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苏轼(精选20篇)

导语: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还是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都名列“唐宋八大家”。后人把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相关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浏览

6283

作文

182

命途多舛的苏轼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宋代着名文学家、书画家。他被当时“改革派”中的有些人指控“讥刺朝政”、“包藏祸心”,遭到逮捕和审讯,几乎送了性命,史称“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1085年宋神宗病逝,哲宗继位,高太后摄政。高太后不满新法,立即起用旧党召。司马光等回亦执政,苏轼被调回京城,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同旧党发生分歧。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1089年,苏东坡再次被贬出京,出任杭州知府。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又把变法派召回朝内主政,政局变生急转直焉的变化。第二年6月苏东坡,被贬得更远,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定居在惠州(今广东惠阳)。晚年过流放生活。给苏东坡又一次沉重打击,公元1101年7月26日,这位66岁的老人,终于满含悲愤离开人世,结束他命运多舛的一生。

苏轼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就是在被贬时写出的。如:词作《奴娇?赤壁怀石》,散文《篑谷偃记》,《方山子传》、《记承天寺夜游》、前后《赤壁赋》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眼中的苏轼

全文共 902 字

+ 加入清单

唐诗、宋词是我国传统国学之一。而在我眼中,苏轼的诗词是茫茫诗词海洋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文如其人,一首首风格迥异的诗词使苏轼的形象在我眼前越来越清晰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年轻时就已经满腹经纶的苏轼虽被贬谪到黄州,却依然能写出如此气势磅礴的词句,真不愧是豪放派词人中的魁首。苏轼的豪放、乐观、豁达充分地显现在他诗词中的字里行间。报国无门而“早生华发”的苏轼感叹“人生如梦”之余,能洒脱地“一樽还酹江月”,放下荣辱,自得其乐。苏轼尽管仕途坎坷,多次被贬,却从不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阴影。人到中年,苏轼被贬到密州任太守,一般人早已心灰意冷,苏轼却能“老夫聊发少年狂”,自比“孙郎”,让全城的人看他“亲射虎”。即使是“鬓微霜,又何妨?”,他依然要“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万丈豪情,即使是年轻人,又有几个人能媲美。晚年的苏轼,虽险遭杀头的厄运,却从不消沉,“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豪情不减当年。此时的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他眼中的世界广阔、宁静而清澈,“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的境界,古往今来,有几个人能达到?

苏轼的豪放诗词世人耳熟能详,很多人一定认为他是一个洒脱不羁的人。但可贵的是苏轼豪放却不失细腻,朴实却不失婉约,志向高远却又重情重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在妻子去世十年时所写的悼念之作。不用特意回想,根本就忘不了,文字看似平淡却道出他对亡妻十年来的无尽思念。夜晚,苏轼睡梦中又回到家乡,仿佛又见到妻子在窗前“正梳妆”,千般思念却“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如此凄凉、悲伤的词句,动人心魄,令人断肠。苏轼对亡妻情深意切,对手足兄弟也同样无限牵挂。中秋佳节,思念弟弟却不能相见,苏轼不由得发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感叹。对千里之外的弟弟只能送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依依深情,感人肺腑。

苏轼的诗词豪放如旭日喷薄,婉约如微风拂柳。品读他的作品,你会仿佛跨越历史的长河与诗人成为知己,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精神交流,阵阵激情在胸中回荡,长久不消。

月圆之夜,我举杯望月,依稀看见苏轼也举杯和我共邀明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蝶恋花苏轼扩写800字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那几瓣瓣,曾像女人家腮边的胭脂一般嫣红,如今却像浸过水似的,无力地垂在枝头,就待春风一吹,幽幽坠地泥地。看着看着,不禁对春尽的那一幕,感到惋惜。

“啾”,我被这声鸟叫激地回过神来,目光就追随着那只燕子看了去,它似乎很爱说话,尽管这附近没有什么能陪它交谈的鸟儿,它还是自顾自地叽喳着。自己也有满肚子话想说的我,倒不嫌它烦,这冷清的街道,反而因为有了这一两声才灵动起来。“啾”,我也学着叫了一声,那只燕子却没有一丝看我的迹象,扑着翅膀,从杏树上飞走了。现在只留下我,与这杏树做伴咯,可惜它不会说话,那刚冒出脑袋的青杏也给不了我什么兴趣。燕子飞得匆匆,就像时间总是很快逝去,眼下这美丽春光,也会在不久后消散。可我只要想起明年的春、将来更多的春,伤春的心思就明朗了不少,艳丽的春天不止这一年。也许我也是一样,总会有盼到云开日出的一天,只是需要时间。

大片的绿色闯进我的眼帘,不同于青涩的杏子,更显生机,更有活力。那是一片爬山虎,贴在洁白的墙上,风拂过时,它便朝我微微颔首。墙边一湾流水,并不深,却有着翡翠的色泽,隐约倒映出柳树的身影。能在街巷中见到杨柳与绿水这等美景,足够幸运了。我莫名羡慕起刚才那只燕子,能见到团团柳絮被风一次次撕下,像蒲公英一般弥漫在空中;能见证水流与清风的交谈与共舞;能在爬山虎的陪伴下,经历全盛的春天。

不知不觉,街巷的人多了,他们大多行色匆匆,仿佛忙得停不下脚步。只是有几个路过我时,投来奇异的目光。大概是惊奇世上竟有如此清闲的人吧。我抬手摸摸柳树苍老的枝干,这群为生计奔波的人,连生机勃勃的春意都无暇留意啊。至于他们怎么看待我,我倒不在乎,几时老百姓能有闲情逸致欣赏春光就好了。是吧,老垂柳。

正喃喃自语着,墙内传出银铃般的笑声,霎时间,我的呼吸都放轻了。多么美妙的笑声,那一定是个花儿般年纪的女子,让人不由地猜测院子里的情景,是什么事引发着无邪、愉悦的笑?噢,一定是在荡秋千,我听到了风的呼声。听多了民间疾苦的耳朵,此刻化成了干涸的土地,急需要这种愉悦笑声的滋润。可是,我静了,那一头也不再笑了。等了许久也没听到她再出声,想必是回屋休息了吧?突然觉得自己像一个求而不得的愣头青,而那位姑娘则是随着春风远去的无情流水。

转身,又看到一颗青杏,杏子青涩,也是满满的希望。突然有一种冲动,要与它分享那一串银铃般的笑声,要同它谈谈在别处不敢轻易出口的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眼中的苏轼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湿润的天,淅淅沥沥的雨。同行的人,没有雨具,匆匆忙忙地赶路,忙着躲雨。然而,唯有苏轼,迈着沉实平稳的步伐,深邃的双眸凝望着远方,嘴角似起未起的有一抹淡淡的笑意,仿佛这雨不是意外的灾祸,而是生活的点缀;仿佛这雨不是老天对人的戏谑,而是生命的诗意。果然,雨过天晴,山头温暖的阳光迎向人们,同行的人该是一展愁眉的时候了,而苏轼只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遇雨而不惊,雨晴而不狂喜。面对打击毫不失意,喜怒哀乐融为一体,这生命的从容令我难以忘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朗星疏,疏落的梧桐投下孤单的影。苏轼在院中踱步,仰望苍明的月,月圆之日,该是团圆之时啊!然而,朝廷如“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月亮总是“别时圆”。境遇的惨淡,寂寞无依,化为苏轼头上的一根白发,或是脸上的一道沧桑。苏轼与常人一样,有心结。(很好。)

可他参透人生,有结又有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人有悲欢离合,月由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抬眼望一眼明月,苏轼淡淡地笑了,即使纵隔千里,依然可以共婵娟。

豁达的心胸,平和的心态,于逆境中自我调整,不像赵师秀“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急躁,不像杜甫“忍能对面为盗贼”“归来倚杖自叹息。”的愁苦。

苏轼的笔下,是一种生命的从容。它源自磨难困苦挫折阻塞,源自不沉沦,不气馁,源自博大的胸襟,豁达的心态,源自从走过的每一步中思考,感悟,让自己的生命超于荣辱得失,真正解放、开阔、自由。

苏轼让我记住了生命的从容。这生命的从容,我会永久记下,也许我不会达到这完美的境界,然而我会一直走向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身处逆境,豁达洒脱苏轼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谪居黄州期间,凄风苦雨中的苏轼泛舟赤壁,在清风、明月之中,超越了失意和悲伤,参悟了水与月的辩证法,捕捉到“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生命本真,最终彻底顿悟了生命的真谛。跳出心灵炼狱的苏轼开始尽情享受“清风”“明月”......苏轼不因遭受政治迫害而委靡消沉,而是寄豪情于山水,荡胸臆于自然。身处逆境豁达洒脱,随缘自适,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脫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面对生活中的坎坷,我们也要乐观驱散阴霾,用旷达解读挫折,永远保持理智与乐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写给苏轼的一封信500字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苏轼

苏轼,北宋的大才子啊。

其实我有什么话好跟你说的呢?我无法体会你的苦闷,而你也不理解我的忧愁,相隔数千年,有能有什么话可说呢?

但我是有话要说的,纵使你听不到,纵使你不理解,我依然是要对你说些什么的。你的文才,耀眼夺目,使你流芳千古。你自愿考取功名,做了宋朝官吏。

既然做了官,就做些官员该做的事情吧,至少也应坚定自己的立场,做自己认为对的。可是,改革中,你却几次三番,几次三番的在新旧两党的立场间徘徊。这官路不顺,命运多舛,又怪得了谁呢?

你又有什么办法,你又能左右的了命运吗?那残破的昏庸的腐败的黑暗的政府,那所谓的真命天子……面对这些,你又能怎么样呢?

只好顺从天意,安适享乐了。你寄情与天地,托身于自然,领悟人生,参晓哲理,能与同道中人共游山川山涧,共抒博大豪情……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供你游山玩水,吃喝享乐的冗繁费用的,是饱受饥苦的百姓啊。面对政府的愚蠢,你可以回避,你可以置之不理,但百姓们,要他们怎么无视,要他们怎么逃避?

可是,你又能做些什么呢?压迫百姓的封建专制,冥顽不灵的独裁统治,又怎么可能给你为百姓做事的机会。他们要你做帝王的走狗,要你做剥削的利器,你毅然不应,已经可歌可泣,怎么可能还奢求你做什么呢?

你的一生就这么过去了,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与辉煌。但那遗憾真的就是遗憾?辉煌,又真的就是辉煌?

也许从一开始我就没有资格对你评头论足,没有资格对你说那些话。但我同情你的命运,嫉妒你的才华,称赞你的人品,不满你的做法……我究竟想跟你说些什么,我自己,又知道多少?

学生:

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写苏轼的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据说,人去世后会变成一颗星,围在皎洁的月亮身边。而你,你会不会也变作一颗闪耀的星,挂在黎明的天边?

你从出世开始,便注定你的辉煌。父亲与母亲对你精心的培养,更决定你一生的光芒四放。二十岁便考中科举。虽名列第二,但我们都能明白其中的玄妙。那么豪放洒脱的你。科举考试中随便编出个论据,足以证明你的聪慧,然而这么洒脱的你,怎可能屈服于权威之下。

你的第一任上司,是一个严厉的陈公弼。他对你好苛刻,甚至在你精心写好的公文上涂涂改改。不过,这又怎能难得倒你。你为陈公弼后花园的小亭子题诗时的言论是那么好笑。但,你始终没有发现,陈公弼这是为你着想,考验你而设下的局,以致于你的悔恨以满心的诚恳写出著名的《陈公弼传》。

你被召回京都,但与王安石起了冲突,神宗为顺利变法,将你调回地方,赶到徐州,你治理了黄河水患。在杭州,你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在湖州的你,不幸被王珪等人陷害,制造“乌台诗案”,好在皇帝并不昏庸,将你释放。

为保自身仕途,你远到江宁拜访王安石。他的“骑驴渺渺入荒坡”让我们感到心酸,你与他相谈甚欢我们也真正了解到王安石的本性,此间,皇帝突驾崩,司马光上台召回你,在几个月内你升到三品大员,这是你人生的巅峰。

然而,我们都很好奇,谁如此有幸能嫁给你?便有王弗、王闰之。王弗,一个知书达理的美丽女子,无不在时时刻刻关注你,她会悄悄躲在屏风后,观察你的亲友是否忠诚,她会在你忘记文章时稍点醒你。但却早早逝去。王闰之,一个温柔贤淑的贤惠妻子。她体贴你,关心你,无时无刻不在照料你。但,也悄然逝去。朝云,你的红颜知己,你可与她谈吐心声,可与她畅谈不快,她陪伴你最艰难的岁月,是你精神上的支柱。由此可见,你又是多么幸福!

苏辙,你的好兄弟,在你被遭乌台诗案前,他已得知此消息,不惜冒生命危险去通知你,又向皇帝请命让自己代你受罚。如此的好兄弟!我们都为你拥有如此的好兄弟而感到羡慕。

然而后来,皇帝要恢复新党人物,将苏轼从三品大员贬为九品芝麻官。苏轼买不起羊肉只能吃羊脊中的碎肉,一煮再煮,后来被往回调迁。结果不幸死于常州。一代伟人,生的惊天动地,死的也极其光荣。他树立了“穷则独善其善,达则兼济天下”的文人品德。树立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榜样。

你化作一颗闪耀的星,挂在黎明的天边。每日清晨上学去,总能看见你的脸。你,就像流星一般,为我指明道路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心中的苏轼我心中的苏轼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风飘飘,水殇殇,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沧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点,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着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上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些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什么“只恐双溪舴

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情怀;“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赤壁因苏轼而光芒四射!赤壁,只属于苏轼。风雨任平生,他的多情铸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铸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铸就了他的“风雨任平生”!

他的名字响彻在赤壁的天空中,响彻在赤壁人的心坎上。同样也响彻在我的心中,轼在我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历史名人苏轼的故事

全文共 1067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是个悲剧人物。他重气节、有志向。博通经史,关心时事,以图强国。21岁那年中进士,没想到刚刚踏入仕途,便卷入了一场没完没了的政治风波之中。

苏轼做主簿、签判一类地方官的时候,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苏轼反对“新法”。他写了几篇文章如《商鞅论》、《拟进士廷试策》,或是借古喻今,含沙射影,或是借题发挥,旁敲侧击,而在《上神宗皇帝》万言书中则是公开的全面攻击了。

王安石是敬重苏轼的,认为苏轼“乃当今奇才”。虽然,苏轼和他政见不同,但王安石毕竟是王安石,他和苏轼的交情依旧。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些新王安石的人不停地在打苏轼的小报告,在王安石的耳边添油加醋地“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三人成虎”,王安石便也有些相信了。待皇上问“可用苏轼时”,王安石说:“如果要推行新法,就不能重用苏轼”。苏轼呢,也感到京城难呆,便再三请求外调。之后几年,他做过通判杭州、密州、湖州等地的知州。待王安石罢相,追求高官厚禄的投机者越来越多地混入变法派。严肃的政治斗争部分地变成了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倾扎和报复。苏轼成了其中的不幸者。谏官李定等人摘出他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加以弹劾,他被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过了七年,司马光等旧党上台,苏轼虽未能完全消除对王安石变法运动的敌意,但又不满于司马光旧党集团的倒行逆施、旧党中的一些人便把他看作第二个王安石,他在旧党中也无法容身,于是又请外调。到宋哲宗执政、新党再度上台,苏轼的日子一天比一到难过,一贬再贬,从惠州直到遥远偏僻的海南岛,后死在遇赦北归的途中。

苏轼的过错:一是在于他敢讲真话,他自称“言必中当世之过”,说自己作文“皆欲酌古以御今,有意乎济世之实用”。他钦慕屈原、诸葛亮那样经世济时的人物,想做一个风节凛然、敢作敢为的儒者;二是小人作怪。苏轼才华过人,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众必非之”。他对王安石有意见,对司马光有看法,那些伺空献媚取悦,以谋荣升的小人们看得清清楚楚。等到时机已到,或说苏轼非议新法、讥蔑王安石,或说苏轼不满旧党,痛骂司马光等等。最典型的事例是有人向皇上反映道:“苏轼四年前护送父亲灵柩回川妄冒公差,往还以舟载物,贩卖私盐”,皇上将信将疑,命人查办,均无所得时,轰动一时的“苏案”才算了结。可惜,苏轼无辜蒙冤,闭门待罪,心有怨气而无可奈何。

苏轼才高德重,却不善走“钢丝”,那样为求活而求活,对他来说很难活着,就算勉强活着,也会活得很苦、很累、很不值得。

生命,有相同的开端和相同的归宿,不尽相同的是生命的过程。这其中,有崇高、有伟大、有卑劣、有渺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风流人物苏轼作文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个人走进晚风的夕阳中,柔与的风吹得我受伤的心隐隐作痛。自己苦心经营的,决不能失败,但败得似一幕滑稽剧快降下帷幕,只留下一串串奇怪、探询的目光闪耀在脑海中。

夕阳将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无力的阳光伴着漫无目的的脚步,“林断山门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相同的无奈使我又一次轻轻走近了苏东坡。

夕阳下的小河边,碧草茵茵,清澈的河水,点点涟漪,我仿佛望见了东坡先生驾一叶扁舟,缓缓而来。晚风吹起他乱如旌的白发,“唯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他似一只孤独的大雁,无人能知他的志向是天空。“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人们多认为这是悲观中的消极,无力中的感慨,而我却一厢情愿地认定这无声之境便是苏东坡的极致。苍凉中有着无边的宁静与深邃,最痛苦的时刻,正孕育着无限的希望。枝上柳绵被风吹少,而他却道:“天涯何处无芳草”,任岁月染白头发,他却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被风雨截住了去路,他会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无情相思袭上心头,他又说:“休将故国思故园,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东坡是深刻的,就在于他有一双在黑暗中发现阳光的眼睛,先生踌躇满志,随时代的际遇跋涉到了颠峰,厚重,明朗溶为共同的血液,流动在一个人的人格血脉中面,于是,我们看见先生在滚滚大江前,唱“大江东去浪淘尽”悠悠古江,因为一种不同凡响的胸襟而千古激荡。

你是否看到一位老者信马由缰,奔驰于天地之间,“左牵黄,右擎苍”的矫健英姿伴着那句“老夫聊发少年狂”,你是否看到大雪纷飞天地间,对着绽放的寒梅,那位老者心旷神怡,“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东坡先生,面对人世间的沧桑,只留下一句最深最切的感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失意中的安然,快意中的怡然,失败中的泰然,成功中的淡然,构成了他一生中最闪亮的人格魅力。

……

我从东坡思想那中归来,心中舒畅了许多。是他又一次唤起了我兴奋的勇气,我相信,我会用成功来回谢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与苏轼相遇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熙宁十年,苏东坡出任徐州知州。在他到任不足三个月的一天,澶州的黄河大堤决口,水汇集在城下,不停上涨不能及时梳理,城就要被冲垮了。因为洪水,城中的命中都着急忙慌地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身上背着一个包袱便往城门口赶,待我赶到城楼上时,城下人声鼎沸,大家争着要往外走,要出城避水。苏轼站立在城头,我快步走到他旁边站好,只见他个子高大,身姿挺拔,他的颅骨很高,眼睛在浓密的眉下显得很有神,他清了清嗓子,本来十分混乱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苏轼的声音略带着严肃:“大家都冷静下来,不要出城,大家想一想出城后能比在城中安全多少?如果这么多人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对不会冲了城。”城中百姓听后安静了几秒钟后都纷纷回到了各自的家中,我站在城楼上看着,心中不禁感慨万分,下定决心全力守城。苏轼转过身,看着我和其他官役说道:“河水就要冲进城里,时间紧迫了。”我向前跨了一步,作揖说道:“我们必将全力守城。”苏东坡望向我们,面露赞赏地点了点头,看起来十分欣慰。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滚滚浊浪如山呼海啸般直扑徐州而来,徐州城下水涨了将近三丈,并且迅速渗入城中。在此危机关头,苏东坡临危不乱,在城上搭起帐篷指挥抗洪,每天几乎每时每刻都会有人来报洪水的最新消息,我们坐在帐篷中议事,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人人脸上尽是严肃的神情,每个人在苏东坡的指导下都拼尽自己的全力,绞尽脑汁想对策。苏东坡本人也是尽职尽责,每天与我们商讨完后,自己又在帐篷中独自沉思,好几天晚上我路过他的帐篷,里面还能透出细微的亮光。

一个早晨,苏东坡召集全城百姓说道:“洪水的情势迫在眉睫,需要大家的力量一起抗洪。”虽然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众人的士气却十分高昂,大家异口同声地喊道:“愿与知州一起抗洪!”“好!好!”苏东坡举着手,大声地说道:“我苏东坡在此立誓,与徐州共存亡。”于是他亲临抗洪第一线,亲自率领众人穿短衣赤着脚拿着簸箕铁锹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一直到城门口。这发洪期间,苏东坡经常在城中巡视,几次路过家门,他没有丝毫犹豫地匆匆走过。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长堤筑成,才战胜洪水,保全了全城百姓的生命安全。

与苏轼的这次相遇中,他临危不乱,心系百姓,每次抗洪都身先士卒,搭起帐篷与大家同甘共苦,正是因为这样的品质他才被人爱戴,让我十分敬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苏轼修改对联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苏东坡小时候,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应该说,苏东坡的雄心壮志无可非议,但是“天下字”多如牛毛,你能“识遍”吗?“人间书”汗牛充栋,你能“读尽”吗?未免有点儿“狂”啊!

这事被一位老者知道了。一天,他拿来一本小书,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接过小书一看,有许多字并不认识,这本小书也没见过,不禁十分羞愧。老人取回小书,盯着这副对联看了好一会儿,不禁摇摇头走开了。苏东坡看在眼里,觉得自己的这副对联确实狂了一点,很不应该,于是拿起笔来,在开头多添了两个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这一改,没有了原先的“狂”气,变成努力的方向了。从此以后,苏东坡变得谦逊起来,孜孜不倦地识字、读书,终于成为一代大诗人、大文豪。

[苏轼修改对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苏轼退房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肖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这年七月,他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内。(见宋 费衮《梁溪漫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写苏轼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眉山自古文学兴盛,史不绝书。如此盛地能孕育出苏子这样的诗人才子,想来也是不足为奇的。

初次与苏东坡邂逅是在他的‘西北望,射天狼’中,仅仅两句就足够令我陶醉了。当时的苏东坡正值壮年,意气风发,有着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这两句之豪放,恐怕也是震古烁今了!

不久,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便新鲜出炉。其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很多种理解。但我认为,这句诗表达了机遇难得,要及时把握。因此诗是苏轼怀念其弟苏子由而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更是道尽千载离人心愿。

但“明月多被云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从此开始了一贬再贬的艰辛之路。看到这一史事,我也是义愤填膺。苏子报国之心若皎皎明月,却因政见不同遭人迫害,几至丧命。不过苏东坡到黄州后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开始了他的美食之旅。

我想尝鱼美,闻笋香就不必多说了,到黄州后,苏轼大名鼎鼎的《猪肉颂》也问世了。苏子最喜猪肉,还发明了“微火慢炖”,不骄不躁煮出的猪肉才能色、香、味俱全。自古文人吃货不少,但像苏东坡这样精于吃,还为美食专门写诗的恐怕也没有第二人了。一个热爱美食的人也必然热爱生活。

他的才情,他的抱负,他的乐观无一不让我敬佩,虽我活不成他那样的人,但我也可学他“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平淡之心,也可学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洒脱,也可学他“笑时犹带岭梅香”的越挫越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眼中的苏轼

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在我没有走近他时,他只是一个文学家、书画家;但当真正走入他的世界,才发为他找到一个合适的标签是如此困难。还在冥思苦想时,笔已经在纸上轻轻勾勒出了我眼中的那个苏轼——哲学家。

苏轼后半生一直在探索人生奥秘,而这种思考,已经将他铸造成了哲学家,清冷秋季,雾气笼着茫茫大江,水天一色,不由使人感叹世界的宏大与自己的渺小,苏轼却坐在船头饮酒,缓缓吟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却与柏拉图的学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苏轼,在这一刻已不是单纯的乐观,而是彻底蜕变为了理性的哲学家:常人看到的,是片面上的万物流动,生生灭灭,那只不过是感官世界罢了;苏轼深邃的目光,却望透了那重重迷雾,用不朽的灵魂,追随到了永恒不变的理型世界。于是,他淡然了,成熟了,厚重了,心也如冰般透彻且不易被外界事物打扰了,如同他诗中的梨花,将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深刻的思考,使他成为哲学家。常人看到的只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他,却调转笔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庐山美景中,他能写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坚信,这一切决不是苏轼有意而为,而是在电光石火间很自然的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即使时再普通的的事物,他都能输灌以深刻的思想,反倒让人们看到的是他的乐观与豁达,忽视了他的理性与深刻。而他这种深刻,不是有生俱来的,而是经过了坎坷的磨练后沉淀下来的,如厚茧老皮。

苏轼还拥有一个哲学家应有的智慧。他信仰儒佛道三教,用自己超人的智慧将其巧妙地融为一体。当他胸怀天下却屡屡碰壁时,能在道教的“我命在我,不属天地”中找到精神慰藉;他一生像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般四处行善,却不失旷达与洒脱。他用自己的智慧将这三教中的精华集于一身,这无疑加速形成了他独特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成为哲学家。

就这样,在柏拉图一千四百多年后,中国有一位叫苏轼的文人追随他脚步,像一个真正的哲学家那样,冲破了肉体的枷锁,释放了灵魂,踏上了回归理型世界的旅程。而我们代代相传的那些诗词,不过是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哲学家灵魂的脚印,在那里呢喃着不知名的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终于,我读懂了苏轼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刘玮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透过千年的红尘,你悠然自得,在山间信步闲行。我捧着你的诗集,读你的才华横溢,读你的乐观豁达。雨停了,你悄然吟诵:“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你的一生曲折坎坷,几起几落,在政治斗争中屡屡失败。元丰二年,你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虽地区偏远,生活困苦,但你毫不自怜自叹,也不郁郁寡欢,而是呼月唤友,寄情于自然山水,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卓绝千古的诗篇。元祐八年,你又被贬惠州。在当时,惠州乃是被称为南蛮之地的岭南。你历经挫折,仍乐观旷达,留下了“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脍炙人口的诗句。即便在别人“闻风色变”的岭南,你却说“如果每天能吃上三百颗荔枝,愿意永远都作岭南人啊”。你放下被孤立排挤的不公对待,走进自然山水,用心感受生活的另一番赏心乐事。有如此淡然的心境,实在让人敬佩。

你是个才华横溢的人,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几千年文化史上,你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你灵动、超逸,浑身散发着诗香,你是北宋的文坛领袖,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你的《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诸多优秀诗篇仍流传至今,久久不衰,就足以说明你拥有炫目才华。你的书法最能代表宋代书法风格,你擅长行、楷书,自成一家,自创新意,誉称为“宋四家”之一,《黄州寒食诗帖》为你最为精彩的代表作。你还在绘画方面颇有成就,擅长枯木怪石画作,主张画外有情,反对形似。你的《竹石图》,《潇湘竹石图卷》被后人视为神画。

无论环境多么险恶,你总能临危不惧,你一生多次贬谪又蒙受冤屈,却永远都坦然乐观,在诗、词、书、画中你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你如一朵纯净的白莲,傲然挺立于尘世间。

苏轼,我终于读懂了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作文给苏轼的一封信

全文共 3863 字

+ 加入清单

东坡兄:

见字如面,现在我word敲打的字特意选用宋体,是为了给远在北宋的您一种起码的致意吧。在我的身材还是“廋金体”的时候就开始读您老的词了,而如今大浪淘沙,身体发福已然和你丰腴的笔墨相当,但是提笔自今,心中仍有滔滔江水奔流三千,不知从哪一瓢开始涓涓细诉。

我们这边一般见面不知从何聊起的时候,就聊天气。最近夏天酷暑将至,亦可暑中作乐,于是写下“空调WiFi西瓜 ,晚饭啤酒伴虾, 夕阳西下, 弹着吉他, 即使世界很丑 ,没事, 我装作眼瞎 ”之类俏皮诗,念及此处,每每思悟前人之项背,想想金圣叹之三十三则不亦快哉,梁实秋的十一则不亦快哉,林语堂的二十四快事,当然还有您老写的“赏心悦事十六则”: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晨兴半柱茗香;午倦一方藤枕;开瓮勿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乞得名花盛开;飞来家禽自语;客至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音。

不亦快哉太多,只是我等身处特区深圳,生活节奏太快哉,所以难得快哉,实难智取郑板桥所云“难得糊涂”,偷得浮生半日闲之余,与您老畅谈,也可谓一则不亦快哉。脑海已然浮现您在黄州所写“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如今您老这句千古名句,可聊表快递物流之精髓,网上小手一点,顺风快递千里就来了。(快递就是您那个时候的“急传”)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肉和东坡。您老调和人生百味,烹饪天地之极,以万物为佐,以阅历为料,融儒释,汇道法,纵横百家,飞若北冥之鲲,鹏载九天之云。您是好一个庄子转世,老子再生。庄子的魂,孟子的气,孔子的道,在你身上元神附体,完全就是变形金刚合体,关键是你还从来不装孙子。完全就就是西方大神雪莱拜伦弥尔顿的圣斗士星矢联盟。

林语堂说你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

我觉得他太啰嗦了,我宁愿称呼您为“土豪”,接地气真性情的文豪之意。你就像一个人在上演华山论剑,东邪的奇思异想筑就了你诗词书画的高峰,西毒的锐利成就了你政治言论的犀利与决绝,南帝的慈悲成就了你为民请命治理西湖的功绩,北丐的亲和成就了你高朋满座与众为乐的豪气。当然你更少不了周伯通的俏皮可爱幽默透澈。您以东坡居士自居,可你耸立在那洋洋大宋,就是不可企及的纵揽群山的一座孤峰。如果你是坡的话,那么谁又翻得过你这座山丘,可你却有的却是李宗盛《山丘》里唱的:时不与我的哀愁,你的诸多不合时宜,却喋喋不休了一整个文史流芳。

你总是在有意思和有意义之间摆渡人生之桨,却在有趣和识趣之间当了一个太过明白的糊涂人。一个高明的办公室法则,必然要精通一条艺术手法:那就是要多说话,但内容必须空洞。而您反对王安石新政的时候是如此得针尖对麦芒,在与王斗智斗法的一生中,你斗的其实还有你天生的那一股气。明明可以靠朝廷这张脸活着的,你硬是要用超凡绝圣的才华活着,不得不说,这样让我们当代人很没有脸活啊。您老的任性和倔强却最是让我喜爱至极的最大原因。这一点您老挺像令狐冲的,独孤九剑就是您的笔,笑傲江湖就是你的乐,你和令狐冲又一样与佛道有缘,最后你和他还都是那么具有女人缘。

您老的一生就像在演绎大学生活,政治上的各种党派就像在参加学生会,然后诗词书画就像在参加各种书法社美术社,更重要在你几经宦海沉浮,政治上多次被贬,杭州、黄州、湖州、汝州、颍州、惠州、儋州、常州等,而您却把这些地名变成了舌尖上的中国,打造了一条条东坡式美食路线,堪比大学城的美食一条街啊,几经宦海沉浮,多次被贬,杭州、黄州、湖州、汝州、颍州、惠州、儋州、常州等地,您筑就了东坡肘子、东陂肉、东陂豆花、东坡酥、东陂芽荟、东陂腿、东陂墨鲤等名菜,并且为之写下《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等软文,你那篇“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更是成为吃货中的名篇,在吃方面你俨然又将政治和文学生涯变成了吃货生涯。

“流亡美学”开创者乔伊斯说流亡就是我的美学,木心则说美学就是我的流亡,而您堪称流亡美食学的千古第一人,流亡是您指尖的哲学,也是您舌尖的美学。您是政治家、思想家;伟大的诗人、作家、艺术家;著名的医药学家、农田水利家、创造发明家、美食家等等,就像中世纪的达芬奇大神,真可谓跨学科跨专业手拿N多学位的任性学霸。难以想象您这样一个又是音乐系又是文学院又是医学院又是农学院的学霸是怎么面对老师点名危机的,这就是您,一个儒释道文理工超强复合的圣斗士。都说搞艺术搞科学最后都要为了搞妹子,不然就一点都不艺术也一点都不科学。所以您也算是千古风流的才子表率,相当于大学把妹的标杆人物。下面就和您聊聊您的八卦。

您一生有三个爱情春天。虽然最后,这三个春天都先离您而去,但是您会永远记住那些春天里所有迷人的花香,风影,鸟声、诗句和蝴蝶吗?你是否也会时常如庄周梦蝶般,在梦里回想起一生的蝴蝶效应。而您传授给后辈的唯一把妹秘诀就是:玩命爱你爱上的每一个姑娘。开始我想问您老,在您一生中,在您堂妹和王弗、王润之、王朝云之间,您最爱的是谁?但想想这个问题又太傻逼了,不亚于问四个女友掉进河里你会救谁一样,希腊哲学家说过四个女友不会同时掉进同一条河里,问题在于您也不会同时拥有四个女友,而这个只能是王思聪要面临的问题。不同阶段的爱不可用来比较,很多东西可以货比三家,但是感情只能一步一印,你不能比较一个苹果和一块西瓜的珍贵。

在众多悼亡妻的诗词中不乏名篇,南唐后主李煜的“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略显矫情;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太过虚空;贺铸在《鹧鸪天>写的“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又显男权;至于潘岳的“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亦觉单调,只剩下纳兰容若的“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悼亡妻的诗词可以与您的《江城子》相当。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即使再洒脱的你,在夜阑人静之时,也会泪洒千行,思落遗章。即使你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也问不出元好问的那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即使生死不能相许,万物也能便成相依的凭证。讲不出的告别,唯有借万里青山,以之为隔,世世不见。饮苦酒与江河,佐以永生的妄想,每一杯都醉成她的模样。你不知天上宫阙,却奈何了多少良辰美景奈何天,奈何的是天不从人愿,心不得所至。虽然你仕途的冬天过后还是冬天,但是感情的春天过后依旧还有春天,于是你收获了王朝云的知你懂你,这让我何其嫉妒与羡慕。

你好色而不淫,和大才子纪晓岚完全不同,你多情而不滥情,与纳兰容若如同隔代知己。于是你可以感慨:时不懂我,唯有朝云能识我所不合时宜。宋朝过后没有汉族的接班人,但是爱情总有您最好的接班人,君子剑总能找到淑女剑,插头中能找到插座,你所遇见的都是你值得的,所以你说树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吹不散天下的芳心暗许,只因你的衷情可依。西湖初见时你见到高雅脱俗、楚楚动人的朝云,为之动情所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她死后,你在惠州西湖畔的孤山南麓六如亭亭柱上镌写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一应一和的造化弄人,难道不也回应了你在赤壁赋里写的: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只是即使天各一方,又如何能够相忘江湖,但愿人长久,千里如何能够再婵娟。只有朝云知道你肚子里装的是一肚子不合时宜,三条苏堤见证的不只是你的辉煌政绩,更是你们若只初见的点点滴滴。

当然王润之也是你生命中不可不提的一个重要的女人,乌台诗案,黄州贬谪,都是她陪你经历,陪你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你解闷。以你的性格,也必定也能过出像沈复和妻子陈芸在《浮生六记》里写的布衣素食但是闺房寄趣,李清照和赵明诚的金石之乐,琴瑟之欢。因为你深知人间有味是清欢,更懂千古饕餮在心尖。所以,有时间,你给我托梦讲讲细节?

如果说“曲有误周郎顾”是周瑜一转身的知音,那么回顾900多多年前的你,则可谓万世知己。高中作文就最爱你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也钟爱你在《观潮》写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就像独孤求败人剑合一的至高境界,你人词合一,便胜却人间无数,待浮花浪蕊俱尽,纵使无人能伴君幽独,也期望与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如果穿越回北宋,多想和你在赤壁上对大河大江撒尿,对滚滚红尘说靠 ,大江东去随它去,淘得尽千古风云人物,洗不尽心生万物。我想等和你把江山拍遍,便懂得如何越过山丘了。如果说宋朝是颗大树,你就是那唯一的树洞,一个可以倾诉的知己,纵使大元朝的马蹄能够踏遍大宋,走遍青山不会老的仍然是你,那永远无法被征服的赤子之心。写到这里,发现笔尖的洪水也如赤壁滔滔,太多话说不完,我也不相还有来生,但是知道有你这样一个人存在过这浩瀚历史里,便觉得脚下这片土地是有共鸣和回音的,我要休息了,您也安息吧!

--900年后一个无名年轻人拜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苏轼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蓑烟雨任平生》

全文共 1026 字

+ 加入清单

一盏香茗,悠然。一曲广陵,淡然。满室微苦的氤氲里,挥之不去的是那抹淡定的背影:粗布麻衣,终掩不尽儒生的风流;骨骼匀停,却流露出赤子的真纯;红尘辗转,亦隐亦仕欲忘何曾忘;漂泊半生,君君臣臣不老江湖梦。

东坡,一个千年的传奇。在他的身上,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让人不自禁地想要靠近他,知道他,了解他。但又总是与人群保持着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即使能够无限接近,也仅止于接近。我们从来不曾真正看透东坡——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这样写道:

“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

东坡的一生,始终游走在入世(儒)、出世(道)和遗世(释)之间。那些原本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却让他演绎出了理所当然、浑然天成的意味。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东坡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

“人生最长也不过三万六千日,但是那已然够长了;即使他追寻长生不死的仙丹露药终成泡影,人生的每一刹那,只要连绵不断,也就美好可喜了。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维持众生万物。这一生,他只是永恒在刹那显现间的一个微粒,至于究竟是哪一个微粒,又何关乎重要?所以生命毕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尽情享受人生。”

拂袖间的沉思,茶是青的,水是清的。耳边萦绕的,是那早已远去的歌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如此悠远,又这般迫近,仿佛绽雪的梅辧,淡淡的,却又浓得化不开。淡和浓,都只为那飘忽的暗香。若有似无,所以淡;挥之不去,所以浓。然而,淡和浓又都湮没于虚无——寒梅如雪,凝雪如梅。天地之间,只是白茫茫的一片,沧桑,却无痕。

于是明白,何谓“大象无形”,何谓“大音希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苏轼任职杭州的故事

全文共 101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苏轼每到一个地方,就会留下他的文字,以及政绩。下面是关于苏轼任职杭州故事,欢迎阅读!

公元1070年,修复六井工程刚刚开工,苏东坡就被调离杭州。这一走,连苏东坡自己也没有想到,十六年后的公元1086年,五十四岁的他又第二次来到杭州任知州。十六年前疏浚西湖的愿望又一次被他提了出来,当时的西湖情况十分糟糕,湖面因杂草淤塞而大面积缩小,面临湮废的边缘。杭州的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人民生活和整个城市的发展都受到了威胁。西湖一旦湮废,不但沿湖的千顷农田将失去灌溉水源,而且西湖本身的鱼虾菱藕等水生物也将完全丧失。当时,杭州是全国酿酒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西湖一废,酿酒业必定无以为继,朝廷也将失去巨额酒业税源。另外,杭州当时有茆山和盐桥两条运河,它们纵贯南北,都和江南运河相沟通,是杭州城市的交通命脉。在湖水充沛的时期,它们以西湖为水源,不仅河道通畅无淤,而且河水还可以为城市居民所取用。但随着湖水的枯竭,运河就不得不依靠钱塘江水,结果是咸潮倒灌,沿河斥卤,而且大量泥沙会随着咸潮淤入运河,使运河每隔三年五载就必须疏浚,其耗费十分巨大。更为严重的是,随着西湖的湮废,杭州城居民将陷于咸水和苦水之中,百姓生存都成问题。面对着这样严重的威胁,具有城市建设发展远见的苏东坡作出了全面整治西湖和兴修杭州水系的计划,一面上奏朝廷,一面筹措工程经费,开始对西湖进行大规模的疏浚。

在这次对西湖的大规模疏浚工程中,西湖得到了全面深挖。苏东坡下令撤废了湖中私围的葑田,在今湖心亭一带全湖景深之处,建立了石塔三座,禁止在石塔范围内养殖菱藕,以防湖底的淤淀。又把疏浚出来的大量淤泥,在湖中建筑了一条沟通西湖南北岸的长堤,堤上修建了六座石桥以流通湖水,全堤遍植芙蓉、杨柳和各种花草。于是,六桥烟柳的景色,使西湖平添了无限妍媚。西湖疏浚以后,全湖又充满了一泓碧水,于是又在运河与西湖沟通之处建筑闸堰,使纵贯城市中心的盐桥运河专受湖水,与江潮隔绝,而使城市东郊的茆山运河专受江潮,两河互不干扰,做到了潮不入市。与此同时,苏东坡还征用士兵及民工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六井通,西湖畅,清水遍全城。

杭州因西湖之水而成为北宋规模空前的城邦,跃居当时全国第一大城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描写杭州的富庶是“邑屋华丽,盖十万余家”。苏东坡在杭州为官两任,两次为官都整治西湖,兴建水利,繁荣城市,造福百姓。后人怀念苏东坡,把西湖长堤称为苏堤。苏堤春晓,更是引人入胜的西湖佳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风流人物苏轼作文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走近苏东坡,喜欢苏东坡,敬慕苏东坡。

读过赤壁二赋,不能不心折于他的超然,想起黄州,想起乌台诗案。

走近苏东坡。年少时,“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时何难!”汴京高中,名扬于四海,仁宗亲许为宰辅之器。此时是何等意气昂扬。无奈,天意弄人。

他因论新法不力,自请外放东南诸州,览民生疾苦,发为歌诗,冀达天听。宵小不容,诬以讪谤,仁宗不察,以致他被系乌台,百日之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他就那样疲惫无奈痛苦地来到黄州。现实与理想的反差太大,从宰辅之器到八品散员,从一代人望到杂诸渔樵的平民。一切重新开始。

政治活动的中止,亲友故旧的畏祸远避,政敌的虎视眈眈,全家的生计问题……而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与朋友的诗酒酬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毫无心机,他才四十多岁,事业,才刚刚开始。

很难想象,这个挫折,对他的打击有多大。

喜欢苏东坡。“清诗读吟还自与,白洒已尽谁能借。不辞青青忽忽地,但恐欢意年年谢。”夜阑时,一切静得可怕,痛苦清晰地噬咬他的心灵。泪凝成的《寒食雨》,几乎使人在文字间触到心的挣扎与呼喊,缥缈孤鸿,寒校拣尽影犹寒,“月明多被云妨”,凄凉北望几人知!

痛苦一天天堆积,发酵,他却醒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眼中的苏轼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雨下的很大,有雨具的人已匆匆离去,留下同行的人被雨淋得满身狼狈,只有他脚踏芒鞋,处变不惊,静静地站在那里。

他,就是苏轼。这个名字,我从小学听到高中,他的事迹也耳熟能详,似乎在他身上有着某些特殊的地方,几乎吸引了所有曾教授我的语文老师对他的偏爱,使得我怀着疑问之心也踏入了苏轼这张迷魂网,成了他忠实粉丝。

众所周知,苏轼极富才华。自科考欧阳修文章认错为曾巩所做,换为第二后,开榜后欧阳修说:“今天大家都读我的文章,十年后我的文章就无人读,都去读苏轼的了。”便可看出其才华之高。而此后苏轼的人生也仿佛开了挂,仕途顺利。

诗书画琴棋无不精通,优秀的人总会招人嫉妒,很快一桩乌台诗案将他打入谷底,接着贬谪黄州,又是他诗作创作巅峰的开始,《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生还酹江月。”彻底奠定苏轼并立于唐宋八大家的地位。

都说苏轼豁达,但他初到黄州时也有一段低迷期,比如《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也就是低迷时的自我调节。

我最喜爱《定风波》,你看,大雨滂沱,同行人皆一身狼狈,怨声载道,只有苏轼,他徐徐而行,一蓑烟雨任平生。尤其喜爱老师对“顺其自然”的解释,那就是——竭尽全力后的不强求。他尽力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情,也无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