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苏东坡的作文(精选20篇)

《苏东坡传》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在林语堂笔下,讲千年前的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是一位豁达乐观的智者,天才横溢,是乐天达观随遇而安的伟人,随着林语堂的笔触,一个生动形象的苏东坡向我们走来。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苏东坡传》读书笔记,欢迎查阅。

浏览

6761

作文

93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题记

林语堂说:“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我读《苏东坡传》,是因为我想了解苏东坡。我想了解他,也是因为我喜欢他。

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苏东坡早年成名,登上仕途,不曾想随后的人生却是在宦海漩涡中坎坎坷起伏。

乌台诗案入狱后被贬黄州,后又放置定州、惠州、儋州,大半个中国的穷山恶水,都有他的足迹。他身处逆境,受人排斥,受政治上勾心斗角所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历经的种种委屈、落寞、孤独、清贫、艰险……但他总是能保持一份天真淳朴的童心,面对忧患一笑置之,不为利益而动摇,也不为俗见而改变自己的信念。

谪居黄州的苏东坡,落魄得让人心疼。担着可有可无的闲职,领着微薄的俸禄只能举家食粥度日,还有恶疾缠身的痛楚……他并没有因此偏激和消沉,在他遨游赤壁之时,面对“江上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发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感叹,面对起起伏伏的人生,他风轻云淡地说出“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份洒脱和坦然让“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逐渐消失,代之出现的是光辉温暖和亲切宽容的成熟。当他发现当地百姓有弃养女婴的恶习时,于是毅然拿出自己少得可怜的薪资,到处写信筹措资金,举办育婴堂,救活了无数婴童。苏东坡在自己寒冷彻骨的人生低谷里,依然不曾忘却要去温暖别人。

在新旧当权派的夹缝中艰难求生,却从不舍弃自己兼济天下的初心。他是黎明百姓的挚友,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极有“民主精神”的斗士。他与社会上各行各业人都有交往,帝王朝臣、诗人隐士、药师、酒馆主人、道士僧人、贫穷百姓、甚至不识字的农妇等。在杭州广州地区兴办水利,建立孤儿院和医院,创办监狱医师制度,颁布严禁杀害婴儿的律令。在处理王安石新法改革遗患时,他全力从事救济饥荒,为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不惧与朝廷抗争。为减免贫民百姓欠税而向朝廷恳求。这才是真正能做到关心大众疾苦的高士该有的济世情怀。

苏东波无论悲喜,无论沉浮,都能怀揣初心,一路向前。这份豁达乐观也激励着我。

上个学期,我经历了人生中比较黯淡的一段时光,参加嘉禾中学自主招生考试,差十几分没有考上,而整个竞赛1班只有几个同学没有被录取,这对于成绩处于中上游的我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虽然有老师和父母极力安慰,难免还是会耿耿于怀,曾经有过退出竞赛班的念头。不经意间又看到了书房的《苏东坡传》,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苏东坡高大的形象。相较之下,想想自己这一点青春年少的挫折和失落算得了什么。只有现在不怕挫折,积极向上,学好知识和本领,才能将来有能力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有希望成为像东波居士肯为百姓谋利益的人。于是心中便又重新燃起希望,咬牙坚持。

读了《苏东坡传》,我更加了解他,我也就更加喜欢他。从此,我愿怀揣这颗初心,同他一起继续向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094 字

+ 加入清单

一代文宗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他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格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之前,我对苏东坡并不了解多少,在看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之后,才对这位不朽的传奇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但连林老先生都说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用详尽的语言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说他是自己“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

为官,一生只要安安稳稳,脚踏实地就可以了。例如苏东坡的同胞亲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

而在于苏轼面对生活,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苏轼的一生,艰辛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与王安石斗智斗法。对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暂且不管。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标是定位在老百姓的生活上的,他的双眼,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快乐或是艰苦。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发生了抵触,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辖的州府里,这些所谓的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这就是苏轼为民着想的一生。

苏东坡与王安石的斗法决定了他的一生,也决定了宋朝的命运,王安石的变法本意是好的,可他过于自负,有许多新法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人民增加了很多的负担。于是王安石把许多反对他的贤臣都贬到其他地方,反而提拔了一些小人,苏东坡对新法极力反对,连续上奏,最终也被贬到杭州,可这只是刚刚开始。被贬后,苏东坡仍然坚持对抗新政。把幽怨的感情全寄于诗中。

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一生饱经忧患,可他并没有尖酸刻簿,没有消沉。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是积极向上的,他是一个乐天派的诗人。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四处游历从出生到架鹤西去,他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他每到一处,都会给当地人带去他所独有的深远影响。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他既能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也能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

拿林语堂做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苏东坡已去,其浩然之凛然正气,必然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心中的苏东坡的作文

全文共 1847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以其扩大乐观的诗句,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下文为大家整理了我心中的苏东坡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心中的苏东坡的作文篇一:

苏轼这位北宋的文学家,书法家,用它短暂而又漫长的64年为后人留下无数名作。他虽然没有获得“诗仙”“师圣”这样的美称,但是他却是中国文学艺术上罕见的全才。

他一生的命运十分曲折,虽然拥有满肚子的才华却无处施展,朝廷对他的‘戏弄’,曾多次被召回朝,但又多次被贬他乡。他还遇到了更阴险的人,企图祸害他,可怜的苏轼因此在牢房中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差点就丢了性命,还好赵匡胤的国策保住了他的脑袋。

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中,现在想一想一家中有三位获得同一高等称呼,那我们一定十分兴奋,我想:能获此殊名一定不是简单人物,他们一定有着极高的文学成就,他们一定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他们一定是后人所崇敬所欣赏的诗人、词人。就说苏轼,他的《水调歌头》是众所周知的一首名词,其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换个角度看,苏轼被贬杭州未尝不是件好事,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就是他在杭州所写的。

苏轼在散文、诗、词、书法上都有极高的声望,例如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书法更是出人头地,与黄庭坚、米芾、蔡囊,并称“宋四家”。我想:从这些评价上就可以看出苏轼这个“全才”可不是浪得虚名。因此他在我心中的地位又拔高了一等。

在我看来苏轼是一个忠心报国的人,他在经历无数次朝廷对他的打击后还能一心向着朝廷,想要报效祖国、为国立功,他的这一愿望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雕狼。”表现出苏轼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心思。

虽然苏轼已经去逝很久很久了,但是我相信他永远是北宋时的一颗闪亮的明星,并且光芒从未减弱一直闪耀至今还会沿着历史的长河一直光辉下去。

我心中的苏东坡的作文篇二:

苏轼,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一生极为动荡,正是这种人生孕造出了苏轼的许多特点,比如乐观开朗、勤奋好学……

在平日里,我们读书,一般都是只看书的表面,从来不会深入思考。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道理。但是,苏轼可不是这样,他读书,是会灵活运用的,不会生搬硬套,写文章只写书上有的,而不会自己推理。有一次,苏轼考完科举后,欧阳修就问他,有一个人犯了三次罪,尧赦免了三次,这个典故是从哪来的?苏轼如实告知欧阳修,说这是他编的。他认为尧很仁慈,宽宏大量,肯定会这样做的。欧阳修也没有生气,说苏轼胡编乱造,反而称赞苏轼,说他不会死读书,读书不会只看出表面,而会深度思考,只有像苏轼这样的人,才算是会读书。我认为,苏轼能够这么有才华,不仅因为他天资聪颖,而且能够刻苦学习。正是因为苏轼的刻苦学习,把书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样才能读懂书最深处的意思,把书读活了,而不是成为一个书呆子。

苏轼出入仕途时,到地方去当官。他的上司认为苏轼年轻气盛。,便对他很严格。苏轼就觉得自己的文章连欧阳修都赞赏有加,你有什么资格批评我?所以,后来他的上司让他写一篇文章,苏轼就在文章里写出自己的不满。但他的上司见了并不生气,还说明了自己严格的理由。当他的上司退休后,苏轼就感到很后悔,写文章感谢那位以前对他很严格的上司,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苏轼会知过必改。苏轼当初确实不该表现出不满,他的上司是为了他好,但是,他知道了原因,就会感到后悔,我想,苏轼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不会像这次一样,这么鲁莽了,他一定会想想他是不是为了我好。

当然,苏轼最鲜为人知的特点就是他的乐观。当时,革新派人以“反对新法、讥讽朝廷和皇帝”的罪名,让苏轼入狱。后来,经过查明,皇帝宣布苏轼没有罪。苏轼出狱后,很高兴,一喜之下,他又写了一首诗。他写完之后,还半笑半怒地骂了自己一句,骂自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我们必然要记住自己的错误,不再重犯,但是,苏轼的乐观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或许正是因为他的乐观,他才能写出如此豪放、飘逸的诗词来。当我们感到自己很冤枉,很委屈时,不妨学一学苏轼乐观的心态,苏轼当时蒙受了多么大的冤屈呀!但他在事后,却全然不以为意,苏轼受到的冤屈,不知我们所受到的委屈要多多少呢!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就必须学会苏轼乐观的心态。

我眼中的苏轼是一个会读书,能够知错就改,而且十分乐观的人,他的人生丰富多彩,并有许多值得我们欣赏、学习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与苏东坡相遇作文400字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你的一生坎坷,你的乐观豁达,使我与你在那字里行间的历史相遇

爱的深沉,你的妻子早逝,每日回家希望在厨房能看见她的你啊,唯有泪流满面的权利,故而一声长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可怜你因与妻子的坟相遇甚远,上柱香都是难事。

此乃他之情深义重。

活得潇洒。“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林里,是谁大彻大悟?是谁,身风尘也掩盖不了满目光华!

此乃他之人生豁达。

豪情万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身豪情,对酒当歌,你多想也是那“风流人物”,却因朝廷腐败,沦落至此。大丈夫,自当如此!

此乃他之高尚人格!

东坡,在那墨香缠绕间,我看到了你!

一身傲骨,哪怕被贬黄州,哪怕不得赏识,从不肯“催腰折眉事权贵”;重情重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声祝福,几丝思念绕心头。

苏轼,如此奇人!相遇在这历史长卷中,何其幸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了不起的苏东坡作文500字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山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读着苏东坡这首耳熟能详的佳句,看着他的苍劲有力的字迹,在苏东坡纪念馆体会不一样的西湖。

讲解员抑扬顿挫,旁征博引,让我们听得着了迷。了不起的苏东坡令我们肃然起敬。

苏东坡两次在杭州为政,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疏浚西湖,利用淤泥,筑底堤修桥载柳,方便南北往来,又可休息欣赏西湖美景,两全齐美。自创东坡肉,犒劳民工,更是留下了千古佳话。老市长,勤政爱民,造福了杭州人民。

苏东坡诗词书画一绝,身为八大家之一,文化瑰宝不可估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千古名句,道出了西湖的妩媚风情,独特的韵味。苏东坡的诗让天下人结识了西湖,美丽的西湖更是把诗融进了每一个角落,相得益彰,让人不由得拍案叫绝。

读了苏东坡的诗,还知道了苏东坡很有情有义,对结发妻子,矢志不渝,曾专为妻子写下了传世之作。热情好客,朋友遍天下。

在这小南湖畔,聆听西湖的声音,这长长的苏堤,让人们自然而然想起了苏东坡,感慨苏东坡的真知灼见,高瞻远瞩,炎炎七月里,轻抚着西湖的风,苏公堤上品味西子韵味,真是快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苏东坡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李杜的声名早已印在脑子里。不过当我听闻到苏辛之类的名篇时,推崇李白的内心不禁有了一丝动摇,没错,我最喜爱的词人便是东坡,那一个“自垦城东一坡”的居士,那一个“自笑平生为口忙”的美食家,那一个“西北望,射天狼”的旷世奇才。

我喜爱他的文笔。豪放中略带婉约,而又不失一种迷人的潇洒。思亲人,他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直面生死,他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凉悲壮。屡次被贬,他留下“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的阔达释然。这些不过是生活的点滴,但他们串连在一起,便就是生活。

我喜爱他的乐观,元丰三年,一纸诏书把他带往了黄州。北宋朝廷断章取义,颠倒黑白,虽有幸保住脑袋,却只落得团练副使的有名无实的虚职。但他仍并不为此气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一纸诗文留下,便使他成为北宋文学史上风华绝代的存在。他的一生屡次被贬,他也通过异于常人的方法排解内心的忧郁,黄州的猪肉,惠州的荔枝,海南的生蚝……,这些寻常的食材,在他手中有展现出另一种别样的风味,让现今的人们体味到舌尖上不一样的苏东坡

他也十分乐山好水,我在这点上与他竟十分相仿。不过他所游历之地,我似乎仅到达过几处,不过在这相同空间,不同时间,我似乎在穿梭时空与他相会,一起在这广阔天地中共赏芳华。

笑看他这一生,苦也好,乐也罢,他那自我调度的释然是我渴望拥有的。他一生的价值,想必也会超出自身的想象吧。

我喜爱东坡,他就是完美男神。Only the idol of mine。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苏东坡的朋友圈作文1500字

全文共 1701 字

+ 加入清单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的朋友遍天下。

苏轼有个忘年交,就是北宋赫赫有名的大文豪——欧阳修。说起这个,渊源就深了。第一个原因,苏轼和欧阳修会对视一笑,道:“咱都是四川人!”另一个原因是苏轼当年参加科举考试,欧阳修是主考官,看到一篇文章,大赞作者才华横溢,欧阳修以为是学生曾巩所写。为避嫌,只取为第二名。结果出来了,曾巩第一名,苏轼第二名。欧阳修为此后悔不已,苏轼却丝毫不介意,欧阳修感动极了,简直要老泪纵横了:世界上哪里有这样既有才华,品德又好的年轻人啊!于是他发了个朋友圈:“老夫当让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此话一出,苏轼名动京城。欧阳修可是大文豪啊,他都说要为苏轼让路,此人一定厉害!苏轼这一无名小卒,仿佛一夜之中崛起,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欧苏两人相差30岁,结为忘年之交。

接下来,有一位大妈粉,算是骨灰级粉丝,那就是仁宗老婆曹皇后。这位太后可谓是苏轼命中的大贵人。仁宗皇后弥留之际,恰是苏轼被政敌和嫉妒者陷害之时,即“乌台诗案”。仁宗皇后在病榻前劝诫。她说的话翻译成现代文是这样的:“当年仁宗在科考中得到苏轼和苏辙这二人,高兴地跟我说:‘皇后,我为后代觅得了两个宰相之才!’现在苏轼入狱,你怎知不是仇人中伤呢?切莫坏了朝廷的中正平和之本。”这就算是遗嘱了。神宗皇帝本就怜悯苏轼,再听太皇太后这么一说,加上其他人求情,顿时没了杀意。于是苏轼免了一死,只是被贬谪到黄州。看来朋友圈中有一位手握大权的女人,也是个不错的事。

苏轼朋友圈中值得一提的还有陈慥,字季常。他和苏轼一见如故。当时苏轼正和季常老爹陈希亮闹不愉快呢。季常也是没心没肺,更不管什么三七二十一了,常常去请苏轼来家做客,招待丰富,就是鸡鸭鱼肉样样有。

有一次苏轼去陈慥家,两人谈论佛法到深夜,突然听到季常老婆柳氏在门外大吼,季常害怕,不小心手抖了那么一下,佛杖便掉在地上。

你季常原来是个怕老婆的!苏轼仿佛找到了人生一大乐趣,他戏谑道:“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狮子吼,原意是形容佛祖讲法时,如狮子大吼,如来正声,威严洪亮,苏轼却用来形容季常老婆柳氏,季常听了只能苦笑。

在苏轼被贬到惠州、儋州时,朝廷下令将苏轼的文字全部禁绝。陈慥听了,傲娇地说:“我不,我不,我偏不!”他竟还主持编了一本《苏尚书诗集》。为了苏轼,他还敢无视朝廷禁令。这患难之交见深情啊!

超级给力的,是广大的民众粉。东坡一出家门,就像现在的偶像,万人追捧。当东坡痴痴地、浪漫地、天真地想将书案搬到西湖边,一边看着美景一边办公时,后边就跟着一大群煞风景的苏粉,他们疯狂地呐喊:“苏轼苏轼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苏轼本来满心欢喜,顷刻全没了浪漫。他叹了一声,郁闷地发了个朋友圈:“唉,莫看杀轼否?”这话说的挺有技术含量。

因为古代有个超级大帅哥卫玠,从小就长得帅,无时不刻不散发着自己忧郁美男的气息。一出门,就被粉丝围得水泄不通。人家卫玠本来就弱不禁风,再经这么一折腾,年仅27岁,就一命呜呼了。于是有一个这样的成语,就是“看杀卫阶”。厉害啊,随口一句都运用典故!人家卫玠靠美貌,你苏轼是靠才华!

东坡既可以穿上官服当三品翰林学士起草诏书,也可以脱下官服当一位东坡开垦土地;既可以和政敌互黑,也可以彼此尊敬友爱;既可以是高大上的水利工程师,西湖的苏堤犹在,也是爱民如子的官员;既可以吃尽宫廷美食无数,也偏爱龙眼荔枝河豚羊蝎子肉……

林语堂先生所述的一段话,大概是概括了苏轼所有:“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个瑜伽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正是这样的东坡,政敌王安石听说他获罪,亲自给皇帝写信保他;好友黄庭坚被他牵连贬谪,不但不恨他,反倒写信去安慰他;道友吴复古怕他寂寞,自愿跟随他流放至海南岛。

厉害了,我的东坡先生!

这样的东坡,试问谁不喜欢?

也只有这样的东坡,才会有这样的朋友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他的文采飞扬,堪比西方文坛巨匠莎士比亚;他的口才咄咄逼人,如同法国政坛上叱咤风云的雨果;他的动人情感,又如英国作家约翰生。他的人性与人生让人捉摸不透,他就是北宋一代奇才苏东坡

但是,苏东坡一生风雨坎坷,饱受磨难,从密州一直被贬谪流放到詹州,他离政治中心越来越远,最终被贬到北宋的蛮夷之地——詹州。

当我读到这时,静静地合上书本,掩卷沉思:苏东坡的人生为什么是如此悲惨,他被贬到詹州时,会抑郁,甚至想不开自尽吗?心中种种疑问使我又翻开书本,继续往下读。

苏东坡的做法却出乎我的意料,他豁达乐观,关心百姓,在蛮夷之地时也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处处为百姓着想,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减免租税,平反冤情……他把任何一个流放地都当作文化传播的场所,他曾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苏东坡的故事,让我意味深长,他是一位豁达乐观的智者,才华横溢,我不禁想到他——霍金。霍金是现在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又是“宇宙之父”。他二十一岁时患上肌肉委缩性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他的人生坎坷曲折,可与苏东坡相比。但他笑看人生,笑看风云,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证明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律与黑洞面积定理。他要是没有那顽强的毅力,豁达乐观的心,怎会取得巨大的成就,受到世人的赞誉。

笑看风云,不是项羽挥泪别虞姬、乌江自刎的自尊;笑看风云,是司马迁被处以宫刑的坚贞不屈,努力谱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笑看风云,是贝多芬双耳失聪后,依然努力演奏谱写一首首著名的歌曲;笑看风云是……

苏东坡的肉体虽然会死,但他的精神在历史中则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耀照明,可以滋润营养,维持众生万物。这一生,他只是永恒在刹那间的一颗微粒,生命却可以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苏东坡传读后感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苏东坡传》这本书我才只读了一半,便对苏东坡这位大文豪有了足够的认识。书中提到过许多地名,多得数不清,这也正提示了我们苏东坡一生漂泊。

在书中,我最喜爱的是苏东坡爽朗的笑声——他的笑声告诉了我许多道理。

他的笑是一种自得其乐的笑,他被贬之后赏景便成了他最大的乐趣。苏东坡常对着风景写诗,写完之后总会为自己又完成一篇文章而高兴地笑;苏东坡的笑,还包含着一种不与人斤斤计较的笑,朝廷的官员为了针对他,因挑不出苏东坡平时表现完美,就拿他的文章骨头里挑刺;苏轼显然没与他们计较,反而还写出“何日遣冯唐”这句话,话中毫无归罪之意;苏东坡的笑,更多的是苦中作乐。谁被贬之后不低落?就像你突然由组长被降到普通成员一样,不再被人肯定你的能力。

时势造英雄,苏东坡之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谈论上经久不衰,多半是因当时所处的环境,造就他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正因为苏轼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犹如一颗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我喜欢他毫不恭维、仗义执言的性格。虽然他比较冲动、做事不经过“大脑”思考,但正因为这一点,才使他更富有魅力。《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里面说过:“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大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的话,明天――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苏轼这种激烈的性格,对当时、和我们后世都有极大的影响,他告诉我们:不能让那些不好的东西继续下去,要阻止他们,阻止他们必须要有带头人。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谁也不想当那第一个人,凡是有点头脑的人,都不会那样去做,苏东坡正因为“没头没脑”,就毅然去当带头人。

尽管在仕途路上坎坎坷坷、得罪过许多人、多次被贬,但苏东坡依然不乏幸福笼罩。他有非常爱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敌即友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众多好官。这里面最让人感动得便是皇上和皇后,皇后非常重视苏东坡的文采,苏东坡每次犯错之后皇后总会为他求情;皇上对苏东坡极其严厉,他重视苏东坡的文采,但因苏东坡做事欠思考、直言不讳,皇上怕他终有一天得罪大官,就把苏东坡贬谪。

我对苏东坡永远怀有一颗仰慕之心,我喜欢他的真诚待人、真心交友以及直言不讳,如果我身边有这样的以为亲人、朋友或者是同学,我会非常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苏东坡戏联友名对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秦观和柳永(屯田)都是苏东坡的好朋友。秦观因为那首《满庭芳》的词写得很好,特别是第一句“山抹微云”是个佳句,因而时人便称秦观为“山抹微云”,使这句词成了秦观的绰号。秦观的女婿范温对岳父有这个名字引为自豪。他常自我介绍说“我是山抹微云的女婿。”人们确也投以羡慕的眼光。

那时柳屯田的《破阵子》词中也有一句为人传颂的名句“露花倒影”。于是时人也称柳屯田为“露花倒影”。有一次,苏东坡同秦观、柳屯田同席而饮。酒至半酣,苏东坡诗兴大发,随口将二人的名字和绰号联成一副对联: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秦柳二人一听,同声大笑,深服东坡诙谐的捷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天王巨星”苏东坡

全文共 1328 字

+ 加入清单

苏东坡才华出众,加上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因此拥有大批的粉丝。虽然苏东坡“星途坎坷”,但这些忠实的粉丝却一直追随,对他不离不弃。

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喜欢到西湖游玩。有一天,苏东坡游览西湖时,忽然着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驾船追了上来。苏东坡不知其来意,一时愕然。女子激动万分地说,她自小就仰慕苏东坡,但一直无缘相见,现已嫁为民妻,今日亲眼看见自己的偶像,也了却了多年的愿望。之后,美女粉丝给苏东坡弹奏了一曲古筝,便驾船翩然而去。苏东坡无比感慨,为此,他写下一首《江神子》。

苏东坡谪居黄州时,有一个叫李琪的粉丝,非常想要苏东坡的签名墨宝,但一直没有机会。多年过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签名墨宝,眼看苏东坡就要调离黄州,她心急如焚。离开当日,黄州官员设宴为苏东坡饯行,宴席就设在李琪所服务的酒店。真是天赐良机,李琪决定豁出去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东坡酒兴正酣。看到时机成熟,李琪便捧着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随即拿出自己的随身汗巾,求苏东坡签名墨宝。苏东坡倒也爽快,让李琪取来笔墨,挥手便在汗巾上写道:“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到此,即掷笔袖手,复与宾客谈笑。只写两句?这可把李琪急坏了,于是她再次跪拜,求苏东坡再续。苏东坡大笑,接着写了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书毕,在座宾客无不击节赞叹,李琪也了却多年心愿,激动得流下眼泪。

苏东坡59岁时被贬至惠州,当时,他的邻居温氏有个女儿叫温超超,年方16岁,貌美如花。在当时,16岁已经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但温超超的眼光极高,任提亲的踏破门槛,她就是不肯嫁人。直到苏东坡被贬谪到惠州,她才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兴地对人说:“嫁人只嫁苏东坡!”于是,每天晚上,温超超不顾其淑女形象,愣是翻过高墙,来到苏东坡窗前听他吟诗诵读。一个晚上,窗外的温超超被苏东坡发现了,慌乱之中,温超超马上就翻墙跑回家中。苏轼跟踪寻到温家,问其缘故。温父无奈地告诉了苏东坡实情。苏东坡并不是好色之徒,他答应温父,要给温超超找到一个好归宿。但天有不测风云,不久,苏东坡就又被贬到海南儋州去了,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到苏东坡遇赦放还,途经惠州时,温超超已经抑郁而终。

在京城的皇宫里,苏东坡的粉丝也不在少数。当时,皇宫中的皇太后、皇后、公主和不少宫女都是苏东坡的超级粉丝。她们对苏东坡的一贬再贬非常愤慨,但始终无能为力。北宋元丰年间,“乌台诗案”案发,苏轼被逮捕下狱。宋神宗当时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看到自己的偶像入狱,神宗为此闷闷不乐。后来,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诉,搬出了当年宋仁宗“吾为子孙得两宰相”的祖训,为苏东坡说情。最终,宋神宗决定对苏东坡从轻处理。所谓的“吾为子孙得两宰相”,其实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对苏东坡爱戴有加的一个体现。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在宋朝疆域之外,也有苏东坡的粉丝。有一回,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出使辽国,在辽国,苏辙惊奇地发现,辽国人常常向他打听苏东坡的情况。后来,苏辙在给苏东坡的信中写道:“谁将家谱到燕都,识底人人问大苏。”由此可见,苏东坡在辽国也有极大的影响力。当时高丽国有两个兄弟,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他们分别取名为金富轼、金富辙。轼和辙,正是苏东坡兄弟的名字,由此又可见,苏东坡被外国人崇拜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眼中的苏东坡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88 字

+ 加入清单

他,令北宋的文坛不再陈词滥调;他,令古今众多文人墨客顶礼膜拜;林语堂先生曾评价:“像他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他,就是苏子——苏东坡

若谈苏子此生,那真是多才多艺,散文,书画方面颇有造诣,但为后人所最称道的,是他的诗词。如果将诗词比作世界,那苏子诗词便是浩瀚无边的大海,宽广而开阔。他本人也极为开阔,豁达。“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不屑与市井之人争夺凡夫俗子所看重的官位,只愿一叶小舟驶至江海,纵酒放歌过诗意人生。这充分表现出苏子的开阔。“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借门前西去的流水表现自己虽已不复年轻气盛,依旧有志有抱负,将他的豁达开朗表现地淋漓尽致。

若谈苏子此生,几番遭贬,仕途不顺,黄州、岭南、海南都留下过他的脚印。他热爱生活,乐观向上,从没有因跌落低谷而绝望,沮丧。面对政治和生活的不快,只淡然一笑,潇潇洒洒挥手而过。佳作中也颇有几首可以表现这个特点的诗词。“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遭贬岭南,他的政敌章惇本是想让他遭受迫害,平淡庸俗了此一生,不想他由荒谷中开出花朵,从风浪中活出精彩。“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热爱生活,放纵自己,坚信一切都不能阻碍自己走出绚烂人生。

若谈苏子此生,豪迈中透着细腻,不羁中流露多情。那一首“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春景中透着静谧和谐,比“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多了份素洁与美好。“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表现出活泼与俏皮。而《江城子》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字里行间表现作者对亡妻逝世的痛苦和悲伤。“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往昔时光的美好已不复存在,尘满面,鬓如霜的苏子与亡妻也只能相见不相识,在自己的世界里怀念对方了。

苏子的品格与他对生活的态度,正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品质与态度。我欣赏苏子,喜爱苏子。

很多人惋惜他这一生只短短六十四年,而且他带着对于他衷心的朝廷、热爱的人民、记挂的亲友的一腔不舍逝于他乡。也有人说苏轼的死对北宋文坛的影响太大,他自己也不愿死去。但我却认为,他走了,正是他心灵安宁的归宿。那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便是他对世界最美好的“告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眼中的苏东坡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不然他的文章怎么会如此受人喜爱?我眼中的苏东坡是一个大爱无疆的人,不然为什么他可以辅佐皇帝,也可以陪农民谈天说地?我眼中的苏东坡是一个成就巨大的人,不然他的作品怎么会流传海外?

苏东坡在东城会考时,主审官时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时被苏东坡文风质朴,立论深邃的文章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三。一直到发榜时,欧阳修才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其实是苏东坡。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苏东坡却没有一点儿与他计较的意思。苏东坡大方的气度和出众的才华让欧阳修赞叹极了。他说:“三十年以后,就没有人知道欧阳修了,人们只会知道苏子瞻。”这正体现了苏东坡的才华横溢。

那一年,苏东坡遭遇“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一点点摆脱了内心的困惑,开始了自己的农民生涯。有时候,苏东坡干脆跑到田间、水畔、山野、集市追着农民、渔夫、樵夫、商贩谈天说地。在他眼里,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而无论当多么小的官,苏东坡总不会忘记对人奉献自己的大爱,他灭蝗、抗洪、救孤儿,能力所及之事他从未错过。这正体现了苏东坡的大爱无疆、体贴平民。

苏东坡,他开创了豪放派词的先河,他用摧枯拉朽的青春气息横扫北宋文坛。以气势恢弘的豪放词与花娇柳媚的婉约风一争雌雄,成为豪放派的一代宗师。这正体现了苏东坡的成就巨大。

苏东坡的一生,波澜起伏不定,既有高居庙堂的辉煌,也有被贬的流离岁月,但他从未泄气,反而在被贬期间创作了许多为人们广为流传的诗词。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有才华的,是有爱心的,也是不屈服于命运的。就像落到石缝里的一颗种子,再恶劣的环境,也阻挡不了他的茁壮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论苏东坡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林语堂先生曾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的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以为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右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

苏东坡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他出生在眉山,偏僻的山区,在当时是极不起眼的,但凭他清新脱俗的文采,得到了当时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一时声名大躁。但因母亲病故,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返回家中。

后来,他再度返京,因王安石变法一事,主动请求离京,四十多岁时,他调任湖州知州,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被有心人利用,苏轼遭到逮捕,史称“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可以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之后他经历三次贬谪。其中,令人映像深刻的便是那三次贬谪黄州,惠州,颍州。苏东坡,他是不幸的,取仕的路途跌宕起伏,贬谪,升耀,一次又一次在他身上上演;但他也是幸运的,他有着乐观的态度,苦难在他眼里是微不足道的,他有着将苦难当作乐趣的能力。因如此多次贬谪也创造了他。他在被贬期间创作做出许多炙快人口的文章,流传千古。

他几次修建工程,造福了一方百姓,他深受百姓的爱戴。

他为人直率,有话就说,不遮遮掩掩。他的妻子曾多次提醒他,但他毫不在意,一如当初。他邀请朋友到家中做客酒后说多了话,在帘后的妻子听着丈夫的朋友的言语,明白那些朋友不值得深交,苏轼不以为然,落得最后被那些人举报的悲惨下场。

他的生活多姿多彩,他曾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田陪卑院乞儿”。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边可以和高僧结交,探讨佛学真理,一边亦可以和名妓作乐,把酒,论诗。他练习瑜伽,炼制丹药,求长生不死,但他也并不在意,不论结果,仿佛只是一时兴趣而已。

他诗词书画样样精通,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可与米芾,

李公麒合称唐宋三大家。与黄庭坚合称“苏黄”,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苏轼,一个伟人他的身躯已死,但他的名字是个记忆;但他的思想,将千古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苏东坡妙联对名医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苏东坡不但在文学方面有伟大成就,而且在医学方面也有很高造诣,人称“儒医”。他在杭州任知府时,就致力于搞医学研究。当时该地瘟疫经常发生,百姓死亡很多。为了把黎民百姓从痛苦的病魔中解脱出来,苏东坡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几十两黄金,在城里建了一座名叫“安乐”的诊坊,专门为人看病,三年中就治愈了近千病人。

传说在杭州城西有个庞家庄,庄主姓庞名安时,此人性格豪爽,扶困济贫,好善乐施,是远近闻名的一位老中医。他喜欢交际,也爱好吟诗作对,谈古论今。因而与苏东坡交往甚厚,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诗论对,切磋医学。

有一天苏东坡正坐在书房里翻阅医学书籍,外面衙役来报:“启禀大人,府外庞中医求见”。苏东坡忙说“有请”。庞中医在衙役的引领下来到书房门前,猛抬头,一眼看见门旁新挂了两只灯笼,他不由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一上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苏东坡画扇判案的故事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苏东坡任职通判,也曾判过案,那么他是如何断案的呢?一起了解一下吧!

话说苏轼在杭州通判时,刚过中秋,有一天坐堂,一个年轻商人呈上一张状子。

上写:“原告人钱大,状告孙三欠钱不还事。”

他便问钱大说:“孙三欠你多少钱?”

钱大回答说:“孙三春天借了绫绢钱三千,欠条上写明三个月内归还,至今已满半年,一分钱没有给呢,恳请苏大人做主!”

苏轼命人传来孙三。一看,原来是一个瘦小的老头,衣服也挺破旧。

苏轼问道:“钱大状告你欠他绫绢钱三千,可是真事?”

孙老头谦恭地回答说:“欠钱是真。”

“既然是真,为何过期未还?”苏轼继续问。

孙老头一脸愁苦色,低声说:“不是小人有意赖皮,实在是无力偿还债务。”

“既知无力偿还,当初为何借债?”苏轼问道。

孙三说:“小人借他绫绢钱,原是为了做扇子生意。料到知扇子做好后,遇连雨天凉,一时无法卖出,所以拖欠至今。”

苏轼见他说话实在,就发动了怜悯之心。他想了想,说:“既然有扇子可作抵押,你马上回家拿些扇子来,我自有办法。”

孙老头听说大人有办法帮自己还债,非常疑惑。但想到苏大人是朝廷命官,应该不会戏言。他急忙回家去,把最好的扇子取了一箩筐,气喘吁吁地赶回公堂。

苏轼叫差役当堂打开,选了四十把白团绢扇子放在桌边。然后他举起毛笔,一柄一柄地写字作画。他写了来杭州之后写的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或草或楷,或者加些松石,或者画几株枯草,每把扇子上都署上了自己的大名。

一个时辰之后,全部画好。苏轼吩咐孙三道:“快领去发卖,偿还钱大的绫绢钱。”

孙三这时才明白过来苏轼的良苦用心。

他喜之不尽,连忙跪下叩头。从桌上抱起四十柄扇子,千恩万谢而去。钱大见有苏大人做主,自回家去,等候孙老头来还钱。

虽然已经是中秋时节,久雨之后,突然晴暖起来。

孙三马上开门营业。苏轼本是大学问家,大书法家,大名人;很快,四十把扇子都是高价卖出,刚刚三千钱,还掉了钱大的欠款。

说来也怪,自从苏轼帮助孙三画扇还债之后,孙三的店生意越来越好,越来越大,“孙三记”遂成杭州著名的特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三、苏东坡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增长见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着名的名人读书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苏东坡传的好词好句

全文共 2563 字

+ 加入清单

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小编收集了关于苏东坡传的好词好句。欢迎阅读。

所谓华美靡丽的风格,可是说就是堆砌艰深难解之辞藻与晦涩罕见的典故以求文章之美。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深深印在他写的每一行诗上,正如我所看见的他那两幅墨竹上那乌黑的饱墨之光。

在势如奔马的狂波中逆流而上,在沿江的岸边一步步俯首躬身向上跋涉而行。

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

出外旅行的人,极其所能,也只有把自己的安危委诸天命,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

延缓年老展长青春的第一条规矩,是避免一切情绪上的烦扰。

今日苏堤横卧湖上,此一小小仙岛投入水中的影子,构成了“三潭印月”,湖边垂柳成行,足以证明苏东坡在设计风景方面的奇才。

我们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过去生活的态度,一向是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食,吐之乃已”。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情信而不疑,谁也不须要写什么。一年分别后,再度相遇,友情如故。

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但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

天下之理,戒然后有慧,盖慧性圆通,必从戒谨中入。未有天君不严而能圆通觉悟也。

此一巨大的扁圆石头,呈苔绿色,背上满是晶莹的小水珠。青蛙尾尽处为一石洞,其中发出清脆的潺湲之声。

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但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

苏东坡说:“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这是孟子对孔夫子参政态度的概要结语。

灵魂之自在确与身体之自在有关联。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灵魂。

苏东坡若回到民间,那他就犹如在水中的海豹。在陆地上拖着鳍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个海豹。

中国的农民和生意人都落入王安石新政的陷阱里了。他们只有两条路走:一是遇歉年,忍饥挨饿;一是遇丰年,锒铛入狱。

所以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自己真正喜爱的人。

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极其妙;苏东坡的诗思,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以尽其才。一个城市,能得诗人发现其生活上复杂的地方性,并不容易;而诗人能在寥寥四行诗句中表现此地的精粹、气象、美丽,也颇不简单。

苏东坡今生的浩然之气用尽。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命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谈论到苏东坡,我们就不能避免“气”这个字。因为每个文学批评家综括苏东坡的个性,必用孟子所说的这个“气”字。“气”本是普通字,是空气,是气体,是大气,是精神,是力量,是运动,是闷在心里的恼怒。在《孟子》里,“气”是哲学的概念,类似柏格森所说的“生气勃勃”,是人格上的“元气”。使伟人和匹夫显然不同的,往往是精力元气上的差异。在孟子的哲学上,“气”是伟大的道德动力,更简单说,就是人求善、求正义的高贵精神,这种精神,人人皆有,是与生俱来的。人在世上生活下去,这个“气”可因得其陶冶营养而增长强大,亦可因消减而衰弱。

偶尔他们的船驶过一个孤立的茅屋,只见那茅屋高高在上侧身而立,背负青天,有时看见樵夫砍柴。看那茅屋孤零零立在那里,足可证明居住的人必然是赤贫无疑,小屋顶仅仅盖着木板,并无瓦片覆盖。

苏东坡正在思索人生的劳苦,忽然瞥见一只苍鹰在天空盘旋得那么悠然自在,似乎丝毫不为明天费一些心思,于是自己盘算,为了功名利禄而使文明的生活受到桎梏铐镣的夹锁,是否值得?在高空飘逸飞翔的苍鹰正好是人类精神解脱后的象征。

苏堤和西湖之与杭州,正如美女花容月貌上的双眸。我常想,倘若西湖之是空空的一片水——没有苏堤那秀美的修眉和虹彩般的仙岛,一画龙点睛增其神韵,那西湖该望之如何?几百年来的中国游客,春季到来之时,向西湖蜂拥而至,度蜜月者,在湖上泛舟垂钓,或在垂杨之下的堤上散步,以消磨时光。有名的西湖十景包括东岸上的柳浪闻莺;另一景是在湖上的小岛上,由苏东坡兴建的,叫“三潭印月”。的确是,湖的四周没一个角落不使游客觉得美丽出奇而感到荡气回肠的,晴天也好,在与众也好。

晚辈高声朗读经典,老辈倚床而听,抑扬顿挫清脆悦耳的声音,老辈认为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这样,父亲可以校正儿子读音的错误,因初学者读经典,自然有好多困难。就好像欧阳修和后来苏东坡都那样倚床听儿子读书,现在苏洵也同样倚床听他两个儿子的悦耳读书声,他的两眼注视着天花板,其心情大概正如一个猎人射了最后一箭而未能将鹿射中,仿佛搭上新箭,令儿子再射一样。孩子的目光和朗朗之声使父亲相信他们猎取功名必然成功,父亲因而恢复了希望。

“处贫溅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每一个革命在未得势之前,能表现出最大的力量与团结;但在既已得势,既已清除反对力量之后,则开始由内部的纷争而分裂,终至崩溃。在力图推翻别人时,人性中的精华发挥作用;在企图控制别人时,则人性中之糟粕发挥作用。

晚辈高声朗读经典,老辈倚床而听,抑扬顿挫清脆悦耳的声音,老辈认为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这样,父亲可以校正儿子读音的错误,因初学者读经典,自然有好多困难。就好像欧阳修和后来苏东坡都那样倚床听儿子读书,现在苏洵也同样倚床听他两个儿子的悦耳读书声,他的两眼注视着天花板,其心情大概正如一个猎人射了最后一箭而未能将鹿射中,仿佛搭上新箭,令儿子再射一样。孩子的目光和朗朗之声使父亲相信他们猎取功名必然成功,父亲因而恢复了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苏东坡与老道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一时闲暇游莫干山。中途疲乏,见一庙宇便进去休息。

主持道见来人衣着简朴,便冷冷地指着椅子说:"坐!"然后对道童喊:"茶!"

老道在与来客闲聊中,发觉来者很有才华,非普通书生。即将来客引至大殿,客气地说:"请坐!"又对道童说:"敬茶!"

老道便与来客细谈起来,态度也恭敬了许多,愈谈老道愈觉得来客非等闲之辈,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智慧过人。不禁问起来客的姓名。这才知道来客竟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连心起身作揖,连声道歉:"贫道有眼无珠,失敬!失敬!"心把苏东坡请进客厅。恭恭敬敬地说:"请上坐!"又对道童说:"敬香茶!"

苏轼告别时,老道乞墨宝留念。苏东坡一笔,挥毫题对联一副:

上联:坐请坐请上坐,

下联: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不觉两颊发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苏东坡传第八章拗相公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当天平开始一边倒

昨天读了《苏东坡传》第七章王安石传,今天再读拗相公,觉得对王安石的看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对于王安石,林语堂先生对他的评价,甚至有点过分差了。王安石为了他的变法开始集权。对林先生说王安石是极权主义,我是赞同的。任何一个国家,一旦极权,如法西斯般,必然要出大问题。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在王安石的初次集权,利用皇帝排除异己之时就已然注定,权力的天平开始倒向一个人。

当王朝权利落到任何一个人,包括皇帝手中,王朝便即将走下坡路,但任何一个皇帝或多或少会分权,这也避免了极权的诞生,然而,当权力的天平一边倒地向着一个人,如王安石,而王安石即手握皇帝这个名义上的极权这,手中再握着皇帝的分权,极权便诞生了。当仁宗皇帝在思想自由的气氛中挑选出来的英才和老臣们发现时已经晚了,他们纷纷上书,结果不过要么被贬,要么被置之不理,御史台的人们开始弹劾,结果全被换成王安石的人,朝堂上几乎所有人,要么支持王安石,要么退隐或沉默,少数的反对也无人理睬。这时,无论变法成功与否,也无人能阻止了。这就是极权的可怕与害处。

为什么会出现极权,任何朝代都不会缺少说真话的人,但总缺少制衡。说真话,是给清醒的,且有能力(权力)阻止的人听得,而不是同王安石一样失去理智,一心变法的人听得。在当时,清醒且有权停止变法的,是皇帝。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郑侠说服皇帝,停止变法的原因。可实际上,皇帝是相信王安石的,如果没有一翻天象异变,泰山崩塌,新法的停止与否,还是未知数,因为郑侠也被贬到了远方。可是,如果当时出现一位让皇帝信任,且头脑清醒的人,那么或许变法根本不会实行或很快停止。因为有这个人,王安石便无法做到极权。天平最多不过左右摇动。这也是为什么明代朱元璋废相后,他的儿子朱棣会成立内阁,因为内阁虽有首府,但仍需多次讨论,这便是一种制衡,虽仍有极权,但不过是天子过度放权导致,极权时间也不长,因为另一方总会制衡,以致天平不会一边倒。

但事实上,历史从来,也不可能初心绝地极权,也没有一个朝代会绝对分权,极权在天平的一端,分权在另一端,当天平倒向哪方,便在提醒着人们,是时候在另一端加上重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苏东坡传读后感

全文共 1002 字

+ 加入清单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众多作品中其中一篇,我自认为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而他的所有的作品都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其中的精华。就如同一壶好茶,需要我们坐下来好好的去品尝,才能读出其人生的哲理,如同一瓶好酒,甘甜纯美,让人留连忘返。一直都知道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就像他所写的诗一样的豪迈、大气凛然。当然我也是非常的喜欢他。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无可比拟的才华。一说起苏东坡,就不能不提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才。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透过东坡,我触碰到中国文人飘忽的衣袂,聆听到中国文化舒缓的脉动。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乐观豁达的性格。“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东坡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乌台诗案”让人不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东坡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来与之为友的同道们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的几度外放他乡的下常好在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创作才情与此同时也越发充沛。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的词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处的岭南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正是苏东坡明朗豁达心境的写照。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的浩然之气。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对,苏东坡利用他最擅长的武器——笔,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都显然可见。随后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东坡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诚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