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论语心得体会作文【精选19篇】

浏览

1441

作文

347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昨日《论语》共修,老师讲解此章。当时听到,就觉惊心动魄,感慨不已。今日重听录音,仍有步步惊心之感。遂整理成文,以享诸位:

为何学?

有些人天生淳朴,为人厚道,在一般人眼里也确实是好人。这样的人,常常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满意,也因此一辈子就被限定在这样的境界里,不足以通达人性的核心,进入圣域。故夫子曾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不学的善人终究只是俗人。这样的善,层次其实是很低的,一旦人生出现大的变动,往往经受不住,难免留下遗憾。唯有通过学习得到的满足,才是真满足。

孔子十五志于学,至七十从心所欲,其中也是经过漫长、艰难困苦的修学,却不曾见夫子中道而废。释迦摩尼在悟道之前,也是广学多闻,转益多师。只要中途任何一次,他觉得“我可以了”。这世上就不会有佛教。

这“入于室”就是进入人格成就的殿堂。门外路过的人,永远不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什么。唯有进入者,才能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跟谁学:

在学道路上,“好人”有时候是一个贬义词。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吗?你需要那么多俗人的肯定做什么?涛涛者天下皆是也,最重要的是你要跟着谁走?

古往今来,人类历史上什么样的人没出现过?随大流的也有,自称“大师”的也有,随便跟着一个人糊里糊涂去走,你会走向哪里呢?这路上的脚印可乱着呢!因此,必要怀着戒慎恐惧、恭敬之心,选择正确的老师。读后感·即使全世界都反对,只要有一个明眼人肯定就可以,只要老师的一句赞叹就够了。

怎么学:

真正求道的人不会迷失。会走错路的,都是自己先迷失的人。为何会迷失?就是因为自作聪明,自作主张。孔门高足中,聪明者不可谓不多。然最能体会夫子心法的,是“参也鲁”的曾子,是“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的颜回。

我们虽然离圣人遥远,但圣人留下的经典,仍然鲜明地记录着圣人的足迹。它即是真理,又是道路。顺着这些足迹走,我们才能走进最深的内殿。而这条路的第一步,就是立志。第一步没踩对,一步错,步步错。人的生命,首先要有个定向,定下终极的目标,这就是远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鼠目寸光,只看眼前,每一步都是未知的,怎么能不担心呢?相反,以目标为导向,即使中途走了几步弯路,只要目标不迷失,还能纠正回来。

虽然我们现在还在旅途中奔波,风雨飘摇,前路也不见人。但能顺着圣贤留下的足迹走,我们也能走进人格成就的殿堂。一路上,历代圣贤都在看着我,护着我,等着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论语》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宋代的开国宰相赵普曾经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说明《论语》这本儒学中的“圣经”有太多太多的营养等待我们去吸取。

一翻《论语》我们一定会看到“仁、德、孝、学、礼、和、知”这七个字,它们整部论语的核心,更是整个儒学的核心。可以说儒学的核心是《论语》,而《论语》的核心便是这七个字,我们便要读懂这七个字。

读懂它们不容易,两千多年来多少名人在思考这个词题到今天也说不清楚,以下是我的个人见解。

“仁”即爱人,善待身边的每一个包括陌生人。这一点与墨家类似,但是儒学没有一味的爱人。“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说的便是这个道理。那些好人要爱,知错能改的人要爱,唯独犯了大错且不思悔改的人不能爱。爱人有限度,有底线,所以说人要善待人但不能没有底线。

“德”即道德,与道家有些相同之处。但道家提倡顺其自然,但孔子认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显然孔子认为道德不能顺其自然,只能靠自己。

“孝”即孝道,孔子在《论语》中的“孝”有一部分涉及了封建思想,但抛弃这些渣滓,乘下的都是精华。“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会让我们终生受用。

“学”即思学,按照王守仁的话说是“知行合一”。这正是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句学习秘决的高度概括并提纯。

“礼”是“克己复礼”,这可以说是孔子被现代人指责的一个地方。在我看来,它其实是指不能越过的道德底线,“礼”是道德中的法律。

“和”为和谐,现代社会缺少这个,如同人人心怀“和”便不会铤而走险去犯罪,不会对贪污抱有一丝幻想,不会为了贪欲去侵略他国。

“知”便是“智”。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水变幻莫测,飘乎不定。没有实体,却实实在在在那里。有明,纯洁,可以一眼看穿,但是又是那么令人捉摸不透,这便是智慧。

这七个字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头,我也只在这海边捡些贝壳暗自窃喜,却可能永远也见识不到这辽阔的大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论语浅谈作文

全文共 2228 字

+ 加入清单

一曲琴声,陪伴着行云流水,沉思开始后静静的遥望远方,曲阜竖立的石像庙碑,匀起一缕过往。

晨曦惊扰了天地,风卷起庭前落花穿过回廊,却叹落花无情。浓墨追逐着情绪流淌,染着素衣白裳,却感礼崩乐坏。

曙光微凉,争辩无双,书生意气,提周礼,谈为政,教世人,立贤人,重里仁。一笔留精华,筑中华千年的文化支柱。

风云万变,但文化未倒,北宋初年,赵普提出“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何尝不是你的精华在闪烁。那夜空中的明星,依旧因你灿烂。

岁月,奈你何?唯有你留下的精华在岁月的长河中放光。

君子之道

一百零七的君子,二十三的小人,您给我们书写了一个坐标系,在人生的两端,一段是小人,一段是君子,因此鼓励我们好学,终成君子。

那么,何成君子?君子,德为道。君子怀德,是君子之道的起点。

君子之德为根

德又为何?在今人的描述下它是一个文明人的社会责任感。它的宗旨在于对天下有利,但请注意这里的利并不是利益,而是一种服务天下的精神。

我们的孔老夫子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还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形象-小人。“小人怀土”便是最好的证明,那便是利益为上的观念。

但对于这个利,在生活中又要有正确的理解。因为大家都知道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并且我们在生活中也得去花钱,去消费。因此这个利在我认为是本心所表现的观念,是你用满怀利益的心去做充满利益的事。还是你用善心去做一些表面沾染利益的事。在我看来,这便是“始”,你的初心不坏,那么佛法无边,终有回头之岸。

在儒家中仁与义是最重要的两部分,仁是软性之德,义是硬性之德。这便为“君子与仁也来,于义也刚。”一柔一刚,合成道德,然后成君子。

君子怀德,半是怀柔,半是怀刚,面对广泛不一的对象。如此广德,便是大德。

君子之交若叶

“君子成人之美”。所为成人之美,也就是促成他人的好事。便为善,善方美,美便利万物。

还知晓“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生要经历的是处事,那我们要做到的便是助人为乐,成人之美。

如若世上皆为这样的话,那我们的世界就会变为一个我们都幻想的美好的世界。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人人献出一点爱,让世界变为美好的人间吧!

君子之礼为干

君子的种种思想品德,需要形之于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这便是礼。精神需要赋形,人格需要可感,君子需要姿态。这不仅仅是一个“从里到外”的过程,而且也能产生“从外到里”的反馈。那就是说,当外形一旦建立,长期身体力行,又可以反过来加固精神,提升人格。

礼谈起来,我们总能夸夸其谈,但我们又能做多少呢?古人道:礼,为态,一为敬,一为让。

敬主要表现在我们去由内心去欣赏他人,从而对他人进行尊重。让主要表现在我们去舍弃一些东西给他人。

君子对人应该对之有礼,我们每个人都给别人一个微笑,那么我们就不知会有多少个微笑。这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互相以礼相待,这所产生的力量是伟大的。

一个扎入深土的根,一棵庞大的干,一伞茂密的树叶,这再加些旁枝,这边造就了一棵君子之树。

碧水隐青川,潺溪环石弯衔弯,君子树一棵。墨染远秋,慢长声轻叹,梦里有谁成此树?

人仁之道

谈墨家,我们不忘“兼爱非攻”;论儒家,我们也会想起“仁”。作为《论语》为四书之一,更是少不了仁。那究竟《论语》中的“仁”是什么?

在这五千年的历史古风中,最有名的是“博爱谓之仁”。但我们的大儒孔孟荀都没给出确切的答案。我们也都明白一个道理,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所以在两千年的历史中,张老师讲的是张式孔子,李老师讲的是李式孔子。到底我们要去去哪一个呢?

但对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仁”,我认为是可以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本心就带有的品质,他们要做到的就是去后天补他的不足之处,因此只看到了自己的应该之处,就写出了因该说是写出了自己的“仁”自己的论语。所以不能说谁是对谁是错,只是看到的角度不同而已。

那么,我们就要去寻找一个大家都认同的“仁”,但不能偏出《论语》为我们解释的“仁”。

我大致的总结了一下,其中有如何成仁,仁的作用,和仁与其他方面的关系。

在我个人的理解加上对君子的理解,我认为仁是一种内怀赤子之心,外交彬彬有礼,以世界上所承认的高尚道德为魂,去爱世人的大胸怀。

因为在我看来这个仁在今世是可以被大家所观赏的,但因为我这薄弱的学识在细心的研究时,发现“仁”这个东西在今天这个大环境改变的世界上,书中的一些东西已经没有大环境为之配合,好像已经处于一种虚幻的状态,无法达到完美。

就拿我自己说,我曾经去试图做到仁,但发现总是在一些地方做不到,估计是我的周围环境复杂。但我却一直去坚守我的本心,发现在这种情况下,我的道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越发的坚守本心了。

因此,在我看来一个人他做到什么程度主要看本心,看初心。

那么这也教会了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去坚守自己的赤子之心,去用初心去更好的服务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让我们每个人去做到不悔。

因为也唯有不偏自己的本心,方可做到世间难做的无怨无悔。

风微细落花,古人含笑的脸颊恰如隔世的画。那面见君子将愁绪作罢,我顷刻忘尘瑕。

溪水倒映月牙,晚笛萦绕古琴,我系白马等你闲来赏“仁”花,缘分不该只是牵挂,

若一世一刹那一生等一回答,我愿将这青发隐入千年云霞。

为你一人潇洒,我等你一身白衫,水阁之外一丛莲花,不比你一身高洁。

我身着一衫青衫,烟波渺渺蓑衣竹筏。你是否愿与我踏遍天下,往来几次春秋贤人又开豪宴,你沏杯清茶将万利放下,随我提笔入画林外,览尽风沙看透世间繁华。

等一君子,寻找那同世的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论语读书笔记500字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在个人工作繁忙,工作生活压力大;整个社会比较浮躁的背景下,按照孩子老师布置读《论语》,读后自己的心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净化,为人处世、学习教育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启发。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文化学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由此可见,孔子认为在学习知识之前应先尽孝道,这也正好证明了“孝”在孔子心中地位之高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说的是为人要重义轻利,君子懂得的是大义,小人懂得的是小利。

孔子在政治统治上崇尚“为政以德”的思想。子曰:“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他。

在人品第一重要之后,要重视学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类似的毛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

总体而言,论语中有好的观点,也有迂腐过时的观点,我们要吸收其精华。

譬如综上所述的孩子从小教育要将道德品质放在首位;学习要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为人要重义轻利;为政一方要实行德治,正人先正己等。

读好书使人心灵净化,读好书使人类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论语心得体会600字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学完了《论语》十二章和《论语》十章,经过几节课的学习,我有了一些心得和感触。

孔子虽然已经去世了两千多年了,但是他的话语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仍然是耳熟能详,这些话仍然在影响这我们,指导着我们。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以君子乎?”孔子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君子,要爱学习,乐交友,做有修养的人。现在人们依然保持这种追求,要做一个德才兼备人格高尚的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用自己的经历来教导我们,要循循渐进,终身学习,还告诉我们学思结合的重要性,短短的三十八个字,孔子叙述了自己的一生,这三十八个字成为多数人都要达到的为之奋斗的人生理想。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教导我们,当正义和财富发生冲突时,要坚守道义正义。君子不是不爱财,但要通过正当的手段来获取。现在,有多少人因为贪污受贿而被判刑,他们之中不乏都是一些大官员,他们虽说,学识渊博,单绝对不是君子。

我知道孔子颇有盛名,但在学了《论语》中的一点儿之后,我才正真意识到孔子的伟大,他绝对担的起圣人的称号。正因为有孔子他们这样的人存在,我们才能被称为“礼仪之邦”之一,我们的民族得以延续才有了文化纽带。《论语》这本书的语句已经融入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那一串串话语早已成了了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性格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1372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论语读后感400字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学完了《论语》十二章,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感悟与心得,下面我就来谈谈《论语》带给我的心得。

《论语》中记载的很多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这对不乐于学习的我来说提供了前进的方向。正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样。我正处于“好之者”与“乐之者”之间。我虽有兴趣,但不够浓厚。我需要仔细地挖掘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从中得到百草园般的乐趣,成为一个“乐之者”。

《论语》还提醒了我一点。就是学思结合。光只爱好学习可不行,那样只是擅长考试。我们还需要思考。做到既不罔也不殆。

会学习很重要。,学会做人也很重要。“人不知不愠,为人谋而忠,与朋友交而信……”这些都是《论语》教给我做人的知识。就拿一个例子来说。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因为回到中国娶了与自己年龄相差悬殊的妻子被国人诋毁。他不生气也不反驳,以自己的行动更改了国人对他的看法。这才是一个值得被世人尊敬的君子啊。

《论语》这本儒家经典让我明白如何学习与做人,我要按照经典持续做下去,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君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读论语有感500字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在小学这五年里,我读过许多的书有:《孟子》、《三国演义》、《窗边的小豆豆》、《论语》等等。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本《论语》。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学的创始人。《论语》就是记载了孔子告诉弟子们做人的道理和学习治理国家的方法。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今我读完了一整部《论语》,知道了许多平时我不知道的做人的道理和一个人想成就大事必须具备的品格,《论语》这本对我来说是人生进步的一大阶梯。这可是儒家创始人,闻名中外的孔子。教育弟子说的话。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释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居于贫困之中。也不可以长久地居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仁。聪明的人利用仁。”这句就是讲了一个做人的道理。

我还记得一开始我读《论语》的时候。没读两天就没有兴趣了,不爱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了论语中记载的做人的道理是多么的重要,才开始慢慢的阅读《论语》开始还是觉得没什么意思。后来坚持每天阅读,感觉其中每句话都有很深傲的意思,从读完《论语》之后,我的言行举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变得有条有理也喜欢和人交往了,结交了许多正直的朋友。

《论语》这本书里边讲的道理一直刻在我心里,永远不会忘记,他对我人生的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读论语作文700字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统一种独特文化心理定势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文化,就没有中华民族;没有强大的文化支撑,中国不可能延续五千年。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论语》,《论语》是一本中国传世经典丛书,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宗教、艺术、医药、民俗等各个领域,多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了源远流长、内容宏富的中国古典文化宝库中之精华。其中,有一段使我深有感触,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孔子说:“勤求学问但不用心思考,就会迷惑;只是挖空心思去想却不认真读书,那还是疑难丛生得不到确实的知识的。”

对啊,学习要勤学好问,学问是要自己用心去学的,有了学问但没有用心思考,就会迷惑,是没有作用处的,不能领贯通和有新的发现。相反的,有了思想就要用学问来培养,如青少年们,天生聪明,但不爱学习,就像美国有些青少年一样,由吸毒而裸奔,以后还不知道会玩出什么花样。所以人要有思想也要有学问,两者必须两相兼顾,只想不学终究一无所得,只学不想会糊里糊涂。像我们现在这么小就应该用功读书,做什么事都从娃娃抓起,像我看书都是家长催的,不催就不看不学,但有时一有兴趣的话,就会看看一两眼。一个人只知道读书,而不是用心去读,那么只如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读书必须用智慧来分辨书中所讲的道理是否正确,要从书中找出一个自我。书读多了,想深了,见广了,便会离开书本,足见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认识,成为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组成部分。

这也使我懂得了,读书就要用心读,而不是读了就过了,还要反复的读几遍,不懂的地方要不耻下问,这样才能吸取里面的知识,相反,读书不认真读,那就不要读,因为那都是惘然,所以从今天我懂得了这个道理开始,一直到未来,都要有方法的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读国学经典《论语》有感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论语》一书,我感触很深,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还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

所谓《论语》,即孔子及其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我国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判家,还是我国第一个系统阐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

《论语》一书是孔子学说的体现,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即“爱人”这是孔子认为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

其中几则令我印象颇深。

第一则当然就是开篇第一章的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处而来,不也是快乐的嘛!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嘛!

多么勤奋的人,多么乐观的人,多么大度的人,这样的人不为君子谁为君子?这值得我们学习。学后复习,不仅会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会从旧的知识中领悟到新的东西,就是“温故而知新”,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而来,大家在一起讨论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喜好,一起交流生活、交流学习,真的是很快乐。别人不理解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世界上有这么多人,每个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们没有必要去为此恼恨、恼怒,应该用宽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别人,去原谅别人,这样的人才可以被称得“君子”。

孔子不仅仅是勤奋、乐观、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谦虚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说所做有很多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如此重要的伟人,还说出如此自谦的话,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孔子还认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即如果一心一意培养仁德,就可以消除恶。的确,品德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决定着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会使一个人丑陋、恶毒,甚至会让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会让一个人美丽、善良,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可见,培养仁德是很重要的。

《论语》真的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书,不仅仅是现在,甚至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后,它都会激励着人们不断的积极进取,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作文800字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

两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1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1种教育。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1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1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1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

《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理想的化身。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1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严。因为其中有1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1个特别讲信念的人。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敬仰。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1种态度,是1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1个字就是“仁”。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

就是这么简单。《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论语伴我成长

全文共 1489 字

+ 加入清单

升入六年级后,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开始系统地学习《论语》。爸爸经常告诉我做中国人,必须要学好中国经典文化,这样才能永远留住我们民族的灵魂、精神和根,才能实现国家振兴的伟大梦想。会有这么神奇吗?起初我半信半疑,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感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自己远未识其“庐山”真面目,只是学得了一点儿皮毛,但是却已让我受益匪浅。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第一得意门生颜回。他在生活上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习上,用在完善自身品行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如此恶劣的环境,人人都无法忍受这样的艰难困苦,可是颜回却以苦为乐,坚持读书学习,追求真理,实在令人敬佩。孔子表扬他“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早死”,“其心三月不违仁”,在弟子三千中,孔子认为颜回最好学,只有他的高尚品行达到了“仁”的标准,多次在公开场合进行表扬,并以他为榜样要求弟子们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的好学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因为学无止境,所以不要觉得向比自己差的人请教问题是一种羞辱;“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取长补短;同时,善于提出问题,许多伟人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等。“温故而知新”也是颜回的优点之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和收获。可是我在学习中满足于一知半解,读书往往走马观花,常常造成错误百出。有的题目老师还没讲完,我早已得意洋洋地在心里说,这么简单还用讲吗?可是做题的时候才发现有几个关键的地方搞不明白,只好再重新去翻书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学习效果大大下降。在与爸爸妈妈讨论作品中人物的时候,好几次张冠李戴,把《水浒传》里李逵的故事说成张飞的,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又变成了吴用的了,为此没少让爸爸笑话,他批评我读书不用心,没有深度,太过于浮躁……想来实在令人羞愧。颜回“闻一知十”,善于举一反三,能将老师的学说不断发展下去,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也应当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我最要学习的还是颜回的“不迁怒,不贰过”,他从来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不仅人与人之间要不迁怒,国家与国家之间也要这样,得互相尊重,不能动不动就发动战争,导致两败俱伤,给老百姓造成灾难。如今国际局势混乱,美国发动了好多次战争,造成别国老百姓流离失所,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伤害。人类要想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必须多学习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德不孤,必有邻”,让人民幸福的人,定有许多人亲近他,反之,“恶有恶报”,发起战争让人民受苦的人,就会尝到众叛亲离的味道,变成孤家寡人。对于我们小学生而言,应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品德,同学遇到伤心事,应多去鼓励、安慰他;对于考试没考好的同学,多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改正错误,而不应该去嘲笑他;犯过的错误,要仔细反省,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与颜回相比,我现在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太优越了,可是我却还不知足,动不动就发脾气、耍小性子。学习表现好了,要求爸爸妈妈给买好吃的、买礼物,如果饭菜不合胃口,就气嘟嘟地把嘴巴撅得可以挂油瓶,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读《论语》让我学习了许多新的东西,懂得了很多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与方法,尽管现在学得还很肤浅,但我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让他滋润着我不断成长、进步,成长为一个品德、学识与修养都优秀的有用之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勇敢的名人故事王充求学背论语的故事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王充小的时候,是个文静的孩子。他不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追逐嬉戏,而是经常一个人坐着发呆。他的父亲见他这样呆板,完全没有小孩子该有的生机与活力,很是生气,就对他说:“你看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儿得多愉快呀,你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儿呢?”

王充低着头说:“他们总是上树逮鸟,要不就是捉蝉,尽伤害它们,我不喜欢。看它们多可怜呀!”

“那你想做些什么呀?”

“我想读书写字!”王充一反常态大声回答。

父亲听了很高兴,不久就送他进书馆去读书。书馆里有一百多个学生,对于那些调皮或者完不成老师的背书任务的,都要被先生狠狠地用戒尺敲打手心。其余的同学几乎都挨过打,唯独王充是一个例外。他因为勤奋好学而倍受老师的喜欢。结果,同样的时间和年龄,王充比其他同学学的知识多了许多。有一次,老师给他讲《论语》等两部古书。讲完以后的第二天,老师就让他背诵,他背得既快又准。老师又惊又喜,问他:“别的学生都觉得这两部书难背,你怎么这么快就背下来了?”

王充回答说:“您讲一段,我就背一段。所以您讲完,我也就背下来了。”

小小年纪的王充,竟能这般用心,老师不禁对他刮目相看。十五岁的时候,他就被推荐到了京城最高学府太学,当了一名“少年太学生”。

[关于勇敢名人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读论语学做人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老师带着我们学《论语》我记下了并这样做的。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约好出去看电影,这时家里刚好有客人来,要一起出去吃饭。本来我已经穿好衣服准备出去的时候,脑海中忽然想到了和同学的约定,于是我坚持留下来,和同学一起出去,尽管家人再三劝说,但是我还是没有失约,我对妈妈爸爸说:“我们学过的一句论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我不能失约啊,虽然我没又吃上香喷喷的饭菜,我收获了友情,我看书还知道一个道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大人也赞同了我的做法。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次我和妈妈出去逛街,遇到了一坐轮椅的老奶奶。过马路看着十分的吃力,我们毫不犹豫的推着奶奶安全的过了马路。“谢谢谢谢,还是好人多啊!”奶奶不住嘴的表扬我的妈妈。我说:"奶奶,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不用客气。因为我太姥姥也是坐轮椅出门,我好希望她在外面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遇到好心人的帮助”。尽管耽误一些我们逛街的时间,但是,我和妈妈很是开心。

学校里,老师教过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有的时候看起来很容易做到,但是,真的一直坚持下来很难,不过,《论语》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会一直伴随着我们,让我们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论语》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2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2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7.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9.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44.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6.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47.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4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9.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一本饱含了知识、品德和做人道理的一本好书,它的肚子——书本的纸里面藏有许许多多的知识,请你们快快拿起《论语》探索里面的知识吧!

论语是孔子的着作,它分为许多个篇章,每个篇章都有一个简短而有用的知识。整本书合起来,就像是一片知识的海洋,知识就是大海中的鱼。如果你发现了里面的知识,那么就好比你钓到了一条鱼。如果你汲取并懂得了这些知识,那么知识就会像一条煮熟的鱼一样被你消化掉。那么,你的知识也会越来越多。就可以向孔子一样,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了!

虽说这可以学到东西,但是,发生冲突事件的也是一个不计其数啊!请看事例。

孔子说过一句话:“温故而知新。”意思就是先复习过旧的知识,记牢了之后,再学新的知识。可冲突偏偏就栽在了这一句话上。一次,我和我哥在看书学知识。我在偶然间发现,哥哥看完一本书就随手一丢,又看新的书去了。我提醒他:“温故而知新,复习一下!”“我的事关你什么事?你凭什么管我?”我反驳:“爸爸说过人人平等,我就可以管你!”就这样吵了好久,爸爸进来了,说:“你身为哥哥,要做弟弟的榜样,把你看过的书的知识都复习,一直到你忘不了为止!”哥哥垂头丧气的说:“Yes air。”就又翻开书,复习起来。就这样,一场矛盾被我爸轻轻松松的化解了。

这本论语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学知识、如何孝敬父母等等许许多多的有用的知识。它肚子里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它是我的另一位家庭老师,我要不断的从它的肚子里面探索、汲取新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中生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的画卷,因岁月的冲洗,显得枯黄陈旧,将历史的足迹点点抹淡。然而,华夏五千年的文化,总有些像《论语》一类的书籍虽早已褪去了华丽的色彩,显得古老陈旧,但实则它与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题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论语》中有许多简单的道理需要我们去感悟与实践。它用的文字往往言简意赅,但其蕴含的道理绝不会同表面一样容易。就像《论语·卫灵公》中记载的,孔子的学子之一子贡,曾问了孔子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意思是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使人终生奉行的呢?孔子用商量的语气对他说:"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了八个字解释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那么也就是说,做任何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要强人所难,更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用现如今的话说,就是要学会宽容。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少年在公交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少年感到很难堪,不愿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个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少年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这件事告诉我们,得理且让人。宽容的感化常比剑拔弩张的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少年去擦痰,结果会是怎样的呢?也许,不用我说,也可以想象得到。正因为女售票员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所以以宽容之心完美的化解了这件事。

怎样算宽容呢?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包容他人;就是要学会忘记。因为克制性的宽容,不是真正的宽容,它不能从根源愈合心灵的伤口。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宽容,才是宽容的真正境界。

"其恕乎!"——就一个"恕"字,教会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的快乐,如何适应日常的秩序,找到人生的目标;就一个"恕"字,就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让我们学会如何去宽容别人吧!得过且过,我们的生活才会快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着想,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世界会更加和平,安宁。生活会更加和谐,幸福,并充满了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论语》读书笔记精选

全文共 1033 字

+ 加入清单

和第一篇学而篇比较起来,个人觉得第二篇为政读起来难度就大了很多。第一篇其实只要明白了学问指的是做人的道理,则每一句都可以理解它的用意。但是第二篇中,除了几个句子是真正正面谈到政治外,其他说的似乎都是与政治没有关系的东西。

为此,我也专门去查了政字的意思。在古文中,政也通正用,所以我就在想,这里是不是孔子还是在讲做人?讲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过很快我认为这样解释是很牵强的。其实为政就是讲如何来当政,很明白不过。不过南怀谨先生的一句注释也值得我们注意:《论语》中讲的是为政,不是政治。孔子没有系统地去提出政治相关的概念。根据这句注释去理解为政篇的句子,似乎开始有了一些头绪。

为政一共二十四句。第一句讲的是为政的最高境界,然后用诗经的思无邪说明为政最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再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明为政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接下来,用了好几句的篇幅讲孝,然后讲了一个为政者的修为问题,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为政者要有见义而为的大勇,要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胸怀。这样一看,为政篇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当然,这个思路是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中间理出来的。我也曾试着去怀疑它,但是找不出比之更好的解释,所以我还是比较认可这个解释的。为政篇有好几句话都是讲孝的,似乎与为政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关系很大。我国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所以在这里讲孝是有它的意义的。这点在为政第二十一句中也得到了证实: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在这一句中,孔子就明确说到:推行孝就是为政。所以该篇中间出现了很多人问孝的情况,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此外,孔子还讲到了一个为政者的基本要求:要周而不比,即不要偏心眼;要不器,也就是说要全面发展;要温故而知新,要且学且思,还不能钻牛角尖,等等。

不过,虽然为政不能翻译成做一个正直的人,但是可以看出,这些为政的道理,放小了看,也都是做人的道理,这点在后面的章节中也有体现。所以我个人认为,《论语》总体讲的还是做人,还是学而篇说的学问。不管是讲为政也好,还是后面讲礼、仁也好,孔子的主张都是从自身做人入手,就像第一章所讲的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我想这也应该是学而篇作为开篇的原因吧。

整体来说,为政篇给我的启发不如学而篇多,可能是为政这个话题对我们这些一般人来说,没有如何做人更贴近。不过在专家的解释中,我还是体会到了《论语》文章布局的特点,对中间的一些话也还是有一些体会。我想,只要能学到一点东西,也是很好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读论语作文700字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老师带我们一起学习《论语》,体会《论语》,使我感受颇深。

孔子曰:“非其鬼而祭侄,谄也。”爱国是任何人的责任,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这么强大了,是因为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浓浓的爱国心。在抗日期间,大批日军进攻中国,他们以为有着精良装备,就可以占领中国,但是他们错了,中国人的爱国情令他们没有投降,而是与日军展开了搏斗,虽然有些汉奸投靠日军,而且我军的装备极差,但是我们中国人有着前赴后继的精神,倒下一批,又冲上一批,终于那狂妄的日军被我们那“爱国情“打败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让我懂得了时光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的流去。我们要珍惜时间,因为时间是永不停留的,如果你每浪费一分钟,你的生命就会减少一分钟,因为生命是用时间组成的,珍惜时间就相当于珍惜生命,浪费时间就相当于浪费生命。我在一本书上读了这样一个科幻故事,它讲的是在一个小村庄,来了一个人,开了一个时光屋,在里面可以用时光来换钱,村子里的人都换钱,有的用了10年换了30万,有的用15年换了50万,有的人甚至用50年换了180万。不到几个月的时间村子里的年轻人都没有了,只有一个青年没有变自己的时间,不到几年的时间,就拥有了几百万元的家产,而那些变卖自己时间的人悔也来不及了。我知道了背叛时间的人,时间也会背叛他。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令我懂得了我们要时常反省自己,不要总说别人的不是,我有时候就犯这样的错误。一次,我弟弟抄了一篇作文,我没在意,妈妈发现后说了我,为什么不制止弟弟。我说他的事我为啥管,事后我很后悔,我是哥哥要帮助弟弟的。

《论语》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们一块体会《论语》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经常看《百家讲坛》的朋友们一定知道于丹吧!她解读的《论语》,我十分喜欢看。我也买了两个版本的《论语》,准备回家一睹为快。

《于丹说论语》里不仅仅有孔子的话,还有与每一句话相对应的故事。每一篇故事都发人深思,让我深受启发。孔老先生每一句话都包涵着意味深长的哲理,虽然有些道理我还不明白,但是,只要把它记住了,以后会理解的。

其实一年级的时候,我就从爸爸那里知道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爸爸告诉我这是古文,古时候的人写文章都是这样的。我当时很羡慕古人。他们写的话简单明了,还蕴涵着深奥的道理。

二年级的时候,我从妈妈那里知道了孔子的两句话:“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两句话一直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地学习。

读《论语》,我认识了大圣人孔子,进一步了解了他。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一个字:仁。我还知道孔子门下的.弟子有:颜回,子路,子张,子夏,子贱。读《论语》,我了解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缘由。读《论语》,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因为于丹,我喜爱上了《论语》,我真应该好好感谢她呢!对了,不久前,于丹被评为中国第三大美女,超过了“万人迷”李宇春。我觉得这是因为她身上有一种文化美,有一种才情美。长大了我也要做一个像于丹那样内外兼修的人,这才是当今社会最美丽最可爱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