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盘点中考作文写作注意技巧(汇总20篇)

浏览

2645

作文

1000

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2450 字

+ 加入清单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议论文的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根据笔者近两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体会,发现这样两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是绝大多数考生写的是议论文,二是绝大多数的议论文不像议论文。主要表现是:1、议论文结构不合体。如开头不提出论点,中间只写几个论据,而不分析,更没有分论点;甚至在列举论据时,还出现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2、思路不合逻辑。如开头提出的议论文论点是“干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按逻辑思路,接下来的论证应主要围绕“为什么要三思而行”来展开,即三思而行的重要性,或者三思而行能够带来的好结果;但是有的学生却重点在写“三思而行是什么”或者“怎样三思而行”,让人感到别扭。3、议论文论点和议论文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粘连,即通常所说的有述无论,有据无析。为此,笔者认为高中议论文,必须走好以下三步,即结构合体,思路入格,粘连有术。

一、议论文的结构合体

议论文,分析事实,论证道理,当然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规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态上,就是具有一定体式的文章的结构。怎样写议论文才算“合体”呢?

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或曰“引论”、“本论”、“结论”) 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这一点,众所周知,兹不赘述。

二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层展开论述。所谓“向度”即论述展开的方向。这个“向度”有四个: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一般情况下, 一篇中学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向度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但无论是从哪个向度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三种。

所谓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 。例如:议论文范文1(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递进式同并列式结构相比,除了论点之间的意义联系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结构模式与并列式相同,就不再说了。

所谓对照式,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其优点是结构简洁,论证充分,容易上手。最简单的对照式是在提出观点后,一段从正面论证观点,一段从反面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还有一种对照式结构是在正面进行论述或者摆出论据后,紧接着用转折或者假设的方式从反面展开论述。例如:议论文范文2(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二、思路入格

议论文是论述问题的,当然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议论文各部分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议论文是论证问题的,你在提出议论文论点后,就要摆事实,讲道理,让你提出的论点令人信服地确立起来。因此,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就应当是因果联系,即中心论点是“果”,分论点是“因”。这个因果联系就是议论文的思路之“格”。

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议论文作文,最起码要做到在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 ,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学生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如中心论点是“只有坚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个观点是在说“坚守”的重要性,于是,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坚守很重要”这个问题。那么就可从“为什么”和“何果”这两个向度来立分论点。如“坚守是一种执着,使绝望变成希望”,“坚守是一种信念,使普通变得高尚”,“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如果我们要检验这三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话,只需在这三个分论点之前加上“因为”,在“坚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连起来念一下即可。

同样,分论点和议论文的论据之间,也应当是因果联系。如在“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这个分论点后面,就可这样展开论述:“边防战士的坚守,使国家安定祥和;人民教师的坚守,使桃李满天下;白衣天使的坚守,使病魔为之屈服。”又如在“自由是思想的漫飞”这个分论点下可以这样展开论述:“行动可以受制于客观现实,思想却永远享受绝对的自由。有了这份思想的自由,才有了集豪放与浪漫于一身的诗仙李白;才有了身陷囹圄还在感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魄后主李煜;才有了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天才诗人海子。总之,因为这份思想的自由,社会才会在其牵引之下不断地进步,才会创造出一个个永载史册的人类奇迹。”

三、粘连有术

一篇像样的议论文,除了议论文的结构合体、思路入格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论点的恰当阐述和对论据的中肯分析;没有这样的阐述和分析,议论文论点论据就不能粘连起来,而这个粘连是有“术”的。

(一) 观点+过渡+事例+分析

这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过渡”和“分析”。所谓“过渡”就是要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适当的词句来勾连,以接通文气,使观点和议论文材料在语言形式上畅通无阻。所谓“分析”,就是事例叙述完之后,还必须对事例进行适当的分析评论,指出其本质特点,使事例和论点在内容上联结在一起。例如:议论文范文3(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二) 观点+过渡+论据+分析+归纳

这种议论文论证方式就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归纳”。所谓归纳,就是从多个事例中提炼出必然性的东西。既然要从多个事例中提炼,那么,“论据”部分,就应是两个或三个以上。例如:议论文范文4(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三) 一般道理+个别道理

即“演绎推理法”。前面的分析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用普遍性的真理(论据)来证明特殊的论点的方法。例如:议论文范文5(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如果完成了以上三步走,大概就能写出像样的议论文了。(摘自《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6,原文:“议论文写作的三步走” 作者 张海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考写作素材:孤独的梵高

全文共 165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梵高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是一个天才,他甚至不敢把自己称作画家。梵高一生最为幸福的,也许就是他有一个懂他支持他,能够终生接济他的弟弟。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在这薄情的世界上深情地活着。——梵高

他的画,光亮强烈的色彩,强大的生命力,对生活的渴望和爱,当然还有深入骨髓的孤独。这个真诚的爱着世界爱着世人却被世界拒绝摒弃的画家。

梵高,1853年3月30日生于出生于荷兰,是位牧师的儿子,从小生长在宗教和文化的氛围之中。梵高在家中是老大,他还有三个妹妹和两个弟弟,在梵高一生中,他只与弟弟提奥和妹妹威廉明娜保持了亲密的关系,而提奥也是梵高这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

1888年2月,梵高离开喧闹的都市,只身来到法国南部的田野。他立刻就陶醉在了这里炽烈明丽的阳光和一望无际的原野中。自然界竟然有这样绚烂的色彩?他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他流着眼泪向着太阳奔跑,用生命追逐着太阳灿烂的颜色。

当地的农人非常奇怪这个人。他每天在太阳升起之前就背着一大捆画布和颜料奔向田野,他从来不戴帽子,眼睛中放射着炽烈的火焰,从来不与任何相遇的人说话。傍晚的时候他回来了,眼睛就如烧光了柴的火洞,头顶被晒的透红,头上不多的头发都竖立着,掖下夹着一幅颜料还没有干的画布。人们看到他的时候,都在交头接耳:这个疯子来了!

在农人的眼里,梵高确实是个疯子。但是这世上凡事都是这么的戏剧性,就是这个被世人遗忘摒弃的疯子,死后却声名鹊起了。不管梵高的画现在卖到多少价位多么珍贵多么有收藏价值,从他们口里说出的梵高都与那个一世孤独的梵高没关系了,他死了,他没在这个世界了,他不会知道不会想到在很多年后他竟然被世人拾起了尊贵了。他只是孤独绝望地死去了,不再存在了。

他的疯狂,可能在于他手拿一把剃刀,在于他揪起了自己的右耳!可怜的梵高的右耳朵,在锋利的剃刀下离开了那个已经疯狂的头颅。

他的疯狂可能也在于在这片美丽的田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油画作品《向日葵》诞生了!

梵高这一生,在时而明亮时而阴郁,夹杂伤悲痛楚惋惜渴望失望光亮黑暗讽刺中,短暂的人生铺陈而来,在岁月长河中,自然流淌,流进心里,流进过去,流进永恒。

略显佝偻的身躯,凌乱的红发,对生活对爱情求而不得的孤独痛楚的眼神,对生活的贫穷和不堪的愤怒和粗鲁,对自然对用色彩描绘世界的专注热爱,自我的迷失,以及对世界的厌倦和绝望。这,就是梵高。

梵高说:我想要成为有用的人,要工作,要给世界带来一些东西。这样纯真美好的愿望一直停留在他心里。他自愿去贫穷黑暗的矿区当牧师,他幻想给那里的人带来一点温暖希望的福音。他把自己所有的赠与别人,一身邋遢,他用尽全力,可是死亡贫穷疾病一如既往,他改变不了什么。

梵高似乎从未画过高贵的题材,进入他的画面的,多是凡俗的花——如向日葵,他就一画再画。他说,“除了画乡村的生活以外,我没有别的愿望了。”《吃土豆的人》就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

梵高一生唯一的可以安慰的是开始画画,孤独和贫穷,生活又是不停的辗转,去巴黎,和弟弟居住,继续画画,可是他视之为珍宝别人视之为草芥。

他来到美丽的阿尔,每天带着新奇的眼睛和热忱画阿尔的麦田,建筑,酒馆饮醉的人群,还有一切美好充满希望的,太阳,月夜,星天,向日葵。他每天忘我的画画,已然忘记了无人欣赏的苦楚,只是画,投入无限的热情。

梵高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是一个天才,他甚至不敢把自己称作画家。梵高一生最为幸福的,也许就是他有一个懂他支持他,能够终生接济他的弟弟。

1890年,在麦田里,他画着那金黄,一群乌鸦飞向他,惊醒了他的痛苦独孤,他颤栗的拿起画笔在天空中重重添上浓郁的乌云。他开枪自杀。

他说:“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 ”

梵高用伟大的才华与苦难抗争,尽管他没有等到掌声响起就挥泪而告别了世界,但是,他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最终走上了人类世界的艺术顶峰。

我爱我离奇的想象

盛开的意念

是扭曲着的真实

鲜艳在狂想

即使人生

有太多扭曲与痛

我的世界

依旧光明到闪耀 ——梵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中考话题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1441 字

+ 加入清单

话题作文,就是一种为写作者指明写作范围和谈话中心的作文。小编收集了2017年中考话题作文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话题作文呢?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确定话题内容。一般来说,话题作文的题目大,范围宽,选材有一定的难度,每每让学生难以下手。怎样迅速选定材料呢?一是“化大为小”。它指的是通过对话题进行修饰、限制、补充等方法,将话题锁定在某一内容上,以缩小选材的范围,迅速捕捉写作的切入点。比如以“美景”为话题(辽宁2002年中考题),你可以通过限制和修饰补充话题,使文章变成“校园美景”“家乡美景”“心中的美景”“美景其实也平凡”等等。二是“化虚为实”,有的话题比较抽象,是一个“虚”的话题,你就应该从实入手。比如“靠”这个话题(江苏盐城2002年中考题),你可以往实处“靠”,爸妈靠科技致富,学生靠勤奋成才,运动员靠拚搏夺冠等,这样一来,文章的内容就充实了。

2、选择文体强项。话题作文的不限文体,给考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因此,你应选定你的文体强项来充分展示你的写作个性。擅长叙事,你可选择记叙文;擅长说理,你可选择议论文;擅长抒情,你可选择散文;擅长想象,你可以选择童话;擅长讽刺,你可以选择杂文……比如以“水”为话题的文章(湖北襄樊2002年中考题),你可以叙述一个停水后的故事,你可以说明水的性质、用途,你可抒发对“水”的情感,你可以议论“水滴石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你可叙述“水”的童话,你可以想象说资源枯竭后地球的劫难等等。

3、强化创新意识。不少考生写话题作文唯恐误入“歧途”,总是选定一个四平八稳的切口写作,结果文章平平,根本上不了档次。其实话题作文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因此你在写作时也应放开手脚,大胆创新。这种创新首先是内容的创新。就是所选的材料不能人云亦云,要写出新的故事、新的观点、新的主旨。比如写“门”这个话题,写人与人之间的心之“门”就叫人击节赞赏。第二是文体的创新。你不能总是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文体,你可以写小说,写故事,写寓言,还可以采用各种应用文体。文体一变,能让人耳目一新。第三是结构创新。不能老用那几种传统的结构方式,你可以采用“小锻连缀”“反复穿插”“散点辐射”“镜头剪辑”“双线交织”等方式展开思路,开头结尾也要突破藩篱,不落窠臼。

话题作文要求宽松,没有审题障碍,看起来比较好写,但恰恰是因为这一点,往往易让学生走进误区。因此,以下几点尤其应该引起注意

1、不要把话题当文章。话题作文的导语提供的是写作范围,并非作文题目。人家的话题是什么,你就以什么为题,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不应有的失误,出力不讨好。

2、不要以为“文体不限”就是“不要文体”。如果不管文体,信马由缰,文章就会不伦不类。所以一定要选定一种文体,然后按这一文体的有关要求写作。

3、不要摘录导语。不少考生误将导语作为材料作文的“材料”,一开篇就“引”入文中,然后才开始或编述故事,或展开议论,这样的开篇自然也就成为文章的一大败笔。

4、不要泛泛而谈。有些学生“拿”起话题就写,根本没考虑“大题小做”,浮光掠影,泛泛而谈,致使作文中充满了大话、假话、空话、套话,全文找不出明晰的中心。

5、不要游离“话题”。少数同学对“话题”不假思索,写出来的文章根本没有触及话题,甚至与“话题有关的词眼也找不到,完全成了自由作文。因此,写作前一定要读懂“话题”,写作中一定要扣住话题。其实,有的文章只要在恰当的地方点示一下话题,文章就不担心离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考作文应注意的六点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卷面

为助力考生在中考语文作文中取得高分值,提醒考生,一篇生动的作文,如果卷面不整,分数就不会高......

关于文体

国家教育部关于中考的《指导意见》中,对作文的要求是:不得设置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据此,我们可以明确地准备记叙文一种体裁......

关于标题

根据新课标精神,近两年的作文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命题和半命题作文成为主流。去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作文约占70%,半命题约占7.5%,话题和材料作文,占15%......

关于立意

作文的立意必须积极向上。首先,我们必须记住,作文是让阅卷老师读的,不是自己在QQ空间上信马由缰地乱写,因此,作文的立意必须积极向上......

关于结构

作文的开头不要很长,不要因为玩弄作文书上的技巧而弄得开头超过了5行。作文的结构无非是"总分总"、"分总"、"总分"。就考文而言,前两者比较适用......

关于语言

句子最好短一些,不要一逗到底,一个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都有了,就用句号,并注意修辞手法。学生作文的语言不生动,常常是作文老师最头疼的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中考作文技巧:如何写出有深度的作文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一篇好的文章是要有深意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写出有深度的作文,欢迎阅读。

一、从人生的体会方面去思考,关注生活,写出个人生命体验。像我们所说的“责任”这个话题,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责任感是不同的。而这种话题更多地体现在针对学生这一个年龄层次来进行命题的,更多是关于学生的责任、学生的生活,不是空洞地喊口号式责任,而是注入了很多的人文精神的一种责任。

二、从哲理的思辨性方面去思考。比方说“优势与成败”这个话题,体现出成败和优势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具有优势的人并不一定就能成功,而在劣势下面他也并不一定就失败。这是一种辩证哲理思维,我们平时要多去仔细思索、思考,从理性的角度,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它,特别要时刻提醒自己,作文内容要尽量贴近现实生活,注意用辩证眼光看问题。

三、结合我们时代的一些特点去思考。平时要多关注时事,看一些报刊评论等,有利于从时代的眼光去把握问题。

四、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我们平时可以多准备一些素材,而且要按不同的类别分门别类。比如从自信心的角度去总结一些素材,从责任的角度又总结一些素材。可以按这样的类别整理情感、道德、科技、环境、自然、人生感悟、社会生活、文化问题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考半命题作文填题技巧

全文共 2825 字

+ 加入清单

纵观近年各地中考作文题,不难发现半命题作文在各省市中考题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可见,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在话题作文、选题作文备受推崇的今天,半命题作文不但没有被人们冷落,反而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从历年的评卷中发现,不少考生在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上出现失误,不能正确填补题目。那么,如何填补半命题作文的标题呢?

一、填题,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半命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

命题者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

①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

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

②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

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

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

④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示。

审视《我这个……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

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无疑暗点了文旨。

题首的人称词“我”,表明文章的“量”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我”,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至于这种如醉如痴迷恋的对象——载体,

题目有意空缺,留给学生自主定夺,填之而出。

再揣摩文题《……之风不可长》,隐含信息,次第抽出:

类:“不可长”一语,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

质:“……之风不可长”,分明是抨击、批判不正之风,伸张正义,击浊扬清,此及本文宏旨。

量:“之风”是偏正短语的后肢,前面填充后,自然形成不正之风、邪恶之风中的一种。

载体:用空格隐去,由学生自揣自定,学生大可从“我”出发,为我所用。

二、填题,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

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紧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角度去测试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定向下笔。知己知彼(命题者),方能百写不殆。

《在……面前》是前几年湖北省的中考题,稍一端详,可知文题是一表示态势的介宾短语。为何以态度命题?最终目的是什么?让思绪驰骋,不难看出,命题者设计这一带空白的文题,其初衷是要学生自我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从而显示人物的某种精神、气质。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种环境和态势,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

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

可能是惬意的,如奖状、成功;

也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

运思到这个程度,就不难通过填充题,设置一个恰当的对立物、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事创下典型的环境,从而有力刻画人物形象,凸现文旨意念。

面对这一文题,有的学生无视命题,随意填题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门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徒然增大了深层构思的困难。

前一题除了点名兄弟(兄妹)关系外,很难形成对立、映衬关系;

而后两题只是点出了人事发生的地点,除此,难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使文章难以契合命题者的匠心与要求。

三、填题,要切中题旨文意。

如前所述,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瞄,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

《……长大了》一题,载体部分空缺,怎样填题为好?关键是对点明文旨的“长大”怎样理解。对“长大”一语,有三种诠释可供思辨取舍:

1、增高长重(一般生理现象),

2、思想成熟(高级智能现象),

3、学业(事业)有成(有为社会现象)。对三者运思比较,可以断定,按第一种含义填题,难脱肤浅;按第二第三种含义填题,能揭示人与事的底蕴,从动态变势中演绎出明确的意念。

那么,题中的空白是不是只能填写人称呢?不一定,抓住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又何尝不可填写动物植物静物呢?如生物小组的良种免、种植小组的新种瓜、校园内外的共青林,可透过这些特指的物体增高长大,曲折地反映出科学少年、时代小主人的茁壮成长,迅速成长。

四、填题,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有无感己感人的素材入文,至为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填出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

且看《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就要慎选。

一学生暑假下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对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力戒之,可填“鞭策”。

一学生考试失利后,忘情观察大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的镜头,感触颇深,可填“启迪”。

一学生在校运动会3000米赛跑中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队热烈的擂鼓、整齐的呐喊使他干劲倍增,最后夺得第二,可填“力量”。

五、填题,要力求创意新颖。

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触读后俱为之一震。这,主要讲究填题的深加工了。

一组中学生面对《我生活在__之中》的半命题,有如下填题,试作比较:

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

填“集体”、“亲人”、“友谊”——正确平常,流于一般。

填“麻将声”、“追星族”——切中时弊,发人警醒。

填“题海”、“夹缝”、“梦魇”——比喻形象,深邃出格。且题面的新与俗制约文面的新与俗。拿起《……的滋味》这一文题,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含,掘而深之,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

六、填题,要符合情理、逻辑。

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

有这样一道题,《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变换一下,选填印象深刻的“第一”,如“上学校”、“登台演戏”、“领奖”、“下水”则成,因为这一类“第一”都是不难确认的。如能变向运思,选填“说谎”、“当家”、“打工”、“独自远行”入题,则文旨文趣当会更新鲜可人而又合乎逻辑,不违情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考作文技巧:从四方面切入构思话题作文

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对语文成绩的提升是很重要的,必须加强日常的积累,小编收集了从四方面切入构思话题作文,欢迎阅读。

一、从话题的另一意义的角度切入

许多中考话题都具有多义性,若只盯住其本义或其常用义,则构思很难出新,写出的作文虽不跑题但也显得一般化,若撇开其本义或常见义,转而从其引申义或 其比喻义的角度切入,构思定能出新。如黑龙江省2001年的中考话题是"水",若从自然界之"水"这个意思层面上去理解,把"水"当成名词,则构思很难出 新;若把"水"理解成形容词,如"这个人很水",在这个层面上理解"水"的意思,则其拟题、行文都会很有新意。

二、从缩小话题内涵的角度切入

有许多中考话题的意思非常宽泛,若给话题加上一些限制语或修饰语,便缩小了话题的内涵,有利于考场作文出新出奇。如海南省中考话题是"第一次",便应 缩小其内涵,才有利于构思选材,考场作文才能出新出奇。这里要强调的是:添加的限制语或修饰语,必须避开众生皆谈、人云亦云的误区,要从自己的材料库中那 许多不为人知的人、事、景、物着手。这样,新颖、独特的作文内容就会流于笔底,并能紧紧地抓住阅卷老师的眼和心。

三、从话题的逆向思维角度切入

围绕考试话题,自我多方设问,多方求答,用以开启思维,立意选材,这是众多考生的一般作法。然而,绝大多数考生只知沿着话题正向发问,而很少有逆向发 问的。如江西省2001年中考话题"尊重",考生可以提出"何为尊重"、"谁尊重谁"、"为什么要尊重"、"谁可做尊重或被他人尊重的典范"等等问题,这 些都是从正面发问,没能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若舍弃"正向",从"逆向"角度思考发问,"为什么谁不尊重谁"、"不尊重他人好不好,为什么"、"不尊重的 事例或现象有哪些"、"怎样消除不尊重现象"等等,如此这般的提问思考,文章的构思、选材就避开了老调,步入了新境。

四、从话题的另一时空的角度切入

围绕考试话题,写自己经历的事,写自己身边的事,从家庭时空、从社会时空、从学校时空范围去立意选材,这本无不可。但这都是从话题的"现实时空"去构 思的。若能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从话题的"过去时空"或"未来时空"角度去构思,只要联想、想象或幻想的人、事、景、物合乎情理,不管写的是话题的"过 去时空"或"未来时空",只要能含蓄、曲折地反映话题的"现实时空",便能写出颇具新意的考场作文来。如四川省德阳市2001年的中考话题"初三生活", 若一般人可能都会写自己或同龄人的初三生活,若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写爷爷、奶奶的初三生活或几十年以后自己子孙的初三生活,只要合乎情理,则定能让阅 卷老师耳目一新,从而拍案叫绝。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写好中考作文的技巧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占据了语文的重要一部分,我们不得不重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写好中考作文的技巧,欢迎阅读。

众所周知作文是中考的一个大板块,作文高分可能挽救你于水深火热,得了低分可能将你从天堂拉到地狱。足足50分,经过初三一年的积累和锻炼,不拿个一类文怎么对得起自己的努力?不拿个一类文怎么让自己在奔向市五所的道路上无后顾之忧?

初三一年六次校内月考平均年级第一名,现一中重点班的学姐,来给大家分享写好中考作文的经验技巧啦。

关于文体

对于平时水平不到40分的同学,学姐建议,稳稳当当写你的记叙文。尝试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上加以揣摩,你的文章会更加引人入胜,更上一层楼。还想再提升的话,可以让你的立意表达深刻。注意学姐说的不是立意深刻,而是立意表达深刻。

比如结尾段,采用短小精悍的句子,步步深入,层层推进,很给人一种慷慨激昂的情绪感觉。例如:是坚强,让我挺过难关!是坚强,让我愈挫愈奋!是坚强,让我战胜自我!

或者采用自问自答式,例如:到底是什么,让苟延残喘的树枝重新生发绿意?我曾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如今终于明了了个中奥妙,是对生命的渴望和敬意!

或抒情排比式,例如:是母亲温柔的泪水,让我……;是母亲深情的目光,让我……;是母亲鼓励的微笑,让我……。

40分以上的同学,如果你觉得你的纯记叙文很难再有质的飞跃,那么我建议你可以尝试记叙性散文。其中“三段式”类最为普遍。这里的三段式的顺序,可以是时间,可以是你的心灵历程,也可以是自然环境的变化。形式多样,只要注意形散神不散,转变不突兀,这种高端的问题,需要一定水平去驾驭,如果炉火纯青运用自如,辅以语言优美或者立意深刻等优点,在考场作文里面是一定会迅速脱颖而出。

关于立意

我曾深深收益一句“反弹琵琶”。举个例子,一次月考,半命题“幸福其实很____”,如果你写幸福其实很简单,那么这作文你不写也罢。要写,就拧着来写,自圆其说,让人在审美疲劳中眼前一亮,所以学姐写的是“幸福其实很艰难”,然后华丽丽的得了48分。

如果你的立意落入俗套,那么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吧。别人说人,你可以说说动物等。

关于字体

老师阅卷看字这事绝对不假,字写得漂亮也是闪光点。如果你的字确实不好看,那么请你写的工整干净,少涂黑疙瘩,让老师连看的欲望都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四级考试写作选词方法与技巧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四级作文考查的是写作的基本功,其准确用词包括三重含义:一是书写正确,即拼写和大小写等无误;二是词义正确,即所用的词确定能表达自己的意图;三是用法正确,包括词的语法搭配关系和意义搭配关系等。

选词的标准是:所选的词应该准确达意,通俗易懂,并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选词的重要性我们不再赘述,这里我们着重介绍由于用词不当而造成的错误现象。错误现象的成因很多,而形近词的误用是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有个美国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My goal in life is to be a success, and when I retire I want to devote my money to philandering。这个学生把最后一个词弄错了,他原来想说的词是philanthropy,结果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下面我们从句子和段落两方面,通过具体实例来说明选词在短文写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因为选词不当而造成的错误现象。

【例1】 Good study habits attributed to his performance on tests。

【分析】该句中的attributed to意为把归于;认为是的原因,用在这是不符合句意的。我们知道contribute to意为助于;促成,所以这里是因词义混淆而产生的句子的逻辑错误。

【更正】Good study habits contribute to his performance on tests。

[四级考试写作选词方法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教师节作文写作技巧指导及案例分析

全文共 1029 字

+ 加入清单

案例:“惊喜”的教师节

9月10日星期三晴

今天是教师节,总所周知是感恩老师的节日,我们三班自然也不例外,会给老师准备一个大惊喜。

铃声响起,大家异口同声的说:“祝老师教师快乐!”这一声祝福可是让老师放松了警惕啊。老师不经意间发现讲台桌上摆满了巧克力糖,老师笑嘻嘻的问:“这是给我的吗?”我面带微笑答道:“老师你要是不想吃,给我吧。”于是老师向我抛了一个巧克力糖,我完美的接住了。张口就吃。“谢谢老师了”我调皮的答道。“来人呐,上飞雪!”这一声让猝不及防的老师吓坏了,赶紧面朝黑板。于是许许多多的“武器”向老师袭来,老师因此变成了半个圣诞老人呢。

在老师身上的飞雪彩带快掉完了的时候,班长说:“老师你那上面还有好多呢,我帮你擦擦。”大家都疑惑的看着她,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她刚擦了一下,就又拿出飞雪袭击老师,班上在一次因为飞雪轰动起来,可怜的老师啊!

真希望每天都是教师节,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每日写作指导

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写人,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即写他在做些什么,或者有哪些动人事迹;(next88)也可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他在一件事面前,在与别人交往中,或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的内心变化,和随之产生的喜、怒、哀、乐之情;也可以交错地写人的外部表现和心理活动。

写人的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交代清楚他是什么人,如他的年龄、性别、外貌、职业、性情,及与自己的关系。

2、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就是要写出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点写出来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有了新意。

3、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人物,决不能象老师给你写品德评语那样来写人。所选的事件要能充分表现这人性格和品质。当你把事情写好了,人物也就写好了。如当你读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以及《我的战友邱少云》以后,你对这两位英雄就有了深刻的印象了。

4、要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变化,给予具体,生动的描写。即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如《一夜的工作》中,周总理扶正转椅就是一个细节描写,它表现了周总理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5、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因为不同的年龄、职业、性格等的人物,他们所讲的话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讲的话也是不同的。

6、要紧紧扣住人物的特点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写人,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马虎拼凑,拉拉杂杂,更不能重复罗嗦,画蛇添足,使人看了不知在说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考半命题作文的命题技巧

全文共 3098 字

+ 加入清单

一、填题,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半命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

命题者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①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②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④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示。

审视《我这个……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无疑暗点了文旨。题首的人称词“我”,表明文章的“量”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我”,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至于这种如醉如痴迷恋的对象——载体,题目有意空缺,留给学生自主定夺,填之而出。

再揣摩文题《……之风不可长》,隐含信息,次第抽出:

类:“不可长”一语,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

质:“……之风不可长”,分明是抨击、批判不正之风,伸张正义,击浊扬清,此及本文宏旨。

量:“之风”是偏正短语的后肢,前面填充后,自然形成不正之风、邪恶之风中的一种。

载体:用空格隐去,由学生自揣自定,学生大可从“我”出发,为我所用。

二、填题,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

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紧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角度去测试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定向下笔。知己知彼(命题者),方能百写不殆。

《在……面前》是前几年湖北省的中考题,稍一端详,可知文题是一表示态势的介宾短语。为何以态度命题?最终目的是什么?让思绪驰骋,不难看出,命题者设计这一带空白的文题,其初衷是要学生自我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从而显示人物的某种精神、气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种环境和态势,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可能是惬意的,如奖状、成功;也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运思到这个程度,就不难通过填充题,设置一个恰当的对立物、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事创下典型的环境,从而有力刻画人物形象,凸现文旨意念。

面对这一文题,有的学生无视命题,随意填题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门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徒然增大了深层构思的困难。前一题除了点名兄弟(兄妹)关系外,很难形成对立、映衬关系;而后两题只是点出了人事发生的地点,除此,难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使文章难以契合命题者的匠心与要求。

三、填题,要切中题旨文意。

如前所述,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瞄,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

《……长大了》一题,载体部分空缺,怎样填题为好?关键是对点明文旨的“长大”怎样理解。对“长大”一语,有三种诠释可供思辨取舍:1、增高长重(一般生理现象),2、思想成熟(高级智能现象),3、学业(事业)有成(有为社会现象)。对三者运思比较,可以断定,按第一种含义填题,难脱肤浅;按第二第三种含义填题,能揭示人与事的底蕴,从动态变势中演绎出明确的意念。

那么,题中的空白是不是只能填写人称呢?不一定,抓住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又何尝不可填写动物植物静物呢?如生物小组的良种免、种植小组的新种瓜、校园内外的共青林,可透过这些特指的物体增高长大,曲折地反映出科学少年、时代小主人的茁壮成长,迅速成长。

又如文题《我学会了……》,题中“学会”一词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当仔细琢磨了。这里当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本领,连上前面的“我”,渗出一种可贵的自豪激情。对题旨揣度有高下,填题也就有优劣。

《我学会了骑车》、《我学会了烧菜》、《我学会了打球》——填题正确,流于一般。

《我学会了讲文明》、《我学会了自卫》、《我学会了珍惜时间》——填题深刻,题旨凸现。

《我学会了打牌》、《我学会了赚钱》、《我学会了吸烟》——填题错误,题旨走穴。

四、填题,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有无感己感人的素材入文,至为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填出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

且看《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就要慎选。一学生暑假下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对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力戒之,可填“鞭策”。一学生考试失利后,忘情观察大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的镜头,感触颇深,可填“启迪”。一学生在校运动会3000米赛跑中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队热烈的擂鼓、整齐的呐喊使他干劲倍增,最后夺得第二,可填“力量”。

又如《我……同桌》,题目已经限定了载体,如何填充为好,仍视素材而定。如果同桌系新来乍到,虽印象鲜明,但交往很少,可填“的”,以便从旁观察描述。如果与同桌交往频繁,碰碰磕磕,时有冲突,填“和”为宜,以展示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如若对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种情感强烈,不妨选填“敬佩”、“恨”、“同情”、“鄙夷”等。

五、填题,要力求创意新颖。

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触读后俱为之一震。这,主要讲究填题的深加工了。

一组中学生面对《我生活在__之中》的半命题,有如下填题,试作比较:

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

填“集体”、“亲人”、“友谊”——正确平常,流于一般。

填“麻将声”、“追星族”——切中时弊,发人警醒。

填“题海”、“夹缝”、“梦魇”——比喻形象,深邃出格。

且题面的新与俗制约文面的新与俗。

拿起《……的滋味》这一文题,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含,掘而深之,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

六、填题,要符合情理、逻辑。

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

有这样一道题,《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变换一下,选填印象深刻的“第一”,如“上学校”、“登台演戏”、“领奖”、“下水”则成,因为这一类“第一”都是不难确认的。如能变向运思,选填“说谎”、“当家”、“打工”、“独自远行”入题,则文旨文趣当会更新鲜可人而又合乎逻辑,不违情理。

其实,半命题作文的填充技巧还有很多,这里只是列举一二,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受到启发,作文时多加揣摩,拟出精彩的作文标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案例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1833 字

+ 加入清单

案例,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它是人们所经历的故事当中的有意截取。小编收集了关于案例的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1、案例的界定: 案例,又被译为个案、实例、个例、事例,是一种通过对实证的描述引入情境,引起分析、演绎、推断、归纳,最终推广经验典型或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其本身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特征。

2、案例特点: ①情境性——案例研究首先需要进入一种情境,强调根据特定的时空情境解释某一事件,而不是抽象地考虑问题、做出结论。这里的情境有两层意思:一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而不是像实验研究那样通过人为控制产生的;二是真实发生的,而不是想象或虚构的。这就要求写作者本身就是实践者,要深入研究现场收集的资料,并且在筛选资料时,要做到客观、中立、真实地再现事实,不能有某种期待和偏向。 ②典型性——案例研究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人、地点和事件,要求所抽取的案例具有典型意义,而不管这个案例是一个村(单位)、还是—个户。因为该研究是以揭示某一现象的深层次内容为主要目的。 ③合作性——它要求研究者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访谈交流等,了解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产生了什么效果以及当事人对此的感受和看法。在这里,写作者与被研究者要一起开展合作研究。 ④开放性——(a)题材开放。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都可以作为案例进行研究。(b)形式开放。虽然要把一个事件写成一个优秀案例必须具备种种条件,但这些条件具备以后,在写作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c)人员开放。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都可以作案例研究。(d)对案例的分析和解读开放。不管是什么样的案例,都存在着从各个侧面进行分析、研究和解释。

3、案例写作的程序: (1)前期准备 写作者要了解当前龙泉镇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背景、大方向,还要通过有关的调查,搜集详尽的材料,同时初步确定本案例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初步确定案例的体例、类型、结构等。必要时还要针对性地作一些理论准备。 (2)收集材料 收集案例要求写作人深入案例实际,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等,同时要查阅相关单位的计划、总结、经验文稿等。 (3)分析研究 分析过程直接影响着案例研究的质量。理论分析阶段可沿这样两个维度展开:(a)主观——客观维度。从主客观两方面寻找问题症结之所在。(b)现状——过程——背景维度。这一维度的研究从现状分析追溯其形成发展过程,并讨论过程和现状动态的因果关系,进一步分析过程发生的背景因素。 (4)形成案例 在对案例材料作多角度分析的基础上,可按一定的结构进行表述形成案例。撰写案例,一般要经过“撰写——讨论——修改——再讨论”的多次反复的过程,不断完善。撰写案例要做到目标明确,描述真实具体,情节合情合理,材料选取适当,案例构思巧妙,文字表达生动。撰写案例要防止“八股化”倾向,反对“空话”和“套话”的泛滥,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虚实并重,小中见大”。 案例具体撰写时结构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案例过程——案例

反思”,“事例——问题——分析”,“主题与背景——情景描述——问题讨论——诠释与研究”等。 4、案例的写作技能: 尽管案例的写作几乎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但从案例所包含的内容来说,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例大致都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标题——案例总是有标题的,总是要借助标题反映事件的主题或形貌的。 ②引言——引言也可以说是开场白,一般有一两段话也就可以了。主述一下事件大致场景,隐晦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的主题。 ③背景——案例中的事件是发生在一定的时空框架之中的,是依托一定的背景的。背景的叙述可分为:间接背景和直接背景。间接背景是与事件相关,且关联程度并不直接的背景,直接背景是直接导引事件发生与事件联系至为密切的背景。 ④问题——案例区别于一般事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是围绕问题来展开的。在论述中,需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⑤问题的解决——这部分内容需要详尽的描述,要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会涉及问题解决初步成效的描述。 ⑥反思与讨论——主要涉及的问题有:问题解决中有哪些利弊得失?问题解决中还存在哪些新的问题?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如何进一步解决这些新的问题?问题解决中有哪些体会、启示?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职称论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1581 字

+ 加入清单

职称论文是要评职称用的,要和自己的所学专业、所从事工作有相关性,小编收集了职称论文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一、好论文的感觉

1、 您的论文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这一句话可以长一点,但是表达很清楚;我们可以把这话叫做中心句。

2、 论文的框架(纲要)可以很快地表达出来,框架就是中心句的展开;

3、 论文的框架可以简明扼要地画出框图,看起来逻辑清楚,在一个表达的系统中;

4、 根据论文的框架(纲要);可以展开成整篇文章;

5、 好象你在画画,一开始就考虑好整篇文章的意旨、布局、重点、点睛处,这样争取一次性就把文章写好;

6、 写的文章是有价值的,能给读者带来受用;文章写起来感觉是在介绍经验;一边写文章一边有自豪感;

7、 科技技术类的选题有特别的角度,一般能套在“新、难、重、特”里面;

8、 写之前用至少看过3篇相近选题的文献;最好是5至10篇;

9、 行文格式标准,(只要去看文献就知道自己有哪些差距)。

二、怎么写好论文

1、写论文的准备工作

考虑自己评职称时的方向;

自己的工作领域;

可以取材的工程项目、论文相关的案例、工作经验、经历;

初步选几个题目;

根据初选的题目查询文献;

对比看哪个论文方向写起来在价值、表达方便、与自己结合上更合适。

2、确定题目

前面所说的在于选择大的选题方向,到这里的时候,要具体考虑细的题目、重点、聚焦点,题目能不能用一句话表达出来,这时候就要考虑清楚,这一句话可以很长,但是一句话出来的东西一定是逻辑很清晰的。往往的结构是“XX的XX的XX”这样表达的时候,文章的领域、着眼点、新颖点往往就被表达出来了。

3、快速撰写论文

因为能够用一句话一表达题目或者中心,所以写论文的时候就会比较快。

快速的写法是:

先根据那一句话,展开纲要,大概是二级目录就差不多了,就是1.1这样的级别;

之后,根据二级目录,可以很快地组织内容。

4、要点突出

这个时候再来比较内容与题目是对应性怎么样?是一致吗?要对题目做出轻微的调整,还是对内容做出轻微的调整?

哪一个部分是重点,哪个部分是重点的重点?文章的篇幅够了没有,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要不要修,修哪里?

这里的原则就是突出要点,如同画家画树,冬天时,有枝干而无叶,仍然是树,反过来就不行的。

5、整理

根据突出重点的原则,在保证主干清楚的情况下,进行增减。

根据国际单位制,对单位进行修改;

根据行文格式,对字体、大小、图片、参考文献等进行修改;

对摘要和关键词进行设定。

6、润色

对文章的创新点、系统性表述、逻辑清晰、文章的实用价值、可信度再行润色;

对语句的流利进行润色,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头到尾出声地读一遍下来,边读边改,一定会好很多。

三、重点强调

1、选题

至关重要。

职称论文是要评职称用的,要和自己的所学专业、所从事工作有相关性,特别是与你所将要评的职称专业有较大的相关性。这点对于学历专业、工作经历多、跨专业评职称的人要特别注意。

2、表达系统性和逻辑性

系统性的表达。就是说一个东西的时候,你要把它说清楚,说全面。比如,你跟人家介绍自家的房子,你就要把厅、主卧、客户、书房、饭厅、、卫生间、阳台都说到,这样就叫系统。如果觉得内容太大,就光说客厅,那就要把客厅的四面、上下、中间都有什么说清楚;如果还嫌太大,光说吊顶,就把凡是光于吊项的风格、材料、做工、等等全部说清楚。这就叫做系统性。系统性的反面就是缺漏。

逻辑性的表达。就是说一个东西的时候,要先主后次,先上后下,等等,有一个符合那个东西的规律的表达。比如说家庭的成员,从老的到少的,从男的到女的,从直系的说到旁系的,一代说完再说一代,必要时配要图表来辅助,这就是逻辑性的表达。逻辑性的反面就是乱。

3、规范性

论文只是一种体裁,一种风格,一种方式,有着它区别于其它体裁的规定套路,这就是规范性。比如:摘要要怎么写、关键词要怎么设,参考文献是怎么来表达,标点、格式、单位等要怎么做,这是规范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超实用的高考议论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3096 字

+ 加入清单

议论文,分析事实,论证道理,当然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规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态上,就是具有一定体式的文章的结构。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超实用的高考议论文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一、议论文的结构合体

议论文,分析事实,论证道理,当然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规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态上,就是具有一定体式的文章的结构。怎样写议论文才算“合体”呢?

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或曰“引论”、“本论”、“结论”) 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这一点,众所周知,兹不赘述。

二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层展开论述。所谓“向度”即论述展开的方向。这个“向度”有四个: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一般情况下, 一篇中学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向度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但无论是从哪个向度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三种。

所谓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 .

递进式同并列式结构相比,除了论点之间的意义联系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结构模式与并列式相同,就不再说了。

所谓对照式,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其优点是结构简洁,论证充分,容易上手。最简单的对照式是在提出观点后,一段从正面论证观点,一段从反面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还有一种对照式结构是在正面进行论述或者摆出论据后,紧接着用转折或者假设的方式从反面展开论述。

二、思路入格

议论文是论述问题的,当然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议论文各部分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议论文是论证问题的,你在提出议论文论点后,就要摆事实,讲道理,让你提出的论点令人信服地确立起来。因此,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就应当是因果联系,即中心论点是“果”,分论点是“因”.这个因果联系就是议论文的思路之“格”.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议论文作文,最起码要做到在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 ,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学生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如中心论点是“只有坚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个观点是在说“坚守”的重要性,于是,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坚守很重要”这个问题。那么就可从“为什么”和“何果”这两个向度来立分论点。如“坚守是一种执着,使绝望变成希望”,“坚守是一种信念,使普通变得高尚”,“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如果我们要检验这三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话,只需在这三个分论点之前加上“因为”,在“坚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连起来念一下即可。

同样,分论点和议论文的论据之间,也应当是因果联系。如在“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这个分论点后面,就可这样展开论述:“边防战士的坚守,使国家安定祥和;人民教师的坚守,使桃李满天下;白衣天使的坚守,使病魔为之屈服。”又如在“自由是思想的漫飞”这个分论点下可以这样展开论述:“行动可以受制于客观现实,思想却永远享受绝对的自由。有了这份思想的自由,才有了集豪放与浪漫于一身的诗仙李白;才有了身陷囹圄还在感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魄后主李煜;才有了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天才诗人海子。总之,因为这份思想的自由,社会才会在其牵引之下不断地进步,才会创造出一个个永载史册的人类奇迹。”

三、粘连有术

一篇像样的议论文,除了议论文的结构合体、思路入格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论点的恰当阐述和对论据的中肯分析;没有这样的阐述和分析,议论文论点论据就不能粘连起来,而这个粘连是有“术”的。

(一) 观点+过渡+事例+分析

这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过渡”和“分析”.所谓“过渡”就是要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适当的词句来勾连,以接通文气,使观点和议论文材料在语言形式上畅通无阻。所谓“分析”,就是事例叙述完之后,还必须对事例进行适当的分析评论,指出其本质特点,使事例和论点在内容上联结在一起。

(二) 观点+过渡+论据+分析+归纳

这种议论文论证方式就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归纳”.所谓归纳,就是从多个事例中提炼出必然性的东西。既然要从多个事例中提炼,那么,“论据”部分,就应是两个或三个以上。

(三) 一般道理+个别道理

即“演绎推理法”.前面的分析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用普遍性的真理(论据)来证明特殊的论点的方法。

如果完成了以上三步走,大概就能写出像样的议论文了。

优秀范文:教育公平与分配正义

一组言简意赅的漫画,直指教育的核心目的,引人深思。漫画中,考过100分的优生因退步两分而受惩罚,而原只有55分的差生因考了61分而受到奖励。表面上是在讽刺当今教育的不公平,实则是在扣问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精英或是鼓励差生?

我的回答是后者,教育的目的不应简单地以功利主义的结果论来裁决,而应以培养并激发普通人的潜能使之有能力追求更高的美以及更幸福的生活为宗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98分的优生考得比61分的差生好却遭到惩罚。因为教育的初衷是让他们突破自我的桎梏,而非同他人比较。

这组漫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莫过于今年沿海地区高校招生名额向西北内陆转移而引发的史上最大的家长维权活动。表面上看有能力考98分的考生无法获得优质教育资源,而仅仅只考61分的西北地区考生却能轻松上名校是一种不合乎逻辑的行为,是违背教育资源分配公平的行为。然而,细剖背后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以及道德哲学的充分考量。我们必须承认:这是完全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以及分配正义的要求的。

西方哲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曾指出:“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就是分配正义。”这其中的“社会公平”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教育公平的问题。当前中国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政策的倾斜看似荒谬不合理,实则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地维护教育公平分配正义。我们不能否认沿海考生的努力及成就,但受制于不同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影响,让沿海考生与西北内陆的考生同台竞技,无疑只会加剧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和不同地域关系的紧张程度。因此,适当地“照顾”西北考生,是我国教育理念的一次提升和进步。这说明传统的“择优取士”已逐渐向现代教育理念靠拢——无论是考过100分的优生,还是只有59分的差生,卷面的分数已不再是衡量教育成效的尺度,卓有成效地挖掘每个个体内在潜能并赋予个体追求自我幸福生活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而要达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论高度,就必须努力推广教育资源的公平以及分配正义的理念,让不同水平的人,不论是100的优生还是55分的差生,能享有同样的机遇去发挥自我的潜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忽视优生的培养,只是在一套相对公平的体制下,每个个体都能因自我的突破而获得嘉奖和鼓励。也需要有人鞭策退步的人奋发图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与分配正义。

亚里士多德曾言:“教育活动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培养具有美德的公民。”惩罚98分的优生和奖励61分的差生,都应在于培养共和国的公民,使之具有更高级的道德追求,而不应一味鼓励高分而扼杀天性。教育公平与分配正义的理念应当体现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如此,方能有道德完善素质良好的公民撑起共和国的大厦,推动中国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描写景物的作文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1252 字

+ 加入清单

一、在我们作文中,不管是写人,记事,也常常会有景物描写。那么写景应注意什么呢?

⒈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⒉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

⒊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想象来写。

⒋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

⒌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叶圣陶老爷爷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不是具有这样的特点吗?

⒍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二、写景作文写作要点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呢?具体来说,景物描写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写景要有顺序。

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写景要有选择。

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3、写景要有情致。

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反映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空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而脑海中闪现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时,则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景物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中考作文技巧:作文如何扣题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的考试在中考写作文的时候都会跑题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年中考作文技巧:作文如何扣题,欢迎阅读。

很多学生写作失误的原因即是跑题,而跑题非常重要的表现之一又是文章中没有任何一处文字起到了点题的作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际上,文章当中是否有一些好的点题文字能够看出学生自己对作文材料及主旨的理解程度。因为只有真正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立意,才能把题点好。

所以在写作打腹稿的时候不妨先想想能不能用本文所提到的“造句法”在文章首尾段点点题,如果可以的话,通常情况下,这个材料是可以使用的。而如果打腹稿的时候发现材料无法如此点题,基本情况下,这个材料的闪光点连你自己都还没挖掘出来,那么选择这个材料作文的时候就需要对其主题再进行深挖,或者换一个材料了。

所谓的“造句法”,即写一个句子充当开头和结尾,这句子的内容应该包含三个部分:作文题的关键词,主要内容的关键词(即作文中写的那件事),主旨的关键词。

比如2011年北京中考满分作文之一《日积月累》的开头:友谊如清风,驱散我心中的忧愁;友谊如高山,保护我那弱小的心灵;友谊如帆船,载着我乘风破浪!而这真挚的友谊只有在日积月累的坦诚相见,真诚相助中练就。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友谊在日积月累中加深,练就”,材料是“同学期中考试帮助我”,即“互助”,而标题则是《日积月累》,而这个开头就非常准确的扣住了三个关键词“友谊”“日积月累”“真诚互助”,这样的点题就非常好,其材料也肯定就是围绕着主题来写的了。

这篇文章的倒数两段也是如此:“在这段小李帮助我奋战的日子,我对学习由沮丧自卑,逐渐有了收获,直到信心满满;我与小李的交情也在点点滴滴的日积月累中逐渐加深,越来越浓。”

“友谊是永不落山的太阳。请伸出真诚互助的手,让友情温暖你我的心田,滋润你我的灵魂吧!”这个结尾也是紧紧扣住了三个关键词“日积月累”“我与小李的友谊”“朋友之间的帮助”。算是一个“豹尾”。

再如另一篇2010年济南中考满分作文《几分温暖在心头》的结尾:“头发梳梳,在成长的轨迹上,我始终滑不出母亲浓浓的爱。这份爱,无论何时想起,都会有几分温暖在心头!”

这篇作文的主题是“母爱让人感觉温暖”,材料是“母亲和我互相梳头”,标题是“几分温暖在心头”。这个结尾也非常巧妙的将这三部分内容放在了结尾当中。

很多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都不知道考场作文该如何点题,那么,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写作技巧和方法

全文共 1873 字

+ 加入清单

一、含义

写作技巧就是表现的技巧、方法,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有效艺术手段。写作技巧受限于作者的世界观、艺术观,同时又作用于他的写作实践,为写作活动服务。

二、特点

有四个特点:

1、稳定性。是指技巧的成熟和稳固。

2、互渗性。文章写作中的技巧和方法,虽因文章门类和品种的不同有所差异,但在文章写作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技法又往往是相互参照、相互影响的,于是就形成了写作技巧的互渗性特点。

3、创新性。写作技巧如果仅有代代相承、墨守成规,而无创作发展,那么文章就会僵化、萎缩,乃至消亡。

4、审美性。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写作技巧,将不同时空、不同角度的材料组合成绚丽多姿的文章大厦,因而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

三,方法

写作技巧在写作活动中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写作技巧是实现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作者的写作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写作意图。所谓的写作意图,就是指作者打算在文章或作品中表达什么样的生活和思想内容,以及通过这种表达达到什么目的。而要使这一写作意图圆满实现,就必须依靠写作技巧。

第二,写作技巧是构成文学作品艺术性的内在因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即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或表达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完美程度。这种艺术性的取得,决定于作者的世界观、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在具体的作品中,艺术性表现在作家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意境我典型形象,从而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虽不同于形式美,但它更多地体现在与内容和谐统一的艺术形式之中,而艺术形式的完美创造,则依靠写作技巧。

那么什么是写作技巧的操作训练呢?

(一)师法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采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关于写作形式与写作技巧的深刻启示。例如,巧合与悬念,往往是某些生活事件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固有形式或手法对比与映衬,常常是构成大自然优美景观及艺术美感的重要因素和手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人生和自然的规律中寓含着曲折美、变化美、节奏美;蝉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常见的景象中包含着动与静相反相成的艺术辨证法则......因此,我们学习写作技巧,必须首先向生活学习。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深入体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技巧真正得到提高。

(二)阅读、借鉴

即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以及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凡优秀的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程度都较高,其写作技巧往往是娴熟而又富于创造性。多读优秀的文章,在注意思想内容的同时,注意其写作技巧,看作者是运用哪些来表现思想内容,实现写作意图的,并且分析这些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其所取得的写作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实际(写作者自身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的实际与题材和表现对象的实际)进一步思考,看哪些手法可以拿来,经过改造为我所用。这样,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自己的写作技巧,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经常练笔

这是具有本质意义的技巧操作训练。清人唐彪写道: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信哉言乎!多写才能熟,熟才能生巧,这是不可更易的规律,任何企图改变或超越这一规律的人,永远也掌握不了写作技巧,永远也写不出好文章。只有经常写,反复写,才可能在写作者身上固定下一个写作技巧的概括化系统,一个自动化的写作行动方式。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懂得那些语言艺术大师们为什么谆谆劝诫我们大家都应该写、写、写,写得尽量多了。

写作技巧的掌握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技能阶段,一是熟练阶段。技能阶段,是无法之中求有法,能过观察、体验、多读、多写,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写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将它们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一阶段。熟练阶段,是有法之中求变化。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而掌握了包括写作的辨证艺术在内的多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它们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二阶段。古人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识得活法,并能运用活法是掌握写作技巧第二阶段的重要标志。

掌握写作技巧,对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否定写作技巧在写作中的客观作用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把技巧绝对化,走到唯技巧论的极端。因为,决定文章价值的主要因素,还是内容,脱离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章的审美价值乃至艺术性,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初学写作者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社会科学论文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5679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平时学习侧重吸收,那么写论文则是贵在创新。如同蜜蜂采花,最终是为了酿蜜。小编收集了社会科学论文的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一、选好题目

科学研究工作的首要一步是选题。选定题目并不难,选好题目则不易。有人说,选好题目是论著成功的一半,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只有选好题目,才能明确主攻方向,确定主要内容,体现出论文的特点和优点,反映出论文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适应社会需求的程度。

有人认为选题很容易,随便选定本专业的任何一个题目,下一番功夫就能出成果;有人则把选题看得很神秘,左顾右盼下不了决心。这是两种偏向:前者带有盲目性,后者显出动摇性。选择题目一定要避免盲目性,克服动摇性;提高自觉性,明确目的性。

选题要考虑客观的需要。有的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只有经过一番研究才能满足教学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有的是现实斗争和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下功夫研究,从理论高度和深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有的是科学发展的需要,在专业研究中有不少问题要求进行新的探索,或者对别人的研究成果有不同的看法需要开展争鸣。

选题要心中有数。不论选定什么题目,都得先熟悉前人研究的情况。通过查阅书目、报刊资料索引或请教老师和同行,了解前人对这个问题有哪些研究成果,达到什么程度,存在什么争论,还有什么空白或薄弱环节,以便继承前人成果,继续向前开拓。如果自己有不同看法,可提出商榷;如果是空白或薄弱环节,只要有条件就可以想法填补或加强。如果自己无力向前推进,那就不要选这个题目。

选题要考虑自己的条件。诸如个人的兴趣、爱好、基础、长处、掌握的外文语种和熟练程度、搜集资料的可能性等等。

选题时还有几个问题要具体分析:

选大题还是选小题?如果材料来源丰富,可以大题大做,写成大部头专著,或者把大题分成若干小题,各个小题分别逐步去做,集小成大,大部头专著也就出来了。或者小题大做。我手边至今还保存一本20世纪50年代翻译出版的苏联一位学者的博士论文《为苏维埃政权而斗争的水兵》,该文只写从1917年10月至1918年3月这半年时间内,海军士兵在建立和巩固苏维埃政权中的作用。由于作者运用了大量档案和报刊材料,所以全书竟达20.5万字。如果着重从发展规律上进行概括和分析,那么也可以大题小做,做到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纲举目张、鞭辟入里,这样有助于人们提高并加深认识。例如列宁写的《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就是大题小做的范文。全文只有两千余字,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近七十年间的历史划分为革命风暴、和平发展和新的世界风暴三个时期,概述了马克思主义在这三个时期中遇到的问题、经历的斗争和取得的成就。文中很多精辟的论点和精彩的论述至今还常为人们所引用。这类大题小做的题目,如果立意不新、立论不深、立足不高,就容易流为空泛或肤浅。在通常情况下,最好是中题中做或者小题小做,这样容易深入进去,见效较快。

选理论的题好还是选历史的题好?如果史料不多,前人理论分析较少,自己又能够深入进行理论分析,那就可以选理论方面的题目。如果史料较多,前人挖掘整理不够,那就可以选历史方面的题目。一般说来,最好是史论结合,有的可以偏论,有的可以偏史,但是不要写成纯理论或纯历史。纯理论不免抽象枯燥;纯历史是史料堆砌,难以成为论文。既是论文,总要就大量史料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选热门题目还是冷门题目?热门题目一般都是现实意义较大的,应该注意研究;但是热门题目一般又是研究者较多的,一定要多下功夫研究,以求突破和进展。无论是哪类题目,都应从需要和可能出发,不要单纯“赶浪头”或“钻冷门”。还有一些不冷不热的题目可能更为合适,不要轻易放过。

选新题好还是选老题好?新题一般是前人研究较少的,甚至是空白点,容易出成果;当然新题可能材料少、难度大,要选就要多下功夫,那还是能写出新意的。一般说来,最好是选较新的题目,新题新做或老题新做,而不要老题老做或新题老做。

是先看了材料再选题还是选定了题再找材料?这两者不是截然对立的。选任何题目都要先看一定的材料,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性;可以在确定选题范围之后再继续搜集并阅读材料,进而把题目具体化、精确化。最后,选定的题目,文字表述要求尽量简短、鲜明,不要拖泥带水一长串。

二、深入研究

选好题目之后的第二步,就是花大量时间狠下苦功、深入研究。往往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还要对选题作局部调整,或者使选题更加具体化、精确化。

深入研究从何入手呢?也就是如何寻找突破口的问题。有人从阅读有关的理论著作入手,有人从阅读原始文献和资料入手,这样做难免会事倍功半,读了大量书籍还是发现不了多少问题。事半功倍的捷径是从阅读前人对这一问题的有关研究成果入手。即通过导师指点和查阅各种工具书———如历年来出版的《全国图书总目》《全国主要报刊索引》、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印的《复印报刊资料》有关专题、图书馆资料室收藏的专题索引、几种专业刊物以及外文书目和报刊资料索引等等,现在通过网络能更快地选编出书目,然后择要阅读。在阅读中要注意:前人已取得哪些成果?还有哪些薄弱环节或者空白点?在哪些问题上有待深入和提高?有哪些值得商榷之处或者能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在史料或者史实的运用上还存在哪些问题?

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过程中,也能发现前人引用过的资料及经典著作和原始文献,并编出更详尽的书目。

在阅读各种材料过程中,要开动脑筋、反复思考,大体形成一个研究提纲,把自己选好的题目分解为若干问题。各个问题再分为若干层次;然后按问题先后再细读各种有关材料。在研究过程中,要先从中文材料着手,详细地没有遗漏地熟悉掌握各种中文材料,再去查阅外文书刊,以求新信息、新看法和新资料。要特别注意挖掘第一手材料,同时也要留心第二手材料。

在研究材料的过程中,要用心、专心、细心,才能发现问题,稍微疏忽就会一纵而过,结果还要重花时间和精力去再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各种有用或备用的材料都要手勤,用卡片或本子摘要记下或写索引,每条材料都要注明具体出处,以便日后引用和核对。材料积累多了还要分类排列,既便于检索,又能从中发现还缺少什么,以便进一步广为搜集。有的材料在研究过程中要反复读好几遍,有的还要相互参照比较。

研究过程就是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材料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对问题的认识要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材料要广泛搜集,宽打窄用,在论文中最后精选最有典型性、最切题的材料。要善于发现互相矛盾的材料,下一番功夫辨别、考证清楚。“由此及彼”即考察事物上下左右以及内部与外部的各方面联系,开阔思路,进行比较研究。既要纵向比较,又要横向比较,还要正反面比较。“由表及里”即通过表面现象深入本质,把各个事物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探索系统之内和各系统之间各种因素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总结出规律性。要善于展开、深入分析事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性和多样性、共性和个性、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整体和局部、联系和区别、定性和定量、动态和静态、回顾和展望,等等。在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思考自己对这一问题能从什么角度加深,能从哪些方面提高,如何进行新概括,做出新分析,运用新语言,补充新材料,提出新见解,得出新结论;不能只是利用别人的成果,改头换面,单炒冷饭。即便是炒冷饭也要添油加料,辅以鸡蛋、葱花、味精,如此才能做出一道别具特色的新食品。但是创新一定要在研究大量材料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形成,决不能靠零星材料、凭一知半解而轻率地标新立异;更不能胡乱提出新观点,片面进行论证。

三.精心写作

论文的最后一步是精心写作。动笔写作前,应该通盘整理一下研究成果,对研究提纲进行调整和补充,进一步衍化为写作提纲,对全文的布局、观点的体系、分析的层次、材料的使用作统一的安排。写作过程不是单纯记录研究成果的过程,而是继续深入研究的过程,是把研究成果精确化和完善化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对哪些问题研究还不够深透、论证还不够充分,就要记下来继续攻关。

写社会科学论文要明确其性质和特点。论说文不同于记叙文、应用文和文艺作品,而是以议论为主的文体。但是,在论说文中,社会科学论文又具有独特之处:它不同于讲义材料、资料性文章、宣传性文章、通俗性读物。社会科学论文专业性很强,应有自己的研究心得,以表述自己的见解为主,应对学科建设起推动作用,至少也要在综合别人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加深。更高的要求是填补学科的空白,一般要求超过前人已达到的成就,要有新的创见。写论文要力求删繁就简、突出重点,主要写自己的观点。在研究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种珍贵资料,则可以系统整理为若干专题,编入附件,留供答辩时用,或供别人参考。文前要概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作出简要评价;文中引用别人观点或不同意别人某个观点,都要求注明出处;文末要求附中外参考书目,表明自己视野有多大,参照并吸收了哪些人的研究成果。

有人认为一篇论文包括观点和材料两个要素,我认为这样概括是不全面的,应该说论文含有论点、论据、论证、论述四个要素。论点即观点,论据即材料,论证指立论证明的方法和层次,论述指文字表述的要领和技巧。同样的观点和材料,有的人更善于归纳和演绎、概括和分析,有的人更善于表达和铺陈、炼句和修辞,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就很不一样。可见,论证和论述这两者对于一篇论文的成功而言,应该说是不可缺少的有独立意义的要素。对这四个写作要素的基本要求,我想大体上可以编成四句顺口溜:论点方面,观点鲜明、有破有立;论据方面,材料充实、用心搜集;论证方面,分析细致、逻辑严密;论述方面,文字简炼、明确有力。

一篇论文总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要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提出并阐发自己的新见解应是论文的主干,同时还要批驳自己所不同意的其他观点,这样两相对照才更显得鲜明。文中除了突出自己的中心观点之外,还要展开写一系列派生观点,评论一系列别人的观点。

观点是从研究大量材料中形成的,所以各个观点都要以充实的材料加以佐证。在运用材料时,要注意目的性、典型性和真实性。如果目的性不明确,材料和观点就统一不起来,对不上号;如果使用的材料不具有典型性,就缺少说服力,从局部材料、个别情况就不能做出全局性、普遍性的结论;如果粗心大意,照抄别人搞错的材料,就会以讹传讹。总之,各种材料要用心搜集、细心筛选、精心辨别、耐心考证。

论证是在论点和论据统一的基础上层层展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简到繁,由因到果、由量到质、由浅入深、由始至终。对各个问题细加分析,其中要蕴含一些深邃的哲理,不仅令人折服,而且还能使人读后余味犹存,反复思索。全文从开头、主体到收尾,各个部分、各个段落、各个句子之间,结构、布局和叙述都要逻辑十分严密,一环扣一环,不能有漏洞,不能自相矛盾,或者相互抵消。写好一篇论文不能只着眼于主体,还要注重开头和收尾。古人评判佳作有所谓“豹头、熊腰、凤尾”之说。例如,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不仅其主体具有深刻的说服力,而且开头就有很强的吸引力———“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收尾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有何等强烈的号召力!

论述用词要简炼、鲜明、准确,还要生动活泼。用词要反复斟酌锤炼。用词还要多样化,尽量减少简单重复,这样才能使文章不单调乏味。尽量运用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成语典故能使文章言简意赅。运用形象比喻能把道理说得更加透彻,并给人以深刻印象,又增添文采。例如马克思把暴力比喻为社会变革的助产婆,把分散的小农比喻为一麻袋土豆,列宁把帝国主义比喻为“泥足巨人”,斯大林把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比喻为罗盘与大船,毛泽东把资产阶级的腐蚀比喻为“糖衣炮弹”等等。除用词外还要注意句式。老用陈述句未免单调呆板,间以疑问句、感叹句等,就显得丰富多彩。排比句、对偶句,能表达得更鲜明,又增加语言文字的美感,还便于记诵。如能适当引用一些古诗词和先哲的名言警句,则更能使文章光彩夺目。

写作至少要三遍定稿。第一稿先把自己的看法和该用的材料都汇总一起;第二稿主要在分析提高上下功夫,力求精炼,逻辑严密,富于哲理;第三稿主要在文字上推敲、加工,并核对引文和材料,力求准确而又有文采。这只是大体而言,实际上一篇论文往往要修改十多次,应该不厌其烦,精益求精。要使文章富于哲理又有文采,需要长期日积月累的理论素养和语言文字素养。平时要多读中外古今名篇佳作,从中领会写作方法和技巧。清朝名儒郑板桥在《楹联》中留下警言妙语:“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写出好文章正是要不断删繁就简、反复琢磨,如何突出自己的创新。

在完成社会科学论文之前,还可以把它分解为若干小题,然后加以汇总并进一步提高,这也不失为聚少成多、化零为整的捷径。在完成论文之后,还要求把它浓缩为几百字或千把字的提要,“纳须弥于芥子”(这是佛家语,意为把偌大的一座须弥山藏纳于细小的芥子中),列于文首,便于别人掌握要点。

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这是学位论文的三级,在题目大小、内容深浅和份量多少等方面体现出区别。层次越高,要求也越高。一般说来,学士论文万字左右,硕士论文约二三万字,博士论文可以写成十几万字。总的说来,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能有真知灼见,未必都要洋洋大观。

做实际工作的党政干部,如果掌握了写论文的要领,遵循写论文的三部曲,狠下功夫,也是能够把对实际工作的调查研究和自己的工作总结写成有份量的社会科学论文。毛泽东1927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1928年的《井冈山的斗争》就是不朽的历史名篇。

需要格外强调的一点是:文章是写给别人读的,是写给并非研究这个专题的读者读的。因此一定要写得深入浅出,对事件、人物、时间、地点、专有名词等等都要交代清楚,这样才能使读者看得明白,而且有可读性和吸引力。有人论及活学与著述的关系时,把它区分为四种类型、四个等级:深入浅出好学问,深入深出深学问,浅入浅出没学问,浅入深出假学问。我们要力求写出深入浅出的好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写作技巧之语音的风格表达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篇章的修辞风格,也叫篇章的语言风格,是篇章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总和,是篇章修辞艺术所表达出来的独特的风貌和格调。篇章的修辞风格,是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产生的,是在语音、词语、句子、修辞等要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各具特色的综合表现。下面先来看看语音的风格表达:

汉语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音节,一个音节一般由声、韵、调三部分组成。在语言实践中,声、韵、调的合理配置,叠音结构、平仄对仗格律、合辙押韵技巧的巧妙运用等,都会形成不同的修辞风格。如诗人穆旦的《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中:

风向东吹,风向南吹,风在低矮的小街上旋转,

木格的窗纸堆着沙土,我们在泥草的屋顶下安眠,

谁家的儿郎吓哭了,哇——呜——呜——从屋顶传过屋顶

他就要长大了渐渐和我们一样地躺下,一样地打鼾,

从屋顶传过屋顶,风这样大岁月这样悠久

我们不能够听见,我们不能够听见。

这首诗的风格是深沉,收敛,感情浓厚。“风向东吹,风向南吹,风在低矮的小街上旋转”,通过不停地重复“风”的状态,造成迫人、迷乱的气势。从风写到木格、窗纸,然后又到我们、儿郎,把人的声音加入到自然的声音中去,最后又是深沉的自语。“我们不能够听见,我们不能够听见”,反复两次,像摇了两下头,表达的意思是闭上眼睛,捂住耳朵,不再想下去和不再听下去。

[写作技巧之语音的风格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中考作文写作素材:机会

全文共 148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能够成功的人,必然是善于发现并且抓住任何有利时间的人,即使是"洗手间"时间也不放过。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中考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1969年,他进入了世界知名的ibm公司,在纽约总部的研究院工作,那年他刚好26岁。

刚进入ibm的时候,虽然他有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博士的学位,但是在人才济济的ibm,他也只是个最普通的研究员。在他之前,整个研究院里只有一名华裔高管,而且是做了15年才勉强做到了二级经理人。当时就有很多人告诉他,华人在ibm研究院里最多只能做到二级经理人,根本不可能进入核心领导层,然而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留在了ibm。

生性桀骜的他,深深知道,在ibm这样美国味很足的公司里,作为一个中国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融入他们。他一开始便决定每天都和那些美国员工一起吃午饭,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由于自己的英语发音不是很地道,他更是下班之余苦练口语。慢慢地,那些美国人都开始把他当成"美国人"了。

由于他在电脑方面的独特天赋,1971年,不到30岁的他被派到硅谷创立西部电脑研究部门,组建了一个几乎全由名校博士组成的60余人团队。他们将edgar codd的理论和自己对软件要适应人和企业需要的思维结合起来,经过5年不断地研发,成功地发明了电脑关系数据库系统结构查询语言sql和必需的相关运行系统。其中他带队的一个重要的项目导致sql(关系型数据库)的发明,这个发明对后来全球计算机软件应用影响深远,可是当时ibm部门拒绝他将sql产品化的建议,而且研究院的领导也不赞同这个方案。

他于是让科研人员把发明写成论文公布于世,希望可以引起ibm的重视。

另外,为了让ibm的老板能够了解到这一情况,同时又不能让研究院的领导知道,他开始思考如何寻求老板的帮助。有一次,他上班去洗手间的时候,刚好碰见一位贵人,那就是ibm的老板卡里。由于初次在公司遇见大人物,他显得很紧张,除了一句简单的礼貌性问候外,似乎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回去之后,他开始观察卡里的时间安排。经过一个月的观察,他发现卡里每天下午3点左右的时候会错开员工下午茶时间去趟洗手间。他觉得他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和老板沟通一下。

第二天,第三天,在那个时间他装作无意中去洗手间,无意中碰见了老板卡里。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之前的紧张了,而是主动向老板自我介绍,并且将他预见到关系数据库的美好前景和卡里分享。经过几次洗手间的谈话后,老板开始注意到这个小伙子不一般。通过董事会及高层的分析,他们决定破例同意了sql产品化的建议。

1981年,ibm觉得时机成熟,推出自己的sql产品时,曾轰动一时。随后他开始主管通讯软件业务,他在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软件重要性的时候,预见到软件的光辉未来。并推动改变ibm过去将软件作为硬件附带赠送品的商业模式,开创了销售ibm通讯软件的先河,不但为ibm创下很可观的营业收入,也间接加速了软件作为一个产业的发展。

同年底,他仅仅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成为了ibm最高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和ibm组织部部长,亲身体验到ibm最高层主管的管理方式及公司发展策略,并协助董事长卡里为ibm制定了未来10年的组织和战略蓝图。其管理、领导和把握未来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他就是刘英武。ibm有史以来最高华人高管,是华人在美的最杰出高科技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洗手间"事件也一直被it业的精英们津津乐道。可以说,因为老板的支持,才让他的sql产品化的建议得以采纳。要不然到现在他可能还只是个普通的研究员。能够成功的人,必然是善于发现并且抓住任何有利时间的人,即使是"洗手间"时间也不放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考满分作文结尾写作技巧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技巧1:言为心声,呼唤号召

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二十一世纪,我们是祖国的春天,我们不是我们的父母,热情奔放是我们的性格,我们不需要守那些规矩,打破陈规,让我们脑中的那团热情火燃烧得更猛烈,把我们的笑声、爱心串在一起,让全世界笼罩在爱之中。要笑就笑个痛痛快快,要哭就哭个歇斯底里,不要压抑自己,不要让那陈旧的观念束缚着,不要随便改变自己,请记住我的名言:“我就是我,给我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

技巧2: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技巧点拨: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你看,在上例中,小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

技巧点拨:这是一篇考场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与上例相比,此例为简洁明快,开头提出论点,迅速入题,结尾再次反复,呼应开头,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