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哲理的成语小故事【精彩20篇】

中国自古出成语,各位同学们,我们看看下面的有哲理的成语小故事,一起学习吧!接下来就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哲理的成语小故事优秀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896

作文

1000

志存高远成语故事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zhì cún gāo yuǎn

成语故事】明朝时期,李时珍背弃父亲要他读八股文科举入仕的愿望,一心阅读医书《神农本草》,发现其中很多中药没有详细记载,决心认真编写一部详尽的医书。他对书中的每一种中药都十分认真地考证,经过30多年终于完成《本草纲目》巨着。

【典故】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三国·诸葛亮《勉侄书》)

【释义】指立志很高远,有雄心壮志。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人的志向

【反义词】好高骛远

【成语例句】

◎ 他志存高远,将来能成大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三年级成语故事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湖广襄阳府枣阳县有个叫蒋兴哥的男子,娶了本县王公的女儿三巧儿,两人婚后十分恩爱。有一回蒋兴哥到外面去收账,一年多没有回家,三巧儿在家等啊等啊。心里很是焦急!于是就请算命先生算卦,算命先生说:“别急,你的丈夫过几天就会回家了。”三巧儿听了高兴万分。由于一心盼着丈夫回家,便每天出外翘首以盼,脖子都望酸了。

由于三巧儿长得漂亮,在外东张西望时惹来了一个叫陈生的外地人,他用银子收买了卖珠子的薛婆,让她帮忙引荐自己和三巧儿相识。薛婆收了陈生的银子便不时在三巧儿面前说陈生的好话,最终,陈生硬是从中作梗,拆散了蒋兴哥和三巧儿。一桩好姻缘就这么没有了。后来人们便用“东张西望”这个成语,来形容心神不宁地到处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暗中摸索成语故事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àn zhōng mō suǒ

【出处】许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何(何逊)、刘(刘孝绰)、沈(沈约)、谢(谢眺),暗中摸索者亦可识之。’  唐·刘餗《隋唐嘉话》

【解释】摸索:寻求,探索。在黑暗中寻找。后比喻没有人指导,独自钻研。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只靠自己力量去摸索探求

【结构】偏正式

【反义词】豁然开朗、老马识途

【同韵词】干柴烈火、乌灯黑火、兰因絮果、言信行果、敲冰求火、满腔怒火、飞蛾投火、解衣包火、风风火火、顺风吹火

【年代】古代

【灯谜】半夜摸鱼虾

【日语】暗中摸索(あんちゅうさく)

【教学同步】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中一册·课文·9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文人许敬宗为人傲慢,新交的朋友经人介绍后往往立刻忘记人家的姓名。有人说他记性太坏,他辩解说:“像你这种人,我当然记不住,倘若遇到何逊、刘孝标、沈约、谢朓他们,即使是暗中摸索,我也不难辨认。”

【示例】先生有志于木刻,是极好的事,但访木刻家是无益的,因为就是已有成绩的木刻家,也还在暗中摸索。  《鲁迅书信集·致沈振黄》

【成语例句】

◎ 他漠然地看着车厢走道上张皇失措匆匆而过的面孔,无动于衷地拒绝卖烂杂志的小贩的进攻,他没有想到自己会与一个叫李艳的成都女人在车上相识并演出一段黑暗中摸索的故事。

◎ 杜大心在黑暗中摸索着走上楼梯,进了他的后楼,走过亭子间时,听见那屋里还有声息。

◎ 它使社会主义者早先象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一样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的经济领域,得到了明亮的阳光的照耀。

◎ 在材料工程的第一阶段的漫长年代里,材料技术是在没有自然科学的指导下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

◎ 大家都在暗中摸索,想由尝试和错误中获取经验和教训。

◎ 赵发站起来,暗中摸索,把那人拉到一边坐下。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铁杵磨成针的成语故事_900字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传说李白小的时候学习不用功,缺乏毅力。有一天,他读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了:这么厚一本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过了一会儿,干脆把书一扔,溜出门玩儿去了。

李白连蹦带跳地跑着,突然听到嚓,嚓,嚓的声音。这是谁在磨东西呢?他寻着声音走去,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对准磨刀石,正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他蹲下来,两只手支着下巴,傻看了好一阵。老奶奶也不理会他,只是全神贯注地磨着。李自忍不住了,问道:

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呢?

磨针。老奶奶头也不拾。

磨针?李白更加奇怪了,这么粗一根铁棒能磨成针?老奶奶这才抬起头来说:孩子,铁棒再粗,禁不住我天天磨呀!只要我不间断地磨下去,再粗的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

李白听了,心里象打开了两扇窗户:对呀,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他转身就往家跑,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致志地读起来。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他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后来,李白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铁杵磨成针的意思

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他的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绚(xuàn)丽夺目的明珠。天才出于勤奋。李白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跟他的刻苦学习分不开的。人的天资不完全一样,有的聪明一些,有的迟钝一些,但学业上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铁杵磨成针的原文

李白少读书①,未成②,弃去③。道逢老妪磨杵④。白问其故⑤。曰:欲作针⑥。自感其言⑦,遂卒业⑧。

《潜确类书》

铁杵磨成针的注释

①少(shào)少年时候。

②未成没有完成。

③弃抛弃。

④老妪(yù)年老的女人。杵(chǔ)棒。这里指铁棒。

⑤故原因,缘故。

⑥欲想要。

⑦感其言被她的话所感动。

⑧遂(suì)于是,就。卒完毕,结束。业学业。

铁杵磨成针的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责任的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1920年的一天,美国一位12岁的小男孩正与他的伙伴们玩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将足球踢到了邻近一户人家的窗户上,一块窗玻璃被击碎了。

一位老人立即从屋里跑出来,勃然大怒,大声责问是谁干的。伙伴们纷纷逃跑了,小男孩却走到老人跟前,低着头向老人认错,并请求老人宽恕。然而,老人却十分固执,小男孩委屈地哭了。最后,老人同意小男孩回家拿钱赔偿。

回到家,闯了祸的小男孩怯生生地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父亲并没有因为其年龄还小而开恩,却是板着脸沉思着一言不发。坐在一旁的母亲总是为儿子说情,开导着父亲。过了不知多久,父亲才冷冰冰的说道:“家里虽然有钱,但是他闯的祸,就应该由他自己对过失行为负责。”停了一下,父亲还是掏出了钱,严肃地对小男孩说:“这15美元我暂时借给你赔人家,不过,你必须想法还给我。”小男孩从父亲手中接过钱,飞快跑过去赔给了老人。

从此,小男孩一边刻苦读书,一边用空闲时间打工挣钱还父亲。由于他人小,不能干重活,他就到餐馆帮别人洗盘子刷碗,有时还捡捡破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挣到了15美元,并自豪地交给了他的父亲。父亲欣然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是会有出息的。”

许多年以后,这位男孩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后来,里根在回忆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那一次闯祸之后,使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不死之药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bù sǐ zhī yào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人把长生不死的药献给荆王门官拿进去时,守门卫士得知是长生不死的药就自己吃了下去。荆王十分气愤,要杀掉这个卫士,卫士托人向荆王说情,说自己是为大王试验这药的效果。荆王也就放弃杀他的念头。

【典故】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上》

【释义】长生不死的药。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长生不死的药

【近义词】不死药

【成语举例】世界上没有不死之药。

【成语举例】

◎ 世界上没有不死之药。

◎ 公元前二一五年,秦始皇首次出巡到旧燕国海滨,就听信了方士燕人卢生等人的话,派遣卢生去求羡门、高誓等仙人,派遣韩终、侯公、石生等去求仙人不死之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巨魔和渔夫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甚至是危险,在这个时候,你是选择感叹自己的时运不济,还是智慧勇敢地用心面对——

海底里有一个瓶子,瓶子里困着一个巨魔。那是五百年前一个神仙把巨魔收到瓶里的。巨魔曾经许过一个愿,谁能把这个瓶子捞起来,把瓶塞打开,把他救出来,他就赠给这个人一座金山。可是,五百年过去了,还没有人把这瓶子捞起来。巨魔十分气恼。他诅咒说:“以后,如果谁把我救出来,我就一口把这个人吞掉。”

有一个年轻的渔夫撒网捕鱼,当他收网的时候,发现网里有一个古旧瓶子,他把瓶塞打开,啊!一股浓烈的烟雾喷出来,徐徐吐出一个比山还大的巨魔。

“哈哈哈哈!”巨魔的笑声震得海涛汹涌起来。他说:“年轻人,你把我救出来,我本应谢谢你,可是,你做得太迟了,倘若你早一年把我救出,你就可以得到一座金山啦!唉,我等了五百年,我太不耐烦了,我已经许了恶愿,要把救我出来的人一口吃掉!”青年吃了一惊,但立即镇定地说:“哟,这么小小的瓶子,怎能把你盛下呀,你一定说谎,你再回到瓶子给我看看吧!”

“哈哈,我不会上当的!《天方夜谭》早把这个古老的故事说过了,我如果再钻入瓶子里,你把塞子塞上,故事不就说完了吗?”

“什么?你看过《天方夜谭》吗?你真是一个博学多才之士呀!你看过苏格拉底的哲学着作吗?”

“哈哈!这五百年我躲进瓶子里,穷读天下的经典着作,苦苦修行,莫说是西方的巨着,东方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我都念得熟透了。”

“啊,中国太史公的《史记》你也颇有研究吧?墨子的着作有涉及吗?”

“别说了,经史子集无一不通!”

“不过,我想你一定没有见过《红楼梦》的手抄本,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版本呢!”

“哈哈哈,你这个小子太小觑我了,这本书的收藏者正是我呀!让我拿出来给你开开眼界吧!”巨魔立即又化作一股浓烟,徐徐进入瓶子里。

这时候,那年轻渔夫不再迟疑,连忙用瓶塞堵住了瓶口。

你知道吗:

《天方夜谭》又叫《一千零一夜》,是古阿拉伯的童话故事集。故事集的来源是这样的:相传古时候,有一个萨桑王国,国王名叫山努亚。山努亚国王每天要娶一个女子来,在王宫过夜,但每到第二天雄鸡高唱的时候,便残酷地杀掉这个女子。这样年复一年,持续了三个年头,先后杀掉了一千多个女子。宰相将女儿桑鲁卓献给国王。桑鲁卓每天讲一个故事,她的故事无穷无尽,一个比一个精彩,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一共讲了一千零一个故事,终于感动了国王。而《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则是我们中国古代的瑰宝,合称“四书”,经南宋思想家朱熹的大力推崇,被奉为儒家的四大经典。

哲言哲语:

我们生活中遭遇的困难或危险有时候就像这个巨魔,往往让人觉得不可克服、难以逾越。可是,巨魔也有他致命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我们的突破口。年轻的渔夫在巨魔面前镇定自若,凭智慧和胆量为自己找到了一条生路。置之死地而后生,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邪终不能胜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成语物不平则鸣的故事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wù bù píng zé míng

【典故】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释义】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结构】紧缩式

【相近词】不平则鸣、不平而鸣

【押韵词】铁面无情、前言往行、匿迹隐形、坐享其成、操奇逐赢、四海昇平、摊书傲百城、持盈守成、冰壶玉衡、趔趄而行、......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孟东野熟读经史,很有才能,直到50岁才做溧阳县蔚,因而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韩愈十分同情,并在孟赴任时写《送孟东野序》赠别:“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成语举例】怨不得芳官。自古说:物不平则鸣。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关熟能生巧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个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骄傲,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领。“哈,哈,哈,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你们有谁愿意跟我比比看啊?”

“师父,您实在是太高明了,我们怎么比得上您呢!”“是啊,我们还要多跟您学习,学习呢!师父你再表演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嘛!”这些想从陈尧咨那儿学得箭术的年轻人,每天都说些恭维他的话,让他开心。

有一天陈尧咨带着徒弟在院子里练习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正好走过,便停下来看。

陈尧咨举起了弓,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红心。徒弟们在旁边拍手叫好,陈尧咨也很神气的对老翁说:“你看怎么样?”那个老翁只是微微点头,并不叫好。

陈尧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气的问他:“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不会。”“那么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吗?”“好是好,不过,这只是一平常的技术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老头儿,你说的是什么话?竟然这样悔辱我们师父。你知不知道我们师父的箭术,没人能比得上。你简直太看不起人了。”

“年轻人,你先别生气,我说的是真话。你的箭术的确平常的很,没什么值得夸赞的。”“老头儿,听你这么说好象很内行,那你就露两手给我们瞧瞧。不服气就比画比画。光说不练你有个什么用!”“小兄弟,这射箭的本领我可没有,不过让我倒油给你们看看。”“倒油,这还用得着你这个老头来表演吗?倒油谁不会?别开玩笑啊!”“你们还是看了再说吧。”

老翁说完,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在葫芦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铜钱。然后舀了一杓油,眼睛看准了,油杓轻轻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条细细的黄线,笔直的从钱孔流入葫芦里。倒完之后,油一点儿也没沾到铜钱。

老翁很谦虚的向陈尧咨说:“这也是一种平常的技术罢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陈尧咨听了十分惭愧,从此更加努力的练习射箭,再也不夸耀自己的箭术。后来他的人品和箭术一样好.

成语解释

熟能生巧这个成语,说明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勤学苦练掌握规律,就能找出许多窍门,干起来得心应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故事

书中讲的是:东汉未年,刘备去为了统一天下,成就霸业。就去拜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却外出郊游,不在家,刘备只好失望的回去了。

后来,刘备又去拜访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又外出闲游,张飞本不想再来,见诸葛亮不在,便气呼呼地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又失望的回去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食,准备三度造访诸葛亮。

于是便动身再次拜访诸葛亮,到了草庐外,只见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便一直在屋外耐心的等待。

刘备的诚意,终于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愿意出马辅佐他,打败敌军。

读了《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故事之后,让我明白了:去拜访别人,必须有一颗诚恳之心。这样,才会有回报。我们学习也是一样,只有我们认认真真的听好每一堂课,把所学的知识要点充分掌握住,按时完成布置得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最好自己能独立完成,检查自己真正学会了多少知识内容,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水分,到了考试的时候,才能考出好的成绩。如果,平时学习马马虎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就会靠的成绩很差。所以,我们要用《三顾茅庐》的态度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友情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1273 字

+ 加入清单

真正的友谊是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为你做事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以下是关于友谊的哲理故事,欢迎大家参阅!

傍晚,一只羊独自在山坡上玩,突然从树木中窜出一只狼来,要吃羊,羊跳起来,拼命用角抵抗,并大声向朋友们求救。

牛在树丛中向这个地方望了一眼,发现是狼,跑走了。

马低头一看,发现是狼,一溜烟跑了。

驴停下脚步,发现是狼,悄悄溜下山坡。

猪经过这里,发现是狼,冲下山坡。

兔子一听,更是一箭一般离去。

山下的狗听见羊的呼喊,急忙奔上坡来,从草丛中闪出,咬住了狼的脖子,狼疼得直叫唤,趁狗换气时,怆惶逃走了。

回到家,朋友都来了。

牛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的角可以剜出狼的肠子。

马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的蹄子能踢碎狼的脑袋。

驴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一声吼叫,吓破狼的胆。

猪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用嘴一拱,就让它摔下山去。

兔子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跑得快,可以传信呀。

在这闹嚷嚷的一群中,唯独没有狗。

一个人在山路上捡到一只幼小的的狮子,便抱回家喂养。他对狮子无微不至,给它喂以精美的食物,给它梳毛,给它洗澡。狮子对他也亲密无间,扒他的肩膀,舔他的手脚,陪他散步,和他戏耍。狮子在他的怀中渐渐长大,长成一只威猛的雄狮,也温顺得如一条家狗。

有一天他忽奇想:骑着狮子旅游。于是他骑上了狮子,踏上了旅程。一路上狮子很听话,平稳地驮着他。所到之处人们对他夹道喝彩,他更神气了。

路上有人问他:“狮子不会吃你吗?”他说:“那怎么可能呢!”

路上有条狗问狮子:“你怎么不吃他?”狮子说:“那怎么可能呢!”

一天他们要穿过一片沙漠,路上遇到了风沙,水和食物都被卷了去。他在痛心之时也去安慰狮子:“朋友忍着点,等过了沙漠,我让你饱吃一顿。”并跳下来步行。一日过过去了,狮子饿得围着他打转;两日过去了,狮子饿得舔他的手脚;三日过过去了,狮子对他进行了轻轻地撕咬;四月过去了,狮子向他龇起了牙齿;第五日,饥饿的狮子向他瞪起了血红的眼睛,在他正要上前抚摸它时,狮子奋力一纵将他扑倒,瞬间把他撕成了碎片。至死他都不明白,狮子怎么会吃了他呢?

世间的友谊,有些是建立在饱暖基础上的,吃饱穿暖了亲密无间的朋友,生死存亡的时候便会露出凶残的本质。因而一点也不奇怪:被你视为亲密无间的朋友,有时常常能给你致命的一击。

俩个生死之交的朋友艰难地行走在沙漠里,他们两个又饥又渴,步履踉跄,距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这时,仁慈的上帝出现了,赐给了他们一棵苹果树,树上有两个一大一小的苹果。上帝对他们说:“只有吃了大苹果的人才能有希望走出沙漠,吃小苹果的只能抵挡一时饥渴,生存无望。”上帝离去了,他们俩相互对视,谁都没去吃苹果。

夜幕降临,他俩昏昏睡去。第二天破晓,一位兄弟醒来,发现另一位已离去,树上剩下了一个小苹果,他气急败坏,深感朋友的无情,背叛,冷淡,真可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望着树上的小苹果,他摘下,毫不犹豫哽咽着吞了下去。带着对朋友的愤恨他继续行走在沙漠中,可走了不一会儿,他发现自己的朋友死在前面的沙漠里,而手中握着一个比自己刚才吃的更小的干瘪的苹果,他恍然大悟,紧紧地抱着朋友的尸体嚎啕大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紫芝眉宇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元德秀是唐朝时的河南人,为人宽厚,少浮华。

元德秀当鲁山县令时,县里有个人因偷盗被捕,恰好当时鲁山境内有虎为暴,那人请求去缚虎来赎自己的罪,元德秀答应了。官吏劝他说:“这是那人的诡计,他想逃走,你不怕受到牵连吗?” 元德秀说:“人应该讲究信义。如果有什么差错,由我一人来承担好了,决不连累别人。”第二天那人背着死虎回来了,一县人都感叹不已。

由于元德秀平日里把自己的奉禄都接济了县里的孤遗,到离任时,他的全部财产只是一匹细绢,坐着柴车而去。因为喜欢陆浑的山水,元德秀就去那里隐居。家里没有围墙也不上锁,也没有仆人。遇到荒年,有时一天也吃不上饭,元德秀喜欢喝酒,常常弹琴来自娱。宰相房?g每看见元德秀,都感叹说:“见紫芝(元德秀的字)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

“紫芝眉宇”形容人德行高洁。

(出自《新唐书 元德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誓死不二成语故事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shì sǐ bù èr

【典故】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 鲁迅《华盖集·夏三虫》

【解释】誓死:立下志愿,至死不变。至死也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至死也不变心

【结构】补充式

【相近词】矢忠不二、誓死不贰、忠贞不渝

【反义词】三心二意

【年代】当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典狱官李离为人正直,秉公办案,执法量刑均以律法为准绳,对高官与百姓一视同仁,做到有法必依,有罪必罚。他发现一起错判死刑的冤案,认为自己有责任,让下属绑了自己去见晋文公。文公要放他,他则认为应该对律法誓死不二。

【成语举例】他对党的忠心誓死不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蕴藏哲理的童话故事

全文共 1647 字

+ 加入清单

汤姆·索亚历险记

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唱响了男孩子的成长之歌。他们飞孩子成长他们扬的梦想在惊险、跌宕的故事中闪烁。正义的伸张,情义正义惊险情义的再现,都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

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是一个有着热情的思想,又敢于追求,敢于冒险,且是个聪明机智又调皮捣蛋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的聪明,正直,是一般孩子没有的。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贝壳小鸟和大象

今天,阳光明媚,贝壳躺在沙滩上沐浴着温和的阳光,轻柔的海风,舒服极了。

正当它要回家时,发现沙滩上的沙子被阳光晒的闪闪发亮,五颜六色,像鹅卵石一样。贝壳看了如星星一样的沙滩,不禁有些心动了,它决定玩一会儿再回家。于是,它把沙子堆成了一座十分壮观的城堡。看着自己的得意之作,贝壳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这时,小鸟飞过看见贝壳搭的城堡,便在高空对着贝壳说:“贝壳,贝壳,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贝壳抬头看了看:“不!我才不要和你这种蛮不讲理的玩呢!再说你又不能帮到我什么忙。”“我当然可以帮到你的忙了。”小鸟开始有些开始焦急起来,“我可以到森林中找一些美丽的小花和一些稀有的小东西从上面扔下去,让你来装扮一下城堡呀!”“不要。如果你带一些重点东西把我城堡压坏了怎么办?”贝壳一脸厌烦地对小鸟说。小鸟听后,伤心地飞走了。

过了一会,大象踏着沉重的步伐向贝壳走来。大象低下头对贝壳说:“贝壳,贝壳,我可以和你交个朋友吗?”“不可以!我才不要和你这样的庞然大物玩呢。”贝壳接着说:“如果你把我的城堡踩坏了怎么办?”大象听了心想:是呀!说不定哪天我不小心踩到贝壳城堡就不好了。于是,大象垂头丧气地离开了。之后,小丑鱼、比目鱼、小乌龟等小动物都来找贝壳玩,可是贝壳都以各种理由赶走了它们。

当太阳渐渐西下,贝壳渐渐地觉得越来越孤单……到了第二天,他的城堡被海水冲垮了,贝壳无聊就去找小鸟、大象、小丑鱼玩,可是,这些动物都一反常态,一看见贝壳掉头就走……于是它跑回家把这两天的事跟妈妈说了一遍,委屈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大家都不跟我玩了呢?”妈妈听了笑了一笑:“想知道答案吗?那你想知道就去问大家吧。”贝壳听了妈妈的话,又跑去找大家,可是,伙伴们只撂下一句话:“你的城堡太好了,我们怕弄坏,不敢和你玩”。

贝壳听了悔恨地哭了,这时它才明白:自私、骄傲是不能交到真正的好朋友的,朋友间应该要互相分享快乐,这样才能一起面对困难。从此以后,贝壳学会了谦虚,懂得了分享,小伙伴们又重新回到了他身边……

小猴的故事

从前,一座美丽的森林里住着小猴一家,它们一家过着快乐的生活!

小猴上学了,他可爱学习了,短短的时间,小猴就认识了几百个字。一天,老师给小猴和其他识字快的小同学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那就是回家多识字。

下个月,他们要来一场竞赛!小猴一听,可高兴了,识字可是我的强项,我要争取拿第一。白天,他有时躺在草地上看书、识字,有时倒挂在树枝上看书、识字;阳光直射的地方他也看,光线暗弱的地方他也看;晚上就在电视机前一个字一个字地认过去。

妈妈劝他不要那么近看,眼睛会坏了的,可他就是不听,还娇声娇气地说“不行,我要为家族争荣誉嘛!”几个星期过去了,小猴的视力越来越差,有一天他几乎看不清楚自已面前的字了。

竞赛到来了,轮到小猴认读句子了,他瞪大眼睛看黑板,可是看不清,他又揉揉眼睛,才勉强看到。他大声读出,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他把“一排排的松树如一位位士兵一般”这个句子竟然读成了“一排排白松村如一位位土兵一船”。真可惜,小猴,得了最后一名。小猴可真后悔啊!可是有什么用呢?世界上又没有后悔药!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话没错,大家一定要保护好眼睛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几何人生哲理故事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最初只是一个点,当你降临人世的时候,你的人生轨迹慢慢铺展。茫茫人海,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显得如此渺小。是的,在宇宙和历史的时空中,我们不过是一个点。读书的少年时光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点,白发苍苍的老年也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点,从出生这个点到死亡这个点,我们的人生轨迹组成了一条线。

我们的人生肯定不会是一条直线,因为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我们的人生是一条变化多端的曲线,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最终我们又赤条条地离开,和来到这个世界之时一样。

因此,我们的人生也像一个圆,从起点出发,终点却与起点重合。我们的经历是半径,来人世间一回,我们也便丈量过这个世界的精彩与无奈。如果你想走得更远,那必须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窥探到圆外的未知世界。

我们的人生也像一个梯形,从一开始就要搭建自己的舞台,我们在自己的舞台上演出,然后谢幕。

我们的人生也像一个弧形,有缺憾的人生比比皆是,不圆满是人生的常态。可谁又能说弧形不是一种美。是的,缺憾也是一种美,让我们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每天过感恩的生活。

我们的人生也像一个矩形,中规中矩,平平凡凡地走完一生。平凡有平凡的快乐,太过耀眼的流星虽然美丽,却会很快陨落。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就像平行线。是的,对于陌生人来说,确实如此。但每个人的平行线总有与另一条平行线相交的时候,我们也便有了朋友和自己的另一半。两条平行线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当孩子降临,这个新的家庭便成了一个三角形。

按说三角形是最稳固的,一旦有新的人员介入,比如婆婆,比如“小三”,这个三角形的稳定性就要打上问号。

有了点和线,也就有了面。社会太复杂,人与人之间也因为利益关系,掺杂了太多的纠纷和矛盾。家庭间的面,同学间的面,朋友间的面,敌人间的面,面与面之间倾斜的角度也不一样。也许你和某人成90度角,工整得很,互相支撑;也许你和某人成135度角,他高高地俯视你,让你无地自容。

几何人生,人生几何,无奈人生短暂,生命宝贵。不管我们是怎样的几何人生,都要努力地让自己活得幸福快乐,那才是最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不关音乐的事哲理故事

全文共 1152 字

+ 加入清单

东晋从来就不是一个阳刚的朝代。到了晋安帝时期,这个王朝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尚书殷仲文因为朝廷音乐设施不完备,向大臣刘裕请求重建。刘裕说:“现在没空做这样的事,况且我也不懂这东西。”殷仲文说:“如果你喜欢它,自然就会懂了。”刘裕说:“正因为懂了就会喜爱,所以我才不去学习这东西。”刘裕是当时东晋朝廷的“实力派”。在这前两年,晋安帝的皇位一度被大臣桓玄夺去了,是刘裕等人打败桓玄,把皇位还给了晋安帝。刘裕当然不是所谓的“忠臣”,十多年后,他亲自将司马家的江山改为姓刘。

武将出身的刘裕,小时候是个穷孩子,读书都成问题,家里绝对不可能培养他琴棋书画的爱好。更何况这时的刘裕不再满足于给人家打工,所以他没时间听音乐,而且连这种爱好也懒得培养,以免浪费时间牵扯精力。从这一点来看,这是个不容易沉湎玩乐、玩物丧志的人。《资治通鉴》在刘裕当了皇帝去世后,也评论他“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被服居处,俭于布素,游宴甚稀,嫔御至少”。可见,这是个清心寡欲,不怎么爱玩的人,当了皇帝之后不但应酬少,后宫也不热闹,这种皇帝在史上不多见。

刘裕拒绝重建音乐设施,这事载于《资治通鉴》第114卷。而翻到下一卷,开头又是一件和音乐有关的事:晋安帝义熙五年正月初一,北方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南燕的国主慕容超在会见群臣时,感叹御用音乐不完备,商议掳掠一些晋人来充实歌伎力量。马上有一位大臣出来反对:“陛下不计划让天下士民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以便向魏国报仇,恢复失去的国土,反而要再去侵扰南方的邻国,增加仇敌,这怎么行呢!”慕容超说:“我的计划已定,不必和你废话!”二月,慕容超即出动军队进犯东晋,然后从掠夺的俘虏中挑选了男女青年2500人交给管理王室音乐的部门培训。

事情当然没有就此了结。很快,不爱音乐的刘裕为了这事和热爱音乐的慕容超干起来了。这样的战争是没有悬念的,第二年慕容超被东晋将士抓获,押往东晋都城建康斩首。

(重点部分)刘裕和慕容超,对待音乐的迥然态度真有意思。正处于创业时期的刘裕,不愿学习音乐是有道理的。一个人如果想做一番大事业,兴趣太广泛未必是好事,特别是对于玩乐方面的兴趣,太多的话肯定要影响办正事。许多玩乐项目,你没接触时不知它的乐趣,一旦接触,陷进去了,如果没有相当出色的自控能力就可能难以自拔了。避免这种后果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去懂它。

很多事情陷得太深就容易让人头脑发昏,以致本末倒置,做出傻事。尤其对于娱乐之事,当今这样的人也是屡见不鲜,甚至为了追明星可以放弃谋生、放弃生命,“爱”到这个份上就太可悲了。

人生在世,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爱有所不爱。正确对待娱乐,摆正业余爱好的位置,把握好度,轻松的娱乐就不会反过来成为沉重的负担。从这个意义来说,刘裕和慕容超他们的事,其实不关音乐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读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我相信你们都读过《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吧!是不是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呢?每一个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下这个让人发醒的故事!

《守株待兔》讲述的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农民,他天天在地里干农活,感到很累。一天,正在他干农活的时候,突然从草丛里窜出来一只兔子直接撞到了树上,死了。这个农民看到了很是高兴。从此以后不再干农活了,天天坐在树旁边等着窜出来的兔子。就这样时间过去了很久也没有再有兔子窜出来,而他的`庄稼也枯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这样一个道理,不要太贪心,否则会造成更大的损失;也不要死守狭隘的经验,要懂得变通,否则就会一无所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用人之道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用人之道,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发掘、发挥属下的一技之长。用人不当事倍功半;用人得当,事半功倍。

《淮南子道应训》记载,楚将子发爱结交有一技之长的人,并把他们招揽到麾下。有个人其貌不扬,号称“神偷”的人,也被子发待为上宾。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三次败北。子发旗下不乏智谋之士、勇悍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简直无计可施了。

这时神偷请战。他在夜幕的掩护下,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第二天,子发派使者将睡帐送还给齐军主帅,并对他说:“我们出去打柴的士兵捡到您的帷帐,特地赶来奉还。”当天晚上,神偷又去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再由子发派人送还。第三天晚上,神偷连齐军主帅头上的发簪子都偷来了,子发照样派人送还。齐军上下听说此事,甚为恐惧,主帅惊骇地对幕僚们说:“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发要派人来取我的人头了。”于是,齐军不战而退。

一个团队总是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人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出色,但也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差劲,再逊的人总有一方面较他人一日之长。一个成功的领导人不在于他自己能做多少事情,而在于他能很清楚地了解每个下属的优缺点,在适当的时候派“逊色”的员工去做他们适合的事情,这样往往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同样,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有容人之量,也许说是容人之智更恰当,工作就是工作,千万不能夹杂自己的个人喜好。也许你今天看不起的某个人,他日正是你事业转机的得力之臣。

用兵无固定方式,如水无固定流向,能依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是用兵如神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二》

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

楚国有一个人举行祭祀典礼。行完了礼,把一壶酒赏给他家里的几位客人。客人们商量道"这酒几个人喝嫌少,一个人喝,有余。咱们在地上画蛇,谁先画成了谁就喝酒。"有一个人先把蛇画成了,拿过酒来将要喝,却又左手举着酒壶,右手又画着蛇说:"我还能给蛇添上脚。"脚还没画成,另一个人又把蛇画成了。这人把酒壶夺过来,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于是他就把酒喝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收之桑榆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shōu zhī sāng yú

【出处】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解释】指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指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用法】作宾语、定语;常与“失之东隅”连用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亡羊补牢

【同韵词】持鳌封菊、高步通衢、陷入僵局、卸磨杀驴、通观全局、借坡下驴、纯属骗局、逾淮之橘、背碑覆局、匹妇沟渠。

【年代】古代

【邂逅语】失之东隅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冯异与邓禹去围剿赤眉农民起义军,邓禹与义军交战后不幸损兵折将,冯异命令部队加强防御,收拢溃散的散兵,同时派军装成赤眉军打入其内部,结果大获全胜。朝廷下文书表彰他们的战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成语示例】这于我是很不好的,所以赶紧订正宁此,庶几‘收之桑榆’云。 鲁迅《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狗咬吕洞宾成语故事_1400字

全文共 1360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在蓬莱八仙里有个吕洞宾,他原是读书人,但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中举,从此以后,他就不再读书,而依靠祖辈留下的家产,会客访友,游山玩水,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吕洞宾在成仙之前,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他父母双亡,家境十分贫寒。吕洞宾很是同情他,和他结拜为金兰兄弟。并请他到自己家中居住,希望他能刻苦读书,以后好有个出头之日。

一天,吕洞宾家里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见苟杳一表人才,读书用功,便对吕洞宾说:"吕先生,我想把愚妹许配给苟杳,你看如何?"吕洞宾怕耽误了苟杳的前程,连忙推托,但苟杳得知后便动心了,就对吕洞宾表示同意这门亲事。

吕洞宾说:"林家小姐貌美贤惠,贤弟既然主意已定,我也不拦阻了,不过成亲之后,我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一听不禁一楞,但思前想后,还是咬牙答应了。苟杳成亲这天,吕洞宾喜气洋洋,而苟杳却无脸面见人,干脆躲到一边不见面。晚上,洞房里新娘子头盖红纱,倚床而坐。这时,吕洞宾闯进屋来,也不说话,只管坐到桌前灯下,埋头读书,林小姐等到半夜,丈夫还是不上床,只好自己和衣睡下,天明醒来,丈夫早已不见,一连三夜都是这样,可苦坏了林小姐。

苟杳好不容易熬过了三天,刚进洞房,见娘子正伤心落泪,连忙上前赔礼,林小姐只管低头哭着说:"郎君,为何三夜竟不上床同眠,只对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这一问,问的苟杳目瞪口呆,半天,他才醒悟过来,双脚一跺,仰天大笑,原来是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用此法来激励我。哥哥用心,可谓太狠心啊!林小姐被苟杳说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待苟杳说明经过,夫妻两个才双双欢喜起来,齐声说道:"吕兄此恩,我们将来一定报答他!"

几年后,苟杳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夫妻俩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赴任去了。

一晃八年过去了,这年夏天,吕家不慎失了大火,偌大一份家产,化成一堆灰烬。吕洞宾只好用残留的破瓦烂砖搭了一间茅草屋,和妻小在里面躲风避雨,日子十分艰难。夫妻俩商量,决定去找苟杳帮忙。吕洞宾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苟杳府上,苟杳对吕洞宾家遭大火的事非常同情,并热情招待他,可就是不提帮忙的事情,一连住了一个多月,一分钱也没有给吕洞宾,吕洞宾以为他忘恩负义,一气回了家。

吕洞宾回家一看,原来家里盖了新房,很是奇怪。他刚要迈进家门,却见大门两旁贴着白纸,知道家中死了人,他大吃一惊,慌忙走进屋内,见屋内挺着一口棺材,妻子批麻戴孝,正在嚎啕大哭,吕洞宾楞了半天,才轻轻叫了一声娘子。娘子回头一看,惊恐万状,颤颤抖抖地叫道:"你,你是人还是鬼?"吕洞宾更觉诧异,问:"娘子,何出此言,我好好地回来了,如何是鬼呢?"娘子端详了好久,才认出真是吕洞宾说:"吓死我了!"原来,吕洞宾走后不久,就有一帮人来帮他盖房子,盖完房子就走了。前天中午,又有一大帮人抬着一口棺材进来了,他们说吕洞宾在苟杳家病死了。

吕洞宾一听,知道是苟杳玩的把戏。他走近棺材,气得操起一把大斧把棺材劈开两半,只见里面全是金银珠宝,上面还有一封信,写道:"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吕洞宾看完信后如梦初醒,他苦笑了一声:"贤弟,你这一帮,可帮得我好苦啊!"

从此,吕苟两家倍加亲热,这就是俗话常说的"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因为"苟杳"和"咬"同音,传来传去便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