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名人坚持不懈成功的小故事优秀2篇 范文大全作文(经典20篇)

浏览

3751

作文

1000

关于名人的读书故事:忘却饥饿的读书人

全文共 1739 字

+ 加入清单

那年,有三个人远渡重洋,在日本相遇。由于志同道合,他们成为朋友,租住在同一间房中。每日,三人一起读书、写文章,谈论着时事。这三个人,后来成为民国大家。他们是陈独秀、章士钊和苏曼殊。

三个人在一块儿研究学问,得逢知已,可也有发愁的时候:他们经济拮据。

一次,三个人断了炊,肚子饿得咕咕叫,前胸贴住后背,到处翻找也没找出吃的东西。三人互相望望,从各自身上看到经济来源:天气已渐渐变暖,外衣显得多余。陈独秀认为,可以拿外衣去当钱,换食物吃。

章士钊与苏曼殊听了,全力支持。

他们脱下外衣,一人穿着一套单衣。

谁去当衣服呢?三人商量后,最终一致认为,苏曼殊年龄最小,理应由他去当衣服。苏曼殊答应了。陈独秀和章士钊在屋里又看起书来,肚子虽然咕咕叫,可也不感觉到饿,因为有了希望啊。

两人等啊等,太阳偏西,到了黄昏,也不见苏曼殊回来。

月亮升起来,大地如水银匝地,仍不见苏曼殊回来。

陈独秀认为,苏曼殊当了衣服,一定买了很多好吃的,带起来很费事,所以回来得晚。章士钊摇着头,他认为,苏曼殊很有可能是为了购得很好吃的食物,到处寻找去了,才迟迟不回。

两人越讨论,肚子越饿,越盼望苏曼殊早点回来。

半夜时分,外面响起咚咚的敲门声。

陈独秀听了,忙跑过去开了门,看见苏曼殊站在门外,手里拿着一本书,一脸兴奋,却气喘吁吁。原来,苏曼殊当了衣服,拿了钱,经过一个书摊时看见一本自己一直想要看的书,马上拿起书看了起来,一直到晚上,摊主要收摊,他急了,大叫一声:“这本书我买了。”于是,放下钱拿起书就走。

章士钊急了,问他,剩余的钱呢?苏曼殊摇着头说,钱全部给了摊主。而且,他还担心钱不够,怕摊主不卖,扔下钱就跑,一路逃回来的。他得意地对陈独秀与章士钊显摆说:“这本书我遍地寻不着,今天在市上翻着了。”

苏曼殊进屋,依然坐下看书,十分痴迷。陈独秀与章士钊也走过去,一边蹲一个,伸着脑袋看起来。渐渐地,两人也进入书中,忘记饥饿

那一晚,三人租住的屋子里,灯光亮了一夜。第二天,朋友送来钱,三个人才从书中醒来,发现已经饿得头昏眼花、浑身发软。

关于名人的读书故事:鲁迅——叫小偷无法下手

“我哪里有什么天才,我不过把别人聊天、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工作罢了。”——这是伟大的革命文学家鲁迅常说的一句话。

鲁迅从小勤学,他曾在私塾的课桌上刻过一个在早”字,以勉励自己珍借光阴。

长大工作以后,鲁迅仍时时不忘节约时间。就拿吃饭为例,他是喜欢吃鱼的,可为了少在剔吐鱼骨上花时间,就少吃鱼。鲁迅有句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留学日本,在“老虎尾巴”居住的那些年月,他象战士匍匐在战壕里一样,常常通宵伏案工作。游手好闲的人来找他,他会不容气地问:“唉,你又来了,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鲁迅读书非常专心,许广平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晚上,一个小偷馏进了鲁迅的家。做贼心虚,他想等鲁迅入睡之后再行窃,哪知鲁迅写啊、写啊,手中的笔一直不停地挥动。过了好久,鲁迅累了,伸伸腰,点支烟,抽上几口后,又开始埋头写。就这样,灯光总是亮着,小偷一直下不得手。眼看时间过去很久了,鲁迅还是不熄灯入睡,小偷熬不过鲁迅,只好乘鲁迅专心写作之机,悄悄地将厨房里的一件小东西拿走了事。

长期的劳累,鲁迅身体变得清瘦了,好友们劝他多体息,注意身体。鲁迅笑着说:“面向桌子提笔写文章,是我工作的时候,靠在椅子里看书,就是我休息的时候,若是连这一切都停止了,那在我是做不到的。”为了维护身体,鲁迅也吃鱼肝油,戒酒,这些都是为了赢得更多的战斗时间。

有人做过统计,在鲁迅工作战斗的三十年中,他总共为我们留下一千多万字的着作,平均每年三十三万,写作从不间断。除此之外,鲁迅还做了大量教育工作、研究工作、社会工作。鲁迅逝世后,人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存有大量的小纸条,纸条颜色不一,上面都是他从各种书籍上选抄下来的对写作有用的文字资料。从这些纸条上,我们好象看到了鲁迅“废寝辍食,锐意穷搜”的身影。

鲁迅正如自己所说,他的一生是“小跑步”度过的。他以他勤奋刻苦的劳动,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今天,我们纪念他,学习他,不要忘记他这样一段意义深远的话: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坚持不懈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为生。

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说:“要是能做一只会飞的大雁该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

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能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张开双臂,但也没能飞起来。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说:“我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

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努力着,等他们长大——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他们果然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这两个人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有关名人故事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林肯的少年时代家境困窘,他每一天要花很多时间参加劳动。在空闲的时候,就抓紧学习,认真读书。他用木炭在木板上做算术,蘸着自制的黑墨水练字。到了夜晚,就利用火炉里射出来的亮光看书作文。他读的书,大都是借来的。有时为借一本书要跑上十几英里的路。

有一次,他向邻村大叔借到一本向往已久的《华盛顿传》,高兴极了。但这本书却因为屋漏被雨淋湿了。真是乐极生悲,林肯皱着眉头,暗暗思忖:向人家借来这样珍贵的书,此刻弄湿了,该怎样办呢?

第二天清早,林肯哭丧着脸赶到邻村那位大叔家里,先诚恳地道了歉,之后说:“我没钱赔书,请让我给您干三天活吧!”于是,他拼着力气,在大叔家劈柴、烧炊,整整忙了三天。这位大叔被林肯诚挚的行动感动了,和蔼地说:“林肯呀,你可真是个少有的好孩子,为了奖励你,把这本书送给你吧!”

林肯喜出望外,细心翼翼地接过珍爱的《华盛顿传》,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盖茨谈理财名人故事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福布斯》杂志近日公布了2006年度世界超级富豪排行榜,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以500亿美元的身价蝉联世界首富。从退学建立微软,到成为世界首富,盖茨只用了20年的。此后,这个被美国人誉为“坐在世界巅峰的人”就再也没有从这个位子上下来过,一坐就是12年。

互联网仍然充满魅力

其实,盖茨作为世界首富的日子也是波折不断。在1998年股票市场的互联网泡沫出现前,盖茨的财富已经达到近1000亿美元。

2000年网络股热潮开始消退,微软股价下滑了近63%,盖茨的身价也随之缩水了近一半。尽管盖茨依然保持着全球首富的位子,但是与第二名的差距已经是越来越小,那时人们纷纷预测,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盖茨迟早要让出“天下第一”的宝座。

然而事情发展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2003年以来,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带动了互联网业的回暖。且不说屡创奇迹的Google等后起之秀,微软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也很抢眼,盖茨的财富重新水涨船高。在过去一年里,盖茨的财富增加了近8%。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沃伦·巴菲特曾评价比尔盖茨说:“如果他卖的不是软件而是汉堡,他也会成为世界汉堡大王。”言下之意,并不是微软成就了盖茨,而是其商业天赋成就了这个世上最富有的人。

对于理财,盖茨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对微软公司前途的信心使盖茨仍然把财富的绝大部分投在公司股票上,尽管他已经不担任公司的CEO,但是作为微软的首席架构师,他仍然主导着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不过精明的他也会在好的价位适当地套x一些股票。股市交易记录显示,上个月盖茨就在公开市场出售了100万股微软股票,获得收入近2700万美元。

当然,像盖茨这样的聪明人是决不会把“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具有远见的盖茨早在网络股泡沫破裂之前就开始分散投资了。盖茨在1995年建立了一家投资公司,据了解,该公司管理的投资组合10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入了收入稳定的债券市场,主要是国库券。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外国名人故事: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欧拉(1707~1783)-欧拉瑞士数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欧拉从小着迷数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数学天才。他13岁便成为着名的巴塞尔大学的学生,16岁获硕士学位,23岁就晋升为教授。

1727年,他应邀去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过度的劳累,致使他双目失明。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欧拉具有惊人的记忆力。据说,1771年圣彼德堡的一场大火,把他的大量藏书和手稿化为灰烬。他就凭着惊人的记忆,口授发表了论文400多篇、论着多部。

欧拉这个18世纪数学巨星,在微积分、微分方程、几何、数论、变分学等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而确定了他作为变分法奠基人、复变函数先驱者的地位。同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他发表的科普读物,在长达90年内不断重印。

欧拉是古往今来最多产的数学家,据说他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够当时的圣彼得堡所有的印刷机同时忙上几年。

欧拉作为历史上对数学贡献最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阿基米德、牛顿、高斯),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奋斗的名言名句和名人故事

全文共 1935 字

+ 加入清单

名言

奋斗就会有牺牲。——毛泽东

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茅盾

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巴金

背着苦恼的命运,和自然奋斗。——鲁迅

奋斗是万物之父。——陶行知

奋斗之心人皆有之。——李叔同

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是长寿,而是活得正直。——塞内加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

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地努力。——门捷列夫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牛顿

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安徒生

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而奋斗。——歌 德

生活就是行动,而行动就是斗争。——别林斯基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 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停止奋斗了,生命也就停止了。——卡莱尔

奇迹有时候是会发生的,但是你得为之拼命地努力。——魏茨曼

要奋斗,要探索,要有所发现,而不要屈服。——丁尼生

经典故事素材

一、轮椅上的霍金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创立了新的宇宙学说,著有《时间简史》等书,被人们称为“当今世界上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在1963年被确诊为肌肉萎缩症,医生认为他只能活2年时间了。他却支持到现在,取得卓越的成就,获得学术界与大众一致的敬重,这与他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息息相关。1970年,霍金不得不借助轮椅,至今已有30余年之久,但他始终坚持物理学研究,甚至在丧失说话功能之后,仍然依靠机器工作。

北师大天文系教授何香涛在80年代初期曾参加霍金的学术报告会,当时霍金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与人交流也很不方便,但他始终坚持奋斗,刻苦钻研。霍金大学时结识的朋友狄克斯说:“当霍金所热爱的东西都失去时,他不仅坚强地活着,而且伟大地活着,他所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科学的智慧,还有人类最可贵的不息的奋斗精神。”

二、十年写就《三都赋》

(奋斗成全自我)

西晋时的左思出身寒微,自幼反应迟钝,长得丑,又讷于言辞。学书法、弹琴,都没有学成。他父亲对朋友说:“这孩子智力差,笨。”左思很不服气,发奋学习,以勤补拙。他着手准备《三都赋》,吃饭、走路想的都是文章。连家中茅厕里也放着纸笔,一旦他琢磨出了好句子,便随时记下。当时,在洛阳任职的才子陆机也在准备《三都赋》,听闻此事,讥笑说:“这里有个丑八怪想写《三都赋》,他写的文章只配给我盖酒瓮。”左思毫不动摇,并请求担任掌管国家图书典籍的秘书郎,借机苦学苦读。他日积月累,终于花了十年时间写成了《三都赋》,达官显贵竞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

三、霍英东的历程

(奋斗让他走向成功)

霍英东,香港著名的房地产业巨子。

可谁又知道,霍英东先生的今天是由“价值七角钱”的苦力一步一步干起来的呢?童年时的贫寒家境和成年以后的生活坎坷、煎熬,磨炼了霍英东的毅力,也培养了他自强不息、勇于进取、敢于拼搏的奋斗性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人扩建机场,他去当苦力,日报酬是七角钱和半磅配给米。那时,他每天只吃一碗粥和一块米糕,饿得头昏眼花。结束以后,霍英东投身于运输业,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又开展了航运业,生意十分兴隆。霍英东不满足于运输业已经取得的成就,又开始向房地产业进军,从此,房地产成了他致富的基础。

四、勤奋的门捷列夫

(通过奋斗达到目标)

俄国杰出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一生从事化学研究,勤奋不息,硕果累累。由于生活清苦和过于用功,门捷列夫在大学时期身体累垮了,住进了医院。他偷偷地把书本纸笔带进病房,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学习。到了晚年,他常常生病,视力衰退到半盲,双手颤抖到不能写字,但仍口授由秘书笔录编写自传,整理自己的著作。临终前三个星期,他还参加讨论了乘飞艇到北极探险的计划。门捷列夫就是以这样不断奋斗的精神,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表了500多篇科学著作,其中包括篇幅达数千页的著作。

五、让奋斗成为生活的习惯

(奋斗需要坚持)

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翰·克里西年轻时致力于文学创作,但他没有大学文凭,也没有得力的亲戚可攀。他向英国所有的出版社和文学刊物投稿,得到的却是743条退稿条。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他曾对朋友说:“不错,我正承受着人们难以相信的大量失败的考验,如果我就此罢休,所有的退稿条都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但我一旦获得成功,每一张退稿条的价值都将重新计算。”

后来,他的作品终于问世了,他潜在的创作才能如大江奔涌,不可遏止。到他1973年75岁逝世时,43年间他一共写了564本书,总计4000多万字。他本人身高1.78米,而他写的书堆叠起来超过了两米。

成功从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做一个不畏不馁的长跑者,要不断奋斗,千万不可半途而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丘浚百里借《汉书》名人故事

全文共 1214 字

+ 加入清单

丘浚,字仲深,海南琼山人。初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迁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太子太保,至文渊阁大学士(即宰相)等职。

丘浚出生在一个贫民家庭,他两岁时,父亲病逝。当时,他的母亲李氏还不到三十岁。她很有文才,把心思全部放在了儿子身上,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苦度时光。

在母亲的教导下,小丘浚到五岁的时候,便读完了《诗经》、《论语》;到他六岁的时候,家中虽然度日艰难,但李氏仍然省吃俭用,把儿子送到了本村一所私塾上学。

小丘浚深知自己能上学,靠的是母亲用心血换来的几个钱,因而读起书来也格外刻苦勤奋。别人一两天才能学会的内容,他只用半天就能融会贯通了。老师见他智力超人,仅靠课堂上的内容满足不了他强烈的求知欲望,便主动借书给他看。但是,就这样,仅仅两年的时间,老师个人所有的藏书,就全被他读完了。

于是,他又到处借书读。

有一次,他想读《汉书》这部著作,到处借不到,就去问老师,什么地方能借到这部书。老师告诉他说:“这部书现时很难借到,只有我的一位姓姜的朋友家有此书,不过,他的住处离这里有百十里地,一时无法借到。”

丘浚说:“不怕,我一定要去借。”

老师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就为他写了一封信。

丘浚回家对母亲一说,母亲开始不同意,后见儿子主意已定,也就不再阻拦。母亲因他出远门,要向邻居借点白面烙点饼让他带上,可丘浚执意不肯,只带了几个玉米饼子便上路了。

年仅十岁的小丘浚,一边走,一边问,饿了啃几口玉米饼子,渴了向人家要碗水喝,天晚了,他就住在破庙里,借着月光看一会儿书。当时正是夏天,虫咬蚊叮,他都不知道;直到困得睁不开眼了,他才放下书本就地睡去。

就这样,丘浚晓行夜宿,一直走了三天半,才来到老师介绍的那位朋友家中。

当时,主人正在家中与人下棋,接过丘浚带来的信一看,也被这孩子的求学精神所感动,急忙吩咐家人让丘浚洗脸、吃饭,然后去房间休息。

丘浚是专门来借书的,哪有心思去休息?所以,他刚吃完饭,就又去找主人借书了。那姜先生听了,微微一笑,一边继续下棋,一边对他说:“听你的老师讲,你学习刻苦,很有才华,我现在出个对子,你若对得上,我就把书借给你;如对不上,就是只图虚名,学也无用,等你有了才华后再来借书。你看行吗?”

丘浚道:“恭敬不如从命,那就请先生出上联吧!”

姜先生抬头朝墙壁一看,顺口念道:“墙壁当前,龙不飞,凤不舞,桃不开花,梨不结果,可笑小子”。

这个上联,是取材于挂在墙上的一幅山水画,也有取笑丘浚的含义。

丘浚自幼跟着母亲学诗作对,一听便知其含义,今虽求人借书,也不愿低三下四,于是望着棋盘,未加思索地脱口对道:“棋盘之中,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兵无粮草,敢杀将军。”

主人听了,已经明白丘浚对联内含反唇相讥之意,但他也是个爱才之人,听后不但不怒,反而哈哈大笑道:“好一个敢杀将军的卒子,有志气!”

随后,姜先生不但把《汉书》借给了他,并任他挑选了另外一些书,还派人用马将他送回了家中。

从此,丘浚百里借《汉书》的故事,便成为一段佳话流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外名人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看了《中外名人故事》,从中又认识了许多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经济学家……比如才能全面的科学家张衡,他在天文、历法、文学、地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一个罕见的全才式人物。

张衡生活在东汉时期,他发明的地球仪整整领先了欧洲1000多年,他还发明了可以测定风向的候风仪,可以自己运行的自行车,能够自己飞的木鸟;在数学方面,他计算出圆周率是3。162;在地理方面,他绘制的一幅《地形图》流传了几百年;在艺术领域,除了写文章外,他还擅长绘画,是东汉时六大画家之一。

我还从中吸取了一些政治家治理国家的思想,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中外名人故事》时时提醒我要有志气,又要刻苦努力和团结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名人成长的短故事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琼瑶, 1938年生, 原名陈喆,笔名凤凰、心如,是湖南省衡阳人,后为台湾着名女作家,作品深受大陆读者喜爱。

琼瑶的父母对儿女管教很严格。她除了在父母的指导下读书识字以外,还兼顾照看弟弟、做家务等工作。妈妈一有时间就给她讲故事,讲嫦娥、讲七仙女下凡到人间洗澡的传说, 教她背唐诗。李白的诗是她最喜爱的, 如“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等。

8岁时, 她进了上海市第16 区国民小学读书。由於母亲的早期教育,对语文有着特殊天赋的琼瑶,在上学的第一天就能一字不漏地通读整本国文课文,使教师大为惊讶。

同学们也纷纷向她投去赞佩的目光。为了更好地培养这个出众的学生,老师课外总要给她增加学习任务,对她要求得格外严格。而琼瑶每次总能出色地完成作业, 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学校有个墙报栏。有一天经过报栏时,她看到了一个题目叫《小狍的自述》的作文, 文章中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流畅感人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了她。回家后, 她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一种强烈的、遏制不住的写作欲望撞击着她的心扉。年仅8岁的她, 急切地铺开作文簿, 一气呵成写完了一篇充满纯真感情的作文《我的母亲》。从此以后, 她坚持练习写作。9 岁的时候, 她在上海《大公报》副刊儿童版发表了一个短篇小说《可怜的小青》, 这是她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编写的。16 岁时, 她又以她母亲的字“心如”为笔名, 写成小说《云影》, 在当时台湾最有名的《晨光》杂志上刊登。

从此以后, 琼瑶一发而不可收拾。强烈的创作兴趣使她又写成了《窗外》、《匆匆、太匆匆》、《穿紫衣的女人》等40 多部小说, 成为世界多产作家之一。她的原着已有49 部被改编成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名人故事的读书笔记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过不少课外书。其中,令我深受启发的一本书是《名人故事》,这本书里的一个个故事,让我百看不厌、受益匪浅。其中有两个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乐坛“拼命三郎”》讲了我们最喜欢的音乐家聂耳的故事。聂耳自幼喜欢音乐,考上了上海明月歌舞剧社,成了一名小提琴练习生。聂耳知道自己基础差、起点低,于是他在大家去逛商店,或看杂耍的时候,抓住这宝贵的时间,勤加苦练,每天至少要练上七八个小时。因此,被人们称为“拼命三郎”。正是凭着这股勤奋和拼命劲儿,聂耳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好作品。

《墨池的故事》讲了的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酷爱书法的王羲之每天勤学苦练。有一次,他在书房练字,书童给他送来馒头和蒜泥,而他心思全在练字上,母亲来书房看他,却见他拿着馒头蘸着墨汁往嘴里送。他每次练完字后,总要到门口的池塘边清洗毛笔和砚台。起初,池塘里的的水还很清澈,可由于他不停地练习书法,不停的清洗笔和砚台,天长日久,清澈见底的池塘竟变成了黑黑的墨池……

读完《名人故事》这本书,使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成功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没有天上掉馅饼这等好事,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只有经过一番磨砺,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勤学苦练,不断的探索,才能向成功的道路一步步迈进。

我现在是一名小学生,和他们相比起来,真是自叹不如。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把课堂学习的生字写三遍,我觉得非常简单,一会儿就写完了。妈妈下班回来看到我在玩,便问我作业是否完成。我信心满满地回答:“做好了”。但同时又不安起来。因为我自知这次的字写得“龙飞凤舞”,匆匆忙忙完成后便和我的新伙伴——芭比娃娃玩嗨起来。妈妈看完后一脸严肃地批评了我,说我对待学习太不认真。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王羲之,聂耳,他们获得成功,都是因为能坚持努力啊!无论什么时候学习都要认真,来不得半点马虎。你的字也只有认真写认真练,才能写得好,知识也才能记得牢。”听了妈妈的话,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是啊!我们成长在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越的时代,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学习呢?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名人们勤奋好学,努力拼搏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董良翚父亲是一座矿藏丰富的大山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713 字

+ 加入清单

父亲从不向我们炫耀自己的辉煌经历

忆及董老,话题自然首先从“一大”谈起。在记者想来,董老当年亲身参与了那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大事变”,必然会对儿女们津津乐道地忆及当时的种种情景,但董良翚的回答却令记者吃惊。董良翚说,父亲这个人从不跟子女谈及包括参加“一大”在内的他的种种辉煌经历,父亲的一些经历她都是从旁人那儿得知的。

为了说明董老从不谈及自己的辉煌经历,董良翚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件小事。在北京第一次有了有轨电车时,第一天,兴奋的董良翚就去痛痛快快坐了一次。回家后她就向董老“炫耀”:“我坐过电车了。”本想董老会问问她坐电车的感觉,未料董老竟淡淡一笑:“我也坐过。”当时董良翚是打破脑袋也不信,直到董老告诉她那是1945年董老作为解放区惟一代表去旧金山参加联合国成立大会时坐的,董良翚才对父亲的这一段经历有了些了解。

父亲把自己比作一块抹布,随时等待着为党做贡献

“父亲从没对我们子女有什么特殊要求,也没限制我们必须在哪个领域发展,但父亲却常常教导我们必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董良翚在回忆董老对自己的教诲时总忘不了这样一件事:

一次,董良翚在董老办公室缠着董老聊天。聊着聊着董老茶壶内的水没了,董良翚忙拿暖瓶续水,但一个不小心把水洒在办公桌上。董良翚忙又取来一块抹布,擦桌面上的水迹。这时,董老瞟了一眼抹布,抬头盯着董良翚:“我常说我是一块抹布,你看?”董老稍稍一扬下颌,示意董良翚注意自己手中的抹布:“党要我做抹布,我就做抹布。”见董良翚依然不以为然,董老又说道:“你看不起它?你现在不是正用它抹桌子吗?抹布也是有用的哟!”

党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这就是董老一生的光辉体现。

董良翚兄妹三个名字中都带羽字,意寓父亲渴望中国自己制造的飞机早日飞上蓝天。

初一见到“翚”字,记者心里一惊,这个字怎么念呢?待听到董良翚的一番解释后方知其中的深意。原来董老一生特别关心中国的科技发展,早在解放前,董老就一直梦想着中国可以自己造飞机上天。于是他便给他的3个子女均取了个带“羽”字的名字,意寓他的这一愿望早日实现;于是,董老3个子女的名字就分别为董良羽(老大)、董良翚(音“huī”,老二)、董良翮(音“hé”,老三)。

建国后,董老更是极力关注科技的发展。他关心当时人民币含金量低,提出要加强开采金矿;后来又拖着年迈之躯去找有关科学家谈如何发挥超声波的作用。

自寿诗中蕴含父亲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永不动摇

从小跟随教私塾的父亲读书,18岁应试中秀才的董老写得一手好诗,据统计,董老一生留下的诗作达1000余首,而这其中最为人们所熟识的就是那首自寿诗了。

1975年3月5日,为董老虚岁90诞辰。此时董老已沉疴不起,他谨遵七届二中全会党内禁止做寿之规定,仅于床榻赋《九十初度》一首,为一生写照:

九十光阴瞬息过,吾生多难感蹉跎。

五朝敝政皆亲历,一代新规要渐磨。

彻底革心兼革面,随人治岭与治河。

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

写罢此诗,董老将董良翚兄妹3人叫到床前,细细解读每句诗中蕴含的深意。尤其在讲到最后一句时,董老感慨万千,他一生深信:坚持马列主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前途一定会无限美好。

父亲没有八小时以外

记者非常关心董老在业余时间都有什么爱好,但问及董良翚时,她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几年前,《八小时以外》杂志社曾向董良翚约稿,要求写一下董老“八小时以外”的生活,但董良翚婉言拒绝了这次约稿,理由很简单:董老根本没有什么“八小时以外”。

董良翚回忆说,董老就是平时闲下来出去散步,也要手拿拐杖,待半路坐下来休息时就拿拐杖在地上比划着写写字;即使是在北戴河海滩度假,他也不停地用手指在沙滩上写这写那。

“父亲像一座矿藏丰富大山,我却只看到了花和草。”

采访即将结束时,董良翚不无遗憾地说道:“我就好像在一座大山旁边,只能看见花和草,但山中贮藏的丰富矿藏却没怎么看清。”

的确,董良翚能够回忆起来的只是董老那辉煌壮丽革命生涯中的几片浪花,但从这些小事中我们更能深深感受到董老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

董良翚最后认为本报采访“一大”代表后人,借此弘扬“一大”代表革命精神的活动搞得很好,并鼓励本报将这组报道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成功_励志_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梦想成真”是一句美好的祝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些人不乏很好的想法、目标和计划。让梦想成真,是许多人实现自 梦想成真”是一句美好的祝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些人不乏很好的想法、目标和计划。 让梦想成真,是许多人实现自 成真 祝福 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但是有的人有了梦想之后,要么长期处在犹豫之中,迟迟拿不出实现梦想的具体行动; 处在犹豫之中 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但是有的人有了梦想之后,要么长期处在犹豫之中,迟迟拿不出实现梦想的具体行动;要么碰到一点困难打退堂 甚至彻底放 了自己的梦想。常言道:心动不如行动。再美好的梦想与目标, 完美的计划和方案 如果不能尽快在行动中落实 的计划和方案, 不能尽快在行动中落实, 鼓,甚至彻底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常言道:心动不如行动。再美好的梦想与目标,再完美的计划和方案,如果不能尽快在行动中落实, 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 空想一番。 纸上谈兵, 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空想一番。 有了梦想,就应该迅速有力地实施。坐在原地等待机遇,无异于盼天上掉馅饼。毫不犹豫尽快拿出行动, 等待机遇 有了梦想,就应该迅速有力地实施。坐在原地等待机遇,无异于盼天上掉馅饼。毫不犹豫尽快拿出行动,为梦想的实现创造条 才是梦想成真的必经之路。有的人确立了好的目标以后,一会儿担心过程太长,怕坚持不下去;一会儿担心任务太难, 件,才是梦想成真的必经之路。有的人确立了好的目标以后,一会儿担心过程太长,怕坚持不下去;一会儿担心任务太难,怕到最后 失败。如此前怕狼后怕虎,在彷徨中裹足不前,导致机遇在身边溜走,白白浪费了光阴。英国著名文学家劳伦斯有一句名言:成功的 失败。如此前怕狼后怕虎,在彷徨中裹足不前,导致机遇在身边溜走,白白浪费了光阴。

英国著名文学家劳伦斯有一句名言:成功的 秘诀,在于养成迅速去做的好习惯 在我们身边,细细观察就不难发现,许多贡献较大,成绩较优异的同志,并不是他们的知识、 习惯。 秘诀,在于养成迅速去做的好习惯。在我们身边,细细观察就不难发现,许多贡献较大,成绩较优异的同志,并不是他们的知识、眼 观念多么出类拔萃,其梦想和目标常常和身边的人差不多,只是因为他们实现梦想的行动比别人先走一步,并且能够孜孜不倦的 光、观念多么出类拔萃,其梦想和目标常常和身边的人差不多,只是因为他们实现梦想的行动比别人先走一步,并且能够孜孜不倦的 求索求而已。 求索求而已。 求而已 实现梦想不仅要“肯做”还需要锲而不舍地“坚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名人小故事:正视自己的恐惧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寒冷的冬夜,大伙儿群聚在小客栈里烤火聊天。

不知怎地,聊着、聊着,大家话题一转,讨论谁的胆子最大。一大群男人,再加上烈酒的催化,谁也不服谁,个个抢着说自己天不怕、地不怕、仿佛全天下就他一人的胆量最大。

这时,在客栈的角落,“刷”的一声,剑客狄慈拔出了他的长剑,对酒馆里的众人道:“单靠嘴巴说,比不出一个高低,有本事的拿我这把剑,去插在城堡外的那块坟地上。”

狄慈指着一个年轻小伙子阿尼费,说道:“喂,刚才就你的讲话声最大,怎么样,不敢去吗?”

阿尼费经此一激,再加上腹中的烈酒作怪,登时跳了起来:“怎么不敢去,就怕你不敢跟我赌,100个金币如何?”

剑客狄慈豪爽地大笑。将长剑掷了过去:“爽快,好,100个金币,我在这儿等你回来拿金币!”

阿尼费接过长剑,头也不回地走出客栈,刺骨的寒风迎面吹来,他的酒意立时醒了一半。暗忖自己怎么如此冲动,城堡外的那块坟地,一直有着传说,不是很干净,在这样的夜里,唉……

有了三分悔意的阿尼费加紧脚步赶向坟地,心中只想快去快回,也好交差了事。好不容易终于来到了那块坟地上,也不知是不是自己心里犯嘀咕,阿尼费只觉得坟地四周仿佛鬼影飘忽、阴气重重。

阿尼弗不敢多作逗留,闭上双眼,慌忙地将手中的长剑往地上一插,转头便想急奔而去。却不料,阿尼费此时竟无法移动分毫,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从背后紧紧抓着他不放,阿尼弗不敢回头,大叫一声,便昏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大伙儿来到坟地,只见剑客狄慈的那柄长剑,将阿尼弗的燕尾服紧紧地钉在坟地上,一旁,则是阿尼弗满脸惊骇的尸体。

通常让我们陷入低潮甚至把我们钉死的,正是愚昧无知的恐惧力量;只要能回过身来,看清楚自己所恐惧的究竟是什么,你将发现,一无所惧,原来竟是这么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松下的眼界名人故事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更多的时候,我们在生活的路上走得不好,不是路太狭窄了,而是我们的眼光太狭窄了。

生活中,我们在一条路上不断地走,总觉得自己已经把路走绝了,再不能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再不会有更大的成就。

1956年,松下电器与日本生产电器精品的大阪制造厂合资,设立了大阪电器精品公司,制造电风扇。当时,松下幸之助委任松下电器公司的西田千秋为总经理,自己任顾问。

这家公司的前身,是专做电风扇的,后来开发了民用排风扇。但即使如此,产品还是显得很单一。西田千秋准备开发新的产品,试着探询松下的意见。松下对他说:“只做风的生意就可以了。”

当时松下的想法,是想让松下电器的附属公司尽可能专业化,以图有所突破。可是松下电器的电风扇制造已经做得相当卓越,颇有余力开发新的领域。尽管如此,西田得到的仍是松下否定的回答。

然而,西田并未因松下这样的回答而灰心丧气。他的思维极其灵活与机敏,他紧盯住松下问道:“只要是与风有关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吗?”

松下并未细想此话的真正意思,但西田所问的与自己的指示很吻合,所以回答说:“当然可以了。”

四五年之后,松下又到这家工厂视察,看到厂里正在生产暧风机,便问西田:“这是电风扇吗?”

西田说:“不是。但它和风有关。电风扇是冷风,这个是暖风,你说过要我们做风的生意。这难道不是吗?”

后来,西田千秋一手操办的松下精工的风家族,已经非常丰富了。除了电风扇、排风扇、暖风机、鼓风机之外,还有果园和茶圃的防霜用换气扇,培养香菇用的调温换气扇,家禽养殖业的棚舍换气调温系统……

西田千秋只做风的生意,就为松下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生活中,我们在一条路上不断地走,总觉得自己已经把路走绝了,再不能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再不会有更大的成就。实际上,路的旁边也是路。可能我们一生注定只能奔赴一个方向,如果总是沿着那条老路前进,当然有把路走烦、走厌、走绝的时候。西田千秋试着往旁边跨了几步,就发现了无数条路,而且条条都是全新的路,并最终引领他走向了成功。

事实上,更多的时候,我们在生活的路上走得不好,不是路太狭窄了,而是我们的眼光太狭窄了,所以最后堵死我们的不是路,而是我们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陈寿拜师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陈寿,字承祚,出生于公元233年,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县北)人。他就是我国史学宝库“二十四史”中《三国志》的作者。

晋书说陈寿:“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意思是说,陈寿小的时候很爱学习,老师就是他的同乡谯周。本文所要叙述的,就是他拜谯周为师过程中的一个故事

陈寿小时候很聪明,对学习也勤奋刻苦。父亲见他幼而好学,学有成效,还专门为他请了家庭教师。他在年仅十岁的时候,就能写出词句优美而又十分得体的文章来了。到十多岁的时候,便读完了家中所有的藏书,连父亲为他请来的老师,也因无法教他,而主动辞职回家了。

不久,父亲又要为他请一位家庭教师,他没有同意。因为他听说县城西有一位叫谯周的学者,很有学问,便想去拜他为师。父亲说:“听说谯周收弟子条件苛刻,未必肯收你为弟子。”

陈寿道:“我会有办法的。”

于是,陈寿收拾了简单的行李,独自一人步行三十余里,来到了谯周家。

谯周见他个子矮小,身体瘦弱,问道:“你今年几岁了?”陈寿言:“十二岁了。”谯周摇了摇头说:“年龄太小,有什么文化基础?先回去读书,过几年再说吧!”

陈寿一听让他回去,忙说:“先生,我年龄虽小,却早已读完了《诗》、《书》、《礼》和《左氏春秋》,您若不信,可当面测试!”

谯周见陈寿口气虽大,但气色坦然,不像有假,便半信半疑。于是,他从陈寿点名的几种经书中找出了几个比较难的问题,让他回答。没想到陈寿不仅对答如流,且延伸释义,显得知识非常广博。谯周便高兴地收留了他。

谯周精研六经,尤通书礼,还通天文,善辩才,是三国时蜀汉国内的著名学者。陈寿在他手下学习,深感其所授与众不同。自己过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顿时迎刃而解。对于新学的知识,更觉讲授得体,分析精辟,使他觉得十分解渴,越发激起了他刻苦学习的自觉性。谯周见陈寿对于自己所授的知识理解深透,掌握牢固,每次考试,年龄虽最小,成绩却名列榜首,因此,对他特别喜爱。

一晃几年过去,陈寿在学业上把谯周的上百个弟子,远远地抛在了后边。

后来,当陈寿学习毕业时,谯周曾十分激动地对友人说:“昔仲尼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而我今日弟子众多,虽然只出了一个陈寿,但我已心满意足。因为就他的才学而言,天下是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提并论的。”

陈寿毕业后,初事蜀汉,封观阁令史。入晋后,被司空张华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平阳侯相,后任御史治书。撰魏、蜀、吴《三国志》,凡六十五篇,广受时人称赞。又有著作《古国志》五十篇、《益都耆旧传》十篇、《蜀相诸葛亮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永远坐在最前排名人故事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出生在英国的一个小城镇。从小,玛格丽特的父亲就对她进行了严格的家庭教育,还经常对她说这样的话:“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争做第一,绝对不能落在其他人后面,即使是坐公交车,也要坐在最前排。而且绝对不允许说‘太难了’或者‘我做不到’之类的话。”

这样的要求对年幼的玛格丽特来说,实在是太严格了。不过,也正是因为父亲的严格教育,才使玛格丽特养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玛格丽特做每一件事情,都抱着必胜的信念,而且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她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要“永远坐在最前排”。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制订了拉丁文的五年教学计划,结果她在一个学期内就全部学完了,而且考试成绩还名列前茅。玛格丽特不仅成绩优异,而且还积极参加体育、唱歌、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玛格丽特的大学校长曾经说过:“她是我们学校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充满自信,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

后来,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成为欧洲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被世人誉为“铁娘子”。

要“永远坐在最前排”,否则没有挑战和压力的人生,怎能过得精彩,如何获得成功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成功需要坚持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谈到成功,人们都会想到什么呢?已经成功的人滔滔不绝,可以总结一箩筐成功的经验;遭遇失败的人羡慕不已,想象着成功以后的美好生活。然而,最值得关注的是那样一群人——正走在路上,坚持不懈的人。

历史学家汪衍振,耗费毕生精力研究晚清三大名臣,用二十一年时间才写了三部小说。终于在2011年出了名,成为当年开年最受关注的作家,被媒体誉为“中国最笨历史作家。”在这二十一年中,肯定有很多人嘲笑他,说他效率太低;肯定也会有人阻挠他,劝他另谋出路。可是他还是成功了,他为什么成功了呢?我想,是因为坚持。一个人二十一年埋头于史料、文稿,除了日常生活就是读书、写作,还能坚持下来,这样的人着实值得我们敬佩!

历史上,像汪衍振写书这样执著不懈的例子不胜枚举。唐朝著名高僧鉴真,一生之中六次东渡日本,就为了传播佛法。海上风浪滔天,前五次东渡均遭失败,甚至导致鉴真双目失明。但他没有放弃,凭借执著的信念,他坚持下来,终于到了日本,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并成为一代名僧,被日本人尊为律宗初祖、“天平之甍”。正是坚持,让鉴真名垂青史。

龟兔赛跑中,乌龟虽然跑得慢,但是坚持到了最后,最终获得胜利;兔子虽然跑的比乌龟快,但是半途而废睡起了大觉。可见,坚持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要想成功,必须坚持到最后。

坚持,虽不是什么成功的秘诀和金钥匙,却是你通向成功之门的路基。在那些成功的人身上,坚持始终闪耀着最灿烂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名人故事天才源于勤奋

全文共 1123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都读过这样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晋代闻名遐迩的两大家族。王家是以王羲之为代表,是名流千古的一代书圣。“清风入袖,明月入怀”,人们用绝妙的比喻形容王羲之的书法,他作品的笔法、墨气、行款、神韵,无不为后人赞叹景仰。他是一个没有真迹存世的大书法家,然而后人对他的书法作品却是推崇备至,如痴如醉。他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墨池。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王羲之小的时候,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提到王羲之不得不提到《兰亭序》,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三月三,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东晋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饮酒作诗。42位名士列坐溪边,由书僮将盛满酒的羽觞放入溪水中,随风而动,羽觞停在谁的位臵,此人就得赋诗一首,倘若是作不出来,就要罚酒三杯。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这时众家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集序》。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名噪天下的《兰亭序》由此而生。

每每提到王羲之,大家都会羡慕他的成就、惊叹他的天赋,但是他成功背后更多的是汗水与勤奋。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充分证明 “天道酬勤”φ飧鲎匀还媛桑它决不亏待勤奋的人。一个不愿付出艰苦劳动的人、一个甚至不肯挥洒汗水的人只能虚度年华空白少年头。人类历史创造了两类天才:一类聪明绝顶,一类终生勤奋。而历史对后者格外垂青。因此,你若立志创造一番事业,那么,勤奋之舟则是万万不能弃之不用的。

最后,我想用《周易》里的一句话作为结语,与大家共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哲理人生小故事2:成功就躲藏在最后一步

全文共 1680 字

+ 加入清单

水烧到99℃不算开,最后只要再加热1℃,就能突破物理形态的临界线,从液态变为气态。

走完了99步,人们都说最后一步最难迈,最难走。其实这最后一步和99步的每一步,没有什么两样,只是人们在迈这一步时自己吓唬自己,容易放弃,不去坚持罢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敢于坚持,决不放弃,那些不可能的事,也会变为可能。

10年前,我在《环球》杂志上读过一个很感人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一天,跟随丈夫在山顶拍照,突然丈夫一脚踩空,随即向万丈深渊滑去,周围是陡峭的山崖,两手无任何抓处。就在这十分危急的一瞬间,妻子两手抱住崖边的树干,用嘴咬住了丈夫的上衣。这时丈夫悬在空中,妻子又不能松手,只好用两排洁白细碎的牙齿承受着一个高大的身躯。妻子不停地对自己说:“咬紧牙关,坚持,再坚持!”她美丽的牙齿和嘴唇被血染得鲜红鲜红。半个小时后,被游客发现,才把他俩救上来。这位妻子身单力薄,为什么会在紧要关头,爆发出这么大的承受力和忍耐力?一位生理学家认为:“身体机能对紧急状况产生反应时,肾上腺能大量分泌出激素,传到整个身体,能产生额外的力量。”如果从心理方面分析,这种生理现象,产生于人的心智和精神的力量。这位妻子能咬紧牙关,一再坚持,是因为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千万千万不能松口,否则丈夫就会跌进万丈深渊。人有了心智和精神力量的支配,就连死神也怕咬紧牙关!

要问成功有什么秘诀,丘吉尔在剑桥大学讲演时回答得很好:“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

决不放弃,就是坚持,它来自于人的毅力。毅力是人类最可贵的财富,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没有任何东西能代替毅力。热情不能,有一时热情的人往往在最后一步退缩,这已屡见不鲜;聪明也代替不了毅力,因为世上失败的聪明人太多了。

人有了毅力,就容易成功,没有毅力,就容易前功尽弃。想想我们做过的事,你就会发现,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经历一个过程,越是重大的事,经历的过程就越长。从事情的开始,到事情的终了,然后又是一个开始,又是一个终了。

在这一个个过程中,会有开始时的期望和喜悦,接着会有很多困难和挫折,然后更多的时候可能是你一再努力,但却无法看到成功的曙光。

这时候正是“胜利女神”考验你的时候,就看你有没有毅力。被拒绝了1000次之后,还敢去敲1001次门的席维斯·史泰龙就是靠毅力走向成功的。他在未成名之时,身上只有100美元和一部根据自己悲惨童年生活写成的剧本《洛奇》。于是他挨家挨户地拜访了好莱坞的所有电影制片公司,寻求演出的机会。

当时好莱坞总共有五百家制片公司,史泰龙逐一拜访过后,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愿意录用他。史泰龙面对五百次冷酷的拒绝,他毫不灰心,回过头来,又从第一家开始,挨家挨户地自我推荐。第二轮拜访,好莱坞的五百家公司,仍然没有一家肯录用他。

史泰龙没有放弃希望,他坚信“没有所谓的失败,只是暂时不成功而已”。他把1000次的拒绝,当做是绝佳的经验。接着他又鼓励自己从1001次开始。后来又经过多次上门求职,总共经历了1855次严酷的拒绝,他的毅力终于感动了“胜利女神”——“我不忍心再看你拼命了,你耗尽了多少汗水,我就给你多少喜悦吧!”终于有一家电影制片公司同意采用他的剧本,并聘请他担任自己剧本中的男主角。

史泰龙的希望“兑现了”,电影《洛奇》一炮打响,他成了超级巨星,美国新一代的英雄偶像。

哲人说:“百分之九十的失败者其实不是被打败,而是自己放弃了成功的希望。”我们常常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人做事最初都能保持旺盛的斗志,在这个阶段普通人与杰出的人是没有多大差别的,然而,往往到最后那一刻,顽强者与懈怠者便各自会显示出来。

前者希望之火不灭,能咬紧牙关坚持到胜利;而后者在这时,被前进路上的迷雾遮住了眼睛,他们不懂或者忘了再忍耐一下,再跨前一步,就会豁然开朗。结果懈怠者在胜利即将到来之前那一刻,放弃了希望,停住了脚步,失去了自己应有的成功。

人们都知道,水烧到99℃不算开,最后只要再加1℃,就能突破物理形态的临界线,从液态变为气态,不开的水就变为开水。成功和烧水是一个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有一种成功叫坚持作文700字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成功是什么?成功的方式是怎样的?答案也许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在我看来,有一种成功叫坚持

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从失败中提取出来的经验教训,固然一次失败甚至一直失败是难以接受的,但放弃才是真正的失败,坚持才是胜利。

有一次,数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试卷的作业,开始老师就说这一张试卷非常的难,难得就像是在做奥数题。但是等老师发下来了这张试卷时,我草草看了一眼,都是那选择题和填空题,感觉题型并不怎么难,心里暗暗惊喜:这还不好写。然而,当我开始写题目之后,我看了看第一题,脑子一片模糊,一点思路都没有,写都写不出来,甚至连题目我好像都读也读不懂。我马上问老师,老师回答了我的问题,第一题我慢慢摸索着会做了,看第二题我还是跟第一题一样读题目勉强会做了,第三题、第四题……第二天,试卷改好发下来了,看到试卷上对的题目只有四五道题,尤其是这四五道题还是我蒙对的,心里的失落、沮丧真是没办法说得完,心情就像坐跳楼机一样,跌到谷底。

后来那几天,我针对数学这个弱项,学习得非常努力,每节课我都有认真听讲,认真地做笔记,我觉得下次考试肯定会考到很都读不懂、看着就不会的题目,而且还是我错了一次又一次的题目,我不想接二连三不会啊!

第二次考试时间到了,我原先对第二次考试非常地有自信,因为我在前面的课上非常努力地学习过、复习过了,我相信这次考试肯定考的会比上次好,然而这次考试简直令我崩溃。第二次考试试卷很快就被改完发下来了,虽然分数依旧不高,这很让人难过,但这次考试的分数比上次的好了很多,即使我还不满意,但有所进步不也是一个小成功吗?如果我不断坚持下去,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

坚持着前进吧!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创造奇迹;只有坚持不懈,胜利的大门才会向你开启。你必须相信一个真理:坚持不懈就是迈向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冠军儿子和疯子父亲的寻梦之旅名人故事

全文共 4042 字

+ 加入清单

2005年4月3日,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在北京落下帷幕,18岁的台球“神童”丁俊晖为中国体坛书写了一个神话:仅有2年职业球龄的他,以9比5击败世界排名第二的亨德利获得冠军,成为首个在国际顶级台球大赛中夺冠的中国人。一夜间,“丁俊晖”这个名字震惊了世界台球界。

“替父从军”,台球“神童”要用“玩”讨生活

1987年愚人节这天,江苏宜兴个体经营户丁文钧和陈习娟的儿子丁俊晖诞生了。丁文钧给儿子起名丁俊晖,是希望他长大后与日同辉,可是儿子从小就非常叛逆,行为总是和父母的意愿背道而驰。尽管如此,丁文钧并没有对儿子实行高压政策,对他的贪玩好耍采取了宽容的态度。丁文钧的这种管教方式,让母亲陈习娟非常着急:“溺爱儿子,会毁了他的。”丁文钧安慰道:“这不是溺爱,是在自由发展他的兴趣爱好。” 由于生意不忙,比较空闲的丁文钧经常玩台球。一来二去,他竟成了宜兴少有的几名高手之一。丁文钧对台球的嗜好,也渐渐辐射到了儿子身上。起初对游戏着迷的他,迅速把喜好转移到了台球上。每次丁文钧玩台球的时候,他都跟在身后,怎么都赶不走。后来,丁俊晖不仅仅满足过眼瘾了,个儿不高的他竟然把凳子搬到台球桌下,过起了台球瘾。

1995年,丁俊晖8岁了。这年的一天,一个一向对丁文钧台球技艺不服气的台球高手找到了他,坚持要和他来一场“生死战”,说丁文钧如果输了,就要在所有围观者面前认输。对自己非常自信的丁文钧接受了挑战,然而,一番你来我往的大战到了最后,丁文钧渐渐落了下风。大战中,丁俊晖一直跟在父亲身后,不时对他怎样打指指点点,但是丁文钧对儿子的指点不屑一顾。为了让自己从激战中冷静下来,丁文钧借故去上厕所。在他上厕所的时候,旁边的一个围观者说:“你爸爸看来是顶不住了,不如你上吧。呵呵,这样即便输了,也不是你爸爸的过啊。” 不服输的个性,让丁俊晖果断地拿起了台球杆“替父从军”。由于个头矮小,丁俊晖虽然只好站到一个箱子上打,但几乎没有给那位挑战者任何机会。输球后,那位挑战者心服口服地对丁文钧说:“我服气了,为你家有这样一个台球‘神童’。你只要悉心培养,他一定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丁文钧没有想到儿子竟然是位深藏不露的台球高手。自此,父子二人在玩台球上形成了统一战线:只要有机会出战,就瞒着陈习娟出击。一次次出战宜兴的大小台球场,丁俊晖竟然被公认为宜兴的台球第一高手。其实,这些出战,都是丁文钧为培养儿子的球艺,主动去找的。对于父子二人近乎疯狂的举动,陈习娟很难受,因为儿子的学习在出战台球的过程中,越来越荒废了。周围的人也对丁文钧指指戳戳:“自己不思进取不说,还带着儿子一起学坏。”对这些指责,丁文钧也进行过反思,但是他坚信一个人成材的道路千万条,玩台球也不失为一条路子。丁文钧顶住了来自妻子和周围的压力,决定背水一战,让儿子依靠打台球养活自己。为了让儿子能够有更多时间玩台球,丁文钧投入全部家产买了7张台子开了一家台球房。随后,他做出了更加疯狂的举动:让儿子退学,专门玩台球。

为了让儿子的球艺继续上升,丁文钧带着他到南京参加了一次比赛。作为唯一一名未成年的球手,丁俊晖在这次比赛中一举夺魁。 兴高采烈地捧着1000元奖金,丁文钧对妻子说:“谁说玩台球不能成材,我要培养儿子成为世界冠军。”看着疯了般的父子二人,陈习娟很无奈地摇摇头:“谁叫我贪着了这对活宝呢?我也豁出去了。”从此,这家人在周围人异样的目光里同心玩台球了。

南京归来的第二年,丁文钧认为儿子在江苏已经很难找到对手了,决定要找个更加适合他练习的地方。经过四处打听,丁文钧得知东莞有很多台球高手在那里训练,于是丁文钧举家搬迁到了东莞。经过在东莞的打磨,丁俊晖逐渐在国内赛场上崭露头角,获得2002年世界业余选手冠军赛亚军,随后拿到2002年亚洲锦标赛冠军,并有机会参加2002年世界斯诺克青年赛。

丁俊晖的进步让丁文钧激动,可是随后又心生忧虑:国内的斯诺克水平一般,想提高水平,唯一的办法似乎就只有到国外训练,而最佳地点只有斯诺克的发源地英国。

英国作为斯诺克的发源地,不仅有着奖金最丰厚、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4大赛事,而且还诞生了一大批引领世界斯诺克的顶尖选手。到英国学习训练,成了丁俊晖父子二人共同的愿望。可是,远赴英伦,每年都要支付数10万元的学习生活费用。支付这笔费用,对于几年来一直挣扎在经济困境里的丁家来说,显得相当困难,但丁文钧豁出去了。

坚守梦想,面对坎坷不言放弃

2003年,丁俊晖和父亲一起奔赴英国。到了英国,丁俊晖进入了北安普顿一家叫威灵布勒的斯诺克学院练习打球。刚到英国,由于父子二人没有什么英语基础,和人交流就成了一大难题。丁俊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没有朋友的生活让他觉得很是压抑。为了缓解压抑,他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台球训练中。 丁俊晖的生活很简单,每天上午10点开始训练,除了休息吃饭外,他要一直训练到下午6点。训练结束后,他就听听音乐,游游泳。丁俊晖有些想家了,想念他在国内的朋友。丁文钧看出了儿子的思家情绪,他明白如果任其发展的话,肯定会影响儿子的训练。因此,他狠心道:“难道你想灰溜溜一事无成地回去吗?你不要忘记自己曾经说过什么!”

克服了无聊中的思家情绪,另外一大困难又呈现在了面前。由于丁俊晖初来乍到,他的名头很少有人知道,因此除了在学院里正常的学习训练外,他很难找到高水平的陪练人员。台球这一运动,无论你的训练学习有多么系统,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对手对其思想产生高压,个人技艺很难突破。 一次,丁俊晖主动邀请一位水平不错的选手对练。对方看了看还满脸稚气的他,不屑一顾地说:“你根本不是我的对手,我可不想浪费时间。”丁俊晖看着那位狂妄的英国选手没有说什么,只在内心告诉自己:“你必须用实力征服别人。”

为了让技艺得到提高,克服没有高水平对手的尴尬,丁俊晖在训练学习的时候非常刻苦。这位来自东方的少年选手所表现出的坚韧,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渐渐地,一些人主动邀请丁俊晖一起较量。丁俊晖的球艺得到了迅速提高,也引起了经纪人凯特沃伦的注意。凯特沃伦是一个很成熟很有经验的职业台球选手经纪人,他坚信这位东方少年一定可以成为世界台球界的领军人物。因此,凯特沃伦对丁俊晖多了关注,给他开小灶,让俱乐部的一批高水平球员与他一起练球。就是在这样的磨练之中,丁俊晖的球艺开始在斯诺克高手云集的英国崭露头角。

为了培养他,丁文钧一家几乎倾家荡产,生活非常拮据。为了减少开支,丁家父子除了房租和伙食开销外,再没有别的什么花销。陪同儿子的丁文钧,除了精心地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外,还不时到中餐馆打工,尽可能地多挣些钱。后来,两个人的压力实在太大,丁文钧便回到了国内,和妻子一起为儿子打工。

“玩”出冠军 ,天才少年技惊世界

2003年9月,台球技艺突飞猛进的他转成了职业选手,这样他就可以参加英国的职业巡回赛。台球手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参加职业巡回赛,依靠胜绩获得奖金。在英国的职业巡回赛中,他脸上表现的沉着冷静,都让对手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每次胜利后,丁俊晖第一个要告诉的人,就是远在中国的父母,但是他很少打电话,一般都采取发短信,因为这样他觉得节省些——他想用这根球杆为为了他几乎舍弃所有的父母再挣回一个家。

丁俊晖在场上表现出来的非同一般的冷静,让一些人感到很奇怪:究竟是什么铸造了这位少年选手的冷静呢?有人问丁俊晖:“除了台球以外,你还喜欢什么?”“台球。”“和朋友在一起都干什么?”“打台球。”一切都是为了台球,造就了丁俊晖内心的坚毅。

从成为职业选手一年内,丁俊晖表现出的非凡球艺,促使他两度战胜了当时世界台球界排名第一的马克·威廉姆斯,世界排名也由最初的128位飙升至了56 位。而这时,这位当初连陪练都找不到的少年选手,在威灵布勒台球学院成了抢手货,所有的训练选手都希望能够和丁俊晖一战,世界排名第9的埃伯顿甚至花钱请丁俊晖一起训练。

2004年年底的英国职业公开赛,丁俊晖从资格赛一直杀进了16强。这种战绩在以往的英国公开赛里,是很多老辣的职业选手连想都不敢想的。一夜之间,几乎所有关注台球的人都知道,有个来自中国的少年选手纵横在英国职业巡回赛场上。2005年2月,持外卡参赛的丁俊晖在6:3击败世界排名第16位的乔· 派瑞后,更是直接杀入了温布利大师赛的8强。

成熟起来的丁俊晖知道,仅仅依靠这些战绩,是无法真正站稳脚跟的,他必须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冠军。

机会在这个天才少年的期盼中来到了!

2005年3月,丁俊晖回到了中国,参加于本月27日在北京海淀举行的中国斯诺克公开赛。28日晚,在中国球手不断失利的被动形势下,丁俊晖不负众望,分别在第三、第六、第七局打出3杆“野枪”,以5比2的较大优势战胜了世界排名第38位的马克·戴维斯,成为继梁文博之后第二个闯进中国斯诺克公开赛正赛的中国球手。

在丁俊晖比赛的时候,他的父亲一直捏了把汗。为了不给儿子增加压力,他悄悄地坐在赛场一角注视着儿子。儿子的每一次成功击打,都让他兴奋地捏紧了拳头。一场比赛下来,丁文钧发现妻子的手被他捏得红红的。4月3日,一路过关斩将的丁俊晖顺利杀进了决赛,和世界排名第二的苏格兰选手亨德利争夺冠军。然而,在万千观众面前,被寄予厚望的丁俊晖却在第一阶段的前5局比赛里连失4局,以1:4落后。几乎所有人认为丁俊晖必败无疑,丁文钧对儿子说:“不要想得太多,只想着进球就行了,一个一个地去拼。”看着父亲信任的目光,丁俊晖给了他曾经的偶像亨德利以有力的回击,最后9局竟然赢了8局。虽然亨德利最后扳回了一局,但是丁俊晖最终还是在第14局以单杆103分结束战斗,获得了一场显赫的胜利。

战胜亨德利之后,丁文钧兴奋地抱住儿子说:“我知道你能行”,而母亲陈习娟更是兴奋得说不出一句话来,他们成了4月3日晚全世界最幸福的父母。 尽管这次拿到北京站排名赛冠军,使丁俊晖职业台球生涯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但他内心的目标早已经锁定:3年内,直指世界冠军。

丁俊晖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你坚守梦想,成功就不会离你太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