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祭奠革命烈士征文(精选20篇)

雷锋精神如同一面火红的战旗,将永远在我们队伍的前头迎风招展,猎猎飘扬。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祭奠革命烈士征文,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浏览

5206

作文

120

清明节致革命烈士的一封信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革命先烈们:

你们好!

清明到了,阴雨天也随着清明来了,我想,这也许不是雨 ,而是你们看到现在的美好而感动的眼泪;这也许不是雨,我饿是你们看到自己的父母而难过的眼泪;这也许不是雨,而是你们看到中国人民从此团结一心而高兴的眼泪。

我想,你们肯定想自己的父母,尽管你们想回到过去,可是时间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只能为自己的父母祈福,但是,社会上的许多好心人也会帮你们照顾你们的父母的,因为我在生活中看到一些无名的好心人,他们就像雷锋一样,做好事从不留名。

还记得你们当年的战友吧!他们和你们并肩作战,为保卫自己的祖国而战,为保卫自己的土地而战 ,为保卫自己的亲人而战,正因为你们的一次次英勇奋战,我们的敌人也终于撤离了战地。可是,在一次次辛苦奋战中,革命的战士一个个倒下了,有的可能是食物供应不足,有的可能是中弹了,有的可能是抢救不及时。但是,你们还是坚持下来了。

可谁知道,你们的战友在欢呼过后还有泪水,可是,你们是多么坚强,令我们敬佩,革命烈士们是我们的骄傲!

祝你们

安息吧!

韦玉婷

20xx年4月3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名人事例故事:革命烈士丁麟章的故事

全文共 2582 字

+ 加入清单

革命烈士丁麟章(1907-1945),湖南平江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春,任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三支队政委,同年年6月,在孝丰百步山反击顽军五十二师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丁麟章,1907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嘉义区横江村一贫苦农民家庭。他7岁起入学读书四年,11岁时从师学篾匠。因师傅手艺平常,学艺不成,他又回家务农。

1926年夏,平江农民运动兴起后,丁麟章兄弟五人一同参加了农协。1927年马日事变后,横江地区一片白色恐怖,丁麟章在农民自卫队里执行监视敌人的任务,工作十分出色。192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转入平江县苏维埃游击队,历任班长、中队长。1930年夏,他随县游击队参加了两次攻打长沙的战斗。1931年,丁麟章调任平江县苏维埃政府警卫团一营副营长。期间,在保卫县苏维埃机关的历次战斗中,他的四个亲兄弟先后牺牲,自己亦三次负伤。但丁麟章没有屈服,没有退缩,没有停止反抗,他将仇恨埋在心底,将悲痛化作力量,继续前进。

1933年4月,丁麟章随警卫团编入湘鄂赣独立二师,仍任副营长,先后参加了湘鄂赣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战斗。

1934年,秋风阵阵,落叶声声,中央主力红军撤离苏区长征后,湘鄂赣等革命根据地便进入了艰难的游击战争时期。这时,丁麟章奉调到中共咏生县委军事部工作。在极其险恶的环境里,他率领游击队巧妙地与敌军周旋,多次掩护县委和县苏维埃机关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并寻机向白区发起进攻,缴获粮食和药品,缓解了苏区干部和伤员物资、药品奇缺的困难。

1935年1月,丁麟章调任红十六军参谋。为了做好扩大红军的工作,他组织了一个宣传队,深入到黄金洞地区,用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向群众宣传参加红军的意义。经过一个半月的深入宣传发动,黄金洞等地先后有140多人参加红十六师。

革命战争把丁麟章锻炼成了一位勇敢善战的红军指挥员。1935年6月中旬,平江南江桥哨烟弥漫,枪声不断,红十六师遭到了敌人重兵围困。危急中,丁麟章根据师长命令,带一个排从敌防线薄弱处穿插出去,再回头向敌军佯攻,有效地牵住敌军,使全师成功地从麦市突出敌军重围。此后,丁麟章一直随红十六师转战于湘鄂赣苏区,坚持了长达三年的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1936年,西安事变如一声春雷,驱散了沉沉的内战阴霾,全民族团结抗日的局面日趋形成。1937年秋,湘鄂赣边区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后,丁麟章任支队司令部参谋。次年春,他随部开赴皖南抗日前线。在岩奇地区,丁麟章调任一团三营营长。6月初,丁麟章随部突破日军芜湖至宣城的封锁线,到达溧(水)武(进)公路以北,宁(南京)杭(州)公路以东的镇(江)句(容)丹(阳)金(坛)地区,开辟江南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0年4月,日本侵略军第十五、十七、一一六师团各一部共万余人,在空军的掩护下,分三路向皖南新四军进行大“扫荡”。由于驻守的南陵、繁昌、青阳等地相继失守,新四军军部所在地云岭亦受到严重威胁。丁麟章奉命率全营在父子岭协同兄弟部队抵御前来“扫荡”的2000多日军的进攻。经过8小时激战,打退了日军10多次进攻,击毙日军370人,迫使日军后撤。

同年9月,日军再次向云岭地区的新四军军部发起进攻。丁麟章所在的第一团坚守在离云岭7?5公里的汀潭地域。战斗中,丁麟章率部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格斗,一直坚持到支援部队赶到。由于作战勇敢,同年秋,他升任新一团政委。

1941年1月,丁麟章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被顽军击中腿部。部队组织突围时,把他安置在皖南山区一户可靠的老乡家里,隐蔽养伤。

伤愈后,丁麟章立即重返部队,并于1942年被任命为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六团政委兼中共横山和京芜中心县委书记。他很重视军队支援地方的工作,经请示师部批准,调三营营长去溧水县任副县长兼军事科长,进一步充实加强了地方抗日政权和地方抗日武装。

当时,日伪军在龙都镇的圩埂边修了一个大碉堡,里面住有伪军一个连,经常出来残害百姓。丁麟章决定首先拔掉这个碉堡。由四连组成的突击队,在丁麟章的指挥下,每人抱着一床浸透煤油的棉絮冲到敌碉堡下,然后点火塞进敌碉堡。霎时,浓烟滚滚,烈火熊熊,碉堡中的敌军被大火逼出,纷纷缴械投降。此后,丁麟章和团长黄玉庭率领四十六团进入横山以北地区,不断地打击铜山镇、大宫坪、马家桥的伪绥靖队和维持会等反动武装,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在极端复杂而残酷的敌后作战中,丁麟章表现总是那么沉着、坚定,富有智谋。

1943年4月中旬,顽军12个团,向驻在溧水和溧阳地区的新四军十六旅发起猖狂进攻,并于4月13日占领了新四军后方阵地回峰山和北经巷村。丁麟章和团长黄玉庭率领四十六团于当日深夜11时,迂?包围了北经巷村,全歼入侵的顽军60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使十六旅于4月14日晚间安全转移。

1943年11月,在攻打溧阳、高淳地区伪军的战斗中,丁麟章根据已掌握的敌情,改强攻为智取。他率部设伏于张沛桥以西,一举生擒伪军副师长陈炎生,并令其给添桥镇油坊据点的伪军写了一封“劝降信”,迫使100多名伪军全部放下了武器。

1944年12月,顽军七个团从浙皖交界的佐家庄、青岘岭、牛头山一线,分三路向新四军扑来。这次与丁麟章交锋的正好是皖南事变时的死对头。于是,他率全团士兵同仇敌忾,英勇出击,与兄弟部队一道,很快夺回了牛头山,青岘岭一线阵地,取得了反顽战斗的胜利。

1945年上半年,丁麟章先后被任命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二和第三支队政委。同年6月,顽军又集中了28个团,向东西天目山发起进攻,并首先抢占了吉县孝丰镇。丁麟章在率部参加夺取孝丰镇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8岁。

任务身后

1945年,在最激烈、最艰苦的第三次天目山战役中,为了反击52师对新四军的进攻,时任新四军苏浙军区一纵队二支队政委的丁麟章英勇作战,不幸壮烈牺牲,时年仅38岁。1957年,丁麟章同志的战友吴咏湘将军不顾癌痛绝症的折磨,抱病亲自到当年丁麟章烈士牺牲的浙江孝丰,寻找丁麟章烈士的墓茔;由于长年的战乱,加之时间久远,要在荒无人烟的山上找到丁麟章烈士的遗骸,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协助下,经过多方努力,几经周折,找到一位当年掩埋烈士的老乡,经过仔细辨别,丁麟章烈士的身份最终得到了完全确定。丁麟章烈士的遗骨最终被迁葬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功德园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革命烈士的故事读后感——刘胡兰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了,这是无数勇敢的中华儿女的功劳,他们不怕惜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也要保卫祖国。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祖国才有今天的辉煌和成就。刘胡兰就是其中之一。她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刘胡兰从小就参加了抗日儿童团,有一次,敌人来了,他们把刘胡兰抓到屠刀前,想让她说出共产党的秘密,可令敌人万万想不到的是刘胡兰宁死不屈,就这样,刘胡兰仅仅15岁就壮烈牺牲了。敬爱的毛主席为她亲自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每天无忧无虑地生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多么自在啊!跟刘胡兰比比,我感到十分惭愧,刘胡兰姐姐只比我大3岁,我现在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从来不为父母分担家务,真是惭愧啊!

虽然刘胡兰牺牲了,但她的爱国爱民、不屈不挠的精神财富,一直鼓舞着我们前进,读了这本书,我想,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没有硝烟的时代,多么和平,那么悠闲,多么快乐。这是千千万万个勇敢战士,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我们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要向刘胡兰姐姐一样,保卫祖国,为祖国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国家更强大,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清明节祭奠烈士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一番颠簸,我们来到了烈士陵园。一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硕大的石碑,上面生动的刻画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画面。这又让我想起了当年那段战争岁月。

有句古诗说得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生动地描写了清明时节的景象。清明是每个人祭扫亲人的日子。然而,我们的亲人是谁呢?就是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所以今天下午,我校全体六年级师生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双凤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

这一次的外出与平常有很大不同,所以心情也不再是那么兴奋了,而更多的是庄严和哀痛。

经过一番颠簸,我们来到了烈士陵园。一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硕大的石碑,上面生动的刻画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画面。这又让我想起了当年那段战争岁月,无数革命前辈,为了共和国的诞生,和敌人英勇作战,有许多战士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在老师的带领下缓缓地走到了宽阔的广场上,在写着“革命前辈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的纪念碑下,我们全体师生举行了隆重的祭扫仪式。从朗诵到宣誓,每一句真挚的话语都代表了我们对革命烈士们的无限崇敬和怀念。接着,我们绕着位于陵园中心的圆形烈士墓走了一圈。这里长眠着二十四位烈士,有的连姓名都没留下。我的耳畔传来阵阵低沉的哀乐,轻轻的,每一个同学的脚步都是轻轻的,生怕吵醒了已经“熟睡”的烈士们。我们为烈士们献上了自己动手做的小白花,花朵虽小,也不精致,却代表了我们的心意。最后,我们来到了历史博物馆,它为我们展示了无数烈士们的感人事迹与生平简介,为我们陈列了烈士们的光荣证明和遗物。虽然他们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但他们都监守着自己的岗位,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即将离开的时候,我被门口一块不大的石碑吸引住了。上面刻着毛主席亲手写的八个大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不就是描写了所有牺牲了的革命先辈们吗?

走出烈士陵园,我感慨万千。让我们共同继承先辈遗志,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积极向上,长大为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革命烈士,我怀念你们作文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个纪念亲人,缅怀故人的传统节日里,我来到了烈士陵园,高高矗立的英雄纪念碑让我不禁想起了那些为国家独立不畏坚险、奋勇杀敌的革命烈士,想起了邱少云、黄继光、王二小、董存瑞那些熟悉的名字,想起了一个个载入史册、传唱至今的革命故事……

想到这儿,我顿感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无数革命烈士为保卫祖国,实现国家和人民的自由与民主,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为了让国家独立,他们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前仆后继,奋勇杀敌。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富强民主的国家,安定幸福的生活,快乐充实的学习和现在一切一切的和谐、美满。

现在国家安定了,人民生活幸福了,没有战争,没有饥饿,做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虽然不用打仗,不用爬雪山过草地,但是革命烈士的精神却不能忘。现在,我们更需要在学习生活中学习革命烈士们的英雄无畏、奋勇向前的精神,学习他们助人为乐、舍身忘已的精神,学习他们攻坚克难、坚韧不拔的精神。

我尊敬他们,敬仰他们,倍加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决心好好学习,通过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头脑,提升自己的能力,争取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作文700字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盱眙十三香龙虾”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盱眙之所以这么美丽而又和谐,是因为那些抗战于前线的革命烈士打下一片江山。

今天上午我们校区五年级的同学缅怀革命先烈,烈士墓前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烈士陵园。陵园里的树木高达威猛,四季常青。每一棵树木就代表着每位革命战士,赞扬了他们临危不惧的精神。我知道盱眙有着许多烈士。如:李桂五、保三娘、梁化农、穆绍臣、黄浩等等,等等。

现今的桂五镇隶属江苏盱眙县境内,原名西高庙乡,1956年为了纪念革命烈士李桂五而更名;现盱眙县铁山寺的天泉湖,原名化农水库,为了纪念梁化农而取名。

外祖母家有个烈士邻居“保三娘”的故事,是我从小就听祖辈提起。保三娘在旧社会,饥饿、疾病先后夺去了她的六个孩子,丈夫也因身染重病、无钱医治而去世。保三娘拉扯着儿子和童养媳过着穷苦的生活。1940年春天,罗炳辉将军领导的新四军取得了半塔保卫战的胜利,并解放了盱眙县城。新四军住进保三娘的家里。新四军官兵严明的纪律、和蔼可亲的态度,以及他们所讲述的民族解放的革命道理,深深地感染和教育了保三娘。到了夏天,新四军撤离盱眙县城的时候,保三娘已经成为我新四军盱嘉支队地下情报员。她常常乘夜深人静出去送情报,第二天清早迎着晨曦回家。由于她搞的情报又快又准,鬼子汉奸在下乡扫荡的路上,常遇到伏击。她多次把红绿传单一直撒到鬼子的炮楼底下。1943年农历七月初六,保三娘照例要和地下交通员索绍存一道把情报送出去。半夜时分,她听到索绍存的敲门声,赶忙穿衣下床。可是,这一次,她没有往常的麻利快捷,而是身体不适。结果被敌军鬼子把她押到城隍庙附近的山坡上,端着刺刀,最终保三娘倒在血泊中英勇就义。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革命烈士王昭一生的故事

全文共 5643 字

+ 加入清单

一、受命于危难之时

1961年,正当“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青海人民处在深重的灾难之时,中央决定调公安部副部长王昭去青海,担任省委第二书记、省长。我也从公安部随调青海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当时在青海农业区刮浮夸风、高指标、高征购,放小麦亩产达到8585斤的“卫星”,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农民挨饿浮肿、情况十分危急。在牧区,不顾实际情况搞“一步登天”成立人民公社,把牧民放牧的牲畜集中起来办马场、牛场、羊场,盲目大开荒,破坏了草原。造成牲畜大批死亡,牧民无以为生。农村和牧区出现了“人瘦、地瘦、牲口瘦”的万户萧疏、田园荒芜的严重局面。

王昭同志下车伊始,就组织一切力量抢救农牧民于饥饿之中,请求兄弟省调拨一批救济粮,又请求罗瑞卿总参谋长调动部队汽车团紧急抢运,及时把粮食运到农牧民手中。王昭同志又亲自到农村、牧区深入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取得纠正错误、端正政策的依据,提出因地制宜的正确措施。如:在农业村,大幅度减少粮食征购任务,特别严重的地方,暂不征购粮食,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扩大农民自留地,允许农民耕种小片荒地;鼓励多种多收,多劳多得;洋芋包产到户,果树、副业下放到户,开放集市贸易等。在牧业区,提高牧民口粮供应标准;给牧民划分自留畜,包产到户;停止盲目开荒,退耕还牧,实行政社分开,划小公社等。由于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正确措施,大大调动了农牧民的积极性。依靠党的领导和群众力量,经过三年奋斗,就扭转了困难局面,发展了生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到1965年,一直靠国家调拨粮的青海省,竟然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还调出去三千万斤青稞。全省畜牧业生产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省各族人们高呼共产党万岁,王昭省长也得到了“王青天”的称号。

王昭同志认为这是党和毛主席领导正确,全省人民齐心协力的结果,他本人的努力是应该的也是微不足道的。他没有就此停步,而是满怀雄心壮志,去绘制建设社会主义新青海的蓝图。为了吃透省情,他从1963年开始,顶风雪、冒严寒、穿戈壁、踏草原、攀峻岭、跨冰川,跑遍了青海牧区六个州农业区八个县,进行了大规模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为了打开局面,迈出步伐,就必须纠正过去错误,克服重重阻力。王昭同志在省委集体领导下,召开各种会议,发扬民主,同干部一起实事求是摆问题、揭矛盾、讲道理、辨是非,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正确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宣传和积极的思想斗争,统一了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认识,坚定了大家纠正错误、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对于坚持错误、情节严重的干部,进行了调整。为此,王昭同志得罪了这些人,但为了搞好青海的工作,他也在所不顾。

王昭同志心里装着青海人民,与人民息息相通,打成一片。他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群众之中,特别是1963年至1965年“四清”时间,他自任工作总团团长,扎根湟中县平安公社,经常吃住在贫下中农家里。平安公社上庄大队有一户最贫的农民,名叫刘维金,解放十多年了,仍然没有摆脱贫困,还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连村干部也不屑喝他一碗水。1964年秋天,王昭同志却走进刘维金的土屋,住在他那伸不开腿的、没有窗户的小土炕上,炕边是羊圈,堆满柴草,墙面和屋顶被长年烟熏火燎,黑得像锅底一样。王昭同志在这里睡,在这里吃,和刘维金家一起吃那酸的青稞馍,喝那能照出人影来的杂面糊糊,他和刘维金促膝谈心,说到伤心处,泪花在他俩的眼睛打转转。在总寨公社,王昭同志住进村里最穷苦的农民唐永顺家,睡在他家的牲口棚里。唐阿奶听说他是省上来的干部,趁王昭同志外出,把他的行李搬到儿子的炕上。王昭同志回来,感到很不安,他对老人说:“你们一家三代,住得不宽敞,我在哪里住都一样。”又把自己的行李搬回原处。

在那些寒冷的夜晚,他的被头结一层冰,两只脚直到天明还暖和不过来。后来有人告诉唐阿奶说,王昭是省长。这世代受苦、年逾古稀的老人始而不信,继而惊愕,老半天说不出话来。她简直难以相信,这个衣服打着补丁的人、同他们一起搬石头、推小车的“干部老汉”竟是一个“大官”。那几年,青海农村生活很困难。王昭同志又总是住在最穷困的贫下中农家里,同住、同吃、同劳动。白天劳动、工作,晚上开会、谈话,一起吃那酸的青稞馍,喝那带着燕麦壳的糊糊。他有糖尿病,又不能多吃粮食,人很快就消瘦下去。一天晚上,有位同志给他端来一小碗煮熟的蚕豆,王昭同志严厉批评这位同志说:“不要这样,群众年年月月过这样的日子,我们才住几天,群众的困难过去了,我们也就好过了。”接着就让人把蚕豆端给房东的小孩吃了。

王昭同志还说:“我们冷,才能想到群众身上衣服少。我们饿,才能想到群众肚子饿。不能亲身体验贫下中农的疾苦,怎能积极去解决他们的困难。”

这些话至今仍回荡在许许多多农村干部的耳边,成为鼓舞他们做好工作的力量。当王昭同志要离开时,农民们都含着眼泪恋恋不舍。一位村民说:“你住在我们这贫家寒舍,没吃我们一碗白面片,真过意不去啊!”

王昭同志回答说:“我们下来就是为群众办事的,你们能住,我们也能住;你们能吃,我们也能吃,我们是一家人。”

王昭同志正是用他那颗对党对人民的一片丹心,赢得了青海各族人民的爱戴。在十年浩劫中,王昭同志无辜被批斗,广大农民实在看不过。在一次批判会上,湟中县平安公社的普通农民刘维良不顾别人反对,勇敢地把王昭同志仍然称作“王青天”。为此他不知挨了多少打和骂,但刘维良始终不改口,不示弱,他说“青海变,是因为王书记吃了我们贫下中农的饭!”

刘维良的话反映了千千万万青海农民的心声。

二、含冤死于“文革”中

受到青海人民爱戴的王昭同志,在“文革”中竟然遭受到无端的陷害,残酷的折磨,含冤死在狱中。

林彪、“四人帮”抓住王昭同志曾在彭真、罗瑞卿同志领导下工作过这一点,肆意造谣中伤,要置王昭同志于死地。在他们的策划下,很快在全省掀起了揭批、揪斗王昭同志的恶浪。在这里,历史被歪曲了,黑白被混淆了,是非被颠倒了。王昭同志历史清白,光明磊落,却被扣上“叛徒、特务、里通外国”的帽子;王昭同志工作勤恳,成绩卓著,却被说成是“罪行滔天”;王昭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却被诬为“反党分子”、“现行反革命分子”;王昭同志为扭转青海的困难局面,发展农牧业生产而提出的一些搞活经济的正确措施,却被定为“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

大批“红卫兵”串连到西宁,和当地的造反派结合,到处张贴标语,呼喊口号,说王昭同志是青海最大的走资派。成天不分昼夜,冲击省委,要“火烧”、“炮打”揪斗王昭同志。机关已无法办公,领导班子已无法工作,生产濒于停顿,社会一片混乱。王昭同志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面对这种情况,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坚守岗位,无所畏惧。凡是“红卫兵”开着大卡车,响着高音喇叭,冲进省委大院,别人竭力躲走时,王昭同志却迎面相对,与“红卫兵”讲道理,回答他们的质询。在关键时刻刚直不阿,在重大问题上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事事处处为别人设想,为下级承担责任,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同志,保护青海得来不易的成果。王昭同志有糖尿病,劳累时常易大吐气,我劝他不要遇事挺身而出,注意身体。他感慨地说:“青海人民从1961年的灾难中刚恢复元气,决不能看着人民又跌到灾难中去。我拼了这条命也要保住经过千辛万苦才恢复起来的这点元气。”

王昭同志是从不轻易流泪的,但说这句话时,他的眼眶里饱含着泪水,我也禁不住流下泪来,在泪光中我仿佛看到他扑向烈火,在烈火中燃烧,发出了耀眼的光辉。

1967年3月24日,林彪、江青接见青海“红卫兵”代表,点了王昭的名,当场把胳膊上还打着石膏的王昭扣押起来,随后又押回西宁任由造反派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无视周总理关于允许文斗不许武斗要保护王昭安全的指示,大会小会残酷斗争,拳打脚踢,撕裂耳朵,扭断伤臂,一次又一次造成了惨无人道的伤害。

1967年7月14日,王昭同志在一封写给周总理但发不出去的信中写道:“我现在受着一生中从未见过的惨重的肉体折磨,拳打脚踢,棒子打,打巴掌,针刺算是最轻的……扳手指、扳脚等等,搞十分钟就汗水流光,折磨二、三小时,即奄奄一息了……”

在这样惨绝人寰的迫害下,王昭同志一身正气,坚贞不屈,林彪一伙查不出王昭与西宁流血事件的任何证据,其他一些横加的罪名也不能成立。但是对王昭同志的迫害却步步升级,并于1967年10月宣布“永远开除王昭的党籍,判刑15年。”

王昭被关进监狱,全身浮肿,连连吐血,气息奄奄,他自己的性命难保,但还一直惦念着动乱中人民的命运,“好久不下雨了,不知庄稼长得怎样?群众生活安排得怎么样?”惦念着党的命运,“他们想整垮我们的党啊!”他相信党,相信他终究要获释。他伏在囚室内一尺见方的小凳上给党中央写申辩信,他在信中大声疾呼:“恳切地请求中央亲自审理这一案件,并可将案情在青海群众中公布”。他先后写了七封信,明知被扣压不发,但他仍然日复一日地艰难挥笔揭露、控诉、申辩,总共写了近七十万字。

王昭在部队中练成壮实的身体,热爱体育,不管到什么地方,坚持长跑,被评为运动健将。口粮定为每月45斤,可是在狱中,不管是什么人,一日两餐,每餐一块四两玉米面窝头。王昭吃不饱,他有糖尿病,又不能多吃粮食;于是再三要求多给他一些蔬菜和豆子。他曾向看守说:“我当过公安部副部长,我知道我们党如何对待战犯。我不是战犯,只希望你们像对战犯一样给我吃饱。”

他这个最低要求也被置之不理。于是王昭在病饿夹击下,身体很快垮了下来,几次吐血昏倒,送到医院抢救,但还未恢复,又被强行送回监狱,于是又一次吐血昏倒。直到最后,王昭自知生命难保,最后一次写信给当时的军管会头头:“病是无情的。如果发生意外,又发生在监狱里,我个人生死小事,给党造成的政治损失事大,这是不能不认真考虑的。”要求把他送医院,或给囚室调入配号同住,以便病危时有人呼喊求救,并要求把他的病情转报中央。结果,仍然是无人置理。

1970年2月11日夜间,王昭病重,糖尿病,大叶性肺炎并脓肿,不完全心肌梗死,急需送医院抢救。监狱医生去请示当时军管组的一位负责人时,此人正在打扑克,兴头正浓,漫不经心地说:“王昭不住院,今晚就要死吗?”

监狱医生再次说明必须立即住院,此人竟大发脾气,说:“王昭已经不是什么省长、书记,他今天是个犯人,死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监狱医生无奈只得给王昭一些普通治疗,到了第二天凌晨,即1970年2月12日,打开囚室时,发现王昭同志心脏早已停止了跳动,终年53岁。“四人帮”在青海的党羽,严密封锁消息,将王昭同志遗体作为无名尸体秘密火化,不准保留骨灰。是一些好心人把王昭同志骨灰保留起来,他们相信黑暗终将过去,王昭同志必将得到昭雪。

我和王昭同志关在同一座监狱,看守把我俩严格隔离,没有接触的机会。只能透过打开的窗户,用“满江红”的歌声交流彼此的心声。知道他去世的消息,我感到极大的震惊、悲伤和怒发冲冠的愤慨。我们失去的是一位多么难得的优秀人才啊!

三、英名留在人民心上

王昭同志,1917年6月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天井村一个农民家庭里。1932年15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岁即担任中共平山县委书记,在石家庄、天津一带从事地下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平山地委书记,冀晋区党委副书记,冀晋军区副政委。解放战争中任晋察冀军区四纵队政委,六十四军政委,作为解放军优秀的青年将领,参加了著名的清风店战役以及解放石家庄、攻占保安、解放太原、进军大西北等一系列著名战役,战功卓著。32岁时被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代表光荣出席了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受到毛主席、朱德总司令亲切接见。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王昭同志率六十四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作战。不久即担任志愿军19兵团政治部主任。入朝后他参加了数次战役,功勋卓著,荣获金日成主席颁发的朝鲜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枚。1953年,经毛主席批准,王昭同志从朝鲜战场奉调回国,担任公安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时年36岁,是当时国务院系统最年轻的副部长。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罗瑞卿部长领导下,积极开创新中国公安工作新局面,特别是公安机关的政治工作建设。在他主持下制订了《公安人员八大纪律十项注意》,公安机关每年春节前后开展爱民月活动,形成制度,至今仍在坚持执行。

王昭同志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人民解放军的优秀将领,人民的好儿子。他少年时参加革命,在军政和地方的各个领导岗位上,都做出了优异的成绩。他是我党我军难得的文武全才,既有丰富的军队经验,又有扎实的地方工作经验。他勤奋好学,艰苦朴素,对党对人民一片丹心,对坏人坏事疾恶如仇。他无私无畏,勇往直前,一生中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开拓新局面。这样一位难得的人才,正当他年富力强,胸怀雄心壮志,要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做出更大贡献时,却被林彪、“四人帮”及其党羽迫害致死,怎么能不令人无限悲愤,无限惋惜呢?但是历史是公正的,他的冤屈终于得到昭雪。

1977年8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批示:“王昭同志的问题是一个冤案,应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将骨灰安放北京八宝山”。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批示,中共青海省委作了认真复查,报请中央批准,使王昭同志的十年沉冤得到昭雪,被颠倒了的历史,又重新恢复了本来面目。1978年1月27日,王昭同志追悼会在西宁隆重举行,青海省党政军负责同志,各市、州、县的代表,省、市机关、厂矿企业、学校的干部和群众,西宁地区驻军代表,以及王昭同志生前友好共1500余人参加了追悼会,王昭同志亲属、生前好友以及王昭同志生前工作过的地区和机关,也派代表参加了追悼会。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送了花圈。聂荣臻、胡耀邦、罗瑞卿、王震、耿飚以及各界人士送了花圈。1978年1月30日,胡耀邦等四百余人参加了王昭同志骨灰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安放仪式。

王昭同志的沉冤昭雪,使青海人民放了心。王昭同志的骨灰虽然安放在北京,但是他的灵魂永远留在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高原上,活在青海人民的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中国烈士纪念日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快,牧衡,把电视打开,你不喜欢历史吗,今晚有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晚会”妈妈说。我一听,急忙打开电视,和妈妈一起看起了电视。只见人民大会堂里座满了人,有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有威武庄严的解放军叔叔,还有外国人呢。

晚会开始了,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大群逃亡的中国人,穿着破旧的衣服,无吃无喝,无家可归,家破人亡,随即,耳边响起了“松花江上”曲子,多个凶恶的日本兵向手无寸铁的中国人开枪射击,一个个中国同胞倒在血泊之中。“妈妈,人本兵太坏了,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反抗呢?”,“牧衡,往下看,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接着,出现了八路军、新四军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场面,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打的日本鬼子狼狈逃窜。终于日本法西斯向中国投降了。

看完电视,我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日本帝国主义真是大坏蛋,把我们中国人不当人,杀了那么多中国人,制造震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30万人哪,有许多是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残忍的日本兵对中国人进行砍头,用刺刀刺,作火烧,还有细菌战,拿许多中国老百姓做实验。但是,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经过全国人民的团结努力,坚苦抗战,终于把这群没有人性的侵略者赶出了我们的国土。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像周恩来爷爷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现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建设我们的祖国做好准备。

1945年9月3日,一个全中国人民都不会忘记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人民终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家园,取得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记一次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1131 字

+ 加入清单

转眼间,又是一个春暖花开,刹那间,那么快又到了春游。朦朦胧胧的天气,好像朦胧的纱,盖在大地上,隐隐约约的看得见着生机蓬勃的春景……

背上书包,带着大好心情,我们来到了云居山革命烈士纪念馆,怀着崇敬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踏上一截截楼梯,沿着楼梯上去,树丛里隐隐约约的隐藏着几朵纯洁的花,它是那样的美丽,一直开着,诉说着革命烈士英勇的献身,装点着烈士们为革命付出的精彩一生!再走上去,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写着:同志们,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不知为什么,听了这句话,它仿佛像一把刀,把这句话一笔一划的刻在我的心里,又宛如一阵清风,温柔的拂过我脸庞,是那么印象深刻,鼻子一酸,看着那短短的十七个字也朦胧了……

我们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只见一座高大的石碑立在我的眼前,下面写着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当这时,我想起革命烈士的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的壮烈创举,对革命烈士的景仰又高了几分。

接着我们唱了国歌和队歌,在纪念碑前,我唱的格外认真,也格外严肃。然后是默哀3分钟,3分钟刚开始,广场上一片寂静,哪怕是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声音。在这短短的3分钟里我的脑子里闪过了千头万绪,有英雄们的英勇献身,有革命的辛苦和劳累,还有深深的遐想和自问:时间都是挤出来的,他们英勇献身,我们做不到;他们勇敢奋战,我们做不到;他们为革命付出一生,我们也做不到。可是,想想吧,我们虚度了多少光阴,浪费了多少时间,让它流逝,却不能把握它做一些更有益的事,我们真的对吗?3分钟很快就到了,少先队员演讲和少先队辅导员演讲在我耳里都是轻轻的嗡嗡声,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最后是献小白花,我们是最后一个班,当队伍缓缓走上楼梯时,我看到了绿色的树丛里有着几抹显眼的白色,点缀着碧绿的草丛,格外明亮!我怀着庄重的心情摆上了自己的小白花,又让绿色中多了一丝妖媚的白,就像翡翠上的一颗明珠,虽不值一分钱,却包含了我们的深深情谊!接着我们还参观了博物馆和万松书院,但对比之前,犹如油墨画前的轻描淡写,印象也没那么深了。

也许这事,只有一首诗能表达我对革命烈士的情感,做得太多太多,但要求的却很少很少,一个人静静的死去,却不留下一点遗憾: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寻先烈足迹述革命历史优秀征文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浙江东端甬江入口处,有一颗灿烂的明珠,那就是我的故乡。它在近代历史上一直是“浙东战略要地”,朴有“浙东门户、甬上咽喉”之称,因此成为敌我争夺的地方,从中流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陈存世烈士是其中之一。

陈存世又名和清,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阵变后,中共宁波县委和共青团委遭到破坏,大批青年入狱,陈存世也不幸遇难了。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革命事业,到处筹款、献钱,在狱中还念念不忘在农村亲属的200元钱急需献给革命,他为党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

陈存世英雄就义年仅21岁,这是人生中的黄金年龄,而他为了革命把前途甚至宝贵的生命都都置之在外,他小小年纪又为何如此崇高的境界呢?我从他回忆录的字里行间体会到他所想所做的一切为了革命,为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他无怨无悔,为光荣的家乡人感到骄傲,更为自己生长在这人杰地灵的镇海而感到自豪。

在白色恐怖之中,英雄的家乡人们为了革命不屈不挠,随时做出牺牲的准备,而今天,在和平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各行各业的人们依然保持光荣的革命传统,当革命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会放弃小家顾大家。

谁都不会忘记,在“非典”袭击全国上下的时候,多少医务人员为了病人,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把死的希望留给自己,一批医务人员到下了,又一批医务人员奔赴抗灾第一线,在这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谱写了动人的赞歌。

当洪水泛滥的时候,洪水淹没了田地,淹没了树木,人民子弟兵们又奔赴抗洪第一线,搬沙袋,堵缺口为灾民重建家园。

当暴雪袭击大地时,解放军们给滞留在车站的旅客送菜送饭。给灾区送去物资,与暴风雪进行顽强抗争。

他们都是新时代的英雄,是我们的榜样。我虽然还是一个小学生,但我要爱祖国,踏着历史的足迹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革命烈士的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有罪恶多端的德日法西斯,有英勇抗战的苏联红军,有英勇就义的刘胡兰,还有顽强抗战的杨靖宇将军。

杨靖宇将军曾担任“抗日联军”司令,六年后献身沙场。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白山黑水地在林海雪原中打击日寇,令敌人闻风丧胆。面对敌人的封山行动,毫不畏惧,打得敌人坐立不安,整日人心惶惶,日寇对他又恨又怕。

杨靖宇将军爱国主义精神十分强烈,面对日军四面围击,奋勇作战,直到拼尽最后一滴鲜血。

封山以后,日寇重兵围剿,杨靖宇将军弹尽粮绝,日寇要他投降。他顽强地用手枪应战,左手中弹,单手还击,独自击毙20多人后光荣殉难,慷慨就义。日军残忍地剖开杨靖宇的肚子,他的胃里没有一粒米饭,只有棉絮、草根、树皮。

杨靖宇将军不屈不挠,宁死不屈的精神鼓舞着抗日民众,让他们更加团结一心,驱逐日寇。激励着后人为新中国的诞生而不断地努力奋斗,虽然一个又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但是新中国成立了,杨靖宇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一直鼓舞我们向前进,爱国!爱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纪念奉献的革命烈士作文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到来了。我们在团支部的倡导下,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祭扫了革命烈士墓。

那天,细雨蒙蒙,仿佛苍天也在低声哭泣,洒泪祭奠着长眠在地下的英烈们。当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在哀乐声中缓缓地进入纪念馆时,真正体现了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诗中所描绘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境。逼真的画面上,生动的展现了一幅幅在战士纷纷战火纷飞的年代。英烈们前仆后继,赴汤蹈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献身的精神,民工之前出力,妇女拥军,全民共同筑起血的长城,在及其极其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用小米加步枪、用小车推弹药、用担架送伤员,有用多少无数先烈的鲜血和生命,取得了孟良崮战役伟大的胜利及军民共庆胜利的情景…

此时此刻,我想今天的胜利来的多么的不易啊。没有英烈的抛头颅、洒热血,哪能换来有这幸福的生活;没有南疆战士这无私的奉献,哪那有今天这和平、安定的生活。

先烈们,安息吧,我们一定要会接过长征的接力棒,继续完成你们未完成的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缅怀革命烈士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鲜花已开遍了原野,树木又吐出了新芽,有迎来了新的一年。今天,我们相聚在烈士墓前,共同缅怀革命先烈。

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与敌人殊死拼搏!当年,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毫不畏惧。她没有选择投降,也没有喊过一声,只是为未来幸福生活做着斗争。敌人是没有人性的,他们用铡刀砍死了刘胡兰。刘胡兰死的时候,没有忘记她最敬爱的祖国,她喊了:“中国共产党万岁!”多么坚定,多么从容不迫。

她视死如归,把革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李大钊,他也如此。在他牺牲之前,是他第一个走上绞刑架,英勇就义!在他被捕之前,他虽然知道局势越来越严重,但他还是没有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被捕时,他从容镇定,不说一句话,也不说一个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于敌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就这样,4月28日那天,李大钊英勇就义,才38岁。那些革命先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们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对革命事业的信心比什么都重要,他们愿意付出一切,甚至生命,却只为了两个字———和平!

所以,同学们,在没有战争年代里生活的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烈士纪念日征文:缅怀革命烈士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缅怀烈士,祭奠先贤,是因为烈士和先贤那里记载了国家的历史,凝聚了民族的精神,延续了家族的传承。追思怀远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更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动力源泉。那些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民族的独立、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奋不顾身的烈士们,不止是历史教科书上的英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甚至没有留下名字,但是大家明白,如果没有烈士当年的浴血奋战、流血牺牲,今天人们的幸福生活也许还遥遥无期,又去哪儿翩翩起舞呢?

今年清明节前夕,中国再次派出专机,从韩国接回数十具志愿军遗骸回国安葬。中国驻韩大使给每一副志愿军遗骸棺椁亲手覆盖一面国旗,然后肃立鞠躬。机场上,执行任务的依仗礼兵一声庄重严肃地「起灵」,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引领志愿军的英灵回归阔别已久的祖国。当专机进入中国领空时,空军两架战机伴随左右为其护航。一句「欢迎回家」令人动容,一句「英雄不朽」让人血热。魂兮归来,祖国不曾遗忘,魂兮归来,人民始终铭记。(国家对烈士的态度)

英雄未曾远去,就在你我身边。那年夏天在广州,无意间走进黄花岗烈士陵园,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穿行在沉默的碑石和塑像之中,与百年前的英雄「近距离接触」,似乎可以感受到不声不响的烈士精魂。虽然地处市中心,也并非清明节,但是陵园内部庄严肃穆的神圣气息并未因市民、游人的散步游览而减弱一分。身处其中,无需刻意地轻声细语,也不必做作地蹑足潜踪,踏进陵园大门的那一刻,耳目自然为之清静。在这里,敬畏历史,尊重烈士,是对长眠于此的英雄最合适的举动。(普通百姓对烈士的态度)

想起2015年9月3日那天,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的大阅兵,行进在队伍最前面的,是武警国宾护卫队环绕下的抗战老兵专车。白发苍苍的老兵们身着当年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的灰布军装,胸前佩戴着金光闪闪的抗战胜利纪念勋章,抬手敬礼时,早已热泪盈眶。每一位老兵都是穿越烽火硝烟的活的英雄,他们与铭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无数战友,共同书写了不朽的历史,开启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国家对英雄的态度)

那么,清明节等纪念日,大家在烈士陵园的纪念碑前,以鲜花和鞠躬追思先贤,让烈士的灵魂安息,是不是比歌舞喧嚣更合适的选择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缅怀革命烈士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五,我们全体三年级同学来到杭州云居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革命烈士。

沿着长长的石阶,我们无心观赏两边的风景,埋头拾级而上。拐过最后一个弯,只见一座高耸入云的纪念碑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不禁加快了脚步,近了,我们来到了它的脚下。我抬头瞻仰着。纪念碑是由两片高高的扁平状柱子和一个底座组成,就像一个大大的“H”,底座上用金字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周围种满了苍翠的松柏。

接着我们进行了纪念仪式。我们庄重严肃地进行默哀、献花圈,然后绕场一圈,往一棵棵松柏上放小白花。

最后我们来到纪念碑后面,参观那一圈刻画得栩栩如生的浮雕。这是一组展现革命烈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情景。他们有的端起机枪向敌人扫射,有的高高举起手榴弹,似乎要与敌人同归于尽,有的赤手空拳与敌人搏斗……

逼真的画面,英勇的情节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那段革命岁月里,有多少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宁愿“牺牲我一人,幸福千万人”。夏明翰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周文雍说:“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群,好汉身躯为群裂。”他们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面对敌人,他们毫不惧怕,大义凛然。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今天,战争已离我们远去,我们的国家正一步一步迈向繁荣。我们就是革命先烈所说的“后来人”,将伟大祖国建设好,重振祖国繁荣,是我们今天肩负的使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不正是我们可以做的吗?让我们一起努力,校外做个好孩子,校内做个好学生,不辜负胸前飘扬的红领巾,争做先锋好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革命烈士亲笔书信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父母双亲大人:

好容易养到儿迄今,为了儿见到此社会之不平,总算没有违背做人之目的。

今天完成了我的一生,但愿双亲勿为此而悲痛,因儿虽遭奇冤,而此还是光荣的,不能与那些汉奸走狗贪污官吏可比。

瑛①,她太苦了,盼双亲视若自己亲女儿,为她择个好的伴侣,只愿她不忘儿,那儿虽在黄泉路上也决不会忘恩的。

琴②女及未来的孩子佩民③应告诉他们儿是怎样、为什么而与世永别的?!

儿之亡对儿个人虽是件大事,但对此时此地的社会说来,那又有什么呢!千千万万有良心有正义人士,还活在世上,他们会为儿算这笔血帐的。

双亲啊!保重身体挣(睁)开慧眼等着看吧!这不讲理的政府就要垮台了!到那时冤白得申,千万不要忘那杀人魔王,与他算帐!

人亡之后,一切应越简单越好,好在还有两个弟弟,盼他们也那(拿)儿之事,刻在心头,视瑛如自己姐姐,视两个孩子如自己骨肉,好好的教导他们,为儿雪冤,为儿报血仇!

特刑庭不讲理,特刑庭乱杀人,特刑庭秘密开庭,看他横行到几时?冤枉啊!冤枉!冤枉!

你的不孝男王孝和泣上

民(国)三十七年九月廿七日正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寻先烈足迹述革命历史征文

全文共 138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个艳阳高照的大晴天,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我们四年级的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学校,因为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们要去著名的爱国诗人闻一多的故乡——浠水,去参观闻一多纪念馆。

八点左右,我们就坐上了旅游大巴,不过一会儿,车就缓缓行驶了,大巴在马路上奔驰着,车窗外,春风吹拂着我们,像妈妈的手一样温柔地抚摸着我们的脸颊,如画的风景伴随着我们,有时是黄澄澄的油菜花,许多蝴蝶在上面翩翩起舞,有时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面有几头黄牛在悠闲地吃草,车窗里,有的同学在谈论着闻一多的生平事迹,有的同学在唱《七子之歌》,有的同学在拍照,还有的同学稍等车停下来,就迫不及待地问:“到了吗?到了吗?”大巴行驶了一路,我们也将欢声笑语撒满一路。

过了大约一个钟头,大巴拐进了一座古老的县城,走上了红烛路,我们知道,景区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过了一会儿,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

下了车,首先一座高大的石门扑入眼帘,石门是由四根古色古香的大理石柱做成的,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石门顶上是由江泽民爷爷题写的六个金光闪闪、刚劲有力的大字:闻一多纪念馆。

步入大门,我们走上一条水泥路,来到了广场,广场中耸立着一座高大的闻一多的雕像,闻一多拄着拐杖,正向东方望去,我走近他的身旁,似乎能听到轻微的呼吸声,广场前,是一个清澈的池塘,上面是有名的七曲桥,广场后就是闻一多纪念馆的展厅,接着,我们就在闻一多展厅前听讲解。

讲解员深情地讲解着闻一多的生平事迹: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13岁进入清华大学, 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虽然天气炎热,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汗流不止,可是我们仍然认真地听着。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啊!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我们深情地朗诵着这首诗,我仿佛看见了闻一多那坚定的目光,感受到了闻一多为中国解放宁死不屈的精神,我的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着,将我的血烧沸。

朗诵完后,我们走进了闻一多展厅里,一幅巨大的画像映入眼帘,上面画着上百根蜡烛,年老的闻一多正吸着烟,深情地望着我们,再往里走,就到了一个个小展厅,其中摆放着闻一多的照片和生平事迹,其中一处极其引人注目,那是闻一多的工作室,里面摆放着闻一多的书籍、烟斗和文房四宝,旁边还有一个休息室,里面摆放着一盏煤油灯,站在这里,我仿佛看见闻一多正在奋笔疾书。

展厅里有一个池子,这被闻一多称为“望天湖的缩影”,七个莲步,三眼喷泉点缀其间,令游客们心旷神怡。池子里的水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许多鱼儿在水中探出身子,欢迎我们的到来。

许久,我们就乘车离开了闻一多纪念馆,结束了这一场快乐的春游。

通过这一次春游,我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我暗暗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发愤图强,长大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1.缅怀革命先烈的初中作文600字

2.清明节缅怀先烈作文

3.2017寻先烈足迹述革命历史征文

4.清明节缅怀先烈600字

5.寻先烈足迹述革命历史的初中征文

6.七年级清明节缅怀先烈的作文

7.寻先烈足迹述革命历史征文600字

8.寻先烈足迹述革命历史征文范文

9.初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征文

10.寻先烈足迹述革命历史的征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烈士纪念日征文:缅怀革命烈士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下午全体师生去了‘中安’轮遇难烈士纪念馆扫墓,今天上午晨会课时,班主任老师宣读了‘中安’轮遇难烈士纪念馆的资料。1945年秋季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决定让出浙江、苏南、皖南等8块革命根据地,同年9月19日中央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新四军苏浙军区指战员和苏浙皖边根据地的干部,奉命于9月下旬起撤退到长江以北。10月15日,参加北撤的苏浙军区第四纵队部分指战员和苏南根据地的部分干部、民工近1000人,从武进县荫沙乘中安号轮船渡江往泰兴,因轮船陈旧,舱底漏水,加上人员、物资超载,不幸在天星桥西南约2000米的江中沉没。因获救者不足100人,800余人不幸牺牲。

缅怀先烈,教育后代,寄托衰思,永资纪念,在800英烈牺牲40年后,省政府决定为烈士们修墓迁葬,立碑建馆,整个建馆工程由泰兴县承办。1986年7月烈士墓穴先期竣工,7月8日将原安葬在天星桥江边的烈士忠骨迁此安葬。1987年10月15日,800英烈牺牲42周年之际,纪念建筑物全部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馆环境优美,松柏长青,庄严肃穆。进入馆内首先看到的是1座宽达600多米的卧碑,正面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苏浙军区副司令员叶飞题写的“烈士英灵、永镇江海”8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背面是省政府为纪念800英烈牺牲40周年而题的碑文。碑文简述了烈士遇难经过和建墓立碑的意义。接着抬头可见1座高达18.8米的雄伟竖碑,碑名为“新四军苏浙军区北撤渡江死难烈士碑”,亦系叶飞题写。碑身的基座呈现出下沉的船形,暗喻烈士们是乘船遇难的。从侧面看去,碑身犹如一朵跃起的浪花,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将会像长江水那样万古长流,世代相传。我看着不由得肃然起敬

经过竖碑便来到纪念陈列室。在这里,陈列了部分历史照片和烈士生平,分为苏浙军区,丰功伟绩;烈士英名,光照千秋;继承传统,发扬光大3部分。走出陈列室向北是800英烈长眠的墓地,面积98平方米,高2.5米。学校在那里举行了学生成长仪式。三年级代表在那儿宣读了站在十岁的路口。成长仪式结束了,各班级在公园内春游,3:40在公园门口集中。

祭扫活动结束,大家便打道回府了,愉快的一天便告一段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寻先烈足迹述革命历史征文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天上午,我们苍梧晚报的小记者们乘车来到灌南烈士纪念馆来参观访问。

烈士纪念馆分两层,我们走进大厅,先拍了照后,我们便跟着解说员,参观起了纪念馆。纪念馆一楼主要介绍了灌南的许多为了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解说员讲的十分认真,我们听得更认真。通过讲解员详细的讲解,我们对烈士们的光辉事迹又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更加崇敬他们。

我们参观完第一层展馆后,讲解员又带领我们来到第二层展厅。这一层主要介绍为了我们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的人的事迹。有惠浴宇,芮杏文等人。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后孜孜不倦,呕心沥血的为了人民和教育事业而不停奋斗,而他们,为我们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也得到了后人的尊敬,他们虽然去世了,但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这些为党和人民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参观完革命烈士纪念馆后,我们又来到位于纪念馆旁边的烈士陵园,这里埋葬着一千一百位烈士。他们都是在抗战期间遭敌人逮捕而牺牲的,他们为了保卫灌南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们一边低头哀思,一边为烈士们祈祷。

这次小记者活动对我们来说很有意义,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祭奠烈士作文700字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有句古诗说得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生动地描写了清明时节的景象。

清明是每个人祭扫亲人的日子。然而,我们的亲人是谁呢?就是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所以今天下午,我校全体六年级师生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双凤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

这一次的外出与平常有很大不同,所以心情也不再是那么兴奋了,而更多的是庄严和哀痛。

经过一番颠簸,我们来到了烈士陵园。一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硕大的石碑,上面生动的刻画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画面。这又让我想起了当年那段战争岁月,无数革命前辈,为了共和国的诞生,和敌人英勇作战,有许多战士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在老师的带领下缓缓地走到了宽阔的广场上,在写着“革命前辈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的纪念碑下,我们全体师生举行了隆重的祭扫仪式。从朗诵到宣誓,每一句真挚的话语都代表了我们对革命烈士们的无限崇敬和怀念。接着,我们绕着位于陵园中心的圆形烈士墓走了一圈。

这里长眠着二十四位烈士,有的连姓名都没留下。我的耳畔传来阵阵低沉的哀乐,轻轻的,每一个同学的脚步都是轻轻的,生怕吵醒了已经“熟睡”的烈士们。我们为烈士们献上了自己动手做的小白花,花朵虽小,也不精致,却代表了我们的心意。

最后,我们来到了历史博物馆,它为我们展示了无数烈士们的感人事迹与生平简介,为我们陈列了烈士们的光荣证明和遗物。虽然他们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但他们都监守着自己的岗位,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即将离开的时候,我被门口一块不大的石碑吸引住了。上面刻着毛主席亲手写的八个大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不就是描写了所有牺牲了的革命先辈们吗?

走出烈士陵园,我感慨万千。让我们共同继承先辈遗志,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积极向上,长大为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革命烈士扫墓作文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逝去的就是岁月就是历史,却不就是一种情怀,小学起就跟随老师去北宁的烈士陵园扫墓,那时觉得高高的纪念碑有着说不出的巍峨和肃穆,一朵精致的白花别于胸前,一条红领巾默默拭去纪念碑上的尘土,却拭不去内心的疑问,我们来那里做什么,他们走了,我们来看他们,他们明白吗,那高高的塔碑底下埋藏的又就是什么。带着疑问而来,又带着疑问而归。一年一年,扫墓变成了形式。

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几代人的梦想,几代人无怨无悔的付出,换的我们今朝发展的机会。为了一个契机,为了创造一个环境,多少代人用他们的肩膀默默承担。犹如当年红军过河攻占高地,冲锋的战士踩着水中战友肩膀过河,不时有人倒下了,有人牺牲了,可这种奔跑却没有停止,因为他们明白只有不停的往前冲才有胜的期望,战友的牺牲才就是值得的。而此刻我们有如那些冲锋的战士,我们也务必不停的往前跑,往前冲,不住脚步的去发展和学习,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为这天而倒下的先辈,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去实现一个全民族共同的梦想---中华之崛起。

如今扫墓对我而言真的不只就是一个形式,它就是一个民族的血痛。扫墓就是追忆,扫墓就是心和心的交流,扫墓就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光辉的思想就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就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有如镌刻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致敬,向我们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