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历史事实【20篇】

中国如此多的历史人物,你最熟悉谁?不如给大家介绍介绍吧。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历史事实,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1650

作文

1000

追寻历史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与郁达夫文学院的同伴们一道参观了华林爷爷的一系列展馆,他的一生经历就这样被记录在了我们的富阳档案馆中。

首先我们来到了档案馆,档案馆在富春山馆旁。走进档案馆,拥入我眼帘的是一个个的展柜和一张张的展板,我慢慢靠近展柜,展柜中有存放着华林爷爷读书时的笔记,那笔记清秀大方,还有一些关于他的书籍;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华林爷爷:原名华诞生,是富阳方家井柳溪自然村人,他是我们富阳第一个加入中共共产党的人。

接着,来到了华林爷爷的故乡,方家井柳溪自然村的华林纪念馆。走进馆内大厅,华林的雕像耸立在我的眼前,跟着这历史的档案我们去追寻聆听着华林爷爷的革命故事。历史告诉我们,华林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和父亲都是村里的私塾教师。5岁时,华林就跟随他们上学。1919年,“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在这之前,华林应时任浙江省教育会会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的邀请,回到杭州,在省教育会任干事。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爱国学生运动的联络点,华林因此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并开始从中接受进步思想。

这一件件的故事真是让人感到震撼,华林爷爷为国家付出了那么多,值得我们敬佩!

华林爷爷说:“要在乐园里活下去,不断鼓励,不断鞭挞,希望不虚此生!”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小朋友,为了这美好的生活,我们更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方向,努力做好每件事情,让自己成为更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历史将记住他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共产主义理想无私无畏,他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以至在国际人士中,树立了忠诚、亲切、勤奋、坚毅的崇高形象,他就是周恩来――一位用高尚的人格魅力而赢得了世人的敬佩的人。

历史将永远记住他的伟大,周恩来一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树了卓越功勋。在大革命中,他出色领导了国民党工作,震惊中外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成为我们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和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在大革命失败后,他领导发动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他为中国无畏的奉献换来我们今天的和谐幸福社会。

历史将永远记住他对中国的付出,在战争年代,周恩来夫妇为了革命事业东奔四走、出生入死,连续两次失去腹中的骨肉,妻子也因此落下病根无法再生育,有人曾劝说他另娶一门,可他听后生气的说:新中国的宪法是一夫一妻制,我是堂堂大国的国务院总理,如果照你们说得那样做,我宁可绝后,也不让人背后指着脊梁骨骂!就这样,那些劝说的人再也不敢提及此事。周恩来一生没有亲生子女,但他把革命后代当作自己的亲生骨肉,关心爱护无至

历史将永远记住他的魅力,周恩来在外交中,用自己超群的智慧和雄才大略,让世界了解中国,称赞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在各国都不看好中国讽刺中国时,周恩来用他的外交应变智慧提出“求同存异”让人们接受中国。在尼克松访华时,周恩来同样用他的才谋让尼克松敬佩。周恩来的人格智慧曾让外国人赞扬中国,中国为有一位“全天侯”的总理感到幸运,他高尚的品德和魅力不仅为中国人所敬佩更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他是一座丰碑,他的丰功伟绩和精神风范为千秋万代所传颂,永存于中华儿女心中;他是一面镜子,以自身塑造的完美让我们时刻在他面前整理着自己的行为;他是一位师长,用他那慈父般关怀给了我们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和进步源泉,历史将永远记住他――周恩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悠悠球的历史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在百度百科中,我了解到悠悠球详细的发生发展历史。悠悠球(YO-YO)居然被称为第二古老的玩具(第一是洋娃娃)。早在公元500年前的希腊;相传16世纪,菲律宾的狩猎民族在狩猎和格斗使用的器具中,在绳子的前端挂着重物似悠悠的武器,据悉这是悠悠的起源。大约300年前,悠悠传到了日本,被形象地叫作“独轮车”或“钱轮”,深受年轻人的欢迎。18世纪初叶,悠悠在英国以“王子财宝”、在法国以“诺尔曼悠悠”之名广为流行,尤其是在法国和英国的上流社会盛行。此后,这种玩具和“悠悠”的名字从法国流传到世界各地。1985年4月12日,YO-YO第一次由美国太空总署(NASA)发现号太空船带入太空,作为太空玩具计划的一部分。他们发现悠悠没有地心引力的向下力量,无法旋转反弹回到线上,也证实悠悠球一定要投掷,而不是自由落下,因为没有地心引力来停止。1992年7月31日,YO-YO又一次被带入太空,这一次是为了拍摄一部包括悠悠球的教学录带。这使得悠悠风靡美国、日本、中国香港、菲律宾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考试作文:孝敬母亲历史典故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描写历史人物的精彩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浩气长存的诗句,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时,坚贞不屈,不肯投降而写下的千古绝句。看到这两句诗,大家一定已经猜到这是谁的名句,文天祥,一位我最喜欢、最崇敬的历史人物

文天祥原是南宋的一名大臣。1276年元军南下,占领临安,南宋皇帝被俘。抗战派大臣文天祥坚强不屈,继续抗元。不久在广东沿海兵败被俘,囚禁于大都。可他绝不屈服,百折不挠,表现出的高风亮节让世人敬仰!元朝皇帝许诺各种财物和封官加爵等手段进行劝降,但他都不为之所动,并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词《过零丁洋》、《正气歌》,诗词表现了他忠心为国,一身正气、不畏权势的情怀。最后元朝皇帝无奈,只好处决了他。

我崇敬英雄文天祥,是因为他“富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气节,面对元朝统治者的威逼利诱,毫无所动,不做亡国奴;我崇敬英雄文天祥是因为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决心和毅力。

漫漫五千年来多少心系天下爱国爱民的志士仁人,多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之士,如荆轲、岳飞、袁崇焕等。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荣耀,他们都是民族精神的化身!不屈不挠,衷心爱国,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国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是我们今天gdp赶超日本,正在拥有北斗导航系统,研制出j20隐形歼击机的强大动力。

然而,今天的中国还不够强大和繁荣,在经济、科学技术、军事等方面还远远落后于美日强国,还经常受到他们的轻视和挑衅。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栋梁,做为年轻一代的一员,我感到中国的强大要靠我们去建设,这是多么光荣而艰巨的责任!

我要学习文天祥的爱国主义精神,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掌握建设祖国的科学知识;我要学习文天祥的顽强意志,咬定青山不放松,在学习征途很长,但我将不畏艰难,持之以恒。我的目标就是:长大后为中国成为民主富强的国家而奉献,成为向英雄一样的了不起的人!

英雄已经逝去,英雄的精神永存,在面对困难时,这种精神激励着我,在骄傲自满时这种精神提醒着我,在建立世界观的进程中指引着我……文天祥,一位永远受我和世人喜欢和崇敬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历史将记住这个时代作文800字

全文共 92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在京召开,中国迈入一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这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时代,是中国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个时代我们有了新目标、新使命和新成绩。在共享阳光的照耀下,金砖国家在茁壮成长,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将结出累累果实。这个时代中国将绘就雄伟画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

共享的天空分外蓝

“共享”这个在2017年迅速走红的词汇,它又具有怎样的魅力呢?共同拥有而不占有是其内涵。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共享汽车、支付宝、雨伞等无不在为我们提供着便利。感谢这个共享的时代,让每个在窘境中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个时代所给予的温暖。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带来的诸多机遇和挑战让人们在创业创新中提高生活水平,拉动了经济的增长,让中国成为海纳百川的共享海洋。

携手共筑金砖梦

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这次会晤围绕“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的主题,致力于未来共同发展。十年树木,今已挺拔。中国在各国的深入合作与发展中,不断提高经济生产总值,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更多可能。感谢这个崇尚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使中国的大江南北都能徜徉在温暖和煦的阳光下,而不是在战争和贫穷中颠沛流离、历经沧桑。十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金砖第二个十年也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大国风范领共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化解无形的文明隔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事业,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系统工程。它以一路领天下而贯穿全球,穿越风雨、横跨江洋。以博大之胸怀,傲人之姿态成为全球和平与合作的参与者。“求木之长者,必固起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中国正以崛起的大国形象登上国际舞台,而中国人民也应心怀感恩,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不懈努力,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是一个有无数优点的民族,这也是一个有缺点的民族,但这一定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最困难时顽强不屈,最失败时直面惨痛。中华民族进步之光将穿透战争、驱赶落后、打败贫穷,让每处阴霾笼罩的地方阳光灿烂、鲜花遍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将以信仰点燃勇气、梦想照亮前路,自信前进、奋进接力,点亮美好明天。

何其幸运在华夏。心怀感恩,一路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按图索骥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典故故事更是数不清,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按图索骥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按图索骥:学而不思落笑柄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梅福传》。

【释义】

骥:好马。按照画像上的样子,去寻求好马,结果一无所获。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不能灵活变通。

【历史典故】

春秋时,秦国有个名叫孙陽的人,善于鉴别马的好坏,只要让他看一眼,便能分辨出马的优劣。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于是人们都把他称为“伯乐”。为了不让自己的一身绝学失传,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识马经验写成一本书,名为《相马经》,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类好马。

孙陽的儿子资质很差,却想继承父亲的事业。在熟读了这本书后,他以为自己学到了父亲的所有本领,便拿着《相马经》去找千里马。《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他按照这个特征找了很久,也没有什么收获。

有一天,他发现路边有一只蹦蹦跳跳的动物,他看了很久,觉得这个东西很像《相马经》中所说的千里马,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个“千里马”捉住,并带回家。一进门,他便嚷着说:“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它长得和《相马经》中说得差不多,就是个头小了点,蹄子差了些。”孙陽一看儿子手里捉着的居然是一只癞蛤蟆,真是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说:“傻儿子,你拿的是一只癞蛤蟆,根本不是什么千里马啊!你这样按图索骥是不行的,要学相马的本领,就得多去看马、养马,深入地了解马才行啊!”儿子听了羞愧不已,从此便一头钻到马群中去研究马。

【成长心语】

把癞蛤蟆误认为千里马,这固然有点夸张。但是,在学习中,死背教条,生搬硬套,以致闹出笑话的事确实屡见不鲜。前人传下来的书本知识,应该努力学习,虚心继承,同时也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切实验证、牢固掌握,并加以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机械地照搬书本上的知识,不探究事物的本质,必然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闹出笑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800字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芸芸众生,悠悠千年,何处觅得“历史”?当我在探索先人们创造的奇迹时,能从中找到什么呢?从中又学到了些什么呢?现在又该做些什么呢?大江东去,浪花淘尽,已而物是人非,昨日英雄安在?回溯历史,展开历史的面纱,与天地俱存,与日月同行,方才发现:历史俱在书中。

唐诗宋词是历史的象征,文人墨客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词歌赋中。春愁秋恨,伤春悲秋,感时伤逝,离愁悲恨,羁旅行役,感士不遇,莫名的惆怅与哀伤,乃至国破家亡的巨大伤痛,无不在春暮秋凉时节一起迸发,词人“泪眼问花”,而花们的回答也是“槛菊愁烟兰泣露”。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隐隐约约看见陶渊明伫立在山边,用秋思对话夕阳。秋风传韵,飘散着一股淡泊的隐逸之气。陶渊明的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我很佩服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即使他带来的后果是如此艰苦的生活,但他也无怨无悔。这是历史的精神。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盛开在万紫千红的宋词花园中,是最为美丽最有风情的那一朵。她用自己的一生高歌低唱,她的快乐,她的痛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巨大打击,写下了这句千古绝唱。我在想:身为一个女子,竟然能承受这份苦楚,实在是不易啊。她当时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独自伤心的神态,实乃一个孤独女子的寂寞凄凉的心情。心中无定,若有所失,谓之“寻寻觅觅”;空床无伴,孤单无依,谓之“冷冷清清”;到了“凄凄惨惨戚戚”,更是言尽孤独清苦之极。这是历史的坚毅。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派超拔逸气和淡泊情怀充溢于天地之间!这就是苏轼。豪放豁达的他着眼于雨中,更是吟啸徐行,泰然自若的潇洒风度。苏轼的这句说到了我的心坎,在我遇到挫折时我可以像他一样对眼前的风雨藐视,对人生厄运断喝。苏轼旷达豪放的千古形象造就了他的风雨无阻。这是历史的傲然。

历史如诗,诗意有尽情难尽;历史如茶,茶香满口情悠悠;历史如歌,歌到深处情难留;历史如酒,酒将醉时笑语盈……我倾听着这历史深处的声音,思绪万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退避三舍历史典故

全文共 1789 字

+ 加入清单

退避三舍就是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退避三舍历史典故,一起来看一下吧。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历史典故】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

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狄人。

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狄人,别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

晋文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狄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过了两年,又有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

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

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晋文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

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这一来,真气得他双脚直跳。他嚷着说:“这分明是重耳这个老贼逼他们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的地方去。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

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

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

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末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

大战展开了。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

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

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

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

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践音jiàn)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成长心语】

进与退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如果面前是一条康庄坦途,你便可以毫无顾虑地勇往直前;但如果面前是一条荆棘小道,你大可不必硬闯,在踏上征途之前,先后退一步,也许反而会海阔天空。正如列宁说的:“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退避三舍便体现了这种智慧,这里的退,不是消极地退、被动地退,而是主动地退,通过退让而寻找进的机会,积累进的力量。后发制人应相机而动,不可拘泥于一法。所以,适度退让不仅能够让自己在道义上获得更加广泛的支持,而且能够挫败敌人的锐气,从而取得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史将记住面壁者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高于地球文明的三体星人即将攻占地球,地球命运危在旦夕,为了拯救地球文明,联合国开展了面壁计划,指定了四位面壁者。当全人类命运紧紧攒在一起时,面壁者肩负着全人类的责任。站在人性,伦理,道德的底线上,面对芸芸众生,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对人性的思考,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

责任之壁

被喻为“华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一支笔”,龙应台也是一位面壁者。面对世界,面对中国,面对台湾,面对庸人,用她的尖锐的笔,批判道:“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她面壁,是知道中国人有错;她呐喊,是知道中国人是有血性的;她站出来,用笔用热血去发现希望,带来希望。在龙应台的面前,这堵墙叫做“庸”,在这堵庸墙面前,她毫不退缩;外壳里面,是中国人琼浆般沸腾的血液,是老祖宗流传的炎黄子孙的血脉!

遭受文革残害的巴金先生,也是一名面壁者。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自省和忏悔,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与结发妻子生死两隔,却仍能为一条可怜的小狗忏悔,为中国人面壁。在逆境中仍能勇敢面对自己的心,这才是真正的有血性的面壁者。

历史之壁

二战结束那刻起,德意志整个民族都在反思自己曾经的罪行。上至国家政要,下至普通民众都在深刻地反省。1970年12月7日,波兰首都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德国总理勃兰特双膝下跪。这一跪,面对的是罪恶的历史,跪出的是的德国的尊严,展现了一个真正有拿得起放得下气概的国家的姿态。反观同时犯下历史错误的日本,从战争结束的那一刻起,就一直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一直掩盖自己的罪行,把“侵略”战争说成是“自存自卫和亚洲和平的战争”,把“亚洲殖民化”说成是“大东亚共荣”。这难道不是混淆是非,黑白颠倒吗?在历史罪恶这面墙壁前,德国是勇敢的面壁者,而日本则是懦弱畏缩的。

现实中的面壁

其实,生而为人,就是要常常面壁的,面壁即思过,思过即自省。问当今世上能有几人敢于面壁?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修善身心,便是通过自我的不断反思而逐渐实现的。面对错误,改正错误;面对真实的内心,完善不完美的内心。非勇者,莫敢为。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历史将记住面壁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历史将记住辛德勤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96 字

+ 加入清单

当你拯救一个人的生命,你就拯救了整个世界

——题记

在二战的硝烟中,德国纳粹攻占波兰以后,针对城中犹太人制定了一系列规定:犹太人必须佩戴袖标;犹太人只能在规定区域生活,不管富有还是贫困都必须搬到规定区域;只有证明自己是技术的工人的犹太人才能拿到蓝卡,才能工作……

奥斯卡·辛德勤,一名德国纳粹党员,同时也是一名精明的商人,依靠战争大发横财,而他所赚取得大笔财富,后来却拯救了1100名犹太人。他是与众不同的,其他人在杀戮而他却在救人。

纳粹上级下达屠杀犹太人的命令,犹太人区遭到了大屠杀,辛德勤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经过一系列挣扎以后,辛德勤打出了一份1100名犹太人的名单,借助自己强大的人际关系,贿赂官员,最终用自己的金钱卖下了1100名犹太人,他的工厂也由搪瓷工厂转化为军工厂,否则他们是不会把犹太人买给辛德勤,而其他犹太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被集体运往奥斯维辛。辛德勤将工人分成两列车运往自己故乡时,满载妇女孩子的火车被误运往奥斯维辛,辛德勤得知后立即前往奥斯维辛,再次通过贿赂军官将名单上的犹太人救出。军官对辛德勤说:“明天我这有一批更好的波兰人运来,我把波兰人给你如何?”辛德勤决然地说:“不,我只要名单上的人!”只有当你面对深渊时,你才会知道深渊有多恐惧!

在战争以德国纳粹失败的结果结束以后,辛德勤走进工厂,对犹太人说道:“德国已经投降,战争已经结束,在明天凌晨,你们将获得自由,你们可以离开这里去寻找你们的亲人,而我也要开始逃命,现在让我们默哀三分钟为你们死去的同胞……”当天夜里,犹太人拔下自己仅有的财产—一颗假牙,将金牙熔化做成一枚戒指。凌晨,辛德勤即将离开,所有犹太人来为他送行。这时,一名牧师拿出戒指和一封信:“这枚戒指是给你的,里面有用希伯语刻的一句话,这封信也是给你的,如果你在逃跑中不幸被埔,这封信或许可以帮你的忙,这里面解释了一切,并且也有我们所有人的签名。”这时辛德勤哭了出来,两行眼泪从脸上划过,哭着指着自己面前的车说:“我浪费了太多太多的钱,我明明可以卖了这辆车了换10个犹太人的,还有我这枚纳粹党章,纯金的,至少可以换两个人,当时我明明可以那样做,我为什么没有……”牧师扶着他说:“当你拯救一个人的生命你就拯救了整个世界,你已经拯救很多人了,你看,你救了我们这么多人!”……

辛德勤自己的军工厂在这期间没有制造出一颗合格的子弹,而他自己不但要承担工厂的损失还要承担工人的开支。奥斯卡·辛德勒跨越了种族,凭借自己的能力,拯救了1100名与自己非亲非故的犹太人的生命。奥斯卡·辛德勒一个拥有人性,良知、善良和正义,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平凡而又普通的人!

历史记住辛德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探寻古历史制作兵马俑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的小记者团活动是探寻古城西安的历史,而且自制一个小兵马俑

我们每个人事先领了一大堆制作材料,有带刻度杯子,有一次性塑料杯和一次性筷子,还有石膏粉、制作兵马俑的模具等。

我在带刻度的杯子里装上40毫升自来水,然后倒入一次性塑料杯里,接着再将石膏粉都撒入塑料杯里,并用一次性筷子使劲搅拌至比较粘稠而且均匀的状态,有点像奶油。

同时,我将两瓣兵马俑的模具拼合在一起,并用橡皮筋绑紧,然后将搅拌好的石膏从模具的一个口子里倒入,然后就放在一边等着石膏凝固啦。

接着水晶老师就带着我们开始“西安游”喽。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朝代在西安建都,有阿房宫、华清池、古城墙、钟鼓楼、大雁塔、小雁塔等景点,有锅盔、肉夹馍、羊肉泡馍、biangbiang面、腰带面、羊肉串等美食,当然最有名的还是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了。

跟着水晶老师的PPT遨游了一圈西安,石膏也差不多凝固了,我小心翼翼地解开绑着的橡皮筋,再慢慢地揭开模子,一个雪白的、精致的小兵马俑出现在眼前。这是一个将军俑,戴着帽子,穿着铠甲,神情严肃、威风凛凛地站着,两只手交叉在肚子前面。我爱不释手地捧着它,心想,下次一定要到西安去亲眼看一看真正的兵马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事实论据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书法家的“墨池”

历史上著名书法家,从小苦练书法基本功而产生的“墨池”。有两处:一处是位于甘肃酒泉的张芝“墨池”。张芝是东汉著名书法家,当时人尊称为“笔圣”、“草圣”。他长年勤奋练字,刻苦磨练基本功,常在池边洗笔砚,结果将池水洗黑,色如墨水,故称“墨池”。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住地也有一个“墨池”。王羲之从小跟从书法家卫失人(铄)学书法时就懂得苦练基本功的重要,12岁时他就开始钻研书法论著。成人后,认真临摹名家手迹,因为日认练字不辍,笔砚就在属于前池塘里洗,天长日久,一泓清水的池塘就变成一池墨水。由于他重视基础,基本功孔实,所以后来达到书法的高峰,被人尊为“书圣”。他诸体皆精,尤其擅长正书和行书。所写的《兰亭集序》,历来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石头磨成浆

齐白石老人有三绝:绘画、作诗、篆刻。他的篆刻布局奇肆朴质,刀法刚劲雄健,独树一帜。可他初学篆刻时,总是失败,不是走刀字坏,就是石碎器毁,常常不得要领,他向篆刻家铁安求教。铁安对他说:“南泉冲有的的石,你挑一担回去,刻了磨,磨了刻,把一担石头磨成石浆,印就能刻好。”

齐白石司出了其中的道理:“这是要求我狠练基本功啊!”于是,真从南泉挑回一担石头,日以继认地刻个不停,刻了磨,磨了再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篆刻艺术,终于在长期的磨练中不断提高,最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与他的画、诗一样为世人称道。

门采尔练画

德国著名油画家、版画家门采尔是靠自学成画家的。他平时苦练绘画基本功达到了狂热的程度。有一天,人们看见他坐在一条臭水沟旁,行人觉得奇怪:休息也不能坐在臭水沟旁啊?走近一看,原来他正在专心致志地在作画呢!刚才他跨水沟时,不小心弄脏了鞋子,此刻他就是专心画他那满是污泥的鞋子。门采尔无论走到那里,身上都带着画笔。见到什么感兴趣,就画什么,终日手不离笔。有人对他开玩笔说:“你大概患了绘画‘狂热症’吧?”门采尔诙谐地答道:“我希望我的这个病是绝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历史话题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天边的第一束阳光洒在这燕赵大地之上,瞬间使灰暗的世界变得灿烂起来,他驱散了夜间的寒意,把邯郸装饰得更加美丽。

此时的我,正在骑车前往学校的路上,我不经意间看到了一处正在搭建的高楼,于是心里在感慨的同时,思绪又奔回了我儿时的邯郸。

那时的邯郸,是一个不是很干净的小城市。小到几乎只有它的历史文化才能让别人记起它,房屋低矮,几乎没有高楼大厦…“嘀”,一声车铃又把我拉回了现实,望着如今一座座高楼的修建,我愈发感觉到邯郸正在走向发展,走上通往辉煌的台阶。

我爱邯郸,不仅是因为他是我的家乡,更因为它渊源的历史足迹以及它深厚的文化地韵,我们都知道中国的语言文化历史悠久,极富代表性,而汉语中最为精华的莫过于成语,邯郸,正是这一精华的发源地。

我爱邯郸,也同样爱它的自然人文景观,武陵丛台:拥有上千年的文化底蕴,它雄伟壮阔的样子让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心生震撼;又比如邯郸的自然明珠:龙湖,赵苑等,个个都很美丽,也让每一个来邯郸游玩的人对邯郸的飞速发展和和谐的美景产生敬重。

如今三年大变样还有一年多就要结束么人邯郸未来的宏图也已初具规模,那将是一个历史与现代相融合的城市,他不会因古老的历史而显得古旧,也不会被强烈的现代气息泯灭它原来的“文化”,这将是一个成功的改造。但我还是要说,邯郸今后的道路还很遥远。

马上就要到学校了,我已经看到了熟悉的同学,他们脸上都挂着熟悉的笑脸,是啊!他们在等我,而在前方等着我们的,是一个邯郸市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历史故事与成语故事2两败俱伤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陈轸(zhěn)的人。他非常聪明,遇事总是能想出很多好办法。有一次,他受到楚王的派遣,出使到秦国去。当时,韩、魏两国互相攻打,打了一年多,仍然没有分出胜负。秦惠王打算出兵干涉,可一时也拿不定主意。秦惠王知道陈轸很有见识,便向他请教。

于是,陈轸讲了卞(biàn)庄子刺虎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正要咬一头牛,卞庄子见了,马上拔出剑来,想冲过去与老虎搏斗。旁边的人劝他说:“这两只老虎正在争吃一头牛,争着争着就会互相撕咬,结果一定是小的被咬死,大的也会受伤。到那时,你再去刺杀那只受了伤的,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解决了。”卞庄子觉得这个人讲得很有道理,就远远地看着那两只老虎。不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互相打斗起来,小老虎被咬死了,大老虎也受了很重的伤。这时,卞庄子冲上去,刺死了受伤的大老虎,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消灭了。

陈轸讲完了这个故事,然后对秦惠王说:“现在韩、魏两国长期战争,最后必然是弱国灭亡,强国受到很大的打击。到时候如果您乘机把遭到削弱的强国打垮,不就一下子灭掉了两国吗?”秦惠王听从了陈轸的意见,果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便以“两败俱伤”作为成语,比喻斗争的双方都受到了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事实并非如此作文900字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世人都说“眼见为实”,但事情的真相真的如此吗?经验证明并非如此,所以我们应时刻保持心思澄明,勇于质疑,始终相信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所熟悉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著的《史记》中描写汉武帝的有些情节与其他书籍不一样,而我们作为现代人,更是不知道个中曲折了。所以我们不能揣测真相,歪曲事实,但我们可以怀着好奇之心来摸索事情真相。有些学者怀疑司马迁被汉武帝降职又对他进行惨绝人寰的宫刑而怀恨于心对汉武帝诟病,但有些人认为司马迁是史官,以古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作风来看,他是不可能也不敢这样做。并且他作为史官,他有自己的职业操守,断不会如此。各说纷纭,我们不能盲目从众,我们要保持心思澄明,坚信事实并非如此。

古时那些所谓“忠臣”对君主忠心耿耿,他们对君主的命令惟命是从,从不考虑事情是否有利于人民,他们的这种行为是愚忠。他们仿佛被操控的木偶一样,毫无主见。虽然忠臣流芳百世,但他们不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文天祥为了保住南宋的江山,和敌人决一死战,他的这种气节值得景仰,但同时这种行为又是愚蠢的,诸如此类人,他们认为这样做就能保住君主的江山,对君主尽忠来显示他们的忠心,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行为是愚忠,是对自己,对他人的不负责,会使江山拱手他人。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这句话是我们耳熟的。我们的父母用不同的方式呵护我们成长,让我们有一个美好的人生的开端。有的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美满生活,他们会把自己的孩子与好人家调换,这种行为在我们看来很疯狂,但他们自己认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过得很好。是啊,他们只是太爱自己的孩子了。父母经常责骂我们,让我们感觉他们对我们只有厌恶,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只是想让我们有更好的未来。

我听说了一件事:有个太太多年来抱怨对面的太太太懒惰,以至于连衣服都洗不干净。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一天一位客人来他家做客。他把窗户用抹布擦了一下,发现对面的衣服是干净的,原来是自己家的窗户脏了。所以“眼见为实”不一定是事实,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

在生活中,我们要秉持“眼见不一定为实”,要坚持“事实并非如此”,对待事情要始终保持心思澄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汉族形成历史

全文共 1100 字

+ 加入清单

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公元前2700年,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 汉族的先民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在黄帝以前,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见母系氏族制)的阶段;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族部落转化为父系氏族部落(见父系氏族制),并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传说在黄帝之后相继以禅让方式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尧、舜、禹,被认为是黄帝的子孙 公元前21世纪,中原地区的原始公社制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阶级社会已经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几个王朝。首先在黄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济之间以及淮河支流汝、颍上游;继而发展至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的广大地区。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 以与蛮、夷、戎、 狄相区别。但是,这时华夷之辨尚不甚严。 春秋(前770~前476)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秦、楚不仅与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而且是两个最强大的华夏诸侯。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建立了秦朝,随后汉朝建立,并统治中国400馀年,该时期中国版图空前扩大,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集中与黄河、淮河流域,从西晋末年起,五胡乱华,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而从西晋到隋代的建立这一段期间,汉族进入中亚和云南。到明,清时,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后满人禁止汉人出关进入东北,清朝后期为充实边疆,准许汉族进入中国东北,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大量引入山东汉族.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北美等地移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历史上的宽容故事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宽容是做人的美德)

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忍再忍廉颇的寻衅羞辱,他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大境界,终使廉颇幡然醒悟,从而给世人留下“将相和”的千古美谈。

三国时期,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称之为“如鱼得水”,而关、张兄弟却未然。在曹兵突然来犯时,兄弟俩便“鱼”呀“水”呀地对诸葛亮冷嘲热讽,诸葛亮胸怀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们。结果新野一战大获全胜,使关、张兄弟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诸葛亮当初跟他们一般见识,争论纠缠,势必造成将帅不和,人心分离,哪能有新野一战和以后更多的胜利呢?

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了坚固的事业之基。

唐朝谏议大夫魏征,常常犯颜苦谏,屡逆龙鳞,可唐太宗站得高,以宽容为怀,把魏征看作是照见自己得失的“镜子”,终于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凤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

吕蒙正初入朝堂时,有一朝士指着他说:“这小子也参政?”吕蒙正装着没听见。而与吕蒙正同列的人却几次让吕蒙正追问那个人是谁,吕蒙正不允,说:“若知其姓名,怕以后不能忘记,所以还是不问的好。”吕蒙正后来终于成为北宋的宰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高山之颠,遥望那美丽动人的天池,欣赏那犹如仙境的喀纳斯,还有那牛羊成群的伊犁大草原,虽然我是在前年来的新疆,但是在我的脑子里还有着深刻的印象。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和许多的叔叔阿姨们来到了神谜的天池,哇,天池真美啊!这是我来到天池想说的第一句话,那郁郁葱葱的森林和那清澈见底的湖水吸引了我的眼球。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海拔2194米的山上有着长约4.85公里,东西宽约3.35公里,面积约9.82平方公里,周长约为13.1公里的湖泊。在天池我领略到了什么是美。

还没让我从对天池的美景的感叹中醒过来时,我们一行人又去了另一个人间仙境——喀纳斯,据说那儿有湖怪,我在路上一直想着,湖怪到底长的什么样子或者根本没有这传说中的湖怪,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大概是凌晨1点吧。虽然人已经很疲倦了,但是我还是睡不着,特别兴奋,第二天,我们坐着公车来到了喀纳斯湖,我的脑子很乱,胡思乱想着,希望着湖怪能出现但是我又希望它不要出现。因为我害怕。那儿水很清,很凉。而且景色十分的秀丽。到现在我记得清清楚楚,尤其是那儿的美景,更是让我永生不能忘记。

接着我们来到了伊犁大草原,伊犁草原是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之一。绿色的草原、蓝色的河流、白色的冰川、雄伟的天山,刚直不阿的青松,着成了非常优美的自然景观,黄昏,看着那让人垂怜的美景,引起我无穷的遐想。

你说新疆美不美?真是人间仙境啊!还不赶快行动,来新疆吧!这儿有美景,能让人流连忘返。快来吧!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快来感受一下新疆的美景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将记住南京大屠杀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这个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国家,已然成为了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里的国家。自从邓小平和习大大一系列重要人物上场,中国各方面如同吃了增长剂一般,飞速发展。可是,在今天都市的繁华和霓虹灯彻底平静下来时,谁又能记起那些埋藏在历史长河里的国耻呢?

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震惊国内外的惨案,到如今的年轻一辈,有多少人提起来的时候是痛彻心扉的?

南京大屠杀就是指日本侵略者在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对南京及其附近的地区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学了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书上有一篇日军比杀中国人数多少比赛的新闻。他们把这当做骄傲,辉煌。不仅如此,日军在南京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仅仅四十多天,日军集体屠杀就有28案,屠杀人数有19万,还有其他零散屠杀加之,死亡人数就达30多万。这是一串令人痛心的数字,是一次突破了战争伦理底线的战争。令多少南京人心里留有的恐惧至今未消散?

可是,有研究数据表明,日本广岛长崎被轰炸后的纪念日,纪念的人数远远比南京大屠杀纪念人数多。在今天这个和平,安逸的社会,我们已经有种过逸的现象了。人们仿佛遗忘了这件事。今天,我过往别人所带来的屈辱,知耻而后勇,把屈辱变成们已经不需要上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更应该有“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位卑不敢忘忧国”这样的精神。我们可以不生活在仇恨里,但我们不可以忘记国耻。

虽然我们不能够预见未来可能发生的种种意外对我们带来的影响。但我们要铭记国耻,不仅仅是南京大屠杀。要如卧薪尝胆一般,正视过往别人所带来的耻辱,知耻而后勇,把屈辱变成人生一种无形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历史的见证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看到这张图片时,心情沉重而悲伤。虽然历史已经过去很多年,我似乎仍能看到火光冲天的爆炸,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道,感受到那惨烈的场面。

1936年7月1日,上海周围的一座小镇里,一个可爱的孩子出生了,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占领了东北三省,国家在动荡之中。但一个新生命的降生,还是让全家人非常高兴,大家沉浸在幸福中。父母为了让他们的孩子长大后能够保卫自己的祖国,给他取名——张国生。

国生一岁生日后,日本侵略者铁蹄向南践踏,上海地区十分危急,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生和父母跟着父老乡亲们打算到更远的地方避难。

1937年8月28日,天空阴沉沉的,下着细细的小雨。上海南站,人们行色匆匆,十分焦急,爸爸抱着国生不断地安抚他。“呜——呜,”火车开来了,然而这时……

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几个小黑点,小黑点越来越近,越来越大,接着传来了轰隆隆的声音。这时人们才看清楚,几架印着日本国旗的轰炸机正逐渐向他们呼啸而来。“轰炸机来啦,快跑啊!”人群顿时乱作一片。此时,几颗罪恶的炸弹投掷下来。顷刻间,房屋倒塌,天桥摧毁,爆炸的声音夹杂的石块崩裂声,玻璃碎裂声,满目苍夷,尸横遍地,惨不忍睹。一颗炸弹在他们不远处炸响了,爸爸妈妈倒下时,把国生死死地压在了身下。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日军轰炸停止了。国生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从爸爸妈妈身下爬出来。他的衣服划破了,身上沾满了鲜血,“爸爸、妈妈!”他呼唤着哭喊着,然而他不知道爸爸妈妈再也不会站起来了,只剩下孤零零的他了。

两个多小时后,国际救援队赶来了。他们从废墟中救起了国生。把他带回了苏联大使馆。国生得救了,他是幸运的,他是8。28大轰炸的唯一幸存者。之后,他一直在苏联生活。

长大后,他没有忘记日本人的罪行,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不断搜集、揭露日本人的罪行,呼吁世界和平,他说:“自己就是日本侵略恶行的最好见证。”他希望后代子孙都能生活在没有战争,没有伤亡的幸福家园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