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神舟五号发射的作文汇编19篇

22时04分,伴随着大地的轰鸣声,橘红色的火焰喷涌而出,长征二号FT2火箭托举着天宫二号拔地而起,如利剑出鞘,直刺苍穹,照亮黑暗的夜空。下面请看开学吧网为大家带来的天宫二号发射观后感,供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2240

作文

80

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的意义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建造并发射的第11艘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6艘载人飞船,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早晨7点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神舟十一号”飞船充分继承了“神舟十号”飞船的技术状态,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为满足任务要求,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安全性,以及验证未来航天技术,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

一是为满足本次任务要求,调整了轨道控制策略和飞行程序,使“神舟十一号”飞船能够适应本次任务交会对接轨道和返回轨道高度由343公里提高到393公里的要求;优化调整了货物装载布局方案,进一步提高了这次飞行任务的随行运输能力。

二是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新配备了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设备,显著扩大了测控覆盖范围,提升了飞船姿态快速变化时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从而提高了航天员的安全性和飞船的可靠性。

三是为验证未来航天技术,满足未来空间站交会测量设备长寿命使用要求,对“神舟十一号”飞船的交会测量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

刚刚过去不久的2016年10月8日,是我国航天事业创立60周年的纪念日。60年前的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航天一甲子,辉煌六十年。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十三五”,多个航天重大工程进入关键阶段,“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长征五号发射成功观后感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发射成功

“长征五号的研制不仅标志着长征系列火箭的升级换代,而且带动了整个研制平台和产业链的更新,对构建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的型谱发挥牵引和辐射作用,使中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技术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说。

更为宝贵的是,通过新一代运载火箭这样重大工程的历练,以年轻的长五研制团队为代表的新一代航天人才也成长起来。这是中国航天最大的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嫦娥三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12月2日1时30分00秒34毫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点火推上太空。“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开始了奔向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之旅。嫦娥三号重量约为3780公斤, 搭载的月球车重量约140公斤,比美国和前苏联的月球车重量更小,功能也更加齐全。运载火箭将嫦娥三号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飞行约5天, 进入100公里环月圆轨道飞行约4天,变轨进入15公里*100公里椭圆轨道,再飞行约4天后,从高度约15公里的近月点开始慢慢由动力控制软着陆,成功后探测器释放玉兔月球车,开展预定的月面巡视勘察,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一系列科学探测。

嫦娥三号探月航天器包括着陆器和携带的玉兔号月球车,它不仅要在月球表面上实施软着陆,并且还要在月球上释放我国首辆“玉兔”月球车, 获取月球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发回数据和图像,再携带月球样本返回地球。 此次探月成功将开启我国航天的新篇章, 中国将是继美俄之后,人类第三个在月球实施探测器成功软着陆的国家,这标志着中国自动化机器人技术、远程遥感通讯控制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嫦娥三号在月面软着陆成功后, 其中着陆器定点守候,月球车在地面遥感控制下在月球表面巡游90天,搜索范围达到5平方公里,并抓取月壤在车内进行分析,得到的数据将直接传回地球。此次科学目标包括: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月表物质成分和资源调查、月球内部结构, 携带光学望远镜、测月雷达、紫外相机等设备在月球开展科学实验,观测宇宙和回望地球,考察日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三号将刷新人类月球探测史的几项“首次”,包括首次把“望远镜”架到月球上、首次从月球“回望”地球等离子体层、用雷达对月球进行两个深度上的精细探测。 如果嫦娥三号月球探测获得圆满成功,这为进一步实现我国载人登月计划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观看神舟十一号发射有感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10月17日07时30分28秒,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本次飞船搭载了两名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飞行30天。捷报一出,举国欢腾!

对于中国航天事业而言,近期的小目标当然是建设一个100吨级的空间实验室,或者说是空间站。神舟十一号任务是个转折点,天宫二号对航天员的支持能力已经提升到双人30天,接近美国宇航局天空实验室2号的状态。(其实,神舟十一号飞船原本就是为天宫一号神舟十号飞船准备的备份飞行器,虽然我国载人飞船设计为最多承载三个人,但由于受生命保障系统能力限制,为延长航天员在太空驻留时间,只能减少人数,所以这次神舟十一号只搭载两名航天员。

美国宇航局在1973年发射的天空实验室2号实现了三名宇航员在轨支持28天的总时长,天空实验室3号已经能够延长一个月以上。长时间在轨支持能够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其中就包括研究人体长时间暴露在微重力环境中所受到的影响。

当然,中国航天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一座轨道空间站,由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构成。每个20多吨的重量需要长五运载火箭才能发射,因此空间站要在2020年进入组建状态,还需要长五运载火箭的按时支持,不然20吨的载荷目前没有一款火箭能够胜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观神舟十一号发射有感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迄今持续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景海鹏和陈冬将在轨飞行30天,并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为中国空间站建设打下基础。套用一句话来说,

这是人类的一小步,却是中国航天的一大步。

这还不够,对于渺渺星辰,还有很多可以进一步探索的地方。从小米加步枪成立起来的中国,已经一步一个脚印,接近以前不可及的目标。

这段航天追梦的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曾有评价——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重大战略决策以来,航天战线的同志们秉持航天报国的理想和追求,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这个历程像是一部部连续剧,

没有套路、全靠才华,良心国产、全程高燃。

很多已经拍了四五个续集,反响一季比一季好,剧情一季比一季精彩和令人期待。

国人经历的航天连续剧

1971年4月,当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遨游太空时,陕北黄土地上,一个18岁的青年,正仰望天空,

“我当时在延川县梁家河村当知青,听到了发射成功的消息,非常激动!”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回忆。

这里也从个体回忆和感受,来简要回顾下我们看过的《航天追梦》系列连续剧。

《神舟一号》是《中国神舟》系列中的第一季,这部1999年11月20日上演的“电视剧”,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神舟十一号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本月中旬升空,航天员将在“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内完成三组由香港中学生设计的太空实验。13日,三组设计团队的校方证实,学生已受邀于本月15日至19日前往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观发射。

在去年的“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比赛”上,香港顺德联谊总会翁佑中学五名中六生,以“微重力状态下制作多用途的聚合物有孔薄膜”项目最终夺冠。

该项目随后与另两项获奖作品——“太空养蚕”和“双摆实验”共同被选定由“天宫二号”带上太空试验。

回首作品设计及参赛过程,翁佑中学的5位同学均直言挫折不断。

2014年12月,一同修读化学科的中六生劳莉欣、陈翠珊、蔡欣澄、何奕龙和区钧尧组队参赛。

他们的指导老师崔婉琪表示,为保障航天员的安全,有很多物质都不能带上太空,包括同学当初所用含有挥发性气味的丙酮,“但没有(丙酮)就几乎完全不能做实验”。学生们随后花不少心思和时间另辟蹊径,最终找到合适的材料取代。

5位同学表示,整个比赛过程虽然辛苦,但十分乐在其中,特别感谢老师与家人的支持,令他们能够顺利排除万难,胜出比赛。比赛过程中,他们的收获也颇多,不仅学会了时间分配,也增强了合作精神。

据介绍,5位同学及指导老师将会于10月15日至10月19日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观,除与航天工程人员面对面交流外,更有机会亲眼目睹神舟十一号升空的激动时刻。另外两个香港实验项目设计团队的校方也证实,已受邀于同期前往酒泉参观。

对于自己的作品能上太空,翁佑中学的5名同学均表示十分荣幸与高兴。

他们除了寄望实验品可在无重力状态下的太空造出透气不透水的聚合物有孔薄膜外,更希望未来可进一步研发成透气但不透水的人造皮肤和透析膜,用在药物释放系统、治疗皮肤创伤等医学领域。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17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升空,升起中国航天梦,也升起了中国制造强国梦。中国能够掌握前沿航天技术,表明中国人有能力也有实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更多领域取得更大突破,逐步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60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见证着航天科技进步的奇迹,成就了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今天,航天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比如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是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减灾等多个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秋节天宫二号成功发射作文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天宫二号9月15日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则将于10月中下旬升空。“此前的载人飞行和交会对接任务是在距地面343公里的轨道高度展开,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的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和飞船返回,都是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开展。”武平说,这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武平强调,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是最接近未来我国空间站轨道要求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目前我国空间应用项目最多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共计40多项。”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计划在天空二号驻留30天,加上独立飞行的3天,总飞行时间从神舟十号的15天增加到33天,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

武平说,发射天宫二号是全面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的关键之战,将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飞行任务中的主角地位作用更加突出,这也标志着载人航天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观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有感

全文共 2576 字

+ 加入清单

在地球上感觉轻松自然的事,到了太空可能都是问题。

神舟十一号飞船计划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升空后将在两三天内与中秋之夜成功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393公里高的近圆轨道交会对接。随后,两名属马的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将进入天宫二号,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的太空驻留。

航天员是怎么选拔出来的?上天干什么?穿什么?吃什么?……近日,记者走进航天员“娘家”——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一探究竟。

“老手”与“新手”的无缝衔接

不少小伙伴一定好奇,航天员乘组是怎么选拔出来的?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说,乘组的选拔需要从思想、身体、心理、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进行考评和综合评价。

针对这次任务以及未来空间站任务,乘组分别从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员中各选出1名。“首批航天员经验丰富,第二批航天员年富力强。新老搭配,干活不累。”黄伟芬说。

于是,景海鹏和陈冬就从重重考评中脱颖而出了。

接下来,两名航天员需要重点训练了。

“经过训练和磨合,我们两个人已非常默契,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彼此间都能心领神会。”景海鹏说。

那么,景海鹏和陈冬是一个什么样的分工?

任务中,50岁的老大哥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负责载人飞船驾驶、交会对接、飞行计划管理、飞行安全保障、科学试验……这么高难度的任务?!别忘了,景海鹏这次可是三度飞天,可谓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了。

“新手”陈冬呢?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吧:“我首先是工程师,得做各种试验,还得是修理工,设备坏了要去修,也得是保洁员,要保持舱内的清洁环境,同时也是农民,要种蔬菜。”

不要小看这些角色,背后可是各项技能的掌握,看来成为一名航天员真是不容易啊。

航天员上天干大事了

都飞到太空去了,两名航天员可不仅仅是到此一游的!

他们身上肩负着最重要的任务可是做试验!做试验!做试验!重要的事说三遍。

据黄伟芬介绍,航天员系统策划了四大类十六项在轨试(实)验,包括脑机交互技术在轨适用性研究、植物栽培关键技术验证、在轨味嗅觉变化规律研究、失重心血管功能研究、在轨飞行对航天员视功能影响研究等。

这些高大上的研究有啥用,我们找几个专家来详细解释。

比如,脑机交互技术。黄伟芬介绍,在未来航天发展中,人和机器人要协同工作,一起去外太空探索。人不需要再操作键盘、鼠标甚至控制手柄,而是采用脑控技术、眼控技术等去操作。在太空,航天员处于失重、密闭环境,会对人的情绪、生理都造成影响。因此这样的技术能不能在太空使用,需要深入探索。

比如,在轨味嗅觉研究。黄伟芬说,采用味觉试纸进行酸甜苦辣四种基本味觉测试,玫瑰味嗅棒进行嗅觉敏感度测试,获取航天员在轨味嗅觉敏感度数据,观察在轨飞行条件下人体味嗅觉变化特点,为后续飞行任务飞行食谱设计提供参考。这意味着,航天员在太空就能吃到更美味的食物啦。

比如,植物栽培关键技术验证实验。黄伟芬说,通过开展微重力环境下植物栽培基质水分和养分供应等研究,可为下一步空间站种植可口、营养和安全的新鲜蔬菜奠定技术基础。当然,在天宫二号长期驻留期间有绿植陪伴,也会对航天员的心理起到调节作用。

再比如……

其实这么多的试验,都是为了后续空间站长期驻留提供技术保障,当然,终极目标是为了在太空建设更美好的人类家园。

航天员服装的时装秀

作为万众瞩目的航天员,大家一定关心他们穿什么吧!

航天员中心航天服工程研究室副研究员杨立众表示,这次为航天员配备的服装不仅体现了航天员职业特点和中国特色,还综合考虑了服装的使用场合、功能、美观、舒适和工效性。

航天员服装系列化的设计分为在轨系列,地面系列和服装配饰,共有10套之多,可谓是一场“时装秀”。小伙伴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场时装秀了吧。

首先出场的是在轨系列设计,分为舱内工作服、舱内鞋、运动服、休闲服、企鹅服、内衣、睡袋。

舱内工作服与舱内用鞋的搭配,主要是为航天员在舱内正常温度时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和操作生活所设计的。

休闲服的设计是为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日常穿着。

重点登场了!企鹅服的设计充满了科技感,里面有很多弹性带,穿上后可通过弹性的作用,使肌肉得到紧张,避免失重引起的肌肉松弛骨质丢失。

接下来出场的是地面系列设计,分为常服、地面训练服、作训大衣和常服大衣。

常服是为航天员参加正式场合所设计的,地面训练服用于地面训练操作。

冬季外出时,航天员可在地面训练服外搭配作训大衣,用于御寒保暖。服装保暖、轻质、美观、便于护理清洗。

此外,设计师还为航天员设计了一些具有太空特色的服装配饰,包括太空旋律系列、圆梦太空系列领带丝巾、蓝色系围巾、眼罩、耳罩等。

值得一提的是,航天员服装上还有各种标志,比如:国旗、载人航天工程标、飞行荣誉标、任务标、姓名牌等。

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在飞行荣誉标上,有几颗星就表示这个航天员上过几次太空。如果没有参加过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那就是空的。

为航天员提供100多种美味佳肴

说了那么多时尚的服装,是不是忘了介绍大家最关心的美食系列了。

航天员中心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副主任曹平说,这次33天的飞行任务中,航天员的食品在种类上比之前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更加丰富,有100多种。

在神舟十一号自主飞行段,航天员可能食欲不佳,所以会配备粥等清淡的食物。

等正式入驻天宫二号后,航天员就可以享受到如同在家里生活一样的一日三餐的待遇了。他们的吃饭时间与地面同步,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和功能食品等六大类产品,酱牛肉、鱼香肉丝等传统菜肴都有,五天之内菜谱不会重样。

不仅有美味的菜肴,航天员还可以享用甜点。

此外,考虑到中期飞行航天员的身体状态变化,结合中国医学食疗食养的理念也配置了相应的食品,使航天员有更好的体魄完成工作。

曹平说,航天食品的保存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但不含防腐剂,是安全可靠的,可以在美味可口的同时为航天员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

为了让航天员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天宫二号里面还配备了专用的食品加热器。航天员的饮用水也是经过特殊方式消毒,能够长期保质。“在未来空间站,将实现尿液净化的饮用水。”曹平说。

除了工作、吃、穿之外,别忘了航天员还有个人休闲时间。

黄伟芬说,这次任务,航天员作息制度逐步向空间站设计过渡,采取6+1周工作制。每周工作6天休息1天,给航天员更大的自主安排和调整权。

利用个人休闲时间,航天员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看看电影、拍拍照、与家人通话等。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神舟十一号发射的观后感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10月17日早晨7点30分28秒,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一号由长征2F遥十一火箭发射升空。这是中国自2013年完成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之后,时隔三年再次进行载人航天发射。

神舟十一号飞船搭载景海鹏和陈冬两名男性航天员,他们将在轨工作、生活33天,这将创造中国载人航天在轨飞行时间的新纪录。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之后,将与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进行对接组成组合体。两名航天员将在天宫二号内完成系列在轨试验和科学实验。

照计划,天宫二号将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分别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交会对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观长征五号发射有感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于九月上旬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后,按照飞行任务测试发射流程,陆续完成了总装、测试等各项准备工作。后续,完成火箭功能检查和联合测试工作,并确认最终状态后,火箭加注推进剂,按计划实施发射。

今年6月,长征七号在相同的轨道上垂直转运成功,与长征五号垂直转运相比,长征七号还经过了4个60度的弯道。它所采用的“单轨差速转 弯行走技术”,目前除日本外,我国是第2个掌握的国家。

长征五号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也是我国迄今为止研制的最大推力运载火箭,因此之前都被简称为“大火箭”。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从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看我国的航天史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建造并发射的第11艘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6艘载人飞船,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搭乘景海鹏和陈冬两名男性航天员,将与上个月发射的“天宫二号”对接。

“神舟”载人飞船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用于天地往返运输人员和物资的载人航天器,利用了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及鲜明的中国特色。“神舟”载人飞船可一船多用,既可留轨观测又可作为交会对接飞行器,满足天地往返的需求。

“神舟”号飞船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包括13个分系统,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一号”和“神舟二号”飞船都是无人飞船,“神舟一号”是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神舟二号”在“神舟一号”的基础上,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神舟三号”和“神舟四号”均属于正样无人飞船,即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为以后载人飞船发射做准备。

“神舟五号”是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随“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也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航天英雄。

从“神舟六号”飞船开始,我国的“神舟”飞船已经具有承载3名航天员的能力;“神舟七号”飞船实现了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神舟八号”飞船是我国的标准型空间渡船,与“天宫一号”于在我国甘肃、陕西上空进行了对接。“神舟九号”飞船也同天宫一号实施了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并且在此次任务中,中国首位女宇航员刘洋进入太空。“神舟十号”飞船也成功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基本掌握了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将对后续的“天宫二号”、即第二代空间实验室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观看神舟十一号发射有感

全文共 1701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金秋,2016年10月,号角再度吹响,我们期待中国宇航员的脚步在广袤的太空踏响,神舟十一号将彪炳下中国航天新的历史坐标。

人类第一个尝试飞天梦想的是中国人--600多年前的明朝士大夫万户,他坐在绑有47个自制火箭的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想着利用火箭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飞翔的风筝着陆。虽然,他的生命随着轰鸣化作了一缕轻烟,然而他的名字记录在人类飞天梦想的起点上。

600年后,新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翻越飞天道路上一个又个障碍,将先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每一次壮丽腾飞,托举起的都是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

腾飞之所以是壮丽的,是因为实现历程的弥足艰难。

回望新中国的航天路,在别国已经迈入航天时代之时,我们的共和国刚诞生10年。

那时,没有大型计算机,就用手摇式计算机;没有办公桌,就伴着微茫的烛光和手电筒的光亮,趴在地上画图……"饥餐砂砾饭,渴饮苦水浆。"张爱萍将军生前这样描写过位于西北的"两弹"研制基地。

老一辈航天人就是这样创造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技术的一次次突破,为实现飞天梦想奠定着基石。那个激情燃烧的六七十年代,锻造出我们自己的"两弹一星"!

而航天发达国家更大步地走在了我国的前面。1961年4月,"东方1号"飞船载着27岁的前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进行了108分钟的太空旅行,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23天后,美国也把宇航员送上了太空。

因此,当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送上了天空时,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也进入了航天时代。举国振奋,热情高涨!

然而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工业设计、制造水平,当时的中国还远不具备开展载人航天的条件。

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是:一个国力贫弱的国家,无法支撑起一个航天大国!在改革开放中日益强大的共和国,也在积聚着实现飞天的力量。

航天技术与空间探索,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一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战略影响。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牢牢掌握主动权,1992年,党中央果断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向世界宣告中国人向航天科技中最具挑战性领域进军的号角。

从此,向前!向前!向前!世界听到了中国航天人矢志追赶的脚步。

从此,飞天!飞天!飞天!中国航天人在太空完成一次次壮丽的旅程。

苍凉戈壁滩上,航天城高耸入云;

茫茫大草原上,回荡着神舟飞船六度凯旋的豪迈与激情……

十几年时间里,中国人完成了别国几十年的跨越:中国不仅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而且成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的国家。

"不管是谁上天--不管是第一次的我还是这次的俊龙、海胜,都是我们大家一起上天。"这是杨利伟在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后诚恳的表达。

从神一到神六,从无人到有人,从一天到多天……数字的变化,标志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前进的一大步又一大步。

正是中国航天人的光辉实践,给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创造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我国近年来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卫星通信、导航定位、气象预报、减灾防灾、远程教育等方面,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2005年神舟六号发射时,载人航天七大系统的总指挥、总设计师比两年前发射神五时平均年轻了5岁,飞船、火箭系统中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已占80%……

这个数字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勃勃生机,这个数字让我们相信中国航天成果荣誉在途。

2016年10月17日,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的重要开局,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中国航天人一系列的腾飞,书写着中国航天科技的自豪、中华民族的荣耀;

中国航天人一系列的腾飞,标志着是一个国家的高度,彰显出一个大国的地位。

神舟七号之后,还有神八、神九、神十……

我们相信,我们祝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的神舟飞船,飞得更高、更远。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观看神舟11号飞船发射有感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各号注意,1分钟准备,50秒,40秒,30秒,20秒,10,9,8,7,6,5,4,3,2,1,点火”。听着洪亮的倒计时,我的心激动得一直不能停下来,终于神舟十号起飞了,在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在13亿中国人的期望中顺利地起飞了。

我和爸爸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望着屏幕,唯恐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经过四次分离(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整流罩分离、目标飞行器与火箭分离)等步骤,神舟十号终于进入对接轨道,它将与在*个月之前发射的天宫一号进行1次自动交会对接和1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

听爸爸说,神舟十号只是一个步骤,一个中国建立太空站目标的必要步骤。神舟十号一个小型简易空间实验室,以交会对接技术为核心任务,由于在轨时间较长,也将承担一些观测等方面的任务。预计中国在2015年前发射“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那时他们重点突破再生式生命保障、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等关键技术,同时开展一定的科学应用,2020年前后发射的中国空间站定为“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我们想想看,南极咱们有3个站了,北极咱们要有一个站了,深海咱们7千米深潜器已完工,月球的大家都知道,火星的研制中,可能和俄罗斯联合搞吧……一个都不能少!存在就是利益,这都是为子孙后代争夺未来的生存空间!所以神舟十号的发射成功,是为中国之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中国将在这些基础上更加进步,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神舟十一号发射全程回顾

全文共 2384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两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在这期间,两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一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以下是小编带来的神舟十一发射全程回顾,希望对你有帮助。

太阳还未跃出地平线,但微光已照亮戈壁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在过去的10多个小时,这座聚焦了亿万目光的航天城,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17日凌晨4时45分,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从问天阁出征。

属于中华民族的又一次飞天之旅即将开启。

绿色的发射塔架上,58.3米的长征二号F火箭静静矗立,等待着把飞船送入太空。

这是神舟飞船的第11次飞行。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在这里发射成功,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过去的25年走完了“三步走”战略的大半征程。

“30分钟准备!”7时许,发射任务零号指挥员王洪志的口令从广播传向发射场每个角落。

与此同时,发射塔架最后一层回转平台打开,乳白色箭体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和“中国航天”4个大字格外醒目。

神箭威武,傲立大漠。

“15分钟准备!”

飞船总装工人稳稳地从外面关上飞船返回舱舱门,接着又关上轨道舱舱门。

发射塔架上人员全部撤离。完成了飞天前一切准备的两名航天员,静静地躺在距离地面50多米高的返回舱内。

距离发射的时间越来越近,发射场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指挥大厅的显示屏上,实时传输着返回舱内的画面:景海鹏、陈冬表情从容淡然,面带微笑,时而扭头交流。

这是景海鹏的第三次太空之旅。这位50岁的特级航天员分别于2008年、2012年执行过神舟七号、九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老骥伏枥。在媒体见面会上,景海鹏动情地说:“作为一名航天员,能够多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是我的梦想和追求。”

38岁的陈冬,即将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次飞天的男航天员。“这次任务来得不早也不晚、不快也不慢,时机刚刚好。”他说。

景海鹏和陈冬都是属马。“大马”拉“小马”,携手共飞天。陈冬说:“能与景海鹏师兄组成飞行乘组,我觉得很幸运,心里很踏实、非常有底!”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号,中国航天员飞天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久——中国人正在成为太空的常客: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把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中国实现了“多人多天”太空飞行;

——2008年9月25日,航天员翟志刚在刘伯明和景海鹏的协助下出舱作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

——2012年6月16日,搭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2013年6月11日,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的神舟十号飞行乘组再飞天宫,并进行了生动的太空授课;

这一次,景海鹏和陈冬将开展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相关项目的研究和验证。

太空中的中国宫——天宫二号,承载着中国空间站的新梦想。

可视电话里,传来两名航天员的声音:“我们感觉良好,请祖国和人民放心!”

“5分钟准备!”

景海鹏和陈冬再次调整束缚带,镇定等待着飞天那一刻。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内,一片忙碌。上百名科技人员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各自面前的屏幕。

“……5,4,3,2,1……”随着王洪志清晰有力的倒计时口令,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点火!”

7时30分,火箭在等待了四五秒钟之后,从尾部猛地喷出一股橘红色的火焰。发射塔架下方的导流槽内,几百吨水瞬间化为水汽。

伴随着空气燃烧的撕裂声,长征二号F火箭努力挣脱地球的引力,向着寥廓苍穹飞翔、飞翔!

这是长征二号F火箭的第13次飞行,也是长征火箭家族的第237次飞行。

长征精神气贯长虹,长征火箭翱翔苍穹。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走过两万五千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60年前,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中国航天事业开始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腾飞。

从长征路到飞天路,一代代中华儿女筚路蓝缕、薪火相传。不同的征程,相同的精神。

碧蓝天空中,长征火箭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一级关机”“一二级分离”“整流罩分离”“二级关机……”

火箭每完成一个步骤,指挥大厅内都会响起掌声。

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紧紧盯着面前的计算机。数据显示,两名航天员一切生理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

7时4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分离,建立运行姿态;两分钟后,飞船左右帆板展开。

紧接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指挥大厅内一片沸腾。

距离发射场3公里的东风电厂车间内,在戈壁深处工作了28年的热动能动力设备检修技师蒋庆群,虽然看不到发射现场,但听着火箭的呼啸声就知道发射成功了。忙了一个通宵的他,长舒了一口气。

这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第89次发射。

像老蒋一样,如螺丝钉般铆在岗位上的东风航天人,太多太多……

1958年,十万建设大军悄然进入巴丹吉林沙漠深处,拉开了大规模的基地工程建设帷幕……

“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东风航天人的胸膛里,跳动着忠诚报国的心脏;

“成功是硬道理,圆满是硬指标”——东风航天人的肩膀上,担负着飞天圆梦的重担;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东风航天人的生命里,闪耀着奉献的光芒。

58年栉风沐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已崛起为世界知名的航天发射中心。

截至今日,中国航天人在这里成功发射了104颗卫星、11艘飞船、1艘目标飞行器和1个空间实验室。

秋日的大漠东方,一轮似火朝阳冲破天际,冉冉升起……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观看神舟十一号发射有感

全文共 1280 字

+ 加入清单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这是神舟飞船第七次飞入太空,也是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今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出舱行走。

中国人,将首次在太空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这一看不见的足迹,必将作为最难忘的前进步伐,永载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

梦想有多远,前行的步伐就能迈多远。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到1999年神舟一号试验飞船起飞,从神舟五号一人一天飞行到神舟六号两人多天飞行,在实现了一系列从梦想到现实的突破之后——中国载人航天,又一次迈到了一个重大的跨越关口。

实现太空行走,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航天大国,都是历史性的一步。

正是航天员出舱维修,使科学家们至今仍能享受1990年4月发射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提供的宝贵资源,而设计寿命5年的“和平号空间站”超期服役10年,开展科学试验16500余项的奇迹,更是与航天员不断的出舱维修密不可分……实现太空行走,在任何国家的载人航天历程中都是具有里程碑式的突破:它意味着航天员可以自主出舱来维修价值高昂的航天器,建设和组装空间站。

现在正在建设的国际空间站,就需要航天员在太空的参与。而人类“重返月球”和更远的深空探测中,航天员空间行走更是必不可少。

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难度高、风险性大,无论技术攻关、产品研制、航天员训练,还是任务组织指挥,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正因如此,自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首次踏足太空,43度春秋过去,世界上依然只有美、俄两国拥有完整的出舱行走技术和经验。

然而,正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所说的一样,在实现千年飞天梦想之路上大步前进的中华民族,有勇气来迎接这样的挑战。

如果此次航天员出舱行走顺利,下一步的神舟飞行就将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然后,就是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再往后,就是长期有人值守的空间站……。

现实的辉煌,从来始于伟大的梦想。从渔船、出租车上的gps全球定位导航仪到几乎家家都有的卫星广播电视,从气象预报、信息网络到餐桌上的“太空稻米”、“太空蔬菜”……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广泛应用“太空文明”所带来成果的时代

太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高度资源、微重力资源、超高真空资源、无限的能源和物质资源,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广袤无垠的空间资源,甚至能够为我们开拓出无穷的生存空间,为我们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

但是,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和开发才刚刚起步。即使我们顺利实现了出舱行走的历史性突破,无垠的宇宙依然有无数的奥秘等待着我们破译。

光荣与梦想始终紧紧相连。作为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民族,还在饿着肚子的时候,就曾把“两弹一星”的梦想变成了辉煌的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轮空间探索热潮已然兴起的今天,中华民族用自己的飞天智慧造福人类的时代已经到来。

神舟七号,预祝你圆梦而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有关天宫二号发射观后感作文700字:圆航天梦

全文共 1585 字

+ 加入清单

碧空如洗,明月似镜,正当全国人民欢庆中秋佳节之时,万众瞩目的“天宫二号”按预定计划,适时发射,奔向太空,一道美丽的光弧划破苍穹,给中国人民的节日献上一份厚礼。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奏响了中国人探索宇宙的华美乐章。46年,弹指一挥间,中国航天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巨变,有了异乎寻常的巨大进步:从“两弹一星”建功到航天神剑惊艳亮相“九·三”阅兵,从航天员成功往返太空到“嫦娥”探月传回五星红旗的图像,从一枚枚火龙拔地而起、直上云天,到航天技术一次次摘得国家科学进步特等奖的桂冠……这一切,都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每一步的腾飞和跨越,见证着中国人航天梦的一步步变为现实。

2016年9月15日晚10时04分,人们盼望已久的“天宫二号”,一声呼啸,直冲云天,这是中国航天梦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新突破。“天宫二号”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是全面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的关键之战,将为我国后续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并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各行各业的鼎力相助。“中国梦”是一个全民族的超级“大梦”,其中就包括着无数个个人或行业的“小梦”,中国人的“航天梦”就是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梦,没有中国航天事业的充分发展,中国人的“航天梦”得不到实现,也会影响“中国梦”的实现。像中国这样一个十三亿人的大国,如果在航天事业上落后于人,乏善可陈,就称不上是一个一流大国,就有愧于世界人民对我们的期待,就无法赢得其他民族的尊重,同时也会影响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因而,历任党中央对中国航天事业都一直是高度重视,全力推进,不仅高屋建瓴,运筹帷幄,制定好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规划,而且在人财物上积极支持,大开绿灯,促使中国航天事业迅猛进步,屡创奇迹,不断给国人带来巨大惊喜。

习近平同志尤其关注和重视航天事业。1971年4月,当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遨游太空时,习近平回忆说:“我当时在延川县梁家河村当知青,听到了发射成功的消息,非常激动!”2016年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我们必须有这样的认识高度:发展航天技术,不仅是民族智慧、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更提升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一个国家对航天知识的普及程度,也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发展进步水平。

“天宫二号”的发射成功,是中国人“航天梦”迈出的坚实的一步。主要目的是接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接受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访问,考核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十三五”时期,是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从载人航天到北斗导航,从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测,在浩瀚宇宙,茫茫太空,中国航天将写下新的华丽篇章。

习近平同志指出:“空间技术领域是高技术集中的领域,空间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希望我们的航天人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神舟11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

武平表示,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航天员景海鹏参加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首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观看神舟11号飞船发射有感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 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神舟十一号发射了,它带走的是全国人民13亿颗紧张的心,带回来的却是13亿滴喜悦的泪水!就让我们一起期待,期待神十回归的那一天。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六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

这将是飞船在天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航天科技集团神舟十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表示,重点是解决空间站建设中的这些关进技术,通过天宫一号的飞行来发现、解决、验证在空间站建设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点,所以“神舟十一号”的任务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任务。

我为我们的科学家感到骄傲,我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我做为一名小学生,现在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为祖国做出贡献,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强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秋节天宫二号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看新闻得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计划将于本月15日22时04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目前,火箭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继续进行状态检查和确认。目前,天宫二号状态正常,并与其搭载的空间应用系统协同良好。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24年来,书写了无数辉煌!从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到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发射成功,14年间,已经成功发射10搜飞船和一个目标飞行器,成功将10位航天员送入太空,圆了中国“九天揽月的”的前面梦想。有鉴于此,某微博针对这一信息提出了关于“你对即将发射升空的天宫二号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中国航天人有哪些寄语?一起来说说吧”的微话题,随后众多网民纷纷发表了各自高见,我在内心中也期盼祖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发表赞美航天精神,寄语天宫二号!

航天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死为发展祖国航天事业刻苦钻研,精益求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学习的楷模!

祝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早日建成我国太空实验室,天体物理、航天医学、生物学、天文学、材料科学、工艺科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实验取得丰硕成果,为人类发明创造更多的新物质、新技术、新材料等惠及人类有尊严的过好日子!

中国航天人万岁,愿祖国越来越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