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孔子的作文作文(精选20篇)

导语;找出事情的真相,不是轻易相信谣言,辛辛苦苦建立的事业才不会毁于一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则关于孔子与“偷食”的学生的哲理故事,供查阅,希望您能喜欢。

浏览

2319

作文

433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位人——他的一生坎坷而伟大,他是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就是德高望重的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被古人称为"天纵之圣""地之木绎"是当时最博学者之一,又被后人称为孔圣人。这也是我崇拜他的原因之一。孔子的弟子有3000人,其七十二贤人,在他50岁的时候带着众多弟子周游列国,希望自己的理想可以得到施展,但在他72岁时,他倒下了。

当每次跟着语文老师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时,我的心中对孔夫子就有一种神圣的感觉。从他的言语中我可以学到很多道理,比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从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方法。他的名言有时候也会鼓励我,每当遇到令我头疼的困难时,读一读他的名言就可以从中找到自信,从而战胜困难。

我认为孔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可以经受2000年的洗礼。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虽然孔子的身体已经老去,但他的灵魂永存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孔子的民间励志小故事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学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27岁建立私人学校,三千多弟子中72名是中状元的人氏。一身坎坷不定,周游了列国,在各地的不同时期都进行了教学,留下了孔子文化的踪迹。传说;一开始在江南,因为那是年轻气势正旺的时期,所以叫出来的弟子的学问最高。之所以南方人相对聪明,文学水平至今乃仍高。在北方的时候,就稍晚一点,北方文化就列次于南方。在后来就到了日本,那时已是接近晚年,所以日本文化就是一半是中国字,一半是日本的特色文化。甚至一个不成熟的中国字。老年时期,周游到了外国,那是已经头昏眼花时期,所以只能用自己的创新文化教学了,完全用的是;圈圈,道道,所以现在的外国文化就是成了现在的英文,等文字形象。在后来老年时期,眼花看不清东西,回到了新疆、蒙古=西藏,以无法写作,想了一个办法,抓了一条蜈蚣沾上墨水在竹签上一爬,就是一个字,之所以这三个地区的字样就象一条蜈蚣的摸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有关孔子的名言名句

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不学礼,无以立。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8、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小不忍则乱大谋。

11、匹夫不可夺志也。

12、道不同,不相为谋。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7、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2、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6、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8、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31、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3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7、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3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9、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眼中的孔子高二1000字作文

全文共 1104 字

+ 加入清单

我心中的孔子是个聪敏好学,知书达礼,少年有成的人。是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抱负,敢想敢干的人。是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后人留下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的人。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是圣人之后,年仅十七就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被誉为“年少好礼”,拜为老师。这对于幼年丧父,家境贫贱的孔子来说,不能不说是少年有成,取得了质的飞跃,大的突破。他可能因此一发而不可收,因此而更加发奋,更加刻苦,更加想出人头地,可能因此萌发了创办私学的念头,并养成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良好习惯与职业道德(师德)。事实证明,孔子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实践,积累了教书育人经验,三十岁左右便创办私学,广招弟子,开了中国历史上私人办教育的先河。

正常情况下,人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理想和抱负是越来越大的。孔子是圣人之后更是如此。他三十而立,创办私学,实现了他的又一个突破。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孔子有机会拜见了齐景公,并为他解答了“秦穆公国小处辟,何以为霸”的问题,这对他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激励和触动,使他在解答问题的同时,看清了权贵们的水平和能力,进而萌发出为官从政,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壮志雄心。

然而,孔子的从政之路总体上说是坎坷的,不顺利的。他虽然做到了鲁国大司寇,代理过宰相,但他却付出了二、三十年的心血。他满以为自己饱读史书,满腹经纶,具备“治国平天下”的才能,得到过王公大臣们的赏识,一定会鸿图大展,有所作为的。不料想,却是不被重用,到处碰壁。

他之所以“明知不可而为之”,我认为,是由于他对当时的一些诸侯国的当权者们抱有幻想,是由于他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由于他不想做隐士,不想当屈原,不愿默默无闻埋没自己,更不想被时人和弟子们取笑怀疑。

到了六十八岁高龄,他终于悟出了点什么,终于终止了周游历程,硬着头皮返回故国,边重操教书育人的旧业,边如饥似渴地整理古籍史料,以“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精神,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稍微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光是他创造的名言名句,已堪称一流,无与伦比,2500年后的今天,依然光彩照人,生机盎然。

总之,我心中的孔子是青少年的学习榜样,是中老年的行为楷模。他不愧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人类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世界级名人。孔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正像他的弟子们所说:“夫子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可毁”的。虽然他的周游列国在今天看来有些幼稚,有些滑稽,有些固执,有些不识事物和不可思议,甚至有些狼狈,但我认为正是这种幼稚和滑稽,固执和狼狈,完善了他的人格,丰满了他的形象,影响了他的后人。

另外,他“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人不知而不愠”,好德不好色的境界,也是别具一格,值得后人称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眼中的孔子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我就知道有关孔子小时候许多有趣的故事。知道他是我国的大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上学后,我从二年级语文书的综合练习中就能找出孔子写的《论语》里的名人名言。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毋施于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言必信,行必果”。等等。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谦逊,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的伟人。

读了这个学期语文课本中《孔子和学生》一课,使我更深刻地、生动地了解了孔子身上的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孔子从不以家境贫困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孔子也非常谦虚。虽然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子夏都拜他为师,孔子却说自己不及颜回守信、子贡聪明、子路勇敢、子张严谨。这些都是孔子善于观察的结果。他知道门下所有弟子的优点和缺点。

这些名言和故事不仅教育者他的学生,也一代一代的,深深地影响着作为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我们及国外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心中的孔子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在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我国,不同的人的心中便有不同的孔子。与许多人不同,我心中的孔子并非圣人。

孔子非圣,他与普通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对于子路的轻率勇莾,他哂之;对于宰予的违礼贪睡,他呵斥“朽木不可雕也”;对于颜回的箪食瓢饮,他也会由衷感叹“贤哉回也”;他有时也会小小地偏心,将点视为知己……然而,无论他斥责也好,嘲笑也好,师生间的关系总是如此和谐。孔子诲人不倦,学生们也毕恭毕敬。“万古师表”,这是今人们对孔子的评价。在师道尊严日渐淡化的今天,孔子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值得我们提倡。

孔子非圣,他是一位失败的理论推销员。孔子周游列国,出发前可谓信心满满,又怎料回来时两手空空。不管孔子将他的大同世界描绘得多么美好,不管仁、义、礼、智、信听起来大义凛然,不管君子与小人的对比是多么鲜明,这一切,仍抵不过尖兵利刃,峻法严刑。孔子失望了,对这礼乐崩坏的春秋失望了。他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位失败的理论推销员终究没有“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气概,也庆幸没有,否则这将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遗憾。道不行,也不能放弃。将它传递吧,历史会挑选出真正的道。

孔子非圣,他被旧的事物紧紧地缚住了。春秋时间,诸候纷争,周王朝的繁文缛节已无法适应于时代。而孔子,却死死地抱住这礼乐制度,将这即将朽烂的船当作救世的诺亚方舟,试图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维护摇摇欲坠的礼乐制度。但这也不能全怪孔子的固执,要知道,是阶级的局限造成了孔了对周礼的推崇。孔子的礼,这一通向仁的途径,是无法被诸候们接受的,这便注定了孔子学说在当时的失败。然而,他在杏坛播下的种子历经千年的沧桑,已成为参天大树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孔子的思想显得越来越重要。

孔子非圣。我无法想像被供在庙堂之上的孔子。也许我们纷纷称孔子为“至圣”的时候,孔老夫子仍在“三省吾身”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走近孔子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的郑国依然风雨凄凄。东门外的栗树虽没能使民战栗,但高大笔直的树显得驼着背站在一旁的那个腿比大禹短三寸的老头子格外矮小。他刚经历了陈蔡之困,听到丧家狗的评价,豁达地大笑道“然哉,然哉”,便挺直腰杆,继续踏上了征途。

在这个礼坏乐崩的时代,孔子是一个另类。他所推崇的,是已经被霸主践踏粉碎的周礼;他所笃信的,是已经被世人割舍抛弃的仁义。“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他深信将周文化传递下去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为此他不惧桓魋之辈的刀剑,孤身在广袤的平原上洒下一筐又一筐土,要筑起一座大山。他隳三都,诛少正卯,十四年漂泊周游列国,所为的,是重建被破坏的秩序,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不义而富且贵,对他如同浮云。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顺便把巍巍泰山融入了人格,使颜回“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使太史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楚狂接舆高歌凤兮笑他,长沮讽刺他“是知津也”,桀溺否定他逃避恶人却不逃避社会的行为,丈人斥责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就连看门者都知道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孔子怎么会还需要靠这些人来点醒他?“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他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胆魄,虽终生不得志,明知所做都是徒劳,仍以一人之力与时代相抗衡。虽然颠沛流离,坚毅的人格却从未改变。即使不再从政,他也坚持编纂诗书,倾尽所学教授三千弟子。他的谆谆教诲保存在《论语》中,两千多年来仍然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书呆子。那股韧劲,便从春秋流传后世,万古长存。

崔嵬岱宗屹立如故,孔子与他的精神、人格也永远屹立于我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孔子电影的优秀观后感

全文共 4037 字

+ 加入清单

客观而言,《孔子》引发这么大的争议,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作为一部工整流畅的准文艺片,本不该有什么太大的波澜;但作为万世师表的人物传记,成为舆论焦点也不足为奇。真正有价值的争议,是冷静的声音、相对理性的批评,以及可以探讨的诚意和余地。胡玫导演在《孔子》开拍时就说过“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心情,这或许是她想象之中的局面,但也可能始料未及。

无论如何,电影主创对《孔子》的诠释还是充满诚意;无论他是圣人,还是凡人,“孔子”在当代都需要知音;在这个时候,通过电影去讨论甚至争议《孔子》,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

一、诠释圣人:理想主义者的实践论

胡玫版中的孔子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但不是把理想挂在嘴上高谈阔论,而是热衷于躬亲实践,用事实去证明理想的合理性、可行性。

孔子是一个圣人,这是早已定评的历史。回到彼时生活中,孔子又只是一个普通人,从政未果致力于教育事业,这也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圣人也是人,要食人间烟火,有生老病死的问题,更有理想和现实的权衡挣扎。反之,圣人之所以最后成为圣人,是因为能凭借智慧超越这些羁绊,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芸芸众生,去改造周围的世界。影片的说服力,精华与窠臼都来自于这个矛盾。电影开头,孔子以倒叙的形式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就是一个老人在回忆从前走过路,为自己充满遗憾的一生做总结。

还原历史,这句话很简单。但是,每一个人都对历史和人物有自己的想象空间,一部电影想要做到人人都服气,势必要旷日持久下很大的功夫。电影《孔子》为了尽量立体、丰满、客观、合理地描述孔子,可谓苦心孤诣。影片有多处打动人的地方,孔子参政、护主、重民生、立国、立言、兴邦、传道、自爱、爱人等一系列细节都很有感染力。比如,“堕三都”这样剑走偏锋的决定,是孔子高瞻远瞩的“圣”,一般人不敢轻举妄动。同情弱小无辜的殉葬者,不惜以死相谏,却是一个有正义感的男人的见义勇为,只要有勇气,每个人都可以去做。

孔子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但不是把理想挂在嘴上高谈阔论,而是热衷于躬亲实践,用事实去证明理想的合理性、可行性。他从来不考虑做这些事情“小我”收获了什么,而是觉得身在这个时代,就必须尽自己的力量去影响人们朝着安居乐业的康庄大道发展,隐恶扬善,建立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理想国。他用智慧和反对派、既得利益者沟通迂回。从来都是言行一致,用事理去说服人,用行动换来别人的信任和折服。

片中,有两个细节对比令人印象深刻:一是作为傀儡的鲁定公感叹孔子,说孔子不会装糊涂,处处得罪人,非要一意孤行施行理想;二是,孔子向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求教,老子大意是说天下事物有其发展规律,顺其自然就行,不必去管它。面对君上的消极劝导,和老子“超然物外”的教诲,孔子都没受太大影响,而是继续积极前进。孔子在鲁国没能实现理想之后,奔走春秋列国,带着一干不离不弃的弟子试图去寻找新的支点,继续践行自己的主张。阻力、压力把他淬炼成更加顽强。

影片最后,孔子回到了久违的鲁国,从此不再过问政事,而是一心致力于教育事业,但这不等于孔子放弃了理想,不过是转换了一个方式罢了: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生命毕竟有限,必须通过教化来影响人们的想法和生活方式,自己的主张才能万古流芳的进行下去,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也可以这样理解,这既是一个圣人远见卓识的高明选择,也是一个普通人在长时间的挫折之后,最后唯一正确的精神出路。“圣”和“人”再次合为一体。

二、走下神坛:双面孔子的局限性

理解孔子需要时间、阅历、心境,感同身受的经历。就像有些讽刺的是,电影里唯一能理解孔子,接近孔子心灵的人,竟然是一个聪明、美艳的祸水女子南子,历史若是如此,孔子多半会后悔说过“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样具有大男子主义色彩的话吧。

导演之外,作为主演的周润发无疑是压力最大的一个人,因此他曾几番拒绝。对于当初(2007年)的拒绝,周润发说:“因为第一稿里孔子有光环,我演不了,我觉得我不仅要演一个圣人,而且也要演一个人。第二那个孔子太年轻,就是用电脑特技我也扮不像。两年后我再看剧本,从51岁开始演,我觉得合适”。从接手出演《孔子》那一天起,他就已经走在他表演生涯里最险峻的钢丝上面。光靠众多的文字资料,历史典籍,去判断孔子的心态、气度、言行,需要耐心和领悟能力。周润发演绎的孔子,既没有把“普通人”孔子演得单板生硬,也没有把圣人孔子演得出神入化,不可企及。落魄潦倒之余牵马而出,被马撞到在泥水里,起身后哈哈大笑的豁达;被困山谷,缺粮缺水情况下操琴明志,却把最后一口肉汤分给弟子这些地方,不仅仅是形似,而是深入骨髓的通达。

当人们在争论着《孔子》上映宣传期间,周润发一跪再跪的八卦新闻时。第一印象想到的是炒作、噱头,用恶搞来争夺报纸头条,为电影造势。却很少有人想到“克己复礼”的故事,周润发想复跪礼,除了入戏太深脱不开身,另一个原因是他的气质已经钻到孔子那个时空里,也想把人拉到那里一起感受。再说表演,周润发的演出使得“圣”和“人”的衔接自然而稳健,有很强说服力。他的倾心和努力,对达成这两个矛盾而又互生的“双面孔子”,作了自信、有力的证明。

已经被岁月雕刻成一个老顽童的周润发,从大侠、游子、杀手、作家、赌神、黑帮老大等黄金时代的身份中突围,把自己的心态、气场有效收敛集纳,放到孔子生活的时代进行打磨、碰撞,小心翼翼地揣摩、分析、拿捏人物,力图把圣人的“圣”和“人”两方面作一个全面的领悟。因为《孔子》,在自己的从演履历上贡献了一次最正统、最舒展、最深沉的表演。这或许是岁月赐予周润发的时间财富,也是一个勤勉、稳健的演员,无师自通,用心体悟的结果。

把一个神圣的思想家、教育家,襟怀广阔、低调审慎的谦谦君子,拍成一个像邻居大叔一样的普通人,在观众的第一直觉上建立一个亲和、亲切的氛围,娓娓道来的故事,如沐春风的影片语境,让观众不因为历史久远,而和人物产生艰涩生硬的隔膜;同时,又要把圣人不同于凡人之处的“神圣”表现出来,人生态度,生活智慧,人格魅力,思想影响力融贯杂一起。周润发把这些东西具体而真切地“写实”出来,用最大程度的努力去说服观众获得精神上的启迪。

周润发身上举重若轻的风骨,不是简单的清高自负、敝帚自珍,而是知识分子积极入世的明亮心境和执着坚守。可以这么说,理解孔子需要时间、阅历、心境,感同身受的经历。就像有些讽刺的是,电影里唯一能理解孔子,接近孔子心灵的人,竟然是一个聪明、美艳的祸水女子南子,历史若是如此,孔子多半会后悔说过“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样具有大男子主义色彩的话吧。这是作为男人的孔子,作为生长在男权社会里的孔子的局限性,因为孔子是一个人,男人。

三、寻觅知音:孔子其实离我们很近

电影《孔子》希望得到的沟通,是通过发生在圣人身上的故事,来启迪今天因为过分物化而显得浮躁的社会,那些彷徨中迷失了信仰,丧失了价值判断的人们,去励志那些还在坚持的平凡人。这是孔子思想在今天仍然具用普世性的意义。

胡玫曾说“质疑声一定会有,一路都有人在不断地警告我,连我妈都说我,你这不是疯了,找死吗,干嘛拍这么一部片子?”。因此可推,胡玫大抵是敬仰孔子这个人,并对孔子形成自己的了解和想象,才会多年来东奔西走地筹拍这个片子,不然有那么多帝王将相等着她去演绎,何必要碰孔子这个吃力不讨好的“烫手山芋”。她用电影这个生动的表现方式,在一拨拨的观影人群里,找到孔子思想的知音,理想主义的共鸣。就先把自己变成了孔子的知音,电影是她的成品。电影《孔子》即便不能让更多人成为孔子的知音,也是胡玫从业生涯里的一个惊叹号。

颜回在冰河里一次次打捞逸散的经卷,最后殒命,就像《海盗电台》里狂热的电台DJ在海水打捞唱片一样,都是在为心中纯净的理想而献身;子路临死前“君子死,而冠不免”的信念,则影响了电影《水浒传之英雄本色》里不断扶正官帽的陆谦这样的读书人、官员。这些细节的设计,纵然有想象的成分,但是这些弟子都是孔子和其身后完整的思想体系的知音,他们献身的是“道”、“仁”等这些看不见却可以实践的东西,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可以把这些东西去融入生活,检验理想。电影试图用儒家思想的雨露来点化焦灼不安的心灵,就是孔子精神的再次发光。而演完孔子的周润发也说:“《孔子》跟现代人的生活、感情都是很近的。你觉得两千多年前很遥远,等你看完《孔子》你会觉得,孔子跟你是很近。”

如果说,一次观影经历就是一次和电影,以及电影里的主人公沟通的过程。那么从主观出发,电影《孔子》希望得到的沟通,是通过发生在圣人身上的故事,来启迪今天因为过分物化而显得浮躁的社会,那些彷徨中迷失了信仰,丧失了价值判断的人们,去励志那些还在坚持的平凡人。这是孔子思想在今天仍然具用普世性的意义,电影院里真要能走出一些“知音”,善莫大焉。电影本身到底有多大的可看性,认真看过,而且有独立思想的观众会有自己的想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结语

《孔子》是一部商业意图的大型文艺片,有剧本略显仓促,台词不够严谨考究,古文和白话衔接得不很自然,很多地方对历史的把握、“合理的想象”不够稳妥扎实等很多不足之处,下的功夫还不够,不能让观众有效地吸收、消化,产生感同身受的共鸣。拍惯了大型古装电视剧的胡玫导演,也还没能从电视剧的视角里转换回来,有些地方还是在用电视的方式来拍电影,放大了一些不必要的地方,煽情过甚矫枉过正,而一笔带过了值得特写的心理转捩点。只是,电影本身还不至于诚意全无,不忍猝睹。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有一本新书叫《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讲述他边写作边参加长跑的事情。我们在谈论孔子的时候,在谈论什么?在争论电影《孔子》的是是非非,功败垂成?还是孔子本人、儒家思想,更多电影之外的东西?那些准备发言的人,都先来想一想这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在心中打好腹稿,大家的心态和气度都会变得友好豁朗起来,视野和胸襟也会为之开阔,建设性的东西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电影《孔子》和圣人孔子的知音也会一个个生长起来,如果孔子在世,这应该他乐意看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孔子学堂讲座观后感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完了吴祚来的《孔子学堂》,里面的名句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可见礼让多么重要,只要礼让治国,还有什么事办不到呢?人们要学会礼让,别人就会尊敬你;国与国之间互相礼让,战争也不会发生;君臣民之间互相礼让,这个国家民心不会动摇,将坚不可摧。孔子对他人礼让相待,他人也就以礼相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走在一起,一定

有我的老师。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要学会谦虚,要相互学习。孔子老师在谈论“君子”时,子贡夸他而孔子却说这是给他戴高帽子。以及谈论其他问题时,孔子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只要有道理,就值得深思。可见孔子是个多么谦虚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观电影《孔子》有感作文1500字

全文共 1252 字

+ 加入清单

我记不起自己有多少年没写读后感或观后感了,今天把电影孔子认真的看了2遍,感受非常深刻。这位古代的圣人所说的很多话都是我一直学习的典范,我常常把佛教与儒教结合起来学习,它们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有儒教比佛教更早流传的说法。

当我看到电影最后孔子结束颠沛流离19年回到自己的家乡鲁国,跪在城门顶礼膜拜的时候,我流泪了,那是一个对祖国对家乡有着无限深情却又无限感慨的垂暮老人,用他全部的爱发出的呐喊声:鲁国,我的父母之邦,我终于回来了!

孔子除了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优秀的军事家,对治国一直主张仁义厚德也就是礼乐仁义。认为诗书礼乐是做为君子的必修,能以礼治国是国家社稷人民之福,礼法丧失国家就会大乱。

孔子有3000多非常优秀的学生,他们很多都追随先生流离云游,其中冉求 子路等弟子都被各列国请去做将领,孔子没有因为鲁国君上当初被齐国利用,驱赶自己被迫无奈离开心爱的国家而积怨,反倒教育自己身边的弟子:国危思将,国难用将。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志士仁人,宁杀身成仁,不可以求生而害人。危邦不入,乱邦不琚,为政不能急于求成。执政者,外正衣冠礼仪,内正品德心灵。凡非礼者,勿视,勿听,勿言,勿动。君子就是死,冠帽也要堂堂正正。名爵者,公弃也,不可以久居,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大象无形,超然物外,不限于人间。不要去计较太多名誉的东西,要学会装装傻,发发呆。无为,万能无不为。无用,安知不是大用?弱则生,柔则存。天下莫若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正所谓:为善者,天必报之以福。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这就是对孔子最好的写照。世上的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孔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么就应该去改变自己的内心,求仁得仁,一贫一贱,交情才见。

片中有3个镜头很有回味:

一:当卫国夫人看着自己欣赏的孔丘问:“窈窕淑女,君子好求”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孔子解释道“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礼。”当卫国夫人邀请孔丘留在卫国,教自己学诗再见面的时候孔丘以“不便”拒绝。理由是“如斯好德好色之人”

二:当大司徒命令人把玉诀送给孔子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诀者,绝别也。

三:当大司徒年老派人接孔子回国的时候,带给孔子一个玉环,我们知道了:环者,归还也。

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好电影,我会再次去观赏认真体会圣人每一句话的含义。

儒教的学说应该提倡弘扬的,它教给人们知道什么是礼仪廉耻,什么是尊孝忠义,更教会管理者懂得以礼治理国家的道理,可以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者提出孔子学说老子学说重新搬出来的道理。

一部给我思想给我精神上了一课的好作品,也给我知识有了更多的收获,我对我的孩子教育也很主张孔子的思想,特别是对爱国敬国,尊老爱幼,孝顺长辈,担当责任尤其重要。

仁 义 礼 立 信,是我小时候就经常听长辈们的说教,也是这些让我长大后去读孔子和老子的学说,虽然我书读的不多,理解也很不够,但我是真的很喜欢,以后还要更好的学习,让我的孩子也学习,相信可以帮助孩子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有很大的指引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孔子读书笔记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在世,谁都有远大的志向和美好的愿望,可实现这些需要走一大段并不平坦,荆条丛生的坎坷的路,需要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勇敢坚强是必不可少的武器,唯有具有坚忍不拔毅力的人才能在遭受各种困难,遇到各种危机时迎难而上,困难和挫折不会因为你的脆弱而退缩,即使再大的苦难,只要勇敢坚强一点,也是可以过去的。有时候,要努力几次,也能成功,就像孔子。再一个国家中穿梭,付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这当中有必不可少的失败,失败不仅是一次挫折,也是一次机会,它使你找到自身的欠缺,不轻言放弃,一个能用坚强,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一切苦难的人,才是最精彩的,闪闪发光,令人敬仰。

我过的事丰衣足食的生活,从未尝试过外面的艰辛,我也有远大志向,有一颗爱国的心,总是幻想着长大后为祖国贡献力量,一切起来就滔滔不绝,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这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我没有付出行动,平时一遇到困难就轻易退缩,在远大志向的道路上不知失败了多少次,但从未在失败中前进,奋发。坚强和勇敢是掌握人生航向的舵手,把握命运的动力桨,但我还没有拥有,不知不觉偏离了轨道,坚强和勇敢这两个字眼和我很遥远。但我相信,我会从此时此刻开始,努力把方向重新调整过来,让坚强和统一与我同行,像孔子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持之以恒。

庄子故事,流放百世;孔子名言,启迪心智,感受那深邃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是人人都知道的名人,我们也知道不少关于他的名言,但是能够知其意的人却很少很少,我也是同样,我只知道书本上学过的一些名言。

纵观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领略的警句中他的这句活让我感悟极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光学习但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这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不能只学习,还要善于用脑子去思考,在念书的时候也要反复思考,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它的好处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当然只思考但不学习也不行,也要讲自己的思考融入课本当中反复地推敲之后,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自从学过《论语》中的其中一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句,我懂得了学习的三种境界,也知道了自己成绩总提高不上去的原因。原来我只是停留在第一重境界——知之者。光是知道学问是没有用的,学习的要点在于以学习为乐趣,快乐、愉快地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有效率。我们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快乐的遨游在知识地海洋。才能在学习中悟得更多的道理,学到人生的哲理。

现在想想孔子那么伟大,如果当时没有孔子,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会不会更加得?孔子是多么伟大啊!

《论语》是一本好书,里面记录了很多关于孔子的名言警句,记录了许多学习方法与人生哲理,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学习孔子的学习方法,探索孔子的人生哲理,发现更多的知识。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给孔子写的一封信格式

全文共 1084 字

+ 加入清单

孔丘:

你好!你不介意我这么称呼吧!称呼你孔子,虽然十分雅,但是对于你,我不想用孔子之名,也不想用您来称呼,因你的“仁爱”,也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朋友之交。

我读《论语》,仿佛是和一位网友在聊天一样,我在你的言语中感受到了你深邃的目光,仿佛我穿越了,我穿越了这两千多年的沧桑,但亘古不变的是你的“仁爱”,你的慈祥,你伟大的儒家思想。“孰不知”不经用起了老师教过的语言与你交谈,袭卷而来的是一阵书香,“子曰:……”朗朗书声,我的眼前,居然是私塾,那不是曾点吗?孔子,你的弟子三千多人,七十二位得意弟子,曾子理所当然在其中,当我走过去时却发现他们看不见我,我在那静静地聆听着,你把弟子召集在一起,让他们尽情地说出自己的人生理想,弟子说完,你只是微笑了一下;冉有和公西华说完,你没有任何意见,但似乎皱起了眉头;轮到曾点了,他在你的鼓励下轻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衣,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听过这一段轻声描绘,孔丘啊,你眼睛里透出赞许的目光,说:“吾与点也!”

孔子呀!你还是当年的孔丘,两千年来,在人们心中你是亘古不变的形象,你知道吗?多少年来人们装着是对“孔圣人”的崇敬与仰慕,但他们却错误地将你包装成一位不苟言笑,循规蹈矩,而且一开口说的都是“子曰”张口闭口都是“仁”、“礼”、“忠恕”、“孝悌”之类的言辞,然而他人却不知孔圣人也有这般的童心童趣,何止是童心,童趣啊!暮春时节,穿着新做的春服,五六七个孩子,在沂河里畅快地沐浴,在求雨台上迎接着浩荡的春风,然后一路唱着悠扬的歌曲回去,这就是你的人生理想。孔丘,现代有多少关于你的故事、书籍、电影等等系列孔丘,他们似乎看到了孔丘你在成为孔圣人的道路上的辛苦,但是也正是因辛苦才欢乐不是吗?“不耻下问”因“敏而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周游列国,神彩飞奕,多么可爱。

孔丘,你作为一个政治家,自然对政治抱负和热情;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你的思想纯洁和崇高,不会为了利益而牺牲自己独立的人格,你30岁时,因对鲁国“三桓”的骄横跋扈不满,来到了齐国,他对齐景公讲了番治国安邦之理,文景很满意,但你的性子太直了,对于宫廷的奢华,并也连同一起说了出来,齐景公不满,用宛转的语言将你赶走,你的表情史书并未记载,但当时应是肃颜吧!

你的为人真让人佩服,你就如同仙人一般,你的思想远远超过了时代,你的眼光早已穿越了千年。

两千多年的历史,流逝的是岁月,但积淀的是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儒家的仁爱,依然需要融入今天世界的和平、稳定、团结,以及我们的生存环境的和谐、安定中。孔丘,感谢你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孔子高中作文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匆匆,转眼间几千年历史夹带着几丝颠沛的流离滚滚而来,微风袭面,思绪飘回千年之前。

当时是,孔年少,岁值暮年,壮心不已,巧用牛车之计勇吓齐国数百兵车。望鲁君惜才重士并委以重用,然鲁君怯弱,三桓趁机以玉决赠之。

孔,心灰意冷,单车别乡,游历列国,“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传到说教之坚,感化世人之难。无言以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终一日,天下大乱,鲁国危在旦夕,三桓悔增玉决以遣孔。但碍于情理,未请孔,乃请孔之弟子冉秋归国以壮士威,齐军大败。

数年后,三桓将死,痛悔年少以遣孔之错。望孔归来。派其儿以玉环赠于孔,孔谅之,归于鲁。发展其学说,造福黎民苍生无数。

时至今日,儒学依旧影响后世,不只中国,世界各国都热爱孔子,尊崇儒学,作为儒学之源的中国,我们更应该发展儒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孔子一生都做过哪些官?

全文共 1949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奔波一生的人。有人说,孔子是个官迷,在他事业的最高峰——刚刚任代理相国的时候,曾经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面露喜色。而且,他周游列国的目的,就是为了谋求官位。

当然,此种说法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孔子当官的目的有时为了什么呢?——捞钱?榨取民脂民膏?当然不是,而是为了恢复周礼(看过电影《孔子》的人,对此一定有很深的印象),为了宣传他的治国理念。

那么,孔子一生之中都做过哪些官,取得过哪些业绩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三十岁之前孔子所做的官:

孔子当的第一个官是季氏吏,也就是鲁国三大家族“三桓”之一季氏家族的小吏。是管什么的呢,负责管理仓库的。说白了,也就是个仓库管理员。但是,孔子是个对工作相当负责的人。短时间内取得了较高的业绩——仓库出纳的钱粮有条有理,很是清晰明了(料量平),众人叹服。

很快,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孔子便有小小的仓库管理员司职吏。司职吏是干什么的呢,是专管牧场养殖工作的小官。当然,应该比悟空兄弟的官级大些。于是,按照孔子的工作态度,同样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牛羊满圈(蓄蕃息)。

以上是孔子三十岁之前的当官经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孔子三十岁之后的: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鲁国由于贵族的一次娱乐活动——斗鸡,引发了一场政变(一场由斗鸡引发的政变)。政变中,鲁昭公被驱赶出鲁国,逃到了齐国,鲁国很快陷入了混乱之中。依照乱国不可留的想法,孔子也跑到了齐国。而且,很快便找到了工作——高昭子家臣。

家臣是什么官呢?我来告诉大家,它是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卿大夫家的总管叫作宰,宰下面又有各种各样的官职,通称为家臣。

由于高昭子在齐国师正卿,具有相当高的地位以及属于自己的封地。自己毕竟得留在都城辅佐国君,但封地也得需要人来打理。于是,孔子到达齐国后,很快便应聘成功。

其实,孔子并不想做什么家臣。他来齐国是有高追求的,他想通过高昭子的关系来攀登上齐景公这条大船。但是,他的如意算盘被一个人给识破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晏婴同志。由于孔子和晏婴执政理念不同,同时也为了维护住自己的地位,晏婴极力劝谏齐景公不要任用孔子。他告诉齐景公:孔子是来回复周礼的,而现在周室衰亡,礼崩乐衰已经很长时间了。再说了,孔子身上的礼仪太多、太繁琐了,我们就是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够学的会、学得完(累世不能殚其学)。

于是,齐景公打消了任用孔子的意念。

于是,孔子想在齐国留仕的想法是彻底泡汤了。

既然齐国不想留自己,自己又何必再留在这里呢。于是,孔子又回到了鲁国。

鲁定公九年,孔子五十岁。这一年,鲁国季桓子所在封地——费邑的大总管(也就是邑宰)公山不狃,发生政变,背叛了季桓子。公山不狃早就听说了孔子的才华,于是便给孔子下了聘书,上面答应,一旦攻灭季氏家族,保证重封孔子,任以高官。

已年过半百的孔子,对这次邀请动了心。虽然他知道公山不狃的行为是不对的,虽然他知道一旦加入,便会九死一生。但他依然想去。因为天下的君主没有人赏识到自己的才华,只有公山不狃,自己马上就要老了,还有多少时间会等待自己施展自己的抱负呢。

就在这时,命运之神睁开眼睛,眷顾了一下孔老夫子。宫中来人,鲁定公下令任命孔夫子为中都宰。中都宰也就是中都这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

当然,由于表现突出,孔夫子很快又升任为鲁国的大司空。大司空一职,相当于建设部部长。

看来孔子升迁的还真快,直接由地方官升任为中央部长,这在任何时期都是极少见的,一般人还真来不了。

接着,孔夫子有由大司空摄行相事。这一时期的业绩:

1)鲁定公十年,齐鲁夹谷之会。挫败了齐国君臣想要要挟鲁定公的意图。维护了鲁国的尊严和地位,使齐国短期内不敢对鲁国动手。

2)鲁定公十三年,堕三都。当然,由于成邑宰的极力反抗,最后只堕了两个——费邑和郈邑。

鲁定公十四年,孔夫子五十六岁。这一年,他由大司空转任为大司寇,并兼任相代理国。

期间业绩:诛杀乱臣少正卯;稳定鲁国物价、路不拾遗、商客宾至如归。

很快,鲁国的复兴让邻近的齐国害怕啦。于是,他们向鲁国发出了“糖衣炮弹”(美女、骏马、珠宝)。于是,鲁定公很快便被击倒,整日沉迷于女色歌舞声中,开始疏远孔子。

看到此种情景,孔子对鲁国彻底失望了,开始了为期十四年的周游列国。期间,虽说也有诸侯不时的召见孔子,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有达成合作的意向。

也就是说,孔夫子的为官生涯至于鲁定公十四年、自己五十六岁的时候。他从最基层的仓库管理员做起,一直做到代理相国。期间,在工作及其闲暇的时候,他都会自然不自然的传播一下周礼,只是为了自己的理想、那个美好的社会。

在他打包袱准备前去的时候,子路拽住了他——想当官想迷啦,什么人叫你都去,不怕留下一个坏名声啊!

在子路的极力劝说下,孔子终于放下了手里的包袱,默默地看着远方······

[孔子一生都做过哪些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两千多年前,在社会大变动的春秋末期,出现了一个伟大的精魂,其弟子三千,成才的七十有余,可以说,他的思想至今还主导着现代文化的发展。这无非是个智者,封建的年代里,被称为圣人、贤哲的他提出了改变历史的论断,"仁""礼""知""学""思""政""义""修身""为君子",这就是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理论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这部书在四书中成为重要一部,可见孔子所带给我们的巨大收获,他的言行都已成为中国文化瑰宝。

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充分体会到这一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迷惑而无所得,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于我们的心灵是一次净化,让我们无私。真诚的对待别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

"仁者爱人",不管怎样,孔夫子的人格魅力是不容忽视和贬低的,这就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仁政"支柱,亘古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孔子的魅力

全文共 1194 字

+ 加入清单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位古人,为什么能够穿越时空走到现在,走向世界,时间愈久,愈折射出迷人的光彩?这位古人就是孔子,他是山东的,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孔子的魅力何在呢?

孔子的魅力,首先源于他的思想和学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孔子言行主要见于《论语》,《论语》讲“仁”109次,讲“礼”75次(杨伯峻,1956),可见夫子对“仁”和“礼”的重视。“仁”的内涵是什么?“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孔子又说:“吾道一以贯之。”他的学生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可见,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括讲是“仁”,分开讲是“忠恕”。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礼”相对于“仁”来说,“仁”是内容,“礼”是形式。孔子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内在的本质的“仁”与外在的形式的“礼”的高度统一。孔子是著名的教育家,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可谓桃李满天下。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有重大的启示意义,比如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不正是我们今天国家倡导的全民教育,人人享有教育权利的现代阐释吗!又如,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仍然是当今教育必须遵守的法则。再如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依然是学者学子们追求的为人为学的崇高境界。

孔子的魅力,也源于他的人文关怀。夫子关心的是人的生存状态,人活着的意义。他“六合之外,存而不论”,不语“怪、力、乱、神”,又说“未知生,焉知死”,他不尚玄虚之谈,致力于解决现实人生和社会问题,创立上下有序,秩序井然,幼有所学,老有所养,和睦安定的大同社会。他所谓“和为贵”的思想,正是今天我们国家倡导的和谐社会的真谛。孔子特别爱惜人的生命。他公开反对春秋时期的人殉,连用木俑、土俑代替活人殉葬他也是反对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文质彬彬的夫子也能骂出“断子绝孙”的话,可见孔子对殉葬的深恶痛绝。还有一例,马厩失火,夫子问“伤人乎”,不问马。同样可见他对人生命的重视。孔子的人权观,不见得不如美国啊。

孔子的魅力,更在于他的人格。他是圣人,更是常人。他的喜怒哀乐,他的调侃顽皮,让我们觉得亲近。读《论语》的乡党篇,简直是孔子生活的“花絮”,使我们领略到生活的艺术,教我们如何做人。从乡党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深谙政治之道的孔子,看到了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美食家,看到了一个酒量很大而善于自控的豪爽之士,看到了一个有情有意的可以信赖的朋友,看到了一个谦虚好学文质彬彬的君子。孔子也有“斗屑之人,何足算也”之类骂人的话,也有“前言戏之尔”的玩笑话,真是生动极了,活泼极了。然而更使我们钦佩的是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周游列国推行仁政的执著。大哉孔子,与日月争光可也。

穿越时空的魅力孔子,一直从春秋走到了现在,从中国走向了世界,他的脚步不会停歇,他的魅力不可抵挡,就这样一直走向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孔子读书笔记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好学的故事流传至今。

孔子30岁时,他已经有了三千多名的学生了。可是,他还是认为自己的学识不够渊博。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如果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真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而且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安贫乐道,直道而行的人哪!

孔子的著作《春秋》、《论语》。其中《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孔子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儒学则是当今社会的济世良药,特别是儒学在抗拒西方个人主义,强调社会意识,勤劳,容忍,节俭等方面可以作为现代一种新途经受到肯定。

孔子的好学值得我们学习,他说过: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我们能和孔子一样刻苦学习,也能成为一位值得他人尊重的学者。孔子的好学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品行更值得我们学习。他待人有礼,从不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学识,让别人来崇拜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给孔子写的一封信格式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至圣孔子老先生:

您好!

您知道我是谁吗?我是来自g 年的初中生g ,我很崇敬您,因为您是圣人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噢,对了,我要告诉您一件大喜事。知道吗?您的弟子还有您的再传弟子根据您和您的弟子的`言行编纂一本书,叫做《论语》。至今还在几万学生中流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样的语句,我们初中学生都知道。您和您的弟子的言论是世间的道理,是阐述人与人的言行。比如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让我明白了温习学过的知识就能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当老师了。再比如:仁、义、礼、智、,温、良、恭、俭、让。就让我思考了好久,比如信,做人要讲信用,“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思是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真实不虚、讲求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都是不可以的,说话要言而有信。

人们说您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您的言论广为传诵。是的,您的话的确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有句话为“一半论语治天下”影响可是很大的。

您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永远崇敬您。

孔子老先生,您多会儿能抽个空来光顾一下公元g 的中华路小学 ,到我们学校来吧,我会给您将更多故事。

__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孔子后人的创业路径

全文共 2523 字

+ 加入清单

孔令博是孔子的第76代传人,也是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而且还是北大的团干部,在他大学尚未毕业的时候,竟然提出了退学去创业。经过短短的一两年时间的努力,他竟然成功了。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孔令博创业的成功路径居然是靠卖菜谱这样一个小点子。

在大学里孔令博虽然是学计算机的,但是与同学们平常聊天时谈得最多的是关于创业问题,甚至兴致高时会谈到通宵达旦。2006年临近年底的一天,孔令博与3位同学凑在宿舍喝酒时,借助酒兴又大谈了一番关于创业的事情。最后,4个人谈定了要把创业付诸实施,由每个人出资8000元钱作为启动资金,创业方向选定了以IT业为主,因为他们4个人都是学计算机的。当时4个人都热情极高,没多久,便在北大科技园注册成立了奥琦玮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公司虽然成立了,但是却是一个无项目、无固定场地、无资金的空壳公司,当时注册时需要的10万钱还从各自的朋友处东借西凑的。公司的舞台是搭起来,那怕是个空壳公司,但是必须要有人去做才行。当时4个合伙人都还是学生,有学业在身,抽不开身。为了实现创业的梦想,孔令博自告奋勇站出来说,让他一人先退学,为公司作铺路石,等公司全面发展起来后,其余3人再跟进。

孔令博退学时,受到亲朋好友以及学校老师和同窗的好心劝阻,但是,已经一心要创业的他横下了一条心。事后,孔令博自己也承认,自己当时确实是有些盲目的,因为创业的路子全都是一片空白,甚至连思路都没有想好。但是,如果没有当时的盲目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

公司成立后,就要找业务来做,不然这个业就创不起来。孔令博在苦苦寻找业务时发现,大学老师们授课时已开始使用投影仪放PPT讲义,这就需要具有鼠标功能的演示笔。赶紧搞一批演示笔过来,到大学老师中去推销,这肯定能够赚钱。于是孔令博跑到深圳订购了一批演示笔。这种产品颇受老师们欢迎,销路很不错。当产品卖出去后,孔令博想如果是自己研发生产的话,利润肯定要高得多。在演示笔销售处于高峰的时候,孔令博自己开始了研发生产。然而,好景不长,当别的厂家都知道了演示笔好销后,都纷纷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孔令博缺乏足够的技术力量,自然斗不过人家专业厂家。没多久,孔令博便在竞争中被人家淘汰了。此后,孔令博又搞了数码相框、智能闹钟等等小产品。然而,都是开始火了一下,没多久便熄火了。

经过一年来的折腾,公司亏倒是没有亏,还略有点赢利,但是非常小。如何找准一个长期的产品,作为公司的一个发展方向,成为了四个合伙人需要面对的问题。当公司生意清淡的时候,4个合作伙伴们便会坐在一起小酌一番。一天,当他们在一起吃饭点菜时,孔令博忽然想到了一个点子,他觉得,把点菜机和纸质菜单结合起来,变成一种多媒体的点菜终端,就能让顾客看到餐厅内所有的菜品并直接点餐,还可以显示出菜品的价格。这应该是个好点子,当孔令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几个合作伙伴都高兴地认为,这是个好点子可以让传统的手工点菜环节全部信息化。

看准了电子点菜单这一商机后,孔令博便跑了北京800多家餐厅进行实地调查。他经过一番调查后发现,电子菜单不仅能够帮助餐厅减轻服务人员点菜的繁锁,降低菜单不断更换带来的成本,还可以将餐厅的作业流程标准化,反馈服务质量,统计原材料消耗等。很多餐馆老板对孔令博所提出的电子点菜单都很感兴趣。为了确保电子点菜单能够尽快研制出来,孔令博停止了公司所有的业务,一心一意来研制电子点菜单的程序。

孔令博和他的团队,经过一番夜以继日的研发,终于成功研制了第一代电子菜单。这套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首先是客户终端,客人可以通过电子触摸屏看到餐馆的全部菜品照片、原料、价格等,然后点餐者通过终端自主点餐,随后点餐信息通过餐厅的无线WIFI网络进入后台服务器以及厨房的电脑中。

第一代电子菜单研制成功后,孔令博把它命名为“餐行键”,并首先拿到北大的怡园餐厅进行试用。没料到试用效果非常不错,完全达到预想的目的。试用效果虽然很好,但并不代表市场就能够接受,要想把这套系统向所有的餐馆推销,还得去各大餐馆接受市场检验。孔令博选择的第一个餐馆是家日本料理店。孔令博的运气还真不错,这家料理店的老板是从海外回来的,非常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而且这家店子本身的自动化程度就很高。等孔令博把他的项目一详说,这家店子的老板就欣然接受了,仅仅是经过几番演示,老板就和孔令博把单子给签了。其实这个老板并不傻,他从演示中看到了电子菜单可以优化人力成本,缩短了服务员耗时最多的协助点菜,还可以任意发布新菜和删除过时的菜,甚至对于餐馆饮食流程管理、财务分析、库存管理等提供数据帮助。由于孔令博的电子菜单确实具备许多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故一些餐馆开始陆续接受孔令博的电子菜单。

为了尽快把电子菜单推向更广泛的市场,孔令博带着自己的团队在北京1700余家餐馆进行走访。八成以上的老板是接受电子菜单的,但是他们有两个担心,一是成本过高,二是顾客对这种新颖的点菜模式能否接受。孔令博回到公司后,经过思考后,决定先是尽力降低成本,其次是为了使电子菜单在市场逐步推广,先做些普及工作,研制出一些简单一点的点菜机、视频点菜等。这种根据客户的需要,由单纯的产品提供转向提供服务转变。如此一来,孔令博的电子菜单推广得以迅速发展起来。一时间,电子菜单在餐饮市场火爆起来。国内有10余家公司看中了这一市场,也开始进入了这一领域。不过,这回孔令博一点都不担心再被别人打败了,相反,他觉得有人跟进更说明了电子菜单这一市场前景是广泛的。孔令博发现模仿他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在硬件上跟进,并不太涉及后台的软件。所以,他打算,如果市场的范围得到极大扩充的话,那么他可以把生产剥离开来,专心做研发,为商家提供网络菜单设计服务。

当孔令博的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有不少的风投机构看中了他的电子菜单项目,愿意为他做大做强公司规模提供融资。风投对孔令博的公司评估值在7000万元左右。据中国饭店协会统计,餐饮信息市场潜力大约在2300亿元。可见,孔令博的奥琦玮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将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奥琦玮为Inte和IBM的软件合作伙伴,通过了国家的“双软”认证,是中关村的“双高”企业,成为“中国饭店与餐饮优秀供应商”。

[孔子后人的创业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孔子名人名言及解释汇总

全文共 3924 字

+ 加入清单

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

(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9、《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

(《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30、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3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3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6、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3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4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

(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4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4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4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4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4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4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4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