6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64、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65、听其言而观其行。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7、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68、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69、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70、不迁怒,不二过。

71、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7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7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7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5、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7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7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78、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7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0、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电影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班后,和坤儿一起到上海影城看《孔子》。

电影《孔子》拍得规规矩矩的,说不上超好,但是可以看。

里面故事都有影儿,既没被捧成孔圣人,也没贬成孔老二。不像于丹,她说话太咋呼,搁她理解的论语里走出来的孔子,像个大明白,一想孔子就和她连着,不大可耐。胡玫的孔子可耐,或者说周润发演的孔子真可耐,是一个有对有错,有血有肉,爱国爱家,疼老婆爱孩子的山东大汉。孔子穿得棉袍后现代,特软和,特暖和。俺也想扯二尺布,做那么一灰面棉袍。到哪能买到棉花哈?

比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英雄》诚恳万分,比陈凯歌的《无极》和《刺秦》智商高,比冯小刚的《夜宴》讲故事讲得明白,那帮男人呀,一堆老笨蛋,和胡玫比啊。人家胡玫不像他们猫一顿狗一顿的,没常性,人家她拍的历史剧一贯高水平,电影《孔子》比她的电视剧《雍正》还要好得多。

其实,咱有五千年历史,题材不缺,有故事着呢。可是俺没捞着看过啥像模像样的正剧电影,就算你带上近代史在内,也都没啥好看的。《甲午风云》和《武训传》是俺看过的电影里,应该还算讲明白点儿事儿的,其他真想不出来啥,谁还拍过好历史片?你们帮忙想想?兴许有,俺忘了?

周润发不负众望,孔子演得好,有时他能化腐朽为神奇,你比如,磕头,多让人反感的动作,可是周润发演得实在,潇洒。哎哟,和他在一起演这场电影,对其他那些演员,像陈建斌周迅和任泉,来说绝对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俺这么笨猜啦,人家那几个心里可能还不服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国学的作文:孔子,我想对你说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遥远的声音穿过时间的海洋回荡在耳畔,想象数千年前你端坐在席上,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弟子围坐身旁,好想称呼你一声“夫子”,听你讲述古今之变。为人之道,让我看清这纷繁世界的真实面貌,洗净我小小心灵上的尘埃。

我十分赞同你对于分寸的看法。子贡问你:“师与商也孰贤?”你说:“师也过,商也不及。”子贡又问:“然则师愈与?”你说:“过犹不及。”事情做过头,和做不到是一样的,都是不合适的,对于“过”和“不及”这两种情况都应该努力避免。

有人说你:“以德报怨,何如?”你一向主张仁爱宽厚,不料却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在面对他人的不善的对待时,不宜反施以过度的恩泽,这会造成一种人生的浪费,我们应该以一种磊落、率直、高尚的人格面对一切,把有限的情感投注到有意义的东西上去,这就是你所提倡的“以直报怨”,在今天我们处事方面仍具有借鉴意义。

在人际交往方面同样应掌握分寸。“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有事没事总呆在君王身边,离招致羞辱就不远了,有事没事总呆在朋友身边,离生疏就不远了。距离过近,必然会伤及他人。你告诉我们,与人交往时,把握“度”是十分重要的。那“度”又该如何把握?

子贡问友,你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朋友做错了事要劝告他,他实在不听劝,就让他去,不要自取其辱。

那么在工作方面又如何呢?你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做好分内的事,而越俎代庖的事情不要干,这让我联想到我的小学班主任曾语重心长地和我们说:“愚蠢的人今天做昨天的事,聪明的人今天做明天的事”我相信你对于这句话也未必认同。我认为,每天只要用心做好当天的事就好了,每天都做好当天的事,那整个生命就会充实而有意义。同样地,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那么整个社会机制就能正常运转了。

我知道,我所读到的你只是你小小的一部分。愿我们都能在你的光芒中逐渐成长,不断领悟出新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二、孔子作文素材

全文共 1621 字

+ 加入清单

走近孔子(游记)

离开孔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蹦出哲学家尼采的一句话:“我的时间尚未来到,有些人要在死后诞生。”尼采是疯狂的,也是自信的。而作为东方人的孔子,虽没有这样的豪言壮语,但历史证明了他完全有资格这么说。

在孔庙,我完全被其宏大的规模深深地震撼了。真是让人难以想象,经两千余年修建,孔庙由原来的故宅三间,发展而为占地327.5亩,南北长1120米,恢宏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庙内古木参天,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直逼北京的故宫和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孔子从一个普通人一跃而为万人崇敬的一代宗师,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孔庙的几个小时的行程中,最令我感叹的就是那十三碑亭。那里存放有唐、宋、金、元、明、清、民国时所立的53幢碑石,这是历代尊孔的实录,也是孔子一步步被神化的真实记录。站在碑前,可以想象着几百年前,那些古代帝王们动用了多少人马,才把几十来吨重的大碑运来,并一本正经地到这儿来参拜的情景。其实,帝王们对孔子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敬,不如说只是利用。由于孔子在中国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孔子成了人人抢收夺的一块招牌。封建统治者利用孔子的思想来维护其封建统治,他们拼命将孔子偶像化,并不断塞进一些他们的私货冒充是孔子的原始儒学。立碑只不过是其为巩固统治而玩的伎俩而已。但不管如何,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这样深远的影响,这绝对是一个奇迹。孔子是无与伦比的。

怀着对孔子的敬佩,走在宽阔的石板路上,眼前豁然一亮,一座气势雄伟的大殿映入眼帘。“大成殿”几个金色的大字苍劲有力。朱红色的大门,深红色的墙,黄色琉璃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出大成殿的宏伟壮丽。特别显眼的是殿前那十根白龙柱,每根都是整石雕成,柱上长龙栩栩如生,似腾似游。壮观程度绝不亚于故宫大殿。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传说中孔子是位长相丑陋、身材矮小的老人,可眼前却俨然是个英俊慈祥、身材魁梧的长须老先生,想来是后人由于崇敬而把孔子美化了的缘故。

时间有时往往会掩盖住真相,在这儿,我们很难想象到孔子当年的落魄。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早逝,在母亲拉扯下长大,十六七岁时没有了母亲。但他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他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他一生只做过三年左右的官,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后来,孔子带着爱徒周游列国,宣扬他的政治理想,但最终壮志难酬。到老年只好隐居家乡,埋头讲学和著述,大成殿后的诗礼堂就是最好的见证。堂中的几十块黑石板雕刻着孔子一生的经历。看着画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我仿佛看到了孔子经历着生活的贫困,政治上的失意,到最后仍坚持宣扬“仁爱”,成为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的情景。需要指出的是,孔子在外颠沛流离了十四个寒暑后回到鲁国时,已年近七旬,他的晚境是凄凉的,老年丧子再加上最器重的弟子的去世,使他的心灵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没有放松对古文献的整理和继续撰写《春秋》。这需要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坚强的意志!他的儒学思想影响巨大,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惊人的意志使孔子最终成了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杰出的人文学者,中庸的思想家,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部分诺贝尔奖获奖者曾在巴黎发表的一个宣言中预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活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可见世人对于孔子思想的重视。

走近孔子,你会发现你所面对的不是一个偶像,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有着超人的智慧、勇气和人格魅力。

[简评] 任何一个中国人游孔庙时,都不会不在心海里掀起波澜。孔子作为东方文化的巨人,整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面对孔庙如此庞大而又气势恢宏的建筑群,我们自然会想得很多很多。作者从内心“震撼”写起,选取了行程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几个点,并由此转到孔子周游列国时的落魄和死后的被历代统治者推崇的叙述和议论,给人们展现一个真实的孔子形象,他有着博大的胸怀、坚强的人格、超人的智慧,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孔子生前身后的不同境遇作深入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孔子故事汇总篇

全文共 7975 字

+ 加入清单

1、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2、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4、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5、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说:“咱们快点走吧。”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对手。

6、孔子问礼老子,辞行时,老子对他说:“富贵之人送人以财,仁义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贵,就窃用仁人的名义送你一句话吧:头脑聪慧、洞察一切反而濒临绝境,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揭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子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宽则得众,苛则失人。胸无渣滓自会处世圆明,眼无成见才会学富五车。

7、孔子向襄子学琴艺,一连十天都弹同一首曲子。襄子让他换首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弹琴的技法。”一连三番,孔子都以“没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为由继续弹奏同一首曲子。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终于说“我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了,他皮肤黝黑,个头高挑,目光远大,像个统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还有谁能这样呢!”襄子深拜孔子说:“我老师曾说过这首琴曲是《文王操》。”世间一切事业、学问、技能、德行,如果不能专一坚持,就不会有所作为,所以孔子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8、颜渊做人,大智若愚。孔子说:“我跟颜渊说一天的话,他也没有问难的话,好象很傻的样子。等我回头暗暗观察他的行为举止,发现他足以发挥我所教诲的道理,这才发现他一点儿也不傻。”人往往被小聪明限制住了视野,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总将目光投向他的事业,沉默着奋斗,而不在乎身边的一些小争执。

9、宰我问道孔子。他说:“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面掉下去一位仁人,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下去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人,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君子做事情的时候,要从符合理性精神的现实逻辑出发,即便追求精神上的更高境界和仁德,也要保持充分的理智,可以被利用,但决不能被糊弄。要用充分理性的精神去生活,成全自己也成全别人。

10、孔子在路上听到有人哭,上前打探,那人说:“我叫丘吾子,我有三个过失,晚年而自觉,追悔莫及:我少时好学,周遍天下,回到家里,父母都去世了,是一失也;长事齐君,君骄奢而失去人心,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离绝,是三失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遂投水而死。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引以为戒啊!”听了孔夫子的教导,学生们告辞孔子而回家奉养父母的有十三个之多。《论语》有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丘吾子的遗憾警示我们:行孝不能等!

11、子贡去见孔子。孔子说:“我们的学说难道有错误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子贡说:“夫子之道至大也,所以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是否可以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优秀的农夫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的收成,优良的工匠擅长技艺却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道业,用法度来规范,用道统来治理,但不能保证你的学说会被世道所容……”人当尽人事而听天命,居一求缺,当下不就是自得其乐吗?今人普遍求全、求满,古人却懂得求残、求缺,天地尚不能久,何况人乎?

12、子路有一次问孔子:“君子也有忧愁吗?”孔子回答说:“没有。君子追求道义,有终生的快乐,无一朝之忧。小人汲汲于功利,患得患失,一生都生活在忧虑之中。”仁者不忧,是一门大学问。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在于他的所作所为里,承载了他的人生追求。兼济天下的人海阔天空,胸怀广大。小人关注眼前得失,稍有挫折便怨天尤人,长久以往便“长戚戚”。

13、孔子登上东山感觉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俯览天下,感觉天下也小了。孟子也曾讲“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这都是说立志高远,胸襟开阔,才能提升境界。孔子起于累土,最终居高临下,有着非凡的气质和自信,其思想境界,超越了芸芸众生,故能拥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14、孔子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还断绝了粮食,弟子们都饿得浑身无力,站不起来。但是孔子仍然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失意忘形和得意忘形都是人的弊病,古人讲“饱暖思淫欲,饥寒生盗心”,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能不失所守,这就是一种修养,就是一种高贵的心。

15、齐景公和晏婴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过去秦国很小,位置偏僻,穆公为什么能称霸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远大,地方偏僻,行为端正,又能重用五张羊皮赎回百里奚。从此来看,称王是可以的。”在这里,孔子解释了秦国得以称霸一方的原因。成就一番雄伟的事业,有两个因素必不可少:志向与人才。但凡有志于成功者,必当会在这两个方面下功夫。

16、孔子到宋国去,匡人派士兵围住了他们。子路大怒,举起戟来便要与匡人格斗。孔子止住了他,说道:“哪里有修治仁义而不原谅世俗之人的不良行为的呢?不研究诗书,不学习礼乐,这是我的过错!若把宣扬先王美德、爱好古法作为一重罪责,那就不是我的罪过了,这大概就是命!子路,你来唱歌,我应和你。”唱完几首歌之后,匡人竟自己卸甲而去。面对逆境,却依旧可以矢志不移,坚持自己的人生追求,真可谓诚心至极了,这种感染力是能征服人的。待人需要真诚,对待自己的理想,更需要有一种正心诚意的心灵支撑。只有如此,方可成就自我。

17、孔子一行“困于陈蔡”脱险之后,子路说:“我们跟随老师遭此磨难,恐怕一生都不会忘记。”孔子说道:“幸运与磨难是什么呢?遭受陈蔡之厄,这是我的幸运啊,也是你们的幸运啊。我听说,君王不经受磨难就不能成就王业,怀有雄心壮志之人不遭受危难,他的行为就不足以显明。”所谓“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个中三昧,非亲身体会,怎可言清?

18、孔子的侄子孔蔑向孔子请教为人处世的方法。孔子说:“知而不做,不如不知;亲近而不信任,不如不亲近。得意不可忘形,失意不可颓废。”孔蔑问:“我自己应该怎么做呢?”夫子说:“设法改掉自己的缺点,尽力弥补自己不具备的才能,不要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就去怀疑别人,也不要因为自己有才干而看不起别人。每天说话不给自己留下后患之忧;每天一举一动,也不给自己留下隐患。那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够做到。”如果不培养内在的德行,那就是自己的过错,培养了道德,名声自然就会树立起来,不求名利,名利也自在其中了。

19、孔子的弟子澹台子羽有君子之容,但是他的表现却比不上他的容貌;宰我谈吐文雅,但他的智力却不能给他的辩才以更大的帮助。孔子说:“相马以舆,相士以居(考察马的能力要看它拉车的情况,考察一个人要看他平时的表现),这是不可废止的。如果以貌取人,那么在子羽身上就会犯错误;若凭一个人的话语来选择人才,那就会在宰予身上出现错误。”

20、叔孙武叔没有做官的时候受到孔子的弟子颜回的接待,颜回对手下人说:“以宾客之礼接待他。”武叔很喜欢揭示别人的过失并亲自品头论足,颜回说:“您的这种做法肯定会自取其辱,您应该听从我的劝告啊。我听孔子说:‘说别人的缺点,并不能因此而美化自己;说别人行为不正,并不能使自己的行为端正。’因此君子只批评自己的缺点,不攻击别人的缺点。”小人好搬弄是非,讽人之长,隐己之短;君子善于坦白自己的缺点,批评自己的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只改正自己,正人先正己,为人处世,不可不知。

21、仲孙何忌问孔子的弟子颜回:“如果说一个字,对仁德、智慧都有好处,你能不能说给我听听?”颜回说:“说一个字对智慧有好处,莫过于‘预’字;说一个字对仁德有好处,莫过于‘恕’字。这就是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谓“预”就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明未雨绸缪的重要性;所谓“恕”就是包容与豁达,恕可以让家庭祥和,也可让社会和谐,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尤其需要我们多多遵循恕道。

22、孔子说:“自从季孙赠送给我千种粟,我又用来送给朋友们后,我跟朋友们的关系就更加亲密了;自从南宫敬叔让我坐上车后,我的话就更加受欢迎了。所以,道虽然很重要,但也必须等待一定的时机才会被人看重,有了一定的大势才能实现。如果没有季孙和南宫敬叔赠送财物给我,我的道几乎就要湮灭了。”“道虽贵,必有时而后重,有势而后行”,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因人因时,借力借势而行,而不能一味强调单干,成功也需要别人的支持。时和势的出现,也是一个积跬步以致千里的过程,作为开创者,尤为艰难,但是只要坚持下去,终会看到胜利的曙光。

23、一次,孔子在东游途中,被一位童子挡住了前行的去路。孔子从车中探身出来,询问童子姓名。童子答曰:“项橐”。孔子也自报了家门。当小项橐得知面前这位老先生乃是孔子时,决定出一道题,考一考这位博学者。项橐问:“夫子可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地上有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孔子摇摇头,说:“实在惭愧,我答不出来。”项橐得意地说:“我来告诉你,天上有一夜星辰,地上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孔子敬佩眼前这位童子,于是下车向他行了礼。孔子对弟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人,不论位阶有多高,学问有多大,都要时刻保持谦虚,不要因为他人年龄幼小而心存轻视。普通人需如此,管理者和成功者更需如此。

24、一日,孔子弟子子贡与卫国大夫棘子成聊天。棘子成说:“君子具有好的品质就行了,要那些表面的仪式有什么用呢?”子贡说:“真遗憾,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本质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质,两者同等重要。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是一样的。”人注重自己的外表,既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对他人的尊重。这一点,经常游走于交际圈的朋友,尤其应当注意落实。因为,人的言谈举止,有时可以决定你事业的大小,功业的成败得失。

25、司马牛问孔子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对他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君子了吗?”孔子回答说:“自己问心无愧,那么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做人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尤其是身居高位的人,更应当做到慎独慎微,防微杜渐。不仅在公共场合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还要在无人监督、一人独处的时候,依然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工作也与一个样。这有如此,方可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人,无忧无惧。凡人当如此,成功者更应当如此。

26、鲁国大夫臧文仲曾在家养贵重的动物——玳瑁,孔子批评他玩物丧志,不务正业。孔子还曾把臧文仲说成“窃位者”,意思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身居高位,却不知提拔有才德的人。孔子批评他:“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柳下惠是孟子眼中的“圣之和者”,怀中搂着女子而没有产生非分的想法和举动,被誉为道德楷模。臧文仲明知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对其提拔重用。一个明智和有度量的管理者,对于身边有才干的人,不应心存嫉妒,要大胆提拔任用,不应当压抑有才干之人。当身边下属都非常强大的时候,管理者本身的能力和修养也会得到提升,这是水涨船高的道理。

27、仲弓向孔子问仁。孔子回答说:“自己所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在朝廷做官的时候不要让人怨恨,在城邑做官的时候也不要让人怨恨。”仲弓听后对孔子说:“我虽然迟钝,但也一定会按照您的话去做的。”孔子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被人戳到痛处,那么与人交往的时候,也不要对他人毫无顾及。在职场交际中,要避免踏入言语的雷区,避免触碰到别人的隐私和伤痛。否则,不但交友不成,还可能带来祸患。

2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在宋国时,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弟子们都想逃避,唯独孔子非常有魄力地说,天生下了我,要我传承文德,桓魋又能拿我怎么样呢?习武之人都知道,如果丧失了自信,功夫再好,也会被打垮。荆轲曾去看一位剑客,荆轲举起剑来,对方却岿然不动,只用两只眼睛盯着他,荆轲还剑入鞘,扭头就走。原来那人的宁静、自信、刚毅让荆轲由衷地佩服了。两军对垒勇者胜,士气低落四海崩,在事情的关键时刻,有时还非得靠自信来取胜不可。所以,在谦虚与自信之间要把握好度。

29、叶公有一天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说:他是一个为了发愤学习而忘记饮食,在学问上有所收获时就快乐得忘记了忧愁,根本疏忽了衰老到来的人呢?”孔子的人生修养永远都是年轻的,他的这种为学的精神,是我们要效法的地方。如果真能做到孔子那样的发愤、乐学,又何愁学识不长、德业不广、事业不成呢?进步永不停息,境界需要超越。

30、子路问孔子:“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回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一个人崇尚勇敢,这本身并没有错,但这种勇敢是有制约、有前提的,其前提就是要符合道义。作为决策者,施展抱负、规划宏图,都必须要符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坚守道德底线。须知,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上最大的灾难。

31、一次,孔子与弟子交流。孔子谈到的君子的做派。他说:“圣人我是看不到了,能看到君子,就可以了。”他接着说:“善人我也不可能看到了,能见到始终如一的人,也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的。”做人,尤其是志在做大事业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展现自己真实的精神世界,做到始终如一。有德才得,有诚才成。虚荣与欺骗,最后的结果还是骗了自己!

32、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从不迁怒别人,也从不犯同样的错误,却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孔子赞赏颜回,是因为他不重复犯错误,不把怨气无谓地施于他人。对于我们尤其是领导者来讲,好些时候,错误的铸成,都是由不分青红皂白发泄自己的不满造成的。对待下属不可轻易动怒,这是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

33、鲁国正卿季文子每做一件事情,都要考虑很久,考虑很多次。孔子听到后,说:对于一件事情,考虑两次也就可以了。凡事三思,一般总会利多弊少,然而孔子却不同意季文子如此去做。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就会发生各种弊病。处事多思是好事,但过分了,也不尽善,这与孔子“过犹不及”的思想是吻合的。

34、子贡问孔子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导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在人伦关系中,朋友交往讲究的是一个“信”字,这是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开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否则就有可能自取其辱。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也是一种艺术,同时又是对别人的一种承认和尊重。

35、叶公向孔子请教如何管理政事。孔子便对他讲:“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归附。”此话貌似平淡,却意义深远。近悦远来,最重要的是依靠什么呢?依靠良好的道德修为。对于领导者而言,只有使周围的人敬佩、开心,使远方的人归附你、称赞你,才是你的真正成功!

36、陈侯建造陵阳台,还未完工就杀了几十人,后来又要杀监工的三个官吏。孔子与陈侯上台上观看。陈侯问:“周朝建造灵台,也杀人吧?”孔子说:“文王建庙堂,老百姓像儿子给父亲干活似的都来了,哪用杀人呢!”陈侯感到很惭愧,就放了被抓的官吏,停止了工程。用野蛮、暴力的方式对待别人,收获的只能是敌对,种下的必为仇恨的种子。在人下,要把自己当人;在人上,要把别人当人。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悖逆大众,结果惨淡收场。只有赢得人心,才能赢得一切!

37、孔子离开宋国到郑国去,与弟子们走散了,一个人站在城郭东门下。一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额头像尧,脖子像糕陶,肩膀像子产,从肩往下比禹矮三寸,狼狈不堪的样子像条丧家狗。”子贡说与孔子,孔子笑着说:“说我长得像古代圣贤,不像吧。丧家之狗,倒是很像的。”敢于正视自己的落魄,敢于正视自己的真实处境,是一种大境界。每个人都应当由闻过则喜的胸怀,敢于承认自己,才能认识自己并剖析自己。凡人当如此,成功者更当如此。

38、一次,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正事。孔子对他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欲速则不达”,贯穿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说明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欲成就一番大事业,切不可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高远的目的;也不可贪求小利,否则也不可能做成大事。一个最终走向成功的人,必定是张弛有度、拿捏有准、冷静理智而目光犀利的人。

39、有一回,鲁国一个简朴吝啬的人,用陶器煮食物并自认为很好,就把它送给了孔子。孔子高兴得像接收太牢祭品一样。子路不以为然。孔子说:“好吟诗歌的人能想到国君,吃到美食的人能想到亲人。我不是注重器物本身啊!”俗语言:雪中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对待不同的人,应该用不同的标准。富人帮助你一百元与穷人帮助你一元,尽管数额不同,其爱心是相同的,不可区别高下。这个道理,高高在上者,更应当清楚。

40、一日,冉求苦丧着脸走到孔子面前,对老师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听到这话,对冉求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实在坚持不下去才停下来,现在是你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而不思进取,不想前进!”这是一个关于能力与态度的关系问题,冉求对老师的授课内容产生了抵触情绪,将学业上的差距,归咎于客观。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能力固然重要,但态度在迈向成功中的非凡意义,一样不可小视。成就一番事业,没有一股执着的“傻劲儿”,很难有成果。所谓“我欲仁,斯仁至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孔子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我从小学时候知道了这个人。后来随着阅历的丰富,对他的了解越来越多。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看了《孔子》这部电影之后,对这位儒学大师更加了解。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很安静地看完。

电影的情节是从孔子在鲁国为官开始,是孔子一生比较顺风顺水的时候,一系列的从政治到军事的作为可以看出这哥们确实有才干,胆识过人、政绩突出,被鲁定公非常赏识,却因触犯了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权势季孙斯的政治利益而被排挤驱逐。孔夫子这一点也被后世很多天真地相信儒家治国的知识分子天真地继承,中国历来的政治一向是一边打一边哄,一边用法家斗你一边用儒家哄你,学而优则仕这种说法一开始就是错的。孔子在一番政治作为之后终于成了悲剧,但这段在鲁国的戏因为符合剧情冲突的的要素,说白了就是有正派有反派,是和胡玫之前拍的宫廷斗争一脉相承的,胡玫拍起来也驾轻就熟,把当时很多名字拗口难记的人物拍成了活人。而到了出鲁国流浪的时候,没有了与孔子直接冲突的反面人物,剧情冲突并不激烈,如同很

本文由赵彬言撰写如果觉得还不错,请评价,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孔子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2841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电影观后感(一)

《孔子》这部影片讲述了孔子从年轻到衰老的故事,说明了他的大志与大智,以及他那三千弟子的大作为。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而孔子后来从宋国移居到鲁国。那是正是宋朝,人们信奉周公的仁与礼,孔子也将仁礼视为约束自己的两个条件。那时的孔子从一介蔗民到被鲁君识中才华提为相国,可是他却被其他同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使他不得不被迫离开鲁国。这孔子被逐,他的弟子也不愿老师一个人走,便跟随孔子。被逐以后,孔子和众弟子周游列国,传经授礼。可是,这种日子并不好过,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危险。卫国请孔子的弟子:子路去卫国当大将军,抵挡外来侵略者。子路为了保护小小的卫军,被敌人杀害,但是,他在倒下去的最后一刻,不忘要盔正、扶正,孔子听说后,虽然十分悲痛,可是却说他是君子。终于,鲁国大司徒醒悟,请孔子回国。途中,马车正在过冰河时,冰面突然裂开,使孔子的弟子颜回和载有孔子书籍的马车掉入河中,颜回有自救的本领,完全可以马上上岸,可是他却一个猛子扎下去,尽力把书籍打捞上岸,就这样,颜回在冰冷的河水中反复上下,体力终于支撑不住,被冻死了。孔子忙叫人把他打捞上岸,孔子紧紧地抱了他八个小时,要知道,颜回是他最心爱的弟子啊!可是,人死不能复生,弟子把他拉开。经过了十几年的在外漂泊的生活,孔子在将近七十岁的时候回到了他的父母之邦——鲁国。他时刻不忘颜回提醒他的那句话:您知道您为什么被逐吗?是因为您把自己的思想硬加在别人身上。孔子一边抚摸着《春秋》,一遍自言自语:人们敬仰我,是因为它,人们误解我,也是因为它。说罢,他把这部书交给侍仆,命烧掉。

孔子文采奕奕,说话出口成章,面对敌人的威胁仍从容不迫。有一次,他竟以100牛车,吓退了齐国的500乘兵马。孔子语言条理顺畅,说的话大都被世人谨记,如在影片中出现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等。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手下3000多名弟子有72人名扬天下。

这部影片人物刻画的生动形象,也能然人体会到深受教育,人们能在悲观或乐观的场景中得到知识。所以,我们这一代新世纪的幼苗,一定要吃水不忘挖井人,铭记这位开创教育先河的人物——孔子。 孔子电影观后感(二)

电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有了,为什么今天我还是要写观后感呢?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信仰。谈到文化信仰我们想到的那首当其冲的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祷告于你丘山而得名。电影中孔子的出场已经是一个大夫的身份了。但是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双亲,所以孔子对下层百姓的疾苦特别的关注,回到电影上来。电影中的周润发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孔子的许多东西,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电影《孔子》里面有很多与史书记载不一样的地方,首先就是前面的孔子擂鼓为战士壮威,接着是孔子与鲁公一起出面说服齐王收复失地然后就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的死,都与历史不符。史书上没有记载孔子与鲁公一起去谈判的,而记载的是孔子从天而降前来护驾的,这样一改似乎让人觉得更加真实!历史上也没有类似于有沉书入水然后颜回去捞的事情。颜回史书里面的记载是穷死的,不免有些窝囊,这样一改反倒显得他对书籍和老师的热爱,真正热爱书的人确实会不顾自己的性命去救书的,没有什么迂腐之处!

电影中孔子会见南子的绯闻也被大肆渲染,让人觉得孔子不再是一个高不可碰的圣人而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的凡人,孔子也有七情六欲,有一句台词是“吾未见如此好色如好德者”,这是我觉得全片中最妙的台词,面对一个风情万种母仪天下的女子,就算是孔子也会动容的吧!

全篇最感人的一幕我觉得是孔子和一群弟子一起回到鲁国以后,孔子跪在城门下,磕头行礼口中反复念叨着:“我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个时候孔子已经年过半百了,但是还是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尽管曾经别人赶他走,但是当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回国。这种胸襟不愧是我们的圣人,这里看得出孔子的伟大!

看电影孔子,我们用平常心看他的可爱,用恭敬心看他的伟大:原来这就是我们的圣人孔子传奇的一生! 孔子电影观后感(三)

昨晚,去看了这个新年里声势造得很足的电影《孔子》。

尽管知道凡动辄投资上千万的大片都是要考虑票房的,既要票房就得考虑观众的欣赏口味,不可能完全按照或者接近历史的真实去拍,那么编剧和导演究竟会把经过人们千百年的认识而且已经基本定型的孔夫子拍成什么样呢,的确很想知道,却又担心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但听电影《孔子》的某主创人员说,观众看电影《孔子》,如果不哭,就不是人。如此信心满满,言之凿凿,更让人充满期待。

影片从51岁的孔子作为政坛新星在鲁国崛起讲起,前半部分一开始便是残忍的活人陪葬,(www.lz13.cn)表现了当时周天子已无力掌控天下,而鲁国国君衰微,国家政权实际上由当时掌握军权的三桓掌控,他们嚣张跋扈,为所欲为的时代背景,接着叙述了孔子一生中最值得一提的两大政绩——夹谷之会和隳三都。后半部分则主要讲述孔子如何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包括“子见南子”、“陈蔡绝粮”、“子路问津”等片段,最后是鲁国大夫季氏在内忧外患中幡然醒悟,孔夫子的治国才能不可小觑,于是放下身段,诚邀孔子回国,并接受了在外颠沛流离十九年的孔子提出回国后绝政治,治教育的条件。

看完影片后,感到有三点不可思议之处:

一是我们只知道孔子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没想到他老先生还是一个军事家。在“夹谷之会”和“隳三都”中,设计之巧妙,布局之合理,安排之周到,仅仅凭着一腔浩然正气和对道义的坚定信念,与妄自尊大、恃强凌弱的齐国针锋相对,舌战齐国君臣,生生迫使齐国退回了侵占已久的“汶上三城”。这当然大快人心了,谁说孔子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做成了很多军事家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

二是影片后半段的“陈蔡绝粮”中,孔子师徒被困陈蔡间多日,七天七夜粒米未进,而孔子却依然气定神闲地抚琴,以这种方式转移饥饿的注意力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师徒们一人一口分食最后一碗马肉汤后,弟子们不是倒卧在地以保存体力,而是居然有力气围着老夫子和他的琴声运动起来,这不合常理的举动,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三是师徒们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冰裂,当时孔子的一车书掉入冰窟,孔子最器重的弟子颜回像罗盛教那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潜入冰下打捞竹简,孔子及其众弟子趴在冰窟边缘呼喊痛哭,但既无人和颜回一道下水捞竹简,也无人下水力阻颜回的愚蠢行为,直至颜回冻死。这个极不靠谱的煽情情节,既亵渎了孔子,又亵渎了颜回。毫不夸张地说,作为好学生,颜回肯定把这些竹简的内容深深刻在脑海里了,难道为了老师的心血,就有必要牺牲性命吗?莫非正如旁边的观众调侃道是为了抢救文化遗产?而孔子坚持万物之灵的人始终是第一位的观点在《论语·乡党十》中就非常清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颜回和竹简,孰轻孰重,这不是明摆着的嘛?!

所以,看完电影《孔子》后,我没有哭。环顾四周,在这场满座的电影院中,也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人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致孔子的一封信1500字作文

全文共 1283 字

+ 加入清单

Dear(您可能不认识,这是英文,不是外星语)孔子

您好!

Mynameis(再次用英语)笑林,我是一名初中学生,第一次跟您写。有些冒昧,请多多包涵。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您的这些名言五岁时的我就已经会背了,但其中的意思,我还真不知道,当学了《论语》这篇课文,我才彻底明白这些话的含义。当老师说我们山东有“一山一水一圣人”时,我便会问:“一圣人是谁啊?”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后来我才明白是您。而且我还了解您的思想在当时多么超前,你希望国家是这个样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我先给你说说我们现在的城市和生活吧。

自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后,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呜---”在铁轨上发出一阵响声。您可能以为这是怪物吧,其实这是火车,它是一种交通工具。看,在天空飞翔的的那个东西,“嗖---”一声从头上飞过,您可能还以为这是一种巨鸟吧,这是另一种交通工具,叫做飞机。那是什么?有四条腿,身上还是铁打的,那是汽车。还有水上飘的货船,还有自行车……您可能会问了,以前的马车、牛车、驴车哪去了?那些,在我们现代城市里很少见了,好像都退化了一样,消失了。(不知道这样说您会不会懂)

再看看我们的生活水平,那叫一个棒!不信,您瞧!道路两旁的土房子不翼而飞了,取而代之的是单元楼,小二楼。以前的泥泞小路已经消失了,代替他的是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曾经的扇子早已不知被人丢到哪个旮旯里去了,现在用的可都是电扇、空调!以前那用来传递信息的“烽火台”早就自动消失了,现在用的可都是电话,手机!可比过去好得多了,又快又方便,羡慕了吧。如果您需要,我可以送您一些。

您那个年代,战乱不断,那几个小国,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闹得鸡犬不宁,人心惶惶的。现在好了,神州大地已经是和平世界了,五十六民族成一家人啦,在这里,不需要打仗,更不需要争夺,人人富足,家家安康。您一定很纳闷吧,谁有这么大的本事把这么个烂摊子收拾好的,我得自豪的告诉您,是共产党!她好比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一心为她的儿女们着想,引领着他们打到土豪劣绅,赶走日本侵略者,把不肯讲和的蒋委员长撵到台湾岛上去,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又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富起来了,强大了,原子弹、氢弹、卫星我们也都用了,那些帝国主义国家再不敢看扁咱了,咱可以踏踏实实过日子,奔小康啦,您替后代子孙高兴不?

孔子老先生,您看,您的理想在两千年后终于实现了,如果您地下有知,您就放心吧,您的后代子孙会越过越好的,好比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因时间不早了,尽管还有好多话要给您说,我也只好搁笔啦,您听,老妈催我啦,小林子,十二点啦,拉灯睡觉。下回再见!G00dbYe!(又说英文啦,真改不了)

此致

敬礼

[致孔子的一封信15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孔子学堂观后感

全文共 1132 字

+ 加入清单

我趁暑假的时间读了《叶圣陶作品精逊,我觉得这本书特别好,也很有创意,我很喜欢看。而且这本书的封面也设计得不错,上面画了一个稻草人,还有几只蝴蝶在飞舞,很美,很漂亮。

叶圣陶,大家一定听说过吧?他就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在我的眼里,他写的作文都是很棒的。据我所知,叶圣陶爷爷写的散文、小说、歌谣、童话等作品一共差不多有七八十篇呢!打开书本,第一、二、三页上画的栩栩如生的图片顿时吸引我的眼球,加之书本中的几十篇文章写得楚楚动人,我看得津津有味,还从中学到了许多好词好句呢!

其中,我最喜欢叶圣陶爷爷写的那篇《三棵银杏树》。书中的银杏树生命力非常强,经历了30年的风吹雨打后还能保持原来的样子。而且这个银杏树结出的果子可以拿来听,虽然不甜,但是有一种清香的味道。叶圣陶对银杏树的喜爱可见一斑。银杏树开出的花并不起眼,容易被人忽略,可这些美得不起眼的花儿却成了叶圣陶眼里耀眼的明星。叶爷爷细致的观察加之细腻的描写,使得黄里透白的小花一下子折煞群芳,似乎成了花中之王。

作为小学生,平时写作文和日记是我们最头疼的事了,但看到叶圣陶爷爷通过自己的悉心观察,把平凡的银杏树写得那么可爱,美丽。我想,我们也应该多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切身感受写到文章中去。

同学们,请用心热爱我们的生活,从生活出发,写出真实、优美的文章来。

我趁暑假的时间读了《叶圣陶作品精逊,我觉得这本书特别好,也很有创意,我很喜欢看。而且这本书的封面也设计得不错,上面画了一个稻草人,还有几只蝴蝶在飞舞,很美,很漂亮。

叶圣陶,大家一定听说过吧?他就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在我的眼里,他写的作文都是很棒的。据我所知,叶圣陶爷爷写的散文、小说、歌谣、童话等作品一共差不多有七八十篇呢!打开书本,第一、二、三页上画的栩栩如生的图片顿时吸引我的眼球,加之书本中的几十篇文章写得楚楚动人,我看得津津有味,还从中学到了许多好词好句呢!

其中,我最喜欢叶圣陶爷爷写的那篇《三棵银杏树》。书中的银杏树生命力非常强,经历了30年的风吹雨打后还能保持原来的样子。而且这个银杏树结出的果子可以拿来听,虽然不甜,但是有一种清香的味道。叶圣陶对银杏树的喜爱可见一斑。银杏树开出的花并不起眼,容易被人忽略,可这些美得不起眼的花儿却成了叶圣陶眼里耀眼的明星。叶爷爷细致的观察加之细腻的描写,使得黄里透白的小花一下子折煞群芳,似乎成了花中之王。

作为小学生,平时写作文和日记是我们最头疼的事了,但看到叶圣陶爷爷通过自己的悉心观察,把平凡的银杏树写得那么可爱,美丽。我想,我们也应该多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切身感受写到文章中去。

同学们,请用心热爱我们的生活,从生活出发,写出真实、优美的文章来。

[孔子学堂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眼中的孔子优秀初中作文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些思想理论在中国是妇孺皆知的。他的思想被概括为“仁”,即“爱人”,能有这样的思想,我认为他不仅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儒者,更是一位善良的人。

而他最令我佩服的是他对自己学说的坚定,他并不会因为自己的想法与当前一些权贵的想法不同而改变。在他周游列国的14年里,我想那或许是他一生中较为坎坷的一段时光,但他并不屈服于困难,就像他说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学者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认为:“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我认为,他是中国最好的老师,因为他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他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是第一位开创了“有教无类”的教学制度的人,与“学在官府”不同,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在我眼中,孔子是一位博学多闻,沉静寡欲而坚强固执的人。他的思想之所以能万古不衰,正是因为其价值远远超越了时代,在教人如何做人,更是将他的一生作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评析】:

孔子在古代具有极高的地位,在现代社会曾一度遭到批判和侮辱。在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在稍稍有了一点自信之余,又开始逐渐地尊重和理解起孔子来。中国人还必将发现: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依据和指向。圣人的伟大,即在于,不管是赞美还是泼脏水,都无法掩盖他的伟大,或者用孔子的乐观来说,不如此,不能反衬出孔子的伟大来。本文语言流畅,对孔子的评价中肯,望再接再厉!

[我眼中的孔子优秀初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孔子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还有一次, 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我可以拜他为师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孔子电影的观后感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电影孔子》后,我知道了孔子出生在2500年前的鲁国(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那时侯人的打扮和现在的人不一样,男人都梳着一个发髻,穿着用粗布做成的衣服。那时侯的字都写在竹简上,非常麻烦,碰到水,字会慢慢消失。而且竹简很重,要用车子来搬运。比较起来,我们现在写字读书都方便多了。

孔子是个文武双全的人。他在鲁国当官的时候,打了很多胜仗,敌人都非常怕他。他的很多弟-子也非常能干()。

在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的路上,他们受冷受饿,非常艰苦,但是他们仍然保护好自己的书。在回鲁国的路上,地冻天寒、大雪纷飞,装满书的车子突然翻进了冰窟窿,弟-子颜回不顾寒冷,跳进了进去,书被救回来了,颜回却失去了生命。

孔子还教育他的弟-子,做人自己先要懂礼。所以他的弟-子子路在战场上被敌人围困的情况下,还要先整理好自己的官帽。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知道了2500年前和我们现在的差别很大很大,但是要读书还是没有变的。很爱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