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秋民风民俗作文(20篇)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小编收集了中秋节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5941

作文

1000

2024中秋佳节优秀400字作文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会和家人团聚。一边吃着美味的月饼,一边欣赏着那一轮轮明月。就让我带你走进中秋佳节!

“八月十五话嫦娥”关于嫦娥奔月,我国有多种传说,其中一种是這样的:在很久以前,神箭手羿射下九个太阳后,顿时名声大震。很多人都找他拜师学艺,其中就有一个名叫逄蒙的人。

羿去王母娘娘那里求得了一粒仙药。据说吃完后能长生不老,还能升天成仙。羿不舍得自己吃下,就交给妻子嫦娥保管。嫦娥小心翼翼,把仙药放在了梳妆台的百宝匣里。

這件事被逢蒙知道了。农历八月十五的时候,他趁羿出门时,闯进了羿的家里,逼着嫦娥交出仙药。在这危急的時刻,嫦娥一口吞下了仙药。谁知她刚咽下,便双脚离地,从窗户飘了出去。她心里挂念着羿。于是便落到了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变成了神仙,居住在广寒宫。

羿回到家后心痛不己,抬头望去,看到当晚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上面仿佛有嫦娥的身影,于是每年到了这天就在庭院设宴,望着月亮思念嫦娥。这便是中秋节的由来!

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拿出月饼,边赏月边吃着象征团圆的月饼,展现出一幅幅合家欢乐的景象。

晚上,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淇澳岛过中秋。这里空气清新,月亮皎洁明亮。在这赏月真是再好不过了。这就是我们的中秋佳节!你今天吃月饼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秋之夜作文500字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清冷的月光,无情的笼罩着每一个受了伤的可怜人。今,注定无眠。我弹去日历上的灰尘,翻了翻——中秋佳节。呵呵,中秋节?今晚的明月只会在我心底多增添几道伤口罢了。爸爸妈妈,好久没回家了吧,是一天?一星期?还是一个月?哎,我已经记不清了。

有时我会怀疑,我的出生是不是一个错误?如果你们不爱我,却又为什么要赋予我生命。让我在一个又一个寒冷的月夜下品味孤独与寂寞。

十五年前的中秋夜,我像天使一样降临在月的银辉中。十年前的中秋夜,我静静地听奶奶的“嫦娥奔月”。

五年前的中秋夜,我失去了唯一爱我的人——奶奶。于是我抱着黑猫躲避圆月,在黑暗中任泪水肆虐。今天的中秋夜,我独自一人,呆在空荡荡的大房子里。我好害怕。

爸爸妈妈,你们知道我的心事吗?你们在乎过我的心事吗?回来陪陪我吧,哪怕是一分钟也好啊!爸爸妈妈,我准备了好多好多你们爱吃的菜。我只是奢望你们早一点回来,陪我过一个团圆之夜,可以吗?

给天下的爸爸妈妈,我们不需要太多的钱,却需要你们太多的爱。——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欢度中秋600字话题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转眼间,又到了农历八月十五,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

这天晚上,我、爸爸、妈妈,还有奶奶一家人在阳台上赏月,一起庆祝中秋。看!阳台的桌子上摆满了各式美味:苹果、桃子、香蕉、柚子、炒田螺……当然也少不了各式各样的月饼啦,有莲蓉、豆沙。五仁……我剥开一瓣柚子,露出它红色饱满的果肉,一口咬下去,嗯,真是清甜多汁!

正当我品尝美食的当儿,妈妈轻轻地拍拍我:“月亮出来了。”庆祝中秋当然要赏月嘛,我急忙抬头一看,月亮悄悄地从云端探出头来,却像害羞的少女,用云雾作面纱,遮住清美的容貌,朦朦胧胧,更添一种神秘的美感。而这也没能掩盖住她的绝代芳华:轻轻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大地,洒下一地银霜。过了一会儿,月亮才舍得摘掉面纱,现出原来的娇美容貌。银色的月光倾斜而下,挂在天空的月亮是那样圆,那样皎洁,那样美,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用心去看,还会见到嫦娥的影子,还有一只小玉兔……

正在我们赏月的时候,爸爸已经把月饼切好了:“来。吃月饼吧!”我伸手拿起一块,是莲蓉蛋黄的,一口咬下去,莲蓉软糯,蛋黄咸香,那味道,真是妙不可言!

看着那中秋的月亮,奶奶又讲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于是,我、爸爸和妈妈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月,听着奶奶的故事。这真是一幅温馨、美好的画面。奶奶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伴随着月光:“传说,后羿射日后留在了人间,在溪边救下了嫦娥,两人结为夫妻。后来,后羿又从西王母那求来了长生不死的仙丹,打算与嫦娥分吃……”在奶奶的故事声中,今年的中秋,结束了。

中秋,并不需要多大排场的庆祝,只要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便是幸福,而这,也是中秋节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同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对于大同人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奶奶家来说更是认真对待的,大姑二姑三姑统统都不能来,该回婆家的回婆家,该在自己家的就在自己家。晚上月亮升起来的时候,爷爷把阳台的灯打亮了。拿了个大托盘,里面放着月饼,葡萄,梨,桃,香蕉,西瓜,苹果等等,果爸给搬到阳台上,放好,问爷爷:“放这儿月亮看的到吧”,爷爷满意的点点头。奶奶负责给包饺子,爷爷非要给包个硬币,还非要在桌子上摆上五副碗筷,说是有大孙子的。饺子熟了每个碗里放三个饺子,果爸把果果碗里的饺子夹开,嘎嘎,果然看到硬币啦,嘿嘿,都说这小子有福,嘎嘎,妈妈真高兴,比自己吃到硬币还高兴。

果果出生,爷爷就托人给算命了,据说很不错,出生的时辰真是不错,妈妈也在网上用称骨算法帮果果算过命,很好,比妈妈的命还好,嘿嘿,这些都是大家的一种心情,无非是希望自己的宝贝儿幸福,妈妈比起你瓜子仁儿阿姨,可差远了,你澎澎哥哥的名字,可是他们冒雨跑到雍和宫找人起的,嘿嘿。

话说远了,改天,妈妈好好把给你起名字的前前后后都记录一下,将来你上学了,做自我介绍的时候,老师肯定会让大家讲讲自己名字的来历,到时候你就按妈妈给你写的说,嘿嘿,虽然有点儿迷信,但不乏智慧阿。

大同中秋节,还有很多放鞭炮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亮着阳台的灯,很有家的温馨。

[大同民风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

我的家乡位于准葛尔盆地边缘的小县城,因为这里是江格尔的故乡,而成吉思汗又在这里停留过较长的时间,所以有很多的蒙古族人居住在这里。为此,我们这个县取名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关于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膳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

在蒙古族有一种风俗叫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和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脖子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来蒙古族还有许多风俗,比如:敬神、骨肉进餐……带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出来。唱歌与对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怎么样?听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开始喜欢蒙古族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风民俗:内蒙烤全羊作文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个“小吃专家”,每次出去旅游,所有的特色小吃都不会逃出我的嘴巴!比如说:麻婆豆腐、扬州炒饭等等。不过,最令我难忘的却是内蒙古的烤全羊。

到了内蒙古,怎能不吃烤全羊?于是,我们旅游团的人共同点了一支烤全羊。

烤全羊的做法可是一点也不简单,先要选出1-2岁的小绵羊宰杀,用开水烫全身,趁热褪净毛。然后取出内脏,在羊腹内放入花椒、姜片等调料和香油后,就可以架上架开始烤了。经过3个小时的小火烘烤,一只香喷喷的烤全羊便出锅了!

烤全羊上桌了!一股清香立刻弥漫开来,顺着鼻孔钻入心脾,让人全身都舒爽无比。烤全羊的表皮呈黄红色,前脚屈膝,角上还别了一根红绸子。桌边的所有人都垂涎三尺,恨不得一口吞了这只小羊。

终于可以吃了,工作人员先用蒙古刀把羊肉切成块状的,再分别放入两个盘子中,最后再摆上辣椒粉、胡椒面等配料,就可以动手吃了。

我眼疾手快,抢到一只羊腿,先撒上一些辣椒粉,然后毫不犹豫的一口咬下去。哇!这真是人间少有的美味呀!羊皮香酥可口、脆而不硬;羊肉甜而不腻,香甜诱人;整只羊外酥里嫩,清香扑鼻。辣椒粉的劲辣,简直就像一百只蚂蚁在舌头上跳芭蕾。我陶醉了,不由自主地吟出一句诗: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尝?

朋友们,到了内蒙古别忘了吃烤全羊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满族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927 字

+ 加入清单

满族进入辽、沈以前,具有精于骑射的特长。7岁左右的儿童即以木制弓箭练习射鹄,女子执鞭不亚于男子。满族的服饰,男子剃去周围头发,束辫和垂于脑后,穿马蹄袖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女子在头顶盘髻,佩戴耳环,穿宽大的直统旗袍,足着高底花鞋。入关以后,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致。曾有一个时期各地妇女穿旗袍甚为流行。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住房一般有两间正房,门向南开,外屋有灶,里屋北、西、南3面有炕。满族的饮食,过去喜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逢年过节吃饺子,农历除夕必吃手扒肉。满族的具有独特风味的“萨其玛”至今仍是广大人民爱吃的点心。满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十六、七岁即可订婚,由父母包办。结婚时,新娘要在南炕上坐帐一日,称为“坐福”。满族居民过去忌在西炕或北炕上死人;人死入棺后由窗户抬出;一般行土葬。

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平时见长辈行“打干”礼,男子曲右膝,右手沿膝下垂;妇女双手扶膝下蹲。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礼。满族以西为上,室内西炕不得随便坐人和堆放杂物。最主要的禁忌是不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据说主是因为狗在满族先人的长期渔猎生活中起到了帮手作用,人们不忍食其肉、用其皮,于是逐渐形成这个习俗。

清代以来的300多年间,满、汉长期杂居共处,关内的满族已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与汉族无差异;居于关外各地的满族人民,只是在满族聚居的偏僻乡村中,仍有一部分满族居民使用满语,保持满族的一些固有习俗。同时,从汉族习俗(包括汉语词汇)中也可找出一些满族民风民俗的成份,但满族群众模仿汉俗,比汉族群众模仿满俗的更多。满族是一个既善于学习又善于创造的民族,为发扬祖国文化作出了贡献。

满族的重要节日与汉族差不多,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等。

满族曾信仰多神教的萨满教,早期分宫廷萨满和民间萨满两种。清代历朝皇帝举行各种祭神祭天典礼,如宫廷萨满设“堂子”祭天,都用满语诵经跳神。直到20世纪40年代,在东北的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和爱珲等地,满族民间仍保有萨满教。民间萨满又分以跳神为职业的萨满和管祭祀的家萨满两种,现已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民俗民风春节作文400字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广西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开始了。这天,就是传统的小年,就是灶神爷升天的日子。人们杀鸡宰鹅祭拜灶神爷,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无忧。

腊月二十五左右,人们必须选出一天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此外,人们还要买菜,割肉和准备年货。

除夕,就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鞭炮声日夜不绝,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飘着一股烟火和酒肉的香味。人们在门口贴上新的对联,屋子里贴满了各色的年画。人们到了晚上还要吃团圆饭,在外边做事的人,必须要赶回来。此外,大人们就是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孩子们燃放烟花,真的是快乐的时光。

正月初一,春节有一个高潮到了。大街上的店铺不但不关门,还有许多小贩在大街两旁摆了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小孩们牵着大人的手,购买玩具。

正月初二,人们开始互相拜年,互相道贺。这天,就是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的。

元宵上市,春节最后一个高潮到了,这一天,大街上就像是在办喜事,张灯结彩。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还有猜谜踏歌的活动。大街上也许会有舞龙的节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烟花爆竹。这天,人们就是要吃元宵的。

过了元宵,春节差不多也就结束了。天气回转,农民开始春耕,学生准备上学,人们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山西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普天之下,总不乏奇人异事.在我们身边就有这类人存在,那一天我见到拉一个身坏绝技的刀削面师傅。

那一天,我路过一家拉面馆,拉面师傅正在拉面的动作震住了.不知是店里的那位客人点了刀削面.师傅正在削面,那动作之快.令人震惊。削出来的面,更是薄如纸。

不知是做久了,熟练了,还是别的什么。只见拉面师傅神色从容,动作敏捷。他手里的削刀,被他运用的极为灵活.不得不佩服的是,一快简单的削刀,一堆面粉,在他的手里,居然可以削出一片片大小差不多,却有薄的如纸蝉翼般的面鱼来.师傅左手抓着面团,右手拿着削刀.不停地削着,右手在面团上一划,出来的面鱼小巧可人,落在高汤里,活像畅游在水中的小鱼。也许,这就是它被称为"面鱼"的原因吧。消出来的面鱼,两头尖尖,中间则宽宽的,一点也不失谐调.乍眼一看,锅里已经有满满一锅的面鱼了。令人胃口大开,真想赶紧品尝这美味,呵.没一会儿功夫,一碗刀削面便出锅了。远远的,就已经闻到了刀削面的味道。我想,这碗刀削面一定不矢为一碗美味。

看了山西刀削面的做法,不禁对拉面师傅佩服至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土族民风民俗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在繁荣昌盛的中华大地上,盛开着五彩缤纷的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热闹节日、不一样的穿着打扮、不一样的美味食物、不一样的新颖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土家族的民居——吊脚楼。

吊脚楼是土家族人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多数吊脚楼都是依山傍水而建。吊脚楼就是在平地上,用高大的木头撑起,用木板将房子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一般人家中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附近有小溪,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十分朴素。有点类似于诗中所写的“小桥流水人家。”

大家可别小瞧了吊角楼,它可是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呢!除了土家族的民居建筑注重地理位置,依山傍水而建;而且土家族民居的建筑艺术,毫无疑惑是中国建筑中的一块文化瑰宝。建筑师和环境艺术设计家们都在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将传统居民建筑与现代民居住宅科学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朋友们,百闻不如一见,你还是自己去欣赏一下土家族吊脚楼,亲身去体验一下那浓厚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民风民俗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将过春节称为“白月”,原因可能与其崇拜蓝色和白色有关。蓝色代表蒙古民族自身,而白色代表纯洁、吉祥和神圣。

腊月二十三以后,即准备过春节。衣食住等方面皆与平日不同。食物方面,要制作炸油菜子,花样繁多,尤其是供佛之物,力求美观。其次是包饺子,俗称“黄馍馍”或“扁食”。

年三十是最为热闹的一天。全家人皆着新制作的蒙古袍,显得精神焕发。上午,先要上供祭佛,在佛祖供台上摆上各种奶食、油食,摆成小塔形状,上面还要插上特制的金银花。再用十二个小铜盅倒满白水,然后点上长明灯。同时开始贴对联。晚上备好饭菜后,在院外找一平地,铺好新毡,摆上酒席,开始祭祖。长辈复诵着祖先名字,将酒一杯杯洒在地上,洒向天空。祭祖毕,全家上席。晚辈给长辈敬酒称辞岁酒。此日,全家不分男女老幼,皆可尽情娱乐,男人多下蒙古象棋,妇女儿童玩“羊拐”,一夜不睡,直至天明。

初一凌晨,摆上宴席,先由晚辈给长辈敬酒,行跪拜礼。男人们跨上早已备好的骏马,三五成群地奔向村镇,逐个地串蒙古包。按习惯此酒每敬必喝,通常是载歌载舞,气氛热烈。串包男女经常利用此机会赛马,尤其是青年男女更不相让,茫茫草原,纵横驰骋,冰冷大地上奔淌着生命的热流,预示着来年无尽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满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满族人的发式继承了金代女真人之习俗,男子发式是半剃半留,即前剃后留,留下的头发编成发辫垂于脑后。辫子上可结有各种各样的装饰物,从装饰物上就可以基本判定其地位的高低和身份的尊卑。传说这种发式与女真族骑射的生产方式有关,主要是为避免前面的头发遮挡视线,影响猎射野物。六、七十年代,汉族农村的小男孩,为了好养活,仍有脑后留小辫的习俗,这不能不说是受满族风俗的影响。

满族妇女对头发十分爱惜,对发式也十分讲究。满族妇女"辫发盘髻"的习俗,也是来自女真遗风。"两把头"是满族妇女最具有代表性的发式,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上,分成两绺,结成横长式的发髻,高高的发髻最为流行;再将后面余发结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压在后脖领上,使脖颈挺直。满族女子身着旗袍,足蹬高底旗鞋,显得亭亭玉立,仪态万千,充分体现满族女子的端庄优雅。

清代中期,满洲贵族妇女开始盛行"旗头",也叫"旗头板"、"大拉翅"。就是以头顶发髻为座,上面放置旗头。旗头和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差不多,是一种扁形的冠,里面有铁架支撑,外面用青绒或青素缎等制成,正面有各种珠宝首饰的装点,侧面悬挂流苏,真可谓是动则摇曳生姿,静则雍容华贵。旗头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来的,由于是进关以后才流行起来的,所以,人们也把它叫"大京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秋习俗五年级作文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一家三人在一齐,美美地共聚晚餐后,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突然想起了月亮,我仰望天空,灰蒙蒙一片,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我心显得有点凄凉,还有点空荡的感觉。我不明白是云儿挡住月亮的路,还是月亮忘记了这天是中秋节呢?

我走在路上,一会低头探路,一会仰头看天。我放眼寻找,不明白月亮躲在那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不出来。一丝丝秋风掠过脸庞,我感到凉幽幽的,心里充满了失望。

我回到家里,继续的等待月亮出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时,我仿佛回到了古时候……只剩遗憾,因她不知何处?

十点钟了,还不见月亮踪影,我彻底绝望了。这时,家人的欢声笑语把我拉回现实中。我的生活多么完美温暖,虽然没有了圆月,却有相聚的喜悦。

中秋节:在人间,是家家户户庆团圆的日子。在月宫,嫦娥仙子恐怕也和后羿团聚吧!难怪中秋月亮偷了懒,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上人间幸福美满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民风民俗作文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 、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描写中秋月亮的优美句子句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1、圆月渐渐升高,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着柔和的笑容,幽蓝幽蓝的天空中点缀着无数的小星星,一眨一眨地,仿佛在邀请人们到广阔的太空中去遨游。

2、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月亮的光落在树丫上,落下斑驳的黑影,零星的像是碎条儿挂在树丫上一般。

3、得以遇汝,吾之荣幸。中秋佳节,月儿圆,花儿香,愿心想事成,阖家安康。

4、将祝福写作诗行,把诗行凝成思念,祝大家中秋快乐,合家团圆。

5、你回家了吗?即使没有来得及回家,在异乡的窗前凝视着此刻的月亮,也不要感到忧伤。至少,我们享受着同样温柔的月光。

6、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已至,你是否,人月两团圆?如若爱,请深爱,携手明年佳节起,两情相悦长惜缘。

9、中秋时节时秋中,灯花曳摇曳花灯。明月皎洁皎月明,盛景佳节佳景盛。

10、一个月亮一个你,二个影子我和你,三生有幸认识你,四个月来好想你,五湖四海寻找你,六神无主迷恋你,七星伴月围绕你,八月十五我等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传统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

春节,是人们心中最重要的节日,在我们东北,关于春节的讲究就不少。

每年过年我家都热热闹闹的,今年也不例外。大年三十那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帮助爸爸妈妈和姐姐贴对联,挂福字。挂福字也有讲究,福字要倒了挂,这样就表示“福到了”。妈妈每当过年时都为我们做上一桌子的大餐,今年比往年更丰盛。每年妈妈都会做鱼,因为鱼可以表示“年年有余”,饭桌子上不仅要有鱼还要有猪蹄,猪蹄表示“有抓头”。

吃饭的时间到了,在这之前一定要放鞭炮,因为这样可以去除“怪兽”来年保平安。到了晚上,灯要一直点着,这样可以表示来年前程光明无阻。到了晚上要包饺子,在包的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吃到这个饺子的人,来年一切事都会顺顺利利的。到了半夜12点每家每户都要放鞭炮,因为12点后为新年,放鞭炮是喜庆新年,这个时间放鞭炮表示万象更新,大吉大利,也代表着辞旧迎新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风民俗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饰,因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几朵粉色的小花绣在白衣服上,显得格外漂亮;还有那头饰,头冠以风、花、雪、月为题。白族的语言跟我们截然不同,白族人称女士为“金花”,而男士则为“阿鹏哥。”

有一次,我去云南大理玩,导游带我们家一大伙到一家茶馆品茶。到了包厢,我看见两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绿茶泡制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红糖和牛奶制作的乳扇冲开水泡制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开水而成的,味道很甜。”一位阿姨说。另一位阿姨补充道:“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这三道茶也是我们白族待客的礼物,代表我们白族对客人的尊敬与热情。”

这就是白族,虽然他们人数不如汉族的多,但他们的热情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秋感悟作文600字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起来,空气十分清爽,几天来的闷热没有了。走出户外,原来是夜间下了场小雨,心情顿感舒畅了许多,眼看街上的人们行色匆匆,方想起明天就是中秋节了。

中秋节是个团圆的节日,更是一个思念的节日。仰头看看天空,云色暮暮,阴沉昏暗,刚才的心情一下子就消失了。自古中秋多忧人,我可以算一个。“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的“亲”为何人?何事?自己也不清楚,只是感到很沉闷。诸多人事都在头脑中出现,一时理不清头绪,这也许就是我的心结。

我的心结在于远方的峨眉山,在于月下的清荷,在于流失的时光,在于失去的人。想起峨眉山,就想起了峨眉山月,今年我是无法看到了。唐代李白诗云:“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景象。”峨眉山月,皎洁明亮,透彻明晰,给人心灵以纯净,你似乎可以看到吴刚的坚守,嫦娥的寂寞,玉兔的纯白,给人以更多的思念。月光下菡萏娇艳,清水涟涟,月下清荷使人心旷神怡。我曾梦到过“月下清荷”是一个美丽清纯的姑娘,与她在一起可以荡涤人心中的任何杂念,忘记尘世诸多烦恼,使人心处于至净至爱之中。

我突然想起了“上善若水”,“上善若水”和“月下清荷”是一样的境界。在我心里上善流于平阳的汾水,清荷立于天府的峨眉,山水相映,浑然一体,于人真是世间绝配,于事好一个纯净的去处。

诸多思念,诸多遗憾,诸多人事,事过境迁。于我心中刻下道道伤痕,伤痕在这中秋之时愈发疼痛。我为流失的时光而憾,为逝去的亲人而悲,为离散的知己而念。我一直就是个多愁善感者,这中秋之时,遗憾、悲伤、思念交汇在一起,使我更加忧郁。忽然一阵秋风吹过,迎面而来,没有带走我的愁绪,却勾起了我更多的思念,我的“月下清荷”是否也在思念之中。

秋风倩你把我的思念带给峨眉山月,带给月下清荷,传达我对她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描写民风民俗的初中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基诺族的衣裙,用本民族特意纺织的衣裳布与裙子布缝制,衣裙上的花纹图案,在织布时就作过了巧妙安排,凡是可织出来的图案均在织布时织在布上。因此,布料有上衣布和裙子布之分,一般不可混用。传统的服装,以白色和黑色为基本色调,因纺织工艺落后,所织棉布缺乏紧密、光滑之感,近似麻布。基诺族酷爱刺绣花纹图案,无认男装女装都爱用横、直彩条和几何形图案装饰。男子上衣是无领、无扣的对襟衫,用织有纵横交错的彩色条格白布缝制。上衣的胸部以上部分强有彩色条格,横向彩条色彩斑斓,极为显眼。衣服背部中央乡中有一个6寸见方的图案,四周配有放射性线条,开如一朵葵花。

但又有太阳放光之状。基诺语称这一图案为“波罗阿波”,有太阳花与月亮花之意。衣襟边沿、袖根部、肘部和袖口等部位,都镶有数道术为显眼的横向彩条。白底上衣,被特意织上的图案和红、黄、蓝、黑相间的彩条装饰成一件色彩鲜明的花衣。

男裤为阔裆肥裤管白裤,裤脚边沿同样镶有横向红、黑、白三色相间彩条。宽大的裤腰两侧各开一道3寸长的口子,缝有一块四方形黑布。白裤在腹前打折,用缀有彩色缨穗的腰带扎系于腰部。男子头上蓄有三撮长发,用1米多长的黑色头巾包头。小腿上缠有裹脚布。男子衣服厚实宽松,穿在身上,增强了男人的壮实、强悍英姿。女子用织有彩条,再加绣图案的布片束胸。上衣色调多为青色、黑色、无领、对襟,着意用红、黄、黑、白彩色横条装饰衣襟边沿和衣袖手旁观。

但凡女子,老幼均系长及膝盖,上端白、下端黑的开合围裙,裙沿上镶红条作饰,于腹前开合系于腰间。成年女子头戴织有纵向彩条的尖顶三角形白布帽,两侧帽角下垂披于肩头,额头部位的帽沿外翻,开若一保尖顶白色筲箕扣在后脑勺上。未婚女好挽发于脑后,已婚妇女挽发于胶额上方。女子着装,简朴中透出素雅,使基诺族姑娘显得楚楚动人。

基诺族服装的鲜明特点是用彩条装饰袖管和衣襟边沿及后背。人们以彩条饰衣,据说与天上彩虹有关。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对基诺族男女死相恋难分难舍。一个穷凶极恶的富家公子见那姑娘美丽无比,顿生歹意,用计抢走姑娘,逼其成婚。姑娘不从,被打得遍体鳞伤,死去活来。她的恋人历尽万苦千辛,救出姑娘。俩人逃离虎口不处,富家公子带人追来,年轻伙子腿中数箭,倒在地上。

大灾临头多时,天空中出现了几道彩虹缠住这对恋人,放出七彩光芒逼退了富家公子,一对恋人在彩虹环绕之中腾空而起,升上空中……。因此后人在缝制衣服时,便用彩条暗寓彩虹,以求吉祥免灾。

[描写民风民俗初中作文四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民俗民风的作文

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鄂尔多斯蒙古族使用夏历,最重要的节日是小年和大年.

小年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又称为“年火”,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是,要在这一天送“火神爷”上天,因为火神是赐与人们幸福与财富的,所以蒙古族群众对火是很尊重的.平时用火小心慎重,不让小孩玩火,随意跨越火堆,出门远行先要祭火,出外归家要检点新柴放到炉灶里,以表示对火的虔诚.待到小年这天,全家恭恭敬放地向“灶神”供献羊胸叉骨和哈达、香烛、奶食品等、并且全家人 同吃羊胸叉肉,饮酒娱乐,夜以继日,将“祭灶”饭吃七天.

大年(春节)是最隆重的节目.从除夕到正月初,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鄂尔多斯蒙古族称正月为“察干萨日”.‘察干”即白色,“萨日”即月.他们认为白色是万物之母,象征着纯洁、吉祥,这种风俗在草原上流传很广.据马可·波罗在他的中记载:“蒙古人每逢元旦,依照古老的习俗,蒙古大汗及一切蒙古臣民.正月初一开始都‘服白衣’;‘皆白袍’,人们互相馈赠白色之物”,以“白色为吉服”,白色为“吉祥纳福”,因此,把一年之首的正月称之为“白月”.“白月”的元旦,元朝国内各地蒙古各部纷纷向蒙古大汗献“九九”白色之马驼,友邻各国还要献“九九”白色之大象.马可·波罗记述:“是日国中数处入贡极富丽之白马十万余匹,是日诸象共有五千头,身披锦衣甚美,背上各负美匣二.其中满盛着宫廷所用之一切金银器皿甲胄,并有无数骆驼身被锦衣,负载是日所需之物,皆列队行于大汗前,是为世界最美之奇观.”

除夕,先在马尼宏杆子的东南方燃起簿火,取各样吃食投入火中祭奠.接着,一家人欢聚一堂共吃羊头.进餐之前,家中长者要先把羊嘴巴揭开,按迷信传说,这个仪式大概有两个用意,一是避免一年的口舌矛盾,二是张牙以驱鬼避邪、因为三十这天世无主持之神,鬼要四处筹集一年食物,羊嘴大张是足可把饿鬼吓跑的.午夜,全家围坐一起吃饺子,名曰“辞岁饭”.外出不在家的(婚后分居的男儿和出嫁的女子除外)也要由家长喊一声他的名字,放一份碗筷,留一份年饭.东方微亮,新年伊始,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在马尼宏杆子的座盘上点起天灯(系用三百六十一根裹棉竹芨扎成,沾油点燃),随后再分别祭把天、地、火、祖.祭奠完毕,就该噶早年茶了,此时,全家人都要用手指弹点一下酸奶,以取吉祥之意.老人正襟危坐,儿女要施跪拜礼敬献哈达,长辈也要逐个赐祝福词.随后,又是全家(夫妇之间除外)互换鼻烟壶以示新年祝贺.新春期间,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旧时正月初二、初五、初七不出门),带上哈达、鼻烟壶和美酒,三五成群,兴高采烈地挨个给亲友拜年.草原上,酒肉飘香,歌舞升平,到处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欢乐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秋感悟作文600字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友情是香喷喷的肉包子,火辣辣的烧锅子,热腾腾的涮火锅,圆溜溜的大月饼,又馋了吧,中秋节哥儿几个喝一盅吧。

用我的真心做陷,用我的祝福做面,裹住美满与甜蜜,在这美丽的中秋佳节,送上我为您特制的月饼,愿您品出我的真情意。

以中秋为圆心,量取祝福半径,绘幸福之圆;以思念为圆心,量取友情半径,绘团聚之圆;以牵挂为圆心,量取关怀半径,绘希望之圆。预祝中秋快乐!

一纸月华,无数婀娜,尽染无尽悲欢。对歌当吟,人生曳情,亘古皆有。中国古代的文人骚客们,把中秋写得如些婉转曲扬,如诉如泣,自是印证着一番多愁的思乡念人情愫。

一塘荷叶一丝藕,一片心海一叶舟;一扇芭蕉一点愁,一杯淡酒一朋友;一句祝福一挥手,一盘水果一轮月;一声叮咛一问候;祝中秋节快乐!

一千年前,后羿藏着仙丹,被嫦娥偷吃,成了仙女;如今,我的短信藏着祝福,你千万别偷用,没准成了神仙,我可不负责接你下凡间!

一年一度外秋节,一年一度团方夜,年年月方人不方,岁岁形只影孤独。只愿大师可以或许团团方方,合家完竣。

一轮圆月挂空中,二分明月照大地,三节两寿送贺礼,四海一家齐欢乐,五彩斑斓赏月景,六合之内普同庆,七步成诗颂中秋,八月十五吃月饼!

展开阅读全文