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清明节祭祖习俗作文【通用20篇】

清明节到了,大家准备好了去哪里游玩吗?本文为清明节祭祖习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浏览

144

作文

1000

小学清明节见闻日记200字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清明节。一大早天公就哭哭啼啼的,雨下个不停,道正应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但这却苦了放假闲着没处玩的小孩儿们,可真闲得慌。

我在屋里不停地踱步,时而翻翻玩具箱,时而动动书本,可都觉得乏味。一眼瞥见了角落里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我决定在这清明节里写写毛笔字。

我铺开宣纸,蘸好墨汁,便开始行云流水般的写起毛笔字。顿笔、行笔有板有眼。大诗人杜牧的传世佳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就已呈现在纸上。我认认真真地写,专心致志地练。不一会儿,诗就练好了。

看到我的毛笔作品,忽然觉得原来毛笔字也是一种很好的消遣方式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清明节大全日记500字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从何时起,清明节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在清明节那一天,人们要带着酒食果品、纸钱等到坟墓上去悼念已死去的亲人。

我的老家在复盛,清明节那天,街道上买祭奠用品的人随处可见,门前摆放有许多白色以及其它颜色的花圈,以表示对死者的纪念。

清明这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跟着妈妈来到了复盛。我怀着一颗对爷爷无比思念之心,走到墓前,一张黑白照片印入眼帘。照片上的爷爷安详的笑着,仿佛所有的一切从未发生过,他似乎还在于这个世界上,我看着照片,想哭,我的心猛然一紧。沉默了一会儿,我和妈妈一起拿出口袋的纸钱,把它撕散再点火,我再向火里倒酒给爷爷请安,我轻声的对着爷爷的相片说:“爷爷,请您保佑我们全家健康平安,也要保佑我和姐姐考上大学。”说完我跪了下去,对爷爷的相片磕了三个响头。滚滚而来的热火也让人受不了,可我还是坚持把纸钱烧完,好让爷爷在地下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烧完纸钱,妈妈便拿出鞭炮开始燃放,随着“噼哩啪啦”的鞭炮声,我和妈妈捧起几把泥土,放在爷爷的墓上,回家的路上,我心里还想着爷爷。因为爷爷在我的心目中的位置是多么的重要啊!

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它用扫墓、烧纸钱等一些方式表达了对亲人、对祖先一种深深的怀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描写家乡的习俗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老家仙游,有一个特有的习俗——做寿。

无论男女,只要是年龄过了五十,每逢整十岁就要做寿。在正月初三到正月初六,要办酒席,请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过来,为的是为寿星送上祝福。

人到齐后,随着一声开席的鞭炮声,做寿也就开始了。寿星家里围着一桌桌的人,大家都欢声笑语。

主人家开始上菜,大家就边吃边聊。

大概上了三四盘菜后,寿星就过来和每一桌的人干杯。有酒的喝酒,没酒的用果汁代替。反正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干杯,再给寿星说上几句祝福的话。寿星听了当然开心,连忙叫我们多吃点,然后又匆匆地到下一桌去和客人干杯了。

做寿时,主人家必须上两道菜:莆田卤面和海蛎汤。莆田卤面其实就是普通的面,但配上一些配料:蘑菇、肉、白菜等,就变得极其的美味。海蛎汤也非常不错,没有放什么味精却也能让人一碗接一碗的喝。这两道菜就好像酒席的象征一样。但其实每道菜都是家常菜,主人把我们当作家人,而并非简单的

客人。所以是再简单的菜肴,也能吃出浓浓的乡情、乡味。

做寿结束时,又是一阵散席的炮竹声。客人要和寿星说声“祝您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啊……”然后感谢款待,寒暄几句也就走了。于是那几天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都在吃酒席,家家都在放鞭炮,好热闹!

客人不是为了蹭吃而来的。其实整个村子都像是一家人,做寿就像是为家人过生日一样。主人也是不收钱的。就是这样一个短暂而美好的仪式,有时办的比婚礼还盛大。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做寿。其实和过年也有点像——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开始,转眼又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消逝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清明节扫墓100字日记作文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下午,我和妈妈去伊克昭公园烈士塔扫墓

来到烈士塔,烈士塔前已摆满鲜花,我和妈妈买了两枝鲜花。将它们放在烈士塔前,然后我和妈妈去烈士碑上刻着的烈士资料。

一看到这些烈士的资料,我大吃一惊,因为这些烈士最小的只有十六岁!比起我们,他们才大了五六岁!

离开烈士塔,看到烈士塔周围的花似乎有些红,这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吗?他们的鲜血为我们换来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快乐的每一天,以及更多更多宝贵的东西……

带着对烈士无尽的钦佩,我离开了烈士塔。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小学生清明节扫墓活动讲话稿范文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徒步来到烈士陵园给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的先烈们扫墓,沉痛悼念英雄们,表达我们对先烈们诚挚的敬意和深深地怀念!

同学们,当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的时候,你可曾想过:五星红旗为什么这么鲜艳,旗帜上的五星为什么这么闪亮?同学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国旗鲜艳是因为染上了先烈们的热血,五星闪亮是因为凝聚着英雄的精神!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节日,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悼念先烈,缅怀先烈。因为我们知道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大厦奠基,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他们是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的骄傲,值得我们一代代的人崇敬和爱戴!烈士的英名和光辉业绩,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儿童更不会忘记他们!少先队员们,你们是幸运的!你们是幸福的,你们沐浴着中国共产党温暖的阳光快乐成长!“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你们就是祖国的明天和希望,今天发奋学习,明天就会担负起祖国赋予的历史使命。少先队员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共创祖国更加辉煌美好的明天吧!

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展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壮志豪情。让我们一起举起右手,握紧拳头,重温我们的誓词: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生描写端午节习俗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说到端午节,我们立刻就会想到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据说,屈原是在农历五月初五受冤,抱着石头自投旧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老百姓为了不让屈原被鱼儿吃掉,家家做粽子,把粽子投进汨罗江中。

妈妈和爸爸带我一起去外婆家过,这时,外婆正在煮香喷喷的糯米粽子。外婆说:"中国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一旁的外公要跟我讲讲端午节的习俗,听说在江南地区:他们为了驱邪,用艾叶,菖蒲和蒜这"端午三友"驱鬼,还有一种重要的驱鬼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

过了不久,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刚煮好的粽子热气腾腾的,我第一个坐在位子上,说:"外婆,我来帮您尝尝粽子熟不熟"外婆笑眯眯的说:"看你这只小馋猫,好!外婆给你先来一个。"我把粽叶拨开,看到了糯米粽子,闻一闻,哇!真香啊!接着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外婆说:"现在的粽子品种可多啦!有豆沙粽,水晶粽,肉粽,咸肉粽……"听着听着,我口水都要流了下来。

去了外婆家,我了解了不少知识,不过端午节的粽子真是太好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清明节的由来与习俗

全文共 1231 字

+ 加入清单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清明节日记300字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星期天,妈妈带我去黄河边植树。

走在母亲河畔,感觉春天来了,东风轻轻的吹拂着大地,小草也钻出了地面,大雁飞回了北方,柳树鼓出新芽。我们手中拿着:树苗、铁锨、水桶等植树工具,在欢声笑语之中一蹦一跳地来到了一片空 地。放眼望去,那个场面真是相当的壮观。只见人山人海的,都干得热火朝天,一会儿,我们都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不过望着我们辛勤劳动过的树林,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开心的笑容……

书上说,地球正在沙化,沙漠的覆盖面积正在逐年的增加,所以,植树是全人类的大事,是造福子孙万代的伟业。

第二天,我发烧了,星期一一天都昏昏沉沉的,我也像一颗娇弱的小树,啥时候才能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全文共 128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但在起初,清明并不具有这种意味,而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民谚常说:“清明谷雨两相连, 浸种耕田莫迟延。”

这种敦促春耕的节气,是怎样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的呢?应该说这与此前两天(或一天)的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

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

大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并伴以踏青、植树等活动,节日体现饮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关爱自然的意义。杜牧的《七绝·清明》诗,勾画出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春雨、牧童、酒家,诗人匆匆的步履牵引着清明节的诗情。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把人们带入另一番节日盛景,如林的店铺、熙熙攘攘的人流、形态各异的车马轿舟,一片忙碌、一派繁华尽在画卷中。今天的清明节,依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纪念先人,慎终追远;缅怀先烈,展望未来,共创幸福美好未来,是我们过节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清明节300字日记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在春天里一年一次的清明节到了。因为是春天小草绿了,杏花开了,我和妈妈决定去“踏青”。

我和妈妈一起向银河公园走去,到了银河公园之后,春天的美影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我们一边漫步一边欣赏着春意盎然的银河公园。

这时一股杏花的花香迎面而来,它把我引到了杏花下,我抬头一看,微风中恰巧一朵杏花飘到了我的鼻子上面,几棵树上开满了花朵,树下面的地上,有无数朵杏花,这里成了花的海洋,我把地上的杏花拾起拿在手上一扬,杏花像一只只白色的蝴蝶飞落下来。

一阵春风,又把我吹到了刚吐牙的低灌木丛中,那灌木丛被园丁修剪成各式各样,有的像小宝塔,有的像长方体,千姿百态。

我又抬头向远处望去,天空中飞满了形态各异的风筝,有的像小熊,我的像蝴蝶,有的像凤凰……我当然不想落后了,急忙拿出我的老鹰风筝放了起来。

我的风筝飞得高,这是我最快乐的一次踏青。

◎关于清明节的日记5篇◎ ◎ 5 diaries about Qingming Festival ◎

◎关于清明节的日记6篇◎ ◎ 6 diaries about the Qingming Festival ◎

◎关于清明节的日记六篇◎ ◎ Six diaries about the Qingming Festival

◎清明节日记500字◎ ◎ Qingming Festival 500 words ◎

◎清明节日记100字◎ ◎ Qingming Festival 100 words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清明节日记600字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啊,清明时节的行人怎能不伤感啊?因为这是人们悼念先烈、祖先的节日。看,那墓碑上一簇簇的鲜花,一棵棵刚植的小树苗,飞满了天的纸钱……

这是一个细雨濛濛的清明节,尽管遮天蔽日,但是还是一番别样的景象:路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形态各异的车马轿车,真是一片忙碌啊!远处,隐隐约约地能看到一位位老人在祭祖,有一群少先队员在扫墓,他们的脸上是那么地悲哀,甚至热泪盈眶……

风儿轻轻地擦过他们的肩膀,却如刺一般穿过了他们的心。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夏明翰、董存瑞这些爱国的战士,不约而同地——他们都低下了头,默哀着。他们为烈士们献上了一朵朵小白花,轻轻为墓碑拂去尘土,用最简单而最真诚的方式寄托他们的哀思、悲伤……

此时此刻,迎春花仿佛也被这扣人心弦的场面感动了,低下了头,流着伤心的“眼泪”。

不过,想到中华民族的今天——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加入WTO;神舟“六号”

发送上天;中国2008奥运会开办在即……大家露出了微笑,那么地欣慰,含着对永垂不朽的烈士们的景仰,对祖国母亲的期望……

清明节,一个让人悼念亲人,怀念烈士、英雄的日子。

清明节,一个让人值得纪念,感谢祖先、前辈的日子。

少先队员们,为了祖国母亲的未来,努力吧,奋斗吧!在这美好的清明时节,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用最坚定、最真诚的语气对那些为祖国曾经抛头卢、洒热血的烈士们响亮地道一声:“我们会勤奋学习,长大为社会做贡献,不会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清明节的习俗大全

全文共 6462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本文是yuwenmi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节习俗,欢迎借鉴!

清明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春游、植树等,体现出以哀悼追思为基调、迎春健身为调剂的双重色彩。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正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造和发展着清明习俗的内涵与形式。

【扫墓祭祖】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主要的活动内容。从前,清明节时,人家不分贵贱,总要为逝去的先人上坟扫墓。扫墓时间并不局限于清明这一天,各地情况有所差异。扫墓时,首先要剪除坟丘上所有的杂草,修理陵墓周围,然后往坟丘上添上一些新土培护,再烧纸钱香烛、供奉酒肉饭菜,燃放鞭炮后,最后向祖先行跪拜礼。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祭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流行这样的观念——“国之大事,惟祀与戎”,意思是说祭祀祖先和众神,是与通过武力手段平定天下同等重要的家国大事。儒家创始人孔子为此作了注解,他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祀之以礼。”并说:“事死如事生”。意思是说家族后人对于长者,生前要尽心尽力地侍奉,死后也要同样尽

心尽力地侍奉,这就是孝道。儒家对于鬼神一般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他们提倡祭祖,主要不是由于迷信,而是从道德教化的角度来考虑的。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也就是说,家族后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想到自己幸福生活源自祖先繁衍生息,领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饮水思源,才能保持那种淳朴厚道、和睦宗族的道德品质。后世帝王从这种培养孝子的法门,悟出培养忠臣的窍门,他们认为,在家尽孝的孝子贤孙将来会成为朝廷的忠臣。于是,推行孝道成为保持江山稳固的长久国策,而清明扫墓祭祖也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清明扫墓的内容与形式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火葬代替了土葬,最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型墓地——公墓,人们将亲人的骨灰集中安放于此。此种公墓不占多少空间,祭奠形式也比较简朴,却在较大程度上保存了墓祭传统。这种新型墓地一经推出,就为世人所重,每年清明前后各地到郊外公墓祭扫的人群总是络绎不绝。

如果说火葬给世人带来“追思先人,简朴为本”的祭奠新基调,近些年逐渐兴起的往河海山川撒骨灰的形式又使得这一基调得以进一步发扬。周恩来总理说过:“不保留遗体,是殡葬习俗的第一次革命;不保留骨灰,是第二次革命,而且是更加彻底的革命。”骨灰随风而落,不再固着于一地一隅,那么后人祭奠的方式自然也就更加简朴了。

当然,传统的惯性使得清明焚烧纸钱、冥器的旧习俗仍在不少地方延续,个别地方甚至出现荒唐的迷信活动。但是越来越多理性的群众,积极响应政府“厚养薄葬”、“文明祭祀”的号召,社会上逐步兴起鲜花祭扫、手机短信祭扫、网上扫墓等祭奠新风尚。特别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代,互联网使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扫墓。有的年轻人在网页上为去世的亲人设专页,将照片等有关资料放上去,写上追思怀念的话语,清明前后就上网打开网页,遥寄心香一瓣,形式也有了,心意也有了,这种省时又省力的新兴祭奠方式受到人们的欢迎。

【踏青春游】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去踏青。”清明时节同时也是个生机勃发的时日,人们告别蛰伏的户居生活,迎着春天的明媚阳光,呼吸着青青绿草的气息,脚踩着松软的土地,徜徉在姹紫嫣红、莺歌燕舞的原野上,那时的心情该是多么轻快愉悦!

说起踏青游乐,可以一直上溯到孔子那里。《论语》记载,孔子有一次与他的弟子们在一起讨论人生志向,其他弟子慷慨陈述其治国安邦的宏伟蓝图时,孔子并未搭腔。轮到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刚刚做好的春服,与五六个朋友,六七个小孩,到沂水去沐浴,并随风起舞,洗完后哼着民间小调,踏上归途。”孔子听了,微笑着点头说:“我赞同你的理想。”孔子与曾皙的对话表明,远在春秋时期,人们便有了在暮春时节野浴并踏青的活动。

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北宋汴京附近、以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社会各群体的生活景象。该画涉及人物众多,各具形态,作者画中的人物,无论是乘车坐轿的,还是骑驴徒步的,无论是街头表演的,还是市场行商的,都看不出丝毫哀伤的表情,整幅画烘托出的,完全是一种欢乐祥和的过节气氛。看来,清明节除了直接发之于外的哀伤气氛外,其中蕴涵着的欢快气氛,也是其应有的题中之义。

现代作家丰子恺曾在一篇题名《清明》的散文中这样回忆小时候随 家人清明踏青的心情 :“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做无上的乐事。”他风趣地把这种踏青称作“借墓游春”。其实,这种踏青的好心情不仅小孩子有,连大人都会为之忘乎所以,丰子恺在这篇散文里提到他的父亲所写的《扫墓竹枝词》。其一:“别却春风又一年,梨花似雪柳如烟。家人预埋上坟事,五日前头折纸钱。”其三:“双双画桨荡轻波,一路春风笑语和。望见坟前堤岸上,松阴更比去年多。”其八:“解将锦缆趁斜晖,水上蜻蜓逐队飞。赢受一番春色足,野花载得满船归。”应该说,清明踏青为平日里循规蹈矩生活惯了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释放自己心情的机会。

【放风筝】

在我国古代,放风筝不仅是一项游艺活动,而且还是一种巫术行为,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病灾都写在风筝上,等风筝放高时,剪断风筝线,让风筝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晦气、疾病都让风筝带走了。所以,别人放走的风筝,是不能捡拾的,否则就会沾上晦气。这种习俗,在我国民间又叫“放断鹞”。 风筝的历史十分悠久。据说,世界上第一个风筝是春秋时代的著名工匠鲁班用木头制作的,当时还有竹做的风筝。汉代出现纸制风筝,叫“纸鸢”。唐以后,风筝作为一种儿童玩具日渐风行。清代诗人高鼎曾这样描绘放风筝的情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人们在纸鸢上加了一个竹笛,纸鸢飞上天后被风一吹,发出“呜呜”的声音,好像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将纸鸢改称“风筝”。当代中国最有名的风筝盛会是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自1984年开始,每年清明节举办,潍坊也因此被誉为“世界风筝之都”。

【荡秋千】

荡秋千,最初主要是一种女子的游戏,起源很早,南北朝时就已流行,唐代以来更是盛行于大江南北。所以,古代清明节也称“秋千节”。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点绛唇》词曾描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后来荡秋千不限于女子,成为男女皆宜的游戏。民俗相传,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而且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过得越美好。

【斗鸡】

斗鸡,南北朝时开始流行,唐代以来发展更猛。唐玄宗很喜欢这项娱乐,甚至在宫中设立“鸡坊”,精挑长安城中千余只雄鸡,交由五百名精选儿童加以训练。这些儿童以7岁的贾昌为首,由于他擅长训练斗鸡,很受唐玄宗的宠爱,经常赏给他及其家庭金帛等贵重物品,当时民谣曾辛辣地讽刺道:“生儿不用识文事,斗鸡走马胜读书。”

【吃鸡蛋】

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

节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前者可吃,俗信吃了这种鸡蛋,一年就不会头疼;后者则仅供玩赏。

探究清明节吃鸡蛋的象征意蕴,其中还寄寓着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

鸡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生育与生命的象征。传说,开天辟地的盘古在鸡蛋中化孕,“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商的始祖契为“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而生。民间习俗,妇女生孩子后,给四邻八舍报喜讯,送的也是鸡蛋。

清明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民间有一种说法,扫墓时将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壳丢在坟墓上,象征“脱壳”,预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孙能出人头地。

春季是万物孕育的季节,与鸡蛋“孕育生命”之意相合,而鸡蛋又含有人体需要的几乎所有的营养物质,再加上清明时节,风和日丽,春意盎然,人们纷纷郊游踏青,煮熟的鸡蛋是便于携带的理想食品,这些都促使鸡蛋成为清明节的节俗食品。

【蹴鞠】

蹴鞠,也是一项在唐代开始流行的春季娱乐活动。大诗人王维有《寒食城东即事》诗为证:“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描述了热闹的蹴鞠场面。蹴鞠,即踢球,当时踢的球叫“鞠”,用的是一种皮球,球内用毛塞紧。据说这是当代世界如火如荼的足球运动的滥觞。到宋代。此项运动更大行其道,《水浒传》曾叙述过破落户高俅因善踢球而发迹的故事。

【拔河】

拔河,又名牵钩,始自唐代。有一年的清明节,唐中宗令满朝文武三品以上大员,连同学士等,汇集宫中球场,分队分批举行拔河,所用绳索是以大麻绳两头系千余条小绳,数百人分两队分别在两头抓紧,比赛中力弱者为输家,中宗携皇后、妃嫔、公主前往观战,一时喊声震天,地动山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据说,在时值春耕春种的清明时节举行拔河,具有祈求丰收的意味,历代帝王自然非常重视。

【戴柳插柳】

插柳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每到清明,不论大江南北,家家户户都要折柳枝插在自家的门楣上,大户人家还要将燕子状的节日食品串在柳条上。前往郊外扫墓的时候,人人都会在自己的衣物上插上柳枝,小孩将柳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姑娘们则将柳枝斜插在鬓角,搭乘的车轿上也要插挂柳枝,在《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郊外踏青归来轿顶插柳的图景。在南方一些地区,清明前还把井沟清理得干干净净,并在井边插上柳条。由于清明期间城中柳枝奇货可居,街头巷尾甚至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叫卖柳条的小贩。这种种景象,诚如近人杨韫华诗云:“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毗邻诸姐妹,一株斜插绿云翘。”

人们如此迷信柳条,并不完全是心理因素,应该说跟柳树自身的生长习性有关系。柳树得春气之先,每年冬春转换之际,当四野还是一片萧条时,总是它最先吐出新绿。

丰子恺在一篇散文中曾这样描述每年初见嫩柳的心情:“我最喜欢杨柳与燕子,尤其喜欢初染鹅黄的嫩柳。……每逢早春时节,正月二月之交,看见杨柳枝的线条上挂了细珠,带了隐隐的青色而‘遥看近却无’的时候,我心中便充满了一种狂喜,这狂喜又立刻变成焦虑,似乎常常在说:‘春来了,不要放过!赶快设法招待它,享乐它,永远留住它。’”的确,作为春天的使者,柳树易栽易活的生存特性,总是显示出其生命力的旺盛。因此,在古人观念中,柳树并非普通林木,它有着神奇的力量。春季改火时,清明新火往往就取自柳木,民间新火的传递也是通过柳条来进行。正如唐代诗人贾岛云:“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柳树旺盛的生命力,使得它除了在钻取新火时被人重用,而且在很早的时候就被人们寄予驱邪避鬼、护佑生灵的厚望。据当代学者研究,民间向来有以桃弓柳箭削减煞气的做法,柳木也因此被称作“鬼怖木”。被称为中国较早具有科学思想萌芽的北魏贾思勰,在其所著的《齐民要术》中甚至说:“取柳 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因此,旧时的清明节,人们插戴柳条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尚。

新中国成立以后,清明节插戴柳条的迷信色彩逐渐被人们所遗弃,而是赋予了插戴柳条更加健康和积极的含义—“插柳留春”得到人民群众欢迎。因“柳”和“留”谐音,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小雅》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句起,折柳赠友,依依惜别,就具有祝愿“春光常在”的意味。可以想见,人们在暮春时节互相用青青的柳枝祈求对春天、对青春、对生命的挽留,确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后来,插柳留春逐渐演变成植树留春,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等到若干年后郁郁葱葱的满眼绿意向自己也向每个人弥漫而来的时候,那就是留住了春天,留住了青春,也留住了生命。

民谚曾这样形容与祈望春天的绿意:“新火才从竹屋出,绿烟吹作雨纷纷。杨柳最是无情物,也逐春风上鬓云。”有理由相信,当全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主动参与并自觉实践植树造林的伟业,那么离真正实现植树留春愿望的日子就会越来越近了。

【全国各地清明节习俗】

上海清明节习俗

上海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后祭扫出行人次近千万。由于改革开放推动公墓化的兴盛,而相关选址以外省的苏州、嘉兴等地为主。因此前往上述区域的人次达到一百余万之多,从而在清明前后数天往往会造成出省交通的拥挤。

此外,青团是江南地区的清明时令点心。其主体由糯米粉制成,经青艾(草头汁)调和而呈绿色糕团,一般为豆沙馅或芝麻馅。食用时保留了寒食的习惯。对上海人而言,青团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

河北清明节习俗

在河北的上坟烧纸钱讲究“早清明,晚十一(农历鬼节)”。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

福建清明节习俗

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方式是,清理完坟墓环境后(如杂草、树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后祭拜祖先。祭拜完后在坟墓上,用小石头压上“墓纸”,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清明节当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润饼,这是源于寒食节的习俗。

四川清明节习俗

四川都江堰放水节祭祀大典,祭祀李冰父子清明会(二王庙庙会)(成都都江堰)。

山西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上坟,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 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以后再吃。老人们讲究可治病,其源盖出于寒食禁火的缘故。

晋南地区上坟后,回家时要拔些麦苗,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晋北地区多插柳条。还有的地方,在坟上也插一些柳条。

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馍,中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取意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薄块灌汤而食。铲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驱蝎。晋东南地区,人人头上插柳枝枯叶。妇女要用描金彩胜(头饰)贴在两鬓。 晋北地区,习惯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作饼,俗称“摊黄儿”,吕梁地区在清明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称“清新火”。

台湾的清明节风俗

台湾的清明节既有大陆的风俗习惯,又有自己的特点。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已有2000多年历史。由于这时风和日丽,空气清新,百花争艳,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所以《群芳谱》称之为“清明”,并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台湾,清明节是一年里所有节日中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是要放公假的。“清明不回厝无祖”,指的是清明节不回家扫墓挂纸的人就等于没有祖先,即使在外窘困没有路费回家的人,这一天也想方设法回家扫墓。

台湾的清明节也叫扫墓节,家家户户都要在祖坟上“挂纸”和“培墓”。一般在清明节前,人们由一家的长辈率领,带着锄头、镰刀、酒、祭品等到自家祖先的坟墓上扫墓,一般分成“挂纸”和“培墓”两种扫墓仪式。“挂纸”在台湾的习俗中称为“压纸”、“压墓纸”,一般用石头或砖块将长方形的黄白纸,或红黄蓝白黑五色纸压在坟上,表示子孙已经祭拜过祖坟。挂纸时,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表示这个坟是有后嗣的。扫墓的同时,也要祭拜长期站在一旁守护墓地及祖先安灵的土地公(有一块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劳,更有感恩图报的意思。“培墓”的时间多在清明节前夕,先要用锄头或镰刀将生长在祖先坟墓上的野草清除,加以培土整修,如果墓碑上的字体模糊不清,则必须重新描写,使其焕然一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清明节习俗:刹一刹“街头烧纸”祭祀风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祭祀故人本是中华民俗,但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市民以街头烧纸方式来祭祀,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有关人士建议,应当采取措施,刹住这一带有迷信色彩、百害而无一利的陈规陋习。

浓烟漫漫、火光能熊,无数身影围在火堆前,每到清明节期间,街头烧纸成了路人常可看到的现象,与旁边崭新的高楼、街灯极不协调。据沈阳市消防部门统计,清明节期间因烧纸引起的火灾事故急剧上升,去年清明节全市接警数量是平常的2倍多,街头上没燃完的纸灰引发周边建筑物起火,酿成严重经济损失。近3年来沈阳因此而发生的火灾600多起,清明节成为消防官兵仅次于除夕夜的又一个忙碌紧张之夜。

来自沈阳市环保部门的监测表明,街头烧纸直接影响环境质量和市民健康。纸张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烟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多环芳烃等,街头烧纸时烟不容易扩散,造成局部空气污染物浓度过高,刺激和损害人的气管、肺等。

去年清明节晚上,沈阳市内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平均浓度比平时大幅提高。

沈阳市个体劳动者协会会长陈宝东说,破除街头烧纸这一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习俗,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在全社会倡文明新,开展文明祭祀活动,加强宣传,引导百姓告别这一陋习,同时也要在源头上加强控制,沈阳市个体劳动者协会最近发动全体会员不卖烧纸,虽然少挣了点钱,却对树立社会良好风尚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清明节的日记五百字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当想起杜牧的这首《清明》,就让八不由地想到了清明时节,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我们班要代表校园去参加扫墓仪式。

到了中午,我们去了校园,校园老师、领导带着我们去公园扫墓,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去了烈士陵园,烈士陵园到处是苍松翠柏,烈士碑前已经放满了各个校园献上的各式各样的花圈,我们也代表校园献上了一个大花圈,代表们上去讲了话,在这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我们默哀了三分钟,向烈士致敬。之后,我们又参观了烈士的墓碑,上面刻满了烈士们的名字和牺牲时的`岁数。其中大多数是二三十岁的,最小的只有十六岁,看着墓碑上先烈们的名字,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的八路军将士们冲锋陷阵,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争的胜利;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忍饥挨饿、风餐露宿,不少人在长征途中牺牲;在解放战争中,地下工作的同志们被敌人发现身份,受到严刑拷打,可他们仍然坚守党的秘密,最后英勇就义,壮烈牺牲……

此时此刻,我心中充满了感动,是这些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今天的好生活。啊,烈士们,我向你们致敬,我为你们自豪。虽然纪念碑上只是刻着你们的名字,但你们的形象,永远活在我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清明节的日记300字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咱们学校组织咱们四年级同学去白石村的山上扫墓,咱们从学校出发到白石村去,咱们先经过下浦山,一路上咱们看见了一棵棵小树的.头上已经长满了绿绿的“头发”。田野上,油菜花开了,掀起了一道道金色的波浪。小蜜蜂在油菜花上采花粉,还嗡嗡的哼着小曲,小燕子从咱们的头上飞过,叽叽的报着喜:“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咱们也在路上走着,一边走,一边谈着昨天晚上咱们准备了哪些东西。昨天晚上兴奋得睡不着觉。在路上,咱们走的满头大汗,咱们便拿出昨天晚上准备的水来喝,我喝了一口,感到舒服极了。我走了好长时间,终于到了白石了,可是,离郑虔文学家的陵墓还有一段路呢。

咱们终于走到了金鸡山脚下,咱们继续走着,不知不觉的进入了山间,终于到了郑虔前辈的陵墓了,在那里,咱们全部人都庒重严肃,没有一个人嬉皮笑脸的。主持人说让优秀少先队干部来打扫陵墓,扫完后,主持人让咱们默哀三分钟,接着放哀乐,默哀完后,校领导给咱们讲郑虔小时侯刻苦读书,后来成了大文学家。最后,主持人让咱们有序的向烈士献花,献完花以后,咱们便返校了。

今日真是一个有意义的一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清明节祭祖对联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快到了,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清明节祭祖对联,希望对你有帮助。

箕裘泽后世

举理正家风

清明祭祖祖期望

福荫后人人成龙

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风落日万人思

春风已解千层雪

后辈难忘先烈恩

睹物思亲常入梦

训言在耳犹记心

千石先代冶谋由德泽

一公后人记述在书香

思祖德修己德唯德有得

叙宗功立新功无功不公

生前功德如火千古照亮

死后圣名似水百世流芳

郊外踏青,顶风冒雨开心祭

碑前扫墓,烧纸焚香带泪归

千石先代我等怅揖百望祖天远

李氏后辈儿孙俯首三呼子渡横

相逢马上纷桃雨;

喜见树前闹杏花。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槐火光阳春替换;

杏花消自雨传知。

睹物思亲常入梦;

训言在耳犹记心。

杏酪榆羹当来次第;

石泉槐火梦到赏时。

百六日佳晨杏酪榆羹何处梦;

甘四番花信石泉槐火为谁新。

烟景催槐叶;

风期数楝花。

山清水秀风光好;

月明星稀祭扫多。

年年祭扫先人墓;

处处犹存长者风。

禁火今年逢节早;

飞花镇日为谁忙。

寒食雨传百五日;

花信风来廿四春。

春风已解千层雪;

后辈难忘先烈恩。

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风落日万人思。

春回大地九千万里寒食雨;

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清明节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1432 字

+ 加入清单

(篇1)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奶奶请了安,向他问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好。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上坟的经过不具体)

不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寻常。又有活动,又有学问,还有佳肴。是一个与其他节日不同的节日。比西方节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义。

(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杜牧写的清明古诗。

今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说:“清明节到了,祭祖坟了,这是我们中华的风俗。”我得意地说:“谁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样。”妈妈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个字都不敢说了。

我们一家三口人来到祖坟前面,我们先拿出打火机,然后拿了几串小鞭炮放放,刚开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妈妈的怀里,连头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说:“孩子别怕,放鞭炮没什么好怕的。”妈妈说:“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说:“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个喜欢放鞭炮的人,可现在为什么这么怕了呢?这都怪一个小鞭炮若的祸,那是我六岁的时候,我再玩的时候检到一个小鞭炮,我把它给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听啪的一声,我的手被炸出了血,当时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邻居看见了我这副得性,马上告诉了我爸爸妈妈,我爸爸妈妈听了害怕极了,连忙把我送到医院里包扎伤口,从那时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时候听到鞭炮声就怕了。我们放完鞭炮点了几根香,我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先鞠躬,再说些什么话,我的爸爸妈妈在说什么我听不到,但我口中在说:“我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大学,这样才对的起父母“我知道我这样只说说不做是没有用的,而是要实际行动起来。最后,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东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后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说:“你们这样祭祖坟不怕旁边那些野草着火吗?”他们说:“当然怕啊!但只要小心点就行了。”

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几个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说:“我从来没做过“清明果”,所以,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难吃很多。”我尝了一口,我觉得不好吃,可是我还是吃了下去,因为我相信爸爸下次一定做得更好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以清明节感想的话题满分

全文共 934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我们以此表示对已故亲人的尊敬与怀念。 Qingming Festival is the day of our Chinese ancestors and grave sweeping. We use this to show respect and nostalgia for the late loved ones.

今年清明节,我们全家还是象去年一样,早上乘车到木洞镇后,我们就急急忙忙地登上渡轮。站在船头,我抬头一看,天空灰蒙蒙的,像要下雨的样子。一阵江风袭来,我不禁感到阵阵寒意,我赶快捂紧随风飘动的春衣。一阵“呜呜呜……”的船笛,又使我不禁精神一振。忽然,一只水鸟像闪电一般掠过江面,在白雾茫茫中转眼不见了踪影。渡轮在隆隆的马达声中抖动着,送我们渡过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来到了江北。

路边农田的油菜花一片金黄。远处山上红的桃花,白色的李花也竞相争艳,夹杂在青山绿树间真是好看。一阵微风送来的阵阵花香,真让人陶醉。小溪两旁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像在给我们扇风一样,更让我觉得春寒料峭。

我们一家人在山路上蹒跚前行。临近墓地的一段路很不好走,我们一步三滑地好不容易到了墓地。这时天上飘起了零星小雨,滴在我的脸上,令我感到了丝丝凉意。我不由得想起杜牧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来。诗中的描写的情景与现在是多么相似!这时,外公将白色的纸幡挂上坟头的竹枝上。

纸幡立即随风飘舞起来。我和大姑婆把篮子放在地上,在墓前点上香烛和纸钱。大人都表情凝重。妈妈教我点好三柱香,在墓前行了跪拜礼。大姑婆眼圈红红的,跪在坟前说:“爸爸,我们来看你来了。”这一番话让我心潮起伏:清明节来已故长辈坟前扫墓,这是儿女在表达对父辈的缅怀和尊敬,这是浓浓的、割不断的亲情啊!我的思绪随着袅袅青烟飘逸着……这时,我觉得自己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红烛发着或明或暗的光,一闪一闪地燃烧着,流下的蜡像是在人们流下的泪珠。

大家祭拜完后,在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大人们一步一回头,恋恋不舍地慢慢地离开了墓地。

在回家的路上,我没说太多的话。在满眼春色中,我感到自己长大了,自己肩上已有了不轻的责任。我决定每年清明都来为已故的亲人扫墓,并对他们说,您们在那边还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词和诗句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1、晴日暖,淡烟浮。——仲殊《诉衷情·寒食》

2、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王建《寒食》

3、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王建《寒食》

4、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沈期《寒食》

5、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6、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温庭筠《清明日》

7、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8、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9、已放笙歌池院静。——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0、笋柱秋千游女并。——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2、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仲殊《诉衷情·寒食》

13、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4、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云表《寒食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关于清明节祭扫英烈活动征文600字

全文共 1064 字

+ 加入清单

201_年4月5日,又是一个清明节到了。青山肃立,绿水长歌,太阳不再露出笑脸,鸟儿不再欢唱枝头,所有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庄严。平日里有说有笑的人们,今日也变得格外严肃。他们来到烈士墓前,伫立在那里,凝视着墓碑,心潮澎湃,久久难息,有的甚至潸然泪下,让泪水打湿衣裳。我虽然没能亲自去先辈烈士陵园,但那弥漫着硝烟的战场还是不断地在我脑海里浮现……

饥寒交迫的杨靖宇,在部队打仗失败,仅剩自己的情况下,依然边走边战,为了生存下来与敌人交战,他迫不得已吃起了树皮草根,甚至吞下了棉絮;被烈火烧身的邱少云,为了不暴露部队,忍受剧痛,纹丝不动,壮烈牺牲,保证了战斗的胜利。感人的事迹还有很多,尤其是抗日战争的小英雄们:舍身忘死的王二小为了掩护后方机关和几千老乡,把敌人引进了埋伏圈,被敌人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上面,就此牺牲,年仅13岁;某儿童团团长王朴坚决不泄露机密,在敌人的狂叫和威胁下,面不改色,昂首挺胸,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年少的生命……

我们是21世纪生在新时代,长在红旗下的少年儿童,比起生活在战火纷飞年代的孩子们,可谓是幸福的多了。不愁吃,不愁穿,还可以在明亮宽敞的大教室里上课。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时间,不珍惜现在的生活呢?还有什么理由抱怨作业多,叫苦不迭呢?……以前的我,过着小公主的生活,享受小公主的待遇,总爱胡乱地发脾气,没有滴水穿石的不懈精神。但现在,每当想起他们,我总会鼓起勇气,去攻克生活中的每一个难关。

虽然,我们不能亲眼见证祖国所蒙受过的耻辱,但在大人们的言谈中,还是可以感受到烈士们的伟大。当西方的铁蹄踏入我们的祖国,猖狂地践踏我国的大好河山时,是谁,用血肉之躯挡住罪恶的子弹,捍卫锦绣山河?是你们!你们把满腔的热血洒遍了祖国大地;你们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人民;你们用神圣的行为向我们解释什么叫做英烈;你们用光辉的业绩永远催促着我们奋发图强!

长眠于地下的烈士啊,你们可曾想过,祖国会有如此美好的前景,人民会有如此幸福的生活,就像现在一样,大家和睦共处。可能你们从未想过祖国会有今天,但我知道,当年你们的奋勇杀敌,血染沙场,不

就是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吗?时隔几十年,岁月依然不能磨灭你们的光辉业绩和精神光芒,人们懂得感恩,依旧在怀念你们。今天的我明白,热血奋战的是你们,战场杀敌的是你们,为国捐躯的是你们,但如今,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却应该是我们啊!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清明祭英烈,传承中华魂,作为中国人,永远都不能忘记他们,所有人都应该感激他们。清明节,烈士们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清明节300字日记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清明节,我和妈妈还有爸爸一起去踏青,在车上的收音机里我们听到一首清明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还听到关于清明节的习俗我知道了清明节的活动有登山扫墓踏青.荡秋千.植树.放风筝等很有趣的活动。

首先我们到了玫瑰园,里面有形状各异的南瓜,有的像飞碟.有的像锤子.有的像蝌蚪。

我们又到了番茄园,番茄园里有红番茄也有还没成熟的绿番茄。

出了番茄园,还是坐着车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