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温暖感动的素材经典20篇

浏览

6400

作文

91

2024中考作文素材:描写家的温暖的句子

全文共 1532 字

+ 加入清单

1.不要求互相帮助,不要求互相鼓励,这才是家人。

2.心意相通,这也是家人。

3.一起受伤,互相鼓励,一起哭泣,一同欢笑,不停奔跑,这就是家人。

4.无论有几个兄弟姐妹,每一个都是独生子女,这就是父母与孩子。

5.就算受了伤,只要有美食和家人陪伴,这样就足够了。

6.不是因为外公,不是因为外婆,也不是因为双胞胎,因为喜欢,所以在一起生活。

7.就算没有钱也很有趣,有钱就更有趣了,这才是家人。

8.就算生活艰辛,只要夫妻间充满爱,家就会永存。

9.想被爱,想去爱,贪婪,这就是女人。

10.无论是生是死,无论是否可见,因为喜欢而一起生活。

11.把沉重的东西轻松地举起,这就是男人。

12、家,是每个人的避风港;家,是每个人的心灵寄托处;家,让每个人找到温暖的感觉,我也不例外。在我们家中,到处充满了爱:爱怜、爱抚、爱护、爱戴。我就生活在这充满爱的小屋中。天冷了,妈妈给我添衣;天热了,爸爸为我摇扇;夜晚,妈妈、爸爸给我盖被子……这一个个细节,都温暖着我!

13、家很温暖很温馨,它可以缓解人们在冬天的寒意,给人带来心灵的慰籍。

14、家里有什么?家里有亲人。有温暖。有亲情。是什么让我们有自己的一片蓝天,是亲情。在家中,谁和我们是最亲的亲人?是爸爸,妈妈。

15、家是个让人汲取温暖、享受呵护的窝,家也是块需要责任、感恩的田!

16、家是温暖的,它是传递爱的火炬。穿过温暖湿润的春天,跃过寒风凛冽的冬天,家永远是家,容纳爱的天地。我则是这片爱洋的的守护神。

17、家是温暖的港湾,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温暖;家是永远的岸,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梦魂萦绕和永远的牵挂。

18、家是温馨的港湾,容纳漂泊的灵魂;家是如 伞的大树,遮挡酷夏的骄阳;家是清凉的雨丝,拂去疲惫的征尘;家是永远的牵挂,珍藏幸福的存根。

19、这就是我的家,一砖一瓦都用爱去建造。家人的微笑给我不尽的财富,家人的关爱给我无限的力量……我坚信一个人只要有了自己的理想之家,再加之努力与勤奋,成功的目标就会离自己越来越近。“家庭是温暖的港湾”,比喻多么贴切啊!我为我有这个温暖的港湾感到无比自豪。

20、家是温馨的港湾,容纳漂泊的灵魂;家是如伞的大树,遮挡酷夏的骄阳;家是清凉的雨丝,拂去疲惫的征尘;家是永远的牵挂,珍藏幸福的存根。

21、父爱是山,成就我一生的坚强;父爱是水,教会我柔韧的性格;父爱是海,养成我宽阔的胸怀。父爱是土,长成我这棵参天大树。即使在平和安详的年代,对家的依恋也仍然是那么强烈。

22、“我的家庭真美丽,幸福安详又健康,兄弟姐妹都和谐……”。

23、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家;家就像红布条,永远系着游子的心;家就像大衣一件,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替代的温暖。

24、家是个让人汲取温暖、享受呵护的窝,家也是块需要责任、感恩的田! 经典语句

25、家是什么?家是一扇门,有了门就不再害怕坏人到我们家来;家是什么?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旅途疲乏了,可以好好休息,再起航。

26、家是温暖的港湾,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温暖;家是永远的岸,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梦魂萦绕和永远的牵挂。

27、家是一扇门,有了门就不再害怕坏人到我们家来;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旅途疲乏了,可以好好休息,再起航;家是一只船,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温馨。

28、家是以爱为圆心,幸福为半径的一个圆;家是人生的起点,更是生命的港湾。

2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正因为有了“人家”,上面的一系列景物才有了生命的气息。家是心之所至,心在哪,哪便是家。有了家才有了一切。家是生活之源泉,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那便是家。

30、离家、想家、回家,人们经常重复着这件事。但却没有一个人觉得枯燥。不管我们离家多远,对家的那份牵挂都会把我们带回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人物故事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有一位短跑运动员,他拼尽全力,仍未登上领奖台,但他却凭借9秒83的成绩,成为第一个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黄种人。

这个成绩,一举打破亚洲纪录。他的名字在赛后轰动世界,是继刘翔之后,又一个封神的中国田径英雄。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国人心目中的短跑英雄,却是一个超期服役的80后运动员,甚至几次想打报告退役。

不过幸好虽然伤痛、年龄等因素让他在训练中倍感压力,但他却从未放弃过心中的梦想。

他就是中国飞人苏炳添

在短跑之路上,他为自己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苏炳添,1989年出生在广东中山古镇镇,父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古镇镇特别重视田径运动,经常在村子里举办比赛,比苏炳添大9岁的表哥就是村子里的短跑冠军。

苏炳添和表哥的关系很要好,两人经常在一起追逐玩耍,有时候,苏炳添比表哥跑得还快。

上学后的苏炳添真正接触田径运动还是在初中,看着学校田径队员的专业训练,苏炳添也想加入。

无奈苏炳添个子低,达不到入队的标准,被教练拒绝了。为了加入田径队,苏炳添给教练展示了一个绝活,他以1米5高的身材,向上跳跃后可以摸到2米9高的门板。

教练惊讶到合不上嘴,随后如获至宝般地接收了苏炳添。

县城的体育学校,训练条件实在有限,连最基础的训练设施都不完善,现有的设备也都是破破烂烂。

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苏炳添坚持每天早晨5点半就起床训练,一练就是一整天,每周六日天天如此,从未间断过,但他从来都没有抱怨过累。

经过教练专业的指点,苏炳添无论在技能上,还是在体能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他在学校、村里的各项比赛中多次夺得冠军,这也为苏炳添日后成为“飞人”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以温暖感动为题的

全文共 3726 字

+ 加入清单

一:温暖感动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新生的季节春天,是温暖的季节。可是,在我看来,春天并不温暖,原本温柔的绵绵春雨,是那么的无情,打在我的脸上,身上,如冰锥一般。

“压力是生命中绝美的绽放。”我走在雨中,喃喃地念着。写得太好了,简直难以用一个“好”字形容。一篇考试作文,竟有如此境界,恐怕连高考的作文也是难有的吧?出自沁之手,果然不同凡响。

“咦,荻呀?”一个声音突然在我耳边响起,带着一丝惊喜,把我从思绪中拉回现实。

“呃……阿娅?”我抬起头,盯着这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好半天才认了她。

“对啊,是我!”阿娅朝着我笑,灿烂无比,似乎能遣散所有的阴冷。“你怎么现在才回家啊?才放学吗?”她瞧瞧我,问道。“呵呵,是呀,才放学。”我摇了摇手中的提包,也向她报以微笑,只是略带有丝丝的苦涩。

“哦,那你快早点回去吧,别晚了。”阿娅朝我招招手,并没有察觉到我的苦涩。

“嗯。哎……你上哪儿呀?”我问。

“我去上学。”又是微笑。

“呃?”我一时竟没反应过来,疑惑地望着她。

“补课!Bye-Bye!”她依然笑得灿烂。

“哦,拜拜。”我也笑。不知为何,看见阿娅的笑容,我格外的高兴。

告别了阿娅,雨依然在下,我仍然走在雨中,仍然感到寒冷,虽然暖和了许多。还是想到了那篇作文,那场考试,我不禁哀叹。路过报摊,守摊的老头坐在那儿,守着不知有多少的报纸与杂志,等着顾客的光临。

忽然“读者”两个大字赫然闯进了我的视线,让我不禁为之一震:《读者》,我有多久没买了?几个月了吧?

不自觉地停下了脚步,攥着5元钱的手也微微地握紧,犹豫了片刻,还是走向了报摊。“我要买一本《读者》。”

“买什么?”守摊的老头缓缓站起身,颤巍巍的,用苍老而嘶哑的声音问我。

“《读者》。”我又重复了一遍,并递上了那5元钱。

“好,好。先找你2元,钱拿好啊。等等,我帮你拿《读者》。”说着,守摊的老头将钱递过来,伸出另一只手,为我取书。

也就是这一瞬,我愣了。只为那一句“好,好。先找你2元,钱拿好啊。等等,我帮你拿《读者》。”老人的话让我呆住了。好一句嘱咐的话语,温暖着我的心田!“谢、谢谢。”我接过钱,只能说出这一句话,其他的,却不知该如何说了。把杂志放进包内,然后便离开了。

心里似乎有什么正在化开,暖融融的一片,泛滥泛滥,没有停歇,一直这么扩散下去。风依然在吹,雨依然在下,可是却不再那么刺骨,而是阵阵的暖意。

是守摊的老人,是阿娅,是他们,是他们。让我在考场失意之时,让我在看到他人的作文,自愧不如时,给我了一片温暖的彼岸。

此刻,春雨已经渐渐地停息。

“东!上课了吗?”在回家的路上,我听见奔跑的女孩问到,一个与我素不相识的女孩。

我看了看表,不等那人回答,向女孩:“你还没有迟到!”

听见我的声音,她惊异地回头,一脸的不可思议。

我没有说什么,只是微笑。而她,似乎也明白了,回报给了我,一个同样灿烂的微笑。

二:温暖感动

我是四·三中队中队长。几年来,我们四·三中队与赤山村的孤寡残疾老奶奶姜丽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姜奶奶今年76岁,身患脑血栓,身体瘫痪,长年卧床不起。丈夫早年病故,靠一个侄子隔三差五照顾。我们得知姜奶奶家境后,主动成立了由我、吕艳、姜雪三人组成的送温暖小组,利用星期天、节假日承担起关心照料姜奶奶的任务。

记得第一次到姜奶奶家时,刚一推门,屋里的情景一下子将我们惊呆了:地上堆满了杂草,墙角堆满了老鼠打洞倒出的土,锅台上杂乱地放着锅、碗、瓢、盆……一股酸臭的气味扑鼻而来。但我们不嫌弃,三人马上收拾屋子。我去冲刷尿罐,吕艳、姜雪二人洗锅刷碗,扫地抹桌,一会儿就把屋里屋外清扫一新。之后又生火烧水,为姜奶奶洗头、洗脸、洗脚、擦身、修剪指甲,给姜奶奶换上干净衣服。闲谈中,得知姜奶奶几个月没到户外看看了,我们又决定把姜奶奶背到院子里晒晒太阳。由于我们身薄力小,背了几次都背不动,最后想出了既省力又省事的办法:在炕沿下放一条凳子,把姜奶奶抬到凳子上坐下,然后再用凳子当“车”把姜奶奶“运”到院子里。姜奶奶看到我们累得满头大汗,感动得泪流满面。看到姜奶奶那行老泪从长满皱纹的脸上流下来,我们的眼睛也都湿润了。此刻,我感到了被人感激的幸福。

打那以后,我们送温暖小组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严寒酷暑,每个星期天都坚持照顾姜奶奶,为姜奶奶洗衣做饭,打水劈柴,端屎倒尿……

如今,姜奶奶离不开我们,我们也离不开姜奶奶了。

三:温暖感动

不会有万众瞩目的光芒,不会有镜头渲染的定格,只一个眼神、一句语言的定格瞬间,就能使我哭泣的心被温暖所包围——那一个个曾温暖我的瞬间。

——题记

秋雨·伞·微笑

秋天是个多雨的季节。随着雨蒙蒙地下,一股凉意袭来。

又是个雨天。背着书包缓缓行走在放学的路上。刚出校门,雨扑面而来,伴随着丝丝凉意。没有带伞,我默默走在雨雾中,感受着秋雨的洗礼。

静静走了不久,背后飘来一个声音“等等!”声音并不响,在雨中显得有些飘忽不定。我没有回头,甚至根本没有停下来,因为心里觉得那并不是叫我的。“等一下!”这声音又再次响了起来,这次很明显听出了之中的急促,而且还传来了脚步声,听起来急急忙忙的。

我停下脚步,回头看去,发现那正是我的同桌。她撑着一把蓝色的伞向我匆匆奔来。跑到我面前时,之见她边喘着气边把手中的伞塞到了我手中。我愣愣地看着她,“你。”“伞给你,淋雨会感冒的。”“那你。”“我没事的,我不怕淋雨,呵呵。”她冲我笑了笑,似乎又怕我拒绝,立马便跑向了雨中,甚至没来得及让我把“谢谢”说出口。而此时,我的脑海中就只定格着那个微笑着递伞给我的瞬间。秋雨捎来的凉意并无减退,可此时,我的心是暖暖的。

眼神·笑·温暖

对于如此上了一天课的我来说,每天吃晚饭的时光是我最享受的。

在渐渐转凉的季节,拥有温暖的感觉是所有人最喜欢的。

天黑得比以往早了,厨房里的日光灯很早就打开了。在温暖柔和的灯光下,盛上一碗热乎乎的米饭,吃着正冒着热气的饭菜,所有的疲惫与饥饿感顿时消散,只剩下深深的满足。妈妈喜欢煲汤,我也喜欢喝汤。每当她看我喝下一勺又一勺的热汤,她总会笑着问我好不好喝,我也总是使劲点头。这时,她脸上的笑意更深了。我看着妈妈那带着笑意的眼神,不,不只是笑意,我还看到了一种关怀,一种爱。想起妈妈那传达出眼神的瞬间,心里又莫名地感动起来。喝下一口汤,整颗心都被温暖到了。

在我人生的十几年中,经历了无数个美好的瞬间,也许只有那么短暂的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将我们受伤的心灵带出绝望与失落,找到那一份可以供自己依存的温暖。

四:温暖感动

最近,我读了《感动》这本书,很喜欢。

“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句提醒,一个相扶,都会让忙碌的我们感到生活的温暖。”作者这句最真挚的感慨让我很受启发。

本文写“我”的车胎没多少气了,找到一个地方去打气,老师傅正在帮别人修车子,“我”就自己打气。一不小心,车胎被“我”打爆了。“我”很生气,以为是气筒有陷阱。老师傅笑着说:“他是先来的,所以要先帮他修车,做生意就这点诚信。我一般给别人打气,一边打一边摸摸车胎。”老师傅的一句话说得“我”心里暖暖的,从来没听说过做生意的人会这样细心地为客户着想。我从这修车的老师傅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善与美。

的确,生活中处处有温暖,只要肯付出,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相扶,都会让忙碌的我们感到生活的温暖。

读到这,我不禁想起了家里默默无闻奉献着的“老黄牛”——母亲,是她为了我的健康成长操碎了心。妈妈早晨五点半就起床了,之后马上为我准备好吃又营养的早餐,又匆忙地赶去上班,那早餐里装满妈妈浓浓的爱;晚上准时六点钟做丰盛的晚餐,当妈妈看到我大口大口地吃着她做的饭菜、称赞她做得好吃时,就会开心地笑起来;当我在温暖的床上睡觉时,劳累了一天的妈妈还在扫地、拖地板……她对我的一句句叮嘱,曾经被我认为是啰嗦;她对我的一句句批评,我都不理解,还很生气,时常对她使坏脸色。我竟不知道这都是母亲给予我的温暖!想到这,我觉得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为了我们能安心学习,有个良好的环境,日夜操劳。为了我们,她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教育我们。这才让我们明白:母爱是人间最美、最温暖的爱!现在想起来,我以前的做法真是有愧于母亲。

温暖你的人有很多,温暖的方式也有很多种。能感受到温暖的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请用你的心去感受温暖吧!

五:温暖感动

第一次收到鲜花,虽然不是玫瑰,但看到那像太阳一样金色的大丽菊时,心早已被温暖的感动。大哥知道,妹子的祝福,全都藏进这一束灿烂绽放的花蕾中。

真的很想抱抱妹子,但大哥不敢,唯有轻轻吻着那片片还沾着露珠的花瓣,表达心灵深处对妹子最深的谢意!

有许多美丽,我们无法拥有;美好的情感,只能深藏心底。缘分的长短,不是以时间来衡量。有些人,虽然相识很久,却早已淡忘;有些人,昨天还视同陌路,今天却成知己。

昨夜的星星,已淡淡消失在今晨冉冉升起的旭日中,但祝福的歌声,还在耳边轻轻萦绕。如水晶般透明的玻璃酒杯,斟满红红的葡萄酒,映红妹子羞涩的红唇,而星眸早已将那一缕柔波,浅浅地溶进甜甜的葡萄酒中,一滴入口,心已醉透……

再次感谢妹子!感谢妹子的祝福!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妹子的笑容,已像那束美丽的大丽菊,柔柔地盛开在大哥心中,大哥相信,这一生都不能将妹子忘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温暖与感动的抒情作文

全文共 1161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新生的季节春天,是温暖的季节。可是,在我看来,春天并不温暖,原本温柔的绵绵春雨,是那么的无情,打在我的脸上,身上,如冰锥一般。

“压力是生命中绝美的绽放。”我走在雨中,喃喃地念着。写得太好了,简直难以用一个“好”字形容。一篇考试作文,竟有如此境界,恐怕连高考 的作文也是难有的吧?出自沁之手,果然不同凡响。

“咦,荻呀?”一个声音突然在我耳边响起,带着一丝惊喜,把我从思绪中拉回现实。“呃……阿娅?”我抬起头,盯着这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好半天才认了她。

“对啊,是我!”阿娅朝着我笑,灿烂无比,似乎能遣散所有的阴冷。“你怎么现在才回家啊?才放学吗?”她瞧瞧我,问道。“呵呵,是呀,才放学。”我摇了摇手中的提包,也向她报以微笑,只是略带有丝丝的苦涩。

“哦,那你快早点回去吧,别晚了。”阿娅朝我招招手,并没有察觉到我的苦涩。“嗯。哎……你上哪儿呀?”我问。“我去上学。”又是微笑。“呃?”我一时竟没反应过来,疑惑地望着她。“补课!Bye-Bye!”她依然笑得灿烂。

“哦,拜拜。”我也笑。不知为何,看见阿娅的笑容,我格外的高兴。告别了阿娅,雨依然在下,我仍然走在雨中,仍然感到寒冷,虽然暖和了许多。还是想到了那篇作文,那场考试,我不禁哀叹。

路过报摊,守摊的老头坐在那儿,守着不知有多少的报纸与杂志,等着顾客的光临。

忽然“读者”两个大字赫然闯进了我的视线,让我不禁为之一震:《读者》,我有多久没买了?几个月了吧?不自觉地停下了脚步,攥着5元钱的手也微微地握紧,犹豫了片刻,还是走向了报摊。“我要买一本《读者》。”

“买什么?”守摊的老头缓缓站起身,颤巍巍的,用苍老而嘶哑的声音问我。“《读者》。”我又重复了一遍,并递上了那5元钱。“好,好。先找你2元,钱拿好啊。等等,我帮你拿《读者》。”说着,守摊的老头将钱递过来,伸出另一只手,为我取书。

也就是这一瞬,我愣了。只为那一句“好,好。先找你2元,钱拿好啊。等等,我帮你拿《读者》。”老人的话让我呆住了。好一句嘱咐的话语,温暖着我的心田!“谢、谢谢。”我接过钱,只能说出这一句话,其他的,却不知该如何说了。把杂志放进包内,然后便离开了。

心里似乎有什么正在化开,暖融融的一片,泛滥泛滥,没有停歇,一直这么扩散下去。风依然在吹,雨依然在下,可是却不再那么刺骨,而是阵阵的暖意。是守摊的老人,是阿娅,是他们,是他们。让我在考场失意之时,让我在看到他人的作文,自愧不如时,给我了一片温暖的彼岸。

此刻,春雨已经渐渐地停息。“东!上课了吗?”在回家的路上,我听见奔跑的女孩问到,一个与我素不相识的女孩。我看了看表,不等那人回答,向女孩:“你还没有迟到!”

听见我的声音,她惊异地回头,一脸的不可思议。我没有说什么,只是微笑。

而她,似乎也明白了,回报给了我,一个同样灿烂的微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中考作文素材:2024感动中国候选人王威抗癌女斗士

全文共 4082 字

+ 加入清单

伊春女孩王威癌症全身转移 奇迹康复当上护士

王威,1987年出生的黑龙江伊春女孩,8岁时被查出患有甲状腺癌晚期,16岁时癌细胞转移到全身。在20岁生命将走到尽头时,她写信给星光大道,打算死后捐献器官。她的事感动了很多人,大家纷纷为她捐款,北京煤炭总医院给她免费做了手术。她奇迹般地康复了,医院支持她上了卫校。今年,25岁的她成为煤炭总医院的一名护士。她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别人,癌症是可以战胜的。

伊春女孩王威癌症全身转移 奇迹康复当上护士

王威露出自信的微笑

19日,出现在记者面前的王威笑容灿烂。她说,脖子上那道手术留下来的长长的疤,是一段岁月的纪念。重生以后,在护士岗位上她尽心尽力,“我因为爱活下来,现在我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我不能把时间浪费在睡觉上,想多看看这个世界,听听鸟叫,看着阳光照在树上影子斑驳的样子,觉得一切都挺美的。

病发:

一边输化疗液一边看书

记者:你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得的是癌症?

王威:8岁时,父母一直把药的包装纸撕掉。妈妈常常探我的鼻息,看看这孩子还有没有气。十一二岁的时候,因为脖子上的包又长起来了,自己开始懂事,也有些猜测。当时我与父母有一段很随意的对话,我问父母是怎么回事,爸爸很“轻松”地说,医生说你这是癌,但是没什么大不了,你看你现在不是也正常上学嘛。

记者:病痛是否影响了你的学业?

王威:我觉得生病让父母很操心,其他的事情一定要做好,让父母放心,所以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市重点高中,我是班里的前三名。我特别喜欢学习。

16岁时,做化疗后我头发、眉毛、睫毛全掉光,整个人被激素吹起来,我还坚持上了两个月学。即使输化疗液时,我还是在看书。我不想承认我不能上学了,不想面对这件事,觉得也许有一天会重返校园。

王威与毕福剑合影

记者:是什么让你一直这样阳光?

王威:我想给别人带去快乐,远的不说,至少让身边的人觉得开心一点,因为有我在。我总是觉得不能把时间浪费在睡觉上,想多看看这个世界,听听鸟叫,看着阳光照在树上影子斑驳的样子,觉得一切都挺美的。

我决定捐献器官,如果一个人因为我能够重获光明,对他及他的家庭是多么重要。

病重:

决定捐献器官帮助别人

记者:你病重的时候是什么情况?

王威:16岁时,每顿饭都会吐,每天几乎都会吐血,小时候也吐过血,但没有这么频繁,那时候因为小还觉得特好玩,觉得好像武侠片里描述的“内伤”。

在父母、姐姐面前我都不哭,夜里蒙着被子哭。我当时知道癌症就是死,与其愁眉苦脸面对家人,不如开心一点。我吐血、吐饭几个月,也瞒不过了,才让家人知道。

记者:是否想过轻生?

王威:我生病以后,紧接着父母双双下岗,父亲不得不去捡垃圾为生。从来没有种过地的父母承包了一点地种水稻,恰逢1998年洪水,全赔了进去。我也想过别拖累这个家,没有我父母会过得轻松很多。我的家人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他们并不坚强,但是他们很顽强。可能我也挺顽强的,医生一直在说你什么时候就该走了,但我还活着。

记者:你是如何想到要写信给星光大道的?

王威:2008年春节吃年夜饭时,我又吐血了。这么多年下来,我对自己的病情,从逃避到接受。我觉得应该趁还没有离开人世,做点有意义的事。我决定捐献器官,如果一个人因为我能够重获光明,对他及他的家庭是多么重要。我的器官如果在别人身上还活着,也许我爸妈觉得闺女还在。

当时我跟父母商量,我妈听完眼泪汪汪的。但我们很快达成一致,我给星光大道写了一封信,我说希望离开时也能帮助到别人。另外还有一个心愿,因为在病床上爱看星光大道,也想去唱一首歌,在这个舞台留一个印象,如果以后爹妈想我了,还有一个念想。

手术做了整整6个半小时,很成功。前几天我抽血体检,医生告诉我可以结婚生孩子了。

转折:

爱心手术改变了命运

记者:2008年对你是一个转折,有没有想过写信给星光大道以后,大家会捐款给你治疗?

王威:2003年化疗就是在北京做的,当时也存一丝希望,要是误诊就好了,因为都活过这么多年了,结果一检查是晚期。写这封信时,我并没有想过求助,因为我们已经尽了所能,多方求医,都没有治疗的办法。我姨妈拿着我的片子到当地最好的医院找医生看,医生说,这个人现在还活着吗?那真是奇迹。这是一封告别的信,我没有想到,为别人做点事的想法能够改变我自己的命运。

记者:手术前医生预估成功率有多大?

王威:煤炭总医院动用最好的团队给我做手术,当时医生说预估成功率有百分之八十多,但他们对平时的手术心里的把握要达到百分之九十九。毕竟难度很大,我之前做过两次手术,气管被肿块挤压变形,神经、血管、肿块都随着我的成长一起长,盘根错节。

手术前,我妈妈握着医生的手说,你们尽管去做,我们相信你们,还从来没有一个医生愿意试试的。肯试就好,就有希望。最后手术做了整整6个半小时,很成功。这几年,我又经过几次碘131放射治疗,前几天我抽血体检,医生告诉我可以结婚生孩子了。

记者:这些对你意味着什么?

王威:就像一个犯人从监狱里被放出来了,原来一直被约束着,结婚生孩子这些事情都是我可望不可及的东西。当然,对我来说人生已经有很多神奇的事,也许以后会有更多神奇的事。

重生:“VV笑”面对人生

我原来是没有未来的人,活一天算一天,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还会成为护士。我因为爱活下来,现在我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记者:穿上护士服那一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王威:我原来是没有未来的人,活一天算一天,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还会成为护士。我的一切都重新开始,身体和心灵都获得新生。我把护士服保护得很好,上面还写了我的名字(王威),威字我用了胜利的“V”代替,我的网名“VV笑”即取“微微笑”的意思。

对我来说,护士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生命的一部分。自己原来也是病人,会更用心去做好这份工作。我照顾病人的时候,不会嫌他们烦、脏、脾气大,因为我知道这个病会把人折磨成什么样。我还挺喜欢跟患者聊天的,尽可能给他们安慰。我因为爱活下来,现在我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记者: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王威:踏踏实实把护士工作做好,开始新的生活。我原来的方向是怎样过好剩下的每一天,忽然间变成怎样过好剩下的许多天。其实也有点不适应。短期的计划和长期的计划有很大区别,很多东西可以从头再来。我还要兑现当初的承诺,目前我已经与同仁医院签了眼球捐献协议,下一步还有其他器官捐献协议要去签。

据《北京晚报》报道2008年4月12日,王威出现在《星光大道》的节目现场。出人意料的是,站在台上的这名癌症女孩满脸笑容,自信且坚强。只有她脖子下面那两块突出的大瘤子,醒目地提醒大家,女孩灿烂笑容的背后,是十多年与病魔艰苦抗争的磨难史。

节目播出后,每天都有全国各地上百名观众打栏目热线询问王威病情,或为她捐款,爱心救助行动迅速在全国展开。主持人毕福剑率先捐出1万元,王威的前期手术治疗费很快凑齐了。

2008年4月21日,王威住进了煤炭总医院。4月29日,王威走进了手术室。经过紧张手术,王威双侧颈部的多个肿块被彻底切除。2010年4月23日,王威复查胸片和CT显示双肺无明显异常,颈部下方除一根浅浅的疤痕外,外观与常人一样,王威彻底康复了!

2011年“六一”期间,王威再次登上了《星光大道》的舞台,她穿着护士服,唱出一首《感恩的心》。王威说,她想用歌声告诉大家,爱如潮水令她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了。

《深度观察》对话抗癌斗士17年患4种癌症

主持人曹景行采访王威

黑龙江女孩王威在8岁时被查出患了甲状腺癌,被医生告知只有三年生命,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与癌症战斗了17年之后,如今王威已经奇迹般地康复了,并成为煤炭总医院的一名护士。

12月27日、28日晚21点15分,王威和其父母做客江西卫视深度观察,讲述一个普通家庭如何与癌症抗争不息,一个坚强的女孩如何战胜死神的故事。

死亡线上挣扎17年 母亲每天清晨探其鼻息

王威在8岁时,被确诊患有甲状腺癌,得知天真烂漫的女儿患了癌症,并只有王威的父母如遭雷击,但他们并没有放弃治疗,下岗后的夫妻俩种地、捡垃圾维持生计和高昂的治疗费用,他们对女儿隐瞒真相,撕掉药瓶上的包装纸,骗女儿这只是普通的病。

王威回忆,小时候就常吐血,当时还觉得好玩,以为是武侠剧里描述的那种“内伤”。2003年,王威的病情开始恶化了,癌细胞接连转移到淋巴系统、肺部和骨头上,在经历了几个月的化疗并未见效后,医生再一次下达了“死亡通牒”,王威只剩下了六个月的生命。

在《深度观察》现场,王威回忆父母的付出感动落泪,父亲曾是一名警察,为赚钱跟着一个小女孩身后捡垃圾,却被当做小偷,父亲的屈辱让她心痛;而母亲更是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每天清晨,母亲都会习惯性地探一下王威的鼻息,确认她还活着。

登星光大道感动大众 煤炭总医院免费救治王威

20岁那年,王威的病情加重,连走一步路都会胸闷,痛得无法忍受,甚至无法平卧,只能坐着睡觉,王威每一天都有一个念头:生命也许明天就要划上句号了,过完08年的那个可能是生命中最后一个春节的时候,王威开始计划送给世界最后一份礼物,也是对自己生命的一个交代。

王威写信给自己最喜欢的节目——星光大道栏目组,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告诉了他们,希望能够捐出自己所有可捐献的器官。王威的故事感动了星光大道栏目组,他们带着王威走遍了北京20多家医院,寻医问药,而煤炭总医院的一位主任被王威的坚强感动,对她伸出了援助之手,给她免费实施手术。

深度观察嘉宾:坚强的生命诠释正能量

在《深度观察》演播厅,王威的抗癌斗争史也使现场嘉宾和观众极为震撼,王威说:“我每活一天,都觉得是从死神手中抢过来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程立耕教授赞叹王威的父母十分了不起,他们对孩子的态度应该是所有父母的榜样,这也给了孩子坚强的力量。他提到前段时间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的“白血病男孩帅帅”,帅帅的父母本可以捐骨髓治疗帅帅,但却没有努力救治,孩子去了之后却互相埋怨。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时统宇表示,王威的父母令人感动,王威的坚强和懂事同样令人赞叹,“2012年大家开口闭口都用“正能量”这个词,来说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我认为今天王威在这里,现场给我们诠释了一把什么叫生活当中的正能量。”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2024感动中国之张宝艳秦艳友

全文共 4686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这是2016年2月14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为来自通化的大爱夫妇张宝艳秦艳友发布的颁奖词。这一刻,他们与屠呦呦、阎肃、郎平、官东等10位人物以及抗战老兵、爱国侨胞这一群体,共同书写了2015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你我。短短几行文字,浸透苦辣酸甜,浓缩了为人父母的夫妇二人近十载“一网情深”的寻子征程——不是为了自家,而是为了天下所有苦苦找寻丢失亲骨肉的父亲母亲。

1389,这是随机选取的,2016年2月2日这个时间节点,“宝贝回家”寻子网累计收获的成功案例;数字与日俱增,它意味着,经由“宝贝回家”的大爱护航,越来越多被拐、走失、流浪儿童与家人团聚,那些曾经伤痕累累的家庭随之走出阴霾,重见阳光。

创办公益网站,寻子信息共享,助力“宝贝”回家

主人公心声:“孩子是家里的小‘太阳’,有孩子才有阳光和欢乐。想想那些丢了孩子的家长,日子是怎样的煎熬?建个网站,就算只能找到一个孩子,就没白办。”

春节前夕,位于通化市和平路685号的“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内,张宝艳、秦艳友正与7名网站专职管理人员一起忙碌着,上网沟通、电话联络、录入比对登记信息,键盘敲击声、电话声不绝于耳。张宝艳说:“对于丢孩子家长来说,最难挨的日子就是年节,别人在过节,他们在‘过关’啊!”

失子之痛,张宝艳感同身受。这也是“宝贝回家”寻子网诞生的缘由。

时间回溯到1992年,张宝艳看到一篇揭露拐卖儿童罪恶的报道,令人触目惊心!没想到几天后,4岁的儿子随姥姥逛商场时竟意外走失了!“当时感觉五雷轰顶,天都要塌了!”张宝艳回忆,“幸好3个小时后,孩子找到了。不然我们真不能活了。”事后,如获重生的张宝艳开始关注失踪儿童的信息,并经常为寻子家长提供安慰与帮助。

张宝艳发现,很多家长的寻子渠道非常匮乏:要么贴寻人启事,要么全国到处跑,还有的家长组成互助联盟,带上孩子的资料一起寻子。面对茫茫人海,想找孩子无异于大海捞针。很多家庭为了寻子花费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有的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张宝艳对此痛心疾首、夜不能寐。她和丈夫秦艳友商量:能不能建一个网站,把有价值的信息共享,利用网络来寻找被拐儿童?秦艳友在通化师范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工作,对网站建设并不陌生,夫妻俩一拍即合。

2007年4月30日,经过多方努力,张宝艳、秦艳友自费创办的“宝贝回家寻子网”正式开通,这是国内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面对被拐、流浪乞讨儿童的公益寻子网站。秦艳友负责技术,张宝艳负责信息,网站主要栏目是“家寻宝贝”和“宝贝寻家”,设立24小时线索举报热线。他们从网上、报纸上找信息,去街头寻找、打探、拍照,再把资料整理后传到网上。

为了全身心投入寻子网管理,张宝艳毅然辞去典当行经理的职务,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她每天早上六七点钟上线,维护网站内容,搜集发布求助信息。每天接打电话的时间就有好几个小时,每个月的电话费从四五百元到一两千元。很多熟人不理解他们,连一些受害家长开始也不相信公益寻子。夫妇俩虽然感觉有些“吃不消”,但还是咬牙坚持。一天凌晨两点多,张宝艳接到一个丢失孩子父亲的电话,他痛哭不止,说自己不能当着父母和妻子的面哭,只能一个人偷着哭。张宝艳说,如果那天不接他的电话,他很可能就会从楼上跳下去。面对这位痛苦的父亲,张宝艳、秦艳友更加坚定了办好网站、寻子打拐的决心。

苦心人,天不负。2007年6月21日,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的学生志愿者在呼和浩特公园发现一位老人领着一个孩子乞讨,形迹可疑,上前询问,老人神色慌张。志愿者马上联系了“宝贝回家”,并将他们带往派出所。经查,男孩名叫张东,8岁,是甘肃民勤县人,十几天前被老人拐骗出来乞讨。随后,内蒙古警方将男孩送回家中。初次告捷,张宝艳夫妇喜极而泣,信心大增。

紧接着,“宝贝回家”相继又找到被拐的孩子云飞、李圆开、张仕林、莫金昌……

“梦”是“宝贝回家”一位专职网管,她说:“在这里工作太有意义了。我们站长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寻亲上,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每看到一个家庭团聚,都感动得想哭,能看到寻亲人一生中少了遗憾,挺有成就感。”

随着一个个被拐孩子回到父母怀抱,“宝贝回家”声名鹊起,社会各界给予网站的支持和关注越来越多。公安部提供了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支付房租、购买设备,通化市委市政府帮助解决了办公场所、车辆和5个公益岗位,爱心企业和个人主动上门赞助……

“宝贝回家”则一直恪守初衷:无论成功与否,不花寻亲者一分钱,各项相关收支在网站上公示。

网络+志愿,民间+警方,建“绿色通道”,布天罗地网

主人公心声:“志愿者是‘宝贝回家’最重要的力量;警民合作,搭建‘绿色通道’,创造寻子奇迹,一年找到一个,一个月找到一个,一星期找到一个,一天找到一个。”

2008年1月18日,张宝艳在通化市民政局注册了“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专门救助被拐与流浪乞讨儿童。

从最初只有三四名志愿者,到现在志愿者队伍达到17万多人,“宝贝回家”利用志愿者遍布全国各地的优势,核实收集信息,反馈案件线索,并以QQ群为交流平台,管理规模庞大的志愿者团队。网站除了30多个各省市志愿者联络群外,还按寻人需要,分成100多个工作群,各项寻亲及救助工作都能有序高效地运行。

基于寻亲的多方合作不断拓展。宝贝回家栏目和国内多家知名网站建立联系发布寻亲信息,和多地政府机构、媒体栏目、公益群团合作开展寻亲活动。央视大型寻亲栏目《等着我》在“宝贝回家”设立了通化工作站,已经联手帮助了几百个寻亲人。长春工作站也于不久前成立。

最让张宝艳自豪的,是公安打拐部门与“宝贝回家”建立的合作打拐机制和“绿色打拐通道”,公安部门还给志愿者提供专业培训。公安部打拐办也经常听取志愿者们对打拐工作的意见建议,张宝艳提出的“建立打拐DNA数据库的建议”,被公安部采纳。全国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警民联手,布下了寻亲打拐的天罗地网。

1995年11月28日,3岁的万双健与5岁的姐姐万艳同时在广东被拐,家人悲恸欲绝,父亲化血泪为诗:“呼天唤地欲西去,高堂幼仔托付谁?” 2015年4月,张宝艳与家长交谈时,得知被拐的万双健还有一个双胞胎兄弟,她突然灵光一现:能不能通过公安部门人脸识别系统,用兄弟的照片来找出万双健?她当即与公安部门协调。警方从户籍系统中成功搜索出身在广东的万双健!双胞胎兄弟20年后再相聚,老父亲热泪长流。

2009年1月26日,四川的王启浩和山东的岳随民,做梦也不会想到,分别27年的父子,会在大年初一相见。岳随民5岁时被拐,20多年他时刻都在渴望回家。2008年11月,小岳向“宝贝回家”寻子网求助。几个月后就是春节,湖北的志愿者“笑语盈盈”大年初一仍然在网上进行着资料比对,她突然发现有一份寻子资料与小岳相似,经过认真的核实比对,确定属实后,她分别告知寻子家长王启浩和小岳。当天,两人通过视频相认。4天后,岳随民带着妻儿回到四川老家,全家人照了第一张全家福。

这是一组令人惊叹的数字,从2012年开始,“宝贝回家”大约每两天找到一个被拐孩子,每年找到200多个,持续3年。2015年,更是一年找回405个孩子。

“宝贝回家”志愿者的“最快寻亲纪录”,由早期的3小时缩短到1小时,直至以分钟计。网友小梅被誉为火眼金睛的“神探”,她完成了90余个寻亲任务。2011年9月18日,小梅所在的QQ群接到这样一条信息:寻找1998年在广东省从化市失踪的杨婷婷。小梅立刻想起2009年登记过的一份“宝贝寻家”资料,马上联系了寻亲家长。证据表明,资料的主人正是家长要找的孩子。这次寻亲,从收到信息至反馈信息,前后花了不到1分钟。

每一个成功案例,都凝聚着“宝贝回家”众多志愿者的心血、汗水、责任感和集体智慧。

与时间抢跑,盼万家团聚,愿“天下无拐”

主人公心声:“我们并不希望网站越办越大,而是希望登记的信息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万家团聚,‘天下无拐’。”

“宝贝回家”做公益没有间隔点,随时随地接受求助。作为“宝贝回家”的掌舵人,也是付出心血最多的“大姐”,张宝艳特别忙,一年365天不休息,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因为一年中有大部分的时间在路上,为此她练就了超强的“睡功”,只要不上网,抽空就能睡着觉。已经54岁的她,驾驭着爱心网络专列加速向前,宣传、协调、寻亲、打拐,每天处理大量相关事务,经常“开夜车”,志愿者们总要“监督”她注意身体。因过度劳累,她患上了高血压和严重的颈椎病。秦艳友看在眼里,很是心疼,无奈的他只能尽力多分担一些。

寻子路上,张宝艳在与时间抢跑,与生命赛跑。她60多次南下北上,奔赴解救孩子第一现场,历经过很多撕心裂肺、阖家团聚的时刻。她心急如火,“咱们得加油了,有的被拐儿童父母不在了,有的连寻家的孩子都等不及了。”

二娃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1月3日,罹患肺癌的二娃永远闭上了双眼。1982年出生、6岁时被拐卖的他,终其一生没能再见到日思夜想的父母。在二娃生病期间,“宝贝回家”志愿者们给予他亲人般的关怀,并帮他料理了后事。当天,张宝艳在微信朋友圈中写道:“二娃,你是‘宝贝回家’的孩子,我们永远是你的亲人。”

1982年,7岁的罗长美随母亲探父途中与母亲失散,20多年后,志愿者根据她记忆中家人的姓名、被拐路线,经过分析和走访,找到了她的家人,此时,父亲遭受打击病故,母亲患上精神病。女儿回来的瞬间,母亲清醒了,她拉着女儿的手跑到山上丈夫的坟前大呼:“美美回来了!”

1990年,4岁的四川男孩周雪刚在家门口被拐,被人贩子以800元的价格卖给河北邯郸一农户。买主怕他逃跑,不让他读书识字。刚满6岁,就让他在荒山上放羊,直到13岁进城打工。20年后,通过“宝贝回家”,周雪刚找到了亲生爹娘。回家后方知,在他被拐的那些年,父母痛不欲生,四处找寻。

张宝艳说:“其实找到1300多个孩子不是‘宝贝回家’的最大亮点,隐形的社会效应在于普及了打拐知识,营造了打拐氛围,使社会上拐卖犯罪得到遏制,更多孩子避免丢失的伤害,更多家庭少了骨肉分离的痛苦。”

随着公安机关始终保持对拐卖儿童妇女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拐卖儿童案件的发案率在不断下降,破案率和解救率在显著提升。“宝贝回家”网站的信息统计也是一张全国打拐形势的晴雨表,过去找到孩子的速度远没有登记丢失的速度快,2014年以来,情况得以逆转,找到孩子的速度反超登记丢失的速度。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秦艳友说:“如果每个人每个家庭关爱别人都像关爱自己家人一样,就不会有儿童拐卖、家庭离散的惨剧发生了。”张宝艳也说,“虽然我的孩子已平安长大,但是未来我们还有下一代,他们都需要一个平安环境,我们今天做的,既为别人,也为自己。”

为“宝贝回家”倾注满腔心血的张宝艳,先后获得了“12.4十年法治人物”、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吉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尽管“战功赦赦”,张宝艳仍然只争朝夕,她说,和那些找到孩子的少数幸运家庭相比,还有更多的寻子父母和被拐孩子经受着煎熬,在“宝贝回家”登记的求助信息还有4万多条,期待着人们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高考时新作文素材:中国网事感动

全文共 9817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我们常常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磨难,感慨为什么那个“抱猫看夕阳”的人不是我,为什么那个“为兴趣而不是生计而活”的人不是我,甚至有人叹息自己生在一个“一直被坑”的时代……是啊,现代生活的确是时时有冲击、处处有挑战。但对“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刘芳、“轮椅上的创业者”谢芳丽而言,命运显然向她们展示了更为残酷的一面:一场眼疾让她从光明坠入黑暗,一场车祸让她由健全变得残缺,原来的人生“全毁了”。巨大的反差碾压下,即使她们屈服了,也不算是意外。生活中不是有许多这样的人吗?因为遭遇突然的变故、跌落云端,从而变得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但刘芳、谢芳丽没有,不仅没有沉沦,反而更加奋发,凭借强大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抵达了更广阔的空间。

即将迎来大寒节气的北京,因为他们的到来而变得温暖。

1月18日,来自天南海北的他们,走向“中国网事•感动2015”年度网络人物颁奖典礼现场。尽管各有蜚声网络的名号——“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捡垃圾博士”“幸福傻子”——但他们都是“草根”,和你我一样。也许略有不同的是,他们多了一些坚守的勇气。

作家齐邦媛说,忘不了的人和事,才是真生命。那就让我们记住这些人、这些事、这些“真生命”!

在繁华与荒凉之间:超越梦想

一个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的北大博士,到山区“捡垃圾”,算不算人才浪费?“80后”小伙子王锋用驻村经历作出回答。

从广西南宁到北部山区的苗族村寨大方村,王锋先坐5个半小时火车,再坐1个多小时班车,有时甚至需要冒险坐“黑车”。

走进大山,王锋设计出一整套接地气的垃圾分类、回收、运输、处理机制,改变了“垃圾围村”的局面。走进大山,王锋深挖“穷根”,鼓励村民注册网店把苗寨原生态产品卖到全国。

网友“leifeng501”为王锋点赞:“现今大学生中不少人有高远志向,这是好事,可很多人却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他们都应从王锋那儿得到启发。”

王锋从繁华都市走进穷乡僻壤,带来富裕和美丽的希望。海南大山里的一群女孩子,则努力从足球梦里挖掘能量,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这群乡村孩子,最小的11岁,最大的13岁。一开始,她们没有一个为了足球运动而来,“吃住不要钱、有鞋穿”是最大的诱惑。

9年来,伴随着汗水和泪水,“铿锵玫瑰”走出了一片天地。第一批孩子以国家一级运动员身份考入师范大学,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世界级球星梅西和伊涅斯塔也为琼中女足捐献签名球衣。

琼中中学体育教师、“足球老爸”肖山说,因为踢足球,女孩们第一次坐了火车、乘了飞机,第一次到了上海、北京,有了理想追求,有了新生活。

在光明与黑暗之间:选择微笑

有人问台湾作家林清玄,这个社会最缺的是什么东西?他认为,一是“从容”,一是“有情”。这两样珍贵的东西,贵州盲人女教师刘芳都有。

整整十年,她从光明走向黑暗,却迸发出夺目的光彩。她教书,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她做心理辅导,多次成功挽救自杀者,解开了成百上千农村孩子的青春期“心结”;她写书,先后完成两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

人们好奇,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如何做到这一切。在散文《我是谁》里,刘芳说,我看不见别人的表情,但是大家看得到我的行动,这就够了。她说,当然,总还有难受的时候,我就会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号啕大哭一场。哭过,问自己:“你还好吧?”然后自答:“还好,走,干活去!”

这就是“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她坚强、平和、快乐,感动了许多人。一位素不相识的退休职工甚至写信表示:“我愿意捐一只眼睛给你。”作家沈从文说,生命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但有时,生命在困顿绝望处的坚韧,令人惊叹。

18岁的江苏女孩谢芳丽遭遇严重车祸,四肢仅剩右臂,当时她觉得,人生、希望、梦想“全毁了”。但在治疗过程中、在与“铁老大”对簿公堂过程中,她渐渐坚强起来。从学会坐,到学会单手打字,到创办文印店、经营水晶淘宝店,她成为“轮椅上的创业玫瑰”,有了疼惜自己的丈夫和漂亮的女儿。

和她交流,很多时候会忘却她身体上的残缺,而为她心灵的充盈感动。经历过那么多苦和痛,谢芳丽只愿记住那些给她鼓励和温暖的人,并且努力把爱心传递给其他人:那些大街上的讨饭老人、那个云南山区的贫困学生、那个从湖南打来电话说要听到她声音的自杀者、那个从安徽赶来的失去一条腿的女孩……

在平凡与伟大之间:定格荣耀

如果不是志愿队员陈忠贵为救3名落水青年牺牲,大部分武汉人并不知道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义务守望在长江汉水边,5年多来,已从汹涌波涛中救起数百条生命。

由武汉三镇22支民间冬泳队自发组建的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如此平凡,对武汉人来说,每一天,都可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与他们擦肩而过。他们中,有打工者,有私企老板,还有干部、银行职员、教师、公务员、出租车司机……身份迥异、境况不同,却践行着共同的约定:用生命守望生命!

谈起江中救援,志愿队员们习惯用“拉一把”形容。实际上,每一次下水,都是与死神的一次殊死搏斗。

同样经历生死考验的,还有一群血性男儿。尼泊尔“4•25”大地震,让西藏吉隆口岸成为“孤岛”,路不通,没信号,电力中断。面对余震和山上的飞石,人们先后转移,却有21个边防战士写下遗书,主动要求坚守阵地。

21人中,超过一半是90后。1993年生的兰彬说:“我是队里唯一的卫生员,必须留下。”刚入伍的藏族新兵白玛次成说:“我是新兵,国门是最好的课堂,我必须留下。”

穿上军装和制服,定格每一个荣耀的时刻。在利比里亚,也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被当地民众称为“上天赐予的礼物”,被网民誉为“蓝盔中的蓝盔”“最美蓝盔”。他们是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

277个日夜,140名防暴队队员平均体重下降了近10公斤。队员们说,“面对肆虐的埃博拉疫情,一触即发的部族冲突和随时可能在身边发生的枪战、爆炸,我们没有退缩!”

在短暂与恒久之间:传递温暖

作为叶德奕的独子,叶新亮从不缺“兄弟姐妹”。“打小就没见过我妈用小电饭煲煮过饭,因为人多,直接上大蒸笼、大铁锅,每回吃饭都得用‘抢’。”

从1992年到如今,叶德奕先后为80多个孩子提供免费吃住,他们中有孤儿,有单亲的,有贫寒的,最多时候家里住着11个孩子,最少也有五六个。有些孩子一住就是七八年。

这位福建电网工人,同时还是10多位老人的“儿子”、20多名贫困学子的“大哥”。他的足迹遍布汶川、玉树、舟曲灾区,他的电话号码是小县城15年不变的服务热线。

别人说他是“傻子”,他却忘不了高中生病差点死掉时乡亲们东拼西凑悄悄送来的医药费。他说:“人只要活着有意义,那就傻吧。”

叶德奕固执地把一时的善念变成一生的善举。清华大学则用“接力棒”的方式,实现了爱的传递。

“想去离太阳最近的天边,天边有格桑花盛放;想去养育我的黄河源,源头有布达拉守望。”17年来,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向西藏、青海、甘肃、山西等省市的贫困地区输送了259名支教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间70万小时,受益人数超过18000人。

小到一张试卷的调整,大到整个教学方式的改变,志愿者们努力成就乡村孩子的学业梦。同时,他们把爱的链条进一步延伸:通过募捐、众筹等方式为西藏农牧区孩子发起“一杯热水的温度”公益项目,在当地学校开通官方微信、微博,组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

爱的传递,让这个世界更美好。在山东从事检察工作25年的念以新说:“大街上每个人的心里敞亮了、气儿顺了,社会就抱团,就有劲儿了!”

坚守白云热线11年,念以新接听咨询电话36700多个,化解纠纷1290多起,把满腔怒火的劝得平息了,把越级上访的劝得不去了,把投河自杀的劝得想开了,把拿刀子拼命杀人的劝得和好了。

他说:“夜空需要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才能美丽。如果我们国家是天空,希望无数个心灵温暖起来,成为璀璨的星星。”

"中国网事•感动2015"颁奖礼侧记:凡人善举 网聚大爱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新媒体专电(记者赵琬微)18日下午,在清华大学寂静的校园里,可容纳两千余人的新清华学堂热闹非凡。当日,“中国网事•感动2015”年度网络人物颁奖典礼在此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感动人物”再次为人们凝聚了正能量。

在蔚蓝色背景的宏大舞台上,“凡人善举•网聚大爱”格外醒目。主持人向观众道出颁奖典礼的由来:“当行善成为一种习惯,让向善的火炬永不黯淡。回望过去的一年,有多少凡人善举的感人时刻留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

在颁奖典礼上,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让人不由得在内心大喊一声:“了不起!把鲜花、掌声送给他们。”

几位衣着朴素的长江救援队志愿者走上舞台,他们自豪地说起自成立救援队起已从汹涌波涛中救起几百人,救援队伍正在壮大。“一旦加入,没有一分钱的报酬,还可能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长江救援队志愿者在入队前要签署的《水上救援队报名表》上的内容。

从繁华都市到深山苗寨,北京大学学子王锋在苗寨“捡垃圾”的选择令一些人并不理解。为什么选择留在深山?他简单地回答:“我只是希望让周围的人过得更好。”为了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这位“80后”博士生把青春挥洒在大山。

在颁奖典礼上,他们的故事催人泪下,让人感慨命运之不幸与无常,生命之坚韧与伟大。

“轮椅上的创业玫瑰”谢芳丽在花样年华里遭遇严重车祸,肢体不再健全。如今33岁的她有了“芳丽水晶”等自创品牌和一个和美的家庭。她与丈夫和孩子一起出现在舞台上,笑颜如花。“我永远是她坚实的臂膀,会支持她走下去。”丈夫李晶深情地说。

在朋友搀扶下走上舞台的教师刘芳,多年前因为患有眼疾而逐渐失明。如今,她依旧为1300多名孩子上心理辅导课,诲人不倦。当主持人问她有什么心愿时,她爽朗地笑着说:“我希望眼睛有一天可以重新看见世界,还希望有一天我写的书可以大卖,赚很多钱捐给孩子们。”

在颁奖典礼上,他们的生活平凡而朴素,可是持之以恒的坚守,让日积月累的努力有了不平凡的光芒。

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人民检察院白云民生服务热线办公室主任念以新看来,花十年的时间接听百姓热线,是全心为民、维护公正的平台。11年,他接听咨询电话三万多个,化解纠纷1290多起,用耐心的倾听与帮助维护群众的和谐梦。在访谈中问他有什么想说,他熟练地报了一串电话号码:让大家有事咨询。

当来自海南琼中县女子足球队的“铿锵玫瑰”青春洋溢地走上舞台时,绚烂笑容让舞台灯光也黯然失色。为了踢好球,豆蔻年华的女孩们俨然一副男孩模样。回忆起代表中国参加2015“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的经历,她们的教练——传递足球梦想的肖山不禁潸然泪下:孩子们练的太苦了,希望她们今后有热水澡洗。

一位普通的电工,累计帮助别人花费20多万元,满抽屉都是给贫困学生、孤寡老人的汇款单。福建周宁县供电公司的电工叶德奕、环卫工人叶美梅一家的“凡人善举”和坚持不懈,让在场的观众报以持久的掌声。

在颁奖典礼上,他们作为光荣团队的一员出现,为了更伟大的目标和职责,放下了原本普通的“我”。

驻守在吉隆口岸的边防战士们派代表领奖。在尼泊尔“4•25”大地震中,他们坚守阵地、誓死守卫国门。“当时每个人都写了遗书,我给奶奶写了记得吃药,托哥哥照顾好父母……我不够孝顺,但我穿着军装,所以一定要留下来。”一位小战士的回忆地震时的情景这样说道。

中国第二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的队员们迈着英武的步伐戎装登台。他们这支“蓝盔部队”曾遭遇埃博拉疫情的大爆发,在恶劣的自然条件、动荡的社会环境下坚守岗位,被利比里亚人民称为“上天赐予的礼物”。

在大屏幕上,一位位大学生的面容洋溢着青春的风采。从1998年开始,清华大学向西藏、青海、甘肃等省区的贫困县累计派出259名支教志愿者。在代表他们前来领奖的一位学生看来,17年薪火相传,把青春时光投入到支教事业中,将成为他们一生的留恋和向往。

在颁奖晚会现场,年逾八旬的朗诵家殷之光用一首《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把人们心中的感慨推向高潮: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在互联网上,一位观看网络直播的网友在评论中写道:“总有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让你感动!”

新华网评:他们,为什么能站上这舞台中央

感动,常发端于细微、却意义非常的一瞬间。就像此刻,我看着正在直播的“中国网事•感动2015”年度网络人物颁奖典礼,泪水长流。

没有丰功伟业,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豪言壮语,站在这个“草根英雄的奥斯卡舞台”上的每一个人,看上去都很普通。或者自强不息,或者无私助人,或者以身报国,经由上亿网民精心评选而出的十位感动人物,注定不平凡。

我们常常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磨难,感慨为什么那个“抱猫看夕阳”的人不是我,为什么那个“为兴趣而不是生计而活”的人不是我,甚至有人叹息自己生在一个“一直被坑”的时代……是啊,现代生活的确是时时有冲击、处处有挑战。但对“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刘芳、“轮椅上的创业者”谢芳丽而言,命运显然向她们展示了更为残酷的一面:一场眼疾让她从光明坠入黑暗,一场车祸让她由健全变得残缺,原来的人生“全毁了”。巨大的反差碾压下,即使她们屈服了,也不算是意外。生活中不是有许多这样的人吗?因为遭遇突然的变故、跌落云端,从而变得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但刘芳、谢芳丽没有,不仅没有沉沦,反而更加奋发,凭借强大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抵达了更广阔的空间。

一个盲人,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听、说、读、写,可以担当“迷路”学生的引导者,可以成为激励别人奋进的力量,“她的眼睛看世界是黑暗的,可她的心在什么地方都会发光。”一个四肢仅剩右臂的人,可以创办多个实体店,用轮椅划出生命的绝美轨迹,可以参加爱心志愿服务,用自己的经历唤醒迷途者,“纯净的水晶,经过打磨,就能在阳光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与之对照,我们何须再抱怨那些成长的烦恼,我们该有多庆幸,可以在蓝天下尽情奔跑,可以亲眼看到亲人的笑脸,与他们深情拥抱。

我们常常觉得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连扶起个摔倒的老人都要左右为难,连捡到个钱包都得给酬劳才归还,甚至跟邻居门对门地住了很多年还认不清对方的脸……是啊,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大,朋友却越来越少了。但对“幸福傻子”叶德奕、“17年支教接力者”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守望生命”长江救援志愿队而言,类似的顾虑、算计、漠然统统都没有出现在他们人生的词典里:不管是认识的,不认识的,只要需要帮助,只要能够帮助,他们都捧出一颗热心,慷慨施以援手,哪怕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一个普通的电工,当过80多个孩子的“家长”,当过10多位老人的“儿子”,手机号成为15年不变的县城“热线”,志愿服务时间超过7000小时,“别人说我是傻子,但我觉得做傻子比作聪明人有意义,人只要活着有意义那就傻吧。”一群清华的骄子,花样少年,支教接力17年,给偏远山区18000名学生带去希望与温暖,在祖国中西部大地上镌刻下青春的烙印,“因为有成长所以更愿意去承担,因为有收获所以更愿意去分享,因为得到过帮助所以更愿意倾我所有去帮助更多的人。”百余名志愿者,自发组织,值守在武汉三镇的两江四岸,把看见险情、施以援手的人性本能变成江边轮值、守望生命的共同责任,不计报酬,不求感恩,拿命博命,“也时常感到后怕,但是看到有人溺水不去救,良心上过不去。”

与之对照,我们与其感叹生活的种种缺憾,不如细细思量那句名言:“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我们在工作中时常会有无力感,有人感叹缺乏干事创业的空间,有人觉得怀才不遇郁郁寡欢,甚至有人在碌碌无为中年复一年……是啊,万事俱备只等自己去扬名立万,这样的机遇确实难寻。但对“铿锵玫瑰”琼中女足、“捡垃圾博士”王锋、“百姓贴心人”念以新而言,困难的解决之道永远在行动中:经费无几却要在穷乡僻壤搞足球这样“烧钱的运动”,一个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80后”北大博士到苗山深处“捡垃圾”,困难不是显而易见的吗?一个基层检察院民生服务热线的办公室主任,每天接到的电话哪一个不是要求解决困难?如果他们讲究条件,要么会很快收拾铺盖走人,要么会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接线员。但他们没有,在别人不理解的目光中,做出了让人竖大拇指的成绩。

一群来自大山深处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一二岁的小姑娘,从没见过足球,参加足球队只因为“吃住不要钱,有鞋穿”,经过9年的历练,她们获得了世界的关注,用汗水和泪水踢出了未来,“我们的技术肯定不是最棒的,但我们的拼抢精神肯定是第一。”一介书生,无惧身份落差大、专业不对口、环境条件艰苦的困难,将自身所学与小山村的实际相结合,用胆识挖掘穷根,以担当帮扶贫困,“虽然艰苦,但这种成就感是在实验室或者机关办公室难以获得的。”一位基层检察官,因为身体原因被安排去接接电话“清闲清闲”,他却利用民生热线变成了群众利益的“守夜人”,为弱势群体撑起一把有力的保护伞,“白云热线行使的是有限的职权,可是提供的却是无限的服务。”

与之对照,我们更应该珍惜既有的,开拓未知的,就算环境再逼仄,也要努力发出生命的光芒,而不是躺在岁月的年轮上徒发牢骚。

我们有时候会觉得人生过于平淡,有人厌倦了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有人沉溺于没有目标的得过且过,甚至有人为寻求刺激不惜以身犯险……是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习惯了享受安宁,已经鲜有机会去想起那些守护着我们的幸福与烦恼的“最可爱的人”了。感谢“国门卫士”吉隆口岸边防战士,感谢“最美蓝盔”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他们时刻承受着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他们为维护和平而远离和平、为保卫生命而随时准备献出生命,他们让我们见识了新时代中国军人的血性。

21名边防官兵,超过一半是90后,在尼泊尔强震后自愿留守余震不断、飞沙走石的西藏吉隆口岸“孤岛”,怀着对父母妻儿的歉疚先后留下遗书,誓死守卫国门,表现出新时代战士的无畏与担当,“国门在,我们就在!”140名队员,头顶异国冷月,心系天下和平,每一次执勤都是与危险同行、与死亡相伴,都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用忠诚与奉献标注了中国警察在非洲维和的新高度,“宁可丢了性命,也绝不能有辱使命!”

与之对照,我们真的没有理由懈怠人生,没有资格轻视生命,即使不能为国争光,也绝不能给国丢脸。

我忍不住泪水长流。看着站上这舞台中央的每一个人,聆听着他们的故事,我知道流泪的不止我一个人。我更知道,感动,不只是单纯的落泪,不只是浅层的伤怀,更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这也是“中国网事•网络感动人物”评选活动能够发起并成功举办六届的根源。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寻找那些用质朴故事书写传奇人生的草根英雄,传播他们的事迹,感受他们的力量,传承他们的精神,也是这个时代的媒体责任。

“网络无疆、人间有爱、大美无言、草根有力”,让我们带着感动上路,走到花开满地,走到绿树成荫,走出每个人生命中独一无二的风采。

“中国网事•感动2015”年度网络人物介绍

牺牲背后是生命守望:来自长江救援志愿队的报告

2010年5月18日,百余志愿者自发组织在一起,成立长江救援志愿队。5年来,他们义务守在武汉三镇的两江四岸,仅2014年就从汹涌波涛中救起200多人。2014年10月25日,在挽救3名溺水青年的行动中,志愿者陈忠贵在救起1人后毅然重返救人,魂归长江。至此,“用生命守望生命”的壮举引起了广泛关注。至今,该团队已获中宣部“时代楷模”、全国志愿者协会“模范团队”、武汉市“一城好人”及“模范市民群体”等荣誉称号。

大山深处走出铿锵玫瑰

这是一群来自大山深处的女孩,最小的11岁,最大的13岁。她们来自琼中的穷乡僻壤,没有场地、没有管理机构、没有食堂。她们从不敢去想自己的未来,到一步一步实现梦想。9年来,伴随着汗水和泪水,她们走过了艰辛,走过了迷惘。贫困里能生长出多少渴望,她们就有多少信念;足球梦里能蕴含多少能量,她们足下就有多少力量。终于,琼中女足不负众望一举夺魁,将“琼中女足”精神传遍全世界。

盲人女教师刘芳,“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从被医院确诊为患上“视网膜色素变性”后,乡村女教师刘芳逐渐由光明走向了黑暗。当还有微弱的光影感知时,她在教学中费尽心思创新教法,学生的语文成绩不但没有后退,反而成为年级中的佼佼者。失明后的刘芳在校园德育领域里为学生开辟了“心灵家园”,担当了迷失方向学生的引路人。近年来刘芳的“影响力”扩大到校园之外,她受邀到其他学校和单位做报告,写励志小说,她的奋斗故事让无数聆听者和读者潸然泪下。

谢芳丽:心强志坚,折翼也可飞翔

她在花样年华里遭遇严重车祸,四肢仅剩右臂。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折磨和无数的生活坎坷,她始终没有消沉,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坚强、拼搏与友爱:先后创办文印店、水晶淘宝等多个实体店,靠着诚信经营、优质服务,赢得“水晶公主”的美誉;坚持用阳光的心态参加爱心志愿服务,用自己的经历言传身教,唤醒一大批迷途者,催生一大批奋进者。她就是先后获江苏省“自强自立模范”、江苏省“最美家庭”、连云港市“感动港城十大先进人物”等荣誉的谢芳丽。

祖国和人民为你们骄傲——记中国第二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

头顶异国冷月,心系天下和平。他们为维护和平而远离和平,为保卫生命而随时准备献出生命。他们把维和任务区当作为祖国赢得荣誉的战场,把维和战场当作展示中国警察风采的舞台,把维和舞台当作展现中国大国形象的窗口,成为任务区投入警力最多、执行任务频率最高、与埃博拉死神相距最近、执行勤务最为规范的模范警队,被利比里亚人民称为“上天赐予的礼物”,被网民誉为“蓝盔中的蓝盔” 、“最美蓝盔”。他们就是中国第二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

在大苗山“捡垃圾”的北大博士

他是“80后”北大博士,也是苗山深处的一名驻村干部;他的专业是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而现在的主业却是“捡垃圾”……身份落差大、专业不对口、条件艰苦,但这些没有消磨他做事创业的决心。他叫王锋,单位派驻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大方村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工作队员。两年来,他扎根深山苗寨,从北大博士变成了村民的贴心人,一系列创新经验从小山村推广开来,北大博士“捡垃圾”捡出了新天地。

“幸福的傻子”叶德奕:不怕辛苦我一人 只为点亮万家灯

他是一名普通的供电工人,20多年前,一场大病让他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20年来,他义务帮扶孤寡老人,自掏腰包为敬老院送去4万余元的电视、洗衣机、电热毯等用品却从不留名。十多年间先后为80多个贫困学生提供免费的住宿和三餐,省吃俭用汇款资助省内外学子20多人,资助金额超10万元。他志愿服务超过7000小时,足迹遍布汶川、玉树、舟曲灾区。他的电话号码是小县城的服务热线……别人说他是“傻子”,他却笑言自己是“幸福的傻子”。

国门之魂——记留守吉隆口岸“孤岛”的21名血性“国门卫士”

尼泊尔“4•25”强震,让西藏吉隆口岸成为“孤岛”,路不通,没信号,电力中断。周围三面环山,余震不断,山上不断滚落飞石,灾区群众随时面临生命危险。驻守在此的边防官兵走滑坡,钻危房,奋勇救灾,谱写了一曲国门救援的军人之歌。当人们先后乘直升机转移后,却有21人写下遗书,主动要求坚守阵地。他们是留守国门的边防官兵,吉隆口岸一群当代血性军人。他们用生命镌刻着爱国与忠诚的丰碑!

“全国模范检察官”念以新:托起群众心中的太阳

从事检察工作25年来,念以新以白云同志为榜样,公正执法,坚守正义,爱岗敬业,一心为民。他坚守白云热线11年,接听咨询电话36700多个,化解纠纷1290多起,移交职务犯罪线索60多件,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解救妇女儿童13人,帮助群众讨回各类钱款110多万元。他捐献了290毫升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15岁白血病患者的生命,成为全国第400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将自己对检察事业的无比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满腔赤诚,洒向江北水城,洒在人们的幸福路上。

青春与理想同行——记清华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

自1998年至今,清华大学连续组建18届研究生支教团,每年向西藏、青海、甘肃等省区的贫困县输送优秀毕业生,开展扶贫支教接力。清华学子们克服困难,坚守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践行“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他们广筹社会资源资助了贫困学生,带领学生认识社会、开展职业规划。他们帮助多名寒门学子高考制胜,实现了“清华梦”!他们中还有人在结束志愿工作后就此选择了扎根在西部基层。17年来,他们已桃李芬芳,无愧于“最美乡村教师支教团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温暖与感动作文

全文共 120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寒风起,总喜欢独自慢步在校园中,望着银杏树叶在头顶慢慢飞舞飘落,像个小姑娘般数着抓着,一片片淡淡的金色,宛如一首首飘逸的诗,寄托着我无限的遐思与梦情,滋润着我走过一个个漫长的冬季.......

今年由于不小心脚踝扭伤,错过了自然界中不少迷人的景致,却品尝了人间无数关爱的温暖感动。忙忙碌碌惯的我,被强迫整天躺在床上,用不着闹钟不到六点就叫醒,可以轻松地睡到自然醒,这本是多么美妙而渴望的事情,曾经多少次畅想能有几天好好睡个懒觉,望着太阳把窗纱涂抹成金色,可以整天读着自己喜欢的书,在手机里欣赏心仪的韩剧,可此时的我却失去了拥有闲暇的欣喜和雅性。蒙蒙亮的天,我就睁开了双眼,脑子特别清醒,毫无睡意,心中有着太多的牵挂.....

日子就这样流淌着,老公背着我上下楼梯,烧饭端水体贴关怀;孩子们电话短信时时告诫我注意事项,放佛我是个需要百般呵护的小姑娘;老母姐妹们每天来陪伴我,聊着笑着拥着,回到了儿时的时光与率性;好友们、同事们送来了一束束我最喜欢的香水百合与沁人的康乃馨,那悠悠芬芳弥散驻留心间;我的叶子们qq留言说想我,盼望着我能早早回到教室,读着一句句一行行,心中别样柔柔的情怀涌动着......

终于回到了我思念的校园和讲台。每天上课,孩子们抢着来接我,有的帮我拿讲义书本,有的搬作业本,两个大男孩小心翼翼地抚着我上下楼梯,嘴里还不停地说“慢点,小心”,走进教室,孩子们的掌声、欢呼声、灿烂的的笑容让我陶醉!做老师,好幸福!每每遇见,大家暖暖的微笑,关切的眼神,热情地相助,悉心地告诫,让我时时感受着府学校园的人文和谐与家园情愫!做稽中人,好幸福!

前几天,收到好友的邀请,加入了绍兴的朗诵群,参加的第一次活动是在南方书店举行的圣诞之夜以“温暖与感动”为主题的朗诵会。朗诵,久违的记忆。少女时代的我,曾经为朗诵而着迷。朗诵,伴随着我走过了诗一样浪漫的青春。今天到了散文般从容淡定的年龄,我诧异自己竟然还会为朗诵激动兴奋,我感觉到我心中的渴望与期待......

灯光下,好友的雅美与韵味楚楚动人,青春梦幻般的青涩憧憬瞬间闪回,激动情怀经久流淌......

感谢绍兴好声音,拥有了一个隽永耐寻温暖的20xx圣诞之夜,熟悉或不熟悉的面庞,因相同的性情趣味,变得如此的亲切难忘.....

南方书店是我闲暇之余的心灵茶吧,远离尘嚣的纠缠与烦恼,慵懒地靠在红色沙发上,闻着身边那高高的木质书架飘出的幽幽书香,浏览着古老与时尚、经典与流行,享受着心灵的宁静与淡定,快乐着生活的美好与感动......参加过多次南方书店的聚会和论坛,昨夜的声音穿越了时空与记忆,喜欢“假如我们可以这样相爱”的闲散平淡与纯粹安宁,体味林徽因“那一夜”的隽永凄美与风雅流香,感动龙应台“目送”的温柔婉转与满满亲情,欣赏才子兰洲的不凡才华与敏捷思维,欣慰时间赐予的岁月积淀与生活感知.....

20xx的温暖与感动,20xx的美好与期盼!岁月静美!

[温暖与感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动中国人物素材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1946年8月,程开甲赴英留学。新中国成立后,程开甲放弃了国外优厚条件回到中国,1960年,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消失20余年。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程开甲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设计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考素材:2024感动中国候选人吕顺芳寻亲大姐的资料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江苏网12月9日讯 日前,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评选正式启动,20位候选人中有我市的“寻亲大姐吕顺芳。市民可访问央视网,为吕顺芳投票。

64岁的吕顺芳,是宜兴官林镇义庄村农民。吕顺芳小时因家境贫困,年幼的妹妹被忍痛遗弃。为了圆母亲晚年骨肉团聚的心愿,她四处奔波寻找妹妹,然而直到母亲去世也未能如愿。寻亲路上,吕顺芳发现还有更多有着同样遭遇的家庭,她暗下决心:“我要帮天下父母寻找他们失散的儿女!”

2000年5月,吕顺芳在家中办起了“寻亲驿站”,先后接待了来自内蒙古、陕西、河南等14个省区的3000多名寻亲者。为帮人寻亲,吕顺芳辞去工作,几乎花光了积蓄。14年来,吕顺芳帮助300多名寻亲者找到了亲人,用爱心演绎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寻亲大姐”。

吕顺芳,女,64岁,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官林镇义庄村农民。

吕顺芳小时因家境贫困,年幼的妹妹被忍痛遗弃。为了圆母亲晚年骨肉团聚的心愿,她四处奔波寻找妹妹,然而直到母亲去世也未能如愿。寻亲路上,吕顺芳发现还有更多有着同样遭遇的家庭,她暗下决心:“我要帮天下父母寻找他们失散的儿女!”

2000年5月,吕顺芳在家中办起了“寻亲驿站”,先后接待了来自内蒙古、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14个省区的3000多名寻亲者。为帮人寻亲,吕顺芳辞去工作,几乎花光了家中的积蓄。14年来,吕顺芳帮助300多名寻亲者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亲人,使一个个离散多年的家庭破镜重圆,用爱心演绎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寻亲大姐”。

“虽然我自己的妹妹还没有找到。可是,想到有那么多的老人不再像我母亲那样抱憾,那么多的家庭能够骨肉团圆,我感到付出再多也是值得。”吕顺芳说,“不管有多大困难,我都会坚定而快乐地走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的温暖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心中拂过一丝温暖。——题记

5岁的感动在幼儿园时,无忧无虑的。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从秋千上摔了下来,其实也没有摔伤,只不过是有点疼而已,便扯起嗓子哭起来。老师走过来,把我扶起来,一句安慰的话像一股暖流般涌进我的心房。我便停止了哭泣,灿烂的笑容又挂在了我的脸上。那时我还不知道这股暖流是什么。

12岁的感动已经六年级了,小学的同学就要各奔东西了。我心中多么舍不得,舍不得与我一起欢呼,一起懊恼的朋友。当同学们对我说,我们永远是朋友时,我的心洋溢着幸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们在不同的地方共同守望我们永恒的六年级岁月。

13岁的感动13岁的我爱上了读书。我从文章中学会了感动。懂得了有爱便有感动。只要你打开心窗,你的心便可以容纳一切。碧蓝的天空中浮着一丝白云,这是天的感动。蔚蓝的大海里卷起一滩海浪,这是海的感动。我的嘴角上扬,眼睛里藏着一丝幸福的泪水,这是我在感动。感动无处不在。

多少人多少是感动着你,而你又感动了多少人呢?正如你被楼下的人所感动,楼上的人也被你所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2024感动中国人物杨振宁的作文素材

全文共 1018 字

+ 加入清单

杨振宁是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后来他的出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国护照上误写成了1922年9月22日)。他出生不满周岁,父亲杨武之考取公费留美生而出国了。4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认方块字,1年多的时间教了他3千个字。杨振宁在60岁时回忆说:"现在我所有认得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目的2倍。"

1928年杨振宁6岁的时候,父亲从美国回来,一见面就问他念过书没有?他说念过了。念过什么书?念过《龙文鞭影》。叫他背,他就都背出来了。杨振宁回忆道:"父亲接着问我书上讲的是什么意思,我完全不能解释。不过,我记得他还是奖了我一支钢笔,那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那是在1938年,他才16岁。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旋即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两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考上了公费留美生,于1945年赴美进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间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最终推翻了宇称守恒律,使迷惑消失,问题解决。杨振宁在1957年诺贝尔演讲中这样说道:"那时候,物理学家发现他们所处的情况就好象一个人在一间黑屋子里摸索出路一样。他知道在某个方向上,必定有一个能使他脱离困境的门。然而究竟在哪个方向呢?"原来,那个方向就是宇称守恒定律不适用于弱相互作用。"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R.L.Mills)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与巴克斯特(R.Baxter)创立了"杨-巴克斯方程"。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他在1971年夏,是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的。他说:"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我有责任帮助这两个与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我也感觉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途中,我应该贡献一些力量。"

杨振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20多年来,他频繁穿梭往来于中美之间,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他写过这样两句诗:"云水风雷变幻急,物竞天存争朝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考素材之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颁奖词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胡佩兰颁奖词的中考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秋兰为佩: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

【先进事迹】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颁奖词】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中考写作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颁奖词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会心一笑的温暖和泪流满面的感动中学生作文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小古是个大笨蛋,在走廊转弯时,它总是转不过来;小古很腼腆,他害怕自己的眼睛和别人的视线碰到一起;小古会耍酒疯,只舔一小口啤酒,它就会醉……这只可爱的小古,使我时而欢笑,时而流泪。

《笨狗小古》这本书用简单的线条和朴实的话语讲述了作者后藤保幸与自家爱狗小古XX年+108天的故事.故事开篇,作者写了这样一句话;‘一切思念,先给我最爱的小古’。我便明白小古已经不在人世间了,同时我也在想,为什么人总是等到失去了,才会明白它的宝贵,才会去珍惜?就如导读上写着;“它逗你开心,它给你捣乱,它黏着你,它陪着你,可是,有一天,它走了再也不见……”整个故事中,我最爱第二篇内容;和小古在一起的日子。

它说的是“我与小古一起恶作剧,一起散步,一起玩耍,并且每个‘一起’结束后,都会有一句话来概括小古,小古是个大笨蛋,小古是个懒汉,小古是个馋虫……我明白,这其实表达的是“我”对小古的爱。

如果说,故事前篇都会令我欢笑,那么后篇则每每使我泪流满面,小古生了病,小古真的老了,最后小古死时,是“我”抱着它的……合上书,我觉得动物们有依赖、也有坚强;有快乐、也有悲伤;有坚持、也有妥协…….就如人类一般。作者在故事最后,写了一句十分深奥的句子;每当失去宝贵的东西,我们总是懊恼之前……

[会心一笑的温暖和泪流满面的感动中学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中考作文素材:温暖

全文共 1426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题目】

冬天的阳光最温暖,春天的和风最温暖;寒冷时的一件棉袄最温暖,饥饿时的一块面包最温暖;伤心时的一句安慰最温暖,困境中的一句鼓励最温暖……生活中充满着温暖的种种情景。

请以“温暖”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名师题解】

精选材,以小见大

在写作训练中,当立意没有难度时,选材就成为关键。能体现温暖的素材有很多,如立足家庭,体现亲情温暖;置身学校,感受集体温暖;放眼家国,尽享社会温暖。但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从身边选取熟悉的、更易驾驭的凡人小事,以小见大,更好地表现主题。

巧构思,贵在感人。

有了明确的素材,要注意提高素材的利用率,需要精巧的构思设计。要善于训练记叙文的写作,将“温暖”的主旨,置放于具体而集中的事中加以体现;要善于调动外貌、语言、动作行为或细节、心理描写等手段来刻画人物;记述事情,力争意义重大,启人心智,充分挖掘事情本身所蕴含的感人力量。

【推荐素材】

素材一:

“南网哥哥”用爱,走进温暖冬天

新年前几天,坐落在贵州黔东南从江地区的加榜中学在持续了数日的阴雨天气后,出现了第一缕阳光。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公司“南网哥哥”爱心团队代表们将募集到的棉鞋、手套、围巾等御寒物资送至50名贫困初中生手中,为山区贫困孩子送来了温暖。

近2年来,“南网哥哥”爱心团队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70佘次,为孩子捐建爱心书屋2所,捐赠图书1500余册,组织学雷锋小组,开展“人人动手,绿化营地”植树等活动,累计援助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士等2000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7200小时。

素材点拨:爱心与善意是风吹不散的阳光。“南网哥哥”的爱心行动,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带来了阳光般的温暖。而且,爱,绝不是昙花一现般的心血来潮,而是持之以恒的过程。鲜活的数字,证明着“南网哥哥”的爱与奉献、执着与坚守,而那冬天里的温暖,足以打动每一颗易感的心灵。

素材二:

请环卫工吃饭,温暖又体面

2014年12月4日,成都街头一家火锅店内十分温暖。该店闭门谢客,专门请来了辖区的180多名环卫工人,备上好酒好菜特意招待。负责此次活动的李先生表示,火锅店刚开张时,他们曾在街头散发了10多万张传单,不少都被丢在街道上,给环卫工人带来了很多负担,李先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以表达歉意。该火锅店按照50元每位的标准为环卫工人们配置菜品。闭门谢客不但体现了“请客”的诚意,更能让环卫工人在自由无拘束的环境下吃饭。

素材点拨:让每个人在阳光下有尊严地活着。热热的火锅,暖暖的心意。李先生以独特的方式,向环卫工人致歉,是对环卫工人劳动的理解与尊重,更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事情虽小,但却传达出厚重的社会正能量,让人的内心充满着无限的温暖与感动。

素材三:

超越血缘的亲情温暖人

2014年5月14日,朱水宝阿婆经过15年的坚持不懈,终于为“黑小囡”朱军龙办下收养证和上海户口。这段超越血缘的亲情,终于有了一条坚强的维系纽带。

2000年8月8日,市民朱阿婆买菜时,在路边草丛中发现一个光着身子、气若游丝、皮肤上长满了痱子的小孩。她心疼不已,将孩子抱回家,帮他洗澡。但阿婆怎么洗,发现他还是很黑,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是个外国黑人孩子。朱阿婆生活拮据,可一家人毅然决定:“无论如何留下宝宝,照顾他,抚养他长大成人!”

素材点拨: 温暖无距离,它足以穿越国家、种族的界限。朱阿婆的义举,是地地道道的大爱无疆,雄辩地告诉人们,关爱无国界。而十五年的坚持不懈,又是怎样的执着与坚守。这,也许正是超越血缘的亲情之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动中国人物写作素材

全文共 1270 字

+ 加入清单

于敏: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朱敏才、孙丽娜夫妇: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赵久富: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他是湖北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富,带领村民重找致富路。

张纪清: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陶艳波:“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木拉提·西日甫江: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他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他绝不孤独,因为身后是人民!他是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肖卿福: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他是江西赣州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肖卿福。

朱晓晖: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她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她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她是朱晓晖,为给父亲治病,她辞掉报社的工作,欠下一身债务,周末还给“债主”的孩子补习。

师昌绪:忧国不谋生。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特别致敬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这些都是远渡重洋到非洲大陆上抗击埃博拉的中国医生,他们在那里以勇气和科学铸铜墙铁壁,我们以这座奖杯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陇海大院:和风春满园。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动中国人物素材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9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收到了一笔1000万元的巨额捐助,用于教育、公益事业建设。这是该县有史以来接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助。这笔巨额捐款,来自今年86岁的马旭大校。捐给家乡的这1000万元,是她毕生的积蓄。

马旭是中国第一名女空降兵,抗美援朝期间,马旭被授予抗美援朝纪念章、保卫和平纪念章和朝鲜政府三等功勋章。她通晓英、日、俄三国语言,还和丈夫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填补了相关空白,被称为中国军中的被称为军中的“居里夫人”。

他们还研制出“充气护踝”,让空降兵着陆就像踩在气垫上,减少反冲力,减少扭伤情况。此后,马旭和丈夫又经过多次高原跳伞训练和水上跳伞训练,研制出“单兵高原供氧背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2024感动中国人物杨振宁的作文素材

全文共 1228 字

+ 加入清单

杨振宁在7岁的时候来到清华园,在这里一共住了8年。当时的附小叫成志小学,里面有两个“大头”,一个是杨振宁杨大头,一个是俞平伯的儿子俞大头。

杨振宁小时候,至少不是一个最守规矩的孩子。据他自己说,清华的每一棵树他都爬过。

中学是在绒线胡同上的,就是现在的北京市第31中。那个学校当时只有不到300个学生。这时候,当北大数学教授的父亲杨武之已经知道儿子学数学的能力很强。他当时如果教儿子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儿子一定学得很快,会使他十分高兴。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在初一与初二之间的那个暑假,请雷海宗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杨振宁学《孟子》。所以在中学时代杨振宁就可以背诵《孟子》全文。

杨武之喜欢围棋和京剧,但并不去培养儿子这些方面的兴趣,下棋可以让儿子17颗子,唱也只教他唱一些民国初年的歌曲如“上下数千年,一脉延”,“中国男儿,中国男儿……”等。

对于父亲书架上的许多英文和德文数学书籍,杨振宁常常翻看。因为外文基础不够,所以看不懂细节,每次去问,杨武之总是说:“慢慢来,不要着急。”

上课念书的时候,杨振宁喜欢东翻西看,一次看了艾迪顿写的《神秘的宇宙》,那里面讲的是20世纪到那个时候为止,所发现的一些新的物理学的一些现象与理论。他顿时被激发出了极大的兴趣,所以回家以后就跟父亲、母亲开玩笑,说将来要得诺贝尔奖金。

杨振宁在抗战胜利的1945年夏天离家赴美国求学。那天清早的细节至今历历在目:“父亲只身陪我自昆明西北角乘黄包车,到东南郊拓东路等候去巫家坝飞机场的公共汽车。离家的时候,四个弟妹都依依不舍,母亲却很镇定,没有流泪。”

“到了拓东路父亲讲了些勉励的话,两人都还镇定。话别后我坐进很拥挤的公共汽车,起先还能从车窗往外看见父亲向我招手,几分钟后他即被拥挤的人群挤到远处去了。车中同去美国的同学很多,谈起话来,我的注意力即转移到飞行路线与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去。等了一个多钟头,车始终没有发动。突然我旁边的一位美国人向我做手势,要我向窗外看,骤然间发现父亲原来还在那里等!他瘦削的身材,穿着长袍,额前头发已显斑白。看见他满面焦虑的样子,我忍了一早晨的热泪,一时崩发,不能自已。”

“1928年到1945年这17年时间,是父亲和我常在一起的年代,是我童年到成人的阶段。古人说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现在不讲这些了,但其哲理我认为是有永存的价值的。父亲介绍我接触了近代数学的精神,给了我不可磨灭的印象。”

40年以后杨振宁这样写道“我的物理学界同事们大多对数学采取功利主义的态度。也许因为受我父亲的影响,我较为欣赏数学。我欣赏数学家的价值观,我赞美数字的优美和力量;它有战术上的机巧与灵活,又有战略上的雄才远略。而且,奇迹的奇迹,它的一些美妙概念竟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

无论如何,父亲与儿子的分别,是人生之中最顺理成章、最令人惆怅,最刻骨铭心的分别。

此一去,三叠阳关,唱到千千遍。23岁的杨振宁也许没有想到,他真的应验了12岁时的戏言,为中国人拿回了第一个诺贝尔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温暖和感动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听说阳光姐姐又出新书了,我迫不及待地来到新华书店,买下一本《猪仔头温暖之旅》,一口气把它看完了。

故事主要讲的是主人公朱子同是个爱玩的时尚少年。他玩厌游戏之后,又开始玩表演和视频。他为了得到一台ipone4手机,参与了电视台的一档社会节目—《变形记》,到农村度过了几天,令他一辈子难忘的生活。出乎他意料的是,原来农村有着城里所体验不到的欢乐,同时也给他带来了一些沉重和酸楚的感受。在充满喜剧性的情节里不乏明媚的忧伤。

读完整本书,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朱子同来到农村学校的这一幕。书中介绍了农村学校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如“这一件屋子黑压压的,摆着十几张床”。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感叹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比农村真的不可同日而语。农村留守儿童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在这么优越的生活环境下,我们要好好学习。这一幕令我十分感动

这是一次温暖之旅,更是一次能让心灵收到触动和洗涤的难忘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描写感动作文素材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总会在那么一瞬间,被某件事感动的不能自抑。

在那次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然而最让我敬佩的是那些翱翔在蓝天中的雄鹰。军区某陆航团五十一岁的特级飞行员邱光华和他的734机组的同志们在那次汶川大地震中表现的十分出色。地震发生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请战!再请战!震后第三分钟,他们团,启动应急预策;第三十分钟,所有直升机进入待飞状态;第一百一十八分钟,两架直升机飞向震中……那么多的救灾物资,早一分钟完成装卸,就能早点到达灾区,它们争分夺秒,积极行动。当时,四川地区的地势非常险峻,他们要在峡谷中贴着山峰飞行,在狭窄的江边寻找降落点,在强烈的气流中颠簸着,然而他们没有畏惧。

机长邱光华连续作战数次,他心中装的只有灾区受苦受难的人们,早已忘记了疲劳,在他的带领下,机组的其他成员也表现的十分勇敢顽强。战士张鹏,在这特殊的时刻,提出了一个让人难以拒绝的请求:请党组织在抗震救灾的战场上考察我吧!他每天从早到晚都穿梭在仓库和直升机、成都和重灾区之间,十几天里他完成了一百七十个架次物资的装卸任务。团里交纳特殊党费时,他把兜里仅有的八十元钱,作为一个非党员的党费交了出来。5月31日下午,直升机在返航途中,遭遇天气突变,飞机不幸失事……全组机人员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想,用生命和时间去换取别人幸福的人,都是让我们感动的,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描写动作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考素材:2024感动中国候选人宁波守塔人入围的资料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中央电视台公布“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评选”活动20位候选人,“宁波守塔人”叶中央一家五代守塔百年入围,目前网络投票评选活动已开始,将于2017年1月5日结束。

自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叶中央的爷爷叶来荣带着一家老小上岛,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在随后的100多年的岁月里,叶中央的父亲叶阿岳、儿子叶静虎和孙子叶超群都走上了守塔之路。叶家五代人默默坚守,在浙东海域12座灯塔上留下了奋斗的足迹,为20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送上了平安。

1944年10月的一个凌晨,强台风来袭,为抢回即将被风浪卷走的补给小船,叶阿岳冲进狂风暴雨,再没有回来。1971年春节前夕,叶中央的妻子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来三星塔团聚过年,途中她们乘坐的船被风浪掀翻,妻子和5岁的小女儿遇难。妻女离世后,本可以调离守塔一线的叶中央只向组织提出“给我换一座塔吧”,这一回,他去了爷爷曾经守过的白节岛。1984年,宁波航标处招灯塔工,叶中央为儿子叶静虎报了名。2014年,叶静虎的儿子叶超群也紧随父辈步伐,登上了位于宁波镇海的七里屿灯塔当了一名灯塔工。

在茫茫大海里,灯塔就是希望,就是家的方向,叶中央说:“人在灯亮。灯塔是大海的眼睛,只有一直亮着,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船只才会安全。” 一直以来,以叶家五代人为代表的灯塔工们与大海相伴,扎根孤岛,默默地值守,无私地奉献,指引万千艘船舶航行,守护一方水域平安。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