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风俗的作文清明节精彩20篇

家乡,是浪子的归宿;家乡,是心灵的良药;家乡,是童年的遐想……以下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家乡风俗的作文清明节,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1821

作文

536

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记忆里,清明节是很郑重而又充满温馨的节日。

当柳树穿上了淡绿色的裙子;当桃花、杏花向我们绽开张张笑脸;当春日的天空清澈明朗,空气清洁明净时,清明节已经到来。

爸妈早在一个星期前就被爷爷、奶奶通知哪天去“做”清明,而爷爷奶奶也早已准备好探望先辈们的“礼物”,一大堆俗称“大裱纸”的纸,一篮子的“金元宝”(这当然不是真的金元宝,而是用一种金黄色的纸叠成的),还有很多和真钱很相似的“冥币”,更有意思的是那种用纸剪出来的五颜六色像拉花一样的“幡子”,我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有趣。

每次“做”清明,我们总是一行很多人,七大姑、八大姨地浩浩荡荡从家里出发到乡下。到了墓前,大人们总是有一会儿的严肃和伤心,外婆到了太外婆的墓前,还会掉几滴眼泪。大人们坟前摆上丰盛的饭菜,倒上酒,然后烧掉“冥币”和“金元宝”,说是让老祖宗在另一个世界有足够的钱花,我真不明白,他们究竟怎样“花”这些“钱”呢?

接着,我们长幼有序地轮流在墓前跪拜磕头,其实,我大多数不知道跪拜的是何人。大人们聊起往事,还有的互相揭发小时候的故事,常听得我哈哈大笑。

我们一路走,一路祭拜自家的先辈,有时看见谁家的坟前荆棘丛生,坟头也没有“幡”,大人们会让我们这几个孩子拿上一个去插,因为据说,没有人来祭拜,坟里的人在阴间会受别人嘲笑,会被欺负。

山林里很安静,会听见各种鸟叫声,还有风吹松树“沙沙”的声音,路边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我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摸摸那个,好不高兴!

接下来,我会跟随大人们去拜望活着的长辈了。我们带着礼物一家家地串门,那些长辈早已得知,都出来迎接,一时间,欢声笑语,热闹得很。有一个太奶奶已经九十多岁了,牙齿都掉光了,还拄着拐杖自己走路,身体挺硬朗。

马路上,也是车来车往,我认得出那些车牌,有的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

清明节,长辈们扫墓,祭拜祖先,我们小孩去踏青、春游,但这更是一个和亲人团聚的快乐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的风俗800字作文

全文共 1030 字

+ 加入清单

年的脚步一天天近了,春的气息一天天浓了,年前年后的一个多月里的日子里,几乎浓缩了家乡风俗

在我的家乡,一进腊月人们就充满了迎春的热情。第一个节日当是过腊八,每年的这一天早晨,各家的主妇们就早早地起床,忙着洗糯米、捡各色豆类、选各种干果,备齐各种佐料,用文火慢慢熬制腊八粥,等到热气腾腾,香味弥漫整个房间的时候,腊八粥就熬好了,那份精致,那份温暖,是商店里买来的八宝粥是无法媲美的,在寒冷的冬日早晨,喝上一碗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浑身热乎乎的,好像年一下子就窜到了眼前,就连行走时的脚步也加快了几分。接下来的日子就匆匆忙忙起来,腊八过后,接着就是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有一个很传统的仪式,就是“祭灶”,送灶王爷上天,各家各户点上香烛,摆上贡品,在香案前念念有词:“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这时有一种食品必不可少,那就是全家人都要吃的麻糖,其用意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和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家里的坏事。沿袭了几千年的风俗,在现代化的今天也赋予了其新的含义,因为每年从这一天开始,在外奔波的亲人们无论身在何方,都会加快回家的步伐,于是“祭灶”也就演变成“聚灶”,送灶王上天变成了迎接在外游子的回家。紧接着便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了,打扫卫生,准备年货,家里要收拾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厨房里备足鸡鸭鱼肉各色水果,按照老规矩要吃上七天,这就叫夹年饭,预示着丰衣足食,年年有余。除夕之夜把过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剪窗花,贴对联,挂灯笼,包饺子,穿新衣,放鞭炮…在一派热闹非凡、忙乱有序的气氛中迎接年的到来。一家人边看电视边聊天,细数一年中的收获,分享一年里的快乐,这是全家人一年中最难得的相聚时刻,等到午夜时分砰砰啪啪的爆竹声响起时,人们怀着不舍的心情,带着幸福的期盼,在除夕之夜守岁,按当地的风俗,除夕之夜睡得越晚就会越健康长寿,有的甚至守岁到凌晨,一夜无眠。

迎春纳百福,过年求吉祥。正月初一,是最热闹的最幸福的日子,大人小孩三五成群,结伴团拜,小辈要给长辈行拜年礼,长辈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在一片寒喧声中,互致祝福。夜幕降落,各家各户红烛摇曳,大街小巷彩灯高挂,兴奋了一天的人们进入了甜甜的梦想,讲究个“早晨起得早,晚上睡得好”,预示着一年的平平安安。接踵而至的便是走亲戚访朋友马不停蹄,直至红红火火闹完元宵,随着年的脚步款款前行,年的感觉越走越远,越来越淡了…

家乡的风俗还有很多,希望各位来我的家乡旅游,体验民间风情。

[家乡的风俗8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踏青、祭祀逝去亲人的风俗.我的家乡在北碚柳荫镇.有很多人在清明节前买很多纸钱,清明节拿到坟墓上烧掉,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清明节的前一天下起了一场细雨,将空气中的灰尘洗得无影无踪,空气变得清新了很多.这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在清明节这天,我去了奶奶家,一座山的山顶上,有一间小房子,在前面看到很多人在坟墓上烧纸钱,还有人在痛哭,这应该是"路上行人欲断魂"吧.古人说:丧三年,常悲咽,酒肉绝.古人用自已的方式纪念父母,和现在的人一样.都是用来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这就是家乡的清明节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风俗六年级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但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能够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能够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务必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期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此刻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信息拜年、打电话拜年。完美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期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情绪,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期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风俗的小学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一簇紫、一朵云、一碗香,就在不远的地方。走过去,你一定不由地赞叹。

一簇紫——紫荆花

我是一个正宗的柳州人,想到柳州,你们会先想到什么?对,没错,就是那无处不在的紫荆花。

整个柳州里,我可以和你打赌,即使是在最偏僻,最无人问津的地方,也至少会种上一棵紫荆树。整个柳州里的紫荆树加起来足足有26万株呢。

你知道哪里的紫荆花最美吗?最美的紫荆花分布在学院路、小桃源等地。学院路的紫荆花有紫有白、小桃源的紫荆花差不多都是白色的。因为紫荆花颜色的美,使它上了新闻热搜榜。

一朵云——云上之景

大家应该都知道地王大厦吧,它不论在哪儿,都是城市一颗耀眼的明珠。

是的,柳州就有这么一座地王大厦。

但今天,我要介绍的并不是地王大厦,而是它开发的一个项目——云顶观光。

云顶观光,一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在很高的地方进行娱乐的一个项目。人们在上面可以看到整个柳州的样子,可以在玻璃栈道上玩,可以在上面喝下午茶……只是一个云顶观光,就能干这么多的事情,也难怪“云顶观光”项目会那么受人们的喜爱了。

一碗香——螺蛳粉

一提到柳州,除了提到紫荆花外,就是提到螺蛳粉了。

螺蛳粉,一碗螺蛳汤、酸笋、螺蛳,再加上一两粉,就是一碗香气扑鼻的螺蛳粉了。在我家门口有一家螺蛳粉店,生意非常兴隆。

我的家乡柳州很美,欢迎你来参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心中家乡风俗作文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在暑假的时候,出于对电脑的喜爱,我就乘车去乡下我哥哥家。透过车窗,然后我看见满山遍野的花草。心里觉得奇怪:那里以前不这样荒山吗?问旁人才明白此刻在搞绿化。这时我才明白家乡有了变化。

下了车,我先去了舅舅家休息。下午两点,我打算步行去哥哥家,有几里路。我想起以前坐车去,那路上那里一个坑,那里一个坑,把我撞得青一块紫一块的。所以我还这样决定走着去。舅舅说:“我送你去吧。此刻的路好跑车了。”我半信半疑地坐上摩托车。一路上很平坦,再也不这样以前那条路了,我从心里跳出了一句话:哈哈,老路下岗啦。

一路上,我看见了一座座工厂在山中立起,看来有不少企业在那里投资。

到了哥哥家,我本想立刻去玩电脑,但这样看见池塘里的鱼了,我忍不住想去抓。我把鞋一甩,跳到了池塘里。哇!好多鱼,我和鱼儿大战了几十回合,结果就抓住了几条小鱼,我看没什么用,就把它们放生了。

晚上,哥哥叫我去接水。我跑到井口准备打水的时候,哥哥笑了:“家里有自来水,你到井边来干什么?”“哎呀,你怎样不早说呢!”如今的乡下也像城里一样方便了。

家乡的变化真大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以家乡风俗为标题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位于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民风纯朴,民俗特别有特色,都说冬至大如年,在这一天里,小孩子们可有口福了。因为我们要进行一项活动,打麻糍

打麻糍

冬至天刚一亮,爸爸就匆匆起了身。开始了打麻糍

我站在一旁,看着白白的面团,越来越有弹性,老爸嘿呦嘿呦的声音不断,我心想:老爸应该累了,让我来吧!这打麻糍

我自信满满的对老爸说:“让我来试一试吧。”“好的。”于是由我执掌棒槌。奶奶说你力气太小了,我立马否认,说:“让我试一试吧。”我拿起棒槌啊,好重,好不容易才举起来,用力向麻糍锤去,哪只麻糍纹丝不动?我气死了,麻糍,你是不是石头啊?怎么会打不动呢?于是我又用了十二分的力气向他锤去,没想到这次成功了。有了这次的经验,我越来越熟练,打了十几次。我便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

于是我便申请去干奶奶那个轻松的活,奶奶对我说:“这个活也是十分难干,就三个字,要快准狠,一定要小心手,一不小心便会被棒槌砸到。”我便坐下开始奶奶的工作,只要老爸一锤,我便飞快地沾点水在面上,一番之后,我们配合的越来越默契,经过了两个小时的捶打,一大块圆圆的,香甜的麻糍打好了。

吃麻糍

三四人将糯米糕拉成圆扁形,并在上面撒上黄糖和芝麻。就这样第一锅麻糍新鲜出炉了,并用刀切成一块块的。

大家便迫不及待地拿起麻糍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似乎早已忘记了刚吃过的午饭。热乎乎的麻糍,吃在嘴里甜甜的,香香的,软软的,还蛮有嚼劲的,瞬间让我双眼紧闭,心间顿时流淌着一种情浓味更浓的感觉。

这就是我家乡冬至的民俗——打麻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清明节450字作文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伴随着一声声诗句入我耳蜗,我就知道,清明节又来了,这一个令人相思的节日又来了。

每次过清明节,我们全家都会出动——回到家乡去过清明。

一下客车,我们第一件事总是到街上去买纸钱。买的时候我总是会想:又用钱买一大堆纸,最后还不是“没用”烧了。哼!还不如给我买点吃的饱饱嘴福。唉!大人的世界真难懂。

之后那就是要“挂清”了,我看着那一个“牌子”那么大,出于好奇,我情不自禁的用手去碰了碰,可这一碰换来的可就是一顿爆“炒”了。

接下里,就是我与表哥开心的前奏了——烧纸钱。有的时候我们俩还会折一个纸飞机扔进火堆。父母这时看见了会瞪我一眼,我就会学着他们背上的表情如无其事的说:“希望爷爷在阴间有飞机坐。”

最后就是放鞭炮了,鞭炮声中包含的,是对已逝亲人的怀念,对身边亲人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家庭圆满、生活安康的祝愿。一放完,大人们一走,我就带领着大姐与小弟去捡“余灰”,就是没有被点燃的炮竹,捡完后,我们都会偷偷的跑到竹林里去玩,怕被大人们发现,又是一顿胖揍。

现在的我长大了,不会像纸钱那么调皮不懂事了。我知道了买纸钱的含义,“挂清”的意思,烧纸钱时的肃穆,捡鞭炮玩的忌讳。也会怀念逝去的亲人和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便迎来了我喜欢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所设。这一天主要的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等。

到了那天,我和妈妈会很忙,因为我们要包粽子。首先,妈妈拿出了所需要的材料。把绿豆洗干净,糯米调好味,五花肉腌制好,比把它切成一块块。妈妈做好了以上工作,便对我说:“儿子,咱们一起包粽子吧!”我看着这一片片绿色的粽子叶,再想想粽子那金字塔似的外表,一下子发起愁来,问妈妈:“该怎样包啊?”妈妈见我如此疑惑,便做起示范来:“首先把两块粽子叶叠成一个类似圆锥的物体,然后把糯米、绿豆和五花肉放进去,再用一块粽子叶封好底面,用草绳把它捆扎紧,不把它绑紧煮熟后就不好吃了。”妈妈示范完后,我就尝试着包了起来。一开始时并不太顺利,不是漏了东西没放进去,就是绑得不够紧。后来在妈妈的逐一纠正后,一切变得顺利了。

包好后,就要开始煮了。看着这些刚下锅的粽子,我以为十几分钟后便可以吃了。但妈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对我说:“这些粽子起码也要四——五小时后才能吃。”听了妈妈的话,我似乎有些失望,但还是忍住了喉咙里的馋虫。等呀等,终于煮好了。我望着这些又大又饱满的粽子,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等不到爸爸回家,我便开始吃了起来。吃着自己动手包的粽子,心中感到无比激动。

家乡的习俗多得数不清,但无论什么节日或习惯,我都会开开心心地过,开开心心地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有这么一个传说:从前,一个母亲在田间捡到一颗蛋,心想:这回能给儿子补补身子了。可是,当儿子吃下这颗蛋后,他竟然长成了龙的模样。母亲吓坏了。儿子告诉母亲:“我原本是天上龙界里的一位成员,因犯了错而被赶下界。现在,我要走了……”等儿子回来的时候,母亲已经哭死了。他痛苦流涕,天上立刻下起了倾盆大雨。从此,那天就叫清明。

每当清明来临的时候,我都要和家人一起去祭拜逝去的先人。我们一起专心致志地剪纸钱,那硕大的黄纸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小巧玲珑的金元宝。爸爸、外公和外婆,准备了一些贡品:豆腐品、蓬青果、苹果、香蕉以及太爷爷喜欢吸的香烟和喝的白酒。

在清明的前一天,我们早早地就起了床,然后去了墓地。天上的云很沉重,雨水好像是我们悲伤的眼泪。在那里,逝去的人们安睡着。爸爸和爷爷用铁锹把坟上的荒草尽力铲去,又添上了许多新土。我们把带来的贡品整齐地摆放在坟前,捧出剪好的纸钱,慢慢地引燃,火苗欢快地跳动着,把我们的思念带给远方的亲人。外婆嘴里还不时地低声祈祷,保佑我们平安。外公还放响了鞭炮……

我想:明年清明我还会来的。这次清明让我懂事了。以后,我会更加热爱生活!尊敬父母,孝敬长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烟花、爆竹、年货、红包……哈!当然是传统佳节——春节啦!

瞧,家家户户好不热闹!爷爷奶奶一大早就忙着剪窗花,贴对联,把家里布置成红红火火的一片。我也没闲着,和爸爸一起上街买年货。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食品看得我目不暇接,我们拿点这个,挑些那个,带着一大包年货满载而归了!

晚上,全家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奶奶将一盘盘美味佳肴端至桌上,看得我垂涎三尺啊!晶莹剔透的虾仁,鲜香美味的鸡汤,肥嫩爽滑的海鲜……才不一会儿,桌上的食物便风卷残云般消失了。

吃完年夜饭后,我就迫不及待地缠着爸爸去放烟花了。灿烂的焰火不断映入眼帘,有像巨龙一般腾空而起的,有像天女散花般撒向大地的,还有像一个个孩子般笑脸的……惟妙惟肖,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啊!

古时候,大年三十大家要聚在一起守岁。现在,这一传统演变成全家在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时间随着大家在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看春晚中渐渐流逝。

终于“嗒”的一声,时针像顽皮的孩子一样跑跳着迈过12点,宣告新年的到来。我们全家也欢呼了起来,只听“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响起,喧闹声仿佛都要将黑夜的沉寂给冲破了。正如王安石所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看着窗外绚丽的烟花,听着耳边传来隆隆的鞭炮声,我们全家一起举杯共道新年好!

哦,幸福的夜,平安的夜,团圆的夜。我将这一刻温暖的记忆永久保存,细细回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有很多风俗,各种各样,千奇百怪,千奇百怪,什么样的都有。在这里,我列举两个内容。

每次到了春节,家乡都要举行“赶集”“赶”跑、走的意思。“集”集市、市场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逛集市。在家乡,没到了新一年的第一天都要会举行隆重的赶集活动,乡里的百姓走出家门,不约而同的朝集市走去,而集市里早已摆满大早人起来铺的店铺,有粮食、衣服、玩具,小吃等等很多。

人们到了到了那里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价格相对的也都会很便宜最高也不会超过50元。到了赶集的时候就算是在城市里上班的人也不会忘记珍惜这一年一度的赶集活动,赶忙回家乡赶集,因此,集市上的人也就非常多,甚至是一个人的脚尖挨着一个人的脚跟,不会有多余的空间。

卖东西的商贩也忙着收钱照应顾客,同时也不忘记提防着小偷。

第二大风俗是清明节,扫墓和放孔明灯。到了清明节的早晨,大多数人都会衣着这样的服饰,白色布衣裤,白色布衣,头戴白色斗篷,右臂挂着黑布白色子“孝”字的臂标。成群结队的往田地里走,在一大片不种粮食的地里,四处都有亲人的墓碑,而那些人到了都会不约而同的哭泣,然后擦拭着墓碑,拔掉墓碑上的草,最后烧钱。整个场面非常严肃,没有人说一句话。

但是到了晚上情景就大不相同了。吃过晚饭后,人们拿着事先做好的孔明灯,在灯罩里的字条上写着祝福语,放上天空,一个个孔明灯载着人们的祝福飞上天空,这时场景就非常壮观了,百八十个孔明灯在上空,盘旋着,犹如一阵符咒又像是“孔明雨”。放完孔明灯后,人们又会向同乡的亲人互相说祝福语,因为在我们家乡,是说的越多越好的,因此某些“文盲”也会闹出些笑话。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既喜庆有很庄重严肃。但是没有人会去计较这些,因为这就是家乡的传统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老家在农村,所以也有很多讲究。特别是春节,我们一定要放鞭炮,拜年,包饺子……这些习俗一个也不能少,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放鞭炮。

每次过年,爸爸总要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一点鞭炮。等鞭炮买回来,我们就开始盼着天黑。

有一年春节,爸爸还是和之前一样,去了小卖部。登巴巴回来,手里却多了个“金字塔”。“这是什么啊?”好奇的表弟冲向前,把“金字塔”捧在手里看了又看。“放了就知道了。”我点了根树枝,一手捂着耳朵,一手拿树枝点火,身子向后仰着,打算一点上火就跑。由于不知道这“金字塔”是什么东西。表弟表妹都躲远远的。爸爸在一旁微笑着,期待一会的精彩瞬间。

“点着了!点着了!”表弟见引火绳点燃了,大喊大叫。我听了连忙跑开了、只见无数火花从“金字塔”里窜了出来,构成了一个“火花喷泉”。这“火花喷泉”正如我们内心一样,十分灿烂,十分欢快。“火花喷泉”足足持续了两分钟,放完了弟弟赞叹不已:“太酷了!不仅放出来很漂亮,持续的时间还长。”我也想起了一句诗“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时,妹妹说“为什么要在春节放鞭炮啊!”弟弟听了,也一脸疑问。我故意清了清嗓子,向老人给孩子们讲故事一样,给他们讲故事:“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噬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一个老人来到一个人家里,帮助人们吓跑“年”。他让老妇人在家里剁馅做饺子。到了晚上,“年”看到这家点了很亮的灯,又有剁馅的声音和门上的红纸,有些害怕。这时,那个老人走了出来,他穿着红衣服,并点了鞭炮,把“年”吓跑了。于是,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留了下来,包括给压岁钱又要装到红包里。”

表妹表弟听了恍然大悟,爸爸在一旁说:“春节每一个习俗都有传说和故事,一会我挨个给你们讲。”

春节有很多习俗,过春节不能光玩,也要了解每个习俗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一年中我最喜欢的节日,它有着丰盛的大餐,特别多的红包,好看的节目,壮观的烟花,十分美好。

春节中,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货,比如酸鸡鸭鱼肉,糖饵果品等一大堆。因此,父母也开始忙碌起来:上街买菜,回家制作,总是要花很长一段时间。但到了晚上,大量美味的佳肴也纷纷呈现在眼前,饺子、汤圆、年糕、各类鸡鸭鱼肉,应有尽有。

而我们小孩有一个非常好的特权——拜年拿红包。

所以在吃饭时,我毫不犹豫地率先对在场都的长辈说了“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的吉祥话,而长辈自然也纷纷把红包都递给了我,一个红包就有好几百块钱呢。

饭一吃完,我最喜欢的节目也就刚好开始了。春晚的舞台上,很多著名演员都在那表演着,我总是看得十分入迷,跟着那些演员开心、伤心,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等到较晚些时候,主持人提醒我们新年倒计时要开始了,我立刻跑向阳台,向天空望去:

天空先后出现了两朵美丽壮观的绚丽花朵,紧接着空中美丽的大花越来越多,次第盛放,绽出一簇簇的花火,所发出的声音也是震耳欲聋,就连人们说话的声音也被完全掩盖了。无数的烟花炸开,那么的华丽,那么的缤纷,让人久久痴迷。

等到除夕一过,新的一年就来到了,这个热闹团圆的年三十,也被我深深刻在了脑海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家乡的风俗350字作文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山东菏泽,那是个美丽的地方!

菏泽是牡丹之乡,牡丹是我国的国花,牡丹有好多品种,好多颜色,据我所知,牡丹有绿的、红色、粉色、白色……最常见的是黄色,各色牡丹争相开放,争奇斗艳,十分美丽。

我的家乡是个民风淳朴的地方,这里的人淳朴善良,说到习俗,最出名的要数老鼠嫁女:在菏泽,老鼠嫁女是正月七日的晚上,在这天夜里,家家户户不点灯,全家人坐在炕头上,一声不响,只是抹黑吃着用面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蝎子尾巴”和炒大豆。不点灯,不出声的意思是为了给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惊扰了娶亲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们期望老鼠的爪子发痒,好早些起来行动;吃“蝎子尾巴”即是为了老鼠嫁女出洞时不会受到蝎子伤害;吃炒大豆发出嘎蹦的脆响,似乎是给老鼠娶亲放鞭炮。还有:石头生日、龙抬头、斗鸡……

我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有空你也来看一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清明节就是其中之一。

每年阳历4月5日就是清明节。清明节就是我们缅怀和祭奠先辈的节日。今年清明节我和家人—起去祭奠了祖先。清明节当天—早,我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还有妹妹—起来到祖先的坟墓前给他们摆上饭菜,敬上酒,点上蜡烛。接着的我们还给先辈们烧了纸钱,放了火炮。然后,爸爸妈妈把清明纸标起来,妈妈告诉我用清明纸插起来或者放在上面用石头压上,就表示家人已经来过了。最后,我们大家站成一排站在先辈的坟墓前默默祈祷。之后,我们就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清明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端午节的风俗

全文共 1503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端午节中,有很多习俗,在离开家乡的这些年里,不经意的深深回忆起来,总觉得有种尘封的感觉!掐指一算,有近XX年没有过个正宗的家乡的端午节了!

在家乡,端午节的前个晚上,各家都要备一盆水,水里面泡上艾叶,然后放在外面,在端午节的早上,全家洗脸的水,都要从这一盆水里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节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没的水洗脸。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来,到外面的池塘,河里,或者湖边去洗澡,据说这样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气,而且还有避邪的作用,为什么各家要用这样的水洗脸?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据说,在端午节的前晚,月宫里的嫦娥,会让捣了一年药的玉兔,把药撒向人间,让人们洗去疾病和苦难,而且还有避邪的作用!这里面还要插上一个小插曲就是,在月宫上面,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树,树下有个貌似人形的玉兔总是跪着作捣药的动作,所以在小时候,晚上闹人了,老人们总会哄小孩子说,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捣药去,小孩子们总是记得,月宫里的玉兔捣了一年的药,终于在5.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间,所以,小孩子们在5、5的早上,总是争着去外面洗澡,觉得用玉兔撒了药的水来洗澡是件神圣的事情,而没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来洗一下脸了!当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体好才行,以免感冒,因为在记忆里,5.5那天的早上,还是很冷的,也听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来说,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叶泡过的水洗脸,那样的水,泡了一夜艾叶后,颜色会变的绿绿的,还伴着一股艾叶特有的香味!用这样的水洗完了脸,心里总是有种安全感,在想:在这一年里,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鸡蛋和刚刨下来的新鲜的蒜!鸡蛋和蒜在锅里煮时,水里面也要放上艾叶!经过放了艾叶的水一煮,鸡蛋和蒜都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叶特有的味道!艾叶同时也是一味中药,具体治什么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饭时,这些鸡蛋、蒜和粽子,都要摆上饭桌了,同时在饭桌上,还要摆一样,那就是酒壶,而酒壶里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点不同了。有什么不同呢?那就是在酒里面,加了一味雄黄!酒也被泡成了雄黄的颜色,喝了这样的雄黄酒,也是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还要把喝盛的雄黄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过饭出去玩耍时,可以看到到处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黄的小孩子,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特色吧!如果细看的话,还会发现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会戴了一个香囊,手、脚、脖子、手指头都会缠了五色线的,这样的香囊里面装的香料同样也是艾叶。五色线,顾名思义,就是用五种颜色的绣花线拈成的,这样的说法是为了避免蛇虫来咬,因为蛇的颜色就象五色线。戴几天后,把它取下来扔掉,就会变成了蛇,如果戴了几天还不扔掉,会变成了蛇来咬人的!

在端午节这天早上,各家还要把艾叶插在门的两天,有点象清明节时插柳枝一样,这样的说法也是为了驱病避邪。走在村子里,袅绕的炊烟中,伴着缕缕的艾叶的清香,和着露珠的清新气息,给这样一个早晨增添了浓浓的特有的节日气氛.

许多年过去了,每当这天,总是能隔着时空闻到记忆里远远的家乡,在这天早晨漂来的浓浓的艾香!也总是在这天的早上,想起那盆绿绿的艾叶水小心翼翼的神圣的轻拂在脸上的丝丝凉意,也总是在这天早上,想起那胸前佩戴着的秀美的各种各样的香囊!也总是在这天早上,想起耳朵上引以骄傲的红红的雄黄酒香,也总是在这天早上,想起吃着飘有艾香的鸡蛋直到把肚皮撑的鼓鼓的还要在兜里揣一个去上学!也总是在这一天,想起妈妈编的美丽的五色线与小朋友们比谁的漂亮时彼此羡慕的眼光!也总是在这一天,深深的,想起我的家门,想起我的父母!想起在家的幸福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幅画需要八十一天才能画完,不多不少,正好八十一天。这是什么画呢?

没错,这就是我家乡风俗——冬至“数九”图。“数九”,相传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中国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漫长。当时中国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

又是一年冬至,我和父母走在街上,打量着一旁的各色小摊,我们在一家售卖着九九消寒图的店铺前停下了脚步。这九九消寒图有两种:一种是双钩描红书法,有“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和“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字样;还有一种是一枝有九朵梅花,每朵有九个花瓣的梅花。最终,我们选了那幅九朵梅花的。

回到家,我们把那幅九九消寒图挂在了墙上,并且拿出一杆毛笔,蘸着曙红的颜料轻轻画在了一个花瓣上。画完后,我问爸爸:“数九这个习俗有什么寓意吗,为什么要这样呢?”

爸爸笑着回答说:“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我个人认为这是个很有趣的节日,而且特别有纪念意义在。只是小时候我们都是自己画的九九消寒图,有意思多了,不像现在,都是买的。”爸爸面露惋惜之色。我也跟着叹气。

突然,我想到家里有毛笔,有墨汁,有颜料,不正好可以自己制作吗?我们立刻开始行动起来。

因为之前学过国画,所以画起梅花来十分顺手,先蘸上浓墨,调和适量的淡水,在试笔纸上划了两下,见到色彩适宜,才放心地画起来。线条有疏有密,有的留白,有的浓墨重彩,当最后一瓣花瓣的那一勾完成后,我望向爸爸,他正在一笔一划地写着“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字样,他把宣纸覆在打印好的样子上,用墨笔勾出他们的轮廓,让我感觉就像印刷的一样。

我们总共画了三幅九九消寒图,家里三个人一人一幅,在这样寒冷的日子,每人每天一笔,或欣赏,或调侃,既其乐融融,又书写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咚咚咚……”听,远处传来一阵悦耳的声响,这就是海南文昌送灯活动开始的前奏。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送灯,便是文昌特有的风俗活动。

文昌人之所以喜欢送灯,是因为在文昌方言中“灯”和“丁”同谐音,送灯便寓意着给他人送去“人丁兴旺,福气高照”的美好祝愿,也是为了寄托希望子孙后代能平安成长的美好愿望。加之所用的灯具外表五彩缤纷,灯身上印有“福”“寿”“囍”等吉利的字眼,更是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送灯一般会选在公期或是正月十五这天进行,不同的地方有不同规定,但确定下来后一般都不会变。主持送灯活动的家庭被称之为“灯头”,“灯头”根据村里排定的顺序轮流担任。一般“灯头”家里有几位男丁,则制作几架大灯,并挂立在大门外。

到了正月十五那天晚上,人们会提前把自家烹煮的文昌鸡,放在供桌上,摆放得条理有序,意在祈求祖先们保佑后辈子孙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一切准备就绪,送灯的队伍会排成长龙,敲锣打鼓地沿村游行,一路走到灯主家。

一到灯主家,又迎来了一个“重头戏”。戏班的演员们奏起着美妙的音乐,从盅、盘、筷、匙为道具,巧妙地利用盅、盘、筷、匙展开特色十足的舞蹈。再加上撞击盅、盘、匙声的节奏,搭配着民间小曲,三人翩翩起舞,不禁使观众们为之喝彩,沉醉其中。

等戏班演员跳完了盅盘舞后,又迎来了一个“重头戏”。戏班演员念起对灯主一家的祝福,伴着节奏或唱或念祝主人家五谷丰登、添丁发财的贺词。色彩艳丽的戏服,诙谐风趣的表演,现场伴奏的器乐,恰到好处的配合,都能引得围观者的一片喝彩。看着演员们熟练且美妙的动作,再看看演员们脸上那古灵精怪的妆容,在场的每个人笑容满面,到处洋溢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送灯已有百年的历史,更是成为了文昌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喜欢送灯,也热爱着家乡的每一个独特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灯,猜灯谜,而我的家乡—歙县汪满田的花灯可是别有特色哟!

说这里的花灯很有特色,因为它们大都是由竹架子骨在内,糊纸于外,加以形象逼真的绘画与色彩点缀共同组成的各式各样的鱼儿。花灯为何都是纸鱼儿呢?传说由来以久,老人们说,古时火神总是来烧房子,人们损失了许多的财产,为了驱赶火神,人们就把花灯都做成鱼的形状,并带着如同真的大纸鱼绕着村子转。火神看见鱼,以为整个村子里有好多水,就不再敢来烧房子了。以后,人们就年年做鱼,戏鱼,以求平安。

每逢正月十五晚七点,花灯会便开始了。瞧!只见那天空中出现了许多烟花,有的金光闪闪,似一座金桥横空而架;有的五彩斑斓,升上天空呼啦开出各色的花朵…,各种烟花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接着,真正的主角上场了!一个个头能装下两三个小孩的巨大纸鱼游来了,它的身体里有几十枝甚至上百枝红蜡烛,把路面照得亮堂堂的。在鱼队前,一个汉子拿着一个火把引路,十几个壮汉抬着一个“巨无霸”鱼缓缓地走来。“巨无霸”鱼摇头摆尾的,似乎在向人们问好,人们欢呼着挥手表示欢迎。紧随其后又是几条大鱼儿,后头跟着一条条可爱的小纸鱼欢快地游着,不时地互相亲昵着。小纸鱼的主人可是我们孩子,花灯会上也随之增加了几分童趣。

鱼队的中间杂着敲着铜锣,打着大鼓的大人,声音震耳欲聋,使花灯会更显热闹。几个淘气的小男孩跟着他们的爸爸和爷爷,举着燃完的烟花剩下的杆儿做成的小小火把,走在鱼队的最后面,来回跑着,乐着。鱼队走到另外的地方,又该烟花炮竹上场了,“叭”,这儿的炮竹响了,“轰”那边放烟花了,真不知道该看哪儿了呢!

元宵灯会“纸鱼儿”游,灯火通明喜洋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风俗作文700字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在各地都有隆重的庆祝风俗,可今年我的家乡淄博却有了点不一样。

传说里每到大年三十,年兽就要上岸吃人,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却无济于事。最后人们发现年兽怕红,怕响。所以年兽一来,人们就放鞭炮,穿红衣服,贴红纸。年兽发现人们再也不怕他了,就一头扎进海里,再没回来过。但人们正是怕年兽回来,于是每年都会放鞭炮,贴春联,渐渐演变成一种习俗,流传至今。

我的家乡山东淄博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城市,以前每到过年,家家户户穿新衣、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尤其放鞭炮更是过年的必备节目,家家户户夸耀富足的方式,小孩子翘首以盼的欢乐。过年那几天,整个城市笼罩在烟雾中,四处是硝火的味道。可是今年,我的家乡却没有响起鞭炮声,取而代之的是路边五彩缤纷的彩灯和喜庆吉祥的红灯笼。这是怎么了?

我的家乡是一座年轻的重工业城市,以前用牺牲环境换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习爷爷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还家乡一片纯净的蓝天,近些年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今年的禁放鞭炮就是其中一项。虽然不放鞭炮了,可一点都不影响过年的气氛。

一进腊月,人们便忙碌起来。买新衣,采办年货。城市的超市里人头攒动,收银台前排满了长长的队伍;农村的大集上熙来攘往,寒冷的天气冻不住人们喜气洋洋的笑脸。人人大包小提,开启逛吃逛吃的备年货模式。购物的热情挡都挡不住,好像东西都不要钱似的。

路边的彩灯也挂了起来,造型各异。每当华灯初上时,小彩灯也亮了起来,五彩纷呈如童话世界。家家户户走出家门赏灯聊天,小孩子快乐的在灯海里跑来跑去,不放鞭炮也一样喜气洋洋,年味十足。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管什么样的风俗,各地过年的内涵是一样的。窗明几净,阖家团圆,迎新除旧,盼望日子蒸蒸日上。相比旧俗,我更喜欢今年的这点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