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的由来(推荐20篇)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今天小编就来分享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的由来,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2274

作文

56

过年贴春联日记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热闹起来。有的贴春联,有的放鞭炮,有的给亲朋好友送去祝福。全国一片喜庆祥和的和睦景象。爸爸要贴春联了,我自告奋勇来帮忙。

爸爸先搬来梯子,把旧春联揭掉。我则拿出扫把把地上的旧春联纸屑扫干净,并用小刀把墙壁刮干净。在我们俩同心协力下,楼上楼下的墙壁很快就光滑如新了。

接着,我从家里拿出浆糊,有拿出新春联,把浆糊均匀地抹在春联背面,然后递给爸爸。爸爸登上梯子,小心翼翼地移动横联的位置。一边贴,一边问我横联位置贴得正不正。我左看右看,果断地回答:“正了!”爸爸才将横联用力压紧在门楣上抹平。“迎祥接福”四个大字端端正正摆在我面前。紧接着,我又迅速帮另外的上、下联抹上浆糊。这下爸爸不用我帮忙校正了,我们俩分别负责上下联的粘贴。望着焕然一新的门框,我十分得意,摇头晃脑念起了新春联:“上联:春光辉耀家昌盛;下联:吉星高照人欣荣。横联:迎祥接福。”“既然你这么能干,干脆楼上的春联由你来贴吧。”爸爸说完就悠闲地走开了。留下我一个人目瞪口呆站在那。

说归说,做归做。终究我还得单独做完。我拿出春联抹上浆糊,登上梯子的时候不免人有些摇晃。我胆战心惊地伸出手贴横联,可是我不知道贴得正不正?迟疑中我灵机一动,按去年旧春联遗留的痕迹,对准后牢牢贴紧。很快我也将上下联贴好了。我拍拍手,得意地爬下梯子,忽然一个重心不稳,险些摔下去,还好我扶住墙才稳住,以后可不能鲁莽行事了。

贴新春联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代表在新的一年里辞旧迎新,日子越过越美好。我看着两副亮红的新春联,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明年,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勤劳耕耘,争取更好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过年贴春联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左邻右舍都开始贴春联了。对门的哥哥家贴上了“豪情振笔歌新岁,骏马加鞭奔坦途”。楼下奶奶家贴上了“百花齐放春光好,万马奔腾气象新”。看见邻居们都贴上春联,我也毫不犹豫地拿起春联贴起来。

开始贴春联了,我把春联粘上胶水,定下位置,慢慢地贴在墙上,用手轻轻地抹了抹,就这样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地贴好了春联,我爬下椅子,站到远处看了看,发现春联贴斜了,而且还有些凹凸不平。春联好像在说:“小主人,你把我贴成这样,让我怎么见人呢?”无奈之下,我又撕下春联,放平整,对好位置,贴在墙上。我又急忙拿来下联,粘上胶水,平平整整地贴在墙上。外公站在远处读着:“春花吐艳香千里,快马加鞭跃九州。选得不错!”在一片忙碌和欢笑声中,红红的春联终于贴好了。

接下来我贴“福”字,我把福字贴上双面胶,平平整整地贴在门上,外公见了急忙说:“贴反了,贴反了。”“为什么呢?”我满腹狐疑地问。外公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从前有一个不识字的老头,过年了,他请来一个先生给他写春联,先生只写了一个大大的”福“字,不识字的老爷爷把”福“字贴反了,小朋友见了说:老爷爷,”福“倒了。福到了好啊!福到了好啊!老爷爷喜笑颜开地说。”从此以后,“福”字就倒着贴了。

今天真有意思,不仅贴了春联,还增长了不少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贴春联的由来英文

全文共 1733 字

+ 加入清单

spring couplets, a chinese new year decoration,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as new year. their beginnings go back as far as the origins of new years festivities.

春联,是中国新年的装饰,没有春联,春节就不完整。春联的来历就要说到新年的来历

according to legends in the chinas ancient past there was a monster known as nian who often came down from the mountains to eat livestock and locals. it was discovered that he was afraid of the color red and so red paper was placed around doors and windows of houses and poems for good luck were added to them. the houses with the red paper were avoided by the monster, so its inhabitants were spared. the tradition has continued until today.

根据中国古代历史传说中记载,有一个叫“年的”怪物经常从山上到村子里吃牲畜。后来人们发现这个怪物怕洪泽,所以就在门上,窗户上贴红纸,红纸上面还写一些增加转运的诗。这样,怪兽害怕贴满红纸的屋子,所以这个风俗被流传了下来,一直直到今天。

couplets are traditionally painted with black ink on two pieces of red paper which is then hung on either side of a door.

对联传统的来讲是用黑墨在两张红纸上写字,然后贴在门的两侧。

one half is hung on either side. there is an extra piece of paper painted with words of prosperity hung above the door frame. traditionally the couplets are poems consisting of two lines of either four or five characters. they are painted from top to bottom, right to left.

一边贴张。另外还有一个横批写着意味繁荣之意之字贴在门框的上方。传统的对联,上联合下联是4个或5个字,是一对诗。写对联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different couplets have different themes. for farmers the couplets are meant to bring bounty to them, whereas businessmens couplets are meant to bring money. traditionally scholars would paint couplets and give them to their friends, relatives, and the public. many people choose to create their own couplets. many times door god or the character "fu"is added to doors along with the couplets.

不同的对联有不同的主题。比如,给农民的对联是带来好收成,商人挣跟多钱。传统学者会自己写对联赠予朋友或亲人。许多人会自己设计属于自己的对联。门神和福字一般都是和对联配套的贴在门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过年贴春联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贴春联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今天是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

上午,爸爸安排我换上新财神,我拿着小刀,轻轻地把旧财神两边上的胶带刮下来。随后就该贴新财神了。我用两条宽胶带,先把新财神的上下两边粘住,再粘到墙上。我怕粘歪了,让姐姐来帮忙看一看。“嗯!粘的挺不错。”姐姐夸奖道。妈妈要祭财神了,准备了财神喜欢吃的大葱、鸡蛋……摆了满满一盘子,还放上一张一百元的钞票,神位前插上一炷香。

爸爸从奶奶家拿来贴春联的面糊,让我和他一去贴春联,我的任务就是给春联刷上面糊,先贴的是红艳艳的大“福”字。我拿着刷子,横一下、竖一下,在红纸的背面都“画”均匀了,爸爸再把它贴在小院里。最后就是贴对联,上联是“新春如意人才旺”,下联是“和睦家庭万事兴”,横联是“新春吉祥”,这是贴在我家大门口的一副对联。

大红的春联贴上后,小院顿时感到喜气洋洋的,看着贴好春联,我感到心满意足。这时候,从远处传来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我也拿出爸爸给我买的鞭炮点了起来,噼里啪啦的炸开了。

过大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

全文共 132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贴春联,那么大家是否好奇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呢?一起来看看小编的分享吧!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期,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的时期,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开始于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过年贴春联作文300字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的前一天,爸爸把春联早已经买好了。下午贴春联时我们进行了分工,爸爸负责贴春联,哥哥负责扶梯子,我负责拿春联和胶水。首先我们贴的是院子大门的春联,这对春联是我们家最大的,它有三米高。哥哥和爸爸搬来梯子放在大门旁,爸爸让我拿来上联,我随手拿一个递给爸爸,爸爸说:“不对,你拿错了,这是下联。”我说:“我不懂什么是上联?什么是下联?”然后爸爸就给我讲了关于春联的知识。春联分上联、下联、横批,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横批贴在门的上方中间的位置。

大门的春联贴好了。上联是“喜居宝地千年旺”,下联是“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是“喜迎新春”。接着我们贴了屋门的春联,屋门的上联是“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是“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是“吉星高照”。然后我们又在迎门墙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春归大地人间暖”,下联是“福降神州喜临门”,横批是“福喜迎门”。最后我们又在每个房间的门上贴上了一个“福”字,贴上春联的我们家过年的气氛更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贴春联的由来英文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During the festival, each family would light firecrackers and paste up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and the relatives and friends would send New Years greetings go each other to wish everything smoothly in the new year.

过年的时候,每家都放鞭炮,贴春联。亲戚朋友之间要相互拜年,预祝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利。

The Chinese people love to stick couplets on the Spring Festival, which are also written on red paper.

春节时,中国人喜欢贴春联,春联也是用红纸写的。

Spring scrolls, also known as spring posts, are poems written on red rice paper to celebrate the New Year.

春联,也叫“春贴”,是人为庆祝春节在红色纸上写下的诗句。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every family pastes the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on their doors to express sincere blessings and good wishes.

(春节期间,每家每户都在门口张贴春联以表达真诚美好的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过年贴春联的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我家也不例外。今天是腊月二十九,趁着妈妈休息,我和妈妈忙着贴春联

我们先来个除旧迎新,把旧的春联用手撕下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旧印迹用抹布擦干净。

“今天你来大显身手吧!”妈妈把崭新的春联递给我。我兴致勃勃地接过春联,但是问题出现了,看看对联的这条,再看看那条,哪幅是上联,哪幅是下联,它们应该贴哪边呢?我拿着春联,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以前光看爸爸妈妈贴,我觉得很容易,可是轮到自己,却不知该如何下手了。我带着恳求的语气问妈妈:“怎么贴呀?”她笑了笑,告诉我:“按照规矩,春联中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的发音都是仄声,也就是三声或者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音,也就是一声或者二声。而且古人书写时习惯从右到左,所以面对大门时,上联贴在大门的右边,下联贴在左边。”

按照妈妈告诉我的知识,我很快区分出了上下联。这幅对联写得真好,上联是:福牛上门鸿运至,下联是:玉兔迎春万福来。我先把胶带粘在春联背面,然后站在凳子上,找好位置,两边都要一样高,比着贴在防盗门上。我又剪了好多胶带仔细贴牢固,因为爸爸说春联贴得越牢越好,最好能够保持一年。

终于贴好春联了,我站在远处欣赏着自己的“杰作”,真高兴呀!妈妈说:“以后过年贴春联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我让你贴春联,是希望你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今年贴春联真是快乐过节和学习知识一举两得。我喜欢每一个传统节日,更希望每次都能从节日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过年放鞭炮由来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追溯爆竹的起源,就会了解古代人最先燃放爆竹的本意并非是为了喜庆。在《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误解所致。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里所说的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到了宋代,人们用纸做的筒子代替了竹筒,里面灌上火药,内藏药线,制成了新的爆竹。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沿用这个方法,只不过在工艺上有所改进,在花样上有所翻新罢了。在宋代,还有人用麻茎把纸制爆竹编成串,管它叫“编炮”。因为成串的爆竹放起来声音持续时间长,清脆得好像人甩鞭子发出的响声,因此也就称它为“鞭炮”。

明清两代,爆竹更为流行,花色品种也不断增加。除了大年初一清晨要放爆竹之外,除夕之夜也兴放炮,到子夜零时达到高潮,爆竹声震耳欲聋,响彻天宇。过年,无论贫穷富贵,家家户户都要燃放爆竹以示除旧布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过年贴春联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大年三十,妈妈带着我去外公家。外公看我来了,高兴得说:“走,跟我一起贴春联。”外公一手拿着春联,一手拿着胶水,慢慢地爬上梯子,他先用胶水涂在墙上,再把春联贴上去。外公在梯子上问:“莹莹,贴正了吗?”我在下面左看看右瞧瞧说:“正了,正了。”外公从梯子上爬下来说:“春联读一下。”我立即读了起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马到成功。”读完后说:“外公,你的毛笔字太好了,我也要学。”外公说:“其实准确地说,这不是春联,是勉联,是我特地给你写的。”我说:“我一定会业精于勤荒于嬉。”外公听了哈哈大笑,我也跟着哈哈大笑。

今天我真开心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贴春联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老师要求我们写一个综合性学习,它是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学习手段。中华传统文化有书法、陶艺、剪纸等,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春联的来历。

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上面刻着严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二的春联了。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

春节贴春阳的民谷起源于宋代并在明代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

到现在,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还继续着贴春联的习俗,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预示着来年大家都平安、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贴春联由来和意义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其得名和推广和朱元璋密不可分。在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而春联在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联逐渐成为一个广泛的概念,亦出现了很多附属的品类。而根据使用的场所,可分为框对、春条、横披、斗方等几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过年贴春联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国过春节的时候,家里都有贴春联的习俗。

我们家的春联都有:爆竹欣祝福;银蛇乐报春。 金蛇含瑞草;紫燕报新春。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江山。春联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年年都可以用的。一种是要按属相年年都换。这些都是喜气洋洋,春意盎然的春联,为的是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心情,好运气。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我们开始贴春联了,我们先熬出浆糊,然后把熬好的浆糊涂在春联上,再把春联贴到墙上。那时我不会贴春联,弟弟童言无忌的说:“姐姐,你连春联都不会贴,我在妈妈肚子里都会。”后来这句话被传为笑谈。

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短短10个字,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到处是一片红红的春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过年贴春联的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三十,兴奋的我早早地起了床,搬着板凳椅子,拿来胶水和对联,趴在门前贴起了对联。

首先,我将春联铺平,再将胶水粘在四周……忙碌了十五分钟后,贴春联这个工程就完了。我不由得问爸爸,为什么过年时人们要贴春联?爸爸告诉我,春联,俗称门对子,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挑符。王安石“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但是后来因一位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题词,从此春联就代替了桃符。

我们一起动手贴上了总能给人间带来喜庆的春联,我又不禁赞叹古代祖先的智慧与勇于创新的精神,祖国的千年文明都是他们手脑并用所创造出的,古人真了不起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过年贴春联作文300字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春联是中国人的传统,代表在新的一年里辞旧迎新,日子越来越美好。

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爸爸妈妈和我一早就起来准备好哦贴春联的工具去贴春联了。

我们要贴的春联可漂亮了,上面洒着金粉写着黑字,上联“迎新接福人财旺”下联“写的是”和睦家庭事业心兴“横批”出入平安“。

开始贴春联啦!我和妈妈整理了一下春联,区分开了上联、下联和横批。我们走到门口,先用小扫把把墙壁的灰尘清理干净,这样容易浆糊胶的粘住。扫好之后,爸爸找来了小刷子,并搬来一把小梯子站了上去,用小刷子往墙壁上刷浆糊。爸爸说:”贴春联可是有讲究的,上联要贴在右边,下联贴左边,横批要贴在最上面。“妈妈负责看春联的位置是否正,正了爸爸就把春联用力压紧在墙上并抹平,压实。很快我就贴好了春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过年的春联横批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上联:鸡随新风辞旧岁   下联:狗节正气报新春  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狗喜满园桃李艳   下联:岁迁遍地月光明   横批:家和万事兴

上联:鸡歌盛世方报捷   下联:狗舞新春又呈祥   横批:狗年大吉

上联:辞旧岁三鸡开泰   下联:迎新春六狗送安   横批:五福临门

上联:鸡随新风辞旧岁   下联:狗节正气报新春   横批:欣欣向荣

上联:鸡歌盛世方报捷   下联:狗舞新春又呈祥   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鸡献银毫书捷报   下联:狗挥金捧迎新春   横批:新年快乐

上联:辞旧岁三鸡开泰   下联:迎新春六狗送安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金狗奋起千钧棒   下联:玉宇澄清万里埃   横批:财源广进

上联:勤鸡辞旧千家同喜   下联:顽狗闹春万户皆福   横批:喜气盈门

上联:花果飘香美哉乐土   下联:狗年增色岂换人间   横批:幸福人家

上联:勤鸡辞旧千家同喜   下联:顽狗闹春万户皆福   横批:四海同春

上联:大鹏展翅蓬雀心惊   下联:金狗骋日魑魅难藏   横批:鹏程万里

上联:神鸡献瑞鸡年吉祥   下联:金狗举棒狗年如意   横批:花好月圆

上联:辞群鸡送来千里鹅毛   下联:迎金狗燃起万家灯火   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鸡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下联:狗年九州欢歌四化辉煌   横批:国泰民安

上联:三鸡开泰人膺五福趁春去   下联:万狗维新天降大运随日至   横批:时和岁好

上联:鸡毫饱蘸浓墨重彩酬壮志   下联:狗棒劲舞实事兴邦竞风流   横批:大展宏图

上联:黄龙竞舞为大地回春祝福   下联:金狗挥棒给神州奋起壮威   横批:国泰民安

上联:三鸡开泰人膺五福趁春去   下联:万狗维新天降大运随日至   横批: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春联的由来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至今,在民间里还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二十三供灶仙,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磨粘谷,二十六割肥肉,二十七杀小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上香斗儿。”

二十四写大字,就是说这一天要开始写春联了,家家户户买大红纸,自己能写的自己写,自己不能写的求别人代笔。

为什么非要用红纸来写春联呢?原来传说“年”是一头怪兽,经常危害民间。所以“年”一来的时候,百姓就烧起火来,用红色三火焰吓退怪兽,掉头就跑。以后,老百姓每到“年”来了,就挂上红色的春联,写上消灾接福的话。

还有一个原因涉及到春联的起源。古代把春联称作桃符,据《皇朝岁时杂记》中记载:“桃符之之以桃木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下书祝词及祷语,岁且则更之。”就是说桃符使用一块二三尺长的红色桃木板,在上面画上神像,写上祝词。但是,我们现在挂的红纸做的春联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过年的时候,写了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我国在楹联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副春联。

传统春联不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还展示出一种极为特殊的书法艺术。春联本身的文化,加上书法,更使得春联成为一种十分独特的综合艺术品。

春联自从产生之后,发展到明代就出现了空前的盛况。因为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非常喜欢春联,也非常善于撰写楹联。在朱元璋的亲自倡导下,明朝的楹联发展很快,楹联史上的许多楹联大家都产生在明代。

欣赏名联,创作楹联,不仅可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还可以使我们在欣赏和创作中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我们祖国悠远丰富的传统文化,从而提高我们的现实生活品味,丰富我们的文化修养,可以一代又一代地,永远不间断地去弘扬我们的文化修养,可以不间断地去弘扬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正是“家家和美享福寿,事事吉祥传子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贴春联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唐以后逐渐改为尉迟恭、秦叔宝。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兄弟,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当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此后因魏徵梦斩泾河老龙,每夜好像听见寝官外有鬼往屋里扔砖瓦,奇呼怪叫。唐太宗无奈,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当晚两人全身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口守了一夜。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好觉,接连几天,唐太宗身体逐渐康复,不忍心再让两位大将持续守夜,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此事传播开来,尉迟恭和秦叔宝渐渐被奉为门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过年要贴春联的来历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爸爸带我去回奶奶加过新年,一路上,我发现每家每户的门上都贴有春联。这是为什么呢?我决定回到家后上网好好地查个清楚。

回到家,我上百度查了“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的来历”,哦,原来是这样。原来过年要贴春联,这与古代的桃符驱鬼避邪有关。“古人科技水平有限,认为民间的疾病灾害更鬼魅有直接的关系。人们为了抵抗它们在过年期间的侵扰,人们使用具有避邪作用的桃木板挂在门旁,同时在桃木板分别写上门神的名字(也有画上它们的图像的)。这样,为为非作歹的鬼魅邪恶就就不敢上门了。这些桃木板名收‘桃符’,后来它就被红纸所取代,写上字就变成了现在每家每户贴的春联了。”

现在,尽管人们现在已经知道没有什么鬼魅作崇了,但是仍然保留了春节贴春联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只是春联的内容越来越能表现出时代的生活观念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为什么过年要将春联贴在门框上

全文共 1971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春节快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贴春联。春联一般红底黑字,上面写着对仗的吉祥语,贴在大门两侧,显得既庄重又喜庆。但是你知道为什么过年的时候人们要将春联贴在门框上吗?、

这还得从春联的来源说起。

在周朝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在大门两侧悬挂两块长方形的桃符,用来避邪驱魔。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这种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写着传说中古代两位降鬼大神的名字——“神荼”和“郁垒”。

此外,人们也会用桃木刻制或者绘画二人神像,悬挂或张贴于大门两旁。桃木颜色红润,人们认为红色可以避邪,古人又称桃木是五木之精,百鬼十分畏惧,所以将桃木挂在门上以保护家宅不被邪魔所侵。

春联一般都贴在门框上,这是为什么?

(春联一般由两幅直联和一幅横联构成,直联字数相等,对仗工整,语言凝练。)

到了五代,有个喜欢别出心裁的后蜀国国君叫孟昶,有一年除夕,他心血来潮,让学士辛寅逊在桃符上作两句诗挂在寝室宫门外,诗成后,孟昶认为辛寅逊诗作得不好,于是亲自作了两句:“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意思是新的一年享受着先祖的恩泽,新春佳节预示着春天常在。这便是迄今所见有记载的最早的春联。此事传出后,许多文人雅士纷纷效仿,将在桃符上题写对联视为雅事。从此之后,桃符的内容和性质逐渐发生了变化,由刻绘的降鬼驱魔的神灵变成了吉庆的文字,并一代代流传下来。

直到宋代,人们仍将这种桃木称为“桃符”,北宋诗人王安石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写的就是春节时家家户户更换门口桃符的景象。

那么,“春联”的名称又是怎么出现的呢?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之后,喜欢热闹,讲究排场,也喜欢贴桃符的习俗,就下令在民间推广,命令家家户户在门框上贴上用红纸条裁成的对联,用以迎接春节。红纸比桃木轻盈,书写也更为方便,于是,“春联”就这么沿用了下来,名称也渐渐固定。随着春联字数的增加,加上横批,将其张贴在门框周边是最合适不过了。

所以,春联贴在门框上的习俗,是由最初桃符悬挂在门框上的风俗慢慢演变、流传下来的。一副春联透露出门内人家的美好祈愿。当然,有些人家把春联也贴到了窗户上、家禽圈窝边上。每到春节,家家贴春联,场面红火,热闹极了。

一、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过年贴春联的传说: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二、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过年贴春联的来历: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到了五代的时候,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王安石诗中就写过:“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红纸书写春联始于明朝。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

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三、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过年贴春联的意义: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四、过年贴春联要有讲究:

过年贴春联也有很多讲究,若是贴得不当,就会被人笑话。传统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另一种是常用的贴法。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若是将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太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贴春联习俗的由来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春联,俗称门对子。每年农历新年,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贴春联习俗由来,一起来看一下吧。

由来  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意义  为农历新年增添喜气的气氛。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农历新年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

民间说法有避凶免难的作用 。这一说法来源于“年兽”的传说,据说年兽怕红,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就是为了驱除年兽,因此贴对联的习俗流传至今,表达了人们避凶免难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