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历史事实热门20篇

中国如此多的历史人物,你最熟悉谁?不如给大家介绍介绍吧。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历史事实,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1886

作文

1000

历史与文明文明与历史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文明历史

出现在历史书中频率最高的也是最光荣的通常都是些伟大的征服者、将军、士兵之类的,而那些真正推动历史进步的人却几乎从未被提起。我们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接好了断腿,谁第一个让船只扬帆起航,谁第一个计算出了年限,又是谁第一个给田地施肥,但是我们却都了解侩子手和破坏者。人们对这些人是如此的敬重以至于世界上很多大城市的最高石柱上都是征服者、将军或者士兵的雕像。我想很多人认为最强大的国家应当是用武力去征服世界的。他们也许强大,但不是最伟大的。动物会争斗,野蛮人亦然。因此好斗是动物和野蛮人的方式,而不是文明的体现。即使让别人来帮战,告诉他们怎样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毕竟这是征服者和将军经常做的,但这也是不文明的。人们通过搏斗来解决争吵,搏斗意味着杀戮,我们文明人应该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法来解决争执而不是看哪一方能够杀死人数多的一方来判断输赢。他们不仅赢了,更因为战胜而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正确的一方。因为这就是战争的意义:强大才是真理。

这就是人类历史的大致情况,甚至在我们的时代里还爆发过两次世界大战,数百万的人被杀、无家可归。尽管现在人们已经不会在大街上斗殴厮杀,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到了能够遵守规章制度的程度了。但我们还是不应该抱太多期望,毕竟人类的进程才刚刚开始。以发展的观点来看,人类还只是几个月大的小孩子。科学家猜想地球上有水母那样的生物,并且已经在地球上生活12亿年了。但是人类才生活了100万年,而文明人出现的时间不超过8000年。这些数据很难理解,因此让我们缩小比例来看。假设我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出现一百年,那么人类的出现只有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了文明的闪现只有七到八个小时,所以你看,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学习,但却有大把的时间去学好。如果人类文明的历史只有八小时,可以预测,从现在开始到太阳再也不能维持使生物存活的温度大约只有10万年的时间。因此人类还只是处于文明的开端,也就是我所说的,我们不应该抱有太大期望。人类的过去整体上是野蛮的,充斥着斗争,恐吓,掠夺和赌博,这些事就算文明人也会做。我们能做的只是希望他们将来能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倾听历史的声音初中优秀作文

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考进上外附中的暑假里,父亲帮我选补习课。当时,他首先给我选的是国学课,我很是奇怪,进附中不补习英语,去学国学做什么。父亲说,等你以后英语很好了,可以和外国人交流了,那时你和他们说什么,你拿西方的文化和西方人交流,人家可是内行。中华文明有着很深厚的历史底蕴,我们祖先的智慧横亘千古依然闪亮。所以,你必须学会倾听历史的声音,从历史里看到未来。

我的国学课目前是讲论语。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作为中华文明的经典,涵盖了古人的处世之道、治国之略。里面绝大多数内容,对当下人的生活,依然有着指导意义。所谓倾听就是仔细全面用心的听。国学老师曾言,对于历史,对于经典,必须通读,切不可断章取义。老师举了个例子,《论语阳货》有个名句:“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现代人老拿着句老抨击夫子,说他歧视妇女。某段时期,甚至拿这句话证明论语是封建的糟粕。而事实上,子是这么曰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目前,研究的结论有多种,一则女子指夫子专门针对卫国国君所宠爱的南子而言的,她曾怠慢了夫子;二则古文中“女”通“汝”,女子则是你这小子的意思,指和对话的子贡。就算是指女人和小人,其实当今社会的确存在,一些人你对亲近,她就是自以为是,你对她疏远,她又怨声载道的人,还不在少数。要不怎么说,距离产生美。由此可见,对于历史的声音,我们要学会如何倾听,才能明悟起真谛。

有人说,现在科学技术这么发达了,为什么还要去看古代愚昧的东西啊。的确,从技术而言现代是大大超越了古代。可是,人性却没变,而中华文化主要论述的就是自然和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千百年前要孝敬父母,忠于国家,现在依然需要。千百年前天人要合一,现在人和自然依然要和谐。

引用论语为政篇中一段:“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通过倾听历史的声音,我们可以知道很多道理,也可以预见未来。

[倾听历史的声音初中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历史典故精选:贾人渡河_800字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人看来,“商”和“贾”的语意无大差别,都是贸易的意思;但在古时候,“商”和“贾”在经营方式上却有所不同,所谓少卖为“商”走卖为“贾”。从一个地方买进,到另一个地方卖出,用这种方式做生意的人叫贾人。

从前有个贾人,在河南办了一批货,取水路贩往外地销售。船在河中顺风行驶,忽然浓云密布,狂风骤起,大雨倾盆,河水陡涨。贾人走出船仓查看货物,一股大浪袭向船头,把贾人拍落水中。贾人在水中挣扎呼喊:“救命呀!”

一个渔夫听到喊声,急急忙忙把船摇过来救人。贾人看到渔夫,大声喊道:“快来救我,我给你一百两白银。”

渔夫把贾人救起来,送进船仓,贾人换好了衣服,拿出十两银子送给渔夫,说:“拿去吧,这十两银子够你辛苦半年了。”

渔夫不接银子,看着贾人说:“刚才你在水中许诺说给一百两银子,而不是十两。”

贾人满脸不高兴地说:“你这人也太不知足了,你一天打鱼能挣几文钱?现在一下子捞了十两银子,不少了。”

渔夫说:“事是这么回事,理却不是这个理。你刚才不许诺给一百两银子,我也会救你一命,但你既然说给一百两,我希望你不要失信。”

贾人摇摇头,踱进船仓,不再理会渔夫,渔夫长长叹口气,回到渔船。

一年后,贾人又办了批货,碰巧在河中与渔夫相遇。两个人都想起了去年那次不愉快的分手。贾人说:“我给了你十两银子,你为什么不用来当本钱,做点小生意,何苦风里雨里挣这份辛苦钱?”

渔夫来不及答话,贾人的船触上礁石,船仓进水,船渐渐下沉。贾人急得团团转,大声对渔夫说:“快来救我,这次我给你三百两银子,保证不失信。”

渔夫摇橹从贾人旁边划过去,回头不紧不慢地说:“喊信得过你的人来救命吧,我不要你的银子,可也不救你这种无信无义人的命。”

很快,贾人随着沉船在滔滔河水中消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写历史影/视观后感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回顾历史的沧桑,中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洗礼。像甲午海战对是日本主动挑起的战争,中华民族并没有就此屈辱着,忍受着,而出现了想邓世昌等热血男孩的奋力抗击,他是我们民族的英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那宁死不屈精神者的模范代表,体现了伟大的爱国精神,他主动请求迎战,毫无腿缩的那种无畏精神也在他身上描绘的栩栩如生,邓世昌并没有因慈禧,李鸿章的求和政策而放弃战斗,而是代替旗舰亲临指挥,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

虽然这场海战并没有打退敌人的进攻,但给我们中华民族塑造了良好的爱国形象,所以说,中国人民并没有失败,而真正失败的人是那些卖国求荣,临阵退缩的败类,他们给中华民族丢尽了脸,这种人应当被众人唾弃,遗臭万年,就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而造成即将成功的海战失败,如果不挪用军饷给慈禧半万寿庆典,不给官兵发物资。这场海战会失败的那么难堪吗?会让我们民族英雄就此牺牲吗?会让帝国主义看不起吗?会让他们欺凌吗?我想他们不敢,只有国人团结一心,就会傲立于世界强国民族之林!

但是因为这些软弱无能的领导者,我们失败了,而且一败涂地,对中国对日本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被迫签订了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大大加深,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甲午海战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求富”的梦想最终化为泡影。自此,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勇敢先进的中国人,也在血与火的交织中奋勇抗击,和争取民族独立,拉开了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序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一丘之貉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726 字

+ 加入清单

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丘之貉历史典故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一丘之貉历史典故介绍

汉朝时有一个名人叫杨恽,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母亲是文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养,未成年时就成了当朝的名人。汉宣帝时大将霍光谋反,杨恽最先向宣帝报告。

事后被封平通侯,当时在朝庭中做郎官的人,贿赂之风极炽,有钱的人可用钱xing贿,经常在外玩乐;无钱xing贿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没有一天休息。杨恽作中山郎后,便把这些弊病全部革除,满朝官员都称赞他的廉洁。

但他因少年得志,又有功劳,便产生了骄傲自满,结果与太仆长荣(长荣是宣帝旧友,最得信任)发生意见。

有一次,杨恽听见匈奴降汉的人说匈奴的领袖单于被人杀了,杨恽便说:“遇到一个这样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给他拟好治国的策略而不用,使自己白白送了命,就像我国秦朝时的君王一样,专门信任小人,杀害忠贞的大臣,结果国亡了。如果当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现在国家还存在。从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产的貉一样,毫无差别呀!”就这样,杨恽被免职了。

自古君王勇于改过,不信馋言者能有几人,杨恽仅被勉职,已是不幸中之大幸了。“前汉书”:“杨恽传”的原文是“古与今,如一丘之貉。”丘,土阜也,四边高,中央低的土堆;貉,音鹤,俗称树貉,状似狐小,毛黄褐色,深厚而温滑,可做皮袍。后来的人将这两句话引申成“一丘之貉”一句成语,来此喻同类没有差别,像在同一个山丘里生长的貉一样,形体都是相同的。

这成语在应用时,都是用来形容反面的事物,即使是形容否定的事物;含有不屑一谈和讥诮的口吻。例如说有一群人专门造谣生事,无事生非,故意与人为难,他们中间没有一个是好人,就可说:这批东西都是“一丘之貉”,哪有一个是好人呢!

汉·班固《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一丘之貉历史典故杨恽简介

杨恽(?--前54)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外孙,又是丞相杨敞的儿子,年轻时博学多才,交游很广。他起初受任为郎官、骑郎,常侍宫中。由于办事干练严正,被加官为左曹,负责处理百官上书等事务。

公元前66年,大司马霍禹、冠阳侯霍云、乐平侯霍山等人,由于失去汉宣帝的信任,准备密谋造反。杨恽知道了他们的意图,立即通过侍中金安上报给宣帝。霍氏的阴谋遭到粉碎,杨恽也因功被封为平通候。

当初,在宫中服事的郎官很多,有些人出身豪富,为了获得较好的差使,经常送钱给主管的官员,以致内廷贿赂盛行,舞弊成风。杨恽知道情况后,大力进行整顿:凡是xing贿tan污的立即免退,确有才干的就尽力向上推荐。

杨恽自己非常廉洁,从来不受不义之财,连父母留下的遗产也都分给了宗族和兄弟。但他自恃才高,说话无所顾忌,又好揭发别人的隐私,因此得罪了许多人。

有一次,高昌侯董忠的车马突然受惊,挣脱缰绳奔入北掖门。杨恽知道后对富平侯张延寿说:“我听说以前曾有奔车冲到殿前,撞得门断马死,不久昭帝就去世这样的事。现在又发生了这种事情,莫非也是上天在示意吧?”

又有一次,杨恽听说匈奴单于因暴虐无道,众叛亲离而被逼自杀,就对人说:“无道的君主,不听臣下忠言,最后必然自陷绝境。当初秦朝如能信用贤臣,恐怕直到现在还不会灭亡。古今的事情,其实是一丘之貉啊!”

上面这两件事,在封建社会里都是犯禁的,幸亏当时无人揭发,杨恽才没有遭殃。公元前55年,宣帝的亲信侍从长乐突然被廷尉传讯,怀疑是杨恽在告发他,就上书给宣帝,把杨恽以前犯禁的言论给揭了出来。

杨恽立即被廷尉于定国下令逮捕入狱。经过审问查验,证明确有其事。于定国认为杨恽口出恶言,诽谤天子,实属大逆不道,主张对他处以极刑。但宣帝想到了杨恽过去的功绩,不忍加诛,只下诏把他削职为民。

杨恽失去了爵位和官职,退居在家。他认为自己的言论并没有错,心中愤愤不平,从此就置田造屋,广交宾客,消磨时日。友人孙会宗劝戒他说:“大臣遭到贬斥,应当闭门思过,遗事悔改;否则,将来招来祸患。”

杨恽满腹怨气正无处发泄,当即写了一封信给孙会宗,向他直抒己见,流露出对朝廷的极度不满。不久,有人上书告发,廷尉查到了他写给孙会宗的信。宣帝知道后非常恼火,就下令把他处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尊重历史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电视剧也有了不少新颖的题材,在中国最普遍的便是抗日战争的题材了。

众所周知,日本对华侵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巨大的耻辱。新中国成立后,便有不少抗日题材的影视剧出现,目的在于警示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但随着媒体的各种需求,拍摄技术的不断提高,此类电视剧走向了娱乐化。虽然同以往的作品一样,目的在于突出抗日英雄的勇猛与侵华日军的丑恶,但这些“英雄”被不停地强化,日军也似乎越来越弱小,以至于出现了所谓的抗日神剧。

在抗日神剧里,手雷炸飞机几乎是中国士兵的必学技能,但真正“神”的还在下面。在《抗日奇侠》中,这些武侠动不动就以一打十,手撕鬼子,日军手里的枪就像火柴棍一样,响都不曾响。在《向着炮火前进》中,主角一身夹克皮裤,帅气逼人,总是骑着一辆炫酷的黑色摩托车,把日军打得落花流水,更“神”的是,每次胜利后,主角还得在一个自备的沙发上摆足造型。以上两例只是抗日神剧中的一点皮毛,像什么“包子雷”、“手弹拐弯”、“高倍狙击枪”、“飞刀斗机枪”已经是神剧中很普通的内容了。

在我看来,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不该是这样的。历史剧的初衷在于使观看者了解历史和国家的耻辱,更是有着巨大的教育意义。要是还不停止对历史的亵渎,也许在那些不懂历史的人眼里,八年抗战不是中国军民的壮烈抗争史,而是日军花了八年离开中国的“逃亡史”。更恐怖的是,这种对历史错误的解读,又会使不少人产生一种“地大物博”、“和平年代”的思想,想想腐败无能的清朝为何灭亡,难道不是一味的自以为是,轻视他国造成的吗?那为什么还不停下这对历史的亵渎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历史书的自述作文450字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小主人,你好!还记得我吗?我就是那本被你讨厌、冷落并无情丢在角落里的一本历史书啊!

小主人,还记得我们在书店的第一次“邂逅”吗?我看见你一蹦一跳地进了书店,一本本翻找着自己心仪的书。你来到了我的栖身之地,我激动得简直要喊出声来了,因为小主人你将我薄薄的身躯捧了起来,我从此有了归属!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小主人你的好帮手!可是现实却总是那么令人匪夷所思,小主人你后来所做的一切都让我深感不解。

小主人,还记得吗?你一回到家就将我狠狠地丢在了沙发上,脚下生烟似的进了自己的房间,我听见里面传来的敲击键盘的声音,那么刺耳,我忍不住留下了伤心的泪水——我的主人拥有了我,我却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

我孤寂地蜷缩在角落里,盼望着有一天小主人你能来看看我。一天、两天……当我快要绝望的时候,小主人你将我拿在了手中,我以为我为小主人你效劳的时候来了,可哪知小主人只是“换汤不换药”,你淡淡地瞥了我一眼,再次将我丢在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废弃垃圾箱……

亲爱的小主人,你可知道不见天日的生活有多么难熬吗?请来看看我吧,小主人,哪怕只有一眼……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历史典故:黔驴技穷

全文共 927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唐代)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释义】黔:地名,今天的贵州省;技:技能,本领;穷:尽,用完。贵州的驴子用尽了所有的本事。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讽刺一些虚有其表,外强中干,无德无才的人。

历史典故

相传,古时候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之人从外地买了一头毛驴,用船运到了贵州。贵州多为崎岖山地,此人一时也想不出毛驴能派上什么用场,所以就把它放在山脚下。贵州山中有老虎出没,老虎从来没见过毛驴,一天,它发现了这头毛驴,还以为毛驴是神,一定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所以不敢贸然靠近它。

老虎远远地躲在树林里,偷偷地观察毛驴的一举一动。过了一段时间,老虎放轻脚步小心翼翼地朝毛驴的方向挪动了几步,想弄清楚这个怪物究竟是什么东西。它一点一点地靠近毛驴,可还没等老虎看清,毛驴突然大叫起来,声音大得响彻了山谷,回音不绝。毛驴的叫声着实把老虎吓了一大跳,以为它要来吃自己了,吓得急忙逃得远远的。

又过了几天,老虎仍不死心,又转来转去慢慢地靠近毛驴,反复地观察毛驴,再也没有发现这只驴子有什么特殊的动静,也没发现它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好像它只会偶尔响亮地叫上几声罢了。

再后来,日子久了,老虎对毛驴的叫声也习惯了,觉得它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渐渐地就敢靠近毛驴了。于是,老虎向毛驴靠得更近些,在它面前转来转去,结果还是相安无事。后来,老虎靠毛驴更近了,甚至碰撞毛驴的身子,故意冒犯它,毛驴也只是一味躲闪。

有一次,老虎试着用爪子抓了毛驴一下,毛驴终于被惹怒了,就用蹄子猛踢了老虎一脚。老虎一点也不觉得疼,于是便很高兴地想:“原来这个怪物不过如此,只有这么一点本事啊!并不可怕嘛!”于是,老虎便大吼一声,猛扑上去,张开血盆大口,咬断了毛驴的喉咙,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成长心语】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貌似强大,样子很可怕,其实只不过是外强中干而已。那些咋咋呼呼的人,往往并非是真正的强者,他们因为内心极度不安全,而被迫采用这样的方式,试图掩盖自己的弱点。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真相总会被揭穿的。

外强中干,是一种最不可靠的本领,与其假装强大去吓唬别人,不如真正地做一个强者。其实,没有什么值得我们胆怯的,因为只要尽力了,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拥有强大力量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第八集观后感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早晨,我们伴着清风来到了中国第二大草原——巴音布鲁克大草原,那玻璃般透彻的蓝天下,是连绵不绝的山峰,茂密的森林,和一望无边,绿草如荫的大草原,这里空气清新如洗,白色的哈萨克牧民的毡房像一个个蘑菇般散落在草地上,远处山坡上白云般蠕动的羊群在悠闲地享受着美餐,这真是人间的仙境啊!

中国最大的新疆天鹅湖座落在这大草原上,它是大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有1000多平方公里,由许多互相贯通的小湖形成的湖沼池,所以到这必须骑马。

天鹅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如一块碧光闪闪的翡翠,镶嵌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他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养育天使一般洁白的天鹅。这种优雅高贵的鸟儿,世界人民把它当作吉祥美丽的象征,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的牧民更是把它当作天使和幸福的化身。每年四月前后,各种天鹅翩翩起舞,成群地到这儿生存繁殖,深秋再结队飞去。所以我们那天去只能看到一部分天鹅。它们有的偎依在一起,窃窃私语,有的在“金鸡独立”,有的引吭高歌,这些坚强的天鹅好像替家人守护着这片神圣的领土。

随后,我们乘车来到了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的开都河,那神奇的九曲十八弯披着彩霞,淋着晨光,千姿百态。我们站在高高的山坡上眺望。四周群山环抱,九曲十八弯就像一面镜子镶嵌在一马平川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上。高山雪岭,湖沼,绿树红花,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形成一幅如诗如画,幽静美丽的画面。犹如置身于世外桃园,令人如痴如醉。

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不到草原不知道新疆有多美。难忘的新疆,美丽的草原,奇特的风景。还有那一路的欢声笑语,酸甜苦辣,都将化成无法抹去的风景印在我的心海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史将记住李清照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47 字

+ 加入清单

悠悠岁月,漫漫长路,时光是很多人的过客。然而我却相信,她一定会为我心目中的美神驻足,为我们记住她的美,她的愁!——历史将永远记住李清照

你的美,无人知道。那时候的你没有照片,但却又满腹的文采,不似其他待字闺中的姑娘专注于女工,你饱读诗书,热爱文学,其才华与才子们有过之而不及,甚至更甚。我知道,这就是你的美。在我心中,你的美比沉鱼落雁的西施和昭君还胜三分,你每一次闭月羞花的貂蝉与贵妃,你在我心中便是那最美,无人能替代,无人能效仿,你是我心中乱世中的美神!

少女时期的你,青涩、快乐和幸福,你说“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少女的纯真,如此美好。你遇见心上人时“却把青梅嗅”你是如此的娇羞可人。少妇时期的你尚能在窗前,吟道“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爱情的滋味如此美好,甜蜜、思念交织在你心头。然而一场大变使这个美丽有才华的女子,饱受丧乱之痛。你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孤独的前行着,前行着。在那乱世之中你犹如一朵开不败的奇花!尽管秋风凛冽,你却依然傲然挺立枝头,竭尽一切,释放自己的清香,不被这世俗所污染!这是你的傲然你的倔强和你的才气所铸成的那一颗顽强勇敢的心,不顾一切,大步前行,哪怕前途一路荆棘,哪怕一生孤独。

你乘着一叶扁舟忧愁的望着那行进的小舟,只叹到“只恐双溪泽猛舟载不动许多愁。”你那忧郁的眼神人比黄花瘦的身子,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这些愁让你更加消瘦了。你寻寻觅觅最终却还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最难将息的时候,你边饮酒消愁,但晚风凄寒彻骨,这寒啊寒透了心啊!罢罢罢,你只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知道你并不后悔这样做,就算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也依旧会选择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凭借自己的才华作出让人们无穷享受的珍作,追求人格平等,追求爱情之尊,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这便是你,这只能是你!

鲁迅先生说过:“有的人死了,但他却活着。”你超越时空穿越千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你的坚定毅然豪放洒脱,都让身一人“守着窗,独自怎生得黑!”日日漫长,独自苦等,身为女人的你却不想进经历了丧乱之痛、亡国之悲、孀居之苦、沦落之愁。i这次人佩服。

李清照你是我心目中的美神。在乱世中顽强不屈,我知道历史将会永远记住,你让人们深深体会到你站在山顶那满腔的豪情和热血,一曲天歌唱罢,你终将为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倾听历史的声音500字作文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题记

历史的齿轮在滴答滴答转动的时候,那些或气势磅礴,或无限悲伤的诗句如留声机一般,记录下人类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去,成为历史留给后人的声音

可还记得历史上,商纣是如何的暴政:建宫室园林,设炮烙之刑,为搏美人一笑,做酒池肉林。于是,正义之师群起讨伐,使他最终落得凄凉处境。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当属唐太宗李世民,他严谨自持,亲近贤臣,文韬武略,广施仁政,最终深得民心,得创百年盛世。

于是,历史告诉我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的天下。

可还记得历史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他厌恶世俗的风气,厌恶人心之善变。却独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历史上像他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例如于谦,他每次进京奏事,都都是空手只身,不献金宝,不慕权贵。就像他诗中说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是,历史告诉我们“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道理。

可还记得历史上那些豪情壮志的人。文天祥,他不向元军屈服,不向强权低头,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还有岳飞和他那令人闻风丧胆的岳家军,他们破兀术、捣黄龙,何人不惧?他们“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何人不服?

于是,历史告诉我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回首历史,我们已走过了五千年的风雨历程,因为有这些历史伟人的存在,我们无比自豪,因为有这些豪言壮语的存在,我们充满自信。让我们在倾听这些历史声音的同时,展望未来。

我们相信: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倾听历史的声音5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闭门羹历史典故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有时候,人们为了办一件事情,需要朋友帮忙,如果对方不表态或者拒绝相见,这样的情况,你常常会听到求助者笑着说:“吃了闭门羹啦!”

我们知道,羹在古代是指羊肉制成的糊状食品。后来慢慢的素食也作羹。凡是将粮食、果品和蔬菜煮成有浓汁的食品,都可以称为羹,如我们吃过的粟米羹、莲子羹等,到如今人们连普通的浓汁食品也称为羹了。

“闭门羹”是什么样的“羹”呢?其实,这不是什么特殊种类的食品,而是从古代闭门拒客的一个故事中流传下来的掌故。

相传在我国唐代,宣城女子史夙长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是很多年轻的男子,便慕名纷纷来拜访她,希望与她成为朋友,但是不少人却因为很难见到她,而不能如愿。

为什么很难见到她呢?因为她会客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她首先要求客人献上一首诗,她看中诗文后,才愿意与客人一见,然后才有可能谈到交朋友。

如果客人不会作诗,或者献上的诗文不被她看中,她就叫家里人在门口以一碗羹相待,婉言拒绝会客。

天长日久,来访的客人们见了羹,也就心领神会,便主动地告辞了。

以羹待客就是拒绝会见的意思,所以人们便把这羹,称为史夙的“闭门羹”。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之后,人们便把“闭门羹”作为拒绝的代名词,只取“闭门”之意而无羹招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历史的味道作文800字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气真令人厌恶!寒冬腊月,虽无白雪纷纷,但那凄冽的西北风卷着干燥飞速而来,使人脸上手上都有些冻伤,我已经在这个气候下排了两三个小时的队,为了看这样的景点付出如此之多,我实在是怒不可遏!

这便是坐落在重庆的渣滓洞革命烈士的囚笼,牢房是新建的,供人观赏,就不到十公顷的景区,如此费时费力,何苦来哉!

爸爸要求必须参观这个景区,我终于踏入那年久失修的破铁门,顺着参观通道观看,这里一片狼藉。有国民党值班的哨台,如今塌的塌,倒的倒,好的也是断壁残垣,许许多多的枯树根无规律地散落着。时而能越过一道破石墙或是钻过一个破洞子,我并不觉得这很稀奇,只觉得这是一些古建筑废墟罢了。

终于走到正区,正区的牢房并不是原模原样,而是推倒重修的,我走进去,环顾四周,十来平米的空间中挤着两个木头架子床,木头已经发朽,散发出一股怪味,这就是革命烈士的江姐所居住的女牢!

进入男牢,环境也好不到那里去,破木桌,朽木桌上放着一张残缺的草稿纸,旁边倚着一条三条腿的凳子,比起国民党老大蒋介石的华清池,这些简直是不堪入目。我渐渐对这里产生了兴趣,直到看见一张简介——罗广斌,此牢房的党员,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国民党杀戮日。罗广斌为了越狱,和同伴用自己所打造的铁器与对手的机枪交火,终于他钻出铁丝网,同一部分党员离开了这活棺材,书写了《红岩》这部著作,让人们铭记历史上这厚重的时刻。

刑具间令人发晕。在这渣滓洞中,皮鞭铁棍只是刑具中的无名小卒,真正的刑具真是令人不寒而栗。其一,老虎凳,所谓老虎凳,便是把人固定在一张钉满铁钉的凳子上,并且将膝盖夹在一点,脚下加砖块,膝盖在水平线上,而脚已抬高许多,腿就这样被废了。我不知是何人创造此物,也不知是何人如此狠心使用此物,我的面前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我们的共产党员被五花大绑,伤痕累累,施刑者面目狰狞,想要从共产党口中获取情报,可是我们的共产党员鄙夷地看着他们只是沉默。我佩服共产党员的信仰。这种无论身处断头台仍然守口如瓶毫不动摇的信仰,使他们勇往直前,视死如归!我十分痛恨那些国民党,他们为何用如此残酷的刑具去伤害自己的同胞,却不抵抗外寇。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终于能读懂《囚歌》的豪言壮语了:“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连同我与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中热血中得到永生!”

不去感悟历史,怎解其中厚重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历史成语故事600字

全文共 1119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美玉“和氏璧”由于质地优良,因此扬名天下,成为人人都想一睹的至宝。后来,这块宝玉被赵惠文王所拥有。秦国国君秦昭襄王听说此事,便想霸占此玉,并借机欺辱赵王。于是,秦王提起笔来给赵王写了封信,愿意用十五座城换和氏璧。

赵王接到这封信件,明知这是秦王使诈,想将美玉骗到手,可是要是不把玉给他,他又会把此事当做借口,攻打赵国。而当时秦强赵弱,一打起仗来,赵国的老百姓就要遭殃了。赵王对此事无法决断,因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愁得不行。

这时,有人对赵王说,平民蔺相如是个饱学之士,经常帮人解决难题,如果请他到宫殿上商议,或许能出个好主意。赵王听说赵国有此奇人,心中非常高兴,忙派人宣蔺相如来见。

蔺相如见到赵王后,就请求由他带着和氏璧去秦国走一趟。他说:“假如秦国把十五座城池割让给赵国,那么这笔买卖也挺合算,我就把玉留在秦国;如果他们没有献城的诚意,我再把玉完整无缺地送回我邦。”

赵王虽然觉得这样做也太冒险了,但又想不出别的主意,只好拜蔺相如为使者,命他到秦国去献和氏璧。

蔺相如到了秦国,来到秦王宫中,把和氏璧双手奉上。秦王将美玉捧在手中,喜不自胜,根本不提用十五座城交换的事情。

蔺相如看秦王并无献城之意,便赔着笑脸对秦王说:“这块美玉上有一块瑕疵,不注意看还真看不出来,待小臣指给您看一看。”

秦王虽然狡诈,也中了蔺相如之计。他一心想看瑕疵到底在何处,就把美玉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手捧美玉,靠在柱子之上,怒气冲冲地说:“依我看来,您并不想把十五座城交给赵邦,只想欺辱我国,让天下人看我家大王的笑话!所以我用计调回宝璧。您如果逼迫我,我的脑袋和美玉就在柱子上一块碎了!”

秦王一心想得到美玉,生怕有所损坏,急忙从旁劝阻。他一面表示绝不食言,一面答应斋戒几日后举行迎璧大典,让蔺相如将和氏璧正式献上。

蔺相如根本信不过秦王,回到住处后就将和氏璧交给随从,让他将璧送回赵国。

到了秦王举行典礼的那天,蔺相如严肃地对秦王说:“我已派人将和氏璧送回我国,您如果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献与我国,我国大王一定会将和氏璧给您送来。如果不这样,您即使把我杀死也无济于事。因为天下之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义的!”

秦王勃然大怒,但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只得放蔺相如回国。

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下盖世奇功,赵王就将他由一介平民封为“上大夫”,位列朝堂之中,专门为君王出谋划策。

成语释义

比喻把原物完整无缺地归还原主。

故事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出处译文

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历史将记住苏轼作文800字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你将至情融化为笔端流淌的华彩;你用豁达凝练成笔上的旋律;你用痛楚压抑成意识奔涌的篇章。

苏轼,这个名字在中国传誉一千年。一千年的花开花落,我依托着你听花的气息。一千年的雁回雁归,我寻着你的脚步,察觉着自然的眷恋。

历史记住你,因为你的亲情。

秋天的夜,静谧而安详,融掉了所有的不安。柔柔的银辉浸没了你的全身,任凉风吹乱了头发,却拂不乱心中的牵挂。任凭远眺,泛光的湖面与天边的皓月相交织,唯美的弧线,浪漫的光点。你醉了,眼睛却空洞地望着皎月,以此寄托哀思。怎奈,一泓秋水,一轮碧月,载不动,你心中的愁苦。于是你颓然地合上双眼,一滴晶莹悄悄在你眼角滑落,截永的诗篇就此落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你一代伟人!傲人的才华闪越千古,可是当你执笔刻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时,该是怎样的心碎。智者是如此多情!

历史将记住你,因为你的爱国。

左牵黄,右擎苍。正戴锦帽,披着貂裘,倾城百姓追随着你,千骑马匹卷过城冈。醉酒八分,胸胆开张,拉开铁弓,上利箭。“会挽雕功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又是何等壮志,你总说在用你的激情豪迈不遗余力地灌溉到他爱的土地,他所爱着的百姓,智者是如此爱民如子!

历史将记住你,因为你的情愫。

红颜最难忘,虽平淡,却歇永。阴阳永隔,佳人不返。弦断妻远,独剩孤人,魂断消香,知音难忘。暮雨将尽,她成为了他最后的爱,“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沐浴更思情。”她随离他越来越远,可她在他心中的位置,永远都无法改变,没有人能挪走她!

苏轼对着这个破落的尘世落泪,浑浊的泪水当中,似乎就是他对大宋的无望,却仍抱着对帮国的壮志,时刻为国担忧,为国着想。他流下的眼泪随风飘着,跨越历史的星河,所过之处,无不绽开了炽热鲜红的莲;像一团团火焰般,可我却不觉灼热,只感到他往我传递春日般的温暖!

花开花落,潮起潮落。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为我论诗品文,为我阐释宋词的奥义,为天下苍生阐释人生的价值。

对!记忆中的苏轼,历史中的苏轼,仿佛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是最美的民族魂,在历史长河中,你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莲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典故:兵不厌诈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兵不厌诈是一个成语的名字,指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

【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一》。

【释义】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比喻在战争中要善于用计迷惑对方,也就是说,对敌人不能太讲诚信,要使敌人防不胜防。

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

汉安帝在位期间,羌族部落经常侵扰汉朝边境,有一次竟然把汉朝的武都郡包围了起来,汉安帝忙任命虞诩率军抵抗羌军。虞诩率人连夜赶往武都郡,部队到达陈仓、崤谷一带时,被大批羌军阻挡。虞诩见此情形,忙下令部队停止前行,然后大造声势,说朝廷派的大军随后就到,到时就对羌军前后夹击。羌军不知是计,便兵分四路抢掠粮草。虞诩见羌军分散开来,就抓住时机,突破羌军的防线,继续向武都郡进发。

虞诩命令军队全速前进,每天行军一百多里,命令各队士兵第一天挖两个灶坑,并且以后逐日增加一倍。将领不解其意,问他说:“孙膑领兵作战,每天减灶以迷惑敌军;兵法说每日行军三十里,可确保安全。我们每日加灶,一天行百里,都不合先人的规矩啊!”

虞诩回答说:“用兵打仗要根据不同的形势,采取不同的策略。羌军人多势众,士气高昂,我们不能与之硬拼。如果我们行动缓慢,必会被羌军赶上。兵不厌诈,制造假象才能迷惑敌人,当年孙膑减灶,是为了佯装弱小;如今我们加灶,是为了佯装强大。”

羌军见汉军每日加灶,以为汉军的兵力正在不断增加,就不敢继续紧追其后,虞诩的军队才能安全地进入武都郡。虞诩又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指挥作战,大败羌军,使动荡的武都郡最终安定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曾子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天曾子要出门,他的夫人也要出门买菜,家中无人照看孩子,但是孩子吵着闹着要跟母亲一起去集市。曾子夫人想了一个办法,她哄孩子,说道,你要是乖乖在家听话,等我们回来,我就给你杀猪做猪肉吃。

于是孩子很听话的坐在家里等,小朋友叫她出去玩都没有去,就坐在村口一直盼着,然后对小伙伴说:“我妈妈今天回来给我杀猪做猪肉吃。”傍晚的时候,母亲回来了,他赶紧迎接上去,喊着:“快点做猪肉,我快饿死了,杀猪杀猪。”

曾子的老婆笑着说:“咱家就这一头猪,还要长膘呢,他抵得上咱家两个月的口粮了,怎么能随便杀了呢?”曾子的儿子一听哇哇大哭起来。曾子出来之后看见孩子在哭,于是问出了什么事,曾子老婆就把事情说了一遍,曾子听完后默默的回到家里,到厨房拿了一把刀直奔猪圈而去。

妻子不解,你干嘛要去猪圈,于是跑过去。没想到曾子正要杀猪,曾子老婆傻眼了:“不年不节的,你杀猪了,日子怎么过。”

曾子严肃地说:“言而有信不仅仅是对别人说的,对自己更要这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心悦诚服。”曾子老婆惭愧的低下头,两人把猪杀了,宴请了乡邻。

曾子衣敝衣以耕的典故

曾子的品行和名声在外被人广为流传 ,当时处于乱世时期,很多君主都有招揽人才的心思,于是鲁国君主便请人前去请曾子到鲁国。

曾子家境清贫,经常穿着麻布旧衣服,自己在田里耕地,鲁国国君知道之后就派人对他说:“你所居住的附近区域就当做你的封地吧,然后你在这里收租金,就可以买好点的衣服,过好一点的生活了。”曾子没有接受,鲁国国君不放弃,又派人去了好几次。国君派出的特使劝他:“这不是你自己求来的,这是国君赠予你的,你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呢?”

曾子摇摇头:“接受别人的馈赠但是又没有什么回报,如果不接受又会对不起人家一番好心,让别人觉得傲慢,虽然你们真心相邀,但是我仍然感觉亏欠。”来使心悦诚服的离开了。孔子后来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很是敬佩,觉得曾子保全了气节。

这件事情体现出曾子无功不受禄,他要靠自己的实力吃饭。鲁国君主给了他一片封地,虽然是为了帮助他修饰仪容,但是如此丰厚的馈赠,让曾子不敢接受。亲朋好友之间的相互馈赠都会有亏欠之心,过分的拒绝也会让亲友之间的感情受损伤,如果接受了,又会让自己的品行有损伤。不过亲友之间多是情谊,这和君主对自己的馈赠是完全不一样的,自己接受亲友馈赠还有可能不谈报答,但是用城镇想赠送,真的没有办法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晁错削地历史典故

全文共 1747 字

+ 加入清单

汉景帝也像文帝一样,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决心把国家治理好。景帝当太子的时候,有个管家的官员叫晁错(音cháoAcuò),才能挺不错,大家把他叫做“智囊”,汉景帝即位以后,把他提升为御史大夫。

汉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同时又有二十二个诸侯国。这些诸侯都是汉高祖的子孙,也就是所谓同姓王。到了汉景帝那时候,诸侯的势力很大,土地又多,像齐国有七十多座城,吴国有五十多座城,楚国有四十多座城。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特别是吴王刘濞(音bì),更是骄横。他的封国靠海,还有铜矿,自己煮盐采铜,跟汉皇帝一样富有。他自己从来不到长安朝见皇帝,简直使吴国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晁错眼看这样下去,对巩固中央集权不利,就对汉景帝说:“吴王一直不来朝见,按理早该把他办罪。先帝(指文帝)在世时对他很宽大,他反倒越来越狂妄自大。他还私自开铜山铸钱,煮海水产盐,招兵买马,准备叛乱。不如趁早削减他们的封地。”

汉景帝还有点犹豫,说:“好是好,只怕削地会激起他们造反。

晁错说:“诸侯存心造反的话,削地要反,不削地将来也要造反。现在造反,祸患还小;将来他们势力雄厚了,再反起来,祸患就更大了。”

汉景帝觉得晁错的话很有道理,决心削减诸侯的封地。诸侯大多不是荒淫无度,就是横行不法,要抓住他们的罪恶,作为削减封地的理由,还不容易!过了不久,有的被削去一个郡,有的被削掉几个县。

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从家乡颍川(今河南禹县)特地赶了出来。他对晁错说:“你当了御史大夫,地位已经够高的了。怎么不安分守己,硬管闲事?你想想,诸侯王都是皇室的骨肉至亲,你管得着?你把他们的封地削了,他们哪一个不怨你,恨你,你这样做究竟是为的什么?”

晁错说:“不这样做,皇上就没法行使权力,国家也一定要乱起来。”

他父亲叹了口气说:“你这样做,刘家的天下安定,我们晁家却危险了。我老了,不愿意看到大祸临头。”

晁错又劝了他父亲一阵。可是老人不体贴晁错的心意,回到颍川老家,服毒自杀了。

晁错正跟汉景帝商议要削吴王濞的封地,吴王濞先造起反来了。他打着“惩办奸臣晁错,救护刘氏天下”的幌子。煽动别的诸侯一同起兵叛乱。

公元前154年,吴、楚、赵、胶西、胶东、甾川(甾音zī)、济南等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历史上称为“七国之乱”。

叛军声势很大,汉景帝有点吓了。他想起汉文帝临终的嘱咐,拜善于治军的周亚夫为太尉,统率三十六名将军去讨伐叛军。

那时候,朝廷上有个妒忌晁错的人就说七国发兵完全是晁错引起的。他劝汉景帝说:“只要答应七国的要求,杀了晁错,免了诸候起兵的罪,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他们就会撤兵回去。”

汉景帝听信了这番话,说:“如果他们真能够撤兵,我又何必舍不得晁错一个人呢。”

接着,就有一批大臣上奏章弹劾晁错,说他大逆不道,应该腰斩。汉景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竟昧着良心,批准了这个奏章。

一天,中尉来到晁错家,传达皇帝的命令,要他上朝议事。晁错还完全蒙在鼓里,立刻穿上朝服,跟着中尉上车走了。

车马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忽然拿出诏书,要晁错下车听诏。中尉宣布了汉景帝的命令,后面一群武士就一拥而上,把晁错绑起来。这个一心想维护汉家天下的晁错,竟这样莫名其妙地被腰斩了。

汉景帝杀了晁错,派人下诏书要七国退兵。这时候吴王濞已经打了几个胜仗,夺得了不少地盘。他听说要他拜受汉景帝的诏书,冷笑说:“现在我也是个皇帝,为什么要下拜?”

汉军营里有个官员名叫邓公,到长安向景帝报告军事情况。汉景帝问他说:“你从军营里来,知不知道晁错已经死了?

吴楚愿不愿意退兵?”

邓公说:“吴王为了造反已经准备了几十年了。这次借削地的因头发兵,哪里是为了晁错呢?陛下把晁错错杀了,恐怕以后谁也不敢替朝廷出主意了。”

汉景帝这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但后悔已来不及。亏得周亚夫很能用兵。他先不跟吴、楚两国的叛军正面作战,却派一队轻骑兵抄了他们的后路,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吴、楚两国军队没有粮食,自己先乱起来。周亚夫才发动精兵出击,把吴、楚两国的兵马打得一败涂地。

吴、楚两国是带头叛乱的,两国一败,其余五个国家也很快地垮了。不到三个月时间,汉军就把七国的叛乱平定了。

汉景帝平定了叛乱,虽然仍旧封了七国的后代继承王位,但是打那以后,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国里征收租税,不许干预地方的行政,权力大大削弱,汉朝的中央政权才巩固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历史其实也很精彩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有许多精彩的事情,但偶尔翻翻历史,也是十分惬意的——历史其实也很精彩。

乌江河畔洒热血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唱道。他逃至乌江畔,已无路可逃。他仰天长叹道:“莫非天意绝吾?如今,兵马皆无,只留下吾一人于此,又有何用。”他拔出宝剑。

“大王!大王!”回首一望,一叶小舟从江上飘来。“大王,上来吧,您还可卷土重来啊!”项羽苦笑着,摇摇头。“成者王,败者寇,吾已无颜面见江东父老!”遂将宝剑架在咽喉上。此时他的眼前浮现出与众人在宫殿内寻欢作乐的场景,虞姬的舞姿时时出现在他的眼前。他将本要夺眶而出的眼泪咽回,落在心坎,把心一横,引剑自刎。一代霸王,从此坠落。

秦王阁上尽忠诚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在为民众唤起对英雄的思念,在勾起无数好汉心底的蓬勃之气。荆轲在太子丹的目送下,绝尘而去。明知这是条死胡同,却为了报负毅然进入。图穷匕现,当荆轲触碰到匕首冰冷的手柄时,他迅速抽出,刺向秦王。绕柱追杀,使秦王一时不知所措。在他的身后,是一出千古绝唱。滚烫的血染红了秦王的宝殿,名垂青史。荆轲,用他果敢的行动,掷地有声的言辞,唤醒了沉睡的世界,让后人纷纷奔跑在实现报负的道路之上。

合上书本,长长呼出一口气,回想为尊严而自刎的西楚霸王,为正义抛头颅洒热血的荆轲,以及其他的英雄人物,忽而觉得他们的故事都像是一幕幕精彩的短片,将我引入了更深层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陈*棋

历史中有千万个人物,各有各的长处。而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莫过于汉昭武帝刘秀了。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只是一个假后代,因为当时刘秀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民。一般来说,农民当皇帝只不过是异想天开,然而,奇迹发生了——刘秀竟硬生生的从农民打成了皇帝!

不仅如此,刘秀当了皇帝后,把匈奴、蒙古等周围的贼收拾了个一干二净。让匈奴人一听见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名时就浑身发抖。也正因为刘秀爱打仗,暴打匈奴,才把自己给封为武帝。让我觉得哪怕汉高祖刘邦和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和刘秀相比也不过如此。

刘秀除了自身本领之外,刘秀用人也很厉害。正因为手下厉害,而又发挥在该发挥的地方,这才让刘秀能把匈奴给暴打。

刘秀的事业正如他的名字“秀”,一生中极少出现失误,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刘秀太爱作战了,经常亲自带兵与匈奴作战,这让很多刘氏皇族对皇位虎视眈眈。如果没有厉害的武将的话,恐怕刘秀会继续自己作战,自己作战的话,朝廷中必然有刘氏皇族偷偷争王位,那么刘秀辛苦建立起来的王朝就被毁灭。所以,君王厉害还不够,武将、文官也要厉害。

刘秀,这个凭着武力打出奇迹的皇帝;这个神一样的皇帝,就是我心中最强的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历史人物传记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喜欢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人喜欢英勇神武的关羽,也有人喜欢武功盖世的张飞,而我却喜欢三国时北方的统治者——曹操。

曹操出生在一个宦官家庭,曹操智谋过人,他与刘备一起煮酒论英雄,说当今只有三人能成大事,分别是曹操、刘备、孙权。曹操还怜惜人才,他看到关羽、赵云英勇神武,想留在自己麾下,但是两人忠肝义胆,没能留住。

曹操不仅足智多谋,还是一位文学家。他写过一首诗叫《龟虽寿》,这首是表达了曹操晚年还想报国,但已无力实现的悲切心情。曹操有一个儿子也非常有才,他名叫曹植,他在七步之内创作出《七步诗》。

曹操取得献帝的信任,此后,国家大权就落到了他手里。有人说曹操是一个奸臣,可是我认为他是一位“活世之能臣”。

曹操在仓亭大破袁绍,收降吕布,他的性格特点是只要人帮过他,他就会重重悬赏,但只要有人害过他,他就一定要除掉这个人。

曹操在人们眼里形象不是很好,都用贬义词形容他。

“携天子以令诸侯,掌天下之柄”的曹操在北方占据了有利地位,招兵买马,准备统一全国,备八十万大军准备南犯孙权,手握着八十万大军有利地位,可北方人不习水性,可诸葛亮巧借东风的原因,曹操大败,撤回北方,养精蓄锐,招兵买马,准备再次统一。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死于建康享年六十六岁,曹操一生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群雄皆灭,只有江东孙权和西蜀刘备没有剿灭,可谓一世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