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ld not connect to memcache and try to use file cache now!
感动中国观后感 - 开学吧

0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体会感悟(汇总20篇)

浏览

5466

作文

1000

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这一首炙脍人心的歌曲在下午放学时再次回荡在我的耳边,不禁令我想起了在星期天晚上所播放的《感动中国》看完这一部影片后,不禁令我充满无遐的联想,在我的心中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想与体会。

还记得获奖的人分别有:勇于救助生命的魏青刚、坚持助学的丛飞、勇于为国奉献的黄伯云、为人们健康服务的李春燕、自强自立的洪战辉、信守承诺的陈健、残疾而不自卑邰丽华、为国鞠躬尽瘁的杨业功、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为国奉献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还有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他们的事迹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展示了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

保家卫国,为国家鞠躬尽瘁的杨业功让我受益匪浅,尽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到达了遥远的天堂,但他的事迹与他那光辉英勇的形像将会永远烙印我的心中,永不遗忘,他是中国军人的最佳楷模,他为了工作废寝忘餐,为了工作日夜奔波,为了工作而劳心劳力,他对国家的心血比他的家庭重要多得很,就连在逝世的前一刻,他仍然惦记他的工作,惦记着他曾经无私奉献过的国家,他是人性中一束束光辉,令我们有这样的一个司令而自豪。 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足以令我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光,令我的心海如巨浪般澎湃,滔滔不绝,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着,回荡着......

在这此获奖者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残疾艺术家邰丽华,邰丽华2岁时因高烧而成了聋哑人,失去了一个美好的童年,在我们局外人看来是很悲惨,但邰丽华却度过了这些难关,从不幸的沉渊到艺术的顶峰。她每天辛苦地练习,强迫自己去练,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十倍的努力与心血来完成自己理想,她以实际的行动与相对的能力打破了人们对她的可怜与同情,让群众对她刮目相看,向他们证明了残疾人的能力,展现了尽管有缺陷的生命的蓬勃,显示出一种高尚的品质,向我们表达出了心灵至美与震撼,让我们感受到了没有语言的美与魅力,散发出从失中刺眼,令人崇敬的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2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和“炎黄”张纪涛。

朱敏才,是中国外交官一位风度翩翩的一位官员,他在地球奔波,工作期间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后,人们以为朱敏才会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样与老伴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但现实却不是这样。在一个特殊的机遇后,朱敏才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与老伴孙丽娜一起当起了一名乡村教师。他们一起在教师这个岗位坚持了十年,期间帮助了许多孩子,他们的出现,使许多孩子改变了命运。但是,在这个时候,朱敏才老师因劳累过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脑出血,倒在了教学的路上。幸运的是,在妻子和学生们的期待下,朱老师战胜了死神,可他清醒后,却还惦记着上课。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啊!感动中国给予朱老师和孙老师五个字:为霞尚满天。是啊,他们宁愿为了乡村里的小孩子能学习,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他们宁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华的房子……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为了让更多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在某个城市里,“炎黄”是大家熟悉的一个人的名称,但大家却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钱资助幼儿园、敬老院等机构。他使用“炎黄”这个名称来掩盖自己,自己却默默地资助他人。他的真名叫张纪涛。他与妻子住在一栋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将自己的钱毫不吝啬地捐出,张老人一生也不知道捐赠多少人,多少个机构了。感动中国给予了他五个字:涓涓见沧海。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

——题记

在2015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感动我的有10个人,他们是于敏;朱敏才、孙丽娜;赵久富;张纪清;陶艳波;木拉提·西日甫江;肖卿福;朱晓晖;陇海大院;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

其中于敏很让我感动,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词是: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于眼泪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人物故事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在比赛中捧回的一个又一个奖杯,大大增加了苏炳添的自信心,也让他更执著于短跑这条道路。

但是,教练说苏炳并添没有短跑运动员的天赋。

他个子只有172cm,短跑运动员最佳身高是180cm—195cm,当年中国另一飞人刘翔身高在189cm,短跑项目中,个子矮要失去许多先天优势。

再加上我国短跑事业相比其它国家而言,起步要晚一些,选择短跑作为终身事业的运动员少之又少,国际短跑赛事上我们从来没有进入过决赛。

年轻气盛的苏炳添偏偏不信这个邪,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短跑运动上创造出奇迹,让外国人看看我们的实力。

为了这个理想,苏炳添想去专业的体校进行学习和训练,但他去了几家体校,都因为他个子矮、年龄大被婉拒,现实将他打回原型。

刘翔从七岁就开始进行专业训练,而想入体校的苏炳添,这时已经15岁了。

眼看苏炳添的田径之路就要画上句号,这时候他人生中的伯乐出现了。

中山体校教练宁德宝看中苏炳添的身体素质和爆发力,想把他收为麾下弟子。

宁教练费了好大劲才说服体校的领导,破格把苏炳添招进来,然而,训练刚刚开始不到半月,苏炳添就吵着要回家。

中学时的训练和现在专业体校的训练相比,从运动量、技术上都简单很多。

体校要求学生6点就要起床开始训练,一上午的高强度练习,在中午短暂午休后,下午还要接着练,苏炳添被体校辛苦的训练吓住了,他不想跑步了。

他叫来父母想要退学,父母也不忍他受苦,便要把他带回家,宁教练实在舍不得这个好苗子,苦口婆心地劝说苏炳添和他的家人。

苏炳添的父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从宁教练的态度上,他们觉得是真心为孩子好,于是妈妈许诺给苏炳添100元零花钱,把他留在宁教练身边。

从此,苏炳添如开挂般,正式开启了属于他的“飞人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战疫纪》心得体会观后感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这阵子,大家都十分地害怕、紧张,到处人心惶惶,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在报纸、电视以及电脑里头……

只要你身边有报导新闻的物品,你就会看到我正要说的事件——新型流感!这是目前还没有解药的病毒,只要你染上了它,你就只能坐以待毙,等待解药的

出现;但是如果来不及,你就必死无疑了!

告诉你,流感病毒可不是只有一种的,而且它有的威力和影响力,也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小喔!例如:肠病毒,它是因为卫生习惯不好而引起的!而登革热则是因为蚊虫的兹生而引发的!虽然这两种病毒都有解药,可是也会导致死亡!

这些病毒听起来是那么的可怕,像极了无恶不作的魔鬼,不过只要我们勤洗手、多注意卫生,并时常关注病毒的情况,不管是多么令人作恶的病毒,也都不会找上门来的!

病毒虽是我们心中的一种烦恼,但如果我们试着去认识它、去了解它,将敌人化为朋友,就有办法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能化险为宜、迎刃而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感动中国2024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970 字

+ 加入清单

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__颁奖典礼》终于在__年2月1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从__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就开始制作《感动中国》了。看了这么多年,发现评选出来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都有共性。

1、科学家: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忘我工作为国家;

2、医生:医术高超,人格高尚,为患者省医药费;

3、教师:为教育放弃家庭,放弃前途,坚守在贫困山区;

4、见义勇为者:很多获奖者为救别人,失去生命或者健康;

5、民间慈善贡献者:生活简朴,心系慈善公益;

6、警察或军人:坚守岗位,不顾个人安危;

7、母亲:平凡的母爱,但是很伟大;

不说了,虽然每一期的感动都大同小异,但是这仍然是一档传播正能量的好节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 刘盛兰对自己很抠门,但在给学生捐款的时候却很大方,刘盛兰是一位普通再不过普通的村民,每天清晨,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8年几乎没尝过肉味儿,没填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不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10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但这些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该思考答案。

从老人的举动中,能清楚的感受到他的慈爱之心、友善之心。 获得殊荣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可以说,没有人是为了今天的奖台而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只是因为忠于自己的内心,缘于爱。

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疲于张开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眼前,就在处理中心,处处都有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有默默奉献、踏实严谨的老前辈,也有积极进取、钻研努力的年轻人,有关怀体恤员工的领导、也有相互关爱的同事,无论是精诚合作,永不言败的团队精神,还是拔得头筹,闪耀着独特的个人魅力,在一点一滴中都流淌着感动,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张开眼睛,去发现身边小细节中隐藏的,被忽略的感动吧!

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感动中国让我们清楚,人的梦想该如何做。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爱和感恩,懂得坚强和坚持;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年轻人前行和进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善良的人,收获福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感动中国2024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看了《感动中国》,它使许多人热泪盈眶,我觉得它是净化心灵的仪器,它谱写了真、善、美的乐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动中国》,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悟。

《感动中国》有几十位让人们感动到流泪的人,可以说最耀眼的不是明星,而是这几十人纯洁、善良的心。

这几十人中我每个都觉得让人感动,刘盛兰每天省吃俭用,捐钱给孩子们。他那时月薪才300元,可他却一下子捐了50元,他那时已经73岁了,后来又一场大火烧了他的房子,回到农村生活更辛苦。可他仍在捐钱,10元、20元、30元、40元这位老人吃东西都是吃垃圾里拾来的,还会拿人家扔掉不要的菜叶,而且17年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真善心!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正直、善良、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还有一个叫段爱平的。她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可她为村里的牺牲非常大。我们应该想成为百万富翁吧。这个段爱平就是个百万富翁,可是她却把自己的钱全都捐了出去,而且她有食道癌,最后穷得都没钱看病,而且她还会下雨天帮村民一起修房屋漏洞。我们要学习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崇高精神;学习她真心实意地帮民致富、解民困难、化民恩怨、心系百姓、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她不管身处何时何地,心中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在荣誉面前不忘本的淳朴本色。

看完《感动中国》之后,我励志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向《感动中国》里面的人物学习,帮助、救助需要帮助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994 字

+ 加入清单

“逆行者”这个词最近悄然火了起来,那么到底什么是逆行者?逆行者就是在危险情况发生时,在所有人都在想尽办法撤离时,那些把生命置之度外,向着危险的地方去拯救更多生命的人……

谁都知道武汉是疫情重灾区,可是仍然有太多人选择逆行而上。他们与病毒作斗争,他们与死神抢夺生命,他们用火热的中国心书写着大爱的文字,他们不断地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信仰”,什么是“使命”。奋斗在一线的医生,维护社会治安的警察,坚持前方报道的记者,许多滞留武汉的异乡人,甚至还在上学的学生……千千万万人的命运,都在这个新年对彼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关注着手机上的最新消息,一条条来自一线报道,一串串令人揪心的数字,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这场巨大漩涡。让人欣慰的是,更有越来越多的人请战、报名,他们“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不管是抗击一线还是支援后方,他们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勇敢负责的精神,坚守自己的岗位,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控的防线。

奔跑着,在死神的世间与时间赛跑;穿梭着,在阳世和阴间抢救生命;坚守着,病毒不退前进的步伐不停;也逆行着,不怕困难病毒不消决不退缩!哪怕前方是万丈悬崖,也要义无反顾往下跳;哪怕背后死神在挥着镰刀,也要从容不迫向前跑。责任,他们的肩头,承载的是全国人民对他们的信任。他们是最普通的中国人,却也是最伟大的逆行者!

防控疫情,他们是“最美逆行者”。84岁的钟南山院士,带领一流技术团队,在前线努力工作;无数志愿者,从全国各地而来,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社区工作人员,用实际行动筑牢基层防疫第一防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也正凸显了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我们在努力,我们再努力。

这本是一场毫无温度的灾祸,但逆行者却让灾区的人们感受到世间的温暖。2003年的非典,我们挺过来了,2013年的H7N9,我们也战胜了,2020年的肺炎,肯定也会在各阶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最终胜利!

武汉封城,封锁住的是病毒的扩散,而锁不住的,是武汉人民生生不息的希望和全国人民对武汉的祝福。武汉,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全国人民都在等待着,等待着病情过去,等待着武汉重新焕发生机,等待着……再去武汉吃一碗热干面,再等一场樱花盛开。

这世上本就没有岁月静好,我们所谓的安逸,其实只是因为有人在背后替我们负重前行。逆行者,是“伟大”的代名词,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在他们的带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美好的明天指日可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法治人物颁奖礼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法制?法制就是法律制度,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法律是无情的,只要你触犯了法律,法律就会毫不留情面的对待你!

法律,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一个工具,是我们公民的一个保护伞,是我们的权益遭到破坏时的一个维护者,也是我们公民应该遵守的一个法则。这个法则是铁面无私的,永远不会因为某些原因而改变,也不会因为环境而变动。

青少年是未成熟到成熟阶段的过渡,在这个期间青少年犯罪是很容易的,一不小心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犯罪就是危害国家的利益和人身权,民族权,法制权。14岁以下青少年犯罪不追究任何刑事责任,18岁以上犯罪成为成年人犯罪。青少年不能干的有:吸烟,喝酒,打架,偷抢东西等。青少年犯罪重点主要是盲目性,青少年未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道路,因此走错了方向。

法律能保持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常运行,法律就是守则,规则。学校里的规则有: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有许多法律值得我们学习,老师让我们遵守的规则是务必要遵守的,法律是靠我们自觉遵守的。我们都要用法律来保护我们自己,对我们来说是要讲道理的。法律不是靠一个人遵守的,而是要大家共同遵守,法律是毫不留情的,所以我们都要自觉遵守法律,不要被迫遵守法律。

作为青少年,我们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但要把数学语文学好,最重要的是要把思想品德学好这才是最重要的,从现在开始,从我开始,和人相处要团结有爱,对人要宽宏大量,不要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要有正确的思想观,不但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更要做一个有很好心理素质的新新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1927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颇具影响力的一个品牌栏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五代人守灯塔三位亲人献出生命!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浙东海域上,矗立着12座灯塔。这里留下了叶氏家族五代灯塔工的足迹。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渔民叶来荣带着一家老小上岛,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没想到,这一守就是一辈子。更让人意外的是,一百多年来,子子孙孙追随着他的脚步无怨无悔守护灯塔。五代人百年坚守三位亲人献出生命,灯塔依然亮着全国最佳灯塔工、全国劳动模范……故事的主人公叶中央是叶氏家族的第三代灯塔工,很多人可能都听过他的名字。

75岁的叶中央头发花白,回忆起灯塔工的生活,叶老一下子变得健谈起来。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渔民叶来荣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1944年,叶中央4岁。他和父亲叶阿岳一起生活在鱼腥脑灯塔上,那时候父亲已经是一名灯塔工。有一次刮台风,一艘补给船要进港避雨,父亲一头扎进狂风暴雨中去帮忙,结果一个海浪扑来,船被打翻,父亲被卷入大海。掩埋黑发人,祖父带着孙儿上了白节山,祖孙俩守着灯塔相依为命。叶中央在祖父熏陶下,爱上了灯塔。19岁那年,他成为一名新中国的灯塔工。1971年春节前夕,几名灯塔工打点行装准备回家过年,叶中央却自告奋勇留下来,写信让妻子带着两个女儿到灯塔来过年,没想到等来的竟是噩耗。途中,小船不幸翻沉,除大女儿被人救起,年仅29岁的妻子和5岁的小女儿双双遇难。叶中央的妻女离世后,他本可以要求组织将他调离守塔一线,但最后叶中央只说“给我换一座塔吧”。这一回,他去了爷爷曾经守过的白节岛。叶静虎是叶中央唯一的儿子。

他本可以当一个合格称职的拖车司机。1982年,他接了父亲的班,成了白节山灯塔的一名灯塔工。孙子叶超群是个“90后”。2013年4月,大专毕业的他在爷爷和父亲的支持下,登上了位于宁波镇海口的七里屿灯塔。惊心动魄的一夜冒着12级台风,爬上塔顶排除故障“做我们这一行,经常会碰上海难,生离死别见得多了。”

小时候,叶中央就跟着爷爷在白节山灯塔值班,最早听到的一次海难就是“太平轮”沉没。“刚好是农历除夕的前一天,听爷爷说海上有一艘大船沉没了,就在驶离吴淞口不久,在灯塔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哭喊声,但越来越微弱,声音很快就被淹没了。

一早看到,海面上泛着油光。”叶中央说,后来得知这就是让世人震惊的“太平轮”沉没事件。他曾在舟山群岛最北端的花鸟灯塔守了3年,那里被称为“远东第一灯塔”。

“以前根本没有网络,有没有台风,只能靠听收音机。对灯塔工来说,碰上险风恶浪是常有的事,我们早就习惯了。”叶中央和记者回忆起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有一年夏天,白节海峡遭逢12级台风,我们在灯塔值班。一阵电闪雷鸣过后,灯塔电器被击坏。灯塔失明,船舶随时都有触礁的危险。我冲入暗夜,匍匐着爬向塔顶。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让灯塔亮起来。最后,故障顺利排除。别看从值班室到灯塔只有100米的距离,但我足足爬了半小时。我们会在值班室和灯塔之间拴一根“安全绳”,抓着绳子爬行,稍有疏忽可能就被狂风吹落海里。“看得多了,就越觉得灯塔是不可或缺的。

在茫茫大海里,灯塔就是希望,就是家的方向。”叶中央说得很平静。无边无际的孤独一上灯塔就是11个月,只有海风只见海水叶超群,这个家族最年轻的守塔一员,仍在镇海坚守着传自父辈的这份灯塔情怀,“我刚踏上灯塔的时候,就倍感亲切,可能骨子里头就和灯塔有一种不解之缘吧。加上我性格比较内向,喜欢安静的地方。爷爷提议的时候,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新一代的灯塔工,生活不再像原来那样艰苦,电视机、电脑已经普及。

但白天看海浪,晚上看星光,孤独如影随形。刚到七里屿灯塔的那段日子,叶超群却有些不适应,“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整个岛上,走上一圈只要五六分钟。除了熟悉的几张面孔,只能听大海的声音。很难想象,爷爷一辈子呆在灯塔是怎么熬过来的。”记者注意到,叶超群用了一个字眼——熬。没错,那个年代的灯塔工要艰苦得多。那时候,他们的生活所需主要依靠补给船,每月一趟。如果碰上台风天,补给船来不了,他们只有挨饿的份。“有一次刮台风,补给船到不了。当时岛上只剩一个冬瓜,五个大男人就着一个大冬瓜,吃了整整一个多星期。”叶中央说,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与外界联系,只能点烟,“有一次我发高烧,连着烧了三天,到后来整个人昏迷了。他们就在岛上放三把火求救,我算躲过一劫。”然而,最难熬的还是无边无际的孤独。

灯塔工要在孤岛上连续工作11个月才有20来天的休息,这11个月时间里,只有海风,只见海水,“唯一能解闷的就是抽烟,那时候烟瘾很大,一天要抽三包,现在落下了病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感动中国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里面的的许多人物都使我感动。

第一位出场的是卢永根爷爷,卢永根爷爷是一位老院长是香港人,他十九岁时香港沦陷,他毅然去报名参军,他把他一生的积蓄八百多万元都捐给了国家。自己的家里却很简陋,他和他的夫人都要去世后把自己的遗体无条件的捐献给医学事业。

第二位出场的是一对姐妹,她们是卓嘎和央宗。他们的爸爸却因为去放牧而牺牲,她们的妈妈在看病的路上意外去世,连他们的小妹妹也卡到冰封里死了。政府给了他们在城里的房子了,可是他们还是离不开他们脚下土地。

第三位出场的是刘锐,他是一名空军团长。他驾驶着战斗机“战神”冲破一个个的鬼门关。他上次被敌人包围了他还向敌人展示了中国人不怕死,用我的话就是——“玩命”。

第四位出场的是黄大年,他在美国学了许多然后毅然回国,把他正在学习的女儿带回来了。他回国后每天晚上不睡,天天工作,最后光荣殉职,去世的那一天正好是他的小孙女出生的那一天。

第五位出场的是卢丽安,她是个台湾人,她爱台湾也爱中国大陆。选择了回中国大陆他的心愿是,希望两岸发展的更好。

第六位出场的是兰小草真名王珏他一直拖着病体给别人治病,他给医院捐款捐了三十三年,每年捐两万,儿子上大学找他要钱他只给了两百元。把所有的钱都捐献给了镇上的医院,村里的老人都喜欢他。

第七位出场的是黄大发,黄大发是他们村的村长,他立志让村民喝上干净的水,用了五年的时间才引发了水渠,这一条水渠长十公里。

第八位出场的是三代人,他们坚信的一句话是“如果没有树木,人类将会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2024的观后感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她,我们都不陌生。她曾经也是大学生,她也有自己的孩子,可是她不是去照顾自己的女儿,而是去照顾另一些孩子。她就是支月英。

支月英是一个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她毕业后去参加教师考试,但是她毅然放弃城里的学校,选择去了扎根山区教学,那里很偏僻,下了车还要走好几百公里的山路,但是她知道那里的孩子更需要她,因为一股爱,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留了下来。一留就是36年,她把她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她整整影响了两代人的童年。她的学生涂莎的理想也是成为支月英一样的好老师。记得涂莎说过:“那时候的我们,渴望知识,有老师给我们上课,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她的女儿说:“妈妈,你是一个好老师,但你不是一个好妈妈。”听到这,我感觉鼻子酸酸的,她的博爱深深感染着我,她放弃了对女儿的陪伴,但是她的学生也是千千万万个小家庭的希望啊!她用她的博爱,影响了几千几万个家庭的孩子,让他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让他们受到教育,从而有机会走出大山,去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她的学生也受到她的影响,试想如果她的学生能把她的博爱接力下去,那中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栋梁之才的!

中国的贫富差距现在还是较大,一个老师能够选择放弃优越的条件,而选择艰苦的地方,如果不是一种爱的力量支撑着她,她何以在那里整整36年!支老师,她用自己的微薄收入给学生添置学习用品,用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学生改善教学条件,无私地教育学生知识,这深沉的爱让我感动不已。这样的老师,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她真的如诗句所赞美的那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想到我自己,现在有如此优越的生活环境,有爸妈的宠爱,有温柔的老师,每天坐在干净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我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好好学习,积极进取,希望长大以后也能成为支老师那样伟大的老师。

评析:能够深刻领会支老师身上的精神,联系自己的实际,说出自己的感动,值得点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中央频道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2722 字

+ 加入清单

昨晚如约打开电视机,准时收看《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节目。

姓名:王锋

性别:男

终年:38岁

去世时间:2016年10月1日

去世原因:烧伤

事迹:三入火海救出6名邻居,也因此被重度烧伤,全身烧伤面积达98%

9月30日,晚10点,又是探视时间。

潘品像往常一样,走出位于阜成路51号院的暂住地,右转,径直迈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住院部。16楼烧伤整形科一病区的一间病房内,她的丈夫王锋已住院两个多月。

今年5月18日凌晨,38岁的河南方城籍男子王锋家所在的单元楼着火。安顿好妻儿后,他三入火海,救出6名邻居,也因此被重度烧伤,全身烧伤面积达98%。

被烧伤一周内,社会各界向其捐款超过221万元。“钱已基本够用(治疗),拜托大家别再捐了。”面对从各地持续汇来的款项,潘品当场喊停。

7月12日,王锋转至北京治疗。然而,十余次植皮手术未能挽回他的生命。10月1日下午4时37分,他离开了人世。而潘品翻遍手机,也未能找到一张全家的合影。

只有一人懂的“唇语”

王锋去世前一晚,似乎平静如常。当时,插着呼吸机的他,用口型向前来探视的妻子潘品“点菜”。他说,自己第二天早饭要吃鸡蛋羹,午饭最好是番茄鸡蛋捞面。

此前,由于全身烧伤面积达98%,王锋的气管被切开,无法正常发声,只能以对口型的方式传达心声。

能“翻译”王锋唇语的,只有潘品一人。嘴唇上下翻动间,他心疼妻子瘦了,叮嘱她“多吃点肉”。

潘品记得,丈夫用口型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们的孩子在哪儿呢?”

二人育有一双儿女,女儿11岁,儿子刚9岁。自7月12日从南阳的南石医院转入北京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治疗起,他便再也没有见过孩子。

这间位于16楼的单人病房,用玻璃与外界相隔绝。每到晚间的探视时段,潘品可以隔着玻璃,见一见全身插满导管的丈夫。

这间病房,成了王锋在北京的“家”。护工吕广志回忆,每天上午7点,王锋准时醒来,接着开始吃早点。由于气管被切开,他只能进食稀饭等流食。此后,他就躺在床上,换药,换纱布,掐着手指,等晚上的探视时间。

5月18日凌晨1点多,住在一楼的王锋最早发现着火。把妻儿转移到室外后,他又冲进了火场。潘品记得,丈夫当时让自己“看住孩子,报警”,又说,“里面还有很多人,要把人都叫出来”。随后就三次重回火场,最后一次出来时,已经全身漆黑,皮肤都烂了,脚印都沾着血。

被火灼伤的皮肤,极易感染,创口很快会生长出腐肉。在医院内,护士几乎每天都会来到病房,将新长出的腐肉割掉。之后,王锋会被送去“泡澡”。只不过,所用的水,是消毒用的盐水。

没有人能描述,将创口完全浸泡在盐水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吕广志见过有人闹,有人跳,有人“拼死挣扎”,哭天抢地更是家常便饭。

但王锋不一样。每次,他都不发一声。但潘品注意到,当盐水接触到伤口时,王锋全身都在颤抖。

未拍成的“全家福”

10月1日中午,潘品如约做好了番茄鸡蛋捞面,看着丈夫一点一点“吸”完。有些敏感的她发现,丈夫的呼吸机,响动声比往常要大。

潘品跑去问医生,对方告诉她:王锋病情加重,呼吸已经很困难,因此加大了进气量。医生说,潘品,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两个多小时后,正在家里准备晚餐的她,接到医院的电话称,“王锋危险了”。

下午4时37分,在历经十余次植皮手术后,因严重感染导致免疫力低下,伴随多脏器功能损伤,王锋停止了呼吸。

在陪护丈夫的4个多月间,当过代课老师的潘品,开始记日记。10月1日当晚,辗转反侧的她,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首小诗。

“你走了/不用再为家里奔波了/不用再那么累了/只要专心陪着我和孩子们/就可以了”。潘品划开一页页日记,低着头,不作声。

“他太累了。”潘品记得,从2004年结婚起,便没怎么见过丈夫休息。来自河南方城农村的王锋,是家中长子,有一个患有癫痫的弟弟,加上身体都时好时坏的双亲——他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

高考那年,王锋以三分之差落榜。家里负担重,他没有选择复读,而是接着参加了成人高考,并获得郑州大学计算机技术的自考毕业证,还考取国家计算机三级证书。此后,他在郑州一家医药公司负责计算机维护,每月工资1200元。

当时,新婚不久的潘品辞掉了在老家代课的工作,两人租住在郑州一间每月房租一百多元的小屋内。王锋做好了饭去上班,那时,他买排骨,买猪蹄,核桃夹碎了,放在床边,每个月的工资,除了房租,都让妻子吃了。一到周末,他便骑着自行车,带着妻子满郑州逛公园,人民公园、森林公园,潘品几乎记得每一棵树的位置。

两个多月后,因为怀孕,而丈夫工作忙无暇照顾,潘品回到了老家。

如今想来,潘品说,在郑州的那两个多月,是自己最幸福的时光。

丈夫走后,潘品翻遍了家里和手机,想找出一张全家福,但是没有如愿。她坐在床头,生自己的闷气:一家人一起,怎么就没拍一张合照呢?

“拦不住他救人”

38岁的王锋,平日里喜欢穿白衬衫,把下摆扎进西裤,打上领带。这样的打扮,一直让潘品迷恋,“他看起来,跟村里的小伙子不一样。”

也确实不一样。在父亲王荣义眼中,大儿子“有胆量,敢闯”,是村里走得最远的小伙子。

2006年,女儿一周岁,生活压力与日俱增。这一年,王锋通过出国劳务中介,找到了一份去马来西亚修电脑的活。潘品记得,当时出国费用3万4千元,全部是借的民间贷款。

这一去就是7年。每两年,公司有20天假期。回国后,王锋先顺道郑州看望岳父岳母,然后回到南阳,将在马来西亚买的礼物,亲手交给妻子。

潘品说,丈夫给自己带过一枚戒指,用以弥补结婚时买不起戒指的遗憾,还有一串项链,两对耳环。其中一对心形耳环,她一直戴着,直到有一天上课途中,不知怎么丢到了路上。她骑着电动车,跟学校请了假,回头找了一个上午。

那对再也没有找回的耳环,至今仍是潘品不愿提起的遗憾。

2013年5月,王锋回国。先是在南阳一处油田做质检员,去年7月,他跟妻子一起在方城县办起了“小饭桌”,开了个辅导班。30多个学生,每个学生每月收费350元,除了看作业,还管两顿饭。

为了节省开支,王锋没有雇厨子。每天早晨五点多,他就起来做早饭,把孩子们送去上学后,又一头扎进菜市场,做午饭,刷碗,准备晚饭。30多个孩子的饭不好做,等到晚饭结束,收拾停当,常常已是深夜。

躺在病床上,王锋还时常念叨“小饭桌”的这些孩子。潘品一次次告诉他,孩子们已经托付给别的辅导班,他才安心。

“要是他没有去救人,我们一家到现在还是齐齐整整。”潘品坐在出租屋的床边自言自语,“我当时要是抱住他,他还会去吗?”片刻,她忽然抬起头,“没用的,我拦不住他。”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因为有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世界才会继续。因为有那些无私付出的人们,身边才有感动,已致感动了整个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2018颁奖典礼》终于在2018年2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的观后感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量子力学的世界级大师塞林格教授曾经这样评价过他的一名中国学生:“你的努力,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国家!”数年后,这名中国学生的确没有辜负导师的期许,他带领团队在中国建立起世界领先的量子光学实验室,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世界首次”。他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同爱因斯坦建立的相对论、伦琴发现的X射线等影响世界的重要发现一起,被评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

这个人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

从事量子通信研究的十余载,潘建伟的团队先后六次斩获“国际物理学领域十项重大突破”,并以“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的研究成果问鼎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头顶着众多耀眼的光环,在普通人眼中,潘建伟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动中国颁奖盛典2024观后感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宇定光自发”的张定宇,“男儿付死生”的陈陆,“素心托高洁”的张桂梅,为病人提供“炊香万灶烟”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为国击豺狼”的王海,“芳草递春风”的汪勇,让“北斗灿繁星”的谢军,“蕴玉抱清辉”的叶嘉莹,带领乡亲“山路得康庄”的毛相林,“山河功业存”的国测一大队。

——这十个感动中国的名字,在《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的短片里被一一介绍。每一个故事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浓缩了他们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努力与奋斗。当颁奖盛典的最后,“每个人都了不起”几个字显现在大屏幕上,“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的真谛,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历史终将记住2020年,这极不平凡的一年里,有新冠病毒,有洪水险情,有扶贫攻坚,有航天梦圆。这十个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有身患绝症却坚持与疫情赛跑的医生,有洪水中逆流而上不幸牺牲的消防战士,有率队击落29架敌机的志愿军老英雄,有坚信“让一个女孩读书能救三代人”的公益高中校长,有绝壁中凿出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村委会主任,有深入生命禁区、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的测绘队……他们或在危难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坚守,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却都以凡人之力,共同书写下了一首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但在国家与人民有需要时,总有一些英雄挺身而出。看过这十个人物或团队的故事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勇敢。而这份勇敢,又是建立在他们对自己初心的坚守上的。无论是出于善良的本性,还是对职责的忠贞,他们都有一股为了保持初心而愿意拼命去干的劲头,同时也都从这份坚守中收获了快乐,在他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在他们不辱使命的时候。

从2003年到2021年,《感动中国》已经走过了近二十个年头。有网友说,每次看《感动中国》都觉得自己泪点特别低。这是因为,时代会变,感动却永远不会变,我们对善的向往不会变,对美好的渴望更不会变。

当听到张定宇说“能够帮助到别人,你不觉得很幸福吗”,当看到陈陆办公桌上那台还没来得及送给儿子的消防车模型,当听到年近七旬的熊庚香说抗癌厨房会“坚持一天算一天”,当看到张桂梅的手上贴满膏药……我们无不感受到:他们就是我们身边那些有着浓浓烟火气的普通人啊!然而,就是很多个跟他们一样的普通人,汇聚起了磅礴的中国力量,让我们的2020年有了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

回看2020年尚未走远的背影,14亿中国人中的每一个你我,都曾在众志成城中感动了中国,因为我们全都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老师好》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88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美,叫耐心。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除必要的教育教学活动外,很大部分精力是用在照顾幼儿身上,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对待幼儿又不能一味的批评教育,更多的是靠耐心照顾,幼儿教师要比任何学段的教师更有耐心。没有耐心,做不了幼儿教师。这种耐心是由爱而发,这种耐心就是默默奉献。

有一种美,叫细心。幼儿教师,管的是幼儿的喝水、入厕、洗手,日复一日,事无巨细。每天对幼儿的吃、喝、拉、玩,都要细心观察,悉心照顾。从幼儿吃饭怎么样,午睡怎么样,有没有特别的表现,都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对身体不舒服的幼儿,更要做到勤观察,多抚摸、多询问,做好观察记录,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交流。她们用心中的柔情,给予幼儿细致入微的呵护。对平常人来说,细心是一种好习惯。而对幼儿教师来说,细心是一种责任。

其实我从小并没有当幼儿教师的梦想,相反的是我并不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觉得一辈子直到退休都做一名教师,太没有意思了。但是当我真正选择了这个职业,走入幼儿园看到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冲着你叫“老师好”时,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与喜悦,我顿时觉得其实最一名幼儿教师也挺好。

我们班有几个小朋友很调皮。有一个小朋友,在平时的时候,我一直在不停地叮嘱他:不要乱跑。但他仍然跑来跑去,有好几次他趁老师没有注意到他的时候,跑到外面操场上玩。我的搭班唐老师总会拉住他,耐心的和他交流,分散他的注意力,但一不注意,他又向远处跑去,唐老师紧紧追着,生怕他一不小心摔倒了。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喜欢打人,有一次他跑到后面就为了抢玩具,把别的小朋友脸给抓伤了,唐老师急忙查看被抓的小朋友的脸,他赶紧让阿姨带他到医务室去消毒。幸亏伤的不严重,等放学的时候他耐心细心的向他的家长汇报了,家长非常通情达理,但是也使我们更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也认识到要尽心尽力地爱护和照顾每一个孩子,便会赢得孩子的爱戴,家长的理解。

唐老师在我班级里,让我感受到想让孩子们喜欢你,那就要做到自己也要扮演成孩子跟他们融合在一起,多关心他们,多注意他们,多和他们一起玩,说和做一些他们感兴趣和关心的事情,多想一些新花样吸引他们,这样你就能让孩子们喜欢你。

每个孩子都需要老师的爱,尽管他们都有不同的性格,有内向的、外向的、活泼的、大方的、老实的、顽皮的,但他们都是有感情和思想的,那我们就要以爱为核心,细心对待每一个孩子。要花时间充分了解自己班级的孩子,学会观察,对班内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让孩子在我们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做最美的幼儿教师,应该要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完善自己,争取也成为别人眼中的最美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1766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

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甘心做沉默的砥柱;高龄孤寡“五保”老人刘盛兰,残年风烛,拖着病弱的身躯,拾荒助学子,高贵的心灵在人间写下大爱;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守住誓言的陈俊贵;带领村民致富,甘做老百姓贴心人的段爱平;35年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的沈昌健;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的格桑德吉;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为孩子留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绝症母亲姚厚芝;在轮椅上度过青春,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的方俊明;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的龚全珍……

获得殊荣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可以说,没有人是为了今天的奖台而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只是因为忠于自己的内心,缘于爱。

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疲于张开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眼前,就在处理中心,处处都有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有默默奉献、踏实严谨的老前辈,也有积极进取、钻研努力的年轻人,有关怀体恤员工的领导、也有相互关爱的同事,无论是精诚合作,永不言败的团队精神,还是拔得头筹,闪耀着独特的个人魅力,在一点一滴中都流淌着感动,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张开眼睛,去发现身边小细节中隐藏的,被忽略的感动吧!

爱需要传承。感动不只是一场晚会的激情,一次刹那间心灵的温暖,它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诗人曾经说过:看一眼鸟儿的飞翔,就可以减轻心灵的重压,能激活潜藏在内心的某种渴望。感动,是我们内心被打开时的那一道优美的弧线。

看到那些人面对信仰和追求的义无反顾和淳朴,我们几度眼泪汪汪。或许对今天习惯于功利也擅长于钻营的我们大多数来说,他们很傻。的确,他们傻的让我们为他们价值观的单一感到不可思议(尤其文化多元的当下),因为我们习惯于对社会发牢骚、对他人无尽抱怨、也常常在对国家的指手画脚中和面对社会事件时那犀利的言辞中寻找存在感,其实,你有没有想过(也包括我自己在内),就在你唾沫横飞地做个愤青的时候,就在你以为世界都欠你的而你将所有的怨愤化为对社会的抱怨的时候,而有些人却在为改善这个世界而努力,不单为了自己,更多的是为了将来的那些熟悉的和陌生的你我他,哪怕力量微小,但仍在坚守……所以,请不要抱怨了,美好的社会不会因为袖手旁观而变好,它需要我们指出不满的同时还更需要我们行动,请相信好的建议和有声的监督迟早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请不要将一味犀利的批判当成自己获得存在感的工具,真的,那只能获得一时的口舌之快,我相信,在被吹捧和被转发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之后,你也只能徒留一地无聊和满心的空虚。而真正的高兴,唯有发自内心的喜悦才给得起,接受和付出都是喜悦的来源,但付出后的喜悦更持久(想想自己献过爱心和做志愿者的经历吧)。请相信,文明和道德也是可以“装”出来的,装得久了就是你的习惯,也会内化为你的气质和品行,如果整个社会也跟着我们一起装的话,那它们最终会成为一个民族的品质和精神!所以,请相信那些美好吧,相信它们,你和我也会变得更加美好!还有,请在可能的时候,做个理想主义者吧,既为我们自己也为了身边的人,做个理想主义者,首先对自己而言,证明我们是活着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有继续活下去和将会活得更好的希望和期待。其次对身边的人而言,远离现实和功利的我们会带给他们更多阳光的生活态度;当然也会让担心我们的人儿梦里不再有呓语,能睡个安详踏实的觉……如果我们还没有那样博大的胸襟,也没有高尚的奉献精神,请你(当然也有我)不要气馁,真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要那么高尚,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高尚,但是,在积极的道德和消极的道德里面,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和精力践行积极的道德,那么我们可以先从消极的道德开始,选择不伤害、不破坏、不贱踏。所以,请做个温暖的人吧,你温暖,身边的人就温暖,世界也会有温暖!这个社会需要理想主义者,也需要可敬的傻瓜,有些事儿从相反的角度看,会是另一种结果,有些傻瓜就是忠诚和毅力的代言人不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1059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我的内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的撞击与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朴实与感动,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扎根丽江市华坪县的63岁女校长、党员张桂梅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这位人民教师让1645名山区姑娘走进大学,引领她们改变人生的命运,用信仰与奋斗,书写了“初心”深山“耀”,“云岭”红梅“开”

的感人事迹。

“云岭”开“红梅”

,她把理想信念作为育人之基,用红色教育树人铸魂。“云岭楷模”张桂梅凭着共产党人的信念与忠诚,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走进大学。更令人感动的是,她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坚守贫困地区40多年,敬业奉献,长期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在与时间赛跑和病魔的抗争中,以实际行动兑现“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尤其为解决贫困山区女孩教育问题,克服种.种困难,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为育人之基,用红色教育树人铸魂,践行了共产党人的担当与奉献。

以奋斗践信仰,她把奉献谱写为“初心”的赞歌,用心血和汗水耕耘希望。在贫困山区,托举起孩子“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和梦想,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艰苦的条件,简陋的学校让很多教师打起了退堂鼓,17名教师中就有9名提出辞职,只剩下8个老师。学校教学工作近乎瘫痪,原本心灰意冷的张桂梅忽然发现剩下的8个人里有6名党员。这让张桂梅心中燃起了希望,她坚信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阵地,于是她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以信仰之力凝聚起奋斗的动力,以党员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践行至诚报国的崇高信念,通过以德施教、无私奉献,用心血和汗水耕耘希望,最终展现了奋斗的最美姿态。

云岭梅香依旧,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更让共产党人的精神代代相传。“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一个根本性原则问题。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凭着共产党人的信念和忠诚,张桂梅用坚定的信仰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使命,用深沉的爱诠释了一位人民教师的本色,用无私的奉献诠释了一位追梦人的担当。我们要学习张桂梅同志精神,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奋斗精神,强化使命担当,让共产党人的精神代代相传,同时要以只争朝夕,锐意进取,保持好奋斗者的姿态,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好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特点的方法。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的工资拿出绝大部分来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吗,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了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她们。

在观看张桂梅同志事迹的视频时,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湿润的:当她寒暑假天天走了那么远山路只为了去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告知家长孩子成绩很好,只要考上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高中,就能免学费就读时;当她夜晚在手脚关节处涂完治疗风湿的药酒,躺在办公室冰冷、坚硬的条椅上时;当她面对镜头,说出的愿望“我想要再多活两年,把这些孩子送入大学”时,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同为教师,自问难以到达张桂梅同志这样的大爱无私的品德和高尚奉献精神境界。

我们应该学习张桂梅同志“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和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投入了这场脱贫攻坚之役。早在我在大学时代,我也有幸参加过一次为贫困山村的贫困群众献爱心的公益活动,对贫困有了初步的直观感受,心中萌发出了自己该为此做点什么的真情实感;而在我毕业之后,来到了农村教书,一晃眼,十五年过去了。身体力行的投入到了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将“所想”变为了“所做”,不仅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还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到了扶贫工作。但我所做的一切,和张桂梅同志比起来,却显得相形见绌了。所以,我们都应以张桂梅同志“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为指引,再接再厉,努力奋进,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因为我们都知道,消除贫困,需要有你有我也有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