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简单的成语故事大全100篇推荐20篇

导语:风霜满枝头,白雪纷飞,一派灰白的冬。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1831

作文

1000

水中捉月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水中捉月

【汉语拼音】shuǐ zhōng zhuō yuè

【近义词】:异想天开、痴人说梦、好高骛远、空中楼阁

【反义词】:踏踏实实、 安分守己、 实事求是、 脚踏实地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永嘉真觉禅师》:“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水中捉月_成语故事。”

【成语解释】比喻空虚幻想,不能实现,资料《水中捉月_成语故事》。

【水中捉月造句】学习要抓住基本知识:即不水中捉月,而忽略基本的东西。

【水中捉月的成语故事】

窗外月光如银如霜,正笼罩在飘逸思绪的窗前。月光如水,静静地泻了满地。坐于窗前的我,思绪亦随月光拂了满地──窗前明月光,月是故乡明。这月光偏偏就有灵性,月光拂了满地,无人清扫。诗已拂了满地,有少数人捡起几句,风流不可一世。沐浴着这清凉如斯,亘古不变的慧光,任时间挟着思绪,落花流水地从心地中流淌过。于是乎,我有了一种冲动:把所有语言都融进唐宋文人墨客的华章锦句中——浅析唐宋文学中有关月亮的意象。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青州从事成语故事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世说新语·术解》。

意思:原用作美酒的隐语,后用指美酒。青州:古代州名。从事:古代州郡长官的僚属。

东晋大将桓温手下有个幕僚很善于鉴别酒,有酒就叫他先尝,尝到好酒,他就说“青州从事”,尝到差的他就说“平原督邮”。那是因为青州有个齐郡,平原有个鬲县。“青州从事”是说酒已到肚脐(谐“齐”);“平原督邮”是说酒还在胸腹间的横膈(谐“鬲”,本读lǐ,此处应读gé)膜上停留。

“从事”、“督邮”均为僚属一类的官名,这里是作为一种风趣的称呼。后遂把好酒称为“青州从事”。青钱学士

出处:《旧唐书·张荐传》。

意思:指屡试屡中的文人。

张荐的祖父、唐文学家张(zhuó)年轻时共八次应科举试,都考中甲级,两次授与长安尉,又升任鸿胪丞。共四次参加官员选拔,起草裁决文书和策问是吏部的第一名。当时一个员外郎名叫员(yǔn)半千的对人说:“张的文章就像青铜钱,一万次挑选一万次选中,从未听说他有落选退回的时候。”当时的文学界很重视他,把他看成是“青钱学士”。

后遂用“青钱学士”赞称屡试屡中者,用“青钱万选”称屡试屡中的文章或喻人之文辞出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宜嗔宜喜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宜嗔宜喜

【汉语拼音】yí chēn yí xǐ

【近义词】:宜喜宜嗔

【反义词】:面无表情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成语解释】指生气时高兴时都很美丽。

【宜嗔宜喜造句】她的性格真好,不论什么事情,都会满面春风宜嗔宜喜地做起来。

【宜嗔宜喜的成语故事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

[元和令]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着香肩,只将花笑拈。

[上马娇]这的是兜率宫,休猜做了离恨天。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胜葫芦]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刀山剑树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dāo shān jiàn shù

【出处】《太平广记》卷三八二《裴则子》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剑

引《冥报拾遗》

【释义】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刀山火海、龙潭虎穴

【相反词】风平浪静

【同韵词】惠然之顾、撑肠拄腹、角巾东路、食不果腹、大难不死,必有后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因循贻误、徘徊歧路、本相毕露、......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五代时期,南汉君主刘鋹昏庸无能,把朝政交给宦官龚澄枢处理。龚澄枢为人刁滑,生性残暴。文武百官被他认为是门外汉。官吏们一旦犯错就被强迫爬上刀山剑树或者被赶进兽场与虎象格斗,弄得人们怨声载道,不久就让赵匡胤灭了南汉

【成语举例】我本来不大喜欢下地狱,因为不但是满眼只有刀山剑树,看得太单调,痛苦也怕很难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怀璧其罪成语故事_300字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臣子张丑在燕国当人质,燕王要杀他,他乘机逃走,在燕国边境被守卫抓住。张丑心生一计,说燕王要杀他是因为他藏有宝珠,燕王想占为己有,如果你不放行,就说你吞下了宝珠,燕王会把你剖腹的,守卫只好放行。

【典故】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左传·桓公十年》

【释义】怀:怀藏。身藏璧玉,因此获罪。原指财能致祸。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有才能而遭忌妒、迫害

【近义词】怀璧之罪

【相反词】任贤使能

【灯谜】藏宝罪

【歇后语】匹夫无罪

【成语示列】修贡之余远争寄,怀璧其罪渠敢当。宋·张扩《谢人惠团茶》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成语故事6:背水一战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韩信是楚汉战争中的军事奇才。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一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赵王和大将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准备迎战。井陉口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两边是山,道路狭窄,是韩信的必经之地。赵军谋士李左车献计:正面死守不战,派兵绕到后面切断韩信的粮道,把韩信困死在井陉狭道中。陈余不听,说:“韩信只有几千人,千里袭远,如果我们避而不击,岂不让诸侯看笑话?”

韩信探知消息后,迅速率领汉军进入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半夜,韩信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后方埋伏,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其余汉军吃了些简单干粮后,马上向井陉口进发。到了井陉口,大队渡过挠蔓水,背水列下阵势,高处的赵军远远见了,都笑话韩信。

天亮后,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率众开出井陉口。陈余率轻骑精锐蜂拥而出,要生擒韩信。韩信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陈余下令赵军全营出击,直逼汉军阵地。汉军因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双方厮杀半日,赵军无法获胜。这时赵军想要退回营垒,却发现自己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队伍立时大乱。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

战后,有人问:“兵法上说,要背山、面水列阵,这次我们背水而战,居然打胜了,这是为什么呢?”韩信说:“兵法上不是也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三年级成语故事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打仗,赵国败了,赵国的平原君想挑选二十个门客与自己一同前往楚国求援,结果挑来挑去,还少一个。这是有个叫毛遂的门客向平原君推荐了自己,他说:“既然人数不够,先生不如带上我出发吧!”平原君经不住毛遂再三恳求,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从上午谈到中午,也没有谈妥派援兵结盟这件事,毛遂不耐烦地冲上殿去,楚王斥责他:“我和你的主人在说话,哪里轮得到你放肆?”毛遂拿着剑对楚王说:“十步之内,你的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来真的,便不敢轻举妄动,竖起耳朵听他发表“高见”。于是毛遂把出兵援赵有利于楚国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毛遂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终于撤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楚人渡河

楚国人准备偷袭宋国,进军的线路是打算渡过澭河抄近道走,以便趁宋国人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一举获胜。

楚国经过周密谋划,先派人到澭河边测量好水的深浅,并在水浅的地方设置了标记,以便偷袭宋国的大部队能沿着标记顺利渡河。

不料,澭河水突然大涨,而楚国人并不知道这个情况。部队在经过澭河的时候依然照着原来作的标记渡河。加上又是夜间,结果,士兵、马匹大批地进入深水、漩涡,使楚军措手不及。他们被湍急的澭河水搅得人仰马翻、惊骇不已。漆黑中,澭水里人喊马嘶、一片混乱,简直像数不清的房屋在倒塌一般。就这样,楚国军队被淹死1000多人,侥幸没死的也无法前进,只好无功而返。

先前,楚国人在设置标记的时候,当然是正确的。如果河水不涨,他们是可以依照标记渡河的。可是后来,情况变了,由于河水暴涨,水位升高了许多,而楚国人在不了解变化的情况下仍按原来的线路渡河,当然只能惨败。

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的认识也应该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人们必须随时根据新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就会吃亏、跌跤。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励志成语故事文字版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梁鸿是东汉时著后来,他被推举进太学读书,太学中的子弟多出身官宦人家,个个车接车送,生活无忧。梁鸿为了度日,却需要抽出时间替人家放猪。为此,太学里的那些官宦子弟都瞧不起他。

梁鸿在这种环境下,逐渐养成了孤傲的脾气,喜欢独来独往。就是一日三餐,也和他们分开,自己烧饭。有一天,一个同窗生火做饭后,见梁鸿还没有生火,便请梁鸿用他的热灶煮饭。但梁鸿不领他的情,说:“我从来不在别人的热灶上做饭。”说完把灶火灭了,重新生火做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简短的成语故事精选汇总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汗流夹背

出处《汉书·杨敞传》

敝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徒唯唯而已。

释义“浃”,湿透,出汗多,湿透脊梁。形容满身大汗。也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过度。

汉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其实,杨敞为人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根本不是当丞相的材料。公元前74年,年仅廿一岁的汉昭帝驾崩于未央宫,霍光与众臣商议,选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作继承人。谁知刘贺继位后,经常宴饮歌舞,寻欢作乐。霍光听说后,忧心忡忡,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马田延年秘密商议,打算废掉刘贺,另立贤君。计议商定后,霍光派田延年告诉杨敞、以便共同行事。杨敞一听,顿时吓得汗流浃背,惊恐万分,只是含含糊糊,不置可否。杨敞的妻子,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颇有胆识。她见丈夫犹豫不决的样子,暗暗着急,趁田延年更衣走开时,上前劝丈夫说;“国家大事,岂能犹豫不决。大将军已有成议,你也应当速战速决,否则必然太难临头。”杨敞在房里来回酸步,却拿不定注意。正巧此时田延年回来,司马夫人回避不及,索性大大方方地与田延年相见,告知田延年,她丈夫愿意听从大将军的吩咐。田延年听了后高兴地告辞走了。田延年回报霍光,霍光十分满意,马上安排杨敞领众臣上表,奏请皇太后。第二天,杨敞与群臣遏见皇太后,陈述昌邑王不堪继承王位的原因。太后立即下诏废去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君,史称汉宣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一渊不两蛟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一渊不两蛟

【汉语拼音】yī yuān bù liǎng jiāo

【近义词】:一山不二虎

【反义词】:和睦相处、宜室宜家

【成语出处】

1、《文子·上德》:“一渊不两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两即争。”

2、《淮南子·说山训》:“一渊不两蛟,水定则清正。”

【成语解释】比喻两雄不能并立。

【一渊不两蛟造句】一渊不两蛟,这两个人还是不要放在一个科室的好。

【一渊不两蛟的成语故事

文子是老子的弟子,与孔子同时,为《文子》(《通玄真经》)一书作者。文子学道早通,游学于楚。楚平王孙白公胜曾向他询问“微言”。后又游学到齐国,彭蒙、田骈、慎到、环渊等皆师事之,形成齐国的黄老之学。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授范蠡七计。范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而灭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精选中国成语故事《邯郸学步》中英文版

全文共 2703 字

+ 加入清单

Imitating Another without Success and Losing What Used to Be OnesOwn Ability

Tradition has it that more than 2,oooyears ago,there lived a young man in the Shouling area of the State of Yan.As his name is not known ,we just call him Shouling young man for conveniences sake.

self confident He was at a loss as to how to behave all the time.

His family members advised him to overcome this shortcoming,but he thought they were fond of poking their noses into his business and were unwilling to provide him with tuition fee.His relatives and neighbours sneered at him,saying that he would never be able to learn anything.Asthe days went by,he even began to doubt whether he should walk the way he did,for he felt more and more that his walking gestures were too clumsy and awkward.

One day,he met some people on the road who werechattingand laughing.One of themsaid that people in Handan walked most gracefully.And thatwas just what he was most concerned about,so he hurreed towards themand wanted to make further inquiries.To his surprise,when these people saw him,they stalked off laughing.

He could not picture to himself in what way their walking gestures were graceful,no matter how hard he racked his parents one day.He went to Handanwhich was far away to learn how to walk.

As soon as he arrived in Handan,he was dazzled to find that everything was novel.He learned from the children there how to walk,because he thought that the childrens walking gestures were lively and pleasing to the eye.He learnd from the old people there how to walk,because he thought the old peoples walking gestures were steady .He learnd from the women there how to walk,because he thought the women swaying walking gestures were beautiful.That being the case with him ,in less than half a month he even forgot how to walk.As he had already used up his traveling expenses,he had to crawl back home.

Thisstory come from the article"Autumn Water"in The Works of Xhuang Zi(Zhuang Zi was a famous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er of about 300B.c.).Later the set phrase"initating another without success and losing what used to be ones own ability"is used to refer to acts of copying others mechanisally in disregard of specififc conditions.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竭尽全力成语故事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竭尽全力

【拼音】: jié jìn quán lì

【解释】: 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原作竭尽心力,见于《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东汉末年,有一个叫杨沛的人,字孔渠,当过新郑长。曹操路过新郑的时候,部队缺粮,杨沛帮助过曹操,因此深得曹操喜爱。曹操辅政以后,杨沛升为长社令。他不畏豪强,不管谁犯了法,都依法惩办,得到曹操的称许。

当时,曹操出征在外,听说国都邺城治安太乱,便发诏选一个邺城令,其入选标准是要有杨沛那样的胆略和水平。选来选去,没有合适的,于是将杨沛提拔为邺城令(当时叫京兆尹)。杨沛上任之前,曹操召见了他,并问他如何治邺。杨沛回答:我一定竭尽心力,大力宣传法纪,使人人遵纪守法。曹操听后十分高兴,对左右的人说:你们听见了没有,这才是使人敬服的人。杨沛还没正式上任,一些豪强地主和皇亲国戚听说杨沛要来邺城了,都纷纷告诫自己的子弟检点一些。

【造句】

1、为了让她生活得更好,爸爸竭尽全力地去工作、挣钱。

2、医生正在手术室内竭尽全力地挽救这名病人。

3、做任何事情,只要竭尽全力了就行,哪怕是得到不好的结果,也坚决不后悔。

4、全家人竭尽全力地到处东拼西凑,终于凑够了他的医疗费。

5、我竭尽全力后,才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6、老师说告诉我们,学习上要竭尽全力,才能搞好成绩。

7、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竭尽全力地做好。

8、虽然在这次比赛中他没有拿到第一,但是他已经竭尽全力了。

9、他帮助别人从来都是竭尽全力的。

10、生命垂危的他竭尽全力了才说完最后一句遗言。

11、任何一名有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的医生都会竭尽全力地抢救别人的。

12、他在赛场上竭尽全力地奔跑,终于冲过了终点线。

13、参加抗洪抢险的武警战士,个个都竭尽全力,舍生忘死。

14、地震灾区,救援官兵竭尽全力地救人,连续奋斗了数个日夜也没有合眼。

15、所有队员在场上都竭尽全力地拼搏,所以这场比赛非常精彩。

[ 竭尽全力成语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成语故事周记350字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下午,我和妹妹一起坐在家里看成语故事

妹妹看了一会儿就显得不耐烦了。她一会儿要喝水了,一会儿又说要出去玩了,还一会儿跟我吵了。我想看来她是因为成语故事上的生字多,看不来,所以才会显得那么不耐烦,如果我读给她听,她一定会要听的。于是,我就对她说:“妹妹,你不要吵了,我来读给你听。这一些成语故事非常好看。”妹妹拍手说:“好呀,姐姐快读给我听!”于是,我就给妹妹读了起来。这一下,妹妹可认真了,一直听我读故事,再也不吵了。

我一边读给妹妹听,一边把成语故事中的一些好的段落摘抄下来。我把那些精彩的内容抄下来,那是因为老师布置我们的回家作业。整整一个下午,我就这样边读边摘抄,妹妹坐在边上静心听我读故事,专心看我抄段落。这个下午我读了十则成语故事,其中有《拔苗助长》、《抱薪救火》、《闭门思过》……

我读得有点累了,但是心里却非常高兴,因为学到了许多知识,还让妹妹听到了许多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五颜六色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31 字

+ 加入清单

暮春时节下江南,在潺潺流水边一走,漫山遍野莺飞草长、各色花开,原是万紫千红开遍、叫人目不暇接。远远看去,五颜六色,好似水彩画一样动人。

五颜六色,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巴金《春》七:“淑英刚跨进门槛,就看见好几个人站起来,五颜六色的衣服几乎使她的眼睛花了。”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今也常比喻各色各样或事物令人分辨不清。

说起来,成语中提到颜色的有不少,比如“五彩缤纷”、“五色斑斓”、“五光十色”、“目迷五色”等等。但是这些词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都会涉及“五”,而不是我们今天熟知的光谱色“七”或者三原色“三”之类,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就要从中国古人对颜色的认识说起了。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懂得利用天然矿植物制作原始颜料。从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可见,其图案已用红、白、黑三种颜色描绘;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出土的彩陶,有褐色和橙色的花纹。

另一方面,古代耕和织是最重要的生存手段。中国最早发明了丝,并把它运用于丝绸业。与纺织相应,中国的染色业发展得也较早。据古书记载,早在两三千年前我国的染色技术就已具备了很高的水平,并且有了专门从事染色的染匠。丝绸染色对颜色的影响,表现在产生了一系列以糸部为义符的颜色字。《说文》记载的糸部颜色字有:缚、缟、绿、缥、纁、綦、绌、绛、绾、缙、綪、缇、縓、紫、红、繱、绀、綥、缲、缁、絻、綟、绢。新附字有:缃、绯、緅。古人对颜色类别差等观察得异常精细,即使是非常近似的颜色,也要详加区别。

随着时间推移,古人开始对颜色进行基本的归类,“五色”的概念便产生了。“五色说”是在中国传统的“五行说”影响之下产生的。“五行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基本思想,五行指木、金、火、水、土五种基本物质。在五行的基础上,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又衍发出五方——东、西、南、北、中。五方可与五色相配。《礼记`玉藻》孔颖达疏引皇氏云:“正谓黄赤青白黑,五方正色也。”《尚书`禹贡》记载,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这大概是关于五色最早的记载。随着五行说的地位不断巩固和提高,五色说在古人的观念中逐渐形成固定模式。

古人认为,宇宙万物虽然千差万别,但均可归于五行之列。基于这种思想,他们认为绚丽多彩的种种色品也都由五色构成。正所谓“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孙子兵法`势篇》)。《周礼`考工记`画缋》:“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五色、五方是由五行附会衍生而成,与五行一样都是古人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借以说明事物构成和运动的规律。五色指古人所说的正色,除五种正色外,古人还有间色之说。

《礼记`玉藻》孔颖达疏引皇氏云:“不正为五方间色也。绿、红、碧、紫、骝黄是也。”古人认为黄青之间是绿,赤白之间是红,青白之间是碧,赤黑之间是紫,黄黑之间是骝黄。把五行之色视为正色,余色皆为间色,且认为间色是由正色相杂而成,这种“正色—间色”学说可以认为与现代的“三原色”理论有相通之处。从现代色彩学观点来看,正色确实是重要的基本色。目前印刷、印染和油漆技术中仍广泛使用蓝、红、黄三种颜料,以不同的比例调和配成各种彩色,因而称之为“三原色”。至于黑和白则视做决定色彩明度的两端。古人把青、赤、黄、白、黑定为“正色”,是对基本色的正确认识和运用。

对“正色”和“间色”的区分,是与政治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春秋末期盛行宗法制,以等级为基础的儒家伦理道德观主张一切社会关系都不能超越等级的规定,以达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荀子`礼论》)的社会秩序。儒家尚礼,礼的核心是别尊卑,明贵贱。反映在色彩上,就是正色为尊,间色为卑。在服装的颜色上有明确的等级制度,所着服装的颜色十分讲究。孔子就曾为了维护周礼,极力贬抑紫色,《论语`乡党》:“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即绀、緅、红、紫都是间色,君子不以之为祭服和便服的颜色,且“恶紫之夺朱也”(《论语`阳货》)。

五色说无疑有它的进步意义。但是,随着光学认识的发展,五色观念却妨碍了古人对丰富多彩的光色散现象做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自然界常见的色散现象有虹霓和晶体散射两类。“赤橙黄绿青蓝紫,维持彩练当空舞。”彩虹自古为人所喜爱并早在商周时代,就有对虹的观察认识。如《楚辞`远游》描写虹:“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耀。”唐初孔颖达指出,“日照雨滴”是虹的成因。宋代孙彦先解释:“虹乃余种日影,日照雨则有之。”百年后朱熹进一步指出:“虹非能止雨夜,而雨气至是已薄,亦是日色散射雨气。”这比西欧培根(1214~1294)主张虹是空中无数水滴多引起的说法早了一两百年。南宋程大昌对单个水滴的色散现象做过仔细观察,在《演繁露》中写道:“凡雨初鬓,或露之未啼,其余点缀于草木枝叶之末,欲坠不坠,则皆聚为圆点,光莹可喜……五色具足,闪烁不定,是乃日之光品著色于水,而非雨露有此五色也。”

虹是天然的色散现象。关于虹的形成,直到300年前捷克科学家玛尔其用三角柱bō璃将阳光散成彩虹,才得到比较科学的解释。

关于晶体色散现象,其实比玛尔其还早400多年,我国医学家寇宗爽著作《本草衍义》(1119年印行)就有用菩萨石把阳光散成五色圆光的记载:“嘉州峨眉山石与五台山石相似,出岩窦中,名菩萨石,其色莹洁,状如泰山狼牙、信州永昌之类,映日射之,有五色圆光,其质六棱,则光彩微茫,间有小如樱珠,则五色粲然可喜。”

寇氏的记载中明确指出了这种石材是一种透明的六棱晶,可见引起色散现象不独是三棱镜。后来明代陈文烛在1575年写过的峨眉山记以及明代天台人士王氏于1588年写过的游记也都记载了这种石头以及色散现象。后者不仅见到并收藏了这种“放光石”,而且指出了铜鼓门隙用阳光照射的过程。此后,明代大科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这种“菩萨石”:菩萨石,又名放光石。金石部还有“菩萨石”一条,指明其可以散射阳光,以及在医药上的价值。

北宋《杨文公谈苑》中记载:“上饶水晶之类,日射之有五色。”明末,著名学者方以智对前人观察到的各种色散现象做了全面总结,他在《物理小识》中写道:“凡宝石面凸则光成一条,有数棱者,则必有一面五色。如峨眉山放光石,六面也;水晶压纸,三面也;烧料三面水晶,亦五色。峡日射飞泉成五色;人于回墙间向日喷水,亦成五色。故知虹霓之彩,星月之晕,五色之云,皆同此理。”

由上述可看出,我国古代色散理论以五色说为基础。古人认识到日光被透明体散射后产生五色。这就是我国从战国至清初所达到的认识水平。中国秦汉前关于虹等色散现象的认识水平与亚里士多德所代表的西方水平不相上下,而且《楚辞》的创作时代与亚氏生活的时代也基本一致。但中国古人历经2000余年的观察研究,直到方以智关于虹等色散现象的描述,仍然未脱五色说之寞臼;而西方经历了同样时间的研究后,却得出了正确的七色说,并且用反射和折射理论成功地说明了色散现象的机理。就有可靠文献证据的时间而论,中西大致相当,都是从公元前4世纪前后到公元17世纪中叶;就实践经验而论,中国从先秦至清代,各个时期都有不少人对各种色散现象作过观察研究,所积累的经验知识和留下的史料不比西方少;就研究方法而论,中西都运用了观察和实验方法,而且程大昌对单个水滴的观察研究比笛卡儿的bō璃水球实验早500年左右。因此,从这几方面来看,中国绝不比西方逊色。但中国却未能达到西方那样的结果,大概原因有二:一是中国古代对光的折射性质认识不足,二是受五行五色观念的束缚。前者影响了古人对色散机理的深入理解,后者制约了古人对色散现象的详细观察和描述。

五色说,一方面体现了古人对颜色的超前认识,另一方面也制约了色散学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亲痛仇快成语故事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亲痛仇快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朱浮传》。

朱浮和彭宠,都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开国功臣。朱浮性情急躁,而彭宠则是个性格倔强、非常骄傲的人。两人因意见不合,互相争执,仇恨越来越深。后来朱浮向刘秀密告彭宠,于是刘秀下令召彭宠进京。彭宠拒不服从命令,并带领部队去攻打朱浮。朱浮写了一封信给彭宠,劝他要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千万不可轻举妄动。最后朱浮劝告彭宠说:“干国家大事的人,不应该对个人私利注意太多,希望你为自己的老母和幼弟想一想,‘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仇者所快’。”

后来人们把上述朱浮所说的原文简化为“亲痛仇快”或“亲者痛,仇者快”,用以说明人们进行一件事情或处理一个问题时,不要弄成使自己人有所伤害,使敌人高兴,即不要对敌人有利而对自己人有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精致简短的成语小故事

全文共 369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固定的结构形式,简短且意味深长!每一个成语都代表了一个典故,它生动简洁,表达深刻,形象鲜明!简短的成语故事,简单而不简约,简短更显精致,简短的故事,深刻的道理!学习简短的成语故事,让学识变得更加丰富!

1、雪中送炭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着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着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2、画饼充饥

【成语故事】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3、囫囵吞枣

【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4、尔虞我诈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于是两军讲和。

5、草船借箭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6、嫦娥奔月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

7、恃才傲物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齐武帝的侄子萧子显从小聪慧过人,文思敏捷。在任梁国国子博士时,把梁武帝写的《经义》作太学的教材授课。他写成《后汉书》100卷,《齐史》60卷。他深得梁武帝的信任。梁武帝认为他恃才傲物,在他死后赐他谥号“骄”。

8、舍生取义

【成语故事】春秋末期,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让发誓舍身取义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放了他。后来他把全身漆成癞子,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杀。

9、收买人心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赵云与刘备的两位夫人及小主人阿斗失散后,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甘夫人及阿斗。曹操的追兵赶到,赵云英勇杀敌,突出重围终于到达刘备身边,哭诉没有救下糜夫人,刘备感动得痛哭流涕,当场要摔死阿斗,被众将劝止。

10、声东击西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刘邦派大将韩信去攻打投靠项羽的魏王豹,魏王豹派柏直为大将率军在黄河东岸蒲坂驻守,封锁渡口。韩信发现蒲坂易守难攻,表面装作调兵遣将强行渡河,暗地将主力部队从夏阳渡河直捣安邑,消灭了魏王豹大部分兵力。

11、大公无私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平公问大夫祁黄羊谁担任南阳县令合适,祁黄羊推荐解狐,晋平公问他怎么推荐仇人,他说任人唯贤,解狐不负众望。朝廷缺一个军中尉,祁黄羊推荐儿子祁午,祁午也干得相当出色。孔子说祁黄羊推荐人才真是大公无私。

12、神武挂冠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梁国的陶弘景,自幼家贫,经过苦读而入仕,他没有当上大官,在一次求一个县官失败后,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十分厌倦,就于永明十年,他就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上表辞官。辞官后,他就隐居山林。

13、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的过程中看到后边山上草木的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14、声色犬马

【成语故事】隋炀帝的长子杨昭死后,次子杨湅就成为理所当然的太子,他远不及兄长那样有修养,他平时骄纵恣肆,行为不端,经常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同时好女色,同达奚通的小妾王氏勾搭成奸,又霸占妻子的姐姐元氏,真是无恶不作。

15、李郭同舟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贫寒,但他积极好学,到处游学。游学到洛阳见到河南尹李膺。李膺十分喜欢与他交往,一时传为佳话。后来郭太要回家,京师很多学者来送行,郭太只与李膺两人乘船而行,送行的人说他们像一对神仙。

16、舍我其谁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经常与学生们谈论一些治理国家的问题,他把儒家学说加以发挥,认为君主要仁爱,以仁治天下就像运转一个小泥丸一样容易。学生问他为什么有些不愉快,孟子回答:“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17、水陆毕陈

【成语故事】西晋时期,荆州刺史石崇靠抢劫外地商人而积累了万贯家财,他在京城做卫尉,大肆挥霍。晋武帝的舅舅王恺想办法与石崇比富。王恺得到一株珊瑚十分得意,拿到石崇家。石崇拿出水陆毕陈的宝物送给王恺。王恺自叹不如。

18、魑魅魍魉

【成语故事】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率军征讨小国陆浑,路过洛阳城旁的洛水时,公然在周王室境内陈兵shi威,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无礼地问周王室的鼎有多重,王孙满解释说鼎是国家的象征,国家强大任何魑魅魍魉都不敢接近。

19、宠辱不惊

【成语故事】唐太宗时期,官吏卢承庆奉命调查漕运船只失事的责任问题,先后三次给漕运官更改考评政绩,该官吏表现出宠辱不惊。后来卢本人也大起大落,命运坎坷,他的心情始终平静如水,并不因起落无常而改变自己的为人原则。

20、矢在弦上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袁绍为了攻打曹操,让陈琳写一篇《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列举曹操的罪状,大骂曹操祖宗三代。袁绍官渡之战败给曹操,陈琳也趁机投靠曹操。曹操问陈琳为什么写那篇檄文,陈琳说那时箭在弦上被袁绍所逼而写。

21、出奇制胜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田单在燕国乐毅将军攻齐时,运用计谋成功逃到即墨城,被即墨城推举为守城长官。燕国还在继续侵占齐国的土地,田单利用反间计,离间燕惠王与乐毅的感情,用燕兵割齐兵的鼻子激起齐兵的士气收复齐国的失地。

22、十步芳草

【成语故事】唐朝初年,唐太宗十分重视选拔人才,他吩咐右仆射封德彝推荐人才,封德彝没有完成使命。唐太宗教诲他: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关键看你能否发现他们,用人就要用他们的长处。封德彝点头称是,于是给唐太宗推荐了很大人才。

23、沧海桑田

【成语故事】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24、不拘一格

【成语故事】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fu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5、了如指掌

【成语故事】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26、长风破浪

【成语故事】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南朝宋国着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27、拔苗助长

【成语故事】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28、一叶障目

【成语故事】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29、千呼万唤

【成语故事】形容再三催促。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30、杯水车薪

【成语故事】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神话传说成语故事

全文共 1723 字

+ 加入清单

神话故事教学承载着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延续民族精神血脉的使命,神话传说成语故事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神话传说成语故事,仅供参考。

1、后羿射日: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们难耐高温。后羿力大无比,射掉了九个太阳,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使温度适宜人们居住。

2、夸父追日: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口渴,想要喝水,到黄河、渭水去喝水,黄河、渭水的水量不够他喝,向北到大湖去喝水。夸父还没有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他丢弃他的手杖,手杖化作了桃林。

3、含沙射影:传说江淮间出产一种很特别的甲虫,名叫蜮,又有人称做射工、射影、短狐、水狐。这种虫常常伤害人,形状很是奇怪,背上长着硬壳,头上有角,身上长有翅膀,可以飞到上空,在人的头上施行袭击。它没有眼睛,但耳朵听觉特别灵敏,口中有一横物,形状像弩,只要听到人声便知道人的所在方向和距离,然后用口中所含的沙当作矢,向人射击。被蜮射中的人,会染上一种毒质而生疮;就算人的身体能够射避,而影子被蜮射中,也会生病。

4、八仙过海:有一天,八仙要去东海游玩,他们一起乘着船过海。可东海龙王的儿子喜欢上了荷仙姑,就把船给弄沉了。张果老翻身爬到了毛驴的背上,曹国舅脚踏巧板,没有掉到海里。韩湘子骑在仙笛上,汉钟离站在了蒲扇上,也没有掉到海里。蓝采和攀住了花篮边,铁拐李抱着葫芦,浮在了海上。只有吕洞宾被弄得浑身湿透,而荷仙姑却被抢到了海底龙宫中。龙王儿子一会变成巨鲸、一会又变成海蛇,和七仙打了起来。七仙用各自的宝贝大显神通,最后把龙王儿子打死了,救出了荷仙姑。“八仙过海”就是说,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办法和本领去做事。

5、牛郎织女:从前,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叫牛郎,他有一头感情很要好的牛。一天,牛郎出去放牛,正好遇到了七仙女下凡洗澡。牛郎很喜欢最小的七仙女,小七仙女也喜欢他,两人结成了夫妻。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还生了两个孩子。可是不久,王母娘娘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了天上。老牛看到牛郎非常伤心,要牛郎把自己的皮做成鞋穿着飞上天。牛郎很无奈地答应了,他拉着自己的儿女,飞上天去追织女。可是,王母娘娘变了一条河,将他们隔开了,两人非常伤心。喜鹊被他们感动了,都飞来搭成鹊桥让他们相会。王母娘娘很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6、精卫填海:说的是中国上古时期一种叫精卫的鸟努力填平大海。《山海经》记述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精卫。精卫原来是炎帝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她去东海玩,可是突然风暴袭来,她死了。女娃变成了鸟,名字就叫作“精卫鸟”。精卫鸟去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

7、叶公好龙:讲述了叶公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8、井底之蛙:在一口浅井里,住着一只青蛙。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呀!”青蛙形容道:“我安静时泡在水里,开心时在泥浆里散步,多自由自在!”青蛙邀请海龟下去玩,可是海龟却只能伸进去一只脚。海龟摇了摇头,往后退了一步,跟青蛙讲起了大海的情形。 “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来丈。”“无论水灾还是干旱,都影响不到海水,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再也没话可说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见识不能短浅,不能盲目自大。

9、天衣无缝:原指神话中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现比喻事物非常完美自然,不露任何痕迹。

10、涸辙之鱼:庄子只要借一升半斗粮食,就可以解决家里揭不开锅的问题,监河侯却说等收到租税后可以借给他三百两黄金,就如同鲫鱼只要一升凉水,就可以活命一样,哪里能等到遥远的西江之水,解决问题,要从现实的时间、地点、条件出发。空话、大话、漂亮话,除了勾勒出说话人的嘴脸以外,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11、女娲补天: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枕无忧成语故事_900字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的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客人,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鱼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

有一天,孟尝君的朋友介绍一个叫做冯谖的人到孟尝君家,孟尝君问他的朋友:「这个叫冯谖的人有什么专长呀?」朋友想了很久说:「好像没什么专长耶!」孟尝君听了之后,就不怎么理会冯谖,家里的佣人看到孟尝君不理冯谖,以为主人瞧不起冯谖,通通把冯谖当下等的客人招待。

冯谖心里很不高兴,天天发牢骚:「既然大家都瞧不起我,我干脆离开算了!」孟尝君知道以后,就把冯谖由下等的客人升为上等的客人,还送给冯谖的妈妈吃的和用的东西,冯谖心想:「孟尝君对我这么好,我一定要找机会报答他!」

有一次,孟尝君派冯谖到薛地去讨债,冯谖就假装是孟尝君下的命令,叫所有欠孟尝君钱的人不用还钱,替孟尝君买了个「义」的好名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国君解除了相国的官位,回到薛地去住的时候,薛地的人民都热烈地欢迎孟尝君呢!

过了不久,冯谖又对孟尝君说:「一只兔子要有三个洞藏身,才能免除被猎人猎杀的危险。您现在住在薛地,就好像兔子只有一个洞,是很危险的!万一齐国的国君对您不满意要杀您,您连其他躲的地方都没有呢!所以,您现在还不能把枕头垫高,安心地睡觉!」孟尝君一听:「那我该怎么办呢?」冯谖:「这件事就交给我去办!我会让您象狡兔一样,有三个安全的洞藏身!」于是,冯谖就跑去找梁国的国君梁惠王,告诉梁惠王孟尝君非常能干,梁惠王听了之后立刻派人带着一千斤黄金、一百辆马车去请孟尝君到梁国做相国。

这个消息传到了齐国,齐国的国君马上慌张起来,赶快用隆重的礼节请孟尝君回去齐国做相国。同时,冯谖又叫孟尝君在薛地建立宗庙,用来保证薛地的安全。等到薛地的宗庙建好以后,冯谖就对孟尝君说:「现在三个洞都已经挖好了,从今天起,您就可以把枕头垫高,安心地睡觉了!」

后来,人们就用“高枕无忧”来形容做任何事情准备周全,感觉很安心、不用害怕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急人之困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jí rén zhī kùn

【典故】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

【释义】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帮人解决困难

【结构】动宾式

【相近词】急人之急、急人之难

【反义词】见死不救

【同韵词】遗臊撒粪、持刀执棍、镂肝鉥肾、贵远鄙近、含冤抱恨、革职拿问、高谈弘论、遁俗无闷、兵不接刃、胶漆之分、......

【年代】古代

【语文同步】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高中六册·课文·16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秦昭王率兵包围赵国都城邯郸,威胁其他诸侯不能援赵。魏王派晋鄙率军10万驻守边境,赵国平原君赵胜向妻弟信陵君公子无忌求救,信陵君急人之困,从魏王那里偷取兵符,假托魏王的命令夺取兵权,出兵解了赵国之围

【示例】他是个急人之困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

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战国策——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原来只是一些零散的材料,记载我国战国时代谋士和说客的.政治活动及其言辞。西汉人刘向将这些材料进行了整理和校订,按照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排列起来,一共编成三十三卷,简称《国策》。

点评:

这个画蛇添足的人,不仅骄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被别人喝了。喝不成酒事小,害人害已事大。有的人办事,总是觉得自己高明,比别人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失败的,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危害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