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论语作文作文(精彩20篇)

导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作文,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浏览

992

作文

347

我读论语作文700字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就要多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孔子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论语》这本书主要是由他的弟子记录了孔子的思想及言行而流传于世的。在我五年级的时候,爸爸就要求我读《论语》这本书了。

《论语》这本书,教给我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就是说有三种朋友有利于你,也有三种朋友不利于你。正直,诚实,见多识广的朋友有利于你,拍马屁,两面派,夸夸其谈的朋友不利于你。所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交对我们有利的朋友,交了好朋友可以弥补我们的缺点,做得不足的地方,可以有好朋友指正,同时朋友有困难,也要伸出援助之手,这样才可以交到真正的朋友。但交了损友,他不仅使你变得跟他一样坏,甚至可以使你变得更坏。对这句话,我是非常赞同的。

学习,是我们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死读书而不会思考问题,就会茫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最终一无所获。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既要勤于学习,又要善于思考,不死读书,把书读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学习了一些知识后,再反复地温习,总会有新的发现,获得更多的知识,有更多的收获,甚至可以成为一代宗师。

《论语》这部书是道德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要深入地了解这部书,学会放弃,学会宽容,学会舍得,学会立志,这也是孔子所要传达的思想。学了这部书,我受益良多,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提高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论语读后感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中的哲理近乎常识,但又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而论语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人并不是被控制的机器,而是由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个性获得全方面的发展。然而,孔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他收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在生活中,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思维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每个人的思想都大同小异,那整个社会不成了一部死气沉沉的机器了吗?所以,要有自己的观念,自己的主张。就那作文来说,当老师说了一套作文思路或讲解了一篇范文后,同学们写上来的作文都是差不多,毫无新意的,这就是没有自己思维的一种盲目体现。还有一个没自己个性思维的例子:同学们大都对作文有了一个固定的模式,没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比如,作文主题的“学雷锋”,那交上来的作文就应该是“捡钱包后交予老师”或“扶老人过马路”等。这些作文大家都看过好几遍了,何来新鲜感?

子曰,君子不器。我们不是机器,我们没有固定的思维,我们可以想象,我们拥有天马行空的资本,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思想才造就了不一样的我们,总而言之,我们要做生活的主力军,做一个有个性,有主张,有思维,有独到见解的新新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国学《论语》有感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兵家史书之瑰宝,博大精深;兵书理论之宝库,包罗万象;兵学圣典之美誉,威名远扬;归纳演绎之逻辑,缜密严谨;启迪人生之智慧,精髓宏瞻;阐释儒道之传统,淋漓尽致。

——题记

从三皇五帝的太平盛世,到春秋战国的风云变幻;从盛唐气象的博大雄浑,到宋代词篇的婉转豪迈……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而国学经典代表《论语》更是全世界的精神财富!

《论语》是一部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着作,因集中表现了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成为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

孔子的学说的核心——仁,贯穿《论语》。《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用一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已成仁,”照亮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

《论语》居“四书”之首,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深远影响!

据说,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每天回家都关起房门苦读。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只有一部《论语》。有一次,宋太宗和赵论语普闲聊,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的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了。”于是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纵观整部《论语》,相信你一定会感受到中华文明,感受到人性的光辉,感受到文学精髓。你也一定会在《论语》中,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论语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全文共 1017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一部经典国学著作,众所周知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整理的,内容为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仁、义、礼、智、信”。其核心思想为“仁”,他所提出的“仁”实际上是一种公益的思想,希望建设一个公益的社会。

对于《论语》的内容,我们在初中时就开始接触了,至今过了六七年,但譬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经典语句我们依然随时都可脱口而出,这说明经典就是容易深入人心,但当时尚且年少,对其内容页大都一知半解,现在重新再细细品读,便对其内涵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论语》全书有很多章节,但我最喜欢“学而第一”章里的内容。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则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则主要是要同学们适应新环境,好好学习,培养君子风度,搞好团结,正体现了其“礼”的思想。这一则也被收录在中学语文课本的《论语》十则里,第一次学时,我并没有真正读懂它的意思,尤其是“朋”字,一直还以为是“朋友”的意思。这样又证明了《论语》的又一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如果我没有重新认真的去复习,又怎会知道这里的“朋”不是朋友的意思,而是指聚在一起学习的同学们呢?

还有一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一则我经常用来提醒自己,为人处世要常常自我反省,从而自我提升。这一则的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做三个方面的反思:替人设想做到忠实了吗?与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老师传授的学业复习好了吗?说明了作为一个学生每天应该坚持的三省内容。如果这样坚持自省,那为人必定越来越完美,我们不仅现在应该坚持,即使毕业后不再是学生了也应该继续坚持。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而《论语》中最能体现“仁”的一则是“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意思是说人如果没有仁义,还怎么对待礼?人如果没有仁义,还怎么对待乐?说明了仁是礼乐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要成为君子,即思想道德修养高的人,“仁”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如果没有“仁”,又怎会有其他的“义”、“礼”、“智”、“信”呢?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仁”,就难以成为君子。

《论语》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所蕴含的丰富哲理时刻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愿《论语》文化可以继续传播扩散,经久不衰;愿社会充满仁义道德;愿孔子向往的“仁”(公益的社会)能早日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感到收获颇多,让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

一、《论语》既朴实无华又秀色可餐,白纸黑字,片言只语就勾画出了美好图景:“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道出治国真谛;“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酝酿凌云壮志;“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描摹君子气概;“仁者爱人,亲亲爱人”呼唤人间温情。这些朴素而睿智的词语使我的心灵干净明澈,引我走进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世界。

二、规范我的言行和学习方法。印象最深的是:上半年,我急于求成,却忽略了对概念、句型的理解,这使我学得并不扎实,特别是英语……后来,我反复咀嚼了《论语》,其中“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话语,使我受益匪浅。《论语》倡导的老实、严谨的学习态度,这比任何一种学习法都行之有效。反复咀嚼,如同在苍翠的青橄榄中嚼出丝丝清凉:做事一定不能违背原则,不仅仅是学习,否则必然失败。我豁然开朗。

三、思,然后明目标。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它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有了知识,没有思想,就是不切实际的罔。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不是最终目标。我们还必须学会思考人生,人应当成为怎样的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前十天,我夸下海口说我知道一个半元音字母,结果我姐姐不信,偏让我说出来,哎,这下可闹笑了笑话。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思考,然后明确目标,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应思考立身和处世的原则。“内圣外王”的君子,是我们做人做事的目标和准则,也许也是需要用毕生努力不断去接近的一个目标。

读《论语》,让我们的心灵和谐饱满,让我们对生活有热爱,有向往。因为它太博大精深,我不敢说我已读懂《论语》,但我从中悟出了很多知识、启迪,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我还会坚持研读《论语》,一点一滴的通透其心灵,使我的心灵芳香馥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通用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我从它简洁朴实的文字里,懂得了很多人生之道。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感叹时光飞逝,感慨人生世事竟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

时间虽然可以很长很长,但也可以很短很短,也有人认为时间是世界上最无情的事物,不愿多等待一秒钟,可时间就是如此,如果你不珍惜,它不会等待任何一个人,就像高尔基曾经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人生中我们走过很长很远的路,一步两步,一秒两秒,一年两年,一直积成我们烟花般灿烂辉煌的人生。

世事变迁如此之快,我们要好好珍惜,虽然我们没有超能力让时间停止或者倒退,但是我们可以过好每一秒钟。在这大好青春年华里,我手持一本书——《论语》,坐在梦幻一般的教室中品读书中教给我的人生真理。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虽说时间无情,但它又是有情的,它对每一个人又都是公平公正的,如果你珍惜时间,那么时间将会回报你的付出,如果你认真对待它,它一定不会辜负你。时间会帮助那些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人,因为他们明白时间是真正宝贵的,人生是珍贵的!。

如果我们能把握人生的每一秒,我们的人生才不会显得空虚,我们要珍惜它,不要看着时间让它从我们指尖流逝。每天中我们都会浪费许多时间,可他们并不知道那些浪费的时间对那些已经到生命尽头的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曾经听我班主任说过:“时间不会等你,只有你去等待时间。如果你浪费别人的时间,那你就是在谋杀,如果你浪费自己的时间,那你就是在自杀。”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世上不会有后悔药,也不会有时光机,如果不想让未来的自己后悔,那么此刻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等到生命的尽头才知道时间的可贵。

时间是宝贵的,但它总是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为了让将来的自己感谢现在的我们,所以此刻要珍惜时间才能拥有更辉煌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论语》读后感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国学经典,许多人崇尚它“和为贵”的处世哲学,而我,则更迷恋它对理想的追随。

确实,整部《论语》都隐约的从礼仪、为政、学习等方面体现着对理想的追求。在《论语》里,有一大段还特别描述了它。子路、曾皙、冉求、公西华和老师——孔子在谈理想。子路抢先一步,急忙道出了自己的理想:给我一个很大的国家,但兵荒马乱、礼乐崩坏,我用三五年的时间,就能把敌人赶走,而且人人都举止高尚,成为一个礼仪之邦。冉求在老师叫他之后慢慢地说道:给我三五十里地,那里也有战争,给我三年时间,我就能把国家重归和平,但我可不敢把它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变成礼仪之邦。他们的态度可谓一个比一个谦逊,到了公西华,他说他只想做一个帮助实行礼仪的道士。最后,孔子叫到了一直在专心弹琴的曾皙,只听琴声渐轻,“当”一声,乐曲结束,曾皙坐了起来,说道:在万物复苏的春季,我带上朋友、妻子还有一群孩子,到刚开冻的河里去洗澡,然后去唱歌跳舞,之后,就唱着歌回家。这时,一直不发话的老师说:“我同意曾皙的观点。”老师私下里又对曾皙说:“他们三个人的理想太不切实际:子路如此性急,肯定治理不好一个礼仪之邦;冉求虽说是三五十里地,但也是一个国家,有人民群众,有政府;公西华只是想做一个道士,但礼仪的事太大太重要了,非君子不能做呀。而曾皙的理想,不宏大但最接近人生的起点,最重要的是,他倾听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是啊,我记得苹果之父——乔布斯说过: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追随人的内心心灵和直觉的勇气,因为心灵会告诉你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现在,许多人很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都在为别人而活。现在还有多少人在仰望星空?有多少人感受着四季的更替?有多少人会去倾听花开的声音?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不应该只有一颗冰冷的心。那么,就多去看看大自然吧,这时,你会全身上下都充满了能量。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你会很快乐。所以,就请你停下疾行的脚步,等一等落在后面的那份纯真、那份快乐,去寻找真正的理想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生读后感“论语”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时期伟大作品。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论语》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在过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们最熟读恐怕就是《论语》。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这部书,去感受里面无穷的智慧。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在自省也。”它使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它像一面警钟一样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见到比自己还有贤能的人,应该要虚心学习,以她为榜样,不应该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见了没有才德的人,也应该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和他(她)一样的缺点,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修养。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同样的我们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当天的所作所为,就像《论语》里面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替人做事有没有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老师所传授的课业,有没有不用心温习?总而言之。我们每天都要做到这一点,这样才能让我们自己不断进步。

我还觉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求学不仅是为了明白道理,更要去实践以此为乐,如果我们把学习当成臆见无聊、枯燥的事情,那就很难将课业学好,所以尝试着用快乐的心情去学习,这样必定会学得更好。我们的许多同学也像我说的这样,把学习当成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如果他们读了这句话一定会振聋发聩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一种智慧。

正如宋朝宰相赵普所说的:“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有心的同学何不妨去读一读《论语》,相信你会比我的收获更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论语》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最是书香能致远,常吟清词愈馨香。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读书,能吸取几千年的知识。阅读经典,接受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熏陶。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假期研读的《论语》,让我领会许多道理。

《论语》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孔子提出的“仁政“德治”“道义”“礼敬”“信实”“忠孝”“友善”,“勤俭”“廉耻”,“慎独”等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植根于华夏沃土之中,是处事和安身立命的标准。

《论语》中语言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他永远不失去脚下朴素的起点。孝敬之道就是这样朴素的起点,于丹在本书开头就倡导了这样一种朴素而又现实的思想。孔子的学生有若就以前解释过孝悌的重要性,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在古代不乏有尽孝道之人:儒商吴展,他十几年来如一日细心照看着自己的双亲,在古时候就有卧冰求鲤的王祥,恣蚊饱血的吴猛,刻木求亲的丁兰等,而现如今的人们却渐渐将这种品质淡忘了。常听人们说:小时候总想着没有经济实力,等将来独立了,再赚钱,赡养父母;长大了,又忙着为工作打拼,为生活奔波,想赚了大钱在尽孝也不迟;到个人成就有成生活美满时,再想给父母更多物质享受,却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有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孝是陪伴,是长辈寂寞时的一通电话,一次旅行;孝是用心,是留心长辈的愿望并为之实现;孝是成长的,是努力成长去成为更令人骄傲的人,孝是爱。所以啊,当我们乘风破浪时,别忘了为我们造就船舱的人;当我们扶摇而上时,别忘了为我们梳理翅膀的人;当你发现或感受到助你而行的风时,不要理所当然告诉自己那是长辈天经地义的爱,别忘了,你也应该予长辈同等的爱,即是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本,《论语》教会我的道理,终身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最新高中生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在学习方面,《论语》对我们启发也很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孔子五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大思想家。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他的境界之高。活到老学到老也就是如此吧!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话。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虚心向别人学习,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很多人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我们要取长补短,广结良师益友。

孔子讲究孝道,孝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的人们却在褪色,经常会看到明明子女很多的老人却无人尽孝。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道德永远是做人的第一,想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没有德与孝不行。孔子所提倡的孝是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在“常回家看看”已纳入法律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多关心父母,多了解父母的需求,多对父母尽孝。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100多次谈到君子,他强调的是一种人格的自我修养。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衣食起居,而是心怀天下,而且能经常反思自己。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作为君子应该先去做然后再说要有言行的标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当今有些人每当有牵扯到个人利益时,经常互相漠视,甚至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那就称不上孔子口中的君子。

为什么当今全世界那么多的孔子学院,可见孔子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影响。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大师语中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不去苛求外界,努力完善自己,包容别人,为成为一个坦坦荡荡的真君子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论语》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一本古典名著,深受各代名人喜爱,学者朱光潜说:“《论语》是一本绝妙的书,可以终生咀嚼,学用不尽的。”这个暑假我也有幸拜读了《论语》这部著作。

《论语》共有二十卷,四百九十二章。这本著作由孔子的再传弟子编写,是一部语录体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弟子都很受人尊敬。

读了这本著作,我颇有收获。

这本书教会我如何做人,在诸多方面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其中《述而》这一卷让我感触颇深。这一卷里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止我想到早上刚刚完成的一篇阅读,里面提到“然师常师者未若师自然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世上万物皆为我师的道理。它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出一辙,对我有同样的启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意思是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会有能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改进自身。我就有此亲身体会,我的四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教会我机会是自己争取的,一个告诉我才艺广泛是件好事,另一个告诉我如何宽容待人,还有一个告诉我人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得不说孔老先生是真厉害,直到现在,他的这句话都引领着众多有志求学之人走向博学之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让我体会颇深,的确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思考而不学习也会感到迷惑。如果只学习不思考那就四个字:囫囵吞枣。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是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是如果只思考不学习那就是空想,那么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才能事半功倍。我觉得平时我的学习就是只光顾着听,不会曲主动思考,造成同样的知识我可能要学好几遍才能吸收,一直挺郁闷的。看了这句话我是“秒懂”:原来我上课的时候总是老师边讲,我边抄笔记,好像很专心。实际下了课笔记也不会再看,课程内容也不会在回顾了,以后要多在学后思考上下功夫。

商业大亨马云也说:“论语》是人类真正的智慧,是我反复看,不断看,受益最深的书。”确实是这样。《论语》中是中国古代人民哲学智慧的结晶,是一本值得多读的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2论语简介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读《论语》有感500字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放假了,我在写暑假作业之余,想把论语这本书重新再阅读一遍,因为《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仁”,也是孔子提出的基本道德观,读懂了它,也就等于懂得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和明白了做人的道德。

我喜欢——为政篇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也是我最喜欢其中的一句话。

这句话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只重于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拖累。一味的埋头苦思,只重于思考而不注重学习,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不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其实我有时也会偷懒,老师、家长布置的作业,我总会把“做完”当做“完成”,从来不去多想,多练,以为这些就足够了!学完这篇文章,我觉得自己做的远远不够。当一道题做完的同时,应该去想想为什么布置这道题,这种题型还可以怎么解读?还可以怎样变换等等。。。这样我就可以从另一方面提高自己,学会钻研。

不仅是学习,我在生活中也应该如此,父母的适当管理,是对我的爱护和基本的保护,要理解支持。要以“仁义”之心去面对。

亲爱的同学们,推荐你们也去读这本伟著,它能让我们学到更多做人做事的准则,会使自己更加优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我想大家都知道论语吧?大家读后都因该有深刻感想吧!我也不例外。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给我的启发很大,它的意思是:学习了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自己,光想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我原来就是这个样子,天天把作业一写玩就玩去了,从来不去检查、思考自以为写对了,可是老师给我打了一个大大的叉。虽然作业错了,但我只是改一下,从来不思考为什么会错。现在我学了论语这课懂得了:学习之后要去思考、去巩固、去复习。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好的成绩。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似乎也对我有所启发,它的意思是: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他,不也算得上君子吗?我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后,我天天复习所学的知识,别人错怪我了我都不怪他,赢得了同学的喜爱。

论语可以教导我怎没做人、怎没学习,论语给了我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论语这本书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论语》孝道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1954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孝道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完论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孝道两字,孝是人的根本,父母生我、养我,如果长大不知道报恩,这就是没尽到做人的义务。况且中国有一句话,说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羊羔在吃奶的时候,两条前腿要跪下,乌鸦长大的时候,小乌鸦就找食物给老乌鸦吃,养到老乌鸦又恢复了飞的能力,这才算终了。人如果不孝顺父母,那不是连乌鸦和羊羔子都不如了么?

古有仲由百里负米,闵损芦衣顺母,陆绩怀橘遗亲,今有陈毅探母,张九精带父求学。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孝道是永恒的主题。尽孝也是要讲求方法的。我记得孔子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养活自己的老人就行了。孔子接着反问,你看狗马这些动物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你只是做到让父母衣食无忧了,但你对他们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那么这跟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这句话引起我很大的反思。确实是这样的,现在的很多父母都有自己的养老金,生活问题根本不用我们多想,而父母那么尽心尽力的照顾我们,培育我们为的又是什么呢?

有人说这是本能,的确,天下的父母都一样,一心一意地为子女付出,但从不求任何回报。亲情,它无需用任何语言表达。那我们又为什么不能把孝顺父母作为本能呢,孝顺是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想想父母到底需要的是什么?这真的很重要,或许不是买了什么华而不实的营养品,而是有事没事关心一下父母的身体,多陪父母聊聊天。就像著名书法家黄庭坚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那我们是不是也该认真反思一下呢?

孝顺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让他们感到欣慰,这就够了。我记得一个公益广告: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吃力的端着一盆水,天真的对妈妈说:妈妈,洗脚!就是这样的一部广告时至今日,仍在热播,动人的原因,不是演员当红,而是它的感情动人心腑。很多人为其流泪,不止为了可爱的男孩,也为了那一份至深的爱,和发自内心的感恩。

孔子还说,父母唯其疾之忧。就是说父母唯独为子女的疾病而担忧,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认为说是,对父母最主要的关心就是关心他们是否生病了,这样就是做到尽孝了,这话说的没错,但多少有些片面了,或许这仅仅是对孟武伯而言吧。我觉得这句话指,身体的疾病,父母不能控制,这份担忧已经足够了,我们不应该再去做其他让父母操心着急的事情,这也是一种孝道,我们确实应该去注意。

孔子的孝是善始善终,一以贯之的,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地方都提到了孝道问题。比如说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告诉我们父母在时,不能到游玩,即使不得已也要说明去向,尽量少让父母担心。大家都叛逆过,希望摆脱父母的约束,可现在不能每天都回家,是否会想念在家中的父母呢?人孰能不老,百事当以孝为先,帮父母捶捶背,陪他们散散步、聊聊天;或者是打个电话,听他们讲讲过去的故事;哪怕是相视无语,只静静的守在他们身边,这些更能慰藉父母那时刻关切着儿女的心,这些微不足道的回报相比双亲的抚养之情、养育之恩真的是轻如鸿毛,但孝心无价, 我们要做的只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关心体贴父母。

再有,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教导我们侍奉父母时,如果我们觉的父母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要婉言相劝。如果父母不听,我们还是要尊敬父母。尽管内心忧虑,对父母不能怨恨。这句话给了我们很多的告诫,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跟老师顶嘴,不能和朋友翻脸,那为什么会把怨气带到父母身上呢?难道是因为父母从小到大给了我们无限的包容吗?说出这话,难道真的不觉得愧疚吗?前些日子看海洋天堂这部电影,看大福的爸爸一点一滴教患有自闭症的大福成长,开门,锁门,穿衣服,下公交车.....我心中的感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试问,天下哪位父母不是这样耐心的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又几时对父母那么耐心过,我们为父母做的却太少太少,所以从今天开始多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想想吧,用心关爱父母,体贴父母,报答父母。

毕淑敏在散文《孝心无价》中写道:“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们父母健在的光阴。”最后用这句话作为结尾,只因为这句话与孔子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说出了我的心声,人去了就再也不能回来,遗憾就只能是遗憾了,不会有机会让你去弥补。只有珍惜现在的机会好好对自己身边的父母,不要到失去的时候再去懊悔,不要让自己空对着过往去流泪。

[《论语》孝道读后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论语的读后感作文300字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好需要养成三个好习惯——不懂就要问;勤奋;其次就是有一个能使自己努力,有带动性的座右铭。

座右铭非常关键!一个好的座右铭可使人一生受益非浅,可使人终身奋发向上,我非常喜欢我的座右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而时常温习,不也快乐 么?孔子说的多好呀,不足十个字的反问句,却详细的说了要如何学习。

实际上我的座右铭出自的书——《论语》里面还有很多的名言,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都教育人们如何为人处事,影响了千万人。举一个事实:我国犯罪率最低的地 方就是孔子的故乡。

让我们再次回到我的座右铭上,它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自从我读了《论语》,知道了这句话,使用它当我的座右铭后,我就把这句话牢记在心,从而养成了良好 的复习习惯,因此今年我的成绩有所提高。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论语》中找一句自己喜欢的话当你的座右铭。只要你用心去读,座右铭就会发出“神奇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论语读书笔记300字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论语》。这不仅是儒家学说的经典,更是中华传世名著。它章节简短,以雍容典雅的语调简洁凝炼的格言警句来表达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受益匪浅,也让我感触颇深。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教育他的弟子,无论在家还是出外都要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诚信,广泛地关爱民众,并且亲近有仁德。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那么就可以用来读书学习文献知识了。是啊,做事之前先要学会做人。作为教师,我们教育学生的时候不单单只教他们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明白做人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教出品德高尚,成绩优异的好学生。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我们作为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们每天该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我们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论语》名言警句集结

全文共 2053 字

+ 加入清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7、君子周急不继富。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子不语:怪,力,乱,神。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53、食不语,寝不言。

54、寝不尸,居不容。

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6、未知生,焉知死?

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58、过犹不及。

5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6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6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6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64、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6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8、言必信,行必果。

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0、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7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7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7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78、小不忍,则乱大谋。

79、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8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1、君子忧道不忧贫。

82、当仁,不让于师。

83、有教无类。

84、道不同,不相为谋。

8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86、既来之,则安之。

8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88、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8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9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9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92、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9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9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名言警句集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论语伴我成长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还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娃娃的时候,爷爷就拿着一本《论语》教我读。每每打开这本书,我竟然能异常的安静,懵懂的眼神似乎透着些许的光芒。

长大后,我更渴望能够知道书的渊源,于是找遍各种资料,查遍“度娘谷哥”,了解到《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共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论语》中有几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学习中更是让我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记住内容,不思考问题是不行的,是不会有收获的;然而只一味的空想而不去读书学习,不去实践,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问题。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学习和思考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将学习的效率提高,才能快乐的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是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没有一个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人都会有不懂得地方,所以我们要更努力的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尽可能运用到生活中来,用书中的道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见到知识渊博的人,要向他们学习,看齐,见到不够优秀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类似的错误。我看到别人的缺点,对他嗤之以鼻,可你有没有想到,你身上可能有些跟他很相像的错误和缺点,所以我们在看别人错误的同事,也要反省自己。

《论语》中的金句还有好多,从古至今沿用都是极好的,这些“至理名言”将会伴随我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1790 字

+ 加入清单

学而时习之。

学而优则仕。

儒学对学习非常重视,《论语》开篇就是“学而时习之”,《荀子》则用大段大段的理论去阐述学习的目的、方法、对象,《朱子语类》也有整卷内容关于学习的心态、内容。至于以后的科举制度,夸张地阐释着“学而优则仕”的理论,如此大张旗鼓地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古今中外,莫有甚者。

孔子时代的学习,想来还是很全面的,作为学生,要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职业技能”,其中文化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说,当时孔子的教育是全面的素质教育,孔子的学生对于这六艺各有所长,并非腐儒、书生、书呆子,他们平时能传播礼乐、文化,谨守礼仪,战争的时候又能上阵拼杀,符合着先秦时期士人的传统。孔子自己对于这些技能也很在行,在《论语》中,孔子自己能操琴、善御、善射,至于礼、书自然掌握更多,只是“数”基本没有论述,不过,孔子的学生中,子贡做生意很在行,也许他在数的方面有所专长吧。但是,在孔子之后,儒家却没有继续把这六艺坚持下来,子思、荀子、孟子在其著作中并没有谈及这六艺,而是把儒家的基本

理念反复论证,更多地是作为纯粹的知识分子的面目出现在君王、重臣面前,汉代的经学、宋代的理学、清代的考据学、当代的儒哲学,无不是以文化作为重点,无不是以理论发扬为目的。其原因应还是在于知识的增多以及职业化,个人的能力、精力有限,要想在社会上有所成就,则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择其一而专。论语读书笔记学,前提是人的不完善,必要条件是有先知先觉者。要完善自身,必须不断地向比自己水平高的人的学习,先生,也就是先于自己而知、悟者,职业化的先生,就是教师。基于此,师生关系在儒家体系中成为重要的一环,隆师亲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虽有夸大,但对于老师的尊重和敬仰可见一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者也”,其对象自然是学生,那么,传授些什么呢?笼统地方面是“道”,具体的方面是“德”,传授的方法通常通过解读古代的文化典籍入手,这也就是我们可以想象出的私塾学生诵经读书的场面,水平更高的学生,则就典籍中的疑难问题或自身疑问请教于老师,如宋代以来的书院教育。至于学生的年龄和毕业、文凭等现当代的条条框框,在古代并没有限定,似乎入仕倒是可以作为一个离开书院的标准。

学与习是息息相关的,其中的“习”对于古代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学属于“传”,老师可以面对众多学生传授知识、技艺以及为人师表,但个人的领悟与否则在“习”中体现出来,例如孔子对于颜渊的溢美之词毫不吝惜,特别是关于好学方面,其缘由是颜渊能够自

己揣摩,并提出关键性的问题或一语中的。而习,当作温习、思考解,如果扩大一些,习还应该包括践行,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曾子说,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传不习乎?”至于之后儒学的“知行”范畴,也该包含着学习这一内容。孔子时代的学与其之后的学不同,习,自然也不相同。流传到如今,学习更多地体现在理论知识方面,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学习的评价标准,考试制度则是这一标尺的具体体现,但这一标尺并没有涉及到做人、做事,也就导致着知与行的分离。

学与习的分离,知与行的分离在西方哲学中并不在意,如西方哲学对哲学家的评价不在于其人品如何,而在于其著作、成就如何,为师不一定要成为学生的表率,为人不一定要符合道德规范,做事不一定要符合社会规范,哲学家的论述可以与其行为无关,如此等等,儒家与西方哲学的对比,引导出“内圣”与“外王”的两个方面出来,两者虽不是各擅胜场,但都属于社会的各取所需,都具备合理性。儒学更注重于内圣,因而体现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对于先生、典籍的理解,尽力去为之寻找出合理性,如果自己的理解和老师所说、典籍所述有所不同,则首先把责任归之于自我的愚钝,如是而为可以达至内圣获得区域性地声望,不过在怀疑、创造方面则有所缺失;西方哲学的内圣并不在理论视野,即使专门的伦理学也只是属于“元伦理学”,在善、正义、美德等几个范畴的根本来源上打转,没有对人的基本和终极要求,根本上仍然属于哲学的范围,宗教的道德规范相对来说框得过细,“原罪”的前提并没有把人的完善放在其

中。儒学与西方哲学各有缺失,但是否会互补?我认为难度很大,毕竟儒学强调的是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西方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大的社会环境根本不同,除非儒学能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开出个人的自由与权利,西方能认同儒学的责任与义务。全球化的局面下,兴许有可能性,但并不乐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论语读书笔记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这本书虽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和对话,语录,但却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丰富。《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鲜矣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比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炼的语言中却已经蕴藏着很多的道理在里面,这本书中每句话后面都配上了译文,每篇后面都附上评点,让读者更容易接近孔子从中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为人处世。

《学而》一篇中孔子谈到孝悌忠信等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原则。比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看来,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尊敬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君将不君;国将不国……孝,悌,忠,信,是孔子经常涉及到的命题,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标准衡量,这些虽然并不是全都适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会不一样了,现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规范,例如我们反对古人的"愚忠""愚孝"。

几千年过去了,孔子在做人与学习的关系问题上,所强调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现在依然受到肯定。

《为政》一篇也谈到了人生的修养。孔子把孝的问题,礼节的问题,忠信的问题,义勇的问题看得很重。认为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品格,就谈不上有道德,也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更无法治理国家。另为孔子对许多日常言行举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们强调了做人要实事求是,别不懂装懂。"先引其炎而后从之。"则交到了我们要有重视实际的求实精神。"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轻言重行的倾向。我们可以从这些言论中学到孔子的思想,而对于我们当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论语》所带给我们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时说不尽的,有空休闲时真该拿出来读一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