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饮水思源成语典故(精选20篇)

孔子是儒家学士的创始人,同时也有很多的故事,大家一起看看下面哦!

浏览

294

作文

150

成语典故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南北朝时期,梁朝有个名叫到溉的人,他年少时父母双亡,成为一个孤儿,生活十分艰难。但他并未因此而退缩,有时间便潜心苦学,日子一长便积累了很多学问,成为一个聪敏有才的人。到溉为人豪放,性情直爽,后来为朝廷所用,官位直做到散骑常侍、侍中、国子祭酒。

到溉有个孙子,名叫荩,自小聪明过人,到溉十分喜欢他,一有时间就陪着他读书、写诗,从而养成了到荩喜爱诗文的好习惯。 到荩成年时,在诗文方面的成就已超过了到溉,,颇得梁武帝的赞赏。

有一次,到溉与梁武帝聊天时,武帝开玩笑说:“你孙子的文章写得那样好,你的文章都是他为你代写的吧? ”为此,梁武帝还写了一首名为《连珠》 的诗,踢给了到溉。诗的大意是:

用砚台磨出墨汁来写文章,挥起笔来非常自如。这时就像飞 蛾扑火一样,完全忘记了自身吋能会毁灭。不过你已是年迈之人了,何不让你的孙子荩来代替你写文章呢?

不久到荩即被梁武帝任命为丹阳尹丞。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成语典故:不合时宜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不合时宜”这则成语的时宜是:当时的需要。不符合时势的需要,与世情不相投合。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哀帝纪》,待诏夏贺良等建言改元易号,增益漏刻,可以永安国家。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汉哀帝刘欣是汉成帝的养子,二十岁即位做了皇帝,定年号为建平。自做皇帝以后,哀帝经常生病。建平二年六月,哀帝的母亲丁太后得病去世。担任“黄门待诏”的顾问官夏贺良向汉哀帝上奏说:

“汉朝的历法已经衰落,应当重新接受天命。成帝当时没有顺应天命,所以他没有亲生儿子。现在,皇上您生病的时间已很长了,天下又多次发生各种变异,这些都是上天的警告。皇上只有马上改变年号,才可以延年益寿,生养皇子,平息灾祸。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而不照着做,各种灾祸都会发生,人民就要遭受灾难。”哀帝听了夏贺良的一番话,也盼自己身体健康,就在建平二年六月甲子日,即丁太后死后的第四天,发布诏书,大赦天下,改建平三年为太初元年,改帝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把计时的漏上的刻度从一百度改为一百二十度。

改变年号以后,哀帝还是照样生病。夏贺良等人想趁机干预朝政,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对。哀帝也因夏贺良的话没有应验,派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作了调查,知道他们实际上是一伙骗子,于是在八月间又下诏书,说道:“黄门待诏夏贺良等建议改变年号和帝号,说增加漏的刻度可以使国家永远安定,我误听了他们的话,希望给天下带来安定,但是并没有应验。夏贺良等所说的所做的,都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六月甲子日的诏书,除了大赦一项之外,全部废除。”

这次改元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夏贺良等人因妖言惑众,被处以死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个成语典故故事素材

全文共 1653 字

+ 加入清单

1、一鼓作气(曹刿 guì)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4、老当益壮(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15、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6、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17、暗渡陈仓(韩信)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8、嗟来之食(黔敖)

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20、手不释卷(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0个成语典故故事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与水有关的成语典故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语出自于《汉书.东方朔传》。意思是说,水太清,鱼就无法存身,要求别人太严格、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别人的缺点与过失,就不能容人,也无法留住人材。

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孔圣人活到七十岁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一般人则很难达到他那样的境界。 一个管理者如果要求属下尽善尽美,那么就没有人材可以使用了。 或者即使找到了人材,很快地就会被糟蹋毁灭,这就是管理者最容易犯的错误。

因此,严于责己与宽以待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人可以最大限度地严格要求自己,却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对别人的要求与期待过高,其结果必将适得其反,最终将失去所有的合作伙伴。自恃为精明的管理者往往容不得他人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差异,他会要求与别人的一举一动都符合自己的标准。然而,人总是有着各种不同的性格和待人处事的方式,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精神境界,因此出现摩擦以至矛盾、冲突就是必然的结果。如果管理者没有一种宽容的胸怀,以权力去压制他人,结局必定是人心不附,众叛亲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韩信点兵成语典故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当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这时队伍大哗。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步步进逼,楚军乱作一团。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後再加3,得9948(人)。

简单扼要总结:

1.算两两数之间的能整除数

2.算三个数的能整除数

3.用1中的三个整除数之和减去2中的整除数之差(有时候是倍数)

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3人;站7人一排,多出2人。韩信马上说出人数:1073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汉书.韩信传》作"多多益办"。后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比喻越多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成语典故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的颜真卿,南宋的陆游。他们既是书法家,也是著名的将领。

颜真卿不仅有刚强的性格,他写的字也雄浑刚健,挺拔有力,文章也写得很深刻。当时的人们都说: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意思是说颜真卿写得字遒劲有力。清代诗人赵翼说:陆游的诗才气豪键,意境清新。他在写诗之前,构思精审,所写出来的东西,语句精炼,力透纸背。

与力透纸背成语相近的是“入木三分”。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意思是,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语典故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也就是原旧县城的西门城楼。岳阳楼高三层,向下可看到波光粼粼的洞庭湖。此楼初建于唐朝初 年,到北宋年间又加以重修。

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好朋友,他们两个都在公元1015年考取进士。公元1044年(宋仁宗庆历四年)滕子京担任了岳州知州,次年就 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为他写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范仲淹就欣然接受了好友的请求,写成了《岳阳楼记》这篇传诵千古的文章。文中写到了在不同的时令、气候条件下,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景 色和不同的感受。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的就是在春风和暖,阳光明媚的时候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景色。通过写上一自然段“若夫霪雨霏霏....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形成对比。这时,你就会觉得心胸开阔,豁然开朗,精神十分愉快;这时,所有的一切荣辱得失全都忘却,这时举起酒杯面对清风,举杯畅饮,这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成语典故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有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纪则tian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由此而来,比喻用某人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请君入瓮,中国成语,喻指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个中国成语故事的典故英文版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叶公好龙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re lived in Chu a person named Chu

Zhuliang, who addressed himself as "Lord Ye".

Its said that this Lord Ye was very fond of dragons. The walls had dragons

painted on them. The beams, pillars, doors and the windows were all carved with

them. As a result, his love for dragons was spread out. When the real dragon in

heaven heard of this Lord Ye, he was deeply moved. He decided to visit Lord Ye

to thank him.

You might think Lord Ye was very happy to see a real dragon. But, actually,

at very the sight of the creature, he was scared out of his wits and ran away as

fast as he could.

From then on, people knew that Lord Ye only loved pictures or carvings

which look like dragons, not the real thing.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成语典故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七:“古之人有至于张空弮、罗雀鼠而民无二志者,非上之信有以结其心乎?此又权于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

指事情有次要的、主要的、缓办的、急办的区别。 宋 朱熹 《答胡伯逢书》:“大抵读书须是虚心平气,优游玩味,徐观圣贤立言本意所向如何,然后随其远近浅深、轻重缓急而为之説。”《野叟曝言》第五六回:“遇着义所当为,自宜勇为,不畏鼎鑊,不避汤火,但须斟酌轻重缓急,以为申屈进退。” 毛泽东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轻重缓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马的成语故事三:汉血马经典故事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汉血以前脖子流出的汉有红色物质,像流血一般,故称之。中国古代称为 「大宛马」、「两极天马」,现称为「阿哈马」。 二千年前,世界马种处于原始土种状态,中亚土库曼斯坦干旱少雨的沙漠绿洲中,已曾有十分优秀的快马——汉血马。

张骞出塞发现了汉血马。当张骞向汉武帝汇报大宛马后,武帝便命张骞带百余人的使团去了大宛国(今土库曼斯坦)求马,带一尊黄金马的模型,希望以此重新换回大宛马。结果大宛国不允,归途中汉使被杀,金马遇劫,大宛国是一封闭小国,并不知中国的强大,此种行为使汉武帝大怒,逐作出武力取马的决定,从此爆发了两次大宛马战争。

李广利将军率兵数万人首次惩罚失利,第二次大获全胜,大宛国献出三千匹马给汉朝,二次战争始得大宛马,可见汉朝重视马匹到何种程度。当今纯血种中含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汉血马血统,而今汉血马是最长寿马,可活到二十三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肝脑涂地成语的典故

全文共 1078 字

+ 加入清单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齐人娄敬到陇西戍守边塞,路过洛阳。当时汉高祖刘邦刚刚平定了天下,正住在洛阳。娄敬进城后就去找同为齐人的虞将军,请求觐见皇帝。虞将军就进宫报告皇帝,汉高祖果然召见了他。

刘邦问娄敬要谈什么事,娄敬说道:“陛下要建都洛阳,难道是要跟周朝比比谁更兴盛吗?”刘邦说:“是啊。”娄敬说:“陛下取得天下跟周朝是不同的。周朝的先祖从后稷开始,积累德政善事十几代。周文王成为禀受天命、统治天下的人。周武王讨伐商纣时,八百诸侯都主动到孟津与周会盟,这才灭掉了商纣。周成王即位,在周公的辅佐下,在洛邑营造成周城,作为天下的中心,四方诸侯都来纳贡朝拜。所以说,凡是建都于洛阳的,都要像周朝一样用德政来感召人民,而不能依靠险要的天然地形。在周朝鼎盛时期,四方诸侯归附周朝,一起侍奉周天子,八方大国的百姓没有不归顺臣服的。到了周朝衰败的时候,天下再没有人前来朝拜,周室已经不能控制天下,不是它的恩德太少,而是形势太弱了。

“如今陛下从沛县起事,招集三千士卒,席卷蜀汉地区,平定三秦,与项羽在荣阳交战,争夺成皋之险,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次,使天下百姓肝脑涂地,父子枯骨曝露于荒郊之中,横尸遍野不可胜数,悲惨的哭声不绝于耳,这样还想与西周兴盛时相比,我认为这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再说,秦地有高山被覆,黄河环绕,四面边塞可以作为坚固的防线,即使突然有了危急情况,百万雄兵可备一战。借着秦国原来经营的底子,再加上肥沃的土地,可以说是形势险要、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地。如果陛下进入函谷关内建都,控制秦国原有的地区,就是掐住了天下的咽喉啊。”

汉高祖就这个问题又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群臣大都是华山以东的人,纷纷说周朝建都在洛阳,称王天下几百年,而秦朝建都在关内,只传到二世就灭亡了,所以不如建都在周朝都城。汉高祖听了犹疑不决。后来,留侯张良向汉高祖明确阐述了入关建都的利处。汉高祖听后,当口就乘车西行进入了关中。

建都关中后,刘邦感慨道:“最早主张建都在秦地的是娄敬啊。”于是赐娄敬改姓刘,还授给他郎中的官职,称号叫奉春君。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求解驿站】肝胆、脑浆溅了一地。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

【活学活用】军人守土有责,为能击退来犯之敌,即使~,也在所不惜。

【妙语点拨】主张建都洛阳的大臣们为了一己私利,将都城位置与王朝的气数胡乱联系起来,而置国家安危兴衰于不顾。相比之下,娄敬则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定都关中,乃远见卓识。再者,娄敬直言进谏的精神,也值得称颂。天子赐其皇族姓氏,享有荣耀,当之无愧。

【近义】马革裹尸、粉身碎骨

【反义】贪生怕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成语典故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但对樗(chū)蒲(pú)(古代的一种游戏)却不精通。一次,他看到几个人正在玩樗蒲,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说:“你要输了。”那个人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王献之看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就甩开袖子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成语典故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越多越好。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约法三章。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 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

一决雌雄。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分我杯羹。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筑坛拜将。出处:《汉书.高帝纪上》:“汉王齐戒设坛场,拜信(韩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元·王实甫《西厢记 第三本》第一折:“计将安在?小生当筑坛拜将。” 冯梦龙《喻世明言·闹阴司司马貌断狱》书中记载:一遇汉祖,筑坛拜将,捧毂推轮,后封王爵以酬其功。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出处: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犬牙交错。出处:《汉书.中山靖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

一败涂地。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高阳酒徒。出处:《史记.郦食其列传》沛公(刘邦)引兵过陈留,高阳儒生郦食其求见。使者入通,沛公曰:“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使者出以告。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遂延入。终受重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江郎才尽的成语典故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南史》中除了记载以上故事外,还记载了一个类似的“索锦”的故事,发生在张协与江淹之间。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 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 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掏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江淹曾不无得意地对弟子说:吾本素官,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在这种养尊处优的环境下,江淹再也没有写出好的文章。江淹的文思枯竭,江郎才尽。其实并不是江淹的才华已经用完了,而是他当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动笔,劳心费力,就不再动笔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成语典故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

东汉·班固(编撰)《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

原文

贺者,武帝孙,昌邑哀王子也。既至,即位,行yin乱。光忧懑,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否?”延年曰:“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田延年前,离席按剑,曰:“先帝属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如令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议,不得旋踵。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光谢曰:“九卿责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当受难。”于是议者皆叩头,曰:“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成语典故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

有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很稀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但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将马找到。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成语典故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的君臣想耍笑一下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他们知道晏子是个矮个子,就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让晏子从这个小洞进城去。

晏子走到小洞前边,看了看,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今天,我是出使楚国,不是出使狗国。请问我是来到了狗国呀,还是来到了楚国?”楚人无话可对,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进去。

晏子见到楚王,楚王笑嘻嘻地说:“怎么,齐国就没有人了吗?”

晏子知道楚王是在讽刺他,就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您这是什么话!单是我们齐国首都临淄,就有七八千户人家。街上的行人要是都张开衣袖,就可以遮天蔽日;要是都甩一下汗水,就可以汇集成一场大雨,人挤得肩膀挨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您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要派你这样的人来出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噢!这您就不知道了。我们齐国派遣使臣有个规矩:要是对方是个上等国家,就派一个有本事、有德行的人去;要是对方是个下等的国家,就派一个碌碌无能的人去。因为我是最没出息的人,所以才把我派到你们楚国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墨守成规的成语典故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墨守成规,固执守旧;死报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典故,欢迎阅读,谢谢!

墨守成规mò shǒu chéng guī

[释义]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后指固执不变地遵循为墨守;成规:现成地规矩、制度。固执守旧;死报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语出] 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辨形] 墨;不能写作“默”。

[近义] 因循守旧 故步自封 抱残守缺

[反义] 标新立异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动宾式。

[辨析] 见“故步自封”(353页)。

[例句] ~是无法实现四化的。

[英译] follow the old routine

【成语故事】

春秋末年,楚王想攻打宋国,命人叫鲁班设计制造了攻城的云梯。墨子知道这件事后,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楚国的都城。他对楚王说:“你如果攻打宋国,是不会得到胜利的。”楚王十分骄傲地说:“鲁班是天下手艺最高超的木匠,他已经替我做好了攻城的云梯,我一定能把宋国攻下来。”墨子说:“那么我就去帮宋国守城,你叫鲁班来攻,看他能不能取得胜利。”于是两人在楚王面前演示,鲁班进攻,墨子守城,连攻了九次,墨子都赢了。

但是鲁班并不认输,他说:“我已经知道对付你的办法了,只是我不想说出来。”墨子也说:“我也知道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我了,只是我不愿意说罢了。”楚王故作不解地问墨子:“先生理解鲁班的意思吗?”墨子正气凛然地说:“我当然理解——那就是把我杀掉!他以为这样做宋国就没人守城了,就可以一下子攻下宋国。不过,我早已经叫我的三百多个学生运载着我的守城器械到宋国去了,他们正等着你们呢!你就是把我杀了,也挽救不了你们的失败。”接着,墨子又严肃而高声地说:“你们到底打算怎么办?”楚王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微笑,告别楚王而去。

人们把墨子守城的规则称为“墨守成规”,后来表示思想保守,坚持按老规矩办事,不肯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兔死狐悲的成语典故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兔死狐悲,表示对同盟的死亡或不幸而伤心。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成语】:兔死狐悲

【拼音】:tù sǐ hú bēi

【解释】: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近义词】:物伤其类、狐死兔泣。

【反义词】:幸灾乐祸。

【成语故事】:

南宋时期,处在金朝统治下的山东农民,纷纷掀起抗金斗争的浪潮。其中最著名的有杨安儿、李全等领导的几支红袄军。起义军遭到金军的镇压,杨安儿牺牲。杨安儿的妹妹杨妙真(号四娘子)率领起义军从益都转移到莒县,继续斗争。后来杨妙真和李全结为夫妻,两支部队汇合。公元1218年,他们投附宋朝,驻扎在楚州(现在江苏省淮安县)。此后,李全抱有发展个人实力、割据一方的野心,公元1227年4月被南下的蒙古军包围,城破投降。公元1227年2月,宋朝派太尉夏全领兵进攻楚州,杨妙真派人去争取夏全,对夏全说:“你不也是从山东率众归附宋朝的吗?如今你却带兵来攻打我们。打个比方说,狐狸死了,兔子感到悲伤哭泣;如果李全灭亡了,难道独有你夏全能生存吗(原文是‘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独存’)?希望将军和我们团结起来。”夏全同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车载斗量成语的典故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东吴袭取蜀方要地荆州,蜀将关羽兵败被杀,吴、蜀双方非常对立。公元221年,蜀主刘备称帝,出兵伐吴。吴主孙权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决定向曹魏求援,对抗蜀汉。

东吴中大夫赵咨奉命出使魏国,向魏文帝曹丕求援。临行时,孙权再三嘱咐赵咨,此去切勿丢失东吴体面。赵咨道:“如有差失,我宁可投江自杀,哪有面目回来见人!”

赵咨到了许都,曹丕明白了他的来意,故意在接见时问他:“吴王是何等样的国君?,,赵咨回道“吴王孙明仁智,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曹丕笑笑,认为赵咨讲得未免夸大。

赵咨便列举事实说:“吴王重用鲁肃,不失为聪;选拔吕蒙,不失为明;俘于禁而不杀,不失为仁;,取荆而兵不血刃,不失为智;据三州虎视四方,不失为雄。屈身于陛下,不失为略。这还称不上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么?”

曹丕又换上恐吓的口气冋:“我也想攻伐你们吴国,行不行?”赵咨毫不畏惧地回答说:“大国有征伐的武力,小国也有抵御的良策!”曹丕紧紧追问:“吴国怕我们吗?”赵咨泰然道:“吴国有雄兵百万,据江、汉天险,何必怕人家!”

—席从容的对答,使曹丕大为叹服。他改变态度,亲切地问赵咨:“象先生这样有才能的人,东吴有多少?”赵咨应声道聪明特出的人才不下八九十人;象我这样的,那简直是多得可以用车装、用斗量,数也数不清哩!”

曹丕听了赞叹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是对使臣的最高评价,先生真是当之无愧了!”魏国朝廷上下,当时都对赵咨肃然起敬。

赵咨回到东吴,孙权对他更加赏识重用,官拜为骑都尉,嘉奖他的不辱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