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信用的名人故事5个(汇总20篇)

浏览

6199

作文

1000

名人故事:亚历山大的3个遗愿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亚历山大是一位伟大的国王。在征服了许多王国胜利返回的途中,他病倒了。此刻,占领的土地,强大的军队,锋利的宝剑和所有的财富对他来说都毫无意义,他明白死神很快会降临,他已无法回到家园。他对将士们说道:“我不久将离开这个世界,我有三个遗愿,你们要完全按我说的去执行。”将士们含着泪答应了。

“第一个遗愿是,我的棺材必须由我的医师独自运回去。”亚历山大喘了口气,继续说道:“第二,当我的棺材运向坟墓时,通往墓园的道路要撒满我宝库里的金子、银子和宝石。”亚历山大裹了裹毛毡,休息了片刻,“最后一个遗愿是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聚集在他身边的人都很好奇,但没人敢问为什么。亚历山大最喜爱的将军吻了吻他的手说:“陛下,我们一定会按您的吩咐去做,但您能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亚历山大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我想要世人明白我刚刚学到的3个教训。我让医师运载我的棺材,是要人们意识到医生不可能真正地治疗人们的所有疾病。

面对死亡,他们也无能为力。希望人们能够懂得珍爱生命。第二个遗愿是告诉人们不要像我一样追求金钱。我花费了一生去追求财富,但很多时候是在浪费时间。第三个遗愿是希望人们明白我是空着手来到这个世界的,而且我空着手离开了这个世界。”

说完他闭上了眼睛,停止了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励志名人经典故事:齐白石晚年的感悟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是著名的书画大师。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艾青还带来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

艾青听后,赶紧收起这幅画,笑笑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你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所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

艾青走后,齐白石一直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儿子起来上厕所,发现父亲没在房间,正要四处寻找时,却发现书房里的灯是亮着的,走进一看,原来父亲正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

儿子不解,便问道:“您都这么大年纪了,早就盛名于世了,怎么会突然想起来要描红,而且还描这般初级的东西?”

谁知齐白石却摇了摇头,不紧不慢地回答道:“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说我画得好,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有些飘飘然了,无形之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几天,我看见年轻时画的一幅画,才猛然惊醒——我不能再被外界的那些不实之词蒙蔽了,所以还要重新认真练习,要自己管住自己。”

此后,即便是年龄越来越大,齐白石依然坚持每天必画画,从不敢慢怠,甚至有时为了画一幅画,往往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

不被赞誉冲昏头脑,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许正是这位书画大师成功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人哲理故事3:只在乎一件事情的漫画家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到大,许多方面我都是非常失败的,简直一塌糊涂。”他说。

他小学时多门功课常常不及格,而到了中学,物理成绩甚至为零分。他在拉丁语、代数以及英语等科目上的表现同样惨不忍睹,就连体育也不好。虽然他参加了学校的高尔夫球队,但在赛季唯一一次重要比赛中,他输得干净利落。在学校,没有人不认为他糟糕透顶。他孤独、落寞,在自己的整个成长时期,在社交场合从来就不见他的人影。

年少的他憧憬爱情。当许多同龄人开始恋爱的时候,他只能独自发愣。有一次,他鼓足勇气给一个女孩子传情,但随后却在废纸篓里发现了“爱的碎片”。

这真是个无可救药的失败者。然而,这个在许多方面无可救药的失败者却麻木地抱守他尚未失败的“一点”;从小到大,他在乎一件事情——画画。

他相信自己拥有不凡的绘画才能,并为自己的作品深感“自豪”。但是,除了他本人,他的那些作品从来没有其他人看得上眼。上中学时,他向毕业年刊的编辑提交了几幅漫画,结果一幅也没被采纳。尽管经历多次被退稿的痛苦,他仍固执己见,决心成为一名职业漫画家。到了中学毕业那年,他向当时的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写了一封自荐信。该公司让他把自己的漫画作品寄去看看,并规定了漫画主题。于是,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与非常多的时间,一丝不苟地完成了许多幅漫画。然而,漫画作品寄出后却如石沉大海,最终他没有被迪斯尼公司录用。

生活对他来说只有黑夜。走投无路之际,他尝试着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命运多舛的人生经历。他以漫画语言讲述了自己晦涩的童年、不堪的青少年时光——一个学业糟糕的不及格生、一个屡遭退稿的所谓艺术家、一个没人注意的失败者。他的画融入了自己多年来对绘画的执著追求和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连环漫画《花生》诞生了,并风靡世界。从他的画笔下走出了一个名叫查理·布朗的小男孩,这也是一名失败者:他的风筝从来就没有飞起来过,他也从来没踢好过一场足球,他的朋友一向叫他“木头脑袋”……

他的成功出人意料。他叫查尔斯·舒尔茨,一个蜚声国际的漫画大家。

“许多方面我一败涂地,只在画画这一点上稳住了自己。”舒尔茨说,“而所谓成功,也只是需要你在某一点上自命不凡,自始至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达尔文互让优先权名人故事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1858年,正当达尔文写完《物种起源》时,收到了华莱士从马来群岛寄给他的一篇论文。

论文中提出的"自然选择"理论,和达尔文花了二十年心血进行研究、整理的进化理论大致相同。因为华莱士的论文写在先,收到信的当天,达尔文就向另外两位科学家赖尔和虎克写信,建议立即发表华莱士的论文,而不要发表他的论文,表示决心让出"优先权"。

后来经赖尔和虎克再三说服,达尔文才同意将自己写的《物种起源》提要和信件同华莱士的论文一起发表。华莱士知道后,不仅欣然同意赖尔和虎克的建议,而且始终把优先权让给达尔文。

他在《对于自然淘汰的贡献》一书的序言中,热情地推荐达尔文为进化论的奠基人。他说:"我一向都是这样感觉着,并且现在和以后也要这样想,深知达尔文着手这一工作是远在我之前的。"

这两位科学家虚心谦让的美德,是道德发展史上的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少儿名人故事:我不爱当主角

全文共 1232 字

+ 加入清单

一场大雪席卷了美国的伊利诺斯州。一位美术老师对学生说:“今天的作业就是画一幅雪景。”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跑向室外,边画画边玩耍,场面非常热闹。只有一个学生例外,他静静地趴在窗前,老师好奇地走到他的身后,发现他正在画那些在雪地里画雪的同学。

他叫尤伯罗斯,小学毕业时,老师给他的评价是:一个不喜欢热闹、不爱当主角的学生。尤伯罗斯自己却说,我喜欢看热闹。

大学毕业后,尤伯罗斯创建了旅游服务公司。当时,美国的服务业竞争异常激烈,诸多商家为了赢得生存空间,不惜通过价格战互相厮杀。尤伯罗斯坚持冷眼旁观,即使在公司最不景气的时候,仍旧岿然不动,只是在服务质量上不断下功夫。他保留了喜欢看热闹的习惯,当同行两败俱伤之时,果断出手,一举兼并了许多负债累累的小企业。40岁以前,尤伯罗斯已拥有个人资产100多万,跻身百万富翁的行列,成为北美第二大旅游公司的老板。

然而,真正让尤伯罗斯蜚声全球的,并不是他在旅游业的崛起,而是他亲自导演的一场奥运“好戏”。

1978年,美国洛杉矶获得了1984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尤伯罗斯当选为奥组委主席。许多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因为之前的历史经验表明,举办奥运会对一个国家来说,既是一种荣耀,更是一场劳民伤财的灾难。

尤伯罗斯却做出了震惊世界的回答:“我不但不用政府一分钱,还要为这次奥运会赢利两亿美元。”

尤伯罗斯首先展开了广泛的调查,他发现全世界约有12,000家企业愿意赞助奥运会,但每家只愿出资几千美元。他对工作人员说:“继续和他们商谈。我们将提供最好的广告和宣传平台,条件是他们必须提高赞助费。”

过了一段时间,工作人员沮丧地汇报:“几乎没有人愿意提高价码。”尤伯罗斯笑了,说:“看来,气氛太平静了,我要让他们‘热闹’起来。”于是,尤伯罗斯公开宣布:第一,本次奥运会限定“进场价”400万美元,低于此价一律免谈;第二,奥运会的赞助商限于30家,每个行业最多1家。

消息一经传出,全世界的企业骚动了,尤其是那些准备压制竞争对手的企业,更是心急如焚,竞相抬出更高的价码。而此时,尤伯罗斯又像几十年前那个趴在窗前的少年一样,任凭外面再热闹,他都躲在办公室里,谁也不见,谁的电话也不接,静静地观看别人的表演。

热闹看够了,尤伯罗斯叫工作人员递来报价单。美国通用汽车以900万美元压倒日产汽车,成为汽车业唯一赞助商;可口可乐以1200万美元力压百事可乐,拔得了饮料业的头筹;日本富士公司以700万美元战胜美国柯达,买断了胶卷专卖权……30家企业陆续凑齐,尤伯罗斯高调露面,爽快地签订了合同。

尤伯罗斯兑现了承诺,为洛杉矶奥运会赚取了2.25亿美金,从此也开创了奥运会赢利的先河,他被世人称作“奥运商业之父”。

或许当年那个老师说得对,他是个不喜欢热闹的人,但是他却早早地学会了把别人的热闹收于自己的画框。“画框”里众生百相,热闹非凡,他躲在一旁静静地看,一旦时机成熟,就跳入画中,成为真正的主角、最大的赢家。

以静制动,在别人的热闹中寻觅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超凡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现代名人读书小故事

全文共 2595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身健即是福,种树开花亦是缘。”好一个读书人,好一片读书的心境。从古到今有很多关于名人读书小故事,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现代名人读书的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鲁迅在“三味书屋”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生却板着脸,很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

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书。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后来,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

陈景润认真读书

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捉”他。看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

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他总是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布置的习题他也认真去做。陈景润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乐趣。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较量。陈景润对于解题,向来不吝惜时间和精力。陈景润不懂就问,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向老师请教时却毫不羞涩和胆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师外出或者老师从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紧追上去,和老师一起走一段路,并且一边走,一边问问题。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理论。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爱读书的陶行知

陶行知小时候十分聪明。他常到邻村叶家玩,看到厅堂里的对联字画,就用竹条在泥地上描摹。他到了读书的年龄,家里却无力缴纳学费,幸好有位秀才在附近开馆教书,很喜欢聪明好学的陶行知,愿意免费收他为学生。这样,6岁的陶行知就得到了接受启蒙教育的机会。9岁时,陶行知来到外婆家,外婆见他聪明伶俐,就把他送到吴尔宽先生的学堂伴读,陶行知这才正式入学。在那里,陶行知练出了一手好书法。启蒙教育结束之后,他便进入学堂,读四书五经。

10岁时,因父亲失业,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读。他每天砍一担柴,挑到城里卖掉后再去上学,每天往返20里,就这样学完了四书五经。这时的陶行知已深知读书对穷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因此学习更为刻苦自觉。他听说距黄潭源村15里的小南海航埠头曹家,有一位满腹经纶的前清贡生王老先生在主持学馆,便前去求学。王老先生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便免费让他伴读。

少年陶行知迫于生活的压力,不能一心读书,必须经常参加劳动。他有时替父亲挑瓜、挑柴进城出售,有时帮母亲挑水、洗菜。崇一堂校长见陶行知勤奋好学,便允许他免费入学。这样,15岁的陶行知进入了崇一学堂。由于基础扎实,他一入学就直接被编入二年级,毕业时,他的成绩名列第一。在崇一学堂读书期间,陶行知既学现代科学知识,又没丢下古典文学。因为家境不好,他向崇一学堂的同学借来唐诗选本,在吟诵之余将一本书工工整整地抄完了。还书时,同学的父亲问陶行知唐朝诗人中最推崇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杜甫和白居易。”并说::“杜诗沉郁有力,多伤时忧国之作;白诗通俗易懂,道出民生疾苦。”同学的父亲为陶行知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惊奇,他认为陶行知一定会有所作为。

后来,陶行知成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读书刻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施洋搓脚夜读: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名人小时候故事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爱因斯坦小时候非常喜欢小提琴,他梦想自己能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爱因斯坦只要一有时间,就会练琴,尽管他很勤奋,也很用心,但是却没什么进步。爱因斯坦的父母认为他没有音乐天赋,但是为了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直没有阻止他学琴。

有一天,爱因斯坦去请教一位小提琴老师,老师对他说:“你先演奏一曲让我听听。”爱因斯坦就演奏了他的偶像帕格尼尼的一首曲子,但是却漏洞百出。曲子拉完后,老师问爱因斯坦:“孩子,你为什么特别喜欢拉小提琴呢?”

爱因斯坦说:“我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师又问:“那你快乐吗?”

“我非常快乐。”

老师继续说:“孩子,你非常快乐,这就说明你已经成功了,难道非要成为帕格尼尼才算成功吗?我认为,快乐就是成功。”

爱因斯坦听了老师的话后深有感触,他明白了快乐比当帕格尼尼更重要。后来,爱因斯坦仍然喜欢拉小提琴,虽然他拉得并不算很好,但他却在其中收获了很多快乐。

快乐是世间最容易取得的成功,只有做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坚持不懈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从上千吨的矿石中提炼出几克的“镭”,终于取得成功。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家境贫寒,没有文凭、没有导师,地处穷乡僻壤,但他却成功了。他靠的是什么?正是锲而不舍这一精神!他卧床三月翻书不止就可以作证。

西汉司马迁少年时就涉猎群书,立志继承父业。正当他撰写的《史记》进展顺利的时候,“李陵事件”的牵联,使他遭受宫刑。面对这奇耻大辱,他不是叹息、沉沦,而是锐意进取,“幽而发愤”,他含冤蒙垢数十年,终于写出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流芳后世。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导师马克思为著《资本论》化了40多年的时间,在大英博物馆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层水泥。通过他不懈的努力,马克思终于著成了全世界无产者所需的《资本论》。

中国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搞棉花试验,他“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10年浩劫人家不让他搞试验他就在自己家里偷偷搞。终于,培育出棉花新品种,为祖国的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名人的家训小故事:胡适倡导“独立、合群、重学”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胡适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个子女,女儿五岁夭折,长子胡祖望、小儿子胡思社围绕在江冬秀身边,胡适忙于共舞,无暇顾及。江冬秀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仅读了几年私塾,又酷爱打牌,对于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责怪,不甚得法。

在家庭教育中,胡适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但自身也有不懂的如何爱孩子的嫌疑。1929年,胡适给胡祖望写信,希望锻炼他过独立、合群、用功读书的生活,其中说:“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上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上一校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这时,胡祖望十岁,离开父母,独自在外上学,父亲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会感到”压力山大“。次年,胡适即大失所望,接到学校发来的”成绩欠佳“的报告单,怒道:”你的成绩有八个’4’,这是最坏的成绩。你不觉得可耻吗?你自己看看这表。”

最终,胡祖望虽然上过大学,但远未达到胡适对他的期望;胡思社读了两所大学都未能毕业,却染上了不少坏习气。晚年,胡适对秘书说:“娶太太,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别的方面有缺点,但对子女一定会好好管理教养。母亲有耐心,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亲的没有耐心的关系。”可谓沉痛之语,意味深长。

在给江冬秀的信中,胡适亦自我反省道:“我真是不配做老子。平时不同他们亲热,只晓得责怪他们功课不好,习气不好。祖望你交给我,不要骂他,要同他做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名人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星期六,我读了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本书讲的是108个名人从小到大为人们做出的贡献和他们从小刻苦学习的事情.就说童弟周吧,童弟周17岁入学,从三年级上起,在班上总是倒数第一,最后由于他的勤奋上劲和积极进取,高三时他已经是正数第一了,又经过一段刻苦的学习,他成了中国开创胚胎学的一位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I was greatly inspired by me. This book talked about 108 celebrities contributions to people from childhood to childhood and what they learned from a young age.Lets talk about Brother Tong Zhou. The younger brother Zhou entered the school at the age of 17. Since the third grade, he has always been the first in the class. Finally, because of his diligence and aggressive forge, he was already the first in high school.After a period of hard study, he became a world -renowned biologist in China.

读了这篇文章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童弟周进竟然17岁才入学,而且入学以前没有受过任何的正规教育.而且是从三年级开始读的,他都能从入学的倒数第一,变成高三的正数第一,这是多麽大的困难啊,而童第周不但把这些困难一一的解决了,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我记得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考试总是不及格,每一次考试,老师都要请家长,从此,我就怕考试了,生怕自己考的不好,老师回请家长,但我又想,如果这样的话我长大了就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没用的人,从此,我便天天刻苦学习,工夫不付有心人,到三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是全班前三名了,现在我们有这麽好的学习环境,应该好好珍惜,争取取得最好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早就听父亲讲过张海迪姐姐的故事,今天阅读完《张海迪的故事》这本书后,我真正明白了“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含义。

张海迪五岁时患脊骨骨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里自学完中学课程。十五岁,便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地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的英语小说,还当过无线修理工。《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讲述的就是张海迪的故事。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从非凡和毅力学习和工作,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看到这位与疾病顽强搏斗的身残志坚的女性,我不由得想起街头乞讨为生的健壮的青年,想起整日麻将虚度光阴的人们。他们有着健康的体魄,却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勤劳勇敢的志向。平时,有些人总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作为没有取得成就的理由。但是和张海迪相比,这些借口是多么微不足道呀!

遇到困难不退缩,这就是张海迪。做困难面前的强者,这是张海迪给我的启示。这本书真是影响我一生的书,我将以海迪精神为目标,勇敢向前,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外名人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看了《中外名人故事》,从中又认识了许多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经济学家……比如才能全面的科学家张衡,他在天文、历法、文学、地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一个罕见的全才式人物。

张衡生活在东汉时期,他发明的地球仪整整领先了欧洲1000多年,他还发明了可以测定风向的候风仪,可以自己运行的自行车,能够自己飞的木鸟;在数学方面,他计算出圆周率是3。162;在地理方面,他绘制的一幅《地形图》流传了几百年;在艺术领域,除了写文章外,他还擅长绘画,是东汉时六大画家之一。

我还从中吸取了一些政治家治理国家的思想,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中外名人故事》时时提醒我要有志气,又要刻苦努力和团结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名人故事之我只管捕自己的鱼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着名推销大师乔·吉拉德。在15年中,他销售了13001辆汽车,平均每年卖出1425辆(每天4辆),这项纪录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收入并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吉拉德的成功并非与生俱来,35岁以前,乔·吉拉德是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他小时候不喜欢念书,经常逃学,连高中都没有念完。更要命的是,他患有严重的口吃。为了生计,他甚至当过小偷,开过赌场。

在我人生的前35个年头,我自认是全世界最糟糕的失败者!走投无路时,吉拉德向朋友求得汽车销售员的工作。60年代,被喻为汽车城的全球汽车工业重镇底特律,有39家大型的汽车经销营业所,每家又各有几十名销售员,可说是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一处市场。没有丝毫经验的吉拉德就在这时候闯来了。

因为严重口吃,靠嘴谋生的吉拉德必须放慢说话速度,同时他更注意聆听客户的需求与问题。而没有人脉的乔·吉拉德,最初只靠着一部电话、一枝笔,和几页电话簿作为客户名单。只要有人接电话,他就记录下对方的职业、嗜好、买车需求等生活细节,虽吃了不少闭门羹,但多少有些收获。曾有人在电话中用半年后才想买车的理由打发他,半年后,乔·吉拉德便提前打电话给这位客户。就是靠着掌握客户未来需求、紧迫盯人的超常毅力,吉拉德从对手如云的底特律,杀出一条血路。

吉拉德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很多人早上起床后,糊里糊涂地过了一天,不知道生活的目标是什么?还有人总在等待机会的到来,期望一条大鱼撞到自己怀里。上帝才知道这种人是否能成功?我绝对不做这种人!我每天都有目标,而且是前一天就计划好的。不管别人怎么摸鱼,我只管捕自己的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经历坎坷的名人励志故事贝多芬的成长故事

全文共 2075 字

+ 加入清单

贝多芬是西方古典音乐中的恺撒。可有谁知道,贝多芬25岁时患耳疾,45岁时失聪。贝多芬的音乐给后人带来了无尽的享受,可他却不能在生前享受到自己创作的作品。

1770年12月6日,贝多芬诞生在波恩市的一个音乐世家。他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8岁起就登台演出,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

17岁时,贝多芬去拜访音乐大师莫扎特,受到热情接待。莫扎特在听完贝多芬弹了几首钢琴曲子后兴奋地说:“各位,请注意这位年轻人,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博得世人的称赞!”莫扎特还答应给贝多芬上课。可惜此后两个月,贝多芬母亲突然去世。对此,贝多芬父亲意志消沉,终日酗酒,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再次回到原来的歌剧院当钢琴师。

19岁那年,法国大路程爆发,贝多芬满怀激情地写了《谁是自由人》的合唱曲来表达他对自由与民主的渴望。后来,贝多芬通过人介绍,认识了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他很欣赏贝多芬的才华,收他为音乐仆役。贝多芬也很快以自己的即兴钢琴奏迷住了维也纳人,其音乐旋律时而如细水潺流,时而如惊涛骇浪,时而如鸟语鸡鸣,时而如暴风骤雨。有人曾评论贝多芬的即兴曲“充满了生命和美妙”。30岁时,贝多芬爱上了一个伯爵小姐朱丽叶.琪查尔迪,但她父亲嫌贝多芬出身低贱,硬是把女儿许配给一个伯爵。这给了贝多芬极大的精神刺激,据说他的名曲《致爱丽丝》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创作的。

失恋固然令他伤心,但更令他伤心的是他的耳朵开始发聋。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要是干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最可怕的遭遇!”贝多芬曾竭力治疗,却无济于事,他搬到维也那乡下去疗养了两年。结果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了,就连窗口对面的教堂钟声都听不到了。

绝望中,贝多芬多次想到了死,但他不甘心就这样离开人世,他坚信只有音乐才能拯救他。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不容它毁掉我!”贝多芬立志要在余生中从事音乐创作。从此,维也那的官廷乐会少了一位出色的钢琴弹奏家,但世界乐坛却诞生了一位不朽的作曲家。

贝多芬从32岁起开始音乐创作,在近两年的彷徨与探索后,他终于创作出第一部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作品--《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音调跌宕起伏,时而沉静凝思,时而愤慨咆哮,令人情绪激愤。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本来是想献给拿破仑的,但他听到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称帝的消息时,怒不可遏,愤而涂去原来的献词,而是把它改成:《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作。

1809年10月,法军占领维也那,趋炎附势的奥地利贵族们争向占领者们献媚,其中也包括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他强迫贝多芬为法军军官弹奏钢琴听,这使贝多芬忍无可忍,他操起一只凳子向公爵扔去,并在当晚离开了伯爵家。行前留下一张纸条,上书:“公爵,您所以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所造成;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却是由于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另一次,当贝多芬与歌德一同散步时,迎面撞见了皇后,太子和一群贵族们。面对他们,歌德立刻让路,而贝多芬则坦然地说:“让路的应是他们,而不是我们!”但歌德还是摘下礼帽,躬身立在路旁,而贝多芬则背着双手,阔步向前。结果太子认出是贝多芬,连忙脱下礼帽向他致意,其侍从们也毕恭毕敬地分列两边,目送贝多芬挺胸而过。那次,贝多芬真正感到了做人的尊严。

贝多芬54岁时,创造出《第九交响曲》(《欢乐颂》)。他前后用了六年时间来创作、修改这部曲子。1824年5月7日,《第九交响曲》首次在维也那卡德剧院演奏。贝多芬亲自指挥演奏,他既不看眼前的乐谱,也听不见丝毫的琴声。他全凭自己的记忆来指挥这场演奏。结果听众们兴奋若狂,不时爆发出热烈的喝采声,鼓掌次数多达五次!而皇族成员出场也不过鼓掌三次。 从心理学上讲,贝多芬之所以会在极度困苦的状况下,一再创作出辉煌无比的音乐篇章,这与他的自励人格有极大关系。自励人格的突出特点是能很快将生活中的压力转化为自我励志的动力,并在不断的奋斗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自励人格的人还很善于升华个人的精神痛苦,他们会把每一次生活挫折都当成个人成长的契机,从而磨练个人的意志。

贝多芬的可贵在于他每每生活失意时,都会在音乐创作中寻求内心的平衡。例如,贝多芬因失恋而谱写出《致爱丽丝》,因向往自由而谱写出《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因失聪而谱写出《第九交响曲》(《欢乐颂》),他的音乐创作都饱含对人生的深刻感受,又充满了激情。他最大的名言是“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用一生的努力去向世人证明他有这个能力!

贝多芬的可贵还在于他永远傲视达官显贵,不因自己出身卑贱就去刻意巴结他们。他在音乐创作当中也突出体现出他的傲骨,他谱写的旋律可比惊涛骇浪,可如气壮山河,充满了个性特征。

一个失聪之人,却能写出人类最动听,最振奋的音乐篇章,这是贝多芬自励人格的不朽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名人励志故事介绍

全文共 1738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我还要给大家将一位名人故事。那么我讲的究竟是谁呢?请你们仔细往下看就知道了。

故事说的是,有一个男孩,他考入了一所师范学院,在师范学院里,他喜欢上了唱歌。

马上就要毕业了,男孩的心却充满了困惑。当初选择上师范学院时,也是他喜欢的,那时,他一心想成为一名教师。然而,唱歌现在又成为了他生命中的另一组成部分。男孩常常问自己:是当一名教师还是成为一名歌唱家呢?

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男孩最后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先当一名教师,在教学之余练习唱歌,然后再成为一名歌唱家。

男孩把他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指了指他面前的两把椅子,那两把椅子相距有不远的距离,父亲说:你能同时坐到那儿放的两把椅子上面吗?男孩摇了摇头,他不能。

父亲说:很多的时候人们都同时想坐两把椅子,结果,只会使自己掉到地上。

男孩知道他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最终,他选择了他更加喜欢的唱歌。从此以后,男孩专心致志地练习唱歌,7年的辛苦学习,终于为他换来了第一次登台演出。

那次登台演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后来,他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歌唱家。他就是意大利的帕瓦罗蒂。

帕瓦罗蒂是我最喜爱的歌唱家之一,他的美声唱法的声线是无人可以比拟的。记得前年纪念他的去世的时候,我还专门为她写了一篇纪念文章。

鲁契亚诺·帕瓦罗蒂 (Luciano Pavarotti,1935.10.12-2007.9.6),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早年是小学教师,1961年在雷基渥·埃米利亚国际比赛中的扮演鲁道夫,从此开始歌唱生涯。1964年首次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登台。翌年,应邀去澳大利亚演出及录制唱片。1967年被卡拉扬挑选为威尔第 《安魂曲》的男高音独唱者。从此,声名节节上升,成为活跃于当时国际歌剧舞台上的最佳男高音之一。

帕瓦罗蒂被许多人誉为他那一代最伟大男高音。帕瓦罗蒂的嗓音丰满、充沛,带有透明感的明亮。其中高声区统一,音色宽厚,带有强烈的自然美感。帕瓦罗蒂具有十分漂亮的音色,在两个八度以上的整个音域里,所有音均能迸射出明亮、晶莹的光辉。被一般男高音视为畏途的“高音c”也能唱得清畅、圆润而富于穿透力,因而被誉为“高音c之王”。他是曾经的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

帕瓦罗蒂在四十多年的歌唱生涯中,不仅创造了作为男高音歌唱家和歌剧艺术家的奇迹,还为古典音乐和歌剧的普及做出了杰出贡献。帕瓦罗蒂经常举办大型的户外演唱会,无论是伦敦海德公园、还是纽约中央公园,每次都能吸引几十万现场观众和数以百万计的电视观众。(励志名言)从1990年开始,帕瓦罗蒂还联手多明戈和卡雷拉斯组成了史上最强的演唱组合和演出品牌“三大男高音演唱会”,从罗马古代浴场、洛杉矶道奇体育场、巴黎埃菲尔铁塔……直到北京紫禁城的午门广场,“三大男高音”的歌声响遍全球。此外,帕瓦罗蒂还以他宽宏包容的音乐态度、善良广博的爱心以及无与伦比的强大号召力,创立了“帕瓦罗蒂和朋友们”的超级品牌,与斯汀、U2乐队等众多流行音乐巨星同台演唱,为遭遇贫穷、战乱的地区和儿童筹款。

帕瓦罗蒂以多种轻松、娱乐的方式,把几百年一直局限于古典音乐殿堂的美声歌唱,带到了普通大众中间,并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和欢迎, 这不仅促进了古典音乐市场的繁荣,同时也带动了一股新的音乐风尚,更为古典音乐注入了新的生命。

2005年10月12日,帕瓦罗蒂迎来七十岁生日,从2005年初也开始了他的告别舞台世界巡演。2005年12月,帕瓦罗蒂告别舞台全球巡演到达中国:6日——上海,10日——北京。这意味着在帕瓦罗蒂44年辉煌的艺术生涯的结尾。2007年9月6日,因为患上了胰腺癌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1岁。

通过帕瓦罗蒂的一生。我知道太多的原因让我们迷失了方向,太多的理由让我们做不出选择,又有太多的喜爱让我们常常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

如果我们选择平庸,那尽可以让屁股把每一把椅子都坐坐;如果我们选择兼顾和尝试,那还是让屁股在椅子中间掉下去吧;如果我们选择理想和收获,那么,还是尽快像帕瓦罗蒂一样,让屁股结结实实坐到一把椅子上,然后专心致志,勤学苦练。回想我自己,自从离开农场,改革开放政策来到的时候,我完全可以大有所为的。可是我选择的却是一条平稳的道路,做做外贸,教教学生,甚至教起学生来,也是懒洋洋的。仅剩下坐在板凳上等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名人故事:刘胡兰,鲁迅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为国弃医从文及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分析: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

话题:理想和现实选择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一位10岁参加抗日儿童团、14岁参加共产党的小姑娘。解放战争时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为掩护革命同志转移而被捕。她坚贞不屈,神情镇定,从容地卧倒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牺牲,年仅15岁。毛泽东亲自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分析:女性一直是弱小者的代名词,但有谁敢说刘胡兰弱小?因为有了理想,弱小的身躯里也装着无限大的勇气。

话题:生命的价值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柳公权发愤图强名人故事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柳公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小时候,他和几个小伙伴举办了一次书会。他们各自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写了不少毛笔字。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了柳公权写的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几个字,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了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听到这话,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也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就到华京城去看看吧。

第二天,小公权五更天就起床了,并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而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看到此情景,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倒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了闻名天下的书法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团结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 的赏识,封为上大夫。

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 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赵国。

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 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是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

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 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 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 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蔺相如知道后,连忙热情出来迎接。廉颇半跪着走到蔺相如面前,羞愧地说:“蔺丞相,都怪我一时冲动,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莫及呀!请你用荆条打我吧,我甘受惩罚!”蔺相如连忙把廉颇扶起,说:“大哥快快请起,秦王之所以不敢攻打我们赵国,是因为我们国家有你我这一文一武,让我们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吧!”蔺相如接着说:“我愿跟大哥结为兄弟。”廉颇激动地说:“好!好!”蔺相如让家丁在后花园内摆放好香和酒,蔺相如和廉颇就来到后花园内。只见,他们同时跪下,大声说道:“我们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接着他们高举酒杯,一饮而进。就这样他们在后花园内结为了兄弟,并许下同生共死的诺言。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兄弟,同心协力保护赵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陆陇其造福一方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060 字

+ 加入清单

陆陇其是清朝初年讲授程朱理学的学者,当过知县、御史一类的小宫。他与那些口是心非的伪逬学家不同,不仅能够认真领会程朱理学的道理,而且还在实际中履践这些进理,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

陆陇其行政断案有一个特点,就是十分重视道德教化。他认为,天下万事万物之中都包含着同样的“理”,人们只有懂得了这些“理”,才能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规矩,循守国家的法制。所以他无论是履行公务,还是审讯犯人,总要首先深入浅出地讲一番逍理,启迪人们的良知。

催缴赋税,是朝廷赋予各级宫员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政务,也是一件阻力很大的工作。一般的县令在催缴陚税时,总是指挥大批衙役下乡督促,稍有缓慢不是惩罚肉体,便是罚粮罚款,搞得官民对立情绪很大,有时还会激成民变。而陆陇其却不这样做。他在当嘉定县令时,每当缴粮纳陚的日子临近的时候,他通常把乡亲父老召集起来,给大家讲一番按时纳陚的道理。他说:“向大家收缴的钱粮,全是朝廷的国课,并不是县官的私蓄。如果百姓们能急朝廷之所急,按时上缴钱粮,家心安理得,而且给当官的减去好多麻烦,以便有更多的工夫为民办事。我与大家没有任何宿怨,不想为收钱粮而杖责任何人。何况一旦受到杖责不仅要花许多冤枉钱,还要落得欠粮受责的名声。倒不如及早凑齐应纳之款,使你我都相安无事地办完这件事。”乡民们听了之后,觉得陆陇其的话说得很实在,很透彻,乐于接受。所以他在任时,很少发生欠粮受责的事。

对于囚禁在监狱中的犯人,他也好言相劝,进行开异。他曾经写过一篇《劝盗文》,派人给犯人们宣讲,大意是:“人的本性原来都是善的,你们这些犯了罪的人也不例外。只是由于一念之差,不安分守己,作出犯法的事来,关在这里受尽痛苦。这些都是由于人心中的杂念蒙蔽了善性造成的结果。然而人心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们能够深刻地悔过往日的不是,去掉心中的杂念,就能重新做一个好人,依旧可以成家立业。”读到这里,在场收听的犯人们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

1692年陆陇其逝世。第二年冬,朝廷需要委派两名文臣管理直隶、江南的书院。廷臣全都主张从翰林院中物色人选。康熙不同意,发出特旨:直隶派李光地去,江南派陆陇其去。大学士王熙急忙报告说:“陆某己经病故了。”康熙惋借地说:“为什么不早启奏?”王熙回答说:“按照启奏的条例,7品官在籍身亡不在向朝廷启奏之列。”康熙沉默了许久,感叹地说:“陆陇其是本朝不可多得的人才。”

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动物。在办一件事情,或推行一项政策的时候,向人们讲清道理,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可以减少行动的阻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逬理从陆陇其的政绩中得到很好的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刻苦读书的名人故事大全

全文共 1978 字

+ 加入清单

1.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2.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3.张曜拜妻为师:

清代咸丰年间有个武官叫张曜,因苦战有功,被提拔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学,没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视,御使刘毓楠说他“目不识丁”,因此改任他为总兵。张曜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使自己能文能武。张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书。妻子说:要教是可以的,不过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张曜满口应承,马上穿起朝服,让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对她行三拜九叩之礼。从此以后,凡公余时间,都由妻子教他读经史。每当妻子一摆老师的架子,他就躬身肃立听训,不敢稍有不敬。与此同时,他还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佩在身上自警。几年之后,张曜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他在山东做巡抚时,又有人参他“目不识丁”。他就上书请皇上面试。面试成绩使皇上和许多大臣都大为惊奇。张曜在山东任上,筑河堤,修道路,开厂局,精制造,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因为他勤奋好学,死后皇帝谥他为“勤果”。

4.范仲淹的读书故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他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伽利略好奇善问: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人地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

6.王亚南的读书故事:

(1)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2)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7.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8.施洋搓脚夜读: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名人励志成长故事

全文共 2970 字

+ 加入清单

刘国梁,1976年生。6岁开始学打球,1991年入选国家乒乓球队。他是中国采取直拍横打技术第一人。1996年奥运会上获男双(与孔令辉)、男单双料冠军,还是中国第一位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大满贯”获得者, 2003年6月出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

2003年,刘国梁27岁,他的恩师蔡振华从中国乒乓队金牌教练的位置上引退,退役不到一年的刘国梁出人意料地成为接班人,就任中国乒乓男队主教练。

“刘国梁凭什么上得这么快?”“超一流选手就一定能成为好教练吗?”质疑的声音很多,而他自己也心生忐忑。

两年后,中国乒乓队首次公开竞聘男女队主教练,男队主帅一职竟然只有刘国梁一个人报名。“男乒主教练的压力很大,并非所有人都能承担这样的压力”,已经升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乒羽中心主任的蔡振华毫不掩饰自己对刘国梁的器重,仍然坚定地认为他就是唯一并且理想的人选。

2016年4月16日,刘国梁将率队出征德国不莱梅世乒赛团体赛,他说自己的目标就是带领队员拿冠军,“我喜欢出征的感觉,喜欢比赛的刺激,当队员我是大满贯,当教练,我也要拿所有的冠军。”

“邋遢少帅”

相比于打球的时候,他黑了,也胖了,下巴上有些胡渣,添了一点成熟味道。他刚刚走马上任的时候,因为穿着太随便,被媒体封了一个“邋遢少帅”

“运动服穿惯了,穿别的束手束脚。再说,在训练场边穿西装也不是那么回事啊!”

好友孔令辉揭发,他的邋遢不是一天练成的,“他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洗衣服,每次穿完了就往床上一扔,实在没衣服穿的时候就拣一件稍微干净点的再穿……”

刘国梁不服气,写了篇文章反击他,“孔令辉特别好静,睡觉容不得半点声音,有一次我们洗手间的水龙头坏了,他硬是睡不着,爬起来在水池里垫了块毛巾,回来还跟我炫耀说他把问题解决了。”

做运动员时,他俩“同居”时间最长,有一阵队里把他们俩调开了,“说来也奇怪,那一阵我们俩的状态都很不好,后来教练只好又把我们换到一间房了。”

初当教练,一个人住的他常常会觉得有点孤单,“以前总是和小辉他们玩,当教练后总不能老往队员房间跑”。

他笑言当教练真的是比当队员累,“当队员的时候,自己调整好自己状态就行了,不像当教练,什么事情都操心”。

“老有人问我现在还打不打乒乓,一天训练八九个小时,教练还都必须站着,到晚上累都累死了,哪还有力气打球啊!再说了,我现在要是去打球,那不是不务正业嘛!”

在队里,跟他一块儿打过球的人习惯叫他“国梁”,而那些年轻队员则会恭敬地称他一声“刘指导”。以不同方式称呼他的人,他有不同的指导方式,像马琳、孔令辉这些老将,他了解且尊重,点到为止。言语不多,但非常默契,比赛中甚至一个眼神都能传递信息。而给那些叫他“刘指导”的年轻球员指导时,他说得特别多、特别细。

2003年他上任不到100天之后,马琳在江苏江阴世界杯赛上夺冠,这也是他出任主教练之后的第一个冠军,此后的历次大赛,除雅典奥运男单冠军之外,无一失手。

“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残酷,所有的付出最后都要通过比赛成绩来表现,有的人觉得这样太无情,但是我就喜欢这种刺激,虽然压力很大,但还是很享受这个争夺冠军的过程。”

雅典奥运会男单冠军的丢失让他耿耿于怀,因为在他看来,“女子运动只能代表女性,而男子技术才是竞技水平的最高体现,男单又是最重最难的一个。”

“我当教练绝不是为了混口饭吃,而是要当蔡指导那样的‘金牌教练’,要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教练,”雅典失利愈发激发了他的好胜心,“北京奥运会我的目标太明确了,男单、男双两块金牌都要拿!”

年轻人狂一点没关系

因为自己曾经站在顶峰,在他眼中没有谁是不可战胜的,他把自己的这点“霸道”全传授给了年轻队员。“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对手,你就要记住一点,中国队是最强的,而你是中国队的!”

巴黎世乒赛上,初出茅庐的邱贻可第二轮挑落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波尔;其后福州中国公开赛,小将陈王己也爆冷击败了这位德国帅哥。两个小孩一下子名声大振,有人提醒刘国梁,不要让他们翘尾巴。刘国梁淡淡一笑,“他赢了世界第一,你还能不让他好好高兴一下?这个时候得意一下是应该的,树立信心嘛!”

中国第一个男子大满贯得主,16个世界冠军在手的他自信过人,也希望自己手下的队员有一股杀气和自信。“一个年轻队员你在平时可以严格要求他,但是到比赛之前,一定要给他信心,让他天不怕地不怕!”

他笑言,刚出道的小孩是最可怕的,“看见名将就来劲,打掉一个名将就名声大振,多有动力啊!这个时候的杀伤力是最大的!”王皓、陈王己这些小将上场之前,他都会对他们说同一句话,“上了场,你谁都不认识,什么世界排名现在都不算了,就是打!”

年轻队员能感受到总教练对自己的“纵容”,但是心里也明白,比赛场上可以狂傲,训练场上是一点也不敢马虎的。在许多年轻队员心中,刘国梁是总教练,更是心中偶像,代表着某种难以逾越的高度。“他说的话,我们都特别能记住。”

老大哥跟他们交流的不仅是打球,还有做人。在新一代的球星中,刘国梁偏爱德国名将波尔,欣赏他的球技更看重他的为人,也常常拿波尔为例子教育年轻队员。“他比咱们的年轻队员也大不了两岁,但是你看他的为人和气度!输了球还照样给球迷签名,接受记者采访,非常豁达。他真是不错的一个人,其实打球和做人是一样的,人品好、心胸开阔的球员,他的球自然会比别人高一个境界。”

对年轻人鼓励爱护,对老将他则直言不讳,马琳十运会上因为过于保守而导致发挥失常,他的提醒毫不留情,“打个比方:现在好像有两个马琳,一个马琳A,一个马琳B。马琳A就像剑一样,锋芒毕露,让对手畏惧;马琳B一上来就等于没‘尖’了,就在那儿对付,谁都敢欺负他。我觉得马琳真该猛醒了。这么打下去的话,2016年也没什么戏了。一个直板选手,应该在压力越大的情况下越能爆发,越能超水平发挥,这样才让对手觉得你可怕。”

多年的运动经历让他深味自我剖析的残酷,“需要你很坚强,敢于赤裸裸地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拿出来剖析,但是如果你迈不过这个门槛,就找不到根治的药方。”

创新才能致胜

自容国团1959年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至今,中国乒乓球队40多年来所获世界冠军将近130个,正是技术创新推动着中国队长期处于国际乒坛的领先地位。

据统计,截至2001年,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百年历程中,共有46项技术和打法的创新,其中27项属于中国,占总数58.7%。

器材的研发也为中国乒乓提供了技术增长点,乒乓界有一个著名的“0.3毫米”:1960年,红双喜体育器材厂的一个技术人员,将常规1.5毫米厚的胶皮加厚到1.8毫米,就是这0.3毫米的增加,使得球性发生诸多转变,催生出几十个世界冠军。

右手直拍正胶快攻打法的刘国梁,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一个实践者和受益者,他出色的发球技术,结合新的.直拍横打及反面发球技术,使直拍打法获得了新生。

“我们的运动员都是世界一流的选手,在他们现有的水平之上哪怕长一分儿也都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和进步,就得‘钻’到技术细节里,平时这样钻,比赛中看到他用出来了,这个是特别有成就感的。”

采访他的上午,他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点拨队员的防守小技术,“心思都在球上,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一点儿都不烦。”

他笑眯眯地说自己当教练才刚上路,从来没有想过其他的职业选择,“平常人的悠闲生活我也没过过,要是过了,可能也不会习惯的。我最怕闲着了,还是刺激点的生活过得来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