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心中的孔子经典20篇

《孔子》主要讲了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室王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战争,老百姓是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下面就是开学吧为大家推荐的一些关于心中的孔子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浏览

405

作文

433

孔子的幽默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有幽默感的人越来越少,所以也就越来越不好玩了。

有些人智力很好,很聪明,反应很快,但就是没有幽默感。不知道为什么。

我想了一下,那个老农当初为什么要写一个认真的“真”字叫孔老夫子的弟子认,是因为老农认为,执念的根子在世人的心中埋得太深了,这个根子已经穿透了人的视网膜,所以只会认真,看不见“直八”。

故事是这样的:一大群弟子随孔子出行,路上看见一老农在给庄稼浇水,就上前去求水喝,老农听说他们的老师是孔子,就写了一个“真”让他们认,结果全错了,人人都指认此字为“真”。

孔子最后认出了老农写的这个字读“直八”。孔子的眼睛没有被蒙蔽,蒙在他眼睛上的那块黑布被拿掉了。他就成了那个时代少数活着的智者之一:睁开眼睛,他看见了直八,没有看见黑布。,

学生到底不如老师,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大清王朝的那些学者也很白痴,在通往圣贤的道路上,他们越走越远,越来越离经叛道。道不在彼岸,道也不在身边,道在心里,而心在身体里。身体必须动起来,所以王x明说,要知行合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电影《孔子》观后感精选

全文共 1478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孔子》中的情节主要从孔子五十多岁起展开。五十多岁的孔子受到鲁定公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踏上仕途。在鲁定公的支持下,孔子在那一时期完成了自己许多的政治设想,设计帮助鲁国收回了被齐国侵占的三城,维护了鲁国的尊严,提出堕三都的想法。然而就是因为如此导致三都对此大为不满,在季桓子的设计下,孔子开始流亡,周游于列国,直至晚年才回到鲁国。

电影《孔子》改编了史书中记载的堕三都、周游列国、子见南子、孔子回国以及韦编三绝等故事,除了阐述中国儒家“仁义礼乐”思想外,两千多年前的陪葬祭祀、叩拜礼数、木简文书、建筑风格等都映射着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片中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踏上周游列国的颠沛之路——他们走过四季轮回,在传道授业的同时遭受百姓非议、经历饥寒和战乱、忍受弟子死亡的切肤之痛等场景,气壮悲歌,令人敬畏。

电影中孔子在没有季桓子军队的帮助之下,巧用计谋夺回被齐国侵占的三城这一情节很令我震惊。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世家大儒,是位圣人,这似乎就给了我们其实孔子只是个书生的感觉,却不知其实孔子也是很善于用兵作战的,他的射艺其实也是颇为高超的,这可以从孔子与季桓子比试那一情节中看出来。通过电影孔子,我们不难发现,孔子其实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大儒。

在整部影片中,孔子都像观众们展示了一个大爱大仁,拥有高尚政治理想的形象。他可以为一个陪葬的小奴隶而向君王求情不惜得罪在鲁国权势滔天的季桓子,可以在被鲁国抛弃的情况下依旧让弟子回去解救鲁国于危难中,可以在被困饥寒交迫之时依旧弹琴、讲授······这样看,称孔子为圣人当真不为过,他的言行举止貌似已超脱于“人”这个概念了。

然而,我想说,孔子的确当真是个圣人,但也绝对是个普通人。这部电影将孔子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圣人”。孔子亦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缺点,也有七情六欲。不经意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他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简单的人物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却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耐人寻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万世的思想,是奠定中华文化两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髓。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礼仪之说娓娓道来。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一直紧紧地抱住他的尸体,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爱颜回甚至比爱他的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的大道。

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地这一手也深深拨动了我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春秋》。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电影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让我有悲伤又有感动。君子固穷、君子死义、君子传道以及君子不愠,这便是一部《论语》,这便是一个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孔子的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作为一位思想家,留给我们众多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哲学思想。一部《论语》,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学而第一》共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主要以论述学习和做人为主。

上学时代对于论语最为熟悉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那时更多的是从孔子的乐学精神中寻找中国的文化精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积极向上、注重修养的人生态度和以复习、实践来巩固知识的学习方法。如今重读此篇后发现原来的理解还留于肤浅,挖掘其深意,此篇更多的是讲述一种人生态度和一个君子应达到的理想境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学习就是达到这种理想境界的最佳方法。其中至少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作为一个君子应具备的良好心态——“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的一生都在追求从政,但几乎一辈子没有得到大展才学的机会。所以到了晚年,他回忆起自己的经历和心境的历程,对孜孜以求的弟子讲了自己的体会,说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下,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不被人们了解的时候,不怨天尤人,注重自我修养。现在的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修养。第二层意思是,作为一个君子在任何阶段应有的生活态度和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被任用之前,要多接触社会,多接触同行、专家,把学习和交流作为乐趣。正所谓的厚积薄发。即使任用之后仍必须不断的学习。这在普遍追求实际利益的今天,能够像孔子所提倡的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并时刻学习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这也是作为一个“君子”在浮躁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妙诀。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有所感悟。这其实正是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实践不是学习的惟一渠道,但如果缺乏实践的学习,将没有任何意义。同时,也只有在实践中才可能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先学什么、怎么去学。

读《论语》,我们应该能从中发现对自己有益的启发:人生在世,必须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在逆境中不怨不怒的平和心态,并且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能够每天都对世界有新的的认识,新的发现,并且有所领悟,有所感动,这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活法!我们提倡追求这种高境界的人生!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么向上的阶梯。

薄书一本,细读一遍,终生无悔。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参观孔子庙的作文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孔庙,这是个多么吸引人的地方,有多少人想去看看呀!今天有机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加孔庙,我真高兴!

一刀曲阜,我们便直奔向孔庙。

进门后,我看到不少“龟驮碑”,数了数,一共13个,上面刻有汉、回、蒙几种文字。爸爸告诉我,这些碑是我国历代帝王为歌颂和纪念孔子而修建的。那些文字都是帝王的手迹。碑下面的石龟张着字,仿佛在说:“欢迎大家来游玩。”

我离开了“龟驮碑”,走向大成殿。大成殿的屋顶是用灰瓦垒成的。门前两边是九根雕着龙的石柱子,有的刻着一条,有的刻着两条。

有一根柱子特别引人注目,上面雕着“二龙戏珠”,一条龙头朝下,另一条龙头朝上,都去抢那一颗“珠子”,逼真极了!进了大成殿,我被金碧辉煌的文物团团围住了,看得我眼花缭乱。正中是两米多高的孔子塑像,他身穿黄袍,头戴王冠,脸上挂着一丝笑容。塑像左右两边是他子孙的部分塑像,也有两米高,和孔子穿戴一样。孔子塑像前是古代升堂时敲的鼓。看了这面鼓,我惊讶的伸长舌头:“有这么大的鼓,它足有奶奶家以前的石磨那么大。”这是爸爸说:“古代衙门里告状或战场擂鼓助威,就敲这样的鼓……”我津津有味地听着,耳边好像响起了咚咚的鼓声。

回家的路上,我想:怪不得孔庙这样闻名,原来他充分的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能,有力地说明了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我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里,怎么能不感到自豪呢!

后记: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为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感到自豪。自从参观了孔庙以后,孔庙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1335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电影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献祭的戏,十分精彩。朝堂之上发哥舌战群儒,圆形的会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这样的,整个场景很像古罗马元老院或者现在英国议会,呵呵,对待公山狃这种小人,最经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个话啊”,展现了孔子的从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对话,也可在历史上找到印证,史书中有关于孔子向老子请教学问的记载,而电影中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让孔子去回忆他和老子的对话,此情节并无不妥,反而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表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同异。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很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之死,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颜回为了抢救夫子的书简,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点让我很感动,在颜回的眼中,孔子的书简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细想想,正由于后来有着无数个颜回,我们现在才可以领悟到孔子的精神。当我看到孔子抱着颜回的尸体大哭,弟子们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已经缓不过来了。可是夫子依旧抱着,那个场面真的和悲惨。还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实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但是他始终记着夫子的教诲,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记着夫子说过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后,丧徒如丧子,但是夫子没有让泪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虽然没有如偿所愿,但已得为仁。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给孔子的一封信初中精选作文600字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的一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党在我心中,《我有一个梦想》演小给孔子的一封信阵阵春风,吹散云雾,太阳欣然露出笑脸,把温暖和光辉洒满湖面。给孔子的一封信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

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亮晶晶的春雨,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娃娃,在高空中云集,嬉戏而下,咿咿呀呀,欢蹦乱跳地扑进大地母亲的怀抱。

缫丝姑娘迥然不同:蓝布棉袄,黑粗呢短大衣,草绿色长裤,脖子上的纱巾是白的,扎小辫的头绳是根黑毛线。恩父母,我最敬佩的人,小学生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s光伤了自己的翅膀。回到了家里,我闷闷不乐地看着爸爸,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穿着褪了色的军衣,古铜色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额角上已经有好几道皱纹了。

这时,爸爸可能发现我在注视他了,就亲切地问:“卿卿,你在想什么呀?”我不高兴地说:“爸爸,你怎么当过解放军还回乡种田呢?别人问我你做什么工作,我都不敢说。”爸爸听了一怔,闪动了一下大眼睛,忽而眉尖一挑,说:“卿卿,卢不到你也有这种思想,连爸爸也看不起了,没有我们农民辛勤劳动,你们吃的白米饭碗、蔬菜、水果……从哪里来的?”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

[给孔子的一封信初中精选作文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电影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我们也只知道他大体的一些作品和事迹,这部影片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这位伟人的一生。

孔子从政,希望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却被现实无情地抛弃。孔子一心只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对可能的困难估计不足,最终只能黯然离去。

孔子到了晚年,认清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他最能影响社会的,是教育弟子,而不是从政。他的弟子有各种各样的才干,可以将他的思想传到更多的地方。孔子把精力放在讲学上,能够影响更多的人,意义要远大于参政。

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也是经常会抱怨身边的事不如自己所愿、不合理等等,还是喜欢去描绘一个理想的情境。可是,这些都于事无补。

现实摆在这里,我们也只有从思想上转变,亲自去行动,不要总依赖于别人。把握好方向、有步骤、有计划、从实际出发,理想才会越来越近。

这部影片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也能让人深受教育,人们能在这种场景中得到知识。孔子面对贵族与恶势力不低头,面对困难不畏缩,面对孤苦不冷漠的精神会激励我永远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一个耳熟能详的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他的著作有很多,如《春秋》,《诗》,《书》等。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他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敬仰!

孔子曾经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五十有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由此可见,孔夫子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孔夫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孔子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孔子的品质也很高尚,他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他还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能强求,更不能不义的手段去获得富贵,即使清贫的生活也要乐在其中,可以通过任何正当的途径追求富贵,这是孔子教给我们的富贵之道。

孔子,不只是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两千多年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思想已经扎根于我们的心中,让我们更有选择的去继承他的儒家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孔子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045 字

+ 加入清单

暴雨,轰鸣的雷声,迷茫的路……跌于泥池,再爬起,大笑……几近痴狂的老人带着几近生根的痛苦,泥塑般让人触目,让人心惊。他,就是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其不可却执意为之的孔子!

电影中,孔子被一块玉玦决出鲁国,四海为家。离开时,适逢暴雨。在轰鸣的雷声暴雨下,在前途无路的迷茫中,孔子跌于泥池,挣扎爬起却于雨中酣畅淋漓的大笑。笑自己,一并的笑这世道。为何痛苦?为离别,为信仰。

鲁国,是孔子的家,是弟子们的家。那里有妻儿,有安定的生活。但这处故土,他注定不能承担信仰。孔子的政治抱负、礼乐梦想统统毁在这里。建武子台,推行礼乐,志堕三都,带着血汗与期望的举措统统被现实打得落花流水。末了,鲁定公无奈一笑:“论聪明,夫子还需学会如何装傻。若是执意如此,夫子恐怕下场还不如我。”

下场?是呀,世界如此杂乱,正是因为看清了局势,长沮、桀溺、荷蓧丈人等人才会选择归隐。这个决定,多少有些自私,顾不得天下苍生;这个决定,却也何其聪明,天下混沌,苍生怎顾?何必为难自己,归隐已是不易。孔子却正相反,不会考虑下场!他不仅要顾苍生,还要为此赌上自己的一生。孔子不是不知道天下局势如何,也不是不知道自相残杀的人们有多不可救药。他知道,所以他不能放手不管,既然自己信仰的仁义可以救世,那么即使人们不信、不用、不取、不甘,他也依然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以求得这个世界对美德、对礼义的最大认同以及最大实现。他要救人,救整个天下的人。

大道通天,有路不如无路,无路便是有路。离开鲁国,无路。孔子豁然一笑,携其弟子始其行途——有路无路都是一般区别,天下一般混沌,走哪儿,都一样。

至卫,君弱国乱,储君无义。后宫干政,乌烟瘴气。乌云聚集,终降暴雨。离!

至郑,君弱国乱,下臣干政。不尊道义,喧扰讲学。离!

至蔡,君庸国乱,外封城门。围追堵截,可怜可笑。离!……

就这样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走,挫败感已熟悉如掌心纹路。大把的时间从掌心流逝,不觉,孔子老矣!

托书过冰河,冰裂,颜回救书,亡。

卫国起内乱,君危,子路护君,亡。

颜回逝时,怀中犹有书数卷;子路逝时,犹记夫子仪表之训,结缨而死。在孔子师徒心中,仁,义,高于生活,高于生命,高于一切。

齐国攻鲁,季子急召孔子回。赠玉环,孔子归。重返故土的孔子热泪盈眶,此生将尽,便寄希望于后世。风烛残年的孔子整理大量史书,将自己的信仰和痛苦寄予其中。虽心愿未了,再也无能为力。公元479年,孔子逝。

“世人都知道夫子您的痛苦,可未必能领会这痛苦的深度。”——南子见孔子,如是说。这痛苦的深度,恐怕只有孔子知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心中的孔子议论文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渊博的读书人从来不会拒绝阅读,而总是在选择纷繁复杂的视野中紧紧追随经典的脚步。在自己求学的过程中,他们总是不言辛苦,向知识比自己渊博和一些对自己的知识面有帮助的书籍上下功夫。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学问家,思想家。

作为一个完全有资格来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探索吗?回答是肯定的。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勤奋,谦虚,好学,乐观,实事求是”这是他的学习精神。他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是我最佩服他的一点。在治国方面,他主张“仁”,他的美德核心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他提倡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他认为一个完美的人应该在诗礼乐方面修身成性。

他的人生智能谈话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这些话语时,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我们也许不会学到孔子的全部,但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舞台剧话剧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下午,在教育局号召、学校带领下,我们观看了话剧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孔子》这部话剧,介绍了孔子一生的经历,从年少时胸怀大志渴望强盛国家,中年终获赏识身居要职却在胜利前被迫止步,到后来辞官周游列国,故事里包括了孔子对弟子的教育、自己的思想以及学习方法,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位被后世传颂也确实值得被尊重的伟人。

孔子青年当官时,在深山从虎口中救下一位老妇人,震惊于“苛政猛于虎”的他,从此决定尊礼乐、行仁政、铸杏坛传道授业。在讲学过程中,接纳了一位贫穷却好学的奴隶,主张“有教无类”,凡好学者不分贵贱。话剧中还演了“两小儿辩日”、“虚则倾,中则正,满则覆”……等蕴含了很多道理的故事,映射孔子的思想。

后来不得志的孔子终于被委以重任,被派去与齐国开战。而后方,昏庸的君王却在宫中日日享乐,甚至叫停了即将到来的胜利。失望痛心的孔子辞官了。但是没有放弃他的理想,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整整十四年,开展讲学,推行仁政思想,渡济苍生。

故事接近尾声,孔子回到故土,他已经老了。

回顾孔子的一生若是用一句话概括,那便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为社会的混乱情形忧心忡忡,为国君的昏庸无度失望痛心,所幸他怀有大爱、怀有志向,一生都在推行礼乐仁政,努力担负着济世的责任。他深深地记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想,我们也一样担负着责任。即使如今是一片太平盛世,没有那许多济世救人的需求,但我们同样需要时刻警醒自己,居安思危,以学习为途径、报国为目标,勇往直前,定能迸发出千军万马之力。或许这便是教育局与学校组织我们观看话剧《孔子》目的和用意吧,我们确是该好好了解孔子,传承并发扬孔子的精神,让中华文化真正地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用我们的能力,为历史的长河也添上如孔子这般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孔子的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1047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本次阅读的是杨伯峻《论语译注》。

纵观论语,其实孔子本人的言论不多,大多为门生的对话或对门生的评价,整个论语分为二十章,看似一个松散的论集,然而整个论语又通过对孔子思想的论述,紧密的形成了一个整体。

纵观孔子一生,他的政治是失败的,然而他的教育是成功的,他的门下既有“不迁怒,不贰过”的颜渊,又有急公好义的子路,既有可以“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子贡,又有习于文学的子游。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四科十哲”,作为万世师表,通过他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仁德”——孔子教育学生首先强调做人的问题,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这也教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重视其内心的成长,正是外在能力的载体。

“有教无类”——在孔门三千弟子中,有贵族弟子(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孟懿子),有商人弟子(如子贡),然而大多数出生贫贱,特别是在四科十哲中的,如箪食瓢饮的颜回,卞之野人以藜藿为食的子路等。可以说就是因为孔子有教无类这样一个教育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使教育扩及于广大平民,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这也教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不能关注其出身背景,要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个孩子。

“因材施教”——孔子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能力进行教学,如“柴也是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喻”。 诸如“由也果”、“赐也达 ”、“求也艺”(《雍也》),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正是由于孔子实行因材施教,适应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使其各尽其才,培养出一批有专长的社会实用人才。这也教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不能照本宣科,要注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与能力。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相统一,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价值。孔子的学说并不是局限于他那个时代,我们在不同角度、不同领域都可以从中汲取到我们需要的知识,现今世上的各类译注,让我有机会读儒家的各类经典,我会努力寻找打开这个知识宝库的钥匙,努力汲取最多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我心中的那位孔圣人,离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虽然他已经不在我的这个高度文明的时代。但他的思想人活在我们身边。

我心中的孔夫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72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他的著作有许多,如《春秋》等,其言行和思想,主要即在于《论语》中,红子多年来,一直深受我们的仰慕。

而这种心态,在遇到孔子的时候发生了转变。我开始相信有那么一种人,境遇比我差的多,却还在用自己的心,为这个日渐不堪的社会做的奉献,还在为类似‘挟泰山以超北海。’的梦想坚持着。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我从来没有一个人用那样犀利的语言抨击我的梦想,因为我没有梦想,确切的,说是没有拥有灵魂的梦想。

我认为孔子,还是一个很有战略思想的人才的时候有一部电影很火,叫作《孔子》,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齐想借用会盟来刺杀,鲁国君上,以为孔子,早就料到这一招,出动了,五百乘车兵,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兵车并未出动,不过孔子早有准备,会盟开始,齐国动用五百乘战车。齐国见此情形,只好收兵。

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魏治国方略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夫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是人人都知道的名人,我们也知道不少关于他的名言,但是能够知其意的人却很少很少,我也是同样,我只知道书本上学过的一些名言。

纵观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领略的警句中他的这句活让我感悟极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光学习但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这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不能只学习,还要善于用脑子去思考,在念书的时候也要反复思考,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它的好处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当然只思考但不学习也不行,也要讲自己的思考融入课本当中反复地推敲之后,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自从学过《论语》中的其中一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句,我懂得了学习的三种境界,也知道了自己成绩总提高不上去的原因。原来我只是停留在第一重境界——知之者。光是知道学问是没有用的,学习的要点在于以学习为乐趣,快乐、愉快地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有效率。我们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快乐的遨游在知识地海洋。才能在学习中悟得更多的道理,学到人生的哲理。

现在想想孔子那么伟大,如果当时没有孔子,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会不会更加得?孔子是多么伟大啊!

《论语》是一本好书,里面记录了很多关于孔子的名言警句,记录了许多学习方法与人生哲理,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学习孔子的学习方法,探索孔子的人生哲理,发现更多的知识。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较小而已。但这个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远是不受欢迎的。世界是由许多人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拥抱着才能飞翔,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一辈子,其实就是与其他人沟通。要能够沟通,就必须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现在许多人就如前面那个富人,一有些钱就目中无人,说话也变了味,这样的人浑身尽是铜臭味,他只愿交往比他富的人,完全忘记了“达者兼济天下”这句话,别人在他眼里都是穷光蛋,说话不客气,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是要吃大亏的。

陈世美一心只想荣华富贵,他攀龙附凤,杀妻灭子,终究是人才两空,死在包大人铡刀之下。唐明皇宠信杨贵妃,不顾百姓劳顿,岭南快马送荔枝往长安,终究弄得众叛亲离,江山破碎。

而唐太宗则知道这个道理,他采纳魏征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自然国泰民安,历史上才有贞观之治的美誉。

孟子进言齐威王,以“齐桓晋文之事”晓之以理,阐述了要体谅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则天下可运于掌上,民之归如水之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多为别人想想,世界将更加和平。想想那些医疗事故,那些残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战俘,那些流离失所,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难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头、熊掌,难道动物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吗?这些太可怕了,可这却是一些人的所作所为,他们的行为将被人们唾弃,他们终有受到惩罚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世界一定会更加和平,安宁。生活得更加和谐,充满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墓前,凝视着那荒草掩盖下的巨大土堆,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毁也罢,誉也罢,风风雨雨,他都默默无言地独自承受。他不会再爆发,也不会灭亡,只是在那里、在世人的毁誉中,把血肉变成了白骨,但谁都不会无视他思想的存在。

坚强如他。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饱经人生的苦难,却始终坚强乐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有人生的苦难都如同烈火淬钢般催熟他年轻博大的思想,个人的苦难比起大道之不行又算得了什么。可是,在那个功利霸道横行的时代,没有哪一个君主能够施行他的主张,他就那样孤独而倔强地坚持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毫不绝望、不知疲倦地周游列国、传道授业,渴望大道能够在未知的土壤里长成参天大树。

宽厚如他。在一个秩序混乱的泱泱大国里,他的思想维系了一种最起码的社会和人性的平衡。他历来主张政教分离,“敬鬼神而远之”,“不语怪力乱神”,绝不把希望寄托在毫无根据的来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对生命本身的敬重作为“为政”的起点和终点;“以直报怨”,以此张扬生命的尊严,决不隐匿自己的不满和仇恨。“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是他终生追求的理想,那里,没有阶级、没有等级,有的只是老者、朋友、少者。

兼容博大如他。他从来就没有说过,信我者得富贵,不信我者入地狱的话。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世人对孔子多有两种态度,一是捧就捧到天上去,认为天上天下只孔老夫子一个完人,恨不得对着夫子画像舔上几口才算是合格的正统名门;二是贬就贬得什么都不是,把好一个孔子作为“封建”“腐朽”的练手沙包,借此标新立异,哗众取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所了解的孔子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我心目中的那位孔圣人离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虽然他已经不在我的这个高度文明的时代,但是他的思想仍活在我们的身边。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就接触了这位老人的那些儒雅的思想。记得,我跟着语文老师背诵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有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时的我对孔老圣人有了一种神圣的感觉。他的许多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学习当中,还是比较适用的。另外,他讲述的许多做人的道理,至今我还是需要借鉴的。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我做人的基本标准之一。

我读了孔子的生平,对孔圣人的做人这方面是值得比较称道的。鲁昭公让他去管理仓库,他就去把这差事作的井井有条。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无论孔子做什么事,都是从一点一滴做的。其实,我们之所以把他称为“圣人”,是因为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在做人上确实是达到了人生的很高的境界。

孔老圣人不光是我的教育老师,他也是我身边生活的一位指路人。每当,我在生活上感到失意的时候,我总会想到孔子在失意的时候,仍然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最后在不起眼的事情上成功,像我这样的泛泛之辈更应当把精力投入的自己的目标上去。

在我的心目中,孔圣人不是一个神,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对自己的弟子时那么的有礼,而他的弟子又那么的尊敬他。另外,孔老圣人甘愿屈身向路边的孩童请教问题,丝毫没有失去学者的风度,他俨然把自己看作了一位过路的老人。

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两千多年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现在还影响着我所在的时代的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

我心目中的孔子,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又是一位人哲圣人。孔老圣人,是我从小认识的老师,也是我的亲密的儒者。他的思想,已经扎根于我们以及身边人的心目中,让我们更有选择的去继承他的儒家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走近孔子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的郑国依然风雨凄凄。东门外的栗树虽没能使民战栗,但高大笔直的树显得驼着背站在一旁的那个腿比大禹短三寸的老头子格外矮小。他刚经历了陈蔡之困,听到丧家狗的评价,豁达地大笑道“然哉,然哉”,便挺直腰杆,继续踏上了征途。

在这个礼坏乐崩的时代,孔子是一个另类。他所推崇的,是已经被霸主践踏粉碎的周礼;他所笃信的,是已经被世人割舍抛弃的仁义。“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他深信将周文化传递下去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为此他不惧桓魋之辈的刀剑,孤身在广袤的平原上洒下一筐又一筐土,要筑起一座大山。他隳三都,诛少正卯,十四年漂泊周游列国,所为的,是重建被破坏的秩序,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不义而富且贵,对他如同浮云。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顺便把巍巍泰山融入了人格,使颜回“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使太史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楚狂接舆高歌凤兮笑他,长沮讽刺他“是知津也”,桀溺否定他逃避恶人却不逃避社会的行为,丈人斥责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就连看门者都知道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孔子怎么会还需要靠这些人来点醒他?“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他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胆魄,虽终生不得志,明知所做都是徒劳,仍以一人之力与时代相抗衡。虽然颠沛流离,坚毅的人格却从未改变。即使不再从政,他也坚持编纂诗书,倾尽所学教授三千弟子。他的谆谆教诲保存在《论语》中,两千多年来仍然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书呆子。那股韧劲,便从春秋流传后世,万古长存。

崔嵬岱宗屹立如故,孔子与他的精神、人格也永远屹立于我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给孔子写的一封信格式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孔子先生:

您好!

我是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初中生,与您生活的时代相隔数千年,在我们这一时代,没有人不知道您的大名,您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您的道德品行,思想主张,值得我们学习。

孔爷爷,写的论语中让我们懂得了很多,让我从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小男孩渐渐的开始懂事,还教会了我在生活中怎样去处理和对待事情。让我考虑事情更加的周全,自我克制自己行为。以前我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成绩而过度自傲,现在我知道比我好的人还有许多,正如你“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只会心里告诉自己:下次还要超越自我,努力做到最好……

记得您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它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它使我明白了学习与思考是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只学习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学习,也不行。只有将二者正确的结合起来,才算真正懂得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在现实的生活中,我学会了在学习的基础上的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孔爷爷,是您让我领悟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我这人有个致命的缺点。当我做错事了,总会拉几个人与这事情没有多大关系的人下水。自从有一次老师告诉我了一句话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与别人无关。而那句话让我受益匪浅,也是论语中十分经典的一句“己所不欲,施于人”在这从中我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和切身体会。

我相,在您的教育和指引下,我们会享受学习的乐趣,感悟生活的美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提高自我,把祖国建设的越来越好。

致此

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孔子改错诗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门生外出讲学。师生们来到海州,天空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当地的一个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

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翁平常歇脚的地方。孔子觉得洞里有点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觉诗兴大发,吟成一联: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老渔翁听了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呀!难道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坑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

孔子觉得老渔翁的活有几分道理,便问道:“既然不妥,怎样才合适呢?”

老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生在水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 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翁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乱改!”

孔子喝道:“子路!休得无礼!”

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比方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会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哑口无言。

老渔翁瞧着子路的窘态,也不答活,飞身奔下山去,跳上渔船,撒开渔网,打起鱼来。

孔子看着老渔翁熟练的打鱼动作,想着他谈海水、改诗句、议“圣人”、责子路的情形,猛然间发觉自己犯了个大错误,于是把门生招拢在一起,严肃地说:为师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句话错啦!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说罢,顺口吟出小诗一首:

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

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悟孔子作文

全文共 1139 字

+ 加入清单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因遭家难,迁居鲁国。孔子三岁时死了父亲,十七岁又失去了母亲,家境贫困,没有机会受正规教育,全靠读书自修。他自幼好学,拜许多人为师,所以精通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计算等本领。

孔子一生,政治上不得志。年轻时,曾做过管仓库、管牛羊的小官。五十多岁才当了鲁国的司寇(代理宰相)。但不久,因为政治见解不合,一气之下离开了鲁国,带着一些学生周游列国,四处游说。孔子的志向很大,要做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年轻人使他怀念我),但他的政治主张在鲁国行不通,到齐国也碰了壁,到陈、蔡小国更不必说。在卫国住了一段时间后,六十多岁又回到了鲁国,埋头讲学和整理古书。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所谓“仁”就是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提倡“爱人”,一方面要统治者相亲相爱,加强内部团结”,另一方面也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能过分剥削压迫民众。孔子还主张严格遵守“礼”的规定。这“礼”就是周朝制定用来区分君臣上下、父子尊卑的等级的典章制度。他的思想,自汉以后,成为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旧传统,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一改过去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局面。孔子的学生相传有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七十二人。比如子路、冉有、子贡、颜渊、子游、子夏、曾参等。孔子的学生多数出身贫贱,年龄参差不齐,有的与孔子几乎同年,有的与他相差三、四十岁,还有父子二人(如曾点与曾参)都是孔子的学生。做孔子的学生,学费低廉,只须十条肉干。孔子向贫贱的下层传播文化,并且教育学生“每事问”,勤思考,温故知新;他提倡教学相长,因材施教,诱导启发的教育方法。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到今天还值得学生和参考。孔子的另一大贡献是整理编订古代文化典籍,孔子以前有不少文献,他一面学习,一面加以整理,同时向弟子传授,经他整理的典籍有《尚书》(上古历史文献汇编)、《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周易》(古代算卦用书)等。他还根据鲁国的史料,编撰了一部编年史,这就是被后世称为五经之一的《春秋》,开创了私人修撰历史(最初史书由史官撰写,即所谓官修)。据司马迁《史纪·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于乱世,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但不被接受,所以发愤修撰《春秋》,寄托他的理想,表达他对邪恶的嫉恨和对正义的褒彰。《春秋》以及“春秋笔法”(文笔曲折,遣词造句中带有褒贬倾向)对后世都产生很大影响。 作文

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历代礼乐制度方面的问题,这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故事,不仅见于《史记》等正史记载,也见于老子彩图(相传春秋末期)和汉画像砖。在洛阳市东关大街北侧有一座碑楼,据传就是孔子入周问礼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