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弘扬爱国精神作文(通用20篇)

人有精神,别人就不会以蔑视的目光注视你,就不会以一种飘忽的眼神对待你。小编收集了有关精神的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2791

作文

1000

建军节作文:弘扬无私奉献精神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说,战乱纷飞的峥嵘岁月里,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是军人价值的最好体现,那么和平年代里,默默奉献是军人最好的写照。

社会的浮华没能腐蚀你,经济的浪潮没能淹没你,你们一味的在孤寂中燃烧着似火的激情,一味的在雪域高原上守侯着那片安宁。更一味的在一次次烈火中抒写着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

我要大声赞美中国的军人!他们是一个平凡而敢作敢为的群体,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聪明机智、不怕困难的性格,在中国军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无论在电视上,还是在现实中,只要看到中国军人的身影,我的心中就会升起由衷的敬佩之情。中国军人啊,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意志坚毅并不意味着主观武断,那种顽固执拗,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明知错误也不愿改正的行为,绝不是意志坚强的表现,在训练中必须认真加以克服

有人赞美教师,称赞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有人歌颂医生,认为医生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而我要赞美军人,因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我没有华丽的词语来形容军人,没有动听的歌来赞美军人,也没有珍贵的礼物来送给军人,我有的,只是一种朴实的橄榄情怀,一个普通人对军人的真诚尊敬!

还有更多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然而还有太多太多的事迹我们未曾知晓,因为军人从不张扬!多么深沉的爱,多么无私的奉献!他们用自己高尚的灵魂,唱响了一曲军人之歌!

坚持。即能在较长时间内,为实现目的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去努力,去奋斗。在战时,军人的坚持性尤为可贵,两军相持,胜利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坚定。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为艰难所阻,使信念坚定不移,行动始终如一,无所畏惧地实现既定目标。

军人,一个响亮而崇高的称号!在你们血汗的见证下,祖国才这般强大、富有、安康,我们的生活才这样的宁静、幸福、温馨。因此,我要唱,大声地为你歌唱,将心中最甜美的歌献给军人;我要说,大声地说:我要赞美你,军人!向军人敬礼!

军人啊!祖国需要你,时代呼唤你,你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是亿万人民的守护神。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弘扬工匠精神

全文共 1757 字

+ 加入清单

工匠,一种信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什么是工匠精神?核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或者说一种情怀,是把一件工作、一项事情、一门手艺当作一种信仰,一丝不苟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别人无可替代。30年间,何世良从一位初中毕业生成长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岭南民间雕刻工艺大师,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奉献了不少大型作品,体现的不正是我们当下念兹在兹的工匠精神么?

走进沙湾何世良工作室,记者目光立马被一幅砖雕作品所吸引。作品呈现了香蕉、荔枝、龙眼、洋桃等岭南佳果,构图疏密有致,密处叶果层叠,疏处大量留白,颇富中国画意蕴。最诱人处当属细节,香蕉的饱满、荔枝的粗糙、小鸟的顾盼,甚至蕉叶上的虫眼都栩栩如生,在青砖上表现如此精妙细节需要何等功力。感叹之余,不禁好奇,是什么让他对砖雕艺术如此痴迷。

何世良说,生于斯长于斯,自己从小就“流窜”在村中大大小小的祠堂中,放眼所见皆是在少年眼中充满神秘感的砖雕、木雕、灰雕,长期浸淫在岭南建筑艺术中,让他从小涵养了一种古典情怀、雕刻情结。从16岁初中毕业到今天,从木雕到砖雕,从家具到大型砖雕作品,从个人到团队协作,从默默无闻到行业翘楚,他一直在坚持,未离开过半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之”“乐之”,方能不改初衷,一以贯之。那些杰出工匠一辈子,甚至一个家族几代人都做一件事——如清代负责宫殿、皇陵修缮的“样式雷”家族,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传承8代,为大清帝国营造了数不清的经典建筑——正是有这着这样一种信仰,一种耕耘不辍的愚公精神。

创新,一种品格“不敢越雷池一步并不是工匠精神”,何世良说,“如果师傅教会我雕荷花,我一辈子只会雕荷花,雕一朵牡丹都不行,那有什么用呢?一辈子都不能超越师傅,机械式传承意义不大。师傅教你的是技法,你用技法去创新,这才是徒弟的使命。”

何世良这种观念深深融进他的砖雕创新实践中,譬如砖雕工具改良创新,采用电动工具雕刻,速度提高一倍,提升了效率;譬如技法创新,在长50米、高9米的大型砖雕作品《百福晖春壁》中,因此壁雕幅面积甚大,为增强立体感和克服平板之弊,他把雕刻深度大大增加,千方百计让雕刻物“凸”出来,成为砖雕技术上的一大突破。由于青砖质地松脆,容易崩折,故一般砖雕镂空较浅,此壁镂空度极大,深厚而面广,景物内部结构通空如蚁穴,把镂空技术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因陋就简,不是不能超越前辈,否则技艺就不会进步。当传统工艺遇上新工艺、新技术,传承与创新有机融合便成为一种必然,这或许可以称为新工匠精神吧?在“中国制造2025”中,创新是勾勒蓝图的一条主线。其战略任务和重点,第一项就要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这表明,创新是提升中国制造的基础,没有创新带来的活力和动力,中国制造只能原地踏步。

传承,一份责任

传统工匠讲究师徒之间口授心传,随着老一辈工匠离去,后辈一旦跟不上,这门手艺就有失传的危险。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岭南砖雕作为岭南建筑文化的一朵奇葩,不仅面临着制作材料的枯竭,还有人才断层之虞,能够掌握在砖上进行雕刻技艺的人已经很少了。如再不重视,和许多老手艺一样,砖雕这种岭南所独有的民间艺术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为了让传统工艺薪火相传,不让砖雕后继无人,何世良成立砖雕工作组。由于砖雕市场日益萎缩,愿意学艺传承者并不多,很少人能坚持下去。

不但砖雕,包括岭南风格特色建筑,也因受到现代建筑冲击,人才不足而日渐式微。何世良举了一个例子,某单位需要设计一个传统岭南戏台,但许多设计院都无法胜任此项任务,这个侧面足以窥见岭南风格特色建筑的尴尬现状。

让“工匠精神”渗透进各个行业中,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人观念的更新,更需要国家战略、国家意志,如提升职业教育地位、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工匠福利待遇、重点扶持某些行业,使工匠安心在自己的领域里追求极致、精益求精,并将技术与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工匠精神有多重要?举个例子说明。坐过广州地铁的人都听过“车门即将关闭,谨防夹伤”这句提醒,可谁又知道,广州地铁二号线首次引进国外屏蔽门时,单维修一扇屏蔽门就得花8万元。9年后,经过广州工匠努力,维修价格已降至不足1万元。2007年起,广州地铁工程师成功促使屏蔽门国产化。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圆梦新时代爱国征文500字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曾经的它饱受风霜、伤痕累累。

今日的中国,它揭开了五千年历史的神秘面纱。今天的中国,我们感同身受;刷微信、逛超市进商城;用支付宝,上淘宝走京东,骑共享单车,应有尽有。

今天的中国,厚积薄发。可上九天揽月(嫦娥探月工程),可下五洋捉鳖(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今天的中国,六张“中国名片”震撼全球;中国新能源、中国桥梁、中国航天、中国电商、中国交通、中国超级计算机;

今天的中国,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天眼”(FAST)的出现代表着中国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更造福于全人类;今天的中国,车轮滚动出了美丽的画卷;今天的中国,高铁技术遥遥领先全球。

今天的中国大门永远开着,不会合上,我们要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今天的中国,在建核电机组数量世界第一;全球每卖出10架民用无人机,7架来自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超级杂交水稻、青蒿素治疟疾,让中国人的强国之梦载入史册;

今天的中国,C919首飞、可燃冰试釆成功、量子计算机问世……每一项都见证着中国力量;

今天的中国,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是我们的绿色中国梦,

今天的中国,草最绿,天最蓝,科技最发达,动物最可爱,在我眼中一切都立在地球的最高端;

今天的中国,现在的我只是一名小学生,我要加倍努力,奋发图强,长大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的中国,是其它国家的榜样;

今天的中国,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厉害了,我的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精神家园的话题作文初中

全文共 1027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说生命是一种挑战,那么精神,便是这挑战中一道不朽的境界。精神家园,给了平凡的生命不平凡的定义。

有一种精神叫不屈。

四面楚歌中,他还是以往的模样,坚定、坦然。滚滚的乌江荡涤着他孤傲的灵魂,一个不屈的生命从容地选择了灭亡。寒光闪闪的长剑在他的颈上留下了一抹鲜红的血色,一段浩荡的传奇戛然而止,一种精神的守候渊远流长。“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他的肩上担负着责任与使命,他的生命,永远与他的精神相伴。是的,他败了。然,他败的有血有肉,轰轰烈烈,那样的坚韧不屈,那样的悲壮勇敢。他是草原上的驰骋的烈马,苍穹中不羁的雄鹰,他的生命,荡漾着王者的荣光。千年之后,乌江依旧澎湃激昂。斯人已逝,迢迢的历史长河里,他不屈的豪情永刻墨青;精神家园里,他将永存。

有一种精神叫信仰。

还记得那个“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的郑智化吗?小儿麻痹羁绊着他,或许他的生命注定是个悲剧吧。不!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星星点灯,点燃了微弱火光中他那绚丽的梦想;他是水手,他在暴风雨的打击下艰难求渡。“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不幸,是天才进步的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巴尔拉克如是说。音乐是他的信仰,而信仰,不只是梦想,他化悲痛为力量,为自己奋斗出了一条流光溢彩的康庄大道。他的蜕变,一种虔诚拼搏的信仰使然。他用精神升华了生命,他向生命发出挑战!

有一种精神叫执着。

司马迁,又一个动人的名字。这个名字,凝聚了多少辛酸苦涩?这个名字的主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为《史记》辗转反侧,几十载的心血融进他一生的悲欢。残暴的刑罚摆在眼前,他决定执着。不只是执着于他的著作,更执着于他坚定的精神家园。从此,他踏上了一条隐忍的道路。

置身于历史,他是不幸的;反观今世,他是何等的傲岸啊!他为生生不息的华夏民族,书写了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他是功臣,功在千秋。他将个人荣辱置之度外,执着于精神家园的长廊中,熠熠生辉。

你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用不屈守护了内心深处精神家园的安宁;你看哥伦布一无反顾,他为自己的信仰和那对未知的渴望披肝沥胆;你看史铁生病痛中踽踽独行,依旧笔耕不辍,执着着他所热诚的写作。永远不息的是人世的飞矢时光,永远不变的是精神家园里他们的璀璨光芒。

岁月以恣意的姿态流淌过这个多元的世界舞台,生命又演绎了多少亘古难忘的传说?生命终有尽头,而精神的家园就在那里,不偏不倚。让我们的生命住进精神家园里,在风起云涌的渡口完成平凡到不平凡那一瞬永恒的过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央视开学第一课2024观后感400字:弘扬长征精神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9月1日晚上八点整,我和妈妈一起坐到电视机跟前,准时收看了继《焦点访谈》之后的节目为《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觉我们今天得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

伟大的红军战士,他们强渡大河,飞夺泸定桥。想想当时的情景是多么艰险。“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是伟人毛泽东同志的诗句,不就是红军长征生活的写照吗?

漫漫长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战士站起来。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路有多长,红军撒下的汗水就有多远!巍巍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埋葬不了他们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掩藏不住他们坚定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那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

此时,我感觉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历史再次向我们证明:长征精神将伴随中华儿女不断缔造辉煌。我们应该学习长征精神,争做红军后人。感恩长征

我感谢那些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这就是永恒的长征精神。我们应该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中生弘扬五四精神的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功,犹如响彻云霄的一声春雷,切破了辛亥革命以来的沉闷局面,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出现了高潮。这既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_,又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富于敏感的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运动就像黑夜里的一束光,唤起了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对自由和真理的追求。它也许不足以宣告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结束,却宣告了新思想的潮流已经在东方点亮了黎明的曙光。

转眼已经98年过去了,时光冲淡了当年爱国青年们的感人事迹,模糊了爱国英雄的面孔。当年的形势,当年的气氛,当年的激情,当年的青春,总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但五四运动留下的精神却像天空一样永不退色,像太阳一样永远明亮。

历史的一页已经翻去,铭记历史是为了创造未来。过去的总会过去,生命的脚步永不停息,历史的长河仍将继续。他们能够在民族危难之时勇敢地站出来,为追求民主自由和真理而抗争,我们也能;他们能够带领中国从衰败和贫穷落后中走出来,我们也能;他们能够研制原子弹,发射人造卫星,我们也能!

是的,我们能做到。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只要我们心中怀有五四精神,任何困难的事,我们都能做到。

然而,在生活越来越富裕的今天,我们似乎淡忘了这种精神。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课,下面的同学们却趴倒了一片:睡觉的睡觉,玩手机的玩手机。校园内外,随处可见一对对情侣悠闲地散步,毫不羞涩的在公共场合下拥抱、接吻。网吧里,到处是玩游戏、聊天的学生,一玩就是一整夜。

有些人老了,他依然年轻;有些人年轻,他已经老了。无论一个人多么长寿,他人生的头二十年总应该占据生命的一大半。如果我们总是这样生活,我们能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对得起自己的青春年华吗?如果我们总是这样生活,我们能自豪的称自己拥有青春,将来担负起祖国的未来吗?

一个人只要有希望和梦想,他就没有老;一旦失望取代了希望,遗憾取代了梦想,他就已经老了。正是青春年华,我们怎能甘心自己就这样堕落下去呢?

我们要追寻五四精神,追寻青春的脚步。要相信,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全文共 1148 字

+ 加入清单

为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国的艰辛历程,体会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今年7月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了为期五天的遵义、重庆社会考察活动。先后参观了息烽集中营、红军烈士陵园、遵义会议会址等地,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让我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丰富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厚重。

革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力支撑。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过去,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在追求独立梦、解放梦过程中所铸就的系列革命精神,无疑是中国精神在那个特定时代的典型呈现。今天,伴随着革命精神得以诞生的一系列重大革命事件虽然已经被永久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在这些革命事件中诞生出来的伟大革命精神,则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能够跨越历史的鸿沟,继续支撑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

诞生在贵州大地上的遵义会议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历程中的关键节点,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光辉、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神表征。如果从一个更大的历史尺度来看,遵义会议精神不仅是一种政治精神,更是一种历史精神、文化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乃至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不断追求独立和解放历程中一笔有着独特价值的精神财富,早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文化的长河中。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必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我们有梦想,但往往被习惯的思维定势、固有的思想观念所禁锢。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要重视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信心不足,缺乏敢于争先的意识;自我满足的思想蔓延,缺乏追求卓越的意识;怕担责任,缺乏勇于担当的意识等。在此背景下,我们要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所蕴含的实事求是、敢于批评、勇于反思精神,并以形象、生动、鲜活的方式展示出来,让我们在接受崇高革命精神的洗礼中突破思想的禁锢、实现思想的解放,以全新的思维、全新的观念和全新的思路开拓中国美好的明天.

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中国人的力量。“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只有将个人的愿景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并使之成为大众的共识和自觉的行动,才能凝聚发展的正能量,为 “中国梦”汇集强大力量。遥想当年,通过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系列会议的召开,党和红军进一步深化了民主、实现了团结、凝聚了力量,终于走出了困境。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开放创新、团结奋斗,敢想、敢干、敢担当,敢闯、敢试、敢突破,就一定能凝聚起全体国民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正能量,一定能把革命精神的感召力、凝聚力转化为大众的行动力、实践力,一定能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同心构筑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弘扬工匠精神议论文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赛车手井田在职业生涯结束后开始着手改装汽车,每一辆保时捷都由他亲手只用眼睛与彩笔在模具上画出,精心打磨剪裁一星期甚至一个月后,才安装在车体上,完美无缺。不得不讲,日本人的工匠精神着实让人佩服。

工匠精神是少而精,不求利。

德国人生产的汽车每年都会限量,但他们只用半年工资便买得起,每一辆汽车都可以使用二十到四十年。对于工匠精神,可谓完美的诠释。

相反,马虎与凑合终酿恶果。

旧时,有一位画家在画马时觉得不像,便将其改成了老虎。他的两个儿子问他时,他便解释道一个是马,另一个是老虎。于是他的儿子出去打猎时,一个将马误看,射死了一匹千里马,另一个将虎误看,骑上去被咬死了。凑合看着像,却终酿成了悲剧。

中国目前的工匠精神是稀缺的。

在如今这个变化万千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安静下来,持之以恒般做一件小事。但不论是身边微末之事的变化,还是宏大的社会政事变化,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在万千改变中却总有一些东西历久弥新。它们经历时间的淬炼,依然散发出灼灼的光芒,就如我们头顶的苍穹一般,日升日落,亘古如斯,那便是工匠精神的产物。

我们必须具备工匠精神。或许现在的我们如少年般浮躁豪言差不多,但成熟后,反观自己的不足,由虚而实剥落浮华,将自己从一弯急流瀑布点化为静水深流时,我们才会发觉工匠精神如此重要。所谓工匠,亦是认真细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平安校园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长宁司法所充分利用新学期开学有利时机,积极在该镇中心小学开展以“以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平安较园”为主题的法制教育报告讲座活动。

此次活动长宁司法所邀请我局宣讲团成员以及长宁派出所民警,为该镇中心小学全体师生讲解与青少年日常生活、学习紧密联系的法律知识。该所先后举办法制报告会6场次,受教育人数3000人次。在现场报告中,宣传团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为其讲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讲解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和“八荣八耻”相关内容贯穿其中,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教育广大青少年学法律、知荣辱、明是非,从小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习惯,为筑牢平安和谐校园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弘扬长征精神鼓起理想风帆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怀抱强国梦想与焕发前进力量之间深刻联系,更揭示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不渝地听党指挥。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和命根子,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不能丢。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在这个根本原则问题上,保持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态度特别鲜明、行动特别坚决,紧紧扭住政治建军不放松,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一切行动听党指挥,闻令而动,听命而行,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补足精神之“钙”,永葆革命军人的政治本色。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革命军人的灵魂和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世代传承的红色基因,也是战胜困难、抵御诱惑的决定性因素。历史早已昭示:我党我军之所以能够历尽艰辛而浴火重生,归根到底是因为具有坚如磐石的革命理想信念。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严重问题,说到底还是信仰缺失、精神迷茫的原因。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以理想信念为支撑,把坚定官兵理想信念作为固本培元、凝魂聚气的战略工程,用崇高的理想信念来统一思想和行动,始终做到理想不移、信念不灭,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革命军人的政治本色,把我军锻造成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人民军队。

培塑战斗精神,真正做到能打仗打胜仗。军队首先是一支战斗队,是要随时准备打仗的。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战斗精神是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军队能打仗打胜仗,固然要靠战略战术、体制机制、武器装备、综合国力,但没有战斗精神,也是不能打胜仗的。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大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革命军人,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把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使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切实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做好打仗的思想准备,砥砺打仗的精神意志,提高打仗的能力素质,使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深植于军人血脉,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决不被困难所吓倒;无论遇到多么凶残的敌人、多么危险的环境,都能毫不畏惧、毫不退缩,做到英勇顽强,不胜不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精神的作文

全文共 12753 字

+ 加入清单

自春秋中叶以来,楚国一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强国。从楚庄王问鼎中原时起,楚国统治者已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战国时代,楚国君墨守成规,缺乏改革的锐志,被后起的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楚国国势渐趋衰落,在与西方强秦的连年的战争中,损兵折将,丧城失地。而以怀王为首的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却偏安一隅,仍过着醉生梦生死的生活,臵国家、民族的安危于不顾。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洞悉列国形势,对楚国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诗人为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既得利益,遭到了贵族群小的极力诋毁。尽管诗人“忠而见疑,信面被谤”,但诗人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权奸的斗争中显示了高标节操,爱国赤诚。诗人一生坎坷,在痛苦中孕育的诗篇显示了诗人拳拳报国心,殷殷故国情。其爱国主义精神名传千古,垂范后人。

一、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弊政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诗人作为战国时代一名高瞻远瞩的政治人物,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了如指掌。屈原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崇高权谋谲诈,推行弱肉强食法则的侵吞攻伐时代:列国纷争,狼烟四起,万民缟素,血流成河,弱国的苟存只能仰人鼻息,成为附庸;弱国的灭亡只是利益相争的殉葬品。此时的楚国已陷入重重危机,形势岌岌可危,可楚国君臣对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依旧沉醉于丝竹管弦,声色犬马之中。诗人忧心忡忡,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他多么希望楚国统治者从沉醉中醒来,面对残酷现实,上下一心,整顿朝纲,励精图治,大有作为,重现昔日鼎中原的辉煌,完成统一中国的理想。诗人把这一理想称之为“美政”,“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欲以“美政”作为振兴保守落后楚国的一剂良方。

“美政”是屈原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原动力。屈原的“美政”理想在作品中虽表述得比较空泛,介也有其具体的时代内容。从诗中来看,主要是指使楚国独立富强,并走上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道路。这一理想是契合时代发展脉搏的,其本质就是反对楚国旧贵族的世袭特权。为了实现理想,诗人针对楚国种种流弊,旗臶鲜明地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张:“举贤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所谓“举贤授能”,即不分贵选拔人才来治理国家;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即修明法度,严格依法办事。这两点归结起来就是实行改革,除去弊政。这一主张如能施行,将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剜除楚国政治肌体上的毒瘤、烂疮,使衰老的楚国变得更更健康,更茁壮,从而走上国富民强的康庄大国之道。

诗人大力倡导“举贤授能”,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历史根据的。从历史上看,能“举贤授能”者不乏其人。那些兴国的圣君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戚之讴歌兮,齐恒闻以该辅。”历史上这些昏君都善于搜罗人才,并委以重任,最终导制了盛世景象的出现。相反,那些嫉贤妒能的昏君,如殷纣王荒淫残暴,迫害忠良,使一代贤臣,“比干菹醢”;吴王夫差昏庸无能,不辨忠奸,使一代忠臣,“武子逢殃”。而这些毁灭人才者,也毁掉了强国富民之基石,最终落得个亡国祸身的不幸结局。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了这样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国运之兴衰系于贤才。国家的兴盛离不开贤臣,只有举贤授能才能不国安邦,富国强民。现实中的楚国要改变贫弱挨打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反对世卿世禄制度,打破旧贵族对于权住的垄断,效法兴国圣君不拘身份选拔人才,委以重任。只有这样,楚国才能重新走上富强之路,重现昔日之辉煌。

为有贤可举,有能可授,屈原深谋远虑,有计划地在楚国展开了培养各种人才的事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未雨绸缪,诗人滋兰树蕙,其目的“冀枝叶之峻茂兮,愿时乎吾将刈”,即希望培育的人才能在楚国未来的政治舞台上担当起富国强民之重任。为了国事,诗人呕心沥血,上叩天阍,下求佚女,上下求索。诗人招贤纳士,为己求贤,还是为楚国政治前途作打算。

战国时代,各诸侯先后在各国变法图强。变法成为了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当时,楚国政坛由旧贵族把持,旧贵族统治实际上是“背法度而心治”。为实现“国富强而法立”的目的,屈原主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依法治国。为此,诗人在位时,做了一系列“明法之嫌疑”,的工作,楚国国力也随之有所起色。怀王初期,楚与齐秦称雄,怀王任合纵长等事实就是明证,然而好景不长,屈原依法治国的措施损害到了群小利益,招致他们的极力诽谤。楚群他因“无度弗察”,即没有法制思想而受蒙信谗,遂疏远了屈原。忠臣远逝,小人当道。他们在楚国的违法乱纪行径遭到了正直诗人严厉斥责:“固时俗之工巧兮,竞周容以为度。”这些小人花言巧语,蛊惑世人,为谋取恩宠荣禄,不惜违背法度,变更正确的治国之道。小人的胡作非为,将诗人当初心血换来的成果毁于一旦,楚国陷入了“阴阳易位”的倾覆绝境。屈原冒死进谏,希楚国统治者以史为鉴,效法禹、汤、文武、周公等贤名之君,勤恳依法治国。“汤禹严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历史上这些先贤知人善任,走上了治国平天下的康庄大道。与此相反,启、异、尧、桀、纣等昏君,荒淫残暴,法度不行,最终亡国祸身。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事实表明:治国需法治,在法度废弛的国家,为政者心昏愦,国家也必覆亡。屈原在楚国高扬法治大旗,其目的是在楚国除弊去害,铲出“众蹀而日进”,“美超远而逾迈”这些丑陋事物生存的环境,使楚国走上正常发展的历史轨道。

诗人始终不渝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如能实施,必使老气横秋的楚国脱胎换骨,涣发出咄咄逼人的青春锐气。然在愚昧保守落后的楚国,无人赏识“怀谨握玉”的诗人,他们残酷地将诗人逐出了政治舞台中心,将诗人治国安邦的“美政”蓝图扼杀于襁袍之中。诗人被毁,楚国政治舞台上最后一丝明亮的春色也就荡然无存,这是诗人的悲剧,更是楚国的悲剧。尽管诗人为理想屡蒙谗遭毁,但任矢志不移,其行动所昭示的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窥一斑。

二、不屈不挠,与恶势力进行坚决斗争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面。诗人所行,可谓“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却因在楚国实施“美政”理想,而无辜蒙冤,遭谗被谪。但诗人并未因此屈服邪恶,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与那此为害楚国的邪恶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坚决斗争。在这场善恶之争、美丑之辨、光明与黑暗的碰撞中,再次展示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诗人对楚国黑暗现状进行了揭露,指出当时面临的社会现状是“世溷浊而不分”,“世幽昧以眩曜”,“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这实际上描绘了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黑暗世道;一个粪壤充帏、邪恶肆行的世道;一个忠贞不容于世,美善光明不行于世的污浊世道。而原先的楚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今却变成了这个模样,这下楚国政治舞台上那些飞扬跋扈的丑陋群小的胡作非为是分不开的,“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余以善淫。”这伙“并举好朋”的小人嫉贤妒能,任人唯亲,违法乱纪,结党营私,竞进贪婪,不厌求索,使忠臣“自疏而远逝”,奸臣“干进而务入”,将楚国政治前途引向了“幽昧”、

“险隘”的绝境。诗人忧心如焚,痛恨小人祸国殃民的乱政行径,并反复申诉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诗人喜好的佩饰、奇服、长铗等是诗人高洁人格的投影,是诗人“长当浊世,自处清流”的物证。诗人一心向善,一心求美,近墨不黑,出淤泥不染,勤勉自修,以高洁品性向邪恶世俗挑战。诗人虽身陷穷途,但誓不与邪佞为伍,“苟余情其以练要兮,长亦何伤!”“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诗人洁身自好,在污浊的社会里,不苟合取容,保持芬芳不变,再现了诗人独立不迁的人格和高标的气节。对那些经不住个人得失考验的变节者,诗人甚是痛心,“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夫众芳。”“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兮?”屈原指斥变节者经不住诱惑,走上了从俗、媚俗之路,成为了助纣为虐的小人。诗人鄙薄他们,谴责他们,他情愿效法前贤,做一个处困苦茕独不悔的死节之臣,“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他誓死不与世俗小人妥协投降,“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不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残酷的现实没能使屈原低头,誓与群小斗争到底,“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现出了“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的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体现了诗性批判精神与清醒执著的价值取向、人生择择。

诗人披肝沥胆,为国效忠。在厄境中矢志不移,对理想、对真理、对祖国始终不渝,在与邪恶的斗争中,虽然羽折翎落,滴着鲜血,仍然苦苦挣扎,表现出被遗弃而不沉沦,蒙谣涿而不自毁的坚贞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宁死不屈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三、以民为本,忧国忧民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动力。

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之前已出现并得到了发展。《尚书》中提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左传》中载有师旷根据人民利害发表的政见,“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视,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又说:“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此话无疑给当时那些残暴之君敲响了警钟,要他们正视人民、善待人民。这正如逢滑对陈怀公所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这些民本思想都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目的是给统治者治理国家提供历史的借鉴,即以民为本,才会国运昌盛,否则天下不会太平。屈原作为当时社会一名孤独的清醒者,对时局有卓越洞察力的政治人物,也必然深暗此理。在其诗中也提到了民本思想,“皇天无私兮,览民德焉错辅。夫唯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人阐述了为政者必须顺乎民心才能坐稳江山,才能“存君兴国”,为此,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哀叹民生遭遇的艰难!屈原的朴素的民本思想是寻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思想接近儒家思想范畴。

爱国忧君,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柱。诗人倾其一生,以国事为重。在朝时,竭忠尽智,辅弼怀王,力图振兴楚国。既疏之后,仍不弃“存君兴国”之志,把个人得失臵之度外,唯将君国的命运系于心中。“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不败绩。”诗人身处江湖,心挂国君,将个人生命融汇于国事中。他希望自己能辅佐国君,充当其政治上的带路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共同追赶先贤,实现强国之梦,“忽奔走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诗人蒙尘舍垢,仍不灭报国之志,其他爱国主义精神是何等鲜明、坚贞!

诗人爱国,他热情地讴歌了那些为捍卫国家疆土,人民幸福而战死的楚军将士。在这场酷烈的战斗中,楚军将士同仇敌忾,英勇战斗,最后慷慨赴死,再现了南楚民族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刚强性格:“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悲壮的诗句,颇似两宋词人李清照所写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屈原歌颂为国牺牲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慨和壮烈捐躯行径,目的是激励人们洗雪国耻,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爱国情思。

屈原爱国精神还表现在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深情地眷恋着多灾多难的楚国。“流光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屈原明白,岁月不待人。他老耽在黑暗楚国只会空耗光阴,只有被毁折的命运。屈原要想得到知音,要想两美必合,矩所同,要想推行匡救,改造时弊的“美政”,唯有离开楚国一途。诗人不甘心就此了结一生,于是振作起来,坚定信心,驰骋想像,重上云霄,神游四方,蒙生了“远逝以自疏”的逃逸意向。但这一意向又与诗人忠贞爱国感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那沉淀于诗人心中有爱国感情千丝万缕,束缚得诗人寸步难行。怀乡恋国,情真意切,将诗人去国意向粉碎得干干净净。屈原离不开楚国,纵然楚国让他愁肠百结。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魂。诗人生死不渝效忠楚国,这在楚材晋用,屡见不鲜,朝秦暮楚,不泛其人的人材大流动的战国时代,在奉行“好鸟择枝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为立身处事原则的战国,在崇尚功利富贵的时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楚国抛弃了诗人,诗人却言不离不开楚国,这是为何也?南宋洪迈祖指出,屈原“徘徊而不忍离去”的根本原因乃“忧国也”。诗人进亦忧,退亦忧,其爱国感情是何等地坚贞,纯洁,崇高啊!

四、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原因探讨。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有其时代的特点。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生机勃勃的时代,社会充满着进取的、批判的精神。屈原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敢干斗争,决不妥协,上下求索的批判和进取态度,正是当时的时代精神的表现。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楚怀王、顷襄王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频繁。强国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战争的进程。弱国为抵抗强国入侵,掀起了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在侵略与反侵略的残死较量中,一些爱国志士挺身而出,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时代洪流中。屈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随着楚国西北边强秦的崛起,楚国渐渐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境地。楚国的国家前途的民族命运受到了严重威胁。而楚国统治者依旧沉缅于日酣宴饮的享乐中,束手无策。大敌当前,屈原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楚国灭亡的措施。在保守思想与改革思想的猛烈冲撞中,屈原主计个人得失,不顾个人悲惨遭遇,臵生死于度外,誓死不渝地忠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欲以自己的努力改变楚国的现状,“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楚国重新走向富强。“沧海横流处,方显英雄本色。”正是战国后期波涛汹涌的时代“沧海”,才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大放异彩。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从内因来说,在于诗人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进步的世界观决定其有进步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规模宏大,体制瑰奇的长诗《天问》中,诗人仰天长问,对自然和人类历史探究天道。从诗人对古代关于自然的神话和传说的诘难和质疑中,表明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索,对古代信仰的怀疑,显示出一种大胆的科学探索精神,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诗人在对夏、商、周三代所以兴,所以亡的回顾和反思中,对其治乱兴亡缘故表示质疑。诗人企图通过探寻历史兴亡之故,为楚国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让楚国在车真颠马覆之路紧急止步,重新走上兴国之路。诗人问天问地,问历代沧桑人事。这都是由诗人所具有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决定的,再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诗人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还与诗人出身经历紧密相联。诗人出身于楚国贵族世家,但因为家族地位的衰落,他本人已从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诗人在《九章〃惜诵》这说:“思君其莫我忠兮,忽亡身于贫贱。”这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诗人虽出身于贫贱,但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杰出的政治才干,即《史记〃屈原列传》所说的“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而跻身于楚国政治舞台。“入则与王图议政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诗人身为高阳苗裔,天潢贵胄,想在楚国大有作为,振兴楚国于混乱中。诗人虽壮志未伸,但对楚国的耿耿中心至死不变,再现乱世忠臣的忠贞。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一代诗魂陨落了,其形骸早已化着尘土,荣归大地怀抱了。但其用生命演绎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惠及万代。它早已成了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珍品,激励着千秋子民爱我中华,并为之富强而奋斗不息。

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精神?

自春秋中叶以来,楚国一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强国。从楚庄王问鼎中原时起,楚国统治者已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战国时代,楚国君墨守成规,缺乏改革的锐志,被后起的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楚国国势渐趋衰落,在与西方强秦的连年的战争中,损兵折将,丧城失地。而以怀王为首的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却偏安一隅,仍过着醉生梦生死的生活,臵国家、民族的安危于不顾。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洞悉列国形势,对楚国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诗人为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既得利益,遭到了贵族群小的极力诋毁。尽管诗人“忠而见疑,信面被谤”,但诗人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权奸的斗争中显示了高标节操,爱国赤诚。诗人一生坎坷,在痛苦中孕育的诗篇显示了诗人拳拳报国心,殷殷故国情。其爱国主义精神名传千古,垂范后人。

一、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弊政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诗人作为战国时代一名高瞻远瞩的政治人物,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了如指掌。屈原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崇高权谋谲诈,推行弱肉强食法则的侵吞攻伐时代:列国纷争,狼烟四起,万民缟素,血流成河,弱国的苟存只能仰人鼻息,成为附庸;弱国的灭亡只是利益相争的殉葬品。此时的楚国已陷入重重危机,形势岌岌可危,可楚国君臣对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依旧沉醉于丝竹管弦,声色犬马之中。诗人忧心忡忡,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他多么希望楚国统治者从沉醉中醒来,面对残酷现实,上下一心,整顿朝纲,励精图治,大有作为,重现昔日鼎中原的辉煌,完成统一中国的理想。诗人把这一理想称之为“美政”,“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欲以“美政”作为振兴保守落后楚国的一剂良方。

“美政”是屈原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原动力。屈原的“美政”理想在作品中虽表述得比较空泛,介也有其具体的时代内容。从诗中来看,主要是指使楚国独立富强,并走上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道路。这一理想是契合时代发展脉搏的,其本质就是反对楚国旧贵族的世袭特权。为了实现理想,诗人针对楚国种种流弊,旗臶鲜明地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张:“举贤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所谓“举贤授能”,即不分贵选拔人才来治理国家;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即修明法度,严格依法办事。这两点归结起来就是实行改革,除去弊政。这一主张如能施行,将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剜除楚国政治肌体上的毒瘤、烂疮,使衰老的楚国变得更更健康,更茁壮,从而走上国富民强的康庄大国之道。

诗人大力倡导“举贤授能”,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历史根据的。从历史上看,能“举贤授能”者不乏其人。那些兴国的圣君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戚之讴歌兮,齐恒闻以该辅。”历史上这些昏君都善于搜罗人才,并委以重任,最终导制了盛世景象的出现。相反,那些嫉贤妒能的昏君,如殷纣王荒淫残暴,迫害忠良,使一代贤臣,“比干菹醢”;吴王夫差昏庸无能,不辨忠奸,使一代忠臣,“武子逢殃”。而这些毁灭人才者,也毁掉了强国富民之基石,最终落得个亡国祸身的不幸结局。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了这样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国运之兴衰系于贤才。国家的兴盛离不开贤臣,只有举贤授能才能不国安邦,富国强民。现实中的楚国要改变贫弱挨打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反对世卿世禄制度,打破旧贵族对于权住的垄断,效法兴国圣君不拘身份选拔人才,委以重任。只有这样,楚国才能重新走上富强之路,重现昔日之辉煌。

为有贤可举,有能可授,屈原深谋远虑,有计划地在楚国展开了培养各种人才的事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未雨绸缪,诗人滋兰树蕙,其目的“冀枝叶之峻茂兮,愿时乎吾将刈”,即希望培育的人才能在楚国未来的政治舞台上担当起富国强民之重任。为了国事,诗人呕心沥血,上叩天阍,下求佚女,上下求索。诗人招贤纳士,为己求贤,还是为楚国政治前途作打算。

战国时代,各诸侯先后在各国变法图强。变法成为了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当时,楚国政坛由旧贵族把持,旧贵族统治实际上是“背法度而心治”。为实现“国富强而法立”的目的,屈原主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依法治国。为此,诗人在位时,做了一系列“明法之嫌疑”,的工作,楚国国力也随之有所起色。怀王初期,楚与齐秦称雄,怀王任合纵长等事实就是明证,然而好景不长,屈原依法治国的措施损害到了群小利益,招致他们的极力诽谤。楚群他因“无度弗察”,即没有法制思想而受蒙信谗,遂疏远了屈原。忠臣远逝,小人当道。他们在楚国的违法乱纪行径遭到了正直诗人严厉斥责:“固时俗之工巧兮,竞周容以为度。”这些小人花言巧语,蛊惑世人,为谋取恩宠荣禄,不惜违背法度,变更正确的治国之道。小人的胡作非为,将诗人当初心血换来的成果毁于一旦,楚国陷入了“阴阳易位”的倾覆绝境。屈原冒死进谏,希楚国统治者以史为鉴,效法禹、汤、文武、周公等贤名之君,勤恳依法治国。“汤禹严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历史上这些先贤知人善任,走上了治国平天下的康庄大道。与此相反,启、异、尧、桀、纣等昏君,荒淫残暴,法度不行,最终亡国祸身。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事实表明:治国需法治,在法度废弛的国家,为政者心昏愦,国家也必覆亡。屈原在楚国高扬法治大旗,其目的是在楚国除弊去害,铲出“众蹀而日进”,“美超远而逾迈”这些丑陋事物生存的环境,使楚国走上正常发展的历史轨道。

诗人始终不渝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如能实施,必使老气横秋的楚国脱胎换骨,涣发出咄咄逼人的青春锐气。然在愚昧保守落后的楚国,无人赏识“怀谨握玉”的诗人,他们残酷地将诗人逐出了政治舞台中心,将诗人治国安邦的“美政”蓝图扼杀于襁袍之中。诗人被毁,楚国政治舞台上最后一丝明亮的春色也就荡然无存,这是诗人的悲剧,更是楚国的悲剧。尽管诗人为理想屡蒙谗遭毁,但任矢志不移,其行动所昭示的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窥一斑。

二、不屈不挠,与恶势力进行坚决斗争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面。诗人所行,可谓“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却因在楚国实施“美政”理想,而无辜蒙冤,遭谗被谪。但诗人并未因此屈服邪恶,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与那此为害楚国的邪恶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坚决斗争。在这场善恶之争、美丑之辨、光明与黑暗的碰撞中,再次展示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诗人对楚国黑暗现状进行了揭露,指出当时面临的社会现状是“世溷浊而不分”,“世幽昧以眩曜”,“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这实际上描绘了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黑暗世道;一个粪壤充帏、邪恶肆行的世道;一个忠贞不容于世,美善光明不行于世的污浊世道。而原先的楚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今却变成了这个模样,这下楚国政治舞台上那些飞扬跋扈的丑陋群小的胡作非为是分不开的,“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余以善淫。”这伙“并举好朋”的小人嫉贤妒能,任人唯亲,违法乱纪,结党营私,竞进贪婪,不厌求索,使忠臣“自疏而远逝”,奸臣“干进而务入”,将楚国政治前途引向了“幽昧”、

“险隘”的绝境。诗人忧心如焚,痛恨小人祸国殃民的乱政行径,并反复申诉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诗人喜好的佩饰、奇服、长铗等是诗人高洁人格的投影,是诗人“长当浊世,自处清流”的物证。诗人一心向善,一心求美,近墨不黑,出淤泥不染,勤勉自修,以高洁品性向邪恶世俗挑战。诗人虽身陷穷途,但誓不与邪佞为伍,“苟余情其以练要兮,长亦何伤!”“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诗人洁身自好,在污浊的社会里,不苟合取容,保持芬芳不变,再现了诗人独立不迁的人格和高标的气节。对那些经不住个人得失考验的变节者,诗人甚是痛心,“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夫众芳。”“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兮?”屈原指斥变节者经不住诱惑,走上了从俗、媚俗之路,成为了助纣为虐的小人。诗人鄙薄他们,谴责他们,他情愿效法前贤,做一个处困苦茕独不悔的死节之臣,“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他誓死不与世俗小人妥协投降,“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不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残酷的现实没能使屈原低头,誓与群小斗争到底,“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现出了“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的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体现了诗性批判精神与清醒执著的价值取向、人生择择。

诗人披肝沥胆,为国效忠。在厄境中矢志不移,对理想、对真理、对祖国始终不渝,在与邪恶的斗争中,虽然羽折翎落,滴着鲜血,仍然苦苦挣扎,表现出被遗弃而不沉沦,蒙谣涿而不自毁的坚贞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宁死不屈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三、以民为本,忧国忧民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动力。

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之前已出现并得到了发展。《尚书》中提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左传》中载有师旷根据人民利害发表的政见,“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视,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又说:“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此话无疑给当时那些残暴之君敲响了警钟,要他们正视人民、善待人民。这正如逢滑对陈怀公所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这些民本思想都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目的是给统治者治理国家提供历史的借鉴,即以民为本,才会国运昌盛,否则天下不会太平。屈原作为当时社会一名孤独的清醒者,对时局有卓越洞察力的政治人物,也必然深暗此理。在其诗中也提到了民本思想,“皇天无私兮,览民德焉错辅。夫唯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人阐述了为政者必须顺乎民心才能坐稳江山,才能“存君兴国”,为此,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哀叹民生遭遇的艰难!屈原的朴素的民本思想是寻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思想接近儒家思想范畴。

爱国忧君,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柱。诗人倾其一生,以国事为重。在朝时,竭忠尽智,辅弼怀王,力图振兴楚国。既疏之后,仍不弃“存君兴国”之志,把个人得失臵之度外,唯将君国的命运系于心中。“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不败绩。”诗人身处江湖,心挂国君,将个人生命融汇于国事中。他希望自己能辅佐国君,充当其政治上的带路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共同追赶先贤,实现强国之梦,“忽奔走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诗人蒙尘舍垢,仍不灭报国之志,其他爱国主义精神是何等鲜明、坚贞!

诗人爱国,他热情地讴歌了那些为捍卫国家疆土,人民幸福而战死的楚军将士。在这场酷烈的战斗中,楚军将士同仇敌忾,英勇战斗,最后慷慨赴死,再现了南楚民族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刚强性格:“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悲壮的诗句,颇似两宋词人李清照所写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屈原歌颂为国牺牲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慨和壮烈捐躯行径,目的是激励人们洗雪国耻,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爱国情思。

屈原爱国精神还表现在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深情地眷恋着多灾多难的楚国。“流光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屈原明白,岁月不待人。他老耽在黑暗楚国只会空耗光阴,只有被毁折的命运。屈原要想得到知音,要想两美必合,矩所同,要想推行匡救,改造时弊的“美政”,唯有离开楚国一途。诗人不甘心就此了结一生,于是振作起来,坚定信心,驰骋想像,重上云霄,神游四方,蒙生了“远逝以自疏”的逃逸意向。但这一意向又与诗人忠贞爱国感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那沉淀于诗人心中有爱国感情千丝万缕,束缚得诗人寸步难行。怀乡恋国,情真意切,将诗人去国意向粉碎得干干净净。屈原离不开楚国,纵然楚国让他愁肠百结。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魂。诗人生死不渝效忠楚国,这在楚材晋用,屡见不鲜,朝秦暮楚,不泛其人的人材大流动的战国时代,在奉行“好鸟择枝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为立身处事原则的战国,在崇尚功利富贵的时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楚国抛弃了诗人,诗人却言不离不开楚国,这是为何也?南宋洪迈祖指出,屈原“徘徊而不忍离去”的根本原因乃“忧国也”。诗人进亦忧,退亦忧,其爱国感情是何等地坚贞,纯洁,崇高啊!

四、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原因探讨。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有其时代的特点。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生机勃勃的时代,社会充满着进取的、批判的精神。屈原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敢干斗争,决不妥协,上下求索的批判和进取态度,正是当时的时代精神的表现。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楚怀王、顷襄王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频繁。强国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战争的进程。弱国为抵抗强国入侵,掀起了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在侵略与反侵略的残死较量中,一些爱国志士挺身而出,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时代洪流中。屈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随着楚国西北边强秦的崛起,楚国渐渐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境地。楚国的国家前途的民族命运受到了严重威胁。而楚国统治者依旧沉缅于日酣宴饮的享乐中,束手无策。大敌当前,屈原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楚国灭亡的措施。在保守思想与改革思想的猛烈冲撞中,屈原主计个人得失,不顾个人悲惨遭遇,臵生死于度外,誓死不渝地忠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欲以自己的努力改变楚国的现状,“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楚国重新走向富强。“沧海横流处,方显英雄本色。”正是战国后期波涛汹涌的时代“沧海”,才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大放异彩。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从内因来说,在于诗人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进步的世界观决定其有进步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规模宏大,体制瑰奇的长诗《天问》中,诗人仰天长问,对自然和人类历史探究天道。从诗人对古代关于自然的神话和传说的诘难和质疑中,表明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索,对古代信仰的怀疑,显示出一种大胆的科学探索精神,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诗人在对夏、商、周三代所以兴,所以亡的回顾和反思中,对其治乱兴亡缘故表示质疑。诗人企图通过探寻历史兴亡之故,为楚国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让楚国在车真颠马覆之路紧急止步,重新走上兴国之路。诗人问天问地,问历代沧桑人事。这都是由诗人所具有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决定的,再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诗人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还与诗人出身经历紧密相联。诗人出身于楚国贵族世家,但因为家族地位的衰落,他本人已从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诗人在《九章〃惜诵》这说:“思君其莫我忠兮,忽亡身于贫贱。”这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诗人虽出身于贫贱,但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杰出的政治才干,即《史记〃屈原列传》所说的“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而跻身于楚国政治舞台。“入则与王图议政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诗人身为高阳苗裔,天潢贵胄,想在楚国大有作为,振兴楚国于混乱中。诗人虽壮志未伸,但对楚国的耿耿中心至死不变,再现乱世忠臣的忠贞。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一代诗魂陨落了,其形骸早已化着尘土,荣归大地怀抱了。但其用生命演绎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惠及万代。它早已成了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珍品,激励着千秋子民爱我中华,并为之富强而奋斗不息。

[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精神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弘扬雷锋精神

全文共 1126 字

+ 加入清单

雷锋叔叔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使我们每一个人的典范、榜样。雷锋叔叔从小就梦想着当兵,为祖国献上一份力量,为人民服务!“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他以22岁的生命长度,做了许许多多的事,帮了许许多多的人,这一切使他的生命更有意义,让他的生命得到了无限延伸!比如:有一次,雷锋从乡下到城里,途中遇到一对老夫妇,他们已经两天两夜没吃东西了饿得爬不起来了,雷锋看了,就把身上的食物,水都拿了出来递到老夫妇的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两位老人吃,旁边的路人看到雷锋这样做都说雷锋傻,周围的人都摇着头走开,嘴中还嘟囔着。

雷锋不顾别人的冷言冷语继续救老人。过了几天,老人终于康复了……,这些普通的小事,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雷锋,他不高大,不富有,也没有过多的时间,但却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关键时候说能,伸出他温暖的大手,可如今有许多人却对此不屑一顾。嘲笑他的人也许是学者,也许是富翁,可是再多的钱财,再多的所谓的知识,他们的精神都是空虚的,雷锋他也许是贫寒的,但他的精神却异常富有。我始终相信雷锋精神将永垂不朽!我们小学生,应经我们自己的能力去做好事,干我们自己应干的事!

自立自强!学习雷锋精神!雷锋叔叔的英雄事迹感动着我,他服务人民的精神、热爱祖国的精神……正如八荣八耻里讲到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加油起来!让我们共同去营造一个“雷锋”社会。

“钉子”精神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题记

他,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他,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他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一生,铸就了那个千亿万中国人心中的那个传奇,他的名字,叫做雷锋。

他愿做一颗螺丝钉,永远的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我看到了,我们看到了,我们全中国的人民群众都看到了!雷锋,在他短暂的岁月里,树起了一座不朽的道德丰碑。在那黑暗的社会里,我看到了他那无畏的眼睛。雷锋精神已然成为一个永远的话题,可以跨越人世沧桑的江海,可以穿越历史深邃的时空,历久弥新而不褪色。

我们不能只是在表面上学习雷锋,而要他的精神当作社会责任去践行,雷锋是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雷锋从来没有离开我们,而我们却曾经几度远离了雷锋。在这个物流涌动的社会,面对物质的诱惑,我们依然忘记了雷锋精神,这是悲哀抑或是愚蠢。可悲。

那位平凡的英雄,留在了那个光辉的年代,定格在了那一瞬间辉煌的历史,留给我们一个单薄而高大的背影,永不逝去。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弘扬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技工院校学生就业和发展不可缺失工匠精神!”

“在平凡普通的工作中干出彩,干到极致,无可挑剔,这就是工匠精神!”

“塑造工匠精神,贵在能坚持;塑造工匠精神,贵在能吃苦。塑造工匠精神,要有团队意识。”

……

9月1日上午10:30,铿锵有力、慷慨激昂的声音在学术报告厅回荡,600多名16级新生和200多名教职员工津津有味、聚精会神地听着。这是湖北三峡技师学院2016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主讲人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侯江。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在全省技工院校开展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活动的通知》(鄂人社办函[2016]109号)要求,通过在全省技工院校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弘扬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感悟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能工巧匠,立志成为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的当代工匠。侯江院长为全院师生上了新学期的第一课,主题是“弘扬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

侯院长用详实的数据、真实的事例和朴实的语言告诉同学们,什么是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从哪里做起?最后,他对同学和老师提出了几点希望和要求,他希望同学们相信自己的选择,树立学习信心,给自己一个新的奋斗平台,用执著磨练心智、提升技能,用匠心构筑精彩的人生梦想。要求老师们履职尽责,德技双修,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把对事业、对学生的爱心与责任落实到每一件事、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中,让广大学生在我们的爱心与关注下健康成长,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为优秀技工。

“一出戏,要演好序幕;一部乐章,要凑好序曲。”侯院长新学期第一课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和理念,将对师生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弘扬雷锋精神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人,终生做过无数的好事,有一个人,他无私奉献,却不求回报。

他就是雷锋,雷锋是我们的好榜样,雷锋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人。三月五日是学习雷锋活动日,三月也是雷锋月。所以我们应该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其实,在我身边有很多人做了好人好事,但有一件事最让我感动。还记得那天我和妈妈到楼下公园里散步,突然我看见有两个小朋友在马路旁追逐打闹,在跑的过程中,大的那个跑很快,小的那个就摔倒了,而且脚好像还扭到了,一直在哇哇的哭。突然,一个高大的身影像箭似的跑过来,抱起小朋友直接送到附近医务室,当时我和妈妈都十分庆幸孩子的爸爸就在身边。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小朋友的脚包扎好了,只见一对夫妻急冲冲地赶来,对那位叔叔深表感激。此时,我才知道他们原来不是父子,可刚才感人的一幕却胜似父子。

这样的好事很小,可能并没有人知道,但做好事并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只要你觉得该做、值得做,那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多做一些好事,那么我相信生活就会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幸福。

直至今天,当我回想起那天的情景,心中还是感动不已,叔叔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他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雷锋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精神家园话题作文小学生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一个人独自走在寂寞的小路上,没有嘈杂的人声,没有喧嚣的世界,正如海子的那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去想生活的曲曲折折,命运的公与不公。 I like a person walking alone on the lonely path, no noisy human voice, no hustle and bustle world,As Haizis phrase, I have a house, facing, the sea, the spring of the sea, the twists and turns of the life of life, the public and unfairness of the fate.

每天清晨,悉心打理我的花园,让我的花儿开满我的小路,让每一片花瓣找到她心灵的归宿,那洒了一地的,除了我为她们浇的`井水,还有她们成长的泪。

走在小路的尽头,是我的那所房子,和海子的一模一样,呼吸

着自然的气息,甜甜的露珠从屋顶的稻草中缓缓地滑落下来,悄无声息地,朦朦胧胧的雾从四周升腾,一股股暖暖的气流由四周四处散落,像篝火一样美丽,也许正有一桌子的饭菜在等着我,炖着美味的小锅正冒着热气,还有那只黏人的小猫咪“喵喵喵”地叫个不停。

我常常幻想着我的家园里没那么金碧辉煌,但我要要种好多好多绿树,树上开着好多好多花,结过,好多好多果。不时传来一声声鸟叫,犹如天籁。门前流过一条小河,微风拂过,荡起一阵阵涟漪,我双手捧起水,泼向自己的脸庞,干裂的嘴唇霎时红润了起来,小河的名字叫甘冽。

如果有人问我,我与我的精神家园要待多久,我希望是一生一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精神家园600字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王昭君为了报国,献出了青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仓”谭嗣同为了改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乌江”项羽为了心中理想,放弃了再创霸业的机会。

纵观历史长河,有太多的历史人物为了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而放弃或失去了许多的东西,苏武就是这些人当中最让我敬佩的。

边塞冷风无情地打在脸上,染满霜的眉眼布满了刚毅的皱纹,零乱的衣服随风拂动想要朝天空狂舞,无数个日夜苏武总是持着汉节就这样巍然不动地凝望着远方,望向那远在天边的自己的国家。回想起往昔的生活,他从来不曾感到后悔,因为他是为了祖国的荣誉才有如此的境遇,他觉得这才是他想要的。前两天好朋友又来劝他归降,并告诉他,妻子和儿女都不知去向,兄弟们也都死了。但是他并没有屈服。想从前无论匈奴怎样威逼利诱,他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而如今妻子和子女的离去也不能让他萌生怯意,为了国家,失去什么都无怨无悔。虽然不知道现在的生活何时才是一个尽头,但他知道,只要自己坚定信念,光明的大道一定会出现在自己面前。

“十年持节塞外”的苏武精神是我们所推崇的。当面对失去和拥有时你的选择将会给你造成很大的影响,而此时衡量得失的标准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否完整。

你是否还记得那个为了中国人的尊严宁愿放弃工作也不愿向韩国老板下跪的孙天帅?在生活中,我们应以自己的精神来面对一切选择,让自己的选择对得起自己的精神。

你是否还记得曾经有个选择放在面前,你却没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捍卫自己的精神家园,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得与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国庆节作文:爱国精神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我在公园中看到晨练的老人,就会想起我的父母,在我小的时候,他们经常会给我讲一些他们以前的故事,但是现在离家远了,我很少有机会听他们讲故事了,而他们身边也再没有什么人听他们讲故事了。我想这些老人和我的父母一样,在他们心里都有着许多岁月留给他们的一段故事。

在这个伟大的节日里,您的宽广胸怀充满了力量:从南昌起义黎明的那第一声枪响,到遵义会议上那划时代的抉择、延安窑洞和西柏坡燃起的预示着新中国即将在这里诞生的长明油灯,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的共产党人都是这样前赴后继、一往无前地实践着真理,求索着天下劳苦大众未来的光明呀!皑皑的雪山不会忘记,茫茫的草地不会忘记,杨家岭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会忘记,西柏坡的苍松翠柏也不会忘记,那个在峥嵘岁月、血火洗礼中诞生的名字,那个始终以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宗旨的政党,她猎猎飘扬的旗帜是一种怎样的吸引,是一种怎样充满感召和鼓舞的神奇力量,引领亿万中国人从贫弱走向强大,从封闭走向开放。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重温历史,让我们信心万丈,“三个代表”的光辉思想像那世纪宣言引领我们再创辉煌!

每当一个特别的日子来临,我们的记忆都会随着那个日子去回忆过去走过的岁月。在十一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感谢您和我们一起,去回忆那些在共和国的历史当中不应当忘记的人,以及那些在各个岗位上正在为共和国的建设添砖加瓦的人。无论他们是功勋卓著的科学家,还是默默无闻的下岗工人,他们的一段经历,一份情感,一种理想,一股力量,相信都会给您一种启迪,一种共鸣。在昨天、今天和明天,生活中的每一天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故事,别忘了“讲述”会在每一天和您一同分享那些记忆中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弘扬教师的奉献精神征文

全文共 1246 字

+ 加入清单

他们,积劳成疾却仍拖着重病的身躯坚持在三尺讲台上;他们,收入微薄却把尽可能多的钱省下来给学生买学习生活用品;他们,没有快捷的交通工具,却从未耽搁学生一堂课;他们,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却演活了三尺讲台;他们,把最好的教育理念钻深研透,把农家学子一批批培养成才,赢得了人民深深的信任他们是谁?就是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于农村教育,奋斗在贫困地区一线的最美乡村教师

曾经无数次的抱怨班主任工作的苦与累,可当我含着热泪看完最美乡村教师事迹介绍时,却受到了心灵的震撼,也见证了自己的渺小。那至善的大爱,淳朴的语言,艰苦的环境中折射出的崇高的师德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为了乡村的孩子,他们平凡如一棵草,敦厚似脚下的泥。在生活的最底层,用单薄的肩膀,挑起教育的大梁。用青春与美丽坚守着清贫与孤独,,用脸上渐深的皱纹,慢慢驼起的后背,撑起了孩子们的梦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正是他们的真实写照。相比之下,我们的上课、,备课、自习两操午餐看管学生、个别辅导又算得了什么!

藏族支教老师宋玉刚走遍全区牧场把一个个懵懂少年带向知识的殿堂,为了和学生交流他依然克服困难学会了藏语;一人兼任学校多职,竟多年没有回过家探望自己的父母;马背上的校长徐德光花一年的时间为孩子们砍出一条通往学校的路;没有书,他用两匹白马驮回孩子们的书。没有教室,他又和一匹白马建起了三间教室。他是这

些密林深处孩子的引路人,用自己艰辛的劳动托起了孩子们的希望,也用自己的美丽情怀感染着自己的学生;宁丽波,为了家乡的孩子,她放弃了城里的工作,不顾家人的阻拦,来到山村的小学教书,她说:城里条件好,老师多,没有我还有别人,而这里,没有我学校就黄了。她尽自己所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就是为了让学生树立起和城里孩子一样的自信。青海的马复兴说的话让我感动“态度决定一切!”他用那残存的一双半臂为学生画出了人生中最美的圆。他用自己的行动让学生明白苦难也许无法避免,但可以超越!令人难忘的还有隆付忠老师,他是湖南省吕洞教学点教师。28年里,他把自己一生的情爱给了吕洞山的教育,28年里,蜿蜒的山路磨烂了他50多双胶鞋,累计行程达到56000公里。他教过2000多名学生中,有20多个孩子考上了大学,结束了苗寨没有大学生的历史。这一行行数字是令人震撼的,但数字里包含的不仅仅是责任,更是博大无私的爱。

这些名字如此普通,他们的生活如此平淡,而正是这些平淡的名字却给我们带来不同寻常的感动,给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这种真正的忘我境界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其实在中国大地上还有千千万万个教师,为了孩子,每天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忘我的奉献着,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相比之下,我们的教育环境优越,工作待遇优厚,可劳累时也难免会怨天尤人。就让这份执着的真爱驱散劳累时的怨天尤人,利益面前的不平衡。

甘当人梯,做最美无私教师,不断完善自我,用毕生的经历,用生命的全部去爱,做孩子们希望的坚守者和播种者!

[教师的奉献精神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弘扬五四精神

全文共 1229 字

+ 加入清单

千古一人毛泽东曾在20余岁写下《心之力》,至今仍为我辈参修勤学之勉励!他深刻的指出了当时青年人的现状,国难当头徘徊犹豫;却有新青年献身于理想之中,仍有有志之青年受命于危难之间。

不管过去多少年,他们的名字依然深深地烙在了人民群众的心中,他们是丰碑上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

时光流逝,在新时代面临新的挑战中,青年人又有了新的爱国使命和五四情操。

汶川,雅安,玉树……。

这一次次救助,一场场无硝烟的战场上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些英雄用无畏的献身主义精神,掀起了新时代下的青年爱国主义浪潮。

正是因为这一场场“战役”让全世界的人们对中国、对中华民族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有这样的青年人,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任何灾难无法战胜的。

我们为牺牲的烈士沉默,在沉默中奋起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催人泪下…生生不息;我们在沉默中低下了额头,但是我们扬起的却是人性的光辉 ;我们回降了五星红旗 ,但是我们再次升起来的却是华夏名族之魂魄。

这个时候让全世界都懂得了一件事 ,那就是随着岁月的变迁,我们没有忘记 1919年5月4日国难当头 青年爱国人士那种乐于献身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精神被应用在新时期,并呈现出新一代青年人的爱国情操。

家、国、天下!

齐家、治国、平天下!

国家乃家庭之集合,如果当好自己的家,就是在为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我们共同的家——中煤杨涧。

企业兴亡,人人有责,当企业面临困境之际,正是我们青年人各显神通、齐放异彩的时候。

我们是企业的一分子,必须以坚决的态度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维护和发展好共同的家园。

市场疲软,精神不能疲软;资源枯竭,奋进之心永不泯灭。通过这种精神,我们明白,即使是再大的困难除以1420,它都会变得不再艰难; 再小的贡献乘以1420,就会变成丰功伟绩。

“人生本平等,职业无贵贱”。对企业的忠诚和奉献与我们在什么部门,什么职位没关系,在目前危难的时刻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发扬新时代“五四精神”。这种思想和行动契约在一起的强大动力定能冲破千难险阻,走向成功。

思路决定出路,相信我们的领导是有能力、也有魄力带领着我们格物致新、改变困境,为实现梦想而奋斗不息!

杨涧梦,一个让所有员工动起来所有职工家庭笑起来这么简单而朴实的梦想……。

从厂矿合一装车运行到选煤厂自主运营…再到探水队的外出打拼,自立更新。

杨涧的命运似乎和国家的命运很相似,久经考验却依然欣欣向荣。这种神采发扬了民族之魂魄,并融入企业领导思想之精华。

杨涧团队几经波折,学习鹰的重生,打造狼的团队,勇于开疆拓土。用不了多久,这支队伍将会是一支有实力、有能力、有魄力面对一切困难的威武之师!

无论杨涧的明天在哪里,这种敢于挑战困难,勇于探索的魂魄精神将源远流长,自强不息。

虽然企业被卷入煤炭经济的漩涡中十分被动,但领导北上南下夙夜忧叹…,为职工挖空心思寻找出路,尚有我等有志之青年甘为中流之砥柱。我们相信只要紧跟领导新思想,传承新时代五四青年精神,携手共进放飞梦想,星星之火必会点燃燎原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精神家园的话题作文初中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乡,一个让自己的无助的精神栖息的地方。

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不能没有灵魂,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摒弃,但绝对不能放弃寻觅精神家园的希望。当你可以什么都做到,请你不要让孤独的精神背井离乡在物欲纵横的世俗,史铁生这个不幸且幸运的人,找到了他的精神家园——地坛。寻找精神家园,让心灵不再空虚。

精神家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就在这样一个人口稠密的北京,有一个休养生息的去处,宁静不可雕琢,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没有刻意的华丽,让他疲惫的灵魂得以回归,一个空虚的心灵终于在浮躁的世界里用笔撞开了写作这一条归途。寻找精神家园,让思想不再孤寂。

或许在遇到坎坷时,很少有人能安然淡泊,当沮丧忏悔时,他,他们,抑或说我们,再或者说人类,也许就是在这样的精神家园破碎之际,万分矛盾的将自己处死。

精神家园不是固守成规的,它也许在你的意识远方,想要前途光明,只要面朝远方的太阳就好了,梦想的路是越走越长的,每一个人归途都不一样,所以不要随波逐流,走别人的路,命运也绝不会欢迎任何一个不速之客。寻找精神家园,让灵魂不再哭泣。有谁愿意在噩梦醒来后还是黑暗,有谁愿意惊醒后再擦掉因恐惧而产生的汗水,有谁愿意每天像行尸走肉一样穿行于嘈杂的都市,没有精神家园的人,无论是他主动抛弃了灵魂,还是命运已经意识到他是一个无用之才,都是可怜的,甚至是可悲的。

怀着沉重的心情合上《我与地坛》的扉页,只愿在某个回忆深处复燃属于我的梦想,我的精神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弘扬鲁迅精神

全文共 1224 字

+ 加入清单

合上《呐喊》,合不上的,是我们的“彷徨”。

“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苟活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正的猛士,将更愤然而前行!”

“没有什么病痛比精神麻木更为可怕的了,一个人无论体格如何强壮假如没有灵魂,就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

鲁迅是一个真猛士,直面人生,正视鲜血,七十多年了,他依然在奋然前行。这么多年过去了,鲁迅依然没有过时,教材里面处处有鲁迅,到处都有人在不厌其烦地歌颂着鲁迅。鲁迅如果真的过时了,我倒觉得这也未必是一件坏事,那表明:鲁迅提出的问题全部被解决了,“看客”在中国也不见踪影了,书本上再也找不到“吃人”这两个字了。如果教材只停留在背鲁迅文章上面,歌颂也仅仅停留在赞颂这个层面上的话,倒不如就象鲁迅的遗言里说的那样去做:“把我忘掉,然后过自己的日子吧”。倘不,那真是傻瓜。

把鲁迅和他的作品供奉着只知朝拜,就象存着巨额的财产却不知道如何去使用一样。鲁迅是我们的财富,而且到目前为止,象他这样的财富只有一个!

有多少人孜孜不倦地研究着《孔一己》中“大约的确”是否矛盾的问题,有多少学生苦苦背诵着《雪》里面的美文佳句,然而,令我痛心的是,每每街上一有打架争执,那些研究鲁迅的学者、熟读鲁迅的学生,往往都伸长了自己的“鸭脖子”,像被一只手被后面提着一样,拼命往前挤,争当“看客”。

鲁迅的文章没有金庸的小说那样有起飞跌荡的情节,也没有朱自清华美的文字,自主去读得人越来越少且不说它,就算有的人背着他的文章,“理解”了他的意思,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他的文章呢?懂得他的忧国忧民呢?鲁迅的文字是平淡的,然而“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他平淡的文字读完才感到回味无穷,静下来细想,良久才发现一种莫名的同感,良久才体会他深刻的含义。

现在的社会中,还有“祥林嫂”么?重要的其实不是有无祥林嫂,而是祥林嫂周围的人还存在吗?还有人拿着她的悲剧来给自己寻开心吗?的确,虽然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但这样的问题或许还存在着,所以我们仍然需要鲁迅,需要呼唤鲁迅精神。记得读罢他的《啊q正传》,顿时觉得啊q似曾相识,细细一想,又惶恐起来,发现或多或少,我们身上都有啊q的影子。读完《狂人日记》,惊的自己一身冷汗,现在还有“人吃人”的事发生吗?想起当下的“三鹿奶粉事件”真正令我们愤怒和担忧。如果当我们读到《故乡》的时候,心中涌起的不再是因为老友的改变而难过,而是对文章真实性的怀疑,那时,或许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可信了吧。

“夜正长,路也正长。”鲁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夜却总是会过去的。鲁迅没有走完,但他明白:路迟早会走完。我也相信,即使我看不到路的尽头,我的后代一定会看到。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当人们能不仅仅是“读”鲁迅、“看”鲁迅、“背”鲁迅,当我们时时能够想起鲁迅笔下的人物并深刻反醒自己的时候,当我们能把鲁迅真正当作“民族魂”的时候,那便是路走完的时候。我希望,我能走上这条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