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为铁路保驾护航(汇集20篇)

浏览

2542

作文

143

美丽的铁路公园作文300字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一,我们全家人到铁路公园游玩。

走进铁路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花坛,花坛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远远望去像许多五彩缤纷的花蝴蝶,给铁路公园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走了几分钟,我们看见一个湖。湖的两旁种了许多柳树。现在是春天,正是柳树发芽的季节,翠绿的柳枝在湖面上随风飘动,像春姑娘的辫子。湖面非常平静。清澈的湖水像一面大镜子。有许多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你看!远处一条小船轻轻地划过来,这景致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们走在湖边的小路上,小路的右边是一条铁路,铁路两旁用铁丝网围住。铁路上经常有火车经过。每当火车经过的时候,我和弟弟都一直盯着火车看,兴奋得欢蹦乱跳。

铁路公园真美啊!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爱我铁路建我家乡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在秦皇岛的某个角上,镶嵌着一颗美丽的“明珠”秦皇岛火车站。

火车站的前面是一个美丽的站前广场,广场四周的草地上芳草如茵,树木林立,火红的杜鹃花竞相开放。广场四周建了许多的高大的灯柱子,到了夜晚就会发出炫丽的光芒,实在是美不胜收。

广场上最令人百看不厌的那就要数广场上的喷泉了。那喷泉身着白色的衣服,头上戴着银灰色的帽子。帽子上有两只凤凰,他们好像正在为前来观赏的游客表演呢!喷泉的旁边有几块青色的石头竖立在那,上面刻着许多经典的古诗文。人们经常在这里品味观赏。

“站前广场”的后面就是火车站的主体建筑银灰色的火车站大楼。大楼是钢架结构,外面是高大的玻璃墙。楼顶是纺锤形的,简洁明快。“泰州”两个金色的大字嵌在火车站大楼的上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火车站被分为上、中、下三层。第一层是车库,里面可以停放各种车辆。往前走,那里是售票大厅,人们有的站在旁边聚精会神的看着火车时刻表、有的在咨询,有的排队买票……

火车站的第二层和第三层是候车大厅。一走进大厅,就会发现大厅真大啊!东西长度约有100米,南北长度约有50米,高度约有20米。由于大厅的南北两面都用了玻璃墙,所以大厅里的光线特别明亮。中间整齐地排列着天蓝色的座椅,地面清洁明亮。在四周的墙上还挂了多台宽大的超薄电视,供旅客观看。在火车站的第二层的左边,有一个小巧精致的景点故乡水。水从池壁上不断流下,注入池中,在清澈见底的池中,许多色彩鲜艳的大鲤鱼在快活地游来游去,把这个景点装点得更美丽。

大厅北面是检票口,液晶屏幕上字符在不停地滚动着,不时地预告着发车的车次、时间、停靠站点,让候车的旅客一目了然。

大厅的东面是一个面积不小的百货超市,品种齐全。里面摆放着许多有秦皇岛地方特色的食品、用品,让旅客们买回去赠送给家人朋友。

朋友,你听了我的介绍,喜欢我家乡的火车站吗?

[爱我铁路建我家乡作文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最美铁路人观后感

全文共 5650 字

+ 加入清单

题记:“我们努力,不是为了要感动谁,也不是要做给哪个人看,而是有能力跳出自己厌恶的圈子,并拥有选择的权力。不要努力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爱因斯坦

这里是被称为地球第三极;这里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45%;

这里是人迹罕至的生命禁区……而那块镌刻着“世界铁路海拔最高点5072米”的石碑会像一只有力的大手,将你再次拉近眼前的真实。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这条世界上迄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不仅结束了西藏自治区没有铁路的历史,而且让外国学者“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的预言不攻自破。

这一雄辩的事实,再一次让我们看到,在没有树,甚至没有人烟的,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除了跃动着一群群像藏羚羊一样灵动身姿的高原精灵外,更是充满了散发着生命的平和与喜悦的人的劳迹。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工务段养路工,担负青藏铁路全线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差、灾害最多的冻土线路养护任务的于本蕃,就是其中一分子。

奋战在“天路之巅”。

在终日遑遑、年年如旧的日常中,把忍受变成了享受

2006年,纵跨巍巍昆仑山的“钢铁巨龙”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建成通车。当千军万马的建设者告别浩浩荡荡、足以彪炳千秋的历史舞台后,上百名“天路”的护卫者,又默默地拿起这支沉甸甸的接力棒,把热血青春和无悔人生交付给植根苍茫大地的两根铁轨。

就在这一年的6月底,24岁的于本蕃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一脚踏进“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唐古拉,跟随师傅和工友们开始了青藏铁路线上冻土病害最多的125公里线路的验收、运营和维修工作。

初来乍到,于本蕃和工友们住的是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日常吃水吃菜都是靠汽车运送,上个厕所还要提防熊、狼等动物的袭击。尽管如此,作为“铁二代”的于本蕃依然为能子承父业,并在世界铁路最高处工作而感到自豪。

“第一次上线路,前后有50多天吧。记得临出发时,格尔木的树都已经泛绿了,唐古拉却与世隔绝般地下起了暴风雪,呼啸的冷风吹在身上如刀割一般生疼。”那一晚,于本蕃失眠了。

次日出工时,于本蕃像所有初上高原的人一样,口唇青紫,心跳加速,走路带喘,种.种不适迎面袭来。由于连续不断的风吹雪,线路大面积结冰积雪,给行车安全带来极大隐患。“险情就是命令!”工友们个个抡锨挥铲,在没膝深的雪野里全力清雪。

“小伙子,别吃太多了!”整夜没睡好觉,白天又干了一天的体力活,于本蕃饿得愈发心慌气短,索性在吃晚饭时盛了满满一大碗。就这,还被师傅当面说了一句。

终于,在繁重的体力活和彻夜的难眠中,于本蕃想起了在青藏铁路柯柯段工作的父亲,想起了小时候跟着父亲在线路上检查的情形。“当时就非常好奇,只有两根铁轨架起的铁路竟然这么庞大,有开火车的,有调车的,有维修水电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每一道工序都与下一道工序环环相扣。”

巨大的反差开始让意气风发的于本蕃纠结起来:“这么艰苦的环境,这么枯燥的生活,这么单调的工作,难道注定就要在这里度过一生吗?”

“你连眼前的事都做不了,今后还能干啥?”时任唐古拉车间工长的师傅,也是被评为省级劳模的王建民的一句话,像一盆浇在炭火上的冰水,让于本蕃幡然醒悟。

的确,比起丰满的理想,骨感的现实更多充满了无奈:一个人的选择从来就不广阔,从来就不自由。但人在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的真实却是尤为重要的。

“别看我们使用的工具笨重,可我们干的却是精细活儿,作业时轨距误差不允许超过2毫米,轨面高低起伏不能超过3毫米。冻土的承载能力不强,列车驶过时会对冻土造成压迫,钢轨很容易变得不平整,会影响旅客乘车的舒适感。所以,我们不能有丝毫马虎大意。”

经过风雨历练,仿佛脱胎换骨一样地成长着

扎根一线是养护线路的基础,精细检修更是确保铁路畅通的基石。常年与冻土打交道的于本蕃知道,因温差造成的冻土消融和膨胀,是线路安全运营的绊脚石,必须予以实时关注。

于是,他养成了一个徒步检查测量的习惯,就是在每日的线路巡查中,每隔50米左右,就俯下身子目测检查一番,用脚踩一踩路基;每行走100多米,就逐个检查轨道上的连接螺栓。如果按照每日平均检查10公里计算,12年来,经他双脚测量过的冻土路基就达2.16万公里。

“很多工作都还在摸索中,每一次病害也都不一样。我觉得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时间总是不够用。”于本蕃说。

有研究表明,人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行走,相当于在平原负重20公斤。唐古拉线路工区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遇上风雪交加的天气,零下十几摄氏度的野外,整个人很快都会冻僵,养护作业如同雪上加霜,但线路检修工作不能因此耽搁一天。

一次施工中,如何把一台重达150多公斤的螺栓机抬上近70度的坡道线路,让于本蕃和工友们着实犯了难。几经尝试,由前面3人在高处用绳子使劲拉,后面6人在底下合力扛,才算搞定了这个大家伙。工友们如释重负般的开怀大笑声,立时被唐古拉亘古的空旷所吞没。

“铁路的事情就是天大的事情,我们的养护质量关系到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幸福。”平均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山区风吹石头跑、雪打如刀割。为确保火车安全通行,于本蕃和工友们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这里,顶狂风战暴雪,排除冻土、大风、塌方等危害铁路安全的险情,用血肉之躯铸成一根根看不见的“轨枕”,托起青藏铁路安全运行的奇迹。

自2006年开通运营以来,青藏铁路格拉段至今已安全运营13年。当列车平稳行驶在雪域天路上,旅客被窗外的壮丽风光所震撼时,也会被那一闪而过的铁路护工所吸引——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穿着醒目的工作服,而是他们能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的浮躁。

时间向前飞驰。2017年10月15日,第十九届世界青年大学生联欢节开幕式在俄罗斯索契奥林匹克公园举行。来自180多个国家约2万名青年代表汇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属于年轻人的节日。

“这届活动的主题是为了一个更好的世界进行斗争。在活动现场,看到精英同行半个小时就能设计一条高铁出来,感到中国铁路真的非常“牛”!“老外”们争相跟我们换路徽、留合影,太长见识了!”于本蕃说,这次经历让他大开眼界,更加明白山外有山,学海无涯。

了解铁路的人都说,选择铁路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

2007年开春的一天,于本蕃50多岁的母亲因家中煤气中毒,口吐白沫,神智不清,生命危在旦夕。

原来,得知儿子第二天回家的消息后,母亲忙不迭地和面拌馅蒸包子,给许久没吃到家里饭的儿子改善伙食。没想到,老旧小区的煤气管道发生了煤气泄漏。

“得亏我提前回了家!”一时慌得六神无主的于本蕃,居然把电话打给了“110”,好在接电话的人负责,很快便叫来了救护车。“从此,母亲便留下了头疼的后遗症。”

于本蕃说,打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跟母亲红过脸,发过火。作为铁路单职工家属,倔强、不服输的母亲操持着家中里里外外一应大小事物,含辛茹苦把他和弟弟妹妹拉扯长大。如果母亲有个三长两短,他实在是承受不起。

小时候,在柯柯段巡线的父亲给了他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两条无限延伸的铁轨上,承载着那么多人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留下了那么多家喻户晓甚至可歌可泣的故事。但是,母亲日复一日的付出和坚忍,早已如骨血般在他的身上默默流淌。

河流的源头深藏大地,奋斗的昨天是日历的标记。

沧海桑田70载。从慢慢悠悠的蒸汽机车到后来的电力机车,再到今天飞驰在华夏之都、响彻九州大陆的“复兴”号高铁,中国铁路已然从一名“追赶者”转变成“领跑者”。而伴随着铁路成长起来的于本蕃,也亲眼见证了中国铁路的这一划时代巨变。

“艰苦的环境更能锻炼和成就人!”也因此,于本蕃身上有一种敦实又质朴的安心,让他能在生命禁区的唐古拉一干就是12年!他知道,这就是他出发的地方,他更记得自己为什么要出发。这是一个既遥远又坚定的存在!

妻子王兴芳比于本蕃大一岁,他们可以算得上青梅竹马了。早在上初中时,于本蕃就相中了这位齐耳短发的姑娘,虽然她考上了青海师范大学,而他只考上了兰州铁道学院,但在于本蕃的穷追不舍下,他俩最终成了班里最被人羡慕的一对儿。

一天的结束便是梦的开始,泪水却每一次都是新的。

就在母亲发生煤气中毒的那一年,于本蕃与妻子组建了甜蜜的二人世界,从此夫唱妇随,过起了聚少离多的小日子。3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儿子。

“哥,你千万别生气,成成的脖子被开水烫伤了。”一次,于本蕃正在格拉段沱沱河区间巡线。那年儿子才两岁多点,妻子当时身患感冒,又因服用感冒药而过敏,儿子口渴吵闹着要水喝,昏昏沉沉的王兴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拿起了滚烫的杯子.....

“一直到现在,我们家里都不用保温杯。”虽然是在电话里听到这个消息的,但于本蕃当时那个百爪挠心与见到母亲煤气中毒毫无二致。

我们的生活中从来不是只有喜剧或悲剧,总是悲与喜交织在一起。生活一直在教会我们学习,而我们也在借鉴生活本身的同时,经由生命的本质或意义带领我们抵达现实到不了的地方。

“就冲着你对我好!”从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子,再到同学聚会时被调侃成的“中年油腻男”,在全职太太王兴芳的眼里,于本蕃一直都是一个“最能坚持”的大丈夫,她甘心情愿为他放下身段,舍弃工作,从此风雨同舟,不离不弃。

2018年8月,在青藏高原最有生机的季节,妻子带着8岁的儿子来到昆仑山脚下的望昆车站探亲。不凑巧的是,当地铺天盖地的大雨浇灭了于本蕃与妻儿“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团圆梦。

“我们来了一个星期,而你却早出晚归的基本见不着面,难道你就有这么忙?”高原的雨季滂沱而骇人,但凡遇上这样的天气,线路的防洪便是天下第一等的大事,于本蕃哪里还能顾得上家人呢。妻子告诉他,他们来的第一个晚上,轰隆隆的炸雷就把孩子吓哭了,加上高原反应,她们娘俩整晚整晚地睡不好觉。

有了这样的切身体会,妻子王兴芳对他更加体贴了。她给他买来面膜敷脸,给他做可口的饭菜,给他穿上时下潮流的衣服……就连离别时再三嘱咐的话,也变成了“一定注意安全”的专业用语。

的确,任何父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的安逸些,少吃些苦。但于本蕃的父母妻儿亦没有更多的选择,他们一心直叨念着四个字“:平安就好!”

新时代孕育新机遇,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作为新时代的铁路榜样,于本蕃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车间副主任,从一名普通群众历练为一名共产党员,并先后获得“铁路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等荣誉。

“荣誉就像强心针,它时刻鞭策我往前走。”天的尽头是大海,曾经带着妻儿在海边见识了人的渺小的于本蕃,在离天最近的青藏高原,初衷不改地干着被朋友圈点赞,却又在亲人眼中“太苦了”的工作。而又有谁明白:只要一个人真有力量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他就可以如此轻易地从沉闷中解脱的道理呢?

秉承工匠精神,12年确保世界最难维护铁路万无一失

唐古拉山的冬季时间超过半年,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唐古拉线路工人没有退缩、没有怨言,在人类难以生存的环境下,创造了4300多天安全运行的纪录。

像于本蕃一样,12年来,唐古拉线路车间的所有职工和劳务工在两根铁轨上工作,也在两根铁轨上生活。车间22名职工、88名劳务工,秉承工匠精神,累计完成近10万个数据的观测记录和搜集整理,针对雪域高原冻土变化规律和特点,按照“冬病夏治,夏水冬防”的思路,冬防断,夏防胀,暑防洪,春秋两季防变化,确保世界最难维护铁路的万无一失。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旅客和货物发送量分别达到1655万人次、3400多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3%、5.8%,其中旅客发送量创历史新高。今年春运期间,青藏铁路共发送旅客148万人次。

2月27日,记者在望昆车站见到了这群在生命禁区默默坚守的职工队伍。他们个个皮肤黝黑,身材精瘦,手脚麻利,除了看上去有点像“柔软的胖子”的于本蕃。

“好大的风啊!这大白天的都能把人吹着跑了。”记者说。

“这里就是个风口子,雪窝子,我们早都习惯了。”

于本蕃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妻子因为脱发严重去医院看病,主治大夫正好与妻子相熟。闲聊中,得知这位医生拿着不到他一半的工资还乐此不疲地治病救人,他又一次被感动了。“把普通的职业当成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这对当时的我触动很大。”

这一天,早已大雪封山的昆仑山银装素裹。连续的风霜暴雪,使望昆车站所管辖的路段积雪严重。为安全起见,工区临时取消天窗作业时间,转去线下清雪除冰。在大风雪中,记者试着抡了几下铲子,十个手指立时冻得失去了知觉。而对面的于本蕃,却身手敏捷地大干了半个多小时。

“吸点氧,会舒服些。”当天,我在于本蕃的宿舍里小憩了一刻,他熟练地打开氧气瓶,细心地安上一根刚刚拆封的鼻氧管,轻手轻脚地带上了门。

抬眼望去,就是被誉为中华神州大地之脊梁的昆仑山。莽苍苍的昆仑山在漫天风雪中兀立着,耳边尽是打着呼哨嘶鸣着的罡风。这座伟岸的大山绵延不绝,仿佛是流逝的时间里不曾移动的坐标,在渺小的瞬间凝望着永恒。

“你听着亲爱的,我们必须抱着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

这是今年开年上映的一部现象级同名科幻大片。电影的编剧也是原作者刘慈欣在《流浪地球》一书中写道。“回去后,带上家人去看《流浪地球》吧。这是一部由咱们中国人自己编剧自己拍摄的科幻大片,也是第一次把家国情怀和爱与希望放在了宇宙的大背景下,里面有一种残酷现实中的温情,质朴而有力。”

去年才调到望昆车站的于本蕃,再次度过了一个不能与家人团聚的新年。从元月10日上山出工至今,他又在线路上前前后后忙活了50多天。“上来之前,医院检查出了糖尿病,要求住院治疗。这段时间血糖一直不稳定,调休后准备去医院好好治治。”由于同事的意外摔伤,于本蕃在岗位上又多待了一个月。

3月1日,是中小学校开学的日子,这次,他可以送孩子去上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最美铁路人观后感

全文共 1669 字

+ 加入清单

“有你守在虹桥站,‘生意’都做不下去了,以后我不来了。”这是一名长期混迹于上海虹桥站贩卖伪劣产品、倒票的“黄牛”发给铁路民警周荣亮的一条微信。因为磨不过周荣亮的盯人功夫而离开上海虹桥站的“黄牛”,可不止这一个。

周荣亮是上海铁路公安局上海铁路公安处虹桥站派出所副所长,由于长期以来的突出表现,他被评为2020年“最美铁路人”。

练就一双“鹰眼”

同事都说,周荣亮有一双发现问题的“鹰眼”——他曾靠嫌疑人的一个眼神,找回了价值超3万元的被盗金项链;凭一个矿泉水瓶,找到了报假警谎称在车站内投放炸弹的不法分子;因为一名旅客穿着、举止怪异上前询问,发现他的包里藏有毒品……

2018年,周荣亮调入上海虹桥站派出所。虹桥站是我国最大的高铁车站之一,客流量极大,潜伏在人群中与民警“打游击”的不轨之徒也不少。但周荣亮一眼就能发现“黄牛”和“刺头”,原来,他会牢记每一个治安高危人员的长相、姓名等信息,甚至在手机里留下照片,并时常翻看这份“黑名单”。一旦发现“老面孔”,他就会提高警惕,开展盯人战术。

自周荣亮调至虹桥站派出所以来,他带领民警查处治安案件900余起,查处违法犯罪嫌疑人2600余人,行政拘留违法人员550余名,打击整治数居全路各高铁车站首位。

铁汉也有柔情

面对一些顽固分子,周荣亮会带整治组成员连续几周加班,昼夜盯守,一旦其蠢蠢欲动,立即予以依法处置。虹桥站曾有一位长期兜售假冒伪劣小商品、滋扰旅客的范某,一个月就被拘留了6次。后来,因为妨碍民警执行公务,范某受到刑事处罚。

雷霆手段背后,更有铁汉柔情。经过走访,周荣亮了解到范某家里经济拮据,上有80岁瘫痪在床的老母亲,下有3岁的儿子,姐姐和妻子没有正当工作。周荣亮自己出钱为范某家人购置日用品,并为其妻子介绍工作。范某出狱后得知后,懊悔不已,不仅向周荣亮认了错,还举家回到山西老家重新开始正当职业。

“让违法人员心服口服、从此收手更有意义。”周荣亮说,因此,不管案件是谁处理的,他都会在处理结束后找违法人员谈心,尽可能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了解他们是否有客观困难,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织就一张安全网

守护虹桥站,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2019年,周荣亮组织起一支由安检员、客运员、保洁员、店员等组成的虹桥义警队。他们全天候穿梭在各个角落,协助民警开展工作,犹如一张结实的安全网。

一天夜里,一名旅客在车站到达层休息,嫌疑人乘其不备将其手机偷走,这一幕恰巧被刚刚下班的义警高海兵看到。高海兵与同伴立即上前拦住小偷,并且及时通知了虹桥站派出所民警。从案发到破案,不到90秒。

“旅客多的地方要走得慢、看得细,角落位置最容易有情况,这些话,每次巡逻时周所长都要反复说。”义警邢瑞莲说,只要有新人参与站内巡逻,周荣亮都要带着他们从头到尾走一遍负责区域。工作期间,他每天的微信步数从未低于2万步。

如今,这支义警队伍已经发展到160人,成为虹桥站派出所与车站、地方公安、商户等深化联动协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金字招牌”。

冲在防疫一线

过去一年,防疫是关键词。虽然上海虹桥站没有往日春运返程的大客流,但周荣亮感到责任更大了。他充分发挥视频巡控无接触的优势,将站区每个体温监测点、身份核查点都纳入执勤民警网格管控的重点区域。

去年2月底,一列杭州开往上海虹桥站的旅客列车上,有位外籍旅客是新冠肺炎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因为语言不通,这位外籍旅客并不配合防控措施。

得知消息后,周荣亮带着由四人组成的工作组,穿上防护服,守在站台上。列车进站停稳,他就赶紧上车,先做相关车厢旅客的思想工作,请他们配合下车接受集中筛查。随后又重点劝说外籍旅客前往集中隔离点进行核酸检测。软磨硬泡十分钟后,外籍旅客终于愿意下车配合防疫工作。好在检测结果显示这位旅客并未感染,大家紧张的心才放松下来。

同事们说周荣亮有个特点,那就是每年春运、国庆假期,他的脸总是有点肿。原来,每年这几个时段都是周荣亮工作最忙的时候,连续加班是常事。虽然一熬夜就上火、一上火牙龈就肿,但他还是坚持紧盯客流高峰,协调旅客接驳。大家开玩笑调侃周荣亮爱上火,但心里没有不佩服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铁路伴我成长我为铁路护航作文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在来学校的路上需经过一段铁路,因此对铁路由不深切,有一天,在来学校的路上,看见一个60多岁的老人提着一个大袋子,起初我认为这个老人是像小孩一样在玩。但是,这个老人是在帮铁路清理卫生。不管这位老人是为生活的艰难而捡东西,还是就是为了保护铁路,但是他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保护铁路,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也许,有一天,你乘坐的火车,因为某个和你不相干的人保护铁路而没有发生意外,我应为你不应该感到庆幸,而应该惭愧,为什么在平常你没有多注意铁路,保护铁路。你应该像那“某个人”一样,保护铁路,就像保护你自己一样。其实,一件小小的帮助,一件简单的事情,却有可能改变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更何况,这不是一个小小的帮助,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人人都以保护铁路为荣,因铁路发生的意外伤亡就会更小。

有些人,为了贪图小便宜,而破坏铁路,比如拧铁路轨上的镙丝钉,造成了铁路事故,不但使火车被毁,而且使受害人的家属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就因为那个人的一、二元钱,而造成了国家的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损失。所以,破坏铁路的后果是很可怕的。

还记得,在上初中时,看过一部动画片,讲的是个恶魔和正义使者的故事,这个恶魔专门以破坏人类公共场所设施为乐,而正义使者的现任就是保护人类的安全,有一次,恶魔改变了铁路的轨道,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两辆迎面而来的火车相撞,幸亏这时正义使者及时赶到,才幸免于一场灾难发生,试想如果两列火车相撞,不仅仅是车毁人亡,而且还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詹天佑”一个多么让人骄傲的名字呀!他为我们的祖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方便。当然,我们也应该为我们这个国家做点什么。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力所能及的——爱护铁路。

所以,保护铁路人人有责,还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道德问题,还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关系到国家的财产,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就“以保护铁路为荣,以破坏铁路为耻”,树立正确的态度观,人生观 让我们共同唱响每一个人的心声吧!让我们用行动唤醒身边的每一个人。

“爱护铁路,人人有责”让我们来一起努力吧!为国家做贡献就是给我们自己带来方便,那我们岂又“何乐而不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铁路伴我成长我为铁路护航征文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轰隆、轰隆……”每天之中,都会有很多火车在铁路上来回奔走。听着火车的叫声,是多么的熟悉,多么亲切,多么习以为常。

我们庄的铁路横跨过庄口,铁路下面是一个涵洞,是庄里学生上学的必经之路。我便与铁路结下了深厚友谊。

我记得小时候,总会和两三个伙伴还有家长站在铁路前,数经过的火车节数,然后比谁数的准。那时候,数着数着,总是忘记了时间,总是会很开心。每次都是家长拉着我们回家,我们还是不想回去,也不愿离开这里。总觉得一旦离开铁路便消失了。

长大一点点,也便不会觉得铁路有什么新奇,而它还是一如既往的过着火车。但是,铁路下的涵洞变成了我们这么大的孩子的“宝地”一到夏天,涵洞里面变回凉爽无比,非常凉快。这时我们便会在涵洞里面说说笑笑,一起聊一些自己心中的秘密,整个涵洞中都洋溢着欢乐的味道。

到了初中,有了更多的学习任务和压力,便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铁路玩耍。但我还是会一个月去一次,把心中的压抑和苦闷对着铁路和涵洞大喊。把心中的“积蓄”一起发泄出来,并对它喊出自己的奋斗目标,然后心情变好了许多,由晴转阴。

家乡的铁路陪我见证了辛酸与欢乐,一直伴随着我成长。默默地倾听着我的诉说。面对它,我毫不掩饰,释放自己内心的情绪。

铁路伴我成长,我为铁路护航!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地下铁路读后感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6日晚,201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揭晓,科尔森·怀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新作《地下铁路》(The Underground Railroad)斩获最佳小说奖。

《地下铁路》和其他入围今年短名单的小说

本次入围小说奖短名单的其他四部作品,分别是杰奎琳·伍德森(Jacqueline Woodson)的《另一个布鲁克林》(Another Brooklyn)、克里斯·巴彻尔德(Chris Bachelder)的《特别回放》(The Throwback Special)、波勒特·贾尔斯(Paulette Jiles)的《世界新闻》(News of the World)和卡兰·马哈詹(Karan Mahajan)的《小炸弹集合》(The Association of Small Bombs)。

小说奖之外,2016美国国家图书奖青少年文学奖由约翰·刘易斯(John Lewis)、安德鲁·艾丁(Andrew Aydin)、内特·鲍威尔(Nate Powell)合著的《前进:卷三》一书获得。

诗歌奖由丹尼尔·波祖斯基(Daniel Borzutzky)的《努力为人》(The Performance of Becoming Human)夺得。

非虚构作品奖颁给了伊伯朗·X·肯迪(Ibram X. Kendi)的《一出生就被标签化:美国种族主义的历史》(Stamped from the Beginning: The Definitive History of Racist Ideas in America )。

今年的特别贡献奖颁给了传记作家罗伯特·A·卡罗(Robert A. Caro)。卡罗是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双料得主,并曾两次获得全美书评人协会奖。他的重要作品包括《林登·约翰逊传》和《权力的中间人:罗伯特·摩西和纽约的衰落》。

和往年一样,今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颁奖典礼也是在纽约曼哈顿下城的Cipriani酒店举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最美铁路人观后感

全文共 1212 字

+ 加入清单

“最美的彩虹在凉山,北京的火车到凉山……”40多年前,那时火车刚刚开通,这首关于铁路的彝族民谣传唱在大凉山区,成为很多凉山儿女心头抹不去的记忆;40年后,人们的出行方式变了,火车站也变了,但是没有变化的是对“慢火车”的依赖和感情。

索玛花开,情暖凉山父老乡亲。“这是一趟运输车、公交车、扶贫车、校车……”当了23年“慢火车”列车长的阿西阿呷如此总结她对这趟一直忙碌着的“小慢车”的定义。

“新时代铁路榜样”——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5634次“小慢车”彝族列车长阿西阿呷。23个春华秋实,23年砥砺坚守,阿西阿呷的电话号码17年未有更换,这趟行驶在成昆线的“小慢车”的车厢中,总能看到阿西阿呷对彝族旅客嘘寒问暖、排忧解难的身影,她早已是和当地人们亲如一家。为此,阿西阿呷被彝族老乡们亲切地称为大凉山美丽的“索玛花”,在这趟满载希望的扶贫列车上,践行着铿锵玫瑰的不凡人生,书写着铁路职工的爱岗敬业。

索玛花开,助力脱贫向好发展。平凡的榜样,更彰显引领的力量。这是一个属于奋斗者的时代。以榜样之光照亮前路,铁路发展必将更有力量,我们的生活必将更美好。阿西阿呷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这趟列车上心系老乡、情满列车、造福一方,用乡音乡情担当着,帮助乡亲们扶贫使命与担当。她用23年的风雨兼程,告诉了人们什么是“民族团结鱼水情”,什么是“坚守的力量”。这列“小慢车”是大凉山地区精准扶贫的传输带,而阿西阿呷和工作人员则是这传输带的发动器。阿西阿呷作为一名党员,时刻不忘身上的特殊使命、时刻不忘肩上的责任担当,在服务群众同时,更是让老乡们切实体会到党和国家的给予的关爱,让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小康生活充满了信心。

索玛花开,点赞平凡铁路岗位。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神州大地上铁路已是成网密织,而每一位铁路人则是铁路发展的肌体细胞,每名铁路人都是推动人民铁路事业发展的功臣。然而,铁路人从来就不是以“我”的个体存在,而是以“集体”的名义生存。相信像阿西阿呷这样精细服务彝族百姓出行的铁路人,一定还有许许多多,他们守护着人民的利益,践行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忠实誓言,他们的真情为铁路事业而争光添彩,他们的真心为社会发展而续写温情。就像开行的“小慢车”,它带给大山的是希望的力量,而运营它的她“奋斗”与“坚守”者们都是时代新人的模样!他们虽为像阿西阿呷一样被热点关注,但我相信,他们的一言一行只要能温暖着社会,就一定能收获群众的赞许,必定会露出幸福的笑容。因为在他们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里,折射着助人、奉献的意义与价值。

索玛花开23载,一列慢车、一群渴望幸福的人。阿西阿呷的坚守,展示出新时代铁路人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拼搏精神。时代铁路楷模并不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英雄”,他们也仅是千千万万个铁路事业建设线中的平凡者。相信在平凡岗位上的铁路人,会伴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铁路先行的精神引领中,助力交通强国的建设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最美铁路人观后感

全文共 1119 字

+ 加入清单

周荣亮是上海铁路公安局上海铁路公安处虹桥站派出所副所长。工作15年来,他凭借一双“鹰眼”,多次在不法分子身上查获违禁物品,全力打造车站安全网,保障了旅客生命财产安全,是真正的车站“守护神”。

职责所在,他用“鹰眼”守护一方平安。2005年毕业以后,周荣亮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铁路民警,被安排在上海站派出所工作。火车站客流量大且环境复杂,周荣亮在这样环境下的练就了一双异常敏锐的眼睛。2006年,周荣亮在执行任务时发现了一名可疑人员,经现场询问盘查,竟然在其皮包内发现了毒品。不仅如此,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周荣亮通过观察就找到了被盗的金项链;通过看监控就能找到报假警的不法分子。周荣亮用他的“鹰眼”监视着火车站嫌疑人员的一举一动,消除了治安隐患,保障了旅客在车站内的安全。

法网恢恢,他带领义警构建车站安全网。“铁路虹桥义警”是周荣亮来到虹桥站派出所成立的一只义警队,它由安检员、客运员、保洁员等100多名职工自发组成,全天候负责虹桥站各个角落的安全,协助民警开展工作,坚决打击各类不法分子,有效守护车站安全。某天深夜,一名旅客在虹桥站休息时,包里的手机被小偷偷走,而这一幕恰好被正在巡逻的义警看到并立即拦住,配合赶到的民警将小偷送到派出所,整个过程还不到90秒。义警与民警相互配合,果断的采取行动打击犯罪活动,在如今的虹桥站屡见不鲜,靠的就是周荣亮和他组建的这支义警队。“义警队绝不是穿着橙马甲的旁观者,而是与民警一起维护车站治安的自家人。”周荣亮骄傲地说。是的,群众自发维护治安,积极配合民警执法,不法分子就绝对没有可乘之机,车站也就成为出行的平安之地。2019年,全所抓获网上逃犯587人、查处治安案件409起。如今,这支义警队义警发展到160多人,通过不断深化互助联动,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渐成为上海虹桥站的“金字招牌”。

责任担当,他义无反顾为生命护航。2019年9月10日,周荣亮和同事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为江苏无锡人民医院护送肺源。为了保证肺源及时安全的送到医院,周荣亮带领民警多次实地模拟测算,精心选择空铁转运的最佳路线和高铁车次,采取全程护送和“反向”直达站台的方式,在8分钟内完成虹桥机场到高铁车厢的转运,顺利将肺源转移到患者所在的医院,保证了手术成功完成。仅2019年,周荣亮就完成28次人体器官转移,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生命速递”,是真正的“生命护航者”。

正是由于周荣亮兢兢业业,以恒心和苦功保障旅客生命财产安全,他先后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10次,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旅客利益无小事,车站安全无小事。”周荣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铁路榜样的力量,成为激励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后感_400字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读到“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的冻土区,施工难度极大,关键是控制温度……”这段话主要写了施工时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无法控制温度。温度低,混凝土不凝固;增温,洞壁融化塌滑。真是左右为难!可是西部建设者们在高寒缺氧、环境恶劣、施工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利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难题,终于将风火山隧道贯通了,我做为一名新世纪的接班人,要学习西部建设者们不向困难低头,勇往直前的艰苦奋斗精神。

当我读完全文时,发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个简短有力的句子即是文章题目,又是作者行文的线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并且都是用了感叹号,从而使这句朴素无华的话语充满了信心与决心。

为了修建这条铁路,西部建设者们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荒无人烟的高原,排出万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又有多少人为了修建这条铁路奉献了自已的青春和热血,只有他们的付出,才创下了铁路建设的奇迹。我们要学习这些建设者们的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长大以后要成为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最美铁路人观后感800字左右

全文共 1257 字

+ 加入清单

“无论时代的进程多么快,高铁的发展有多快,但是我们这一趟‘小慢车’,依然是彝族乡亲的幸福线,我会一直坚守。”成昆铁路“慢火车”列车长阿西阿呷说。

阿西阿呷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5634次“慢火车”列车长,值乘的“慢火车”途经“三区三州”之一的大凉山彝族聚居地,交通条件极为不便。她从事乘务工作24年来,以“一辈子一趟车”的真情,始终守护着这趟彝族同胞的致富车、便民车、希望车、连心车,用心用情服务彝族百姓出行,与沿线彝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被称为“大凉山美丽的索玛花”。

1971年,阿西阿呷的父亲从部队转业,分配到成昆铁路白石岩站。阿西阿呷就是坐着这趟“慢火车”长大的,对5633次“慢火车”充满感情。1996年,21岁的阿西阿呷来到铁路,开始了铁路客运生涯。

5633/5634次列车在凉山州普雄镇与攀枝花市之间运行。这趟“慢火车”自1970年成昆铁路开通时就开始运营,全程353公里,需要运行10个小时,沿线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由于沿线一些小站交通不便,列车是当地老乡与外界沟通唯一的桥梁,20多年来票价不变,最低2元。彝族老乡亲切地称这趟火车是“赶集车”“致富车”“求学车”。巡视车厢时,经常听到他们说,铁路“瓦吉瓦”,列车员“卡莎莎”,“瓦吉瓦”就是好得很、太好了的意思,“卡莎莎”就是谢谢的意思。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表达了他们对“小慢车”发自内心的喜爱。

为了方便他们联系,阿西阿呷的手机号18年没有变过,里面存着很多彝族乡亲的号码,“谁家需要帮助,接到老乡的求助电话,我便尽全力为他们解决难题。”

一次,阿西阿呷巡视车厢的时候,看见一位70多位的彝族老阿妈坐在地上,因为身后里装的土豆太重无法起身。她赶紧走过去,搭手帮着把背篼抽起来。没想到的是,阿西阿呷第二趟上班的时候,在车站又看到了这位老阿妈,老阿妈从胸前的内兜里掏出两个煮熟的鸡蛋。老阿妈说:”打听到你今天上班,早上五点多就起来了,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就是为了给我送两个鸡蛋。”捧着这两个带着体温的鸡蛋,阿西阿呷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她说:“这两个鸡蛋比我得到的任何奖章都珍贵,它是彝族乡亲对‘慢火车’真挚的情感,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慢火车’承载着彝族乡亲的希望和未来。”

阿西阿呷说,这些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彝族老乡上车随身带的只有土豆、玉米粑粑和元根萝卜汤,买个方便面都是很奢侈的。现在出去打工和做生意的乡亲们越来越多,老乡们不仅不愁吃不愁喝,也更爱美了,他们的穿着越来越时尚,逢年过节的时候,有很多彝族老乡穿着民族的盛装在我们的车厢里面对歌、拍视频、刷抖音,展示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然而在阿西阿呷的眼里,最大的改观还是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很多彝族乡亲都认为女孩子读书没什么用。而现在,他们这个想法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每家每户不管是男孩子女孩子都给他们良好的教育,父母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她说:“我不仅是一名列车长,更是彝族人,我要一直坚守在这个‘小慢车’上,和我的乡亲们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最美铁路人观后感

全文共 1878 字

+ 加入清单

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当“线路医生”究竟是什么样的感受?

这名在青藏铁路坚守了12年的工务人可能最有发言权。

驻扎在平均海拔4800米的雪域高原克服高寒缺氧,挑战体能极限,一丝不苟地呵护天路的每一寸钢轨。

他就是新时代铁路榜样,他是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工务段望昆线路养护车间副主任于本蕃。

他扎根雪域高原,2006年6月底,24岁的于本蕃初次来到雪域高原,刚刚毕业不久的他,虽对未来懵懂却不怯懦,跟随师傅开始了青藏铁路格拉段,在最高海拔线路区段的验收、维修工作.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地处世界第三极的生命禁区核心地带,这里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45%,年平均气温为零下5摄氏度,极端气温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

“风吹石头跑,十里不同天;氧气吃不饱,四季穿棉袄”就是对雪域天路之巅唐古拉地区恶劣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

刚来到唐古拉时的于本蕃和工友们住在临时活动板房,日常喝水吃菜都要靠汽车从格尔木送来,上个厕所还得提防棕熊、野狼等“高原伙伴儿”的“恶作剧”。

尽管如此,于本蕃依然为能在世界铁路最高处工作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12年里,他经历过无数次极端恶劣天气的挑战。印象最深刻的,是在2014年初的一个深夜,唐古拉地区突降暴雪,个别地段积雪上道,掩埋线路。

于本蕃接到命令后,迅速出动。在快速攀爬路堤边坡时,他突然感到一双“大手”紧紧掩住他的口鼻,在剧烈的心跳声中,于本蕃晕倒了。

“于主任晕倒了!”身后的工友迅速赶来,将栽入雪地的于本蕃扶起。于本蕃双眼迷离、嘴唇乌黑发紫,用微微颤抖的声音说:“我没事,不要管我。快上线路看看雪情,千万别影响行车。”

精检细修确保线路质量,“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扎根高原的精神高度是由“零误差”精细检修的基石搭建而成。

在日常线路巡查中,于本蕃对轨道上的连接螺栓也逐个检查,每行走100多米,就会下意识地用脚踩踩路基,确保线路状态稳定.

2015年3月,于本蕃带领维护施工队伍冒雪前往青藏铁路布强格至唐古拉站区间巡查,在1386公里450米处发现路基不平。

险情就是命令。

时任车间技术员的他一边向调度报告,一边做好两端防护,调集所有机具、人员实施抢修。

经过近5个小时的路基夯实,线路顺利开通。职工们看着于本蕃冻得黑紫红肿的脸,纷纷劝他多休息一会儿或派其他职工去盯控,可他坚定地说:“我是党员,又是车间干部,多干点是应该的。”

有研究表明,人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相当于在平原负重20公斤,而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区基本不适合人类居住。然而,在这条横亘在生命禁区的“天路”上,于本蕃却坚守了12年。

每年车间管辖的线路大修及捣固机集中上线作业期间,于本蕃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线路出现问题需要紧急抢修时,他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现场,直至处理完所有问题。

把脉冻土解决难题、高原冻土地段线路维护是世界性难题。因温差造成的冻土消融和膨胀会对线路安全造成影响,于本蕃常年与冻土打交道,线路实时状态成为他最关心的问题。他采取徒步检查测量的方式,准确掌握青藏铁路格拉段冻土变化规律。

检查时,他强忍着钢轨晴天的灼烫和雪天的冰凉,每隔50米就俯下身子目测检查,平均每个工作日徒步检查近10公里高海拔冻土区段,12年走行距离达2.16万公里。

“高海拔,必须做到零误差。虽然工作累些、标准高些,但只有确保了安全,我和同事们的心里才踏实,晚上才能睡个好觉。”

于本蕃朴实的话语中体现的是对青藏铁路安全畅通的责任。

12年间,于本蕃先后完成高海拔地区线路“小坑”整修、减少冻土路基线路拨道回弹量、进一步提高软轴捣固机的捣固质量等多项QC成果;总结提炼出看、测、析、敲、听、验的“六标”检修工作法;坚持科学养修,定期检查病害突出区段路基变化情况,对比、分析气温变化及线路动静态规律性变化数据;组织职工加强线路精细化养护维修,开展线路病害攻坚整治活动。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多年来,于本蕃与职工们同学习、同进步,并积极开展传帮带,使本车间整体工作效率不断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他所在车间的职工人人都能熟练检查线路设备,并且掌握所有检养修机械操作技能,具备单独负责处理线路病害的能力。

“条件虽苦不言苦,格拉线上写忠诚”是于本蕃的座右铭。

12年的坚守,12年的奉献,雪域高原砥砺着于本蕃的青春奋斗,也见证着于本蕃的青春梦想。由于工作成绩优异,于本蕃先后获得铁路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等荣誉。

踏上新的征程,永远不变的是于本蕃的精神底色。

“海拔高追求更高、风暴强意志更强”。

在天路之巅,于本蕃将继续行走出幸福的奋斗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铁路两学一做第二专题心得体会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5月6日,市铁路局党委在局二楼会议室召开“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动员会。局党委书记、局长刘鹏作动员讲话,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曲波主持会议。局党委班子成员、各党支部书记及机关全体党员参加。各支部组织党员在分会场通过视频收看。

会上,刘鹏同志指出,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党内教育拓展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坚定理想信念、统一思想行动的新路标,是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凝聚力战斗力的必修课,是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思想保证。认真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需要切实把握内涵和要求,强调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学”,就是深入学习党章党规,重在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就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在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做”,就是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共产党员,重在坚定信仰信念、强化政治意识、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

刘鹏同志强调,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今年我局党建工作的龙头任务。各党支部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学习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好责任落实,严格督促检查,加强宣传引导,将学习教育与与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起来,与完成年度目标结合起来,与推进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摆布好工作力量,掌握好进度节奏,确保业务工作与学习教育“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曲波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强调了三点意见:一是各党支部尽快召开动员会议;二是抓紧制定学习方案;三是统筹兼顾,边学边改。

紧接着,曲波同志又主持召开市铁路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培训会,对各支部书记进行专题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乡征文二:爱我铁路建我家乡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铁路犹如国家的血脉.我们平常的生活都离不开铁路.因此,铁路对国家、对人民的生活都十分重要.我们要爱护路,做保护铁路的小卫士!

虽然人们都十分爱护铁路设施,但是有一些人仍旧破坏铁路.一条崭新的铁路刚刚建好,大家都十分高兴.可是有一些人为了少走一段路,把护拦弄断.这样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一但发生交通事故,那后果就不堪设想.

2009年3月12日20时38分,在沪昆波州一冷水铺下行线K1609+570m处(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境内)发生了一起货物列车与行走在铁路线上的学生相撞的铁路交通事故,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中断沪昆线下行正线行车3小时20分.经初步调查的原因是:怀化市芷江县上坪中学7名学生下晚自习后,在回家途中,违反了有关交通规定,戴着耳机竟然走在铁路中间,被10922次货物列车撞上.

有时在铁路沿线,看见有些人正在穿过护拦到铁路对面,我心中真为他们捏把汗.生命是多么的宝贵,怎么能不珍惜呢?少走几步路,造成了国家重大损失,酿成重大事故,死了那么多人,这样的教训还不深刻吗?一个个事例还不足以让大家保护铁路,珍爱生命吗?

铁路是祖国的大动脉,是交通的重要枢纽.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它.若没有了铁路,四川灾区的人民的物资怎么能及时到达?一些粮食就无法向别的省运输.各种商品也无法让更多人使用.铁路犹如祖国的血脉,通畅了才能把鲜血充满整个身体,让生命充满活力?若铁路没了,我们怎样与外界沟通呢?祖国的大好风光怎样领略?

现在就让我们加入知路、爱路、护路的行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高管经常出差非洲此行为洽谈铁路项目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铁建宣传部一负责人告诉记者,周天想等人此行是受马里交通部之邀,计划考察、援建当地铁路。在此次劫持事件中,有中国铁建国际集团的一个考察团入住酒店,早上这几位领导在大堂约见客人时遭遇恐怖分子机枪扫射,不幸遇难。“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承担了国家诸多海外援建业务,加之铁路等交通基建项目是国家‘走出去’布局的重点,所以国际集团自2013年成立后,海外业务不断增加,像周总、王总经常出差在海外,尤其是非洲居多。”一位中国铁建中层领导说。一位同事对三人表达了沉痛哀悼,“三位长期专注于非洲市场开发和项目管理,是中国铁建的海外精英!他们爱岗敬业,心系企业,具有国际思维,讲求诚信。为赴马里交通部之约,遭险罹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400字: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后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文章讲了2001年10月18日,我国打算从格尔木开始,一直到达拉萨,修一条长长的铁路,中途经过风火山,遇到了许多难题,却都在指挥人员的精心策划下一一化解,随着修建铁路工程的延伸,遇到了问题也就越来越多,但工程指挥人员毫不退缩,终于,用了一年的时间,打通了这条主干道,将铁路修到了拉萨。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筑路大军在修铁路时,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天气,温度,供氧不足,等等,许多难题,我们的指挥人员想尽了一切办法,终于仅此而已了一条通往拉萨的铁路,因此,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不畏艰难险阻,不向困难低头,敢于向困难叫板的精神,他们就是凭着这咱顽强的精神,成功的打通了1338米的大隧道,把铁路修到了拉萨。

在学习中,我们也要学习他们那种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敢于向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对问题进行逐一思索,解决各个环节,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北京春运铁路调图公布

全文共 1243 字

+ 加入清单

铁路部门获悉,2016年1月10日北京铁路新的列车运行图编制出台。从当日零点开始按照新的列车运行图运行。这是2016年首次的调图工作,为即将到来的春运做好准备工作。这次调图,是北京地区铁路历年停运列车较少,而变点列车较多的一次。由于此次变点列车运行跨调图时限运行,所以部分列车调图工作在1月9日或1月11日就按照新的运行图运行,旅客在这方面容易弄混耽误行程。

旅客列车停运2对:石家庄至秦皇岛的D6602/3/D6604/1次、D6606/7/D6608/5次;

变点列车2列:1.北京~张家界K967变8:46开,晚开1分。2.丹东~北京K28变8.38到,晚到7分。

此外,记者注意到,由于部分夕发朝至列车出现跨凌晨运行的情况,所以始发和终到北京的部分列车在2016年1月10日前后执行新的运行时间。

涉及到的跨调图时段运行列车9对:

1.齐齐哈尔~北京T40/39次。T40次由齐齐哈尔、T39次由北京自1月10日起按新时刻运行。

2.齐齐哈尔~北京T48/7次。T48次由齐齐哈尔、T47次由北京自1月10日起按新时刻运行。因新旧交替关系, 1月10日北京开T47次按新时刻运行。

3.海拉尔~北京K40/39次。K40次由海拉尔、K39次由北京自1月10日起按新时刻运行。

4.北京~松原2589/92 2591/90次。2589/92次由北京自1月9日、2591/90次由松原自1月10日起按新时刻运行。

5.北京~青岛北Z7/8次、北京~秦皇岛T5685/6次,Z7次由北京自1月10日起按新时刻运行,Z8次由青岛北自1月11日起按新时刻运行。

T5685次由北京、T5686次由秦皇岛均自1月12日日起按新时刻运行。因新旧交替关系,1月10日青岛北开Z8次按旧编组、新时刻运行。

1月10日、11日北京~秦皇岛T5685/6次停运。1月10日、11日到北京Z10次车底改行使10日、11日北京开Z7次。

6.北京~杭州Z9/10次

Z9次由北京自1月10日起按新时刻运行,Z10次由杭州自1月11日起按新时刻运行。因新旧交替关系,1月10日杭州开Z10次按旧编组、新时刻运行。

1月10日、11日到北京Z8次车底改编分别行使10日、11日北京开Z9次。

7.北京~韩城K609/10次、临汾~韩城6045/6次

K610次由韩城自1月9日、K609次由北京自1月10日起按新时刻运行。6045次由临汾自1月9日、6046次由韩城自1月11日起按新时刻运行。因新旧交替关系,1月10日韩城开6046次按新时刻旧编组运行。

8.长沙~北京T2/1次。T2次由长沙自1月9日、T1次由北京自1月10日起按新时刻运行。

9.张家界~北京K968/5/8 K967/6/7次。K968/5/8次由张家界自1月9日、K967/6/7次由北京自1月11日起按新时刻运行。因新旧交替关系,10日北京开K967次按旧时刻运行。

(以上运行列车时刻在春运前即将发生变化,请购买车票旅客提前注意变更列车的到发时间,以免耽误行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铁路伴我成长我为铁路护航征文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呜……空吃空吃……

我可算是一个看铁路时间不短的人了。从出生到现在坐在这里,我无时无刻不在铁路边,感受着它带给我的隆隆的震撼和飞驰的速度。

小时候,铁路用的是木头做根基,用两个钉子深深地嵌在它里面,上面放上铁轨。踩在上面,能感受到浓浓的乡村情。我爱站在上面向父母逞能我的平衡力有多棒,虽然每一次都是站不了多久就要掉下来最后被父母接住,但心里还是很幸福。

时间久了,木头都有些腐朽了,踩在上面软软的,很是舒服。但是把爸爸却告诉我,“要拆了老铁路修建新铁路了我那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住,眼泪哗哗落了下来,流进嘴里,好咸呀!

经过很久的施工,终于完毕了。新铁路很是气派,全是水泥做根基,上面换上全新的铁轨,而且比老铁路多了两道,以前用来填补的石头也换成了漂亮的大理石。

我很快接受了这一切,重新在新铁路上面玩耍,有时又可以看到别的种类的火车,以前从没见过的,心里又更加高兴。

一辆火车从我耳边驶过,那声音那样轻盈,再没有了以前震撼的声音,也许,我那美丽的童年也已经乘着那辆火车驶去了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3522 字

+ 加入清单

少年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

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

”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

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

”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

”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

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詹天佑几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刚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验。

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衽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

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

詹天佑果然成功了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初战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

英俄使臣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与英俄两国无关。”他们原以为这么一来,中国就无法建造这条铁路了。在这关键时刻,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

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亲自带学生和工人着,背着标杆,经纬仪,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

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工程人员之口。

”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又重新勘测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

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叠,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

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

”“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

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

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

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继任了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

为了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

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

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其间,厘定了各种铁路工程标准,并上书政府要求全国采用。中国现在仍然使用的4尺8寸半标准轨、珍氏自动挂钩(J“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爱国故事nney Coupler,亦称姜坭车钩、郑氏车钩,美国人 Eli J“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爱国故事nney 所创)等等都是出自詹天佑的提议。

此外詹天佑亦着重铁路人才的培训,制定了工程师升转章程,对工程人员的考核和要求作出明文规定,并且定明工程师薪酬与考核成绩挂钩。京张铁路堷训了不少中国的工程人员,詹天佑所制定的考核章程亦成为其他中国铁路的模仿对象。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获宣统赐工科进士,任留学生主试官等职。1910年,任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总理兼工程师,1912年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负责兴建粤汉及川汉铁路。此后一直定居在汉口俄租界的鄂哈街9号(今洞庭街51号)。

同年成立“中华工程师学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民国成立后,于1913年获政府委任为交通部技监,1914年获颁授二等宝光嘉禾章。1916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919年初,受命往海参崴和哈尔滨任协约国监督远东铁路会议中国代表。4月因病回汉口,4月24日病逝,终年五十九岁。 詹天佑与其妻谭菊珍埋葬在京张路青龙桥火车站附近。1922年青龙桥火车站竖立詹天佑铜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纪念馆。 在纪念京张铁路100周年之际,张家口人民永远缅怀京张铁路的总设计师詹天佑,2005年在张家口南站广场,建起詹天佑塑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为铁路护航

全文共 2339 字

+ 加入清单

17岁了,记忆中只搬过一次家,无非就是从铁路的东边搬到铁路的西边,而且离铁路更近了――只须走出阳台便能看到。

认为从小就住在铁路边是一种福分。小孩子嘛,不知为什么,都喜欢看火车,而城市中的铁路并不多,能从小就生活在铁路附近的小孩也不太多。妈妈常说,我小时侯特爱看火车。如果我哭闹不停,妈妈就会抱我走出厂门口,带我去看火车。我一看到火车就停止哭闹了,如果有火车经过,我更是破涕为笑。

我8岁时搬的家。新家里铁路很近,而且还有一条小路直通上铁路,所以那几年,我们经常在晚饭后去铁路散步。那时的铁路上有比较多的人来往。有伸开双手摇摇晃晃地行走在一条铁轨上的小孩,有手握蒲扇的老夫妻,有像我们这样甜蜜地一家三口,还有拉着单车匆匆而行的人――那时永和大桥还没有建,所以,邕江铁桥便是这附近过江的便捷通道。我们总是沿着铁桥往南走,一直走到雅里坡,告别铁桥后再沿着江北大道走,然后走过一小段北大路再绕回家,走到北大路时,天早已黑了,路两边的夜市也开始了。记的路口有家酒楼的霓虹灯特别迷人。我们之所以不往北走,是因为北边通向火车站,而我家里我车站不算太远,所以北边是什么风景呢?我一直不知道。

铁路两边的风景很自然很朴实。铁路下方是方方块块的菜地,总能看见挑着扁担的老人伛偻而行,记的还有一个小小的简陋的学校,还有一片荷塘,还有

简陋的青瓦房,甚至还有简陋的工厂。铁路的两边,自然的生长着高高低低的灌木,还有牵牛花、粉粉可爱的酸咪咪、满天星等可爱的小野花点缀着。绵延的铁路尽头,是温柔的晚霞。

记忆中,铁路的风景是最美的,最淳朴最安宁的美――在繁华喧嚣的大都市中,这是一份难得的风景--我深深的迷恋着这记忆中的美景。

记的小学的暑假很轻松,而夏天,又是荷花盛开、酸咪咪茂盛的季节。有一天下午,趁着太阳不大,父亲和我拿着塑料袋和工具来到铁路底下的菜地挖水萝卜。这里的酸咪咪是很多很大的,一丛一簇,让我很兴奋。即使天气很热,流了一身的汗,可我却忙得不亦乐乎。虽然挖了一袋子的水萝卜,可我却没有吃上几颗,因为实在不好吃。之后由于学业和家庭原因,再也没有机会做这样惬意的事了。因此,这段记忆就这样深深埋在心底。直到很久以后的一天,因为田径场被占用,在那节体育课上,我和好朋友只能在花园里玩。我们看到了一簇很大的酸咪咪。当好朋友突然告诉我酸咪咪的根可食用的事时,我的第一个反应居然是我不知道有这回事,曾经很清楚的常识,居然被瞬间遗忘。不过,尘封的记忆也因此而打开。

当有火车经过的时候,我们就靠边站。火车带来的风掠过脸庞,很清爽。看着快速变换的窗口何一闪而过的模糊脸庞,那是一种视觉的挑战。火车开过,声音很大,抓住这个机会,大声地呐喊,喊出内心的不满,让心情得以释放。我觉得这是减压的一种好方法。只不过那时的我还小,没有什么压力。而当我有压力时却已没有机会再去铁路了,即使它离我家很近,很近。

记得前不久,好朋友因为我得一个笑话而狂笑不已。这个笑话是用“况且”造句,句子是:火车开过,况且、况且!

也许是因为从小就听习惯了,我觉得火车的声音很好听。“况且、况且!”那是一种很稳重很有穿透力很震撼的声音。很久以前,铁轨比较短,所以缝隙较多,火车经过时,“况且、况且”此起彼伏,接连不断。不过后来科技进步了,换上了较长的铁轨,声音也小了,火车不再“况且况且”了。但我依旧喜欢听火车开过的声音。尤其是万籁俱寂的夜晚。

关于铁路得回忆,有很多。

比如那时,要在铁路边建一座永和大桥,所以邕江附近的古老房子必须拆迁。拆迁后的岸边,留下许多老屋的碎瓦片。那时我和父亲就沿着铁路走到邕江边打水漂,碎屋瓦比较扁平,最适合打水漂,父亲总能打得好多个,打得很远。而我就差多了。打水漂在父亲这一代是很常见的游戏。他说他放学后经常和朋友门比赛打水漂,在他们那一代,池塘是很常见的。而我们这一代,像我这样从小就在城市中生长,而且又是父母宠儿的独生子女,能玩这种游戏已经很奢侈了。永和大桥建桥的初期,父亲还带我来看过几次。

在永和大桥还没建桥的时候,邕江铁桥市是附近连接江南江北的便捷通道,常有人们拉着单车经过。不过我都没有走过铁桥。有一次,父亲提议走铁桥过江南,我高兴极了。不过后来我发现我错了。铁桥上每块铁板的衔接处之间都有很宽的缝隙,足以把滔滔江水看得一清二楚。而且铁板似乎很松动,如果稍微用力走,会感到脚底微微的震动甚至还能听到晃动的声音。我实在担心这座桥的质量安全,我真的怀疑他它是否能保证庞大的火车顺利通过,我非常的害怕自己会那么倒霉将踩到一块松动的铁板然后坠入滚滚江水。因此,我真是提着胆子道心眼上了。虽然我一再暗示自己没有问题,我一再要求自己不要到处去去看那浩浩荡荡的江水,可我还是受不了了。才走了一会儿我就已经双脚发软、精疲力竭了。可是父亲执意要过去,我只好硬着头皮小心翼翼得跟着。看似很短的铁桥怎么会突然间变得好像没有了尽头。当我走过了这漫长艰辛的路程,当我的双脚踏在这坚实的江南土地上时,我悬着得心终于放下了。如今,当我想再一次体验那种感受时,已经没有机会了。

上了全寄宿制高中后,一个星期只能回一次家,即使回家,也没有机会经过铁路。差不多一年以后,偶然的一次机会,经过铁路立交桥时,惊奇地发现铁路两边已经被高高的结实的围墙封住了,人们无法上去。回到家问父亲,父亲说已经封了很久,因为火车提速了。我问父亲小路被封了吗,父亲说应该没有。但是我想,即使没有被封,我也没有机会再去了,也不能去了,安全更重要,如今的铁路已经不是人们散布休闲的地方了。

记得那天下午,我外出经国铁路看到一位母亲抱着一个小孩,小孩眼里含着泪水,痴痴地望着铁路立交桥。我晚上回来的时候,刚好有火车经过,于是我停下来。飞驰的车厢,明亮的窗口,在这寂寞的黑夜里特别耀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600字征文:铁路伴我成长,我为铁路护航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在儿时,我就与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的家就住在铁道路旁,时时看到是呼啸而过的列车,天天听到的是父母的叮咛:“千万别在铁道上玩耍,那里很危险!”,可是儿时的我哪里听得进去,趁父母上班的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去铁道旁玩耍,那个年代感觉身边的孩子特别多,在我们心中电脑是没有概念的,就连电视也是稀罕物,可我们童年却过得丰富而多彩,那两条长长的钢轨和路基石就是我们儿时的乐园。

白天看着火车从家门前呼啸而过,夜晚又伴着火车的轰鸣声入睡。小时候就经常听父辈们提起铁路,从那时起我一点点的开始认识铁路,知道了火车头上的路徽是由人和工组合构成的,知道了烧着煤跑着的是蒸汽机车,每每回忆起儿时的情形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时光流逝,二十多年过去了,儿时的我已经成长为一家公司的白领,但妻子一家却都是奋斗在大秦一线的铁路人,二十多年的光阴也使铁路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闻所未闻的数字电视、电脑等家用电器也一步步的走进了我们寻常百姓的家庭。儿时记忆中的蒸汽机车也被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所取代。乘坐火车探亲访友、出差旅行也从过去每小时三四十公里提高到每小时几百多公里,记忆中的绿皮火车已经很难再见到了,旅客坐车难、坐车挤的现象再也没有了。

每逢节假日我们一家三口都要回岳父母家坐坐,一家人的话题永远也离不开铁路,铁路是我们有恒的话题。听妻子说:“铁路现在正在进行改革,“铁老大”将成为过去,伴随着铁路一步步走向市场,铁路市场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大,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是啊,时代在变迁,回想起过去那些为铁路事业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铁路人,今天的我们不能忘记啊,正是前人前仆后继,担当脚下的铺路石才有了铁路如今跨越发展的辉煌。让我们的激情在铁路跨越式发展中尽情地燃烧吧!让我们为铁路保驾护航吧!让铁路的每一颗道钉、每一块基石、每一根枕木、每一条钢轨见证着我们无悔的青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