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活着》读后感初二作文(最新20篇)

浏览

3719

作文

302

余华的《活着》读后感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读这句话,似懂非懂。

这本书很好看,使我花了一晚上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就读完了,读的时候,并未打算一个晚上就读完,读完后就让我联想到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所讲的苦难。

男主人公福贵似乎一生都活在苦难中,只有在一开始享受了几天富贵日子。从败光家产,到气死父亲,妻儿被接走,明明是准备去城里请大夫为母亲看病,却被人捉去拉大炮,好不容易逃回来,发现母亲死了,女儿聋了哑了,好不容易将女儿拉扯大了,儿子却被抽血抽过多而死,难得为女儿找了个好婆家,不久却难产而死,妻子不久也死了,女婿被水泥板压死,小孙子被豆子撑死。最终和一头老牛相守相依至今。

即使这样,但他们没有放弃,没有放弃活下去,是他面对苦难的承受能力深深打动了我,是他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深深震憾了我。福贵是不幸的,但他并未用死亡结束他的不幸,而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不幸,换来了晚年的安稳与从容。

我相信,即使现在再苦再累,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世界会给你回报的,就如史铁生,在20岁双腿瘫痪时,如果他选择放弃生命,也许就没有我现在所认识的史铁生。

一切已然,必属本然,必然与当然。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初二《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范文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不怎么爱出门,让我拥有更多的阅读时间。这个寒假,我就又趁机在书海中畅游了一把,其中有一本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海底两万里》。书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笔调幽默风趣、妙趣横生,让人不禁浮想联翩,仿佛也与主人公一起,畅游在神秘莫测的海洋世界。

自然科学家阿龙纳斯先生和他的助手康塞尔以及鱼叉手尼德·兰在一次“捕猎”时,由于各种机缘巧合,竟意外登上了他们的“猎物”“诺第留斯号”潜水艇。潜艇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脾气古怪,却又知识渊博的人。所以,在尼摩船长的导航中,给他们一行人带来了很多曲折的经历,同时也增长了许多科普知识。在“诺第留斯号”上的十个月里,他们游遍了四大洋,并到过红海、地中海、南极海······这段令人难以置信的经历,不仅拓展了阿龙纳斯和他那两位同伴的视野,更拓展了我的视野。原来,有一条海底隧道连通了红海和地中海;原来,海马能长到六七米长,五六千公斤重;原来,所谓的“美人鱼”其实就是海牛······

小说的故事情节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尼摩船长勇斗鲨鱼和章鱼的部分。在孟加拉湾,尼摩船长为了救助一位涉险的采珠人,只身与凶猛的角鲨恶斗,并中伤了角鲨,愤怒的角鲨不顾一切冲向船长。千钧一发之际,尼德·兰一叉终结了鲨鱼,让人直叹惊险。在大西洋中,尼摩船长又一次率领众人,与身长七八米的巨型章鱼搏斗。人物英勇机智,情节惊悚、精彩,牵引着读者同惊同喜。

这部小说除了情节精彩,语调幽默以外,还用了不少的笔墨介绍各种海洋生物,并一一列出各种海洋生物的生理特点及习性特点,对读者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科普知识的普及之旅。比如其中的这么一段:“其他鱼属中,有黑褐色的卵形鱼,身上有白色的带纹,无尾;被称为海豪猪的鱼虎,身上多刺,遇到攻击时会鼓起身子变成一个满布尖刺的球;会飞的长嘴飞马鱼,腹鳍阔大,像一双翅膀······”对于我这个小科普迷来说,这些内容真让我读来觉得津津有味,趣味无穷。

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就故事而言让热爱阅读的我们平添了许多奇幻之旅;就知识来说可又让我们不止“多收了三五斗”。总之,这部小说能带给我们一场美妙如幻的神奇之旅。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希望自己在这架阶梯的引领下,进步越来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初二《骆驼祥子》读后感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不说不同的人了,就连不同年龄的我读同一本书都会有产生不同的感想。今天,就来谈谈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骆驼祥子》。

这部著作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万字,可是它却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底层劳动人民无尽的苦难。

祥子原本只是一个为了生计而来到北平的普通人力车夫,并且在他心里有一个真诚且坚定的梦想,那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终于,在三年的努力下,梦想实现了。

然而,好景不长。一次拉车,祥子被军队连人带车劫走了。可是,他抓住机会,偷偷牵了三匹骆驼逃走了。可骆驼只卖了35元,远不够买车。无奈之下,祥子只得重回“仁和厂”。

在仁和厂期间,祥子经历了一系列的风雨,比如和虎妞结婚,被骗钱,虎妞难产而死,等等。可这一切,都没有将祥子打倒,他依然承载着心中的信念负重前行。

只到那一天,上天和祥子开了一个天大的,无法挽回的玩笑-----小福子死了!小福子是祥子心里的最后一点希望与光明,她也是祥子心底的最后一根支柱,可是她却永远地离开了。从那一刻起,祥子彻底堕落了,彻底失去了信念,他开始骗钱,抽烟,赌博,嫖娼……而这一切,都是那个黑暗社会的真实写照。、

故事的最后,祥子并没有死,可是,他和死了有什么区别呢?曾经,一个阳光、向上、一心坚定心中梦想的健壮小伙子变成了一个既堕落又软弱且人人唾弃的流氓,这不就如同一个天使成了一个魔鬼吗?

老舍以祥子的一生为缩影,向我们展现了那个处处都是剥削,处处充满压迫的黑暗社会,并且呼吁我们尊重每一个劳动者。

的确,现在这个平等的社会难能可贵,世界上仍有奴隶。所以让我们珍惜当下,尊重并致敬我们身边每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600字初二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完成了作业后,我开心地捧起了我最爱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开始了我的休闲一刻,作者海伦身上那种对光明与知识成为我学习中坚强的动力,激励着我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热爱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个人,每样事物。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海伦对生活的热爱,她热情地劝告我们应该珍惜眼前享有的一切,海伦想看到的事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三天光明,对于常人来说只是人生短暂的一瞬间,或许我们只会像平时一样做着日复一日的事情。可对于双目失明的海伦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但是在海伦心中,却是最珍贵,最想拥有的。她可以去仔细看她的老师、亲人、朋友;可以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仰望壮丽的曙光;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在日常的世界中度过一天。而我们,却时常忽略这个世界给我们带来的美。现在的学生中就有这么一些人,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但他们不是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反而是吃不得半点儿苦,把学习当成一大苦差,整天东游西逛,无心学习。

海伦双目失明,她还能用自己残疾的身体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闻名于世的书。而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海伦说:“苦难对于天才只不过是一块垫脚石。”这种磨难练就了海伦坚强的性格。在老师的帮助下有着甚至是超过了常人的健康心理。她不去抱怨命运给她带来的不公,不接受他人的怜悯,而是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意志去造就一个新的自己,勇敢的面对现实,接受命运的挑战。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海伦是个多么热爱生活的人呀!她没有残疾人的自卑,却总是时刻保持着一颗快乐、真诚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学生《活着》读后感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说实话,这个读后感我不想写,为了和儿子的约定,我不得不第三次重新走进余华的世界。四个小时,八万字的《活着》从我心底平静地流过,不起一丝波澜,我开始分析自己平静的原因,那种初读的感慨万千,仰天无语去哪里了?

大概五六年前,第一次读《活着》,是在沈阳出差,边吃饭边读书,我一下子走进了主人公富贵的世界,跟随他经历一个个亲人离去,看一会儿便仰头望望星空,让思绪任意的流淌,一种无言的沉重压的我无法释怀,一杯酒下去,接着感伤无限。

这次阅读后的平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是我的内心麻木了吗?没有。”我回答自己。现在的我已经走过了通过富贵的悲惨来彰显自己幸福生活的阶段。如果第一次阅读我写读后感,一定声情并茂,情感满腔,对富贵的遭遇给予最大的同情,对富贵在所有亲人离去后的淡然给予最大的肯定和敬仰,并感同身受。这也是大部分读者的情感。

富贵的人生没有波澜壮阔,如果用笔调去描绘,它一定是黑白的,任何其他颜色都无法添加进去,如果是一碗汤,它一定是苦的,余华吝啬地加一点滋味进去,也是为了发酵过后有更多涩的味道。

富贵的经历是那一代底层人民共同的回忆,经历解放战争,大跃进,,那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啊,作为底层人民的富贵,在历史的大潮中随波逐流,哪有资格和能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除了承受,忍受,无奈的面对还能做什么。所以我不会去赞扬富贵失去所有亲人后的淡然,我只是哀伤那一段苦难的历史。

《活着》无疑是一部深邃的作品,它告诉我们,人对苦难的承受力是无限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在我们没有经历更多的苦难之前,无论感觉自己有多么深刻,也是没有资格讨论如此一个广大而沉重的话题,在真正的苦难来临时,一切都会烟消云散,我们要做的,除了无法逃避地面对,哪怕有一丝的坦然自若,便无愧此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活着》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给妈妈推荐了一本小说《活着》。妈妈看完了以后好像变了个人。

《活着》是余华先生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富贵”是地主家出身,年轻时是个浪荡公子,经常去城里的一家妓院吃喝嫖赌,可以说在年轻的时候一个典型的败家子。后来一些列灾难降临在他的身上。当他经历了一个个生离死别以后,晚年的他平静的活着。

看了这样的人生经历,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沉重。活着一个简单的话题,原来活出了这么多的人生状态。是啊,只是都还“活着”。

推荐给妈妈看的目的是因为妈妈的脚骨骨折,一直在哀怨状态太,她总是对爸爸这样说:“你说,我上辈子做了啥错事,让我现在遭这样的罪。手术化疗,持续的吃药5年的治疗。想不到今天又这样了。我怎么还活着呢……”爸爸只是默默的帮助妈妈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没有更好的语言来安慰要强的妈妈。

当妈妈把《活着》看完以后,好像换个了人似的。她给我讲“富贵”一生的破落和坎坷,遇到这么多的磨难,仍然活着。她对我说:“小说中的人,其实就是生活中人的叠加,不过看了之后,我知道我这点挫折不算什么。只要生命不息,我要活出自己的风采。”

妈妈骨子里是个要强的人,这几天伤处不那么疼了,她就自己动手给我和爸爸织袜套。灵巧的双手,毛线在棒针穿梭。一天的功夫,我和爸爸的袜套完工了。妈妈让我们试穿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妈妈情绪的转变。

生活中不仅有风霜雨雪,也有鸟语花香。我们要享受有限的人生时光。好好的活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600字初二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又一次认真的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她给我的启示非常非常大。主人公海伦·凯勒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但是她没有被身体的缺陷击败,她以超人的毅力,跟着老师努力学习,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老师一步一步向前走,她硬是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海伦·凯勒说: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里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海伦·凯勒没有被残酷的命运而吓倒,她的生命中充满了活力、信心与希望。就是这样她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1896年的10月走进了从小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完成了她的大学学业。海伦·凯勒说:我努力求取知识,目的在于希望日后能活用,为社会为人类贡献一点力量。

海伦在书里写到:假如能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希望长久的看着自己的老师,然后再去看朋友、家人;第二天,我将怀着敬畏之心去看看我生活的地方,看看人类的进步;第三天,我将去看看这整座城市,看看过去,再看看现在。这也是海伦·凯勒有视觉的最后一天,也是全书的结尾。

读完书后,我被海伦·凯勒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她一个人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创造出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凯勒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海伦·凯勒这种身残志不残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活着》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余华作家的《活着》这本书读完,福贵就一直在我的眼前浮现:

他坐在田埂上,佝偻着背,右手里拿着烟袋。瘦骨嶙峋的身子比田边残叶还要单薄,满是泥土的裤脚被卷了起来,两只脚踩在地上。老牛在他的旁边“哞哞”的叫着,他的眼中闪着旁人看不透的亮光。

身在动荡的年代,福贵无法改变时代带了的灾难。走过解放战争,熬到包产到户,这其中大大小小的各种革命,福贵总是归在了“受害者”一类。

人越是活得艰苦,就越是艰苦的活着。“悲惨”二字足以概括福贵这苦难的一生。出生在一有钱有权的家中,可因顽固,他成不了大器。而正因为他的顽固,他的父亲被他气死;因意外被选为征兵,未能见得母亲最后一面;儿子有庆,为救县长夫人而死在医院;女儿因难产而死;女婿在这之后也因事故而去;就连外孙,也因吃豆子而撑死。到头来,终是一人孤独而存,寂寞独行…

也许因为这些数不清的苦难,他才能用心去感受在时光的夹缝中那微小的幸福。

最终的他没有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是他活着的一生,全是故事。由盛转衰的家业,熬过大跃进,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楚。他无能为力,但走的一生,全是他的历史。

他走过了曲曲折折的一生,埋怨着命运的不公,为活着而活着。可是却从来没有想过因为他以前贪于安逸,贪于享乐才会当灾难来临时感到命运世道的不公。

如果年轻时的他,戒了赌瘾不当赌徒,不再败光家产,重操家业或者在当解放军和领盘缠回家的两个条件中,他选择前者,这样他可能就不会再有后面一系列悲惨事件发生。可惜,他从不直面人生,他选择了逃避。

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有着或远或大的目标,有着奋不顾身甚至倾尽所有想要追求的理想,可若只是单纯地只想喂饱自己,安安静静的在这个世界活着,日新月异的社会不会允许,而你自己也会被时代的不断变化给抛弃。因此,我们要去努力,去拼搏,让自己活的更加充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二以童年为题材的读后感

全文共 900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我们已经读完了高尔基先生写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就是《童年》,它主要讲出了马克西姆?高尔基先生小时候的生活。书中,有温和的外祖母、严厉的外祖父、贪心的舅舅们、可怜但高大的母亲、尚未懂事的高尔基先生……首先,我先向大家展示一下我最喜欢的一段:

她一下子把我从黑暗中领出来,走进了光明,还为我周围的东西带来了耀眼的光环!她是我永远的朋友,是我最了解的人,我和她最知心!她无私的爱引导了我,让我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绝不丧失生的勇气!

40年前的这些日子,轮船这样缓缓的前行着,我们做了好几天才到涅日涅,我还能清晰的回忆起最初那美好的几天。

天空晴朗,我和外祖母整天都在甲板上呆着,伏尔加河静静地流淌,秋高气爽,天空澄澈,两岸的秋色很浓,一片丰收前的景象。

橘红色的轮船逆流而上,轮将缓缓的拍打着蓝色的水面,隆隆作响。轮船后面拖着一只小船,小船是深灰色的。景走船移,两岸的景致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变化,城市、山川、乡村、大地,还有水面上漂着的那些金色树叶。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哦,作者描写的多么细腻呀!第一段写出了当年的小高尔基先生心理上受到的压力,但外祖母把他领出了黑暗,走向了光明。哦,多好的一位外祖母呀!她好像是高尔基先生的唯一知心人一样。

紧接着,作者将湖岸上的美景写了出来,繁荣的大城市、高大的山川、美丽的乡村、五彩缤纷的大地、水面上的金色树叶。当我阅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的眼前就仿佛出现了这一美丽的场景,啊,作者描写的实在太棒了!当时,我就心想,一定要好好读完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回想一下,小高尔基先生真的好可怜。书一开头,他的爸爸就死了,再往后,他又来到了一个不和平的大家庭,后来,他妈妈又死了。过了一阵子,他家的房子又被烧了。唉,他可真是可怜透顶了!想想自己现在的生活,我真的好佩服他,在那么大的灾难里还能生活下去,要是我呀,早就垮了……

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想一想小高尔基先生的生活,我们也许就不会埋怨什么没钱呀、房子小呀……我们要记住,有父母已经是很好的了!要不然换你当一回高尔基先生试试,去到那么艰苦的年代。最后,我还是要忠告大家一句,一定要知足常乐,这样才是好孩子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海底两万里初二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寒假,我读了很多书,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了。

原本我以为它是一本科普小说,读了之后我才发现它其实是一本科幻小说。因为不断有船被一只“海怪”攻击了,所以阿罗纳克斯教授和朴人孔塞伊以及捕鲸手内德兰德被邀请去参加追捕“海怪”的行动,可是,他们的船却被“海怪击中,三人也不幸落入海里,好在三人爬到了“海怪”身上,竟然发现“海怪”其实是一搜潜艇,名叫“鹦鹉螺”号。三个人不得不留在“鹦鹉螺”号上面,跟随尼摩船长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冒险:遇上土著人、南极冒险、大屠杀、血战章鱼……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关于船长去和抹香鲸开战的事。虽然船长去帮助弱小的是对的,但如果没有了食肉动物,素食动物就会吃光世界上所有的植物,然后灭绝。尼摩船长没有自知之明,因为他自己也是吃肉的呀。又有什么理由说吃肉的动物很邪恶呢?不过,尼摩船长也是很善良的,他帮助采珠人躲开了鲨鱼的攻击,并赠送他一袋小珍珠,他讨厌战争,定期把钱送给穷人。从尼摩船长身上,我可以看出作者也十分讨厌战争。

《海底两万里》不仅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更是一部关于海的百科全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二关于读后感的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读了杨红樱阿姨写的一本叫《非常老师》的书,这本书非常有趣,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非常老师》主要讲了新潮老师罗伊、偶像老师舒昂、漂亮老师米兰、神秘老师蜜儿、数学老师“熊家婆”、历史老师“总而言之”先生,等九位老师的精彩故事。他们都很爱自己的学生,但是他们又都使用的是不一样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舒昂老师、米兰老师和蜜儿老师。舒昂老师是学生的试卷从来都不打分数,只用ABCD这四个字母来表示他们的成绩,免去了一部分同学的皮肉之苦,而且舒昂老师还让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的同桌。舒昂老师还很尊重学生,他让马加发言,因为马加结巴,好半天说不出来,同学们都说换人,可是舒昂老师却耐心的要马加把话讲完。他这样说:“就是下课了,也要马加说完,这是对一个同学起码的尊重”。

米兰老师她是从来都不向家长告状,米兰老师班的同学和别的班的同学打起架来了的话,米兰老师并没有让他们叫家长,而是当面告诉他们以后不能以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米兰老师的非常名言就是“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做一个高尚的人,而善良、富有同情心则是作为一个高尚的人的重要品质。”

蜜儿老师是一个会变魔法的老师,她发现同学们为了分数名次都变成学习的机器,丢失了快乐,迷失了方向,她就为同学们心中“不快乐”举行了一个特别的葬礼,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美丽的一课”,最终给学校带来了“微笑的空气”,让学校所有人脸上都充满了笑容。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这三个老师对学生真的是太好了,我都想要去他们的学校里去了。我真想我们学校里也没有考试,没有分数,能自由选择自己的同桌,做自己喜欢的做的事情,想象起来那是多么的美好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初二《骆驼祥子》读后感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天还是那么蓝,花还是那么美。那个朴实的人力车夫却彻头彻尾地改变了。祥子穿着又旧又脏的衣服,原本炯炯有神的双眼变得狡黠,抽着烟,翘着腿。

原本就像骆驼一样,认真辛苦地走在自己的沙漠里,执着地朝着自己的梦,但因一次又一次希望的落空,一次又一次社会带给他的压力,一次又一次恶势力的欺辱,经历了悲痛与坎坷。他倦了,乏了,他不想与命运对抗了。他变得好吃懒做,脑子里只有骗人的想法,变成了一个滑头的混混。他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命运总和他开玩笑,然她一会飞上云端,一会落到无尽深渊,与命运的抗争仍以惨败告终。

无休止的压迫啊!你把一切都变了。善良的小福子因你上吊自杀,孤苦的小马祖孙因你饿死街头,老实的祥子因你颓废不堪。为何?为何?你不放过每一个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要如此折磨他们朴质的心,把他们一丝丝的希望破灭?

他的眼已经干涸,再痛再累,他再也流不出一滴泪,他已经被麻痹了,被改变了。“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

天还是那么蓝,花还是那么美。在这北京城里,飘荡着多少罪恶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二关于读后感的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非常优秀的作品,书名叫《夏洛的网》。

这本书主要讲的小猪威尔伯在朱克曼先生的农场,遇到了蜘蛛夏洛。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们成为了好朋友。有一天,农场的老山羊告诉它们:到了冬天,猪都会被杀掉做成熏肉火腿,只有非常特别的猪才能幸存。

为了保护威尔伯,夏洛在自己的蜘蛛网上结了各种字:“王牌猪”、“了不起”等,使威尔伯成为了一头“名猪”。秋季快结束的时候,朱克曼先生带着威尔伯到集市上评奖,威尔伯获得了一个特别奖,保住了性命。

但是这时夏洛的生命却结束了,它留下的卵孵出了三只小蜘蛛,继续在夏洛原来的网的旁边织起了网,一代一代传承陪伴威尔伯。

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童话,故事中的夏洛让我很感动,它为了保护威尔伯的性命,用自己的生命编织成一张友谊的大网,并且不断地让后代传承,非常伟大。这让我联想到了现在那些奋战在新型冠状病毒防治一线的医务人员们,他们不辞辛苦、不顾危险,为了救治病人勇敢逆行,就像无私奉献的夏洛一样,用医术和爱编织成一张守护的大网,令人敬佩。

相信在他们的护佑下,这场“战疫”一定会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二《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海底两万里》是一本当时文学少有的科学性和具有科幻色彩浓厚,科学知识深厚的书,此书的作者凡尔纳因其积极向上,赞美科学与人性的主体思想与19世纪下半叶批判,消极的主流审美观背道而驰,从而未被列为当时主流作家之林。

此书主要讲述了法国的生物学家皮埃尔.阿洛纳克斯先生随“鹦鹉海螺号”潜水艇的船长尼摩以及他的仆人龚赛伊和铺鲸手尼德.兰一起周游海底世界的故事。在1866年,阿罗纳克斯应邀赴美国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在那时,在海上出现了一个类似于哺乳动物鲸的“怪物”在全世界上闹得沸沸扬扬。就当时阿罗纳克斯他们准备回国的时候,他们接到了海军部长霍布森的邀请,于是改变了计划,登上了林肯号驱逐航远征队中的一艘,参与了“把海洋上这个可怕怪物消除掉”的活动。历经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反而驱逐航,那只凶猛的“怪物”重创了,由于船被猛烈的撞了一下,阿罗纳克斯没来得及站稳,被船栏杆抛到海中去了。尼德·兰来,来救他们的时候,他们上了一个金属的“小岛”,然而,他们成为了“怪物”的俘虏。但他们发现了,这个“怪物”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为“鹦鹉海螺号”,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 红海地中海、进入了大西洋。潜艇上的人对他们很好,但,船长尼摩,不允许他们擅自离开船长的范围内,而且在有紧急的时候,要让他们回避。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海洋和各个地区的海域。他们有去过海底中的海底森林,太平洋下的四千里、极度危险的,托雷斯海峡、海底珊瑚王国、印度洋……等等和他们还找到一颗价值一千万法郎的珍珠。他们也曾差点与死神碰面,好在后来有氧气供给他们了,他们也曾与鲨鱼搏斗过,也与大章鱼肉搏过,使尼摩船长的一个伙伴牺牲了,死得是多么可怕而惨烈!

在快到尾声的时候,他们的潜水艇遭到一艘战舰的攻击,而“鹦鹉海螺号”却与他相撞,即使那艘战舰沉入了海中,船上的船员,都被卷入了巨大的漩涡中……

最后,阿罗纳克斯不辞而别,经过了十个月的海底环游之后,三个人最终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他们被渔人救了他们,阿罗纳克斯才得以,把这个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这本书描述了海洋中的奇妙生物,使我的阅历又丰富了,“鹦鹉海螺号”的发明,让我感到了科技的发达。这本书也让我体会,到了,世界是多么的辽阔! Related article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活着》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难以一帆风顺,定会跌宕起伏。这起伏,可能对生命的旅途无关痛痒,诸如作业被批,小考失利;亦可能改变你的人生轨迹,诸如高考、从业……

但是,无论大喜,亦或大悲,只有活着,你才能感知这一切,才有机会去细品人间甘甜,才能去遍尝人间疾苦。

书中,春生,书里唯一一个自杀而不是为外界因素而死亡的人,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灰冷的印象。被拉去当兵,他没想过自杀;为了抢一两个大饼而鼻青脸肿,他没想过自杀;一次次逃走又被抓回,他亦没想过自杀。他知道,战争终究会结束,即便周围一片黑暗,在那遥远的地方,仍有一丝微茫光明。他熬过了战争,终选择了自杀。或许,是从县长位置跌落又为万人所指,身心饱受摧残,或许,是十年动乱,心中的光明比战争的结束来得更遥遥无期,无论怎样,他都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都不会看到胜利降临眼前了。正如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所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是的,一切好的、坏的、乐的、悲的,只要我们都还活着,这一切的一切都会被时间的长河,冲散到天涯。

本书的主人公,福贵,给人的,则是一种渡尽劫波仍积极向上的人生色彩。他家道中落,一个地主家的公子哥儿沦为无家可归,亲人都离他而去,甚至和他相依为命的外孙苦根也死了。前路凄苦,他为什么要活着?人生黯淡,为什么还要“熬”剩下的一天天呢?为什么还要苟延残喘地活在这个令你身心俱疲的世界上呢?看完《活着》以后,这个问题曾一直一直在困扰着我,无解。苦根死后,他,没有随着已故的亲人,一起奔赴那虚妄远方,而是天天和老牛一起,孤苦伶仃活在世上,独尝世态炎凉。

生命是享受一切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福贵向往着以后的日子,对将来的未知充满憧憬,经历诸多磨难,不屈不挠,即便在他亲人都离他远去剩下孤零零的自己,即便只剩下一头和他一样苍老的牛。他坚定地、坚定地要活下去,希望这头牛会成为他人生旅途中的最后一位伴侣,在他心里,还有一片没有被那种磨难所涂黑的大光明。福贵渡尽劫波依然仰起头来微笑的顽强,永远不会被困难打倒的坚韧,对生存对生命的难以描述的的渴求,给我心灵的震撼。

活着,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有活着,才有机会斟酌悲喜;只有活着,才有资格评点成败;只有活着,才有心境品味荣辱;只有活着,才有精力参悟生死……

有生命,才能享受这一切。活着,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活着》读后感400字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摘自余华《活着》

我总认为人世间最伤心的事莫过于亲人对你的不理解,当看完《活着》你会知道,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看着身边一个个亲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着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种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当生活在80年代的我们还在为物质上的需求挑三捡四时,我们从来不知道上一代人为了生存而挣扎的情形;当我们还在抱怨命运的不公时,是不是也应该想想这世上更苦难的人,与他们相比,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感到幸运呢!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我却无从答起。在我脑子里,我仍然清晰的记得前几天报道的那位为钱财而贪污受贿的官员,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话:受贿巨款,只是为了下一代过得更好,再说,我所贡献的远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这就是他活着理由吗?

当一次次邪恶的观念充斥着我们的大脑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冷静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一件事,千万别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活着》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用了整个晚上的时间,我看完了余华的《活着》,从晚修开始,到回家看完并写这篇读后感,已经是12点多了。

听到《活着》这本书的名字是在历史课上,后来便买了这本书。买了已经有几天了,一直没看,直到晚修,没有想到我会一个晚上就看完了。

之前初中的时候有看过余华的《兄弟》,起初给人有种些许可笑的感觉,可看到最后总有点莫名的伤感。开篇简单粗暴的言语总会让人觉得意味深刻,这样比起其他小说似乎会使人更感兴趣。但内容总会让我怀疑这样的作品也能够出版?删减应该是存在的,但即使有删减内容也仍让人觉得太过黑暗。

同样这本《活着》也不例外,越看到后面,竟会让我眼眶盈着泪水。

内容的确是活着,只不过是活剩一个人罢了。故事的时期大致是从国共内战到改革后的包产到户,开头和结尾的关联也让我感触深刻。

文中的主人公福贵,起初是个代传代的大地主,却栽在了他这一代。看到他把家产败光后也很容易想到,这在后面土地改革中是救了他命的原因。果不其然,后面也这样写到了。也是把家产全都败光后,他才开始关心起家人,这也算是个社会现象吧。

福贵他爹被他活活气死,妻子也被丈人接回家去,家里只剩女儿和母亲。后来他的妻子生下了儿子,没过多久就回到了福贵家。可他后来去城里请郎中,还被抓去当壮丁,等到快解放了才被解放军救下回到了家。母亲早已过世,后面读小学的儿子也因献血而失血过多死亡,女儿也因生子死亡。后来妻子、女婿、外孙相继死亡。最后他买了头待宰的老牛回家陪他耕地,他给牛起了和他一样的名字——福贵。在田里跟它念叨着几个名字,都是他那已故的家人。

一个人经历了那多,到最后老了没有一个人还在自己身边,那样活着。他的人生可以说是跌入了谷底,再也爬不上去。

对情节的概括是表达不出原作的那种感觉的,只有真正去看了,或许才能够有所感触吧。文中关联到的历史事件很多,也能够让人对国家的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让人深思。

那一代人经历的,是我们无法感受到的。有些写出来的文字可能已经让我们感到震撼,可那些真正见证黑暗的人,不是哑口无言就是没能生还。

“活着”二字谁都会写,可如果让人说一下对活着的看法,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表述,我同样也很难说出些什么。

活着,似乎是件很平常的事,我们所处的年代,与那时可能算是“天地差别”,没有在那些时期经历过,也算是种庆幸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活着》六年级读后感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有如立体几何图形,它是多面的,而我们却长了一双平视的眼睛。而优秀的文学作品会用语言和文字将你的思维带进它的多维世界,犹如编筐编篓。所以说阅读一本书就是对另一个自己的认知。“余华”的《活着》,似乎是在讲述一个“富二代”的败家史。主人公“福贵”不削眼里只有土地的父亲,那是他的生活。

母亲的溺爱也不过是父亲责罚的挡箭牌,那个活着的“福贵”不过是个肉体,又或者说他从来没活过。时间就是这么奇妙,历史的变革让“福贵”一无所有,然而悲惨却将他揉碎后埋在现实的土壤里生了根,发了芽,这才是一个有枝有叶的“福贵”,真正的“活着”。这也许就是“余华”创作的初心。

面对“活着”这个看似简单而又沉重深刻的话题,这是一个让我们学会思考的作品。我们是要活在别人眼里还是要活在自己的心里?“活着”可以解释为“生存”和“生命”,当然“福贵”也许没有想这么多,他只是觉得“活的像个自个儿”。然而即使是现在,又有多少人能“活的像个自个儿”?又或是说有多少人想过要“活的像个自个儿”!

面对富贵,面对贫穷,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如何“活着”!!也许只有经历过才能领悟。写作,不仅是记录,更是一种对世界认知提高的整理。不用活在别人的观点里,学会深度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昆虫记读后感初二作文精选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部科学巨著,无数昆虫的珍贵资料被收录在其中。这是一本文学名作,原始简陋的昆虫生活,在作者法布尔的笔下展现成一个精彩万分的昆虫世界。翻开《昆虫记》,我眼前通往真理的道路逐渐明朗。

在荒石园里,法布尔与昆虫度过了一个个春秋,他永远都在朝着真理前进。蝉,大自然赐给它高昂的歌声,使得它能在炎炎夏日放声欢唱。但人们对它的印象却很不好,甚至是厌恶。法布尔不理睬他人的看法,自已刻苦研究,细心观察,最终发现蝉不像人们认为的那么凶恶、懒惰。相反,它是辛勤的劳动者,宽厚的给予者。只有不盲目追随别人的看法,自已去实验,去观察,真理的大门才会为你敞开。

法布尔长年累月地在荒石园里细心观察,反复实验,无论盛夏,无论寒冬。他仅是为了生计所需?不是,这本书全篇都洋溢着对生命的赞许和对自然的热爱。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疲于奔命的人写出来的,或许他把这本书作为自已追名逐利的工具了?也不是,在常人看来,法布尔的工作是艰苦的;但在法布尔眼中,就像打开了滤镜一般。对昆虫怀有极大兴趣的他便认为这项工作是有意义的,值得坚持下去的,兴趣推动他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渴望真理,勇于求知的精神让他得以发现许多前人未发现的昆虫,解决以前一些前人未解的迷团。通往真理的道路虽艰,但浓厚的兴趣将会让你前行时事半功倍。

寻求真理的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作者观察圣甲虫繁衍后代所遇到了诸多挫折一样。但可别灰心,最后肯定会找到解决方法的。

合上书,我仿佛看到一个老人提着油灯,在昏暗的环境里睁大朦胧的双眼,数着从窗口飞进的大孔雀蝶,而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没有过多时间去寻找真理。真理埋没在键盘的敲击声,马路上的嘈杂声之中。阅读《昆虫记》,让我逐渐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与法布尔一起静下心,聆听这世间不一样的美好。

愿我们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让真理的轮廊被勾画得更加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余华的《活着》读后感

全文共 100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刚刚读完余华的书《活着》,可以说《活着》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激动和悲伤,而是震撼和感叹。感叹主人公富贵的命运的坎坷,震撼人的生存能力,当生活一次次苦难要打垮富贵时,他又顽强地站了起来,好好地活着。

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开始,让“我”遇到了一位开朗乐观的老人富贵,富贵给“我”讲了他的故事。虽然之前我已经知道《活着》是个悲剧,但看到富贵在喊他的牛“富贵”干活时,为了让牛不偷懒,他还故意喊着其他牛的名字,来激励他的牛。我不免还觉得《活着》还有些好笑。看到后面才发现富贵喊另外牛的名字,都是他死去的亲人的名字。

富贵的回忆最初他和父亲是两个败家子,父亲败掉了100多亩地,而到他这又赌掉了剩下的100多亩地。读到这里,我甚至觉得这么一个地主家的大少爷,一点不值得可怜,这也不算什么悲剧,尤其是他打自己怀孕的妻子时,我感到愤慨。可随着往下看,父亲被富贵气死了,母亲生病富贵去城里找医生,结果被抓去当了国家民党,九死一生回到家。母亲死了,女儿哑了,我就有些同情富贵了。当霸占富贵家产的龙二被枪毙时,我有感叹世事的变化无常,富贵这个地主少爷因为把家产败光了,反倒捡了一条命,还以为富贵的命也不错吗,尽管日子很苦很艰难,但一家相互搀扶和关心,我甚至觉得他们比家里有钱时更幸福。可当富贵家中唯一健康能干的儿子有庆,为给县长的夫人输血而死,富贵背着儿子瞒着病重的妻子埋了,而没瞒几天,妻子也知道,我无法再看下去了。稳定了好长时间才让自己止住眼泪。可再往下看,还有更悲哀的事情,多病的妻子去世,聋哑的女儿凤霞有一个疼爱她的丈夫,却在生孩子时死掉了,女婿二喜又被砸死了,相依为命的外孙因为吃豆子又撑死了。这人间的一幕幕悲剧怎么全发生在富贵的身上,而老年的他却如此的乐观。

我觉得用什么语言来形容这个故事,都苍白无力似的,而作者用《活着》这两个字,再恰当不过了,是啊,富贵他还活着,苦难也没有把他击垮,这就够了。现在人们活在这个时代,生活是富裕了,不会像富贵他们天天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可精神生活却感到空虚和失落了,有些人没了生活的目标,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了?富贵告诉我们,活着就有意义,活着就是最美好的事。

真希望现在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珍惜自己的生命,活着就是财富,活着就是意义,活着就是幸福!不要总是纠结在“我为什么而活”、“我为谁而活”的问题上,记住活着就好,没有什么理由让你放弃活着。好好活着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二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再次触动我的心弦时,我仿佛又看到学骆驼吃草的小英子、疯疯癫的秀贞和身世可怜的妞儿。

《城南旧事》是我看过的最震撼人心的一本书,它是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写了小英子用她童真的双眼,观察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些故事都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读完这本书,我好像长大了,看得清事物的是与非、对与错了。

拿起《城南旧事》的时候,书中描写的一切那么美好,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骆驼队和缓缓而逝的岁月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读书的时候,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文字中间荡漾着的一种淡泊与纯洁。在半个世纪的离别中,城南的落花依旧,然而飘零的,只是人们记忆的碎片。

看罢,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我已经很少看见这样朴素的东西,因为它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一样,那样不疾不徐,那样纯净淡泊,那样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

全书的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是我感触最深的章,写出了作者所感受到的那种影响自己一生的最真挚的父爱。当读到“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时一样”,我就明白父亲不能看着女儿上台做代表,女儿只能戴一朵夹竹桃怀念父亲的心情。作者一直以来都把父亲的话铭记在心里,努力拼搏。文章写英子的父亲病危,以花暗示了父亲的病情加重直至死亡。英子不再逃避现实,她镇定地接受了事实,决定担负起帮助家人的责任。全书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结尾。是呀,长大了就得负责任,长大就意味着不再让人担忧。虽然生活的重担压在了幼小生命的肩上,但是人的心灵已经成长,不再任性。

暮然回首,满地零落的花瓣,诉说着盛夏的情怀……沉沉的情思之中,少了一丝懵懂,多了一份缅怀。落寞之后,那清越悠然、古朴婉转的音乐仍在耳畔萦绕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