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精选20篇

可是今天,我一个小小的举动,却令妈妈热泪盈眶。想着妈妈的感动,想着妈妈平日里对我无微不至地呵护、不求回报地付出,我顿时也热泪盈眶。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精选,欢迎参考!

浏览

2665

作文

1000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吴锦泉。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的春天和新的一年都是喜庆的,热闹的,但是2020年不同,2020年的一整个春天都不同,因为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入侵了我们的城市,让我们只能每天宅在家里,这个春天过得让我十分无聊,每天宅在家里十分难过,不能出去玩耍。同时也让喜欢运动的我,十分怀念之前没有疫情的快乐日子。

之前的每一天都是十分的美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每天都可以出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自由地玩耍!而现如今不能随意出门,即使出门也得戴口罩,不能自由自在地玩耍。

之前的日子里,一到周末就可以上街买东西,看电影的看电影,吃东西的吃东西,闲逛的闲逛——无比自由。可转观现在不能聚餐,不能去人口密集的地方,不能与外地人接触等,这让我们大家的春节变得不热闹,不开心了。

虽然现在因为疫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不便,让我们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们也从这次疫情中学到了很多,为了这场疫情攻坚战的胜利,无数的医疗员冒着生命危险写下请战书奔赴前线。

他们都是无名英雄,他们即使勇敢却也十分害怕与亲人分离,有多少的无名英雄承受着与亲人分离的痛苦奔赴前线,但是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舍小家为大家。我们能待在家里没事全是这些英雄的功劳,我们应该与他们共同努力坚持,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全国人民共同坚持一定会挺过难关,最终重新迎来我们的美好生活!同时我们也要对那些奋斗在一线的战士们说:“没有你们的不懈努力,就没有我们安心的日子!谢谢你们!白衣天使!”

让我们为逆行的白衣天使们送上祝福吧!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白衣天使们!这个特别的春天让我成长了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昨晚已经落下帷幕,在这十个人物中有为了保战友而让自我受伤的军人战士杜富国;有见义勇为而身受17刀的鸡蛋老板吕保民;有独留孤岛独守32年的普通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有为了保留西藏各种植物种子将自我生死置之度外而最终意外身亡的复旦大学教授钟杨;有自我面临生命,为了全机120多条人命而沉着迫降的英雄机长刘传健,还有许多许多。

可是这些人中让我感动的还是独守乡村小学18年的将近不惑之年的校长张玉滚。为了能够让村里孩子不辍学,他接过老校长的传家宝——扁担,用这根扁担寒来暑往从需要走12小时才能到达的乡镇上给孩子们买书,也因为妻子带着九个月女儿前往镇上买书给新来的学生,他九个月女儿因车祸永远离开了他们。他一个人几乎承担着所有科目的教学,但他还是没有离开乡村,让更多的孩子走出乡村,让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

当我们在埋怨孩子不好管时;当我们在埋怨待遇低时;当我们在埋怨教育大环境不好时;我们能够想想这个朴实的乡村教师,他经过改变自我,来慢慢的改变环境,最终改变许多农村娃的命运。

记得曾看过一个故事,有个人在他青年时他想改变世界,等到他暮年时,他发现他无法改变世界,他想改变国家,等到他老年时,他发现他无法改变国家,他想改变他的家庭,等到他行将就木时,他发现他无法改变他的家庭。他想如果他一开始就改变自我,能够会影响到他的家庭,在他家人帮忙下可能改变国家,说不定还能改变全世界呢!

是啊,张教师就是从改变自我开始,慢慢影响到了他人,我们也时刻记住,我们可能改变不了他人,我们可能改变不了环境,但我们能够改变自我,作为教师的我们从此刻开始,从我开始改变自我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可能又会是另一番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926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是什么?感动就是对生命之美的关注,就是对灵魂之美的悸动,就是对刹那间永恒的希冀。无法预定,无法奢求,但总是在不经意的一瞬,悄悄触动你的心灵。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然而,在多日的匆匆中,心灵因为生活磨砺而变得坚硬,不再如过往一样细腻,而渐渐冷漠,习惯了这样高速运转的世界,不愿停下脚步去倾听心灵的声音,更不愿意去回味感动带给心灵的慰藉。曾经,我似乎也忘记了感动的滋味。

今天我蓦然回首,翻阅着自己的繁杂心灵……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2018颁奖典礼》终于在2018年2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观后感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时代呼唤青年,呼唤青年以己的力量,传递使命勇于担当。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战火纷纭的年代,无数青年怀着对国家尽忠的一腔热忱,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校长梅贻琦为人才与学术的保留与保护,将大学内迁;学者梁思成力阻美军,破坏敌军城市建筑;作曲家冼星海作《黄河大合唱》激励亿万同胞站起反抗……再看今朝,维和军人申亮亮壮烈牺牲,无愧国家的寄托与自己的愿望;女飞行员余旭将生命书写在蓝天之上,展现了女军人的风采与担当;机长刘传建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凭借熟练的技艺保障了飞机乘客的安全。

“青年者,国之干,民之魂也。”青年需要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正如鲁迅先生所叙述的刘和珍一般,无所谓性别与年龄,甚至无畏生死考验,为时代发出怒吼。“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强调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换发展,工业化将我们切割成一个个原子,高速旋转在时代大潮之下,而人性温情与互联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却让吾国斯民遥相守望。君不见嫦娥四号月背登陆凝聚了多少青年的欢笑与泪水;君不见最美地月合影背后是青年勇担责任的坚实脊梁。我们需要担当,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但不可否认,当下依然有少数人不看好当下青年,戏称他们“佛系”,批评他们“可以都行没关系”的生活态度。在我看来,他们拥有热血与激情,就连养只青蛙也是在天天脑补旅行大戏。他们与时光与时代一同燃烧,即便最后化为尘土,也可笑称让昙花开出了一种结果。

“慷慨有神州陆沉之志,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时代需要青年,青年的参与为时代注入了新生血液,推动时代车轮滚滚向前;青年需要勇于担当,创造美好未来,因为未来可期,因为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青年,无所畏;有梦,方可追。这个伟大的时代呼唤青年的担当,而青年也定会肩负重任,担当使命,不辜负这个崭新而伟大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看完感动中国的观后感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看了感动中国

我们知道人造卫星,可是人造卫星是谁设计的呢?是孙家栋。孙家栋是导弹设计师,后来成为总设计师。当一颗嫦娥九号发射时,大家都在互相握手拥抱,可孙家栋却在一个角落里偷偷抹眼泪。航天的路非常陡,而且都是上坡,所以特别难。

王峰,凌晨一点多,一楼客厅中着了火,王峰一家就住在一楼,所以他们是第一个被惊醒的。王峰带着女儿跑了出来,随后又把妻子和儿子救了出来。他知道二楼还有人,就跑进火海中把二楼的人救出来。因为还有很多人在楼上,他就上楼挨家挨户敲门救人,最后,整栋楼其他的人都得救了,只有王峰,却被烧焦了。王峰的事传出去后,有很多人捐款,可他最后还是走了。

支月英,她是一个县城的人,可她去山里教课,到了山里,她发现那个小学什么学习的东西都没有。她用自己的钱买学习用具,给同学们上课。因为过度劳累,她的一个眼睛看不见了,但她还是继续教课。她每天带她的学生,却对她的女儿没有一丝照顾。她的女儿对她说:“妈妈,你是一个好老师,但你不是一个好妈妈。”可她还是一直在山里教学。

感动中国,有爱才感动。

感动中国,感动所有人。我感到很欣慰,我们国家有这样的人,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人,真是了不起!当每个人为国家、为他人贡献一份力量时,总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们。那双眼睛能看到一切感动人们的事迹,默默付出,总会获得回报。每个人的眼泪,每个人的付出,每个人的微笑,每个人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张涵琪

今天我们学校观看了《感动中国》,每个人都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使我最难忘的就是——黄大年,他后来成为了有名的科学专家,他放弃了去伦敦研究回国,说服了妻子留下在读大学的女儿!回国后我看到了满满的工作计划表每一天都有自己的工作,科技强国别的国家有我们国家也要有,有一次他在工作室晕倒了,最后去了医院以后检查出来了,是癌症。因为每天很晚睡觉,过了几年他进了严重室,过了几天黄教授突然病情加重,过了几年黄教授去世了!颁奖词是: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作祖国的栋梁。天妒英才,你就在这七年中争分夺秒。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地质宫五楼的灯,源自前辈们的薪传,永不熄灭。

我也有过这样的事,当在期末考试之前,我简直是腰酸背痛,手写的非常的累。但是我坚持了下来,我想我要获得一个好的成绩才能对的起自己的老师和父母。所有我就坚持不懈,吃完饭拿着纸条来背,晚上熄灯前也背,后来期末考试后感觉这些累还是值得的。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得到满意成果!

今天我的领悟很多懂得的道理也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3283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这个节目其实就是一个超级“催泪弹”,其威力堪比北朝鲜当局刚刚施行的那枚核弹,使人在刚刚过去这个喜庆的春节假期里,还获得有一个感受悲情的时刻。每一个获此殊荣的“英雄”其实都表演了一场悲剧,他们给自己的家庭带来的是永远的痛。

王锋和妻子潘品教书的日子是平静和幸福的。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改变了王锋的命运,也改变了王锋一家人的命运。

5月18日凌晨1点刚过,正在熟睡中的潘品被丈夫推醒。“咋有股烧焦的煳味?”王锋说着打开位于一楼北侧的卧室门,此时紧挨着的一楼大厅已是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大厅内存放的10余辆电动车、摩托车正在熊熊燃烧,并传来“咚咚”的爆炸声。“失火了,快救人!快救人!”见此情景,王锋顾不上思索,也顾不上穿衣服,一边迅速打开楼房的大门,一边大声呼救。由于他们一家居住的房间离大门口最近,王锋折回身冲进火海,先将潘品与一双儿女转移到安全地带。

浓烟迅速吞噬了整栋楼。“赶紧报警!一楼还有学生!”说着王锋又冲进火海中,救出了困在一楼的两名学生和一名托教老师。此时王锋还没被大火烧伤,他完全可以保命外逃,等待外援。但人命关天、时间紧迫,随着“噼噼啪啪”的燃烧声,潘品在被惊吓得神情恍惚之中,看到丈夫毫不犹豫地第三次冲进了正在燃烧的居民楼。因为,二楼、三楼还有10多名住户啊!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的样子,王锋从火海中跌跌撞撞地跑了出来。此时的王锋头发已全部烧焦,全身像“黑炭”一样,神志已不清醒,嘴里一直重复喊着:“楼上有人,快来救人啊!”并且一直沿着小巷向外边跑边喊,身后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血脚印。

听到王锋的呼喊声,周围邻居纷纷起床加入到救火队伍之中。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几天之后,潘品仍然心有余悸:“由于火势太大,门口没有水源,邻居们回家端水灭火,一盆盆水泼上去,但根本没有效果。”此时被王锋呼叫醒的二楼、三楼的居民也纷纷采取自救措施,为专业救援人员的到来施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当晚1点35分,消防队员和救护车赶到现场,大火被迅速扑灭。“把王锋抬上救护车时,他还一个劲地说‘楼上有人,先救他们。’”邻居卢先生叹息道,那时王锋已处于半昏迷状,但他唯一惦记的就是先抢救别人。

从王锋所居住的居民楼到通往张衡路口的小巷里,大约50余米远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王锋带血的脚印。直到5月20日下午记者现场采访时,虽然经过了一场雨水的冲刷,还是能依稀看到那一个个奔跑救人的血印。

那一夜,王锋凤舞烈火,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10多条鲜活的生命,使他们全部安全脱险,而他自己却被重度烧伤。

在那栋居民楼前,是两棵又粗又高而又稍微向西倾斜的杨树,它们枝繁叶茂,青枝绿叶,在略有凉意的晚风中伫立。在那场突发的大火中,它们和邻居们一起共同见证了王锋的英勇救人行为和揪人心肠的呼喊。

爱心接力

英雄王锋用他的义举大爱感动了南阳,感动了河南,感动了中国。中央、省、市、县新闻媒体及时深入采访,跟进报道,使王锋的英雄事迹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传扬,彰显媒体人的责任担当,唤醒社会爱心救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10多天来,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大河报、东方今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南阳电视台、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腾讯网、大河网、映象网、南阳网等20多家新闻媒体给予迅速集中报道,共刊发报道稿件120多篇。

南阳日报还开辟专栏,邀请南阳的作家、诗人们赋诗作文,用文学的方式歌颂王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张中坡创作的散文《生命的奔跑》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不妨抄录于后:

生命是最可宝贵的。有人对自己的生命珍惜,有人对别人的生命珍惜,有人对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无比珍惜。当你以奔跑的姿势拯救别人生命的时候,你奔跑的姿势就上升到了一座城市的高度,你的生命瞬间也就得到了升华,你的生命也就升华成为南阳的精神之光。

那个夏日的午夜,你一直在奔跑,赤身赤脚在奔跑,在烈火中三次来回奔跑,在南阳居民区的小巷里奔跑,用尽全身的力气在奔跑,用尽整个的生命在奔跑,用自己的生命去抢救别人的生命、保护别人的生命,直到居民楼上的10多名男女老少全部被救出,被烧成“炭人”的你才瘫倒在路旁。

奔跑中,你脚下蹚火,你脚下生风,你一心想的就是救人,你唯一做的就是救人,你一直大声呼喊的一句话就是:“着火了,快来救人!”当居民楼里的人们全部被安全救出,当你面目全非、被抬上救护车的那一刻,他嘴里喃喃说的却是:“先救别人!”

你与妻子和一双儿女居住在离门口最近的地方,不过几步路的距离。当你打开大门,你可以自己独自逃生,但你没有。你爱妻子、爱一双儿女,他们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不能失去他们。你第一次毫不犹豫地回头冲进了火海,救出了妻子和一双儿女。此时,你可以一家三口逃生,但你没有。你爱托教的学生、爱托教老师,他们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你第二次毫不犹豫地回头冲进了火海,救出了两名学生和一名老师。此时,你还可以安全逃生,但面对越烧越旺的大火,你没有。你爱这些熟悉的或陌生的邻居,你们在城市的同一屋檐下简单租住、艰难讨生活,他们也被你视作了生命的一部分。你第三次毫不犹豫地回头冲进了火海,冲上了二楼,冲上了三楼,用嘶哑的声音,用激烈的敲门声,喊醒了这些午夜酣眠的邻居,留给了他们生命的希望。

小巷里那一串带血的脚印,是你奔跑时留下的脚印。它们像一个个鲜红的心字形状,烙印在夏天的水泥路上,洋溢着你对生命的无比热爱。你不是“赤脚大仙”,也不是在炼丹炉炼过的孙悟空,但你却赤身赤脚在火海里决绝地穿行。火是灼热的,火也是可以摧毁一切的。我不知道火在烧烤你的肉体时,你是怎样的疼痛,但我知道,那时你是怎样的焦灼,你满心焦灼的都是别人生命的安全!你哪里还顾得上自己的疼痛!

你来自南阳盆地乡下一个古朴的村庄,你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到南阳打工讨生活。在城市里你依然像乡村的一株庄稼一样朴实无华,城市的五光十色和酒绿繁华没有侵染、影响你的品质和本色。你从不抱怨家庭的贫困,你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你用爱心和生命一直在呵护、温暖着家人。关键时候,你又用爱心和生命呵护、温暖了10多条鲜活的生命。

此时,家乡大片大片金黄的小麦已在收割,而你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正在接受漫长的治疗。你火海救人的消息感动了南阳盆地、感动了大江南北,你的亲朋好友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你在南阳的左邻右舍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你的家乡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南阳全城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全国各地的无数网友、无数好心人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就连明星黄晓明也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有这么多好心人参与救援你,在病床上的你并不孤单。这么多好心人参与救援你,本身就是对你火海救人行为的点赞、敬佩与回馈!尊重别人生命的人,必定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是人世间最至简至朴的道理!

作为老乡,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在家乡父老乡亲和天南海北无数爱心人士的热切期盼中,衷心祝愿你早日康复,重新与家人步入安宁幸福的生活。

烈火救人英雄王锋,好人一生平安!

有位读者给张中坡打电话说:“看了你写的《生命的奔跑》,让人泪流不止!写得太好了!向你致敬!更向英雄致敬!”

王锋的爱心和英雄事迹,在媒体的报道后,迅速引爆了全社会的爱心,天南海北的爱心人士纷纷到南阳南石医院看望慰问王锋及其家属,或是通过转账、微信红包、轻松筹等各种渠道为王锋捐助善款,捐助总额达240多万元。传递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至善大爱、和衷共济的正能量。

面对躺在病床上体无完肤、痛苦不堪的丈夫,王锋的妻子潘品痛彻心扉,这个老实、善良、本分、话语不多的传统女性,用她的坚强和乐观默默承受着、期盼着、感激着。这些天来,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谢谢!”见到每一位前来捐款的爱心人士,她都用那句诚挚的感谢和深深的鞠躬表达着自己的情感。“真的觉得特别过意不去,让这么多人来帮助我们,我觉得忐忑不安,无以为报。现在王锋的捐款已经够了,请捐给更需要的人。”连日来,她婉言相拒了多笔善款,少则数百元,多则上万元。“是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为王锋带来了生命的希望,真的非常非常感谢!我一定照顾好他,鼓励他争取早日康复,回报大家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和“炎黄”张纪涛。

朱敏才,是中国外交官一位风度翩翩的一位官员,他在地球奔波,工作期间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后,人们以为朱敏才会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样与老伴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但现实却不是这样。在一个特殊的机遇后,朱敏才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与老伴孙丽娜一起当起了一名乡村教师。他们一起在教师这个岗位坚持了十年,期间帮助了许多孩子,他们的出现,使许多孩子改变了命运。但是,在这个时候,朱敏才老师因劳累过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脑出血,倒在了教学的路上。幸运的是,在妻子和学生们的期待下,朱老师战胜了死神,可他清醒后,却还惦记着上课。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啊!感动中国给予朱老师和孙老师五个字:为霞尚满天。是啊,他们宁愿为了乡村里的小孩子能学习,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他们宁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华的房子……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为了让更多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在某个城市里,“炎黄”是大家熟悉的一个人的名称,但大家却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钱资助幼儿园、敬老院等机构。他使用“炎黄”这个名称来掩盖自己,自己却默默地资助他人。他的真名叫张纪涛。他与妻子住在一栋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将自己的钱毫不吝啬地捐出,张老人一生也不知道捐赠多少人,多少个机构了。感动中国给予了他五个字:涓涓见沧海。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观后感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是我们的共性。大学校园里方兴未艾、屡禁不止的课桌文化表达了当代大学生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共同心声。但是,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自由不是恣意妄行,也不是为所欲为,而是相对的、受制约的。个性自由从一开始就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自然规律;二是社会规则。逾越这两者的行为,都不可能尝到自由的甘果。法,作为人类选择、接受、沿袭下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规则,自产生之日起便与人们获取或丧失自由息息相关。

对于法和自由的关系,先哲们有过许多至理名言。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过:为了得到自由,我们才是法律的臣仆。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大师孟德斯鸠进一步指出: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马克思对此则阐述得更为明确,他说: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在这些规范中自由的存在具有普遍的、理论的、不取决于个别人的任性的性质。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可见,人们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应该学习法律,掌握法律,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法律基础课正是一门帮助大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观点和法律的基本知识的课程

我们国家很早就开始了关于法律的宣传,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法治在线、今日说法等栏目,让我们更能接近并且了解怎样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可是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的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中华民族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因此,大学生,无论什么专业,学习法律基础,提高法律素质,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201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颁奖晚会,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胡忠、谢晓君的事迹。

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妻子谢晓君的支持。三年后,谢晓君带着三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2006年8月,一所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

在颁奖晚会上,主持人宣读了他们的颁奖辞: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其实,《感动中国》的每个事迹让每个有良心和中国人都十分感动,我们作为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学校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如:在公共汽车上让座,在学校里捡纸屑,在家里帮妈妈打扫卫生……这时我们虽然不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但一定是让中国人感动的人。

太阳自有太阳的光芒,小草自有小草的春天。我们要像泥土一样真切,小草一样生动,路边的石子一样平凡,把感动变成行动,多做一些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有意义的事情。

一个被感动的中国,也将感动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观后感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我相信一点会有许许多多的人羡慕他们,但我们只知道他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却不知道他们在台下一次次艰苦的练习,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哥哥姐姐们都有着各自的学习任务,但在如此繁重的学习生活中仍然能挤出时间来背,来练,来学,这些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学习的。当他们输掉比赛而伤心时,落泪时,我相信,他们在这时一定会给自己定一个强而有力的目标:明年再见,第一我们拿定了!他们会为了目标而去拼搏,去追求!他们一定坚信着:下一个第一就是我们的,我们一定会胜利!

在最后的自由辩论环节中,尽管海南队是处于一个十分不利的的条件当中,但他们顽强拼搏,更是差一点就夺冠。其中海南队的三号队员,天津队的一号,四号队员令我印象十分的深刻。三号队员的极速问答在不好的局面下还能顽强拼搏,扳回了一波比分。而一号,四号的侃侃而谈让我感受到惊奇与诧异

宪法是什么?宪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的精神脊梁。宪法是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宪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希望的源泉,宪法是令人温暖的。所以我们都要懂得知法,守法,爱法。做一个有素质有修养的中学生。

这个节目对我的感触颇深,节目分为三个环节:“1,主题演讲2,知识竞赛3,自由辩论。”在全国团队中有六个团队是佼佼者:“天津队,海南队,重庆队,河北队,山东队,辽宁队”最终天津队获得冠军。

当看到小问号天真无邪的笑脸说出那一条条严肃的宪法时,宪法好像也在跟你微笑着。当我看到重庆那“特殊的五星红旗时”爱国之情便如黄河之水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海南队以不到两百分只差的差距败给了天津队,海南队的努力付出得到结果了吗?有些人说:“没有,因为他们输了”但我要说一句:“不管他们成败与否,他们通过这次活动获得了十分丰富的知识,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并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而且还增长了见识,我认为他们的坚持与付出是值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钟南山》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防控疫情,教育系统迅速行动起来。尽管学校推迟了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但面对疫情,我们每个教师都要细心 尽心,做好分内事,守好责任田。

这个春节,很多学生都留守家中,校园少了平素的匆忙和喧闹,但这何尝不是一次审视不足补习“功课”的机会。利用网络平台,我校教师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帮助学生上好“责任”这门课;后勤部门推出家常菜教学视频,引导学生为父母捧上爱心餐,补上“亲情”这门课;有的教授隔着屏幕教学生练太极拳做健身操;向假期留校的外教和留学生及时通报疫情防控进展和措施,帮助他们做好疫情防控……战“疫”有温度,一条条通知一份份指南一个个举措,既是关爱,也是责任。

疫情当前,社会各界 各条战线都是积极的参与者 有力的支持者。用关爱去善待他人,以尽责来主动作为,必能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和个人启发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新冠病毒,体积虽小,影响却一点也不小。它如一块巨石坠入水中,把我们平静的生活打破了。而此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批英雄不畏生死,逆流而上,冲在了一线。吴红卫就是其中的一位。

吴红卫,晋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主治医生,主动请缨加入了我市的援鄂队伍。在他刚到湖北开始加入急救工作时,身体极度不适,压抑的工作氛围和艰苦的工作条件,以及密不透气的工作服压得他几乎要趴下。因为每天至少要工作六个小时,而且在这期间,不能喝水,不能吃饭,不能上厕所,再加上严实的防护服使得他都感到呼吸困难,护目镜也相应地因这样的高温而被蒙上了一层薄雾,视线模糊,这样导致平常简单的操作都变得异常困难。但这些都没有把他吓倒,吴红卫坚持了下来,并为自己能在国家危难时机而尽力感到无比欣慰。

经过几天的适应,吴红卫逐渐适应了这样的工作环境,但他又面临新的考验。医院重症患者90%都需要呼吸机的支持,而大多数患者又都是老年患者,他们精神萎靡,求生欲望极低,这既影响了医生的情绪,也不利于他们病情的早日康复。所以吴红卫不仅要监护病人的治疗工作,还得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给病人进行心理治疗。他在日记中写道“进入病区的前几天,我整个人都是崩溃的”,但是,他心中有信念,他把救死扶伤看作是一种高尚的事业,看作是自己应履行的职责。他始终工作在一线,他的誓言是“不胜不归”。

这就是今天我要称赞的抗“疫”英雄吴红卫。他大爱无疆、他医德高尚,他用自己的身躯为我们隔离病毒,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恪尽职守。他是新冠病毒的克星,他是我们晋城人的骄傲。我们等着你的早日归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鸡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1936 字

+ 加入清单

他们的事迹温暖着中国,他们的事迹感动着你我。

中哈边境新疆萨尔布拉克草原的黄昏,是一种空旷而孤寂的美。

当橙红色的日轮坠向辽阔的地平线,草原深处的凉意渐浓,黑夜张口吞噬大地,形影相吊的白杨昂首坚挺,流连淡淡的夕照。

踏着彩霞的余辉,草原的牧民们挥鞭赶着牛羊,从萨尔布拉克草原毗邻边境线的春秋牧场迁移到别处的夏季牧场。

一望无垠的草原只剩下了76岁的魏德友和他的100多只羊。守边了半个多世纪,这位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习惯了孤独的生活。

用木条插上了羊圈的门,魏德友回到自己居住的土房,一骨碌躺到了床上。门外羊圈里时不时传来一两声低吟。除此之外,草原寂寂,四野悄悄。

流动的岗哨

萨尔布拉克草原地势平缓,边境线缺少天然屏障。除了哨点的边防军队,护边员的巡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牧民们搬走后,草原变成了“无人区”,发生偷越境的概率相对较大。塔城裕民县边防大队政委叶尔那说。

魏德友是主动选择留下来的。过着“家住路尽头,放牧就是巡逻”的生活。

每天的清晨或傍晚,魏德友要来回走8公里的牧道去边境线,看有没有人员经过的痕迹,到牧民留下的房子查看情况。

几个月前,3个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往边境方向走,魏德友扯着嗓子、一路小跑,在铁丝网跟前截住了他们,劝他们离开。

半个多世纪来,魏德友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堵截临界牲畜万余只,未发生1起涉外事件。

“这是我和战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要守到自己动不了的那一天。”魏德友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边境最危险的工作就是放牧。魏德友说,他和守边牧民坚持通过放牧的方式捍卫领土,与手握钢枪的外国士兵面对面也不曾后退。

1973年,魏德友骑马沿着没有边境设施标记的“争议区”放牛,发现一架飞机在上空盘旋。等到飞机离开后,他在盘旋区域内寻觅可疑迹象,发现两串朝向境内的脚印,向连队汇报展开地毯式搜索,最终可疑的人退回到边境线以外。

年逾古稀的魏德友仍没有“退休”的想法。有一次巡边遭遇暴风雪,迷失方向的他被困5个多小时。儿女担心父亲的安危,央求他回家养老,但一直没能说动。

魏德友的妻子刘京好告诉记者,对边境,魏德友有割舍不下的感情,一天不到边境看看,就感觉少了点东西。

“现在走了,以前不就白守了”,魏德友说完向着羊群小跑一阵,像是示意记者:自己身体还硬朗得很。

50台收音机

魏德友脖子上总挂着1台黑色收音机。这是两年前赶集的时候花80块钱买的。收音机掉漆的地方锈迹斑斑,坑坑洼洼的摔打痕迹记录着岁月的磨砺。

对这个不抽烟不喝酒的老人来说,收音机是除妻子刘京好之外的另一个“老婆”——放羊的时候,巡边的时候,种菜的时候,机子不会离身。

“除了睡觉,其他时候都开着。”草原上信号不稳定,只能搜到4个台,但有新闻、能听歌,魏德友已经知足了。

草原风大夹带着沙土,收音机特别容易坏。从1964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六一团兵二连屯垦守边至今,魏德友整整用坏了50台收音机。

年代不同的50台收音机,是魏德友52年守边历史的见证。

1964年,24岁的魏德友响应号召,从北京军区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30多名战友远赴万里之外的茫茫戈壁屯垦戍边。

紧接着,他从老家接来刘京好,在边境安下了家,养育了儿女。

半个多世纪以来,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边防战士一茬接着一茬,就连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魏德友却选择留下来,独自生活在空旷的草原深处。

几十年来,老两口很少外出,想孙子孙女了,就让他们过来住上几天。

他可以过得更好

孤零零矗立在草原的土坯房,就是魏德友简陋的家。

用报纸糊的“天花板”已经泛黄,1张木头桌子歪扭地立在坑洼的泥土地面上,家里只有4张凳子,来人多了只能坐床上。

房子里没有通常照明电。窗台前6伏功率的太阳能发电机每天只供两个灯泡的简单照明和手机充电;除了收音机和手电筒,房里再也看不到其他电器。

夫妇俩吃的米面需要小女儿翻越几十公里牧道才能送进来,喝的是门口井里打出来又咸又苦的盐碱水。

十年如一日,魏德友和老伴就过着这样的苦日子。而原本,他们可以过比这好得多的生活。

从兵团退休的时候,魏德友每月能领到将近3000元的退休工资,加上妻子刘京好的2000元,足够老两口安享晚年。

魏德友在连队有1套房子,但至今他也没有去住过1天。

前几年,刘京好感染了布鲁式杆菌。这种寄生在生羊肉的病菌发作起来会导致发高烧、浑身疼痛。刘京好时常要到城里的医院住院,留下老伴一个孤零零守边。

魏德友在连队放过牛羊、喂过猪,退休后还替别人打工代牧过。魏德友的手一次粉碎草料的时候被卷进了机器里,拔出来后10个手指头都血肉模糊,露出了白骨,右手食指只剩下了半根。

艰苦的生活和不幸的遭遇,从未让魏德友退缩过。“只有守在这里,心里才踏实。”这个信念一直植根在这名老党员的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今晚,我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这十位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张桂梅了。

12年来,张桂梅同志为1804名学生圆了“梦”,她是大山里当之无愧的“圆梦者”。我们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争做“圆梦者”。

要有“圆梦”的赤诚心。她是学生们心里的“张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正是张桂梅同志把孩子们视为己出,才有了这样深沉的爱。这背后是一颗党员的赤诚之心,把对党的忠诚化作对人民最真实的爱。用心用情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是把群众当亲人和家人。在为民实践中,我们要有这样的自觉和态度,让群众少跑腿,自己脚下多沾泥,坚实步子;让群众多开口,自己少插话,耐住性子;让群众少为难,自己多辛苦,厚实里子。要跨前一步,主动为群众的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关切提早谋划,及早落实,多一些“暖心包”“温馨袋”,少一些消极应付,把忠诚和热爱融入到为民的点滴之中,融入到为民的“圆梦”之中。

要有“圆梦”的硬本领。张桂梅同志带领华坪女中每年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民还要有能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化解这一矛盾,没有本领是不行的。斗转星移,“能”要与“时”进,要更强,这样遇事才不会一筹莫展,而能迎刃而解。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学习,向群众学,向先进学,向优秀学,尤其要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好党的理论指导实践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们要加紧到为民的事上去练。积极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去,在具体事务的“练”中不断锤炼意志,总结经验,提升能力。孰能生巧,干得越多,经验就越丰富,短板就能补得越齐,本事就越高强。

要有“圆梦”的无我境。张桂梅同志以学校为家,把培养学生作为一生追求。即使学生们离开了校园,成家立业,她也时刻关注着她们的人生和成长。无我无私,白璧无瑕。在为民“圆梦”的路上,我们要涵养这样的境界,要以百分之百的坚定、百分之百的力量、百分之百的奋进,全心全意、不留余地为民做好每桩事,干好每茬活,答好每张发展卷。为民无止境,一些民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做“夯根基、打基础、管长远”的潜绩。面对这样的事业,我们更要踏踏实实、无怨无悔、久久为功地埋头苦干,把追求潜绩作为内心为民担当的“基石”。有这样的“基石”,我们就能去除浮躁之气,真正行稳致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就是圆了人民群众的梦,也是圆了每个党员干部的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662 字

+ 加入清单

昨晚中央台播出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这也是我每年都必看的节目。过去的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感动中国人物也格外令人感动。

看完之后,心情依然是久久难以平静,尽管看完了已经是晚上十点了,我还是尽快写下了我的感动。

先看看有哪些让我们感动的人物:

张定宇,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渐冻症患者,在新冠疫情爆发的日子里,带病坚持工作,即使妻子身染新冠肺炎,依然坚守自己的岗位。

陈陆,消防队指导员,为救助洪水中的群众,不幸壮烈牺牲。

张桂梅,为了贫困山区的女孩子能够上学,她创办了女子高中。为了办好这所高中,她殚精竭虑,身患23种疾病。

为病人家属提供方便的“抗癌厨房”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为了给身患重病的家属更多温暖,坚守十几年,他们几乎不赚钱,甚至贴钱给患者家属提供爱心厨房,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抗美援朝空军英雄王海,在1951年的一次空战中,带领大队六架飞机迎战敌人,他一人击落两架敌机。整个抗美援朝中,他自己共击落九架敌机,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

汪勇,武汉抗疫的志愿者,是一个快递员。在义务接送医护人员的过程中,不断为医护人员解决困难,并且组织更多的志愿者来让医护人员打到车、吃好饭、理好发、洗澡、修手机、修眼镜、送书、送花等无微不至的服务,设身处地为医生着想。

汪勇说:能帮助到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颁奖词中写道: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责任让你重装上阵。

中国航天人,打造北斗卫星的谢军团队,日夜奋战,为了争取时间,谢军几天几夜不休息,终于实现了中国人的航天梦。

叶嘉莹,一生只为中国诗词。被称为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

在大山深处,开出走出大山之路的毛相林,为了让村里能有一条通往山外的路,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带领村民奋战八年,终于让全村通路并且摆脱了贫困。

珠峰工程测量队——国测一大队,为国测绘,六十年来,已经有46人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

看看部分颁奖词:

张定宇: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陈陆:最先出发,时刻抵达,为危难的乡亲奉上最好的年华。欠身体一台手术,欠妻子一个告别,欠父母一次团圆。洪水汹涌,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过后,你是天空中灿烂的霞。

张桂梅: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喂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煮沸担心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

……

让我们送上对他们由衷的敬意。

写完以上内容,我在想,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盛典可以带给我们什么?

我觉得,正是这一届又一届感动中国的人物,还有那千千万万虽然没被颁奖,却拥有着同获奖者一样品格或成就的人们,让我们这个社会变得更加温暖,让我们可以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安全感,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充满了希望。

让孩子们看感动中国颁奖盛典,不仅仅是为了积累写作文的素材,应该让他们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有这样的颁奖盛典?让他们写下内心真正的感动,让孩子们的心灵从此种下一颗美好的种子,种下一颗善良、勇敢、无畏、追求真善美的种子,在以后的日子里萌芽生长、开花结果。

当一个人具备了助人为乐的美德,有了甘心服务他人的品格,有了奉献社会的责任,有了为国为民的信念,那么,他的心胸将更加广阔,他的境界将更加高远,他未来的成就将更加不可限量。

因为找到了生命意义的人,明确了自身价值所在的人,会更有力量,会更有自律,会更懂得提升自我,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完成自己确定的使命。

如果你觉得我以上说的都是口号,如果以为都是空洞的说教,那我很遗憾。我希望每一个家长,尽可能引导着孩子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进发,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让我们记下他们的名字,也记下他们的丰功伟绩,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向着更好的自己开启崭新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2024观后感1500字

全文共 205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2016年2月14日20时,“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一套播出。刚刚逝世的阎肃、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带领女排重夺世界杯的郎平、奋不顾身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潜水员官东等获奖。

2016年2月14日晚,一位名叫徐立平的人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

颁奖词是这样说的:“大国多良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可是,你知道谁是徐立平吗?你不知道。

正如“感动中国”主持人所说:“我们接下来要认识的人,多少会让我们觉得有点神秘,因为他的工作情景,曾经长时间的在公众视线之外……”

是的,总有那么一些人,默默无闻,走在大街上跟你我一样,只是别人眼中的路人甲,但他们却为这个国家,为国家的各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后,仍然默默无闻。

徐立平就是其中之一,唯一的不同是,他终于感动中国,进入了公众视野,不容易,太不容易。

主持人介绍说:“他的工作有多精细呢?精细到0.2毫米……”

0.2毫米?是的!火箭固体发动机药面雕刻的最大误差是0.5毫米,而徐立平雕刻的药面精度不超过0.2毫米。

0.2毫米!什么概念?据说人的头发直径是70微米左右,0.2毫米相当于三根头发紧紧合在一起时的直径!而这却是一个人用双手雕刻出来的精度,简直精细得难以想象,你摸摸自己的头发就知道。

支持人还说:“他的工作有多危险呢?有人说他简直是在炸药堆里工作……”

徐立平一直从事着航天固体动力燃料的微整形工作。给炸药做微整形,你听过吗,是不是吓倒了一大片宝宝?呵呵,比“老虎嘴上拔毛”危险多了有木有——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便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而这,根本不是传说,只是一份工作;甚至,我们用“勇敢”这样的词来形容,都感觉亵渎了这样的工作。那么,该怎么说呢?这,只是一份工作。

而这份工作,却被这个叫徐立平的人,干到了巧夺天工的境界。行行出状元,大概就这意思。

下面,我要认真介绍一下徐立平。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7416厂特技技师,1968年出生,1987年进厂工作。

徐立平的母亲就是一位老航天人,是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整形车间最早的员工。上世纪60年代,老太太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几经艰难辗转,最终进入秦岭大山深处,做起了国家航天事业的一枚小小螺丝钉。

1987年,徐立平从技校毕业,也加入了航天大军。母亲最清楚雕刻火药的危险有多大,但她还是给儿子给出了建议:去我工作过的车间吧。她大概知道,最适合儿子施展才能的空间,就在那里。有时候,支持,无疑是最深的爱。

然后,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一名再普通不过的航天人,一做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他感动中国。

火箭发动机,上千道制造工序,缺一不可,无一不重要,而固体燃料微整形极为关键,又很特殊。人类科技发展很快,但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算一个难题,只能靠人的双手来做,机器无法完全取代。

“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下刀的力度,完全由工人自己感知和判断,稍微不慎就是灾难,不心跳才怪。

药面精度合格与否,与火箭发射是否精准息息相关,俗话说世上不存在完美,可这份工作,你必须要做到完美。

徐立平的0.2毫米,就叫完美。据说连带他成长的师傅,都望尘莫及。师傅嘴上不怎么说,可在心里,也不知为徒弟点了多少次赞:你小子,比我厉害,是真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师傅比自己创造了那样的奇迹还高兴。

徐立平不仅仅是靠勤奋练就一身本领的踏实技师,他还有悟性,这份悟性源于智慧和对工作的热爱。有个成语叫熟能生巧,怎么熟?靠勤!怎么生巧?靠悟!总之就是,双手和大脑都不闲着。

有实例为证。在危险的岗位上,为了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徐立平自己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更厉害的是,其中有两种刀具,还获得了国家专利。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是真牛气。有一种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不知羡煞了多少同行同事,他们心说,我也要这样,于是更加兢兢业业。

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就,事实摆在这里,多么励志,你没法不信。

当然,徐立平获得如此成就,也是有代价的。

多年以来,徐立平以同一个姿势与火药打交道,难免给自己带来损伤,身形变得向一边倾斜;另外,长年沾染火药,毒性也多多少少侵入了体内,头发掉了很多。

可是,这样的工作,总得有人心甘情愿来做。所有的伟大,背后都有无数常人不知的付出。人靠物质活着,但人类数千年以来的进步性延续,根本从未离开过精神。

你是一介工匠,但你是大国工匠。

在国家几十万的航天大军中,像徐立平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在国家的各类事业中,像徐立平一样的人还有很多。所以,“感动中国”才说:大国多良才。现在,你知道了徐立平,但是仍然不知道其他无数和他一样埋头苦干的人。你只需记住,所有表面看上去简单的事情,里面自有它的复杂;所有你认为渺小的存在,背后自有它的伟大。

请认真对待与你有关的一切,让我们共同感动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

看了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16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有十个,有……;有……;有……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

讲述人物事迹……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今年还有每个人7个字评价):……

是他(她)让我感受到了……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武汉2024年度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2月9日,徐家棚街组织基层党组织观看“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2016年度人物集中发布活动。其中7个机关支部、16个社区党总支共571人采取集中观看的方式,232个网格党支部采取集中观看和自行观看的方式收看了本次发布活动。

“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评选活动,是武汉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2016年度评选活动,共评选出55名植根百姓、大众崇尚、事迹感人、影响广泛的时代楷模。这些时代楷模的事迹通过本次发布活动向大家一一展现。

通过组织观看本次发布活动,让街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党员群众了解这些在不同岗位上的时代楷模先进事迹,激发辖区基层党组织、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学习时代楷模们奉献在岗位上、敢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促进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边学边做,运用于今年的街道中心工作、社区服务工作,推动2017年街道又快又好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李万军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 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

他从1987年19岁开始工作到现在,一直在做焊接,虽然焊接工作又苦又累,但是他坚持下来了,他用30年的时间,用手上的焊枪证明了自己的坚守,从普通的焊接工人变成了焊接大师。

他眼里的焊接工作不仅是一门技术,更像是一门艺术,一门功夫。李万君手中的焊枪已“出神入化”,他能把两根直径仅有3.2毫米的不锈钢焊条,分毫不差地对焊在一起而不留一丝痕迹;他能在20米外,从焊接声中精准地判断出电流地大小、电压的高低。他不仅自己技术高超,他培养的徒弟也本领惊人。如今,“李万君大师工作室”已攻克100多项技术难关、总结出20多项操作法,获得国家专利20多项。他的10多位弟子已获“省首席技师”称号。李万君还陆续撰写了《转向架铆焊工标准操作手册》《焊接艺术化标准》等册子,把自己严谨的质量追求,变成了广大焊工的操作规范。

他在节目中说“做人要知恩图报,我的技能和荣誉是企业、是党给的,尤其我作为一名党员更要在自己的岗位干出个样来”,这就是独具匠心的大国工匠的坚守,就是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坚守,需要这样的大国工匠,需要这样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