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论生逢其时为题写一篇文章【通用20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章与人品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2219

作文

1000

名人故事生命音符的文章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推选委员陆小华说:

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刘伟,用事实告诉人们,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

当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是刘伟的青葱梦想,但10岁那年的一次触电事故,不仅让他失去了双臂,更剥夺了他在绿茵场奔跑的权利。

耽搁了两年学业,妈妈想让刘伟留级,他死活不干。在家教的帮助下,刘伟利用暑假将两年的课程追了回来,开学考试,他拿到班级前三名。重回人生轨道的刘伟,一直对体育念念不忘,足球不行,那就改学游泳。12岁那年,他进入北京残疾人游泳队,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金一银。

“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刘伟跟母亲许诺。谁知厄运又来纠缠,过度的体能消耗导致免疫力下降,他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医生警告说,必须停止训练,否则危及生命。无奈之下,刘伟与游泳说再见,走进了后来带给他成功的音乐世界。

练琴的艰辛超乎了常人的想象。由于大脚趾比琴键宽,按下去会有连音,并且脚趾无法像手指那样张开弹琴,刘伟硬是琢磨出一套“双脚弹钢琴”的方法。每天七八个小时,练得腰酸背疼,双脚抽筋,脚趾磨出了血泡。三年后,刘伟的钢琴水平达到了专业七级。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刘伟演奏了一首《梦中的婚礼》,全场静寂,只闻优美的旋律。曲终,全场掌声雷动,他是当之无愧的生命强者。去年,刘伟又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第三节:戏剧与人生是有差别的,掌握差别处,做文章正如「滚雪球」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戏剧取材自人生,但戏剧与人生毕竟是有所区别的,能掌握其中的区别,是剧作家的第一项本领。

戏剧有时「高」于人生,有时「低」于人生,掌握戏剧什么时候高于人生,什么时候戏剧又低于人生,就能充分掌握「文章」的难易。

一般而言,戏剧写作被严格限制在少数的场景、集中的时间、真实的人物与文学的语言,此时戏剧的形式是「高」于人生的,它的创作难度就高。

相反的,若戏剧的写作没什么严格的限制,反而是场景越多越好,时间﹙戏剧时间﹚可以中断,可以中间经过许多年,人物倾向夸张、类型化或功能性,语言低调或能交代情节就够了,则此时的戏剧形式是「低」于人生的,创作起来难度并不高,所谓「滚雪球」的写戏就是指这种情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参考文章一:离别的滋味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悲欢离合。离别的滋味,酸楚,忧愁,惆怅。

离别,不一定要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宴别场面,也不一定要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言壮语。在即将离别之时,惜别的泪水夺眶而出,让泪水掩盖住心头的痛苦,让泪水灌注过去的感情,这有何不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离别,让我们的心连着心,因此有一句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离别,也许是人生中不可缺少,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却是说分别时那依依不舍的情景。既然分别是一种必然,又何必强求彼此不分别呢?“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是因为分别而分别,而是因为我们有许多梦要去实现而分别,饱尝离别的各种滋味,才能真正体会感情的无价。我们相信:离别,是重逢的开始!

离别,它的滋味纵然是苦,但却教会了我们珍惜,教会了我们坚强。我在无数次的离别中成长,渐渐的,泪水不再总是离别的附属品,我学会在离别时微笑,在离别时祝福。离别的滋味,就是成长滋味的一种,苦后留下的,除了酸涩的回忆,还有逐渐成熟坚定的成长足迹。

离别的滋味,酸楚,忧愁,惆怅,也带有一丝的深深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参考文章一:瞬间的感动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消无声息地走着,层层高楼平地而起了,朵朵白云飘走了,一个个新生命诞生了……时间从不会停下它匆匆的脚步,花凋谢了还能再开,依然美丽:楼垮了还可以再建,依然高大;人老了,却不能再变的美丽和年轻了。

时光短暂,一眨眼一挥手,就过去了。但在这一瞬间中,却有着无数的美丽感动着我们。一瞬间才发觉自己长大了,一瞬间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张开翅膀飞向天空温暖的怀抱,一瞬间一颗新芽破土而出……为新生命的诞生而感动,为那一份情谊而感动,为来之不易的胜利而喜悦、感动。

有一种来自大海的动物,生命是如此的短暂,只有短短的8周时间,人们说它是“逆流而上的鱼”。它的身形只有十几毫米,但它们却创造了生命不朽的奇迹。它们是小虾虎鱼。小虾虎鱼经过千辛万苦游到湍急的瀑布下,它们要干什么呢?不辞辛苦的游到这里,有什么意义呢?瀑布上面就是淡水河,它们要爬上去。不过它们要面临最后一道难关,爬上陡峭湿滑的岩壁,向下倾泻的流水像一颗颗飞速的炮弹狠狠地砸在海里。想成功就要付出双倍的努力。小虾虎鱼就是这样。它们不会放弃,依然迎难而上,毫不退缩。它们小心翼翼的爬着,岩壁是那样的高大,它们小小的身体怎能爬上去?爬到中途,有的小虾虎鱼因耗尽体力被湍急凶狠的河流冲走,并会死掉。它们短暂的生命就被无情的河水带走了。只有少数的小虾虎鱼能存活下来,并爬到淡水河里。它们在上面生长繁衍,老年的小虾虎鱼会悄悄的死去,年轻的一代会被冲到大海里,长大后又会回到这里,做着与上一代相同的事情。一瞬间莫名的感动,是为小虾虎鱼的精神,那份坚持,那份艰难的责任所感动。

瞬间的感动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懂得了世间万物的珍贵。事物多么美好,我们要好好过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从题目入手,捕捉文章中心论点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题目是一句话的即为观点。题目是中心论点有这样两个原则:a.该题目必须为肯定句;b.该题目必须为判断句。

②有的题目是由并列短语构成的,论点则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敬业与乐业”——“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是什么?”文中回答二者关系的句子便是论点。(思考格式:标题+“的关系是什么”)

③有的题目是由偏正短语构成的,在题目上加“是什么”,文中回答的句子便是论点 。如“成功的秘诀”——“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思考格式:标题+“是什么”)

(2)从开头和结尾入手捕捉文章的“中心句”

论点在文章开头点出的,即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论点在文章结尾点明的,大多有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

(3)看中间,提炼论点

有的文章在中间提出中心论点。如《敬业与乐业》开篇先引用《礼记》《老子》中的“敬业乐群”“安其居、乐其业“,然后才引出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 ,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劳动节200字日记文章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在五一节里,我去了东方绿洲,我先乘着这里的车。啊!坐在车里实在太凉了。第一站我们去了名人街,我看见外国家高斯、中国家华罗庚、发明1000多个机器的爱迪生、居里夫人和她的女儿。

第二站到了,我们来到者道路,其中有个最难的,是攀爬,开始我被妈妈骂,也爬不上去,后来妈妈先自作样子,然后,我爬到了顶上,因为开始的时候我不敢爬,是太高了,后来爬上去了,原来这个事并不难,只要去做一定能做好,然后又玩了几个景点就了。

这真是一个愉快的五一节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让文章标题先声夺人

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1.简明精炼

标题要做到言简而意赅,用最少的文字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简洁有力,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用词精炼,语句简明,使阅卷者一眼就能看明白,忌繁琐饶舌。具体到字数,原则上单层标题不应超过一行,复合标题不应超过两行。

【真题链接】

“给定资料7”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

(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分析】

标题“道德重建,是社会、民族、国家的未来”虽然是一句普通的陈述句,但是简明精炼,直接道出“道德重建”的重要性,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体现主题

标题的作用还要能够体现出题干对主题的要求和材料的主旨,尤其对于明确给出文章主题、立意方向的题目,标题可出现题干给定的关键词,以免造成“跑题”。

【真题链接】

参考给定材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分析】

题干要求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那么文章写作的关键词就是“黄河精神”。通过审题,标题宜开宗明义,直接出现“黄河精神”字样,另外,还要明确题干的最终落脚点是弘扬黄河精神,即怎样去传承和弘扬黄河精神。如标题可拟为“弘扬黄河精神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或“弘扬黄河精神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进步”等。

3.提出总论点

申论文章的标题要概括出文章的总论点,做到“标题即论点”,使阅卷人第一眼看见标题就能推断出整篇文章的核心观点。

【示例】

中心论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道德建设。

标题:大力加强道德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分析】

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中心论点,首先找到中心论点的关键词“道德”,同时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的背景介绍,用凝练的词语归纳概括,实现“标题即论点”。

4.书写要规范

文章标题要居中书写或空四格书写,副标题则在前面加破折号并在主标题文字下缩进两格书写,尽量做到两边空格均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优秀文章:剪纸畅想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传统的手工艺作品精美漂亮。

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剪纸吧!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

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老表示庆贺。

在一个农村里,有一对好朋友,他们一个叫小明,一个叫小军。从小就认识了对方,所以从小就是好朋友。每天都在一起玩,每天都形影不离,犹如一对亲兄弟。

有一天,小明约了小军一起玩耍。小明来到小军家里,他看见小军坐在树下,好像很不开心的样子。便走到了小军的身边。小明问小军:“小军,你怎么这么不开心呀?我们约好了一起玩的,怎么呢?”小军说:“我的妈妈不让我出去。要我帮她把田耕好才能出去,所以我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小明说:“不用怕,我来帮你,我们一起做完再去玩。”小军说:“不行的,你来帮我?你不用了。”小明说:“什么你的事啊?我们是好朋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来帮你又有什么问题啊?”说罢小明就那在和工具去田里帮小军耕田了。开始的时候,他们很快地在耕田,非常团结,谁有汗就互相擦,他们互相帮助,非常团结,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便把全部的田耕好了。他们便又开开心心一起去玩耍了。

但好景不长,过了大约几天,小军的家要搬了,当小明听到小军要搬家后 ,犹如晴天霹雳,对小明说简直就是一个坏消息。小明十分悲伤,还常常呆在那儿,回想着与小军以前的每后时光。在小军要走的那天,小明来到了小军家里,准备要送小军走。小明看到了小军 正快要上牛了,便跑到小军的身边,对小军说:“小军,你好!”小军说:“小明,你好啊!”小明说:“你快要走了吗?”小军说:“是啊,其实我也舍不得你这位好朋友。“小明说:“小军,我也舍不得你走啊,但你有不能不走 !你要保重啊!”小军说:“我走后会时不时写信给你的,你也要写信给我啊。”小明说:“我会的,我们永远是好朋友。”说着,小明便送小军上牛了。

自从小军走了以后,但他们也没有断过通信,时常互相寄信,分享心事与快乐,他们永远是一对好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参考文章一:牵挂作文650字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牵挂是小溪中的水,涓涓细流,绵延不绝,犹如一个母亲对子女的牵挂,那么幽远,那么深……父亲的牵挂如大山上的一棵树,它那细细的枝干,寄托着父亲对子女的牵挂,父亲的牵挂犹如一座山,那么稳,那么沉。母亲的牵挂犹如浩瀚的星河,每一颗闪亮的星星,都闪耀着牵挂的光芒。在你最难受的时候,母亲的一句话让你豁然开朗,那就是牵挂!在你考虑题而抓耳挠腮时,父亲给你的提示让你恍然大悟,那就是牵挂!

充满生机的草原上一只狼妈妈眼里流露着等待和希望,狼妈妈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当上狼王便让子女去锻炼、磨练从早晨出去捕猎到晚上回来,狼妈妈都在期盼着子女能安全回来。我们和动物之间是一样的父母把我们送去上学,每天都是不经意的一句话:“儿子,今天一定要认真听课”,而我们每天的回答都是:“知道了”我们总是这样回答,好像在应付家长似的,我们错了这正是父母对我们爱的一种、对我们牵挂的一种而这种牵挂是对于自己来说没有第二种的,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不管我们以后是什么样的人,但父母这种人世间最真挚的爱、最无私的牵挂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

父母对我们的牵挂是多方面的,爸爸最近老抽烟,好像有什么心事,偶尔的一次我听见爸爸妈妈的谈话,只见爸爸拿起一根烟右手拿烟,左手拿火机,点着一根烟,每吸一口皱一下眉头,那一个个皱纹之间有牵挂,那吐出的烟包含了牵挂,嘴里说起:“哎!儿子快地理结业了,我却只能在这干着急”这句话中有对我的爱,还有对我学习的牵挂妈妈对我的牵挂有太多了,生活上的,学习上的,妈妈上次因疲劳过度病倒了,妈妈在医院打针,我第一次感到牵挂,在学校里的我一刻也坐不住,老师讲课的声音在我脑海里迅速闪过,而我却期盼着放学的铃声。放学铃终于响了,我跑到医院,看见了妈妈,这时的我感到了牵挂别人的滋味,同时也感受到了被牵挂的温馨。

牵挂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珍贵的情感。有了牵挂,你不会因空闲而寂寞,有了牵挂,你的生活将变得充实而有意义。牵挂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我们要懂的牵挂,珍惜现在的牵挂,其实满足父母很容易——一张优异的成绩单,一个奖状,一句体贴的话语,一声早上好——仅仅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七夕文章:记一个七夕夜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七夕,我和爸爸妈妈去广场玩,去感受过节的气氛。

远远望去,只见广场上空“繁灯满天”,一盏又一盏孔明灯冉冉升空,像一群红彤彤的金鱼自由自在地在深蓝的大海里遨游,又像是天女撒下的朵朵鲜艳的红花,绽放在辽阔的黑土地上。真是“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广场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简直比春节还热闹。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人是“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今夜漕运广场的楚州百姓没有一个“对月穿针”,大家都在忙着“对月放灯”。

广场上到处都是放孔明灯的人,也到处都是卖孔明灯的人。我们也买了一盏。它的主体框架是用细铅丝编成的,外面用一层薄薄的红纸密密包住框架。爸爸妈妈将孔明灯拎到距离地面一米多高,捏着孔明灯的四个角使灯完全展开。展开后的孔明灯呈椭圆形,开口朝下。在开口底部有两根相互交叉的细铅丝,交叉点正在开口的中心位置。我把一块巧克力大小的红蜡缠在这个交叉点上,又向旁边一位放孔明灯的叔叔借了打火机。一开始,我怎么点也点不着这块红蜡。旁边的叔叔说:先要点燃蜡的一角,另外打火机不要离蜡太近。我半信半疑,将打火机火焰的顶端而不是火焰的根部对准了蜡的一角,不一会儿,真的点着了!这块蜡越烧越旺,而孔明灯那红纸做的灯罩就像正在充气的气球慢慢膨胀起来。过了一两分钟,爸爸妈妈同时松手,孔明灯却悬在半空中一动不动,既不上升也不落地,好像还舍不得离开我们。我小心翼翼地用手在孔明灯底部轻轻一托,孔明灯终于开始慢慢上升了,飘飘荡荡地越过头顶,穿过树梢,飞过楼顶,奔向夜空……

不知道我放飞的小精灵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可能已经掉下来了吧,但是掉到哪里去了呢?希望它掉到一个好心人手里,然后好好被好好收藏着……

[关于七夕的作文:记一个七夕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二、立意是文章的关键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切口要小:角度不能大而无当、空洞无物,避免作文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要化大为小,化虚为实,选取精当、具体、独到的角度深入剖析。

角度求变:从不同层面展开多维联想,或从物质到精神,或从人或事触及人的灵魂、精神世界,或由历史拓展到文化,或从个人延伸到国家、民族等,文章彰显一种历史的质感、文化的情怀、人生的感悟。

凸显本质:要抽丝剥茧,由人的一言一行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由一事通一类,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发人所未发,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深挖并解释现象的背景、共同特征、特殊含意等。

逻辑有序:行文浑然天成、圆通丰满,说理着重梳理事理的内在纹理,其效果更客观、更全面、更有思维张力,常用方法如由果索因、辩证分析、用发展眼光看等。

勾连现实:联系社会现实和身边生活现象,从正反两面鞭辟入里地剖析,有的放矢地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参考文章一:一次美丽的误会作文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妈妈正准备开口,突然电话那边传来一个陌生女人娇滴滴的声音:“这个行不行啊,你看看呢?”猛的,妈妈愣住了,脸上除了疑虑更生起了愤怒。“你爱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吧!”她向爸爸大吼,重重地摔下听筒。我的心颤了一下。

又是一片无言的沉默。看得出来,妈妈很生气,她绷着脸坐着,一动不动。我也不知所措。

不久,门上传来了钥匙转动的声音。我知道是爸爸回来了,妈妈应该听得出来,可她仍背对门坐着。爸爸进了门。哇,我眼前一亮,爸爸手中捧着一大束玫瑰花!那一片热烈的红啊!爸爸向我作了个别出声的手势,便悄悄来到妈妈身后。

“你还知道回来啊!”妈妈正准备好好发泄一肚子的怨气,当她转过头时:脸上的表情转为惊愕,既而是惊喜。

然而惊喜还没有结束。门口,一个和妈妈年龄相仿的女子走了进来:“文娟,是你?!你怎么来了?”“是,今天是你的生日,作为老友,就不该来凑凑热闹?生日快乐!”

呵呵,原来爸爸迟归是为了给妈妈买花,电话里那个女声是文娟阿姨为妈妈选花时的问话。

是声音带来这场美丽误会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参考文章一:我无比惭愧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晚上,行行来我家玩,他是个3岁大的小宝宝。

行行走了以后,妈妈对我说:“你真小气,不懂得分享。”我事后想想也是呀!行行玩扑克牌,我连忙蔵起来;行行要吃蛋糕,我立马把它拿到高处;行行想吃彩虹糖,彩虹糖有四颗,我吃了三颗,只给行行一颗。行行想要玩玩具的时候我想:他这么小,会弄坏我的玩具的,这个风险太大,不借吧!吃东西是当时我没意识到行行是客人,所以,随便给了他一颗。

其实,今天想到这事,我还是感到挺惭愧的,无比地惭愧,下次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朱自清文章读后感六百字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文笔清新,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不论怎样,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一天过去了,就不能指望再重复着一天了,只能勇敢地去过下一天。不论我们洗手也好,吃饭也好,还是学习或睡觉,时间都“滴滴答答”地从我们身边走过去了。它永远只是继续着它的步伐,永不停止。珍惜时间的人,哪怕只给他几分几秒,也会觉得有所收获,过得很充实;浪费时间的人,哪怕就是给他几十年,也会觉得一无所获,过得很空虚!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在等我,时间不会停止,因为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而又最无情,最使人珍惜的东西。“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呀!

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为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风,不再像冬天那样寒冷,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万物。在温暖的春风中,孩子们高兴得放着风筝。在春天,春雨是寻常的,它滋润着世间的万物。春天代表着绿色,寓意着复苏,象征着希望。我们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到秋天才会有累累硕果。我热爱春天,歌颂春天,但我更珍惜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励志类文章的标题特点

全文共 2414 字

+ 加入清单

摘 要:本文以励志类图书《卡耐基成功学全书》中的文章为例,着重从语音的修辞、词语的使用和句式的选择三个方面,对励志类文章标题的语言特点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励志;语音;词语;句式

引言

励志类文章有的是鼓舞人们走出困境,有的是启发人们发现自我、找回自信,有的是传授读者的或者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励志类文章作为颇有实用价值的文章,其标题理应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我们以励志类图书《卡耐基成功学全书》(下文简称《全书》)中的文章为例,对励志类文章标题的语言特点进行研究。

1.语音的修辞

语音修辞是修辞现象的一种,指的是通过对语音的选择、组合和调整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语音是语言美的一个重要条件或重要因素,古今中外人们都非常重视语言的音响效果。下面,我们从平仄的协调、音节的配合、四呼的有效利用三个方面对励志类文章标题的语音美加以讨论。

1.1 平仄的协调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分为平仄两类:阴平和阳平属平声,上声和去声属仄声。通常情况下,平声显得舒缓柔和,仄声显得急促挺拔。《全书》中的《描绘生命的蓝图》、《焕发热忱的能量》、《保持积极心态》、《称赞的魔力》等文章的标题,充分利用了汉语语音的平仄交替,形成声音高低、轻重、缓急的变化,读起来铿锵悦耳,能大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人以极大的鼓舞。

1.2 音节的匀称

根据汉语习惯,要求在不影响意义表达的情况下,选择音节匀称、成双成对的词语,因为这样能给语言自身带来一定的“形式美”,使语言音节匀称,音调和谐,节奏优美。励志类文章标题也很讲究形式的美观、音节的匀称和字音的优美。

例如《全书》中的《保持积极心态》、《学会喜欢自己》、《不要干涉对方自由》、《携手应对生活的挑战》等多是双音节的组合。这样的组合,看上去很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力度和感染力,让人读后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1.3 四呼的有效使用

齐齿呼且没有鼻音韵尾的“i”,读起来声音很低,而且悲悲戚戚,与励志类文章鼓舞人的目的相背离,因而在标题中运用得较少;撮口呼和合口呼韵母用得比较多一些,因为它们比单纯的齐齿呼韵母“i”洪亮得多,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使人振奋;开口呼读起来声音洪亮,使人感觉雄壮开阔,与励志类文章让人振奋士气的目的相一致,因而用得较多。例如《全书》中的《保持本色》、《态度决定活》、《怎样让他爱你》等等,多为开口呼,能够唤起人的精神,给人带来震撼。

2.词语的使用

文章好不好,是否吸引人,语音修辞固然重要,但是如何使用词语也同样重要。下面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三个方面,探讨励志类文章标题中词语使用的特点。

2.1 名词的使用

2.1.1 目标类、梦想类名词

励志类文章目的就在于激发读者的内在动机,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励志类文章中含有许多目标类、梦想类的名词。例如,《全书》中,《人生的精彩来自于目标的精彩》、《人生因为梦想而伟大》、《不断翻新人生计划》、《描绘生命的蓝图》等文章标中的“目标、梦想、计划、蓝图”等名词就是这类名词。

2.1.2 经验、方法类名词

励志类文章在唤起人们的觉醒之后,还要引导读者采取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因此励志类文章标题中还经常出现技巧、方法类名词。例如《全书》中,《一个给你带来奇迹的原则》、《对婚姻的忠告》、《即席演讲的技巧》等文章标题中的“原则、忠告、技巧”便是“技巧”、“方法”类名词。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往往会用前面的限定词对此类名词进行了限定,从而把经验、技巧限定在某一方

面,使文章更具有针对性。

2.2.1 自主动词的使用

励志类文章旨在鼓舞人们取得成功,因此,励志类文章标题中的动词经常为语义特征为[+自主]、[动作]的自主动词。例如,《全书》中,《当太阳升起时再度充满精神》、《打开听众的心扉》,《学会调适自己》等文章标题中的“充满、打开、学会、调适”等动词都是自主动词。

2.2.2 褒义动词的使用

为了达到励志类文章鼓舞人的目的,作者经常会提出一些积极的现象并表达自的肯定态度,这样才能使读者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受到积极情感的影响。例如,《全书》中,《学会喜欢自己》、《真心欣赏对方》、《称赞的魔力》等文章标题中的“喜欢、欣赏、称赞”等动词都是褒义动词。

3.句式的选择

3.1 祈使句句式

祈使句具有敦促、动员和呼吁的作用,这正好切合了励志类文章的初衷。励志类文章多用祈使句来达到劝说或鼓励的目的。例如《全书》中,《处理好夫妻的职业冲突》、《学会喜欢自己》、《每天为自己打气》、《学会控制你的愤怒》等文章的标题即为祈使句,不仅仅述说了作者认为正确的观点,同时也给读者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让读者认清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3.2 疑问句句式

为了吸引读者,励志类文章标题多运用疑问句,但并非有疑而问,多为设问句和反问句。“表达者之所以采用问句表达自己明白确定的见解,为的是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然后再通过文章中具体内容的阐述与读者产生共鸣,进而达到励志类文章启发、鼓舞人的目的。例如《全书》中,《怎样让他爱你》、《怎样让她爱你》等文章的标题即用了设问句,一方面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另一方面在文章的具体内容中对答案进行阐述,进而传授经验或提出建议。

3.3 名词性短语句式

除了前面的两种句式以外,有的励志类文章标题是以名词性短语的形式出现的。所谓名词性短语句,指励志类文章标题是由一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构成的或者是由几个名词并列在一起组合而成的。例如《全书》中,《称赞的魔力》、《对婚姻的忠告》、《即席演讲的技巧》等文章的标题即为名词性短语句式。这种名词性短语的句式最大的优点是针对某一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或者是传授了具体的经验、技巧,简单而实用。

4.结语

本文主要是从语音的修辞、词语的使用和句式的选择三个方面,对《全书》中的励志类文章的标题的语言特点进行了探究,想以此为突破口来探求励志类文章的语言特点。励志类文章的语言特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考励志文章精选

全文共 3796 字

+ 加入清单

高三祭

我的高三就那样过去了。

站在华东政法学院的校园中,满眼的绿色和阳光。春天的气息弥漫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洋溢在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上。

高考已经离我远去了。”我对自己说,却又想起那一年在重压下依旧鲜活的生命,依旧美丽的笑脸。

那是一种生命的极致,催人泪下。

2003年高考的硝烟还未散尽。7月13日,我们的高三开始了。 不知是谁在后面黑板上很随意地写下“330”,很小却很清晰。同学们静静地走进教室,默不作声。坐下,看书。没有人去理会那个三位数,却都明白,那是悬在我们头上的剑,寒光闪闪。

学校把全部高三生都迁到城市边缘的一所分校,偏僻、荒凉。学校的意图不言自明。

到处是口号和标语。高三总动员大会结束了,各科老师的训话结束了。教室里不再生气勃勃,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上写满沉重和冷峻。 一个上海小姑娘写了一篇《花开不败》,刊登在杂志上,把她的高三描述得惊心动魄,鲜血淋漓。很快,学校把这篇文章印了几千份,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

黑眼圈的人在慢慢增多,教室里总是飘着浓浓的咖啡的味道。课桌上的书越摞越高,就连过道上也堆满卷子。

没有人咒骂天气炎热,也没有人抱怨如山的书本、习题。我们的高三,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帷幕。

我的面前站着班主任:“殷浩哲,你的北大梦就要实现了!”我扬起头,微笑着。八月的阳光暖暖地洒进办公室。我似乎听到了远方的召唤。

我为自己做了张表,最上面写下自己在高考中各科最理想的分数,下面密密麻麻的空格等待着这一年的考试成绩。详尽的年度计划贴了一墙。

打仗似地学完高三的课程,很快进入第一轮复习。这正是我的软肋所在。

仍然是飞一般的速度。崭新的高一课本让我后悔不已。由于那时的贪玩,我的高一几乎是空白。高二的发愤图强让我跻身年级前十名,而高一的缺憾却无法弥补。

同学们都已是轻车熟路,我却要从头做起,从最基本的定理看起。一次次测验的不如意让我不止一次地问——我该怎么办?

复习进度越来越快。下课后老师总被围得水泄不通,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问题的身影随处可见。

秋天到了。没有人站在窗口望着落叶感伤,也没有人去秋游。我们已经冷暖不知了。

考试接踵而来,一轮轮地轰炸。雪花般飘下的卷子几乎要掩埋掉这些年轻的躯体。林林总总的参考书铺天盖地地砸下来,“强化练习”、“黄冈密卷”……

黑板上总是满满当当地抄着各科选择题答案,A、B、C、D。被各色纸张埋没的头颅抬起又伏下,口中念念有词,在试卷上打下一个个红*。

各科老师也开始了对自习课的“明争暗斗”。终于,全部自习被瓜分完毕。晚自习延长到十点半。

每周大考一次。精确地计算时间、做题、等分数、排名次。周而复始。

没有怨言,没有呻吟,我们默默地承受着,用这个年龄不应有的平静容忍这一切。

而我却惊恐地发现,每次考试都是数学拖住我的总分。出于对数学的恐惧和对政史地的热爱,我开始逃避,逃避数学带给我的苦恼和各种考试的压力。我把数学扔在一边不去管它,可高考怎么办? 我在挥霍着我的高三。

班主任开始每周一下午抽出一节课给我们开鼓劲大会。大家睁着呆滞的双眼看班主任在讲台上唾沫横飞、神采飞扬,心里默默地算着今天还有多少张卷子没做,还要熬到凌晨几点。

一句经典的问话——今天早晨你几点睡的?

既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又是竞争对手,大家没有“反目成仇”,却更加团结,更加亲密,更加默契,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珍惜着在一起的最后时光。

偶尔大家也会为地处山东,分数线最高而愤慨。英语老师一句“天下乌鸦一般黑”让我们复归平静,重投书海。

短暂的寒假飞快过去,那个春节索然无味。

很快便知道了第一学期期末成绩。全班第14名。

一个可怕的名次。

我被彻底击垮了。我不知道再这样下去会有什么结果,可是,谁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我选择逃课,把有数学的晚自习统统逃掉。回到家,妈妈什么也不说,可她的眼神却无法掩饰作为母亲的那种深深的忧虑。

一个寒夜,我又一次逃掉数学晚自习,自己在家复习(爸爸妈妈为了不干扰我学习,借口出去散步)。只听见一阵敲门声,开门以后,门口站着的人把我惊呆了——高大却又单薄的身材,蓬乱的头发,深陷的眼窝。

“浩哲,这是今天晚上数学自习做的卷子,你总是不去,损失太大了。”教数学的毛老师身子*着门框,一手提着摩托车头盔,一手把两份题递给我,瘦削的脸上满是疲惫。

毛老师骑着摩托车的背影慢慢驶远,我的眼泪不可抑制地往下流。我知道,从学校到我家骑摩托车要一个小时。

回到房间,我咬破食指,写下三个血字——走下去!泪水一滴滴地打湿白纸,血和泪慢慢交融在一起,刺得我睁不开眼睛。我咬着牙对自己说——为了毛老师,你也要把数学学下去!

距离高考只有100天了,每个班都开始了倒计时,备战进入白热化状态。每天上课及晚自习前,整幢高三大楼口号声此起彼伏。 班主任严肃地站在讲台上,我们拼命地吼着,歇斯底里。对面是理科实验班,他们的口号清晰地传来——我们都是清华北大,永不放弃!我不再张口,看着窗外的夕阳,眼泪滑落下来。

“北大”就像松手的气球,越飘越远,可望而不可即。我的“北大”,就这样逝去了。

我陷入了一个怪圈,就在离高考不足百天的时候,我反复地问自己,我为什么要高考?高考于我而言有什么意义?我苦行僧般地追寻答案。而这一切,只有步入大学才能明白。

依旧玩命地做着数学题,发疯地背着政史地,只是,好像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失魂落魄。

我又在放纵自己,给自己找一个又一个逃避的理由。终于有一天,校长在操场上抓住了闲逛的我。当时,同学们都在教室里上课。 他扳住我的肩膀,大吼:“你不想活了?”我面无表情地盯住那张愤怒得几近扭曲的脸,无语。

班主任把我从校长那里领回去,只是看着我,什么也没说。猛然飞起一脚,两脚,我倒了下去……

清清楚楚的26脚,每一脚都刻骨铭心。我已经躺在地上不能动了。

班主任心疼地把我抱起来,“孩子,你不能这样下去了,你明白吗?”老师哭了。

走在外面,班主任指着枝头那黄得耀眼的迎春花,一字一顿地对我说:“这是你生命的春天,你要怒放!”我漠然地看着班主任充满希望的眼睛,甚至觉得自己已经透支了。不是因为学习,而是因为压力。 还是那样过着,浑浑噩噩,痛苦却又快乐。

直到有一天,老师宣布第二轮复习已经全面结束,我们将迎接最后一次全市模拟考试。

成绩很快出来了。全班第17名,全市500名开外。这意味着我只是有希望上二本,若照这个状态下去,二本也没戏。

班主任已经决定不再管我。她把我叫出去,只对我说了一句话:“自生自灭吧!”回到教室,我重重地在课桌上刻下八个字——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没有人能救得了我,只有自己拯救自己。

我要孤注一掷了!

就在离高考只有一个月的时候,我才刚刚找到高三的感觉。 我在慢慢地调整自己,努力忘记高三一年发生的所有事情。现在只记得那一个月真的心无旁骛,不去想自己能考上什么,只想着要自己坚持下来。

爸爸妈妈没有给我施加任何压力,他们知道,在这个特殊时期,说什么都是徒劳的。他们只是默默地平静地为我做着一切。

心态越来越平和,学过的东西也慢慢系统起来了。成绩开始回升,并最终稳定在全班前三。

6月4日离校以后,我仍每天坚持在学校图书馆学习,只为了让自己保持临战的状态,不要松懈。

高考前的那个晚上,我站在操场上,望着如水的夜空,我问自己——多少天以后,你就可以站在另一个校园里仰望同一片星空? 6月7日高考时,心态已经极其平和。爸爸妈妈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我打开车门,慢慢走进学校。

试卷发下来了,心如止水。

两天鏖战。

当结束的哨声吹响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是高考!我的高考,我的高三,我的高中,已经结束了!下一步,我就要上大学了! 第一次如此真切地呼吸阳光下的空气,我叫着喊着,发疯般地冲出考场。

守候在学校门口的班主任把我紧紧拥住,泪光闪闪:“孩子,你终于走过来了!”高三的点点滴滴猛地涌进我的脑海。这一年,我过得太艰难。我不再兴奋,眼泪夺眶而出。

2004年6月8日下午,京杭大运河边,夕阳西下,垂柳依依,我泪流满面。

不久,成绩公布。全班第二。

然后,我郑重地在第一志愿栏中写下“华东政法学院”,倾尽我全部的力量和激情。

再然后,我收到了华政的录取通知书。

7月,我回到学校看那间承载了我一年梦想与希望的教室。依旧是那熟悉的黑板和桌椅,还有桌子上堆放的满满的书——里面已坐满了复读生。又是一批人在艰难地寻梦,落水之后跳上岸向着那座独木桥发起又一次冲锋。

暑假里同学们聚在一起,班长拿出录音机,轻轻按下,里面清晰地传出那段日子我们喊过的口号,震耳欲聋,然后就是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没有人再提起高考,泪珠却真实地挂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怀念着那些我们共同走过的日子。

高三已逝,梦想犹存……

你订的计划和目标总是坚持不了几天;你连一个人独处一个人走路都不自在,总是很违心地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转,白白消磨了大好时光;困一点,累一点,你就把今天该做的事推到了明天——所有这些,你能说努力了吗?全力以赴了吗?虽然付出未必就有回报,努力和成功不能划等号,但是,不付出就绝不会有回报!不努力就绝不会成功!同学们,不要担心努力后的结果如何,得不得到回报,请你记住一句话:尽心就是优秀,尽力就是成功!

人生在世,什么都可以没有,但就是不能没有勇气。同学们,俗话说得好:“哀莫大于心死,穷莫大于志穷。”一时的感动容易做到,把激情留住几天也不难,但是,你要把感动和激情植入你的心田烙进你的骨头,化成你一生向上的信念,变成你永远源源不断追求成功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一束野花精选文章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间十分简朴办公桌,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老师张老师的办公桌,桌子的右上角有一个笔筒,在笔筒里有许多笔和一把尺子。旁边有一个地球仪,地球仪的下方是一瓶墨水。在桌子的正中央有一个老花镜,在左上角是一座台历,台历上写着“九月十日”。在桌子的旁边有一扇大大的窗子,窗外有许多野花。你瞧,白雪早早的起了床,正在花丛中摘花呢。

花丛中,所有的花都沾着露珠,白雪采了一束淡黄色的野菊花。兴高采烈的走到张老师办公桌边的窗户旁,轻轻地将菊花放进老师办公桌上的笔筒中,顿时,她开心的笑了,笑的那样纯真可爱。

张老师平时对同学们可好了。同学们的作业做错了,她耐心地教同学们应该怎么做;同学们考试考好了,她会给同学们一个甜甜的微笑,同学们做错了事,她会温柔地教导同学们,以后遇见这种事该怎么处理,从不打骂同学,所以受到了同学的爱戴。

一天夜里,老师为了给同学们修改作业,到深夜12点才合眼。早上又很早起床到教室里来。这样反反复复,终于有一天,张老师病倒了。可老师并没有告诉同学们,坚持上课,最后,老师的声音都哑了,几乎都说不出话来,只好在家里休息。这件事儿被同学们听到了,同学们都纷纷到张老师家来看望张老师,眼神中流露出对老师的无限关心。张老师十分激动,微笑着看着同学们。同学们都知道张老师为了坚持给他们上课,病才变得更重,所以从那以后,同学们更加地尊敬张老师了。张老师看见她的孩子们这么听话,于是更加努力地备课,让孩子们能在短时间里学到更多东西。

在这次教师节将要来临时,同学们都在准备着各自的礼物,他们多么爱他们的老师啊!白雪送的礼物虽然只是一束小小的野菊花,但是包含了多少心意啊!小花是同学们,老师是园丁,老师让同学们快了成长,园丁让花儿快快长大,花儿呀,快快长大吧,快乐地成长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英语哲理性故事文章

全文共 246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两个贫苦的樵夫靠上山捡柴糊口,有一天,他们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轻且贵,当下俩人各背了一包棉花赶路回家。

There once were two poor woodsmen who made a living by collecting woods in the mountain。 One day, they happened to discover two large bag of cotton in the mountain and felt surprisingly happy。 The cotton was light but valuable, so they carried it on their back and went back home。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扔着一大捆布,他就和同伴商量。扔下棉花,背布回家。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了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布。发现布的樵夫则尽其所能背起布走。又走了一段路,背布的樵夫望见不远处的地上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用挑柴的扁担挑黄金。他的同伴仍是不愿丢下棉花,并怀疑黄金不是真的。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紧回家。

When they were walking home, one of the woodsmen spotted a large bundle of cloth beside the road。 So he discussed with his partner whether to discard the cotton and take the cloth instead。 But his partner held a different view that since he had carried the cotton for such a long way, he would not change it with cloth because all his previous effort would turn out to be in vain。 Therefore, the other woodsman abandoned the cotton and carried the cloth on his back。 After walking for a while, the woodsman who carried the cloth spotted several jars of gold disseminated on the ground not far away。 He felt so thrilled that he was going to be a wealthy man。 So he gave up the cloth and used his carrying pole to carry two jars of gold, while his partner was still reluctant to abandon the cotton and wondering whether the gold was real or not。

谁知道刚走到山下。天竟下起雨来,俩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透。更为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背不动,实在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子的同伴回家去了。

However, when they just went down to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it began to rain all of a sudden。 Both of them were wet from head to toes。 More unfortunately, the woodsman who carried the cotton found that his cotton had absorbed tons of water and became so heavy that he could no longer go on carrying it。 Desperately, he had to abandon the cotton and went back home empty—handed with his partner carrying gold。

在人生的每个关键时刻,谨慎地运用智慧,做最正确的选择,同时别忘了及时审视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要学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全面研究问题,放掉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做正确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抉择将指引你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This story implies that we should deliberately utilize our wisdom and intelligence to make the right choice in face of every critical point in our life。 Meantime, we should not forget to review all the choices we have carefully and adjust our goal accordingly。 We should learn to view a certain issue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avoid being stubborn。 By opening your mind to the right choice, you will be guided to a smoother way to succes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雨中赏樱花写景文章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清晨上学去的路上,天下着小,虽然不太大,但我的花雨伞四周却流下滴滴答答的水滴,我怕书包被雨水淋湿,就尽量把雨伞往后打,所以雨滴就不时地飞落到我的头上、脸上。初夏的雨滴温度适宜,让人心旷神怡。

当我们走到学校西边马路西侧的人行道上时,雨中的樱花展现我的眼前,雨中的樱花又是一种别样的风情,真是好美啊!我身不由己的放慢了脚步,哥哥瞬间搜的一下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从我的身边飞走,去追他们班的同学了。

雨中的樱花,当然没有晴天的那般俊美,但又多了几分昔日少见的矫情。一串串的樱花,小的围成圈,大的围城团,它们的上面都有排列整齐地一圈樱花树的叶子遮盖起来,小的像一顶绿色的草帽,大得像一把绿色的大伞,雨水从它们的四周叶片的正前方的小沟处哗哗留下,在绿草帽和绿伞的遮盖下,漂亮的樱花笑嘻嘻的给我们挤眉弄眼,一幅幅多么自在得意的神情。

一朵朵樱花、一团团樱花、一簇簇樱花、一排排樱花、一行行樱花;在潇潇春雨中峥嵘显露,说它们有多俊美,它们就有多俊美;说它们有多深情,它们就有多深情。我依依不舍的陶醉在淅淅沥沥的小雨天那樱花树组成的长廊里,幸福甜蜜的享受着大自然的无私奉献之中,差点忘了西边的校门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一200字日记文章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就到了五一假,在假日里我在家中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如,帮妈妈做家务,自己动手做饭……其中,我觉得自己做饭有无数乐趣,既可以锻炼自己的手艺,还能够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

我做了一道佳肴叫“糊涂面”。经过是这样的,那天中午,妈妈在外面办事,爸爸在外地。俩人都没有时间给我做饭。从来只会煮方便面的我,只好独自一人在家中下厨,做一道“美味佳肴”。

我突发奇想:方便面和面条没什么差别,面条只在揉面的步骤上比较复杂。我又想,如果把方便面的调料倒入面条中,然后把柿子、香菇、尖山椒、豆腐一一放入锅中,效果会是什么样呢?不想了,直接去商店买材料……

洗好青椒和尖山椒、柿子、香菇以后,就开始揉面,首先我挖了少半碗面粉放入面盆,加入200克水。好了,开始揉吧!“一二、一二、一二……”哎呦!揉了这么一小会儿我就累得张嘴喘,“可晓得妈妈平时做三人份的面条,揉起来得多累啊!”我自言自语地说。终于揉好了,切成面条,水开了把面条先放进去,把青椒等蔬菜切成小块也一同放入锅中,煮了大约十分钟,就熟了。

“哇噻!大功告成!”我开心地说。尝了尝,“吧叭”、“吧叭”,嘴觉得太香了!我的“糊涂面”发明成功了!立刻向爸爸妈妈报告了这条喜讯,爸爸妈妈也为我开心起来。

我的糊涂面是非常好吃的,顿时我觉的这个假期真有意思。让我感受了许多,也学到了许多,丰富了我的假期生活。

啊!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既让我经受了锻炼,还给了爸爸妈妈一个特大惊喜。

五一假日我真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关于写勇气的文章:判给学生零分的勇气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一位上海的大学老师遇到了麻烦。他把数位学生的成绩判为零分,因为他们的作业是从网上“荡”来的,不过恰好这几位学生是毕业生,事关能否毕业,不仅学生家长叫板,学校领导也认为这是个“麻烦制造者”。

即使不是老师,讲清“零分”的道理也不难。拷贝别人的东西,哪怕一百二十分的好,这个分数也应给别人。此处“零分”不代表你水平高低,而是一个态度,没有劳动自然没有收获,更谈不上收获大小。

道理总是有情境的。简单因而就变得复杂。

这里不想说学生和家长,关键是校方。众所周知,高校就业率关乎学校的招生和经费,是让人头疼的大事。高等教育在逐步普及,教育观念也在变。这些年出现了不少新的说辞,最典型的就是“学生是产品”。

貌似新颖的说法实际上掩藏着深刻的危机。作为产品的学生,在大学主导者看来,“产销对路”是主要关心的问题。能否“卖得出去”(找到工作),是检验产品合格与否的标准;就业率的高低,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衡量“企业”(大学)生产效率的最重要指标。

从商品的逻辑来看,这似是无可厚非。在我们相当一批的主导者思路当中,尽管还扯着“教书育人”的大旗,但内在里“大学”已经与一般企业无异。于是,大学专业、课程设置、讲授方法的改革思路,也类似于市场营销,先做所谓的市场调研,寻找热点、空白点,形成差异化竞争,培养思路也是“重视实践、动手能力、贴近现实,讲究实用”等等不一而足。

我并非看不到种种改革的益处,也并非天真地以为所有的大学都应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象牙塔”。但我坚定地认为,“大学”究竟是什么,它首先是不是一个“公司”,这是任何一位大学校长,乃至大学教师必须深入反思的问题。校方、家长、学生一致反对“零分”的出现,并非偶然。常听是大学老师的朋友说,大学生们最习惯性的问题是:这门课有什么用?按照这种思维方式,上面所说最简单的“零分”的道理,就成为最不合理的现象:因为影响到了“产品”销售。

古希腊先贤说过,“知识即美德”。在这种视野里,知识是我们探索世界、探索自我倚助的工具,是一个人智性和品格的成长,是在任何问题上独立运用自己心智的成熟过程。如果我们将起点改头换面为“知识即价钱”,则所有这些都成为次要或者可以被忽略的问题。我相信,在一场实用功利的狂欢中,日益变动不羁的市场,终究会以时间来惩罚我们。

判给学生零分,是需要勇气的。我佩服这位老师,他以行动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学生究竟应被看作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