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名人故事:李大钊小时候读书(推荐20篇)

导语:树无根茎,则无以生。人无诚信,则无以立。为人有信,故能标风立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人故事:李大钊小时候读书,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浏览

720

作文

1000

名人故事作文300字集合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三中午放学,妈妈告诉我他给我买了一本新书叫《世界名人故事大全》。并告诉我下午放学回家把作业写完才让我看。

下午放学后,我赶紧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就拿起了书,认认真真的读了起来。其中,我读到了描写曹雪芹的那篇文章时,我被感动了。曹雪芹他生于1715年,他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家与朝廷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是个“百年望族”。有时候有很多文士名流都与曹家有过来往,出生在这样的书香门第里,对于提高曹雪芹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他创作《红楼梦》时他家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红楼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珍藏于研究价值的奇书,为此,还有专门研究此书的学科,称为“红学”。

看《世界名人故事》,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并且使我觉得我更应该认真的去阅读它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名人家教故事

全文共 1338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就是家庭的信仰。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受良好家风的熏陶,那么在生活、处世上则会有“法”可依,坚守内心。《梁启超家书》《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与《傅雷家书》并称我国“四大家教范本”。除此之外,许多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也令人称道。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写下26条家训传给后人,告诫后代:“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戒之戒之。”意思是说,当官不如务农,一辈子不做官也不要紧。自己耕种,衣食无忧,这样的生活是非常好的,人生没有什么遗憾。切记,千万不要为了生存而去做坏事。除了这条家训外,他还殷切期望自己的后代能够注重道德层面的修养,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有错必改,谦虚谨慎。淡泊名利,志向高远。严于律己,宽容待人。勤俭持家,俭朴生活。胸怀宽广,心系苍生。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意思是,节俭能使家庭兴旺,勤快会使身体强健。既勤劳又节俭,人生才能高枕无忧。他不肯将金钱留给后人,曾写信对女儿曾纪芬说:“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意思是,为官应当清廉,当为民请命,不是为了发财。子孙全靠自己,何须我来帮衬。所以,我绝对不留一文钱给后人。

清代第一才子纪晓岚家教很严,对子女有“四戒”“四宜”的要求。四戒是: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四宜是: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四戒”与“四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补充,相映生辉。既告诉了后人什么不该做,又告诉了后人应该怎么做。这样的家训,既简洁明了,又深刻透彻。

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写过一副对联传给后代:“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是说,如果子孙像我一样正直、果敢,那我留钱做什么?贤良的人拥有了大量钱财,就会玩物丧志,失去了远大志向。如果子孙不如我,那我留钱做什么?愚蠢的人手中有了钱,不仅不思进取,还会去做坏事。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52岁时才有了一个儿子。虽晚年得子,但家教甚严,从不溺爱。传说73岁时,病危的他把儿子叫到床前,说想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父命难违,时年21岁的儿子只得勉强答应。可他从未做过馒头,请教了邻家大娘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好了馒头,喜滋滋地送到父亲床前,谁知父亲早已断气。案头上有张信笺,上面写着父亲的遗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无独有偶,民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这样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他的这句话,激励着当时一大批年轻有为的青年志士,努力奋斗,坚持不懈,走向成功,不辱门风。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时至今日,也依然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的人们,成为许多有志之士为人处世的标准。

可见,好的家训家风,会成为一个人一生的航标。让他在人生的大海上不仅不会迷失,还会走得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的读书故事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我就和书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小时候,为了哄我睡觉,妈妈总会捧着故事书,坐在床边,绘声绘色地给我讲童话。那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让我入迷,总是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会变成公主。一次,妈妈要加班,不能回来给我讲故事了,我就拿起故事书,自己讲给自己听。当时我还小,识字不多,一句话都读不完整,我气呼呼地扔了故事书,发誓长大后一定要认识很多字,读很多书,。

上了小学后,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了,读的书也自然越来越多。从薄薄的连环画到厚厚的小说,每一本书都在书柜上整整齐齐的排列着。书默不作声,却又带着神秘的微笑,将我领进了另外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可以和智者面对面交谈,听他娓娓讲述乐观、坚强、善良……我可以看到花开花落,日出日落,大雁飞走了又飞回来;我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甚至是露珠滑落在青草地上微小的声音。

如今,科技发达,收音机、电视电脑等新式媒体一个个接踵而来,而我却依然钟情于书,那一行行文字如跳动的音符,奏出一曲曲深邃而又悠远的天籁。书给予我的,实在是太多太多,甚至影响了我的一生。

在一次英语测验中,我仅仅得了七十六分,这个打击实在是太大了,有几次,我几乎想放弃,甚至堕落。在关键时刻,书这个好友拉了我一把,我想起了林肯的故事,想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顿时,我觉得自己太懦弱了,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谁的成功不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得来的?我重新站了起来,努力学习英语,最终取得了成功。我很高兴,也很庆幸自己有书这个好友。

或是清晨,或是傍晚,我独坐窗前,听窗外风雨如诗,看书中人生如戏。窗外大树上的叶子黄了又绿,春夏秋冬不知走了多少个轮回,我却固守着和书的约定。在学校,我也抓紧了一切时间来读书。我总是很快就融入了书中的世界,有时候,我会因为几句幽默的话而情不自禁地、嘿嘿地笑起来。这时,前后左右的同学就会莫名其妙的盯着我,好像在盯着一个怪物似的,盯得我心里毛毛的。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伴我跨过了一层又一层阶梯,见证了我的成长。现在,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成长了,唯一不变的,是对书的情有独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因时而化、商鞅变法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因时而化,说的是国家。的政策、法令、体制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商鞅(?一公元前338年),姓公孙,名鞅,战国时期杰出的改革家。他是卫国人,又称卫鞅。后来在秦国变法有功,当上了大良造(相当于相国兼将军),被封为商君,故历史上称为商鞅。

春秋战国时期,是新兴的封建制度取代腐朽的奴隶制度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当时,奴隶的起义和斗争,从根本上动摇了奴主阶级的反动统治,为新兴地主阶级推行法治造成了有利的形势。公元前361年,商鞅到了秦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实行了变法。

商鞅批判了拘泥古制的观点,提出了“前世不同教”,“帝王不相复”,“治民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世事变而行道异”的进的历史观。从这个观点出发,他总结了前人的理论和实践,制了一条以“法治”和“农战”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路线,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壮大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为了贯彻这条路线,商鞅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按军功奖授官爵,废除贵族世袭特权,确立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并乡邑为县,长官由国君任免,以强中央集权;实行“轻罪重刑”、“严刑去奸”,严密户籍编制,推行“连坐法”,以强化专政;废井田,“开阡陌封疆”,承认土地私有,准许买卖,以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生产多者免徭役,以发展封建经济。他还创立了按丁男征赋的故事办法;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改革为了秦国的富强奠定了基础。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在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爱读书的名人故事五则

全文共 1275 字

+ 加入清单

1、苏东坡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

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2、车胤

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3、爱因斯坦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4、鲁迅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5、恩格斯的读书法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着,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他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着作,以及马克思着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着,因为“研究原着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重要的是心境名人故事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心走到哪里,人就会去哪里,因为我们都是跟着心走的!

一位哲人单身时,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看他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有什么可高兴的?”哲人说:“朋友们住在一起,随时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难道这不是值得高兴的事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内只剩下他一个人,但他每天仍非常快乐。又有人问他:“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他说:“我有很多书哇。每一本书都是一位老师,和这些老师在一起,随时请教怎不令人高兴?”

几年后,这位哲人成了家,搬进大楼,住一层,仍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有人便问:“你住这样的房子还能快乐吗?”哲人说:“一楼有多好啊!进门就是家,搬东西很方便,朋友来访很方便……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花、种草。这些乐趣真好呀!“

又过了一年,这位哲人把一层让给一位家里有偏瘫老人的朋友,自己搬到楼房的最高层,而这位哲人仍是快快乐乐的。朋友问他:“先生,住顶楼有哪些好处?”他说:“好处多着呢!每天上下楼几次,有利于身体健康;看书、写文章光线好;没有人在头顶上干扰,白天黑夜都安静。”

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1913 字

+ 加入清单

陈独秀生命里的那对悲情姐妹花

1897年8月,在安徽怀宁,一场门当户对的盛大婚礼正在举行,宾朋欢呼中,18岁的陈独秀和时任安徽统帅部副将高登科的女儿高大众三拜九叩成亲了。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作为将门闺秀的高大众恰好比陈独秀大三岁,无论家世和相貌都无可挑剔,而少年得志的陈独秀也前程似锦。这是一段被格外看好的婚姻。

最初,年少夫妻倒也说得上琴瑟和鸣。十年间,高大众为高家添了三男两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婚后,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在杭州求学的陈独秀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因受通缉,最后逃亡日本。回国后,陈独秀就成了高大众眼中的“怪咖”,而在陈独秀眼里,妻子高大众也成了彻头彻尾的“古董”。自从母亲去世后,陈独秀就很少回家,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几乎放弃了平常人世的天伦之乐。聚少离多,再加上个性和才情的天渊之别,夫妻之间越发人疏情薄。

作为一个接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妻子,高大众希望丈夫能安分守己,所以她对陈独秀的所作所为极为排斥,甚至加以阻拦。得不到理解和安慰的陈独秀,偶尔回来面对的也是无休止的唠叨和数落,这使得他更对这份包办的婚姻和旧式的妻子充满厌恶。于是,家庭失和,口舌之争在所难免。日复一日,家,再也不是让人栖息安生的场所,情,冷漠之后就成了禁锢自由的监牢。

就在他们的婚姻陷入僵局之际,一天,高家迎来了位意外之客——高大众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高君曼本名小众,小姐姐10岁,从小接受新式教育,性格活泼,热情奔放。她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对姐夫发表的作品尤其钟爱,带着仰慕和崇拜,她走进了陈独秀死水般的婚姻生活。

陈独秀原本对这些世俗的亲戚关系并不上心,但高君曼时尚的装扮、灿烂的笑容、新潮的思想和不凡的谈吐还是让他耳目一新。于是,高君曼借着各种机会与陈独秀单独接触,或促膝谈心,或小径漫步,在密集相处中,陈独秀被她新式女性的一切行为惊喜着。在高大众眼里,妹妹的到来也许能给这个家庭带来生机,她从不怀疑丈夫和妹妹的交往会出现任何问题。可感情是一把燎原的火,稍有风助,则不可遏制也难以浇熄。

一颗求教上进乃至产生爱慕的粉丝之心,一颗急于冲破藩篱寻找慰藉方向的自由之灵,在一来一往的碰撞中,探讨变成了约会,亲情转向了爱情,情感在一爱一慕中升华,日子在分分秒秒中难舍,等他们警觉到危险性时,彼此已泥足深陷,难以自拔。

面对接踵而至的风言风语和世俗家族的压力,思想前卫的高君曼毫不在意,而乐于打破束缚的陈独秀也不顾人言,非议反而让离经叛道的两个“忤逆者”抱得更紧。各种打压扼杀无效后,高调“自由恋爱”的他们被逐出家门。

1910年,怀着对爱情的向往,他们一同来到杭州,正式同居。彼时,陈独秀在杭州陆军小学任教,打扮入时的高君曼陪伴在侧,他们出访高朋,听琴作诗,“徜徉在湖山之间,相得甚欢”。

新欢良宵短,旧爱寂寞长。面对丈夫的背叛,妹妹的掠夺,在老家恪守妇道的高大众饱受锥心之痛但又无计可施,只能忍辱负重,如往常一样上孝公婆,下抚子女。她没有大吵大闹,更不想家丑外扬,只是整天悲郁哽咽,闭守房门。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陈独秀被任命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高君曼陪他重回安徽。很快,他们的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独秀面对追捕不得不再一次逃离家乡。在辗转逃命的岁月里,高君曼不离不弃,饱经风霜,承担了全部家务和养育子女的重任。只是动荡的生活击垮了她的身体,她患上了肺结核,整日咳血不止。但她并不后悔,真正让她心寒齿冷的,则是陈独秀对家庭关系的偏执。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高大众所生的两个儿子前来谋生,作为姨母和继母,高君曼想把孩子们接到家中食宿,没料想陈独秀坚决不允,并骂她“妇人之仁”。见陈独秀如此不近人情,两人开始争吵,后来,竟然动了手。

因为长期生病,从1922年起,已转战北京的陈独秀开始对高君曼逐渐冷淡,并且外面盛传他另有红颜,心高气傲的高君曼怎受得了如此对待,心灰意冷之下于1925年带着儿女移居南京。自此离别,一南一北,他们再也没有相见。

1930年9月,高大众在老家走完此生的第55个春秋。高君曼带着两个孩子为姐姐奔丧,时光荏苒,二十多年过去了,但家族依旧对她鄙恨难泯。一年后,孤立无援的她旧病未愈又添新疾,最终病殒南京。

在陈独秀的一生里,一共有四段感情,高君曼离开后,他与一名女医生施芝英渐生情愫,并公开同居。晚年落魄之际,陪伴他走向生命终点的则是一位相差30岁的女士潘兰珍。1942年,陈独秀在重庆病逝,弥留之际他也许才终于明白夫妻间同甘共苦、永不言弃的意义。只是,面对陈独秀情感的过往,那一对风姿卓绝的高家姐妹花,虽然个性截然不同,但殒灭的悲惨命运又何其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名人传读书笔记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罗曼。罗兰说:“敞开窗户吧!让自由的空气从新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不知为什么,我感到这句话蕴蓄者很深刻的哲理也许这就是笔者写这本书的目标吧。对于当初的时代来说,这部作品无不是一本美好的神魂粮食。

在我未读这部作品之前,我一直以为贝多芬是一个很幸运的人,不想他是这样的不幸运。是啊,他的一辈子是坎坷的,整个儿人的生活中最不幸运的事都给他遇上了,想想看作为一个音乐家,听觉失聪了,这是多么凄惨的一件事呀!并且这种对音乐家而言非常致命的恶疾给他带来的苦痛,是十分人所能假想的,不过全部的苦头都使他变的更加刚强:他苦痛,却不肯屈挠于命数;他贫窭,却既不卖身投靠,亦不迎合潮流,始末维持独立的人格;他伶俜,却能以热心诚恳的赤子之心最爱的人类;他从未享用快乐,却发明呈献给全球。不过他却听不到许多人对他的赞誉,他也听不到自个儿创编的一点佳作。

贝多芬的勇敢、尽力尽量、坚决保持并没有徒然耗费,由于他终于成功了,他打败了众多我们难于假想和难于勉强承受的一点苦痛、恶疾,还有一点儿就是作为一名音乐家,戏台上的变奏者没有台下听众的支持、肯定和青眼,这没有疑问是一种苦痛的压力,带给心魄沉重的艰难困苦感。不过他仍然打败了他们;他的尽力尽量使全球的人都为之欢乐的度过高兴得;他的实在的力量获得证实,所以最终他登攀上了性命的颠峰。

罗曼。罗兰也曾说过:“生存是严酷的。对那一些不安于平凡的人说来,生存就是一场无停止的搏斗,并且往往是无光荣的名誉无福祉而言的,在伶俜中默默施行的一场令人悲伤的搏斗。”笔者写的这三位著名人物,它们都是很平凡的人,可它们却比常人碰到更多难于假想的苦头和绊脚石。然而它们都是从幢幢艰难中勇敢起立来的人,也是从种.种艰难中造炼出来的伟人、著名人物,并且仍然不屈挠于命数对它们的挑战和考验。它们三个都是笔者确定地认为的英雄人物,由于它们都具备一样的英雄品格:一是有百折不回的努力向前神魂;二是永恒维持人格的尊严,严格遵守个性的独立,既不勉强服从于强权政治,也不认识不清地随大流;三是具相关怀人、爱惜并保护人的博爱神魂,甘心为人的总称的福址呈献自身。

原来,著名人物也并不像我们假想当中的那样子美妙,或许正由于幢幢艰难,种.种阻拦、艰难困苦和不幸运的命数才让它们勇敢地起立来而变成绝世传诵的著名人物吧!它们要打败这样艰难危险的艰难到底要多大的力气,多大的勇气,多大的毅力呀!你们的力气、勇气、毅力都使我很钦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名人传读书笔记400字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全名叫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

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恶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顿为师。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

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从那目光里人们又可以看到他悲惨的命运。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爱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种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也许现在你的成绩是差了点,但这并不代表以后你依然是这样。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对自己要有信心。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同样,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除了这一点外,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也想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

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读书的故事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99 字

+ 加入清单

书,是一杯美酒。一品甜,二品涩,三品醇。书就是这样,别让我们细细品尝。

——题记

小时候,父母就给我买了许多书,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妈妈就念着我听,记得她曾经给我讲了一个叫做《丑小鸭的故事》。有一只小鸭子,因为长相极其丑陋,因此,他的父母亲人,朋友都很讨厌他,于是他决定离开这个伤心之地,在一次次挫折失败中,找到了自我,终于,他在天鹅湖边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她被自己的倒影给吓到了,她是一只美丽的天鹅。

从此,在我的内心深处,对书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情愫。

我看过许多书,看过林黛玉在大观园,凄凄美美的爱情故事。看过海伦凯勒,因为天生残疾,不断发奋,不断自强,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可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本的《目送》。

这本书是龙应台女士亲笔所龙应台写,她的文章是极其优美的,没有更多的修饰词,但是,它总能直击你心里最柔弱的那块地方。而记忆最深刻的,一篇文章,就是她所描写的,她和他的儿子,渐行渐远。

她的儿子叫做安德烈,有一天安德烈去公交车站,她看见了儿子的背影,她向儿子招手,儿子却没有理会她。而是带着耳机听着属于自己年代的歌曲,她想与儿子一起听,可儿子,却不让,她想起了她的父亲。

作者考上了大学,她的父亲开着一辆又旧又烂的车送她,可是她却发现,父亲却把车停在了学校旁的一个小巷里,她不解问道:爸爸,学校还在那儿呢,得开一段路。可父亲却说:抱歉,女儿,我,实在很抱歉,我们家没有好的经济条件,只能开一辆又丑又烂的车来送你,这是你人生的一个阶段,作为父亲的我,既然没有什么可以回报的。这个车太慢了,会让你在你们同学老师的面前抬不起头,因此,我就送你到这儿吧。说完她的父亲把车上的物品都拿了下来走了。她看着父亲,目光中似乎闪闪着星星……

她拉回了思绪,看着儿子,上了公交车。

他想起安德烈,小的时候,在他怀里依偎着,对他说,妈妈,妈妈,鸡蛋洒了。妈妈、妈妈,这里有一条小狗。可如今呢,是她,因为这孩子,在河边,指着一只天鹅说,看,这是一只天鹅。儿子却不屑的说,都多大了,还这么幼稚!她慢慢的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父亲渐渐老了,每个礼拜她都会到医院去看望,推着轮椅上的他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上沾满了粪便。在医院呆的时间很快,很快,有时她必须赶回台北上班。便把父亲交给护士。每次都是看着父亲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离开了医院。

我每当读到他的文章,眼前都会浮现一幕幕,与文章相符的图片,我感谢龙律师,是她教会了我,人生的一些道理;是他让我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告诉我爱无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的读书故事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上学期间,我在新华书店看到一本书,叫《学记》。一读书名,我想它肯定是关于学习的书。我看到封面的上端印有几个字:“诵读中华经典

感知国学魅力”。书的《前言》介绍说,《学记》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论述教育、教学的专著。妈妈还告诉我,《学记》和《三字经》一样千百年来为人所传诵,是为学明理的入门之书。

寒假里,我先浏览了这本书,书中的文字非常简短,但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后来,我读背了前2篇。在妈妈的说明、帮助下,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都强调了学习的必要性。我想,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明白更多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名人的故事二:母亲的耐心让“白痴”成为发明家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爱迪生从小就特别爱问“为什么”,喜欢对一个问题追根究底问个明白。有一次算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二加二等于四,爱迪生却发问:“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就这样,爱问问题的爱迪生经常让老师很恼火,因此,老师有时候训他,甚至打他。一时间,好奇的爱迪生却成了学校中的一个白痴典型,被老师和同学嘲笑。

后来,老师把爱迪生的妈妈找来,当面数落她的儿子:“他脑子太笨了,成绩差得一塌糊涂,总是爱问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我们真教不好你这样的儿子。”爱迪生的妈妈听了,觉得是老师不理解儿子,问题多是因为孩子爱思考,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她相信儿子的智力没有问题,而且,比别人的孩子还要聪明很多。于是,她毅然对老师说:“既然这样,我就把我儿子带回家吧,我自己来教他。”

从此,爱迪生的母亲就当起儿子的家庭教师。对于儿子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只要她知道的,她就努力回答;不知道的,她就让儿子去看书。当她发现儿子对物理、化学很感兴趣后,就给儿子买了本《派克科学读本》,她还劝丈夫把家里的小阁楼改造成儿子的小小实验室。

就这样,在这个不怕被问“为什么”的母亲的教育下,爱迪生虽然没有在学校读过几年书,却搞出许多伟大的发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母亲教我追随父亲的榜样名人故事

全文共 1208 字

+ 加入清单

在印尼居住时,有一段时间我的安全问题让人忧心。我记得有一天,天黑后回到家,我发现一大群由邻居组成的搜寻队伍聚集在我们的院子里。母亲看起来不太高兴,但是她看到我以后顿感宽慰了,几分钟后,她才注意到一只潮湿的袜子,沾满了泥土,包在我的前臂上。

“怎么回事?”

“什么?”

“为什么你用袜子包着手臂?”

“自己不小心,被划到了。”

“让我看看。”

“一点都不严重。”

“让我看看。”

我解开袜子,一道长长的伤口从我的手腕延伸到手肘,险些伤到静脉了,伤口很深。为了让她平静下来,我向她解释发生了什么:我和一个朋友跑到他家的农场,后来却下雨了,农场是个非常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方,很可怕,农场的四周围着尖锐的铁丝网,然后……

有汽车的邻居送我们去医院,我们到达时那个医院大部分的灯都熄灭了,看不见一个接待的人;最后终于在后面的一个小房间里,她找到两个正玩着多米诺的年轻人。当她问他们医生在哪里时,他们欢快地回答“我们就是医生”,然后继续他们的游戏。游戏结束后他们才穿上裤子,给我缝了20针,在我身上留下了一条丑陋的伤疤。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母亲心头的最大感受就是,在她没有照看到的时候,她孩子的生命可能就会消逝,而她周边的每个人都忙于生存而忽略了这件事。

我现在意识到,那些问题不像学校课本或者护理治疗那样有形,而那些无形的东西却成为她对我的教育的核心。“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她告诉我说,“你需要具有一些价值观。”

诚实——税务官员来家里收税的时候,不应该把冰箱藏到储藏室里,即使包括那些税务官员在内的任何其他人也会干这样的事情。公正——有钱学生的父母不应该在斋月时给老师送电视机,他们的孩子对可能因此而得到的高分也没什么可骄傲的。直率——如果你不喜欢我在你生日时送给你的衬衣,你可以直接说出来,而不是把它塞在衣柜的最底部。独立判断——其他的孩子嘲笑那个可怜的男孩的发型,并不意味着你也必须这样做。

不管什么时候当她把我拉到一边,解说这些事情,我总是顺从地点头赞同,但是她肯定知道,她的许多想法似乎都是不切实际的。我周遭的一切一如既往,这滋生了一种无情的怀疑态度。

她只有一个支持者,那就是我父亲那远在天边的威信。她越来越频繁地向我讲述起他的往事,他是怎样在一个穷苦的大陆、穷困的国家、贫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他的生活多么艰难,经历过任何困难。即使如此,他并没有抄近路,也没有不择手段。他始终勤勉、诚实,不管因此付出怎样的代价。他在一种不同思想的原则要求下,一种带来更高形式力量的原则指引下生活。我母亲决定,我必须追随他的榜样。我没有选择。这是骨子里的遗传基因决定的。

渐渐地,她带给我更多与黑人有关的信息。当她告诉我那些南部学校的孩子们只能读从富有的白人学校里传出来的书,却仍然能成为医生、律师和科学家时,我为自己早上不愿起床学习而感到羞愧。作为一个黑人,我继承了一笔伟大遗产,拥有了一种特殊的命运,只有我们才够强壮得背负起这个光荣的重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自信的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乔。吉拉德—世界吉斯尼汽车销售冠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他连续12年荣登世界吉斯尼记录大全世界销售第一的宝座,他所保持的世界汽车销售纪录: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车,至今无人能破。乔·吉拉德,因售出13000多辆汽车创造了商品销售最高纪录而被载入吉尼斯大全。他曾经连续15年成为世界上售出新汽车最多的人,其中6年平均每年售出汽车1300辆。

乔。吉拉德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演讲大师,曾为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精英传授他的宝贵经验,来自世界各地数以百万的人们被他的演讲所感动,被他的事迹所激励。

三十五岁以前,乔。吉拉德是个全盘的失败者,他患有相当严重的口吃,换过四十个工作仍一事无成,甚至曾经当过小偷,开过赌场;然而,谁能想象得到,象这样一个谁都不看好,而且是背了一身债务几乎走投无路的人,竞然能够在短短三年内爬上世界第一,并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他是怎样做到的呢?虚心学习、努力执着、注重服务与真诚分享是乔。吉拉德四个最重要的成功关键。

销售是需要智慧和策略的事业。但在我们看来,信心和执着最重要,因为按照预测推断没人会想到乔吉拉德后来的辉煌!

由此可以推断,如果你的出身比乔吉拉德强,没有偷过东西,如果你不口吃,那你没有理由不成功,除非你对自己没有信心,除非你真的没有努力过,奋斗过!

[关于自信名人励志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让皮球从树洞中浮上来名人故事

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不能成功的事,只有没浮出的思路。当你以自己的善良,抓住了人们乐于施善的心,就能在这善良的海洋中,让你的人生扬帆远航……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加之对金钱狂热追逐所产生的浮躁心态,许多人难免觉得郁闷。出生在安徽芜湖的张宁就特别痛苦:在大学谈了两年的女朋友嫌他工作不好,挣不了多少钱,与他分手了。

他的苦痛没处发泄,更让他抓狂。突然间,他想起了儿时看的童话故事《国王长着驴耳朵》,知道国王这一秘密的理发匠们,因按捺不住内心的传播欲,将秘密说了出来,结果是一个个被国王砍了头。后来来了一个年轻的理发匠,他不想被杀,可憋得实在难受。一天,他跑到森林里,对着一个洞说出了心中的秘密,从而得以终年。

由这个树洞,张宁想到了互联网:要是网上有这么一个树洞就好了。这可是异想天开,他为有这个想法吃了一惊。有一天,他偶尔将这一想法向一位朋友说起时,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的朋友王鲁昆说:这怎么不可能呢?

“那么就在网上建一个‘树洞网站’吧!”无比惊喜的张宁说。朋友正有创业的打算,2010年9月,两人投资5000元,打造的树洞网站正式上线。

他俩疯狂转发为树洞网做宣传的论坛帖子和微博信息,常常熬到凌晨两三点钟,尽管这样,但访问量仍低得可怜,没有谁来花钱做广告,网站也就难以为继。

王鲁昆说放弃了吧!可张宁说再坚持坚持。一天,张宁正在为这事纠结着,一筹莫展。不如先去打打球,放松放松。张宁来到球场,一脚将球踢出去,那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掉进了一个树洞里。张宁心头不禁一动:他想到了向树洞灌水让球浮起来的故事,“我为什么只为用户提供一个单独的小间呢?用户既可以向树洞道出内心的秘密,独自发泄一番;也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让用户以游客的身份发布消息,以引起共鸣,形成气氛”。他对王鲁昆说了这一想法,王鲁昆为之叫好。

张宁将前一种叫作“皮球落入树洞里”,把后一种叫作“让皮球浮上来”。

事情果然就有了转机。26岁的莉莉是广告公司的白领,工作一年后,单身的她悄悄爱上了男上司。经人介绍知道树洞网后,她以化名在开放的空间发了一个帖子,让“皮球”浮上水面。

有网友说:“你是飞机,却偏偏要上火车道,你不知道火车出轨后果会有多严重吗?”还有网友说:“你若想沦为令人不齿的小三,你就前进一步;你若想拥有一片栋梁之材的单身森林,就不要把自己吊死在本不该属于你的那棵树上,后退一步……”

网友们善意而充满智慧的留言,让她缠绕在心中的纠结一扫而光。人们开始赞扬树洞网,一个个好的口碑,也就引起更多人对网站的关注。

2011年6月,网站每天浏览量从营运之初的不足20人,猛增到2000多。如今,以微博功能为基础,有日记、相册、投票、活动,以及其他扩展功能的树洞网设有、“不能说的秘密”“该和好吗”“职场那些事儿”等,用这些标签就能搜索到相关内容。

时下,张宁正筹划着在网站上推出免费文艺作品阅读、小说下载业务等。2011年,树洞网盈利50万元,2012年盈利预计可突破100万元。

没有不能成功的事,只有没浮出的思路。当你以自己的善良,抓住了人们乐于施善的心,就能在这善良的海洋中,让你的人生扬帆远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的读书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偶然间,在布满灰尘的角落,我寻到了一张承载着记忆的照片,望着它,我好似又回到了那个色彩斑斓的年岁。

照片上的我,抱着一本崭新的《西游记》连环画,津津有味地看着,那还是一个朦胧的年纪,但那时的我便对于它的人物,剧情烂熟于心。心中再崇拜不过的便是那神通广大的美猴王,对于心怀慈悲的唐僧心怀景仰,单纯可爱的八戒,老实忠厚的沙僧,这些人物陪我走过了童年。

之后的一段时间,稍微长大些了的我便想找到一本拥有更为丰富情节的书来读。叔叔家中有一部《西游记》原著,我便吵闹着要来了,但当时只觉得艰涩难懂,不久便弃置一旁,去寻那翻译过的青少年版来看了。书中的主角形象也好似由童年到了少年。当时的课余几乎都用来看这本书,乃至于上课时也会偷偷摸摸地看上一小段,也正是这样,我才渐渐明白:孙悟空不是战无不胜,其他人物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爱,有趣。

再然后两三年过去了,一部《大圣归来》引爆了人们心中的西游梦。我也不例外,我又重新购买了一部西游原著,很快我便被那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住了,当时我在住校,有段时间雷打不动地晚上开手电在被窝里看一小时的《西游记》,再沉沉睡去。这件事说出去我都不信,但当时的我就是这么执着。不过这次的阅读经历让我现在都难以忘记。

书中的人物都好似变了个样的,正义勇敢的孙悟空称:“换几个猴孙,扮一般美人模样,诱几个劳什来洞里下酒。”善良的唐僧变得伪善而软弱,八戒变为好吃懒做,而沙僧则教人看不透他心中的小九九。他们又好似从青年到了成年。但也说不定,他们原本就是这般模样。

而现在,我已然释怀,他们没变,变的大概是我吧。我由青涩变得成长,看待事物的眼光也越来越不同。或许等我老后,翻开书页,看到的仍是童年模样的人物也说不一定呢。

思绪拉回现实,这一段读书故事不算曲折,不能动人,但我仿佛看到了叩开了书山大门的天真的我自己,朝未来走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成语中的名人故事集锦

全文共 3550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名人,万古流芳。古文,是汉语的原始形态,亦是中华文化之精华,而成语更是精华中的精华。一个成语,往往诠释着一位名人波澜壮阔的人生。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成语中的名人故事集锦,欢迎查看。

1、一鼓作气(曹刿 guì)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成语解释: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成语解释: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成语解释: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成语解释: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成语解释: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成语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成语解释: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成语解释: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成语解释: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刘备)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成语解释: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成语解释: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成语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4、老当益壮(马援)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成语解释: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15、投笔从戎(班超)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成语解释: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6、暴殄天物(商王)

出处:《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成语解释: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17、暗渡陈仓(韩信)

出处: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成语解释: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8、嗟来之食(黔敖)

出处:《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成语解释: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成语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20、手不释卷(吕蒙)

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成语解释: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1、韦编三绝(孔子)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成语解释: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2、墨守成规(墨子)

出处: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成语解释: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处:《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成语解释: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24、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安)

出处: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成语解释: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25、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成语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成语解释: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27、风声鹤唳(苻坚)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解释: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28、泰山北斗(韩愈)

出处:《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成语解释: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29、破釜沉舟(项羽)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成语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30、东窗事发(秦桧)

出处: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成语解释:比喻阴谋已败露。

31、程门立雪(程颐、杨时)

出处:《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成语解释: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出处: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成语解释: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33、梦笔生花(李白)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成语解释: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出处: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成语解释: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35、胸有成竹(或成竹在胸)(文与可)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成语解释: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36、赤膊上阵(许褚)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成语解释: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37、马革裹尸(马援)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成语解释: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38、黄袍加身(赵匡胤)

出处:《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成语解释: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39、洛阳纸贵(左思)

出处:《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成语解释: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40、背水一战(韩信)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成语解释: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二年级我的读书故事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次,我向爸爸借了一本《三国演义》。里面有聪明多智的诸葛亮、阴险奸诈的曹操、英勇杀敌的关云长——关羽。可是妈妈不让在床上看书,我把灯光调掉最低,放在床上,躺着看。当我看到三英战吕布时,恨不得也上战场。此时的我很快乐,也很惧怕。快乐时因为书中的场景让我激动,惧怕是因为害怕被妈妈发现,收到了严厉的训斥。很不巧的是刚说完就被妈妈看见了,就开始训斥我了。

我的读书经历是丰富多彩的,有快乐,有喜有忧……我爱看书,看完了我的读书经历,我盼望见到你的读书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名人故事之牛顿为何终身不娶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1667年复活节后不久,牛顿返回到剑桥大学,10月被选为三一学院初级院委,翌年获得硕士学位,同时成为高级院委。1669年,巴罗为了提携牛顿而辞去了教授之职,26岁的牛顿晋升为数学教授。巴罗让贤,在科学史上一直被传为佳话。

牛顿并不善于教学,他在讲授新近发现的微积分时,学生都接受不了。但在解决疑难问题方面的能力,他却远远超过了常人。还是学生时,牛顿就发现了一种计算无限量的方法。他用这个秘密的方法,算出了双曲面积到二百五十位数。他曾经高价买下了一个棱镜,并把它作为科学研究的工具,用它试验了白光分解为有颜色的光。开始,他并不愿意发表他的观察所得,他的发现都只是一种个人的消遣,为的是使自己在寂静的书斋中解闷。他独自遨游于自己所创造的超级世界里。后来,在好友哈雷的竭力劝说下,才勉强同意出版他的手稿,才有划时代巨着《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问世。

作为大学教授,牛顿常常忙得不修边幅,往往领带不结,袜带不系好,马裤也不纽扣,就走进了大学餐厅。有一次,他在向一位姑娘求婚时思想又开了小差,他脑海了只剩下了无穷量的二项式定理。他抓住姑娘的手指,错误的把它当成通烟斗的通条,硬往烟斗里塞,痛得姑娘大叫,离他而去。牛顿也因此终生未娶。

牛顿从容不迫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结果作出了科学史上一个个重要的发现。他马虎拖沓,曾经闹过许多的笑话。一次,他边读书,边煮鸡蛋,等他揭开锅想吃鸡蛋时,却发现锅里是一只怀表。还有一次,他请朋友吃饭,当饭菜准备好时,牛顿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便独自进了内室,朋友等了他好久还是不见他出来,于是朋友就自己动手把那份鸡全吃了,鸡骨头留在盘子,不告而别了。等牛顿想起,出来后,发现了盘子里的骨头,以为自己已经吃过了,便转身又进了内室,继续研究他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名人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我的凭证,而就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就是又捧起书攻读车胤

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但就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资料,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就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齐,借它们的光不就能够读书吗?于就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此时挂在案头。从此,他每一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朱军与谭梅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2661 字

+ 加入清单

健康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表现,首先是健康的平常心。假如没有健康心态,即便怎样运动,都只是形式;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运动,并且坚持下来。

——朱军

健康的女人,绝对不是純粹的“瘦”,应该是适当运动和饮食均衡相结合的健康生活;与孩子的良好沟通带给母亲无比的愉悦。

——谭梅

家人之间发自内心的爱是健康家庭的基础。

——朱军、谭梅

结婚12年,从平淡到辉煌,从艰苦到殷实,朱军、谭梅相扶相守一路走来,我们说他们俩是“圈儿”里的模范夫妻。从车上走出来的两位朴素、温和,每一个眼神都是默契的,而且没有一点点“星”的架子,一如我们的老友。

“夫妻之间的健康关系,首先双方都该有颗平常心。”

说到“模范夫妻”,朱军谦虚了:“给我很深刻感动的,是歌唱家闫维文和太太!”朱军在“艺术人生”中曾采访过闫维文,他们夫妻俩是“圈儿”里经常出双入对,像朋友像兄妹更是爱人,但并非牵着拉着显得很亲密的样子,而一个递衣服的小动作透露出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可事实上,多年前闫太太就得了癌症!在闫维文的爱护下,如今太太已经康复了!这个医学奇迹跟丈夫对待家庭磨难的健康心态是绝对分不开的。

“在结婚的时候,双方都信誓旦旦地要终一生相守,可是真正做到的能有多少呢?在疾病、贫穷面前,人是弱小的。要想维系一生的健康夫妻关系,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遇到什么挫折都不失去平常心。比如对方病了,那么不要把他当病人看待,要从内心里感觉他是健康的正常的,那才能真正给他带来快乐和安慰。

“尤其是男人,每个男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有成就,拥有充分的爱和充分的物质生活,可是,如果他担当不起家庭的变故,那么他是无法拥有这个世界的。”

早就听说朱军和谭梅两人也经历过困顿的生活和事业的低谷,如今他们终于能得到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生活,恐怕得益于他们一直拥有的健康心态。

“每当工作有压力,我就想,自己得到的已经够多了。”

工作压力是著名主持人和他的家庭都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工作实在分不开身,我也烦!但,只是很短的时间!”

为什么呢?朱军有一套自己的解脱方法——

当他很烦的时候,就会提醒自己:当初来北京,从事这样的一种行业,不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嘛!现在好了,大家都认识自己了,还烦?没有理由!

朱军至今都记得,当年自己刚来北京的时候,看到电视播放别人主持节目,心理羡慕得不得了。94年10月7日,这天朱军终生难忘的,在中央台,跟陈鲁豫一起主持节目,是他的“第一次”,“这是我渴望很久才得到的!当时,我每根头发都兴奋!”

“如今,大小晚会的导演都来找我,希望得到我的‘支持,这难道不是自己一直希望的嘛!所以,我没有理由烦!”

有时候,朱军还会抽一两个小时到以前住过的地方坐坐,哪怕坐 10分钟,也能让他的思绪平静下来——看着10多年前在菜户营租的不足10平米的房子,那里依然有灯光,有人影,他会释然,会想到自己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东西已经得到了,真的,没有资格烦。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谭梅也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工作时间,拍戏、教舞蹈,变得越来越忙碌。“不管再忙,我只要看到儿子就忘记了烦恼。我会跟儿子一起到小区的健身角玩耍,或陪他爬台阶上上下下,不仅增进了母子的感情,也是锻炼身体的好办法!所以,当妈妈的不能找理由说自己多么忙,再忙也不能忽视了孩子。”

“我没有舞蹈天份,但我支持谭梅把自己对舞蹈的感受传播出去!”

“我是个好静不好动的人,如果运动,我就找自己最有兴趣的项目,并不是流行瑜伽就去练瑜伽,流行网球就去打网球。我最喜欢的运动该是航模了。”在紧张的案头工作空隙或者在难得的假日里,朱军喜欢玩航模,有时候跟儿子一起玩。看着航模在天空中环绕飞行,或掉落在远处奔跑去拣拾,朱军觉得此时心胸无比开阔,还顺带活动了颈椎和腿脚。

但是,守着舞蹈演员出身的妻子,朱军对自己跳舞却很不自信。“曾经主持一场舞蹈大赛,最后我跟主持人董卿跳了一段,虽然人家都说不错,但重播了两遍我都没敢看!不过我认为孩子如果从小练习跳舞,别管是不是能成为专业舞蹈演员,都对身材和气质的塑造很有好处。”

而谭梅自己是深深体会到舞蹈的好处的,在儿子4个多月大的时候,她的体型就基本恢复了。而且,在他们居住的小区里,两年多来,她每周两次教小区的女士们跳健美操,一来二去,“谭老师”的名声就叫响了。在休息时间里,他们家的电话铃声不断,都是找“谭老师”的,大家热烈地讨论舞蹈运动带给自己在穿衣、礼仪、身材等方面的进步。有一位全职太太很开心地说:“自从练习了舞蹈,我老公说我炒菜的姿势都优美了!”

想到舞蹈的诸多好处,想到自己多年来对舞蹈教育的钟爱,有一天,谭梅想,能拥有自己的舞蹈室该多好!说干就干,她开始跟几个朋友筹划,要把热爱舞蹈的人集中起来,或许,还可以让热爱舞蹈的一家人一起来练习,更增进亲情,再比如年轻妈妈在练舞蹈的同时,让她的宝宝在旁边的游戏室里听音乐做舞蹈游戏……

最初,这个想法被朱军当成一时的“头脑发热”,但在家听他们几个“合作伙伴”热火朝天地讨论,终于按捺不住,最后竟发展为“高参”之一:“现在社会上的健美操班太多,这跟舞蹈是有很大区别的,你们都是专业舞蹈演员出身,应該给人们带来专业的舞蹈训练,不让热爱舞蹈的人走弯路才对!”连舞蹈社的口号都是他在细心琢磨:“踮起你的脚尖,触摸心灵之舞;展开你的双臂,拥抱灵动空间……”

呵,听说这个凝结了朱军、谭梅心血的“八八空间舞蹈艺术社”马上就要开张了,我们就等好消息吧!

“我们不排斥自己的年龄一天天增长,一个年龄有一个年龄的快乐!”

谭梅给我们带来很多“老”照片,10多年前的他们也肤如凝脂,也面若桃花,也意气风发,看得真让人感慨!朱军说:“谁都知道年轻好,可是,一个年龄有一个年龄该做的事情。记得我刚到中央台的时候,那真是年轻啊,脸上一点皱纹都没有,可是,那张脸显得很青涩,为什么?该有的内涵和成熟都没有。如今我40多岁了,感受到了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地位,我认为自己现在挺好!曾有人让我去‘做了眼袋,我说我不需要!我40多岁了,干嘛不承认呢?”

不过谭梅说了:“从少女到女人再当妈妈,女人都希望自己在丈夫眼中是最美丽的,在朋友眼中是完美的。女人珍爱自己,甚至去做点手术让自己更年轻,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年轻可不仅仅看外表,还必须有一颗年轻的心。如果心老了,觉得自己不适合穿这个,不适合穿那个,那么她就是真的老了……”

开拍了!朱军和谭梅穿上暖色休闲服,很自然地依偎在一起笑对镜头,比舞台上的形象更有亲和力,更加可爱。都说风雨之后是彩虹,而“健康的生活从健康之家开始”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祝愿他们走过幸福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