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作文历史人物故事实用三篇 优秀作文大全图片(精选20篇)

浏览

6514

作文

595

海瑞罢官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240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海端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据说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时,当地的百姓如失亲人,悲痛万分。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瑞罢官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琼山人,字汝贤,自号刚峰。祖上从福建晋江垵边(广西杂志有载)迁居海南琼山海厝。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罢官抗逆显于后世的明代廉吏海瑞任诸暨知县。

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户部主事海瑞买棺材,别妻子,散童仆,以死上疏,劝说世宗不要相信陶仲文这班方士的骗术,应振理朝政,因而激怒世宗,诏命下狱论死。遭迫害入狱。宰相徐阶力救海瑞,黄光升则把海瑞上疏比拟儿子骂父,以减轻罪责,并乘机把海瑞留在狱中,营护海瑞甚力,直至同年十二月世宗驾崩,穆宗即位,才奏请释放海瑞出狱。世宗死后获释。隆庆三年(1569年)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后被排挤,革职闲居16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海瑞及闻潘湖黄光升卒,悲伤至极,带病前来晋江奔丧。 后病死于南京。

海端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据说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时,当地的百姓如失亲人,悲痛万分。当他的灵柩从南京水路运回故乡时,长江两岸站满了送行的人群。很多百姓甚至制作他的遗像,供在家里。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更广为流传。后经文人墨客加工整理,编成了著名的长篇公案小说《海公大红袍》和《海公小红袍》,或编成戏剧《海瑞》、《海瑞罢官》、《海瑞上疏》等。海瑞和宋朝的包拯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正义的象征。

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时,御史到学宫,部属官吏都伏地通报姓名,海瑞单独长揖而礼,说:“到御史所在的衙门当行部属礼仪,这个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身行礼。”

迁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

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向驿吏发怒,把驿吏倒挂起来。海瑞说:“过去胡总督按察巡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打开袋有金子数千两,收入到县库中,派人乘马报告胡宗宪,胡宗宪没因此治罪。都御史鄢懋卿巡查路过淳安县,酒饭供应的的十分简陋,海瑞高声宣言县邑狭小不能容纳众多的车马。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但他嘱咐巡盐御史袁淳治海瑞和慈溪和县霍与瑕的罪。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户部主事海瑞买棺材,别妻子,散童仆,以死上疏,劝说世宗不要相信陶仲文这班方士的骗术,应振理朝政。

嘉靖皇帝读了海瑞上疏,十分愤怒,把上疏扔在地上,对左右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又读海瑞上疏,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上疏感到叹息,只得把上疏留在宫中数月。曾说:“这个人可和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正遇上皇帝有病,心情闷郁不高兴,召来阁臣徐阶议论禅让帝位给皇太子的事,便说:“海瑞所说的都对。朕现在病了很长时间,怎能临朝听政。”又说:“朕确实不自谨,导致现在身体多病。如果朕能够在便殿议政,岂能遭受这个人的责备辱骂呢?”遂逮捕海瑞关进诏狱,追究主使的人。

宰相徐阶力救海瑞,黄光升则把海瑞上疏比拟儿子骂父,以减轻罪责,并乘机把海瑞留在狱中,营护海瑞甚力,直至同年十二月世宗驾崩,穆宗即位,才奏请释放海瑞出狱。世宗死后获释。

嘉靖皇帝刚死,外面一般都不知道。提牢主事听说了这个情况,认为海瑞不仅会释放而且会被任用,就办了酒菜来款待海瑞。

海瑞自己怀疑应当是被押赴西市斩首,恣情吃喝,不管别的。主事因此附在他耳边悄悄说:“皇帝已经死了,先生现在即将出狱受重用了。”海瑞说:“确实吗?”随即悲痛大哭,把刚才吃的东西全部吐了出来,晕倒在地,一夜哭声不断。被释放出狱,官复原职,不久改任兵部。提拔为尚宝丞,调任大理。

隆庆元年,徐阶被御史所弹劾,海瑞上言说:“徐阶侍奉先帝,不能挽救于神仙的失误,惧怕皇威保持禄位,实在也是有这样的事。然而自从主持国政以来,忧劳国事,气量宽宠能容人,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齐康如此心甘情愿地充当飞鹰走狗,捕捉吞噬善类,其罪恶又超过了高拱。”人们赞成他的话。

经历南京,北京左、右通政。隆庆三年夏天,以右金都御史身份巡抚应天十府。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官污吏很多自动免去。有显赫的权贵把门漆成红色的,听说海瑞来了,改漆成黑色的。宦官在江南监织造,因海瑞来减少了舆从。海瑞一心一意兴利除害,请求整修吴淞江、白茆河,通流入海,百姓得到了兴修水利的好处。

海瑞早就憎恨大户兼并土地,全力摧毁豪强势力,安抚穷困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夺回来交还原主。徐阶罢相后在家中居住,海瑞追究徐家也不给予优待。推行政令气势猛烈,所属官吏恐惧奉行不敢有误,豪强甚至有的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的。

海瑞的刚正让达官贵人惶惶不安,也注定了他的任期不可能很长。果然,没过多长时间,海瑞就被革职回乡。事实上,在官场上,海瑞始终是孤独甚至是孤立的。纵观海瑞的一生,自40岁步入官场,到74岁病逝在任上,前后历经34年。在这34年里,他被“罢官”或主动辞职的时间长达16年。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600字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的长河,点点滴滴,令人回味。往事如江水般逝去,唯有你在奔腾的江水中屹立。你的文采让我叹谓,你的胸怀让我敬佩。千言万语描述不了你,你就是你,无法比拟。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天真无邪的你,在花园玩耍。寥寥几笔,却把欢乐之情描述的淋漓尽致。李清照,你就是你,笔法细腻,情味深长。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是啊,时光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溜走。转眼间,就是沧海桑田。两年了,我就这么的度过了初中的两年。岁月如梭,昨日的小种子早已发芽。李清照,你是在提醒我么?是要告诉我珍惜时间么?哦,我知道了。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这是谁呀,走在窗前蹙眉叹息。哦,是李清照。谁又让你伤悲,谁有让你思念?新婚之夜的喜气还环绕着你,今日又要与夫离别。世事谁能料?看着你,我忽然觉得,我这样快乐的与老师相伴的日子还有多久呢?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充实过好每一分,每一秒。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家亡国破,流落异乡。这杂糅的愁绪竟全压在你的身上。这就是你的一生么?我问:你恨么?你不语。望着你的背影,分明感到了你的愁。只是那愁里没有一分软弱。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时逢乱世,你只好离乡避乱。愁绪压得你喘不过气。我流泪了。同情?怜惜?

你就是李清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有你李清照。你的乐,你的愁?谁人能解了?

滔滔江水,载着你的愁绪,李清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人物故事

全文共 2454 字

+ 加入清单

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六次出兵祁山,蜀魏在渭水边的北原对峙,司马懿先是识破诸葛亮的计谋,使得进攻北原的蜀兵都损失惨重。

后来,郑文诈降蜀,被诸葛亮看出破绽,被迫修书给司马懿,叫他前来劫营。来劫营的魏兵遭伏击,全军十伤八九,主将秦朗也死于乱箭之下。上方谷司马懿再次中计,险些丧命,结果渭南的营寨尽落入蜀兵手中。

司马懿败退回渭北,自己烧了渭水浮桥,在北寨传令说:“渭南营寨,现在已经落入敌人手中,诸位将士如果再说迎战,一律斩首。”

诸葛亮屯兵五丈原,每日派人来魏营挑战,魏兵只是坚守不出。

为了引诱司马懿出战,诸葛亮采用激将法,派人给他送去一封信和一盒子衣物,司马懿当众打开盒子一看,里面是红红绿绿的女人衣物以及金银首饰。

信中写道:“仲达你既然是统领中原数十万大军的主将,不披上坚硬的铠甲拿起锐利的武器,在战场上与蜀兵一决雌雄,却畏畏缩缩躲在老鼠洞里逃避刀箭,这跟女人有什么两样呢?

现在我派人送了些女人衣物来,如果你还不出战的话,这些衣服你最好还是穿上,做个彻头彻尾的女人。如果你还算个男子汉的话,不甘心受辱,那就按期决战吧!”

司马懿看了信,不动声色,欣然接受了这份馈赠,并若无其事地和来使交谈,询问诸葛亮饮食、睡眠等琐事,并不涉及军事。

使者回答说:“我们丞相日理万机,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每天吃的很少。”

司马懿对众将说:“诸葛亮事务繁忙,整天劳碌奔波,进食却那么少,他还能活得长久吗?”

司马懿更坚定了坚守不出、疲惫蜀兵的决心,魏军将领心里十分不满,不甘受辱,纷纷要求出城,与诸葛亮一决胜负。

司马懿推说魏明帝有令,让坚守勿动,不敢违背君命。众将再请战,司马懿说:“你们既然要战,让我先奏明皇帝,明帝说战,那时我们竭尽全力,与诸葛亮大战一场,怎么样?”

于是千里迢迢向朝廷请战。

明帝也知道司马懿的意思,就不准众将出战,司马懿又得到朝廷的支持,众将也无可奈何。

于是,不管诸葛亮用什么办法,魏兵只是按兵不动,疲劳蜀军。诸葛亮求战不得,只好在渭滨分兵屯田,作长期较量的打算。

两军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因积劳成疾,心力交瘁,病故军中。姜维等人按照其生前嘱托,秘不发丧,组织蜀军撤退。司马懿领兵追赶,但唯恐中了诸葛亮的计谋,不敢穷追,便率部返回关中。

终于,司马懿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他预期的目的。

平定辽东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公孙度据有辽东。这个割据势力对曹魏一直时叛时降,保持着半独立的地位。

公孙渊继为辽东太守后,对魏更加不逊。

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58年),明帝曾叡把太尉司马懿从长安召回京师洛阳,命他率军前往辽东征讨公孙渊。

魏明帝问道:“四千里远征作战,虽说要用奇谋取胜,但也要有足够的兵力,不应当过于计较军费开支的多少。据你推测,公孙渊将采取什么样的计谋对策?”

司马懿回答说:“放弃城邑而预先逃走,这是上策;凭据辽水以抗拒我军,这是中策;坐守襄平而单纯防御,这是他成为俘虏的最下策。”

明帝问:“这三种计策,公孙渊将会采用哪一种呢?”

司马懿答道:“只有贤明智慧之人才能正确估量敌我力量的对比,并能预先对所用计策作出正确取舍,而这并不是公孙渊所能做到的。现在我孤军远征,他将认为我军不能坚持多久,因此,他必定先据辽水对抗我军,然后再坐守襄平进行防御。这是中下两种计策。”

明帝又问:“此次出征往返将用多少天?”

司马懿回答说:“去时行军一百天,回来路上一百天,进攻作战一百天,用六十天进行休整。这样,一年时间足够了。”

于是,司马懿率军向辽东进发。公孙渊派遣部将率领数万步骑兵时驻辽隧,构筑围墙堑壕二十余里,以此抵御司马懿进攻。

魏军诸将都想立即发起进攻,但司马懿却说:“敌人构筑防御阵地,这是企图长期拖住和疲惫我军,进攻它正好落入其圈套。

正是王莽时期王邑不肯绕过昆阳坚城而强攻硬打,几乎导致全军覆没的严重教训。敌人的主力集中在这里,其老巢必定空虚,我军含此不攻而直捣襄平,出乎敌人的意料之外,打败公孙渊是必定无疑的。”

于是,便命令魏军多插旗帜,伪装成要出击敌人阵地南端的样子,将敌人的全部精锐吸引到这里。

司马懿却率领大军偷偷越过辽隧向北,放弃眼前之敌不打而直驱襄平,一路打败敌将的拦截,顺利地完成了对襄平的包围。这时,众将又请求迅速攻城,但司马懿又未同意。

随军司马陈珪提出疑问说:“往年您率军攻打上庸,只用了五天就破城杀了孟达。如今长途跋涉而来,却变得安稳缓慢起来,对此,我实在有些迷惑不解。”

司马懿耐心解释说:“上庸之战,孟达当时兵少而粮食够吃一年,我军将士数量相当孟达军的四倍,但粮食则不够一个月食用,以仅有一个月存粮的部队去与有一年存粮的敌人相较量,怎么可以不采取速战速决?

用四倍于敌的兵力去打击敌人,即使损失一半兵力而战胜了敌人,也还是应当干的。因为,这不是从计较人员伤亡,而是从计较粮食多少这一情况出发所采取的作战行动。

如今的形势是敌众我寡,敌饥我饱,加之大雨如此不停,攻城器械未备,似此而急忙攻城又有什么作为呢?

我军从京师洛阳出发以来,我所担心的不是敌人向我军进攻,而是担心敌人不战而逃。现在敌人的粮食将要用尽,而我军对敌尚未完成合围攻城之势;如果采取掠夺其牛马、抄取其柴草,那么这就无异于驱使敌人逃跑。

战争是一种诡诈多变的行动,善于因变制故才能取胜。敌人凭恃其兵多,因此虽已处于饥饿困难的境地,但却仍然不肯束手待毙。对于此种敌人,我们应当伪装成无能为力的样子稳住它。如果我们贪求小利而惊跑他们,这不是好的计谋所为。”

不久,雨过天晴,司马懿令部队制作攻城器械,并迅速发起进攻,箭飞如雨,攻势迅猛。城中故人顿时陷于粮尽的困难境地,饥饿严重以至发生人吃人现象。

公孙渊窘急无奈,便派部将王建、柳甫出城乞降,请求解除对襄平城的围困,并表示公孙渊君臣一定自缚前来请罪归附。

但司马懿断然拒绝,并将王、柳二将杀掉。公孙渊见派将乞降未成,便突围而逃;司马懿挥军紧追不舍,赶到梁水岸边将其杀掉。

至此,辽东地区完全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最敬佩的历史人物——-文天祥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文天祥,抗元英雄,吉州庐陵人,原名云孙,字天祥,中举之后,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中状元后改字宋瑞,号文山。

文天祥少年得志,20岁状元及第,一举成名。然而生逢未世,朝政黑暗,被权臣贾似道排挤,37岁便被免还乡闲居。虽然闲居在家,文天祥仍然时刻关注着局势的变幻,希望能有机会一展抱负,德佑初,元军攻破宋长江防线,临安告急,皇帝下诏起兵勤王,文天祥发动家乡豪杰勇士和当地的少数民族山民,组织了万条人的军队奔赴临安抗副使,知赣州,他的朋友劝他明保身,“令蒙古军队之路并进,已经接近临安,相公只有万余乌合之众,何异于驱群羊而博猛虎?”文天祥并未退缩,知难而进,“对面前形势我也是清楚,但我最痛恨的是国家养育臣庶300余年,而一旦有难,诏天下勤王,却没有一个一骑而应,所以我不自量力,让用表率,或许天下忠义之士会闻风而起,这样的话,社稷或许可以保全。”文天祥家道殷实,自实招勤王以来,把全部家当都贡献出来充做军资。

在崖山一战,张弘范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但文天祥将自己前些日子写的《过伶仃洋》一诗抄录给了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情不自禁的赞道,好人好诗。此后不再逼文天祥,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处理文天祥之事。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并将他送到大都,企图加以劝降。文天祥到了大都,拒绝元朝的利诱,被关进大牢。最后被元世祖杀死,在狱中写下了这《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日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宁死不屈,大义凛然。引颈就刑,其高风亮节代代相传,令人景仰敬佩——文天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尊敬父母的历史故事作文素材大全

全文共 1229 字

+ 加入清单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历史成语故事600字

全文共 92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 划粥割齑

【拼音】: huà zhōu gē jīu

【解释】: 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

【成语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他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话里对范仲淹充满敬畏之心、这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日后的丰硕果实。

范仲淹的祖籍原来是陕西影州,迁到江苏吴县是后来的事情。他不到3岁时,父亲因病故去。他随着母亲改嫁到朱家。十几岁时,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辞别母亲,只身来到应天府书院,拜当时著名学者感同文为师,学习经邦治国的知识,立志报国为民。在应天府书院期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划粥割齑),当作一天的饭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他的同窗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伙食非常糟糕,于心不忍,便拿出钱来,让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坚决地推辞了。他的朋友没办法,第二天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这次接受了。

过了几天,他的朋友又来拜访范仲淹。他吃惊地发现,他上次送来的鸡、鱼之类的佳肴都变质发霉了,范仲淹连一筷子都没动。他的朋友有些不高兴地说:“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字,不称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吃的东西你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

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千万别生气。”朋友听了范仲淹的话,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一次,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说:“不是当个好医生,就是当个好宰相。好医生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国家。”这种不为个人升官发财而读书的伟大抱负,让周围的人非常敬佩。后来,范仲淹当了参知政事,提出许多利民富国的措施,实现了自己当年的志向,成为一代名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213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发生,安禄山他本人权限很大,拥精兵10余万,再加上唐朝内地兵力空虚,这一切都为其叛乱创造了有利条件。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冬,安禄山见时机成熟,决定发动叛乱。那时恰好有一个官员从京都返回,安禄山就假造了一份唐玄宗的诏书,向将士们宣布说:“皇上有密旨,要我立刻带兵入朝讨伐杨国忠。这个消息太突然了,众将士十分惊讶,但谁也不敢反对,安禄山的一些心腹则拼命鼓吹响应。

十一月初,安禄山纠集了十五万人马,号称二十万,连夜从范阳(今北京市城区西南)出发,向南进军。一路上烟尘滚滚,席卷千里;鼓噪呐喊,惊天动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著名的叙事长诗《长恨歌》中形容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那时候,老百姓过了数十年和平生活,几代人都没有经历过战争,突然间听说范阳兵变,远近震动。河北各郡的防守很快就瓦解了,接着洛阳陷落,潼关失守,长安危急,唐玄宗只好带着杨贵妃仓皇出逃。

路上,有一个老人对唐玄宗说:“安禄山的反心,早就暴露了。但是有人向陛下告发,总是被陛下所杀,以致造成今天的局面!我记得宋景当宰相时,敢于讲真话,所以天下太平。而现在的朝臣只晓得阿谀奉承,所以天下的情况,陛下一无所知。如果陛下不是逃难到这里,我怎么能当面向陛下诉说这些事呢!”

唐玄宗痛心地说:“这是我糊涂,真是后悔莫及啊!”

老人说的是大实话,造成安禄山叛乱的就是唐玄宗和他的宰相李林甫,还有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一伙。安禄山是胡人(我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原是平卢(治所在今辽宁朝阳)节度使张守的偏将。因为犯罪被判死刑,张守怜惜他打仗勇敢,才送到京师让朝廷去决定。当时,宰相张九龄认为:“军令如山,安禄山不可以免死。”

但是,唐玄宗也欣赏他的勇敢,要赦免他。张九龄仍坚持原则,说:“安禄山犯纪丧师,于法不可不杀;况且我看他脸露凶相,不杀他将来有后患。”

唐玄宗却说:“你不要枉害忠良。”最后仍赦免了他。

安禄山这个人很狡猾,善于揣测人情,讨人所好。他任平卢兵马使时,凡是朝廷来人,都要送一笔厚礼。有一回,御史中丞张利贞来考查,安禄山百般奉承,连张利贞的随员都一一加以厚待。所以,张利贞回朝后,在皇帝面前将安禄山大大夸奖了一番,安禄山便被提升为营州都督,充平卢军使,黑水等四府经略使。

公元743年,安禄山入朝,唐玄宗更加宠信他,随时接见,封赏优厚。安禄山编造了一个故事说:“去年营州虫灾,我焚香告天说:‘我安禄山如果心术不正,事君不忠,情愿蝗虫来吃我的心肝。如果我对神灵虔诚,希望虫子都散去。’于是就有大批鸟群从北飞来,一刹那间,就把害虫吃个精光。请皇上命史官如实记载下来。”唐玄宗居然答应了。

安禄山为了邀功,取得皇帝的信任,经常侵略掠夺边境各族。奚族、契丹忍无可忍,先后杀掉了唐室下嫁的公主,纷纷反叛,安禄山就出兵讨伐。他奏告朝廷说:“我讨伐契丹直到北平郡,梦见先朝名将李靖向我求食。”

唐玄宗就下旨为李靖建庙。庙造成后,安禄山又谎奏说:“祭奠时,庙梁上竟生出了灵芝草。”唐玄宗竟然也信以为真。

安禄山是个矮个子,却长得肥胖,肚皮下垂过膝。他见皇帝时故意装出一副滑稽相。有一次,唐玄宗指着他的大肚子开玩笑地问:“这个胡人的肚皮长得这样大,里面装的是什么?”

安禄山回答:“没有别的,只有一颗赤子之心。”唐玄宗听了很开心。

后来,唐玄宗又让安禄山拜杨贵妃为母。皇帝与贵妃共坐时,安禄山先拜贵妃。皇帝问他为何这样,安禄山说:“胡人先拜母亲,后拜父亲。”唐玄宗听了也很高兴。

公元750年,唐玄宗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又任命他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安禄山以友好交往为名,引诱奚族、契丹酋长赴宴,把他们灌醉后。活埋了数千人,另外八千人作为俘虏,连同酋长的首级一起献给朝廷请功。唐玄宗特地为安禄山在京城造了府第,第二年,他又下令给安禄山建造更富丽豪华的府第,还说:“安禄山眼大,勿叫他笑我小气。”新屋造成,安禄山叫皇帝通知宰相来赴宴。到了那一天,唐玄宗原来打算打球的,结果也临时通知改期,并命宰相一同都去安宅。

安禄山生日那一天,唐玄宗和杨贵妃都赠送了厚礼。第三天,皇帝召安禄山入宫,杨贵妃异想天开,居然用锦缎做了一个襁褓,将安禄山像婴儿一样包起来,叫宫女用彩轿抬着走。唐玄宗听到后宫的欢笑声,问原因,宫女说是贵妃生婴儿过“三朝”(古代风俗,通常在结婚、生孩子或死亡后第三天,举行庆祝或纪念活动)。唐玄宗亲自去看,不仅给杨贵妃赏赐了三朝洗儿的金银钱,还赏赐了安禄山。从此宫中把安禄山称作“禄儿”,他可以自由出入宫廷,或与贵妃对饮,或夜宿宫中,无所不至。

安禄山原任平卢节度使,兼任范阳节度使,后来他又要求兼任河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节度使,唐玄宗也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安禄山兼领三镇节度使后,重兵在握,日益骄横。他认为皇帝年老又惧内,朝廷武备松弛,所以没有什么力量可以与他对抗。他手下的官员就趁机劝他叛乱。安禄山收编了契丹等族的投降者八千人,又有家丁百余人,都是以一当百的亡命之徒。他养了数万匹战马,又派胡商到各地去收买刀枪。他还奏请朝廷,封他的部下当将军的有五百多人,当中郎将的有两千多人,以此收买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尧舜让位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125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算穷尽一生去探索,也不可能全部都读完,今天小编介绍尧舜让位的历史故事,一起来了解下吧: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音yáo)、舜(音shùn)和禹(音yǔ)。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

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

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很合适。”

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讙兜(音huāudō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

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

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

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音gǔsǒu,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您呀!”

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

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让”(禅音shàn)。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讲人物故事优秀作文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和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杨靖宇不愧是真正的钢铁战士,是用特殊材料铸成的共产党员。渴了,抓一把雪吃,饿了,吞一口树皮或棉絮。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至弹尽,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当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讲人物故事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疫情期间的英雄事迹和人物故事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张继先奶奶,1966年出生,今年54岁了,医学硕士,参加工作三十余年。张继先医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此刻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内科党支部书记。

抗击“非典”的故事。2003年“非典”时,37岁的张继先就是江汉区专家组的成员,每一天的任务就是下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者。从那时起她就养成了看病要问病人的住址、职业的习惯,也正是“非典”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模式,使她养成了对病毒敏锐的洞察力,对疫情高度的警觉性。荣获抗击非典战役“三等功”。

“疫情上报第一人”的故事。去年12月26日上午,张继先奶奶接诊了家住医院附近小区的老两口儿,他们因发烧、咳嗽就医,拍出来的胸部CT片,虽然症状看起来像是流感或普通肺炎,但CT片的结果与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他们儿子的CT片,肺上也有特殊表现。同一天,还有一位华南海鲜市场商户,存在同样的发烧、咳嗽和肺部表现。28日、29日,门诊又陆续收治3位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前后7个病人症状和肺部表现一致。张继先敏锐地意识到情景不对,向医院进行了报告。医院高度重视,立即决定上报。张继先的坚持上报,为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卫健部门拉响了警报。12月底,国家卫健委派出高级别专家组,赴武汉调查病情,迅速应对处置。张继先成为“疫情上报第一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张继先奶奶“像救火队员一样”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在离新冠肺炎疫情最近的地方战斗。她从网上又团购了30件帆布衣服用作防护。至于为什么团购而不是让单位配发,她说:“如果医院配发的话需要订做,而网上买能够很快到货。”她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张继先的情绪不止一次崩溃。有的病人病情发展太快,手段用尽,还是走了,她大哭;有时防护服快没有了,口罩快用完了,她大哭……“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这一个月来,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严重透支,她说自我已竭尽了全力。

2月6日,湖北省给予张继先同志记大功奖励。把最高的荣誉给医护人员!把最美的称赞给白衣天使!把最便利的条件给一线的战士!把最优厚的待遇给为这次抗疫做出贡献的人!

张继先奶奶在疫情面前,身经百战的,临危不惧,敢于担当,如今又一次冲在了战斗最前线。她是最美的白衣天使,也是一名抗击疫情的老兵,更是一名勇敢的战士。值得我们每个小朋友学习,让我们向张继先奶奶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用卡通人物编故事作文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完经后,各自回到了各自的住处,其他人都隐居了,唯独这个“多动症”患者孙悟空闲不住,只在水帘洞里呆了半个月,就又出来闲逛了。(孙悟空就是闲不住的人,性格特点抓的非常好。)

说来也巧,他来到了北京,正好赶上第29届奥运会召开。他溜达着来到“鸟巢”,看里面挺热闹,就打听那是在干什么,又问什么是奥运会,才知道这是人间最盛大的体育比赛。他一听可来劲了,心想:我五百年前就是出自神州大地,一定要参加比赛,为中国队争光。(悟空也有报国之志。)

孙悟空来到报名处一口气报名参加了三项比赛。他先参加了110米跨栏比赛,他听说刘翔是上届冠军,心想这次一定要超过刘翔,刷新人间最高记录。比赛开始了,悟空拼命地跑着,可是发现自己不用筋斗云根本跑不快。他想:“何不把筋斗云藏在地下呢?”于是,他唤出筋斗云藏在地下,装着一幅奔跑的样子,只用了1秒钟就达到终点,他扭过头时,所有的运动员还没缓过神来呢。(不愧是齐天大圣啊,速度就是快。)可惜他好多次是从栏下钻过去的,被裁判判做严重犯规,成绩无效。

接下来,孙悟空又参加了跳水比赛。他以为跳水就像跳崖一样,谁知还要有一些花样动作。幸好他曾经在东海跟着老龙王练习过“极限运动”,这点动作对他来说是“小菜”!孙悟空选了最高的跳台和最难的动作,仅用五秒就把这个动作做了两遍,入水时没有一丝水花。“奇迹呀!”评委禁不住扔掉笔大声地为叫喊着,“中国人太伟大了!“(裁判的评价超过所有人的掌声。)

悟空顿时神采飞扬,信心百倍。他觉得一枚金牌有点少,一个筋斗云又来到了篮球赛场。世界各国强队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比赛,中国队大比分领先。孙悟空跃跃欲试替补上场,观众们为之一振,大声地为他加油助威。可惜孙悟空不知道比赛规则,拿到球后只知道抱球到处跑,还撞倒了好多运动员,裁判给了两次警告,可他仍然我行我素。队长姚明感觉孙悟空没有一点儿团队精神,无奈之下只好把他换下来。这时,悟空犯了猴急,硬是要跟姚明拼命,幸亏大家及时制止,才防止了这场“暴力事件”的发生。(天不怕地不怕的毛病又犯了,幸亏还顾及一点儿队友的面子。)

这次运动会,悟空虽然拿到了一块金牌,可篮球赛场上的事情让他高兴不起来,只好遗憾地返回花果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经典励志哲理故事一个小人物的大成功

全文共 1124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教授罗伯特科恩斯的“眨眼雨刷”设计技术被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用阴谋剽窃,为了捍卫自己的发明权,罗伯特科恩斯决定起诉福特公司。这是一场一个人对一个汽车工业巨头的诉讼,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相信他能赢,以致当年帮他申请专利的朋友都弃他而去。最后,就连一贯支持他的妻子也为了6个孩子的成长不得不离开他。

在这个过程中,他还遇到了让人眩晕的诱惑:福特公司做出从40万美元到100万再到3000万美元以私下了结此案的提议!

第一次面临40万美元的诱惑时,他的态度非常坚定:“如果让这些人逍遥法外,我以后还怎么教育我的孩子坚持真理?”

第二次面临100万美元的诱惑时,他的回答是:“可以,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福特公司要在报纸上公开承认他们剽窃了我的发明。”

第三次,是12年后,6个孩子都已长大。由于他不懈的坚持,被妻子带走的孩子从误解到支持,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他,也不再像当年那样不顾一切,而是学会了考虑家人的感受。因此,当福特汽车公司派来的律师告诉他,愿意以3000万美元私了时,他转身看着正在帮自己整理诉讼材料的孩子们。这时,正值青春期的小女儿带头说:“不!爸爸。我们不要!”紧接着,他的大儿子非常坚定地对那个律师说:“请你出去!”

那瞬间,罗伯特科恩斯由紧张转为松了一口气,甚至有一点儿得意。很显然,他无形中为儿女树立的坚持真理的榜样已开花结果。

如果想告倒福特,需要巨额费用,请不起律师的罗伯特科恩斯只能连续几年埋首图书馆自学法律,法庭上,则由他自问自答去为自己辩护。

这一次,罗伯特科恩斯胜利了。他的胜利不仅是个人的,也是一个群体的。那样的时刻,那样的以卵击石的勇气和自信会让你无法不肃然起敬。电影中,法庭外,很多发明专利被侵权的小人物关切地注视着罗伯特一案的进展。他们把他看成自己的代表,罗伯特昂扬的斗志,为捍卫自己、捍卫公平正义而坚持的勇气,让所有人钦佩不已。对很多人而言,这个成功的代价太大、太不值得了,从经济上考虑更是如此。但是,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成功的真正意义,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成功或名誉上的成功,这更是道义和信念的成功,这样的成功是无价的,它带给人的不是简简单单的成就感,而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意义感。

【经典励志哲理故事的感悟】其实成功没有悬念,不过就是目标正确+勤奋+顽强+能够抵御诱惑。对大多数有志成功的人来说,前三项都还是容易做到的,但是,最后一点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这最后一点往往成为区分小成功与大成功、短期成功与持续成功的标志。

环顾当今许多短期成功者,缺乏的多是抵御诱惑的能力。诱惑之所以难以抵御,原因在于它直抵人性的弱点。而罗伯特科恩斯的成功就在于他在诱惑面前的执著坚持,从而成就了一个小人物的大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作文

全文共 1502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人物千千万万,有战功屡屡的英雄、有江湖上厉害的武林高手、有英勇无比又不失美丽可爱的巾帼英雄、也有智慧过人的伟大谋士。

我喜欢的历史人物那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啊!就是三国鼎立、聪明过人、人称智多星的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隐居乡村,后来因为刘备的“三顾茅庐”把他请到了刘备的阵营。

原来刘备的两个义弟非常不满诸葛亮,因此处处和他作对。可一次战役改变了关羽、张飞。他的看法,那就是——长坂坡之战,诸葛亮的聪明确实让关羽张飞刮目相看、甘拜下风,当然最高兴的是刘备。因为请到了这么聪明的谋士,还不愁统一江山?

在吴国也有一位聪明的人叫周瑜,也非常聪明,但就是小气,枉送了这么一位英勇聪明的大将,他一听说蜀国也有一位聪明的人,就很生气。把他叫到吴国对她说“孔明兄,咱们两国除了魏国很轻松,但我们却少箭,你去造十万支箭,给你十天时间,造不好可要砍头!”诸葛亮一听说“周兄,十天时间太多了,三天就够了。”说完一阵仰天长笑,离去留下的是目瞪口呆的文武百官。第二天,诸葛亮就去找鲁肃向他借十万支船、稻草人,鲁肃一听立马借给他,又不解的问“孔明,你能告诉我船、稻草人和造箭有什么关系?”诸葛亮神秘一笑的说“想知道答案吗?那请君卯时到江边来。”到了晚上,船到了曹营,突然一阵急促的鼓声,曹操吓了一大跳,看不见虚实,不敢轻易出动.只好射箭,就这样,不一会诸葛亮就得了十万支箭,曹操知道上了当想追也来不及了。鲁肃一看恍然大悟,连忙称赞诸葛亮聪明,就这样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有了十万支箭。

诸葛亮聪明吧?诸葛亮就以七个字,气死了周瑜,这七个字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既体现了诸葛亮的聪明,又体现了周瑜的小气。

诸葛亮超凡的智慧、伟大的人格,他的聪明着眼于国家大局百姓大利。他的智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的思想精华,而我们要发扬这种精神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喜欢历史,我喜欢历史的原因是因为我被这些人物的的形形色色被吸引,在我认识或者也可以说我喜欢的历史人物中有许多的人物,比如:项梁、项羽、刘邦、韩信、司马迁、李世民、武则天等。好了,再多的历史人物,我就不多说了,我就说一下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也就是我们都很水洗的武则天。

我是一名女生,学了历史这门课,如果我穿越时空来到唐朝,来到武则天统治时期,我不禁意道:虽说武则天是一个女人,但是在那个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时代里,武则天却成功的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的确不容易,我们现在虽不讨论她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饱受是人另类的眼光没才走到人生的最高地位,那就是文人之上,拥有九五之尊身份的皇帝,可说一下她给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她给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她大力提倡科举,把武举也带出来了,也出现了殿试,也培养了很多人才,比如狄仁杰,他在当时社会破了很多奇冤案,受到人民的爱戴。

她是一名女子,她是如何成了最终的胜利者呢?她出生富贵人家,她是才女,可是她的一生有是如何呢?今日我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她因父亲的原因,被李世民招进宫,封他为才女,后来李世民逝去,因为后宫职工所有女子如果被混各地临幸,就要去皇家守庙当尼姑,随意她也在其中,也就去当了尼姑。

后来被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李治,也就是历史上的唐太宗,看武则天多才多艺,又看上了她的美色,所以受美*惑,又把她招进宫,封他为武媚娘,后来又封为皇后,因为她为唐高宗生了三男一女,她生的一女也就是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后来也和她的母亲武则天抢政,可不幸的是太平公主被唐玄宗杀害。

唐高宗体弱多病,最终逝去,这是就有武则天来赦政。

其实,人生道路中,就有我们的转折点只要我们努力,就能成功,就如我们今天讨论的武则天。

[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刻苦学习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181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古代文人想出人头地只有考取功名,所以历史上有不少关于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材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悬梁刺股

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楚国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到洛阳求学,为了勤於学习, 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於梁上,如果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 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过来,而后他苦读有成。 刺股的故事发生在战国苏秦身上。他在鬼谷子那儿学合纵连横之术,学成后 到秦国游说,不被采用。旅费用完只好回家,但家人皆不理他,他很羞愧难过, 於是发愤苦读。读累了打瞌睡,就拿一把锥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赶跑,又继续苦 读。

后来,再出发游说诸侯时,无不成功,身挂六国相印,好不威风。

2、囊萤读书

车胤,晋代南平人,年轻时就爱读书,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苦,没钱买油 点灯。日子久了, 车胤觉得长久下去,将不知浪费多少宝贵时光,一定要想办法 解决才行。一晚,他见一群萤火虫, 一闪一闪的飞来飞去,立刻想到,如果捉十 几只萤火虫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们所发出的光来读书吗?

此后,他就每晚靠 著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

3、映雪读书

古时有一读书人名叫孙康,也因家贫,冬夜经常在雪地借助雪光返照来读书。 随月读书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作工,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 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 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

有时 ,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 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4、牛角挂书

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 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 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

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

勤学专注之功 令人敬佩。

5、 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

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6、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7、凿壁偷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亲益友远损友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竖刁是春秋时期齐国人。他少年时进宫伺候齐桓公,深得齐桓公的宠爱,后来成为乱政祸国的奸臣。

竖刁出身贫寒,入宫后,他想尽办法进内廷做近侍。他由外廷做起,处处谨慎,加之他天资聪颖,渐渐受到桓公的注意,不久就把他调为近侍。在桓公身边,他处处留心观察桓公的生活习性和内心活动,事事投其好,恒公非常满意。天长日久,他就成了桓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了。

竖刁深知桓公有两大嗜好:一是喜食美味、奇味,二是好女色。于是,竖刁就着力从这两方面下手。宫中有一个叫易牙的人,为人奸诈,精于烹调之技,竖刁就设法与其结为朋友。易牙也深羡竖刁显赫之势,两人沆瀣一气。有一天,竖刁向桓公举荐易牙,桓公听说易牙擅长烹调,就随口问易牙:“我对人间的鸟、兽、虫、鱼都吃腻了,只是没吃过人肉,不知人肉味道如何?”这本是桓公一句戏言,易牙便把这件事牢记心里,想着怎么才能给桓公做顿人肉宴,他忽然眼前一亮,用自己儿子不正好吗?几天后的一次午膳上,桓公吃到了一盘嫩如乳羊、鲜美无比的菜。当桓公知道这是易牙儿子的肉时,觉得易牙爱他胜于爱自己的亲骨肉。此后,桓公不仅宠信竖刁,对易牙也恩宠有加了。

宫中有一个叫开方的大夫,也是竖刁的好朋友。为了得到美女,竖刁就和开方计议要把卫懿公的女儿荐给桓公,果然,桓公得到这个美女后非常高兴。竖刁通过这些手段博得了桓公的宠信,在宫中身价日增。

后来,齐桓公病倒在床,三人乘机作乱,易牙更是将宫门堵死,筑起高墙,最后将齐桓公活活饿死。

【成长心语】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交为人坦率、讲究诚信、博闻多识的人为朋友很有益处;交为人善于逢迎谄媚、当面柔顺讨好、以花言巧语取悦于人的人为朋友则有害处。的确,交友不可不慎重,交了德高学博的好朋友,即可得到帮助和提高个人素质;交了品质恶劣的坏朋友,就有可能跟着走上歪路,害人害己。因此,一个人择友一定要在“益”字上下工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最成功的女外交官_文成公主历史故事

全文共 203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文成公主(625——680),唐朝宗室之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五千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

7世纪,西藏王松赞干布震撼唐朝。当时,唐朝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经济文化。唐太宗崇尚“一桩婚姻就相当于10万雄兵。”16岁的文成公主知书达理,朴素大方,主动应征作25岁的松赞干布夫人。相传,禄东赞携带众多的黄金、珠宝等,率领求婚使团,前往唐都长安请婚。不料,天竺、大食、仲格萨尔以及霍尔王等同时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能迎回贤惠的文成公主做自己国王的妃子。为之,唐太宗李世民非常为难。为了公平合理,他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这便是历史上的“六试婚使”(又称“六难婚使”,也有“五试婚使”之说,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描绘这一故事的壁画)。

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直备受尊崇。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丰厚。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给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永隆元年(680),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青海省玉树县也建有文成公主庙。庙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于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形象生动,雕刻精细。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酥油灯昼夜长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络绎不绝。相传文成公主前往拉萨途中,曾在此地停留很长时间,受到当地藏族首领和群众的隆重欢迎,她深受感动,便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现文成公主庙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的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

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没有来往。据说吐蕃人是东晋末年南凉国王鲜卑人秃发利鹿孤的后代,因失国而辗转流徙到青藏高原,为纪念祖先,他们以“秃发”为国号,后依语音相近讹变为“吐蕃”。吐蕃人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饲养牦牛、马、猪和独峰骆驼,有的也种植青稞和荞麦。公元七世纪,弃宗弄赞继位作了吐蕃赞普(吐蕃国王),人们又称他为松赞干布,是一位骁勇剽悍的领袖,他率领军队统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许多部落,建立了以逻些城为中心的强盛王国,逻些城即今日的拉萨。藏族文化作为高海拔地区——世界屋脊一的文化,具有高海拔地区的一切特点。藏人以朴厚、豪壮、博大为美,汲取其他文化,创造了自己的34个藏族文字。日喀则,藏语意为“最好的庄园”;“拉萨”藏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西藏发源地——神山圣湖,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神山圣湖上的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似冠着银色“金字塔”。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即今天的四川松潘县;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此时正国富兵强,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还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文成公主人长得端庄丰满,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应允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于贞观十五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人物故事作文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仍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敌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其中就包括电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人为纪念将她,把东北烈士纪念馆门前的街道命名为一曼街。赵一曼塑像就屹立在右边不远的广场,旁边是继红小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典故成语故事5:唇亡齿寒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灭虢(guó)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yú)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美玉和宝马,他会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听后,便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让我敬佩的历史人物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让我敬佩历史人物很多,那就从郑和讲起吧!郑和原来叫马三保,是云南回族人。他年轻时曾入宫为宦官,因为刻苦勤奋,再加上他才智超群,屡立战功,明成祖赐他姓“郑”,又将他升迁为主事太监,所以他又称“三宝太监”。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着船队七次下西洋,经过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洲和非洲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7次航行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远,不仅显示了明朝国家的强大,也充分证明郑和统率千军的才能。他的船队最后一次航行的时间,比世界著名的航海家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哥伦布到达美国大陆、达。伽马沿非洲西岸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时间,都早了半个多世纪。

整合不仅是一名伟大的航海家,而且还是一名杰出的外交家。他非常重视考察所经过或驻扎的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每到一处,并做到“入国问禁”,“入境问俗”。他不仅吧中国的陶瓷、丝绸、茶叶等物品带到东南亚,也把东南亚的香料、柴料等物品带到中国。更难得的是,他把中国先进的文化艺术农业技术等技术传给它国,教导当地人民种植粮食和建设房屋,当然也传授了造船与航海技术。

郑和的所作所为,深得当地人民的爱戴。郑和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先河。郑和七次下西洋,无论起航地点是南京宝船厂还是太仓刘家港,途中一般都会在一个干口停留,这个港口就是福州长乐太平港。太平港,原名马江,郑和因为希望出使西洋旅途平安,便向朝廷请求把马江改为太平港。这就是我敬佩的历史人物——郑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伍子胥感恩图报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父亲帮助过他,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优秀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

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

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回去吴国。”

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

打渔郎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面,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著船桨:“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爸爸就是靠这根船桨过日子,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伍子胥一听:“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先生救过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儿子,你怎么会来这里呢?”

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父亲曾经救过您,不要来攻打郑国,也让我回去能得到一些奖赏。”

伍子胥带着感激的语气说:“因为你父亲救了我,我才能?活着当上大将军。我怎么会忘记他的恩惠呢?我一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子胥一说完,马上把吴国的士兵通通带回去。

打渔郎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郑定公。一下子,全郑国的人都把打渔郎当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渔的大夫”,郑定公还送给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父亲帮助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这就叫做“感恩图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人物故事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周恩来总理,估计大家想到的都是他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举轻若重的忙碌身影和端庄高雅的儒将气质吧?所以提到俗,谁都不会相信能和周恩来联系在一起。然而,既雅又俗者,在他的身上确实存在,不是在办公时而是在喝酒时。

他以酒为伴时有碰杯的粗犷、痛饮的豪放、劝酒的洒脱、醉后的清醒,和他平时的工作形象判若两人,他用儒雅的风度把饮酒的粗犷发挥到了极致。在他的酒杯上,不但闪烁着俗的光彩,透过俗更能让人们看到雅的光芒。

修理“南京四大喝”之首许世友将军,他喝酒就是整瓶吹。许世友倚仗自己酒量大,欺负周围的将军。周恩来听说后决定以牙还牙、以酒还酒,让许世友也尝尝被修理的滋味。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令彭德怀也得让三分的倔脾气的许世友臣服。一次,两人相聚,一对一,喝不多时,各吹两瓶后,再找许世友,已缩到桌子底下。周恩来大手一挥:“再来一瓶!”许世友醉中臣服:喝不下去了,我给你磕头行不?周恩来哈哈大笑,为许世友定下了每次只喝三杯六两的新标准,许服之。这就叫以俗制俗,以粗制粗。

周恩来与酒友小聚时,更是让人分不出俗与雅。他最喜欢和陈毅、乔冠华喝酒,你敬他,他攻我,我劝你,各有一套办法。喝的酒是茅台,看起来很高贵、很高雅,吃的菜却是花生米,看起来很俗、很老土,然而酒足饭饱后,没有人出丑,房间飘出的除了茅台的酒香,还有妙趣横生的话语和朋友间的真诚友谊。

周恩来的酒杯,里边装的有“阳春白雪”,也装有“下里巴人”,看他喝酒有俗更有雅,可谓是雅俗共存。这令人想起了齐白石老先生关于艺术雅与俗的评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白石老人所说的似与不似,亦可理解为雅俗共赏。如果套用这段话来评论周恩来在喝酒上的雅与俗,应该是:饮酒妙在醉与非醉之间,太醉为媚俗,不醉为欺世。酒坛之上,最大的庸俗是装腔作势、有量不喝,周恩来没有;最大的媚俗是人云亦云、酒醉乱说,周恩来没有;最大的卑俗是顾影自怜、自斟自饮,周恩来更没有。要说俗,就是他肚子太能装,酒量太超人,然而这不是他的错,而透过他喝酒时表面的俗,让人看到仍然是本质的雅,就像他的绅士风度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