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心中的孔子(优秀20篇)

《孔子》主要讲了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室王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战争,老百姓是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下面就是开学吧为大家推荐的一些关于心中的孔子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浏览

440

作文

433

给孔子的一封信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孔子

您好!很高兴能够给您写一封,我感到无比的激动和高兴。不知该怎样称呼您呢?您是那么的知识渊博,让人和蔼可亲。所以请允许我叫你一声“孔爷爷”。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些话是多么的熟悉啊!如果没有您,哪里还有这样的名句?如果没有您,哪里还会有以“仁”为本的己想?如果没有您,那谁还能当我最恭敬的历史人物呢?

“好人的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从您身上,我也学到了非常多的道理,让人受益匪浅。

春秋时代,您被人们尊为“圣人”,相传有弟子三千多人,您是多么受人民爱戴。您学识渊博,大家有问题都会向您请教,但是您仍然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您到太庙去祭祖,一进太庙,您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虽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但您却答道:“有事必问,有什么不对?”真是不得不让人佩服啊!

还有一次,您的弟子问道:“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字’”,您说到:“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您的身上,真的还有许多我们没有发现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啊!

一个外国人曾经说过“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这说的榜样不就是您吗?不!您给我们带来的是无敌的教诲啊!

现在,您在中国甚至世界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您的“儒家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无数代人。

尊敬的“孔子爷爷”,您永远受到我们大家的敬重,您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最后,愿天堂的您一路好走。

永远敬重您的一位中学生

20XX年5月6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写孔子九年级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末期,有一位圣人。他有着"仁"的思想、"儒"学的精华。他的一言一行,更是通向幸福的指标。虽然离我们有2000多年的距离,可是,这个名字我们终生不忘——孔子

我心中的孔子有志向。那是一个乱世,乱世就是天子失德、诸侯争霸、礼坏乐崩、民不聊生的世界,所有读书人都在寻找一个救国复兴的方法;就在这时——孔子诞生了。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虽然只是一介平民,他十五岁时立志求学,三十岁时学有所成,他在母亲的悉心关爱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志向远大、勤奋好学的青年。由此可见,志向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啊!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我心中的孔子有才能。他在五十一岁的时候正式出来做官,官职越做越高,做到了"代理总理",帮忙鲁定公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序,齐国侵占鲁国的几块地还给鲁国就是孔子的贡献。司马迁用八个字形容:"路不拾遗,男女分途。"这样的管理才能卓越的人,不正是当今社会真正需要的么?

我心中的孔子坚韧不拔。孔子晚年周游列国传播自我的思想,期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可是春秋时期,天下大乱,正是各国以大欺小,夺取天下的良机,谁肯采纳孔子"不要战争的思想"呢?可是孔子他不卑不亢,继续周游推荐自我的思想。如果换成咱们中的一个,肯定是早就退缩啦!

在我眼里孔子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推行的教育政策"有教无类",让平民也能上得起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正是因为孔子的思想,独创私学,创立了儒家学派,有了之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今日我们能在学校里开心的生活!

一本《论语》道不尽孔子对我们的教诲,孔子带给我们的还有很多很多,不管是过去、此刻、还是将来,孔子这一伟大的形象都会永恒不变地烙在我的心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孔子也有糊弄人的时候名人故事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孔子出游,途中他的马儿偷吃了农夫的庄稼。

农人很生气,捉住了马儿并把它关了起来。子贡知道后,就去恳求农人放了马儿,但任凭他好话说尽,低声下气,农人却理都不理。

孔子说:“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说服他,就好比请野兽享用太牢(祭祀时所用的牛、猪、羊三牲,是最丰盛的牺牲),请飞鸟聆听九韶(古乐名,相传为夏禹所作,使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优美音乐)一样。这是我的不对,并非农人的过错。”于是命马夫前去。

马夫见了农人便说:“你从未离家到东海之滨耕作,我也不曾到过南方来,但两地的庄稼却长得一个模样,马儿怎知那是你的庄稼不该偷吃呢?”

农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把马儿还给了马夫。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便来问孔子,既然你早知此事非子贡之力所能解决,为何不直接派马夫去呢?

孔子笑道:“我若不让子贡去,他必定心中不服,如今不但子贡毫无怨言,也使得马夫有了表现的机会。”

圣人能通达人情事理,所以才能人尽其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孔子——黑暗王国里的残烛_2000字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

全文共 2369 字

+ 加入清单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汉书·艺文志》

孔子的长相颇怪。“生而圩顶,就是说,他天生的脑袋畸型,头顶上中间低,四周高,司马贞说,其形状恰像倒过来的屋顶。名之曰丘,固当。不知命相学家是如何解释的。这种头顶是否暗示着承受天地之甘露阳光?孔子自学而成大才,其天赋必然很高。而其身长亦不凡,“九尺有六寸,这在那时可以说是“硕人了,“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人人都说他是长人,感到惊异。真正的一个齐鲁大汉。不过,这个“长人的身影也确实够长了——长到遮蔽了整个民族漫长的历史,—个民族都— 直顺着他的倒影前行两干多年了,我们何时才能走出这漫漫的阴影呢?

据司马迁和《孔子家语》的记载,孔子乃是商代“三仁之一微子的后代。那个有名的“仁义之师的统帅宋襄公,便是他的十一世祖——难怪他也像宋襄公那样泥古不化,自讨苦吃。用古老的仁义道德去对付现世的流氓强盗,这也是他家族的祖传秘诀吧,只可惜常常不灵。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不再属王族,姓也成了“孔。后来孔父嘉又为人所逼而奔鲁。所以孔子确实是一位“没落贵族。到他父亲叔梁纥,便是连人丁也很寥落了:正妻连生九女,—妾生子叫孟皮,却又是个跛子。年近七十的叔梁纥大概非常绝望了。但他还要作最后的努力,于是便向颜氏求婚,颜氏少女颜征“从父命而嫁给了古稀之年的叔梁纥。所以,司马迁说这是“野合,“野与“礼相对,夫妻双方年龄差别太大,不合周礼,所以这婚姻不是“礼合,而是“野合。“野合而生孔子——这实在太有意味了,为什么呢?孔子终其一生都在为“礼坏乐崩而头疼,而愤怒,而奔走呼号,要人们 “克己复礼,孰料他本人即是个不合礼的产儿呢。如果他的那位老父亲真的克制自己来恢复周礼,可就没有孔子了。真玄哪。要知道,这不合“礼的产儿,竟是他们这古老家族之链上最辉煌的一环,也是我们这古老民族历史上最辉煌的人物啊!

宋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好抬杠的李贽就此讽刺道,怪不得孔子出生之前,人们都点着蜡烛走路。我想,话不能这么说,也不是这么说的。我觉得,孔子确实是悬挂在那个遥远古世纪的一盏明灯,他使我们对那个遥远的时代不再觉得晦暗和神秘,他使那时代的人与后代乃至于我们沟通了。我们由他知道,即便在那么一个洪荒时代,也是有阳光普照着而万物不探手段地生机勃勃;那时代也发生着我们今天一样的事情:暴力和弱者的呻吟;混乱和宁静的企望;束缚与挣扎;阴谋与流血;理想碰了钉子;天真遇见邪恶;友情温暖,世态炎凉。在他手订的《诗经》中,我们甚至可以体验到最个性的感受——当那些面孔不一情性各异的个人复活时,那个时代不也就复活了吗?

孔子生活的时代也真像他所说的,确实是混乱无道。他为之伤心不已:辉煌的“郁郁乎文哉的周王朝已是日薄西山,伟大的周公早已英魂远逝,他制定的“礼“乐也土崩瓦解。“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到处都是乱臣贼子,且个个生龙活虎。西周古都废墟上的青草与野黍也一茬一茬地青了又黄,黄了又青,根深而茎壮了,掩埋在草丛中瓦裂的陶器早已流尽了最后一滴汁液。九鼎不知去向,三礼流失民间。东周呢?龟缩在洛邑弹九之地,可怜巴巴地看着那些纵横天下的伯霸诸侯,把九州版图闹得瓜分而豆刮。

无可奈何花落去,还有谁来用红巾翠袖,擦去周王混浊的老泪?连孔子本人都不曾去那里。在这种时候,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真无异于痴人说梦。孔子正是这样的一位痴人。痴人往往缺乏现实感。他的精神就常常脱逸出现实的背景,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追寻着万物逝去的方向。是的,他一生都在追寻,他周游列国,颠颠簸簸,既是在找人,找一个能实施他主张的人,更是在找过去的影子,找东周昔日的文明昌盛。面对这一伟大帝国的文化废墟,孔子领悟到并承诺了自己的使命!但挽狂澜于既倒,或知其不可而为之,只不过是一种令人钦敬的悲剧精神罢了,他最终还是失败了。当他奔波倦极归来,在一条小河边饮他那匹汗马时,他偶然从平静的流水中惊见自己斑驳的两鬓,“甚矣,吾衰矣(太惨啦!我已经衰老了!)他顿时心凉如水。这衰弱的老人,他的多少雄心都失败了,多少理想都破灭了。壮志不酬,眺望茫茫无语的宇宙,他心事浩茫。人世渺小,天道无情,青山依旧,哲人其萎。于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叹息便如一丝凉风,吹彻古今:“逝者如斯夫!

我在几千年后的漆黑的夜里写这篇文章时,宛如见到他当初衰弱地站在苍茫高天之下的无情逝水边。那无限凄惶的老人的晚景使我大为感动。于是这篇文章的题目也就一闪而现了:这衰弱的,即将随着时间的流水逝去的老人,不就像黑暗旷野上快要燃尽的一枝蜡烛吗?四面飚风,寒意四逼,这支蜡烛艰难地闪耀……

孔子死后,鲁哀公装模作样地悲痛一番,悼念一番,他写了一篇诔文,似乎感伤得很:“上天太不公平啦。不肯留下一位老人陪我,让我一人在鲁国孤零零的,唉,多么悲痛。孔子的弟子子贡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

其实,对孔子“生不能用的,岂止—位鲁哀公呢?孔子一生见过不少诸侯,像楚昭王,齐景公,卫灵公……等等,有谁用他呢?天下人事纷纷扬扬,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人人都在玩新花样,搞新名堂,他老先生拿着一把过时的且是万古不变的尺子,东量量,西测测,这也不合“礼,那也不合“乐,到处招人惹人,别人对他敬而远之也是很自然的。同时他又像一个蹩脚的推销员,推销过时的、早已更新换代的产品。这产品不是按顾客的需求而设计,而是要以这产品的规格来设计顾客,正如韩非嘲笑他的,不是根据脚的大小来选鞋,而是根据鞋的大小来“削足。他这么不合时宜,被人拒绝不是很正常的么?子贡以他的经济实力和外交天才,到处为老师打点鼓吹,也没有什么效果。子贡的悲痛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分责备鲁哀公不能用孔子,就不大合情合理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孔子的名言警句

全文共 1688 字

+ 加入清单

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7、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9、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20、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21、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22、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23、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2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6、不学礼,无以立。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0、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31、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3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3、小不忍则乱大谋。

34、匹夫不可夺志也。

35、道不同,不相为谋。

3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7、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0、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4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4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4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5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5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54、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经典语录 www.lz.cn)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55、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5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59、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60、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6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2、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65、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给孔子的一封信作文700字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孔爷爷:

您好!我是一名中学生,由于您是我最崇拜的人,按捺不住心中想对你说的话,因此冒昧给您写这封,希望与您共享我的心声。

您创立的儒家学派,提出的“仁”的思想,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历史中最大进步思想之一。我认为不仅在您那个时代需要“仁”的思想,在如今我们这个时代同样需要这种思想。我想,假如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不是吗?

我平常休闲时,总是喜欢把《论语》拿出来看。这里面记录大多数是您所说的话,有非常深刻地哲理性,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您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使我懂得学习知识并时常复习它也是让自己快乐的事。以及“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使我懂得知识是用心去学习的,而不是外观因素促使你去学习的。还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使我想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句名言警句,使我明白时间是极易流逝的,我应该好好珍惜时间,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

孔爷爷,您知道您最让我崇拜的地方在哪里吗?那就是你的道德品质。虽未与您亲自交流,接触过,但从《论语》记录你的话中,我领悟到你的品质。从“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中,可以说明您是个谦虚,喜爱知识的人,并且也表现出您是一位好老师。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可以说明您不是一个不懂装懂贪图虚荣的人,而是一个诚实的人。

孔爷爷,由于晚生没有什么所谓的满腹经纶,只有这些自己内心想表达对你想说的只言片语,希望您能谅解。在此也非常感谢您,您所留下的那些话就像我人生中的航标,必会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您的崇拜者:季林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孔子的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作为一位思想家,留给我们众多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哲学思想。一部《论语》,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学而第一》共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主要以论述学习和做人为主。

上学时代对于论语最为熟悉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那时更多的是从孔子的乐学精神中寻找中国的文化精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积极向上、注重修养的人生态度和以复习、实践来巩固知识的学习方法。如今重读此篇后发现原来的理解还留于肤浅,挖掘其深意,此篇更多的是讲述一种人生态度和一个君子应达到的理想境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学习就是达到这种理想境界的最佳方法。其中至少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作为一个君子应具备的良好心态——“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的一生都在追求从政,但几乎一辈子没有得到大展才学的机会。所以到了晚年,他回忆起自己的经历和心境的历程,对孜孜以求的弟子讲了自己的体会,说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下,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不被人们了解的时候,不怨天尤人,注重自我修养。现在的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修养。第二层意思是,作为一个君子在任何阶段应有的生活态度和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被任用之前,要多接触社会,多接触同行、专家,把学习和交流作为乐趣。正所谓的厚积薄发。即使任用之后仍必须不断的学习。这在普遍追求实际利益的今天,能够像孔子所提倡的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并时刻学习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这也是作为一个“君子”在浮躁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妙诀。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有所感悟。这其实正是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实践不是学习的惟一渠道,但如果缺乏实践的学习,将没有任何意义。同时,也只有在实践中才可能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先学什么、怎么去学。

读《论语》,我们应该能从中发现对自己有益的启发:人生在世,必须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在逆境中不怨不怒的平和心态,并且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能够每天都对世界有新的的认识,新的发现,并且有所领悟,有所感动,这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活法!我们提倡追求这种高境界的人生!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么向上的阶梯。

薄书一本,细读一遍,终生无悔。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孔子拜儿童为师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石瓦片玩儿,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儿,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

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

孔子被问住了。他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孩子说:“我叫顶项橐,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给孔子的一封信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孔子

您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虽然与您相隔宇宙那么遥远的距离,但您的大名却家喻户晓。

我记得您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它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它使我明白了学习与思考是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只学习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学习,也不行。只有将二者正确的结合起来,才算真正懂得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在现实的生活中,我学会了在学习的基础上的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孔爷爷,是您让我领悟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当然,您教会我的不仅这些。你还使我明白了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后两句中含义深刻,使人从中获益不浅。这让我想起了柳公权。柳公权发现颜体虽雄浑厚朴,但不乏臃肿肥大之弊病后,不断揣摩,将颜体渗入自己骨立如嶙的特长。创立了世代奉为经典的柳体。倘若柳公权一味效仿于颜体,而不顾其弊端。就不会有相提并论的柳体啊!所以,我明白对待一切事物,就要运用您的择善而从,不善而弃的标尺,放开眼光去学习和处理,只有这些才能有所突破;反之甚至会限制泥潭,一误再误。

您教会我们很多,您的思想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是熠熠生辉的,注定也要恩泽后世。

敬祝您快乐,永世幸福。

此致

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写给孔子的一封信

全文共 2324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前辈:

您好!

恕我冒昧,用这样的一个古怪的说法来称呼您。您会不会说,这是不合礼数的?说实话,在给您写这封前,关于称呼的问题,我真是思量好久。春节期间,我带念五年级的儿子去了嘉定孔庙。那天早晨才下了一场小雨,寒风瑟瑟,孔庙里冷冷清清。走进大殿,您的塑像高坐其中。在您的塑像上悬了一块匾额,如果您泉下有知,您一定会笑着说:“不用说了,我知道,匾上写了四个大字——万世师表。”是的,您答对了,正是这四个字。儿子问我:“爸爸,什么是’万世师表’啊?”没想到,我竟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想了一会儿,我说:“孔子是世世代代的教师的榜样。”听我这样说,您会不会捋一捋长髯,轻轻摇摇头。我知道,您在世时,有人尊称您为圣人,您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您总是很谦虚,很实在。从不承认自己是圣人。“圣人”的称号,您可以不接受。但“教师的榜样”,应该接受。别的不说,单是“诲人不倦”,就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做到的。

您是后世教师的榜样,您是我的前辈,因为我是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现在的小学、中学里,教师大都只教一门学科。这和您那时不一样。用现在的话说,您是超级厉害的老师,一个人包班,教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学科,而且还是复式班。现在的学生学得多,学得难,而且一个班里五六十个学生,甚至更多。如果一个老师教数门学科,时间、精力完全不够用。过去也有一些同行做实验,一个人教两门学科。可现行的课程与教材,并不适合用包班的形式。最近几年,有同行干脆做全课程实验,就是在小学一二年级取消各种学科,抛开了学科教材,将各个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用学习项目的方式教。比如,春天到了,几周之内,让学生画画春天写写春天,读一点关于春天的诗歌,到郊外去踏青赏春等等。孩子们自然是很愉快的。可是,我觉得这样的课程改革与国家课程系统不吻合。一二年级这么做,甚至三四年级也这么做。可是五六年级时还这样做吗?当小学生面临小升初的考试,这种与评价系统不吻合的课程改革,只是一种教育情怀的外显。所以,目前做这种改革的学校还不多。不知道会不会有教师认定这样教到六年级,学生的综合素养会很强,完全可以应对现行的考试方式而坚持改革呢?我现在还没有看到具体的案例与经验。不过,有一点我是知道的,在不少地方考试成绩是校长教育局长的政绩之一,不能有差池的。另外,就目前基础教育高等师范教育现状,有多少一线教师有能力开发出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呢?有多少教师已经具备了开发课程体系需要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呢?还有一点我是知道的,那就是孩子不是试验品。

孔子前辈,您大概已经听得有点迷糊了吧。您那时没有那么多的大一统。只要有本事,开门授徒,传播思想。学生一旦学成,不需要通过统一考试,自己去社会上找机会求发展。在实践中运用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

每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是不同的,因此不同时代的人的生活方式,受教育方式也不同。

现在,您会不会对我刚才说的话,开始有点明白了。我知道,您首先想确认的应该是:现在没有家臣挟持贵族,贵族赶走国君这样的事了吧?当然没有了。现在下级都很听上级的话。

孔子前辈,听了我的讲述,我猜想,您第二个想问的问题是:你们现在是怎么教书的?做教师的都会情不自禁这样想。我读《论语》时,就经常想象您的教学场景。

说到教书,我最佩服您的是,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根据学习规律,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虽然两千多年过去了,但在教书这件事情上,现在很多老师依然在用您的法子教,或者努力向您的教育教学境界前进。前面说到课程改革之难,说实话,在大一统的环境下,我觉得课程改革这样的工作不是一线教师可以做的。一线教师最应该做好的是上好每一节课。如果真的能将每节课上好,即便课程设置不甚佳,学生依然能学好,您说是不是。您当年开设六门课,教了三千个学生,培养出七十二贤人,我想最重要的不是六门课,而是您每一次的教学,对吗?现在有些教师,动辄创造出一个体系,提出一个理论,可就是看不到使用了“体系”、“理论”之后的学生学习情况的大数据分析。实践“体系”、“理论”时,每天的课堂教学情况,每天的作业批改,抓差补缺情况更是鲜见记载、分析。现在,每当我读到一些华丽的新经验,术语堆砌的新论文,我就会去找里面是不是有转变学困生的案例分析。真遗憾,迄今为止,一次也没有找到。可是,帮助学困生不是教师极其重要的工作吗?

孔子前辈,您知道叶圣陶先生吧。我在好多次讲座中,曾说,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一百年内不会有人超得过。现在诸多媒体上刊登的众多所谓的新观点,在叶先生那一代人的著作里早就出现过,而且,当年他们做得比现在更扎实。

所以,您如果问我,现在的老师如何教书,我还真有点不知如何作答。虽然时代在前进,可是值得拿出来说的,好像真不多。就小学语文学科而言,上到您,下到叶先生,前辈们留下来的好东西太多,我们在学习继承上做得还很不够,真不好意思说自己有什么创见。

与您所处的时代有一处显著的不同倒是可以说一说,就是现在信息技术发达,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方式有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正在倒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

总的来说,现在教书很难。家长要求高,学情也复杂。教师除了教书外,还承担着诸多杂务。精力不济是教师常态。现在各种教学资源多,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也多,只是大家缺少时间和定力去学习,去细心琢磨课堂。这些问题您一定都没有遇到过。当下的问题还是要用当下的智慧、方法来解决。不过,您的《论语》在精神上依然激励着我们。

今天就先写到这里吧。离睡觉还有点时间,我再去找几本书翻翻。多读一点书,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静心养神。

祝您安好。

晚 朱煜敬禀

2016年4月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走近孔子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我盼望以久的山东旅游终于来到了,我兴奋得那一天晚上都没睡着。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收拾好了,准备第二天的旅游。

第二天早上到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上了车,大约做了8个多小时的车子,就来到了山东曲阜,来山东曲阜的人都要去看一看远近闻名的孔庙,孔林,孔府。我们晚上在宾馆住了下来 。

这一天我们坐着车子,穿过了十几道桥来到了孔府。刚刚进入孔府我就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四处都是又粗又高的柏树。这些柏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我看见一块石碑上刻着几行字:孔子是中国古代以为对后市影响至为深远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杰出的世界文化巨人。他所创立的以仁政德治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在中国以及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逝世虽然已经2400多年,但他的思想仍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发挥着作用。孔庙、孔林、孔府是2400多年来尊孔崇儒的结果,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内涵,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各国政治家、思想家、社会学家以及各界人士前来参观瞻仰.

我们坐着光缆车来到了孔庙。孔庙共有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古建面积约1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金元碑亭、明代奎文阁、杏坛、德佯天地坊等、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寝殿等。最后的一座古建筑是一个孔子庙,上面写着万世师表,斯文在兹。

我们又来到了孔林:孔林又称至圣林,在曲阜城北门外,占地3000亩,周围砖砌林墙长达14里,是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孙们的家族墓地。孔林内柏桧夹道,进入孔林要经过1200米的墓道,然后穿过石牌坊、石桥、甬道、到达孔子墓前。孔子的坟墓封土高6米,墓东是孔子之子孔鲤和他的孙子孔伋 的坟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还存有石雕的华表、石人、石兽。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当时被封爵位的品级设置的,整个孔林延用2500年,内有坟冢 十余万座。其延续时间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

孔府,孔庙,孔林,就参观完了,希望大家有时间也去看一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孔子的烦恼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嘿!告诉你们一个特大新闻:孔子要穿与时空隧道,来给我们当老师啦!

一大早,孔子就来到学校。只见他头上扎着一个高高的发髻,留着一把长长的白胡须,穿着长袍,脚蹬一双黑靴子。他走路非常慢,后面还跟着两个弟子,一个抱着一大捆竹筒,另一个拿着笔、墨和戒尺。孔子一进学校,很是惊讶:怎么满院子有这么多又高又大的“石头怪物”?校长见了,连忙上前迎接,十分热情地说:“哎呀,这不是大思想家孔先生吗?快里面请!”说着就伸出手想和孔子握手,孔子却忙把手往回缩,十分严肃地说:“男女授受不亲,这万万不可呀!”校长只好无奈的把手放下来。领着孔子去教室。一路上,孔子每上一个台阶都要提一下长袍的下摆,走着走着,脚踩住了衣服,孔子就重重的摔在了地上,长叹了一声:“呜呼哀哉!”他又怕别人看见了笑话,连忙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接着走。

终于到了教室,这时的孔子已是鼻青脸肿!他把弟子拿的东西放在讲桌上,看见墙上有一大块黑色的木板,不解的问学生:“这是何物?”我们说:“那是黑板呀!是老师用来写字的。”孔子点点头好像明白了似的。开始上课了。孔子打开竹筒,给我们读上面的文章,我们却什么也听不懂。孔子见读学生们听不懂,那就写吧。于是,他就拿出笔墨纸砚,让弟子磨好了墨,他拿起毛笔往黑板上写字,字还没写出来,墨水却洒在了衣服上。我们实在憋不住了,就哈哈大笑起来。整个教室嘈杂得如同戏院里一样。孔子拿起戒尺,装着要打人的样子走下讲台,一迈步,脚又踩住了衣服,幸好一位同学扶住了他。

无奈之下,孔子只好来到校长室,对校长说:“时代发展太快了,我还是回去吧!”说完,穿越时空隧道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很多人知道春秋末期,有一位非常儒雅的圣人。他有着“仁”的思想、“儒”学的精华。他的一言一行,更是通向幸福的指标。虽然离我们有2000多年的距离,但是,这个名字我们终生不忘——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刚刚学习的《论语》就是记录了他和弟子言行的一本古书。书中所讲的,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而孔子这位圣人,在我的眼中,更是高大、尊严的形象!

孔圣人教导“诚实守信、厚道人意、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他所倡导的思想也正是我们如今最需要的。象他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圣人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道德的修养和心态。让我们的品德高尚,升华。也正是这一点,让孔子,一个平平凡凡的人,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孔圣人”。在不知不觉当中,我对孔子的话了解了一番,对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深切的感悟。这就是我们应有的做人根本!自己不能做的事不能施加给别人。也正是孔子的这一翻令人受益匪浅的话,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顺利前行!

我也十分敬佩孔子。因为孔子对我的帮助则是胜过一切的!我的一切成功都离不开他的帮助。孔圣人不但对我有着莫大的帮助,对整个中国的“现代文明”都有着重大帮助。所以,孔圣人就像是一盏明灯,不仅把我的人生照亮,还把整个中国的历史照亮,让我们的文明达到了高点。

在我的眼中,孔子、孔圣人是在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的。他的每句话都是对我的极大的感触!如果说,秦始皇是对我们国家发展产生了重大贡献,那孔子就是我们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贡献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心中的孔子议论文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渊博的读书人从来不会拒绝阅读,而总是在选择纷繁复杂的视野中紧紧追随经典的脚步。在自己求学的过程中,他们总是不言辛苦,向知识比自己渊博和一些对自己的知识面有帮助的书籍上下功夫。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学问家,思想家。

作为一个完全有资格来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探索吗?回答是肯定的。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勤奋,谦虚,好学,乐观,实事求是”这是他的学习精神。他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是我最佩服他的一点。在治国方面,他主张“仁”,他的美德核心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他提倡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他认为一个完美的人应该在诗礼乐方面修身成性。

他的人生智能谈话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这些话语时,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我们也许不会学到孔子的全部,但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的忘年交——孔子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69 字

+ 加入清单

远处,天际屹立着巍巍的雪山,山上仅有一小亭,取名伦理亭。命名者谁?学者孔丘也。

雪后的山上,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山上只有一亭,亭中只有一人。瓦铫煮春茶,淡香生骨瓷。看着红泥小火炉里滚沸的热水,袅袅的白雾缓缓升起,我猜测着他什么时候才能到来。

一杯杯茶的饮尽,终于,一个熟悉的身影缓步走来。他穿着粗布衣服,却仍旧掩盖不了自身的浓厚气质。没错,他便是我的忘年交--孔夫子。

多年前,我与孔夫子在此相识,我仰慕孔夫子之学识渊博,孔夫子欣赏我之无拘无束,我们便结为忘年交。后来,孔夫子周游列国,游说诸王,我们便不能再来往,直到今天再次相遇。

夫子坐在石椅上,接过我递来的热茶轻酌了一口,笑容温和,“多年未见,你倒是成熟了许多。”

“人吗,总会长大。夫子近些年还好?”

“与书作伴自有什么不好的呢?只是,你今天找我来所谓何事?”

我抑制住激动不已的心情,“夫子,今日请您来,是有事情想要请教您。”

“哦?”

“夫子为何主张等级制和尊卑森严的命令服从理论?难道这不与您‘仁’的观点背到而驰吗?”

夫子笑容依旧温和,“这你从哪里看到的?”

“‘仁’是您思想的核心,等级制是从您弟子记录您言行的书里看到的啊。”

“你是指《论语》?”

“对呀”

听到这里,夫子大笑起来,“你们都是这么理解的吗?在我看来,‘仁’是人修养中的最高境界,是指导人们生活行动和衡量人们生活的最高准则。而服从理论是整个社会通过制度变革和伦理教化,让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人对自己的角色产生伦理自觉。道德关乎善良,伦理则关乎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范围要求。‘仁’是一种最高境界的追求,服从理论是实现‘仁’的一种措施。”

我皱了皱眉,“哦。夫子,‘仁’我明白了,只是,这服从理论,我还没有完全明白。”

孔子伸手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嗯,打个比方吧。做君主,就应该努力具备君主的职业理论;做臣子,就应该努力具有臣子的职业理论;做父亲,就应当努力像一个父亲,做儿子,就应当努力像个儿子。同样,做政治家,就应当努力地具有政治理论;做文学家,就应当努力的具有文学理论。这一切,都有待于个体的理论自觉。”

“哦,夫子。我明白了。”,我端起热茶喝了几口,继续说道,“那么,世人皆说您德配天地,道冠古今。那您认为您到达‘仁’的境界了吗?”

孔子笑着摇头,“世人都只是讹传罢了。‘仁’在我看来尧。舜。禹都很难做到,更何况我这普普通通的老叟呢?”

夕阳渐渐西下,映红满天,残雪的山路上洒满了金色的碎波。

说罢,夫子轻轻叹了口气“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小伙子,我该走了。送你我用一生总结的几句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迁延蹉跎,来日无多,二十丽姝,请来吻我,衰草哭扬,青春易过。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

一阵风吹过,袅袅的水汽被吹的断断续续。我沉浸在夫子的言论中久久不能自拔,蓦然回首,山上空有一亭,一人,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孔子学堂观后感

全文共 1132 字

+ 加入清单

我趁暑假的时间读了《叶圣陶作品精逊,我觉得这本书特别好,也很有创意,我很喜欢看。而且这本书的封面也设计得不错,上面画了一个稻草人,还有几只蝴蝶在飞舞,很美,很漂亮。

叶圣陶,大家一定听说过吧?他就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在我的眼里,他写的作文都是很棒的。据我所知,叶圣陶爷爷写的散文、小说、歌谣、童话等作品一共差不多有七八十篇呢!打开书本,第一、二、三页上画的栩栩如生的图片顿时吸引我的眼球,加之书本中的几十篇文章写得楚楚动人,我看得津津有味,还从中学到了许多好词好句呢!

其中,我最喜欢叶圣陶爷爷写的那篇《三棵银杏树》。书中的银杏树生命力非常强,经历了30年的风吹雨打后还能保持原来的样子。而且这个银杏树结出的果子可以拿来听,虽然不甜,但是有一种清香的味道。叶圣陶对银杏树的喜爱可见一斑。银杏树开出的花并不起眼,容易被人忽略,可这些美得不起眼的花儿却成了叶圣陶眼里耀眼的明星。叶爷爷细致的观察加之细腻的描写,使得黄里透白的小花一下子折煞群芳,似乎成了花中之王。

作为小学生,平时写作文和日记是我们最头疼的事了,但看到叶圣陶爷爷通过自己的悉心观察,把平凡的银杏树写得那么可爱,美丽。我想,我们也应该多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切身感受写到文章中去。

同学们,请用心热爱我们的生活,从生活出发,写出真实、优美的文章来。

我趁暑假的时间读了《叶圣陶作品精逊,我觉得这本书特别好,也很有创意,我很喜欢看。而且这本书的封面也设计得不错,上面画了一个稻草人,还有几只蝴蝶在飞舞,很美,很漂亮。

叶圣陶,大家一定听说过吧?他就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在我的眼里,他写的作文都是很棒的。据我所知,叶圣陶爷爷写的散文、小说、歌谣、童话等作品一共差不多有七八十篇呢!打开书本,第一、二、三页上画的栩栩如生的图片顿时吸引我的眼球,加之书本中的几十篇文章写得楚楚动人,我看得津津有味,还从中学到了许多好词好句呢!

其中,我最喜欢叶圣陶爷爷写的那篇《三棵银杏树》。书中的银杏树生命力非常强,经历了30年的风吹雨打后还能保持原来的样子。而且这个银杏树结出的果子可以拿来听,虽然不甜,但是有一种清香的味道。叶圣陶对银杏树的喜爱可见一斑。银杏树开出的花并不起眼,容易被人忽略,可这些美得不起眼的花儿却成了叶圣陶眼里耀眼的明星。叶爷爷细致的观察加之细腻的描写,使得黄里透白的小花一下子折煞群芳,似乎成了花中之王。

作为小学生,平时写作文和日记是我们最头疼的事了,但看到叶圣陶爷爷通过自己的悉心观察,把平凡的银杏树写得那么可爱,美丽。我想,我们也应该多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切身感受写到文章中去。

同学们,请用心热爱我们的生活,从生活出发,写出真实、优美的文章来。

[孔子学堂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孔子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 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还有一次, 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拜他为师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看纪录片《孔子》有感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1月1日,作为“开年献礼”,中英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孔子》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首次以合拍纪录片的形式将中国的“至圣先师”孔子搬上银屏。这部纪录片摆脱了对孔子形象塑造及其思想阐释刻板单一的窠臼,运用国际化的视角、平民化的叙事、以及现代化的价值标准,对儒家思想与当下社会思潮的联结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解读,阐释了儒家思想对于解决现代社会思想难题与症结方面的重要意义,在观众当中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作为迄今为止首部以孔子为题材中外合作拍摄的纪录片,影片中处处体现着国际化的视角,代表着人类共同的审美标准与道德追求。该片大量采访了诸多中外著名研究学者和专家,从人性化的角度来阐释孔子历经坎坷的一生,使其从“至圣先师”的神坛回归到民间,向观众展现了一个生动饱满、有血有肉的孔子形象。而对于孔子的思想和文化传承方面,则更多地选择了国外专家的观点,从一个国际化的大视角来对儒家思想进行多角度的阐释和解读,这不但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而且可以让世界能更好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了解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影片中的国际化视角也体现在以平民化的叙事和现代化的价值标准来阐释孔子以及儒家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重要影响,从每天广播《弟子规》的山东曲阜东野村,到以私塾形式教授儒家经典的北京四海书院,再到将儒家思想纳入管理理念中的京博石化集团;从跟踪记录建筑工人张艳阳春节归家团聚的过程,到孔氏家族族谱的修订,再到遍布世界各地的孔氏家族子孙大团聚,都说明了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数千年来世代传承,已经深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阶层、方方面面都潜移默化地产生着巨大的引导与推进作用。

孔子作为中华文明最具象征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已经成为全世界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孔子》这部纪录片以国际化的视角,平民化的叙事、以及现代化的价值标准,将场景的还原展现、专家学者的观点阐释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真实事例相结合,将历史的横向阐释与时间的纵向剖析相交融,在展现孔子饱满鲜活形象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剖析了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巨大社会影响和文化价值,在展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是以国际化的视角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了现代中国人的处事原则与精神风貌。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将作为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长久地滋养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心灵,推进社会和文化不断地繁荣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给孔子写的一封信格式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孔夫子:

您好!

在悠悠五千年的岁月中,有多少平庸的人没留下任何痕迹,成为匆匆的过客,而您却是那悠远而深邃的历史星空中的一颗巨星,永远闪烁着光芒。

您历尽沧桑,周游列国,最后终于写出了《论语》于是,就有了修身齐家的治国平天下的经典思想,您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法宝和创新智慧,好似一把金钥匙帮我开起了探索知识宝藏的大门,您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喻叉,见贤思齐”的做人准则和道德品质,好似一盆冷水,洗清了我一直迷茫的头脑,您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谦虚好学,告诉我们如何谦虚好学,不能过多的骄傲。

孔夫子您可敬的精神,领袖指引着人们打造生活蔚蓝的晴空,您是可亲的历史巨大引领着人们从悠悠远古的坚定的走向未来,一步步取得胜利,赢的辉煌,您是五千年以来最伟大的人啊!

当初的您创办私学,教出了许多得才兼备的人,他们也都名垂千古了,也纷纷都继承了您的才学。您留下的所有的书籍好知识,给后人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您是非凡的,也是平凡的,您是平凡与非凡的碰撞,弥漫出的便是您智者的可爱,或许我不会成您一样博学多识的圣人,但起码我可以尽可能的去掉思想中的污垢,行为上的瑕疵,让自己的让那个多一些厚重与光泽。虽然我成不了圣人,但我也绝不会成为一个庸人!我会好好的学习知识,多多领悟古人留下的经典书籍,我会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克服一切困难,成为一真正有的人!成为社会的顶尖人物、决不当社会的残渣。

敬仰您的人葛小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孔子周游列国

全文共 1650 字

+ 加入清单

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的帮助下,大败楚国,声势很大,连中原一些大国都受到威胁,首先受到威胁的是齐国。齐国自从齐桓公死后,国内一直很不安定。后来到齐景公当了国君,用了一位有才能的大臣晏婴当相国,刷新朝政,齐国又开始兴盛起来。

公元前500年,齐景公和晏婴想拉拢邻国鲁国和中原诸侯,把齐桓公当年的事业重新干一下,就写信给鲁定公,约他在齐鲁交界的夹谷地方开个会。

那时候,诸侯开会,都得有个大臣当助手,称做“相礼”。鲁定公决定让鲁国的司寇(管司法的长官)孔子担任这件事。

孔子名叫孔丘,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陬音zōu)人。他父亲是个地位不高的武官。孔子三岁上就死了父亲,靠他母亲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下来,把他抚养成人。据说他从小很爱学礼节,没有事儿,就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学着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

孔子年青时候,读书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特别熟悉。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较精通。他办事认真。开头他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物资从来没有缺少;后来又当管理牧业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没到三十岁,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

有些人愿意拜他做老师,他就索性办了个私塾,收起学生来。鲁国的大夫孟僖子(僖音xī)临死时,嘱咐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到孔子那儿去学礼。靠南宫敬叔的推荐,鲁昭公还让孔子到周朝的都城洛邑去考察周朝的礼乐。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家大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轰走了。孔子就到齐国去,求见齐景公,跟齐景公谈了他的政治主张。齐景公待他很客气,还想用他。但是相国晏婴认为孔子的主张不切实际,结果齐景公没用他。孔子再回到鲁国,仍旧教他的书。跟随孔子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

到了公元前501年,鲁定公派孔子做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第二年,做了司空(管理工程的长官),又从司空调做了司寇。

这一回,鲁定公把准备到夹谷跟齐国会盟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齐国屡次侵犯我边境,这次约我们会盟,我们也得有兵马防备着。希望把左右司马都带去。”

鲁定公同意孔子的主张,又派了两员大将带了一些人马,随同他上夹谷去。

在夹谷会议上,由于孔子的相礼,鲁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会后,齐景公决定把从鲁国侵占过来的汶阳(今山东泰安西南)地方的三处土地还给了鲁国。

齐国的大夫黎鉏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齐景公同意了,就挑选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鲁国去。

鲁定公接受了这班女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孔子想劝说他,他躲着孔子。这件事使孔子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

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柄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革。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当然没有人接受。

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

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后来,楚国派了兵来,才给他解了围。

孔子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春秋》等。《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西周、春秋时期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其中有不少是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民间歌谣,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尚书》是一部我国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春秋》是根据鲁国史料编成的一部历史书,它记载着公元前722年到前481年的大事。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他死后,他的弟子继续传授他的学说,形成了一个儒家学派,孔子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术思想在后世影响很大,他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虽幼年丧父,生活贫苦,但为了理想长期周游列国,就算当时的各国列强不接受他的思想,也仍然坚持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教育大众,以“仁”感化苍生,终得留名青史。正是这般坚持,不放弃理想筑造了中国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

伟大的思想家、进步的政治家——屈原

坚持要在楚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等到他遭到排斥陷害,并料定实现自己的主张无望时,宁死不屈,最终以身殉国。他将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都溶铸他的诗篇中。“虽九死其忧未悔”的坚贞不屈,方才令他坚守情操,不得跳江自尽。这样无畏追求理想正是我所崇拜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