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家乡风俗包饺子的作文 【汇编20篇】

浏览

1283

作文

404

家乡的春节风俗

全文共 979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是中国人经几千年流传演变、积累丰富的年俗文化,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所有节令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各个地方过年的风俗、讲究各不相同。

家乡春节风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筹备过年的东西,家家户户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家里变得焕然一新;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时,在门口挂上红红的大灯笼,贴上新的对联。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将至新年的钟声,每家每户把挂着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挂夜挂。然后赶着熬糖水,每条小巷都飘着糖水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深夜十一点时,鞭炮声逐渐响起,人们争先恐后地去寺庙,看舞狮表演。每个小孩争着摸龙头,象征在新的一年里龙精虎马。大人拿着美味佳肴,诚心拜祭庙里的大王,托他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整个寺庙人山人海,拥拥挤挤,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不许扫去鞭炮纸。以免扫去财气,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人们从外面扫到里面,把财气扫进屋来。我去衣柜拿新衣服准备换上去拜年,因为新衣服肯定有线,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为年初一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去亲戚家拜年时,要说一些吉利的话,千万别说“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正月初二,人们买一条鲤鱼,用来拜神后,就带鲤鱼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们放鞭炮迎接财神爷。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长寿面。闹元宵,吃元宵,骨肉团聚满欢喜!

结尾:喜气洋洋的春节,虽然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中国的五十六个朵争奇斗艳的鲜花,心连心,开心度过一个有一个的春节。因为春节正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878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的家乡是美丽的融城,那儿至今还流传着许多独特的元宵习俗。

每到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妈妈总会煮起一锅汤圆。白白胖胖的小汤圆,懒洋洋地躺在碗里,捞上一个,放入嘴中,留下的只有满口香甜。

吃完汤圆,我心心念念的便是看花灯、猜灯谜了。爸爸带着我们来到广场,放眼望去,千姿百态的花灯相互照映。忽然,广场上的一个巨大的宝葫芦吸引了我的注意。宝葫芦花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组成,旁边还靠着一个财神爷。“葫芦”与“福禄”音同,又是富贵的象征,代表长寿吉祥,还有财神爷相助。人们为了讨个好彩头,纷纷上前与它们合影。

看了花灯,免不了要猜灯谜。我看准一个小灯笼,疾步上前,伸手拿下灯谜,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状如蘑菇一珍宝,当年白蛇将它盗,其实是味好药草,滋补健身价值高(打一植物)”。刚看到谜面,我百思不得其解,始终找不到突破口。就在我几乎想要放弃的时候,一株植物浮现在我的脑海,“灵芝!”我脱口而出,随即一蹦三尺高,可不就是灵芝吗!”状如出蘑”“白蛇将它盗”,一联想,不是灵芝还能是什么!我懊悔自己想得太慢,却又喜滋滋地拿着谜条去领奖了。

好不容易猜出灯谜,一阵喧闹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抬头望去,许多人围在那边,时不时传来欢呼声,排在外围的人们踮起脚尖,迫切地想看到前面的景象。是什么这么引人注目?好奇心驱使着我,想一探究竟。会不会是……想到这,我也顾不得什么了,抱着奖品就朝人群跑去。

一阵推挤过后,我凭借着孩子的优势挤到了人群中间,透过大人间的缝隙,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想——那就是板凳龙!一条条用一块块凳板串连而成的游动的龙灯,被人们架着,游走在广场中间。在人们的演绎之下,板凳龙栩栩如生,它在这一刻仿佛化身为条条真龙,直入人们的心田。伴随着音乐声,它时而直入云霄,时而俯冲直下,时而蜿蜒盘旋......它,板凳龙,在这个元宵佳节,已然成为全场的主角。欢呼声、惊叫声、音乐声,响成一片,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望着天上的明月,意犹未尽的我久久不愿离去。满天星光,满场灯光,人生何如,总有无尽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风俗六年级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每个家也就有自己的风俗。今天我就要给大家介绍我的老家——阜新

阜新是辽宁省很小的城市。那里比北京冷,也没有像哈尔滨天天下雪那么冷。

阜新有很多风俗,比如在除夕夜里要开门迎财神。年夜饭里要有鱼和丸子,有鱼是因为“年年有鱼”,丸子是因为希望家人团聚在一起。然后就要放烟花 ,放完了烟花才能回家吃饭,还有除夕当天只能吃两顿饭。

说了一些除夕的风俗,初五的风俗也有很多,而且都很有意思。只要到了初五,除了要放烟花还有我认为最好玩的一项活动,还要吃一样东西。

吃的东西是一个小朋友很爱在夏天吃的,那就是冰棍。冬天吃冰棍是只有在东北人们才做的习俗,但大家也就吃一两根。好多人都会去冰场滑冰,因为阜新是一个小城市,所以只能在湖面上在冻一层结实的冰。

爷爷告诉我,好多老年人从小就在那里滑冰。直到现在,他们还有很多人来到冰场上坚持滑冰呢!

关于初五吃冰的这个习俗,好多人都是吃冰棍。我在网上查到,据说以前没有钱去买冰棍吃,人们就在井边上挖冰块去吃。这样吃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好多人都认为初五吃冰就可以让你在新的一年里腰不酸、腿不疼、牙也不痛,干活浑身有劲!到现在为止,东北人一直没有忘记这个习俗,我们家一直遵循这些习俗呢!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每个家也都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希望你的家乡里也一样有很有趣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听着一曲曲动人的民俗歌谣,我不由得想起我的家乡——延边。它位于吉林省东部,与俄罗斯滨海疆区毗邻,与朝鲜咸北道相望,又与日本隔海相望。正因为它“一眼望三国”,所以被称为“鸡鸣叫三国,犬吠闻三江”的延边。延边具有“礼仪之乡”、“体育之乡”、“歌舞之乡”、“旅游之乡“等美称。

家乡的民风民俗多姿多彩,具有丰厚的民族特色。这也是招来大批游客的原因。

家乡人特别注重礼貌,无论是老人过花甲、小孩过生日还是年轻人结婚,主人都会热情款待,客人们也很有礼貌。这就是延边被称为“礼仪之乡”原因。

家乡人能歌善舞,这‘歌’和‘舞’也是我们的独特风俗。延边汪清是象帽舞之乡,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广泛于朝鲜族大地。经时代流转,如今象帽舞不仅广泛于全国,而且也传到了国外甚至全世界!象帽舞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具有浓浓的民族特色。朝鲜族的歌更是好听,时而柔和,时而宏伟;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每一曲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动人的画卷。著名歌曲阿里郎讲的故事是:战争打响了,一位妇女送征战的丈夫,便用词曲来表达内心的悲痛。正因为这些感人的故事,使观众流连忘返。

不仅家乡歌舞与众不同,美食也是别具一格。

家乡的美食风味独特,民俗特点强烈,如:泡菜、打糕、酱汤、冷面等。这些美食受全国各地的人们青睐。

作为一名家乡小公民,作为一名朝鲜族的血脉,我会永远记住、保留家乡的风俗,不会使丢失,不会让它们失去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有关家乡的风俗作文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这个民族,有许多的节日,而我们小孩总想着过节,因为嘛,小孩子贪玩,每逢过节,学校就会放一两天假,虽然作业可能比平时会多一些,但是还是有玩耍的时间。

我就是其中一员,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尤其是在家乡度过的中秋节,因为八月中秋,正是收获的季节,乡邻的亲戚邻居们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在我的家乡过中秋啊,可好了,每年临近中秋节,妈妈还有奶奶总会给我们包月饼吃,因为,中秋节是要吃月饼,赏月的。妈妈和奶奶做的月饼可漂亮,可美味了,做的月饼啊,大大的,圆圆的,喻意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但你别小看了这么一个月饼,它的做工啊,可谓是千奇百变,其中,我最喜欢桂花瓣的图案,妈妈雕的桂花瓣图案可是堪比雕刻家。不仅如此,月饼还是由新鲜的面和馅做成的。月饼的种类有很多种:有五仁,有莲蓉还有冰皮的,我最喜欢莲蓉的了,还特意去查了关于这种月饼的配料,主馅是:面粉,转化糖浆,蛋黄,蛋白,奶粉等。做出来的月饼,只要端上桌,就有一股诱人的香味。

在中秋那晚,全家人都会在院子里,以主桌为中心,吃着月饼,喝着茶,赏月亮,在那一刻,我总会想起小学四年级的课本中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虽然现在生活在这繁华的城市中,街市上有琳琅满月的月饼,但我还是喜欢在家乡妈妈还有奶奶做的月饼,那是在街市上买不到的,吃一口就会令我感到回味无穷。

我喜欢过节,但我更喜欢自己家乡的中秋节,因为家乡的中秋节令我难忘,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着月饼,品着茶赏着天上那酷似玉盘的月亮,那画面十分温馨吧!

[有关家乡的风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饺子作文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是一个港湾,每一个港湾都是花的田野,每束芬芳都能沁人心扉,盛满了姹紫嫣红的花瓣,随着几度潮涨潮落,片片花瓣悄然汇入了记忆的长河。如今每每在童年的港湾里追寻着那飘逝的花瓣时,心中总会涌动着股股眷恋之情。

我的家乡在石庄,吃饺子是我们家乡每年春节的保留节目。

家乡的饺子可丰富了:有猪肉馅的,也有蔬菜馅的……

奶奶可是个包饺子的高手。她把薄薄的饺子皮平放在手上,右手用勺子盛了一勺五颜六色的馅料,铺在饺子的皮的中央,轻轻压平,饺子皮半边沾点水,然后手指熟练地在饺子皮上跳起舞来。几秒钟后,一个拥有美丽花边的半圆形的饺子就在奶奶手上诞生了。邻居主妇常常和奶奶一起包饺子,说是要学习学习,但心灵手巧的阿姨们不管怎么学,也不像奶奶能把饺子包的那么玲珑。

熟透的饺子,皮是透明的,能够看见里面的馅料、香气扑鼻而来,让人一闻,香气早已流下三千尺。轻轻一咬,鲜美的馅料满嘴都是,加上肉的鲜,玉米的脆,韭菜的香,蘑菇的软和那甘甜可口的馅料,让你恨不得一大锅一口气咽下肚去。

吃饱了饺子,左邻右舍坐在一起拿出了珍藏的好茶,围坐在茶几前喝上一口清香的功夫茶,聊聊天,真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现在童年生活早已过去,眨眼间我已经十一岁了,家乡的饺子也不再多,因为没有左邻右舍的“你的送我一碗,我的送你一碟”,没了左邻右舍一起包饺子的情景,也没有一起吃饺子,喝功夫茶的享受。春节时无疑多了一分孤独,少了一分邻里间的热情。

怀念家乡的饺子,怀念家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铛铛,财神到”锣鼓喧天,冲破云霄。我飞快的跑下楼梯,映入眼帘的财神口带长髯,头顶乌纱,足蹬朝靴,金银垫肚,外罩紫红袍,右手持宝剑,左手持大元宝,威风凛凛的,神气十足。紧接着有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响起一声:“金银财宝滚进来。”那声音是如此的浑厚,随锣鼓节奏,从屋外跳到屋内,从柜台前跳到帐桌旁,分别表演招财、兜财、送财的动作来获取一些钱财,我看向爸爸问:“为什么给跳财神的人钱呢?”“你想啊,他们穿着这么厚重的衣服,走那么多路为我们带来祝福是多么辛苦啊,所以才给它们钱啊,就像你考试全优我会奖励你一样,为他人的劳动成果负责啊!”爸爸推了推眼镜,语重声长的说,“那不跳财神不就是了”“跳财神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他们要把这个东西流传下去啊,而且他们也要赚钱养家。”“我也要上网了解了解老祖宗留下的东西。”

”哦,原来跳财神中的财神取自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的赵公明啊!”而且跳财神属于傩舞,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百姓把美好希望寄托于神灵,逢年过节想讨个吉利,盼望财神光顾。而且跳财神不仅有一人舞,另一人司锣兼挑夫两人组合、一人独舞,一个司锣,一个挑夫的三人组合还有三人舞蹈,一个司锣,一个挑夫五人组合的呢。而且跳财神的动作十分麻烦为手足并用。手部许多动作有其特定的含意。如招手示招财;托举示招到财宝亮于面前;扛肩示财宝多而重;推举示送出财宝;按掌示元宝置于钱柜银箱。舞拂尘示指令方向。脚上也有功夫:高跳步表兴高采烈;蹉步表扛宝进门;弓箭步表进宝方位;摆腿左右摇臀为逗乐,指腿称为翘脚财神。此外,还有“抖肩捧腹”、“捧宝转身”、“提襟藏宝”等动作。跳财神还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精神追求和经济状态。

原来跳财神有这么多知识啊!学海无涯,学无止尽我要去了解更多的的知识!傲游在知识的海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悄悄地跟着冬天的脚步,欢天喜地来和我们欢聚一起。你看!家家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店铺也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整个世界都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进腊月,人们就像蜜蜂一样忙碌起来了:晒腊肉,腌咸鱼,晒腊肠,炸丸子,做藕夹·······还要为孩子们准备新衣服,压岁钱,希望他们来年学习更上一层楼,天天开心。虽然有些累,但每个人都开心地笑着,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中国红在这一天可谓是最受欢迎的颜色了:红红的鞭炮,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红包········红色,在中国人眼里,是吉祥色,幸福色!

大年三十了!一家人忙里忙外,做着团圆饭,小孩儿呢?则有懂事的大哥哥大姐姐带着,去放炮竹烟花,一声声烟花划过天空的声响,打破了夜晚的寂静,无数烟花绽放空中,描绘除夕之夜的美好画面。

“吃饭啰!”“我要吃鱼丸!”“我要吃鸡腿!”·····孩子们吃着,笑着,嚷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家欢天喜地的接过红包,心里盘算着拿多少钱去买玩具,多少钱买文具····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烟花闪烁,鞭炮引吭,过年的气味仍弥漫空中,沁入心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关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鬼”这个恐怖的字,一听,令人瑟瑟发抖。可我们丰都人呐,不怕!还有一个民间风俗——鬼城庙会。

说到这“丰都鬼城庙会”,就要说说“鬼城”的一个传说:

民间传云,汉代阴长山、王方平两方士曾于平都山修炼成仙,民间将他们俩的姓氏合在一起,称谓“阴王”。后来又被误传为“阴间之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纷纷来此祭拜,祈求“阴王”消灾降福。

鬼城这庙会由来已久,早从明朝开始,就已经有了存在。传说是为了纪念阎罗天子和他的妻子天子娘娘的结婚纪念日。庙会的主要项目就是上山“进香”,有的是独自上山,称“散香客”,有的则组成几十乃至上百的进香团。

进香形式一是“烧拜香”,二是“烧供香”。“烧拜香”,香客在“叫口先生”的率领下,边唱边走,作揖打供,一唱一和,路上逢庙必拜,逢牌坊、土地都要插香烛赞祝一番;“烧供香”,出发时,每人需在名册上话押表诚心,要专心虔诚奉神,不得与人争斗。进香这个习俗,可是又有趣、又严肃。

庙会期间各种民间游乐活动多不胜数,四方商家更是云集于此,让人目不暇接。晚上时,人们会到县城对岸的名山鬼城游逛,五彩缤纷的射光照耀了整个名山,县城都能看见闪烁的灯光,还有壮观的玉皇大帝雕像屹立在山峰。吃的、喝的、玩的……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最多的就是关于“鬼”的玩意儿,很多人都“装神弄鬼”——戴着个恐怖的面具,穿着个滑稽的鬼衣,再咆哮几声,来吓唬游客。鼓声锣声在名山上响成一片。

白天,是令人沸腾的庙会游行。有庞大威武的花车,有善良可恶的鬼,有美丽温婉的天子娘娘……孟婆、黑白无常、牛头马面……许许多多著名主角通通在内。游行特别精彩,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服饰,不同的善恶面目,使游行的每一个方阵五花八门,各个都有特色呀!最有趣的,是那可爱的两兄弟——黑白无常,有的扮演吐舌的白无常,有的扮演咬牙的黑无常,总之,许多黑白无常穿上溜冰鞋在大街上到处乱窜,给人一种莫名的滑稽感,还稍带有恐怖感。这游行游他个三四天也毫不稀奇,人们看得毫不厌倦。

丰都,我亲爱的家乡,一个拥有历史悠久“鬼”文化的小县城,鬼城传说四海名扬,向人们诉说着“惩恶扬善,唯善呈和”的魅力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二作文家乡的风俗600字

全文共 1775 字

+ 加入清单

初二作文家乡风俗600字

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 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 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

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 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 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 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 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 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 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 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 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

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 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 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

啊!看后真让人 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们

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妈妈。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我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虽然我妈妈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香得使你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我每当吃粽子时,总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说到合我的口味,我也

不知道我妈妈包粽子有什么“秘决”,每次包的粽子总是香喷喷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馋诞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当然也少不了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得就是赛龙舟的情形,几十个水手都手拿着桨,用尽全身的用手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势气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规律的鼓点儿。“加油,加油!”,场边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地加油声、呐喊声、助威声,使水手们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多么壮观、激烈,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是端午节传统的象征。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民风民俗作文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不好意思哦,大家。我昨天有事情去了,没有时间写博客了!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是我们家乡集会的高峰期。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一都是我们村里集会的开始。从三月初一到初四的集会!从初二开始唱戏,一共有三天唱戏的时间。当然不光光是唱戏那么简单,还有集会,马路两边都是摆地摊的。有卖衣服的,鞋子的。还有一些是专门赚小孩子钱的,像一些油炸的东西啦,玩具啦。五花八门的东西全出来了。为了这几天的集会,一些做生意的人是起早贪黑的去站个好地方。这些做生意的想破了脑袋都是为了这几天的集会。

今年的集会我感觉和往年很不一样,往年的时候,听到说家里面有集会就高兴的不得了了,最近几年似乎没有了那种激情。对像这样的集会也不怎么感兴趣了。但是今年我感觉还是蛮不一样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感觉到了往年没有过的兴奋,也许是今年的朋友多了吧。今年我那些往年不回来参加集会的朋友都回来了。以前我们都在外地上学,没时间回家玩。但是今年我们大部分都毕业了,工作了。向老板请个假就可以回家痛痛快快的玩玩了。还是像这种家里的集会最好了,逢年过节嘛?大家都有着自己的事情,像这样的机会还是很少的,人多才好玩嘛!人生中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聚集这么多的好朋友在一起玩啊?以后大家可能都要忙于自己的事业了,那么像这样的机会就更少了。

这是我的快乐,也是我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来看我家乡杭州的端午节吧!清晨,我还在做美梦时“咚咚咚咚”这声音打破我的梦乡,难道是开始划龙船了?我不禁想到。声音越来越响,好像到我家里来了。我赶紧穿上衣服,把裤子一拉,飞快地跑去刷牙、洗脸,跑到楼上一看,原来是爸爸捧着龙头叫了一些人在敲锣打鼓,紧接着他把龙头放在一张桌子上,桌上摆满了菜,上面有大块的肉,还有大鲤鱼,它们都是用来请龙王的。

中午我早早的吃好饭就去看划龙舟了,龙舟还没开始划,但河边己经站滿了人,站在马路边的人行道上,一眼望去全都是人头。我们站的桥叫“沿山河桥”我们村今年有五条龙舟比赛,有一条船叫“新桥头俱乐部”是由爸爸和他们的朋友一起准备的。只听一阵鞭炮声,龙舟开始划了,刚开始是第一排划,紧接着第二排开始划,然后第三排跟上划……他们不紧不慢,安然有序的向前划去,而当他们回来的时候好像换了一批人似的,每个人都使出了吃奶的劲,让龙头向前倾斜,最后一个人为了让船平稳就要做“下蹲起立”——当船向前倾时,他就蹲下,当船向前倾得越低,他就蹲得越猛。两岸的观众也随着他们的呐喊而欢呼着,加油着,拍照的闪光此起彼伏。 我希望以后的端午节越来越有趣,越来越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七年级家乡的风俗的议论文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我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记忆中,端午给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节期间,我们除了可以吃上香喷喷的鸭蛋,还有让人记忆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然后在妈妈和阿姨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长大了念书才知道,包粽子的习俗和我国历史上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呢?据说屈原跳入汨罗江后,群众为了不让水里的鱼咬着诗人的身体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这样鱼儿有的吃就不会伤害到诗人了。于是,为了保护并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来有了更为热闹的“赛龙舟”。

我们村里没有赛龙舟,但在黄石每年都会有这样的热闹非凡的场面出现:

在木兰溪畔,人们早早地围在岸边,锣鼓震天鞭炮齐鸣。水面,数支整齐的龙舟队伍,衣裳鲜艳随风飘扬,小伙子们激情澎湃跃跃欲试。随着一声锣响,各支队伍争相竞发,大家齐心协力,奋力争先。这一刻,鼓声、鞭炮声人们的呐喊声……凑成一片热闹非凡的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以家乡风俗为标题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位于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民风纯朴,民俗特别有特色,都说冬至大如年,在这一天里,小孩子们可有口福了。因为我们要进行一项活动,打麻糍

打麻糍

冬至天刚一亮,爸爸就匆匆起了身。开始了打麻糍

我站在一旁,看着白白的面团,越来越有弹性,老爸嘿呦嘿呦的声音不断,我心想:老爸应该累了,让我来吧!这打麻糍

我自信满满的对老爸说:“让我来试一试吧。”“好的。”于是由我执掌棒槌。奶奶说你力气太小了,我立马否认,说:“让我试一试吧。”我拿起棒槌啊,好重,好不容易才举起来,用力向麻糍锤去,哪只麻糍纹丝不动?我气死了,麻糍,你是不是石头啊?怎么会打不动呢?于是我又用了十二分的力气向他锤去,没想到这次成功了。有了这次的经验,我越来越熟练,打了十几次。我便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

于是我便申请去干奶奶那个轻松的活,奶奶对我说:“这个活也是十分难干,就三个字,要快准狠,一定要小心手,一不小心便会被棒槌砸到。”我便坐下开始奶奶的工作,只要老爸一锤,我便飞快地沾点水在面上,一番之后,我们配合的越来越默契,经过了两个小时的捶打,一大块圆圆的,香甜的麻糍打好了。

吃麻糍

三四人将糯米糕拉成圆扁形,并在上面撒上黄糖和芝麻。就这样第一锅麻糍新鲜出炉了,并用刀切成一块块的。

大家便迫不及待地拿起麻糍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似乎早已忘记了刚吃过的午饭。热乎乎的麻糍,吃在嘴里甜甜的,香香的,软软的,还蛮有嚼劲的,瞬间让我双眼紧闭,心间顿时流淌着一种情浓味更浓的感觉。

这就是我家乡冬至的民俗——打麻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二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600字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外公的老家在赣州,上次我们一家十六口人一起去赣南游玩的经历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在车上,妈妈告诉我了一些客家的基本风俗:因为客家族是从中原汉族迁往广东、福建与赣南与当地土著杂居的,所以语言渐渐受到当地土著的影响,慢慢形成了特有的客家方言,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的客家习俗,如:大年三十要杀鹅,祭奠祖宗之后才能吃团圆饭;大年初一要吃素,不能沾荤腻,这些都与中原过年有很大区别。

到了赣州,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数赣州的美食了。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黄元米馃。

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人独特的食品之一,其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被列为贡品。打黄元米馃也是赣南客家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现在仍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打黄元米馃,一般在每年腊月农闲时进行,其打制过程可以体现出客家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因为打黄元米馃,单家独户不行,一般都要几家人合伙一起打。所以一般打黄元米馃的地方,往往也是小孩们喜欢聚集的场所。

外公指着盘里的黄元米馃说:“黄元米馃以赣南本地产的糯性大禾米为原料。用一种赣南山区生长的名叫黄元柴的小灌木烧成灰后淋水浸泡拌料,然后用木制大盆把拌料蒸熟,再把熟饭倒入石碓中,十来个男人齐心协力用黄元棍将米饭捣烂。最后,由师傅将捣烂的黄元米馃揉成圆柱体,用一根细线分出一个个厚约五六厘米的黄元米馃,用手整理成型,一个个圆型或椭圆型的黄橙橙、金灿灿的黄元米馃就制成了。风干后的黄元米馃,盛装在大缸里,用碱性灰水浸泡,一般能保存三四个月不变质,随时可取出食用,十分方便。”

年前年后,大家走亲访友,总不忘赠送几块色泽金黄的黄元米馃为礼,意寓吉祥富贵。家中来了客人,从贮存缸中取出黄元米馃,切成条块,炸炒蒸煮,独具风味。而刚打出的黄元米馃,用手抓成团蘸点酱油或白糖,即可趁热而吃。

我喜欢赣州,我喜欢赣州的美食,喜欢客家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春节也挺有意思的,从腊八起,人们就开始张罗了,忙着采购各种年货。如:春联,鞭炮,灯笼,烟花。但是有一样是人们无需准备的,那就是海鲜,因为我的老家就是吕四,它面临东海,那里海鲜可是特产哦。听说“吕四”这个地名可是有典故的呢,那可是八仙过海里吕洞宾的故乡哦,呵呵。这只是传说而已啦!所以每年假期我都要跟爸爸,妈妈去乡下,赶上潮汛的时候还能吃上好多特新鲜的海鲜呢,特别是夏天还能光着脚丫踩着沙子在海滩边玩耍,抓抓石头缝里的小螃蟹,踩踩脚下沙泥里的黄泥螺,能跟大海这样的亲近这种感觉真的好好,我爱家乡的大海!

老家的春节有着很浓的中国传统。除夕的晚上人人都在家守岁,一家人围坐着一边磕瓜子,一边看着春晚的精彩节目享受着天伦之乐。随着时间滴答滴答的过去,只听到噼里啪啦一阵阵的鞭炮声,原来是12点了,只见漆黑的夜晚舜时变得明亮了起来,天空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光,五颜六色的花朵在星空开放,此时真是美极了!第二天清晨打开门空气中依然飘着浓郁的火药味,农村的过年可传统了,就这样每天放着喜庆的鞭炮一直到年初五迎完财神呢,家家都是如此的。整个过年都是串门跑亲戚,大人们聊家常,我们小孩们这时候可是最开心的哦,因为可以收好多的红包呢,哈哈。我的储蓄罐又有营养了!

时间过的真快,初五一过我也该离开外公外婆家要回上海读书了,真希望下一个假期可以快点到来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风俗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巨大的国度里,包含着许多小的城市,这里的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历史悠久的风俗。我的家乡——哈尔滨,就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城市。

说到哈尔滨,每个人都会想象到哈尔滨的冬天。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冬天是凋零的、荒芜的,但是哈尔滨的冬天却是一片繁荣的生机。这生机的背后,正是哈尔滨最有特色的风俗——冰雪盛宴。

每年冬天,万众瞩目的冰雪盛宴就会来到。在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多姿多样的冰雕,闪亮出众的冰灯……

每个外地游客来到哈尔滨,看到冰雕都会赞不绝口,为何?只看那冰雕花样奇多,别具匠心,一个冰雕,一个故事。你看那十二生肖的冰雕,一个个如真的一样,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让人身临其境。这其中有一塑龙状的冰雕格外的吸人眼球,栩栩如生,好似一条真龙悠然地盘旋着,这不仅表现了手艺者的高超技艺,更体现了华夏儿女对于龙的传说的敬爱与向往。

说完冰雕,我们来一起看看冰灯吧!每到冰雪节的夜晚,光明随着夜幕照亮了这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带来光明的正是那精制而又小巧的冰灯。冰灯的起源,是早年间,靠近松花江的渔民和农民晚间用来照明用的。后来经过工匠们的改造,成为了现在人人喜爱的冰灯。做冰灯用的冰也十分考究,近其观赏,见那冰白光四射,让人不禁产生一种威严神圣之感,远观之,见那冰光晶莹剔透,如那十分稀有的珍贵宝石一样,让人不禁想去触碰、欣赏一番。那冰灯,让人在这深夜中毫无睡意,只抱着一颗激动的心,对它恋恋不舍。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冰雪盛宴。因为有了这些别具特色的风俗,我的家乡变得更美、更迷人了。我爱家乡,爱它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的家乡——蓬莱春节风俗

全文共 145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蓬莱位于胶东半岛,黄海和渤海交界处。这里濒临大海,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自古就被成为人间仙境。这里不但有着八仙过海的传说,还有各种有趣的民俗。

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大家就开始为新年做准备了。过小年又叫“辞灶”要祭灶神。这天开始,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过后就开始除尘,蒸饽饽、做年糕、炸丸子、做“团圆饼”和“圣虫”等面食。据说小年这天是灶神上天的日子,所以做的饽饽味道很特别,最香最好吃。

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面鱼、寿桃等面食,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年前要蒸许多特大号的“大饽饽”,大的有两三斤重,用红色的颜料来装饰,正月里作为主食招待客人。蒸馒头时,开口的馒头,要说馒头笑了。还有就是用剪子把揉好的面团剪成小刺猬、小燕子、小猪等各种形状,蒸出来之后,用颜料画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面塑。通常除了大馒头之外,面鱼和“圣虫”做的最多,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装饰呢。

“圣虫”谐音“剩虫”,又被叫做“神虫”。 “圣虫”的前身被认为是龙,用面团来做“圣虫”祈求每年都能够风调雨顺,希望家中能够粮食满仓。先将面团搓成一头粗一头细的长条,粗头朝上作头,细的一端绕着头盘成两圈,然后用剪刀剪出“圣虫”的嘴,把一枚硬币放进“圣虫”嘴里,接着剪出神虫身上的鳞片,最后便是用绿豆安“圣虫”的眼睛。做好的“小圣虫” 要一对一对地分别放在面缸、米缸、菜盆、冰箱里,意味着来年米缸、面缸不招虫子,寓意天天有菜吃。面鱼通常用木头模子做出来,蒸好后用颜料画好眼睛和鳞片。放置在窗台、柜头,意味着年年有余。

家有女儿的人家要做团圆饼,也叫“太阳饼”,形状像太阳花,层层叠叠做成太阳状,每一层都涂上蜂蜜、芝麻,外围折成盘叠交错的花瓣状,上面用刀刻上棱形花纹,再用红枣镶嵌。大年初三姑娘回娘家时,除了要吃初一早上的饺子之外,临走还要带走一块团圆饼,意味着幸福团圆,生活甜蜜。

腊月三十这天,除了贴春联挂灯笼,主要就是包水饺了。这天要准备两顿饭的水饺。晚上一般是白菜水饺,寓意发财。初一早上的饺子里更热闹了,有些水饺里包有钱(硬币)、红枣、鱼、豆腐、花生仁、糖块等,有各种含义呢:吃到硬币意味着来年会发财,有钱花;糖意味着甜甜蜜蜜;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豆腐寓意有福气。。。。。。吃到者象征在新的一年里吉利、如意。为了吃到更多的好东西,这天早上,大家吃的比往常都要多。

正月初一凌晨三四点钟要起来拜年,拜年是按照辈分拜,到辈分比自家大的人家里,男的还要对着家谱磕头,然后到桌子上喝几杯。晚辈拜年,收红包,放鞭炮,各家各户灯火通明,路上只听见相互问候的拜年声,这时年味是最浓的了。

初二开始,便是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了。正月里,有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等各种表演队走村串户进行表演,可热闹了。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俗称“过十五”。正月十二、三,家家户户皆用萝卜、胡萝卜、大白菜根茎做成许多小油灯,中间挖空,里面倒进融化的蜡油,用棉花做灯芯。十五傍晚送到坟前、祠堂点燃,称为“送灯”。傍晚,房间、院内各角落、门两侧、马厩、猪圈、厕所、锅底洞都点上油灯。这天早饭吃糕、元宵,晚饭吃水饺,饭前开始放烟火炮竹。晚上小孩都要放“点门”、小烟花,奶奶说这天放“点门”,以后眼睛不疼,有好兆头。

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的生辰,也是蓬莱阁庙会,好多景区免费游玩。天后宫对面的戏楼、广场有俚俗戏剧和大秧歌。人们给天后娘娘进香后,便与亲朋好友在天后宫前看戏看秧歌,趁兴游览蓬莱阁及其附近名胜,直至尽兴而还。这天过后,年味就渐渐褪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们最爱的家乡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赛龙舟,相信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船头高高隆起,上面端坐一个人,负责击鼓指挥船员;船尾站一个人,负责掌握方向。船两侧共二十个人,负责划船。别看它形式简单,寓意却不一般。赛龙舟可是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呢!不过可惜了,这个风俗现在已经不多见了。不过,在我的软磨硬泡之下,妈妈还是带我回老家看了一次赛龙舟。虽然那已是去年端午节的事了,但仿佛昨天刚发生的一样历历在目。

天很热,太阳像火炉似的炙烤着大地,隔着太阳帽还把我晒得头皮生疼。我和父母一起穿过田野向村外的河边走去。树叶一动不动,知了聒噪得让人心烦,村庄却越发地显得寂静了。

登上河边的堤坝,眼前豁然开朗,一条宽阔的大河闪着碧波出现在我们面前。多像一柄无瑕的翡翠做成的宝剑啊!我不由得赞叹道。前面锣鼓的喧闹声打断了我的思绪。“看来就是这儿了!”爸爸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说道。我看了一眼河边的“人海”,下意识地退了一步,不过还是跟着爸爸妈妈挤了进去,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龙舟。

十几条龙舟一字排开,威武的龙头高高扬起,面向太阳,仿佛不惧怕它的热量;龙尾微微翘起,似乎下一秒就要拍击水面;龙身笔直修长,鳞甲鲜明。龙舟上的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盛装,凝神贯注,整装待发。随着一声尖厉的哨音,比赛就开始了。龙舟上的船员随着船头的鼓点整齐地划着船,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沿着河道向前射去。刹那间,鼓声震天,水花四溅,两岸观众的呐喊声此起彼伏。

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拼命地挥舞着手中的红丝带,大声叫喊,就连她怀中的小孩子也兴奋不已;两位年事已高的老人,拄着拐杖,激动得手直哆嗦,露出了满口假牙;一个大汉更是振臂高呼,汗水流入了眼睛也没有察觉……我们也拼命地喊着加油,忘了炎热。

比赛在电光火石之间结束了。人们高声欢笑着,不管是赢的还是输的都互相彼此祝福着,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应该多学习,多了解一些关于赛龙舟的知识,努力把这个宝贵的风俗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腊月初八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在这一天里,不管你身在何处,都要喝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腊八节虽然不像元宵节那样张灯结彩,但也是一派热闹景象。

关于腊八节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过一独木桥,牛失足滑下桥腿摔断了。后来他做了皇帝,又想起这事,于是就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杂粮的粥,吃的那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上一个腊八节时,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采购了大米、红米、黑米、核桃仁、杏仁、花生米、红豆、莲子等等。回家后,把它们放进水中浸泡了两个小时,然后一股脑儿倒进了锅里,加热水,开火熬粥,一小时,两小时过去了,慢慢的,粥的香味就飘散出来了。

终于开吃了,我给大家每人盛了一碗,然后坐下来慢慢品尝,味道还行,虽然吃起来不如闻起来香,但是我也算是体验了节日的习俗,亲手煮了一次腊八粥,过了一个有趣又有意义的腊八节。

腊八节过后,白天一天比一天长,晚上一天比一天短,预示着新新的一年就要来临了,人们就要开始准备买年货,准备迎接新年了,这个年也算完整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