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五种文章写作方法(汇集20篇)

导语:春天的诗句有很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春天的诗词作文,请大家认真阅读!

浏览

4025

作文

910

写作之人物描写的方法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中,人物描写方法有许多,不同的描写方法刻画的人物性格会有所不一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写作之人物描写的方法,欢迎参考阅读!

一、白描

利用言简意赅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不用色彩修饰,不借助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最大限度的少用形容词,单纯的描出事物的形象。如: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胳膊下挟着一叠大小不一的书籍。”《藤野先生》——鲁迅

寥寥数语,变形象而又生动的描绘了他的简朴生活和对教学的治学严谨形象。

二、漫画式勾勒

用以极其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把人物塑造为形态各异、千奇百怪、荒诞陆离的形象,以表达嘲笑、憎恶、同情等思想感情。如:

“他倘若低头看,断然是看不到自己的脚尖的,中间隆起的那个部位,会把视线挡住。稀稀拉拉的花白头发,整齐地朝后梳拢着,蘸了水,没有一根错乱的。白皙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由于胖,鼻子、眼睛就显得特别小;由于小,就显得格外精采有神。”(王润滋《卖蟹》)

通过描写,塑造出“过滤嘴”的形象:老而胖,整洁考究,富态优裕,高人一等。在描写中渗透着作者的嘲笑。

三、浓墨重彩细描

即以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细致全面地去刻画人物形象。如:

“……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让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的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阿累《一面》)

这三处,作者通过全面而细致的描写,刻画出处于艰苦条件下的鲁迅的精神面貌,一位“越老越顽强”的伟大战士的形象,即赫然屹立在我们的面前。

人物描写的方法是很多的,每种方法各有千秋,同学们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灵活地加以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文献综述写作方法

全文共 2036 字

+ 加入清单

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小编收集了关于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

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写作技巧和方法

全文共 1873 字

+ 加入清单

一、含义

写作技巧就是表现的技巧、方法,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有效艺术手段。写作技巧受限于作者的世界观、艺术观,同时又作用于他的写作实践,为写作活动服务。

二、特点

有四个特点:

1、稳定性。是指技巧的成熟和稳固。

2、互渗性。文章写作中的技巧和方法,虽因文章门类和品种的不同有所差异,但在文章写作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技法又往往是相互参照、相互影响的,于是就形成了写作技巧的互渗性特点。

3、创新性。写作技巧如果仅有代代相承、墨守成规,而无创作发展,那么文章就会僵化、萎缩,乃至消亡。

4、审美性。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写作技巧,将不同时空、不同角度的材料组合成绚丽多姿的文章大厦,因而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

三,方法

写作技巧在写作活动中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写作技巧是实现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作者的写作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写作意图。所谓的写作意图,就是指作者打算在文章或作品中表达什么样的生活和思想内容,以及通过这种表达达到什么目的。而要使这一写作意图圆满实现,就必须依靠写作技巧。

第二,写作技巧是构成文学作品艺术性的内在因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即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或表达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完美程度。这种艺术性的取得,决定于作者的世界观、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在具体的作品中,艺术性表现在作家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意境我典型形象,从而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虽不同于形式美,但它更多地体现在与内容和谐统一的艺术形式之中,而艺术形式的完美创造,则依靠写作技巧。

那么什么是写作技巧的操作训练呢?

(一)师法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采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关于写作形式与写作技巧的深刻启示。例如,巧合与悬念,往往是某些生活事件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固有形式或手法对比与映衬,常常是构成大自然优美景观及艺术美感的重要因素和手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人生和自然的规律中寓含着曲折美、变化美、节奏美;蝉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常见的景象中包含着动与静相反相成的艺术辨证法则......因此,我们学习写作技巧,必须首先向生活学习。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深入体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技巧真正得到提高。

(二)阅读、借鉴

即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以及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凡优秀的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程度都较高,其写作技巧往往是娴熟而又富于创造性。多读优秀的文章,在注意思想内容的同时,注意其写作技巧,看作者是运用哪些来表现思想内容,实现写作意图的,并且分析这些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其所取得的写作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实际(写作者自身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的实际与题材和表现对象的实际)进一步思考,看哪些手法可以拿来,经过改造为我所用。这样,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自己的写作技巧,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经常练笔

这是具有本质意义的技巧操作训练。清人唐彪写道: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信哉言乎!多写才能熟,熟才能生巧,这是不可更易的规律,任何企图改变或超越这一规律的人,永远也掌握不了写作技巧,永远也写不出好文章。只有经常写,反复写,才可能在写作者身上固定下一个写作技巧的概括化系统,一个自动化的写作行动方式。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懂得那些语言艺术大师们为什么谆谆劝诫我们大家都应该写、写、写,写得尽量多了。

写作技巧的掌握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技能阶段,一是熟练阶段。技能阶段,是无法之中求有法,能过观察、体验、多读、多写,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写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将它们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一阶段。熟练阶段,是有法之中求变化。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而掌握了包括写作的辨证艺术在内的多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它们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二阶段。古人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识得活法,并能运用活法是掌握写作技巧第二阶段的重要标志。

掌握写作技巧,对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否定写作技巧在写作中的客观作用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把技巧绝对化,走到唯技巧论的极端。因为,决定文章价值的主要因素,还是内容,脱离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章的审美价值乃至艺术性,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初学写作者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看图作文有哪些写作方法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看图作文,只有看懂了图,才能写好文章,所以,写作时首先要仔细观察画面内容,抓住图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具体有什么方法呢?下文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仔细观图,把握要旨

如若单幅图,就要弄清各部分的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若是连环画,要注意各幅图之间的联系及不同之处。

二、遵循顺序,理清思路

观察图画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果观图次序混乱,写起来也就会层次不清。

单幅图:按照事物空间位置变换顺序或内容的主次顺序进行。

连环画: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进行观察。

三、主次分明,注意取舍

观图一定要有所侧重,与主题思想密切相关的人、物或场景要重点观察。倘若题目提示中有参考词汇或短语。就应该认真领悟并同画面联系起来,从观察中领会图画的内容。

四、注重联系,适当发挥

看图作文,通常画面只能展现事物发展的一个或几个片段,这时就需要我们根据画面进行合理地联想。把画面中没有明白显示的内容写出来,使整个情节完整。如根据图中人物的穿着打扮和环境特点判断季节时间,根据人物姿态想象动作、语言及内心活动,根据人物之间的关系来猜测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另外,有时为了叙述方便,还可以为图画中人物起名字。

五、确立轮廓,形成模式

根据文章提示图画内容,来确定文章的题材、格式。同时考虑人称、选词及时态的运用。

[看图作文有哪些写作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就事论理法的论证方法的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要熟练说理的艺术,必须懂得基本的论证方法,就事论理法的论证的方法。写作议论文如果不善说理,也就是不善论证 。所谓论证,就是运用典型的论据来阐明论点和证明论点的方法,可以说,论证方法运用 恰当,论点、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论文也就深刻有力,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论 证方法。

所谓就事论理法,就是人们常说的用事例进行论证,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揭示其蕴含的 普遍意义。这种方法可以运用正面事例进行论证,也可以运用反面事例进行论证,如:

《小议“知错就改”》

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渑池会上,蔺相如立了功,回国后,赵王 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气,瞧不起蔺相如,还说要羞辱他。而蔺相如不予 理会,以国家大事为重。廉颇听说以后,觉得蔺相如很宽厚,就赤膊背着荆条亲自到他家请 罪。他们从此成了同生共死的朋友。这就是传颂千古的“将相和”。

蔺相如的宽宏大量暂且不说,廉颇的知错就改就很令人佩服。

人无完人,这是大家都相信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小毛病和错误,但很多人的小 毛病和错误都没能改掉,理由是:改不了。有的人明知自己错了,却不想去改,也许 碍于面子,出于自尊心,也就将错就错了。这些人都没能像廉将军那样知错就改。难道廉将 军就没有自尊心吗?只要想改正错误,其它的因素就不重要了。只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知错就 改的必要性。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已经是听得耳根都生茧子的一句话。如果开始有了蚂蚁,那怕是多 一些,能够被除去,那么也不至于千里之堤都毁了吧!人有错误和缺点没关系,只要下决心 去改正,那就会日臻完善的。如果不去改正,天长日久就会因一错再错而铸成大错,到那 时就悔之晚矣。

鲁迅先生小时候,有一次为了给母亲抓药上学迟到了,受到老师批评(老师是不知情的)。自 那天起,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过,仍然天天去抓药,却总是早早的到书塾去。他当时并没因为 有理由,而且是正当理由便不去改正它。这也是知错就改的一个好例子。

总之,知错就改有利于自己的提高,要做到这一点,既容易也不容易,关键是看你怎样面对 人生,面对自己的过失。终身求善知美者必以闻过修身为大德;否则,诿过贻患,不但注定 成不了大事,还可能引来蚁穴溃堤的难堪。(孙楠)

在这个习作中,作者运用了将相和的故事和鲁迅先生小时候的故事这样两个正面典型事例 来证明“知错就改”的重要性。像前面我们提到的习作《坚持就是胜利》一文中,还运用 了反面的事例进行论证。这都是就事论理法的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文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三) 务求解说清楚、做到条理分明

说明文的目的就是让人获得知识的技能,只有解说清楚,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说明说明,一说即明,如何解说清楚,要讲究说明的方法,注意结构的安排,着力语言的运用。关于说明的方法,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这里着重讲讲结构安排的条理性问题。

文章的条理性是客观事物、事理本身的特点、规律在文章结构上的反映。说明文解说事物、阐释事理要按其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的次序,使之层次清楚,主次分明,安排说明文的结构首先要注意条理性。如何具体安排结构,不同类型的说明文有不同要求,介绍产品制作过程的说明文,往往按照产品生产工序来安排结构,如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介绍手工工艺品景泰蓝的说明文。它按照制作工艺的程序,抓住“做胎”、“掐丝”、“涂色”、“烧制”、“打磨”五道关键工序依次作了详细具体的说明,全篇言之有序,给人的印象十分鲜明。这一类安排,以时间变化为序,着重写事物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写作方法:游记写作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们课本里有不少优秀游记,你知道那些文章好在哪里吗?我们是否也能那样学习着去提升我们的游记水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

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的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所写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于杂乱。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课文《参观人民大会堂》,按参观的顺序,依次写了五处的景物。先写大会堂正门的国徽和柱子,其次写中央大厅的天花板和地面,接着写大礼堂,然后写宴会厅和会议厅。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在大会堂所看到的景物。

二、抓住游览重点,详写过程。

一次参观游览活动,看到的景物很多,我们不能记“流水帐”。要把看到的景物中印象较深的写下来,其余地可以写得简略些。我们在一边参观游览,一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仔细观察。比方说,我们要写游览看到的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写作的重点就是把看到的景物重点写下来。对于我们看到的特别好的景物,我们要进行具体地描写,突出重点。对于重点的景物,要注意详细描写出它们的位置、大小、动态、静态、颜色等。如我们写“菊花”,颜色就有“红的如枫叶、白的如冰霜、黄的如麦穗”等等,菊花的形状就有像“小姑娘的卷发,毛茸茸的小鸡,绣球”等等。我们要把过程写详细、具体,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突出重点,清楚明白,才能写出游览的意义,才有教育意义。

三、略写前后,情、理、景相结合。

我们在写游览记时,应把开头和结尾写得简略些。开头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如《游善卷洞》的开头“我的故乡江苏宜兴有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善卷洞”。结尾应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如《天然动物园漫游记》的结尾写道“‘哈哈……’我们在欢笑声中结束了这次愉快的野游。朱库米天然动物园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这样,写的文章有头有尾,读起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我们要把感情融化于景物中,写出真意。写作时,我们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还有,我们在写景的同时,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在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中话题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全文共 202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们都知道思想离不开生活,一切皆从生活中来,一切也皆将回归生活,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也更是如此,它们有的是对世界本质的反思,有的是要表达人们的一种愿望或想象,在课改教材中,这一部分内容也倍受重视,更有对人生经历、生命内涵的体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中话题作文写作方法技巧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从生活体验、增加阅读量、思想角度、表达能力和文章结构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写好命题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围绕命题作文的趋势和特点,对高中生如何写好命题作文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方向。

关键词:命题作文;感悟;阅读个性;表达能力

近些年话题作文一直是高考的作文主流,可以说是称霸“考坛”,因此,是平时作文训练的重点。笔者认为,话题作文大大增强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个性思维能力的要求。只有敏锐的洞察力、较高的概括与表达能力以及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与体悟,才能较好地具体操作一个话题,因此,对处于对人生理解还在起步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如何写好话题作文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在此笔者简单提供以下几点写作方法与技巧以供参考。

一、体味生活,感悟人生

我们都知道思想离不开生活,一切皆从生活中来,一切也皆将回归生活,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也更是如此,它们有的是对世界本质的反思,有的是要表达人们的一种愿望或想象,在课改教材中,这一部分内容也倍受重视,更有对人生经历、生命内涵的体悟。

话题作文是要求学生对身边的一切都有敏锐的感悟力的一种作文形式,虽然它看似没有任何硬性要求,但学生的分数这些年来却呈下降趋势,这说明话题文比人们想象中的要难得多,中学生还处在人生旅程的起始阶段,必须培养自己在这个人生阶段的独特视角与感悟力。每个人只要细心观察,都可以轻易地从中领会出自己的真谛。因此,想写出一篇出彩的话题文,就必须善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总结生活。

二、认真阅读教材,同时尽量增加课外阅读量,从而积累词汇与语言,善于调遣各种知识储备

积累词汇的方法有许多种,当然最主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途径莫过于阅读书籍。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千百年来人类圣哲思想的经典总汇,因此,要尽量增加自己的课外阅读量,多读些经典名著,陶冶自己的情操,认识这个世界。

有的学生课业繁重,对于课外阅读恐怕是有心无力,这也不要紧,每个学生身边都有一份非常好的阅读资料,那就是人手必备的语文教材。教材可以说是无数教育学家按照学生心理年龄与认知水平而打造出的完全符合其自身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呕心之作,因此,只要能够有效地利用好自己的教材,调动多年学校学到的知识,那么成为一个有思想且能够出口成章的儒林学士则不成问题。

三、要有质疑与批判精神,只要思想积极,就要忠于自己的情感与体悟,勇敢、尽情地表达自己对世界、社会、历史、人生以及未来等的见解

这一点可以说是话题作文的本质所在,它没有固定的要求,却有最佳的选择角度,那就是理智、积极、个性、真实,而这所有的种种却又都取决于真实,如果你敢于把自己真实的想法付于笔纸,那么“文情并茂”中的“情”就可以轻易地表达了,而一篇优秀的文章也会“接近”完成。

但要注意的是个性并不等于不同,批判也并不是叛逆,两者不可混淆,不能一味地用“异于常人”作为个性的最佳代言,也切忌用叛逆来代替批判精神,这样很容易步入阅读与写作的误区。对理解文意毫无帮助,也最终会导致思维的一种批判模式,一旦这种模式在其心中根深蒂固,那么不仅会影响其阅读写作,其一生也终将活在吹毛求疵的误区中。

四、发挥自己形象思维的特长,经常练笔,挖掘自身的述说能力,从而写出真正符合自己特点的话题作文

在现实的作文写作中经常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有很多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心中明明已满载乾坤,等到真正落笔时却词不达意,文章显得苍白无力,这种表达能力的缺乏必须经过“艰苦”的练笔来克服。我们现在的学生一般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作文,而所写的作文一般都是具有强烈叙事色彩的记叙文,因此,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形象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就得到了一定的锻炼,相对于议论思辨等能力来说具有更多的优势,因此,学生只要有意识地练习写作或诵读片段式记叙文(或称作叙事散文)、微型小说、故事、童话、寓言以及抒情散文等,就能够比较轻松地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我手写我口”的境界。

五、掌握最基本的一种话题作文结构,即“三段式”结构

在初中阶段学生在尽量提升作文布局的同时,必须掌握话题文,也同样适用于议论文与记叙文的一种基本结构形式,那就是

“总—分—总”结构,也可以说是“凤头、猪肚、豹尾”结构。初中语文教材上的课文范文,70%以上都是这种三段式结构,熟练地掌握这种文章结构,不但可以作为写文章的基本保证,而且当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对文章的理解达到更高一层的境界时,自然就会举一反三,以此为基础写出更多优异结构的美文了。

总的来说,提高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只有教师平时多关注社会动态,感悟生活,再综合多方面的方法和技巧,方能写出精彩,写出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读后感的写作方法解析

全文共 3929 字

+ 加入清单

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小编整理了读后感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今天,咱们就重点来谈谈第二种.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例文

我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 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

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血写的稿件丢失了,多么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来,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保尔可谓强者的化身.

对照保尔,想想自己,感到脸上一阵阵烘热.记得今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我家却十分冷清.爸爸工作繁忙出差了,妈妈因病卧床不起.听着孩子们在外面的嬉闹声,我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片刻就"簌簌"落下眼泪来.妈妈见我落泪了,指着床头的书说:"轩轩,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看完了吗

"我再次把这本书翻阅,保尔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对,我该做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我应该为家人分忧解难,决定下厨做饭菜.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紧紧拉住我的手说:"你真是咱们家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我指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说:"是它教会我的!"

每当我遇到困难而退缩时,每当我受挫折而落泪时,我就会想起保尔那高大的身影,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评语:这篇读后感的特点是:有感而发,情感真挚.小作者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后,对保尔这一主人公产生了敬仰之情,称赞他是"强者的化身".当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用保尔这一榜样鞭策自我做生活中的男子汉.篇末紧扣文题,用"每当……就……"的句式表明了自己的抱负,是画龙点睛之笔.

写好读后感活用"四字诀"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

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如何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学生写好读后感,历来是一件较辣手的问题.要写好读后感,指导是关键.我是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呢 体会是:

一,指导审题,理清题意

写好读后感,审题理清题意是关键.例如指导学生写《养花》一文的读后感.

养花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研究和试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花虽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会忽然闹霜冻。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这是个乐趣,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在夜里放蕊。花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者约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明白"感"是什么

"感"就是要求写自己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接着要求学生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写,可以先讲作者怎样说,怎样做,然后写自己"悟"出什么道理.

如何给文章定目呢

读后感题目多种多样,既可以直接题目,如:《养花》读后感;也可以用一句话或一个词做正题,如:学习要善于摸门道—《养花》有感.

总之,要使学生弄清题目要求,写作上要求,审题最关键.

二,抓中心,定要点

《养花》这篇文章写读后感,就是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所谓"文章的思想感情"即是中心思想,写体会的读后感,"感"应该围绕中心思想去开展.

第一步:先让学生回忆《养花》一文的中心思想,理清要点.第二步:我归纳习作要求,《养花》这篇文章抓住三个要点:①,养花能增长知识.②,养花能调节脑力劳动.③,养花可以创造劳动果实,发展友谊.

三,抓住要点,联系实际,理清结构

首先我让学生讨论《养花》一文几个要点,有几个方面体会较深.接着指导如何联系实际谈体会,最后介绍写读书笔记的两种方法:

1,先叙后议.方法是:先介绍什么书,讲了什么内容,反映什么中心思想,围绕中心结合自已例子说感受,最后写对自己的教育.

2,夹叙夹议.即围绕中心抓两三点,联系实际,扣紧原文发表感情,或者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去开展议论.

四,指导几种开头方法

1,开头谈总的感受.如:最近我读了老舍先生《养花》一文,觉得越读越有味道……接着再谈自己领会最深的那几点.第二段逐点谈体会,结尾小结全文,谈谈自己的打算.

2,开头提出问题.如:学习上难免有挫折,一个学生该怎样对待挫折呢

最近学习了老舍《养花》一文很受教育.然后参照上一种写法,从第二段开始,逐点谈体会.

3,开头指出某种不良现象.如:班上有些同学把读书看成是苦差事,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在课堂上垂头丧气,这是什么原因呢

然后引出《养花》这篇文章,逐点谈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关于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

全文共 6235 字

+ 加入清单

一、审题思维——概念的形成过程

“概念是形式逻辑思维的细胞。”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度概括地反映对象的特征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要求人脑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逐渐产生认识过程的突变。

议论文写作中,题目即是概念。具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文);二是材料作文(包括看图作文)。

在命题作文中,概念已明确给出,要求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水平总是与他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相联系的。因此,要使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深刻、丰富、系统,必然要培育他们形式逻辑思维中的抽象、概括、比较等能力,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能力。

具体要做到以下三点:A、概念要明确。概念明确,才能正常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写出的文章才能清楚明白,否则,文不对题,令人不知所云。B、要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议论文写作中,概念的内涵就是题目的含义:概念的外延就是指题目的适用范围。只有明确灵活地界定题目在特定语境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论证才更有说服力。C、弄清概念间的关系、不少议论文题目使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组成的,这时就要弄清楚这几个概念之间是相容关系还是不相容关系。如《独木与森林》、《高分=高质量》这两个题目就是不相容关系。对于相容关系的题目来说,我们就要着重挖掘它们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而对于不相容关系的题目,我们就要着重选好立足点,肯定一个,否定一个,态度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在材料作文中,首先我们要充分理解材料,透过材料的表象抓其实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具体走向思维抽象,从而形成一个总领性的概念,是一个提炼概念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主体思维即是形式逻辑思维,其中必须要采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等方法

具体要做到以下三点:A、整体把握材料,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子,分清主次。如果学生能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那么学生就容易理解和吃透材料的中心及其蕴含的意义,这样,形成的概念才会准确无误。B、善于化具体为抽象,不能把目光总是停留在材料的表面,要力求通过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力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特殊中归纳出一般规律来。C、善于运用多种思维去思考材料,力求选取一个新颖、富有时代性的角度。

二、立意与拟题思维——运用概念构成判断的过程

把概念弄清楚之后,便要确定中心和想出一个恰当的题目了。本文将立意放在拟题之前,是因为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是先确定了中心才能准确拟好题目的,它们同属于运用概念构成判断的过程。

“判断是人们思维活动的中间环节。”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脑子中形成概念,而要对事物进行肯定或否定,就要运用概念进行判断。议论文要求运用正确的观点,按照准确的思维过程,准确无误地进行分析说理,推理论证,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判断,否则立意错误、拟题不当就是离题,全盘皆输。

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复合判断和模态判断三种。在议论文的立意和拟题过程中,应该明确要运用哪种判断进行推理。

简单判断就是本身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性质判断,例如现在社会上许多人昧着良心做坏事,我们意识到良心很重要,于是便得出做事情不要把良心丢了这一判断,就可以拟《“良心”不可废》这样的题目;再一种就是关系判断,如《“洋”未必“奴”》这个题目,在它形成之前,作者一定想过:“洋”与“奴”的关系,经过反复思考,得出“洋”与“奴”是不相容关系的判断,于是便拟出了这个题目。

复合判断就是一种在其自身这包含了其他判断的判断。其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假言判断,例如当意识到多说无益,得出“语言如果能够产生采访,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会成为最富有的人了”这个判断之时,就可以拟出《动口不如动手》这样的题目;二是选言判断,“近墨者黑”是一句流传很久的古谚,但是也有不少是洁身自好的人,那么就形成了“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这两个判断,其中

必须选出一个作为自己的论点,这样,也就有了《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这两个题目;三是联合判断,我们知道,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于是得出“作为一名学生,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也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强健的体魄”这个判断,题目《论“三好”》也就出来了。

模态判断是指判定事物的必然性或可能性的判断。例如,现在人们纷纷出来批判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得出了“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人才”这样的判断时,便可以拟出《高分与低能》这个题目。

三、选材思维——推理之前的酝酿过程

题目和中心出来之后,接下来就要为论证收集材料,也就是运用概念构成判断之后进入了推理的酝酿阶段。形式逻辑思维在这个阶段同样占据着重要作用。

“材料是表现观点的支柱。”材料选好了,写出来的文章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否则,就像冬天的枯树,空空洞洞,引不起读者的兴趣,达不到教育人、感染人、启迪人的目的。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推理的这个酝酿过程。

首先,议论文的选材必须紧紧围绕中心、主旨,分清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凡适合表现主题的材料就采用,不适合表现主题的,尽管材料新鲜、具体、生动,也一定要忍痛割爱,这样才能做到主题鲜明突出。例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初作者写《自豪吧,祖国》的通讯时,文中用了20多个不能说不生动的例子,给周围的人看了看,感到不好,后来,经过认真推敲,删去了不少,只剩下我们今天见到的三个例子。细究这三个事例的好处,就不难发现,这三个事例已起到了原先20多个事例的作用。

其次,要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形式逻辑思维,通过加工、提炼、筛选等方法,力求使所选材料具有准确性、真实性、典型性、时代性、新颖性、例如,鲁光写《中国姑娘》,所用的全部是第一手的材料,他所追求的准确真实使他的这篇文章写得感人。又如罗兴平写的《高度重视世界观、人生观问题》一文中,选取了孔繁森和王宝森作比较。他们都是共产党员,又是同龄人,都曾处在党的重要领导岗位上,但他们一个万世流芳,重如泰山,一个轻如鸿毛,为后世唾骂,对比鲜明。他所追求的典型性使得文章有非常强的说服力。再如,谈人才问题,自唐韩愈以来,人们往往强调的只是“伯乐”的作用,而叶永烈的《首先要做马》一文,突破了他人的思维定势,提出了“首先要做马”的全新观点,立意新颖,角度独特,又具有时代性,因此获得极大成功。

四、结构思维——推理的构筑过程是形式逻辑思维的细胞。

材料准备充足,接下来就是如何组织和安排这些材料,也就是安排文章的结构。结构是推理过程的骨架,是作者思路的反映,也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与构造。议论文结构主要包括层次、段落的安排,观念、材料的联系、起笔、收束的确定,叙议、详略的处理。这一切都十分强调逻辑性,要求结构合理、完整、严谨。

议论文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是依靠立论点,摆论据并通过论证而结构篇章的,其中必然要运用逻辑推理。形式逻辑中的推理即由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它所根据的判断叫“前提”,它所推出的判断叫“结论”。在议论文写作中,结构需要由一系列的判断层层堆砌而成,由一个或几个判断构成的前提推出结论,再以这些结论为前提提出新的结论,如此层层推进,便构筑了文章的骨架。构筑结构主要是运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别推理,这三个推理笔者将在表述思维中相信论述,在这里先放着不谈。

五、表述思维——推理的具体运行过程

材料和结构都处理号令,接下来就进入关键的阶段——把脑子里酝酿的东西用书面语言表述出来。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语言进行表述必须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这在议论文写作中尤其突出。议论文的表述其实就是形式逻辑思维中推理的具体运行过程。议论文写得是否严密,语言是否准确,行文是否流畅,就是推理是否成功的表现,与一个人的形式逻辑思维有密切的联系。例如,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对张思德同志的死的评价就运用了推理的方式:“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段话整理成一个推理就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比泰山还重;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毛泽东同志运用推理进行论证,使文章言简意赅,令人信服的说明道理,证明观点,收到了理想的说理效果。

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如果推理缜密,文章则逻辑性强:推理混乱,则不知所云;思路清晰,则层次分明;思路不畅,则滞涩生硬。因此,要求学生的表达言之有序,实际上使要求对学生形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育。学生的表达能做到井井有条,序列清晰,说明他们的形式逻辑思维达到一定的水平。

推理具体可以分成三种,即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合类比推理。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这三种推理各有各的优势,可以运用其中的一种进行论述,也可以把两种或三种结合起来运用,看具体的文章内容而定。

演绎推理是指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出特殊的结论的推理。例如,不进行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发展就会缓慢,国家就难以富强;我们要尽快发展经济,使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所以,我们必须改革开放。

这是一个典型的演绎推理过程。在议论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绎推理的教学,让学生先能够从论点出发找出一般性的原来依据(如经典性的言论、公认的原则、公理、格言等),再以所确定的原理为前提进行演绎推理,推出所要证明的论点即为结论。

归纳推理是由特殊性(或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如毛泽东同志在《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一文中这样写道:“一切所以号称强大的反动派统统不过都是纸老虎。原因是他们脱离了人民。你看,希特勒是不是纸老虎?希特勒不是被打倒了吗?我也谈到沙皇是纸老虎,中国皇帝是纸老虎,日本帝国主义是纸老虎,你看,都倒了,”这段话就是一个典型的归纳推理,由希特勒、沙皇、中国皇帝、日本帝国主义等几个具体前提推出一个普通性的结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在议论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归纳推理的教学,让学生先能够从论点出发找出典型事例的依据,再能以这些事例为前提进行归纳推理,推出所要证明的论点即为结论。

类别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属性的相同,而推知这两个事物的另一些属性也相同的一种特定的推理形式。如我们在写文章时,常常先举一个例子,分析它具有某种性质,接着,常用“由此类推”之类的词语,分析与该例子类似的某种事物也具有相同的性质,这就是运用了类比推理。在议论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类别提炼的教学,让学生先能够找出与所论证的事物相类似的另一事物,然后进行类别推理,推出所要证明的论点即为结论。

推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议论文说理是否透彻,分析是否具体,论证是否严密,文章是否更具有逻辑性和说服力。因此,推理能力在议论文写作中至关重要。

六、修改思维——整个逻辑思维的反思过程

“文章皆为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以其本身固有的复杂性,不能一下子为写作主体所认识清楚把握全面。文字表述又以其灵活多样性,也不能一下子就能选择恰当。因此,文章只有经过严密的修改,进行结构的重新条理、文字的润饰才能使之更加完整,更加精粹,其目的在于追求思维的深化与表述的完善,而表述的完善正源于思维的深化。叶圣陶显示讲:“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是修改思维,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7]议论文的修改,应是检查整个形式逻辑思维的严密性,要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各个环节反复推敲,查补漏洞,不能出现违反形式逻辑思维四个基本规律的情况。

一是应遵循同一律,避免偷换论点。同一律是指人们在对客观事物进行思维时,每一思维都有其确定性,都必须保持同一。也就是说在同一色瓦过程中,既不能前后不一致,随意改变,转移论题,也不能在使用概念时,概念的含义和使用范围前后不一致,混淆或偷换概念。在议论文 写作过程中,必须保持思想的一致性,只有这样,论证才能紧扣中心论点,不至于出现离题、偏题的现象。例如,把“勤奋是成才的决定因素”论证成“勤奋是成功的决定因素”,把“做热爱集体的模范”论证成“做热爱祖国的模范”,把“祸患常积于忽微”论证成“知识也在于积累”等等都是由偷换概念而转移论题,违反了思维的同一律。

二是应遵循矛盾律,防止不攻自破。矛盾律是指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反对或矛盾的判断不能通道号承认它们都是真的,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如果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就会出现思维上的前后不一,自相矛盾。例如,有人说:“这些指标,我们基本上完全达到了”。这句话就存在自相矛盾之处,原因是在一句话中,同时运用了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即“基本上达到”和“完全达到”。

“基本上达到”就不是“完全达到”,两者必有一假。

三是应遵循排中律,不能模棱两可。排中律是指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承认它是假的,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如果违背了排中律,就肯出现模棱两可、无所适从的情况。

例如,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歌颂与不歌颂的问题时,就运用了排中律,他说:“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你是无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资产阶级而歌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二者必居其一。

四是应遵循充足理由律,克服论证不充分。充足理由律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确定任何一个判断是真实的,都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议论文具有说服力的条件,只有充分分析说理,才能以理服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看人、看事、看问题更是如此,只有把各个方面的道理都分析透了,各种理由都阐述够了,客观事物的真实与否才会明白,文章中的观点才能让人接受,写出来的文章也才能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能帮助人们正确地从事客观实践,发挥文章的教育作用。

通过审题、立意、拟题、选材、结构、表述、修改等运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也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形式逻辑思维运行的过程。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关键是加强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训练,必须把形式逻辑思维训练放到日常教学上来抓。具体要做到以下三点:

(1)把形式逻辑思维立论贯穿到世界训练中。对学生来讲,逻辑学的只是比较艰深,而且也比较枯燥,直接灌输大多的理论可能会适得其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使学生失去了兴趣,所以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实际训练中深入浅出地锻炼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例如,可以把概念的训练与词语的训练相结合,把判断的训练与句子的训练相结合,把推理的训练与论证方法的训练相结合。

(2)逐步把形象思维过渡到形式逻辑思维。在日常训练中,应先把概念和判断这两项训练搞好,其中应着重训练好抽象力和概括力,因为只有学好抽象和概括,具体形象才能上升为抽象的概念和判断,才能运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多从因果联系上分析问题,因为由结果到原因的探求过程,就是一个对事物的现象作本质分析的过程,其中贯穿着思维的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也贯穿着运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

(3)在课文讲解中注重形式逻辑思维训练。教师在讲解议论文课文时,可以先确定每一课所要训练的思维目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文章句段篇之间的逻辑关系,提炼思维线索。同时还可借助还原思维训练,每讲完一篇议论文时,要求学生将整篇课文的思维训练回顾一番,总结一遍,让学生更加清楚地审视整个思维过程。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就能渐渐掌握形式逻辑思维规律,从而提高形式逻辑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100种作文写作方法汇总

全文共 16423 字

+ 加入清单

1.第一人称叙事法

【特点】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2.第三人称叙事法

【特点】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3.顺叙法

【特点】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4.倒叙法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5.插叙法

【特点】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6 .补叙法

【特点】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7、分叙法

【特点】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8、详叙法

【特点】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

9、略叙法

【特点】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10、直接抒情法

【特点】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11、间接抒情法

【特点】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12、先叙后议法

【特点】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13、先议后叙法

【特点】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14、夹叙夹议法

【特点】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15、以物为线索

【特点】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16、以人为线索

【特点】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17、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特点】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18、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特点】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19、写生法

【特点】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0、转动法

【特点】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21、剥笋法

【特点】有些物品结构比较复杂,光用转动法还描述不清,抓不住特点,我们就要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的顺序把物品的结构描述出来。这就要用过渡词语把进入哪一层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点地介绍物品的结构。

22、拟人法

【特点】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23、化动法

【特点】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

24、说明法

【特点】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

25、运用“五觉”法

【特点】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26、借物抒情法

【特点】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27、托物言志法

【特点】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已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28、物品自述法

【特点】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

29、远眺近看法

【特点】建筑物可以远眺,也可以近看。远眺建筑物,可以得到建筑物整体印象,看法楚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但是,远眺不可能看清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但是对建筑物在空间的位置,缺乏一种整体感,往往有一叶障目的感觉。我们描写建筑物时,把远眺和近看的结果结合起来写,可以使读者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部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完整的印象。

30、内外结合法

【特点】从外面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轮廓,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内部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因此要作详细的介绍。从外面观察建筑物要着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切忌写得支离破碎。从内部观察建筑物要细致,因此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采用内外结合法描写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法。

31、移步换形法

【特点】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32、说明介绍法

【特点】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

33、环境衬托法

【特点】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34、彩笔描绘法

【特点】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35、远近结合法

【特点】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

36、时序变换法

【特点】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续性。

37、生长变化法

【特点】植物总是要生长的,一般要经过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如果把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和生长的情况与下来,就好像给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电影。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采用生长变化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长过程中最突出的变化写下来;其次要交代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前后情况和过程;此外要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写下来。

38、展开联想法

【特点】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例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葱葱的松树,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决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树与英雄的品质上有相似之处。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首先要认真读书,了解生活,使自己的头脑储备丰富的知识。其次是勤思勤想,经常训练,使自己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39、突出重点法

【特点】植物总是由根、茎、枝、叶、花、果组成。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对植物的根、茎、枝、叶、花、果的各个部分进行描述,也可以只对植物的某一部分进行描述。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植物时,首先要找出这棵植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要对最能体现这棵植物特点的部分从颜色、形状、气味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此外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

40、对照比较法

【特点】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我们描写植物时,往往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来突出植物的特点。对照比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这种植物与另一种植物进行比较;一种是把植物本身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放在一起比较。采用对照比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写的植物最显著的特点与其他植物作比较。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采用对照比较法还要注意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找出矛盾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41、赞美颂扬法

【特点】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如青松不怕严寒,杨柳随处生长,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桂花香飘十里,留芳人间,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植物的这些特点往往使我们联想到做人的道理。如看到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可以联想到要对不正之风作斗争;看到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可以联想到做人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赞美颂扬法就是对植物的这些特点进行赞颂。采用赞美颂扬法首先要对植物的能联想到怎样做人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描写,并以此贯穿全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其次文章中要把赞美的感情抒发出来,要在描写植物中写出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感人。此外还要注意首尾呼应,突出赞颂。

42、静态素描法

【特点】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不同的动物,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同,例如鸟只有两只脚,但有一对翅膀;鱼没有脚,但不鳞和鳍。静态素描法就是把动物静态时各个部位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写出来。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分辨动物各个部位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其次要找出各个部位形状的特点。此外,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这样,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幅动物的写生画。

43、总分结合法

【特点】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美丽,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美丽来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灵活”,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灵活来写。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

44、特征举例法

【特点】采用特征举例法描写动物时,一般先指出动物的某一方面特点,然后举具体的例子加以证实。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抓住最能反映动物的这一方面的特点,而且要尽量写具体,使读者觉得可信。

45、特征说明法

【特点】采用特征说明法描写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用,或说明为什么具有这一特征。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科学性,要有依据,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方法加以说明。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要注意多阅读科普读物,了解动物的习性。

46、重点突出法

【特点】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某一动物,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加以描述。在描写动物的最主要特点时,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比较等方法,使重点部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有的对主要特点详细描述,次要特点一笔带过;有的则内写主要特点,不写次要特点。

47、成长变化法

【特点】用成长变化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把动物从小到大整个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写下来,不能采用写流水帐的方法。描写动物成长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时,要注意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避免中间衔接不上,使读者看了莫明其妙。动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系统地观察,要不意识地写系列观察日记,把观察结果写下来。最后,只要将观察日记加以剪裁,就可成一篇反映动物成长过程的文章。

48、实验证明法

【特点】采用实验证明法首先要找出动物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特点及习性,然后通过实验来证明动物确实具有这方面的特点和习性。在记叙实验的过程时,要把实验的方法、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写下来,这样才能使读者信服。这一类作文一般按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明白道理的顺序写。

49、群体描写法

【特点】描写一群动物,最要紧的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要选择具有特色的动物,重点观察,重点描写,其它的或者概括地写,或者略写一笔,要做到选材典型,重点突出。对重点描写的动物,要抓住它的形状、颜色、动作,进行具体的描绘。对略写的动物,可抓住某一方面略提一下。描写一群动物,切忌面面俱到。

50、现场目击法

【特点】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把观察的地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起来具有真实感。由于现场目击是以作者的观察视点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因此,描写时不强求全面、完整,但是也要慎重选择描写的内容,做到突出重点。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在叙述过程中交代清楚哪些是亲眼见到的,哪些是猜想的。这样文章具有科学性。

51、拟人法

【特点】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52、动物自述法

【特点】动物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动物,因此文章中要把“我”当作动物来写。这里要注意在写作时把“我”和动物融为一体,不能露出痕迹来。动物自述法是采用拟人的方法来描写动物,因此在描写时,既要反映动物外形、动作、习性的特点,又要体现人的一些特点。这样才能使文章既具有科学性,又显得生动活泼。

53、议论抒情法

【特点】采用议论抒情法记叙动物,要对能给予启示的动物特点进行仔细观察,然后进行详细的描述,这样议论或抒情时就会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议论抒情法要把动物的某些特点与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要具有的精神、品质、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描写动物特点时,要为议论抒情作好准备;议论、抒情时,要围绕所描写的特点进行。采用议论抒情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描写、抒情、议论。

54、景物衬托法

【特点】景物衬托法就是描写动物,首先要集中笔墨描写好动物,写出动物的特点。动物的描写要成为文章的中心。其次描写动物周围的景物时,要为描写动物服务。景物的描写在全文中只是起衬托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55、季节特征法

【特点】采用季节特征法描写自然景物,一定要对景物四季不同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描写时,既要逼真地再现具体的时令特征,又要表现景物本身的特征,使时令特征和景物特征融为一体。在描写景物的四季特征时,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各有侧重。此外,运用季节特征法描写景物时,不能变换景物的地点,要对同一地点的不同季节景色描写。

56、随时变化法

【特点】随时变化法一般运用于描写日出、月上、日落、月夕等天空的景色变化,以及描写刮风、下雨、下雪等气色变化。采用随时变化法描写景物,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时间的推移过程中,景物所发生的细微变化,这样才能言之有物。在描写景物时,要把时间的变化交代清楚,这样能反映景物变化的时间进程感。其次要把景物在各个时间里自身特征的变化描写具体,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场景物变化的小电影。

57、日内变化法

【特点】同一景物在一天内不同的时刻,景色是不一样的。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我们必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面,并做到各有侧重,避免画面相似。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不能只改变景物的地点,但是侧重点可以变化。这样,才能做到同中有异。

58、定点换景法

【特点】运用定点换景法描写景物,首先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因为表现同一事物时,立足点不同,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达效果大不一样。其次描写时要注意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即使不用文字作专门说明,也应该让读者能从描写中领会到作者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方位。此外,描写时要按照一定顺序,即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从左到右或从右至左等等。这样可以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有立体感,给读者以如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感受。

59、定景换点法

【特点】同一景物,从不同的位置去看,所呈现的面貌是完全不同的。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就是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景物的差异写出来。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其次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此外描写景物时,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反映,使读者对景物有整体感。

60、移步换景法

【特点】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61、围绕中心法

【特点】我们描写景物时,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写下来,而且也不必要全写。围绕中心法就是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景物进行描写。采用围绕中心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有了中心,写景就有了主心骨。中心的确定来自对景物的细致观察。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这就是文章中心。中心确定以后,就要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筛选。能表现中心的就要进行细致的描绘。能衬托中心的也要进行必要的描写。与中心无关的,就略去不写。

62、分类描写法

【特点】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因此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进行描写。采用分类描写法要把握景物的总特征和各类景物特征的关系。描写各类景物时,都要围绕景物的总特征。采用分类描写法,还要注意准确地“分门别类”,避免重复交叉。

63、听看想法

【特点】听看想法一般用于对刮风、下雨、打雷、下雪等气象变化的描写。采用听看想法描写景物,要围绕同一景物写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这样,文章的笔墨既集中,又有变化,能引起读者的兴趣。采用听看想法描写景物,要把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听到和看到的交代清楚。在写看到的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等等。

64、描写议论法

【特点】采用描写议论法写景最主要的是把描写和议论紧密地结合起来。描写景物时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把有关景物写具体。议论时要针对描写得最具体的景物进行议论。采用描写议论法写景同样要注意把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交代清楚;同样要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具体的景物。

65、动静结合法

【特点】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肖像既要写出人物静态时的身材、衣着、外貌,又要写出人物动态时的神情、姿态和气态。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时要注意围绕人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和动态,做到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的统一。描写人物动态时,要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来写。描写人物静态,可以从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等方面选择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地方来写。

66、通篇拟人法

【特点】)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要把看到的一切都写得像人那样有思想、有情感、有动作。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是把看到的各种各样景或物都比拟为人,因此它们的语言、动作、思想,全文显得和谐。

67、比较异同法

【特点】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以显现。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有比较点。例如对两种植物相比,可以比颜色,比形状,比香味。有了比较点,就能比出差异来。其次要比出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来。有些自然景色粗看过去,大同小异。但是,通过比较可以从小异中比出特征。例如,同样是雨,就有暴雨、大雨、细雨等区别。比较有两种。一种是纵比,将现在和过去比较,通过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说明问题;另一种是横比,即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找出相异点来。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时,要灵活选用。

68、景物幻化法

【特点】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凝望某一景物时间较长以后,好像这个景物动起来变成另一种事物,这就叫幻化。幻化的景物实际上是随作者的联想或想象而构成的一幅新情景。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就是把这种想象出来的情景写下来。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首先要对原来的景物作必要的交代,这样读者才能知道新情景是由什么景物幻化出来的。当然这种必要交代可以在幻景之前,也可以在幻景之后。其次描写幻化景物时要注意完整性、连贯性,能帮助读者构成新的情景。

69、借景抒情法

【特点】采用措景抒情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带着强烈的感情来写,做到寓情于景,使客观的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这样,读者看了以后,会自然而然地引起同感。在抒情时,要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语言要优美而富有感情色彩。采用借景抒情法要做到景情相应,写景和心情要一致。

70、方位介绍法

【特点】采用方位介绍法描写环境,可以以“我”为中心,按照前后、左右、上下的方位介绍,也可以按照自然界的东、南、西、北的方位介绍。采用方位介绍法描写环境,首先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是站在哪一个位置看到的。其次,要按照方位有顺序地描写,不要一忽儿东,一忽儿西。此外,描写环境的设施时,要注意把具有时代特点的、地域特点的地方写出来。

71、参观介绍法

【特点】采用参观介绍法描写环境一般按照参观的顺序写。因此记叙时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同时要根据参观的路线有条不紊地把看到的事物写下来。采用参观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把看到事物的外观特点和它的作用、意义结合起来写,这样可以反映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属性。在记叙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向导的介绍穿插起来写,这样可以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印象。

72、画面组合法

【特点】采用画央组合法描写社会环境,首先要从社会环境中选择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的不同画面。然后对一幅幅不同的画面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具体的描绘。最后将不同的画面按一定的顺序组合成一篇文章。采取画面组合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注意选择的画面具有代表性,还要注意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

73、分类介绍法

【特点】描写社会环境,除了描写社会环境的景物外,还可以写人情风俗、地理风貌、气候物产和光荣历史等。采用分类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就是有重点地选择几个方面进行介绍。采用分类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注意选择最典型的材料进记叙,这样才能反映出社会环境的特点。其次各类之间要互相关联,使各个方面组成了一个整体,给读者以完整的印象。采用分类介绍描写社会环境,除了通过直接观察法了解社会环境的特点外,还要从报刊杂志上,从调查访问中了解写作的素材。

74、触景生情法以

【特点】采用触景生情法描写社会环境,首先必须是情由景生,有感而发。也就是看到景物以后,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好像非说出来不可。其次描述时要以情为主,以景为次。写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都应当句句是情,字字是情。这样写来的文章就特别感人。这种写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两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

75、粗笔勾勒法

【特点】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大致形象。

76、工笔细描法网

【特点】工笔细描不进对人物的肖像进行细致入微、一丝不苟地刻画,不同只描绘大致的轮廓。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也要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突出重点,以形传神,不能面面俱到。在描写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时,要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格、性格的特点。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要对人物外貌进行细腻、具体的刻画,能使读者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人物的彩色照片。

77、画龙点睛法

【特点】鲁迅说过:“要极省俭的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眼睛是会说话,会传神的心灵窗户。在人物肖像描写中,描写好眼睛可以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描写人物的眼睛,可以用细描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联想的方法,通过对眼睛的观察,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采用画龙点睛法描写人物的外貌,并不是说描写人物只能描写眼睛。这里含有抓住重点的意思,也就是说要把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东西写具体,把人物写活。

78、人物特写法

【特点】特写是电影艺术的一种表现方法,是用极近的距离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其特别放大。人物特写法就是围绕人物的最显著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采用人物特写法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先抓住人物的最突出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个特点,把有关部分写具体。这样可以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79、动态速写法

【特点】速写是绘画的一种方法,即一边观察,一边用简单的线条把人物的主要特点迅速勾画出来。动态速写法就是把人物动作过程中神态和表情的最主要的特点写下来。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求抓住人物动作过程中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一个镜头进行描述,好像是作者用照相机拍下的一张彩色照片。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时,既要用简笔勾勒出人物神态和表情的特点,还要适当地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

80、动静结合法

【特点】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肖像既要写出人物静态时的身材、衣着、外貌,又要写出人物动态时的神情、姿态和气态。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时要注意围绕人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和动态,做到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的统一。描写人物动态时,要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来写。描写人物静态,可以从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等方面选择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地方来写。

81、展开想象法

【特点】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的过去,进一步说明人物具有这些外貌、衣着、打扮的原因;也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未来,进一步塑造人物的形象。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合理地想象,即作者的想象要有依据。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信服。

82、比较描写法

【特点】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所以比较是反映人物特点的一种好方法。采用比较描写法,可以写出人物外貌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写出人物的神情、态度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这样可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注意客观地进行比较,不要故意贬其他人。

83、人物漫画法

【特点】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来达到尖锐的讽刺效果。在描写人物肖像时,有时对人物的某一特点进行夸第描写,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采用人物漫画法时,要注意夸攻得适当、合理,这样读者看了有真实感。人物漫画一般用于对人物的贬斥或讽刺。

84、自我介绍法资讯站

【特点】要描写自己,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自我介绍时,就能做到实事求是描写自己,做到既不吹牛,也不自卑。要正确认识自己,还要知道别人怎样看自己,因此在平时要经常留心老师、父母、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议论。其次,描写自己要抓住自己的最主要特点写。要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回忆,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抓住最主要的写。

85、结合时代法

【特点】时代不同,人物的外貌特点不同。例如清朝的男子,脑后都有一根长辫子;现代的男子一般是理西发或小平头。时代不同,人们的衣着打扮也不一样,旧社会的人穿着长袍、马褂;现代人穿中山装、甲克衫等等。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反映时代特色。人们生活的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一样,外貌、衣着、打扮也不一样。少数民族的打扮与汉族的打扮就大不一样。所以描写人物的肖像还要注意地域性。采用结合时代法描写人物肖像时,要把人物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外貌、衣着、打扮、形态描写出来。

86、步步深入法

【特点】步步深入法是肖像描写中的一种动态描写,也就是要写出人物外貌的发展、变化。因此采用步步深入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前后联系,做到前后描写,同中有异。这样,文章才能前后连贯。步步深入法是在记叙人物活动时对人物的肖像进行描写,因此描写时要自然、恰当,不能使读者看了不协调的感觉。步步深入法是分成几次描写人物肖像的,而且每一次的描写均有变化,因此在描写外貌前,要对变化的原因作必要地说明。

87、连续动作法

【特点】连续动作法一般用于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过程,如跳高、跳远、游泳、切菜、烧饭、钓鱼、挑水等。描写连续动作时,要按动作的顺序依次进行描写,这样文章才能通顺、连贯。其次描写连续动作,要注意准确地使用动词。

88、交替叙述法

【特点】运用交替叙述法描写动作,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对一比赛,如乒乓球比赛、下棋、摔跤、打羽毛球等。另一种是描写人和动物的争斗,如打虎、捉蟋蟀、钓鱼等。采用交替叙述法描写双方的动作,首先要注意动作合拍,即防守一方的动作与进攻一方的动作对应。其次,要注意各自动作的连贯性,即每一方的动作都是连续的。

89、概括描写法

【特点】连续动作法和交替叙述法一般是把人物的每一个动作过程都描写出来,而概括描写法则并不把每一个动作过程都描写出来,而是抓住动作的特点进行概括描写。采用概括描写法描写动作,要先对动作的全过程进行仔细观察,然后通过分析,总结出动作的特点,再进行描述。采用概括描写法描写比赛过程中的双方动作,要注意有总有分,有详有略。

90、天女散花法

【特点】天女散花法是场面描写的一种方法。采用天女散花法描写人物活动场面中的动作,首先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即每一个人的动作都要与确定的中心有关。其次所选择的动作要有代表性。这样,全篇文章才能有整体感。采用天女散花法描写人物的动作,一般采用先总后分法。先介绍动作的起因,再分述不同人物的动作。

91、动作分解法

【特点】人物的一连串动作往往是一瞬间完成的。电影中,经常出现人物的慢动作,就是把人物的快动作慢慢地放映出来,使观众清晰地看到这种慢动作的方法。采用慢动作法来描写人物的动作,首先要仔细观察人物动作的全过程,然后对动作的过程进行分解,看看人物的动作是怎样完成的。最后一步一步写下来。采用动作分解法描写人物动作时,要注意对人物的细小动作进行描写。

92、独白法

【特点】通常人们在激动、兴奋、得意、悲伤等心理状态下,虽然面前没有听话对象,有时也会说出话来。这些自言自语的话,有些是询问自己,有些是发议论等。总之,这些独白均表现出人物特定情势下的心态。采用独白法描写人物心理,要做到自我解剖,直叙心曲,展示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运用独白描写,首先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其次,要选准人物独白的时机,符合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

93、对话法

【特点】语言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描写对话时首先要联系各人的思想感情、愿望,把说话人的心情、性格反映出来。其次要注意说话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不能所答非所问。此外要灵活运用提示语放在句首、句中、句尾以及省略提示语等四种描写语言的不同方式,使文章灵活多变。

94、直接描写法

【特点】直接描写法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人物的心理。采用直接描写法描写人物心理时,要把想什么、怎样想,为什么这样想写出来,这样才能直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其次,要把人物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写出来,这样读者看了以后,才有真实感。

95、回忆想象法

【特点】人们在痛苦的时候,往往会回忆美好的过去,盼望美好的日子重新回来。人们在困难的时候,也会回忆过去的苦难,激励自己奋勇前进。回忆想象法就是人物触景生情,激起对过去的回忆。采用回忆想象法描写心理活动时,首先要把人物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过去交代清楚,这样文章的心理描写,就显得合情合理。其次,回忆过去时,要把生活中的具体情节描述出来,使文章前后呼应。

96、梦境幻觉法

【特点】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和幻觉往往是现实的反映。我们在描写梦境和幻觉有现实的基础。文章中对梦境和幻觉的描写往往用来表现人物的理想或幻觉,因此描写梦境和幻觉时要写出人物的愿望和要求。梦境和幻觉往往有一定声面,所以描写梦境和幻觉时,要把场面具体地写出来。

97、一事写人法

【特点】一事写人示是写人最基本的方法。采用一事写人法写人时首先要把事情的时间、地点、开始、经过、结果交代得清楚、明白。其次,要把事件的过程写得具体、完整。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要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这样,人物的思想品质就能得到充分表现。人物形象也就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就很深刻。

98、几事写人法

【特点】通过几件事写人,作者所选择的几个事例,可以是一件事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全文连起来,表现一个人物几个方面的精神和品质;也可以几个事例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采用几事写人法写人时,首先要注意几件事的内容不能互相矛盾,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几件事中是和谐统一的。其次要注意尽量用不同的事情反映人物的性格的不同侧面,类似的事情应避免重复出现。此外,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交代与这几件事的有关内容,或对人物作概括介绍。第四写几件事时,可以按时间顺序;可以以某一事物为线索;也可以详写一件,略写几件;还可以按事情的分类排序。

99、对比写人法

【特点】任何事物,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出高低、大小、好坏、多少。写人也是如此,通过对比可以反映出先进和落后、高尚与卑贱,优秀和不良。对比写人法有两种。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变化。另一种是一个人和另一个比,歌颂其中一个人或使另一个人受到教育。采用对比法写人时,要注意突出主要人的和主要问题,做到主次分明,切不可喧宾夺主。其次,对比时要合情合理,不能采取故意拔高或贬低的方法,把好的捧上天,把差的贬入地,使人不可信。此外要注意前后照应。

100、细节表现法

【特点】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作品的题材无论多有意义,主题思想多正确,如果没有真实感人的细节,就无法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运用细节表现法刻画人物,首先要找到真实的细节。细节不真实,人物就不真,作品就必然失败。其次还要注意细节的选择,要选择那些最具有特征的。最能表现作品主题的细节。否则,就应该毫不吝惜地舍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四级考试写作选词方法与技巧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四级作文考查的是写作的基本功,其准确用词包括三重含义:一是书写正确,即拼写和大小写等无误;二是词义正确,即所用的词确定能表达自己的意图;三是用法正确,包括词的语法搭配关系和意义搭配关系等。

选词的标准是:所选的词应该准确达意,通俗易懂,并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选词的重要性我们不再赘述,这里我们着重介绍由于用词不当而造成的错误现象。错误现象的成因很多,而形近词的误用是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有个美国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My goal in life is to be a success, and when I retire I want to devote my money to philandering。这个学生把最后一个词弄错了,他原来想说的词是philanthropy,结果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下面我们从句子和段落两方面,通过具体实例来说明选词在短文写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因为选词不当而造成的错误现象。

【例1】 Good study habits attributed to his performance on tests。

【分析】该句中的attributed to意为把归于;认为是的原因,用在这是不符合句意的。我们知道contribute to意为助于;促成,所以这里是因词义混淆而产生的句子的逻辑错误。

【更正】Good study habits contribute to his performance on tests。

[四级考试写作选词方法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精选

全文共 106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写作文是,一般都能写的好,但想要拿高分就很难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提高写作水平方法,欢迎阅读。

一、细观察

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及中反映的产物,要反映客,不必须对客观事物作仔细的观察。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金钥匙,作文的“铁门限”是决然跨不进去的。

二、多阅读

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首,不会作诗会吟。”鲁迅先生也提倡多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从中掌握作文定得深刻些,变化多一些。

三、巧选材

精心选择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加速器。选材的要求是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批要选择一般人没有接触过的,或熟视无睹崦实含表深刻意义的。一经作者笔之于书,就会发人深思令人感奋的材料。选材角度要小,要以小见大,写人人眼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材料。为此,必须在头脑中把各种材料比较、分析、综合,进行去粗取精,改造加工,只有这样,才能使材料新颖。而这种积极思考、反复推敲的选析工夫,对提高作文水平很有帮助。

四、常练笔

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要想入作文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之后,弄懂了文章的结构方法,弄清了文章的写作特色,就要学着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去实践,去练习,使之变成自身的作文能力。实际上,我们第学习一篇课文后都可以进行练笔。而片断练习是练笔的一种好方式,片断练习所花的时间不长,又达到了练笔的目的。写日记也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日记,以后俄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五、勤修改

反复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催化剂。修改是作文必不可少的步骤,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措施。前人说的好,“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秦的《战争与和平》反复修改了七次;鲁迅先生主张“定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文章修改,一般是指从初稿写出来到最后定稿的加工过程。修时要做到五看:看用词是否通顺,看主题是否鲜明,看结构是否紧凑,看语言是否优美。总之,“文章是改出来的。”一般来说文章总是越改越好的,我们要在“修改”上下工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顺叙记述法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110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顺叙记述法,是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下面小编就跟大家以前探讨一下这种写作方法~

顺叙记述法是一种最常见、最基本的叙述方法。其特点是能使文章的层次与生活实际相一致。运用得当,可使文章眉目清楚、条理分明、有头有尾、结构完整。对于作者来说,便于把握线索、组织材料;读者也易于了解所叙的来龙去脉,符合一般读者的阅读习惯。然而,顺叙记述法的短处在于平铺直叙,缺少变化。

因此,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突出重点,注意材料的剪裁取舍,不要记成流水账。

二是要多种表达方法结合使用,不可一叙到底。

三是要在叙事中写人,不能只见事不见人。

如都德的《最后一课》,运用顺叙记述法叙述了韩麦尔先生所讲的最后一课,反映了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文章较好地注意了应注意的三点,是一篇典范的运用顺序记述法的文章。

优秀例文

学蒸馍

放假了,整天呆在家里,没事干,实在太无聊。妈妈笑着说:“能干的事多着呢,跟我学做饭吧!”

做饭,我可真犯愁了,平时放学回家只知道吃现成的,让我自己做,怎么会呢?

正想着,妈妈在厨房叫我,看到我不情愿的样子,她微笑着说:“连学做饭的信心都没有,别的还能干成啥呀?不会就要学嘛。四口人的饭,好歹也没人笑话你。”听妈妈这么一说,我心里踏实了。妈妈又发话了:“今天你就先学蒸馍吧。”

可是此刻我又有点担心,蒸不好,硬得像铁疙瘩,咋办呢?但是为了在妈妈面前撑撑面子,我只好围上围裙,卷起袖子,下厨房了。

妈妈当起了总指挥,在一边向我“发号施令”:“橱柜上有鲜酵母,拿一块儿来,再舀点儿温开水,把酵母溶到盆里……”我手忙脚乱地执行着妈妈的“命令”。“还得舀点儿面粉拌到里面,——哎呀!上哪儿舀面呢?”“面缸不是在你身边吧?跑橱柜边干啥?”——唉,妈妈真不留情,头一次做饭,谁知道东西都放在哪儿呢?笨手笨脚地把面拌上,就小心翼翼地问妈:“蒸吧?”妈妈忍不住“扑哧”笑了,数落我说:“真是把你宠坏了,啥也不会干,面不开咋蒸?”听了妈妈的话,我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

过了三个多小时,妈妈到厨房看了看面团,又叫我了:“面开了,过来,我教你怎么做。”我在妈妈指挥下往面盆里拌了点干面粉,然后学着揉面,再把面揉成馍坯。妈妈又给我讲了许多注意事项,然后就帮着我把馍放进了锅里。

我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真担心蒸出来一锅硬疙瘩。半个多小时后,我小心翼翼地揭开锅盖——老天保佑!锅里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馒头乐得咧开了嘴呢。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得意地冲妈妈眨眨眼,心想,妈妈再不能说我笨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英文写作不好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中国考生来说,英文写作一直是最为头疼的事情之一。那么考生为什么会畏惧英文表达呢?为什么有些考生背了一两万个单词却仍然写不出好的文章呢?找到了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就真正抓住了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英文写作困境可以归纳为三类:

困境1:面对一个题目,根本无话可说,即便用中文,也写不出内容。

困境2: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但英文表达支离破碎,完全不能用英文阐释清楚自己的观点。

困境3:有话说,也能用英文表达出要表达的意思,但写出来的语言“满篇尽带Chinglish(中式英语)”。

那么该如何走出困境,真正并有针对性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答案很简单,只有两个字——素材!

面对一个话题,考生之所以无法写出连贯的文字,是因为缺少写作素材。那么素材是什么呢?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言之有物”中的“物”。无论是四、六级写作,还是考研写作,或是雅思、托福、GRE、GMAT、SAT写作,考生之所以无法取得高分,根本原因在于其日常积累的英文论证素材以及论据素材过于贫乏,根本无法将零星散落于大脑各个角落不成体系的素材组合起来,形成一篇逻辑严密、语言优美地道的文章。因此,英文素材的积累和素材库的建立可以真正帮助中国英语学习者和广大英语考生提高写作能力,走出英文表达困境。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英语写作素材包含两类:一类是论证素材,即对于论点进行理论分析的素材。例如:论证竞争机制的重要性、论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论证艺术的价值等。一类是论据素材,即可支持论点的相关事例。例如:“钻石教父”雷维夫与DeBeers公司的竞争促进了整个钻石行业的发展这一事例,可用来支持“竞争机制的重要性”的论证;引用美国政府参与环境保护的例子可佐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贝多芬、巴赫、凡高的例子可说明伟大的艺术家们的艺术作品是如何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并用以例证“艺术的价值”。

其实,只要多掌握适用于写作测试的英文写作素材(论证素材+论据素材),就已经为写出有理有据的文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写作的前提。因为,任何语言学习,或者说任何学习过程,都遵循“输入—输出”模式。如果没有输入,则永远不可能有输出;若没有好的输入,则永远不可能有好的输出。因此,语言学习有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不听永远不会说,不读永远不会写。这里的“听”和“读”就是输入环节,“说”和“写”就是输出环节;只有输入了好的英文素材,才能在需要的地方进行输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作文写作方法指导大全

全文共 7540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家长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更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家长和教师苦不堪言。

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1 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家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2 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3 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4 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家长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

5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作文辅导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以上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生各种写作方法介绍:

一、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 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 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 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 动作描写

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 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二、怎样写事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 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 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三、怎样写景

描写景物,表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记叙文的又一个重要类型。写景的记叙文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景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景物指提供人观赏的风景、建筑等;广义的景物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自然环境和身会环境。换句话说,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风光、建筑物、动物、植物等事物的描写,所描写的景物在文章里占重要位置,这是写景记叙文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主要区别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有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背景介绍、环境描写,但它们在文章中不是主要内容,是为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为渲染气氛服务的。同理,写景记叙文里也有写人叙事的内容,但都是为写景服务的。

其次,写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感情抒发表达出来的。作者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即所谓直抒胸臆,也可以通过写景表达出来,即所谓寓请于景;还可以在景物描写中蕴涵自己的主观感受,即所谓情景交融。要注意景物描写必须为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不能孤立地、无目的地写景。

怎样写好写景的记叙文?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三)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四)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四、怎样状物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蛛蛛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来。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 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样写植物

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力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五、怎样写游记

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的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到公园和游览区欣赏景物、陶冶性情。如果将游览时看到的景物,所听到的声音,所产生的联想,所获得的感受,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游记。写游记有如下一些要求。

(一)写游记必须写清游踪

要记住从什么地方到了什么地方,每个地方的名称,以及每个地方的方位。这样读者才能搞清楚你先到什么地方。后到什么地方,才能确定你所要描述的景物的具体位置以及它的特征,唤起读者对你所游览之处的神往之情。同时,也使文章福有条理,层次清晰。

(二)要留心观察

观察是写好游记的基础。游览时,不能走马观花,要仔细观察。所谓仔细观察,就是要看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是怎样的,静态下什么样,动态下又是什么样,等等。只有这样,在写作时可选的材料才多,才便于把景物写具体、写出特点来。另外,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近及远,又远到近;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里到外,从外到里;或从中间到两边,从两边到中间;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按照这样顺序去观察,彩绘全面,描写时彩绘有条理。

(三)要做记录

学生游览的时候,看的东西多,去的地方也比较广,一时很难记住,就是当时记住了,过后也难免遗忘,不利于组织作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游览时要求学生带上笔和本,边观察、边记录,随看随记,就不会忘记了,写作文的时候还便于选择。另外,公园和修蓝区的有些景物带有介绍。例如,辞经管是何时建造的,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占地面积是多少,包含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等等。这些资料很有可能成为学生作文时的宝贵材料,应该要学生记录下来。 在游览之后,要求学生及时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和记录的材料整理归类,看看哪些是属于作文需要的材料,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做到心中有书,为下一步作文做好准备工作。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下面的表格整理材料。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工作失职的检讨书写作方法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一、简述所犯错误,并定性之。

这是对自己开的第一炮,一定要猛烈、响亮,不能不痛不痒。但切记,炮一定要往空中放,不可往实处打。聊天室里泡美眉是吧?那要这样检讨——“我单身时代养成的积习未改,不是一个好男人”,千万不能说——“我只不过想换换口味”。

二、描述犯错过程。

这部分内容一定要扎实、扎实、再扎实,新闻的五个W一个都不能少。但是一定不要漏掉一点,那就是在犯错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要凸现善与恶的搏斗,灵与肉的挣扎。搏斗得越惨烈,挣扎得越残酷,越能博得谅解和宽容。

三、剖析错误原因。

这是最见功力的部分,是决定一份检讨成败的关键。要彻底把自己打翻、砸烂、磨碎、煮熟,要揭开伤疤,触及灵魂,让杜鹃泣血,令岩石掉泪。这错误早期形成,长期发展,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万里长城倒于自摸,百转千回不该这样走,千错万错不能这样错!当然千万不要批判、控诉周围的环境——多么强大,多么沉重,多么凶险,多么肮脏!我本出淤泥而不染,奈何淤泥高过头;我本纯洁又无辜,奈何大家都有辜。除非你想暗示自己没错。

四、分析错误的影响,假设继续犯的后果。

错误严重,辜负期望,影响很坏,教训深刻,若不是领导及时指出、老师及时发现、父母及时提醒、女友及时察觉、有关部门及时介入,后果简直不堪设想!“不堪设想”这个词用得好啊!不但省下了许多笔墨,而且推脱了不少责任。所谓不堪设想,说白了就是谁都没工夫去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医学论文的基本写作方法

全文共 2550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论文是对科学领域的现象进行研究并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它记载科学工作者探索未知的过程,反映科研工作的水平和价值,也是科学家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记录。

医学的任务在于认识疾病,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寻找防治疾病的有效措施,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医学科学论文是医学工作者在医学科学实验或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一、医学论文的性质、特征和要求

科学论文的特征是由科学研究的性质所决定。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创造和无止境地探索未知的过程。

它的显著特征是 ①系统性 ②客观性 ③继承和创造性

医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问题的提出 — 假说的形成 — 假说的验证 — 现象事实资料的收集分析 — 结论的得出 — 形成科学论文

论文的形成也是科学研究基本程序的描述、概括和反映。

论文的特征是:1、高度的科学性

2、严密的逻辑性

3、语言文字的准确、客观、概括性

4、理论性(由感性上升至理性)

5、规范性

二、医学论文的类别

1、按专业性质分:

医学论文:A、基础医学论文(方法、结果、讨论(结论))

B、临床医学论文(临床经验体会、临床总结报告、专题研究总结、新技术新方法报道、病例分析、病例报告、病案讨论)

2、按研究性质分:A、探索性研究

B、发展性研究

3、按科研手段分:A、调查性研究课题

B、观察性研究课题

C、实验性研究课题

D、总结经验性研究课题

E、整理资料性研究课题

4、按功用分:A、学术论文

B、学位论文:学士论文 5000~10000字,反映作者学识水平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硕士论文 1~5万字

博士论文 >5万字

硕士论文的要求:

①反映著者专一专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②反映著者已能独立从事该专业的研究工作

③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新见解

④对该专业的学术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博士论文的要求:

①对某学科某领域有深入广博的学识

②能对某学科提出创造性的见解

③对该学科的研究水平有重大突破和重要推动作用

④能独立选择具有创造力的研究方向,并能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三、医学科学论文的体裁

1、论著性

2、学术讨论性

3、综述性

4、交流性

5、评论性

四、医学科学论文的评估

1、内容的独创性

2、资料的正确性

3、结果的确证性 创新、求是、达理

4、成果的应用性

5、文章的可读性

五、医学论文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

㈠标题(题目)

要求:1、能揭示论文精髓(研究目的、对象、指标、效果)

2、简明、醒目、新颖、准确、生动、富有吸引力

3、

4、缩写和原形不宜同时出现。10以下用汉字,11以上用阿拉伯数字(十二指肠除外)

㈡署名

作用:1、成果的归属

2、文责的归属

要求:1、单位左侧,姓名右侧

2、个人成果属个人姓名,集体成果按贡献大小排序

3、著者工作单位一般只列出单一作者,余可作脚注

4、确认他人帮助可用致谢

㈢目录:对长篇论文而言,起提供作用,供读者了解论文内容梗概及各论点之间的联系。

㈣提要(摘要)

要求:1、字数250~500字左右

2、内容包括:本课题的研究原由、目的、范围和重要性;研究内容和方法;突出成果和成果的价值和意义;阐明结论(结论的提出有三次:提要、前言、讨论)通过阅读提要可获得本文的概念、论点、准确数据和基本结论

3、文字简明扼要,独立完整

4、忠实原文,不加评论,不与其它研究工作对比关键词:不超过5个,列于摘要之后

㈤引言(前言、导言、序论)是论文的开头、总纲,扼要点破论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1、内容包括:论文的主题、目的和范围、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起点,阐明本课题希望解决的问题及意义

2、防止“夜郎自大”和“过度谦虚”

㈥材料与方法是论文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说明试验和观察所使用的材料方法、研究过程、测试方法,以便重复验证和估计其可靠性。

要求:内容包括: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实验和观察所用的材料和研究的基本过程,可借助图表、实物照片来表示。

㈦结果——主要陈述实验和观察到的事实结果

要求:1、客观、可靠、准确

2、不要主观臆测,任意取舍

3、主要是摆事实,不必分析评论、评价

4、必要是用统计图表、实物照片帮助陈述事实结果

㈧讨论—根据“结果”提供的事实,探讨主题的一种研究方式

内容要求:1、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估计结果的正确性,评价其意义,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2、与前人的工作联系起来,比较其异同,解释其因果关系或提出自己观点和建议。

3、指出结果的理论意义及大小,应用价值如何

4、实验过程有何经验教训,尚待解决的问题及今后进一步研究方向。

5、引用文献要注明出处,避免与自己的结果混为一谈。

6、避免主观臆测,自圆其说。对结果进行深入广泛的分析和综合,提高对结果的认识,为结论提供理论依据。

㈨结论(小结)说明论文阐述的主要发现所能说明的理论认识,是全文的概括和总结。

要求:1、同研究目的保持一致与前面提出的问题前后呼应

2、把讨论分析得出的认识,以简明扼要的论点形成表达出来,结论应能 概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3、讨论中引用和涉及的材料只作旁证,不能作为结论的依据

4、要客观科学准确简练地使用文字,避免笼统,过宽过窄的断言

㈩致谢

[十一]参考文献——列在论文末尾’’ 用温哥华格式

1、期刊参考文献格式:

著者 文题 刊名 出版年 卷(期)及页码

孔详彬 伪石蒜碱抗癌作用原理的探讨 癌症 1988; 2(3): 144~145Huth E. New forms for references. Br Med J 1979; 1(6): 1697-8

2、图书参考文献格式:

著者 书名 版次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页码

齐顺贞主编 实用外科诊疗技术 第1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 1741 Davenport HW. A digest of digestion.2nd ed. Chicago: Year Book Medical Publishers’’ 1978: 123-5

[十二]附录

1、实验中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由于正文篇幅关系无法列入,又有旁证价值

2、论文已完成后,发现有新材料或遗漏材料必须补充

[十三]外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

1、英文文题

2、作者姓名和单位

3、摘要内容

4、关键词:应写中文关键词对应,每个词之间用分号隔

十三项内容中,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五项是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目前多采用: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或方法与结果、讨论、结果三段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一语文关于写作习惯的学习方法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各科目的学习对同学们提高综合成绩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写作习惯,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

1、积累素材。素材的积累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含自身周围环境见闻),这是极为丰富而行动的材料来源;二是学过的课文内容,这也是一个可观的材料库;三是课外阅读(书籍、报刊、影视等)中发现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典型材料、精彩片断、名言警句等。

2.要注意文体的选择。现在高考作文在文体上几乎对考生没有限制,但文体影响着评卷老师对一篇文章优劣的认定,所以考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3.要注意材料的运用。引用材料宜概括,不要原文照抄。

4.要注意文章的模仿。

5.要注意文章的主题不要偏离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6.要注意在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强化文句表达训练。

7.要注意追求独特的构思,但不为追求而追求。独特的构思吸引人,尤其在许多模式化、公式化的文章中。独特的构思必须用丰富的内容来支撑,丰富的内容必须紧扣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雅思写作的方法技巧

全文共 3207 字

+ 加入清单

一、compare与contrast的误用

我们先从两者的定义入手来看两者的区别。Compare的定义为:to examine people or things to see how they are similar or different. Contrast的定义为:to compare two or more things to sh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由定义不难看出前者侧重于找到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异同,而后者则侧重于它们的不同。

看个例句:

It is interesting to compare their situations to ours./It is interesting to contrast their situations to ours。

前一句翻译为:对比一下我们的情况与他们的情况会很有趣。

后一句的翻译为:我们的情况与他们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这很有趣。

再看一个引自OXFORD ADB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的例子:

There is an obvious contrast between the culture of East and West。

The company lost $7 million in contrast to a profit of $6.2 million a year earlier。

When you look at their new system, ours seems very old-fashioned by contrast。

不难发现,Compare 翻译为 与。。。相比而contrast可译为明显不同的是。。。,切记这种翻译方式就不会用错彼此了。

二、介词使用错误

1、普通介词的误用

一般表现为固定搭配错误,如常把provide sb with sth用成provide sb sth; be satisfied with用成be satisfied for等等,虽然这样的错误看似无伤大雅,但在考官眼里就是影响顺畅阅读的,当然会影响最终成绩。解决的办法简单而古老:把常见的固定搭配牢记于心,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2、to作为介词的误用

to最常见的用法是以动词不定式符号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同学们也已经习惯了 to do的固定搭配。对于一些如walk to me, to the left等介词to表方向等常见用法一般也不会出现错误。但是对于与动词搭配的介词to就会经常犯错:

如:

More and more students have taken to depend on their parents to make decision for them。

这里的 take to means to begin to do sth as a habit 其中 to为介词,所以后面只能接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词,如动名词。所以黑体处应改为depending on。take to的另一个常用用法也需要牢记:

He hasnt taken to his new school. (这里take to means to start liking sb or sth)

Prefer A to B中的 to也是介词,会有 prefer doing sth to doing sth/ prefer sth to sth else, 这里朗阁海外考试研究中心提醒您,prefer to do sth rather than do sth中的to可是真正的不定式符号。

类似的常用用法请同学们牢记:

Be used to doing

Be accustomed to doing

See to doing

Adapt to doing

Adjust to doing

prefer doing sth. to doing sth。

等等,请注意平时仔细积累。

三、assume及claim使用不够准确

我们知道, think, assume, claim是议论文中常用引出观点的动词。在实际作文中,同学们往往认为几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完全可以代换,所以拿过来就用。甚至还有同学把consider也拿过来与之混用。我们首先还是从定义来看这几个词的不同:

Think: to have opinion or belief about sth。

翻译为认为,通常接宾语从句来表达比较确定的观点。

Assume: to think or accept that sth is true but without having proof of it。

翻译为假设、假定,是否有事实依据是不确定的。

Claim: to say sth is true although it has not been proved and other people may not believe it。

翻译为声称,用这个词往往意味着不赞同紧跟其后的观点,所以很少用作 I claim that

Scientist are claiming a breakthrough in the fight against cancer, but in fact, 。

所以 It is claimed that 通常翻译为有报道称。。。。和it is reported that 的区别在于后者翻译为据报道,往往代表着作者赞同报告的内容,

Consider: to think about sth carefully, especially in order to make a decision

翻译为考虑,一般不用作引出观点,看个例子:

We are considering buying a new car。

所以,提醒您,千万不要在雅思大作文的第一段(观点表达段)就因为用词把握不准而导致对整篇文章的低分印象。

四、表建议的词汇后面忘记用虚拟从句

这是摘自学生作文中的一个病句:

I suggest he continues his study instead of working after graduation from high school。

因为 suggest翻译为建议,所以后面的从句应该用虚拟语气,黑体部分应该改为 (should) continue

提醒您,一定要牢记以下常见表建议的词汇,而且要记住这些词接从句时要用虚拟语气:

Recommend, suggest, advise

五、such as与for example的混用

我们知道,在表示举例子的时候,such as 与like是完全等同的,如:Wild flowers such as/like orchids and primroses are becoming rare。

但是同学们对于Such as、for example 的把握还是不够准确。我们都知道,后者接句子前者接词语表示举例子。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写法:

There is a similar word in many languages, such as in French and Italian。

这里的such as改为 for example为好,因为in French and Italian其实是there is a similar word in French and Italian的简化,所以要用 for example来引出例证。再来看几个类似的例子:

It is possible to combine computer science with other subjects, for example physics。

最后,要提醒各位考生,在平时的写作中绝对不能放过任何的模棱两可,只有平时斤斤计较才能做到写作使人精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全文共 1379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首要的一点是明确说明的 对象,然后用准确的语言,结合多种说明手法对之进行介绍和描述。常用的说明手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举例子、列数字、画图表等。下定义,即给要说明的对象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如博物馆的定义就是征集、保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的实物,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分类别是将要说明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划分类别,以帮助读者对事物的理解。如电视机,可以分为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作比较,即将这种事物与那种事物比较异同,从而更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如将城市和乡村作比较,将大学和幼儿园作比较等。作比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比较的事物之间应当具有可比性,不能生拉硬扯,也不能不尊重客观事实,胡乱比较。为了说明某种事物的特点,有时候需要介绍它的背景、原理、历史等,这时就要用到引资料这种手法。比如我们要对长城进行说明,适当地引用一些历史文献,就更有助于今天的人们了解长城的历史,从而加深对长城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认识。在复杂说明文中,列图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大量的数据、冗长的叙述、复杂的相互关系等,都可以通过图表得到直观的表达。

按说明的对象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前者着重在于说明的成因、构造、形状、用途等,后者则重在说明事理。这两类说明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也有一定的区别。比如事物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物理特征,常用的是下定义、分类别等说明手法,事理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逻辑特征,地要用到引资料、作比较等说明手法。但时候,在同一篇文章中,几种说明手法都要用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如何使说明文物理并重、形神兼备的呢?首要的一点是观察。说明文写作的前提是对要说明的事物非常熟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养成认真观察、深入了解的习惯:

观察要有针对性。要带着问题观察,而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最好能在观察前列出观察提纲,观察时要记笔记、画图标。要善于提出问题。

观察时要分清主次。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观察的顺序。观察有概括性观察和特写性观察之分。前一种方法有助于抓住事物的概貌,后者则利于把握观察对象的细节和特征。由概括到特写、由全局到局部,是观察的一般原理。

观察重在事物的形。要想传神,写出事物的内涵、原理等,则需要有很好的查阅资料、作调查的能力。比如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说明洛阳牡丹。在写好它的形状、颜色、品种之外,如果能够考察一下洛阳牡丹的来历、其中的牡丹名品在培育中的科学原理,这篇文章就会有说服力,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洛阳牡丹的文化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具备相当的知识积累、广阔的知识面和优秀的调查能力。作为小,应当从小注重积累知识和调查能力的训练。比如通过剪报、记笔记、上图书馆和阅览室等途径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

写作说明文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有合理的顺序,文章才能条理清晰,让人看得明白。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即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远到近等。时间顺序一般有从古到今、从过去到现在等。 逻辑顺序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等。什么是合理的顺序呢?这要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以及说明对象本身的特征、规律而定。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等,往往以空间为顺序;说明事物的成因、方法,往往以时间为顺序;说明事物的事理,往往以逻辑关系为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