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天宫三号的简介汇集19篇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下面是关于关于天宫三号的简介的内容,欢迎阅读!

浏览

4985

作文

1000

实现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为中国空间站建设打基础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另一大核心任务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据神舟十一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这次的神舟十一号任务是我国神舟飞船的第二次应用飞行,这也是未来我国空间站建设和运营的重要基础。根据中国航天工程三步走计划,从实现航天员的天地往返,到发射空间实验室,下一次的任务就是建造空间站。神舟十一号任务是神舟飞船在建造空间站之前的最后一次载人飞行,也是我们最后一次验证相关技术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人物简介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陈坤[1],出生于1976年2月4日,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2]1999年,主演电影《国歌》步入影坛。2000年,主演电视剧《像雾像雨又像风》。2003年,主演电视剧《金粉世家》。2007年,主演电影《云水谣》,凭借陈秋水一角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2010年,凭借电影《画皮》获得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2011年,主演电影《龙门飞甲》。2015年12月18日,主演的电影《寻龙诀》上映。2016年,凭动作剧情片《火锅英雄》获得第八届澳大利亚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屈原的简介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红与黑小说内容简介

全文共 4596 字

+ 加入清单

《红与黑》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

主人公于连是小业主的儿子,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他,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上了断头台。

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本书则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向内转”,发展到重心理刻画、重情绪抒发的现代形态。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红与黑》在今天仍被公认为欧洲文学皇冠上一枚最为璀璨精致的艺术宝石,是文学史上描写政治黑暗最经典的著作之一,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小说内容

小说主人公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年轻英俊,意志坚强,精明能干,从小就希望借助个人的努力与奋斗跻身上流社会。

在法国与瑞士接壤的维立叶尔城,坐落在山坡上,美丽的杜伯河绕城而过,河岸上矗立着许多锯木厂。 市长德瑞那是个出身贵族,在扣上挂满勋章的人。

他五十岁左右,他的房子有全城最漂亮的花园,他的妻子是最有钱而又最漂亮的妻子,但他才智不足,“他只能办到严格地收讨他人的欠债,当他自己欠人家的债时,他愈迟还愈好”。在这座城市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贫民寄养所所长——哇列诺先生。他花了一万到一万两千法郎才弄到这个职位,他体格强壮棕红色的脸,黑而精粗的小胡子,在别人眼中他是个美男子,连市长都惧他三分。但市长为了显示自己高人一等,决心请一个家庭教师。 木匠索黑尔的儿子于连,由于精通拉丁文,被选作市长家的家庭教师。他约十八九岁,长得文弱清秀,两只又大又黑的眼睛。在宁静时,眼中射出火一般的光辉,又象是熟思和探寻的样子,但一瞬间,又流露出可怕的仇恨,由于他整天抱着书本不放,不愿做力气活,因而遭到全家的嫌弃与怨恨,经常被父亲和两个哥哥毒打。他小时疯狂地崇拜拿破仑,渴望像拿破仑那样身佩长剑,做世界的主人。认为拿破仑“由一个既卑微又穷困的下级军官,只靠他身佩的长剑,便做了世界上的主人”。但后来他又想当神父,因为“如今我们眼见四十岁左右的神父能拿到十万法郎的薪俸。这就是说他们能拿到十万法郎,三倍于拿破仑当时手下的著名的大将的收入。”于是,他投拜在神父西朗的门下,钻研起神学来。他仗着惊人的好记性把一本拉丁文《圣经》全背下来,这事轰动了全城。

市长的年轻漂亮的妻子是在修道院长大的,对像她丈夫那样庸俗粗鲁的男人,打心底里感到厌恶。由于没有爱情,她把心思全放在教养3 个孩子身上。她认为男人“除了金钱、权势、勋章的贪欲以外,对于一切都是麻木不仁”。最初,她把于连想象为一个满面污垢的乡下佬,谁知见面时却大出她的意料:面前这个年轻人竟是这样白皙,眼睛又这样温柔动人。以为他“实际上是一个少女”故意假扮男装。她对于连产生好感,甚至觉得“只有在这个少年教士的心里,才有慷慨、高尚、仁爱”。瑞那夫人的女仆爱丽沙也爱上了于连,爱丽沙得到了一笔遗产,要西郎神父转达她对于连的爱慕,于连拒绝了女仆爱丽沙的爱情。瑞那夫人得知此事心里异常高兴,一股幸福的流泉泻落在她的心海里,她发觉自己对他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一种感情。 夏天市长一家搬到凡尼镇乡下花园别墅居住,晚上乘凉的时候,全家聚在一株菩提树下,于连无意间触到了瑞那夫人的手,她一下子缩回去了,于连以为瑞那夫人看不起他,便决心必须握住这只手。第二天晚上他果然做了,瑞那夫人的手被于连偷偷地紧握着,满足了他的自尊心。瑞那夫人被爱情与道德责任折腾得一夜未合眼。她决定用冷淡的态度去对待于连。可是当于连不在家时,她又忍不住对他的思念。而于连也变得更大胆,他在心里暗想:“我应该再进一步,务必要在这个女人身上达到目的才好。如果我以后发了财,有人耻笑我当家庭教师低贱,我就让大家了解,是爱情使我接受这位置的”。

深夜2 点闯进了她的房里。开始,她对于连的无礼行为很生气,但当她看到“他两眼充满眼泪”时,便同情起他来。她暗想,如果在10年前能爱上于连该多好。不过,在于连的心里则完全没有这种想法,他的爱完全是出于一种野心,一种因占有欲而产生的狂热。他那样贫穷,能够得到这么高贵、这么美丽的妇人,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

不久,皇帝驾临维立叶尔,在瑞那夫人的安排下,于连被聘当上了仪仗队队员,使他有在公众面前大出风头的机会。迎驾期间,于连作为陪祭教士参加瞻拜圣骸典礼。之后,他对木尔侯爵的侄子、年轻的安倍主教十分崇敬。心想,安倍主教如此年轻就有显赫的地位,而且倍受女人的青睐,暗下决心“宁愿受宗教的制裁,也要达到令美人羡慕的境界”。 瑞那夫人心爱的儿子病危,她认为这是上帝对自己不道德行为的一种惩罚,她陷入了可怕的忏悔里。这时,爱丽沙又把夫人的事暗中告诉了哇列诺先生,他早先曾贪恋瑞那夫人的美色碰了一鼻子灰,便趁机给市长写了一封告密信。但市长担心如果把妻子赶出家门,自己将失去一大笔遗产,而且也有损于自己的名誉,采取“只怀疑而不证实”的办法。但在这座城市里,街谈巷议对瑞那夫人和于连却越来越不利。一次爱丽沙向西朗神父忏悔时,又谈出于连与瑞那夫人的秘密关系。关心于连的神父要他到省城贝尚松神

红与黑学院进修。告别后的第三天夜里,于连又冒险赶回维立叶尔,与瑞那夫人见面,此时的瑞那夫人由于思念的痛苦,已憔悴得不像人样了。贝尚松是法国一座古城,城墙高大。初到神学院,那门上的铁十字架,修士的黑色道袍,和他们麻木不仁的面孔都使于连感到恐怖。院长彼拉神父是西郎神父的老相识,因此对于连特别关照。他对于连说:“嘻笑就是虚伪的舞台”。在321个学生中,绝大部分是平庸的青年,由此于连自信会迅速获得成功。他悄悄对自己说:“在拿破仑统治下,我会是个军曹,在未来的神父当中,我将是个主教。”由于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院长竟让他当新旧约全书课程的辅导教师。

但神学院是个伪善的地方,他很快就堕入了忧郁之中。彼拉院长受到排挤辞职不干了,并介绍于连为木尔侯爵的秘书。彼拉神父专门给他介绍侯爵一家他说“你要十分注意,一个象我们这种行业的人,只有靠这些大人先生们才有前途……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如果你得不到人家的尊敬,你的不幸是注定的了”。

侯爵瘦削而矮小,有一对十分灵活的眼睛,头上带有金色假发。他是个极端保皇党人

图书《红与黑》,法国大革命时,他逃亡国外,王朝复辟后,他在朝中取得了显赫的地位。于连每天的工作就是为他抄写稿件和公文,侯爵对于连十分满意,派他去管理自己两个省的田庄,还负责自己与贝尚松代理主教福力列之间的诉讼通讯,后又派他到伦敦去搞外交,赠给他一枚十字勋章,这使于连感到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于连在贵族社会的熏陶下,很快学会了巴黎上流社会的艺术,成了一个花花公子,甚至在木尔小姐的眼里,他也已脱了外省青年的土气。木尔小姐名叫玛特儿,是一个有金栗色头发,体态匀称,非常秀丽的姑娘,但“这双眼睛透露出一种内心可怕的冷酷”。她读过许多浪漫主义爱情小说,并被3 世纪前一段家史所激动:她的祖先木尔是皇后玛嘉瑞特的情夫,被国王处死后,皇后向刽子手买下了他的头,在深夜里亲自把它埋葬在蒙马特山脚下。她十分崇拜皇后的这种为爱情而敢冒大不韪的精神,她的名字玛特儿就是皇后的爱称。

起初,于连并不爱玛特儿那清高傲慢的性格,但想到“她却能够把社会上的好地位带给她丈夫”时,便热烈地追求起她来。玛特儿也知道于连出身低微,但她怀着一种“我敢于恋爱一个社会地位离我那样遥远的人,已算是伟大和勇敢了”的浪漫主义感情,因此,她在花园里主动挽着于连的胳膊,还主动给他写信宣布爱情。为了考验于连的胆量,她要于连在明亮的月光下用梯子爬到她的房间去。于连照样做了,当晚她就委身于他了,过后玛特儿很快就后悔了 。 一次,他们在图书室相遇,她边哭边对于连说:“我恨我委身于第一个来到的人”于连感到痛苦,他摘下挂在墙上的一把古剑要杀死她,玛特儿一点都不害怕反而骄傲地走到于连面前,她认为于连爱她已经爱到要杀了她的程度,便又与他好起来。夜里于连再次爬进她的房间,她请求于连做她的“主人”,自己将永远做他的奴隶,表示要永远服从他。可是,只要于连稍许表露出爱慕的意思,她又转为愤怒,毫不掩饰的侮辱他,并公开宣布不再爱他。

因为于连的记忆力很好,木尔侯爵让他列席一次保王党人的秘密会议,会上有政府首相

图书《红与黑》、红衣主教、将军。会后,木尔侯爵让于连把记在心里的会议记录冒着生命危险带到国外去。在驿站换马时,差点被敌方杀害,幸好他机警地逃脱了,与外国使节接上了头,然后留在那等回信。在那儿他遇到俄国柯哈莎夫王子,他是个情场老手,于连便把自己的爱情苦恼讲给他听,他建议于连假装去追求另一个女性,以达到降伏玛特儿的目的,并把自己的五十三封情书交给她,“把这些信转抄一份寄给你所选定的女性,这个女性必须是瞧你不起的对方的熟人。” 于连回到巴黎后,将这些情书一封封寄给元帅夫人,元帅夫人受了感动,给于连回信,玛特儿再也忍耐不住了,跪倒在于连的脚下,求他爱她,于连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看呀!这个骄傲的女人,居然躺在我的脚下了!”。不久,玛特儿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写信告诉父亲,要他原谅于连,并成全他们的婚事。侯爵在爱女坚持下,一再让步。先是给了他们一份田产,准备让他们结婚后搬到田庄去住。随后,又给于连寄去一张骠骑兵中尉的委任状,授予贵族称号。

于连在骠骑兵驻地穿上军官制服,陶醉在个人野心满足的快乐中,“由于恩宠,刚刚

红与黑才作了二天的中尉,他已经在盘算好至迟有象过去的大将军一样,在三十岁上,就能做到司令,那么到二十三岁,就应该在中尉以上。他只想到他的荣誉和他的儿子。”这时,他突然收到了玛特儿寄来的急信。信中说:一切都完了。于连急忙回去,原来瑞那夫人给木尔侯爵写信揭露了他们原先的关系。这时恼羞成怒的于连立即跳上去维拉叶尔的马车,买了一支手枪,随即赶到教堂,向正在祷告的瑞那夫人连发两枪,夫人当场中枪倒地。 于连因开枪杀人被捕了。

入狱后,他头脑冷静下来,对自己行为感到悔恨和耻辱。他意识到野心已经破灭,但死对他并不可怕。瑞那夫人受了枪伤并没有死。稍愈后,她买通狱吏,免得于连受虐待。于连知道后痛哭流涕。玛特儿也从巴黎赶来探监,为营救于连四处奔走,于连对此并不感动,只觉得愤怒。公审的时候,于连当众宣称他不祈求任何人的恩赐,他说:“我决不是被我的同阶级的人审判,我在陪审官的席上,没有看见一个富有的农民,而只是些令人气愤的资产阶级的人。”结果法庭宣布于连犯了蓄谋杀人罪,判处死刑。 瑞那夫人不顾一切前去探监。

于连这才知道,她给侯爵的那封信,是由听她忏悔的教士起草并强迫她写的。于连和瑞那夫人彼此饶恕了,他拒绝上诉,也拒绝做临终祷告,以示对封建贵族阶级专制的抗议。 在一个晴和的日子里,于连走上了断头台。玛特儿买下了他的头颅,按照她敬仰的玛嘉瑞特皇后的方式,亲自埋葬了自己情人的头颅。至于瑞那夫人,在于连死后的第三天,抱吻着她的儿子,也离开了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内容简介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年轻的销售经理---林晚荣,和公司的女老板到泰山旅游时意外坠崖,来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类似古代中国的宋代或明代),成为萧家大宅里一名光荣的家丁(花匠)--天下第一丁(后来因有功而御赐)。

从振兴萧家为起点:灭"白莲"(利用六百人的老弱粮兵,直接铲除白莲教主力团伙),轰"圣坊"〈为了带走老婆肖青璇〉,斗砚秋(大学士梅砚秋,洛凝在京城的导师),戏康宁,金陵赛诗会,山东救官银(创造一大奇观"鱼跃龙门"),气煞玉德仙坊老院主,智护萧家大院新夫人,奇袭突厥皇宫,活捉突厥小可汗,为苗族人民除去贪官,让苗族人民过上好生活。每一件事都可以看出林三的智慧,在那个时代包括现代的人都很难达到的。

凡此种种(顺序与原作有出入),不一而是,林三壮举多如牛毛,贤妻良母真心相待。全书叙事"不拘一格"(拘了一格就不是三哥了!)

有言:欲知三哥风采如何,且观禹岩家丁风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节日简介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汉就存在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到全国各地的发展过程。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1]。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朱自清简介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文笔清新,所著合编为朱自清全集。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朱元璋-简介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朱元璋生于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丁未时,即:戊辰年壬戌月丁丑日丁未时,排行第四。父亲朱五四(后改为世珍),母亲陈氏。祖居泗州盱眙。元天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今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朱元璋原名重八,后改为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德裕,最后再改名为元璋,字国瑞。

朱元璋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入皇觉寺为僧,兼任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只得离乡为游方僧。因其友汤和的一封信,被迫参加了起义军,在郭子兴手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至正十六年(1356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吴王位。洪武元年(1368年1月23日),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8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与此相适应,在法律思想上鉴于元末法纪纵弛导致的各种弊端,认为“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朱元璋出身贫寒,也没有很高的文化,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竟成为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所以他也是一位传奇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文天祥-生平简介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原名云孙,字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后,他又改字宋瑞,后号文山。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

文天祥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4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3年。

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有《文山先生集》传世。1283年,因不屈服于南侵的元兵诱降,被秘密杀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老舍简介及主要作品

全文共 2422 字

+ 加入清单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老舍简介主要作品,欢迎阅读。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

《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

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3月 ,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自1944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1946年3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1951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50~60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作。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张爱玲简介

全文共 4638 字

+ 加入清单

张爱玲,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张爱玲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

张爱玲原名张煐,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

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短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和散文《烬余录》等。1952年离开上海,1955年到美国,创作英文小说多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已出版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以及长篇小说《半生缘》、《怨女》等。

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为故事场景,在荒凉的氛围中铺张男女的感情纠葛以及时代的繁华和倾颓。张爱玲晚年独居美国洛杉矶,深居简出的生活更增添她的神秘色彩。一九九五年九月逝于洛杉矶公寓,终年75岁。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父亲张志沂(字廷众)、母黄素琼(字逸梵)。

【张爱玲生平年表】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麦根路(今泰兴路),祖籍河北丰润,原名张煐。

1921年12月11日,唯一的弟弟张子静出生。

1922年张爱玲随父亲迁居浙江温州。父任职金浦路铁路局英文秘书。

1924年,张爱玲开始私塾教育,母亲与姑姑张茂渊奔赴欧洲游学,张爱玲由姨奶奶看管。

1928年,父亲辞去职务,由天津搬回上海,母亲和姑姑也由英国返回上海。张爱玲开始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并开始读《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等古典名著。

1930年入黄氏小学插班读六年级。张瑛改名为张爱玲(改自其英文名:Eileen),同年父母协议离婚,母亲与姑姑搬出宝隆花园洋房,在法租界租房住,张爱玲仍然随父亲生活。

1931年,张爱玲入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随白俄罗斯练习钢琴。

1932年,母亲去往法国,张爱玲首次发表短篇小说《不幸的她》于圣玛利亚校刊。

1933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发表第一篇散文《迟暮》,并开始与父亲学写旧诗。

1934年父亲再婚,后母为孙宝琦之女孙用蕃,并迁回麦根路别墅。张爱玲写《理想中的理想村》、《摩登红楼梦》、《后母的心》等文章,但是皆未发表。

1936年,母亲携美国男友返回上海,张爱玲在《凤藻》上发表散文《秋雨》。

1937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校刊《国光》半月刊发表小说《牛》、《霸王别姬》及评张若谨小说《若馨评》。在《凤藻》发表《论卡通画之前途》。后与后母因一点小事发生口角,被父亲责打,并拘禁半年。

1938年年初,张爱玲趁夜逃到母亲家(详见张爱玲自传散文《私语》)。同年张爱玲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入学考试,得第一名。

1939年,张爱玲与母亲,姑姑迁居静安寺路赫德路口爱丁堡公寓(今常德公寓)5楼51室。因战乱持伦敦大学成绩单入读香港大学文科,认识终生挚友炎樱。

1940年,张爱玲的散文《我的天才梦》参加《西风》三周年纪念征文,获第十三名荣誉奖,并获学校两项奖学金。

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港大也因此停课,母亲的男友死在新加坡战火。

1942年夏,张爱玲与炎樱返回上海,与姑姑居住在爱丁顿公寓6楼65室,开始了写作生涯,在《泰晤士报》上写影评和剧评。在英文《二十世纪》月刊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中国人的宗教》、《洋人看戏及其他》等散文和其他五六篇影评。

1943年,张爱玲认识了当时月刊《紫罗兰》的主编、作家周瘦鹃。五月,张爱玲在该刊物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该篇文章使张爱玲在上海文坛一炮打响,崭露头角。六月,张爱玲发表续作《沉香屑·第二炉香》。7月,张爱玲认识了评论家柯灵。此后张爱玲在《杂志》、《万象》、《古今》等刊物发表《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

同年,汪精卫政府宣传部部政务次长胡兰成,因得罪了汪精卫而入狱,而苏青听说胡兰成入狱后,携张爱玲到周佛海处为胡兰成求情。年底在日本人干预下胡兰成出狱。除夕那天胡兰成看到苏青寄来的杂志《天地》中张爱玲的小说《封锁》后大为赞赏,胡兰成写信给苏青询问张爱玲情况,张爱玲也从苏青那里知道胡兰成的情况。后胡兰成亲自拜访张爱玲,两人长谈5个小时,一见倾心。此时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并且胡兰成已经结婚。

1944年1月,张爱玲在《万象》刊登长篇小说《连环套》,共登六期,7月自动腰斩。2月,在《天地》刊出散文《烬余录》。后发表《花凋》、《谈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小说、散文。5月,傅雷以讯雨为笔名发表评论性文章《论张爱玲的小说》,对张爱玲的《金锁记》大加赞扬,而对其他小说采取批评态度——特别是《连环套》。8月,胡兰成与其第二任妻子离婚,后在炎樱的媒证下与张爱玲结婚。9月,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由《杂志》出版,四天后即再版。张爱玲也因此在上海文坛大放异彩,《杂志》编辑部多次举行《传奇》的座谈会,张爱玲也出席了一些作家间的社交活动。11月,张爱玲在胡兰成创办的朋刊《苦竹》第一期发表散文《谈音乐》,后继续发表小说散文。同时胡兰成到了武汉,住在江汉医院,认识了一名姓周的护士,很快与周护士开始了同居生活。12月,大中剧团在卡尔登戏院(今长江戏院)上演舞台剧《倾城之恋》,张爱玲在《苦竹》上发表《自己的文章》以回应傅雷的批评。

1945年1月,话剧《倾城之恋》继续上演,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由中国科学公司出版,畅销一时。后张爱玲继续在月刊《杂志》上发表《留情》、《我看苏青》等小说散文。3月,胡兰成回到上海,与张爱玲厮守了一个多月,并且主动告诉了张爱玲他和周护士的事情。5月,胡兰成回到了汉阳,并以胡览乘为笔名在《天地》上发表《张爱玲与左派》一文,对张爱玲大加赞美。8月15日,日本正式投降,胡兰成也开始了逃亡生活。

1946年2月,张爱玲从上海到温州寻找胡兰成,但此时胡兰成的身边又有了另外一个女人——范秀梅。张爱玲到来也使得胡兰成大吃一惊,张爱玲也只在温州停留了二十几天便回去了,此后八九个月,二人偶或还通音信。当年张爱玲也被上海的一家小报攻讦为文化汉奸。张爱玲应桑弧邀请编写电影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11月,《传奇》增订本由山河图书公司出版。

1947年4月,张爱玲在《大家》月刊创刊号,发表小说《华丽缘》。5月、6月,在《大家》发表小说《多少恨》(根据《不了情》剧本改写)。1947年6月,张爱玲对自己和胡兰成的感情心灰意冷,终于写了一封绝交信与他,信中写道:“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时唯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后张爱玲与姑姑迁居梅龙镇巷内重华新村2楼11号居住。

1949年,胡兰成从香港出逃,后转赴日本定居。

1950年,张爱玲以梁京为笔名在《亦报》上连载长篇小说《十八春》。7月,张爱玲应夏衍的邀请参加上海市的第一届文代会。11月,《十八春》由《亦报》出版社出版。

1951年5月,张爱玲任以梁京为笔名在《亦报》上连载中篇小说《小艾》。

1952年,张爱玲向香港大学申请复学获得批准。7月张爱玲持港大证明出国,经广州抵达香港,住于女青年会,并未再入港大复学。张爱玲开始为香港“美国新闻处”翻译《老人与海》、《爱默生选集》、《美国七大小说家》(部分)等书。在此期间,张爱玲一直在香港深居简出,很少与人交往。

1953年,张爱玲认识了宋淇、邝文美夫妇。之后,张爱玲为《今日世界》杂志用英文撰写两部长篇小说:《秧歌》、《赤地之恋》。同年,父亲在上海病逝。

1954年,《秧歌》、《赤地之恋》英文版出版,后中文版也问世。张爱玲寄《秧歌》中文版给胡适,后两人开始通信并结下了友谊。

1955年11月,张爱玲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游轮赴美国。租住在纽约救世军(The Salvation Army)办的女子宿舍。张爱玲与炎樱重逢并同去拜访胡适。

1956年2月,张爱玲得到(Edward Marc Dowell Colony)的写作奖金,在二月间搬去Colony所在的纽英伦州。这个写作基金会主要是为作家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在这里,张爱玲遇见了她的第二个丈夫Fedinand Reyher赖雅先生。赖雅比张爱玲大三十岁(根据1967年赖雅去世,享年76岁,这边应该是大二十九岁),是一个很有才气的美国剧作家。1956年8月,张爱玲与赖雅相识半年后结婚。张爱玲开始用英文撰写长篇小说《Pink Tears》(即《怨女》)。

1957年,CBS上映英文版电影《秧歌》。夏志清发表《张爱玲论》首次肯定张爱玲在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同年,母亲在英国病逝。

1958年,张爱玲获加州韩廷敦哈特福基金会资助半年,在加州专门从事写作,发表小说《五四遗事》,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写《情场如战场》、《桃花运》、《人财两得》等剧本。1960年,张爱玲成为美国公民。

1961年,出访台湾,欲访张学良但未能如愿。后结识了台湾小说家白先勇、王文兴、陈若曦、王帧和等人,并与王帧和赴莲花旅游,但途中接到美国打来的长途电话,赖雅不幸中风晕倒。张爱玲只得取消访问计划,回到美国。冬天,在港为电懋电影公司编写《红楼梦》、《南北一家亲》等剧本。

1962年,张爱玲在英文《记者》杂志发表访台记事《重回前方》。1966年,长篇小说《怨女》(《Pink Tears》中文版)在香港《星岛日报》连载。同时改写《十八春》为《半生缘》。

1967年,张爱玲任纽约雷德克里芙女子学院驻校作家,并开始英译《海上花列传》。《半生缘》在香港《星岛晚报》和台北《皇冠》杂志连载。同年,赖雅去世,享年76岁。

1968年,张爱玲在台北《皇冠》发表《红楼梦未完》。1969年,得陈世骧教授之识,任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继续《红楼梦未完》之研究。

1971年,一向很少见客的张爱玲接受了水晶的专访,水晶原名杨沂,是台北大学外文系毕业的学生,既是一位“张迷”,也是张爱玲的一位研究者,这次会面两人一共谈了约7个小时。同年,陈世骧去世,张爱玲也从“中国研究中心”离职。

1972年,张爱玲移居洛杉矶,开始了幽居生活。

1973年,张爱玲在《皇冠》发表《初评红楼梦》,张爱玲的一些散文,小说也由台湾重刊。水晶的记录张爱玲晚年生活和谈话内容的评论集《张爱玲的小说艺术》出版。

1974年,张爱玲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谈看书》与《谈看书后记》,在皇冠发表《二详红楼梦》,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未出版,后来因为搬家遗失译稿)。

1976年,张爱玲出版自己的第二部散文集《张看》,同时发表《三详红楼梦》。

1977年,张爱玲《红楼梦》评论文集《红楼梦魇》出版。

1979年,张爱玲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小说《色,戒》。

1981年,《海上花注译》出版。同年7月29日,胡兰成于日本东京去世,享年75岁。

1983年,唐文标出版《张爱玲卷》,张爱玲出版《惘然记》。

1986年,后母在上海病逝。

1987年《余韵》出版,1988年《续集》出版。

1991年姑姑在上海病逝。1993年张爱玲完成《对照记》。

1995年9月8日,中秋节,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约一星期左右。生前指定林式同为遗嘱执行人。9月19日,遗体在洛杉矶惠泽尔市玫瑰岗墓园火化。9月30日,骨灰由林式同等人携带出海,撒入太平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名人传简介

全文共 1904 字

+ 加入清单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家、小说家、剧作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写的,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基罗传》三部“英雄传记”。

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另一个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创作时期

《名人传》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中文翻译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使这部作品很快即成为经典名著,时至今日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二十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也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都是有感而为,是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对于读者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新出版的《名人传》在尊重傅雷先生原译的基础上,校订了旧版本的排印错误,对一些常见的人名和地名采用了现行译法,原来夹在文中未译的一些外文人名和地名也尽可能地补译成了中文,这是为今天的读者做了一件好事,使他们能够更方便、更好地阅读这部作品。

贝多芬传

《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2年12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风气。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内容简介

全文共 1264 字

+ 加入清单

(上)

原著小说中文封面古代朝鲜王世子李暄从小就被认定将来会做一国之君,成为朝鲜的太阳。他虽然在宫中被所有人众星捧月般的爱戴,并独享父王的偏袒,却走不出围城般森严的宫殿,连与其他王子一起玩耍都要被禁止。童年缺少朋友,看似光鲜的他孤单落寞。直至十五岁的一天,从唯一敬佩的年轻老师许炎口中,他听到了其妹烟雨的名字后,太阳的光亮才开始闪耀……

同为王子的阳明君出生即被定为臣子命运,只得衬托太阳光辉,他由于母亲的地位低下倒落得轻松自在无人重视,可以到处玩耍不受拘束。天资聪颖的他只有一个微小到极致的愿望,却无论做得如何完美都得不到父王的一丝赞扬和微笑。直至见到好友许炎的妹妹烟雨的那天,他唯一的愿望改为了只求和一见倾心的女子厮守一生……

命运多舛,才貌双全的烟雨姑娘虽被选定为世子妃,却突然得了怪病香消玉殒。可怜一直与她书信传情的李暄竟然未见她一面,所有的深情只得完全沉浸在无限的想象中。直至八年后,当了王的他微服私访,不知何种缘由将其与拥有非人间美貌、散着兰草香气的无名巫女联系在了一起,他为巫女取名为月。不久,出乎他意料,月竟然作为挡厄巫女被偷偷地被安排在了他的寝殿中。而阳明君,依然执着地望着许炎家,仍未忘记那个动人的烟雨姑娘……

在李暄的双眸中,一轮满月挂在幽蓝的天空,那月光,与多年深藏的情感相比,竟是如此相似的熟悉。让他迷惑的是,是自己迷恋上了月还是爱的是月的前生,他开始秘密调查烟雨的死因。王只能背负不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爱情的命运,活在世上吗?太阳与月亮之间不可能的爱情,能实现吗?

(下)

烟雨的死,让古代朝鲜王世子李暄感觉到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八年来再没有比让他忘记烟雨更残忍的事情。直至巫女月的出现,才让已当上王的他重新燃起太阳的光辉。奇妙的是,无论他如何躲避,那一轮明月都依然存在心中。一时让他忘却了王上和巫女的身份,这短暂的逃亡对他而言是无比的幸福。但他仍不时透露出忧郁,不知自己迷恋上的究竟是月,还是烟雨的影子……

端庄静美的月,已经习惯了以比奴婢地位还低微的巫女身份存活于世,当她作为挡煞巫女在李暄就寝后出现时,只能眼里噙着泪水,饱含着难以名状的情感默默为他守护。她的苦衷,她对李暄比黄河还长,比大海更深的绵绵思念之情,不知如何倾诉。过于漂亮却冷漠异常的她,就好像鬼魂造的影子,没有灵魂。她将当巫女以前的日子称为前生,那段前生的痛不是无法记忆,而是不能记住,她不知如何以现在的身份面对没有未来的爱情,却又不舍得离开李暄左右……

月的同伴雪开始调查八年前神母施展巫术的事情,李暄的贴身侍卫题云怀疑烟雨的死是她父亲所为,而李暄派出的秘密调查人员无故惨死,烟雨给生前最后的一封信又有蹊跷,疑团一层接着一层。李暄回忆起当年父王死前感觉到有未说出的隐衷,他还要守护什么人吗?八年前烟雨的死,真相究竟是什么?阳明君发现了月的秘密,曾发誓只要爱情可以舍弃一切的他,会为此做出什么影响王室的惊人举动?

月亮真的只能隔着时间和空间,想念和自己不在同一天空的太阳吗?如果命运要为两个痴情的人开天大的玩笑,太阳与月亮的姻缘会再次出现奇迹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吕蒙简介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1] 。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内容简介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经济前沿》杂志社主编吴谷生在事业巅峰状态一年中,饱尝夫妻离异之痛、同行相斗之苦、亲朋永别之悲、情人弃离之怨、媒体轰炸之灾、身陷牢狱之难,最后三十六计,远走他方。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吴谷生这个主人公形象,表现一个爱思考的人在这个人欲横流的时代、一个爱清静的人在这个马不停蹄的时代、一个爱务实的人在这个讲究排场的时代、一个爱自由的人在这个左右为难的时代、一个爱乡村的人在这个城市化的时代中的重重困惑与挣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中考作文素材:赤壁之战简介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208年秋天,曹操在消灭袁绍,统一北方后,又挥军南下,打算统一全国。

曹操率领号称八十万的大军,自江陵沿江东下,直逼刘备军驻地夏口。刘备派诸葛亮去江东孙权处,共商联合抗曹大事。江东孙权懂得,若刘备军队失败,江东也难保全,所以他同意派大将周瑜、鲁肃等率军三万与刘备共同抗击曹兵。

曹操的军队和孙、刘联军在赤壁相遇,隔江与孙刘联军对峙。曹操鉴于北方军队不惯水战,下令用铁索把战舰连锁在一起,以便兵士在船上行走如履平地,但这却给孙、刘联军采用火攻创造了机会。曹操本想利用优势兵力,一鼓而下,打败敌人,现在却处在了被动挨打的局面。相反的,孙、刘联军却士气旺盛,积极求战,准备火攻。

一天夜里,东南风大起,周瑜的部将黄盖假称投降曹操,带了十艘战船,船里面满载着灌了油的柴草,顺着风势直向曹操营寨驶去。看看离曹营不远,各船同时燃起火来,迅速地向曹操的水军战船冲去。火烈风猛,霎时间,曹军战船燃起大火,用铁索连起来的船也无法拆开,一时烈焰冲天,曹操的水寨化成了火海。一会儿工夫,曹军岸上的营寨也烈火熊熊,曹军人马烧死、溺死的不计其数。孙刘联军分水陆商路乘胜追击,曹军遭到了惨重的失败,最后曹操只剩十八骑残兵败将,败走华容,逃回北方。

“赤壁之战”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作者简介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白朴(1226—?),原名恒,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据《录鬼簿》载,作有杂剧15种(一说16种),今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3种。所作散曲现存小令30余首,套数4套,多写隐逸叹世、男女恋情和自然风光等,语言质朴,风格清丽。另有《天籁集》二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清明节简介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详情请看: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_清明节是什么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人物简介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贝利(1940年10月23日),出生在巴西的一个贫寒家庭,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体育明星之一,被国际足联授予“球王(The King of football)”称号。在职业生涯总共攻进惊人的1283个球,(正式进球700多个)一生中获得过无数荣誉创造过无数记录的贝利曾四次代表巴西国家队出战世界杯共打进12球,其中在世界杯决赛打进3球三次捧得世界杯(第6、7、9届)为祖国巴西永久保留雷米特杯。1980年被欧美20多家媒体记者评为20世纪最杰出的运动员之首,1987年6月他被授予国际足联金质勋章,1999年被国际奥运委员会(IOC)选举为“世纪运动员”,同年国际体育记者协会(AIPS)将贝利和贝肯鲍尔一同评选为20世纪最伟大运动员,2004年FIFA国际足联百年庆典他与“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共同获得FIFA世纪最佳球员和足球名人大奖。

2013年度国际足联颁奖礼在瑞士苏黎世举行。贝利获得首次颁发的国际足联荣誉金球奖,球王激动地泪洒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内容简介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她是相府三小姐,却过着爹不疼妈不爱的日子,只因她是出生在二月的庶女,是命定的灾星。八年卧薪尝胆,终让她一朝为后,凤临天下。然而世事难料,自己的至爱却是伤自己最深的人,辛苦付出却换来毒酒收尾。

幸好老天给了她重来的机会,她怎能辜负这大好 时机?谁说庶出活该被人欺?我命由己不由天,这一次绝不重蹈覆辙!

她摇身一变,不再是丞相府里任人欺凌的善良淑女,那些曾经陷害她的人,她一定要让他们加倍奉还。

治了欺压她的嫡母,镇了伪善的嫡姐,皇子的爱也接踵而至。她重活一世只想低调做人,这些人却恨不得拉她接受万民膜拜。这对她来说可不算好消息,她得远离这些发光体。

可惜男人心,海底针,捞不上,猜不透。

发誓要彻底远离的男人为她要死要活,曾经的死敌表示暗恋她很多年,而她还不幸被一个天底下最俊俏的无赖缠上。

都说好女怕男缠,她这个恶女怎么也怕缠?

撒娇、卖萌、玩深情。她怎么没看清她那名义上的弟弟竟是个披着美人皮的腹黑男?

完了,完了!敌人还没扫干净,自己又要陷到情网里,这可让她如何是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