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与国学经典(20篇)

导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文明璀璨夺目。回首历史的滚滚长河,不能磨灭的,是传承千年,经久不衰的国学文化,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体味到一种宁静和祥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我与国学经典,欢迎阅读参考。

浏览

5002

作文

1000

国学比赛记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校内和网上的激烈角逐,我终于挺进第二届湖南省青少年国学大赛复赛。段考结束的第一个周日,李老师带着我和易皓澜一起来到广电中心参加比赛

一进会场,我就被比赛那紧张的气氛感染了。大厅里已经座无虚席,湘潭、湘乡、韶山、湘潭县各个学校的精英都严阵以待。我看见了主要对手江声中学的选手,他们都穿着校服,初略数数,也有二十多人。我回头看看易皓澜,暗暗鼓劲:我们人少,但是我也会拼尽全力,一定要给母校增光!

按大会安排,我们的比赛比较靠后,于是,我们先坐在观众席观看其他人的比赛。

初赛阶段每个人的竞赛都分为三个环节:自我介绍、国艺展示和五道测试题。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场上的选手也换了一位又一位。终于,轮到我上台了。说实话,我的内心非常的紧张,感觉心在胸膛里怦怦直跳。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上台。但是,想起比赛前老师满含期待的嘱咐,我还是硬着头皮走上台去。很快,自我介绍和国学展示这两个环节都完成了。在之后的答题环节,我的运气不错,除了一道选择题外,其他的题目我都会。最后得分73。5分成功晋级了晋级赛。

第二天是晋级赛,学校就剩我一个选手,而江声中学仍然“人多势众”。我对自己说:“怕什么!就是一人,我也能战斗到最后!”第一轮是擂台战。选手们两两结对比拼,胜者进,败者退。不得不说我的运气是真的很好,与我同组的人积累比我差了一大截,完全不能对我构成威胁。所以我很轻松地进了第二轮。

第二轮限时抢答,我觉得我的好运气到此为止了:前面接连三道选择题我都摸不到头绪,只能快速喊:“过!”也许没有见过选手这么快喊过,赛场上发出了善意的笑声。不能耽误时间!这是我唯一的想法。最后三题里,我有一题答错,只答对两题。但因祸得福,我答题的速度是最快的,所以顺利晋级第三轮。

可惜的是,在第三轮时,我犯下了一个低级错误,连“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种简单的诗句都没答出来,错失晋级的好机会。最后,我得到了大赛第七名的成绩。

这一次比赛,我积极完成了老师布置的赛前积累,勇敢地面对了人数占绝对优势的对手。在大型比赛中,坚持自己的想法,学习临危不乱,为母校增添了光彩。我相信,这一次比赛的失误,定会成为我下次比赛努力的动力,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国学大师的绝笔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后,学校的重建在各方关爱下,一年多的时间便完成了,美丽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那绿树青草掩映下的操场。办公室主任突发奇想:要是有点书画作品装饰一下,这校园就充满了文化氛围了,也许跟书画家们讨要几幅,说不定还行得通,于是从网上查找,书画家们的住址或邮箱,有的发电子邮件,有的发去公函,结果“奇迹”真的发生了,看来“汶川地震,大爱无疆啊!”。学校办公室竟然陆陆续续收到了书画家们的馈赠之作,当中不乏名人大家,其中令人感动的是,四川一年逾古稀的退休老画 家雷达先生,开着老年三轮车带着妻子,来免费为学校创作了三天。更加惊喜和意想不到的是,北京大学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病榻上献出他生命中最后一幅墨宝。

当时是2009年7月10日下午,季羡林先生用毛笔题写了“臧克家故居”,又为孔子卫视题写了“弘扬国学,世界和谐”,最后为我校题写道:“抗震救灾,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墨迹未干,仙人却乘鹤而去,7月11日晨八时五十分左右,大师便与世长辞了,享年98岁,他儿子季承,遵照他父亲的遗愿,本该俸寄,因为有特别的意义加之另外的考虑,寄来了两张相拼接的复印稿,并来信说明情况。然而三年后的金秋,一封来自北京的挂号信,抹去了我们心中那份遗憾,我们便欣喜的收到了他儿子季承寄来的大师亲笔之作,那散发作墨宝馨香绝笔书法,怎不叫人充满无限的感激和深切怀念啊!

你无法想象,一个98岁的老人,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是用怎样的力量和意志,去完成别人近似于奢望的要求,望着这珍贵的墨宝,我们难免为自己的莽撞感到深深的自责和内疚,然而,她却承载着大师情系灾区,爱牵学子的殷切关怀,先生更是用他生命最后的光芒,诠释着自己为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奋斗终身的精神,大师已离开了我们,然而他的风范、他的精神、他的深深教诲和勉励,却永远闪耀在我们面前,回荡在我们心中,这是我们无论过去还是将来赖以生存和强盛的民族之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国学引我向前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带给我们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国学就是其中的精华,它如一杯热茶,等着我们去品味它,赏析它,只要尝出它的韵味,它便可指引我们向前。

小学的时候,我偶然看到了老子的《道德经》中写的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不到三年级的我并不是很理解,直到有一天看到了因祸得福,才想到并理解了这句话。在之后的很多次考试失利后,我都会用这句话来提醒我自己,这次考得不好并不是什么糟糕事,它为我积累了经验,这样下次再做这种题时,我就不会再错了。这句话同时也告诉我,国学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它能在生活中提醒我们,警示我们,并告诉我们许多道理。是啊,国学如同一位良师,时时刻刻帮助着我们,指引我们向前。

国学不仅仅只是这些,它当然还是一座四季如春,百花齐放的大花园。这里的花个个经典,个个美丽,其中我最喜爱的是来自于《三字经》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黄香才九岁,就能用身体去给父亲暖被子,孔融才四岁,就学会了谦让,把大梨让其他人,自己吃小梨。可见,古人对孝和谦是有多么的重视。当今的我们,也一定要学习黄香和孔融,学好他们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历史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人,而国学,也正是将这些人的精神品质发扬广大的宝贝。所以,国学同时也是一座蕴含丰富知识黄金、精神宝石的大宝座,它静静地坐立在那儿,等着我们去打开。

不过确实,国学是个难以打开的宝库,它上面的许多语言,都不易懂。不过只要反复思考、琢磨,我相信打开它并不难,毕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嘛。当然,在打开的过程中,你会得到许多经验和知识,这些知识不管是现在还是在将来,在你遇到的困难中,都是非常有用的。国学,真可谓是个埋藏着千万黄金的大花园啊!它指引着我们向前。

国学是如此的博大精深,不过说白了,万事勤为先,想要让它帮助我们,就得付出巨大的努力。所以,说到做到,努力奋斗,让国学引领我们向前奔跑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品味国学作文800字

全文共 926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下雨的午后,我坐在窗边,静静地泡着一壶茶。看茶叶顷泄而下,滚烫的水立马包围了茶叶。不知何时,我的目光停留在了一旁的《论语》上,不禁惹得我思绪万千:国学经典如一壶茶,是经过名家呕心沥血的创作才沉淀下来的瑰宝。好比这壶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着读着,就会领悟出其中的奥妙来。

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时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生的沧桑,有历史的印记,有生命的真谛。那里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是一个伟大的境界,教会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教会我们明辨是非。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嘱中品味人生,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件事物中,我们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国学经典总是引领我们不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端正青少年正确的人生态度。

大概是在5,6岁时,我便迷上了国学。那时电视台里天天放《西游记》,我便天天坐在电视机前看。唐僧师徒取经之路的九九八十一难,我百看不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让我惊叹连连;看六耳猕猴戏弄唐僧,难辨孙悟空时,我揪心不已;看孙悟空用火眼金睛立马看穿了蜘蛛精幻变的人形时,我哈哈大笑。随着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乐,悲已经成了我每天的乐趣。

现在的我,已不像小时候那样只看电视,但是对国学的热爱依然不变。我会喝着茶,一点一点去品读经典。看到了《论语。学而》篇的“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时,我也会认认真真地反思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如同这样学着,做着,自己也会感同身受,同时又学到很多。

有人说,国学只是腐朽的文字罢,除了历史比较久远,根本就读不下去。我认为,国学是一种智慧,一种情怀,它确实有些古老,让现代人阅读起来有些困难,但它有深厚的历史,想想,在遥远的古代,一群智者砺练着文字,将一篇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精炼成精悍短小的篇章,为教导后人。想到这儿,你怎能不心潮翻腾澎湃!

何为国学?是一个国家的瑰宝,是一个国家的精华!如果说,自己国家的国学都没有学好,那还能算是一名中国人吗?诵读国学经典,就是读智慧,读精神!让我们品读经典,传承中国文明与中国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征文

全文共 1894 字

+ 加入清单

时至大学,空闲时间骤多,也终于有时间读几本自己喜欢的书,年轻人,或许开始爱看网络小说,但渐渐的我发现与那些"垃圾食品"相比,国学经典才是最有营养的大餐。

透过国学经典,我感悟到的是足以震撼心灵的中华民族精神。没有了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也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灵魂,当然我们也将不再拥有凝聚力、生命力。细细品读国学经典,就会品悟到,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品悟国学经典 ,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塑造了美好的人生,提升了生命价值。国学经典引导着我们追求真善美,适应大自然的生活环境,顺乎天时,合乎人情,与时俱进,保持一颗永久年轻快乐的心。国学经典,其中多有思想义理,人生真谛。不仅古已有之,至今犹有价值,而且永远对人有用。如今在中国港台地区,东南亚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及海外华人文化圈里,都越来越重视国学经典的训练与学习许多著名的高校也兴办起国学院,孔子学院更是遍布全球各地,"国学热"悄然兴起。国学经典给我的给我的初印象就是经典的份量,让我从心底产生一种敬畏。我怕以我浅薄的学识难以领悟其中的奥妙。但当我手捧经典,细细品读,我豁然开朗,想想自己的学识,似乎连冰山一角也算不上。

浅读国学,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正直、谦逊、智慧与乐观。《论语》:"言忠信,行笃敬。",教导我们做人说话应当忠诚老实,行为厚道严肃。这就是先人的高尚品德,我们中华儿女有何理由不去继承?!但反观如今社会,似乎并非如此!如果大家都听从经典里的这句名言,并且真正去履行,那么哪会有三聚氰胺,哪会有瘦肉精,哪会有染色馒头……《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早就告知我们,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能不遇到疑难问题呢?既然我们都有不懂的问题,那就说明了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三人行,必有我师!谦逊的品质不能缺少,眼下这个浮夸成风、利益至上、充满享乐主义的社会是不是该经历一下国学经典的洗礼呢?!追名逐利互相攀比成风,这是很成问题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他人堕落的同时,我们应秉承自己的原则。学好像登山一样难,学坏如山崩一样容易。学好看似挺难,但不能因为这而去学坏吧!再难的事,只要坚持有何不成?再简单的事不去做,何时能成?!事在人为!《晏子春秋》有言:"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坚持不懈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停向前走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国学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选自《礼记》),努力工作学习固然重要,但是"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有时紧张,有时松弛这是周文王、周武王处事的办法,我们应从中学到的是工作学习和生活要劳逸结合,有张有弛。

国学经典的宝库,有我们学不完的哲理,通过研读国学,我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比如说,面对自己的父母,要学会感恩;对待犯错误的人,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生活中要乐于助人、尊敬他人、讲话前三思而后语,小心谨慎;永远记住要讲信用……另一方面,国学其实是人生之路的一位伟大导师,我将来要经历的一些事或许在历史上早就发生在某人身上过,有过类似的记载,那么这对我来讲就非常有借鉴意义了,它就像一个人生方向的指南针,在我看不清前方道路时,为我拨开眼前的迷雾,为我指明正确的方向!

或许国学经典仅应用在个人身上,并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其价值。古今之变,这是历史,可以认识历史规律,以史为鉴,来治国平天下才是根本,我现在乃是一介书生。或许治国平天下并非我所能,但远观古人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何不是一桩乐事,以孟子为例,"春秋无义战",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孙膑,以富国强兵为第一任务,孟子目睹战争带来的灾难,竭力呼吁反战,他把井田制度看做理想制度,在他的理想国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的人可以衣帛,养鸡养鸭,不失其时,七十岁的人可以食肉,在当时,这是一种何等和谐的社会啊!另外,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思想里渗透的不就是我们今天呼吁的民主嘛,同时也体现了孟子对人格独立和平等的尊重。

西方人的道德培养,多有宗教信仰,我们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出之于读书明理。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信条规则都被记载在我们的国学经典里,如儒家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弘扬民族精神乃中华民族立国之本,国学的功能不只是固有的学术,也有现代精神,如明条理、辨次序、致知力行,这些便是科学方法。而仁爱精神和道德情操也是当今中国和世界所急需的!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内涵,身为中华儿女,今后我更要多加学习,用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为我指明人生的道路,引领我前行,作为中国人,我为此感到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们班国学课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从口头创作民歌到贵族祭祀乐歌,口中喃喃地念着这五百多年人间百态,心中有然而生敬仰与盎然,似细水,长流……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好一个痴情人!

独立风中,仿佛自己所怀念恋人真就在河那边。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只要心中还保留着那份强烈感情,道路漫长难行怎样?崎岖难攀怎样?坎坷回旋又有何妨?

大片碧绿蒹葭和痴情人内心积攒感情相交融,和痴情人离情别绪感受相一致,于是,蒹葭成了离爱情最近植物……

芣苡

找回洒遍山村每一个角落,被青葱树木掩映山坡无处不洋溢着生气。添加妇女兴高采烈前去采集芣苡。

时而拾起掉落地上芣苡,时而一把一把从茎上捋取芣苡,时而手持衣襟兜着摘来芣苡,时而把衣襟把衣襟掖在腰间用来装芣苡……

怎样清丽明朗意境!

怎样愉快喜悦心情!

怎样热爱劳动人民!

低眸,继续浅吟这首回环复沓小诗,哦不,是这首赞歌——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撷之……

君子于役

都说,黄昏最容易勾起人们对远离家乡亲人怀念,鸡儿回窝,牛羊归圈,有一次沐着夕阳余晖远眺,服役丈夫却依旧不知归期。山村妇女那深深切切思念谁人知?那无可奈何愁烦谁人懂?只一声深情呼唤冲口而出:“曷至哉?”

只是,战争残酷,征伐频繁,又怎是一个山村妇女所能左右?满腹惆怅,满腹惦念,即使喊出,天各一方,又怎能听见?

闭目呆立,那迷离怅惘、深沉绵渺画面在眼前徐徐展开——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呵!干吗苦苦追寻所谓神圣、所谓深刻?看看手中《诗经》,不正是么?听听“雎鸠”欢快鸣叫,闻闻“东山”战火硝烟,看看“七月”悲惨生活,在《风》、《雅》、《颂》每一个角落,感悟——不朽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历史文化珍宝,也是汉语的文字精华。国学名士,是一场考验,是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是文化的传播,是知识的训练。

从我国第一个诗歌总集《诗经》出现后,诗歌文化开始在中国建立起来。唐诗、宋词、元曲……一直到现代,足以体现诗歌的历史是悠久的。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了韵味和文学气质,雅俗共赏。

国学小名士的举办,贯彻了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更让我们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的访谈文化的基本知识。十八大确立的会议目标,就是下一个文化发展的方向。

年龄不一,却拥有着相同的骨气。一同站在知识的舞台上,展现最优秀的自我。设定了不同程序、规定的环节根据自己的实际积累随机应变。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赢家。没有非常的聪明,真正的成功在于日常的积累和努力。“积累日常,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才是‘学’,也是学的含义。

“借我一元钱吧。”面临着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只有两个:借或者不借。答案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而三年级的小学生回答的理由却深深地感动了我。理由很简单,它就发生在这个小学生自己的身上。小时候一次玩耍,他和妈妈走丢了。是一位大哥哥帮助他找到了失散的妈妈。对那个大哥哥而言,也许仅仅是举手之劳。但就是这个举手之劳,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甚至可以说深深地影响了他。所以,面对这个问题,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借。”爱,是具有感染力的,可以传递。

中国有些传统文化,我们有了解多少呢?也许是一个,也许是两个、三个……根舞台上的他们相比,可谓九牛一毛。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我们的表现就代表了中国,我们的进步证明着——中国,这个文化大国,正在进步,一步步走向繁荣。

学习中国优秀传统知识,弘扬中华历史文化精神。

更多热门文章分享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品国学读人生作文600字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它已然融入我们的骨髓,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伴随终生。

从幼儿园的三字经开始,到现在的唐诗宋词,国学已经步入我们的生活,用优雅的步伐在我们的人生中画出一副清秀典雅的水墨画。

国学与人生是分不开的。

庄子曾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求知的精神是永恒的。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而不断地去学习,去求教是完善自己的第一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知识面前,没有什么等级,每个人都是学生,每个人也都是老师。学问,又学又问,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能一味地学,也要思考,学习很简单,也很复杂,不断地学,不断地思考,总会学有所成的。

从小时候的呱呱坠地的时候起,国学就与我融为一体。

记得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跟着爷爷口齿不清的念着“鹅鹅鹅……”;幼时一本正经的在众人面前背诵《三字经》,尽管当年的自己还不明白什么意思;六年级的自己流利的背诵着古诗,但对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模糊甚至不以为然的;现在的自己,开始慢慢理解那些文言文和唐诗宋词中掺杂的无奈遗憾,欣喜悲伤。

人离不开国学,国学离不开人生。

人生有多少感慨被文学描绘了出来,看似潇洒优美的文字下,又隐含了多少凄惨悲凉,在面对大好山河的时候,又是怀着怎样的激动和自豪,在看到归雁驿道时,对家乡亲友又是怎样的思恋!

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感慨了事事难料的人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大漠的凄凉和杜甫的无奈,白居易游西湖时”最爱湖东行不足"表现了当时的喜悦和感叹了景物的美丽,李白总是多情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刻画了他的思恋。

国学要品,人生更是要细细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国学启蒙读后感700字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我如饥似渴地读完《国学启蒙》之后,深知我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只不过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沧海一粟。同时,也深知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奋就是珍惜时间,努力做好事情,包括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究、勤实践。勤奋不光表现在身体上,表现在行为方式上,还表现在精神上。勤奋靠的是坚强的毅力和意志,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还能让我们获取更多知识、劳动成果。无论你是天才还是普通人都要勤奋学习、勤奋工作,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古代有许多名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有为防止打瞌睡影响学习而用绳子将自己头发绑在房梁上孙敬,也有用锥子将自己大腿刺痛而刻苦读书的苏秦,又有贫穷买不起蜡烛而冒着严寒“映雪读书”的孙康,还有因家境贫寒点不起油灯而“凿壁偷光”学习的匡衡。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博览群书,最终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

当然,也有让我们引以为戒的反面例子,比如被誉为神童的方仲永,据说他五岁时就有作诗的天赋,作出的诗轰动一时。但他自恃聪明,不思进取,导致诗越写越差,直到才华消失殆尽,从此由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变成了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印证了韩愈的那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

细读了这些故事,我深知世上其实并没有永远的天才或神童,那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不要让所谓的小聪明误了自己的终身。要知道,创造财富靠的不是先天的聪明,而是后天的勤奋和坚持。只有刻苦学习、研究学问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就算没有天赋或者家境贫穷,只要你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终有一天,你也会成为一个有学问的富豪。

《国学启蒙》让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我也会不断地从中汲取养分,因为,天道酬勤!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给美国学校的感谢信的作文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Dear Sir/Madam,

I am writing to tell you how very much I enjoyed the days at your school.

Everything was just about perfect. Your generous help and tender care made me feel warmly welcomed and transformed my short term study into a beautiful memory.

I hope you know how I appreciate your hospitality, and your many kindnesses to me. I count myself fortunate indeed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to study at your school.

With thanks again and best wishes to you.

Yours

[关于给美国学校的感谢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山东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晚上我和爷爷观看了少儿节目的《经典诵读》,我观看了>之后,我掌握了很多的古诗词让我学会了许多带“风、雨、江”的诗句,等。

一开始是任家豪的用“更衣”一词代替“去卫生间”,让大家觉得很搞笑,但他在餐桌上随意大声接电话,非常不礼貌,结果被扣分,紧接着盘里有五个大虾和五个鸡蛋,但是有六个人,他们都很懂得谦让,但是对那五个鸡蛋就不怎么谦让了。

观看了这个节目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好好向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国学经典作文

全文共 1509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

而在这个“全球化热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英语,成了一种国际化的语言。理所当然的,各个国家都将英语这门语言搬进了课堂,正在努力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国也自然不会例外。更甚者,视英语重于语文。

而中国的不少学生也认为,学语文不过就是读读背背,应付考试的。好在,中国已有许多学者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促使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有的学校专门开设了“国学”这门课程,或者将英语的分值压低等。但是,只靠学校和有关部门的努力,那也只是让“国学”重新成为一种选拔优等生的课程,学生们只会像重复英语单词那样来回念叨那几句固定的诗词,心里只想着通过考试。

那么,“学国学”的关键就是是我们了,中国的新一代青年。如果我们肯稍稍将应试心情降低一点,或者在图书馆中习惯性地翻几页中国古典文学的书,那我们自然会渐渐培养起阅览国学的爱好。想一想那种画面,清闲的下午,暖暖的阳光弥漫在房间中,捧起一本封面古朴的《诗经》,领略那民风质朴的`《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于心中女子的爱慕之情,毫无遮掩地在纸上展现出来。感受将士们保家卫国时所作的《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将士们离家出征远方时,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路途中,却已是雪花纷飞漫天扬。

《诗经》的韵味有一些是在它的描写中展现出来,但更多的还是在诵读吟唱时给人更深刻的感受。同样的,《楚辞》、《论语》等经典诗词,当我们试着诵读时,我们才真正能体会到当事人的万千思绪。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我们诵出此句千古名句时,是否也能体会到荆轲为国家献身时的刚毅、壮烈!而如今我们的祖国,正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却仍有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想,这时候,没有比一句激昂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有震撼力的斥责了。

再回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虽有诸多不如意,但当我们豪迈地诵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心中的郁结之气便荡然无存。当我们在西湖河畔漫步或是在沙洲中前行,是否会联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或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对美景细致描写的千古名句?吟咏诗歌似乎在何时何地都能让我们陶冶情操,开阔胸怀,并能站在古人的位置看事物,赏美景,论天下。

长久在这样浓郁的中华诗词的熏陶下,我们的话语便会不知不觉沾染上那清雅的“淡香”,但若想整个人都德艺双馨,那就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美德是个“高大上”的词,只有文人雅士,知识分子才能拥有它。其实不然,我们与父母交谈时,更心平气和一些,为他们考虑一些,便是“孝”。我们与他人相处时,要礼貌待人,尊重他人,这便是“礼”。对于我们自己,接受自己的缺点,保护好自己,便是“自爱”。我们做的各种助人小事,便是“善”……如此,你还会觉得美德遥不可及吗?

但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换句话说,我们还要将中华之美德,传给其他人。那些接受过我们帮助的人,那些关注我们的人,那些有心人,他们,会从我们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那春风般的美德,并会努力使其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上生根发芽,直至开出和我们一样的“清香素花”。我想有一天,我们在街上漫步的时候,随处都可闻到那清幽淡雅的“香气”。

有人说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被遗忘,有人说我们丝毫没有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还有人说……当听到这些流言蜚语时,我们不禁想厉声反驳,但那反驳似乎显得苍白无力,甚至会被认为是狡辩,因此,我们要用行动来告诉他们: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并没有被遗忘,我们的美德也仍旧“存在”着,它们,在我们中国新一代青年的手中,会重新生根发芽。待它绽放之时,即是我中华民族美德与文化的浓郁香气散播到世界各处之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国学夏令营作文400字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雅端村,位于浙江省义乌市的南边,村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清澈的溪水穿过整个村庄,使整个村庄显得生机勃勃。在这个宁静而祥和的村庄里,有一栋有名的古建筑,那就是容安堂。古色古香的木质建筑物,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最吸引我的,便是那房中会因天气变化而变颜色的鱼,真是太神奇了,这简直就是天气预报嘛!

我和我的好朋友刘博恩一起去的,距离我家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那里举办了一个国学夏令营,妈妈为了让我锻炼一下独立生活的能力,便让我去参加了。

我在那里读书、写字、剪纸,还在那里学会了洗衣服、烧烤,学会了很多,也非常的辛苦。这个地方远离了城市,没有凉爽的空调,也没有菜市场,所有的菜都是农民伯伯自己亲手种的,我也体验到了他们的辛苦,以及生活的不容易。

短暂的七天,很快就过去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给自己制定目标,努力学习,决不退缩。争取在三年级的学习中,能取得好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第三届“国学小名士”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诗词是什么?对于小时候的我们来说,诗词就是那些一两句难懂的古文。在观看“国学名士”电视选拔大赛后我就不这么觉得了。我现在认为诗词就是中国历史上一颗颗宝贵的珍珠,它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它是我们中国独有的文化,还是抒发情感、饱含历史的珍贵文物。

在观看“国学小名士”电视选拔大赛中,我不禁感叹选手个个都是精英。看选手们一个个自信地站在那里,他们一定做好了赛前的准备,肯定读了很多古书、诗文。不过,我还是在心里替他们捏了把汗——他们还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样的难题呢。而当他们卡壳的时候,我的心就像被手攥住了。当他们思索了一秒钟后,就说出了一句句诗词,我紧揪的心才放下来,同时也暗暗的佩服他们的诗词量之大。

通过观看“国学小名士”电视大赛,使我对经典诗词有了新的理解,我发现诗词中还有好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强烈地表现了文天祥爱国的情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则向我们点明了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的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每个人也有自己的长处,要互相取长补短……每一首古诗都有它自己的意境、韵味,需要我们仔仔细细地品味。我认为,我们中小学生更加应该学会这些诗词名句、传统礼仪。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接续国学薪火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国学是中国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作为中国人应该以此为傲。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中华文化,把中华文化、艺术继续发扬光大!最后我衷心地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国学学习的行列中,继承国学经典,发扬国学经典,让我们在古诗词文学的海洋里遨游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国学给我的启示

全文共 2120 字

+ 加入清单

突然动起手来写东西,有点不知所措。这才想起自己是有多久没有写过东西了。高中毕业后就“绝笔”了,因为最后一篇文章是我的语文高考作文。平时我是连个QQ动态都懒得写的人。因为大学读了英语系,写的都是英语作文,自己的书写能力和文字表达水平可想而知。那时候大把的时间都在数学和英语上。其实好羡慕那些写的一手漂亮文章的人。

今天9月27号月考试卷出完后,也印刷好了。可以舒口气了,翻开《国学启蒙》这本书。传统国学当中并非全是真理,如对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要去其糟粕,也要取其精华。学习时要进行“扬弃”。是一个哲学名词,源自于德语。指事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抛弃“扬弃”旧事物的消极因素。通俗点就是任何事情都有好的和坏的一面。要发扬好的,健康的,而抛弃了坏的,腐朽的。翻阅后,印象深的,让我想说的就是出自《增广贤文》的几句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大概意思是,一年最好的时光在春天,一天最好的时光在早晨;一家最好的东西是和睦,保护身体最好的办法在于勤劳。这几句话可谓是博大精深。到现在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高度概括了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又通俗易懂,不需讲解就能读懂,细细品读就能领会到这几句话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智慧。

下面说说我的理解。都是和教育联系在一起的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是中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它强调了春在一年四季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对春的赞美诗更是比比皆是。人们还将人的年轻时期称为“青春”,歌颂春的创造力,强调春的宝贵。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考虑安排。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开头就要抓紧。要在一年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的工作打好基础。对于学生来讲,做好这一年的大目标就是大计。这个目标敦促你的脚步向理想靠近。没有目标的人浑浑噩噩,像个无头的苍蝇,生活就是乱撞。春天气候适宜,不冷不热,正是抓紧时间汲取知识,像植物一样拼命吸收养分,充实自己。如果春天不去播种,错过了这个时节,便只能看别人秋收。就是自己虚度光阴,日后追悔莫及。真成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日之计在于晨,毛泽东说过青年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象征着朝气,象征着希望。学生要认识到自己的任务是什么,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使命从父辈那里接过一种力量,将来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有用的公民,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成为老师的骄傲,父母的自豪。现在的小孩将来也会长大,也会“上有老下有小”,如何担当这个角色,时刻要有责任感。心理学上研究影响记忆的因素中有这两个名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影响,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影响。早晨的学习因为没有受倒摄抑制的影响,属于单一抑制。所以记忆效果好。这也是为什么上午把主科安排在前几节课的科学理由。因此早读课,同学们一定不要蹉跎了黄金时间。记得“迟到总比不到好”。

一家之计在于和,常言道,家和万事兴。讲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从三字经中的典故就可以知道,知书达理,孝顺善良并且内心通达的人都受到了家庭和睦的熏陶。“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是善良的,大家的本性是差不多的,只是因为受到各自环境的影响,于是彼此的本性就逐渐相差甚远了。教育一个学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的努力,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小孩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元,小家和才能使国家兴。难以想象一个蛮横无理,尖酸刻薄的家长教育的小孩会合群,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家长不要以为小孩交给学校就“完事大吉”,当不好的事发生时就全都指责学校,任何事物发展都是有个过程的,最终量变为质变。家长何不反思一下自己在这个过程有没有关注孩子,真关注还是假关注。所以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能形成三方面的合力。有句话这么说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忘了出自哪了。意思是人是具有可塑性,所以每个学生都会改变的,“差生“叫成“后进生”最科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最后,一生之计在于勤,本意为保护身体最好的办法在于勤劳。达尔文的进化论“用进废退”和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西方人和东方人的共识。心理学上著名的印度“狼孩“的故事,一个小孩生下来后和狼群生活在一起,吃生肉,发出狼叫声音。不会讲人类语言。说明了具备了人的器官,没有实践,人脑都会萎缩。俗话讲,勤能补拙。熟能生巧。是讲人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弥补后天的不足。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需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研究表明,人群中智商在140分以上(天才)的,只有人口的1%,智商在70以下(智力低下)的,占人口的3%。这告诉我们,天才和傻子都是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智商都在正常水平,也就是说,在够用的水平。不要为了天赋而纠结。一遍遍问自己,“我是不是学习的那块料?”。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不努力幻想有好成绩是不可能的事情。“老百姓常将“还想好,还想巧,还想有个驴子不吃草。”形容异想天开的想法。有的学生既想成绩好,又想天天玩。不也是异想天开吗。所以,同学们,请戒下浮躁,戒下娇气,少些抱怨,多些行动,你终会做成你想做成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们班国学课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兵家史书之瑰宝,博大精深;兵书理论之宝库,包罗万象;兵学圣典之美誉,威名远扬;归纳演绎之逻辑,缜密严谨;启迪人生之智慧,精髓宏瞻;阐释儒道之传统,淋漓尽致。——题记

从三皇五帝太平盛世,到春秋战国风云变幻;从盛唐气象博大雄浑,到宋代词篇婉转豪迈……我们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众多文化瑰宝,而国学经典代表《论语》更是全世界精神财富!

《论语》是一部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着作,因集中表现了孔子学说和思想,成为儒家经典着作之一。

孔子学说核心——仁,贯穿《论语》。《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用一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已成仁,”照亮了中国两千多年历史进程。

《论语》居“四书”之首,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深远影响!

据说,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每天回家都关起房门苦读。后来,家里人发现,他书箱里藏只有一部《论语》。有一次,宋太宗和赵论语普闲聊,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吗?”赵普老老实实回答说:“臣所知道,确实不超出《论语》。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了。”于是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法。

纵观整部《论语》,相信你一定会感受到中华文明,感受到人性光辉,感受到文学精髓。你也一定会在《论语》中,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与国学经典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了众多耳熟能详的国学经典。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清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品的,读多了,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小时候,上幼儿园,老师教我们读《三字经》,那时,我们并不知道这些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好玩,扯着嗓子大声地喊∶“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柕…”

到了小学,我们的知识逐渐丰富起来。老师便给我们讲解了它的意思∶“孟子的母亲三次搬家,原因是孟子不好好学习,跟着邻居学坏了。”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点也没有说错。

随着知识的丰富,我逐渐能够领略古诗词的魅力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会我们要节约粮食。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我体会到诗人李白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又表现了一副兄弟分别时乐观向上的情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秋天的美丽景象。“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又表现了曹植对哥哥的不满和悲愤……

还记得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是一首融情与景的诗歌。每次读都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得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生源的意境、广阔的胸怀。这首诗借雪言志,每一句都意有所指,是诗人所思所想的真实流露,感情真挚、寓意深远、哲理精辟,令人不得不叫绝。

“俱往矣,数风留人物,还看今朝。”结尾这句给我印象最深。大致是这个意思∶能建功立业的人,只有下一辈的人了。所以说,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国学经典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人生。国学经典像一双巧手,打开心窗。

国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体会,而国学中的精华一辈子也学不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学国学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何为国学?辞海中说,指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以前的我,总是把语文和国学混为一谈,而如今的我,早已被国学中的一篇篇儒家的经典阐述所吸引。

我喜欢“吃”书,我觉得任何一本书,只有反复品读,啃净了,吃透了,才算真正吸取到它的精髓。《国学基本教材》这样的一本经典,我怎能不将它吃透?

初读国学中的论语卷,就被它不施粉黛的外貌所惊叹!既朴实无华,又秀色可餐,白纸黑字中,沁香书气宜人,实在美妙:“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赞美君子的坚守品德;“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注重理想追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酝酿凌云壮志。这些朴素而睿智的语言成为我心灵的一剂良药,引我走进一个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欣欣向荣的世界。面对眼前的这份精神大餐,我怎能不用心品味,用心咀嚼呢?

在学习《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中我学会慢慢用书中的规范去要求自己的言行和学习方法。记得那一次:我急于求成,老师要求背的篇目我只是强记的,并没有扎扎实实地往脑子里记。结果,第二天的默写,我的分数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经历了这件事以后,我反复咀嚼了论语卷,其中“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话,使我受益匪浅。它倡导的是老实、严谨的学习理念,更告诉我们:学习无捷径,只有稳扎稳打,踏踏实实才是硬道理。咀嚼论语卷,如同在苍绿的青橄榄中咀嚼出丝丝清凉,让我豁然开朗,不仅仅是学习,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一定不能妄想一蹴而就,否则必然失败。

读论语卷的这些日子,回味起来,最沁人心脾的还是它所蕴涵的亘古不变的哲理。印象最深的是那一篇〈〈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孔子弟子三千,以孔门七十二贤

而著名,孔子为何能因人而异?为何能成为一位大教育家?述而做了最好的回答,他对弟子如此地熟悉到如斯的地步,真是一位伟大的老师!

吃《国学基本教材》的过程,就是提高我自身修养的过程。

因为它太博大精深。我不敢说自己已吃透它,但我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启迪,吃出了心灵的建树……问我怎么学国学?我说,学国学就是这样一个“吃”的过程:从想吃,到咀嚼,再到回味。我还会坚持研读国学,一点一滴地通透其灵魂,使我的心灵芳香馥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永恒的国学——“国学小名士”大赛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紧张激动的大赛,许多话从心头涌上了笔端。

通过比赛,我听了很多以前没有听过的,没有读过的诗、词、成语甚至是元曲。我的脸一阵红,一阵热,不禁感叹,诗山巍峨,词海浩渺,我知道和了解的太少了。泱泱中华,礼仪之邦,国学瑰宝,熠熠生辉,我们一定要做一个传承文化的使者,呵护这份璀璨的文明。

为什么现代人很少学国学了呢?为什么守着宝贝而不知珍惜呢?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使人们渐渐远离了书籍。对那种淡墨飘香的感觉已经渐渐淡忘。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低着头,弓着脖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的人们,但很少看到手捧一本书,沉浸其中者了。

快速的生活节奏,快捷的生活方式,使人们都喜欢快,很难静下心来品读“慢中求道”的国学。“上班族”忙着赚钱,“上学族”忙着考分,都很疲惫,一旦有了少得可怜的空闲时间都想休闲娱乐或者呼呼大睡。要想拿出精力来学国学真是很难。这样下去,真正懂得国学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国学的精髓和精神也难以传承下去。

国学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世界文明的瑰宝,让我们从小学国学,人人读国学,用自己的行动传承我们的国学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看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1222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不能纸上谈兵。为了更好的考验“小名士”们对国学知识的掌握和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栏目组还专门设置了一些小的游戏环节,通过隐藏的摄像头记录选手们的实际行动,并加以阐述和点评。不仅亲身参与的选手可以更好的了解知行合一的意义,观众们也可以更明确的了解国学的意义,并充分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结合起来,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永州之野产异蛇。学生们在没水没电的越南空地上开学,在这个时代。它让人知道,国军九十七军护送他们穿过十万大山,赢家总是孤独的?这场比赛,试着体味浩瀚无声,犯寒暑,与国学的对话近似独上高楼,无关功利。若所有文人都必须立足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来描述世界人生。”

借用龙教授的原话来形容,真的不多,“就像天使手中最温柔的武器”。它就在那个地方,触草木皆死。诗家手法,那就是“世界”,它就是那抹陌头杨柳色,置最小事物于最大寂寞空间之中,都不是目的,江水泱泱,醒来就知道是一片明媚。即使冻馁动荡,唯一的教材是一本《古文观止》,也能“风檐展书读,圣芳济于雨夜中看到手足上显现的钉痕,那么湘君山鬼、实用与飞黄腾达,呼嘘毒疠,那么只能说一句,其情感大概皆出于此类——无边的寂静苍凉中漫上一丝喜悦,桕树竹篱,这跳脱于时空外的孤独未免不是赏心乐事,挡都挡不住的亮光,河南豫衡中学为躲避“土共”烧杀。先生之风,白天。

若一定要对比赛加以总结,所有号召做大做强的一切都与美学无关,那书声,在永州柳子庙时。 不为某种标准,故不知何者为我。曾日月之几何,何者为物、之后可能会有的无数比赛;山高月小,黑质而白章、对错与政治钦命,正气照乾坤”。

在被规则层层捆绑的世界,山高水长……江流有声,知道自己就是一切的尺度,虽然晚上睡觉的稻草垫一翻开就有潮湿的蛆在蠕动,说“地球旋转几度几分”并不优美,读的是书里柳宗元的文章。

于是想到龙应台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中写到的一则事,决定迁校,阅读经典总能求得当下没有的自由、东皇太一都将成灰。将“物”换为更常用的词,以物观物,触风雨,相藉也,往往而死者。

“这些河南的孩子们,自己从来都不是孤军。孤城深井,炮火中飞扬的星条旗进入斯科特的视线。暂时抛下琐事,文人的宿命就是孤独,分数打出来也就是结束了。毕竟,对“价值转换率”以外的东西感兴趣的人,诗人都须立足于地动说讴歌日月山川——而显然:云山苍苍,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旅途中的芭蕉仰望佐渡岛上流泻的银河,也许用不着。那一瞬遥远共鸣就像是从王江宁的七绝中走出来的。……号呼而转徙,较之“金乌西坠”。只有在现实的束缚没有那么明显的时候。

一九四八年。

所以“国学”,但就像一个午后,不为应制和摇旗呐喊,现在在异国异乡的寂寞蛮荒里,他们却坐在地上跟着老师朗诵。

无我之境,水落石出。无关岁月,为的什么,失心疯才能称得上是种浪漫,卧船听雨。它不会影响个人对国学经典的喜好与学习,塞雁城乌,饿渴而顿踣这以国学为题的比赛本身并无甚好说,断岸千尺,万里飘零。但说回来

更多热门文章分享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国学感悟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国学经典,利用寒假时候,我又把国学经典之一《三国演义》读了一遍。

〈三国演义〉是写魏、蜀、吴之间的故事,它既是政治小说,也是战争小说,这部小说刻划了近两百个人物形象,在这其中,刻划得最成功的有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等,这几个人当中,关羽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了。

关羽为人重情重义,忠肝义胆。一次,曹操起兵攻打刘备,刘备因为事情来得太突然,没有准备,战败了。刘、关、张三人也被曹军冲散,互不知道彼此的下落,失去了联系。关羽在曹操部下张辽的劝说下暂时投奔了曹操,但他有一个条件,只要一有大哥刘备的消息,就立刻去找他。曹操非常钦佩他的忠诚,于是想方设法留住关羽,但还是被关羽拒绝了。之后,关羽不断打听刘备的消息,终于让他打听到了,他不顾曹操地百般刁难,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带着伤痕累累的身体与张飞、刘备在古城重逢,留下了千古佳话。

在当今社会,像关羽这样重情重义的人已经不多了,他们见利忘义,为了眼前一点点蝇头小利,别说是兄弟间的手足之情,就是父母的养育之恩也弃之不顾。

记得去年我的外公外婆在医院里住院,同房的有一位老爷爷被车撞了,也住进了医院,几天后跟他聊熟了,他看着我们每天都轮换着在医院里陪我的外公外婆,就羡慕地对我的外公外婆说:“你们好了,女儿、女婿、外孙,每天都来陪你们。”“再等等,可能明天你儿子就来看你了。”我外公外婆安慰他说。“不会来了,我住进了来都快一个星期了,他们都没来看过一次,连电话都是我打给他们,可每次他们都有理由没空来。”老人说着说着,流下了伤心的泪水。看着这位老人,我的心也是酸酸的,痛痛的。

我记得〈弟子规〉上有一句:亲有疾,药先尝,尽夜侍,不离床。可这位老人的儿子们连这种基本的做人道理都不懂,真是可耻可恨。我们祖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一个礼仪之邦,很多国学精髓传承至今,这都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只有把国学精神留在人间,装在每个人的心中,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更加温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