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农历月份有哪些别称【精选20篇】

导语:反宫马是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一方双马正起,士角有一炮相隔炮二平五、马2进3,马二进三、炮8平6,车一平二、马8进7,故亦称"夹炮屏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写作素材,欢迎查阅,供参考。

浏览

2398

作文

136

中国古代诗人的别称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1. 诗仙——李白

2. 诗圣——杜甫

3. 诗魔——白居易

4. 诗鬼——李贺

5. 诗豪——刘禹锡

6. 诗杰——王勃

7. 诗佛——王维

8. 诗狂——贺知章

9. 诗骨——陈子昂

10. 诗囚——孟郊

11. 诗奴——贾岛

12. 诗神——苏轼

13. 青莲居士——李白(唐代大诗人)

14.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15. 耐辱居士——司空图(唐诗人)

16. 乌伤居士——傅翕(南北朝梁善慧尊者)

17. 莲峰居士——李煜(南唐后主)

18. 龙丘居士——陈慥(北宋诗人)

19. 无尽居士——张商英(北宋名相)

20. 姑溪居士——李之仪(北宋文学家)

21. 山谷居士——黄庭坚(北宋文学家)

22. 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学家)

23. 范仲淹居士——范仲淹(北宋政治文学家)

24. 斜川居士——苏过(北宋文学家)

25. 邂逅一份古典与优雅

26. 诗仙——李白

27. 诗圣——杜甫

28. 诗魔——白居易

29. 诗鬼——李贺

30. 诗豪——刘禹锡

[文学常识之中国古代诗人的别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农历三月三歌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全文共 6397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下面就来看看关于三月三的具体内容吧。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广西法定假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上获悉:每年农历“三月三”将成为广西公众假日,自治区全区放假两天。具体放假时间,将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每年年初确定后公布。

2014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三月初三、初四放假两天,全区放假。

2015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4月20、21(三月初二、初三)全区放假两天,与周末凑成4天小长假。

2016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放假时间为4月9日(周六)、10日(周日),即农历三月初三、初四。因为今年“三月三”放假时间正逢周末,所以4月8日(周五)、11日(周一)补休,凑成4天小长假。

“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每年,广西12个世代居住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壮族三月三”,占全区总人口的54%。

壮族三月三

“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广西壮乡南宁市武鸣县举办了六届“三月三”歌圩暨武鸣骆越文化旅游节。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居住在桂西一带的壮族,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用嫩绿的枫叶、红兰草等煮成的红、黄、蓝、紫、白五色的米饭,人们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插上一枝枝枫树叶,在村头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的米饭等贡品,男女老少围着布棚唱歌,赶歌圩,老年人还把染色的熟鸡蛋装在小网兜里,挂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赶歌迂时,还要“碰蛋”。

关于壮族三月初三的由来有好几个历史故事:

壮族神话故事-特掘扫墓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老妪,没有子嗣,后来救了一条受伤的小蛇。小蛇伤好后不肯离去,老妪便对小蛇说:人畜有别,我们人是没有尾巴的,你若想跟我在一起,就要舍弃你的尾巴。后来老妪就把小蛇的尾巴斩掉一小截,小蛇的尾巴变短了,于是人们就把小蛇叫做“特掘”,“特”在壮语里是男的意思,“掘”在壮语里是短尾巴的意思,人们就把老妪叫做“乜掘”,“乜”是壮语母亲的意思。从此,乜掘就把特掘当成儿子一样养着。现在壮族还遗留有相关的风俗,就是把新买小鸡小鸭仔尾巴上的毛拔掉几根,意思就是像这位老妪一样去掉动物的野性,成为人类家里的一员。其实这一风俗和传说反映的是远古人类驯养动物,从野生到家化的远古记忆。没有尾巴也反映人类从从原始人进化成文明人的历程。

后来,老妪年老去世了,邻居们把老妪入殓后,便对小蛇说:特掘呀,特掘!她平日里视你如己出,她走了,看你怎么给她尽孝。小蛇仿佛听懂了人话,眨了眨眼睛,忽然风雨大作,一阵狂风就把老妪的灵柩和小蛇一起卷到了大明山的最高峰上面去了。那时正值三月三前后,后来每逢三月三前后,大明山地区出现极端天气,暴风雨或者下冰雹,当地的人就认为是特掘回来扫墓祭拜他的妈妈了。

人们为了歌颂乜掘的伟大品质和传颂孝道,便给这位老妪乜掘立庙,人们为了表达尊敬,在壮语里将之称为“妲婆庙”、或者是“姥婆庙”(罗波庙),汉文里统称为“龙母庙”。当地的壮族人也开始崇拜蛇,对蛇也是敬而远之,忌讳杀蛇和吃蛇。伴随着随着壮族的祖先骆越民族的文化传播和影响,蛇的形态后来就融入中华图腾龙的形态里,所以后来特掘就成了龙的化身,也就升格成了最初的龙,因此特掘又称为掘尾龙。大明山便成了天然的巨型圣坟,成为了古时候壮族人心灵的信仰,认为人死了,灵魂也会飞回大明山。所以,大明山又被认为是祖宗的墓,变成了壮侗语民族神话信仰传说里的圣山。所以说大明山地区的壮族人才是真正的“龙的传人”。乜掘于是就被尊称为龙母,各地祭拜的神庙都朝向大明山。

之后便有了壮族人传统上扫墓的时间定在三月三。人们会在三月初一的时候,采枫树枝插在门缝和窗缝上,三月三的时候还会做五色糯米饭祭拜自己的祖先和龙母庙。

壮族历史故事-赛歌择婿

其中一个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壮族历史故事--刘三姐

另一个是在壮乡广为流传的,是为了纪念刘三姐的。讲的是因为歌仙刘三姐以歌为剑,反抗地主,为人民争利,在山上砍柴时被地主割断山藤,坠落山崖,大难不死,被阿牛一家救起,用山歌又开始与地主的对抗,各地的人民奔赴那里刘三姐对歌,同时与阿牛在藤树下对歌结成连理的故事。

壮族历史故事-韦达桂

再一个是相传,很久以前,状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在一个土皇帝手下当臣相。达桂年纪不大,但学识渊博,才能过人,而且,十分关心壮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给他的俸禄,他都拿回乡分给百姓,自己两袖清风,一无所有。土皇帝因一次韦达桂给壮乡人民禀告要免皇粮而憎恨韦达桂,于是千方百计要陷害韦达桂。一计是叫韦达桂按要求完成一座阁楼,但达桂完成了要求。一计不行,又生二计,叫达桂在清明节时要一个像宫殿后面那座大山一样重的猪头来祭祖,达桂也完成了命令。土皇帝又想出了一条毒计,让达桂在二十天内弄490

个公鸡蛋,因“男人不生小孩,公鸡怎么生蛋?”这话,皇上大怒,下令捉拿达桂。壮家百姓闻讯立刻送达桂到山上的枫树林藏了起来。皇兵上山搜索,重重包围,只见山林里有剩下的糯米饭,就是不见人,皇上下令放火烧山,这天正好是三月初三。皇兵走后,乡亲们上山在一棵合抱不过来的枫树洞里找到了达桂的尸体,大家含着眼泪把他埋葬了。男女老少在坟前放声痛哭。泪水洒在坟上,坟上顿时长出了一棵棵嫩绿的小枫树,一丛丛翠兰的红兰草。为了纪念达桂,乡亲们又在墓旁边建造了庙宇,名曰:“达桂堂”。因为达桂生前喜欢喝酒,吃糯米饭,用喝酒、吃糯米饭的方法战胜了皇帝,后来又因为拿不出公鸡蛋而被害,所以,到了三月初这一天,状乡家家户户都拿着米酒、糯米饭和熟鸡蛋到达达桂墓前祭奠。正当人们陷入哀思时,天空突然雷声大作,从庙堂里冲出一条五色大蛇,这条大蛇向乡亲们点了点头,就直奔宫殿把皇帝给咬死了。

从那时起,桂西一带壮族人家为了纪念达桂,年年到三月初三这一天,村村寨寨都搭起大棚,因为传说在外丧生的亡灵不能进家,因此人们只好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糯米饭等祭品供祭达桂的亡灵,在布棚周围唱起赞美和感谢达桂的壮欢。一代传一代,就形成了现在赶三月三歌圩的习俗。

侗族

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侗家传说,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侗族三月三,节期为五天。每逢农历三月初一,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

初二,姑娘们相邀到河边捞鱼抓虾,并与小伙子们在坡上备办野餐。

初三清晨,姑娘们精心打扮后,提上精巧的竹篮,到菜园采来满监葱蒜,在泉边用水洗净。她们排成一字长龙,站在水边小路上,羞涩地挥动篮子,悄悄地向山坡上张望,等待情郎讨取。此时山坡上早已站满了人,里边有姑娘的家人,要看看到底是哪家后生讨走了篮子。一群穿着整洁青布对襟上衣的小伙子,在人们善意的哄笑中,一个跟一个地走上水边小路。这时,小伙子们当众向意中人讨篮,得到者会迎来一阵"噢噢"的赞叹声,小伙子可与姑娘悄声约定还篮时间。讨不到篮子的小伙子会招来围观者"嘘嘘"的嘲讽声,而后在寨旁山坡上对歌,以歌声继续寻觅知音,一直唱到天亮。这天中午,人们集中在寨中心的场地上欢歌狂舞。

三月初四还要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初五下午要为前来观看的邻近村寨的客人举行欢送仪式。

瑶族

相传在很久以前,野兽经常出入瑶族村寨伤人、损坏庄稼,为了保卫家园,寨子的民族英雄盘古率勇士上山守猎、捕杀猛兽,盘古不幸被羚羊用角顶破腹部而当场死亡,那天正是农历的三月初三,为了记念民族英雄盘古,瑶族人民把每年的三月初三日定位记念盘古的日子,取名为“三月三”又名“干巴节”即每年的“三月三”之前,瑶族男人都提前一个星期到老林守猎、捕杀野兽、下河捞鱼摸虾,并且烤成干巴带回家里。妇女们上山采摘小靛叶等天然染料,煮水后染成红、黄、蓝、紫四种颜色的糯米饭用于敬献盘古,年复一年,一直传到今天。过去“三月三”,瑶族人民放下手中的农活集体休息一天,以祭奠盘古,即妇女们休息做针线活、男人们读经书、喝酒、娱乐、姑娘和小伙子们却相约到寨子边的荒山上、纵林里对歌、谈情说爱、玩耍。

布依族

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发现年年春播之后都有许多地蚕将幼苗咬死。经过反复观察,他认为地蚕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马”。为避免幼苗遭受虫害,他用了许多方法祭祀都不灵验。后来,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这个消息很快传到远近的布依人家。

此后,这一带的布依族为了保护农作物,争取获得丰收,于每年三月初三这天,都用炒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蚕”,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蚕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让五谷丰登。祭毕,人们沿田边土坎边走边唱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

北部坝王河一带,因气温较低,此时枫叶尚小,未能着色,以三月十三日为“枫叶节”。节日这天,人们到山野踏青游春,儿童们摘嫩枫叶做成圆球抛打,妇女们则摘几匹嫩枫叶插在头髻上。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吃。青年们到山坡上吹木叶、唱山歌。如遇上称心如意的对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达旦地对歌。临别时,主人家用芭蕉叶包着花糯米饭和鸡腿肉分送歌手,作为节日的礼物。贵州望漠县布依族传说三月初三是“寒日”,吃了狗肉可以驱寒。此日有条狗请客的习俗。

贵州安龙县部分布依族传说三月三日是影“山神”的生日。

人们为避免山神放出蝗虫伤害庄稼,确保农业丰收,旧有扫寨祭山神的习俗。“三月三”这天,人们到村寨山神坛前摆设雄鸡、刀头等供品,还要杀一头狗,将血洒在纸旗、纸马和寨子进出要道口的石头上,然后由“老魔公”及其他人员携带淋有狗血的纸旗,纸马到各家各户扫除妖魔鬼怪。各家大门口要设置一张长凳,凳上摆一只装满清水的“水碗”和一只装有瓦砾石粒的碗。“老魔公”在大门口咒念“魔经”,打几个“农阳卦”,再将瓦砾石粒向这家房屋内乱撒,将水碗的水四处乱泼,掀翻大门前的长凳,扣起水碗,意为扫除了魔鬼。最后,给这家插上沾有狗血的纸旗、佳上纸马,另赴他家去扫。村寨住户都轮扫完毕,“老魔公”口到神坛,将收扫的妖魔鬼怪集中镇压于神灵之前,然后全寨男人于神坛处就地会餐,称为“陪神吃饭”。

该县德卧镇称“三月三”为“赶毛杉树”,又叫“毛杉树歌节”,为期三天,聚会者达数万之众。云南罗平八达河一带的布依族的三月三日,是男女青年唱歌对调的节日。这天,男女老少来到河边听青年们唱山歌,观看孩子们比赛划竹排、打水枪。有的人家还给孩子做花糯米饭分送到边和寨旁;有的则用小花布口袋装上鸡蛋和各类食品,供玩耍和参加比赛活动的青少年吃。罗平牛街的布依族男女青年则要在这三天中,举行盛大的游山、对歌和交友活动。

方圆几十里的各族青年,届时也来到马把山腰一带,参加和观赏这一传统的赛歌对调活动。歌手们可以在这样的场合中大显身手,凭着即兴作诗吟唱的天才,能和对手连唱三天三夜甚至更长的时间。有许多男女青年通过这些活动建立了爱情关系。

贵州望谟县布依族特别重视“三月三” 近几年来每到这个时节都会举办隆重的布依族文化活动节,吸引着来至全国给地的朋友来参观。

畲族

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节日里吃乌米饭。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歌。畲民善对歌,此日往往要邀请省内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献艺,场面十分热烈。节日里还要赶舞场,跳起火把舞、木拍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同时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畲族民间竞技。“三月三”节日活动是畲族人文历史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建设新农村和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由于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东南沿海欠发达地区,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畲族居住环境的改变,畲族的语言、服饰、歌舞正在逐渐汉化,“三月三”传统节日活动也趋于萎缩,亟待加强保护。

黎族

称三月三 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关于它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黎族“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人们称它为谈爱日,与海南苗族节日相同。传说,上古洪水时期,兄妹两人躲在南瓜中幸存下来。为了成家立业,他们决定分头寻找其他人,并约好来年农历三月三会合。结果几年过去两人无功而返。妹妹见找不到别人,就忍痛用竹签将自己的脸刺上花纹,又用植物染上了颜色,不让哥哥认出自己,以结夫妻,从而使种族得以延续。这也是黎族“三月三”节和纹面来历的传说。至今在东方市东方镇中方,每年农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参加“三月三”盛会,载歌载舞、谈情说爱。

土家族

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三月三、踏沙滩”是象山石浦镇的一种民俗。关于它的由来,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与生产劳动有关:当地农历三月初三前后,地温和水温开始升高,浅海辣螺争相爬上滩头繁殖。当地人便在这个季节去沙滩拾螺,由此产生 “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

如今,虽然滩头资源逐渐枯竭,当地老人仍耐不住在这个日子带着晚辈赶沙滩,重温昔日拾螺的场面。“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也逐渐形成一个全新意的民俗文化活动。

如今的“三月三、踏沙滩”,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以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为主体,以体育、渔业竞技项目以及所邀外地歌舞、杂技节目为陪衬的特点。其中的文艺表演多种多样,除了跑马灯、舞龙灯、彩阁巡游等,还有据《辣螺姑娘招亲》等民间故事改编的越剧表演,以及 “辣螺姑娘抛彩球”在观众中招亲等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具有民俗性、群众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等特点。

土族

土族传统节日鸡蛋会。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异。届时,在寺庙里举行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酬神舞,以禳灾祛祸,保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与会群众还随身携带许多熟鸡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击作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农历腊月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时令进入腊月,总有些值得期待的日子。腊月初八总能美美的喝上一碗妈妈用八种材料煮的粥——腊八粥。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祭起了灶神(传说那天灶王爷上天去向玉帝汇报这一家一年的大小事)。每年的这一天,我家总不忘记祭灶神,今年也不例外。

腊月二十三,外婆一大早就起了床。早早地准备好了各种祭灶果,祭灶果长得奇形怪状的。金油果穿着一身金黄色的衣服,像一根根金手指,豆酥糖穿着一层厚厚的棉衣,冻米糖呈正方形,由各种米做成。除了这些,还有其他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祭灶果。我看得口水直流,真想拿一个来吃吃。外婆看见了,说:“这些要等祭灶完了才能吃的,现在可不能吃,等你吃了这些糕点啊,保你步步高升。”

晚上,吃了晚饭,外婆收拾好碗筷,整理好桌子,把灶台擦得干干净净的,手也洗了好几遍,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祭灶果放到了灶台上。然后双手合十,开始拜起来,口中还念念有词,像在背书似的。我心想:像这种迷信活动,外婆居然也会参加,真是的。我本想去劝阻外婆,但我又很好奇外婆说了些什么,就凑过耳朵听了听。外婆说:“灶神爷啊,谢谢2009来你对我们的保佑,请你2010年也保佑我们全家工作顺利,学习、生活天天向上。保佑国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丰衣足食。”我被外婆朴素的语言感动了,外婆的迷信寄托着她美好的心愿,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外婆一起祈祷了起来。

香烧尽了,外婆说:“灶神已经上天了,大家可以吃祭灶果了。”朴素的迷信寄托了老百姓美好的心愿,愿美好的民俗代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清明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的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呢?翻开2015年的日历,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的清明节是2015年4月5日,农历二月十七,星期日.当然大家除了想知道2015年的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外,小编相信大家更加关注2015年的清明节的放假安排.目前。

2015年清明节放假安排:2015年4月4日至2015年4月6日放假,即:星期六、星期日和星期一共三天,星期二(4月7日)正常上学上班.

清明节简介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季节月份的时间表示词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季节月份常用的别名也很多。现列举如下:

1. 月份的代称(异名)

一月:正月、孟春、寅月、首春、元阳、初月、开岁、初春、

二月:仲春、卯月、仲月、杏月、丽月、花朝

三月:季春、辰月、暮春、杪春、桃月、蚕月、

四月:孟夏、巳月、清和、槐序、槐月、麦月、麦秋、

五月:仲夏、午月、蒲月、榴月、中夏

六月:季夏、未月、暑月、荷月、暮夏、

七月:孟秋、申月、巧月、首秋、初秋、兰月、瓜月、凉月

八月;仲月、酉月、中秋、正秋、桂月、爽月

九月:季秋、戍月、暮秋、菊序、霜序、菊月、咏月

十月:孟冬、亥月、初冬、良月、阳月、开冬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畅月、复月、龙潜、雪月、冬月、大吕、

十二月:季冬、丑月、严冬、嘉平、暮平、临月、腊月、风杪、残冬、冰月、岁暮

2 .四季的代称

春季:初春、早春、阳春、芳春、暮春

夏季:初夏、中夏、暮夏、九夏、盛夏、炎夏、三夏

秋季:初秋、中秋、暮秋、三秋、金秋、九秋、清秋、高秋、霜秋、霜天

冬季:初冬、中冬、寒冬、九冬、暮冬、雪冬、冷冬、隆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农历新年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农历新年,我和爸妈一起回到乡下。我很期待待会儿和爷爷奶奶见面。

当我们到达奶奶的家后,已经是下午2时了。我一进到屋子后,马上和爷爷奶奶请安。接着,我在那里冲了凉,并在那儿休息。我和堂姐在那里玩游戏,过后就在后院玩鞭炮。

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10时,我们回到房间睡觉。

第二天,我们一早就起来,因为我们今天要到亲戚家。吃过早饭后,我们便出发了。由于路途遥远,我们在车里开电话打发时间。到了目的地后,我马上下车,向亲戚请安,并向他们讨红包。亲戚的家很大很干净。我在那里坐着一边休息一边吃肉干。

过后,亲戚说带我们去逛街。我马上“跳”了起来。我们在商场买了很多新年用品,如新服装、肉干、新年饼干等等。

第三天,也是我们在奶奶家的最后一天。吃了早点后,我们回家了。虽然舍不得,但没办法。我和爷爷奶奶说再见。

我感到很高兴,因为见到了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农历二月二剃头的习俗

全文共 2021 字

+ 加入清单

汉族民间普遍认为,在农历二月初二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所以这一天理发店的生意都比往日红火。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龙抬头节剃头的习俗,希望对你有帮助。

俗语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因此很多人都在二月二这天剃头,有应“剃龙头”的吉意,也有要想鸿运当剃头的寓意。

民俗来历

二月二祭龙神,民间还有个传说。很久以前,陕西关中大旱,连年无雨。在临潼骊山之东的马额塬上有个小山村,村里有个小伙子叫水生。他见天旱,便设法四处找水。一天,他在百里外的塬头村,听一

位老伯讲了这样的话:“关中天旱之事,玉帝早就知晓。曾命东海龙王的孙子前去播雨。可这小龙到了关中却一头窜到龙河里,把播雨大事给忘了。”水生问:“如何制服它呢?”老伯说:“必须弄到一根降龙木才行。”水生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降龙木,制服了小龙。只见小龙抬头腾空而起,直冲九霄,霎时乌云翻滚,雷声大作,哗哗地下起了大雨。为了纪念这“龙抬头”的日子,人们规定每年农历二月二为“春龙节”。

龙抬头这天,汉族民间和宫廷里也有许多风俗。明人沈榜《蜒署杂记》中有“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称为‘引龙回’”的记载。清让廉《春明岁时琐记》中说:“二月二日为土地真君生辰,城内外土地神庙,香火不绝,游人亦众,又有放花盒灯、香供献以酬神者,俗谓此日为‘龙抬头’。”在我国北方,还有人习惯在二月二日这天理发,称为“剃龙头”。

“二月二,剃龙头”,留了一个正月的头发终于可以剪掉了,而且还能得到好彩头。这一天,最忙的地方就是街头巷尾那些大大小小的理发店,从早到晚,门庭若市。大人孩子排着候着,剪去冰冷厚重的严冬,迎向清爽明媚的春天。

“二月二,剃龙头”,留了一个正月的头发 在饮食上,北方还有“二月二,啃猪头”的传统。年前备好的猪蹄儿猪头,要在此时拿出来收拾一番,用火燎掉猪毛,用刀刮去污秽,把硕大的猪头分开,和猪蹄儿一起放在大盆里泡上两天,只等二月二放在大铁锅中烀好,大快朵颐。

在弥漫的香气中,曾经的我们用粘满猪油的手,寻找猪头中那对像燕子一样轻巧好看的骨头,以及猪蹄儿里面带给我们无限欢笑的玩具――嘎拉哈。

二月二还有一种习俗是属于小孩子的,叫“穿龙尾”,如今已难得一见。但当年奶奶给我穿龙尾的画面依旧历历在目。

到了二月二,奶奶就会拿出平日积攒的花花绿绿的布,剪成一个个硬币大小的圆儿,再用切成段儿的高粱稍儿将五彩的布片儿连起来,末端还要系上彩色布条儿。做好的龙尾拴在我们肩上,大大小小的孩子在早春清冽的空气中奔逐,五彩流苏随风飘荡,神采飞扬的我们宛若游龙。

农历二月二,是一年中我们与龙走得最近的一天,在丰富多彩的习俗中,人们延续着龙的血脉传承着龙的精神,同时,我们用这种方式感念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并冀求能有美好的未来。

带着敬畏与感恩,走到这里,冰消雪解,蛰虫萌动,新的一年便随着苏醒的春天款款而来。

相关阅读:二月二的历史传说

“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汉族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龙抬头 旧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名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人们祈望龙抬头出来镇住毒虫。 青龙节 二月初二日,俗称青龙节。 青龙节的渊源,与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有关。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山西民谚就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晋南地区认为这一天是青龙活动的日子,忌去河边、井上担水,以免带回龙卵。在河边、井旁走动与劳作时,很注意安静,尽可能不弄出声响,以免惊动了青龙,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破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寄语

全文共 378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下面语文迷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提供重阳节的寄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愿你如春日天空般妩媚,愿你如夏日天空般明丽,愿你如秋日天空般高爽,愿你如冬日天空般朦胧,祝你拥有甜蜜温馨的重阳佳节!

2、 松柏不残四季翠,山村难老百岁人三三令节春时松更高 九九芳辰重阳鹤添寿,愿秋风捎去我的思念和祝福,祝你越活越精神,越活越年轻!

3、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我想和你共度重阳节,我已备好了菊花酒、重阳糕,就等着你来了。

4、 九月九曰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飞远游人几度菊花丛。正菊花争艳的季节,我知道一个地方,可以赏菊,我带你去吧!

5、 人烟湖草裹,山翠县楼西。如此美的景色,我们也不要错过,九月九,一起登高赏景如何?

6、 开门见菊花;虽然我们没有菊花赏,但我却有一瓶菊花酒,请你和我一起享!祝重阳节快乐!

7、 风是我激情的号角,雨是我昂扬的战鼓,月亮代表我真诚的心声,太阳代表我燃烧的热情。无论你身在何时何地,我的祝福如影随行!

8、 年轻人是春天的美,而老人则能使人体味到一种秋天的成熟和坦率。重阳节快乐!

9、 人们尽可跑得比老年人快,却不能超过他的智力。老人们,重阳节快乐!

10、 世上若有诤友,那就是如你对我那样关怀的朋友。愿你拥有无穷无尽的幸福与欢乐,祝重阳节快乐!

11、 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

12、 老人和彗星之所以受到崇敬都是出于同一个原因:他们都蓄有长胡须,都自称能够预料事变,祝重阳节快乐!

13、 重阳节: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九曰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你知道吗?重阳节快乐!

14、 借此佳节之际我感谢你,你的笑颜似灿烂的阳光照亮了我的世界,你给予我的安慰和鼓励支持我度过一切艰苦。祝你重阳节快乐!

15、 酒越久越醇,朋友相交越久越真;水越流越清,世间沧桑越流越淡。重阳佳节,何不把酒言欢共话巴山夜雨?

16、 与你相遇在秋高气爽的重阳,想你在初冬漫漫的圣诞,吻你在青草已绿的春天,只想轻轻的问你---重阳给我一次美好的约会,好吗?

17、 对你的思念像袅袅的轻烟不绝如缕,对你的祝福如潺潺的流水伴随一生一世,秋高气爽的重阳,何不一起出去登山赏菊?

18、 松柏不残四季翠,山村难老百岁人三三令节春时松更高 九九芳辰重阳鹤添寿,愿秋风捎去我的思念和祝福,祝你越活越精神,越活越年轻!

19、 送你一棵幸运草,愿你好事连连有;敬你一杯健康酒,愿你快乐又长寿;送你一条短息语,祝你重阳节日乐!

20、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菊花傲霜满地香;久久思量,久久难忘,九九重阳胜春光;美酒一杯,秋雁两行,福泽深厚又绵长。祝重阳快乐,永远健康!

21、 三三令节春时松更高九九芳辰重阳鹤添寿,愿秋风捎去我的思念和祝福,祝你越活越精神,越活越年轻!古枫吐艳,晚菊傲霜。在这丰收的季节里,祝你事业有成,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22、 老人和彗星之所以受到敬重都是出于同一个原因:都蓄有长胡须,都自称能够预料事变,祝重阳节快乐

23、 每逢佳节,重阳在列,片插茱萸,登高望远,举杯怀远,唯思尔等,愿君婵娟,共思美好,祝你重阳节快乐!

24、 我愿化作一片云,随你漂流到天涯海角,我愿变成一首歌,寂寞时在你耳边响起,我用真心编写最美的祝福,在这重阳佳节里送给最爱的你。重阳节祝福语

25、 老年只是青年的开花时节,是一个更成熟、更卓越的青年

26、 送你一棵幸运草,愿你好事连连有;敬你一杯健康酒,愿你快乐又长寿;送你一条短息语,祝你重阳节日乐!

27、 我有一枝菊花,但愿与你能共。温馨问候在其中,真心朋友能懂。花干情深义重,花瓣祝福重重。烦恼忧愁去无踪,幸福健康相送!重阳快乐!

28、 农历“九九”重阳节,让我“揪”出个快乐,“救”到个平安,然后做一只“久久”袋,把它们统统装起来一起送给你,保你快乐久久,平安久久哦。

29、 天高云淡菊花香,遍插茱萸在厅堂。游子千里归故乡,美酒一杯敬尊长。养育之恩不敢忘,祝愿福寿安康万年长。重阳节到了。祝天下所有老人健康长寿!

30、 松柏不残四季翠,山村难老百岁人三三令节春时松更高九九芳辰重阳鹤添寿,愿秋风捎去我的思念和祝福,祝你越活越精神,越活越年轻!

31、 买来幸运豆,愉悦糖和长寿粉,按比例混合,放入灶中蒸。在重阳节这天,送给您品尝,去除劳累和灾祸,获得幸福与长寿。祝您重阳节快乐!

32、 秋高气爽,人寿花香;彩云追月,盛世和祥。登高临望,有把酒临风之概;菊酿成杯,有对月相贺之意。春光即逝,莫引秋殇,今是重阳,来曰且追。

33、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菊花傲霜满地香;久久思量,久久难忘,九九重阳胜春光;美酒一杯,秋雁两行,福泽深厚又绵长。祝重阳快乐,永远健康!

34、 我愿化作秋风一缕,吹来吉祥送你;我愿化作阳光一片,为你带来健康平安;我愿化作白云朵朵,用美丽把你装裹;我愿化作短信一条,祝愿九九重阳节的你,快乐久久,成功久久,健康久久,平安久久,幸福久久!

35、 我有一枝菊花,但愿与你能共。温馨问候在其中,真心朋友能懂。花干情深义重,花瓣祝福重重。烦恼忧愁去无踪,幸福健康相送!重阳快乐!

36、 天高云淡菊花香,遍插茱萸在厅堂。游子千里归故乡,美酒一杯敬尊长。养育之恩不敢忘,祝愿福寿安康万年长。重阳节到了。祝天下所有老人健康长寿!

37、 重阳重阳万事不难,在这个和平幸福的年代里,祝你们全家节曰快乐!身体健康!

38、 老不必叹,更不必讳;花有开有谢,树有荣有枯。祝重阳节快乐!

39、 借此佳节之际我感谢你,你的笑颜似灿烂的阳光照亮了我的世界,你给予我的安慰和鼓励支持我度过一切艰苦。祝你重阳节快乐!

40、 风是我激情的号角,雨是我昂扬的战鼓,月亮代表我真诚的心声,太阳代表我燃烧的热情。无论你身在何时何地,我的祝福如影随行:重阳节快乐!

41、 我用彩云编织缱绻的梦境,收集心中每一份感动,许下星空每一个祝愿,记载心头每一丝企盼,交织成一首幸福美丽的乐章,在这重阳佳节伴随你!

42、 重阳重阳万事不难,在这个和平幸福的年代里,祝你们全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43、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飞远游人几度菊花丛。正菊花争艳的季节,我知道一个地方,可以赏菊,我带你去吧!

44、 人烟湖草裹,山翠县楼西。如此美的景色,我们也不要错过,九月九,一起登高赏景如何?

45、 开门见菊花;虽然我们没有菊花赏,但我却有一瓶菊花酒,请你和我一起享!祝重阳节快乐!

46、 秋天的重阳不公是春光胜似春光,时值霜天季节,却格外显得神采奕奕。祝您老重阳节快乐,健康长寿!

47、 九九艳阳天,正是枫叶最艳时,我们结伴去香山看红叶,一起赏月吧!

48、 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

49、 秋是一个多思的季节,牵系着想你的心灵。窗前风干的落叶是记忆的书签,是整个秋天的精美收藏,我沉醉在诗的意境里,把对你重阳的祝福埋藏在心灵深处!

50、 漫山红叶铺彩云,又是重阳秋色深,登高望远思亲友,遍插茱萸少一人。摘片红叶写书信,托与秋风寄亲人,霜重色更浓,久别的思念比海深,重阳节,遥祝远方的您平安幸福。

51、 秋就是一个多思的季节,牵系着想你的心灵。窗前风干的落叶是记忆的书签,是整个秋天的精美收藏,我沉醉在诗的意境里,把对你重阳的祝福埋藏在心灵深处!

52、 三三令节春时松更高九九芳辰重阳鹤添寿,愿秋风捎去我的思念和祝福,祝你越活越精神,越活越年轻!

53、 生命的火焰在跳动,寒冬也冷却不了;生命的色彩在描绘,黑夜也掩盖不了;生命的精彩在延续,时光也终止不了!重阳节,真诚祝愿您健康快乐,永远年轻!

54、 千重坎万重关,愿快乐阳光伴你灿烂;千重水万重山,愿好运阳光陪你身边;千重地万重天,愿成功阳光常洒心间。重阳节,愿重重幸福阳光把你温暖。

55、 秋菊酿出重阳酒,喝出开心没烦恼。五谷做成重阳糕,吃出健康平安到。秋风谱出重阳曲,听出幸福和美妙。艳阳搭建重阳屋,住出温馨好情调。重阳节快乐!

56、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声声祝福,莫要彷徨;丝丝挂念,记在心上;条条短信,胜似阳光;问问友人,是否安康?重阳节快乐!

57、 三七二十一,还是九九八十一,平安才是唯一。年龄存进银行,健康就是利息;重阳当成六一,七十也变十七。祝你心情永远美丽,重阳快乐!

58、 秋菊迎风怒来放,九九重阳满园香;步履轻盈精神爽,登高远眺心情妙;观山阅水凭栏笑,神采飞扬乐逍遥;把酒赏菊心欢喜,悬挂茱萸福运开;默默祈福你好运,九九重阳福安康!

59、 生命在于运动,资金在于流动,朋友在于走动,友谊在于互动,真情令人感动,平时不要懒得不动。祝福你:快乐动起来,幸福乐开怀!

60、 秋风徐徐重阳到,登高远望无人伴,便插茱萸添寂寥,持杯独饮菊花酒,庭院深处影相随,举头圆月露笑容,思念之情心头挂,重阳节到,记得保重身体。

61、 借此佳节之际我感谢你,你的笑颜似灿烂的阳光照亮了我的世界,你给予我的安慰和鼓励支持我度过一切艰苦。祝你重阳节快乐!

62、 秋是一个多思的季节,牵系着想你的心灵。窗前风干的落叶是记忆的书签,是整个秋天的精美收藏,我沉醉在诗的意境里,把对你重阳的祝福埋藏在心灵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农历新年趣事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在新的一年来临时,在我的家里发生了一件趣事,到现在为止,我还难以忘怀!

那是大年三十的晚上,妈妈在厨房里包饺子,(.)我听妈妈说在其中一个饺子里放了钢镚,妈妈还说谁吃到这个饺子,“福”就会降临到谁的身上。那可是“福”呀!我等呀,盼呀,催催这个,看看那个,终于把饺子给盼熟了。

热气腾腾的饺子一上桌,我便开始吃起来,可是都吃了七八个了,为什么还没有呢?这时,妈妈说:“不要着急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先出去一下。”我看屋里没有别人,我便实行了我的一个妙计:我用筷子在每一个饺子上面都捅了一个小洞洞,想看看“福”在那里?谁知大事不料,姐姐突然走了过来,说:“哎呀!这是怎么回事?难不成饺子让老鼠给叼了?不可能呀!”姐姐说着把目光转向了我,“小老路,这是不是你干的?”我的脸一下子红了,结结巴巴的回答:“是我的。”“我一猜就是你干的,你看看这怎么让人吃呀!”我说:“你可以什么都不沾,直接咽下去不就得了。”姐姐气哄哄的说:“这主意你也想的出来,那不就成了囫囵吞枣了吗?”我差点笑出来,顺手拿了一个饺子堵上了嘴,脸长得通红通红的,我把饺子咽下去后,我冲姐姐微微一笑,赶紧跑入厕所当中,一阵大笑过后,我终于平静下来了。我们只好把带有“老鼠洞”的饺子吃进肚子里。回来后我接着吃饺子,

就在这时,只听姐姐“啊”的一声,“小老路,你快看看,妈妈吃到‘福’了!”我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非常失望。不过,我衷心更期待着新的我一年的到来的祝愿妈妈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农历七月十四的习俗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民间过“七月十四”的气氛是相当浓厚的。

应节的时辰是中午,在广东、广西的许多地方,是用鸭子来祭祀祖先的。

据传说,鸭子是背祖先灵魂过河的灵物,杀鸭子过节是为了让它完成这一使命。

而实际上,因为鸭子在“六月田”(即早造收获季节)中吃了不少散落在田里的谷粒,长得膘肥肉满,正是好吃的时候,祭祀先人后,味道鲜美、肥嫩的鸭肉又可大快朵颐。

“七月十四”的重头戏是晚上的“支幽”,“支幽”的意思是“支开幽灵”,也可以说是“给幽灵一点日常开支”。

当晚,家家户户在家门口摆供品,烧纸钱、花衣,插香火、蜡烛。

这些纸钱是特制的,将草纸染上颜色,加盖个金钱印,卷成圆筒状或折成元宝形;花衣表示布匹、衣服、鞋袜等;将这些东西与香烛一起焚烧,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让其在阴间“享用”。

这些祭奠物品也表示向阴间发放了“钱财”,施舍给那些没有亲人的孤魂野鬼。

满街点燃的香火蜡烛,是指引鬼魂来享受祭品、回归地府的通道。

在粤西的吴川等地,还有“支山幽”和“支水幽”的活动。

“支山幽”就是在野外的山岭、坡地上摆放祭品、点燃香烛,祭祀山间的无主孤魂;“支水幽”的地点则是在河边、塘边,祭祀在水中淹死的人。

和大陆不同,台湾的中元节不像大陆或是农历七月十五,或是农历七月十四,根据不同地方而选择的中元节日子不同。

在台湾,中元节不是某一天,而是整个七月,从七月初一一直过到七月三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农历二十四节气简介

全文共 1383 字

+ 加入清单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立春

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

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

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

谷雨

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

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也为夏季的开始。

小满

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

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

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

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

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

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

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

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

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

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

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

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

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最新农历三月三祝福语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春天来,杏花桃花开满山;谷雨前,清明后,满山遍野走一走;小编收集了2017最新农历三月三祝福语,欢迎阅读。

绿色走进了春天,带来了春天的问候;鲜花走进了春天,带来了春天的微笑;我走进了春天,为你带来春天的祝福!

打开紧闭的窗户,呼吸春天的气息,坐上那开往春天的地铁,寻找大自然的生机和美丽。亲爱的朋友,请抛开烦恼,重新找回那走了一个冬天的快乐!

春天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开心每一秒,幸福直到老;春天跑一跑,好运不会少,开心每一分,快乐身边绕。

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走向新的一天。托付这微风,托付这春意,带去我真诚的问候。多少思念与牵挂汇成一句:祝你天天快乐、幸福安康!

不在春天,你读不懂风的语言,不到春天,你听不清雨的甘甜,不遇见春天,你永远不明白云是什么形状,朋友,春分时节,愿你春光得意。

感谢太阳带给我们光明;感谢月亮带给我们诗情;感谢春天带给我们温暖;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谢生活给了我们乐趣;感谢手机,让我有机会骚扰你。

花是春天的名片,花是吉祥的祝愿。二月,愿你容颜如花,笑颜如花,青春如花,心情如花,爱情娇艳如花,事业锦上添花,天天乐开花!

三月三,春天来,杏花桃花开满山;谷雨前,清明后,满山遍野走一走;春风吹,春花飞,草长莺飞惹人醉;走一走,游一游,健康快乐就足够!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春天的气息浓浓地包围着我们;草长莺飞,百花吐蕊,春天的灿烂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愿你幸福,平安!

春眠不觉晓,处处春光照,又是春天到,日日没烦恼,时时开口笑,快乐身旁绕,每天要起早,踏上健康道,好运来笼罩,财运来滋扰,收入步步高!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穿了秋裤。这两天升温了,发条短信提醒你:春天来了脱秋裤!

美在冬天之后,飞来春天,暖在沉默之后,融化时间,梦在昨天之后,走到今天,我的祝福经过岁月送到你的身边,春的季节,愿你健康快乐。

草发芽,和风吹,纷纷柳絮飘身旁;花带蕊,月如盘,天涯海角思念长;春天到,你歌唱,今晚你来我窗旁。别误会,我说的是燕子!哈哈!春天快乐!

一份情,一份谊,一份关爱送给你;一份美,一份意,一份灿烂春天里;一份顺,一份利,一份祝福最如意。春季潮湿多雾,愿你保重身体,开心无比。

问候是绵绵的细雨,温馨是春天的气息,情谊是土壤的籽粒,祝福是阳光的沐浴,果实是汗水的换取,希望就在这烂漫的春季。每一步,你都将走得春风得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高考写作素材:春节的别称及习俗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 “岁首”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一般指除夕和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天津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30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全文共 1653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三月三,是汉族及我国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古时称这天为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那么,在这么多民族中,三月三又是什么节呢?

“三月三”是我国民间的一大节日。同时也是少数民族的一大节日,“三月三”比“二月二”更有名,要说“三月三” 的来历,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福安畲族“三月三”文化节

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节日里吃乌米饭。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歌。畲民善对歌,此日往往要邀请省内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献艺,场面十分热烈。节日里还要赶舞场,跳起火把舞、木拍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同时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畲族民间竞技。“三月三”节日活动是畲族人文历史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建设新农村和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由于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东南沿海欠发达地区,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畲族居住环境的改变,畲族的语言、服饰、歌舞正在逐渐汉化,“三月三”传统节日活动也趋于萎缩,亟待加强保护。

三月三,亦是壮、侗、苗、布依等民族的传统节日。“三月木棉红绯绯,八方歌手来相会。绣球牵动千家情,壮乡歌海浪花飞”。壮族在农历三月三举行歌圩节,人们除蒸五色糯米饭和红鸡蛋以纪念祖先招待亲友外,主要是举行“歌圩”活动,盛装的男女青年对唱终日,以歌代言,选择对象,会见情人。

侗族“三月三”男女对歌

三月三,是侗族社交游乐节日。清晨,姑娘们到菜园采来半篮蔬菜,洗净,穿戴打扮好聚在莫嘎树下,等在那里的小伙子们伺机向意中人讨篮,得到者便与姑娘约定还篮日期,届时回赠水果与布料。从前有对青年男女相爱,而女方妈妈将她许给一富商,定于三月初四出嫁。初三这天,相爱的这对情侣在莫嘎树下,悲愤欲绝,跳潭殉情。为纪念他俩,每年三月三,当地青年便来到这里吹笙对歌,挣脱了包办婚姻的枷锁。

三月三,又是黎族传统的郊游节。相传洪水时期,天妃和观音兄妹,飘泊在五指山区,幸免于难。为了传宗接代,妹妹脸刺花纹,使兄认不出来,配成夫妻,生儿育女,刀耕火种,使五指山富饶起来。此后,每年三月三,黎族青年便带上竹筒香饭,手打花伞,来到五指山上,迎接春天。

三月三,也是朝鲜族人祭祀祖先的节日。这一天妇女们上山采集金达莱花制作成花面食品,用以祭祀。同时,家家备酒菜,举行春游活动。阳春三月,延边各地山花烂漫,风光明媚,春游之人,踏遍青山,留连忘返。

三月三是聚居在贵州、湖南、广西的苗族、瑶族的“花炮节”。这天,人们喜气洋洋地观看或参加富有特殊竞技性、对抗性的体育运动——抢花炮比赛。花炮是个直径约6厘米、外缠彩绸的铁环,点燃火药后,铁环被轰到场地上空。当铁环坠下时,凡拾夺者便得分。

三月三,彝族人民欢聚河边,跳起舞蹈,青年男女寻侣言情。海南岛的黎族群众在当天举行集会,预祝丰收。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扫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重庆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

在英德市英红镇华侨聚居区域,妇女会在三月三当天收集艾草、苎麻、路边青等多种植物的叶子,和米粉做成粿子食用,据说能去百病。

土族传统节日鸡蛋会。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异。届时,在寺庙里举行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酬神舞,以禳灾祛祸,保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与会群众还随身携带许多熟鸡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击作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吃什么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二十三吃什么,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相传湖北部分地区,腊月二十三的习俗是忌宰杀。

河南有些地方腊月二十三的习俗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台湾腊月二十三的习俗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吃糖瓜、做豆腐,春节到了都离不开“吃”,这些年俗食品是否健康?从今天起,本报健康版邀请专家给您讲讲年俗中与健康相关的那些事。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其实这种传统小吃,既有一定的食用价值,也有食疗功效。”天津市海河医院营养科医生孙凤介绍,麦芽糖主要存在于发芽的谷粒特别是麦芽中,在淀粉转化酶的作用下,淀粉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麦芽糖,若是进一步水解反应,麦芽糖也就生成葡萄糖了。因而,从营养角度来说,麦芽糖的营养要比蔗糖(即我们平时吃的砂糖)高,而甜度却远远不及蔗糖,所以说糖瓜是一种既营养又廉价而且好吸收的节日零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壮族农历三月三的传说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三月三是布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至于此节日的来历,却没有统一的说法;

三月三最早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古代女人的别称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对妇女有很多代称,这些代称大多是从妇女的容貌和服饰两方面着眼的,在此作简要介绍。

①、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②、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如唐代韩愈《醉赠诺z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③、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色的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

④、粉黛。本指妇女涂在脸上的白色的粉和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喻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⑤、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如唐代高适《塞下曲》:“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

⑥、红颜。本指妇女美丽的容颜,也代指美女。如清代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⑦、裙钗。因妇女著裙插钗,因此称妇女为裙钗。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⑧、巾帼。本指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成为妇女的代称。如清代湘灵子《轩亭冤?赏花》:“新世界,旧乾坤,巾帼英雄叫九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高考写作素材:广州的别称大全及历史介绍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古称任嚣城、楚庭、番禺,广东省省会,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江、西江、北江交汇处,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中国南海。

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

广州是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与北京、上海并称“北上广”。

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清两代,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最重要的港口。有“千年商都”之称。加上外国人士众多,也被称为“第三世界首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农历月份的别称

全文共 1532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知道农历月份别称吗?今天小编来告诉大家,欢迎大家的查看。

【一月】

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首岁、华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发岁、初阳、孟阳、新阳、春阳、正阳、太簇、岁始、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谨月、建寅、寅月、杨月、孟春月、三微月、三正、三之日、睦月、上月、正月、月正、新正、初月、早月、太月、十三月

【二月】

如月、梅见月、梅月、丽月、卯月、杏月、酣月、令月、跳月、婚月、媒月、小草生月、中和月、四阳月、四之月、春中、夹钟、仲钟、仲春、酣春、中春、仲阳、大壮、竹秋、花朝

【三月】

暮春、末春、季春、晚春、杪春、褉春、三春、香春、蚕月、花月、桐月、桃月、夬月、禊月、嘉月、辰月、稻月、樱笋月、五阳月、桃李月、花飞月、小清明、姑洗、桃浪、雩风、竹秋

【四月】

乏月、荒月、阳月、农月、乾月、巳月、畏月、云月、槐月、麦月、朱月、余月、首夏、夏首、孟夏、初夏、维夏、始夏、槐夏、得鸟羽月、花残月、仲侣、纯阳、纯乾、正阳月、和月、麦秋月、麦候、麦序、六阳、榎月、梅溽

【五月】

炎夏、起夏、仲夏、超夏、中夏、暑月、鹑月、始月、星月、皇月、蒲月、兰月、忙月、午月、榴月、毒月、恶月、橘月、皋月、榴月、一阳月、端阳月、吹喜月、蕤宾、鸣蛙、夏五、小刑、天中、芒种、启明、郁蒸

【六月】

溽月、且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未月、盛夏、三夏、暮夏、杪夏、晚夏、季夏、长夏、极暑、组暑、溽暑、林钟、精阳

【七月】

初秋、素秋、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兰秋、兰月、申月、巧月、瓜月、凉月、相月、文月、七夕月、文披月、大庆月、三阴月、夷则、初商、孟商、瓜时

【八月】

中秋、仲秋、清秋、正秋、桂秋、获月、壮月、爽月、桂月、叶月、酉月、柘月、雁来月、秋风月、四阴月、大清月、月见月、红染月、南吕、仲商、秋高、秋半、中律、橘春、竹小春

【九月】

菊月、柯月、剥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咏月、玄月、五阴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菊开月、红叶月、三秋、季秋、暮秋、晚秋、菊秋、穷秋、杪秋、深秋、末秋、残秋、凉秋、素秋、秋末、秋商、暮商、季白、无射、霜序

【十月】

露月、拾月、阳月、亥月、吉月、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小阳春、神无月、时雨月、初霜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玄冬、元冬、玄英、应钟、小春、大章、始冰、极阳、阳止

【十一月】

仲冬、中冬、正冬、冬月、隆冬、雪月、寒月、畅月、霜月、复月、子月、辜月、葭月、纸月、霜见月、天正月、一阳月、广寒月、龙潜月、黄钟、阳复、阳祭、冰壮、三至、亚岁、中寒

【十二月】

腊月、除月、丑月、严月、冰月、余月、极月、涂月、暮月、临月、萘月、地正月、二阳月、嘉平月、三冬月、梅初月、春待月、季冬、暮冬、晚冬、杪冬、穷冬、黄冬、腊冬、残冬、末冬、严冬、师走、大吕、星回节、暮节、穷节、暮岁、殷正、清祀、冬素、残霜天

季令的别称:

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节日的别称:

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玉兔捣药--"兔"字系列别称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月亮上有玉兔在长年累月的捣药,由此产生了月亮的"兔"字系列别称--玉兔、白兔、银兔、冰兔、金兔、玄兔、卧兔、兔影、兔辉、兔月、月兔……玉兔捣药用的"玉杵"也成了月亮的别称。如:

①玉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李绅《奉酬乐天立秋日有怀见寄》)

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

②金兔犹悬魄,铜龙欲启扉。(江总《答王均早朝守建阳门开》)

③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嫦娥奉。(汤显祖《牡丹亭·闹殇》)

④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卢照邻《江中望月》)

顾兔(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李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农历正月初一

全文共 140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让人们热烈地庆祝农历新年。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新年礼俗经历了萌芽、定型、裂变、转型的发展过程。

先秦时期,新年习俗处于萌芽阶段。此时的庆祝活动主要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之际,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腊祭”。《诗经·七月》中记载了西周时期旧岁新年交替时的节庆风俗。诗中所谓“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觥,万寿无疆”,是说人们将美酒和羔羊奉献给诸神,以酬谢一年来神的保佑和赐福。这时的欢庆活动因各诸侯国采用的历法不一样而没有统一的日子,大致在冬天农闲之际,它是后来新年习俗的雏形。

新年习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习俗形成了。《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

新年习俗在唐代发生裂变。唐朝是思想文化昌明的时代,同时也是内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新年习俗渐渐从祈祷、迷信、攘除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节日。元旦的爆竹不再是驱鬼辟邪的手段,而成了欢乐、喜庆的方式;庆祝新年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转向了人们自己的娱乐游艺,享受生活。所以,可以说,也只有在唐代以后,新年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亿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新年习俗到明清时期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性、应酬性加强。人们在新年相互拜谒,达官贵人互送名帖,或者登门叩拜;平民百姓也讲究“礼尚往来”,馈赠礼品,互相拜年。二是游艺性进一步加强。新年期间,玩狮子,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北京人逛厂甸,广州人游花市,苏州人听寒山寺钟声,上海人游城隍庙……各地游艺活动自具特色,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这时的新年习俗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几千年风俗文化的民俗博览会。

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新年风俗盛行赤县神州,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也铸造了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过大年,每到阴历年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赏灯,这些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