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历吏人物故事作文【最新20篇】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小编收集了历吏人物故事作文,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浏览

5432

作文

192

人物故事

全文共 1545 字

+ 加入清单

1996年,刚刚二十岁出头的刘国梁,初露锋芒,在当年刚刚结束的中国乒协杯赛上,与孔令辉合作,夺得男子双打冠军,个人也勇夺男子单打第三名。之后,他顺利成为备战第26届亚特兰奥运会的国家乒乓球队男运动员之一,与孔令辉、王涛和丁松一起进行刻苦的备战训练。那时,他心气极高,对未来充满自信,渴望在奥运会上一展身手。

然而,和同期的队友相比,当时的刘国梁成绩并不是最好的。那时,王涛是25届奥运会冠军,而年仅二十岁的孔令辉,在1995年第43届世乒赛刚刚夺得男单冠军,是新科状元。在众人眼里,似乎只有丁松和他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正式参赛的乒乓球男运动员名额只有三个,名单还没有定下来,鹿死谁手,一时还很难预料。大家都在下面暗暗较劲,拼命地训练着。他和丁松暗下里的竞争就尤为激烈。

一天,训练间隙,他到队友王涛家里玩。那天,王涛很神秘地递给他一张报纸。他没有多想就接过来,然后坐下来仔细地读起来。没过几分钟,他就蹙起眉头,显得有些不安。他心情沉重地盯着那份报纸上的一篇文章,一声不吭,反复地读。临走时,还悄悄地把那份报纸揣在身上带走了。

从王涛家回来,昔日自信拼命的刘国梁,训练起来开始有些松懈和不自信了。可无论心中怎么难受,他始终没有向队友倾诉,更没有向教练问个明白。他就这样郁郁不安地坚持训练。

问题很快暴露出来。不久后的一天,刘国梁参加了一场对外公开赛。他上去打第一轮,一上去就被打得稀里哗啦,淘汰出局了。坐在下面观战的蔡振华教练一场震惊。

刘国梁败下阵来后,走到观众席,坐在蔡振华教练身边,默默无声看后面的比赛。这时,蔡振华看了他一眼,很是不解地问:“国梁,最近你是怎么了?今天怎么打成这样子?”刘国梁面无表情,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从乒乓球拍的板套中取出一份报纸,默默地递给蔡振华。蔡振华先是一愣,然后接过报纸仔细地阅读起来。读完后,他抬起头望着闷闷不乐的刘国梁,说了这么两句话:“你相信我会说这样的话吗?封闭训练期间,我是不接受媒体采访的。”说完后,蔡教练转身离去。这时,刘国梁才展开眉头。这些天压在他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他一片释然。

之后的刘国梁与前些的他判若两人,全身心地投入备战训练中,积聚在心中的力量迅速迸发出来。后来,他顺利入选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中国乒乓球队男运动员参赛名单。在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中,他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获得男双、男单双料冠军。不久,他又成为中国第一位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大满贯”获得者。

此后,刘国梁又获得了多个世界冠军。2003年6月23日,他出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男队主训练。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他率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囊括了男单,男双和团体冠军3枚金牌,被人们成为“乒乓神手”、“金牌教练”。

然而,令许多人想不到的是,从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单冠军到今天的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男队“金牌教练”,十多年过去了,他仍然珍藏着那份报纸。

这份不够客观的报道,曾经一度是刘国梁心中无法祛除的痛,他让他时刻有种难以磨灭的强烈的羞辱感。

后来,有人又提到了这件事情,纪委不解地问他:“这份报纸的报道,对你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羞辱。可你为什么还要珍藏呢?”他笑了,这样回答:“虽然他不够客观,可它至少反应了那时我的水平还不够稳定,还没有赢得大家的信任。更为重要的是,他对我的刺激太大了,成了我不断努力的强大动力。”

或许,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那份报纸,成就了今天的“乒乓神手”与“金牌教练”。

面对旁人的批评、怀疑和否定,甚至是毫不留情的羞辱,我们可以选择反唇相讥,也可以选择自甘堕落,还可以选择不予理睬——让它自生自灭。除此之外,别忘了,我们还有一种更好的处理办法,那就是像刘国梁那样——把它当作自己的一份耻辱,珍藏起来,用来激励自己,让它成为我们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加油站。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人物故事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有很多人,会对始终如一的爱情充满向往。然而现实残酷,有太多的变故,导致一对又一对深爱的情侣,各奔天涯。苏炳添就拥有一份令人艳羡的爱情。苏炳添在小学的时候,就暗恋同班的班花:林艳芳。那时候林艳芳长得极其漂亮,苏炳添却瘦瘦小小的,学习成绩也是倒数,林艳芳看不上他。上了初中,苏炳添始终不改对林艳芳的执着,每天都要缠着她。忽然有一天,苏炳添转学去了体校,没有人再给林艳芳上课扔小纸条,给她讲无聊的笑话。林艳芳觉得很寂寞,很想念苏炳添,所以答应了他的追求。

后来苏炳添起早贪黑训练短跑,林艳芳也要为了升学而努力,两人只能通过书信交流。有时候,相见不如怀念,两人从书信到手机,始终对彼此忠贞不渝。苏炳添也是个内敛的人,从市冠军到省冠军,到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苏炳添始终如一,对林艳芳爱慕不已。苏炳添除了训练,每天向林艳芳汇报去了哪里,做了什么,给了她很多安全感。林艳芳则成了苏炳添背后的女人,尽管很多时候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他。

2016年,苏炳添26岁,却和林艳芳已经相恋16年。他们终于也结束了十几年的爱情长跑,步入婚姻的殿堂。

2018年,林艳芳产子,苏炳添却因为比赛,错过了人生最重要的时刻。林艳芳没有怪他,反而理解他的辛苦。

几十年的理解和坚持,也正是他们修成正果的关键。亦如苏炳添在赛场上的坚持,才使得他创造历史。

苏炳添是中国人的骄傲,因为他的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谦逊和持之以恒。

这是苏炳添展示给世界的,也是中国展示给世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人物故事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打破“个子小跑不快”的说法,宁教练为苏炳添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安心留下来的苏炳添,在宁教练的系统训练中受益匪浅,也增加了他的自信心。

苏炳添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他明白自己的短板所在,总是认真完成教练的每一个训练方案,无论多苦从不喊累。

他对自己的饮食也很严苛,家庭聚会中,他不吃猪肉、不喝酒,甚至连饮料都不会喝。

他的自律和坚持,成为他人生路上的法宝,也为日后他成为亚洲飞人做好铺垫。

经过正规训练后的苏炳添,虽然伤痛不断,但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2006年,苏炳添在学校的推荐下参加了广东省运动会,这个不是专业运动员的选手,竟然以比冠军落后0.01秒的成绩,夺得比赛亚军!

这个成绩让广东省田径队的教练们大吃一惊,也为苏炳添进入省队铺就了一条阳光大道。

省队中高手如云,苏炳添先前的优势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发挥出来,训练成绩一直在中游徘徊。

成绩出不来,再加上日渐增长的年龄,苏炳添又一次产生了动摇,他怀疑自己的短板可能真的阻挡了短跑事业的发展。

眼看苏炳添的运动生涯又要画上句号,是队友的一句话让他再次燃起向前奔跑的斗志:

把目标定得低一点,每次就要求自己提高0.01秒,每年进步几个0.01秒,那夺冠不就在眼前吗?

为了0.01秒的突破,苏炳添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训练上,他除了在训练场上,基本上没有任何娱乐生活,不抽烟不喝酒,每天10点准时上床休息。

如此自律的生活,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很是难能可贵。

努力付出的结果,是收获一枚枚象征荣誉的奖牌:2008年,苏炳添在国内外比赛中,累计获得11枚金牌。

金牌代表着苏炳添的进步和实力,一年后,他走进国家队的大门,这个农村娃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一步步走向田径运动的最高殿堂。

国家队有着全国最顶级的训练方案、设备和教练,苏炳添在这里还有着自己远大的目标,希望可以将成绩提高到9秒。

百米9秒是个什么概念?全球能跑出这个成绩的,只有区区几十人,亚洲至今还没有人能达到这个成绩。

9秒不仅是苏炳添的心愿,更是国家队的目标,为了让自己的运动员积累更多的国际大赛经验。

国家队斥巨资将运动员送出国参赛,与此同时还请来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田径教练来为运动员训练,这其中就有苏炳添的教练兰迪。

针对苏炳添的短板,兰迪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调整了他跑步时的整体节奏,对他整个身体机能进行了解并改善,加强他的爆发力。

2015年,经过苦练后,苏炳添征战国际田联钻石联赛,赛场上他以0.01秒之差,打破张培萌保持的10秒00成绩,成为第一位在百米赛道冲破10秒大关的亚洲运动员,这次比赛也被人们称为苏炳添的成名之战。

继此之后,苏炳添的职业生涯像是被命运打开了好运之门:

他两次闯进世锦赛决赛,与短跑名将博尔特这样的体育巨星同场竞技,就连亚洲人难于突破的9秒成绩,苏炳添也轻易打破,还多次在国际比赛创下9秒92、9秒91的亚洲纪录,成为国际著名运动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莫言的故事

全文共 3422 字

+ 加入清单

莫言故事:成名前不为人知的故事

1955年,莫言出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个偏僻小村落里。村里有习俗,产妇分娩时,身子下面垫着一层浮土,婴儿呱呱坠地时,就落在那层浮土上,应和“万物土中生”的道理。

浮土是父亲从大街上扫回来的,它是莫父与这个世界交流的第一种物质,混同着浮土里牛羊粪便、野草种子等等味道,充满了养分,似乎这浮土也滋养了莫言的笔端,滋养了他文字的繁茂生长,让他这一作家当得挺靠谱!

儿时的莫言不遭人待见,在新书《聆听宇宙的歌唱》里,他对自己总结很不客气:丑、懒、馋,不遭一大家子人待见。儿时经历混在一场国家的运动中,让家中长辈行事说话都小心翼翼,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也是:别在外面给我惹麻烦。

十二岁那边,莫言因为拔了生产队的一个红萝卜,被罚跪在毛主席像前请罪,回家后被父亲用蘸了盐水的绳子抽打。至于么?有着些许世外仙人气质的爷爷也是这么说的:“不就是拔了个萝卜吗!还用得着这样打?”但终究,“中农”出生的家庭让每个人在这场运动中都得小心翼翼,老老实实,才能苟且偷安。

莫言的童年是压抑的,压抑的童年让人想逃离。所以在选了四年兵之后,莫言终于在1976年爬上了装运新兵的车,别家孩子都与亲人流泪告别,他则雀跃如同飞出牢笼的鸟,满脑子想的都是新疆西藏、天涯海角……只是车在开了三百华里之后,停了。从高密到黄县,一路上的欣喜瞬间变成失望。雪花覆盖,来路无影。

莫言记得当时新兵连设置在黄县县城西北角一座叫丁家大院的豪宅里,那座豪宅在胶东半岛都赫赫有名。进去时,首先看见的是一座高大的影壁,上面刻着“紫气东来”四个大字。数十个新兵站在影壁前听一个干部点名。“管谟业。”“到”。“跟着班长进去。”“是”。他随着一个老兵进到一栋雕梁画栋的大房子里,把背包一放,好了,莫言的军旅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虽说未能实现“天涯海角”的愿望,可“树挪死,人挪活”的古话还是在莫言身上有了些许的应验。在家里吃不饱穿不暖,整天吃一种口感差到要命的杂交高粱,到了这里,托后方基地农场的福,他不仅每顿都能吃得饱饱的,还是那种用小麦磨成的精粉!

他觉得,当兵还是蛮靠谱的。

两年匆匆而过。

从第三年开始,莫言开始给战友们上课,学习内容是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

这事儿看起来蛮不靠谱!莫言没有上过多长时间的学,因为历史原因,少年时期的他不仅没有圆了大学梦,就连初中都没上完。但他的学识是有的。莫言的父亲上过私塾,因此全家人对知识文化都很重视,莫言也继承了父亲极强的自学能力,他还“自动升级”成了现在的现学现卖!

因为授课认真,莫言被调到上级机关工作。说是工作,其实就是等待提干。可一位领导觉得莫言刚过来,直接提干不太合适,就说要考察一年,结果考察完一年,关于战士提干有的新要求“必须进过考学,或者……”失望是当然,莫言倒是没闹什么脾气,那个年代,包括童年的记忆让他成了内敛的人,也有压抑的成分。

两年后,郑州工程学院在莫言所在的部队开了一个学习点,问莫言能不能当老师给学员们授课。莫言也不客气,揽下活就开始研究教材,他从三角函数老师,自己给自己换科目成了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照样有领导来听课,一位颇为惜才的副主任在听完莫言的讲课后还提了要求如“不要背书,要口语化”等。当时莫言已经在《莲池》等杂志有发表作品。那位副主任拿着莫言的作品就到北京总部“推荐贤良”。莫言也因此得到了去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的机会。

“这段时间”的人物经历是混乱的,局促的,可以一带而过的,但关于莫言的写作,“这段时间”又是不可或缺,使莫言得到宝贵的关于自己的反面教材并最终确定写作方向,从此,中国文坛上竖起了一面新旗,号:高密东北乡。

当时,他提笔想写很多东西,因为固执的认为童年是酸涩到不堪的,他在文字有意“去高密”化。“我努力抵制着故乡的声色犬马对我的诱惑,去写海洋、山峦、军营,虽然也发表了几篇这样的小说,但一看就是假货……”为了让小说道德高尚,他给主人公的手里塞一本《列宁选集》,为了让小说有贵族气息,他让主人公日弹钢琴三百曲,等等等等,脱不了泥腿子的附庸风雅,满鼻子牛屎味儿的胡编乱造!

莫言的这些“评价”完全出自他的《聆》,他总是喜欢把他自己逼到绝境,退无可退之时,好好修理一把,用严重的自虐倾向得到最敲打人心的语句。只是“这段时间”他完全做不到这一点,直到《白狗秋千架》的诞生,“这段时间”才被终结。

有一位作家说:莫言的小说都是从高密东北乡这条破麻袋里摸出来的。他本是讥讽莫言,但莫言把这话当成是对自己的最高嘉奖。他扛着“高密东北乡”的旗号啸聚山林、打家劫舍,在自己的文字天地里当起了开天辟地的圣者,发号施令的皇帝,先前的那些钢琴、面包、原子弹、臭狗屎、摩登女郎、皇亲国戚、假洋鬼子……统统被他塞到高粱地里去了。“我认为文学是吹牛的事业但不是拍马的事业,骂一位小说家是吹牛大王,无疑等于拍了他一记响亮的马屁。”莫言对自己身上能绑上一条高密东北乡的“破麻袋”相当高兴,“在这条破麻袋里,狠狠一摸,摸出一部长篇,轻轻一摸,摸出一部中篇,伸进一个指头,拈处几个短篇。”

这么一条“破麻袋”是莫言独此一家的Logo,让他的文字有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莫言的故事:成名前不为人知的故事

时间晃晃荡荡,走到1984年,莫言圆了他的大学梦。那一年,解放军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军艺)恢复招生。

莫言的大哥在60年代初期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在那个闭塞的小地方,别说是大学生,就是大学生的家人,也是受到格外的尊敬,当然也不乏嫉恨,小时的莫言就经常在自家的院子里,听见有人压低了嗓子议论“别看这家房子破,可是出了一个大学生”、“这家是中农,竟然出了一个大学生”。他不管听了多刺耳的话,心里也是相当的受用,有一次趁着大哥睡着了,他还偷偷把大哥的校徽摘下来别在自己胸前,小伙伴讽刺说:“是你哥考上大学,又不是你上,烧包什么!”莫言因此按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考上大学。但最终,因为历史原因,他的大学梦被击碎了。

得到消息后,莫言很兴奋,没想到37岁“高龄”的他居然有机会重圆自己的大学梦。拿着几篇作品,他就跑到军艺,一打听,人家招生工作已经结束了好一段时间。幸运的是,他的小说《民间音乐》让时任文学系主任的徐怀中先生看到了,徐先生大赞:“这个学生,即便文化考试不及格我们也要了。”

补了名字进考生表里,莫言一颗心放了下来,他这些年的老师不是白当的,文化考试里虽然有点点小插曲,但最终考得第二名,伙同作文最高分,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军艺文学系,成了一名年近三十的大专生。

当时军艺正大修大建,四处都是泥浆黄土,相当的接地气。莫言接着地气,在学习期写出了诸多精品之作,《透明的红萝卜》就是其中之一。

1984年初冬的一个早晨,莫言在宿舍里做了一个梦,身穿红衣的丰满姑娘手持一柄鱼叉,从地里叉起一个红萝卜,高举着,迎着太阳……从起床号响起,他就沉浸在这个辉煌的梦境里,上课时,他一边听课,一边把整个梦境用笔头“勾”出来,两周后,稿子出来。他拿不定主意,甚至连算不算小说都说不上来。他把稿子拿给系里一位干事看,干事看完后很兴奋:“这不仅是一篇小说,还是一首长诗。”徐怀中看完后还拿给自己的夫人看,结果得到女性角度的评价:“小说里那个黑孩子让我很感动。”系里更是召集几个同学座谈了这篇小说。

1985年3月,刚创刊不久的《中国作家》第二期发表了这篇小说和座谈纪要,主编冯牧先生在华侨大厦主持召开了小说研讨会,汪曾祺、史铁生、李陀、雷达、曾镇南等名家参加了会议……自此,《透明的红萝卜》成了莫言的“成名作”。

“前年,因为编文集,我又重读了这篇小说,虽然能从中看出许多笨句和败笔,但我也知道,我再也写不出这样的小说了。”莫言的话明显有惆怅,看来不管是名家还是俗者,谈及过去,都有惆怅味道。那时的自己,可能青涩单纯、可能幼稚可笑,但满满的,都是青春!

军艺毕业后,他被分到一个部队,直到1997年离开部队,这些日子,他生活围绕着笔尖穿行……

简介:莫言,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着名作家,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获文艺学硕士学位。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着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倦》、《蛙》等十一部,中篇小说《爆炸》、《透明的红萝卜》等二十余部,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冰雪美人》等八十余篇,还创作有《霸王别姬》、《我们的荆轲》等话剧,电影文学剧本,获国内外多种奖项,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外文一百多种版本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用卡通人物编故事作文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完经后,各自回到了各自的住处,其他人都隐居了,唯独这个“多动症”患者孙悟空闲不住,只在水帘洞里呆了半个月,就又出来闲逛了。(孙悟空就是闲不住的人,性格特点抓的非常好。)

说来也巧,他来到了北京,正好赶上第29届奥运会召开。他溜达着来到“鸟巢”,看里面挺热闹,就打听那是在干什么,又问什么是奥运会,才知道这是人间最盛大的体育比赛。他一听可来劲了,心想:我五百年前就是出自神州大地,一定要参加比赛,为中国队争光。(悟空也有报国之志。)

孙悟空来到报名处一口气报名参加了三项比赛。他先参加了110米跨栏比赛,他听说刘翔是上届冠军,心想这次一定要超过刘翔,刷新人间最高记录。比赛开始了,悟空拼命地跑着,可是发现自己不用筋斗云根本跑不快。他想:“何不把筋斗云藏在地下呢?”于是,他唤出筋斗云藏在地下,装着一幅奔跑的样子,只用了1秒钟就达到终点,他扭过头时,所有的运动员还没缓过神来呢。(不愧是齐天大圣啊,速度就是快。)可惜他好多次是从栏下钻过去的,被裁判判做严重犯规,成绩无效。

接下来,孙悟空又参加了跳水比赛。他以为跳水就像跳崖一样,谁知还要有一些花样动作。幸好他曾经在东海跟着老龙王练习过“极限运动”,这点动作对他来说是“小菜”!孙悟空选了最高的跳台和最难的动作,仅用五秒就把这个动作做了两遍,入水时没有一丝水花。“奇迹呀!”评委禁不住扔掉笔大声地为叫喊着,“中国人太伟大了!“(裁判的评价超过所有人的掌声。)

悟空顿时神采飞扬,信心百倍。他觉得一枚金牌有点少,一个筋斗云又来到了篮球赛场。世界各国强队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比赛,中国队大比分领先。孙悟空跃跃欲试替补上场,观众们为之一振,大声地为他加油助威。可惜孙悟空不知道比赛规则,拿到球后只知道抱球到处跑,还撞倒了好多运动员,裁判给了两次警告,可他仍然我行我素。队长姚明感觉孙悟空没有一点儿团队精神,无奈之下只好把他换下来。这时,悟空犯了猴急,硬是要跟姚明拼命,幸亏大家及时制止,才防止了这场“暴力事件”的发生。(天不怕地不怕的毛病又犯了,幸亏还顾及一点儿队友的面子。)

这次运动会,悟空虽然拿到了一块金牌,可篮球赛场上的事情让他高兴不起来,只好遗憾地返回花果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爱国人物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我想到了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说过的话:“我只是遗憾我只有一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而想起这句话,又使我陷入沉思,从中受到启示。

建国60周年来,纵观古今中外,多少爱国人士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了自己的祖国:苏武,文天祥,董存瑞,邱少云……。不管他们的生命是长是短,贡献是多少,他们的献身是悲壮是慷慨,都以成为过去。但他们的这“一次”生命却奉献得如此伟大,永远都在人们的心中闪光,美国总统林肯,由于领导废权运动被杀害,革命者方志敏也在白色恐怖的年代献出了生命,并留下《可爱的中国》以表达他死而无憾的心情。所有一切,不都表明他们对祖国的赤诚与无私吗?但他们的这一次生命奉献的伟大。

不错,生命赋予每个人只有一次,然而这“一次”却又不尽相同,就说现在的社会,虽有许多人都忠心效力于国家如杨利伟等航天英雄。

但仍有人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心中主要的。“什么爱国?值几个钱?”这就是他们的想法。在深圳,不就有人把外国人刚扔下的人民币捡走用吗?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新闻:留美学生被人家的豪华生活所迷,一去不复返。我不禁要说,我们正处在改革时代,正需要每个人将自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放在祖国建设上。像他们那样,又怎能好好地利用这唯一的一次生命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革命英雄人物故事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仍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敌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其中就包括电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人为纪念将她,把东北烈士纪念馆门前的街道命名为一曼街。赵一曼塑像就屹立在右边不远的广场,旁边是继红小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人物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在建设“天路”时王申平非常勇敢,坚强、他勇往直前。我读的是王申平去设“天路”了。

“天路”是建在半空中的,王申平并没有害怕,而是去建设它,开始建设,要知道“天路”的下面就是江,可怕极了,但是他不怕,就算累的腰酸悲痛也要坚持建好“天路”,让人们不用爬斜陡的高山,而只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在“天路”上欣赏着美丽的风光。

生活就是这样的,如果没有王申平,生活中就没有“天路”。如果没有建设工人,那我们就没有房子住。如果没有警察,我们的东西会被偷,交通事故也会发生的更多。如果没有司机,我们就不能尽快到达目的地。

我们要保护家园,向王申平学习。好好读书,长大做个有用的人。我们要让做错事的人都改邪归正。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看到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不要砍伐树木。这样我们生活的更美好,充满活力吧大家动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人物故事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天,孙中山先生病了,住院治疗。当时,孙中山已是大总统、大元帅了,对医务人员仍很尊重,讲话很谦逊。平时,无论是早晨或是晚间,每当接到护士送来的药品,他总是微笑着说声:“谢谢您。”敬诚之意溢于言辞。

1925年,孙中山患肝癌,弥留之际,当一位护理人员为他搬掉炕桌时,他安详地望着她,慈祥地说:“谢谢您,您的工作太辛苦了,过后您应该好好休息休息,这阵子您太辛苦了。”听了这番话,在场的人都泣不成声。

世界上,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和等级差异,尊重每一个职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孙中山做到了,尤其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对护理人员的尊重,更突显了他伟大的人格、高尚的品德以及他那始终如一的悲悯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人物故事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吴用的故事:吴用为何叫"智多星"的故事

梁山上的军师吴用,为啥叫"智多星"?据说,这与他钓鱼耍"王八"有关。

有一天,济州城南的东溪村来了个眉清目秀,头戴抹眉梁头巾,身穿麻布宽衫,腰系褐色銮带的教书先生,此人就是吴用。吴用学问高深,为人仗义,到了东溪村没过多少日子,大人小孩对他都很敬服。只有财主王八恨他跟穷人一个心眼儿。

往年一到年关,王八就要佃户们给他送年礼。这一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东溪村十有九户租种王八的地,打点粮食全让他抢走了,佃户们拿什么给王八送年礼。吴用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发誓要让东溪村的穷人过个好年。

腊月二十八这天,吴用来到了王八家里,对他说:"东家,我有个朋友,教过我一手钓鱼绝技,还送了一根三尺长的鱼竿,专在冰冻三尺的湖里钓二斤多重的鲤鱼。"

王八一听,喜得张大了嘴巴。心想:前几天,县太爷给自己捎信,要弄五百条红尾巴鲤鱼办喜事。可是目前微山湖冰冻三尺,到哪儿去弄?王八正为此事愁得茶不思,饭不想。眼下一听吴用会钓鱼,岂不是救了他的急。可他又怕上当,便奸笑了两声,说:"我不信你真能在腊月里钓到红尾巴的鲤鱼!"吴用坦然地说:"不信,你可以跟我去看嘛!"王八见吴用说得那么认真,立时换了一副面孔说:"吴先生,你真能钓到五百条红尾巴鲤鱼,我一定重重有赏。"

吴用摇了摇头,说:"东家,赏钱我不要。只是想让您高兴高兴。"王八一听更高兴了,对吴用说:"那就走吧。"

这时,吴用才说:"东家,你该知道,钓鱼还得有肉饵呀。"

"嘿嘿,这好办,我家刚杀了头过年的肥猪,这还不够当钓饵吗?"说着,王八眉开眼笑地叫人抬来猪肉,跟吴用一起来到湖边。吴用在一棵歪脖子柳树下,用榔头敲开了一个冰窟窿,把一百多斤猪肉放在湖边的冰块上,再用刀子割下一小块,放在鱼钓上,然后把鱼钓放入冰窟窿里。不多一会儿,吴用用力一挑鱼竿,果然从水里钓上来一条二斤多重的红尾巴鲤鱼。

王八一看,高兴得手舞台足蹈,连滚带爬地去抓鲤鱼,一不小心踩在放猪肉的冰块上,只听咕噜噜--扑通!猪肉滑进了冰窟窿里,急得王八哇哇叫:"肉,我的肉!"这下可好,没了鱼饵,鱼也钓不成了。这真叫失火挨板子--双倒霉!没办法,王八只好气鼓鼓地干瞪着眼珠子走了。吴用见了,禁不住哈哈大笑。原来这是他施的钓鱼计:事先买了一条二斤多重的活鲤鱼盛在了网里,然后砸开厚冰放进了冰窟窿,专等王八上钩。

到了天黑,吴用悄悄地找了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从冰窟窿里打捞出猪肉,给村里的穷人每家分了一块,使他们过年也能吃肉了!从此,村里的穷人见了吴用就喊开了"智多星"。直到现在,微山湖畔还流传着这么一句歇后语:吴用钓鱼--智谋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人物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是小小的人儿,生活在大大的世界下,怀揣一个大大的梦想,让那梦想在心中发芽,欢乐是我的养料,动力是我的`水分。

小小人儿也许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至少我们可以怀揣这这一个梦想,因为不知哪一天我们就可以实现这一个小小的期盼。

我们虽渺小,但是我们同在这一片蓝天下,同呼吸这空气,同怀有一个梦想,也许有些人生来就比别人渺小,但是他们并不自卑,因为他们有一个梦想,“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只为这一个梦想他们也许拼搏在外,受尽冷漠与欺辱,但是他们并不气馁,因为他们是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

与世界相比也许我们是渺小的,但是梦想却比天更高,比海更深。他可以肆无忌惮的遨游太空,不受任何束缚,受到宇宙的滋润,或许比平常更加的茁壮。头顶一片天,脚踩一片地是每个人都在做的,但又有几人曾想过让自己头顶的一片天更加蓝,让自己脚下的一片路更加坚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英雄人物的故事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期间,我读了许多书,其中的一本书是《英雄人物故事》,它讲述了在抗日战争中的革命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像董存瑞、江姐、小雨来、刘胡兰等等,这本书深深的触动了我。 我最喜欢书中的人物刘胡兰。

毛主席曾经用“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句话以纪念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一个暴风雨的日子,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刘胡兰是个长女,不是男丁,旧社会重男轻女封建思想严重,刘胡兰不受奶奶喜欢,妹妹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从小没了娘,在奶奶的埋怨、唠叨声中,刘胡兰养成了倔强的性格。

英雄人物的故事作文(5篇)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节日作文及各类中小学生作文

卢沟桥事变,日军得寸进尺,快攻到山西了,阎锡山一路溃退,还欺压百姓,明火执仗、打家劫舍,老百姓苦不堪言。后来来了共产党八路军,对待老百姓和和气气,帮助老百姓干活,挑水、磨面,象一家人一样,与阎锡山的败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时,刘胡兰接触到队伍里的叔叔、伯伯和姐姐们,跟他们学知识学文化,并且悄然接受了革命救国的思想。抗战的第七个年头,14岁的刘胡兰秘密加入了妇救会,后来被发展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她把自己当正式党员一样,积极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解放前夕,阎匪军突然袭击包围了村子,黑名单上的刘胡兰不幸被捕。被捕时她只有15岁,当时阎匪军官慢悠悠地说:“你不怕可惜了你15岁的年纪吗?”

刘胡兰顶得更硬,说:“我活了15年了,再过15年,又是这么大。刘胡兰——好样的,你为人民的幸福、国家的昌盛英勇献身,你的形象和不屈的斗争精神,鼓舞了我,你真是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考人物故事素材:文革关键人物黄帅

全文共 2461 字

+ 加入清单

凡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黄帅。这位“革命小闯将”当年只有十二岁,江青等人精心删改她的日记,将其塑造为反潮流的象征,批判“师道尊严”,使刚刚有所恢复的教育秩序又遭破坏。而在“四人帮”被粉碎后,黄帅也随之遭到口诛笔伐。现在,步入中年的黄帅已经过着平静的生活,但经历过的那场风波,令她一直惧怕记者,“怕他们编故事,怕他们把简简单单的事情描绘得五彩缤纷的,让世人都花了眼。我被涂上的五颜六色怕是一生也洗不去了。”

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可以说未谙世事,如何在一夜之间大红大紫,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敢于反潮流的革命小闯将”?在那个荒唐的年代,这个原本荒唐的故事,倒成了平常之事。林彪集团1971年覆灭之后,江清集团展开“批林批孔”运动,其目标就是批判宣扬“上智下愚”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孟之道,矛头指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这期间,江青等人制造了一系列古怪事件,为攻击周恩来提供“现实根据”,黄帅事件便是其中的一桩。

1973年底,黄帅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上学。班主任让全班同学都写日记,要求写出心里话。9月7日,黄帅这天的日记令她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今天,××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做了些小动作,老师把他叫到前面,说:‘我真想拿教鞭敲你的头。’这句话你说得不够确切吧,希望你对同学的错误耐心帮助,说话多注意些……”黄帅的班主任看了这篇日记后说“提意见纯粹是为了拆老师的台,降低老师的威信”。于是,接下来两个多月,老师号召同学“对黄帅的错误要批判,不要跟着她跑,要和她划清界线”。

黄帅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便给《北京日报》写了一封信,希望报社来人调和她和老师的矛盾。她说:“……我是红小兵,热爱党和毛主席,只不过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日记上,可是近两个月老师一直抓住不放。最近许多天,我吃不下饭,晚上做梦惊哭,但是,我没有被压服,一次又一次地提出意见。究竟我犯了啥严重错误?难道还要我们毛泽东时代的青少年再做旧教育制度‘师道尊严’奴役下的奴隶吗?”对于黄帅来说,写这封信的目的不过是希望解决她和老师的矛盾,好安心学习。据黄帅后来讲,信寄出后,她又有些后悔,“自己原本有错,而且那位语文老师平时对我们挺不错的”。

恰恰在这时,江青集团正好需要在教育界树立一个“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力”、“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典型。黄帅这封信六百字左右的信成为了江青等人的突破口。江青的亲信谢静宜回复:“不是你和你老师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大事”。他立即指令《北京日报》把日记作了摘编,并在1974年12月12日加了编者按语公开发表。《人民日报》12月28日又在头版头条位置全文转载。

几天之内,黄帅就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敢于反潮流的革命小闯将”。中央文革领导小组让这黄帅到处演讲,在教育战线上大做文章。中国各中小学迅速掀起了“破师道尊严”、“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力”、“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活动。许多地方也树立了黄帅式的反潮流人物。学校对学生的严格管理被指责为搞“师道尊严”、“复辟回潮”,许多学校出现了官员管不了、教师教不了、学生学不了的混乱局面。

但是,风光无限的黄帅并不快乐。对于那位因她受批判的语文老师,黄帅十分内疚。“我偷偷地哭过,可只能是在没有人的地方,我这个‘英雄’可真难当啊。”黄帅后来曾托同学捎口信给老师,说对不起他。

时代造就了黄帅的大红大紫,而质疑“反潮流英雄”黄帅的人也被时代改变了命运。当时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有几位年轻人不赞成对这小学生日记的宣传,并以王亚卓的署名,合写一封信给黄帅,指出她的“矛头错了”。结果这四人在“四人帮”派遣的工作组主持下,被遣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劳动改造。

和当时的“白卷英雄”张铁生一样,十二岁的“反潮流英雄”黄帅不过是江青等人在教育体系树立的“造反榜样”,是政治运动的工具,也是社会畸形的产物。“四人帮”把他们捧上了天,但随着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黄帅也从高潮跌入谷底。当时才十六岁黄帅被认为是“四人帮”的“小爪牙”,甚至有人往她身上吐口水、丢砖头。她的父亲被逮捕,同时开除党籍,开除公职。黄帅成了家庭的支撑,带着九岁的妹妹和病重的妈妈生活。

1979年,黄帅报考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却未能顺利被录取。当时担任中宣部部长的胡耀邦知道后作出了批示,“小孩子犯错误,能让她自己负责吗?黄帅如吸取教训,四五年后也可能了不得。一个人有正反两方面经验,就很了不起。”这样,黄帅才得以跨进了北京工业大学的校门。

正因为在少年时代便经历了大起大落,所以黄帅十分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她的一位大学同学回忆道:“她的成绩在班上不算是最好,但大家都敬佩她的精神。我和她同寝室近三年,我很少见她晚自习在十点半以前回来。”

对于黄帅来说,动荡生活已经过够了,她需要的是平静。1984年黄帅被分配到北京市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工作。那时有一位外地记者专程来采访她,但黄帅始终没有回答他的任何问题。黄帅后来对这个记者说:“一想到你是搞新闻的,有一天你会把你我之间的谈话公开给整个社会,我就有一种莫名的惶恐。”

“一个女孩子,在经历了一场对于男的来说都难以忍受的痛苦后,如果在她已经平静的今天,再让人们在大街小巷津津乐道地谈论,进而也搅乱别人的平静,这实在不是我所期望的。”黄帅谈到自己的生活时说。

1998年12月,黄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在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工作至今。已步人中年的黄帅每周都要回去看望父母,有时她还会把正在编辑的书稿随身带着,在父母那儿同二老呆上一两天。她常把自己写的文章拿给父亲看,有时老人家累了,黄帅就依畏在父亲身边,读给他听。父女俩边品味文章,边交流思想,天伦之乐,弥足珍贵。

黄帅简历

1973年,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读五年级。

1979年9月至1984年9月,在北京工业大学学习。

1984年9月,到北京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工作。

1986年,赴日本留学。

1993年3月,获得东京大学“学术硕士”学位,到日本三和综合研究所工作。

1998年12月,回到中国,到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人物故事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有一位短跑运动员,他拼尽全力,仍未登上领奖台,但他却凭借9秒83的成绩,成为第一个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黄种人。

这个成绩,一举打破亚洲纪录。他的名字在赛后轰动世界,是继刘翔之后,又一个封神的中国田径英雄。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国人心目中的短跑英雄,却是一个超期服役的80后运动员,甚至几次想打报告退役。

不过幸好虽然伤痛、年龄等因素让他在训练中倍感压力,但他却从未放弃过心中的梦想。

他就是中国飞人苏炳添

在短跑之路上,他为自己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苏炳添,1989年出生在广东中山古镇镇,父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古镇镇特别重视田径运动,经常在村子里举办比赛,比苏炳添大9岁的表哥就是村子里的短跑冠军。

苏炳添和表哥的关系很要好,两人经常在一起追逐玩耍,有时候,苏炳添比表哥跑得还快。

上学后的苏炳添真正接触田径运动还是在初中,看着学校田径队员的专业训练,苏炳添也想加入。

无奈苏炳添个子低,达不到入队的标准,被教练拒绝了。为了加入田径队,苏炳添给教练展示了一个绝活,他以1米5高的身材,向上跳跃后可以摸到2米9高的门板。

教练惊讶到合不上嘴,随后如获至宝般地接收了苏炳添。

县城的体育学校,训练条件实在有限,连最基础的训练设施都不完善,现有的设备也都是破破烂烂。

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苏炳添坚持每天早晨5点半就起床训练,一练就是一整天,每周六日天天如此,从未间断过,但他从来都没有抱怨过累。

经过教练专业的指点,苏炳添无论在技能上,还是在体能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他在学校、村里的各项比赛中多次夺得冠军,这也为苏炳添日后成为“飞人”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人物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生活周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虽然嘴里说得头头是道,却不愿意尽任何一点心力;有些人则是不求回报,一直默默的付出。他们风雨无阻,只为了给后代子孙一个更好的家园,他们的善行,值得我们仿效。

在小学一、二年级时,有一段时间我住在外婆家,外婆隔壁住着一位年迈的老婆婆,她的个子矮小,行动也非常缓慢,但是每天早上都会在道路旁捡垃圾、塑料瓶等。我心想为为什么她要这么辛苦呢?因此好奇的向外婆问起老婆婆的身世背景,一问之后才明白,老婆婆从小因为家境穷困,所以没有读过书,结婚后,生了两个儿子,儿子成家立业后纷纷搬离,而丈夫也一直都没有在身边,只剩老婆婆自己独自住在老家。我本来以为她是因为没有钱,才会去拾荒换钱,直到有一天,我才恍然大悟……。

那是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早晨,我和外婆到附近的早餐店买早餐,恰巧看见老婆婆冒着大雨在捡拾塑料瓶,我看了十分不舍,于是就走向前去问说:“奶奶,今天雨那么大,你为什么还要出来捡垃圾?这样很容易感冒吔。”老婆婆腼腆的笑容对我说:“这些不是垃圾,是宝,这些瓶瓶罐罐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只要沖洗之后,都可以重复利用!”外婆还告诉我,老婆婆虽然省吃俭用,但总是把资源回收换来的钱捐给慈善机构去做善事。我总算明白,为什么她每天都要这么辛苦的出来“捡宝”了。

回到家后,我一直在回想老婆婆所说的话,虽然她已经到了该享福的年纪了,但她还是愿意努力贡献自己微薄的心力。从那天起,我就把老婆婆的话深深的记在心里,也决心要做个珍惜资源的人,例如:从便利商店买回家的矿泉水,喝完后的空瓶留着重复利用等。

虽然老婆婆只是个没没无闻的小老百姓,但她却愿意为这个世界尽一份心力,她老人家没有读过书,都懂得如何让世界更好,她爱惜资源,行善不为人知的精神,值得我们推崇与效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革命英雄人物故事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1911年,张自忠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就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他投笔从戎赴东北。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张自忠,一代名将,生于“中华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1891年,别于抗战相持阶段之1940年,年49岁。

张自忠戎马近三十载,竭尽微忱。自抗战时起,命运起落无常。曾被污为汉奸,备受责难。又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五战于枣宜,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以一生之践行,换得了名中的一“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考人物故事素材积累

全文共 3239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提供的25个话题的名人事例,供大家参考选择。

一、理想、立志

1. 明代李时珍,发现以前药物书中有很多错误,立志要编写一部药物书籍。历经艰辛,走千山万水,用了三十多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2.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年轻时便立下“探奇于名山大川”的宏愿。后来多次遇险,几乎丧命,但他始终没有畏惧,最终给人留下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徐霞客游记》。3.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人挖土时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整整四年,不惜牺牲,做了几百次实验。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以惊人的毅力和忘我的崇高精神,发明了炸药。

4、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5、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二、教育:

1.曾参的妻子赶集为让儿子不要跟去,口头许诺儿子回来后,给儿子猪肉吃,曾参知道后,毅然杀猪给儿子,身教重于言教教子。

2、王献之问父亲王羲之写字的秘诀,王羲之有感于自己“临池学书”,指着家里的十八口水缸教育儿子说:“你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写完,就知道我写字的秘诀了。”王献之照办,果真也成为了大书法家。

3、周公诫子。他告诫儿子,“创业难,守业更难”。自己爱惜人才,握发吐哺。教育儿子;贵为天子者,更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三、勤奋治学:

1.司马光是宋史学家,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历时19年之久。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贪睡。“警枕”就会翻滚,将他唤醒,继续坚持奋笔疾书,最终编成了《资治通鉴》。

2.王羲之为学好书法,临池学书,天长地久,整个池水尽被染黑。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最终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3.西汉学者匡衡家贫而好学,夜晚无灯,凿壁偷光,终成知识渊博的学者。

四、时间、成就

1、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

2、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

五、逆境奋起

1、吴王夫差立志为父报仇,逆境奋起,打败强国——楚国;可是贪图享乐,败于自己曾打败过的小国——越国。

2、球王贝利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他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出坚强的斗志,每天坚持练好足球,经受困难的磨练,方能成为球王。

六、走出成败

1、爱迪生发明电灯,历经了几万次失败,但他始终不气馁,最终发明了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

2、威灵顿元帅失败而不气馁,他躲在雨中的看到,蜘蛛快结成的网不断被风雨吹坏,仍然继续在结网,于是重整旗鼓在滑铁卢战役一举打垮拿破仑。

七、善于积累

1、诗人李贺虽只活到27岁,但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他的成功在于积累。他随身携带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将纸片拿出来整理。这样就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最终成为一位著名诗人。

2、马克思为写《资本论》,阅读了1500多种书,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他几乎掌握欧洲一切国家的语言,他在头脑里积累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

八、团结、豁达

1、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位居廉颇之上,受到大将军廉颇的嫉妒,扬言要找蔺相如麻烦,蔺相如以豁达心胸对待,驱车屡屡避开,对部下说:赵国为什么能不受外来入侵,只因为有我和廉颇存在。廉颇知道后深感惭愧,于是负荆请罪。将相和的美名得以流传。

九、自尊、骨气

1、、陶渊明为官清廉,“出淤泥而不染”,不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人折腰”,辞官不做,归隐山林,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诗文。

2、晚年贫病交加的大文学家朱自清,一身铮铮铁骨,富有骨气,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3、南宋抗战将领文天祥,面对元朝的高官厚禄的诱惑,毫不屈服,宁死不屈,以身殉国,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壮志,永垂史册。

十、自信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后,有人炮制了一本《百人驳相对论》,爱因斯坦对此不屑一顾,十分自信:“假如我的理论是错的,一个人反驳就足够了,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

2、科学家居里夫人,她坚信放射性元素存在并能提炼出来,经过几百次的实验终于发现了稀有元素——镭;

十一、挑战命运

1、音乐家贝多芬,晚年面临着双耳失聪的严峻考验,还是没有停止对音乐的追求与进取,毅然创造了。

2、海伦.凯勒,她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残疾人,靠着顽强的毅力学会盲文,生活乐观,积极进取,写成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文章,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当时成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十二、怀疑好问

1、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书善于发问,在老师讲解《大学章句》时,就问朱熹是何时的人,他何以知道二千多年前的事。难倒老师,受到老师夸奖“此非常儿也”。

2、牛顿对苹果落地的进行思考,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十三、改革创新

1、商鞅变法强秦。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改革家。他帮秦孝公进行两次重大改革,“开阡陌封疆”,“废止井田制度”等。他的改革,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

十四、求学尊师

1、程门立雪。北宋杨时拜程颐为师,当他到程颐家中求教时,程颐正静坐睡觉。杨时求学心切,又不敢惊动老师,便肃立门外雪中等候。待程颐一觉醒来,雪已下了一尺深了。

十五、勤学苦练

1、王羲之苦练书法。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刻苦练习书法。他在绍兴兰亭“临池学书”,苦练了20年。他经常在池里洗笔刷砚,竟把池里的水染黑了。

十六、忍辱负重

1、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十七、廉洁不贪

1、杨震“四知”羞王密。古代杨震上任时途中。王密为报推举之恩,晚上前往驿馆拜见杨震,并奉献黄金十金。杨震连连摆手拒绝。杨震愤然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把黄金扔给王密,王密羞愧而退。

十八、不耻下问

1、白居易虚心请教。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当作好了一首诗,总是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他虚心求教于人民群众,为后人传诵。

十九、追求不止

1、科学家霍金,患有严重的大脑疾病,可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研究。对事业的挚爱是他在“空间,物质、时间”领域里成为第一流的物理学家。在病情发展到只有一个手指能动时,他依然没有向命运屈服。用豁达的心态乐观地对待生活。

二十、生活节俭

1、比尔.盖茨和朋友开车到希尔顿吃饭,他生活一贯不铺张浪费,自己的车子不停在贵宾车位上,坚持把车停在普通车位上。

2、鲁迅曾有条裤子补了好几个补丁,他母亲交代鲁迅的朋友孙伏园给换条新的,鲁迅执意不肯,仍然坚持再穿用着。

二十一、执法、清廉

1、汉代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湖阳公主的家奴杀人,董宣严格查办,格杀公主家奴,公主向皇帝告状,他宁死不屈,一身廉洁为官,受皇帝重赏。

2、宋代包拯为官清廉,任端州知府时,端州盛产砚台,为官多年,可他每年没有多拿一块砚台回家。他克己奉公,为官清廉,告诫子孙:“不从我志者,不是我的子孙。”

二十二、以身殉职

1、任长霞公安局长,为官秉公执法,除暴安良,一心为民,保一方平安,任职期间破案一百多起,以身殉职,献出宝贵的生命。她体现人民警察生死为民的奉献精神。

二十三、为国爱民

1、南宋抗金将领岳飞,热爱国土,喊出:还我河山。关心百姓疾苦,军队过处,秋毫无犯。对将士以礼相待,金兵传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最终以死报国。

二十四、诚实守信

古代有蔡勉旃,朋友寄他千金而没有立字据。朋友死后,他如数送还,还说:“券在心,不在纸”。他做人重情谊,守信义,受后人敬仰。

二十五、尊老、礼让

1、毛泽东从小养成了对长辈有礼貌的美德,后来当了国家主席,仍然能以礼待人。一九五九年,毛主席回韶山,曾专门邀请亲友的老人吃饭,毛主席给老人敬酒,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回答:“敬老尊贤,应当应当!”

2、三国时,孔融四岁,就懂得能把大梨让给哥姐吃。孔融以谦礼待人的美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至今还被人们广泛传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人物故事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周恩来总理,估计大家想到的都是他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举轻若重的忙碌身影和端庄高雅的儒将气质吧?所以提到俗,谁都不会相信能和周恩来联系在一起。然而,既雅又俗者,在他的身上确实存在,不是在办公时而是在喝酒时。

他以酒为伴时有碰杯的粗犷、痛饮的豪放、劝酒的洒脱、醉后的清醒,和他平时的工作形象判若两人,他用儒雅的风度把饮酒的粗犷发挥到了极致。在他的酒杯上,不但闪烁着俗的光彩,透过俗更能让人们看到雅的光芒。

修理“南京四大喝”之首许世友将军,他喝酒就是整瓶吹。许世友倚仗自己酒量大,欺负周围的将军。周恩来听说后决定以牙还牙、以酒还酒,让许世友也尝尝被修理的滋味。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令彭德怀也得让三分的倔脾气的许世友臣服。一次,两人相聚,一对一,喝不多时,各吹两瓶后,再找许世友,已缩到桌子底下。周恩来大手一挥:“再来一瓶!”许世友醉中臣服:喝不下去了,我给你磕头行不?周恩来哈哈大笑,为许世友定下了每次只喝三杯六两的新标准,许服之。这就叫以俗制俗,以粗制粗。

周恩来与酒友小聚时,更是让人分不出俗与雅。他最喜欢和陈毅、乔冠华喝酒,你敬他,他攻我,我劝你,各有一套办法。喝的酒是茅台,看起来很高贵、很高雅,吃的菜却是花生米,看起来很俗、很老土,然而酒足饭饱后,没有人出丑,房间飘出的除了茅台的酒香,还有妙趣横生的话语和朋友间的真诚友谊。

周恩来的酒杯,里边装的有“阳春白雪”,也装有“下里巴人”,看他喝酒有俗更有雅,可谓是雅俗共存。这令人想起了齐白石老先生关于艺术雅与俗的评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白石老人所说的似与不似,亦可理解为雅俗共赏。如果套用这段话来评论周恩来在喝酒上的雅与俗,应该是:饮酒妙在醉与非醉之间,太醉为媚俗,不醉为欺世。酒坛之上,最大的庸俗是装腔作势、有量不喝,周恩来没有;最大的媚俗是人云亦云、酒醉乱说,周恩来没有;最大的卑俗是顾影自怜、自斟自饮,周恩来更没有。要说俗,就是他肚子太能装,酒量太超人,然而这不是他的错,而透过他喝酒时表面的俗,让人看到仍然是本质的雅,就像他的绅士风度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卡通人物故事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老鼠家族最近迎来了一件喜事:鼠老妈生了只小老鼠!这只小老鼠呀,尖嘴猴腮,灰色的短毛,细细长长的尾巴,小眼睛滴溜滴溜乱转,在老鼠家族中可算得上是“小帅鼠”哩!爸爸给他起了个老鼠们叫起来最响亮的名字:吱吱。

吱吱可聪明啦,偷东西的本领一学就会。这可乐坏了鼠爸鼠妈,他们一致认为,吱吱长大了,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不久,人类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鼠运动。吱吱的爸爸老妈都被人类消灭了,吱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逃到了荒郊野岭。在那儿,吱吱发现了一间发着光的圆屋子,他从窗户爬了进去。屋子里有几个人在说话。吱吱一听,这才明白自己上了特特星球的飞碟。吱吱稀里糊涂地被带到了特特星球。

特特星球上没有老鼠,吱吱一出现立刻轰动全星球。导演请吱吱去演电影,吱吱一炮打响,并获得特特星球影视界“俄斯卡”金像奖。领奖那天,吱吱穿着西服,打着领带,所有的聚光灯、闪光灯都对着他。吱吱成了特特星球最有名的明星。紧接着,广告公司又找吱吱拍广告!吱吱赚了好多钱,买了大房子,请了个经纪人,他甚至还想进军歌坛出唱片!这时的吱吱,春风得意,已经忘了自己曾经是只“人人喊打”的老鼠。

总统特意邀请吱吱去总统府做客。吱吱被酒灌得晕晕乎乎地在总统府四处游荡。他居然看到了许多木桌木椅。这可乐坏了吱吱。要知道,在特特星球上,树木、木材可是个稀罕玩意儿,只有总统府才有木制家具。好久没磨牙的吱吱可憋坏了,对着一张桌子就大啃特啃起来。 “咯吱咯吱……咯吱咯吱……”磨牙真快活呀!吱吱简直有些忘乎所以了。磨完牙齿,吱吱心满意足的睡着了。哎,吱吱呀吱吱,你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呀!

第二天一大早,警卫员就发现总统先生的办公室损失惨重。吱吱以毁坏国宝罪被判处终身监禁!法律是公正严肃的,大明星吱吱被押解到牢房。吱吱两只小爪儿抓住铁栅栏,眼泪扑簌簌的往下淌。吱吱终于明白了:无论在哪里,无论是谁,只要你做了有损于别人利益的事,都是会受到惩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人物作文照片里的故事600字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老家的八月,天气已经开始变凉了,坐在轮椅上的爷爷总希望我们多回家看看,我们也不会逆了他老人家的心愿,都会多抽时间陪陪他。

正午,爷爷坐在躺椅上,我坐在沙发上,时不时翻一翻老家里存着的照片。我看到了一本很老的相册,正准备打开大开眼界,爷爷就喊开了:

“哎,哎哎——那个别给我乱翻腾。”

爷爷有脑血栓。可以自己说话了,但行走还有些困难,每天只能闲在老家里,什么都不能干。他双手总是无力地垂着,头发几乎秃了,只留着几根白白的、短短的、形似枯草的头发在头上耷拉着,但他的嗓门依然洪亮。

“爷爷,你就叫我瞥两眼嘛!”我耐不住好奇心争辩道。

“死老头子,什么宝贝!给,小茹,看!”奶奶一向喜欢我,对我百依百顺。

这是爷爷的照片,是爷爷年轻时在部队里的大合照。只有几个人,可我竟然找不到我认识了十年的爷爷。奶奶指着其中的一个人告诉我,这就是爷爷。他站在队伍的中间,高大挺拔,目光炯炯有神,头发又黑又密,还是汗津津的,嘴角都咧到耳边去了,铁铜色的皮肤与整个队伍非常融合。这就是爷爷年轻时的样子,精神抖擞,是一个标准的战士!奶奶又告诉我,那时候生活非常艰苦,长时间不能洗澡,吃都吃不饱。

有一次,爷爷在训练的时候偷着出去玩儿,他叫着他的几个兄弟一起去爬铁丝网,一起跑到小河边上去摸鱼,捉到了鱼就塞到一个小筐子里。爷爷抓得正高兴,却不小心碰到了奶奶,被奶奶揪着就回去了。原来,是奶奶去给他送饭,正好看见爷爷在偷懒,爷爷一看见奶奶,不小心跌进水里啦,弄湿了整整一身衣服,他回到队里的时候,正好赶上照大合照,可把爷爷高兴坏了,都没来得及把湿衣服给换下来。果真,照片上还能看出正在滴下来的水珠呢。

爷爷听奶奶说到这些,想起了当年的事情,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奶奶又给我看了一张照片,是爷爷在屋里照的,光线不好,照片上的爷爷还是那么的英姿飒爽,依旧露着大牙齿,咧着嘴笑。可是再看现在的爷爷,坐在轮椅上,脸上刻满了岁月留下的年轮,少了年轻时的精神,更多的是无奈、惋惜。

岁月如梭,树叶落了再长,长了再落,不知不觉,爷爷就老了。看着爷爷,眼里的泪不争气地流下来,我赶紧背过身,擦干眼泪,走到爷爷跟前,拿起爷爷的手,和爷爷一起静静地坐着,坐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给卡通人物编故事作文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唐老鸭和哆啦A梦,因为空间转移,碰到了一起。你们想知道他们俩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吗?如果想知道,就听我给你们讲讲吧!

有一天,哆啦A梦对唐老鸭说:“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唐老鸭说:“我叫唐老鸭。”由于唐老鸭平时说话口齿不清,哆啦A梦听成了唐老鸡。唐老鸭又问哆啦A梦:“你叫什么名字?”哆啦A梦说:“我叫哆啦A梦。”唐老鸭说:“那以后我们可以成为朋友吗?”哆啦A梦说:“我正好还没有朋友呢,谢谢你愿意成为我的朋友,那我就叫你唐老鸡哥哥吧!”唐老鸭听了立马倒下地,摔了个狗啃泥。唐老鸭说:“不是唐老鸡,而是唐老鸭。”哆啦A梦说:“我知道了,你叫唐老鼠吧。”接着哆啦A梦又说:“我看你长得一点也不像一只老鼠呀,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古怪的名字呢?”“哎。”“是唐老鸭!不是唐老鼠!”唐老鸭无奈地说。哆啦A梦说:“哦!我终于知道你的名字叫什么了,叫唐——老——鸭!对吧!”唐老鸭立马鼓起掌来,心想:你终于知道我的名字啦! 到了中午,唐老鸭和哆啦A梦一起吃午饭。吃午饭的时候,他们俩非常开心,但是到了下午,就相反了,他们感动特别烦恼。

突然,哆啦A梦想到一个点子,你们知道吗?那就是盖房子。哆啦A梦和唐老鸭一起找来一些砖头、水泥等建筑材料盖房子。盖房子的时候,哆啦A梦说:“我们要盖三个房子,一个是我住的,一个是你住的,还有一个是我们一起玩的。”唐老鸭说:“这个主意不错。”他们一直干到晚上才把一个房子盖好,他们想两个人一起住在一个房子里,可是这个房子还没到十分钟就塌了。现在他们已经完蛋了,就在这时,哆啦A梦想到了他自己身上还有一个万能的口袋,立马从口袋里拿出三个豪华的房子。

时间光阴似箭,一个月过去了,这天因为空间转移,他们各自回到了各自的家,过上了幸福又快乐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