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典的作文最新20篇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然而中国古典的古典文学也是源远流长,今天小编整理了一些古典的作文,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自己的感悟。

浏览

5600

作文

61

苏州古典园林五年级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十月四日,为了避免堵车,我们一大早就来到了苏州。第一个参观的是拙政园。拙政园是苏州最经典的古典园林

走进拙政园,我们首先看到了一个大花坛,花坛里鲜花盛开,争奇斗艳。中间耸立着一块大石头,形状奇特,上面有一个个小洞。再往前走,我们看到了荷花池,虽然荷花已经凋谢了,但是荷叶还是碧绿碧绿的。

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只见一道道围墙把拙政园分成了几个部分,围墙上有各种镂空图案的窗户,从窗户里望过去,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

我们来到拙政园的第二部分。又看到了一个荷花池,站在池边向西面望去,远远看到一座塔,其实它并不是建在拙政园里的。原来当初园林的设计者运用了“借景”的方式,巧妙地构成了拙政园独特的景色。

园里还有许多亭子,有些建在池塘边,有些建在假山旁,亭子里坐满了游客,大家一边休息,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

接着我们来到了不远处的狮子林。狮子林比拙政园小多了,但是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假山、怪石,组成了迷宫。听导游说,乾隆皇帝曾多次来狮子林走迷宫,每一次都是从同一个入口进去,出口却不是同一个。而且他还看出这些石头就像无数只狮子,所以这个园林就取名为“狮子林”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知古典诗歌作文600字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一首诗,或许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或许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或许是一个故事的演绎,或许是一段历史的印记……读着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我仿佛穿越到千年前的唐朝,与诗人对话,聆听他们的声音。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初唐,滕王阁集会,“四杰”之一王勃铺纸研墨,洋洋洒洒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天水相接,浑然一体。王勃将这浩渺的天地奇景定格在他的诗中,一直流传至今。但写景不仅是写景,自古情景交融,眼中景更诉说着心中情。怀才不遇的王勃,表露着心中的抱负,表达着达观的人生态度。目随景而动,心随景而静。我知,这美丽而心酸的古典诗歌。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盛唐,李白和他的两位朋友岑勋、元丹丘相聚于嵩山,煮酒论时世、谈人生,酒酣耳热、胸胆开张之时,来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抒发。“赐金放还”,仕途遇挫的他,却声调高亢,意气豪放,留下了千古名篇《将进酒》。自信,痛楚,奔放,慷慨!具有忧国忧民之心的他,在一生碌碌无为、终日不得施展抱负之后,依然顽强地唱出了生命的豁达之歌。我知,这失意却豪放的古典诗歌。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晚唐,李商隐以仙侣比喻情侣,梦想青鸟使者代为探看思念之人。爱情的期待中融铸着几多痛苦,几多失望!然而,即使“相见时难别亦难”,也要“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唱出灼热的渴望,写下执着的追求,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我知,这细腻而绵邈的古典诗歌。

从初唐,到盛唐,再到晚唐,多少诗人挥毫泼墨,抒发心中情怀,那一笔一画透着的,或许是愁,或许是悲,或许是狂傲,或许是喜极而泣,我看,我听,我知,这丰富多彩的古典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歇后语

全文共 3780 字

+ 加入清单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自有妙计

草船借箭——巧用天时 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

草船借箭——有误(雾)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晁盖的军师——无(误)用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

关二爷的胡子——然(髯)也 关公的脸——红到头了

关公的眼睛——睁不开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周瑜摆手——嘟嘟(都督)叫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孙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 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 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 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 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 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 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 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 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 李嬷嬷 )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 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 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 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 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 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 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 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 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 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 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 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 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 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 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 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 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 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 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 众人 )

(二)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 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 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 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 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 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 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 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 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 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 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 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 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 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 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 猪八戒)

(三)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 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 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 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 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 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 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 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第21回 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 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 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 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 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 作者)

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

个二爷的蓝点颏——又哨起来了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 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 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 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 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 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 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 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 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 李嬷嬷 )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 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 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 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 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 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 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 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 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 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 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 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 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 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 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 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 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 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 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 众人 )

(二)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 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 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 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 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 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 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 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 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 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 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 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 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 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 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 猪八戒)

(三)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 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 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 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 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 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 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 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第21回 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 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 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 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 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 作者)

(四)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1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第2回 陈琳)

2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 蒋济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阿斗的江山--白送

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苏州古典园林五年级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苏州园林的美景。

春天,粉墙黛瓦的园林沐浴着丝丝柔柔的细雨。徜徉廊下,不时想起了杜甫这样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突然我发觉柳枝爆出了嫩芽向外张望着。远处的亭台楼阁沉浸在烟雨蒙蒙之中,仿佛仙境一般。让人不忍离去。

夏天,园中的池塘里荷花亭亭玉立,宛如一位优雅的仕女踩在绿色地毯上随着风儿翩翩起舞,送来了一股暗香。

秋天,热情的秋风把枫叶给灌醉了。熏得满树的叶子都涨红了脸。正在那儿摇头晃脑地作诗呢。

冬天,白茫茫的大雪像一件棉被覆盖着园林。园林里一片寂静。只有粉红的蜡梅迎着寒冷的东风怒放着,给园林增添了一点色彩。

苏州的园林真美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海外网:习近平最近又用了哪些古典名句

全文共 1767 字

+ 加入清单

(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出处】“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和澳大利亚虽然远隔重洋,但历史和现实的纽带将我们紧紧连在一起。建交42年来,中澳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两国成为好朋友和战略伙伴,两国人民从中受益良多。

—2014年11月14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澳金融评论报》发表署名文章《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

【原典】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释义】志同道合的人,即使隔山隔水也不觉得遥远;志趣相悖的人,即使近在眼前也不觉得亲近。

(二)“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出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澳分别地处北半球和南半球,分属东西方文化,两国关系能达到今天的高度,最重要的经验是双方遵循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原则,以对话增进互信,以合作实现共赢,以交流筑牢友谊。

—2014年11月14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澳金融评论报》发表署名文章《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

【原典】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释义】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三)“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出处】 “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正是两国人民源源不断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汇聚成了中澳友好关系之海。我深深感到,中澳关系发展在两国都有深厚的民意基础。—2014年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中澳发展梦想并肩实现地区繁荣稳定》的演讲

【原典】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释槛囚鲍叔荐仲战长勺曹刿败齐”

【释义】高大的房屋建筑的建成,不是靠一棵树的木材原料就能做到的;大海之所以辽阔,不是靠一条河流的水注入进来就能形成辽阔态势的。

(四)“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出处】中新关系具有开创性、示范性意义。中新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规划了宏伟蓝图。中新两国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充分展示了两国务实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中国人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毛利族谚语说:“你我篮子在一起,大家生活更美好。”让我们携手合作,谱写中新关系发展新篇章,更好造福两国人民。—2014年11月20日习近平同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会举行会谈

【原典】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先秦)《周易 系辞上》

【释义】二人齐心协力,凝聚的力量就像锋利的刀能斩断金属;志趣相投,同心同德的人互相交流,就好比闻到兰花的香气。

(五)“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

【出处】我们要做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好兄弟。“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

中国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2014年11月21日习近平在斐济《斐济时报》和《斐济太阳报》发表署名文章《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

【原典】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隋)王通 《中说·礼乐篇》

【释义】以权势作标准交朋友的,权势失去了,交情也便随之断绝;以利益作标准交朋友的,利益穷尽了,交情也随之结束。

(六)“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出处】我们要做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好伙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民正在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脚踏实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岛国人民也在努力振兴民族经济和推进区域合作。双方完全能够将彼此发展战略对接起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2014年11月21日习近平在斐济《斐济时报》和《斐济太阳报》发表署名文章《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

【原典】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释义】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典诗歌史的虚与实说明文

全文共 2251 字

+ 加入清单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诗歌鉴赏中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所谓“虚”则是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具体说来: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眼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一、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无限之境是在有限之景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就是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它是艺术家再现现实对象整体时有意造成的艺术形象结构上的虚空。如宋朝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上独坐垂钓的渔翁,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样的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作者正是运用空白艺术给欣赏者以自由想象的空间,以少许胜繁复,手段高明。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诗歌中也有许多的例子,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实写了与童子的对话,而把“问”的内容省去,更没有介绍隐

者的行踪,但透过画面,我们能感受到那山中缥缈的云雾、隐者的闲适高雅以及作者本人悠然恬淡的心境。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为是诗歌中的空白艺术,它是通过有限的问话表现了无限的闲适之情。

二、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人们常用“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来分析诗歌中的虚与实的关系,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例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面上是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实景,但这景中却蕴含着诗人对于国破家亡无限悲痛忧怨之情,忧国思家之意。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也就是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再如李忱的《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在此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实写了雄伟壮观、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形象 初中化学,表现了作者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鹊以高翔的豪情壮志,这是虚写,作者主观上的情志,都依托在了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达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中的意境。

三、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正、侧面描写是诗词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在多数情况下.诗人都在正面描绘景物特征。有时诗人为了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常采用侧面描写的,化实为虚,以虚写实,造成含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这在诗词鉴赏中也可以看作是虚实结合。

例如自居易在《琵琶行》中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其目的都是为了烘托人的情感。“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反映了当时诗人与友人凄凉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对琵琶声的侧面描写,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的空间;“绕船月明江水寒”渲染了琵琶女被商人抛弃后的孤独悲伤的心境。这里正面写景为实,侧面烘托出的情则为虚。

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避开了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烘托,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中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

四、当前之景为实,已逝、设想之景为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往往去描述此时不在眼前,却是自己曾经经历过或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用已逝之景与当前的实景构成对比,来表达自己

内心复杂的情怀。例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诗句,这是作者遥望南国时发出的慨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但此时不在眼前,作者通过这已逝之景,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再如他的《望江南》“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再现了往日热闹繁华的景象,反托出今日处境的凄凉。

有时,诗人为描写自己思乡怀人之情,不从自己入手,而是设想对方可能有的情形,以写对方而写自己,这也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写法。例如杜甫的《月夜》:“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是诗人在天宝十五年被叛军抓住被困长安,望月思家而写下的千古名篇。诗中流露出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但诗人并未从自己方面落墨,而是想象妻子在月夜之中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担心丈夫的情形。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字里行间使妻子“独看”福州之月而“忆长安”,与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福州的思念之情得到双向交流,使得感情更加深沉,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总之,实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是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苏州古典园林五年级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欢迎来到苏州园林参观。我是你们的导游,姓潘,就叫我小潘或潘导好了。下面就让我带你们去参观吧!

苏州园林以山水秀丽,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那里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

现在我们来到了拙政园。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它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你们看,拙政园建筑布局是不是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它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主要建筑有远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听阁、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等。下面大家拍拍照吧,小心点,不要掉到水里或乱扔垃圾了!

参观了拙政园,现在大家跟我来到了沧浪亭。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沧浪亭园内以山石为主景。瞧,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多美丽啊!

下面大家看到的是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最后,让我们参观留园。留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现在,我们已经把苏州园林的几个名园都不得参观完了。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游览这些名园,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的支持!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古典之美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美是少不了的。也许美就是商朝人民用一生心血铸造的大鼎;也许美就是唐朝人民至爱的瓷器;也许美就是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无论怎样,这美就如一座大楼赏也赏不完,看也看不尽。

纵阅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发现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人们都喜欢器皿,既便是没有这种造瓷技术的王朝,也要用石头或青铜作一个。到了唐代瓷器已经出现,到了宋代又有许多种类。江南地区的制瓷业超出常人想象的发达。到了清朝,乾隆时期,宫廷中的瓷器,恐怕已经不计其数了。就连人们用的碗都多数是用瓷做出的。听说山西也曾出土过乾隆时的瓷碗。做工精细,形状优美,很是令人拍手叫好。

看完瓷器就来联想一下身边的饰物――玉。玉在商朝就已经出现,只不过是石头打磨后的,并没有经过严格加工。但在春秋战国时,秦国与赵国要和氏璧的事情,早已赫赫有名。这和氏璧从此也变得格外充满神秘色彩。在唐朝这个繁荣昌盛的时期,身上的玉器是少不了的。玉佩、玉簪都是种类齐全,还有玉手镯更是象征着富贵。到了明清时期玉已经有很多了。玉佩、玉牌层出不穷,都已经做工精细,经过层层打磨。做出的玉光润、亮泽,如行云流水一般,让人喜爱。

接着就是古代的书画,毛笔在秦朝就已经出现,秦朝大将蒙恬,发明了毛笔而纸到东汉也已经普及于人群。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兰亭序》行云流水,流畅自如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天下第二行书”,他自成一派的书体令人感叹。而明朝董其昌的书法吸取颜赵之精华,自创一体,也是地位显赫。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许多事物都充满了美,每一份美都各有不同,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种古典之美,是我们要学习的,因为在这美的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苦难,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勇敢面对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古典诗词中的文化情怀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45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什么才是文化?中国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给我们这样讲述:“文,乃文采,文藻。化,即造化大自然,讲究大自然与人和谐相依。”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的文化啊!想到这里,不禁再次翻开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嗅着空气中弥漫的墨香,再次沉醉在这古典诗词中的漫漫柔情里。

沉甸甸的梦中,又见我爱慕的他,站在骊山下,天空中朦胧的细雨,更昭显了他忧愁的目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容若这两句词,参透了世情,问懵了苍生。初见即是收梢,不用惋惜,不要落泪。留得住初见时心花无涯的惊艳,才耐得住寂寞苍老。如若,人生只如初见,那些世事沧桑,不必再去理会,只留这绝美的回响,留于世人留恋。所以安意如说:“细读纳兰词会发现,豪故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惊魂。

辗转到小轩窗边,见爱妻正梳妆,本想举案齐眉,疏不知猛地一惊,那只是梦境啊!它洗润了眼眶,抱头痛哭的,是东坡啊!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爱妻魂归,独留他于人世间,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啊!苏轼,是至情至性之人,它的豪放文迈之辞,至今无人能与之媲美。可以说,他是诗词中的一朵奇葩。在追逐名利的社会中,他却不为之所动,淡然处世,也许这就是他的异人之处吧。

泪眼朦胧中,有隐约看见惆怅徘徊的李后主。“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国破!他是一国之君,如今却被俘在这小小的阁楼中,他痛,他狠。本不应是帝王身,若成为像李太白那样的闲云野鹤,定当成为一代文豪。可惜命运弄人,生来就是那高高在上的权位。也许他会在心中呐喊:我想要的不是那样的生活!他有那么多人艳羡的权力,也许可以这样说,该有的他什么都有了,但他的世界却存在一个缺口。自由,他渴望的是自由!李煜,一个本不应该这样度过他一生的男子,最后残留着一丝尊严,引颈自杀,英年早逝,可悲至极!

这是我爱慕的诗人啊!这是令我悲痛,令我感动的诗词啊!温飞卿、黄庭坚、晏几道,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文豪啊!现在却沦落在这充斥着铜臭味的世界里,受着所谓物质生活的熏染。励志,言情这类的小说摆满了货架,纯粹的文艺书类早已无人问津,为什么?只有低微的人才能写出那样低俗的小说,也只有庸俗的人才能沉迷于那样庸敝的文字里。

我也许诠释不了诗词中的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但这是我执着追求的,是我爱的。而现在,我却眼睁睁的看着它被执着于功利的人们践踏,被那种低俗的文字压迫,我不甘!

文化仍那样呈现在我们面前,只是它的根被慢慢腐蚀。总会一天,它会如同一棵饱经沧桑的树一样,在微光下那样灿烂的地平线上,轰然倒下,留给我们的,只剩下残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接时代步伐,承古典之风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黄畅

近日,汉服之又盛行开来。据报道,某学校同寝室的几个女生因对其喜爱而每日都穿汉服,严格遵循古代礼仪。对此,我想说:中华文化需要传承,但作为现代青年,应在时代的潮流下,结合当下生活,以创新的形式体现对国家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泱泱华夏,文明悠久,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多少文化的精华,璀璨的明珠!汉服,作为一代礼仪之邦的象征,更具有其特色和优点:左右交叉,袖子宽大,象征着汉民族的宽广博大、兼容并蓄;美观的装饰,在近现代审美角度看仍不会显得古板。不可否认,这样的文化精华,我们要传承并发扬光大。

那么,几位高校女生的做法,是否符合传承观?发展的方式又是正确的吗?

诚然,那几位女生穿汉服,承古典之风,是值得赞赏的行为。但是,在现代高速运转的时代中,每天都穿汉服,严格遵循古代礼仪,却未必是一件好事。日新月异的世界在不断改变,而古代那每天都穿汉服的典章制度早已不适合我们,不能一味盲目地传承;新时代的我们,为今后更好地发展,必须抛弃一些传统观念思想和制度,才能更好地建设现代中国,走在世界前沿;再者,我们的日常生活逐渐丰富多彩,参与的活动也数不胜数。试想,假使穿着汉服在大学校园的食堂打饭菜,“飘飘欲仙”的长袖会使多少在意形象的女生对眼前可口的食物“望而却步”、“求之不得”?古今生活大有不同,每天身着汉服必然会影响人们生活的方便性和舒适度,与现代生活的简约化相悖。

当然,为了发扬传统文化,永捧一棵炙热的心,也是件非常难做到的事。那些高校女生和现代大多数民众一样,多为仅仅追求外观的华丽而热衷于汉服。但是,传承中华文化之心,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层面,最重要的是精神和内在修养。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会先人们多年以来积累的优秀经验——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以及对待不同事物的态度,这才领会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我们可以在穿汉服的基础上,创新文化发展形式。做到外表美观又不存在着文化精神的贫瘠,不在浅显的层面认识传统文化,未尝不可;再者,不可抱有一种极端的思想表达对文化传承的认知,而天天穿汉服,所体现的是对物质美观追求上的一种狂热。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传承文化不能因循守旧。创新文化发展形式,了解文化的深层底蕴内涵,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式。故我们尚可以说:接时代步伐,承古典之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品读古典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曾几何时,我欣赏唐诗的精炼深邃、豪迈奔放;欣赏宋词的清新淡雅、情愫悠长;欣赏元曲的意境深远、雅俗共赏。虽是如此,却因古典名著的生涩难懂每每远望,却不敢企及。

一直以来总羡慕那些文人墨客能写下千古流传的美文诗词,就连班里的同学所作之文也是让人赞不绝口。但我也深知,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是写不出佳作的,于是就在某一天拾起了书橱角落的文学古籍。

亦记不太清是何时了,也许,那是一个雾霭氤氲的清晨,冰凉的风沿思绪纷飞,云烟缭绕,思意阑珊;也许,那是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漫天的云随心所欲时卷时舒,晚霞映红了半边天,翩跹浮动;也许,那是一个寂静幽远的深夜,一地残红在露水中沁出了凄凉,竹影斑驳,亦生忧愁。那时,一切未央,茗香悠悠,墨香淡淡,就这样,我静静地走入了平仄相间的诗词。

诗中有披蓑戴笠的钓鱼老翁,有举伞漫步江畔的红颜佳人,有在苍苍蒹葭中停憩的白鹭,还有绚烂于山野之间的灼灼桃花……读起“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仿佛看到西塞山前白鹭纷飞,江中肥美的鳜鱼自由自在的戏水。雨密密的斜织着,好似一层薄烟。一位披蓑衣戴斗笠的老翁静坐在江边垂钓,心无旁骛。又见“桃花深浅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风起,卷桃花瓣瓣,漫天飞舞。风过,花瓣随风飘落,落于他白衣胜雪的衣上。纵观古今痴男怨女万千,白首同倦,实难得见。就如安意如在《世有桃花》中说道:“爱得到,得不到。还未绽放,就凋零。身后残红纷飞若雨,为谁悼未了情缘。情繁如梦,唯花开是真。”

曾有一段时间成绩下滑严重,意志消沉,便随手翻看《李太白诗集》,看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顿时醍醐灌顶一般,奋发图强了。

在以后安闲的生活中,我会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独倚幽窗,捧读千古绝唱,氤氲诗情画意,在浩瀚的经典文学中品古典,韵古风,展诗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古典音乐的英语作文

全文共 1432 字

+ 加入清单

The Music Form That Strikes Me Most

The music form that strikes me most is classic music.The term

“classical music”can be used in a broad and a narrow sense. Generalized classical music refers to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which is creat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uropean mainstream culture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now in the west.It’s different from the popular music and folk music because of its complex creative skills and the profound significance it carries.Narrow sense refers to classicism music, which is the European mainstream music for a period of time from 1750 to 1820.The most

famous composers of this music style are Haydn,Mozart and Beethoven.

《For Elise》is one of the master work of Beethoven, which was the souvenir Beethoven gave to Miss Elise. People like to called it “trivial music”, but this song condensed Beethoven’s strong creative ideas that reflected his individual style and his unique creative thinking. Although 《For Elise》is music work of only more than 3 minutes, it is also a concentrated body of Beethoven’s music creation.

However, there is another kind of classic music in China, which almost come from The Book of Songs. The Book of Songs was born in the late of Chinese slave society, also the beginning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oetry. Now, some singers such as Jay and Xu Song created many popular songs including a lot of classic ingredients those are the most attractive place of those song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古典之美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弱水三千,我只取你那一瓢饮,独醉在那一方古典的天地里。

——题记

昔有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如今还有多少女孩同我一样,为这单独拿如梨花烟雨的古典沉迷?

沉醉在古典中,醉在清新之美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缠绵的雨丝,撩拨人的心弦。“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红彤彤的火炉映着白色的大地,好客的主人被炉火熏染得丝丝情意飘荡。“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被雨水亲吻的杏花和清丽的卖花女相比,不知哪个更美?

沉醉在古典中,沉醉在婉约之美中。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勾勒出一个新婚的女子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无尽思念;李煜在“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细数流年,流露出繁华一梦的叹息;容若却只能对着人生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沉醉在古典中,沉醉在豪放之美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只有英雄才立足于历史之上,永载史册;“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鹅毛扇摇出悠悠大蜀,摇出的是明智淡雅、自信从容。

沉醉在古典中,沉醉在旷达之美中。“一蓑烟雨任平生。”脚踩芒鞋,手持竹杖,在一蓑烟雨中泛舟湖上,岂不快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色如水倾泻,也有着婵娟为我们互传祝福。

古典是一段梦,一段对千年前往事的回忆与思索。这种传承了千年的美,是中华民族的魂与魄,以一种亘古不变的柔情,永远吐露着芳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古典之殇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069 字

+ 加入清单

“谁还记得世界?谁还记得生活本来的样子?”我合上书本,抬头望着窗外一点没有星点的天空,只有那被灯光照得暗红的颜色,脑中回荡着王开岭老先生的质问,我不禁疑惑了——曾经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

作为一个00后和80、70、60后的长辈们相比,我无疑是幸福的了,不管是独生子女还是二胎政策都改变不了我是爸爸妈妈心尖尖上的存在,从我们00后开始我们就拥有了优越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设施、代表时代的高楼大厦、几乎人人手头上都有一部手机,高科技的发展使我们受益无穷,我们生活在这样平和、幸福、高科技的时代,跟爷爷、太爷爷他们那个动荡的时代相比,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吗?没有,我们该知足了。

但是住在这个充满钢筋泥土的社会中,看着外面浓厚的雾霾中,仰望着没有一点星光的夜空中,我只能感叹——生活在什么时代,就要付出什么代价吗?曾经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王开岭老先生在古典之殇提到过——流萤之美,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流萤,那谜语气质、童话味道是什么样的呢?天上自由的鸟儿,草丛中婉转动听的蚂蚱,有着远方里程的河流,郁郁葱葱的树林……它们在那儿?静悄悄的跑了吧,自然似乎像月球那样离我们越来越远。

高度思考的大脑,人们匆匆忙忙的脚步,时代飞跃般的进步,似乎时间不变,但总有着什么追赶着人们的步伐,什么都是急迫的,没有人在关注身边的美好,所以流萤如天上的星星一起消失了吧。

“我越来越笃信两点,好东西都是原配的,好东西应是免费的。”

“谁还记得从前的世界?谁还记得生活本来的样子?”

天空是暗红的,山已经秃了,河早就干枯了,水里剩下的只有垃圾,庙快拆光了,菩萨明白了事理,有的只是硬心肠,人脸不红了,猪不在睡只在吃,房子是有产权的,娃不能想生再生了,燕雀不会住楼房,守信的人很少了,商铺心里只有利益……

世界上尚存多少原配?人间还剩几许古意?”我想我们该停下脚步了,我该试着发现生活中的美,古意快没了,我该驻足了。

春天,看着小草发芽,聆听树上麻雀吱吱喳喳的声音,体会来之不易的小雨绵绵;夏天,看着长势旺盛的树叶,娇艳盛开的各色花朵,在暑假与朋友来一场痛快的旅行,一起欢笑、玩耍;秋天,吃着妈妈带回来的橘子,欣赏枯叶纷飞的景色,感受风的作伴;冬天,吃的暖暖的小米粥,舒舒服服的躺在被窝里,耳边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捧着一本书,细细的品读着。

这——才是人生,美总是在不经意的小事中产生,才值得我们发现。

别让古典成殇,世界自然是美的,不在于你想不想发现,而在于你是否能发现。

“谁还记得世界?谁还记得生活本来的样子?”我可能不记得世界,不知道生活本来的样子,但我知道生活现在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现代元素与古典文化作文700字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几年前曾到过淹城,当时给我的感受是现代化的建筑,现代化的布局,今天再次光临淹城,这里的一切真的让我耳目一新。

景区门口依然是老样子,进入检票口,抬头便望见两根粗壮的铁柱子,它们之间夹着一块很大的铁板,上面刻着一些符号足以引起游客的遐想。

进入景点后我们就进行了分组活动,各自沿着不同的路线走去,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山洞里,石壁上刻着奇形怪状的东西,有的似月牙形,有的似冰凌柱,有的就是圆环……要不是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人工雕刻的杰作,我们还以为是天然雕饰的呢!

拐了几个弯,我们来到了诸子百家的遗址,先进入代表儒家的小屋,这屋子外观很小,可在里面却感觉宽而不挤,屋内摆放着一张已无光泽的木桌,显然有些陈旧,桌旁矗立着一尊铜制的人像,面目和善,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想也许那就是闻名古今中外的圣人孔子吧。仔细看来,他手中拿着一本书,眼睛炯炯有神,似乎盯着书,又似乎看着你,让我马上想起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言论,我们悠闲地欣赏着,仿佛跨越时空进入了这种意境,我们快乐地游访了一个又一个古人的屋子,真是赏心悦目。

“哇——真刺激!”循声望去,那是高科技制作——高空旋转,360°旋转,惊险而又刺激的动作吸引了我们,把我们带到了另一个崭新的游乐世间,我们去了“梦回春秋”高空影院,观看了《铁血春秋》,从中了解到了春秋时期的古典文化,也体验到了春秋战场上的冷酷,最后登上“孙武点兵台”一览春秋淹城的全景,真可谓美不胜收!

春秋淹城,让我刮目相看,我不仅看到了时代与科技的进步,而且深感现代元素与古典文化相结合的妙处,那是一种创新,是中国文化内涵的充实,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典之美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古典的美丽,怎样才能够用言语表达呢?

冷雨敲窗的深夜,一盏残灯,煮字疗饥。翻开一本古老的线装书,茶香在唇齿间游弋,一不小心你就跌入了一个美的世界。美,是“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那种豪壮;美,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那种悠闲;美,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那种婉约。徜徉于唐风宋韵,醉心于汉赋元曲,美便悄然从心底漫溢而出。

初秋的黄昏,微醺的斜阳将沉未沉,树影筛出的阳光顺着薄纱窗帘倾泻而下,微风吹拂送来野花悠悠的香气。推开临水而居的窗,群山的剪影在逆光中显得更加清晰。远处古寺檐角下的风铃,在微风中轻轻摇晃着……

信步而行,田埂边开着雏菊,牧童拾起散落的吆喝,一抬手,甩成了一道柔软的鞭痕,小牛犊不甘愿地踏上了归程。不用捕捉,美就从心底里冒出来了,且一首《野望》便在心里浅吟低唱了:“树树皆秋色,山山落余晖。”此情此境,岂不美哉?

抑或是在浅秋的夜里,残月如刀,辗转反侧时翻古籍以入眠:“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我边想,千年之前的一个深夜,南唐雕栏玉砌的宫苑里,被俘的李煜披头散发坐在冰冷的囚牢里。月光透过一方小小的窗户洒在地面上。他站起身,南望故国,是山,也只有山。不见旧时楼台宫阙,烟花歌舞。突兀的只是蜃景,眨眼间,就灰飞烟灭。昏庸的国君,杰出的词家,乱世中的美,更多了一份凄凉。

在悠悠古韵间,我的思绪随意地飘扬。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迷人胜景,感“秋月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萧瑟孤寂。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不屈不挠,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在如豆灯光下读绵绵爱情,于烟波湖畔看渔歌唱晚。美,可以随时随地,美,无处不在。

新时代的崛起让我们加快了步伐,忽略了不可或缺的美。不妨慢下脚步,让逼仄的生活充满美的滋润!

古典之美,并非词藻雕琢的华丽,而是意境之美,意韵之美。品读经典,如饮陈年佳酿,愈品愈醇,爽爽然清香盈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古典“钢琴”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她和“吉他”可谓水火不容,天生反应慢一些的。她常被“吉他”嘲笑。因此,再怎么迟钝的人也被训练出一副伶牙俐齿。相对于“吉他”的热情,她则如“钢琴”一般优雅沉静,她的性格也如水一般时而平静时而湍急。吃饭时能用三口吃完的饭绝不用两口吃完。“吉他”则总是急躁的催她“快点”,”钢琴“以一副山崩于前而不色变的神态继续保持着大家闺秀的样子,真乃神人也!一般这时,一个幽灵般的人影便轻轻开口:“子曰…”,“闭嘴!”二人异口同声,此乃何人?她又是怎样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苏州古典园林五年级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苏州古典园林,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齐琦,大家叫我齐导好了。

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园林里的美景非常多,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等等,就让我和大家说说狮子林吧!

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始建于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相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苏州古典园林的奇观说也说不尽,看也看不够。现在,请大家尽情去欣赏苏州古典园林的美景吧!大家请记住在游玩的时候不要乱扔果皮和食品包装袋,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要不然就会发生大事故!注意安全噢!祝大家玩得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当冬天仍旧古典六年级叙事作文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的冬天似乎还残留着秋的残妆,还保留着春的娉婷,像是在寒风中穿着短裙的女子,吃不准她的年龄。冬天因此有些朦胧的暧昧。

古典的冬天是要下几场雪的。雪大多在黄昏时飘洒开来,风便有了江南的湿润,雪便有了江南的妩媚。往往第二天就晴空万里。天色和空气都像被雪擦洗过了,澄彻,清新。窗外邻家的屋脊上,一道白雪,一道黑瓦,黑白交错,仿佛是首古诗,长长短短,平平仄仄。这样的冬天,便有了古典的雅致和韵味,冰清玉洁,晶莹透明。

现在的冬天虽然不冷,但空调依然开着。空调的面目有些呆板,或木头木脑地悬挂在墙上,或傻里傻气地站在客厅一隅。远不如炉子令人感到亲切,炉膛里透出的红光,在夜色中是嫣然动情的眼睛,朝着你一眨一眨的。水壶刚放上去时,滴下的水在炉子上发出好听的"滋---"的响声,腾起一缕白烟,有声有色。拥着炉子吃一碗面疙瘩,可以吃得满头大汗,宽衣解带,如沐春风。若是拥着炉子温一壶黄酒,煮一锅羊杂碎,人也成了古典山水画中的人物了。

古典的冬天,吃完饭便早早睡觉,将身子紧裹在被子里,紧裹起的还有冬天特有的黑甜梦乡。风在屋顶的椽子间稀里哗啦作响,像是群鼠奔窜。夜半常常被惊醒,只见月色满窗,不如春的迷离,秋的明澈,夏的温和,却有冬的玉洁高雅。万籁俱寂中突然响起夜归人的脚步声,踏在卵石路上,分外响亮。那脚步声渐远渐近,又渐近渐远,伴随着寒风敲窗,越加衬托出被窝里的温暖。再次坠进梦乡,就像坠进云端一样,若神若仙了。

古典的冬天除了雪,还有冰。搪瓷杯里的冰,是一支巨大的棒冰,在夏天就要抢着去舔。连老城隍庙九曲桥下的绿波池,也冰得纹丝不动,静默得无声无息,不由得想丢一块砖下去,冰块立即碎裂开来,翘起的一角,迎着阳光一闪,然后缓缓地下沉,那微绿的湖水,沉睡了一觉,重新又粼粼地泛动。落尽叶子的枯枝,将麻雀娇小的身影凸现在蓝天中,弓弦响处,惊得麻雀急速地拍打着翅膀,箭般地逃逸。再望望空空的枯枝,心中有些惘然。

冬天不再古典时,太平洋的平面正在渐渐地提升,汹涌澎湃海水侵袭着岛屿和大陆的堤岸。古典的冬天就不仅仅是诗意的美丽了……

[当冬天仍旧古典六年级叙事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之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民本篇

全文共 4166 字

+ 加入清单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典出:《尚书·五子之歌》

原文: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释义:祖先早就传下训诫,人民是用来亲近的,不能轻视与低看;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大禹之孙太康,因为没有德行,长期在外田猎不归,招致百姓反感,被后羿侵占了国都。他的母亲和五个弟弟被赶到洛河边,追述大禹的告诫而作《五子之歌》,表达怨恨与哀悔。

远古“失国”的叹息,表现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历数中国的王朝更迭可以看出,政治腐败、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往往是王朝更迭的主要原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颠扑不破的历史真理。为政者更应认识到这一点,敬畏民众、敬畏民众赋予的权力。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

典出:《管子·牧民》

原文: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释义:政权之所以能兴盛,在于顺应民心;政权之所以废弛,则因为违逆民心。

在中国古代的政统里,天下从来不是一家一姓永久拥有的,而是“有德者居之”。判断政权是否“有德”的标准,即在于人民是否安居乐业。先秦时代,管仲已经意识到,政权要稳定长久,就必须推行顺乎民心的政策。在今天,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的,是了解“民心”在想什么。老百姓有什么困难、什么需求,这是要深入基层调研、走访才能知道的,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出来的。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习近平《之江新语·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

典出:《孟子·梁惠王下》

原文: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释义:统治者如果乐于做民众喜爱的事情,民众也会与统治者同乐;统治者担忧民众担忧的事情,民众也会为统治者分忧。

中国古代政治有“王道”与“霸道”之分。霸道者,武力征伐,权势倾轧,以“威”使人“畏”。王道者,顺乎民心,使民有道,以“道”使人“服”。要行王道,就要知道百姓喜欢什么,顺从民心,“乐以天下”;知道百姓忧虑什么,并且和他们有一样的忧虑,再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消除这些忧虑,“忧以天下”。

孟子指出,民众快乐,是统治者享乐的前提。若人民生活困苦、妻离子散,统治者却酒池肉林、花天酒地,那这就不是“乐”,而是败亡的征兆。在当下,百姓觉得买房、看病、上学难,解决这些困难,就是给百姓创造快乐。踏踏实实办实事,给百姓排忧解难、不给百姓添堵,才是好干部。

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习近平《摆脱贫困·给宁德地直机关领导干部的临别赠言》

典出:汉·刘向《说苑·政理》

原文: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释义:善于治国的人对待民众,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兄长爱护自己的兄弟一样,听到他们遭受饥寒,为之感到哀伤;见到他们劳苦的状态,为之感到伤悲。

这段话是姜太公在回答周武王关于“治国之道”的问策。他的回答是:“爱民”。怎么做?他举出了反例:让农民错过农时、赋税过重、徭役频发、劳民扰民。在农耕时代,是否按照农时耕作,是农民一年生计的决定因素;赋税和徭役的程度,也决定着人民的负担轻重。而在今天,这段话对我们的启示是:给市场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民间的创造力涌流,取消各种条框与限制,不与民争利。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2013年7月11日)

典出:汉·王充《论衡》

原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释义: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过失的人在民间,知道经书有错误的人在诸子。

王充的话启示着为政者要走出庙堂,到草野和江湖中去观察、听取意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个环节就是向群众收集意见和问题。有的干部下基层以后,遇见农民,谈不下去;遇见学生,谈不进去;遇见老干部,给顶了回去。这反映出来的,不仅是沟通方法问题,更是更深层的作风问题,能反映出干部是否真正了解基层情况,是否按照群众思维思考和办事。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30日)

典出: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原文:同引用

释义:在县衙的屋子里听风雨中竹子来回摆动的声音,仿佛听见了民间百姓在这种天气里忍受疾苦的声音。对我们这些小小县官来说,民众一枝一叶的小事都牵动感情。

在中国画史上,郑板桥以画竹垂名。不过,与一般画竹、咏竹取其“直而有节”不同,在这首诗里,竹是另外一种形象:听着风雨吹动竹叶的声音,联想到民众的生活状态。一生在仕途上并不得志的郑板桥,在这里继承了同样潦倒的杜甫的精神——生活困苦的诗圣,在风雨中想到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天气热了,能否想到户外作业的劳动者们的清凉问题?天气冷了,能否想到居民的供暖问题?上下班时,能否想到交通拥堵?每一个干部都应该把这首诗当作镜子来照一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典出:《孟子·梁惠王上》

原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乎掌。

释义:敬爱自己家的老人,也敬爱别的老人;呵护自己的孩子,也呵护别人的孩子:天下可以运转于手掌之上(喻非常容易)。

孟子论述的核心,在于统治者要把“人之常情”推而广之、普惠民众。这样“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举重若轻,核心也在于“与民同心”。实际上,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也隐含着群众的观点:在做事的时候,干部要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从群众需要什么、如何思考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习近平《之江新语·主仆关系不容颠倒》

典出:《老子·第四十九章》

原文:同引用

释义:圣人以民心为己心,不师心自用,无所厚薄。

从孟子、管子再到老子,我们看到,积极入世的儒家、权谋机变的法家、崇尚无为的道家,在先秦时代虽然有诸多针尖麦芒、颉颃龃龉之处,但在政治主张方面,有一点达成了共识:以民心向背为本。在这一篇中,老子描述中拥有至高境界的“圣人”,并不师心自用,而是以民心为己心。时下,许多引发政府与民众矛盾的举措,诸如上马环境污染项目、违规征地与拆迁、变卖国家资产等,其背后,要么是官员“拍脑袋”决策,要么是从一己私利、政绩出发,这就是以“己心”代替“民心”。

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

——习近平《之江新语·主仆关系不容颠倒》

典出:《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原文:叔向问晏子曰:“意孰为高?行孰为厚?”对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又问曰:“意孰为下?行孰为贱?”对曰:“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身也。”

释义:最高尚的意愿,莫过于爱民;最宽厚的行为,莫过于让民众安乐。最卑劣的意愿,莫过于刻薄百姓;最低贱的行为,莫过于戕害百姓。

“爱民”是立场,更是要求。说是立场,就是要破除官本位、“官老爷”的思想,认识到权力来自于人民,不为一己私利或利益集团服务;说是要求,就是在考虑和解决问题时,时刻从民众的角度出发,而不是虚头巴脑地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甚至为了“政绩”而做出伤害群众利益的事情。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习近平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上的讲话(2014年1月20日)

典出:《史记·殷本纪》

原文: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

释义:人在水中可以照见自己的样子,在民众中可以看出政治治理的状况。

镜子不会说谎,总是忠实地反映出美丑。同样不会说谎的,是群众的眼睛和话语。政策合乎实际、民众安居乐业,人民不会违心批评;反之,民众也不会粉饰。即使能用一些手段“防民之口”,人民依然会用“道路以目”的方式表达抗议。同样,民众最了解政策的好坏。对干部来说,这是警醒,更是鞭策——自己说好不算好,民众说好才是真的好。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7日)

典出:明·张居正《答福建巡抚耿楚侗》

原文:同引用

释义:治国理政的要害,莫过于使民安定;使民安定的要处,则在于体察他们的疾苦。

农耕时代,“流民”不仅会影响经济、影响民生,而且会带来政治动荡。因此,“安民”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如何能让民安?张居正说,要体察他们的疾苦。隐含的后半句,是给人民解决令他们疾苦的问题。但这种“察其疾苦”不能流于“来了看看、慰问两句、送点东西”的形式主义花架子,而是真正地考察使民众疾苦的问题,想出对策,解决问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习近平在同菏泽市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1月27日)

典出:河南南阳内乡县衙对联

原文:同引用

释义:这首封建时代官吏所写的对联,生动写出了地方官的定位与责任。对官吏来说,虽然名为“父母官”,但百姓才是官吏真正的“衣食父母”。同时,“郡县治,天下安”,地方官承担着中国最基层治理的重任。在习总书记心中,像焦裕禄那样,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算是尽到了责任,才能“遂了平生意”。在任上为百姓真正做实事、造福一方,才是每个基层干部应当追求的目标。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习近平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上的讲话(2014年1月20日)

典出:清·万斯大《周官辨非》

原文:圣人之治天下,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释义:圣人治理天下所用之道,但凡是于民有利的事情,一丝一发也要推行;于民有害之事,一毫一末也必须革除。

群众生活无小事。水价上调一分、公交涨价一毛,或是办证不用来回跑、少一道审批手续,对民众来说都是影响极大的事情。习近平引用这句话,其意也在于告诫党员干部,不要放过与群众有关的任何细节。每一分错误,在群众那里都会加倍负担;每一分改进,也都会具备乘数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古典名著读书笔记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我迷上了《水浒传》。对,就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这本书讲了北宋末期,宋江和吴用、晁盖和一些小喽啰们起义上了梁山。之后,吴用用计谋把许多人骗上梁山,最后组成一百单八将。晁盖在一次站战斗中,被史文恭用毒箭射死后,宋江心一横投降朝廷。但童贯、高俅、蔡京陷害宋江,让他们去平河北田虎、淮西王庆。

最后让他们去和江南的方腊战斗,这一仗让他们损兵折将,虽然打败了方腊,单一百零八个兄弟也只剩下三十六个了。混江龙李俊、和童威、童猛两兄弟不愿回去离开队伍走了。

宋江他们回去后想当个官,结果被阴的奸臣高俅用药酒毒死,吴用心里很悲痛也自缢而死。这就是《水浒传》的悲惨故事。

这本书里的故事被现在得人广为传唱,如: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智取生辰纲……这些都是我最为喜欢的事件。看完《水浒传》后我为这些英勇的战士感到悲伤,我们大家不要学那些打打杀杀,我们应该学学《水浒传》里英雄的勇敢,坚强和诚实。想到这些战士的悲惨,我流下了眼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