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苏轼(推荐19篇)

导语: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还是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都名列“唐宋八大家”。后人把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相关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浏览

6297

作文

182

苏轼之房梁挂钱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写苏轼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眉山自古文学兴盛,史不绝书。如此盛地能孕育出苏子这样的诗人才子,想来也是不足为奇的。

初次与苏东坡邂逅是在他的‘西北望,射天狼’中,仅仅两句就足够令我陶醉了。当时的苏东坡正值壮年,意气风发,有着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这两句之豪放,恐怕也是震古烁今了!

不久,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便新鲜出炉。其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很多种理解。但我认为,这句诗表达了机遇难得,要及时把握。因此诗是苏轼怀念其弟苏子由而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更是道尽千载离人心愿。

但“明月多被云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从此开始了一贬再贬的艰辛之路。看到这一史事,我也是义愤填膺。苏子报国之心若皎皎明月,却因政见不同遭人迫害,几至丧命。不过苏东坡到黄州后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开始了他的美食之旅。

我想尝鱼美,闻笋香就不必多说了,到黄州后,苏轼大名鼎鼎的《猪肉颂》也问世了。苏子最喜猪肉,还发明了“微火慢炖”,不骄不躁煮出的猪肉才能色、香、味俱全。自古文人吃货不少,但像苏东坡这样精于吃,还为美食专门写诗的恐怕也没有第二人了。一个热爱美食的人也必然热爱生活。

他的才情,他的抱负,他的乐观无一不让我敬佩,虽我活不成他那样的人,但我也可学他“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平淡之心,也可学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洒脱,也可学他“笑时犹带岭梅香”的越挫越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眼中的苏轼作文800字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其实他就是豪杰。

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书生,如今立于皇帝身旁。曾经稚嫩的脸上刻满时间的历练,只有那凌厉的眼神不曾改变,只是那跃于纸上的豪气化为一手的力量,为天下苍生造福,成为他唯一的信念。他铿锵有力的奏折,直言不讳的进谏,妙语连珠的回答,令皇帝耳目一新,令天下为之一振。苏轼,迎来皇帝的宠爱,百姓的爱戴,仕途的辉煌,是当之无愧的一代豪杰。他胸怀抱负,心似江涛澎湃,欲大有作为。于是,那时的他便成为“弄潮儿”,光环围绕。

苏轼说:“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再亮的光环也被“乌台诗案”吞噬,他被一贬再贬,经不起这般折腾,也经不起落差的打击,苏轼怕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当出言不逊遇上巧言令色,当苏轼遇到小人,苏轼被抛弃了,如离群的鸿雁,他甚至感到了死亡的威胁。惊恐不安,心如死水,荡不起一点涟漪,于是,郁闷中的苏轼折射给世人的是灰黑的模糊的影。

苏轼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衣任平生。”

如果苏轼仅是仕途顺畅,那么,随着朝代颠覆,他仅成为历史政客。如果苏轼被贬后就一直郁闷,那世间只多了一只蜉蝣。可是,苏轼却以其豁达成就了永远的楷模。这时的苏轼应该想通了一个问题:快乐之道,不在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在于喜欢自己不得不做的事。于是,便有了泽被后世的苏堤,有了被人津津乐道的东坡肉,苏轼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自勉,将三州江土改姓苏。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也将文学史开辟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实乃“文学之大幸”!这时的苏轼,轻装上阵,心如一泓清泉,倒映着那朴素的清新,平凡的伟大。

苏轼一生,心境三变,人生三转。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为苏轼而歌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月光似轻纱蒙上天空,朦胧美丽,又如汪清水泼洒而下,清亮空明。这一刻,我不禁想起了一个几千年前与我一样共赏月光的人。

漫步于承天寺的庭院中苏轼,一生仅与那优美的墨画、诗句为伴,但仕途十分坎坷。

此刻,宽敞的寺院空无一人,落叶兀自飘零,漫天飞舞,独留那悬于房梁的漆黑铜钟只能无奈的和自己对话,而此时在风中萧簌的竹柏也不愿与他说话,就凭阵阵秋风在他身边划过,也不挽留。

真正陪伴他的,只有影子,与洒在地上的清凉月光。

月色如水,轻笼大地,即使竹柏的影子参杂于其中也不觉有半分破坏那份空灵。就如同一位好友,始终跟随苏的脚步:苏提左足,则月也轻晃一下,苏落右足,月便空朦一下。一片白色的云,默默从身旁游过,沉吟在如积水般空明的月色中的苏抬头望天,接着又道: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穿越了几千年历史时空的我,望望那似乎并未两样的月光,却不得不赞叹苏的随缘自适潇洒豁达的性情——被贬官于黄州,冰冷的夜晚只有那月光相伴左右,但他自己那份不甘才华被冷落被忽视的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伴着这如水的月光跃然于纸上,也暗含了他鄙弃世人追逐名利与富贵的孤高情怀。

但,哪里没有这美丽的月色和能够欣赏这美丽月色的人呢?

是啊!哪里没有赏识我的人呢?

——他想。继而用手轻轻握住那静静流淌的澄澈月光,这月光仍欣赏我,这世间仍有人明白我,我又何必自堕于这份扰人的寂寞悲凉之中呢?不如就静静地与其散步好了!

这份笑对人生失意苦境的勇气可歌;

这种自甘寂寞且不被外界所扰的旷达胸襟可歌;

这份高雅自得的情趣和潇洒自如的人生态度可歌。

即使山高水长路远,有了这一份悠闲自得漫步的心境,便足矣。即使天高云淡月小,有了这份与苏一般的淡泊宁静,人生便为你而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与苏轼对话作文

全文共 1342 字

+ 加入清单

一片宽广的河岸。

那夜,我漫无目的地在河岸上走着。微微湿润的晚风摇动着岸边的芦苇。空气中飘散着一股青草的香气。

就在我伸手拨开眼前这片芦苇的瞬间,我发现了他。

他在河岸上慢慢地走着。他的脸庞已有些苍老,灰白杂乱的头发使他看起来有些颓唐。他的眼神中藏着一股难言的沧桑,却又有着一种年轻人所特有的朝气。他的样子令我感到有些熟悉,但我却想不起他的名字。

就在我观察他的时候,他也注意到了我。他移开了正注视着河面的视线,转身向我走来。

我终于能够近距离的看着他。待到我终于看清他的脸时,我几乎惊呼出声:苏轼!我的心不住的颤抖起来。

他有些疑惑的打量着我。“这里向来罕有人迹,你来这里做什么。”他开口问道。

“我只是附近村庄一个樵夫,外出打柴时迷了方向,方才走到此处。”我答道。

他点了点头。“也好,我来此散步,正愁无人同游,你就陪我聊聊吧。”我点头应允。

“我本为朝中重臣,因与新党意见不合,被流放黄州。不久之后,变法失败,新党倒台,我又回到朝中,却又因赞同新法中的某些观点被流放惠州。后又因诗文之故被流放此地。尽管有着琼州别驾这一官职,却不过是一虚职罢了。不得食官粮,不得签公文,不得居官宅。”说到这里,他大笑起来。

“他们以为这样就能拿我怎样?不过是无米可炊,无屋可住,无权可握罢了。恐怕那些处心积虑置我于死地的人要失望了,我还活得好好的。百姓与我亲如兄弟,好友与我情同手足。只要他们还在一天,我苏东坡,就绝不会倒下。”他的眼中,自豪里夹着一丝温柔。

“我此生最大的功绩,都在黄州、惠州、儋州三州。而这三州,又恰恰都是我的流放之地,这还真是讽刺。或许只有远离了官场,我才能真正的一心为民。被流放的这几年,也是我人生中最高兴的几年。”话罢,他笑着看着我。

我开口问道:“您这一生难道就没有让您悲哀的事吗?”话一出口,我立即噤了声,可是说出去的话已经无法收回。

他的脸色变了,他的眼中透出一股难以言语的悲伤与凄凉。“哲宗昏庸无能,听信谗言。几个奸臣权倾朝野,整个朝廷几乎已是他们的天下。恩师欧阳修和我的几名好友都因我而遭受迫害,而我却无能为力。如果当初我能懂得忍让,他们也不至于家破人亡。”他的声音悲怆。此刻的他,早已泣不成声。

“爱妻王弗早年因病不治身亡,年仅二十七岁。临终之前,怕我后半生无所依靠,将其妹王闰之托付给我。后又得一妾王朝云。可怜了她们,这些年随我四处奔波,处处照料我的生活。我此生有此三女,再别无所求。然如今,她们皆离我而去,独留我一人在这世间。”他抬头,泪水早已湿透衣襟。此刻的他,已不再是那个绝世天才苏轼,而仅仅是一个历经三次丧妻之痛的普通的六旬老人。

他开口,用略带沙哑的声音吟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那声音,凄柔哀婉,宛若一只受伤的蝴蝶。

良久,他站起身,泪水早已流干。“我该走了,很久没有和人说过这么多了,感觉一下子放开了许多东西。你也回家去吧。今天,谢谢了。”

我们互相告别。他那天弱不禁风却又挺拔伟岸的身影逐渐消隐于茫茫夜色之中。晚风依旧吹动着岸边的芦苇,青草的香气沁人心脾。唯有我的心,证明着他曾经来过。

这个夏夜,我在这里,遇见了苏轼。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遇上了苏轼高一作文

全文共 1046 字

+ 加入清单

月明风轻,在清静幽深的天空下,一切仿佛都沉睡了。在睡意朦胧中,我仿佛看见远处有一个身影,定睛一看,那不正是苏轼吗?他刚刚贬居黄州。一个人的夜晚,他是否感到了一点儿孤独,需要一个同游的侣伴了?

对于一个刚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的人,对于一个刚从文坛领袖迁居到穷乡僻壤的人,他是否还有吟风赏月的闲适心情?转眼间,已到了黄州,到了苏轼的门口,我想面临这样的挫折,苏轼该是怎样消极的心态呢?他是否在借酒消愁呢?

然而,当我透过竹林打开柴门时,却不由得一惊,那倚坐在小院中央与对面的人谈笑风生的不正是苏轼吗?他正指手划脚,时而仰天大笑,时而在小院中来回漫步,陶醉于作诗吟赋当中。隐约传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而后两人相对大笑,这笑声感染着我,让我从刚刚的悲悯中脱离,他哪里有半点儿的颓废与不悦?他还是那个爽朗幽默的苏轼,他还是那个喜欢写诗,无时无刻都在享受人生的苏轼.

黄州是苏轼人生的一个节点,他在黄州的生活是凄苦的,但是他却拥有的诗文,对凄苦进行了挣扎和超越,完成了千古绝唱。对于苏轼,即使刚刚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即使刚刚从云端跌落下来;及时从高官变成农夫,他还是一自己的达观调整了心情。

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在牢中,他仍旧吃得香,睡得稳。我感到非常疑惑,为什么在牢中他还能那样安逸?于是,我便走过去询问苏轼,而他答说:“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了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多么的旷达。“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是多么的撼人心魄。

苏轼在现实世界苦恼惆怅,伤感落寞。寻找快乐只能去他的精神世界。他的现实世界是不如意的,苦恼的,但他的精神世界是快乐的,他从中寻找出世的解脱,寻求心灵的慰藉,从中求得自在和安静。在他潇洒的大江东去里,苦难重重而来,但他仍然豁达开朗,纵然是在阴云密布里跋涉,心中也是天高流云的轻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情不自禁轻轻吟出声来,却一下子从梦中醒来,我依旧坐在书桌前。窗外,月明风轻,苏轼的身影隐约浮现在眼前,与苏轼的相遇,让我感受到他的豁达与开朗,豪放与达观。

苏轼是一个纯粹的词人,一个正直的文人,有着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他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一生,在波诡云橘的官场容不下这样放达天真的诗人。因此,他只有去精神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快乐,但在诗词中他畅谈自己的政见,却得罪权贵,结果就是被贬。在面临这样的打击与...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忆苏轼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对于苏轼的诗词,我很早便有所接触。但是真正让我开始喜欢上苏轼的词,并开始去了解他是因为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时苏轼在外为官,正逢一年中秋,面对一轮明月,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诗人对月询问,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诗人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诗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天上虽有琼楼玉宇,但也难比人间的幸福美好。纵然诗人对着仙境,有美好的幻想,但他对于人生依旧是热爱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诗人以质问的语气发泄佳节思亲的情感。但是,却又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流露出了诗人洒脱和旷达的性格。最后,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结尾,寄托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同时也给予了人们美好的祝福。苏轼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迈,一改词的婉约,因而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除了在诗词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在书法、绘画、散文等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他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可以说是达到了许多人终其一生无法企及的高度,为后人所仰慕。

苏轼这一生起起伏伏,历经坎坷。虽然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他流传下来的诗词却永不会过时,为人们所传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给苏轼的一封信评语

全文共 1722 字

+ 加入清单

子瞻先生:

时光荏苒,你可安好?

九百七十八年前的那个冬天,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孩子的父亲推演了八字,为他取名为“轼”,他的用意是“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苏洵《名二子说》),终究一语成谶,不禁使人感慨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谁也不曾料到这个婴儿日后将会推动历史的轮轴,在汗青上留下烫金的一笔。那就是你,名扬千古的苏轼苏东坡。

大概是四川人善于争论,你也练得一副好口才,思维清晰、才思妙语令人赞叹。在父母的影响和引导下,你刻苦、努力,十岁便能写奇诗,与师长谈古论今。你支持古文运动,做文章全不卖弄辞藻,追求朴素自然的文风,也深得考官欧阳修的赞赏。二十岁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惊世之笔,一举高中。

仕途起步方要起步,令堂病逝,返家守孝二十七个月。

三年之后,出任“凤翔判官”。游山玩水向来是文人情趣,判官之职并不繁忙,你便得空出去游览山河。你自是秉持效忠国家的心,判官一职虽不足以让你大展宏图,你也认真为民。你会为救济黎明,向龙王施展雄辩之才,为百姓祈雨。波折之后,暴雨降落,看到百姓田地里的庄稼重新挺立,你乐在其中,正所谓“与民同乐”。

任职史馆时,你年仅二十六的妻子病逝,次年父亲又相继病逝。丧期过后,你娶了比自己小十一岁的王闰之续弦。一切自然进行着,误以为陪伴你十一年的王弗就此从你心中淡去了。然而,十年之后,年将四十的你,选凄婉迷离的音乐、用情深入骨的文字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是啊,生命中重要的人,不需要大张旗鼓证明自己的感情,别人也无需知道。深埋心底,不念不想却也不会遗忘。

你不惧权势、坚持自己的想法,为人民着想反对王安石变法,从此卷入了政治漩涡。朝中勾结党羽,司马光与王安石的斗争,却屡屡让乱局外的你陷于不利之地。你终究厌弃趋炎附势,绝不奴颜媚骨。即使仕途失意、路途坎坷,你也不甘性格的棱角被世俗名利、朝堂风云磨平,你要做个真人。这个世界,从你所生活的,到如今,圆滑早已是中国人的标签,官场中也少有人能如你这般清心为民。

为了坚持真正的自我,你毅然踏上风雨飘摇的坎坷道路。

但朝廷人马来到你面前时,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终究让少不经事的你大为惶恐。但也为你添了一份“人气”,你与大家一样,都是凡人,是我们能够触及到的、有血有肉的平常人。又因此而显得更伟大。

往昔有意无意的文字,在别有用心的人眼里,都成为了罪证。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没有前路的坎坷,或许你无法练得超然的心境,或许世人也难铭记你的名字。

谪居黄州,你能乐于“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团练副使有职无权,却也得你心。借此三游赤壁,“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前赤壁赋》),感慨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区别于重情感、重微小细节的柔婉宋词,你继承了唐诗站在高处看整个宇宙那般大气磅礴的特点,开辟了宋词“豪放派”的风格

贬谪惠州,你又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换做常人,若被贬到广东这样的偏僻的蛮夷之地,必定日夜忧愁,郁郁不安。而你却坦然得如同事不关己。“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你却想:贵妃都盼望着让别人千里送来的甘美的荔枝,如今天天能够吃到,一直都做个岭南人也是幸福的。此等超然物外的心境,非历经坎坷者,不能持有。

最后,你被贬去了素有“天涯海角”之称的海南。荒凉贫穷到“北船不到米如珠”(《纵笔三首》),你不得不“尽卖酒器,以供衣食”(《和陶连雨独饮》小引)。执笔挥毫的文豪被迫挽起袖管,面朝黄土背朝天,亲自下地、自食其力。吃不起米不要紧,又写《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如此心胸,难有匹敌者。

你一生仕途坎坷、漂泊不安,最后客死北反途中。原本一腔衷心热血,历经岁月涤荡,最后化为一片淡然超脱的平静之湖,卧云弄月于红尘。你不曾后悔,那是你所坚持的涅而不缁。

岁月长河中,你的作品流失不少。倘若知晓多一句、多一篇,也能更好地了解你、研究你的生平、学习你的思想。

你素来有必回。但,这是一篇不会有回复的信。

只道是独自呢喃,在怀你、念你时能思量一些、感悟一些。

时光荏苒,愿君安好。

俗世一凡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作文给苏轼的一封信

全文共 3863 字

+ 加入清单

东坡兄:

见字如面,现在我word敲打的字特意选用宋体,是为了给远在北宋的您一种起码的致意吧。在我的身材还是“廋金体”的时候就开始读您老的词了,而如今大浪淘沙,身体发福已然和你丰腴的笔墨相当,但是提笔自今,心中仍有滔滔江水奔流三千,不知从哪一瓢开始涓涓细诉。

我们这边一般见面不知从何聊起的时候,就聊天气。最近夏天酷暑将至,亦可暑中作乐,于是写下“空调WiFi西瓜 ,晚饭啤酒伴虾, 夕阳西下, 弹着吉他, 即使世界很丑 ,没事, 我装作眼瞎 ”之类俏皮诗,念及此处,每每思悟前人之项背,想想金圣叹之三十三则不亦快哉,梁实秋的十一则不亦快哉,林语堂的二十四快事,当然还有您老写的“赏心悦事十六则”: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晨兴半柱茗香;午倦一方藤枕;开瓮勿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乞得名花盛开;飞来家禽自语;客至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音。

不亦快哉太多,只是我等身处特区深圳,生活节奏太快哉,所以难得快哉,实难智取郑板桥所云“难得糊涂”,偷得浮生半日闲之余,与您老畅谈,也可谓一则不亦快哉。脑海已然浮现您在黄州所写“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如今您老这句千古名句,可聊表快递物流之精髓,网上小手一点,顺风快递千里就来了。(快递就是您那个时候的“急传”)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肉和东坡。您老调和人生百味,烹饪天地之极,以万物为佐,以阅历为料,融儒释,汇道法,纵横百家,飞若北冥之鲲,鹏载九天之云。您是好一个庄子转世,老子再生。庄子的魂,孟子的气,孔子的道,在你身上元神附体,完全就是变形金刚合体,关键是你还从来不装孙子。完全就就是西方大神雪莱拜伦弥尔顿的圣斗士星矢联盟。

林语堂说你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

我觉得他太啰嗦了,我宁愿称呼您为“土豪”,接地气真性情的文豪之意。你就像一个人在上演华山论剑,东邪的奇思异想筑就了你诗词书画的高峰,西毒的锐利成就了你政治言论的犀利与决绝,南帝的慈悲成就了你为民请命治理西湖的功绩,北丐的亲和成就了你高朋满座与众为乐的豪气。当然你更少不了周伯通的俏皮可爱幽默透澈。您以东坡居士自居,可你耸立在那洋洋大宋,就是不可企及的纵揽群山的一座孤峰。如果你是坡的话,那么谁又翻得过你这座山丘,可你却有的却是李宗盛《山丘》里唱的:时不与我的哀愁,你的诸多不合时宜,却喋喋不休了一整个文史流芳。

你总是在有意思和有意义之间摆渡人生之桨,却在有趣和识趣之间当了一个太过明白的糊涂人。一个高明的办公室法则,必然要精通一条艺术手法:那就是要多说话,但内容必须空洞。而您反对王安石新政的时候是如此得针尖对麦芒,在与王斗智斗法的一生中,你斗的其实还有你天生的那一股气。明明可以靠朝廷这张脸活着的,你硬是要用超凡绝圣的才华活着,不得不说,这样让我们当代人很没有脸活啊。您老的任性和倔强却最是让我喜爱至极的最大原因。这一点您老挺像令狐冲的,独孤九剑就是您的笔,笑傲江湖就是你的乐,你和令狐冲又一样与佛道有缘,最后你和他还都是那么具有女人缘。

您老的一生就像在演绎大学生活,政治上的各种党派就像在参加学生会,然后诗词书画就像在参加各种书法社美术社,更重要在你几经宦海沉浮,政治上多次被贬,杭州、黄州、湖州、汝州、颍州、惠州、儋州、常州等,而您却把这些地名变成了舌尖上的中国,打造了一条条东坡式美食路线,堪比大学城的美食一条街啊,几经宦海沉浮,多次被贬,杭州、黄州、湖州、汝州、颍州、惠州、儋州、常州等地,您筑就了东坡肘子、东陂肉、东陂豆花、东坡酥、东陂芽荟、东陂腿、东陂墨鲤等名菜,并且为之写下《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等软文,你那篇“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更是成为吃货中的名篇,在吃方面你俨然又将政治和文学生涯变成了吃货生涯。

“流亡美学”开创者乔伊斯说流亡就是我的美学,木心则说美学就是我的流亡,而您堪称流亡美食学的千古第一人,流亡是您指尖的哲学,也是您舌尖的美学。您是政治家、思想家;伟大的诗人、作家、艺术家;著名的医药学家、农田水利家、创造发明家、美食家等等,就像中世纪的达芬奇大神,真可谓跨学科跨专业手拿N多学位的任性学霸。难以想象您这样一个又是音乐系又是文学院又是医学院又是农学院的学霸是怎么面对老师点名危机的,这就是您,一个儒释道文理工超强复合的圣斗士。都说搞艺术搞科学最后都要为了搞妹子,不然就一点都不艺术也一点都不科学。所以您也算是千古风流的才子表率,相当于大学把妹的标杆人物。下面就和您聊聊您的八卦。

您一生有三个爱情春天。虽然最后,这三个春天都先离您而去,但是您会永远记住那些春天里所有迷人的花香,风影,鸟声、诗句和蝴蝶吗?你是否也会时常如庄周梦蝶般,在梦里回想起一生的蝴蝶效应。而您传授给后辈的唯一把妹秘诀就是:玩命爱你爱上的每一个姑娘。开始我想问您老,在您一生中,在您堂妹和王弗、王润之、王朝云之间,您最爱的是谁?但想想这个问题又太傻逼了,不亚于问四个女友掉进河里你会救谁一样,希腊哲学家说过四个女友不会同时掉进同一条河里,问题在于您也不会同时拥有四个女友,而这个只能是王思聪要面临的问题。不同阶段的爱不可用来比较,很多东西可以货比三家,但是感情只能一步一印,你不能比较一个苹果和一块西瓜的珍贵。

在众多悼亡妻的诗词中不乏名篇,南唐后主李煜的“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略显矫情;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太过虚空;贺铸在《鹧鸪天>写的“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又显男权;至于潘岳的“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亦觉单调,只剩下纳兰容若的“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悼亡妻的诗词可以与您的《江城子》相当。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即使再洒脱的你,在夜阑人静之时,也会泪洒千行,思落遗章。即使你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也问不出元好问的那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即使生死不能相许,万物也能便成相依的凭证。讲不出的告别,唯有借万里青山,以之为隔,世世不见。饮苦酒与江河,佐以永生的妄想,每一杯都醉成她的模样。你不知天上宫阙,却奈何了多少良辰美景奈何天,奈何的是天不从人愿,心不得所至。虽然你仕途的冬天过后还是冬天,但是感情的春天过后依旧还有春天,于是你收获了王朝云的知你懂你,这让我何其嫉妒与羡慕。

你好色而不淫,和大才子纪晓岚完全不同,你多情而不滥情,与纳兰容若如同隔代知己。于是你可以感慨:时不懂我,唯有朝云能识我所不合时宜。宋朝过后没有汉族的接班人,但是爱情总有您最好的接班人,君子剑总能找到淑女剑,插头中能找到插座,你所遇见的都是你值得的,所以你说树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吹不散天下的芳心暗许,只因你的衷情可依。西湖初见时你见到高雅脱俗、楚楚动人的朝云,为之动情所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她死后,你在惠州西湖畔的孤山南麓六如亭亭柱上镌写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一应一和的造化弄人,难道不也回应了你在赤壁赋里写的: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只是即使天各一方,又如何能够相忘江湖,但愿人长久,千里如何能够再婵娟。只有朝云知道你肚子里装的是一肚子不合时宜,三条苏堤见证的不只是你的辉煌政绩,更是你们若只初见的点点滴滴。

当然王润之也是你生命中不可不提的一个重要的女人,乌台诗案,黄州贬谪,都是她陪你经历,陪你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你解闷。以你的性格,也必定也能过出像沈复和妻子陈芸在《浮生六记》里写的布衣素食但是闺房寄趣,李清照和赵明诚的金石之乐,琴瑟之欢。因为你深知人间有味是清欢,更懂千古饕餮在心尖。所以,有时间,你给我托梦讲讲细节?

如果说“曲有误周郎顾”是周瑜一转身的知音,那么回顾900多多年前的你,则可谓万世知己。高中作文就最爱你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也钟爱你在《观潮》写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就像独孤求败人剑合一的至高境界,你人词合一,便胜却人间无数,待浮花浪蕊俱尽,纵使无人能伴君幽独,也期望与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如果穿越回北宋,多想和你在赤壁上对大河大江撒尿,对滚滚红尘说靠 ,大江东去随它去,淘得尽千古风云人物,洗不尽心生万物。我想等和你把江山拍遍,便懂得如何越过山丘了。如果说宋朝是颗大树,你就是那唯一的树洞,一个可以倾诉的知己,纵使大元朝的马蹄能够踏遍大宋,走遍青山不会老的仍然是你,那永远无法被征服的赤子之心。写到这里,发现笔尖的洪水也如赤壁滔滔,太多话说不完,我也不相还有来生,但是知道有你这样一个人存在过这浩瀚历史里,便觉得脚下这片土地是有共鸣和回音的,我要休息了,您也安息吧!

--900年后一个无名年轻人拜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心中的苏轼我心中的苏轼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人说苏轼如曜日,豪放自恣,我却以为子瞻如晔月,朔望之时,将满不满,清辉蔓延,昭质未损。

子瞻明朗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只是,皎月空灵处,小人常嘁嘁耳。

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子瞻首历人生黑暗,于生死间来去几番,仕途终不得圆满。黄州离嘉佑二年新中进士的辉煌太远,子瞻仕情渐疏,于坡地开垦,补贴家用。东坡之号,自此而始。

呵!奸佞之徒固凋了子瞻一季芳华,却不见残红褪后,青杏正小。

苏子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官场失意,政治低迷,子瞻淡定吟咏间,深刻的忧伤日渐明媚。好个“一蓑烟雨”,好个“任凭生”!闲适如此,率性如此,文字在这般旷达的驾驭下,似无半点杂质的银色月华,灿烂而博大,在那时代蔓延得遍地皆是。耀眼,却不是曜日的炫目。

陌上花开,蛱蝶飞迟,昔人已改,江山犹是。哲宗亲政,子瞻依然无法在官场中升华,只因,如他的侍妾所说,他“满腹不合时宜”。是时,他挚爱的元配夫人已与他“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贬再贬时,流光退却,华发渐生,凉月堕江,举觞欲饮,他蓦然发现,酒中沉的月颜色惨淡。于是他叹: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人生给每个文人的似乎都是一场盛大的疼痛。柳七终日偎红倚翠,堕落得未免刺眼,只有子瞻,“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洒脱不是曜日般任性的放纵,而是晔月成熟的自制。

大宋繁华,人生百味,官场纷扰,自有小人狗苟蝇营。子瞻既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便注定只徘徊于繁华边界。然,子瞻懂得放——

放生离死别于山水间,愁苦与大江俱东,被浪淘尽;放官场浮名于田园之中,三百颗荔枝入口,失意消亡于岭南。将满未满又如何?如此豁然心境,使苏轼之月昭质未损,熠熠生辉。

其光华,也曾明朗地照过三千铁骑席卷平冈,也曾温柔地漫过墙里秋千墙外香径——

子瞻固然如稼轩,胸怀力挽雕弓而射天狼之志,却也恬然于曳杖而行,听杖音铿然,看枣花簌簌。太阳过于刺眼了,若用来形容苏轼,未免偏了其大气豪放,漏了其温和多情。只有朔望之月最适合苏轼:将满不满,昭质未损,既晔然而明朗,又淡然而温柔。

子瞻,其光华之清也,固令君子折服,亦使小人相妒。故其虽为贤士,终不得居庙堂之高,而空流连山水之间。然一斜苏堤,分子瞻之心为二,一为官场失意,二为人生快意。而子瞻,存快意而忘失意矣!

子瞻,朔望之月,将满不满。繁华边际,清辉蔓延,昭质未损。恃一腔文采,染一季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眼中的苏轼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题西林壁》我们早已能倒背如流,而对它的作者苏轼却又不甚了解,因为他的性格像庐山一般复杂多样,人生经历也是起起伏伏。

苏轼受其父亲苏洵的影响,从小便饱读诗书,在政治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当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执政,大刀阔斧地进行变革之时,苏轼却“不识时务”地站出来唱反调,认为新法损害了百姓的利益,结果自然是被贬到地方去当了个小官。过了几年,宋神宗驾崩,哲宗即位,西太后听政,旧党的司马光重归宰相之位,苏轼又被召回京城。本来苏轼应该对司马光感激涕零,没想到他竟又看不惯旧党将新法全部推翻,于是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又触怒了保守势力,再度被贬。虽然政治上屡屡失意,然而苏轼却很乐观旷达,在穷乡僻壤依然能够苦中作乐,于是就有了在黄州时与黄庭坚、佛印唱和交往的佳话,被贬惠州时欣然作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外放杭州时又捣鼓出了东坡肉,至今仍名扬天下。

这样的闲情逸致并没有消泯苏轼的雄心壮志,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抒发了自己渴望像周瑜那样展示才华、建功立业的豪情,而那时正是他人生的最低谷,尽管如此,他仍然位卑不敢忘忧国。在他晚年,雄心不减,“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矢志报国的强烈愿望跃然纸上,令人为之动容。在地方任职期间,苏轼也时时把民生疾苦挂在心间,在任杭州太守时,他带领百姓疏浚了西湖,并用挖上的湖泥,建造了一条长堤,后人为表感激之情,称之为“苏堤”。

豪放超逸的苏轼也有柔情的一面。他与妻子王弗感情极深,在其去世十年后,仍念念不忘,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词句,沉痛而又抑郁;在丙辰中秋,望着天上一轮皎洁的圆月,他不禁想起了与自己远隔千里的弟弟子由,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

细读苏轼,苏轼的形象渐渐变得鲜活与丰满,但以我有限的水平,又怎能将其写尽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作文给苏轼的一封信

全文共 2056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苏东坡先生:

您好!

记得背得您的第一首词便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当时只觉得“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那样的有意境。后来,我又偶然发现,您的作品中总是出现“月”字。如今,我终于通过《苏东坡传》较深入的了解了您,这可真得感谢林语堂先生。

第一遍读《苏东坡传》,觉得可以用“广”一字来形容您:涉足的领域之广,见识的世面之广,精通的博学之广,体验的经历之广。

第二遍读《苏东坡传》,觉得可以用“壮”一字来形容您:体魄之壮,胆量之壮,气魄之壮,度量之壮。

而第三遍,目前最深入研读地一遍,我才发现,您的一生根本不能以我的概括能力而总结为区区一个字来形容——您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潇洒。

何为“别人的苟且”?就是普通人眼中能将自己的生活毁于一旦的事情发生后,命运主宰了普通人,使其被迫毫无意义地活着。何又为“普通人”?就是逆来顺受、杞人忧天、不堪一击的广大群体。而您不是:痛失爱妻,“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朝廷排挤,几度遭受迫害;亲人难见,知己朋友相隔万里.....在这些足以能让普通人苟且偷生的活着的理由面前,在这些完全能让普通人被命运主宰的厄运面前,您选择了“潇洒”。

何为潇洒?它并不是花天酒地、烂醉如泥得不省人事,也不是自暴自弃、得过且过的伪装无视。它应该是“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迈;应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不计后果的不屈;它应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桀骜不驯;它应该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赤诚......

我并不认为“潇洒”二字的形容是牵强的,但最终连我自己都解释不清他究竟包含了什么。我想也许只能引用李白的一些诗句,才能较为清晰的阐释。李白和您都是从古至今,人们家喻户晓的名人,不仅是在诗词方面的成就之大,更是都以豁达乐观著称。但仔细想想,似乎您与李白的“豁达乐观”是有所不同的。

李白放荡不羁,“散发弄扁舟”、不畏权贵,因此被贬。在他的诗歌中,深层挖掘出的感情总是豪迈乐观的。但让我不解的是,李白“举杯销愁”用得都是“金樽玉盘”,品得都是“清酒珍羞”,在如此奢侈的环境中,“豪迈”似乎变得更加“爽快”,豪言也是酒后狂语。回头一想,仿佛脑海里浮现出了与李白的“豪放”截然不同的您。即使被朝廷排挤、被当权派厌恶的您,也依然“雄姿英发”,在黄州与普通百姓同乐中渐渐有的豁达性格更是难能可贵!

我喜欢您那篇《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静谧,美好。那是普通人所发现不了的美好,是您的慧眼发现了它,或更准确地说,是您积极乐观的心态找到了它。您在本应愁苦万分、茶饭不思的时刻,寄情于山水,摆脱了千言万语难进的愁苦。这也是一篇课本选文,不知是编书者的有意为之,还是出于课本单元内容的需要,紧挨着《记承天寺夜游》的一遍课文就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表面上的绿意盎然、清幽恬静,最终还是掩饰不住深处的孤凄悲凉。同样是被贬、不得志的文人,同样是寄情山水的愁苦之人,可面对更加优美的景色柳宗元却并未得到真生的精神解脱,短暂的快乐后,便又回到了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中。原因何在?原来,面对同样的事物和遭遇,您与柳宗元由于心态的不同而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也就是说,您又一次“把别人的苟且活成了潇洒”。(我并未对柳先生的“活法”持反对态度。)

您活在一个不能将自己的才华全部转展露的时代,但也正是这个时代成就了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在韩愈先生的观点中,人才的发现是被动的,君王的昏庸,代表着人才的埋没。然后您这匹千里马,跳出了吃人的槽枥,在属于自己的草原上尽情驰骋:

在当权派面前,您被认为成一匹疯马,但您却带着“如蝇在食,吐之乃已”的贞操继续驰骋,不顾一路的泥泞、沼泽,或是早早布下的重重陷阱:在杭州人面前,您是一匹愿意付出、尽心尽责的好马,停留在杭州休憩的短暂时刻转瞬即逝,带走的只是耳边一阵“为民造福”的美赞,留下的却是西子般的潋滟晴光......

一路且停且走,却从未放慢潇洒的脚步,在泼文洒墨间,诠释了世间的坦然。您的脚步几乎遍布全国,南至海南岛,东至杭州,无处不留下您惊人的诗篇,和突出的治理功绩。穿越时空,亘古不变的是您留给后人的潇洒:既有亲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有悲情,“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又有豪情,”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又是多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您的伟大在于不刻意的流露,只是在天地间尽情地恣意地彰显自己的性格,我行我素、桀骜不驯;您的不朽在于不忘初心,坚持本我,“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

当千年后的我们为您的坎坷唏嘘感叹、几欲流泪是,脑海里却依稀浮现出您带着微笑、傲视一切样子,口中吟诵:

人生到处知合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您的一生仿佛被时空无限的拉长、拓宽,一直延续到现今。既是肉体已然不在,但灵魂和精神却珍藏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潇洒!

您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了——潇洒!

您的忠粉——姑苏王姝哲

201x.5.1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眼中的苏轼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来自一千年前的吟唱穿越时空隧道,久久地回响在我的耳边。我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天地茫茫,烟雨苍苍,滚滚长江向东一泻千里。惊涛拍岸,江边,一位高冠长髯的老者正在对江高歌。这就是苏轼,我眼中的苏轼。

在我看来,苏轼不仅仅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一颗光照千古的耀眼明星,他更代表着一种豁达多情,倔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原则。乌台诗案后的苏轼,经历了人生的一次大起大落,这对他的心灵是何等沉重的打击。对此,他也有过“人生如梦”的迷惘,“早生华发”的惋惜,“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痛苦。但他更多的是以豁达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这世间百态,起起伏伏。“一蓑烟雨任平生”说出了他的淡薄,“春江水暖鸭先知”写出了他的坦然,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更道出了他超凡脱俗的姿态。

诚然,在苏轼六十六年生命历程中,坎坷多于平静,打击多过褒奖,但他却丝毫没有动摇过自己与生俱来的人生理想与处世原则。他永远是那个时代的心灵胜利者。所有的不幸,打击与困苦,都在这包容天地,吞吐江河的胸中如烟,如丝,如尘,如风,一吹便消散得无影无踪。他像一位倔强的舵手,任前方风大浪高,他依然高悬白帆,突出重围,成为那个时代最无畏的勇者;他又像一只神奇的不死鸟,在经历无数的打击与沉沦后,依然婉转地放歌,痛苦越剧烈,他那天籁之音却更是流传千古;他更像一桶陈年老酒,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阴森冷寂的地窖中,忍受着无边的寂寞;然而,当阳光射入地窖时,那酒香霎时弥散开来,渐染这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与文化。

苏轼,这豁达多情,倔强不屈的象征,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那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大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给苏轼的一封信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苏轼

您好!

我是您的铁杆粉丝,我想给您写,表达一下我的崇敬之情。

我听说您年少的时候,也曾骄傲自满。但是有一次,一个人来问您几个字怎么读,您也不知道,就把“读尽人间书,识遍天下字”改成了“立志读尽人间书,发奋识遍天下字”。这件事让您明白了学无止境、做人要谦虚的道理。从此以后,您学习更加用功。

当我在西湖游玩时,我就会想到您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我在《三国演义》里读到周瑜时,我就会想到您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当我想到千里之外的家人时,我就会想到您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我想念起身在远方的弟弟时,我就会想到您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来安慰自己。

我为您的成功而开心,为您的失败而难过。

此致

敬礼!

您的忠实粉丝:__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白居易和苏轼都爱杭州

全文共 137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杭州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重镇和商贸中心。千百年来,从白居易到苏东坡,从西湖到大运河,杭州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说引人入胜。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为什么白居易和苏轼都爱杭州吧!

历史上,白居易和苏东坡两位文人墨客都在杭州留下了他们各自的足迹。

白居易与杭州

白居易

白居易于长庆二年(822年)十月赴任杭州刺史(即州最高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前后三年,实际时间仅20个月。

在此期间,他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州人饮水问题。又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刻石置于湖边,供后人知晓,对后来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响。捍湖浚湖,重疏六井,使市民能够近湖而栖,安居乐业,也奠定了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格局。离任前,他还将自己俸禄的大部分留存官库,作为疏浚西湖的固定基金。用去多少,由继任者补足原数。嗣后沿袭成为一种制度,持续50年之久。

白堤

白居易一生作诗3600多首,其中写西湖山水的诗就有200余首,为历代写西湖诗歌最多之人。

他经常出入山川,走街穿陌,深入民间,考察杭州的山川形势,风俗民情,名胜古迹,写出了不少好诗:“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铺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诗中充满真情实感,表现出白居易对杭州、对西湖的真爱挚念。他与同时代文人、友人又多诗歌唱和。于是,杭州和西湖的名声也就随之很快传散开去。

白居易不仅开创了风景抒情诗的先河,而且为后世文人诵唱西湖、描绘杭州开了好头。而历朝文人墨客钟情于西湖,也造就了西湖深厚而宝贵的文化积淀。当他任满离杭时,对杭州自然是依依难舍:“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苏轼与杭州

北宋著名诗人苏轼与杭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两度在杭州为官,这座江南名城留下了他深深的烙印。西湖边两条繁华的街道——“东坡路”、“学士路”的命名都与他有关。

在景,苏堤春晓是名扬天下的“西湖十景”之一。1089年,苏轼任杭州知州,开始疏浚湖水,创造性地将葑草淤泥善加利用,筑成一道横贯南北的长堤,堤上建六桥九亭,遍种桃柳芙蓉,恣意浩大的西子湖,因这长堤、这桥与亭,变得层次丰富、美不胜收。如今,后人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功绩,为这条全长近三公里的林荫大堤命名“苏堤”。而他主持疏浚西湖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作为标志,这就是如今杭州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三潭映月”。

苏轼

在吃,东坡肉是名动天下的一大名吃,相传为苏轼所创制。在杭州任职期间,苏轼主持疏浚西湖、修建湖堤,使四周的田地旱涝不愁,百姓感其恩德,送来酒肉。苏轼为慰劳修浚西湖的工人,给厨工批了“酒肉一起送”的条子,哪知却被厨工误看成“酒肉一起烧”。美酒将猪肉烧得红香酥烂,香飘西湖——一道误打误撞的“东坡肉”让无数饕客垂涎。

苏堤

在诗,从西子湖畔创作而出的诗词歌赋,被历代吟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所作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总结了西湖的诗情画意。在西湖游览时,苏轼偶遇晴、雨西湖两个面貌,发觉西湖无论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有一番情调。直到现在,人们到西湖都会想起苏轼这一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心中的苏轼我心中的苏轼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提到苏轼,我脑中第一时间出现的就是杭州的苏堤。

杭州的景色秀丽,想必苏堤也是充满了优美的的气息。再和苏轼的文章《浣溪沙》联系起来,一位心系百姓,文风优雅,风度翩翩的才人展现在我的眼前。来到山东诸城,苏轼的《密州出猎》又映入我的脑海。这种情绪又和在杭州苏堤上有所不同,是一种坚定的报国之心,虽然报国无门,可是苏轼却毫无自暴自弃之心。我不禁又对苏轼对于朝政的忠诚之心肃然起敬。每当我看到苏轼那拥有超水准的字画书法时,我对苏轼的文采有崇敬万分。这是一位为人正直,文采超绝的伟人,抱着对苏轼的崇敬之心,我去参观了杭州,看到了西湖一刹那,更能体会苏轼当时醉赏西湖所写下的《饮湖上初晴上雨》时的心情,同时,苏轼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对于已获成就无数的他任然为人亲和,这是我最欣赏苏轼的其中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苏轼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 这些事例适合话题“肩膀”、“仰望” “我想握住你的手”、“豁达与成功”、“宽容与成就”等苏轼,《题西林壁》《明月几时有》《赤壁怀古》《江城子》《赤壁赋》等(高中语文第三册),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文。

【原文再现】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摘自《赤壁赋》

素材评析】

《赤壁赋》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选文中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

【适用话题】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这些性格特点适合话题 “丰碑”、“谈意气”、“沉稳与灵动”、“高洁与志气”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仿佛是一扇古铜色的门。我推门而入,仿佛看到苏轼站在时空虚空的另一头向我掂须微笑。

一首《念奴娇》,将豪放派诗词艺术推至了顶端。苏轼泛游赤壁,留下的是两篇名赋与一首怀古之诗词。读《赤壁赋》,读到“叹吾生只须臾”两句,忍不住启唇轻诵。当时呈现在东坡面前的应是怎样一番景象啊,使得那感概遁着千年贯穿古今的线索而来,在我面前停格,打动的是自古而来千万的文人墨客。在《后赤壁赋》中上下颉颃翻飞的黒雁,不仅入了苏轼的梦,更是让我心头一悸。若不是苏东坡,北飞的雁儿又怎会名垂千古?苏轼善文,更善感概啊。

若只是犷野豪放与荡气回肠,苏轼这千年前的男子并不会倾了我的心。你不会不知那悲怆凄痛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深情的悼亡词,是东坡为亡妻王弗所作。那描绘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毛笔,写起旧人描眉的动作,竟如此深入骨髓。且看那“小轩窗,正梳妆”,那“那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都是无法离世的痛楚与哀愁。遒劲的风吹过荒山野岭,吹过王弗安眠的地方,你可听到苏轼哽咽中念诵的词句“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在苏轼的一生中,乌台诗案是他征途日渐消沉,文技每况愈上的转折点。黄州,一个凄凉的城,囚住了苏轼的形,却囚不住他的神。他自比孤鹏,在梧桐树枝头飞过,哀鸣,愤懑不平。“谁见幽人独往来”,东坡不忧亦不恼,甘做幽人,独来独往,“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不攀高枝,不附权贵,气节让他不肯择木而栖。“缺月挂梳桐”他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明月松间照”时,他把酒临风。任长廊上的清风贯穿春秋,苏轼不觉苦闷,有词足矣。

苏轼,他是古代的学者,他有一往情深和高洁的气节。千年后的我懂得他,在他的笔锋间如痴如醉。哪怕今后阅文无数,苏东坡在我心中的位置,也是无可取代的,我坚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眼中的苏轼

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在我没有走近他时,他只是一个文学家、书画家;但当真正走入他的世界,才发为他找到一个合适的标签是如此困难。还在冥思苦想时,笔已经在纸上轻轻勾勒出了我眼中的那个苏轼——哲学家。

苏轼后半生一直在探索人生奥秘,而这种思考,已经将他铸造成了哲学家,清冷秋季,雾气笼着茫茫大江,水天一色,不由使人感叹世界的宏大与自己的渺小,苏轼却坐在船头饮酒,缓缓吟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却与柏拉图的学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苏轼,在这一刻已不是单纯的乐观,而是彻底蜕变为了理性的哲学家:常人看到的,是片面上的万物流动,生生灭灭,那只不过是感官世界罢了;苏轼深邃的目光,却望透了那重重迷雾,用不朽的灵魂,追随到了永恒不变的理型世界。于是,他淡然了,成熟了,厚重了,心也如冰般透彻且不易被外界事物打扰了,如同他诗中的梨花,将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深刻的思考,使他成为哲学家。常人看到的只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他,却调转笔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庐山美景中,他能写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坚信,这一切决不是苏轼有意而为,而是在电光石火间很自然的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即使时再普通的的事物,他都能输灌以深刻的思想,反倒让人们看到的是他的乐观与豁达,忽视了他的理性与深刻。而他这种深刻,不是有生俱来的,而是经过了坎坷的磨练后沉淀下来的,如厚茧老皮。

苏轼还拥有一个哲学家应有的智慧。他信仰儒佛道三教,用自己超人的智慧将其巧妙地融为一体。当他胸怀天下却屡屡碰壁时,能在道教的“我命在我,不属天地”中找到精神慰藉;他一生像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般四处行善,却不失旷达与洒脱。他用自己的智慧将这三教中的精华集于一身,这无疑加速形成了他独特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成为哲学家。

就这样,在柏拉图一千四百多年后,中国有一位叫苏轼的文人追随他脚步,像一个真正的哲学家那样,冲破了肉体的枷锁,释放了灵魂,踏上了回归理型世界的旅程。而我们代代相传的那些诗词,不过是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哲学家灵魂的脚印,在那里呢喃着不知名的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给远在黄州的苏轼写一封信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苏轼先生:

您好!自幼我就喜欢品读您的诗文,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这里向您抒发我对您滔滔不绝的敬仰之情。

曾记否,那“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恬静;曾记否,那“竹枝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无畏;曾记否,那“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豁达乐观。

乌台诗案,打不倒你“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积极进取;贬谪生涯,磨不灭你“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悠然自得;杭州游历,道不尽你“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心境开阔。

您的诗词,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多少人为您诗文中的那豪放不羁而拓展了词作诗文的眼界,又有多少人为您那丰富的题序、典故而突破了传统诗词的界限?您,改变了传统的诗词格局,提出了“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不可不道是一声“千古风流人物”!

不多言您的诗词,可即便是您闲暇时的书法画作,却也亦是精品。您书法的那风格跌宕起伏更是您那一生屡经挫折的体现。您画作的那自然神似更是为“士人画”、“文人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样的您,引得多少文人敬仰吟诵?那于常州的猝然离世又获得多少人的遗憾感慨?

您的逝去终究为您的一生画下了句号。您一生虽仕途无望却在多少人心底留下了那绚烂的神话?

此致,

敬礼!

您的仰慕者:星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